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体经济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体经济的发展

篇1

篇2

1 实体经济的背景和特点

1. 1 实体经济的背景

近年来国际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连续不断,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容乐观,这不仅对其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损害,还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决策者都在寻求生存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只有发展强大的实体经济,才是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然选择。

1. 2 实体经济的特点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对于两者的概念学术界有争议。但一般来说,虚拟经济主要是针对金融和房地产而言的。实体经济是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的主要特点有:有形性、主导性、稳定性、载体性、下降性。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2 发展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利条件

2. 1 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的发展思路和理念问题。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带来灾难。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直至相关产业链受到冲击和影响。加上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融资难等,使本来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到2008年6月底,中国有6. 7万户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状态,造成工人失业。中国政府应转变发展思路和观念,把经济增长重心转变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调整出口和内需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技术和创新,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投入,这已不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三是融资难度大问题。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资金供给紧张,它们规模小,又缺少抵押担保,银行贷款难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难度更大。

四是国家税负水平偏高问题。近年来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过重,国家财税增速快得惊人,这种高速增长与中小企业困境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国家的财税政策,应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双赢以及整个经济的活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学院2011年5月的报告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而压缩了企业的赢利空间,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是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影响实体经济问题。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点。近年来社会上炒风盛行,吸引了不少人包括小工商业者加入到炒的队伍中来,有的一夜暴富,有的一夜商铺关门,也有的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致使实体产业“空心化”,破坏了实体经济发展。

2. 2 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定基础”。这是当前中国的宏观政策目标。有了目标方向和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帮助、倾斜,加上企业的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中国实体经济一定会健康发展。

二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和环境。中国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有稳固的社会基础,有较好的财政状况和足够的投资能力。同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大量的投资空间可以消化日益增加的产能,为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平台,也是稳住就业的关键。

三是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基础。中国实体产业包括中小企业已有4000多万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当前形势下中小微企业虽然有些困惑,但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国家政策的帮助扶持下,健康发展的形势指日可待。

四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国务院研究对中小微企业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中小企业基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关支持的投入,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如广东省2012年财政用2. 5亿元作为支持基金。

五是国家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法规。继续清理、取消或减负涉及中小微企业的收费,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协同与配合,不断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3. 1 发展实体经济,转变政府的思路和观念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国政府应尽快清除美欧已经扭曲的财富路径对经济发展观念的渗透,摆脱现在的增长方式,要扭转思路,转变观念,把生产力、资源都转到实体经济上来。要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实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要鼓励国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2 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要尽快调整国家的依赖投资、出口、低成本资源及要素的高投入经济增长模式。无论政府和企业都要扭转思维惯性,改变对原有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扩大内需,降低外需出口。尽快实现增长方式向依靠深层技术革命与理性消费驱动的轨道切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3. 3 发展实体经济,国家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

国务院研究对中小企业进一步予以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中央设立中小企业基金150亿元,每年安排30亿元资金,五年安排150亿元的总额度,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 4 发展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在商业银行之外,发展专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机构。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微型企业,还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社区、居民和“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3. 5 发展实体经济,减轻中小型企业税费负担过重问题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税制改革,制定有利于实体经济包括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同时要求延长小微型企业所得税减半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采取积极行动,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松绑,依法给予中小微企业行政收费、社会保险缴费、土地价格优惠,治理乱收费、乱摊派行为。更好地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

3. 6 发展实体经济,防治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产生的投机和暴利

加强防范和控制虚拟经济,必须有效遏制投机、消除暴利。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和金融震荡,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并产生负面影响,如房地产行业、金融业的投机和暴利,一旦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总需求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持续衰退。所以对虚拟经济领域的利益回报,必须在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如房地产、股市、金融市场等,凡是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国情、脱离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都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予以约束和规范,必要时可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干预,确保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7 发展实体经济,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建设

根据国家的现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协同与配合,不断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信息技术革新、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1、交易成本低

传统的金融机构,一般都包含较多的经营网点,拥有专职的人员进行信贷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节省了传统的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等,使其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互联网金融弱化了金融的中介作用,在金融监管严格的中国,金融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取代传统的融资手段,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融资和收入的重要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2、利用大数据控制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大数据,大数据金融就是将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将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提供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搜集与处理分析能力,针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易记录等材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由于数据充分,事前风险量化较为准确,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公开化。

3、效率高、覆盖广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大大提高信贷效率。而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直接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便捷,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策略分析

1、不断优化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让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管,不断优化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首先,建设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其次,在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在政策环境方面应鼓励推动金融结构转换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最后,制定科学互联网金融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使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发展。

2、引导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其主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却很少。比如我国小微企业占到经济总量六成以上,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到我国就业总人数的八成,上交利润占我国上交利润总额的四成,然而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却只占总量的两成,融资难问题非常严重。要使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就要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优先考虑实体经济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覆盖传统金融业的服务盲区,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的更加充分、合理。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

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平台等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风险,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外溢性等特有的一些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影响金融机构自身,也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市场主体。所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在保持互联网金融创新活力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同时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

4、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建设金融市场体系要牢牢把握市场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这一根本,首先要保证资金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供给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市场创新,适当弱化传统金融在资金供给方面的支配地位,更多地依靠市场来集聚和配置金融资源,使金融资源能够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的不同层次,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高效对接,弥补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短板。

三、小结

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是不能长久的,这样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而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基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对提高经济效率,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建立完善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我们要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篇4

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分别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业内预计将会有5家民营银行在年内成行。

自从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算起,已有18年时间,没有新批一家民营银行。银监会近年加快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步伐,其打开金融业的“玻璃门”是不遗余力的,内地一大批由民间资本投资的小贷公司、担保租赁公司、典当行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但由民间资本独立发起(国有银行业不参与),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的阀门却迟迟没有开启。监管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态度颇为谨慎。但即便如此,民营银行的成立也已大势所趋。

其一,民间信贷、地下钱庄、互联网金融等民间影子银行也在野蛮成长,影子银行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功不可没,但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会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不小隐患,所以让这部分资金阳光化、合法化,转成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接受更严的监管便已迫在眉捷。

其二,银行业出现暴利,实体经济就凋蔽。公开数据显示,仅工商银行2013年净利润为2629.6亿元,同比增长10.2%,日赚7.2亿元。按照2013年度的净利润排列,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为后2300家的企业去年实现的净利润则仅为2406亿元。也就是说,仅工商银行一家商业银行,其去年的净利润就超过了A股230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之和。所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引入民营银行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削平我国金融机构的暴利,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三,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信贷资金又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这使得信贷结构严重的错配,如此下去,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是很不利的。有鉴于此,允许民间资本开设民营银行,对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有帮助。

众所周知,民营银行最突出的特点是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这也是其优势所在。但是,这一优势的发挥应以健全的信用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前提。所以笔者认为,接下去管理层应该在这三方面进行改革,我国的民营银行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首先,监管层多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的退出机制,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在未来一二年内放开。这意味着,随着银行业垄断格局被打开,监管层认为民营银行倒闭由其自己买单,而且国有银行万一出现倒闭现象,其身后事也要自己负责。这次5家民营银行的方案迥异,但共同点是均承诺风险责任自担。

再者,坚持避免成为发起企业的提款机,为此这次试点方案提出至少要有2人发起,且必须遵守单一股东比例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银行成为发起企业的提款机,最终积聚大量风险。对民间资本来说,发起成立民营银行可以,但一定要目的明确,绝不允许将发起企业融资更方便作为民营银行的目标。

最后,对发起企业的资产债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除了加大监管外,对发起企业的资产债务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都要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凡是资产负债比例高、负债规范过大的企业,都不会被允许成为民营银行的发起人。只有慎重筛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企,否则,就极容易实行风险转嫁,使新组建的民营银行守不住风险底线。

整顿银行同业业务,优化信贷结构

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在6月初联合下发“127号文”,这份文件名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旨在规范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

此消息一出,银行股便开始大跌,被业界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当日领跌2.81%。市场传言,包括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暂停了同业业务中的非标业务(即非标准化资产业务,如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等)。业内人士表示,“127号文”在业务层面重点打击了银行业长期以来通过同业业务中的买入返售业务逃避监管的行为。今年的“钱荒”现象或将不会发生。

在去年的“钱荒”事件将满一周年之际,此次五部门联合下发的“127号文”,其实就是重拳打击了买入返售业务。“127号文”对买入返售业务作出了两项实质规定:其一是要求买入返售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将近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其二是要求买入返售业务中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

笔者认为,这意味着以后的买入返售业务对应的金融资产将以标准化的资产为主,对于以信托受益权为代表的非标准化资产买入返售业务则会受到抑制。而不允许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将减弱银行从事买入返售业务的安全性,相信银行会慎重做出业务选择。

据了解,银行同业业务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投融资业务。截至2014年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总额高达6.3万亿元。而对比一季度买入返售的6.3万亿元的总额,2013年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仅为7.4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规模也仅为1.7万亿元。可见“买入返售”业务已是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

那银行为啥会热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呢?“买入返售”业务大致的模式为,把贷款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如信托计划),银行再通过该金融产品,实质形成资金流向贷款项目,但在入账时却计入同业科目,从而逃避了银监会的监管。

按照此前的银行资本规定,同业资产计入银行风险资产的权重约为25%,而传统贷款业务的这一指标却高达100%,同时同业资产不计入存贷比。所以,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故意将贷款业务通过同业业务的方式,移至表外。其实,买入返售与逆回购相类似,是指一家机构购买金融资产,然后再约定时间和价格在某一时期将购买的资产卖出。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融出。

正是因为银行通过买入返售将资金实质投向贷款项目的核心原理和目的即是将信贷表内资产表外化,以求规避资本监管、拨备成本和存贷比。在买入返售的过程中,为了打消通道银行的顾虑,往往还会有担保银行出面为贷款项目担保。只是这些担保协议不公开,被称为“抽屉协议,指在双方出现纠纷时候作为划分权责的依据。

那为何同业业务会变成去年钱荒的元凶呢?目前已经证实,同业业务特别是买入返售业务的大肆发展,是去年银行间市场上演“钱荒”的幕后推手。因为同业资金为了逃避监管,变相用于放贷业务,就会造成短期资金被长期占用,这很容易引起短期内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想想也简单,以兴业银行为例,其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一般在9个月,而同业资产对应的还款期限则较短,剩余期限在一个月的短期资金占比接近50%。在长债短借的期限借配下,如果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足,那尚不足为虑,但一旦流动性紧张,银行不能顺利在市场拆借资金归还负债资产,则会引起流动性风险,导致违约。

篇5

(一)产品市场需求受限的问题

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外向度已超过80%,有些地区经济的外向度更是超过了100%,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在做外贸产品。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作为外贸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欧美国家市场需求不振,大量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订单减少,有的价格降低,有的资金回收困难,还有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新兴市场虽然有所拓展,但总量不大,而且困难也不少,难以抵消传统市场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市场拓展由于经营模式不同和需求类型不同,所以很难弥补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相对于虚拟经济,目前实体经济的市场制约更加明显、更加直接。目前,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国内市场信用,特别明显,直接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展。各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品假冒伪劣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侵犯时有发生等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就当前局势,我们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信誉评价体系和诚信体系,如果不能尽快有效地解决失信问题,将会导致国内市场混乱,开拓的综合成本就无法下降。实体经济企业普遍感到国内市场开拓难于国外市场,因而一些外贸产品生产企业宁愿缩产停产,也不愿拓展国内市场。

(二)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在资金方面供给严重不足,融资的成本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贵,使那些企业喘不来气,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起来会更加困难,资金更加紧张。但各类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中小实体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很不稳定,在实际的资金运行过程中,总有许多中小实体企业资金周转方面上出现很大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因不能从银行贷款而转向民间融资,借高利贷度日,资金成本相当高,且风险也非常大。货币供应分配不均是当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三)创新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市场、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其重要。但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很难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一方面,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比如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新产品试制费用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的前提资金往里面投入。而在创新这些活动过程中又具有很大的风险,如研发失败、资金空投的现象经常发生,企业需要对这方面风险具备应对能力,这使得一些企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技术实力,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由于大量实体企业缺少资金支撑,创新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企业成本日渐上升。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成本构成内容众多,远多于虚拟经济。另外,目前劳动用工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不少生产企业感到招工难,用工成本高,人事管理难度大。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营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支持和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排忧解难,清除障碍。努力提高政府服务,大力改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并出台对实体企业发展有帮助的各方面决策,引导企业以实业为主,努力提升企业的产品总体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以实体经济活动的企业得到更多的保护。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要素资源,要在才能、土地、资金等方面确保满意。要逐步增强市场运行的秩序,严查一些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侵犯等违法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平等、透明的市场环境。

(二)着力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水平

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高质、高新化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积极的引导与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力度[2]。促使实业生产活动提高一个新的台阶。加强科学管理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协作的产业链,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着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政策和要素保障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外技术先进、生产环保、效益良好、带动力大的产业项目,以此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和提升经营业态,增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三)处理好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虚拟经济健康的情况下,不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需求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分布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发展持续性的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这样才能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并实施公正和公开的市场准则,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做到消除任何无形与有形的市场壁垒。完善和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案,激励民间资本向基础性和资源性行业进入,增强实体经济在上游行业的竞争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下游行业,要对落后的产能进行兼并或淘汰,以此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增强其对上游行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防止实体经济行业在分配利润上出现差距过大的情况。

(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在物质生产成本逐渐提升的条件下,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从以前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型驱动。通过运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速设备折旧、税收减免等一些措施,增加个人收入量,促使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以此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方法。在同一时间,也要加强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以创新能源转换为技术资源的效果。对于那些经济需要的企业部门,我们将制定一些合理的措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企业攻克技术更新在市场上所存在的障碍,指引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做到创新和效率提升,并且在创新思路和方法上具备多样化,调配主体之间的行为、从而指导技术改革方向。

三、总结

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虽说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源所在,从而更好的发掘经济的规律,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篇6

(二)不同金融融资模式基本原理的异同1.传统银行融资的基本原理传统融资机构尤其是银行主要通过现实中的大量网点揽储,以吸收民间存款获取大量资金,再按照严格流程进行贷款发放。其基本原理是:大量揽储网点+长期积累的真实存款+有效担保抵押物/信用。按照银行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流程,可以发现,银行主要服务的是大公司客户,中小企业和个人小额贷款则不在其服务范围内。银行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发的网络融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快贷”业务,其主要是依据银行自身平台上的金融数据为客户自动匹配贷款额度,实现大数据和资金流的结合,其基本原理是:金融数据+资金流。银行在风险控制上,主要是设置详细的贷款条件,并对借款人的经济能力、投资项目、信用水平、偿还能力等有详细的审核,因此银行贷款一般手续繁杂,程序复杂,便利程度低。2.新型网络融资的基本原理一是中介平台+信息数据。由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发起的P2P贷款、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等模式,其本质都是平台+信息数据,运用平台积累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筛选目标客户、作出信用评价和进行融资服务,区别之处在于平台的性质和用途不一样。P2P贷款、众筹融资为网络中介平台,而电商小贷则以电商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为“平台+小贷”。P2P贷款、众筹融资等网络中介平台,会面临“事前的逆向选择风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在风险防控上,P2P贷款主要是借款人在平台上详细的项目信息,P2P平台再进行详细的项目审核,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和融资项目,一般都是属于个人小额贷款,P2P贷款属于无担保直接融资方式,风险防控主要是通过加强项目审核控制平台上的融资项目风险,同时建立借款人信用数据库。众筹融资对平台上的项目审核标准程度较高,但是一般都是大项目,众筹融资缺乏对项目融资成功后的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监督管理,同时众筹融资还面临着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和政府监管政策风险。电商小贷模式主要是依据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和防控。二是各电商平台+传统银行+信息数据。BankToBusiness的本质就是利用各电商平台的信息流、商品流进行授信和评估,银行提供贷款资金。经过长期积累,各电商平台一方面掌握着平台内商家的交易数据、订单、库存等商品流,并可以对平台内商家的销售记录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各电商平台也掌握着平台内商家的信用行为数据。各电商平台内商家中包括了大量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而银行又缺乏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在现实中难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中小企业信用、资产等进行评估,导致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各电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各电商平台信用数据、商品流同银行资金流对接,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条通道。在BankToBusiness模式中,电商平台必须具备较完善的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现阶段,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电商平台建立的信用数据库较为独立分割,需要统一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对接或衔接,提高不同平台信用数据库之间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其影响机理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垄断,利率市场化还没完成,金融市场效率低下,存在资金配置错位,一方面社会储蓄远远大于投资,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巨大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网络经济时代,大众创业、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大众创业、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和升级。“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中小企业信用行为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区分,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优势ChangkyuChoi、Dong-EunRhee&YonghyupOh等人认为,互联网融资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流动,缓解现实中信息不对称,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另外,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国家之间的跨境投资也得以快速发展。[11]“互联网+金融”依据信息流动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用大数据技术等发现和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和提供授信服务,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无法做到的。1.网络化使服务高效、快捷在“互联网+金融”驱动下,传统金融机构力图金融互联网化,一方面加紧将业务办理互联网化,另一方面积极研发适合在线交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金融互联网化下人们申请贷款,无须去传统金融机构窗口办理,整个流程网络化,在电脑上操作即可,这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互联网企业的P2P贷款、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等融资模式,为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服务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了新的资金融通服务,而且融资流程简洁、便捷。另外,互联网拓宽了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信息流动,使有融资需求的人可以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选择,增进了市场竞争,促进了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2.大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方面是缺乏担保抵押资产,另一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信息无法传递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无法授信中小企业。企业信用等级是企业得以融资成功的一个重要凭证。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记录进行审核并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现实里因成本问题难以开展,特别是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依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订单、销售额、库存等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信用级别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授信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发现和满足融资需求无论是电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还是银行内部的金融数据,通过持续地数据挖掘,都会发现之前未曾满足的客户融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量身打造金融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互联网+”催生新的需求,同时也催生新的供给,“互联网+”使创新成为常态,也只有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传统金融机构只有不断尝试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防止客户流失。总之,“互联网+金融”使之前未曾注意到的融资需求被发现并予以解决。例如,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往往是针对大公司,而忽略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催生银行开设新业务,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4.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金融成本更具优势第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金融机构更容易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实施精准营销,降低营销成本。第二,金融机构依据有效的数据信息快速筛选符合条件的客户,通过数据分析在线完成授信评价,并给以匹配的融资额度和进行审批,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就是把银行的“资金流”、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流”、中小企业交易行为的“商品流”进行完美地对接,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数据库,既解决了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解决了中小企业征信问题。“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见图二。个人创业或企业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不同的资金需求,可依据资金需求的额度、时间跨度等要求,选择适合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1.第三方平台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特性,通过打造第三方平台比如P2P、众筹(类似中介),提供信息聚合形成“信息流”,减少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畅通问题,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提高资金融通成功率。资金融通双方在第三方平台信息,在第三方平台审核、监管和沟通下,提升资金融通双方匹配成功率。利用P2P、众筹等第三方平台进行融资,服务对象没有限制,服务范围更广。在第三方平台打造的信息共享机制下,资金融通双方互信关系得到加强,资金融通效率、总量都得到大幅度增加,解决了实体经济的部分融资需求,同时社会闲置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2.电商平台和银行深度合作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进行融资电商等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数据,包括订单、销售额、库存等商品流信息以及信用数据、资金周转和需求等,综合这些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电商平台负责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数据库,评估企业信用等级并进行授信,银行进行审核和提供贷款。银行创新渠道建立互联网平台,可以使企业融资实现网络在线化办理,节省时间成本。电商平台上的融资业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平台内的商家或相关联的原材料、研发、采购、制造、销售、购买、物流等产业链合作伙伴,通过打造供应链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转型或升级。虽然“互联网+金融”拥有众多优势,解决了传统金融模式业务繁杂、效率低下、资金融通双方信息不畅通、脱离个人或企业实际需求等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P2P贷款平台频发自融、坏账、卷钱走人等恶性事件,凸显了P2P贷款面临的种种风险,制约着“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缺乏健全的制度框架,各信用数据库没有统一标准且不能共享和衔接,面临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各种风险。

三、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纵观全世界,最早的P2P贷款应该是英国的Zopa,成立于2005年3月;网络众筹融资最早是美国的kickstarter,200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可以看出,互联网融资出现时间并不长。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颠覆,其本质功能并未改变,重点是渠道的创新和信息化、网络化。美国现有金融体系依旧以传统金融体系为主,互联网金融为辅,两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因此,“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不仅仅在于渠道和技术的升级,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发展能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时间并不长,特别是P2P、众筹等互联网融资模式,世界各国亦处于初步摸索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较零散。从这些零散的实证研究中,大致可得出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国外很多学者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都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肯定存在积极联系,且具有强正相关关系,但是信贷增长对经济危机发生强度也具有关联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现有金融体系也应在发展环境、监管体制、组织架构、金融市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满足其金融需求。在金融发展环境方面,欧美主要国家已完成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环境为市场主导型,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社会资本利用效率高,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助推作用。1967年,德国率先完成利率市场化,英国完成于1980年,美国完成于1986年,日本完成于1994年,而我国则刚刚开始。[12]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资金流主要集中在银行,加之我国传统金融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高,存贷利差下的高利润,使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较为落后且不能较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社会资金错置严重,一方面居民储蓄率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与市场自由化竞争相背离的“金融抑制”导致社会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因此,继续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的不二选择,只有促进金融自由化,提高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种类众多,业务混杂,且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欧美国家普遍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性质、功能、作用进行分类,分别加以监管。P2P由于没有担保抵押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容易发生自融、坏账、卷钱走人等信用违约风险,即使在信用体系已趋于完善和成熟的美国信用社会,也同样面临P2P信用违约风险。众筹融资对促进创业很有帮助,但容易造成非法集资,如果法律限制太多,又容易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现阶段,美国、英国等国已把P2P贷款、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体系,实施多部门严格监管,并对法律法规进行了完善。美国把P2P和众筹定位为“证券”,进行证券化监管,主要通过注册制和强制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由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等进行多部门监管。美国2009年颁布的《金融监管改革:一个全新的基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构》强调要保护消费者,即对所有投资者一律公平对待,保护借款人隐私。另外,美国也在积极探索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美国于2012年通过了JOBS法案,即《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降低了投资门槛,使一些小投资者可以参与进来,只要拿出资金进行投资即可,不需要成为合格投资者。[13]英国将P2P、众筹列为信贷业务范畴,在2011年成立了P2P金融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监管,设立借款人保护最低标准要求,并于2014年通过全球首例P2P、众筹监管法律法规———《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对P2P、众筹等进行监管。德国、法国也将P2P、众筹列为信贷业务范畴,通过发放牌照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总的说来,国外在互联网金融出现时,就针对其性质、功能、作用进行了金融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呈现出多部门多维度监管模式。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或颁发牌照,同时强制信息披露。在传统银行对小额贷款发展不足的情况下,P2P、众筹以及电商小贷可成为崭新的替代渠道。在缺乏担保抵押物的情况下,信用信息就成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判断依据,投资人一般利用P2P、众筹等平台上的历史交易行为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这一切都说明,要使互联网金融发挥其最优水平,必须依据大数据,建立可靠的、开放性的信用数据库。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网络经济的到来,把信用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历史新水平。毫不夸张地说,网络经济的核心支撑,应该是信用经济。信用在商品交易、获取融资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SagarikaMishra&PareshKumarNarayan(2015)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国内信用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当一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时,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除OECD国家外,股票交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美国金融体系依托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提供金融服务,信用支付是美国市场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美国人信用观念根深蒂固,美国公民一出生就要申请社会安全号码,为一组九个数字,里面记录着个人的所有赋税资料、信用记录。美国人失信行为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首先失信行为会向全社会公开,遭全社会的抵制;其次还会面临经济和劳动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还会受到法律制裁。在信用管理方面,在美国信用已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用服务市场,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自由竞争,按照市场需求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现阶段,美国拥有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为投资人提供科学专业的信用评级,这三家公司的评级平均值已成为世界通用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信用评价。另外,美国在征信数据获得方面,已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库同时建设和对接。最后,美国有健全的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依托下,可以把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因此,美国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向任何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法国、德国等,则由央行主导,强制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形成开放的数据库。英国类似美国,由市场主导信用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建设数据库。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不完整,且信用评级不专业[14],金融机构无法征信于中小企业,这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使一些P2P、众筹融资平台存在较高信用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现阶段,P2P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针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人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状况,特别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人提供小额贷款等融资服务,推动了中小企业、大众创业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框架SiongHookLaw等人的研究证明,金融只有在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内运行,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否则影响甚微。卷款逃跑、非法集资等互联网融资恶性事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信心,而且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一个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框架,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准入门槛,设定平台资质标准(颁发牌照或者制订标准进行注册制管理),筛选合规优质平台,淘汰掉一批不合规且存在巨大信用风险的平台;二是强制信息披露,建立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并监管信息披露合规性,以保障平台透明度;三是制定风控流程,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P2P、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要制订风险评审、防控措施等业务流程,对借款人资信评估、项目筛选进行严格把关,加强贷后管理、项目追踪管理;四是设定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风险数据库建立标准,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和进行数据化风险控制;五是建立行业联盟,设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自律;六是建立投资人保护规则,对所有投资人公平对待,并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七是保护借款人的隐私。如此,可把“互联网+金融”嵌入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内,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金融服务。[15]

篇7

第三,实体经济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对于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而言,其上游行业大多是集中度较高的垄断性行业,这些行业在其初级产品或投入品的价格上升之后,一般都会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下游行业,从而导致竞争性制造行业的企业利润减少。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例,2010年,在6个资源性行业中,仅有其他采矿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7.22%)低于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8.3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高达46.52%,是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5倍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是17.65%、17.35%、17.33%,是工业平均利润率的2倍多;非金属矿采选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10.36%)也高出工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近25%。就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而言,除了垄断性的烟草制品业成本费用利润高达33.04%之外,其他29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低于平均值。

第四,外部需求环境趋于恶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在短期内,发达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手段有限。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主要发达国家债务规模庞大、继续举绩可持续性不强,难以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需求;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流动性充裕,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几乎都没有形成持续的复苏动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由于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自主增长能力。此外,不少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增加就业的考虑,采取了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通过干预货币汇率等手段对我国施加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实体经济发展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基础,又是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条件,还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阶段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其中虽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把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中,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稳增长和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统筹考虑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等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特性、发展基础和增长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实体经济部门协调、有序、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宏观引导和协调,成立由有关国家部委牵头的实体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尽快研究制定《实体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国主要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路线图,合理分解各阶段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做好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

二是切实加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着力推进金融创新,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部门合理的资金需求。在宏观审慎的原则下,根据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结合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稳定增长,既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又对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必要的压力。目前在通胀压力较大、信贷总量规模巨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信贷存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建立健全涵盖风险投资、资本市场、银行信贷等方面的完整金融服务链条,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企业,都能以合理的代价获得有效金融支持。此外,要探索完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运行的机制,形成合理的行业利润分布结构,为金融体系加大对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产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着力提高各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创新能力。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要创新研发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速折旧、减免税收等手段,提高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率,形成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等各类经济主体提高创新强度、加强技术学习的普遍行为模式。同时,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大幅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技术资源向技术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要根据各实体经济部门的需要,制定实施一揽子创新驱动发展措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进步的市场性和发展,引导企业强化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效率,并且在创新主体和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时,协调主体间的行为、指导创新方向。

篇8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扩大,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也随之加深。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利于分散市场化风险等,但是它同样能够导致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结构失衡,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并引发经济危机。我国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国际资本会从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将导致虚拟经济的膨胀,并使其对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波及程度也愈来愈深。

面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危害程度的不断加深,众多学者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问题的讨论中。国外学者更加侧重于探究金融市场对实际经济生产部门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Angelos Kanas and Athanasios P.Papadopoulos实证检验了英国和美国短期内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英国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要大于美国,而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对称溢出效应只存在于美国。Angelos Kanas and Athanasios P. Papadopoulos, “Asymmetric Volatility Spillovers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RealA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UK and the US.” Panoecomicus, no.4, 2010.Frank Westerhoff建立简单行为宏观模型研究了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他指出投机者在股票市场中造成的内生性繁荣或萧条会蔓延到实体经济,引起实体经济的持续性波动,而实体经济的起伏波动借助于塑造企业的基本价值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Frank Westerhof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eal Economy and the Stock Market: A Simple Agent-Based Approach,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2.Carmen Maria Angyal使用ARIMA方法分解了股指的趋势成分,并且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找到了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大部分指数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一结论强调导致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Carmen Maria Angyal,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tock Market Dynamics and Real Economy,” EuroEconomica, no.31, 2012.而国内学者则主要针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杨姣和席晶;杨姣、席晶:《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基于综合指数VAR的实证分析》,《市场研究》2010年第3期。程广琪程广琪:《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5期。),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罗能生和罗富政;罗能生、罗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1期。张国庆张国庆:《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的功能――兼论虚拟经济研究的理论价值》,《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3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如何引起金融危机(仲崇文仲崇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双重作用》,《经济导刊》2011年第7期。),以及促进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周莹莹和刘传哲周莹莹、刘传哲:《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灰色关联及溢出效应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0期。)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罗能生和罗富政指出虚拟经济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并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张国庆指出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导致流动性过剩,这势必会造成实体经济部门的通货紧缩,而且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后果一定是发生经济泡沫,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扰动。

因此,当我国经济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之际,如何从战略上审视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关联情况和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影响,以及应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都是事关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与前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来论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模型的构建,第三部分为我国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关联度以及溢出效应的经验证据,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模型

三、我国的经验证据

前面的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封闭经济体而言,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但就我国而言,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形态已基本完成从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的过度,经济大国(尤其是美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愈来愈明显,面对着外部环境相对恶化且更为复杂的局面,我国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是否存在着互动的影响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边际溢出效应又如何呢?鉴于此,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给出相应的经验检验。

1变量及样本数据的选择

本部分将实证检验以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知识可知,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代表变量;同时选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作为虚拟经济发展中货币市场的代表,并选取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TC)作为货币市场的代表变量;选择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基金市场和保险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代表,并选取股票成交额(GP)、国债成交额(ZQ)、商品期货成交额(SQ)、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额(ZT)和保费收入(BF)作为各个金融市场的代表变量。

本部分选择的样本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1~2012年。其中,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股票成交额和国债成交额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额和商品期货成交额数据来自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保费收入数据来自于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适用于“小样本、贫信息”的时间序列,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者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中国实体经济代表变量和虚拟经济各代表变量的灰色关联度进行测度,进而分析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绝对关联度分析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IS-LM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封闭经济体中,一国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边际溢出效应取值始终维持在正向水平上。说明虚拟经济部门的膨胀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对虚拟经济部门具有同样的反馈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同业拆借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综合关联度次之,期货市场及基金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相对于其他虚拟经济代表变量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较低;而且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整体关联程度较高,没有出现实质性背离的情况;另外,我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边际溢出效应远大于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边际溢出效应,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供给引导型”特征。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实力上升最快,且上升趋势依旧保持良好的大国,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之际,为了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篇9

 

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我国新时代经济标准,必须完成快速增长,以实现全面转换。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保证其能够达成人均GDP产值的有效提升。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完成相关经济体系设定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完成宏观目标的有效设定。根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策略,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而言,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对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经济主体,完成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后续发展中,可以实施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有效升级。实现经济模式以及经济政策的有效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视角下我国经济问题分析

 

(一)我国整体的金融结构亟待调整

 

目前,我国整体的经营结构亟待调整。金融行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保障本地金融行业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信用缺失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我国每年因信用问题(企业或个人)逃避债务导致经济主体经济损失已高达1800亿人民币[1]。此外,部分信用经济已陷入坏账程度,处于无法追缴状态。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各领域的发展,对信用链条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双重作用。首先,信用链条优化对我国的各领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使各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特征完善发展。但其也催生了部分中介机构,如信贷撮合机构,导致出现大量三角债,对经济链条优化造成了影响。此外,当地政府缺乏长远意识,仅顾及眼前利益,导致银行在进行债务追缴过程中,其执行力不足。金融行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表现方式,可以全面体现出经济发展的矛盾以及相关风险,影响社会的整体运行。因此,整治金融环境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的意识作用,金融结构自身的高度化以及合理化,在我国集中发展中其存在不同步的现象。金融市场与经济结构尚未形成统一化,且金融结构市场缺乏合理性,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主观意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极为低下[2]。

 

(二)我国经济主体缺乏有效的链接

 

在我国经济主体发展中,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的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占比失衡。我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与以往相比,经济呈现显著增长,速度加快。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红利以及边际收益率下降的问题。因此,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其二,我国经济市场无法发挥其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我国金融市场比照国外发达国家总体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进出机制,这就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发挥其资源配置的有效功能[3]。其三,我国经济主体融资较难。在我国社会整个经济体系中,直接融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无法有效的保障以及发挥其资金筹集的基本权限,导致金融市场脱离实体经济而趋于虚拟经济。但同时,虚拟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虚拟经济与银行等储蓄机构相比,其提供的储存利息偏高,导致很多用户将自身的闲散资金投入虚拟金融体系,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银行。使银行的融资出现困难,实体经济受到阻碍。与银行的存款利率相比,我国大部分的群众均选择余额宝、余利宝等,这导致资本由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无法完成有效链接[4]。

 

三、新时代经济视角下的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完善我国整体信用体系

 

在后期发展中,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完成金融以及实体产业的有效融合,必须完善我国的信用社会制度。目前,应落实以下几点原则。其一,完成整体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加大对诚信理念的整体宣传。随着我国资本逐利性的不断凸显,诚实守信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缺乏诚信意识,因此,相关政府必须加强对诚信思想的教育普及,以保障诚信思想可以有效地实施,植根于我国群众的整体认知中,使我国群众以及相关企业自觉养成遵守诚信原则的良好习惯。在我国相关法律建设中,有些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法律、法规的建设对我国诚信体系的发展需求必须完成有效匹配。在信用投放所产生的相关市场竞争问题中,需要完成信贷管理行业的有效监管,并对信用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转移。为了有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必须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运行体系,优化整体的结构思维。例如,依靠全新的技术创新我国金融产业,以保证金融产业面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金融市场需要完善其相关配置,并通过融资的方式,以弥补其带来的相关风险以及缺陷。金融市场的相关领导者,必须在兼顾金融市场整个体系稳定的同时,解决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落实新时代经济视角下的经济主体问题[5]。其二,落实全新科技技术的推广,完善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基础建设,以保障其全面迈向信息化模式发展。例如,各企业必须做到信息公开原则,完成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共享,以保证相关金融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资格审核时,有效的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调整,并达成相关的落实基础。在后续调整中,建立并改进相关的交易平台,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准。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研发全面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占有率。

 

(二)完成实体经济的整体处理机制

 

在实体经济的整体处理机制中,为了体现出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效统一,以保障经济节奏符合客观规律。在后续发展中,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例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无法脱离,且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互为依托。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虚拟经济具有独立性,且对我国的综合发展密切关联。目前,我国整体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妥善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以有效保障二者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目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完成有效分析,充分认清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结合体,发展重要的经济基础。关注虚拟经济的发展情况,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落实,保证在遇到相关的风险时,我国经济体系可以完成有效的落实发展,借助全新产业,建立有效的经济体系。目前,我国整体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全面解决虚拟经济以及实体之间存在的相关矛盾,实现共同发展。就我国目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而言,应充分认清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之间的结合,实现共同发展。以避免在面临经营困难时,无法有效规避,造成相关影响。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创新,借助高新技术产业完成转型实践。

 

篇10

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信用体系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机制

互联网金融能够规范有序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完善市场准入标准。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资质认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从业资质审查,推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牌照制度,对于“无资质、无牌照”的违规经营主体进行依法取缔和处罚,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企业的进入。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定,为加快互联网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还应建立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法律法规,一旦互联网金融企业触及到退出机制的下限,应及时将不合格企业清理,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洁净。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

构建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当前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重重阻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第一,打破数据垄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到央行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与信用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匹配、加工,在此基础上生成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对放贷机构提供各种征信服务。从数据流动过程看,征信业务可以分为数据采集、产品加工、对外服务三个方面。第二,大力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以市场化力量推动征信市场发展。第三,要充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利用碎片化信息开展征信。

三、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不同

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如何保证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的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是摆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面前的重要挑战。第一,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式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尊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式的监管模式,设定“红线”边界。摒弃一刀切,实行分级监管,鼓励、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和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第二,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尽快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主体自治三者有机相结合、跨部门跨地域的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三,制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以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原则,统一信息披露来源、标准和渠道。谁提供金融产品,谁披露信息,并对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互联网产品信息平台,对项目资金投向、投资期限、预期收益、潜在风险等情况进行披露。建立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重大风险信息平台,对可能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风险信息及时,避免金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遭受财产损失。

四、引导互联网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融资闭塞的影响,我们要将互联网金融筹集来的充裕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第一,进一步优化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募集到资金的资源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中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第二,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定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以根据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多少以及是否流向重点小微企业来判断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多少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第三,加快完善各配套政策的配合,科学评价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垂直细分路线

大数据被视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业掀起的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其核心在于对多类型、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而互联网恰好为大数据嫁接金融提供了平台。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的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第一,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在加强风险可控性、支持精细化管理方面助推了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信贷服务的发展。在风险控制上,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在于摆脱担保和抵押方式,将数据作为提供融资渠道的关键依据,其中最明显的地方便是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第二,有效实施精准营销及客户体验。大数据通过动态定向技术查看互联网用户近期浏览过的理财网站、搜索过的关键词,通过浏览数据建立用户模型,进行产品实时推荐的优化投放,直击用户所需。通过大数据,互联网金融能有效跟踪用户,并对其提品使用服务及售后服务。

六、促进传统银行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金融通常会将金融服务看成一条价值链,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往往沿袭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发展让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传统银行应该主动融入参与到互联网融资中,从服务客户基础上推动自身改革。同时,由于两者的客户群体各异,互联网金融又很难动摇传统银行业的地位。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颠覆、反颠覆,这种冲击挑战对于传统银行的变革是有利的,可以倒逼传统银行进行改革。传统银行发展以后,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进一步创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移动通讯时代,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应该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使金融覆盖面更广阔,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例如,PPmoney万惠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联网与金融的创新融合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确定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一直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避免落后的虚拟经济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贡献卓著,也为不少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立下大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妨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发展虚拟经济,但应当是健康、完善的虚拟经济。一是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应拓宽投资渠道,避免投资渠道单一而不得不集结于某个渠道,比如房地产投资过度就反映出投资渠道的狭窄。三是应继续健全金融制度,不但能防御金融危机,还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劲支持。

二、进一步清理整顿涉企收费,优化价费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出台的有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根据国务院要求,在严格执行三年内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免征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的服务收费和会费,降低标准减按60%收取。清理规范并从低核定涉及小型微型企业的各类行政审批前置性、强制性评估、检测、论证等专业服务收费。及时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收费专项清理行动,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继续做好收费专项清理工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整顿和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取缔一批、取消一批、降低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加大对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在认真落实已取消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同时,从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运行空间、优化其生存发展条件的要求出发,集中抓好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督查,以收费年审为契机,协调组织财政、经贸、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对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进行清理检查,坚持实行收费制度。对于违规收费的部门和单位,一经发现即予严肃处理。加强对中介性机构、各类协会等涉企收费的督查。重点检查以为企业服务为名,行转移行政职能收费为实的涉企收费行为,从行政、经济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其收费行为。加强对垄断经营收费的督查,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规范。

三、逐步缓解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扶持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给予支持。做好深化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工作,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政策,促进节约用电。二是促进水资源循环使用。要在调整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成本的基础上,用差别水价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水价结构比例,积极推广再生水使用,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对直接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市政绿化及景观使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加快推行居民阶梯式水价,大力倡导和鼓励节约,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三是扩大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和脱硫电价考核范围。将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由化学需氧量扩大到氨氮、总磷;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重污染行业;在对统调燃煤发电企业脱硫电价进行扣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用燃煤热电企业脱硫设施进行在线监测和脱硫考核,促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四是完善排污费政策。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并将主要污染物范围逐步扩大到电磁辐射、光污染等;提高太湖流域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并按超标倍数征收超标排污费,控制超标排污;完善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征收政策,逐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并适当提高试点城市扬尘排污费征收标准。五是理顺气价。针对液化气、天燃气等不同的价格状况,及时予以合理调节,既有利于这些基础产业发展,又为大多数居民所接受。六是合理确定公共交通运价。对公交车票价,主要研究公交低票价惠民政策的公交运行成本,以确保这一得民心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对出租车运价,要结合油运价格联动机制,营造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积极采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价费政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是一条短腿,要积极采取价费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减少物流运输环节相关收费,如减少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国道省道公路收费、渡口收费、路桥收费等,使之与鼓励物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改革完善停车业和物管业收费管理办法。对具有重要链接作用的中介服务业,要分门别类加强价费管理,其中垄断性的中介服务业是管理的重点,其他中介服务业,可探索建立成本公示约束机制,或者明确服务中准价或价费调节幅度,由供需双方协商议定,并引导建立规范的书面协议,重点在督促和约束收费行为的规范。

篇12

1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资本渐渐放松了对多数经济领域的控制,公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渐渐变成了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成熟的市场格局。我国逐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探索,并且,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到了21世纪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得以显著的发展。

2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商时代的到来及团购业务的出现在各类电商中,较后兴起的自然是团购业务。由此发展起来的电子团购业务,也就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简单通俗地说,团购,就是团体购物,也就是一些消费者联合起来,增加消费者议价能力,以求得价格优惠的购物方式。而团购,目前最流行的就是网络团购。

网络团购最早起源于美国。最早发源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团购已经成为消费者追求的一种时尚、现代的购物方式,因为它利润薄、消费理性。网络团购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由各种团购网站将具有某类商品购买意向的零散消费者集中起来,批量购买商品的行为。也可以是消费者在团购网站上自行组织团购业务。

3团购业务的发展现状

团购目前已在各大城市流行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从2010年到现在,团购业务在我国商业上所占的份额已经由几十亿元上升到了几百亿元以上。

现在,小到图书软件、家电数码等小商品,大到家居建材等商品,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团购现象。除此之外,团购也扩展到健康体检、金融保险、美容健身等多个更加广泛的领域。

当前,流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有拉手网、美团网、糯米团、千品网等。目前,团购网站有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

目前,我国网络团购的主力是年龄在25~35岁的年轻群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十分普遍。团购网的公司提供网络监督,确保参与厂商资质,监督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团购的核心优势是价格更优惠。当消费者及团购商品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消费者就能得到最多达40%左右的常规优惠。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团购可以达到让消费者以优惠的价格获得商品的目的,并且,可以更快捷的享受应有的服务。

目前在团购类网站中相对成熟的赢利模式主要包括厂家直销、活动折扣、商家展示、广告宣传、会员售卡、网站加盟等。

而团购网站的支付方式也多种多样。第一种网上银行支付,就是只要有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就能在线支付的方式;第二种支付宝支付,也就是只要团购网站装有支付宝,就能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方式;第三种是财付通支付,也就是只要团购网站装有财付通,那么消费者有QQ就能开通财付通付款交易;第四种是手机支付,也就是面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提供的一项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

4团购业务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作为团购业务来讲,团购是一种促销手段,但是,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其经营,也最终会向传统的商业销售模式转变。小型的地区性团购网站在一定时期内必然会继续存在,但是各类团购网站要么依托于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得以发展,要么自身必将面临被各类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兼并的结局。

而团购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则日趋显现,主要表现如下:

4.1网络诈骗

现在,有很多小的不规范的商家借助正规的团购网站,进行小额度的团购财务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因而,也值得广大消费者警醒。另外,非法的不规范的团购网站的出现,也会模糊消费者消费的界限,而出现虚假的团购买卖,不法分子借机骗取金钱。

4.2团购陷阱

目前,由于团购价格还尚待规范,一些商家,为了更多的获取经济利润,在团购的同时,抬高了商品原来的价格,因而,即使是团购商品,可能也会出现团购价与正常价相差无几甚至超出正常售价的情况,因而,这种现象也值得警惕。

4.3隐形消费

很多商品,在团购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远远低于正常价格的情况,这时,部分消费者由于一时冲动,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类商品。但是,殊不知,很多这种情况下的团购,都带有隐形消费的性质。要么这类商家就是标明到店再支付多少金额,要么就是不标明,但是到点以后强加各种消费金额,这必将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损失。

4.4商品质量不过关

不论是实体商品还是非实体商品,团购的时候,质量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购买某电子产品出现了翻修机、团购某美食时分量减少等情况,都是极其可能出现的。

4.5团购服务不完善

很多消费者看重购买团购商品快捷这一点,所以,忽略了与在实体店购买相关商品的服务上的差别。很多团购的商品,并不能像实体店的商品一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样的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然对于消费者来讲,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4.6团购市场秩序混乱

团购是新兴的商业模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几百上千家团购网站,但是,多数的团购网站竞争秩序混乱、团购程序混乱。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有很多的团购网站起起伏伏,不断地出现、不断的消失、不断的整合。

5团购业务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以上团购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这个可以有所裨益。

5.1针对“网络诈骗”

对于正规团购网站上的团购商家信息,要进行有效的甄别,尤其是要对其所在地址、品牌知名度、商品满意度等方面有所了解,以便充分确认团购的可行性;对于虚假钓鱼网站等,要学习基本的网络知识,发现其不甚正规的地方,防止直接在这类网站上购物付款。

5.2针对“团购陷阱”

对于抬高底价的行为,有违于企业良知。因此,对于商品价格定位模糊的商品,比如说家具建材等,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关商品、品牌的一般市场价格,查看团购后的价格是否低于其市场零售价、优惠价等,之后,再进行团购。

5.3针对“隐形消费”

凡是购买商品,当出现超值低价等现象的时候,尤其是娱乐休闲等类商品,一定要事先打电话联系商家,详细询问整体的消费成本。防止已经到店之后,坐地要价,不消费就白支付的情况存在。

5.4针对“商品质量不过关”

商品的质量是广大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商家的产品质检报告、商家信誉等方面,要详细查看并且通过常识来判断,以防被不良商家所欺诈。

5.5针对“团购服务不完善”

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在实体店购买所获得的服务保证可能更为可靠。但是,对于团购商品,由于一般不是厂家直销或者到店开票质保的形式,因而,必须详细查看和询问售后服务的项目以及售后服务联系的地址方式等。

5.6针对“团购市场秩序混乱”

任何商业模式的成熟,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结果。但是,必须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团购网站的竞争机制、团购机制等日趋成熟,该整合的整合,不断的达到团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团购市场稳定的效应。

6团购业务的未来展望

综合而言,团购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是一片光明的,而其目前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也是可以一一得到解决的。不管目前的团购市场表现如何,毋庸置疑,在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和具有接近14亿人口的国家来讲,其消费潜力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可以确定,在社会主义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团购业务必将日趋合理和规范。

篇13

首先,当前我国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是在信贷过度扩张的支持下,房地产价格过快过猛的增长。我国这一轮通胀的特征是供过于求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表现为什么东西都过剩,但是什么东西都涨价。这看起来很难理解,其实它是起源于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高房价,高房价引起的生活成本提高,直接和间接地向整个社会传导和蔓延。为了抑制以房地产为主的过度的虚拟经济和越做越大的经济泡沫,制止通货膨胀率加速上涨,宏观经济政策被迫采取实质上是以偏紧为内容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连续上调银行利率,而且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了“天花板”水平。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共同作用下,这种被迫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我们都既要直面高通胀的威胁,更要防止经济运行进入下行通道,也就是说,未来经济运行将不断地面对高通胀和低增长的“滞涨”格局。

其次,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坚决地抑制目前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泡沫,既是保持金融、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主要内容,也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的主要举措之一,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广泛地吸收和引导了社会资源的不适当的流入,使其占据了中国广泛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土地资源和有着最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本。“百业兴衰皆地产”的恶果表现之一就是,原来专心做实业的许多制造企业,也开始大量地涉及房地产。例如,原为中国实业先锋的温州资本,现在已经沦为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炒房、炒农产品生存的“寄生者”。而在更多的地区,房地产因暴利而吞噬了应流入实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表述,可能就是为了抑制制造业过快进入房地产业的趋势。另一方面,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对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驱动型经济依赖过重,来自房地产业的投资、税费及其关联效应,对现实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国家对房地产进行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后土地经济时代”,房地产今后再也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本身并不是难以判断的问题,问题是由谁来代替这个旧的经济支柱?中国经济如何既不减速又能顺利实现支柱产业转换?根据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应该通过启动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鼓励地方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坚决地抑制目前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泡沫,也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改善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成就,重要的是必须抑制现今民生不可忍受的高房价。可以这样说,高价房地产是中国民生社会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毁坏中国青年的创新精神的主要鸦片之一;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一颗主要的“定时炸弹”;是在屡次调控中越调越高从而导致中央政府政策信用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有人根据房地产价格下跌影响“稳增长”目标实现的理由,主张国家目前需要的不是压房价而是挺房价。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高房价已扼住了中国经济的喉咙,高房价拉大了贫富差距,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高房价撕裂了年轻人的希望和前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抑制高房价。更何况,稳增长的目标,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改善和保障民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在中长期中则可以通过塑造制造业强国和服务大国的地位来实现,不一定非要通过强化经济体系对房地产的依靠来实现。

二、后土地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支柱选择及其策略

如果说,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或竞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形成了“中国经济奇迹”,那么我们可以十分准确地说,这种发展和奇迹很大一部分归结于我们对房地产这一财政支柱的积极利用,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对地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支出了大量的资源。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在坚定不移地抑制高房价的同时,我们应该指出的是,对房地产这根事实上的国民经济支柱,不能猛然推倒,而需要运用智慧去逐步实现,否则我们在对房地产支柱进行更换的过程中,经济运行将陷入动力不足的猛烈下跌险境。

为此我们可以比照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式来更换经济运行的动力系统和支柱体系:这就是我们可以在房地产支柱边上重新建立一个新支柱,让其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新的财政的主要来源,最后再逐步推倒房地产支柱。这根新支柱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立足当前经济危机渡难关的短期选择,而且是着眼长远提升发展水平、转换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是对过去以投资驱动型经济中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发展方式的否定,而且是为了更换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解除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不仅是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选择其为走向全面复苏所做的积极准备,而且是为了应对在即将来临的后全球经济危机时代,全球竞争平台重塑的新的竞争格局变化。

必须强调的是,房地产泡沫被突然刺破,不符合全国人民和国家整体利益,而应在一个长周期中缓慢降价:第一,绝大部分家庭都有房屋财产,大幅下降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可能会提前强制引爆我国地方政府的各类城市融资平台,从而危及金融和

经济安全。第三,在解决地方土地财政前,房地产价格猛烈下跌会引发地方财政困境,从而造成新的严重的社会矛盾。第四,与房地产有关的前向、后向和侧向关联的产业达50多个,房地产突然崩盘,不仅其他行业也会因此发生“硬着陆”,而且我国“稳增长”的任务难以顺利实现。第五,有人说,即使中国的房价下跌50%,银行的贷款覆盖仍能达到100%,此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没问题。而美国的经验表明,房子跌到那种程度前,很多房子就被银行收去,但银行放在手上却很难变现,中小银行也因此倒闭。当年海南出现大幅度的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到了银行手里,最后都只能作为不良资产处理,对银行也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三、实体经济发展:要抑制“杠杆率”较高的经济部门活动

为了使地方政府逐步摆脱对房地产支柱地位的依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同时,坚决地把从房地产为主的虚拟经济中转移出来的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坚定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定地支持实业领域中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其逐步壮大而在地方税源经济方面代替“土地财政”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把握的是如何界定“实体经济”的范围问题。什么是实体经济?为了说清楚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虚拟经济。比较流行和简单的定义是说那些“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叫虚拟经济。其实这个定义把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所有金融活动都界定为虚拟经济,不是很准确,如直接为商品和服务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的低负债的金融活动,就不能归入虚拟经济。另外,包括房地产业、体育经济、艺术和耐用品收藏业等在内的一切可以用于炒作的经济活动特征,显然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以钱生钱,但它们也不能完全归入实体经济范畴。因此这样看来,实体经济就不是传统上仅仅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即不完全是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如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也不是仅仅集中在金融业。

其次,虚拟经济的特征在于“杠杆率”,即负债与资本之比率,如果某一项经济活动的“杠杆率”较高,就意味着这项活动的风险较高。由于通常金融业的杠杆率较高,因此人们常常把其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部门,如商业银行即便满足了巴塞尔协议8%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杠杆率也在10倍以上。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其杠杆率在24倍左右。房地产业虽然具有消费特征,就此应该归入实体经济,但是中国很多房地产公司的杠杆率在10倍左右甚至以上,因此对房地产业的炒作活动就应该归入虚拟经济。由此来看,对农产品和艺术品等的疯狂的炒作活动,都应该记入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范畴。所谓实体经济,就是“杠杆率”较低的经济活动。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抑制那种“杠杆率”过高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要抑制那种原本从事“杠杆率”较低的经济活动部门,如制造业,在高利润诱惑下从事高风险虚拟经济活动的行为,在“去杠杆”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专注于为人类提供有效商品和服务,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相应的金融支持,创造财富、吸纳就业、贡献社会。

至此我们可以澄清许多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模糊认识。很多人认为发展实业就是工业,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因此必须反对发展无形态的服务业。其实这是严重错误的。产出的有形性还是无形性,并不能是区分实业和非实业的标准,而关键是要看其产出能否或是否在较高的“杠杆率”支持下进行炒作:如果产出作为投资品在较高的“杠杆率”下进行炒作,如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艺术品等,这种活动就是虚拟经济,就是非实业性质;但是如果去除了它们内含的“杠杆化”投资功能,这些产出也只是一种普通的消费品或者服务品,其本身就是具有实业性质和实体经济活动,如房地产的居住功能,金融对生产的支持功能,艺术品的欣赏功能等。就此而言,我国这一轮对房地产活动的宏观调控,不是今后不要搞房地产,而是要消除其虚拟经济功能,抑制投机和炒作,让其回归消费本性,造福普通人民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