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949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班子对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十以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举措相继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正如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寄语全国教师时强调的那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教师队伍总体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坚定,典型事迹和杰出人才不断涌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距离党和国家的期望、社会主义办学需要及人民的期许还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总结如下: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名实不符。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①,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名义上处于突出位置,各高校都建立了系统的党建和思政组织,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在基层教学院(系、部)都配备了专职的党务思政工作领导班子及专职工作人员,在高校教师进校之时必须经过思想政治考核。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地位凸显。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排名、办学资源争取和考核指标制定等因素多基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宏观层面和工作重心的导向上造成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甚至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业务工作让路的状况。另外,高校教师一般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往往会有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自我感觉,再加上教学科研等职业工作的重压,易于造成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忽视。当前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身处相对独立的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往往有意无意地以“不出事”的标准衡量,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鉴于上述原因,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局限于表面,在具体工作的推行过程中缺乏必要抓手,名不副实。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教育”等内容②,涵盖政治信仰、个人修养和文明传承等诸多方面。具体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体现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时政事件通报、专项教育实践活动和教师自学之中,由于上述活动来自不同主体,各自步调、尺度、教育内容安排和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难以提供给广大教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安排和工作时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同步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学习或研讨难以开展。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又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这一中心加以推进。但是从实际工作看,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内容空洞、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缺少针对高校教师实际的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往往人云亦云,照转照搬,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校教师面对的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引起高校教师的共鸣,难以解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篇2
注重传统优势,发展变化不足。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历来重视人的群体性和共性方面的品德培养,并以一种共性的要求来塑造个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治教育也凸显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性不强、时效性不强、学校德育与社会现实脱节、其有效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等方面。就教育本身看,存在忽视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一味让学生被动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观点等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发挥。
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它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的道德教育,它具有目标明确、条件可靠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显性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单纯的显性教育已难以完成道德教育任务。显性教育往往是把道德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把道德需要作为教育的前提。“隐性教育”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却没有人去确切落实和实施它。隐性教育活动大都表现为学生的个体性学习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主体性活动,所以,“隐性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社会参与不充分。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大部分老师还是习惯用最古老的方式授课,这就使学生过分倚重于说理和灌输,缺乏科学分析,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这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在的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界而言,如果我们不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还是用基于过去时态的“忆苦思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难想象会在当代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中外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的启示
教育内容比较。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几大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而国外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治教育、道德观和价值观育、健康人格教育、宗教教育等几方面进行,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展倾注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引向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的范畴。
教育途径比较。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尚未真正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多样性和社会性的教育途径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国外很多地方都注意通过多样的、社会性和隐蔽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机构共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间接渗透性和隐蔽性途径的作用。一些国家很注重使用潜在的影响方式,通过隐蔽课程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学校和课堂的气氛、教师的形象、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内的舆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等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作用绝不亚于正式课程,所以称之为“隐蔽课程”。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比较。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工作队伍完成,一方面,从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大多是经过专业培训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另一方面,根据岗位职责,西方高校又将从事学生事务的工作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聘任和晋升都有明确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申请初级岗位的人员应具备心理咨询、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学位,若要取得中级层次的管理职位,不仅要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高级管理人员,除前述条件外,另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务经验。
在我国,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因其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政治理论、文化底蕴和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致使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以及马列主义的基本问题不能科学回答和正确解释,往往只能回避或者粗浅应付。
创新途径探索
坚持“意识形态化”,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政治性和传统性。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西文文化,应当分清精华和糟粕,政府和媒体应当有正确的导向。
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的现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新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革新,而忽略其时效性。教学改革应该既有坚持又有创新。教学改革的内容可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社会实践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进一步发挥理想教育的优势。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重视科学理论思维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自我国进入全面开放性社会以来,中西文化相互激荡日趋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这样就越需要一种主流的思想观念来引导和帮助人们识别正误,认清方向,这种主流的思想观念只能是,是当代的中国化了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不断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素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1]袁仲俘.今日美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
[2]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3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Abstract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ffected by complex factors and many problems have existed. This paper aims at clarifying the thoughts to make reasonable policies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at a time of urgent need of such education.
Key words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oughts
青年观认为:青年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是各种社会势力争取的对象,青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怀和引导。
高校青年教师即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是高校教育链条的中间力量,其自身的学术造诣、思想政治素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高校“产品”质量,大学生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产品”,高校青年教师关乎其大。
西晋陈寿提出: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在物欲横流和思潮泛滥的今天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1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
生态观认为:环境影响主体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除此之外,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等因素还以潜移墨化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①
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除了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还有自身的独特小环境影响着青年教师,包括良好的学术氛围、师德师风以及老一辈逐步沉淀形成的优良传统,引领着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成长,需要传承和发扬。
高校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必须符合现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
2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不良倾向严重。用业务标准来衡量青年教师是导致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缘由,晋级和评优基本上按教学和科研数量与质量为基础,忽略了师德和政治进步,对思想先进的典型树立和宣传很不够,不完善的评定机制亦助长了青年教师的功利性思想。②对青年教师师德、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形式也过于宏观,致使部分青年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
(2)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高等院校在大规模扩招后都面临着学生人数激增和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青年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加上受科研任务的束缚,导致青年教师不能或者很少参加政治学习和相关活动,有的即便参加学习,也是心不在焉,甚至把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休闲”,或是一种负担。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虽然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安排了相对固定的政治学习时间,但教育方法较多地实施了“单边政策”,主要通过灌输、劝导和讲述的方式来进行,缺乏一定的艺术性,这些枯燥、单一的形式,也很难调动青年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而且教育过程忽视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抽象、枯燥、空洞的理论“灌输”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青年教师在其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存在知、信、行分离的倾向。
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3.1 必须贯彻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要求体力的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讲台就是图书馆和实验室,往往忽略了运动锻炼,缺乏人际交流,也少有音乐与运动带来的快乐,这些东西的缺失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心情,反过来抑制了学术增长的动力。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细节,如: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就不无裨益,一场趣味运动会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加青年教师的交流机会,一场高雅的音乐盛宴不仅可以发掘潜能,还可以荡涤青年教师的心灵。青年教师属于弱势群体,他有养家的重任,有建立人际关系的必要应酬,有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站稳脚跟的压力,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重建自信,达到良性循环,这也是教育者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
3.2 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规律
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或外界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已的个体意识,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已的价值准则的过程。外化:是指受教育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使其成为优秀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
内化与外化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两者所处阶段不同,作用不同。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目的相同,基础相同。两者的基础即实践活动。
经济全球化和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很大,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趋向。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缘故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特定的社会要求。⑤传统的说教模式,没有实践基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实践活动,培养内化和外化所需环境。
3.3 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为与教学管理水平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与败。⑥
虽然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但其叛逆的性格和广博的见闻,决定其不会逆来顺受,这就对教育者本身的造诣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院校必须倾力打造和培养一支经过了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并要求教育者能与时俱进,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青年教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学相长,获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4 探索并建立完善的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制度不能停留在宏观层面,要求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有具体的标准,要配备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
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进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思路都不一样,但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理想的较为完美的制度
教育部门乃至全国上下都很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委必须从党的建设层面高度重视,要配备专班,要有人专管,要转变重业务,轻教育的观念。
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是打造能力突出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树立身边的典型,不要让人觉得望尘莫及。其次是通过加强党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的,制度要紧扣青年教师的特点,遵循规律,恰当的将业务成绩与思想政治进步挂钩,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业务工作中。
建立的制度必须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能够通过教育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制度标准要严要高。检查考核执行力要强,要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强化与抑制功能,但不能激发反感情绪,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要在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⑦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漫长的过程,可变因素较多,要取得理想效果还有待更深层次的实践和探索。
注释
① 唐生标,胡成功.试论基于生态观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5):97.
② 邓文珍,李煜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36.
③ 吴明勇,曾咏辉.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5):102.
篇4
一、创建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
要把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拓展到高校校园网络,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渠道的同时并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意识的新领域。
高校所建立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其首页内容的核心必须体现德育特色。包括处于灵魂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主体地位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处于实践操作地位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技术、技巧教育等。为了更好地传播、渗透和贯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容的教育,结合经典案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浏览的眼球,从而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将严谨的政治理论、高尚的品格修养,变成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是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首页建立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不力来丰富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的内涵。(1)如何让网站页面"动"起来,那就是天天有新信息和新内容,如各类青年学生关心重大新闻及重要评论等,真正体现网络信息的海量和及时。因此网站首页应该建立新闻栏,尤其是重大的热点新闻栏目及多重链接,吸引高校教师前来访问。(2)要让网站首页"活"起来,即设立搜索引擎、建立多重链接,定期召开有意义的交流会和研讨会,组织各种健康娱乐活动、组织有奖竞猜、名家访谈、建立QQ群或BBS等等。以此来激发青年学生浏览者的兴趣,调动青年学生访问者参与和浏览网站的积极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页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总之,网站首页的内容必要既要主题突出、庄重严肃,又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如果就思想政治工作谈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一定是形式单调,范围狭窄,眼界不宽终难出成果、出成效。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1、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网络可以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如,通过电子邮件,高校教师能够很容易地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帮助。通过网上聊天室,身处异地的教师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共同分享理论研讨经验和体会。
具体做法是:一是在网上开辟理论研讨的活动空间,建立网上的理论研讨室。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可采用"聊天室"的形式进行,并按活动需要设置相关功能。比如设置组织者的基本原则、参加者的游戏规则等等。二是开展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理论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登录打开网络理论研讨室,详细了解参加活动教育工作者注册登录的个人信息和报到时间等具体情况。要求所有参加理论活动的教师必须用真实姓名网上登录。在理论研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记录理论研讨活动的过程、相关信息和资料。当时因故没来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记录来重温活动内容和查阅活动总结情况。
2、网络党(团)活动。网络党(团)活动建设必须是信息公开、覆盖面大;匿名交流、思想对话;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等优势。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网上党(团)建设。(1)开办网络业余党校。将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上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析和讲解党的政策形势和新时代的任务,组织先进党员和普通群众、教师、青年学生党员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等,将专门的党建网站或版面建设成青年党员"学习园地",扩大了业余党校的辐射面,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及时地补充养料,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2)组织开展网络党(团)支部活动。现在的高校中不少部门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BBC站点,用以沟通情感、交流信息、布置工作、学习理念、开展活动。
篇5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建设是党对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懂得师德乃教师的立师之本。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会遇到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需要他们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青年学生鲜活的教材和样板,在高校的教育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的理想人格,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可以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感染、影响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促进高校的师德建设水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高尚师德,在高校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就不能仅仅表现在“教书”上,而更应该体现在“育人”上。在当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所带来的激荡不可避免,社会转型期制度的缺失及文化的无序会带来青年学生伦理道德的困惑、价值观的混乱以及信仰方面的危机。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如何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把尊重、包容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与批判、抵制错误思想、思潮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要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青春且受青年学生的真心喜爱,其关键点在于要“与时俱进”。确切地说,是日益开放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转变思路,要有创新思维。
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了复杂的社会性影响。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出开放性的特性,这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理性判断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弱化,不利于青年学生确立正确、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容易导致青年学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也使部分青年学生丧失了对善恶美丑应有的道德判断力。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文化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青年学生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及价值观,体现着维系社会向心力的凝聚因素,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与民族发展的未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德建设解决途径
(一)促进高校的师德建设要以人文本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理念,只有强调教师的责任与权利具有统一性,才能调动教师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树立教师们的共同理想,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这样才能振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兴旺发展。因为,师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完善教师道德建设领导监督与约束管理体制
完善教师道德建设,管理制度是保障,必须以制度和体制为着手点。首先,高校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道德建设,明确制定高校师德建设的领导监督机制。其次,深化师德建设的约束管理制度。要强化相关的约束管理机制,设立和完善各种师德建设的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并且和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相挂钩,坚决执行职务晋升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同时上级领导也要典型事迹引起重视,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严惩师德缺失又屡教不改的教师。
(三)构建起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篇6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详细来说,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开放性、便利性,促使很多学生都能够即时获取外部信息,更加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怀疑,影响教师权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且与教师保持平等关系。而教师受到家庭、工作压力的影响,对互联网接受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另外,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交互快等特点,促使大学生更为直接地接触外部世界。由于缺少科学评判标准和理论指导,极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革新传统观念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要接受新媒体,及时适应新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思政教育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道德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按照教学计划传输给大学生,内化学生思想当中,逐渐影响学生行为。而新时期下,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主流趋势,且在网络平等意识影响下,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及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3G工具图文并茂等特点,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内涵,激发高校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随时随地掌握学生们心理要求,采取主动式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内心产生的疑惑,帮助学生科学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各类信息。
2.学习新技术
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明确自身具有的示范作用。在工作中,重新审视互联网给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还应坚持合理原则,明确教育目标,以此提高工作有效性。实践过程中,高校领导应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活动形式与内容,占据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顺应时展趋势,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3.强化网络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给自身带来的便利。但是面对海量信息,我们也要积极应对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的构建,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和沟通,形成合力,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高校还应打造一支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确保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开放的思维方式,促使自身能够在良莠不齐的数据海洋当中,能够明辨是非,进而更好落实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4.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特点
如今,互联网环境中,各类论坛为大家畅所欲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这其中不乏包括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应将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特点,吸引学生利用理性客观思维对待事物,分析社会各类事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倾听,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和支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另外,高校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信息的相关性研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积极创新不同的工作方法。如通过分析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并针对一些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生活补助及勤工俭学的机会等,解决学生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对近年来人才招聘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岗位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明确认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树立数据意识,掌握科学分析方法,加大对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加快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及进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正式进入新媒体时代。然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入手,对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意见,希望对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1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1 复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以及各种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我国高校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接受和应用新鲜事物的能力,在积极应用信息传播媒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部分沉迷于网络和虚幻世界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严重降低,甚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如信任危机等。这是因为新媒体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给了人们一定的发泄空间以及逃避现实世界的可能。[1]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丧失,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不再具有引导的能力,同时对其行为也失去约束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问题。
1.2 明显化的主体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转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现阶段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使教育主体性以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探索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成了选择信息的主体。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信息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工具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2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
2.1 多元化的信息对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新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挥其载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对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方面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在各种思想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误导而产生负面的思想以及情绪。[2]例如,西方国家鼓吹的自由主义思想等外来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然而,高校大学生在没有形成较强的判别能力以前,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难度越来越大,在复杂的思想以及信息环境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2.2 信息滤网功能消失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沟通媒介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在运用微信以及浏览各种论坛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成为信息的载体。在网络空间中,个人的言论不会受到限制,海量的信息资源每天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广泛的传播。[3]而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很难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无法将有益于学生成长以及能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信息过滤出来,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思想的侵袭。如果负面思想较多,整个学校环境的意识形态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3 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面对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及挑战,现阶段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对新媒体的利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构建新媒体时念,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展开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4]现阶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递的优势,应用QQ、微信等学生广泛应用的新媒体,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BBS交流互动平台。由于这些新媒体是学生广泛应用并喜爱的,因此增加对其的利用,有助于进行思想政治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传播,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是高校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5]现阶段,各个高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当利用官方微博平台,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内容编制,通过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该平台中积极发表自身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和努力下,将这一平台构建成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班级和学校干部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带动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交流学习中来。还可以开设思想道德诊所等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惑,在同教师深刻、亲密的交流过程中,意识到自身思想的误区,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
4 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在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部分负面思想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现阶段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06):45.
[2] 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78-80.
篇8
(1)优化社会政治环境。首先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使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加坚定。其次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是优化社会政治环境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好地体现出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和廉洁奉公的政治风气。党风廉政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要加强党纪、党风建设,从严治党,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倡导各级党政领导要公正、廉洁,真正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这关系着大学生对党的信任,也影响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优化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社会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及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总和。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基础上,摒弃生产关系中不合理因素如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不合法暴富等现象。树立公平竞争、诚信劳动等观念,消除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对大学生的影响。(3)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此,当前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入侵。改善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加强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
(1)加强硬性环境建设。当前,一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需要高校教师,管理者,学生等各方人员的努力。教师要致力于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优秀的道德品质、精湛的教艺、渊博的学识,为人师表的育人风范;管理者各部门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相互配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学生要养成勤奋、谦虚、奋进的良好学风。此外,制度的完善也是形成高校良好学风的保障。高校要本着既体现时代要求又符合教育规律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并切实抓好具体实施工作。(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也是各高校校风的体现。高校要依托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要注重校园品牌文化的建设,开展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境况和家长教育。重视家庭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营造一种和睦、温暖、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提高家长的素质。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努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家庭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运用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只有实行宽严相济、不溺爱;言传身教、不放任;转变角色,不专制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相互理解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后,重视家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链接。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时常联系、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关注孩子的发展,不能因为上了大学而采取放任自流;另一方面,经常与学校,教师沟通、联系,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9
一、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是高校学生结束校园生活进入到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以及实践等来武装自己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以及新思想对高校学生造成了困惑。而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对待以及处理新事物和新思想,避免偏激,解除困惑,可以使其提前认识并了解社会,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能够达到为社会培养出甘心奉献、有一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出生时正值我国进行着改革开放,成长又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期,因此他们基本上全部都接受了系统的义务教育,有着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总的来说,他们普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对改革开放所实施的政策等表示认同,对提出的中国梦的实现有信心。然而仍然还是有一少部分的高校学生对理想信念甚至政治信仰感觉很迷茫,因此造成了他们缺乏责任感、团结观念及诚信意识差以及心理素质差等继而逐步出现了扭曲的价值取向等现象。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课堂教授的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使高校学生们都感觉兴趣不高比较枯燥,另一方面又很难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此外,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教授的案例大部分都与学生们的生活不相关,很难让学生们产生共鸣。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以期达到能够使高校学生学以致用以及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诱惑的影响的目的。
三、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一)通过实践教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高校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们印象深刻,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锻炼其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青年志愿活动以及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其更好的了解民情社情国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此外,学校还可以选择与一些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建立实践基地,进一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作保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资源,比如对于有红色革命资源的地区可以结合相关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政法院系或者相关专业可以联合所在地区的检察院或法院等机构共同建立学生普及法制知识的实践场所。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增长高校学生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逐步培养出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二)扩充教学内容,讨论时事热点
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授课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上与高校学生们讨论部分广受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们受到一些别有用心言论的影响,免得他们被一些不当言论所误导。对于一些颇受争论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辩证的以及全方位的去看问题。此外各个高校还应该积极建设一些“红色”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微博等,在必要的教学活动以及校园生活相关的信息之余再用平等交流的态度及方式对热点事件进行正面的引导,将网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成才成长成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日后高校学生们顺利地步入社会。但是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时俱进。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还需要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高校学生们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高校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此外还应该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充,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逐步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注重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的新模式。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为培养集知识、道德、高素质于一身的社会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邢鹏飞.人性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王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
篇10
(一)社会评价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地位由于受到思想政治素质和传统落后的观念的影响却一直不高。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法大多认为思想政治课没多大专业技术含量,教师只需要照着课本给学生划划重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谁都能担任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的学校地位高,从学校层面到教师和学生层面对于思政教师的尊重度较低。而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评价主观意识过强,评价较低,很多思政教育教师对自身职业没有认同感和荣誉感,甚至一些教师放弃了思政教育的职业,思政教师队伍结构和队伍建设较为困难。
(二)教学任务繁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大多是设置为公共课形式,多数采用大教室上课,甚至一些高校存在多个专业多个班级一起上课,这样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思政教育课“规模宏大”,一般都是好几百人在一位思政教师的引导下上课。这样的课堂秩序难以有效维护,思政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既要维持课堂秩序,对基本的课堂环境进行掌控,又要避免影响思政课的正常教学。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较高的耐心和细致,并合理利用教学技巧来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把控。另外,高校教师大多都是站立讲课,对于思政教育理论课这种“大课”来讲,很多教师一上课就是半天,这对教师的身体素质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职业病也不少。
(三)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之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教育受众群体的增加,造成了大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较扩招之前差距很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大学的教学环境相较于中学而言十分宽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虽然高校对于教师要求不断增加,而且我国高校的教师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很多思政教师都是党员,具备极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深厚的知识积累,而且大多对工作责任感较强。高素质的教师面对低素质水平的学生也不知所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精心的课件制作和备课,但是学生却“不领情”,上课时不认真学习,活跃度很低,甚至一些学生经常性的旷课、迟到、早退,这些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极大伤害,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路径
(一)挖掘教师工作潜能,实现教师价值
高素质的教师是具备职业潜能的,因此,高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并通过组织构建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对教师在精神及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对出现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及时谈话,并分析倦怠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并对其不断进行人文关怀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并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实现其自我价值。
(二)拓展教师职业深度,提升工作效能
思政教师尤其是新近教师工作大多深度不够,因此,应当通过与课程相似度较高的课程置换、多职锻炼或者轮岗来丰富其工作内容,减少工作内容的单调感和厌倦感。打破工作内容的局限性,拓展教师的职业深度。交叉授课及各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提高工作的多元化,使思政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资源,并对学生整体特点进行调研,在思政教育理论教学这一领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钻研,使其工作效能最大化。
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影响很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加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教师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激励,让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秦元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06:1081-1086.
篇11
1、对于大学生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融入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资料搜集、信息传播、思想表达、友谊互动的新渠道和新平台。应该说,网络化不仅成为当代大学生追逐热议的焦点,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化开启的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化促使“大数据”成为时代的业态,“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某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其增长容量之大、速度之快、来源之广、价值之杂令人目不暇接。大学生从互联网上可以获得更加快捷的、广泛的、多元的、全面的讯息,从而克服传统思政教育仅靠高校教师这一教育主体提供单向性、唯一性教育资源的弊端,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信息的及时更新、充实,源源不断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2、网络信息技术以其交互式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供更加实效的途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由教师掌控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的学习方式,网络平台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的交互式教育渠道和空间,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多向交流互动,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传道授业解惑的沟通交流,传递分享讯息,表达不同意见,形成开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教师更加真实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思政教育的功效。
3、新媒体工具开辟的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搭建了新的载体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校园BBS、QQ、微信、微博、MSN等新媒体越来越以其新f、灵活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关注的目光,可以说,新媒体“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微载体,结合主流网站建设,把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课上课外、校内校外的对接,让思想政治教育全时空的时刻存在,从而聚合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难题
“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平台,但同时也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要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使其面临着时代的难题与困境。
互联网提供的繁杂的海量信息极易诱导一部分辨识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接受非主流亚健康的信息冲击,从而削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引导力度,加大教育难度。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交往,特别是大量社交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利弊参半,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高、判断能力不足、心智不成熟等原因,难以对此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腐朽的、甚至碎片化的信息干扰,由此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流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选择,使他们产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观扭曲,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思政教育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新媒体技术的去中心化反权威性特点极大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话语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受到挑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化时代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模式,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生存形式产生巨大影响。网络空间的对等宽松环境意味着传统一元化、权威性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消解,个性化的新媒体技术使大学生对传统中心化一方独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回避心理,思政教育主体话语权不断受到稀释与解构,教育内涵难以得到大学生回应,往往出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错位发展状况。可见,“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需要,出现了滞后、低效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权的式微是其滞后、低效的关键原因。”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效能难以真正发挥。
网络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日趋复杂极大地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监控能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现代大学生高度依赖网络,他们在网络平台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网络媒体却精华与糟粕并存。也就是说,网络高新技术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了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风险性以及多变性。于是,这种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新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对大学生在网络思想动态和信息接收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及监控反馈。
三、网络化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今天的世界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的丰富性、即时性、多元性、隐蔽性、平等性使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开始使用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可见,网络在当代社会已经普遍成为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沟通载体和交往工具,我们必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渠道。
1、充分认知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新需求,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不断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控意识,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径,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予以变革探索。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模式、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只有适应这种变化,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才能够即时破解当前思政教育难题。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全面思维、跨界思维、实事求是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进一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全系统建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2、运用信息技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网络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校全过程化、全时空化、全方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构学校课堂、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等各项元素之间网格状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所以,一方面,有必要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对大学生理想信仰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巨大能效;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移动通讯技术的作用,积极打造网络教育阵地,在高校主题网站、校园网络文化、微媒体传播平台等建设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宣传正能量,形成主流价值引导和舆情舆论引领,切实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与导向性。
积极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新领域,大力拓展网络微平台,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思想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选择社会主流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网络化时代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为此就必须在对大学生进行现时代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主题网站、新闻网页、官方微信、工作微信、校园论坛等网络微平台建设,即时利用这些工具平台准确信息,了解学生动态,交流思想,把它们打造成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篇12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互动模式后,其相应的互动范围也进一步延伸,从实际课堂走向了虚拟课堂,并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后,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微博平台与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经过不断与学生交流,从中总结经验来提高实践工作。互动范围从实践课堂走向虚拟平台,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互动内容
由于微博属于网络虚拟平台,使用者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变化,通过文字语言或者影音方式来抒发内心感受,释放身心压力,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开展虚拟交流,可以从情感、社交、信息等方面进行互动,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涵盖学生各方面需求,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互动功能
微博作为交流平台,其互动功能是多种多样,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微博来了解最近就业信息、心理动态疏导、学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互动功能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情感联系,增强双方之间信任感,也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面能够顺利开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互动对象
通过微博师生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开展交流,还可以将学生家长、各高校纳入交流范围,从多方面进行交流,保证学生思想动态能够实时被家长和教师所掌握,确保他们成长轨道健康向上。
二、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势得到了显著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平台的帮助下,已经从原有的课堂工作性质向实际生活化转变,通过虚拟网络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秘性和严肃性蜕变,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将社会上负面新闻降到最低,保证学生思想动态切实落到实处,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多方位互动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多方模式,通过讨论群组进行讨论,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通过师生间友好交流来获取实践工作,并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重心来开展。随着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使学生发展方向偏离正确轨道,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悲观消极的看法,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通过采取微博多方位互动模式,来引导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措施
(一)将微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重新构建校园文化格局
微博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引发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学生在微博文化熏陶下不仅加深了自身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会消失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传统的校园文化格局已经被微博文化所打破,进而成为新兴文化方式。通过微博文化引入到校园格局中,互动模式将得以健康发展,构建格局也必然加快步伐。
篇13
虽然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逐渐偏向于年轻化方向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与辅导员建立友好的关系,但是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并没有较大的实际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所以笔者就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观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涵
1.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现实实效与潜在实效的有机统一
对思想政治内容的了解要求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现实实效的一种具体表现[1]。而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意思,只能形成潜在的思想道德意识,而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这种现实实效与潜在实效的有机统一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意味着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有机统一
虽然现有的辅导员专业团队的建立还不完善,从实际角度来说,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投资大量的教育资金成本,高校现有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较高的效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在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低成本投入是其正在努力发展的重点。
3.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内在实效与外在实效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体现主要就是大学生通过对学习能够树立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其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内在以及外在实效的结合与统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作用,能够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1.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缺陷
高校辅导员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担任组织者的角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是根据辅导员的品质进行学习的,但是部分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对所有的专业知识有具体的理解,并且其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没有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的考察,甚至聘请刚刚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担任辅导员职位,没有教学经验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力不从心,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2.工作方式的滞后性
部分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接受所学知识,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缺乏大学生该有的活力,虽然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接触现代科技的机会增多,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以及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辅导员并不能对其进行较好的监督管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重滞后。
3.大学生理性信念的淡化
由于现代化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导致学生对金钱、物质以及权力有一定的向往[2]。大学生的理性信念开始淡化,即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但是并不能阻止大学生物质思想的泛滥,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不到提升。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在工作当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以及策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感觉疲惫,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工作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很多大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标。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
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3]。高校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艺术节,在其中设立相关的活动,在发展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4.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
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高校要使得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较好的监督管理就要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团队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辅导员专业化团队的建设,意识到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教学资历比较年轻的辅导员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可以组织辅导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且通过组织活动增强辅导员之间的讨论交流,从而确立更加符合现代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对辅导员以及大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辅导员作为教学的主要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大学生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以及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而形成高水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旭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2]陈晓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