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速记口诀实用13篇

高中历史速记口诀

篇1

历史知识的记忆。虽然我们不倡导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些基本史实的记忆还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要想记忆上下五千年、浩瀚如海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着实要费一番工夫。那么,怎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摆脱记忆的“苦海”,把该记住的知识轻松地记在头脑中呢?那就要依靠一些记忆方法的恰当运用。下面是笔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一些记忆的经验总结的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

一、年代记忆法

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年代是其中一个记忆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记忆各类历史事件的年代时往往容易混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利用年代来串联记忆。例如,我们可以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采取逐年记忆方法,如1919年的、1920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发生了香港大罢工等等,这样,按照年代的顺序,把重要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记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记忆效

果。除此以外,间隔年代记忆法、对称数字记忆法、复数年代记忆法等,也是年代记忆法中常用的方式。

二、口诀记忆法

在记忆历史的过程中,口诀记忆法向来受学生的欢迎。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学生可以迅速地记住很多复杂的知识点,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忆活动带有些许趣味。因此,作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收集一些常用的记忆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例如,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口诀:《诗经》风雅颂,楚词赋新歌;《离骚》浪漫境,汉代有“乐府”;唐诗辉煌诗仙白,三吏三别“史”杜甫;宋词豪放婉约歌,杂剧散曲合元曲;古今传奇熔一炉,明清小说天下传。还有关于书画成就的口诀: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三代(夏商周)人物肖像,秦汉门类最齐全。通过这些容易记忆的口诀,原本的记忆难点立刻变成了趣味记忆的内容,让学生在趣味的口诀中轻松地记住了相关知识点。

三、比较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学生在记忆起来往往特别容易混淆,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比较记忆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把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不但可以增强记忆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相近或者相反而造成的混淆问题。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进行时间上的比较,也可以进行特点上的比较,还可以进行性质上的比较,既可以通过中外进行比较,也可以进行古今比较。总之,怎样容易记住就采取怎样的比较记忆方式。例如,说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可以把中国和欧洲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很容易在比较的过程中记住,中国封建社会的诞生早于欧洲一千多年,而结束则是在欧洲封建制度结束后的两百年。通过这种比较记忆,可以记住中国和欧洲封建制度分别产生和灭亡的时间,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加深远,封建制度的过程也更加曲折。这些知识就是我们通过比较记忆而衍生出来的收获。

四、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是记忆方法中一个比较基础而常用的方法。历史知识之所以难记,是因为它非常零散繁乱,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归纳起来,使零散的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事实上,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其内容就是采取板块式的编撰方式,把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放在

了一起,必修二中就将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放在了一起讲解等。因此,我们在记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材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归纳,使各个知识点呈现出板块

化、系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记忆的效果,减轻记忆的

压力。

篇2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学到很多智慧,无论对历史学科进行什么样的改革,熟记史实仍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要掌握好历史史实,必须增强记忆力。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历史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慢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因果关系记忆法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其历史背景、具体原因的,一旦原因形成,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也就是有因必有果。比如在记忆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治国政策、统治阶层昏庸腐败、妥协退让是历史背景,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根本原因,那么通过“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就可以迅速牢牢地记住该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5W1H1R串联记忆法

5W1H1R记忆法即七个英文单词:when、where、who、what、why、how、result(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什么事、为什么、如何做、结果),其实就是相当于语文记叙文中的“六要素”再加结果。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只要对这七要素进行提问,得到的答案几乎就是该事件的全部内容。比如关于中国近代史下册《》这一课,其内容根据5W1H1R记忆法分析就是:1950年(when);新解放区(where);中国共产党(who);进行(what);因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why);首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然后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how);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等等(result)。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该方法对内容先分析后记忆,效果不错。

三、口诀记忆法

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进行记忆。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将八国联军记成“英法意每日饿得嗷嗷叫”,即知道这八个国家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如说在讲述中国古代史关于唐朝建立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李渊见糖搂一把,即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在讲述中国新文化运动时,可以这样记忆:两位先生要救一下我,从而可以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两位先生即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在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时,一共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可以这样记忆这些特区:在海南生下三头猪,即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数字归纳记忆法

将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二次农民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比如九年级复习阶段,可将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如“二二三三记忆”,即二次世界大战,二次思想文化运动,三次科技革命,三次资产阶级革命。

五、精简浓缩记忆法

人的大脑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负担的记忆量是有限的。想要记住大量东西的好办法,就是设法将复杂的记忆内容通过抓要点的方式进行简化,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这样就容易记住了。比如记忆科举制诞生的历史意义只需记住“两促进,一改变”;中共成立的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即,“开天辟地”“焕然一新”;遵义会议的意义可简化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只要记住“转折”“开端”“新时期”。

篇3

一、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程度,不能只单一的靠平时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炼数学知识,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也不例外。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应该从根本上更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把这部分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表现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自信心。乘法口诀的学习,教材是分两个单元来编排的,先学1-6的乘法口诀,再学7-9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写出乘法算式,二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三是用乘法口诀得出乘法算式的积。新教材在编乘法口诀时,首先是5的乘法口诀,教材以学生喜欢熟悉的福娃为例,我们都知道福娃名字是“北京欢迎你”,一套福娃是5个,两套是几个,也就是求2个5是多少,让学生先写加法算式5+5=10,再引导学生用乘法写算式,可以用2×5=10计算;根据2×5=10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五一十”。同时也要告诉学生, 这句口诀也可以写出5×2=10。依次类推,得出口诀“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由加到乘的概括过程,从而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学习1―6的乘法口诀,教师教学时要先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即创设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然后按乘法意义把几个相同的加数写成乘法算式,最后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学生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可以慢慢放手,慢慢加快学生自编口诀的本领。有了以上的经验,老师在7-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乘法口诀的历史和含义,让学生能够发现乘法口诀的不同规律,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着重的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乘法口诀。深刻了解乘法口诀比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要有用得多,教师教学时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另一个层面是,用心体会,感受口诀的用处,这样就能迅速的算出乘法公式的结果,这样的算法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法要简单多了。

二、结合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乘法口诀的记忆

我们可以拿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去从中学一学,一些关于乘假乘减的题目,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所有的教学材料里面的乘加,乘减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乘法的含义,能够更深刻的记住乘法的口诀。在一般课本中出现的试题,大多数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减号在后面,学生在做这些实体的时候,只需要直接写出最终答案就好,根本就不需要写出计算的步骤与过程。

设计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乘加,乘减的试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58页“做一做”第2题编排了几道乘加或乘减的试题。 如:4×3+4= 可先算4×3=12 ,然后12+4=16。同时引导学生想乘法的意义,4×3就是3个4相加,再加个4,就是4个4,4个4相加可用口诀“四四十六”直接写得数。这几道题不仅起到巩固“先算乘法”和练习口算的作用, 更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三、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好乘法口诀,关键是要熟练的记住乘法口诀,一些小学生会对重复出现的教学知识产生厌恶的态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熟记口诀。如“对口令”,看卡片很快说出得数,或用转盘游戏、夺红旗等游戏进行练习,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要求。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的意识。

学生要是对乘法口诀达到熟练的程度是很有难度的,必须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脱口就说的成绩。老师在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原来的老方法一个一个的讲解,然后把它整理成乘法口诀表格,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表格,让学生能够顺着背,倒着背,从中间抽出来背,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记住乘法口诀,可以达到随便抽一句,就能立即说出结果的效果。

篇4

第一招:浓缩记忆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例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开天辟地”“焕然一新”这两个成语就行了;《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几个关键词;南昌起义的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1个口号,2个阶段,3项内容,4位代表人物,5项原因,6点意义”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对历史知识的一次加工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浓缩记忆法的优势在于加大了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提高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第二招: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又可称为歌谣记忆法。它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的一种方法。

例如:(1)春秋五霸歌:齐桓晋文霸业隆,宋襄战败梦成空,秦穆开地霸西戎,楚庄欲问九鼎重。

(2)历朝兴替歌: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3)十六国名称:一夏一成汉,二赵前后分,三秦前后西,四燕无西东,五凉独缺东。

口诀记忆法的好处是顺口,可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记忆起来生动轻松,并保持长久不忘。

第三招:运算记忆法。

此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历史年份或数字化成简单的算式,从而帮助记忆的方法。

例如:(1)加法: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1578年,可想为15=7+8。

(2)减法: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可想为7-7=0。

(3)乘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是1644年,可想为16=4×4。

(4)除法:秦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可想为2/2=1。

这种运算法的好处是用简单易记的数式来将原本没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数字变得有意思,使人容易记忆。

篇5

1.归类串线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为:一是昭君出塞。昭君嫁于呼韩邪单子,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也嫁到吐蕃,使得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三是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2.趣味记忆法。趣味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它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深受欢迎,用这种方法记忆速度快、效果好。所以,在教学中时常被采用。比如,在学习远古人类利氏族聚落时,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绘制远古人类生活情景和半坡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情景的想象画。通过这种形式把文字变为图片,提高了知识的层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又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用脑,掌握记忆规律,提高大脑的记忆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4.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中外比较。

5.知识结构记忆法。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篇6

汉代名医华佗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进行腹腔手术;民间曾以此编出麻沸散歌诀,并影响后人。在宋、元、明三代,宫廷和民间流行的汤头歌、针(艾)灸歌一类的诀集很多,开始有专人收集整理,推向社会,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钱乙编著的《小儿药症直诀》、元代的罗天益《卫生宝览》及明代的王肯堂《证治准绳》等等。到了清代,汤头歌、针灸歌的搜集整理,甄别谬误渐趋完整,方剂分门别类,比较系统,如汪昂《汤头歌诀》、杨继洲《针灸大成》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汪昂。

汪昂一生好集药方,著作颇多,尤其《汤头歌诀》常为医家案头必备之本,在民间流传至今。《汤头歌诀》将症、诊、药寓于诗歌的形式之中,有的寓多于一,高度概括,如《黄耆鳖甲散》:“黄耆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柑桔桑皮劳热宜。”短短28个字里包含着十七味药,歌末“劳热宜”三字点出了这是一张治疗虚劳烦热的良方。

再比如《痛泻要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歌诀列出这是一个由陈皮等四味药组成的方剂,所治疗的肝气犯脾的痛泻症与伤食的痛泻症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诊治为实,后者诊治为虚;实则见效,虚则误治。它告诫人们避虚就实,或用水剂,应视具体需要勘酌决定,否则“若作食伤医便错”。其他如“风寒两解”、“斑龙丸”、“麻黄汤”、“桑菊饮”、“瓜蒂散”等歌诀,也都十分有趣。

【针灸歌将针法化繁为简】

篇7

计算是人类较早的文明行为之一。我们祖先曾经历过结绳记事、积石记事、刻石记事、刻骨记事、刻甲记事,草绳(藤)、石子、石板、兽骨、龟甲等都是人类早期原始的记录和计算工具。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了算筹和算珠,东汉时期算盘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主要的计算手段,直到上个世纪的中叶。20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出现并普及使用以后,算盘的地位遇到了严重挑战。电子计算工具速度快、精度高的优势是算盘所不能及的,但是珠算和珠心算也有开启儿童智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要不要算盘?如何认识珠算的地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争议,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一句“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使人们对珠算取舍的争议更趋激烈。

一、算筹与算盘

珠算脱胎于筹算,算盘是在算筹的基础上产生的。

筹算的工具叫做筹,也叫“策”、“算策”、“算筹”、“算”、“算子”等等,筹是用竹子做成截面为圆或长方形的筷子形状的杆。随着筹算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对“筹”涂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性质的数。用筹进行记数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运算叫做筹算。据历史文献推断,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筹算了,距现在有2700多年的历史。根据1971年陕西千阳汉墓、1975湖北江陵汉墓、1976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算筹文物分析,我国汉代已经普遍使用筹算。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在算盘产生以前主要是通过筹算来解决计算问题的。但是,筹算存在“布数慢,占地多,不方便”等缺点,因此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出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汉代徐岳的《数术记遗》是我国古代最早记录珠算的著作。徐岳在《数术记遗·算经十书》中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1]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甄鸾注说:“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2]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徐岳所谓的珠算,使用的是在石板或木板刻槽储珠的“槽算盘”,而非有框、有梁、有柱以柱串档的“柱算盘”。

遗憾的是,从“槽算盘”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柱算盘”究竟经历了多长的历史,现在还无法考证清楚。成熟的算盘主要是指有框、有梁、有柱的“柱算盘”或“串档算盘”,这样的算盘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算盘。

算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存实物最早只能追溯到明朝。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明末清初著名历算家梅文鼎的《古算器考》,他推断算盘起源于元末明初。算盘作为珠算文化的承载形式,它从诞生发展到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框距、档位、算珠数量及算珠的形状变化都很大。框距越来越窄是为了缩短手指拨珠的跨度,算珠数量减少(由上二下五减少为上一下四或上一下五)是为了节约进位步骤,算珠由鼓形变为菱形是为了更方便拨珠。不管它们怎么变化,算盘的发展规律是越来越方便人们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

从算盘的尺寸来看,算盘有大到丈余可供十几人同时使用的“巨无霸”级算盘,也有小不到一寸算珠依然拨动自如的袖珍算盘;从算盘的制作材料看,有用花梨木、紫檀木、红檀木、六道木等各种优质木材制作的木质算盘,有用兽骨制作的骨质算盘,也有用象牙制作的象牙算盘,还有铜算盘、铁算盘,甚至有用金、银制作的极品金属算盘;从造型看,算盘的基本形状是以梁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长方形,也有菱形、圆形、六角形等形状,甚至还有鱼形、八卦形等特殊造型;算盘的档位一般是单数,七档、九档、十一档、十三档、十五档、十七档为较常见的档位。大于十七档的就是超长档位算盘,它的功能就不仅仅是运算了,更多的是广告功能;小于九档的属于微型算盘,除运算功能以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但超微型算盘的功能可能只是装饰,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算珠的数量,一般是上二下五,即以梁为界,梁上两珠,每珠以一当五,梁下五珠,每珠各当一。后来算盘经过改良,梁上一珠以当五,梁下四珠或五珠各当一。算珠的形状,传统的基本形状是鼓形,也有球形、饼形等特殊形状,经过改良后现代算珠基本形状为菱形。

二、指法与算法

珠算的魅力除了算盘制作工艺本身的价值以外,更多的来自珠算的运算技巧。

从运算技巧的角度分析,珠算讲究指法和算法。“珠算之用,指法为先”[3],珠算的指法与各地的习惯及传承有很大的关系,也与算盘的大小、档位的疏密、算珠的多少、算珠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指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等不同风格的指法。清朝浙江海宁人张豸冠在《珠算入门》中说:“打者用右手之拇指、中指,而食指、无名指、小指皆握拳。……亦有用拇指、食指而中指以下皆握拳者,若遇珠大行疏之算盘,稍觉不便耳。”[4]由此可见,浙江一带当时流行二指法。而撰写《算学发蒙》的潘逢禧的家乡福建闽县一带流行以四指为主的多种指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良,算盘外形趋扁、梁距缩短、算珠减少,珠算的指法逐渐发展为目前人们普遍习惯使用的三指法。

珠算技巧除了指法外,重点在运算方法。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反映在珠算的运算方法上也是百花争艳。珠算的运算主要是通过运算口诀来进行,运算者必须先背会口诀,然后按照口诀要领在算盘上进行实践。加减法是珠算最基本的运算,其口诀曾经有“起五诀”、“成十诀”、“破五诀”、“破十诀”。明代徐心鲁综合为“上法诀”和“退法诀”,成为流行至今的加法口诀和减法口诀。练习加减法有“九盘清”、“七盘清”和“打百子”等基本方法,主要是训练指法、速度和准确性。乘法运算的方法更是精彩纷呈,从大类上看,可以分为前乘法和后乘法。按照历史的轨迹,筹算主要采用的是前乘法,后来发展为后乘法,但是应用于珠算的后乘法却先于前乘法,珠算取代筹算后采用的就是后乘法。后乘法也叫下乘法,主要有留头乘、破头乘、掉尾乘和隔位乘四种。前乘法也叫上乘法,具体的类型有空盘前乘法和滚乘法,后来被广泛采用的珠心算快速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珠算除法主要是归除法和商除法,归除法是在增成法、九归古括、九归新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对两位数除法还发展为有“飞归”之称的“步田之法”和“亩门台法”。珠算乘除法还有凑倍乘除法、补数乘除法、倒数乘除法、定身乘除法、求一代乘除法、凑整乘除法、省乘省除法、流法、一除得众商法等运算方法。

珠算器具简单,成本低廉,技法实用,对学习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因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继承和创新,其技法逐渐呈现为百花齐放之势。

三、技术与文化

千余年来,中国人对珠算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情感,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计算工具。当我们看到手指快似飞梭,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无不感到小小算盘是那么玄妙无穷。是什么使算盘这么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具有了神奇的魅力?这应当归功于珠算文化。

长期以来,珠算作为一种主要的计算技术手段,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珠算技术、写字水平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在中国古代,一手好字、一副好算盘是账房先生的看家本领,是衡量一个记账人员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算盘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一种主要的技术工具。 算盘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了算盘制作技术本身的文化含量。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算盘的形制不断改进,对珠算技术不断创新,其运算过程越来越简单,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运算技巧越来越熟练,运算效率越来越高,珠算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或者说,珠算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的成分渐渐渗透到了珠算技术中,珠算技法中逐渐积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有形的算盘不断演化为无形的珠算文化。从历史遗存的算盘的各种形制看,有6米多长、150多档、可供十多人同时使用展示豪华经济实力的“巨无霸”加长算盘,它们的出现恐怕就不仅仅是出于使用的目的。也有一些做工精美、用料考究、只有几毫米长的工艺挂饰算盘,这些算盘也不仅仅是作为计算工具而存在的。因此可以说,作为计算手段,珠算经过祖先们不断的探索、创新、浸润和锤炼,逐渐演化出了文化品位。

从运算的技法上看,一些运算口诀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这些珠算口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运算口诀了,它们已经具有了美的元素,从而成为人们表达某种情感而精心雕琢的艺术语言,珠算文化是通过算盘和运算技术所透视出的珠算内在的精神魂魄。珠算文化主要是通过算盘的制作工艺和运算技巧来体现的,属于珠算的技术层面。不同时期的算盘形式也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水准。早期的算盘框距较长,边框厚实,算珠大而结实,给人的感觉是厚重而朴实,简约而宽阔。发展到后期,算盘的框距缩短,边框精薄,质地讲究,算珠小巧灵活,一些算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计算工具逐渐发展为既能用来计算也可供人玩赏的精美艺术品。同时,珠算技巧由加减法,到乘除法,直到开方、解方程、求对数,对数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电子计算机产生以前,珠算的运算功能是其他计算工具所不能及的。

作为计算手段的珠算技术属于物质技术层面,而作为珠算文化则属于精神文化层面。人们学习珠算技术主要是用来谋生的,而传承珠算文化主要是用来谋心的,这与人们念书识字学一技之长是为了解决物质层面生活问题,而诗歌创作、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是精神层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写字和书法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写字好坏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书法创作则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写字技术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是书法,因此书法艺术是写字技术的最高境界。

四、物质与精神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就是精神的高级形式,她对丰富物质的内涵,提升物质的品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规则。私有的企业、自私的动机和竞争的市场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自私的动机决定了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讲究经济利益。从利益的主体分析,利益有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从利益的实现途径来看,有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从利益的受益时间来看,也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物化在物质载体之上的精神产品。一般说来,文化层面讲究社会整体利益、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把文化活动和文化行为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市场经济的文化取向,市场经济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有精神层次的追求。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非盈利的以从事文化传播为己任的事业性组织。事业与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同样是私立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是一些有钱人为自觉承担社会义务而进行的一种福利性活动,是企业家自觉为社会所承担的事业性义务,他们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做贡献。而我们国内的许多私立学校是想通过举办教育牟利、挣钱,是打着事业招牌做企业的事情。这就是国内民办教育与国外私立教育最本质的区别。

文化活动是一种事业性活动,其最基本的性质是非盈利性。国外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我国一些发达省份的博物馆如浙江省博物馆也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其事业性特征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总觉得自己按照经济规律、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抓文化建设是正确的,他们提出“以馆养馆”、“以文养文”,结果把社会公众与文化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当前社会上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现象十分严重,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精神利益,重视物质产品的开发忽视精神产品的创造,金钱至上,物质利益至上,整个民族陷入了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的泥潭中。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反映在珠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有许多人是从局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直接利益、眼前利益考虑的,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国内的一些珠算博物馆和珠算收藏家,一些珠算培训机构,一些与珠算打交道的人,其动机和出发点不是为了传承珠算文化,而是为了经济利益。把文化作为一种牟利的手段是不正确的,就好比有人把事业作为一条谋取利益的途径一样。

要想把珠算文化传承下去,必须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所有珠算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否则就谈不上珠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问题。

五、继承与发扬

虽然作为计算技术的珠算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什么人们感觉传承和弘扬珠算文化困难重重?主要是人们对珠算的技术特性和文化特性混淆不清。珠算的性质问题搞清楚了,传承和弘扬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如果珠算仅仅是一种计算技术,她能否得以传承,不在于你说她如何重要,而在于她技术的先进性。人类历史上之所以用算筹运算取代了过去的结绳记事、积石记事、刻石记事、刻骨记事、刻甲记事,就是因为算筹这种计算工具在技术上优于过去的计算工具。同样,算板取代算筹,也是由于算板这样的计算工具在技术上优于算筹。算盘取代算板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在现代电子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是取决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说它如何如何重要,而在于它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从这个角度讲,应该说珠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是珠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就是凝固于物质形态的发明、创造、建筑或渗透在技术艺术技巧等方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淘汰、改进、发展、扬弃而传承下来的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她渗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风俗等一切社会生活中,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的精髓。如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的武术、戏曲、相声、书法、国画等。珠算文化也是如此,作为文化传承,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俗话说“算盘要常拨拉,功夫要常踢打”。珠算除文化的传承功能和珠心算的技术功能以外,还可以训练人的心智、意志、纪律和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因此,我们要传承的不是珠算技术,而是珠算文化。

六、研究与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珠算技术的先进特征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发现心算与珠算结合的珠心算对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很有好处,于是珠心算逐渐取代了单纯的珠算。如果说珠算技术的研究已经尘埃落定的话,珠心算技术的研究则方兴未艾。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成立了珠心算科学研究机构,以探索珠心算技术的内在规律。珠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研究,珠心算则需要作为一种技术学科去探索。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运行规律。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科学是以人类思维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规律就是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它、运用它。

珠心算技术是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为目标的,是以探求儿童智力潜能开发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应该属于思维科学,但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又要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此也可以说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中,以思维科学为基础,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数学模型,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总结和探索儿童智力潜能开发规律,为人类的智力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徐岳著.甑鸾注《算书十经·数术记遗》.

篇8

计算是人类较早的文明行为之一。我们祖先曾经历过结绳记事、积石记事、刻石记事、刻骨记事、刻甲记事,草绳(藤)、石子、石板、兽骨、龟甲等都是人类早期原始的记录和计算工具。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了算筹和算珠,东汉时期算盘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主要的计算手段,直到上个世纪的中叶。20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出现并普及使用以后,算盘的地位遇到了严重挑战。电子计算工具速度快、精度高的优势是算盘所不能及的,但是珠算和珠心算也有开启儿童智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要不要算盘?如何认识珠算的地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争议,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一句“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使人们对珠算取舍的争议更趋激烈。

一、算筹与算盘

珠算脱胎于筹算,算盘是在算筹的基础上产生的。

筹算的工具叫做筹,也叫“策”、“算策”、“算筹”、“算”、“算子”等等,筹是用竹子做成截面为圆或长方形的筷子形状的杆。随着筹算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对“筹”涂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性质的数。用筹进行记数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运算叫做筹算。据历史文献推断,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筹算了,距现在有2700多年的历史。根据1971年陕西千阳汉墓、1975湖北江陵汉墓、1976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算筹文物分析,我国汉代已经普遍使用筹算。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在算盘产生以前主要是通过筹算来解决计算问题的。但是,筹算存在“布数慢,占地多,不方便”等缺点,因此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出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汉代徐岳的《数术记遗》是我国古代最早记录珠算的著作。徐岳在《数术记遗·算经十书》中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1]北周汉中郡守、前司隶甄鸾注说:“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2]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徐岳所谓的珠算,使用的是在石板或木板刻槽储珠的“槽算盘”,而非有框、有梁、有柱以柱串档的“柱算盘”。

遗憾的是,从“槽算盘”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柱算盘”究竟经历了多长的历史,现在还无法考证清楚。成熟的算盘主要是指有框、有梁、有柱的“柱算盘”或“串档算盘”,这样的算盘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算盘。

算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存实物最早只能追溯到明朝。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明末清初著名历算家梅文鼎的《古算器考》,他推断算盘起源于元末明初。算盘作为珠算文化的承载形式,它从诞生发展到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框距、档位、算珠数量及算珠的形状变化都很大。框距越来越窄是为了缩短手指拨珠的跨度,算珠数量减少(由上二下五减少为上一下四或上一下五)是为了节约进位步骤,算珠由鼓形变为菱形是为了更方便拨珠。不管它们怎么变化,算盘的发展规律是越来越方便人们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

从算盘的尺寸来看,算盘有大到丈余可供十几人同时使用的“巨无霸”级算盘,也有小不到一寸算珠依然拨动自如的袖珍算盘;从算盘的制作材料看,有用花梨木、紫檀木、红檀木、六道木等各种优质木材制作的木质算盘,有用兽骨制作的骨质算盘,也有用象牙制作的象牙算盘,还有铜算盘、铁算盘,甚至有用金、银制作的极品金属算盘;从造型看,算盘的基本形状是以梁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长方形,也有菱形、圆形、六角形等形状,甚至还有鱼形、八卦形等特殊造型;算盘的档位一般是单数,七档、九档、十一档、十三档、十五档、十七档为较常见的档位。大于十七档的就是超长档位算盘,它的功能就不仅仅是运算了,更多的是广告功能;小于九档的属于微型算盘,除运算功能以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但超微型算盘的功能可能只是装饰,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算珠的数量,一般是上二下五,即以梁为界,梁上两珠,每珠以一当五,梁下五珠,每珠各当一。后来算盘经过改良,梁上一珠以当五,梁下四珠或五珠各当一。算珠的形状,传统的基本形状是鼓形,也有球形、饼形等特殊形状,经过改良后现代算珠基本形状为菱形。

二、指法与算法

珠算的魅力除了算盘制作工艺本身的价值以外,更多的来自珠算的运算技巧。

从运算技巧的角度分析,珠算讲究指法和算法。“珠算之用,指法为先”[3],珠算的指法与各地的习惯及传承有很大的关系,也与算盘的大小、档位的疏密、算珠的多少、算珠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指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等不同风格的指法。清朝浙江海宁人张豸冠在《珠算入门》中说:“打者用右手之拇指、中指,而食指、无名指、小指皆握拳。……亦有用拇指、食指而中指以下皆握拳者,若遇珠大行疏之算盘,稍觉不便耳。”[4]由此可见,浙江一带当时流行二指法。而撰写《算学发蒙》的潘逢禧的家乡福建闽县一带流行以四指为主的多种指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良,算盘外形趋扁、梁距缩短、算珠减少,珠算的指法逐渐发展为目前人们普遍习惯使用的三指法。

珠算技巧除了指法外,重点在运算方法。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反映在珠算的运算方法上也是百花争艳。珠算的运算主要是通过运算口诀来进行,运算者必须先背会口诀,然后按照口诀要领在算盘上进行实践。加减法是珠算最基本的运算,其口诀曾经有“起五诀”、“成十诀”、“破五诀”、“破十诀”。明代徐心鲁综合为“上法诀”和“退法诀”,成为流行至今的加法口诀和减法口诀。练习加减法有“九盘清”、“七盘清”和“打百子”等基本方法,主要是训练指法、速度和准确性。乘法运算的方法更是精彩纷呈,从大类上看,可以分为前乘法和后乘法。按照历史的轨迹,筹算主要采用的是前乘法,后来发展为后乘法,但是应用于珠算的后乘法却先于前乘法,珠算取代筹算后采用的就是后乘法。后乘法也叫下乘法,主要有留头乘、破头乘、掉尾乘和隔位乘四种。前乘法也叫上乘法,具体的类型有空盘前乘法和滚乘法,后来被广泛采用的珠心算快速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珠算除法主要是归除法和商除法,归除法是在增成法、九归古括、九归新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对两位数除法还发展为有“飞归”之称的“步田之法”和“亩门台法”。珠算乘除法还有凑倍乘除法、补数乘除法、倒数乘除法、定身乘除法、求一代乘除法、凑整乘除法、省乘省除法、流法、一除得众商法等运算方法。

珠算器具简单,成本低廉,技法实用,对学习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因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继承和创新,其技法逐渐呈现为百花齐放之势。

三、技术与文化

千余年来,中国人对珠算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情感,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计算工具。当我们看到手指快似飞梭,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无不感到小小算盘是那么玄妙无穷。是什么使算盘这么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具有了神奇的魅力?这应当归功于珠算文化。

长期以来,珠算作为一种主要的计算技术手段,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珠算技术、写字水平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在中国古代,一手好字、一副好算盘是账房先生的看家本领,是衡量一个记账人员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算盘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一种主要的技术工具。

算盘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了算盘制作技术本身的文化含量。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算盘的形制不断改进,对珠算技术不断创新,其运算过程越来越简单,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运算技巧越来越熟练,运算效率越来越高,珠算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或者说,珠算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的成分渐渐渗透到了珠算技术中,珠算技法中逐渐积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有形的算盘不断演化为无形的珠算文化。从历史遗存的算盘的各种形制看,有6米多长、150多档、可供十多人同时使用展示豪华经济实力的“巨无霸”加长算盘,它们的出现恐怕就不仅仅是出于使用的目的。也有一些做工精美、用料考究、只有几毫米长的工艺挂饰算盘,这些算盘也不仅仅是作为计算工具而存在的。因此可以说,作为计算手段,珠算经过祖先们不断的探索、创新、浸润和锤炼,逐渐演化出了文化品位。

从运算的技法上看,一些运算口诀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这些珠算口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运算口诀了,它们已经具有了美的元素,从而成为人们表达某种情感而精心雕琢的艺术语言,珠算文化是通过算盘和运算技术所透视出的珠算内在的精神魂魄。珠算文化主要是通过算盘的制作工艺和运算技巧来体现的,属于珠算的技术层面。不同时期的算盘形式也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水准。早期的算盘框距较长,边框厚实,算珠大而结实,给人的感觉是厚重而朴实,简约而宽阔。发展到后期,算盘的框距缩短,边框精薄,质地讲究,算珠小巧灵活,一些算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计算工具逐渐发展为既能用来计算也可供人玩赏的精美艺术品。同时,珠算技巧由加减法,到乘除法,直到开方、解方程、求对数,对数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电子计算机产生以前,珠算的运算功能是其他计算工具所不能及的。

作为计算手段的珠算技术属于物质技术层面,而作为珠算文化则属于精神文化层面。人们学习珠算技术主要是用来谋生的,而传承珠算文化主要是用来谋心的,这与人们念书识字学一技之长是为了解决物质层面生活问题,而诗歌创作、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是精神层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写字和书法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写字好坏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书法创作则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写字技术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是书法,因此书法艺术是写字技术的最高境界。

四、物质与精神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就是精神的高级形式,她对丰富物质的内涵,提升物质的品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规则。私有的企业、自私的动机和竞争的市场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自私的动机决定了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讲究经济利益。从利益的主体分析,利益有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从利益的实现途径来看,有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从利益的受益时间来看,也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物化在物质载体之上的精神产品。一般说来,文化层面讲究社会整体利益、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把文化活动和文化行为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市场经济的文化取向,市场经济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有精神层次的追求。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非盈利的以从事文化传播为己任的事业性组织。事业与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同样是私立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是一些有钱人为自觉承担社会义务而进行的一种福利性活动,是企业家自觉为社会所承担的事业性义务,他们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做贡献。而我们国内的许多私立学校是想通过举办教育牟利、挣钱,是打着事业招牌做企业的事情。这就是国内民办教育与国外私立教育最本质的区别。

文化活动是一种事业性活动,其最基本的性质是非盈利性。国外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我国一些发达省份的博物馆如浙江省博物馆也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其事业性特征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总觉得自己按照经济规律、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抓文化建设是正确的,他们提出“以馆养馆”、“以文养文”,结果把社会公众与文化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当前社会上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现象十分严重,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精神利益,重视物质产品的开发忽视精神产品的创造,金钱至上,物质利益至上,整个民族陷入了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的泥潭中。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反映在珠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有许多人是从局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直接利益、眼前利益考虑的,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国内的一些珠算博物馆和珠算收藏家,一些珠算培训机构,一些与珠算打交道的人,其动机和出发点不是为了传承珠算文化,而是为了经济利益。把文化作为一种牟利的手段是不正确的,就好比有人把事业作为一条谋取利益的途径一样。

要想把珠算文化传承下去,必须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所有珠算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否则就谈不上珠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问题。

五、继承与发扬

虽然作为计算技术的珠算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什么人们感觉传承和弘扬珠算文化困难重重?主要是人们对珠算的技术特性和文化特性混淆不清。珠算的性质问题搞清楚了,传承和弘扬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如果珠算仅仅是一种计算技术,她能否得以传承,不在于你说她如何重要,而在于她技术的先进性。人类历史上之所以用算筹运算取代了过去的结绳记事、积石记事、刻石记事、刻骨记事、刻甲记事,就是因为算筹这种计算工具在技术上优于过去的计算工具。同样,算板取代算筹,也是由于算板这样的计算工具在技术上优于算筹。算盘取代算板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在现代电子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是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是取决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说它如何如何重要,而在于它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从这个角度讲,应该说珠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是珠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就是凝固于物质形态的发明、创造、建筑或渗透在技术艺术技巧等方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淘汰、改进、发展、扬弃而传承下来的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她渗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风俗等一切社会生活中,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的精髓。如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的武术、戏曲、相声、书法、国画等。珠算文化也是如此,作为文化传承,珠算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俗话说“算盘要常拨拉,功夫要常踢打”。珠算除文化的传承功能和珠心算的技术功能以外,还可以训练人的心智、意志、纪律和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因此,我们要传承的不是珠算技术,而是珠算文化。

六、研究与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珠算技术的先进特征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发现心算与珠算结合的珠心算对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很有好处,于是珠心算逐渐取代了单纯的珠算。如果说珠算技术的研究已经尘埃落定的话,珠心算技术的研究则方兴未艾。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成立了珠心算科学研究机构,以探索珠心算技术的内在规律。珠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研究,珠心算则需要作为一种技术学科去探索。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运行规律。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思维科学是以人类思维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规律就是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它、运用它。

珠心算技术是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为目标的,是以探求儿童智力潜能开发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应该属于思维科学,但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又要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此也可以说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珠心算技术的科学研究中,以思维科学为基础,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数学模型,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总结和探索儿童智力潜能开发规律,为人类的智力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徐岳著.甑鸾注《算书十经·数术记遗》.

篇9

一、电工口诀是学习电工技能的金钥匙

我们以比较普遍、大家都能接触到的日光灯为例,日光灯的安装与维护也是电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我们常把“日光灯的正确接线”作为学生开始学习电工的内容。

对于“日光灯的正确接线”这一电工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操作步骤,再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模仿训练。但是,这个操作步骤文字多,内容繁琐,消耗时间多,不容易记。用口诀教学法可以改变这一弊端。其教学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日光灯各组成元件、工作原理、图形、接线图,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最后总结出口诀,要求学生记住。

口诀:一根灯管插两座:分别对准底座脚零线火线接边脚;启辉连接另两脚;开关、整流串火线;启辉器闪烁灯通亮。总共43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直观清楚的示意图更是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理解,一般只要教师讲解操作一遍,学生都能正确完成。

实践证明,用口诀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长时间记住不忘,给学生技能的学习注入了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认真总结、分析。

下面我再举几个例子:

(1)关于交流电方面的。交流电很神秘,大小方向难寻觅;除了相线ABC,还有零地两兄弟;单相负荷相零地,三相负荷ABC;安全用电要注意,地线不能被遗弃。上面这个例子,字数不多,读起来很顺口,很形象又好记。既说明了三相交流电的基本特征,单相、三相负荷的接线要领,又包括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2)关于家庭配电分布的问题。家庭用电挺简单,大家不要轻视它;用电回路规划好,日后使用少麻烦;灯管、插座不能混,空调老大独一路。虽然只有三句话,但简明扼要说明家庭用电的大概分布情况,不懂电的人看起来都明白。

(3)插座连接方法:单相插座有多种,常分两孔和三孔。两孔并排分左右,三孔组成品字形。接线孔旁标字母,L为火N为零。三孔之中还有E,表示接地在正中。面对插座定方向,各孔接线有规定。左接零线右接火,保护地线接正中。插座连接也非常重要,接错会产生同电事故,这口诀很简单、容易记住,用起来方便。口诀明确告诉我们插座连接方法,不容易接错。

二、电工口诀是简便快捷的计算器

1、我们以三相中小型电动机为例。电动机的电流大小与功率、电压、相别、功率因素、电动机的效率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对电路的设计、保护开关和线路的选择都要用公式精确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就存在一定难度,如用口诀估算,就方便快捷多了,能及时解决问题,虽然与用公式计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安全用电范围内,却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下面就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电流结果进行比较:

(1)公式法:三相电动机的功率为P=5.5KW,功率因素COSφ=0.85,电动机效率η=0.9,额定电压V=380V。计算公式为:

I=P/1.732*V*cosφ*η=5.5/1.732*0.85*0.38*0.9=10.92(A)

(2)口诀是:电动机加倍,电热器加半;单相千瓦,405安;单相380,电流两倍半。

电动机加倍,即电动机功率加一倍,5.5KW*2=11(A)。对两种算法比较一下,只误差0.08/11=0.72%,这在工程中是算很小的。

2、我们以三相电阻器为例,三相电阻器功率P=3KW,V=380V,

(1)公式计算法:I=P/1.732*V=3/1.732*0.38=4.55(A)

(2)口诀估算法:电阻器加半,即电阻器功率加半倍,3KW*1.5=4.5(A)。

对两种算法比较一下,只误差0.05/4.55=1%,在工程中式是允许的,符合误差要求。

口诀法的估算值与公式法求出值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是满足要求。熟练掌握了口诀估算法的电工,不仅变不会算变得会算,而且能够避免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同时能够在现场很快解决问题,十分有用。可见,电工口诀法既实用,又方便快捷,帮助学生减少了很多繁琐计算过程问题。

三、电工口诀是快速排除电气故障的试金石

诵读记熟电工口诀后,我们就掌握了丰富的电工知识,诊断电气故障时,就能做到动手前胸有成竹,动起手来轻车熟路,快速排除各种故障。特别是刚接触电工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突出,年轻人背起来又快,通过教师的形象讲解和亲身示范,就更容易掌握。用口诀教学法可以让他们轻松地掌握快速排除电气故障的方法。

下面通过实例,用口诀法解决电气故障问题。

(1)配电变压器熔丝熔断的原因:高压熔丝若熔断,六个原因来判断。熔丝规格选的小;质劣受损难承担;高压引线有短路;内部绝缘被击穿;雷电冲击遭破坏;套管破裂或击穿。低压熔丝若熔断,五个原因来判断。熔丝规格选的小;质劣受损难承担;负荷过大时间长;绕组绝缘被击穿;输电线路出故障,对地短路或相间。

口诀讲得很明了,配电变压器高压熔丝熔断有六个原因,低压熔丝若熔断有五个原因,简明扼要。

篇10

如何给学生上好珠算课呢?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学珠算这门学科,应使其对珠算学习有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珠算在培养财务专业人士及财务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打算盘”的正确指法和规范化的数字书写,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理解珠算的算理、算法,从而熟练掌握珠算技能;三是使学生在学习珠算中了解珠心算和计算技能,掌握快速计算手法,提高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四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珠算史、珠算等级鉴定和珠算算法、算理、算盘改进历程等知识,为他们将来进行理论探讨学习、历史研究、功能发挥、工作改革等奠定基础。

珠算这门学科的魅力除了算盘外观的多样性外,主要还是来自于珠算的运算技巧,也就是如何打好算盘。学好珠算首先要练好指法,只有指法正确才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运算技巧。指法练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我认为需要丰富日常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艺术性,把生硬的书本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做到“优差”兼顾。

练习指法时算珠要拨到位,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力度太轻,手指离珠盘的距离要近,拨珠要连贯,做到指不离档。同时看准算珠再拨,减少不必要的附加操作,做到有条不紊,即便是二指连拨、三指连拨,也要先后有序,层次分明。

熟练掌握指法后就要掌握运算方法。运算者能够快速运算主要是通过口诀实现的。运算者首先要牢记口诀,接着把口诀要领自如地应用在算盘上。加减法是珠算首先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运算技能,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其口诀有“起五诀”、“成十诀”、“破五诀”、“破十诀”。加法口诀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减法口诀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乘法运算所用的“九九”口诀更精彩,从大体上看,可以划分为“前乘法”和“后乘法”。民间说的上乘法也叫“前乘法”,按类型分还有空盘前乘法和滚乘法,现在珠心算快速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算除法分为归除法和商除法,归除法是在增成法算法上演变过来的。

篇11

1?诵读法

记忆讲稿时,一遍一遍地念,大声地读,直至倒背如流,烂熟于胸。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接收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

专家试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用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日后,可保持65%。可见,诵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力。

2?纲目法

发表长篇讲话,可从主题和结构入手,列出讲稿纲目,即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列出有逻辑联系的内容纲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顺序标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

3?机械法

事物缺乏内在联系,靠简单重复和强行记忆的方法,叫机械记忆法。在一般情况下,记忆人名、地名、书名、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数学公式等,都是运用此法。在机械记忆中,也可以自创一些办法,借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对照法、顺序法、抓特点法等。还可以运用谐音、押韵、会意等方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灵活巧妙地进行记忆。

4?口诀法

把本身联系很少的材料,根据其内容要点,编成整齐对称、偶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语句,使之富于趣味性。这种记忆方法称为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应用广泛,如许多农谚、节气谚语、珠算口诀、九九乘法表等,都是采用此法,使人们能快速、方便地记忆,又不易忘记。

5?重复法

篇12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贤雁先生怀揣着创业梦想和追求,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离别家乡来到澳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李贤雁先生发现,身边许多烟民为戒烟而烦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香水对抽烟有抑制的效果,很多人闻到香水的气味后,不想抽烟。能不能生产一种类似香水的产品来戒烟呢?李贤雁先生陷入了沉思。

李贤雁先生做事向来雷厉风行,有了这种设想后,他立即组织一批人开始研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们用小白鼠做试验,经历过无数次的总结,终于成功研制出专业高科技戒烟产品――“李陈剂”戒烟香熏。

据李贤雁先生介绍,“李陈剂”戒烟香熏由十几种天然无毒植物,经高科技提炼制成的中式香熏。精油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芳香提取物,提炼自各种芳香植物,包括花朵、草叶、针叶和细枝、果皮、种子、树木和根等。纯天然的植物精油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气味芬芳,自然的芳香经由嗅觉神经进入脑部后,可刺激大脑前叶分泌出内啡汰及脑啡汰两种荷尔蒙,使精神呈现最舒适的状态,这是守护心灵的最佳良方。精油进入人体内时,等于人体服食了植物的精华,使人体组织更强壮更具有活力。所以,“李陈剂”戒烟香熏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李陈剂”戒烟香熏只需要三秒钟达到人体,与尼古丁产生综合反应,通过毛细血管发生良性循环作用,具有渗透作用,对人体抽烟的欲望具有抑制作用。开始推出的产品,客户反映气味比较呛。李贤雁先生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增加一些香味,提炼得更加细腻,目前客户反响良好。

李贤雁先生说:“‘李陈剂’戒烟香熏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无副作用、见效快、不反弹等优点。一盒六支,仅需2000多元,使用六次,在三天内就可完成,并且坐着、躺着、在车上都可以使用。”在对客户的服务中,他要求员工“客户的事情就是最大的事情”,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完美的服务,受到客户的普遍好评。

目前,“李陈剂”戒烟香熏成功帮助2万多名烟民戒烟,戒烟成功率在90%以上,给成千上万个家庭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许多用户给公司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对产品给予高度评价。LC生物高科技研发中心的黄经理曾经是一位具有40年烟龄的资深烟民,通过使用“李陈剂”戒烟香熏,成功戒掉了长达40年的烟瘾,可以说是活生生的教材。“李陈剂”戒烟香熏已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知名的戒烟品牌。并获得新加坡、美国华盛顿权威机构的鉴定。

然而,李贤雁先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让好产品造福人类,他们从1987年就开始了研究戒烟产品,到现在为止已20多年。产品推出的前期主要以连锁加盟的方式推广。刚开始,起步非常困难,与别的机构合作,别人试验后证实效果才愿意合作,并且他们自己给产品起名。一些人急功近利、偷工减料,把市场搞得很乱。

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市场,李贤雁先生不急于推出产品,先做好产品的口碑宣传,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进行研发。“我们的目标是:产品立足于澳门,推向世界,服务全人类。”李贤雁先生言语之中充满了自信。

击楫商海,始终秉承责任为先

李贤雁先生人生的追求是真善美,他对真善美有独到的理解:做人要真,品质要善,办事要完美。他深知人活着不只为自己,而是为了让其它的人生活得更美好。他考虑最多的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人类的健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李贤雁先生认为,戒烟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戒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不会因吸烟引起家庭矛盾;戒烟后将更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使人面容显得滋润和富有光泽,使人的嗅觉、味觉更灵敏,吃东西将更有味道;戒烟还可为人们节省大笔开支。戒烟还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香港已在公共场合禁烟,从2012年1月1日起,澳门在公共场合禁烟。戒烟的好处不胜枚举。无论对人体、对家庭、对社会,推广“李陈剂”戒烟香熏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在近代的中国,在这里,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一个伟大胜利;同样在这里,作为林则徐的同乡,李贤燕先生推广戒烟产品,无论从历史意义、政治意义还是从人类健康的角度上来讲,可以说影响深远。”

除了在戒烟领域外,李贤雁先生在股票、房地产、珠宝金行、古玩、钟表业等方面都有投资,无论在哪个领域,他都脚踏实地,稳健经营,取得良好的业绩,也为他服务社会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多年来,李贤雁先生热心社团工作,不仅作为社团领导勇担责任,还积极出钱出力,真诚奉献,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奉献的精彩乐章。目前,他担任的社团职务主要有: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侨校)澳门校友会会长、澳门福州三山(十邑)同乡会会长、赤港华侨农场校友会名誉会长等。

在澳门校友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会长李贤雁先生向华文学院捐赠了《古代陶瓷大全》、《中国青铜器全集》、《中国与美术》等三套珍贵书籍。这些代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体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瑰宝的书籍一定会为华文学院广大师生加深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李贤雁先生表示,希望此次捐赠的书籍能够起到弥补同学们艺术知识的作用,加深外国留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华文学院澳门校友会将继续发扬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为推动澳门稳定繁荣、为学院的发展建设发挥聪明才智。

“岁月如歌,情满华园”,在华侨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典礼上,李贤雁先生作为华侨大学80级华文学院的校友,身为缅甸归侨的他用缅甸语、英语、日语和粤语、福州话、闽南话等多种语言为母校献上“生日快乐”的祝贺,并在台上展示了萨克斯风、口琴和二胡等多项才艺。

开拓创新,创立域名速记歌诀

李贤雁先生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才华横溢,他喜爱书法,“李陈剂“戒烟香熏的商标就是他的作品,他的书法潇洒飘逸。他刻苦钻研,勤奋自学,会演奏笛子、口琴、小提琴、钢琴、手风琴、葫芦丝、二胡等12种乐器。然而,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创造了中国行政区域名速记歌诀。

李贤雁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行政区名及板块的变更数不胜数,别讲速记,花几分钟全部记得就很难。中国有56个民族,更有几百种方言,很多功能变数名称是从地域地得来。因此,单记和慢背可以,要速记并全背,别说一般的百姓,就连很多专家和老师都难在15秒内全部记得。

200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举世瞩目,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和睦发展,让世人刮目相看,更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感到骄傲,恰逢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及华侨大学建校50周年,李贤雁先生以激动的心情,发表文章及公开研究多年的《中国行政区功能变数名称速记歌诀》:

蒙、新、青、藏、云、贵、川,

黑、吉、辽、甘、宁、陕,

两河、湖、江、山、两广,

皖、浙、闽、琼海南,

京、津、沪、渝、澳、台、港。

歌诀不但有(an)的押韵,像一首歌,读起来顺口易记,科学排列,由北到南、由西到东,并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西、山东、广西、广东,用古代两河、两湖、两江、两山和两广代用,使人更为易记。本应将澳门最小的地域放在最后,为使歌诀更为押韵,李贤雁先生将香港放在最后。只要将这首歌诀像吟诗一样读两遍,就可以在十五秒内将中国行政区域名轻轻松松记下来。

在采访现场,李贤雁先生激情演唱,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这可以说是他在记忆中国地域名方面的一大创举。

篇13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事情就是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不愿接受,甚至排斥。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作为教师怎样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从以下几点分别谈一谈。

1.充分利用影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恰当地运用电影资料,对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显著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环节,如果利用影音资料,播放歌曲、电影,甚至动画故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学生对志愿军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十分陌生,对志愿军勇敢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无从感知,在导入新课时,播放电影《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片段,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志愿军战士的无限崇敬之情,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为什么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电影资源。如《内战烽火》一课中,对挺进大别山课本讲得很略,近凭借书中主席的比喻: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学生是难以理解"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转入战略反攻"的,课堂气氛也是死气沉沉,而此时如果播放纪录片《三军挺进中原》,学生会马上来了精神,兴致勃勃的看起来,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2.利用史料,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论从史出", 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 史料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和音像史料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形式各异的史料,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可引用以下史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阅读完上述史料后,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连接了南北交通,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其成为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

通过史料,让学生依据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历史思维得到了训练与培养。

3.利用文学作品,拓宽知识面,升华情感

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科学性质决定了它拥有异常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严谨而枯燥的史学材料,还处蕴藏在回味无穷、意味深远的文学作品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小说、日记、戏剧、回忆录、对联、民谣、谚语、快板、新闻乃至影视文学、流行歌词,这些文学作品不管外在表达形式如何,都忽明忽暗闪烁着历史的背影。

讲授"改革开放"时,教师可以利用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导入新课: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的极度贫困,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势在必行。

在学习《 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当讲到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战士们英勇无畏,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出示巍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通过对文学资料的阅读,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升华了情感,激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将历史教学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学作品相结合,既能形象地展示历史实质,又能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利用歌诀、顺口溜,记忆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很多,在教学中单靠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历史记忆歌诀、顺口溜,把枯燥死板的文字转化为灵活趣味的语言,不仅读起来顺口,而且易记好学。

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学生对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混淆不清,通过歌诀可以快速地理清。"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再如,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叶挺、、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再根据谐音刘(留)贺(荷)叶朱(煮)周(粥),连在一起就是:"刘贺叶朱周",意思是:留着荷叶煮粥。读着这个顺口溜,学生都会忍俊不禁,记忆深刻。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历史教学丌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起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