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17-01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情景式教学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角色扮演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角色扮演活动,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非常适合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在课堂导入、示范解读、课堂训练、课堂小结等环节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掀起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不同层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导入设计对整个课堂教学有全局性的影响。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材料导入等,都是常见的导入方法,如果能够在导入时融入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导入变成角色展示、角色提问、角色讲解、角色谈话等,便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询问学生:根据地形和气候等指标,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学生很快给出正确答案。此时,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差异都很大,谁到过这两个地区?如果让你以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你会如何展开介绍呢?由于工作需要,导游对地形、气候等特征要非常熟悉,向游客介绍时才能做到有条理。为了当好“导游”,学生当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这节课的学习自然就非常感兴趣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课堂教学自然就能顺利展开。

二、角色扮演掀起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时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保持长久的兴奋度。教师不妨在学生出现思维困倦时设计角色演绎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条件。例如,笔者在教学《首都北京》一课时,像往常一样利用教材的图片再加上从网上下载的视频为学生介绍了首都北京的地理特征,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时,学生似乎已掌握了知识点,便有些倦态,此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如果你现在是北京市的市长,请你介绍一下北京的具体情况,包括纬度、气候带、邻省、地形、主要河流、交通、政治等。学生听说要当“市长”,都显得非常兴奋。有学生这样介绍:我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干湿适中,地形三面环山,东南平坦,紧邻河北省、天津市,这里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交通发达。欢迎大家来北京做客!笔者带头给这个学生鼓掌,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学习气氛被推向。教师让学生以市长的身份介绍北京的地理、气候状况,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踊跃发言,强化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三、角色扮演拓展课堂教学长度

篇2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易遗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那么,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接受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为宗旨

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要求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篇3

1.注重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立足于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可科学合理地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合理利用教材但不盲从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做科学的增删,让课程结构更具生活感、时代感。例如学习“台风”天气现象等内容时,教师可利用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对厦门造成的严重影响等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补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力求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可探究性的内容,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必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问题的认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教学内容时,我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层面设计不同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看到我那些别出心裁的问题,精神为之一振,很快地热烈讨论起来。我当场提问了一些学生,他们的答案虽然不完美,但很有新意。课堂教学立足课标体现教学严谨科学的同时,灵活把握课堂教学,可很好地提高课堂实效。

2.重视地图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

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所以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地理教学时离不开地图。作为地理学科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使用各类地图,让学生便于观察,学会读图,学会使用地图获取信息,进行思想表达,这是地理课堂最具学科性的教学活动。地理课堂利用好地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授气候有关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上挂出气候资料图,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气温数据确定温度带,归纳气候特点,得出气候类型等。在我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S,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上重视地图,不仅可以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地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多媒体被普遍地运用于课堂。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离不开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因为学生不能看到地理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所以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多种技巧,使静止图动态化,从中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直观地传授知识,很好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授我国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的原因时,先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并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然后告诉学生,有些年份这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自然就容易形成洪涝灾害,使学生比较轻易地掌握新知识。所以地理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大提高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因此地理老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各种方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在地理课堂教学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篇4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新课程理念需要我们的地理教学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时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新课程就是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为根本,开展地理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学生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地理课堂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愿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各项智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积极营造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主要由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地理课堂不能成为真正的学生学习的课堂或者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开展存在问题,导致了我们地理课堂的低效或无效,现谈谈自己肤浅的几点认识。

1.从教师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师是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关键所在。但恰恰就是教师的问题,让地理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很难开展。

(1)教师对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对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我们对此的理解还没有到位,没有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出很好的区分,没有把学生主体性活动真正落实到课堂中。表现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还是讲得太多,为学生分担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活动的时间太少,总是急于把课本知识、结论或答案告知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轻评价。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习惯告诉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并且告诉学生,从北极俯视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看是顺时针转动。这样的教学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师的讲授,而非通过自己的主体性活动。当然,有些知识是需要我们教师讲解学生才能获取的,但在解决像这样的知识点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让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方向及各种图示中自转方向的绘制。

(2)教师对如何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教师对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本质及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我们的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由于我们教师对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方法及技巧掌握不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在地理课堂中学生“被主体”的现象。所谓“被主体”,是指在地理课堂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其实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或其他的一些需要,而非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这些地理课堂中的活动开展虽有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外衣,但实质是教师课堂表演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多媒体投影中展示非洲与亚洲的自然带分布,然后让同学们观察完成课本活动中的表格。如下表:

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在学生看书几分钟后,教师就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了这个表格,然后逐个讲解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在完成这个表格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时所给的思考时间也有所不足,并且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铺垫,只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开展了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我们教师就要在深入理解主体性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各种自主性活动。自主性活动的课堂形式很丰富,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同学讨论、学案导学,发言演讲、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同学互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3)教师在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中时间分配掌握不到位

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教师就要把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作为课堂的目标,并且要明确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活动。但开展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时常常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处理好这些新问题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考验我们对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处理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主体性活动所需时间较多的矛盾,因此,教师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而在地理课堂中放弃了一些主体性活动。但我也发现,由于时间问题而迫于放弃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往往是一些喜欢自己讲的教师,其实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自己少讲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时间,效果未必会差,同时也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进度。在教研活动上,有专家提出地理课堂四十五分钟,首先要把我们教师的讲话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他的问题另外考虑。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教师少讲,让学生多做,因为学生的课堂主体活动远比我们的讲解有效得多。

(4)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本质认识不到位

现在的应试考试,导致我们过分看重分数。提高分数最好的办法是高密度的课堂教学内容,高频率的课外练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为了赶进度,抓复习,提成绩,会选择教学时间较省、教师授课难度不大、短期内学生成绩容易提升的讲授法等课堂教学方法。但课程理念中强调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种地理素养不是靠我们的地理成绩来体现的,而是要通过每一堂地理课中的点点滴滴的学生体验来提高。如果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我们就必然要在地理课堂中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看作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2.从学生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地理课堂中在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了上面分析的教师的问题外,我们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生对以自己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及必要能力的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从学生角度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以自己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不适应。学生长期以来基本上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教师要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学生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自学发现一些问题,能够与人交流想法,探讨一些探究型问题等,而这些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2)学生生活实践的大量欠缺

地理课堂中的很多内容,跟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的所见所闻很有限,特别是对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及与此相关的人文地理差异,这就决定了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有些想法甚至是错误的,不符合区域自身的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地理课堂中有些主体性活动就较难开展。同时由于学生缺少参与农业等区域生产活动的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在知识的理解上就显得比较费力,在探究一些问题时就缺少实践知识作为依托,因而主体性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3.从教材及媒体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教材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是要用好教材,用教材教,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能力。但现在的教材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活动题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只能舍弃一些活动内容,但教材编写者恰恰希望我们通过这些活动题来开展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媒体的使用上,我们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常常使用信息技术,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仅仅把它当作了一块“高级”的黑板,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课堂的需要,有些展示速度太快,有些由于课件设计的程序设定使得教学过程被固化,没有可变性,当然也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

三、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尝试及建议

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推动者还是我们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及时更新观念和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尝试各种形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的教学反思,及时改进和提高。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自己能少讲就少讲,不要从我们自身角度考虑教学过程,而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而不是以我们教师自己认为讲解清楚知识为主要任务开展教学。

例如,在“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各种图示”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考虑,本人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状态及与太阳的相对关系。其次是地球的自转过程。再次是地球不同的视图如何绘制。最后是不同的视图上如何绘制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这样的问题呈现,我认为是从一个对这个知识不是很清楚的学生的角度考虑的,通过层层推进掌握这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纠正引导,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反思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工作者深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首先,重知识轻能力。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结果,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思想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依然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忽视对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也未能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最后,教学理念落后,一些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很难一时全部摆脱落后的教学理念。地理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考试成绩为主的选拔制,以教师为中心来评价学生,而没有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导致评价的片面性。总之,从课堂教学思路、方法到评价机制等,都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落后,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又一原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与教学情境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本身受到学生的轻视,因此,让学生对地理有重新的认识,教师必须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锋面气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课下听天气预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后给学生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踊跃参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完善课堂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课堂提问则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完善课堂提问,一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例如,在讲授气旋时,教师绘出北半球气旋,可邀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出反气旋,并让学生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提问的方面,学生在听老师课堂教授过程中,可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求知欲,自发地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知识广泛且复杂的学科,一些知识在生活中能见到,而一些知识学生没有机会看到,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在教师在讲授气压带的时候,可播放一段《后天》电影中温室效应的视频,配合教师的讲解,表明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紧迫性,为学生传递一定的环保意识外,教师可以根据电影中的温室效应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教学知识与电影相结合,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师科学的课堂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导课、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教学板书等多个方面,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蓝本,一节成功的课堂必须有科学的课堂设计,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新课标、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新知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等。同时,教师还可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实际观察观测地理知识、制作及实验等进行地理学习,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创新等能力。总之,教师需根据学科内容、学生具体学情科学设计课堂,从而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并形成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中地理课堂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习惯“惰性”参与

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课堂过程中出现从众、畏缩、呆板、茫然、逃避等行为。即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他人意见,不敢挑战教师和教材权威,不能主动学习与建构;缺乏选择与迁移能力,不能明确思维方向并灵活解决问题,思维盲目、混乱、概括性差;遇到问题不愿深入思考,张口就问或视而不见等。由于受到传统被动式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小动作过多分散注意力,对参与课堂活动无“动”于衷。

2.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滥化,某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片面追求活动形式,在不应设计活动的教学内容上也要设计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二是表面化,由于教师设计问题缺乏层次性或缺乏深入活动的意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未深入开展,表面的热闹掩盖了低层次、低水平的讨论和活动,学生学不到应该学到的东西;三是虚假化,有些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缺乏课外资源支撑,考察成果缺失,使得课堂活动成为花架子、走过场,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虽然提倡开展“课堂活动”,但也不能出现”假繁荣“的景象,冲淡地理教学主题。

3.活动设计过于简单

新课改下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生成新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冠以“合作”、“探究”的名义,没有深入挖掘活动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活动”就只能简单化处理,达不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4.活动评价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即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做出判断,使之对学生地理学习产生导向、鼓励、批评、纠正、改进等作用。目前的课堂活动评价方式大多还延续着传统教学中的以反馈练习和成绩评价学生,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地位,教师的一句话往往成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这使得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受到影响,形成一定的厌倦情绪。

二、高中地理课堂活动开展的优化策略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其一,态度决定状态。通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最好的手段[2]。教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时,教师可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①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②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③请指图讲解: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沉没原因。以上案例通过历史事件等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既考虑到问题情景的现实性,又有利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极好载体。

其二,增强活动形象性。可采用动手操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参与课堂实验和演示等,让学生直观体验,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中动,人人动手操作实践。例如,讲到“热力环流”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实验活动,让学生将蜡烛置于侧边开口的柱状塑料瓶中,观察蜡烛火焰方向观感受水平方向的气流方向。这一案例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可以激发探究动机,形象直观地感受地理学习求实的科学态度。

其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大胆发言表现自己的成果,并且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补充表达,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达到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例如,讲到“环境污染”时,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拍摄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现象,并让学生将拍摄照片在课堂进行展示,说明照片拍摄地点及简单分析现象成因。这样的活动组织切合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进行积极主动交流和表达,同时也有利于达成课堂活动目标。

2.提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技能

其一,课堂活动要有新意、有深度。应在充分认识、了解、研究地理教材基础上,深挖教材,创设“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不仅要有课外知识补充,也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其二,要照顾到学生的学情、个性、认知等差异。如针对喜欢美术或喜欢文学或抽象思维发展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多样活动情境和不同分工的活动形式。其三,活动设计目标要科学合理、达成度高。教学流程设计应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活动内容更应紧扣地理教学目标。理想的教学活动流程应该循序渐进、合乎规律;主线清晰,内容丰满;设计合理,科学有效;围绕目标,丝丝入扣。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

3.倡导教学活动评价多样化

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价体系,不但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其重拾学习自信心。首先,实现教学活动主体互动评价。从传统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学对立与统一转化到师生主体间的互动,唯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已无法定义教育行动,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心灵也是一个独特的“视界”。其次,实现教学活动评价多样化。如可以尝试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性评价;了解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等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交流讨论、实地观测观察、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在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评价基础上,更要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全球意识形成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态度性评价等。通过多种形式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发展中的长处,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种问题出现。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活动存在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优化教学策略,以进一步确保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开展。作为地理教师不能固守成规,太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使之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符合,同时应该摒弃课堂上依旧存在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尝试不同的讲课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从心底产生“我要学”的想法,才能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改变课堂氛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针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问题,本论文试从转变教学理念和充分了解学生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之上以教师为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会成为他们行为准则的标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态度与方法,会对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态度与积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讲课热情,就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不自觉的参与到对地理课堂知识的讨论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内容,会在课堂之上运用各种方法反复给学生讲解、强调知识重难点,解答疑问,学生可以由此感受到老师对课堂知识的重视,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自身入手,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地理教师们在为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做各种尝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的教学大环境,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理念的理论要求与标准,明确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应如何正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在何种程度上调动课堂氛围,才能使教学实践获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只重视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指导,就会本末倒置,使课堂教学方向发生偏离,脱离原本的教学活动设计初衷,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教师感觉课堂上学生配合的很好,课程开展的很顺利,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缺乏教学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教师忽略课堂教学目标,而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虽然参与热情高,但因为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应该记住、理解的重点内容并不明确,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教师的教学成果、课堂讲课效果与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负责的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当前的地理教学大环境,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改进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充满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另外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教学改革节奏进行过快而忽略教学质量的现象中吸取教学经验,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检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得到良好的课堂体验,才算是达到了新课改的最终目的。

二、充分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无论设计怎样的教学步骤,都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依据的,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课感受的课堂教学计划,才算是达到了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为了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

篇8

一、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多少问题、在哪里提问题往往是有很多讲究的,把握提问的适度性是提问环节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和技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喜欢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一个问题都不问。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完全沦为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的都是一些机械化的知识点,而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与之相反的另一个情况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问的过多。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实施素质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往往是从头问到尾,结果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活动,既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一定要把握适度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在内容上,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来设计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张弛有度,具有节奏感。在时间上,教师要注意把握三个时间点,即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中间的思维延伸阶段和新课结束的总结阶段。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而到了最后新课讲解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总结和检测。

二、注意提问语言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行。为了实现提问的目标,提问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往往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指向不够明确,问题过于模糊,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影响到提问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板块运动”的内容时,如果教师提问“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存在着不够明确的问题。涵盖的面过大,学生在回答起来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从而影响了思维活动的有效推进。因此,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三、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

在课堂提问环节,问题难度的把握也是影响提问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例如,笔者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时,先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消弱作用?”学生打开课本,从中找出了答案,分别是反射、散射、吸收。这时候,笔者感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于是又继续追问道:“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这个问题一提出,班级的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这个问题别说是高中生,就是连教师自己都难以回答出来。这就是教师没有把握住问题的难度而造成的后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效果。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人的思维活动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开展的。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教师上来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而如果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这样,即使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出来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在讲解“大气环流”的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思维难度,笔者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合: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并且地球的表面是一个均匀的单一物质所组成的球面,那么,全球的大气会怎样运动?如果考虑地球自转的因素,并假设地球表面是统一均匀物质的球面,全球的大气流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既考虑自转的因素,又考虑到地球表面的海陆之分,大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这样,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原本比较复杂的“大气环流”的知识就这样被一层层的剥开,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的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这一知识点。这种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特点的提问方式,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知识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提问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技能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的教学能力。希望通过高技术含量的提问环节,可以带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传刚.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篇9

二、创设科学的探究情境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科学、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创建开放、互动的地理课堂,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深入探究问题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踊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张扬、能力的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努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活跃状态;教师围绕创设的问题情境,科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探索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讲述一些地理现象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要与学生一道,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用事实论证教材中结论的实质;教师要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精心选择科学、合作、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进行学习、自主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篇10

一、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教师的教学角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课堂教学表面上进行得热热闹闹,学生也积极地进行讨论,其实这样的讨论只是应付性的讨论,缺乏深层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探究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学生缺少思维的探索、好奇心的驱使、批判性的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是低效的。而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活用地理教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作为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活用地理教材。就目前而言,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两种错误的教材观:一种是严格按照教材的条条框框照本宣科,犯有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另一种则是远离教材、无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使用很少。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反映出了部分教师对教材地位认识不够,没能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灵活的教法观。

众所周知,教材是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二是要根据学生实情,对现有的教材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新重构,树立“活用教材去教学”的理念。 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过程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阅读材料和教材正文的关系;二是情操陶冶,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三是学法和教法的关系;四是广度和深度的关系,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地理学科教材有多个版本,形式不同、内容丰富,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处理教材是很不够的,这就需要集思广益、采用集体备课等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思维情绪等状态,适时调整、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能始终做到课堂活力无限、动静结合、节奏灵活,让学生在体验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使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 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教学的主体(学生)之间, 客体(教师)之间采用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方式。而要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相关关系,变批判为激励,尊重学生差异的存在,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努力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得到爱的享受,使学生树立合作、互助、竞争、平等的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新教材的实施者,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这是能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统一的活动。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表面上是师生同为主体的交互活动,但从实际来看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即教师根据教学预设,突出教师的权威地位、主导作用、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目前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师生互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得到实现统一。

3、 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互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就目前而言,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采用的是问答式。在互动前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教学互动,打开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理解。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可以实现实时反馈教学效果,还能够将知识迁移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有想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师要尽量不提不需要学生用智力回答的问题。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多涉及日常生活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4、 培养绘图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征的综合性学科,且学科发展具有较强的生活衍生性。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体验现实的生活。教师进行区域地理讲授时,就需要通过读图描述地理位置,但是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很容易忘记。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图,以地图为信息载体,将地理相关知识就地图串起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知识解释更加充分合理,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能学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学会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学生通过绘制的地图进行互相欣赏、互相交流, 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绘图,用幻灯呈现给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结语

篇11

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地理素质的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高中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要素质要求的必修课。所以优化教育观念是高中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师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苦练内功,用好、用活课堂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得到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质。

2 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并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篇12

1.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开启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且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因学习习惯、年龄、学习态度、家庭等原因,使得其学习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方面。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和学习。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

2.初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导语设计"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导语成为一堂课中的有效指引。初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比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课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比如,用用诗句引入、用典故引入、用谜语引入、用歌曲引入、用对比实例引入……

2.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学习地理。现行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和情景,与各地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经验基础不太符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知识背景,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类有关地理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来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以及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如像一只飞翔的老鹰,云南省像一只美丽的孔雀,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3恰当使用各种媒体教具。众所周知,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出来,这样既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促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拼板、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地理课的教学内容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2.4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开放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良好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来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前置性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率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足够空间与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沟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进行辅地讲述。当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开放和多元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但要关注其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进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有效调控、指导和帮助,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篇13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地理品德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知识素质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三部分。所谓地理品德素质就是让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在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地理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看懂地图,自己辨别方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的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在地理学科中起着基础作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还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地理概念。一些反面事例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的原则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改革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地理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器材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

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充分的了解与地理相关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区别教材主次,教师应该找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初中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结构,巧妙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再次,初中地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备课时应该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活而不乱的进行。有些报刊新闻会涉及到或多或少的初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去分析并解释当今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一总结巩固一布置作业”这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精心的设计并建立教学提纲,对规律性地理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认真的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活读课文,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活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安排到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地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