在线客服

科研情报监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研情报监测

篇1

我国的防护口罩目前采用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 29-1992《防尘口罩》。由于国内具备新标准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不多,因而尚未执行新的国家标准G B 2626-2006,但是,很多企业已经可以生产符合新标准的口罩。防护口罩在我国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特别注意查看口罩有无生产许可证编号(进口口罩无须提供此编号)、质量安全标志(Qs标志)、安全标志(LA标志)等必需的标志标识。标志标识齐全是口罩质量符合要求的基本条件。

流感流行期间,人们很关心医用口罩是否具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医用口罩要求达到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lOSH)规定的N95过滤效率等级(相当于我国GB2626-2006中的KN95等级),还附加一些诸如防止血液渗透等医用卫生性能。但在非医院环境下一般无需使用医用口罩,合格的防护口罩就能满足日常需要。

如何根据需要选口罩

一般性日用口罩多为随弃式(一次性),相比可更换式全面罩或半面罩(能防严重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重污染),随弃式口罩虽然防护效果稍差,但可防粉尘、微生物等,能满足工作或生活中日常防护需要。

口罩的防护性能

按LD 29-1992标准,口罩的防护等级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I类最高,Ⅲ类最低。按GB 2626-2006新标准,口罩的过滤性能可分为KN类(只能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和KP类(既能过滤油性又能过滤非油性颗粒物)两类。KN类防护等级分为KN90、KN95和KNl00,KP类防护等级分为KP90,KP95和KPl00。KNl00或KPl00最高,KN90或K P90最低。新标准防护等级中的数字表示滤除颗粒物的百分比,比如KN95中的“95”表示该口罩可过滤掉95%的微粒,以此类推。

日用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篇2

目前,产业风险预警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国家和政府也开始重视建设相关产业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从国内外产业风险预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来看,目前国外的产业风险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旅馆业和国际快递业等产业,而国内研究开始主要集中于农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电信业等产业领域,近几年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预警问题。在实践方面,我国于2001年启动了重点行业进出口监测系统,初步建立了化肥、汽车、钢铁三大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2003年,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和北京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了涉及十大行业的《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同年,易观咨询和通信世界联合推出了“中国电信产业景气指数”。截至2010年初,我国已建成9000家监测企业产业损害预警直报系统,监测行业覆盖汽车、钢铁、纺织等16个重点行业,我国产业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但是,目前的产业风险预警研究主要基于产业经济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主要预警方法为警兆预警法和警素预警法,其预警体系构建也只是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以及减少贸易摩擦而建立的一种产业监测系统,难以应对目前产业所处的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相关竞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自身发展的异常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全面、成熟的理论来指导产业风险预警实践工作,规避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将产业竞争情报理论引入产业风险预警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产业认清发展环境、识别潜在风险,还可以帮助产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产业竞争情报的内涵

2008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陈峰研究员在中国科协第18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提出产业竞争情报的概念,引起了情报界的广泛关注。此后,以中信所、中科院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对产业竞争情报的含义、要点及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峰等人认为产业竞争情报是指面向产业竞争系统、向本国或本地区产业链内的企业群体提供其所需的动态性、应对性情报的研究与活动。张立超等人认为,业竞争情报主要是指采用全球产业竞争视角,从产业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国家或者地区间的相同或相似产业所处的产业竞争环境的实时监测,及其对影响该产业领域发展的相关情报要素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产业竞争战略,从而最终为该国或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服务。基于此,本文认为,产业竞争情报是指以特定区域的某一产业为服务对象,通过跟踪、监测产业及产业发展环境为产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情报的活动。

从产业竞争情报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产业竞争情报中,竞争主体是特定区域内的处于同一特定产业链中的企业集群,开展产业竞争情报的目的在于提高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整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产业竞争情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和显著地正外部性。但是,由于产业竞争情报一方面是整个产业中所有企业的共享信息,另一方面又面向的是某一特定产业而非所有产业,因此,产业竞争情报又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可排他性。

从产业竞争情报的内容来看,产业竞争情报可以表现为企业竞争情报的共性集成,也是政府竞争情报乃至国家竞争情报细化和具象的体现。它所涉及的范围囊括了企业竞争情报的范围,并延伸至全产业共同关注的内同,重点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布局、产业共性技术布局与突破、政策与法律法规,等等。具体来看,产业竞争情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竞争对手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市场情报以及政策法规与战略情报。

2.产业竞争情报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2.1产业竞争情报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作用

我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短板,另一方面是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对手对我国产业优势的强大压制。因此,将产业竞争情报引入产业风险预警工作,对完善产业风险预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产业风险预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产业竞争情报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实现对产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实时监测,快速分析产业自身发展情况及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程度,及时预警信息,对产业风险做出实时应对。产业动态监测是产业竞争情报的核心产品之一,即时或定期产业及其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可以实时、动态监测产业变化,及时识别产业风险因素,快速进行警情,提出应对措施。

二是可以及时、快速地捕捉产业风险的早期信息,在风险对产业发生危害前提前进行应对,尽量降低风险对产业造成的损失。产业竞争情报不仅可以对产业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而且还可以提业发展趋势、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深度分析报告,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环境的未来变化,在风险发生前对其进行识别,并将警情扼杀在萌芽之中,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可以降低企业风险预警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个产业的风险抗击能力。产业竞争情报作为准公共物品,面向的是整个产业链内的所有企业。因此,利用产业竞争情报开展风险预警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全面的产业动态情报、竞争对手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市场情报以及政策法规情报,为企业减少风险规避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2.2产业竞争情报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具体应用

产业竞争情报作为产业风险预警的指导理论,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每个步骤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产业竞争情报在产业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风险识别与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产业竞争情报是以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其关注的重点内容不仅涵盖产业产量、共性技术等产业自身情报,还重点关注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产业环境情报以及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对手情报。因此,在产业风险预警过程中,应从产业自身、产业环境和竞争对手三个维度来识别产业风险,构建预警指标体系。

第二,情报收集与分析。在产业竞争情报服务过程中,产业竞争情报形成了涵盖各类产品的综合产品线,例如:产业发展态势定期监测产品;市场分析、产业政策等领域的深度分析报告;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等相关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及时推送;等等。因此,在产业风险预警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产业竞争情报的各类产品对产业风险因素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测,并针对特定风险因素进行情报深度分析与风险评估,从而为产业风险预警及时、迅速、高效地提供情报支撑。

第三,风险预警运行机制构建。由于产业风险预警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因此传统的面向整个产业内企业群体的产业风险预警工作通常由非盈利性科研部门、行业协会等第三部门完成。实际上,尽管产业风险预警是面向产业进行的活动,但其受益对象不仅包括产业,还包括企业及政府。只有企业、政府及第三部门联合起来,通过合作来分享各种信息与资源,才能更好地规避产业风险,实现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其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包括政府、行业协会、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及营利性科研机构等多个部门,可以协同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情报。同时,产业竞争情报的服务模式也具有多样化,可以由各个部门单独进行,也可以由政府或第三部门牵头、协同组织多个机构共同进行。因此,可以将产业竞争情报引入产业风险预警运行机制中,协同组织多种情报供给主体,共同开展风险预警工作,促进产业风险预警工作实现有序的良性循环。

篇3

        (5)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例 邱均平 瞿辉

        (1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国内计量学作者合作关系研究 邱均平 伍超

        (18)引文分析领域研究热点前沿与高频作者的二维时空分析 邱均平 宋艳辉

        (25)基于博客社区好友链接的知识交流状况分析——以科学网博客为例 邱均平 王菲菲

        (34)网络环境下的链接与知识交流探讨 马凤 邱均平

        专题·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一)

        (41)专题·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一)——引言 曹树金

        (41)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陈忆金 曹树金 陈少驰 陈珏静

        (50)网络舆情信息提取与预处理研究 陈桂鸿 曹树金 陈忆金

        图书、文献与交流

        (55)政府立足服务,行业联盟自治,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图书馆社会管理探析 黄俊贵 邓以宁

        (61)基于出版者类型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订购策略 潘澜

        (65)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本阅读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图书馆外借排行榜的spss解读 邓香莲 杨佳

        (70)《云仙散录》作伪小考 曹之 郭伟玲

        (72)从宋代版刻中拓展版本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读《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札记 刘明

        情报、信息与共享

        (78)高校lis教师群体中的“小同行”研究(2001-2010年) 李刚 余益飞 杜雯

        (86)wbs-rbs在网络信息采集著作权风险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刘震 张文德

        (93)数字资源权益分享的法律机制研究 吴志强 刘梅

        (101)图书相关文献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构建——基于预索引元数据仓储 熊拥军 欧鹏杰

        知识、学习与管理

        (107)隐性知识地图: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吴才唤

        (113)web2.0环境下群体智慧的实现问题 黄晓斌 周珍妮

        (120)ischools年会研讨热点分析及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启示 聂冰

篇4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科技情报工作的运行模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在电力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电力科技情报工作的作用,是电力科技情报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1.电力科技情报工作的具体内容

以黑龙江省电力科技情报工作为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力科技情报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

1.1 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按着电网科研、生产建设的需要,广泛采集相关的科技文献和中、外文科技期刊。

1.2 电力科技情报研究

围绕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第一线、面向世界电力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开展科技信息研究,形成有价值的专题性科技信息研究报告,为电力科研、生产和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1.3 科技刊物的出版

《黑龙江电力》是由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和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双月刊。

1.4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于2004年建成黑龙江省电力科技信息平台,目前,该信息平台具有近2T的数据库容量。

1.5 声像信息工作

充分发挥和利用声像信息技术,编辑制作科研成果专题片、科普片等,跟踪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进行动态新闻宣传报道,成为面向社会进行电力科普宣传的窗口。

1.6检索查新

依托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情报人才的优势,为全省电网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咨询和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验收等提供检索查新服务,提供专利检索服务。

1.7 技术标准

广泛收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运用网络化管理手段进行技术标准文献的整理、检索与传递,适时新标准和废止替代标准信息,高效地为全省电网提供技术标准查询与检索服务。

1.8科技信息网管理

黑龙江省电力科技信息网是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的分网。紧紧围绕省公司重点生产建设任务,积极组织协调信息网成员进行情报调研工作。

1.9 科技档案

负责将科技、财务、文书等各类档案收集、存档、借阅、过期处置等项,现已经开始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

2.电力科技情报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电力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尖兵和耳目,是科研工作的基础,科技情报为推动电力企业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供信息支撑。电力科技情报工作是电力科研工作的基础工作,电力科研工作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二者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电力科技情报工作在电力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3.1丰富科技情报资源 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科研人员查阅文献资料和了解本学科同行研究工作进展信息的时间约占总的研究工作时问的一半以上。通过优化科技信息结构,可以节省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极大地提高研究效率。

3.2科技情报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电力科技情报工作者向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情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提供馆藏科技情报资料的阅览,播放、复印等服务;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情报产品,如定题检索、专题资料汇编等。③提供科技情报调研报告,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提供科技情报服务。

3.3科技查新工作可为电力科研创新提供重要情报支持

科技查新就是为了避免技术重复。帮助科研人员开拓思路、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项目的先进性,同时还可以为科技创新活动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只有充分掌握了有关信息,避免因信息落后、信息缺乏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滞后研究和研究起点低等问题。才能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

3.4电力标准化工作为电力科研工作提供标准情报支持

现在的电力科研需要了解各种信息,需要横向的部门交流,也需要延续性的交流,一个项目需要各专业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作规范来协调、交流信息,标准是信息交换的桥梁,是实现协调的纽带。

3.5为电力科研工作开展专题情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科技情报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电力生产建设、科研需要,依托科技情报部门自身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电力生产建设、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搜集、筛选、分析、浓缩信息,开展理专题情报研究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应该为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编辑出版专业期刊、专题报告等服务。

3.6电力科技情报工作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

在电力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提供科技情报服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种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3.7数字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提供海量科技信息支持

数字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数据流支持,可以根据电力生产建设、科研工作的需要进行专题库建设,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目前该院已经建成电力科技信息以布平台,现有2T的数据可以为电力科技工作者进行全文数据库检索提供服务,也可以针对实际需要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

3.8电力科技情报是电力企业与市场链接的纽带

在信息化社会,电力科技情报部门应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电力企业提供科技情报支撑,做好电力企业与国内外市场链接的桥梁。

4.在新形势下,电力科技情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

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为了使电力科技情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科研工作,应该积极探索电力科技情报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4.1 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在电力科研工作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增强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融合科技情报工作在内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科技情报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将科技情报分析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2 加强企业专利情报工作

专利情报在科技情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供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更为行业、企业的专利战略、评估竞争对手提供了有利的情报。通过对专利情报的研究,科研人员可以详尽了解该技术领域同行信息,将会有助于设计科研开发的重点方向,也有助于按照科研工作的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专利技术分析工作。

4.3 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电力系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电力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专家和一些技术骨干,如何将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方法快速地在电力行业传播下去呢,这是电力科技情报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力系统网络环境良好,适合在电力行业内部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4.4 科技情报工作的方式应逐渐向电力科技竞争情报工作转变

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的优势,积极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目前,在国内,电力行业基本上还属于垄断经营,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电力系统应该建立和加强电力行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

5.结语

电力科技情报作工作是电力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电力科技情报工作者应该把握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电力科研工作和电力生产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技情报支撑。

【参考文献】

[1]廖永松.从科技情报向竞争情报转型的思考.冶金信息导刊,2006,(6):30-32.

篇5

1 技术竞争情报发展概况

技术竞争情报(CTI,Competitive Technology Intelligence)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支,通常是指能给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情报,以及这些情报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竞争情报研究与服务业发展的新热点[1]。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中的基本活动包括了3个重点内容:新技术获取和分析、技术环境预警和分析、技术竞争对手预测和分析。技术竞争情报是以组织的技术竞争环境、技术竞争对手和技术竞争策略为研究对象的。

1.1 国外技术竞争情报发展现状

技术竞争情报的兴起与发展在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与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围绕增强R&D创新能力、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等方面开展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正成为情报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欧洲国家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以欧盟国家为主的全球工商情报联盟(简称GBIA)的积极推动下,德国联合欧盟其他各国的工商情报和竞争情报界,先后帮助西门子等一批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及运作竞争情报体系。在此基础上,德国形成了以技术竞争情报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竞争情报发展模式,强调竞争情报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将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活动作为国家技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法国是目前全球经济情报体系最完善的国家,2003年设立了直接向总理负责的“国家经济情报高级负责人”一职,2009年,这一职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直接向以总统为首的国家管理委员会报告的“经济情报部际高级代表”。这些国家层面的负责人(代表),负责制定国家经济情报的政策并加以实施,监测预警全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演变,保护本国战略性经济领域,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及经济财富,加强法国在国际活动,尤其是与企业竞争力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活动中的影响。法国也非常重视地方经济情报体系建设,法国各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经济情报的最高负责人是大区省长。大区省长领导的“经济情报战略委员会”负责协调与不同机构的经济情报协作,如与大区议会(相当于我国的人大+政协)共同制订地方经济情报政策;与法国驻海外领事馆、法国工商联合会本地及海外派驻机构合作分享情报;与当地企业家组织合作共享情报;将部分情报工作外包给职业咨询顾问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将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和组织机构,特别是企业的创新行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保持企业的全球技术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国内技术竞争情报发展现状

我国的技术竞争情报起源于科技情报工作。1956年,我国科技情报工作通过借鉴和学习苏联科技情报经验,发展了主要为研发活动和科技管理提供服务的中国特色的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体系[3]。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应用。十多年来,先后涌现出上海、云南、湖南等省级科技情报所和中航天信息中心、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等行业信息中心及协会、学会。但更多的还是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方面,应用与实践较少。而且大多是在科技情报机构的推动下发展的。2006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省委书记的重视和亲自提议下成立了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的省级竞争情报机构。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竞争情报的普及工程、示范工程,开始进行竞争情报的实践和应用,关注产业的技术竞争环境、技术竞争对手、技术竞争战略的研究。近年来,借助在技术竞争情报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服务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广大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随着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科技情报的研究方向和服务模式等都不能满足组织机构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应该把重点转到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上来,针对组织机构在创新发展中出现的竞争情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可供决策的情报和对策建议。

从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发展进程和技术竞争情报的功能可以看出,技术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为组织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情报和对策建议。技术竞争情报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情报支撑、技术早期预警、技术监控及技术分析和预测等方面。

2.1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科技、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信息的日新月异,组织机构在创新发展中对情报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的情报,特别是需要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和对策建议。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例,新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情报的支持与保障,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作用过程,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4个阶段。4个阶段中企业需要的情报是多方面的,包括专利情报、技术标准情报、研究进展情报、技术参数、技术成熟度、技术模型、研究机构情报、技术竞争对手有关的情报。这些情报的获得可以通过对技术竞争情报系统(CTI)进行系统、及时和准确的搜集,并在人机结合下形成技术竞争情报产品,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及企业相关的部门提供决策或者情报知识。具体涉及到的3个过程包括:在知识的产生即创新构想阶段, 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敏锐感知市场机会, 优化创新决策;在创新研发阶段, 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可以辅助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在新产品的生产销售阶段, 有效的技术竞争情报能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因此,技术竞争情报对组织机构的技术创新决策的支持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利用技术竞争情报系统,组织机构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加速创新进程,降低创新风险,避免重复研究与开发,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和热点。

2.2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技术早期预警

技术早期预警是对新出现的技术、机会或威胁进行早期预告或警报。研发决策所需的技术早期预警情报包括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出现、竞争对手研发的最新动态、市场需求变化、技术的新应用和新出台的技术标准及规范等,技术早期预警情报能帮助研发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对研发目标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在研发过程中,外部技术、市场环境和对手研发活动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研发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对研发目标制定的影响尤为重大[4]。

技术早期预警情报具有隐蔽和不易察觉的特点,但是,早期预警情报越隐蔽,就越能使决策者及早觉察外部环境变化,有更多时间来调整研发目标,因此其作用就越大。以2012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例,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有Symbian、Windows Phone 7、iOS、Android和BlackBerry OS等,其中有的系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有的系统面临淘汰,究竟其原因是技术创新和变革的环境日益的复杂,如果没有细致、及时的技术情报,并且不掌握监测预警工具、分析方法和工具,只有选择被淘汰的命运。

2.3 利用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技术监测

技术监测是指竞争情报人员对外部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相关技术专家的科研进展情况进行连续的跟踪和监视。研发决策所需的技术监控情报源包括:一是公开出版物情报源,包括公开技术论文、技术专利、技术成果和技术标准以及公开数据库等;二是非公开出版物情报源,包括部分会议技术论文文献、非公开技术发展规划、非公开数据库等;三是技术秘密文献,涉及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技术机密;四是人际网络情报源,这类情报源的技术信息主要来自技术专家或者企业技术研究员。上述技术情报源可以为研发决策者提供技术引进或合作研发的线索, 满足决策者在进行研发方式选择时的情报需求。

2.4 利用竞争情报进行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是利用调研或统计等分析方法来评估技术实力并展望技术今后发展趋势的过程。从技术预见活动的情报属性上看,技术预见活动是一个支撑技术研发优先领域选择战略决策的、服务于解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战略情报行为,而那些以提高竞争优势为主要目的的技术预见活动则又是典型的技术竞争情报行为。从需求角度看,开展技术预见项目的主要动机是识别未来发展中的机会与威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此,一个组织的技术预见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应用技术情报源、技术竞争情报理论、技术竞争情报方法构建社会组织网络,实现原理突破和技术突破[5]。

在实际的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中,我们面临的信息环境与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共享环境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信息的来源往往处于既有公开也有保密的状态下。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尽可能搜集利用已公开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及相关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对那些尚处于保密的信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预见。

3 技术竞争情报在湖南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应用与实践31 运用专利地图工具,服务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围绕湖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的“服务湖南中小企业战略”,湖南省省级竞争情报中心“有色金属产业竞争情报团队”和“先进储能产业竞争情报团队”在积极调研企业技术情报的需求基础上,充分应用专利地图工具,研究和完成了《伴生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利地图》、《湖南先进储能专利地图》、《数控机床专利地图》、《混凝土机械专利地图》等技术竞争情报产品,为湖南省“十二五”科技规划、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决策支撑,并取得了积极反响和肯定。

3.2 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工具,开展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科技规划工作越来越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晰、规划指标不明确、技术路径不明确等问题。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科技管理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企业、产业和国家3个层面上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以达到高效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2010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心,其目的就是针对湖南省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技术路线图进行初步研究,为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咨询决策支持。目前,湖南省重点技术项目的凝练、科技计划管理和重大科技项目申报都采用了技术路线图工具。

3.3 综合利用技术竞争情报工具,服务长沙中小企业 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对长沙市31家中小企业的情报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诊断发现,情报能力成熟度仅为2级(最高为4级,2级表示有规范,但有效性不够),其中情报内部共享和创新情报分析评级偏低。为帮助企业掌握科学、系统的进行情报采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来开展技术创新和规避风险。信息所与长沙市“协同创新”活动联手,为企业培养CIO(信息情报首席执行官)和情报分析团队,为了使企业首席信息官具备长期情报分析能力,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将8年来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情报采集方法、情报分析工具方法教授给他们,并将情报所拥有的技术情报源免费提供给他们使用。通过半年实施,最终与长沙市16家参与企业共同完成了能够有效指引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诊断书”、“处方单”、技术决策研究报告,得到了湖南省工信委、长沙市工信委以及参与企业的高层领导高度认可,在科技情报界引起较大反响。

4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机构的科技咨询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应用实践的情况来看,技术竞争情报在组织机构科技决策中各个环节扮演者重要的地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时代,组织机构面临的技术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反应极其迅速,因此,在进行科技决策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竞争情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靖里,李建平,杨斯迈,等.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其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312-316.

[2]彭靖里,李建平.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的起源、演化及其差距[J].图书情报工作,2009,(2):75-78.

篇6

竞争情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谓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在企业活动中,竞争情报能有效改善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问题,提示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增加公司自下而上的发展机会。

(一)竞争情报帮助企业取得市场优势。企业要想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借助于竞争情报。“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信息就会失去一切。”这说明信息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在高层开展竞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竞争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未来生死。竞争情报是强化和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谁重视、掌握情报,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主动地位,谁就能赢得时间、市场和利润。因此,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减少风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能获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竞争情报对商业环境的监视、对主要客户动向的监测、对竞争对手行动的预测、对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跟踪、发现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等功能,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上的威胁和机会,使企业及时获得预警,处理风险,避免损失。例如:准确的营销信息,可以使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因此,竞争情报是企业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竞争情报可以为企业发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信息情报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已成为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和实际运营的重要决策依据。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在行业情报研究中,主要用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企业制订发展规划上。在实际运营中,企业也需要掌握所在行业的有关情报,内容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经济政治法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状况、市场总量、年销售量、消费量、生产技术水平、前景预测等。企业领导和市场信息部门可根据所在市场和行业情报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四)竞争情报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与服务方式的更新,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之一。利用竞争情报,可以正确掌握产品开发方向和主攻目标,建立合适的服务方式,形成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战略,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

一是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美国情报专家伊恩・登曾指出:“收集竞争情报是一个获取和分析公开资料的过程。”竞争情报的来源是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它不仅具有传统的印刷版文献,还能够提供数据库、电子版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其他信息机构无法相比的,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竞争情报的获取提供了文献资源保证。

二是具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是一个学术机构,设有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拥有了一批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信息专业人员,多年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具有较高的情报收集、整理、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利用数据库和利用因特网的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同时,还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信息综合与分析能力,加上本人的专业背景,完全能胜任竞争情报服务的要求。

三是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优势。近年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对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系统和数据库。这些投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企业和其他情报机构,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利用计算机开展文献信息的检索技术,为其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设备技术保障。

四是为企业创造科学发展的数字化研究环境。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发展的数字化研究的环境。通过网络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企业领导决策直接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上聊天、语音视频技术等方式,开展实时的和非实时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竞争对手的动态和遇到的问题。

五是用户资源优势。在长期的信息咨询服务中,与大量的校外用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开展了科技创新业务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培育了丰富的用户资源,非常利于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和研究。

高校图书馆实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途径

一是成立竞争情报咨询机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情报意识,建立面向企业服务的竞争情报咨询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咨询服务提供多方面的实用竞争情报。

二是为企业提供专题剪报服务。实践证明,开展专题剪报服务是最有效、最省时的收集公开信息的方法之一。剪报服务是将成百上千份报纸中的信息,按行业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使企业一册在手就能全面了解行业内部动态。在我国,有许多企业开始求助于信息机构提供专题剪报,这也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竞争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企业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开展各种专题剪报服务,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及时性强的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的信息。

三是为企业提供专项竞争情报课题服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企业某一项目或某一课题,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首先要对课题进行科学、深入、系统的调研,收集专项竞争情报信息,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撰写出专项竞争情报调研分析报告,为企业发展科研立项、开发新项目提供依据。

四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参考咨询竞争情报服务平台。利用高校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为企业建立数字参考咨询竞争情报服务平台,为他们建立专门的知识解答数据库,建立公告版、语音、视频交换系统,利用网络、电子邮箱在网上进行交流,为企业提供动态的竞争情报信息,开展实时的和非实时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随时解答问题。

五是为企业提供专题竞争情报数据库。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网络资源,将分散的馆藏、网络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筛选,建立竞争情报专题数据库,例如建立与该企业相关的行业动态库、科研成果库、人才库、国内外行业市场销售情报数据库等,为企业决策者了解相关内容随时提供方便。

六是为企业科研信息需求和高校成果转化搭桥。高校是教学和科研的基地,不仅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还承担科研任务。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建立联系,既能让企业及时掌握科研成果,把握时机发展企业,向企业推荐高校的相关成果,又为高校科研成果及时进入市场,转化为产品铺路架桥。

七是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工作培训。高校图书馆除了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外,还应帮助企业培养其独立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能力。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对决策者及员工进行情报意识的培训,强化他们的情报意识。(2)对企业现有情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收集、分析、利用竞争情报的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普及法律知识,培养企业情报人员的法律意识,要利用合理、正当的手段获取竞争情报。

八是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竞争情报收集系统、分析系统和服务系统。高校图书馆可根据企业需要,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软、硬件,设计竞争情报系统结构,开发专题数据库和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等,以此来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措施

虽然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自身竞争情报服务意识不强,固守原来的工作模式,被动地提供服务;其次,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馆员沟通能力不强,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很多馆员没有受过正规的竞争情报服务教育,严重束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再次,服务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综合和分析能力较低,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协调管理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能力。

(一)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只有优质服务,才能使竞争情报的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在信息资源方面,除了要充分收集整合各类信息源外,还要努力发展具有本馆特色的服务项目,应在读者普遍关注的某些方面力求形成差异化;要在积极引进图书情报研究人才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竞争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重视他们的继续教育,使他们不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有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二)面向市场,注重应用性研究。市场经济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联系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信息咨询人员要积极开展竞争情报的应用研究,主动走出去,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开展面向企业的竞争情报课题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开展竞争情报知识培训等。这样不仅拓展了自身的服务领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商业化转化。

(三)改变管理模式。在进行竞争情报服务中,对信息咨询人员进行系统管理,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业特长,使其提供的竞争分析准确和全面。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为企业开展竞争服务作为高校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以适应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李海燕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企业竞争情报力――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初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

2.侯惠芬:《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之路――竞争情报服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

3.刁松龄:《国外企业竞争情报合法获取十八法》,《现代情报》,2003(10)。

4.张力:《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情报科学》,2008(26)。

篇7

二、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组(对外称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图书馆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部门。该组从事信息咨询服务十多年以来,一直积极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信息监测、整理、分析和评估等全方位竞争情报服务,研究领域覆盖了IT、通信、自动化、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食品、广电等多种行业,近千个用户通过竞争情报组的专业咨询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了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了适应现代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多样化需求,竞争情报组还定制研发了“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平台”(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NLC),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将各类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准确有效的信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竞争情报组为用户提供各种媒体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等全方位的媒体监测与分析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和综述能力,推出了更深层次的舆情监测服务。其监测范围不仅涵盖了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还扩展到更多的区域报纸、杂志、行业期刊、博客论坛、境外媒体和政府机构网站等,为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为用户服务,国家图书馆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可对各类来源信息进行一体化监测。主要包括:

中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大陆地区及港澳台地区近1500 家主要报刊、杂志,涵盖财经类、IT 类、时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同时,还可对1989年以来的万余种中文报刊进行回溯查询;

外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境外地区来自90 余个国家900 余种世界各国的千余种报纸和杂志,涵盖全球40 余种语言;

商业资讯资源:每日可监测来自159 个国家的重要商业信息、80 多个新兴国家和地区的18000 余种商业信息资源和市场动态,收录了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各行业主要的230 万个公司信息及 8,000 个行业协会的详细信息;

宏观数据资源:每日可监测包括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保险、投资消费、世界经济,政策法规,统计数字,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媒体资源:每日监测全国的新闻、门户和行业等重要网站,并提供论坛、博客和BBS 及专题栏目的特殊监测。范围涵盖国外数百家网络媒体、上万个网络频道,包括全球性、地方性的专业网站、大众媒体以及政府网站、招聘频道、协会组织等。

三、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服务案例

1.案例介绍

国家电网是是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前身包括全国电网和所有发电厂的“国家电力公司”。在2000年开始的以“厂网分离”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剥离出的电力传输、配电等电网业务由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国家电网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其核心业务为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电网,担负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现在为世界最大的电力公共事业公司。[1]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在国电通信中心和国电信息中心基础上组建,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骨干通信网和信息网的建设运营和经营管理任务;承担着智能电网信息通信和智能配用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任务。依托国家电网公司丰富的信息通信资源,利用多年在电力、信息、通信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面向国家电网公司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通信保障服务;面向电力企业提供信息通信综合应用服务;面向社会提供电信增值业务、工程集成、技术支持、信息资源等多种服务。[2]通信资源处隶属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云计算与信息资源部,承担着为国家电网生产和企业管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职能。

2011年,国家图书馆继续积极拓展与企业用户的服务――企业分馆服务。2011年初,参考咨询部成立了企业分馆服务的推广小组,该小组在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在进行服务推介的过程中,通信资源处的主任对于我馆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非常感兴趣,通过双方多次深入沟通,对方提出希望我馆为他们提供《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以下简称《内参》)的服务。

在接到通信资源处的服务请求后,我方立即成立了针对此项目的情报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计5人,其中既有富有工作经验的咨询馆员、也有竞争情报专业的高级人才,学历都为本科以上,其中具有竞争情报专业的博士1人。研究小组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内参》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目的,对《内参》的服务性质进行了定位。然后,小组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策划,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涵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及技术手段,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行业特点和竞争态势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各种报刊、专业文献、数据库及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和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内参》进行了栏目的策划,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情报服务的工作思路。为了项目的有序开展,我方在掌握了行业特性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期《内参》样刊提供给用户,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双方草拟了服务协议并进行了商务谈判,最终签订了年度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围绕确定的主题由国家图书馆为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每月制作一期《内参》。通信资源处定期将《内参》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内参》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概览”、“行业政策广角”、“行业动态”、“竞争情报专栏”、“情报界”、“专题?学术”等栏目。

《内参》提供与电力、通信等行业相关的动态资讯和深度分析报告、国家电网业内竞争对手动态信息、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资讯以及竞争情报领域的理论和实战案例,使决策者能够准确、及时了解行业政策、行业发展特点、竞争对手资讯以及竞争情报相关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

由于国家电网的《内参》是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所以,《内参》的内容范围和内容质量至关重要。国家电网之所以选择国家图书馆作为合作伙伴,而非社会上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因素作比较分析:

2.1信息内容是否可靠与及时。《内参》服务于领导决策的性质决定其提供的内容要真实,信息要准确,并且是最及时的信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而且都经过了有序化的组织和加工,工作人员对入藏文献较熟悉,查询速度较快,可以保证内容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与传播的时效性。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信息人员根据需求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较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行较差。

2.2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反应度。根据协议,《内参》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求,围绕相关专题迅速作出反应,投入到情报的搜集分析工作中。国家图书馆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情报分析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对于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提供服务。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在情报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2.3信息资源的范围与广度。《内参》内容要涵盖国内外有关电力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最新动态,这必须在信息广泛搜集与甄选下才能完成。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采选注意保持馆藏尤其是期刊、大型会议、多卷集资料等连续出版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入藏了大量的国内外出版物。同时,购买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商业等方面的数据库,并且与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实行了馆际互借,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为《内参》信息的搜集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而一些特种资源例如一些国外的大型数据库、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并不能直接获得。

2.4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互动。国家电网《内参》每年12期,每期都需要提供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这就要求《内参》的编辑者要有宏观的视野,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理解与认知。国家图书馆情报人员在长期的情报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较好的理解用户现实需求,并能对潜在需求作出预测和准备,并按用户需求进行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知识的转化效率,实现信息的增殖。

2.5服务成本。国家图书馆是公益机构,实行国家财政拨款。这一服务性质决定了有偿竞争情报服务的定价较之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较低廉。

篇8

竞争情报是指竞争主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合法手段开展的一切有关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的产生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竞争,竞争情报服务包括竞争信息的手机和分析,为用户提供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提前预警可能会出现的机遇或危险,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避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以提高竞争的效率和效益。

一、高校图书馆为什么要开展竞争情报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必要性

1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促进高校图书馆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三大支柱,其中图书馆肩负着教育和情报两大功能,是高校文献、情报、信息中心。文献、情报、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以及深度开发利用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当下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和成熟的情况下,其它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增多,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以及生存方式都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新时期依旧保证其在文献、情报、信息中心的核心地位,就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经济活动、利用自身优势来扩宽服务领域的新途径。

2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高校用户及工作的需求

高校情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决策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在线大学生,各高校在生源市场、师资市场、人才市场、科研市场等方面的竞争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全面、准确、快速、系统且具有决策性的竞争情报服务。

2.1高校决策管理者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高校扩招、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迫使高校必须面向市场,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此环境下,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高校决策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了解市场新动向,了解竞争对手的行动轨迹,分析自身所处的市场地位,自身的优、劣势,评估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而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的制定是以以雄厚的情报资源为依托的,所以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具有决策性、系统性、咨询性的竞争情报服务是高校决策者的迫切要求。

2.2高校教研人员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研人员在基金申报、科研立项、课题评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竞争,若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对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进行收集和分析。而科研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个人进行情报工作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此就需要图书馆提供完善的竞争情报服务,以在竞争中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2.3高校教学人员和在校生的需求。目前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条件之一就是该校学生的就业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使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而要按照要求做好以上工作需要图书馆提供丰富的情报信息以及科学的分析数据等。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服务工作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资料全、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更有利于情报的收集。图书馆资料覆盖到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报刊、杂志、光盘、网络数据库等各类资料数量多,种类全,资料联系完整,为情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高效图书馆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为情报信息的分析、加工、利用提供重要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情报服务优势为竞争情报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展竞争情报服务

(一)确定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内容。目前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主要是高校校内用户和企业,首要服务对象是校内用户,服务内容主要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科研问题,搜集的信息主要是有关人才市场、科研市场,以及本校重点科研课题涉及的经济、社会的信息等。向企业用户提供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媒体广告监测、竞争对手发展动态等。确定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内容是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首要问题。

(二)加强竞争情报宣传。为了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应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高校管理决策者、高校教研人员及在校大学生进行竞争情报的宣传和培训,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才能良好的发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采用以下方式加强竞争情报的宣传:1、利用多种宣传媒介例如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广泛宣传竞争情报,使高校和企业能够认识到竞争情报是继人才、资金、技术之后的最重要的制胜因素,并开始重视竞争情报。2、在高校内宣传栏或学校官方网站上开辟竞争情报专栏,介绍竞争情报的基本信息,促进用户对竞争情报重要作用的认知。3、注重举办学术和经验交流会,邀请高校和企业管理者参与交流,提出竞争情报的需求,培育竞争情报的需求市场。

(三)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馆员本身就拥有一批稳定、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具有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人才优势,但是要高水平的完成竞争情报服务工作还需要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组建专业竞争情报服务队伍,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途径有:对馆内人员进行竞争情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或在实际工作中由专家指导,使竞争情报服务人员在实践中学习进步;对竞争情报服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制度,保证专业竞争情报服务队伍的水平;重视竞争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知识和观念,实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通过外部引入人才模式加强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队伍的建设。

(四)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开展竞争情报多样。首先应合理应用图书馆门户网站,提高竞争情报服务信息的覆盖率,方便用户的使用,也可及时接收用户的反馈信息。其次,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的情况下,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满足用户的深层需要。第三,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应注重多技术、多样化服务,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模式。建立竞争情报导航系统,利用联机检索、光盘检索技术、电子公告等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推送技术,拓宽现有竞争情报的传播渠道,为高校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定题、定时、定向的跟踪服务,并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总之,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高校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用户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竞争情报服务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适应社会需求,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渗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激烈竞争,中国各行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口号。学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服务部门,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满足读者需求,确立以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方向为指导的图书馆管理,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不用一种尺度、标准衡量所有馆员,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使馆员既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又和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2.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实现知识和智力的碰撞,并积极配置能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工具、设备,为馆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轻馆员的工作负荷。愉悦心情,创造舒适的人文阅读环境,因此,多一点相互信任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爱,多一点民主互动,多一点共同研讨,和谐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馆藏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图书馆诸要索中,读者是第一。要把读者的要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发挥读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应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具体环节。图书馆突出读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理念。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想在读者前头,做在读者心头。只有重视读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使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以读者为本”的和谐的图书管理。

三、提高图书馆在藏书方面的前沿性、实用性及专业性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历史及特点,在它的藏书侧重点上也有一定偏差,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进行新的定位,如果是在学校这种场所,则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活跃的,也是创新和科研的一个集中地,许多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都应该联系现实生活,了解社会解读自然。藏书时要结合相关特点,从而突出它的重点及特色内容。

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为读者做好服务

计算机、复印机、光盘数据库、缩微技术和自动监测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节约读者寻找信息的时间;复印机的应用能够节省读者的摘录时间,也能缓解品种不足的矛盾。

五、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

1.完善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综合特点的学科。传统图书馆的研究对象是以纸质印刷品为主,而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研究对象更丰富了,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新载体。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广学博览,不但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2.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

图书馆是资料信息中心,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具备快速准确搜集信息、分析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特有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最佳的服务效果。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知识服务,只有了解服务对象的工作特点,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情报意识是构成社会意识和一个组成成分,是人脑对情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的反映。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情报能力是指情报用户收集、判断、选择、吸收、检索和利用情报的能力。从整个情报活动过程来看,情报能力是情报意识的继续和功能的延伸,是为情报需求服务的,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用户的情报欲望和需求将会得到满足。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较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高,则其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层次。

六、图书馆在管理上应该注重集思广益,科学订购相关书刊

篇10

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定于2013年-2015年期间开展,随着这一通知的下发,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起来,这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测绘高新技术是保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技术保障,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系统研究与全面掌握高新测绘技术,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1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是一种综合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导航技术等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主要以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即GPS、GIS、RS等技术,动态获取、分析以及评估城镇化、土地利用率、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布局等地理要素信息,以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其中,GPS技术能够快速且精确地提供地理国情监测中所需的点、线、面等三维坐标信息,具有监测的效率高与精度高等特点;GIS技术对监测的各类信息进行分层分级的高效管理,并能将监测的地理信息实行组合分析、修改更新等处理。“可视化”功能是GIS技术最为显著的功能,它能够以计算机屏幕为载体,实现地图上地理信息的再现,并可实现各类地理信息的动态监测。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输入、编辑、预处理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功能,在地理情报普查工作中,进行灾害监测、区域以及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评价等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在地理情报监测中,常用的RS技术主要包括地面遥感技术、航空或航天摇撼技术几种,可以对地表各类现象以及地物进行远距离识别与测控,在地理情报监测中,主要应用于估测作物产量以及调查植被、海洋资源等。可见,在地理情报普查工作中,综合运用3S技术,可实时动态获取各类地理要素信息,并全面监测与评价污染排放、资源消耗以及粮食安全等信息,从而为国家各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2飞艇遥感信息系统与基于云计算的空间运行系统

为促进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实践“构建测绘强国,强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我国加强了遥感信息系统的建设。例如,2011年,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与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双边合作,在吸收国内外关于遥感系统、有人飞艇以及无人飞艇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飞艇遥感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一高新测绘技术的研制可为我国地理国情信息检测与普查工作提供装备与技术支撑。除加强对遥感系统的建设之外,对多尺度、类型各样的遥感影像数据等海量的遥感数据实施自动化解译与分类,是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应以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情况,积极建设各地区的地理要素的特征数据库以及遥感数据解译知识库等,提高各类地理国情信息统计分析的综合能力。

同时,在地理国情监测具有监测精度要求高、监测效率要求高以及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在监测中,要高效高精度地处理大量的DEM数据、矢量线划数据、遥感数据等各类数据,积极构建一种成本低廉、高效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而云计算技术的产生使这种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建设成为了可能。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建设包括数据的高速存储、传输网络、计算机群等在内的云处理平台,通过服务集中、资源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高速处理。在基于云计算的空间运行系统的建设中,分布式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系统与多任务地理信息数据并行处理系统,是该空间运行系统的两大核心部分。

3无人飞机航摄系统与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的应用

当前,在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专业的遥感影像获取网络,该服务网络系统主要应用无人飞机航摄系统的队伍(对于三十支)组成,在地理情报监测中,通过各种数字遥感设备(如负载数码相机等)进行记录,并以遥感数据处理技术为载体,对记录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同步传输,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地理国情的目标,为我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灾工作中,提供灾情遥感监测的测绘保障服务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我国与2011年研制了一种提供区域测绘服务保障的移动式应急测绘装备――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该服务保障装备综合了各种先进的测绘技术,如全球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为全面掌握灾情,以有效开展抢险救灾指挥工作,该装备设计了移动会议系统、应急运输保障系统等七个子系统,是我国地理信息测绘中应急保障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测绘高新技术是重要的技术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系统建设,在已有的技术成果基础之上,积极会发技术优势,开发新技术,确保地理国情监测的时效性与精细化,促进监测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维森.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J].地理信息世界,2013,(5):11-14.

篇11

1.1 医院对药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代医院药学工作要求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这就要求药师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扎实深入的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知识。然而大多数医院药学都存在重制剂生产管理,重药品采购供应,重实验室操作,轻药物治疗,轻药师能力,轻继续教育的“三重三轻’现象。医院药学学术内涵建设和基础建设得不到相应重视,对传统经验和个别经验强调多,对新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吸收采用少,对改革开放中的政策变化给医院药学工作带来的影响一般议论多,对深入研究所采取的措施少。这一切都制约了药剂科专业技术和学术的发展。

1.2 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差 多数医院药剂科工作的内容主要为调剂、制剂,药检室和临床药学实验室形同虚设,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少数等级医院设临床药理室和药学情报室,但前者仅作少量血药浓度监测,而后者也只是收集整理期刊报纸等资料。按照目前对医院药学的分类有单纯供应型、技术型、科研教学型三类划分,大多数医院尚停留在调剂为中心的单纯供应型阶段,教学科研和临床药学服务则相对滞后,与现代化医院形成了较大反差。

1.3 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学管理模式一贯是供应事物型管理。近年来,虽然作了某些改革和调整,但仍没有跳出传统的供应保证型模式,大多数医院的药师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给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不多,缺乏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药品划价和计价,没有真正建立起药学情报和信息系统,这些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也限制了医院药学自身的发展。

2 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

医院改革弱化了医院与药品的经济关系,以药养医的观念转向以药品为手段,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1 注重科研和创新

医院制剂在药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直接与患者接触,对现代制剂的发展方向较为敏感。注重科研和创新,将药学、临床和生产科研三位一体,互相适应和提高是医院制剂的优势。在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现代药剂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辅料,开发新制剂,满足临床科研需要。中药也是新制剂研究的宝库,结合中医临床,对受到患者欢迎、疗效肯定,有一定影响的协定方、古方、验方进行开发,或者进行中西药复方新制剂的开发,都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从而使医院呈现药品供应与技术开展并重的局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医院制剂来自临床用于临床,它有新药研究的临床基地,把一些临床疗效好,有市场前景的医院制剂开发成新药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基本途径有:从临床验方入手,研制开发中药新药;捕捉信息,仿制国外产品;从剂型入手创造新药;从已知中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份或单体创造新药;从已知药物合理组方入手,研制开发新药;从已知基因片断利用重组技术,研制开发新药。

2.2 开展临床药学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模式,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已成大势所趋。开展临床药学的实际意义就是确保患者用药完全有效,提高医疗水平,使医院药学与临床密切结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参与医师查房,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向医师解析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帮助设计或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参与危重、中毒患者的抢救及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规范处方医嘱行为;提供药学咨询;收集药学情报;建立药历等。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对具监测价值的药物进行组织或体液浓度监测,并正确解释监测结果,帮助医师调整药物剂量或明确诊断。开展ADR监测,负责全院的ADR监测、分析以及上报工作。结合临床开展药物利用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开展生理、病理条件下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以及药物等效性研究,并配合临床药理基地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药动学进行研究。建立药学情报室,负责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会议资料,收集、编写、出版定期刊物如《药讯》和不定期刊物如《基本用药目录》、《药物手册》等。建立药学信息互联网,与医院各科室、网站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发展可为社会、家庭提供药学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声誉。负责医院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承担医药院校学生实习和药学人员进修工作,对基层医疗单位药学技术工作予以指导。建立医院药品数据库和各药房药品数据库,对药品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供院长、药事委员会和医务部等参考。

2.3 建立医院静脉配制中心

随着新药的层出不穷,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患者更需要用药的安全有效,所以配制药品由专业药剂人员承担也是制剂向药学服务发展的方向。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输液配药这一常规操作在我国还没有规范性管理,多数是病房护士每天在病区内完成,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输液微粒、配伍禁忌等。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洁净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液的配制已成为必要。利用医院制剂的优越条件建立配制中心,专业药剂人员监督指导,使输液配制工作更加规范,减少配伍禁忌的发生,避免药品配制后长时间放置,使药品使用更加安全、有效,让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输液集中配制还可避免分散配制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同时还可节约药物的用量,也节省患者的费用。总之,医院药学要在新形势下,转变陈旧模式,从供应保障型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转变,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开辟新的天地。

2.4 医院药学的未来-药学服务

国内外药学界普遍认为未来的医院药学应是以患者健康为目标的“药学服务”(国内有的译为“药学保健”或“药学监护”)。在这个框架内,药师应增加对药物使用控制的职能,并为达到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个特定目标而提供服务。这些目标归结为:疾病治愈;消除或减轻患者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过程;预防疾病或症状;防止药物灾难。药学服务包括药师与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协作的全过程。药师必须在帮助设计、修改和监测药物治疗方案中做出有益于患者的贡献,该方案对患者来说不是诊断,而是用药基础和指南。药学服务有三个主要功能: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解决现实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防止潜在的药物问题。

医院药学未来发展的重点必须向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方向转化,这将对患者及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福音。药师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加速患者的治愈过程,而且可以防止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依赖性、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咨询,减少患者的不顺应性(引入药物经济学方法,可使药物疗效和资金投入两方面达到一个最佳点)。通过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使药物使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和经济。

参考文献

[1] 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篇12

(2)探索打破专业界限,形成科研“大兵团”集中作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分工的细入,综合运用各个学科,传统的以个人和小集体为单位的研究模式不能适应科技革新带来的变革,需要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进行改革。

(1)探索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联合攻关工作机制,促进了不同部门和专业的技能人才形成合力攻克技术难关。一是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人才库,结合局部门专业设置、核心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在聘技术技能专家等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人才库。二是以专家工作室为依托,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三是通过建立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培育原始性创新,最终引导科研人员实现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2)依托重点科技项目组建联合攻关团队[2]。对于科技项目,要求项目组成员,主要完成人必须有非项目承担部门、非项目负责人专业的人员(即联合攻关人员)。有效解决了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问题,提高了科技人员的项目参与程度,使核心科技掌握在本企业人员手中。

1.2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举办科技业务管理培训班,加强对科技管理和项目实施人员经费预算、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业务培训,提升其科研管理能力。

(2)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实施,如在合作项目中技术人员主导项目技术路线和示范应用,深度参与技术攻关和试验调试,锻炼提升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

(3)优化技术技能专家的选聘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专家的培养力度,建设专家工作室,强化在聘技术技能专家的管理。

(4)以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形式,探索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如同科研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派技术专家开展人才交流。

1.3加强内部科技创新基础管理(1)编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量化评价和有效激励,指导各部门查找科技创新工作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2)完善科技管理流程,形成闭环管理体系。在科技管理中坚持“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管理方式,将涉及科技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经过梳理后,形成《科技项目管理指引》,加强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益化,建立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应用评价——成果应用——应用总结——项目立项,形成系统化闭环管理。(3)注重科技成果的评价管理和应用转化一是收集和梳理优秀科技成果,形成优秀成果目录。对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二是编写成果推广应用分析报告,回顾成果应用效果,形成管理闭环。三是探索专利等知识产权转让、转化的工作机制,发挥成果效益。

1.4建立全方位的科技情报支撑体系

近两年来,逐步建立了电力情报专刊、微信、微博、网站、技术论坛等分层次、一体化的科技情报管理体系。成立科技情报工作组,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类科技期刊、杂志、报纸、网站信息,通过筛选和提炼,定期《电力科技情报》,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更加便捷的情报查询、、交流平台。拓宽了技术人员工作视野,支撑业务决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管理成效

2.1供电可靠性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基于安全生产实际需求,能够起到引导解决生产问题的作用,项目的管理的闭环,推动了所有项目成果应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和供电可靠性问题,从侧面促进了供电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的提升。

2.2科技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全局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在全省地市级供电局中名列前茅,形成了由普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专家、领军人物组成的人才梯队,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2.3全面支撑各类生产经营业务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中科技项目全面涵盖生产、营销、基建、财务、信息化、物流等各专业领域范围,对设备管理、状态监测、资产全生命周期等管理业务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篇13

1 引言

学科情报服务是图书馆深化情报咨询服务和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它是以用户学科情报需求为中心,收集相关学科信息,利用情报研究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及其专有方法,从研究的角度进行情报分析,为用户提供科技决策、科技管理的信息保证和科技决策的依据、建议和方案等的一种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深层次专业知识服务。加强学科用户的研究, 是保障学科情报服务高效运行的措施之一,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户数量规模、用户研究方向、信息需求类型、需求量、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方式等, 并据此对学科情报服务人员、技术与设备等相关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目前,大部分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中,用户的学科属性是基于其所属机构的。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学科馆员服务为例,所有用户的学科划分均依据其所属院系,学科馆员的配置及其学科定位均以此为基础展开。然而当今科技发展一方面呈现精深细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高度的交叉性。由此直接导致同一机构内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而不同机构间科研人员研究领域间的关联却越来越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很多传统农学相关专业当前的关注点与生物学院下设专业有着很强的交叉性,其研究内容相关性非常大;而生物学院内设专业由于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其关注点又各不相同,研究内容也大相径庭。

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有基于论文合著关系的,也有基于论文引用关系的。通过论文合著途径,可以揭示科学家之间较为明显的联系[1],而引文途径则可以揭示科学家之间隐藏的或未知的联系。20 世纪80年代White和Griffith 提出的作者同被引分析方法主要是以两两作者被同一文献引用为出发点,有将其用于科学共同体结构特征比较[2]和科学家学科地位评价[3]等方面的研究;作者引文耦合分析方法是以两两作者对同一文献的引用为出发点,其结果可以与作者同被引分析相互印证和补充[4];尚无将作者同被引分析与作者引文耦合分析结合用于学术共同体识别的相关研究。本文试图从学科用户间的同被引和引文耦合现象入手,结合其情况,在期刊层面上考察其共现现象,探索基于期刊的作者共现在学科用户分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通过分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的属性,揭示不同学科作者组和不同期刊在机构科研网络中的表现,以期为推出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的学科用户服务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和构建

本文数据来源于ISI-Web of Science(SCIE & SSCI)数据库。分析数据集构建过程如下:

1)利用检索式“AD = china agr univ”,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Proceedings Paper”、“Review”,检索中国农业大学发表的论文,共计6125篇(检索日期:2012年7月2日),导入EXCEL,构建初始论文集Article_1;

2)利用Web of Science的“引文报告”功能,获得Article_1的引文15662条,导入EXCEL,构建引文集Citation_1;

3)从原始论文集Article_1中筛选通讯作者地址(RP字段)为中国农业大学的论文,获得分析论文集Article_2;

4)清洗通讯作者,合并同名作者,获得作者908位,构建作者集Author_1,;

5)提取分析论文集Article_2的参考文献信息,构建参考文献集Reference_1;

6)利用EXCEL VBA统计各通讯作者文献发表、文献引用和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情况,生成作者基本信息表(见表1)、作者-论文表、作者-参考文献表和作者-引文表。

3 研究方法

3.1 “作者-作者”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

由于各作者研究方向和主题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单个作者、单篇文献涉及范围的局限性,各作者在单篇文献层次上的共现概率很低,以致出现较多孤立作者,不利于进一步聚类分析,所以本文扩展了作者共现的范围,确定以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作为统计对象。

本文关于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统计,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期刊,二是论文引用期刊,三是论文被引期刊。利用表2所列方法,统计生成基于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a、基于论文引用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r和基于论文被引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c。

由于Ma、Mr和Mc分别受作者发文量、作者引用文献量和作者被引频次的影响,因此整合三个矩阵时先利用表3所列公式将其分别转化为等价矩阵,然后对Ea、Er、Ec求和,构建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5]。

3.2 “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分析

采用离差平方和方法,以绝对值差为度量标准对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进行聚类[6]。将聚类结果代入作者-期刊矩阵、作者-论文引用期刊和作者-论文被引期刊矩阵,利用公式(1)分别计算各作者组在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上的分布情况,

Ck,m=∑Ck,m,i (1)

其中,Ck,m表示聚类簇k在期刊m上的出现频次,Ck,m,i表示聚类簇k包含的作者i在期刊m上的出现频次。

考虑到各作者组发文量、引用文献量和被引频次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分布频次的不可比性,本文利用各作者组发文量、引用文献量和被引频次分别对其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的频次进行了修正。对修正后的作者-期刊矩阵、作者-论文引用期刊和作者-论文被引期刊矩阵求和,生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

二模网络描述的是两类群体(模态)在网络中的关系,通过中心度的测度可以揭示不同群体成员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本文采用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来测度作者组节点和期刊节点在二模网络中的表现。其中,“点度中心度”是基于“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如果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越多,那么该节点的中心地位越突出,其在该网络中拥有的权利越大”的思想,通过计算与某节点间有联系的节点数量来表征该节点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度”表征的是节点在网络中处于其他两个节点之间路径上,对其他节点的中介作用,即其控制其他两个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在本文构建的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中,作者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表示的是与该作者组相关联的期刊的数量,而期刊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则表示与该期刊相关联的作者组的数量;作者组节点的中介中心度是指该作者组在网络中作为两种期刊连接桥梁的重要程度,而期刊节点的中介中心度则是指该期刊对连接两个作者组的重要性[7]。

4 结果分析

利用本文提出的“作者-作者”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构建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如表4所示。

基于作者等价矩阵,采用离差平方和方法,以绝对值差为度量标准进行聚类。由于聚类过程中存在部分聚类簇规模过小的情况,本文预设将规模小于全体作者数2%的聚类簇剔除,在保证保留聚类簇与学科馆员人数(中国农业大学学科馆员共有15名)相等的前提下,经多次试验,最终确定聚类数为24,结果见表5。

使用本文3.2部分给出的方法构建“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由于该二模网络涉及期刊过多,结构过于复杂,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修剪:首先对作者组-期刊间的关联强度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小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5625个;继续对余下作者组-期刊间的关联强度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1267个;继续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833个;继续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172个。以这172个关联强度值所涉及的作者组和期刊为基础生成作者组-期刊相关矩阵,对其求平均值,将大于等于平均值的赋值为1,小于平均值的赋值为0,生成作者组-期刊二值矩阵[8];将该二值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生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图(见图1)。

进一步分析各作者组及期刊在网络中的表现情况,结果如表7、表8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农业与食品化学)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为最高,表明其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关联度最高,且在网络中对其他节点的沟通作用最强,因此该期刊对整个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网络而言最为重要,对该刊应重点保障,开展学科情报服务时应针对该刊进行动态监测。

从表8可以看出,作者组4和作者组7的点度中心度最高,表明这两组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关联度最高,对整个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网络最为重要;作者组4和作者组18的中介中心度最高,表明这两组作者在网络中对其他节点沟通作用越强,节点的中介作用越强。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学科情报服务时,应重点针对作者组4、7、18,尤其是作者组4做需求分析,进行重点保障。

4 结语

本文基于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聚类分析方法对揭示同一机构作者间研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聚类结果为基础进行的二模网络分析进一步识别出机构科研网络中应予重点关注的研究团体和学科资源,从而为学科情报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情报服务可依据作者聚类分组情况,为每个作者组配置相应的学科馆员,根据各组与其相关期刊相关性的强弱,决定重点保障与推送的资源和内容;依据作者组在网络中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学科优势与劣势,为学科发展献言献策;根据期刊在网络中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分析期刊的内容,挖掘期刊对学科的意义,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科情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璇,郦芳.图书情报学学术团体现象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0, (3): 20-25.

[2]雷银枝,宋歌.科学共同体测度方法的改进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4): 13-19,97.

[3]Ding Y. Topic-Based PageRank on Author Cocitation Network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

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62(3): 449-466.

[4]肖明,李国俊,袁浩等. 国外情报学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基于JASIS&T(2000-2009年)的引文耦合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1, (2): 1-5.

[5]王林,冷伏海.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交叉共现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 2012, 31(4): 362-370.

[6]朱星宇,陈勇强. 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