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工程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人们对于资源水利有所误解,资源水利并不是完全取代了水利工程,而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样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只不过是通过资源水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果要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做到完美,那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面,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变,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只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然而思想上并未从传统水利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将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倾斜则能够弥补在解决自然灾害中的水资源浪费的不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完善水利的内容并将资源水利完全运用到目前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实际上,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它主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酿成的损失,与之相比,资源水利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问题,资源水利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的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水利工程方案,在无形中保护了水资源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资源水利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水平来解决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道德效益和环境效益,关键就在于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基本上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资源水利强调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对单项工程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资源水利是对工程水利的延伸和发展,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都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历史产物。从工程水利转到资源水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源水利,使其更加详细具体。
(3)对社会各个部门的水利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规划工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将自然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该项工程在一个地区、一个流域或者在全国的合理性,此外,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提高法制政策保障水平,真正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发,制定水利投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
3.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1)加大资源水利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使资源水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资源水利的建设发展更迅速。相关水利部门不仅要对水利工作者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水利。
(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针对淡水资源稀缺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基建要统筹安排,改变以往的单纯工程计划,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在重要的位置,统筹安排;改变以往重主体工程建设,轻配套工程的倾向,并努力做到一次建成生效;加强管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现实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时,要切实建立有效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和指标评价体系。
(3)政府要采取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水利技术人员,要使资源水利项目顺利实施,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挖掘人才,是他们具备完善的水利工程知识,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努力做好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参考文献:
篇2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城市生态建设、各行各业用水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多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入手,分析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如下特点:
1、水利工程施工季节性较强。由于水利工程都是在河流、沿海等水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气温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和洪水的自然气候,就会导致施工的暂停,危害施工的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由于水利工程的堤坝大多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分缝分块进行浇筑,如果施工的温度条件不符合混凝土施工的条件,将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水利工程施工对工程量较大。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为大型工程,混凝土的用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从工程的设计到施工的竣工,一般都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4、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
水利工程由于用途与其他工程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复杂多样,往往需要多种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水利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工种,交叉作业有时会产生相互干扰,产生较复杂的矛盾。[1]
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
《2013-2017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领先企业经营策略与优劣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国务院2010年11月份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未来15-20年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定下主基调,水资源正式上升到国家资源战略层面的高度。由于关乎通胀和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水利将成为重中之重;而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水电建设预计仍将持续快速推进。水利行业从2009年开始已迈入了加速通道,上行趋势已经确立,“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2]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与一般建筑工程相一致。其中,导流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进行。一般在较为宽阔的河道,一般采用分段围堰的方式,在河道的一侧先围出基坑进行施工,另一侧供河水经过,当这一侧完工之后,再拦截另一侧并进行施工,使河水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物中流过。此外,还有采用河岸泄水隧洞或坝身底孔导流,这些洞和孔有时专为施工期的导流而设,但也可在施工完毕后留作永久泄水设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短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一至二年,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五至十年。水利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安居乐业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在运营后期不进行妥善管理,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使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其质量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科学地使用,每个水利工程都应配备一个专门的 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测与维修,并且使水利工程更为有效的发挥工程作用,使水资源实现经济、合理、安全的运用。
三、我国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很多的问题都与水利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供水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同时,泥石流、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水利工程主要向着几下几个方向发展:
1、防治水灾工程日益发展
在当前自然过多的情况下,防止水灾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水资源开发
随着人们节约水资源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将启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将向着综合性与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变更
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将不仅是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并且更多的为了环境保护而服务。
4、大规模水资源调配工程迅速发展
由于我国水资源东西分配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均衡发展,因此为了更多的大区域、大范围水资源调配工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5、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带动高技术水利建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始容县,并且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因此借助新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复杂地基与高水头水工建筑物也将得到发展,当地材料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工建筑物的造价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3]
6、水利工程管理将逐步增强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防止水患,并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各种管理方法与建设技术将得到加强。目前,我国积极研究防止水患、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法及选择和建设各项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4]
7、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生态水利建设能够给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也能够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牵动着我国的生态、经济与民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与展望,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严禁的管理来使水利工程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5]
参考文献:
[1]尹康. 浅谈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A].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3.
[2]沈合军.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究[J]. 科技资讯,2011,20:180.
篇3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篇4
2.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人们对于资源水利有所误解,资源水利并不是完全取代了水利工程,而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样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只不过是通过资源水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果要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做到完美,那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面,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变,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只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然而思想上并未从传统水利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将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倾斜则能够弥补在解决自然灾害中的水资源浪费的不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完善水利的内容并将资源水利完全运用到目前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实际上,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它主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酿成的损失,与之相比,资源水利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问题,资源水利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的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水利工程方案,在无形中保护了水资源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资源水利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水平来解决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道德效益和环境效益,关键就在于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基本上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资源水利强调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对单项工程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资源水利是对工程水利的延伸和发展,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都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历史产物。从工程水利转到资源水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源水利,使其更加详细具体。
(3)对社会各个部门的水利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规划工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将自然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该项工程在一个地区、一个流域或者在全国的合理性,此外,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提高法制政策保障水平,真正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发,制定水利投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
3.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1)加大资源水利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使资源水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资源水利的建设发展更迅速。相关水利部门不仅要对水利工作者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水利。
(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针对淡水资源稀缺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5
在我国,传统的水工业管理政策是以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控制为基础的,其中的经济手段只是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的辅助工具。目前,所使用的水工业经济政策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和完善的体系,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综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收费制度及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收费制度等。
1.2 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存在问题
目前实施的排污收费制度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等政策虽然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提出的,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指令性的自来水水价的问题,由于自来水的水价不是按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自来水的价格相当低,结果自来水公司因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重大技术改造,导致城市缺水状况日趋严重,自来水公司多在亏损或微利的情况下运营。
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已有的水工业经济政策就存在一个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问题,如排污收费的有偿使用和贷款豁免本身就不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于我国当前合理用水水平还较低、单位取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有很大,所以水工业经济政策没有真正体现价值规律(如排污收费大大低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未引入市场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③ 现行水工业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局限于在水工业管理系统的内部考虑,较少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向更多地应用经济手段转换的角度来制定水工业政策。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工业经济政策研究
在当前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大潮中,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建立适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价格、税收、投资信贷和微观刺激以及综合的水工业经济核算制度等主要政策。
2.1 水工业的价格政策
水工业是集产、供、销及回收于一体的行业,也是唯一对产品用过后进行回收的行业。自来水就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商品。因此,自来水的价格,就应该将“二重性”商品的特点包括进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制定。这样,水价除水资源价格外,不仅要把自来水公司以及水厂等一切设施的修建经营、折旧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在内,同时必须把所有废水的收集、回收以及最后排放等全部设施的相应费用也应包括在内。
而且我国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在今后的价格改革中,应逐渐把水资源直接投放市场,根据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来调整水资源价格,使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水资源成本,最终建立一个可持续性水资源价格体系。
建议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①根据全成本费用确定水价格,对那些明显不利于水工业持续发展的产品征收附加税,使这些产品准确反映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水工业成本。
②根据地区和质量差异实行差别价格政策,鼓励节约用水。
③在国家或企业制定水资源的开发投资计划时,采用经济价格以取代低于长期边际成本的市场价格或指令性价格;
④权衡价格调整的替代影响,充分利用其它刺激(如税收或使用收费)措施,以消除价格上涨对主要用户(如城市居民)的不利经济影响。
2.2 水工业的税收政策
在完善水价格体系的同时,对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产生污染行为征收一种税收。目前,正值税收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工业税收体系。建议该体系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建立和实行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水工业的发展,近期可以在现存税种的税率基础上实行。
②对于废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在一定期限内免交全部或部分税收。
③对于结合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多种经营的收益,也应给予税收或减免优惠。
2.3 水工业的投资和信贷政策
保护水源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性,为了持续发展水工业,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市场方面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资金投放水工业生产过程中。
2.4 基于市场的水工业刺激政策
在建立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水工业经济政策之后,必须有相应的微观层次的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与其相配套,以真正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除去前面提到的排污收费和水工业税收政策外,在我国还可以实行以下水工业经济刺激手段:
篇6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 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住着洪灾的危险。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 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
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 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篇7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是保障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和主要措施,如果施工管理质量不足,不仅会导致水利工程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还会导致施工企业的形象遭受破坏。因为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数量非常多、工人种类也非常多、物质资源庞大、环境状况复杂等因素,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往往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遭受影响,严重阻碍着水利工程的应用质量,形成水利工程负面发展。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水利工程相对于其他水利工程而言,综合性要高出许多,并且施工难度与施工质量标准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首先,在所涉及的领域方面,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地势条件、环境因素、气候条件以及交通城建等信息,均会对水利工程形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和当地环境的高度契合性,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体征适用性;其次,水利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非常多,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国家以及施工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掌握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园林经济、环保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效率;再次,水利工程施工具备非常明显的不明确性,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当中自然因素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可抗力与不确定性,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尤其是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地区的水利工程,不仅工程的整体施工量非常大,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还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此,施工管理的难度非常大;最后,缺乏可量化的标准。截至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体标准,对于一些细节性的施工项目和环节只能够依靠施工企业的自我管理实现施工质量的管控,这一点也一定能程度提升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促使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2.1优化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工作素质将直接决定水利工程施工效果。对此,就需要稳定强化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能力,提升所有施工参与者的工作素质,条件允许时组织相关人员去参与相关的培训、教研,去行业领先企业中进行参观和交流,促使从业人员逐渐培养成高素质能力、业务能力显著的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所有的施工任务都必须以安全为核心。除此之外,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质量之余,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从多方面有保障施工质量。
2.2做好施工设备的质量管理
因为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想要有效地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必然需要持续的优化施工设备的施工质量,采取更高质量的施工设备,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本身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在施工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必须对质量问题或故障进行针对性处理。在施工设备发生故障或问题之后,不仅会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无法保障按时按量交底,还极有可能形成质量不达标返工的情况。对此,必须做好施工设备的合理选择、定期检查、有效维修与保养和调配等,并将施工设备对质量管理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2.3强化水利工程施工场地的管理质量
首先需要保障水利的施工管理整个过程都按照国家及地区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遵守相应的水利规范标准、政策制度、施工工艺执行标准、施工操作规范标准、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等进行。针对材料和已完成施工结构的损坏情况,可以通过强化巡查力度以及监控力度来实现高质量施工管理。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监控是确保竣工工程不被破坏的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平常的维护力度,强化夜间的巡查频率,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工作。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故障或问题因素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并且完成相应的巡查备案,设计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将每个环节的工程项目落实责任人,从而使整个水利都能够获得充足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除此之外,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需要将所制定的制度制定成纸质形式发放给施工人员阅读,确保施工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制度的制定与更新。
3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其管理必须遵从环保、安全、经济等原则,采取最快捷、最安全的施工及管理方式,促使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安排,真正保障施工顺利开展,保证水利工程按时按量竣工。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不断的创新、优化管理理念,研究全新管理方式,借鉴一些国内外的全新管理技术,优化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与施工素质,从而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促使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朱雅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管理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21):3030
[2]陈兆东,修林发,钟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2(16):9191
[3]刘朝辉,李连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25):51125113
[4]王勇.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促进水利工程健康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20):5758
作者简介:
篇8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一:生态环境要求。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开工破土建设建筑物,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二:水地环境要求。水利工程分为防洪防旱工程,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它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到水文条件(水流量大小,水流缓急,水流落差),更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质软硬,坡度陡斜,截面宽窄)。只有水流量较大,水流落差大,地质坚硬,截面比较宽的地方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三:施工和技术人员要求。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由于施工条件复杂,需要在难于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运行和工作。因此施工时要求要严格的质量把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过硬的技术人员的操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四:资金方面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型的施工建筑工程,它需要大量调动设备,材料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运行。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分的资金来保障才能运行。
三、水利工程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引入。
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行。首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要发动群众对水利工程兴建的支持,让民众自觉地捐助筹资来帮助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3、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4、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5、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6、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篇9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稳定和健康的基本路线,经济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起来,以经济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组织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将生态举措贯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原材料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坚持在工程建设之后进行相应的生态恢复工作。
生态水利工程的类型主要有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替代型如广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都江堰是最典型的综合型生态水利工程,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实现了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
3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天然河流具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流水状态、不同的土壤状态、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这种多样性是修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础,因地制宜就是要科学地依据具体河流的综合特征,来设计和建造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能一味地模仿世界上的成功案例。
3.2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越强,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程度就越低,人为修复的力度也就越小,投入的维护成本也不多,所以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保持和快速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降低破坏之后的治理成本,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综合考虑修复水域生态系统自然河流与其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还要综合考虑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的关系,将它们都纳入到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修复的范围内。
4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途径
首先,要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科学分析与计算水文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障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之上的,要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这样才能同时满足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需求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生活用水需求。
其次,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受重大生态破坏的环节和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等,及时制定科学可行的改进方案,尽量将影响范围缩到最小,影响程度压到最低,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期预防工作,并在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完毕之后进行适当的调整,恢复可以利用的河流环境特点,进行植被和动物的回迁。尤其要注意的关键是,提高防患意识,加强事前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缩减经费开支,降低影响程度。
最后,要将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环境工程的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以达到水量与水质配置的科学化与同步化目的。要将水利工程与水污染防治工程结合起来,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环境效益。
篇10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水是人们生命的源泉,目前缺水问题一直成为人人困扰的话题。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也不断更新换代。
一、关于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1.设计中的环境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由此导致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很少考虑环境因素,所以目前的水利工程多是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些年来在农村水利工程方面出现了污染现象“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当然城市中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城市中的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宝贵的水资源与人类衍生的依靠关系,使他们的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很多城市在一些大雨中街道变成了“河流”。城市内涝问题给建筑、交通、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另外还有很多污染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2.水利工程的设计机构缺乏为业主服务的意识。由于我国投资体系的不断革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实行的是业主负责制度,工程项目的业主担负着水利工程的筹资、还贷、策划、资金增值、资金保值以及经营等一系列的任务,必然会对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与成本控制非常的关心和关注。然而,当前的设计机构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到业主的心情,也无法理解业主所提出的诸多要求,每当在水利工程的意见方面和业主产生分歧时,设计机构便会以上级文件、规范等借口敷衍业主。
3.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仅意味着工程费用、工程量与结构图的逐渐分解以及细化,还包括设计基础材料的完善与补充,还有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更深一层的论证,在实际的设计取费中已经包括了补充环节所需的费用。然而在工程项目设计的实际情况是:下一个设计环节直接采用上一环节的基础材料,但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补充和完善工作,所作的设计方案也没有进行深层的论证,仅仅是套用上一环节的结论和成果。
4.设计中的技术没有达到要求。水利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很多技术,但目前的水平来看,这些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水利信息化,信息化可以提供防汛预案,水资源应急预案包括提供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但目前水利信息化还存在功能上的不足,还不能提供行政决策服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所以技术不过关也是一项较为重大的问题。还存在设计管理系统的不协调,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不精心等问题都导致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滞后。
二、关于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前景的研究
1.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调研及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调研,以及施工地区地质结构、水文等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应加强对前期资料的收集,加强对调研勘察工作的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中要配置专业和先进的设备,还要配备有着相关经验的的资料收集人员,确保所收集到的地质、水文资料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确保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性。
2.引入设计招标程序和监督机制,提高设计质量。随着市场机制的进入,很多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水利工程设计单位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入竞争体制,可以实行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招标制度,促使相关的设计单位提高危机意识。在具体水利工程设计阶段,要实行可行性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还要将招标设计与施工详图设计合并为一个招标阶段,既方便招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也可以促使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对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与论证,提高设计质量。另外,水利工程监督部门还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修改与补充,提高效率,督促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3.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工作,深入各水库建设工地开展汛前及汛期安全检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4.法制建设与审查力度将得到健全及加强。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逐渐的从综合化与专业化为主向以专业管理为基础及项目管理为核心转变,各种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将发生转变。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标准基本上都是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体系,存在着标准实施不到位、内容复杂、监督力度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后,我国水利主管部门评审设计专家一定要充分借助法律来对市场进行规范,做好全面的审查工作。在评审过程中需要经常去实地多了解详情,制定相应的条例、准则及其各项要求来落实评审设计阶段的相应要求。
5.水利公司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一是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专业的水利公司正在逐步的取代旧式公司。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总承包制及采购、施工包办制等措施,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拥有水利工程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将会大幅度推荐水利工程设计的创新。
6.注重资源节约理念。我国的水资源不算丰富,并且浪费、污染现象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添加节约的元素也是十分符合国情的。水利工程设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也不仅仅是纯粹的工程水利,设计中必须注重节约资源,包括考虑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使城市水利工程成为资源节约的典范。
7.水利工程设计将走向生态化、美观化。首先水利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水利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就要创新设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其次,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想要顺利实施,必须拥有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达到经济、安全目的的保证。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必须加强设计管理,认真研究方案、细化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兴波,刘作慧.RTK 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5).
篇11
2农业水利工程研究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极其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日常生活,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云南省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云南省是我国的花卉以及蔬菜聚集地,但这几年由于长时间干旱导致花卉产量大量下降,市场中鲜花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为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还有许多像云南省这类情况的地方,也足以证明我国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这就需要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从而将水旱等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有效缓解。就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形势看来,未来的农业必定实现现代化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水利用最优化可减少水土流失给农业造成的危害,促进人和自然更和谐的相处和发展[1]。
3关于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且整体技术水平也偏低,实在难以满足因经济发展过快带动的农业水利建设和发展。再加上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非常艰苦,福利和待遇也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业水利工程方面人才的大量流失。据最新的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国国有水管单位42万职工中仅有15000人是高级技术人才,这一数据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了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高级人才的严重匮乏。虽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在许多地方关于农业的水利设施设备都是沿用以前的古方法或是老旧设备,并都是些小规模的工程,因为设施设备的老旧以及使用年限的久远,加之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维护,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的停滞不前。农业虽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但随着近些年我国在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就存在欠缺,自然给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影响。改造水利工程是一项异常艰巨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地方政府对支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农业水利工程因为其技术和任务的复杂,因此必须制定科学、长久、详细的前景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农业水利设施的长久使用。
4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采用技术
4.1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多种,如田间地面灌水、管灌、波涌灌溉、畦灌技术等。其中,田间地面灌水技术可以节水20%,在习惯大水漫灌的地区,可进行推广使用,长沟改成短沟,可以有效控制田间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水的利用效率;也可采用管灌,一般可节水40%左右;采用地面灌溉技术和微灌技术,可节水80%以上[2]。
4.2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深耕深松技术指以土蓄水,进行深耕深松,以便加厚土层,增加土壤的透水性,从而增加土壤的蓄水量;选用抗旱的农作物品种,也可以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在旱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5%左右,因此要合理增施有机化肥,以肥补水,降低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耕种技术保持和维护土壤的水分;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可选用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覆盖,如薄膜、秸秆覆盖。不过通常除了以上两种技术以外,在抗旱技术方面,还可以采用种子化学处理、保水剂、化学调控抗旱措施等化学方式进行抗旱。
5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可采用的路径
农业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具体、复杂的建设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就要做好全方位的统一协调和规划。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以及农业发展特点,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可采用的路径可通过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将农田灌排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农业水利工程整治,对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实施更新改造;二是结合我国当前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规划,并在资源充足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全新灌区,将农田灌溉面积有效增加,从而使农业稳定发展;三是将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合理完善,政府和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以及财政拨款,为农业水利工程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并在农民中展开宣传工作,使农民自愿投身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四是对于重点县乡应该将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及相关配套项目尽快落实,从而让农业正常生产早日得到保障,确保旱涝保收;五是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最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确定水利设施兴建规模及方式,如小塘坝、小水池更适合当地农业;六是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最好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推广和支持节水灌溉技术,从而增强抗旱的面积和范围,常用的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等。
6目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所带来的成绩
我国作为超级人口大国,农业从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虽还是存在不足,但总的来说随着国家和政府人力、物力及资金的大力投入,还是取得了一些较为可观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业也发展得较为稳定,我国近些年来粮食的高产就以非常直观的实例说明了这一问题,随着农业增产也使得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让我国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应用,很大程度上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减少了农业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三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将工程建设区域内自然面貌有效改善,并在发生旱情和水涝时帮助农民减少农业损失,将水利工程区域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幅度改善[3]。
篇12
水利工程建设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选址又大多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就格外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市场化,投资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也不再属于一家单位,建设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原有的水利建设监督体制也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现就我国水利建设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一点建议。
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的现状
我国水利工程自从党的以来在国内全面展开,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颁布以来我国质量监督体系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体制建设不健全和完善。我国各地经济建设南北、东西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质量监督体制建设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质量监督体制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南北、东西差异。监督机构普遍存在有机构、无经费,无编制、人员严重不足,质量检查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求,质量监督不够规范,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的五大现实问题。
1.1 有机构、无经费
2008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监督收费的取消,改为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监督机构的经费仍没有保障,使得监督工作不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
1.2 无编制、人员严重不足
在中西部地区,各县市分站的人员严重不足。且大多是从其他科室抽调的非专职人员,没有专业的人员的带领,很容易形成一盘散沙,在工作时无人可用,不工作时又有人员闲置,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工作,使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严重影响质量监督工作的展开。
1.3 质量检查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需求
检测机构、设备、人员不能够满足水利质量监督的需求。使得监督工作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不能够真实、有效、科学的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需求。
1.4质量监督不够规范
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是法定的监督执法工作。工作的展开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展开,根据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各省、各地区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来展开工作。但是这些规定、法规都是按照大的水利工程制定的,而作为大多数工程的小工程则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按照这些规范来做。没有具体的小工程标准、评价办法、工程验收程序,质检人员的权利、责任、工作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工作展开。
1.5 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不足
质量监督人员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技术标准和根据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来展开工作的,质检人员的来源大多是从别的科室抽调的人员,这就导致其不是很熟悉水利建设的标准和国家法规,再加上其不一定是地质专业的专业人员,使其不能够很好的开展工作。
2、国外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
各个国家有其不同的国情,导致了其选择了不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在我国也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特色监督体制。但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将这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取其精华,使我国的水利监督体制更加完美,更上一城楼。
根据国外各国的具体国情,全球各国都有适合其自己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独特监督体制。按照各国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扮演的角色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不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监督的监督模式、政府直接参与微观层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政府委托机构进行水利建设质量监督的监督模式。代表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主要采用政府监督管理的方式:政府部门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模式。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在每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派遣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促使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建设。
德国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采用以间接管理为主,以直接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其主要行为,通过颁发施工许可证来选择专业的建筑单位,并且选择专业的质量监督单位来代表政府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监督。这样既保证了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又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法国政府不直接参与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而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运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通过缴纳强制性保险,利用完善的技术立法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发现虽然模式不同,但是其都是拥有完善的立法规定、技术标准,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质量监督人员队伍,通过缴纳强制性质量保险、工程担保,和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大关。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其质量监督因此也显得格外重要,现在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3.1完善质量监督法、完善技术标准
通过明确的立法,在立法机构明确立法,使质量监督部门在执法时候能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做到在监督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可依。通过立法,制定质量监督标准,使得质量监督部门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明确的标准、法律来进行。
3.2明确质检机构的地位、执法内容和程序
质检代表着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把关,所以监督机构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准行政机构,按照公务员标准全额由财政承担行政经费,这样才能够使得监督机构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明确监督的内容和程序,以确保监督工作的一致性、统一性,这样才能够确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全程受到监控,确保水利建设的质量大关。3.3 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水利工程的建设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因此要求监督人员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依法,标准监督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这就就要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质检队伍,要有稳定的专业人员,通过一些必要的培训来提高其执法素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4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部分质量问题不是能够通过人眼来给出答案的,这就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测设备来保证质检工作的高质、高效,给质量监督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来保证质检人员的判断,促进水利建设的质量大关。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为先,因此质量监督人员是其保证,改革、发展质量监督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参考国际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改革质量监督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相继在各地展开,而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农村的水利工程还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利器,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以,应该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开展,但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寻找方法,努力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势在必行。
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短板
(1)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过少
我国的经济处速发展之中,互联网科技、第三产业迅猛崛起,其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发展之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农业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少。也因此,各级部门对农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致使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中缺少资金,限制其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物价也跟着上涨,种植农业的成本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拥入城镇,不再依靠农业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农业发展处于严重的抛荒状态,也从侧面限制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盲目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自行建设,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个别地区为了能拿到国家给予的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经规划设计,随意的对工程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建设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严重的是造就了豆腐渣工程。
(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人员大多都是农民,来自于农村,没有上过大学,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因此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农民在涉及到此类工作时,没有头绪,缺乏专业的组织领导,导致工程的进度太慢,无法按预期完成,减缓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4)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个别地区盲目地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不考虑当地土地情况,在不适合的情况下也跟风建设,导致工程荒废,浪费资源。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的办法
(1)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设有专门的财政管理部门,所以需要多方协调,争取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另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主动在水利建设方面增加相应的投入,以便于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顺利的开展。
(2)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顺利实施的重点是管理,而管理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人才,只有专业性强的人才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这不意味着在完全否定农民的重要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在理性建设的前提下,工程的质量才会得以保证。理性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提前规划设计,保证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另外一个就是完善程序,制定相对应的建设管理制度,用以保证施工的规范进行。
(3)注重对工程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素养对建设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工程建设的首要也是比较中心的问题就是提高建设所需人员乃至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 农村地区现在的普遍现象是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素养。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更有利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真正把水利工程建设做好,为农业和农村服务,使百姓从中受益,这样才符合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农村水利未来的建设重点
(1)齐心协力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国家制定了省级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要逐级分解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府责任制;强化前期工作质量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实现信息化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和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搞好水费计收,逐步实现工程良性运行。
(2)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充分依托种田大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地推广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东北玉米膜下滴灌、新疆棉花与西红柿膜下滴灌等规模化示范片,并真正让农民购置节水灌溉机电配套设备、管材、管件、微喷灌带及测控设备等享受到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节水灌溉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下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对农民的指导与培训,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3)着力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扩大建设范围,延长建设年限,提高补助标准,整合相关资金,加强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突出搞好山丘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西南地区小型水源工程整修和新建工作,提高这些地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适应新形势要求,改进组织和发动方式,通过财政补助、民主议事、一事一议等,鼓励和引导农民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结语: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民生工程,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防汛,灌溉,农村饮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水利工程建设又是农村的基础建设之重点,所以要想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就必须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做好相应的管理,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着里程碑的意义,由此可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辞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玉清农田水利基拙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O1O.
[3]于明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一一对青冈县农村小型水}}l工程建设的调查口]水}}l天地,2005 (O4 ) :26-27
[4]唐之享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保护好水资源一一湖南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与思考田新远见,2010 (12 ) :58-65
[5]位铁强科学规划保障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田河北水}r}l .2011(12 ) :15-1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