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智慧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智慧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智慧课堂

篇1

(一)教学设计要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天生人人都有才”的教育理念

如教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公顷》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世博会场馆、临沂市人民广场及其面积的介绍。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这些场馆的面积用的是什么面积单位?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多大?接着问:你对公顷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引领他们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最后通过练习和做游戏让学生体会:什么时候适合用公顷作单位?想象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这样从学生已有经验认识新知,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建立概念的正确表象。

(二)教学设计要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形成“天生其才各不同”的教育理念

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是一组圆形,你能运用你手中的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有的学生运用两种颜色进行创造规律,有的运用多种颜色进行创造,有的还注意了数量。

(三)教学设计应重视“扬长避短”,形成“天生其才相关联”的教育理念

例如,我班有个刘涛同学,因为年龄小再加上未上学前班,所以刚上一年级很吃力,在学习0―10的数字书写时,他都不会写,急得直哭。于是我就手把手地教,对他稍降低质量要求,让他慢慢进步,逐渐赶上。他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时,几乎每道题都要通过数手指才能写出得数。为了让他能熟练地口算,我让学生用积木和他一起做数的分合游戏。在游戏中他掌握了数的分合,在计算时他就不用数手指了,因为用分合就能很快写出得数了。

二、 生活重建――数学学习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历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能读懂吗?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u和兔一共有35个头,94只脚,生2:我知道题目中的“雉”(读zhi),就是野鸡。

生3: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找信息不但要从题目中找,还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师:我们给这种题起个名字――鸡兔同笼(板书)。

这样的课堂是生活化的,学生也就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就在身边。

(二)根植于生活,让学生亲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中要贯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直接取材于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三)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智慧课堂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探究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喜悦。如教学四年级《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时,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做,然后教师适时点拨:我们把每件商品的钱数叫做单价,购买商品的个数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是总价。再反问学生: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呢?待学生弄清楚三个量的名称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计算归纳数量关系。最后,即时练习购买商品。这样的课堂智慧创设,使学生认知结构不断改善,智慧人格不断形成。

三、 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智慧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劳动。”多维互动的根在互动,成在自助。就是让学生在互动的听说中智慧交流,实现自助,在互动的讲学中智慧传授,实现内化自助,在智慧评价中让智慧潜能不断开发。

如,教学“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旧知类推新知,把整万数的改写方法类推到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大数进行比较,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理解改写和省略的区别,学生概念表象智慧生成,同时在数学活动中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活动建构――课堂学习活动化

篇2

穷,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许多身处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思索的一件事情。笔者经过长期的总结和研究发现,智慧课堂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创设动感课堂――智慧课堂的前提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往往多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承载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往往由教师来主导。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一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和定理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创建智慧课堂之前,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设动感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人们经常用到的物品具有轴对称和平移的特点,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由于在课下学生都积极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因此,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在课堂上他们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课堂变得动感了,智慧课堂才有可能构建。

二、情境创设――智慧课堂的感知

情境教学是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拿几个不同的物体到课堂上,如正方体、圆锥、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和长方体,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分辨哪一个是长方体,并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过去所学习的长方形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很快就能够辨认出来,这样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在看到其他的不同物体时,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动手操作――智慧课堂的关键

小学生个性活泼好动,热衷于表现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学到了一首新的诗词,回到家里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父母,在课堂上他们也同样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动

手,向教师展示自己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

容,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所学知识的用途,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前文的“轴对称和平移”为例,在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轴对称或者是平移的装饰图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极大的启发,使数学知识不再是僵硬、死板的知识,而是变得灵活多变起来。

四、生活化课堂――智慧课堂的核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的。重量单位、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简单的乘除法以及随处可见的数字,这些知识的应用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必须要回归于生活。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生活,数学知识就变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架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学会灵活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购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单独去超市尝试一次购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数学知识。再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些图形是在不断运动的,他们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尝试,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并且生成智慧,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助于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总之,智慧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想要构建好这种课堂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创设合m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智慧课堂才有可能成功构建,才能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以后进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小学生因其年龄、生理的现实特点,易于接受生动形象、好玩有趣的教学语言,要求具有成熟思维的教师俯下身子,对话学生,与学生、课本深入融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引导学生接受并喜爱数学学习。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适当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一节课拉开序幕的重要环节,相当于一场舞台戏的“开幕式”,好的课堂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思考,实现对话教学。教师在执教课堂教学与学生对话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领悟能力、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对话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构建师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对话教学有利于智慧数学课堂构建。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释放学习和心理压力,更好地与同学沟通和交流,进一步解决学习问题。在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放松心理戒备,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思考、敢于质疑,通过不断沟通和思维碰撞,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理解程度,发散学生的思维[1]。

(2)多元融合,多维度对话: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与学生对话,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与书本对话,总结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和目的,从泛泛的书本中提取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不断与教师、书本对话学习知识,因此学生、教师、书本是三位一体的融合关系,不可分开,在小学数学中更好地促进三者融合对话[2]。拓宽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和“延伸度”,由此进入学生自主乐学的境地。

二、开发资源,乐学不倦――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具体应用

1.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小学数学教学。现在的阅读基本属于碎片化和读图化,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影像、PPT动态图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图形的展示有利于直观教学,便于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维,由此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智慧课堂。

2.运用游戏进行有趣的小学数学教学。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切合的小游戏,并运用到具体授课过程之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形成“教学合力”,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学习《长度单位》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改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等出发作为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距离长短、学生身高、桌子宽度、旗杆高度等单位进行简单的配对游戏,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

三、关注生活,解决问题――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终极追求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独立思考,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提出新问题,都是数学意义所在。以往,我们割裂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了数学之后,觉得跟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只不过是为了学几个算术知识,只不过是为了考个高分,仅此而已。针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积极策划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实物或挂图创设生活化的情境[3]。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自行车挂图、一元钱硬币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自行车的轮子和一元硬币的形状。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现象做到留心观察。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以致用[4]。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如下观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以致用,在获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造力。其次,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实践能力。如非常经典的“烙饼问题”,既和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因为要考虑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解决肚子饿的问题,又可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实践,解决动手能力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对称之美、思维之美、曲线之美、构造之美,无不蕴含其中,数学本身就很有智慧、艺术性。要求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立足学科本身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构建出智慧的数学思维之花,为学生以后人生道路提供缜密独立的思考和美妙有趣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章红霞,徐金凤.“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及方法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13(12):102-103.

篇4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智慧课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指的是将高科技引入现代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的智慧汇集于整个课堂。具体来说,智慧课堂具备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其一,从学生角度来看,智慧课堂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智慧课堂必须从学生角度来衡量,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在智慧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其二,从教师角度来看,智慧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智慧课堂的重要引导者,主要承担着以下几个任务: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和提出问题,引导一个富有争辩性的活跃课堂,让师生之间充满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交汇,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飞扬。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二、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的具体策略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课程,小学美术课堂在寻求课堂教学改革时也应该以智慧课堂为目标,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的融合。那么,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作,而创作是建立在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之上的。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更新材料、尝试使用新方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些艺术大师运用新材料和特殊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游戏中进行独特的创造。

2.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

美术教育本身和想象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想象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想象活动,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有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艺术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为适应小学美术智慧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教练员”“促进者”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首先,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应该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活用教材,将教材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使艺术形象更加直观、可见。其次,要创设富有艺术情调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在美术教室的布置装饰上做一些创新和改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情境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环境对他们的熏陶。最后,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尝试艺术创作,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某位艺术家作品的想法和意见,同时鼓励大家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唯有如此,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智慧课堂的真正效果。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课堂的“整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官,从而降低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的难度。例如,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声、形方面的材料,强化教学中的视听效果,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能通过艺术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来扩大教学素材,整合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计算机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绘画工具等。

篇5

什么是理答?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可以说,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本文就如何在品德课堂智慧理答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基于主体,智慧理答

有专家认为理答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此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如可以给予肯定或表扬,可以提供补充信息或必要的解释,可以探问或转问,也可以复述或重新组织学生的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陈述正确的观点或答案。所有这些决策的生成,对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对话的流畅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有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的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作为课堂评价的一种特殊方式,课堂理答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承认由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理解水平高低所造成的学习层次存在差异,尽力做到以人为本。对于课堂问答,很多老师喜欢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不太重视理答。

例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

师:看,每天清晨,(出示图片)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哪些人已经在为我们辛勤地劳动着了?

生①清洁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大街小巷。

师: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美丽、整洁的环境!

生②父母在为我们做早餐。

师:体谅父母的辛劳。

生③送报的叔叔大清早就将报纸送到了手中。

生④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没休息。

师: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医生,在你和医生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难忘的故事吧……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呀,这么多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一大清早就离开了那温暖的被窝。

看,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无论是冬天里的寒风大雪,还是夏日的骄阳酷暑,他们都早早的忙碌在了街头巷尾。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智慧理答,让课堂增添了无限亮点。

二、前置预设,智慧理答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笨的“渔夫”,可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其实,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给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真诚而富有激情的理答能够在课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地运用一些谚语、诗词、流行语、顺口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理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有所收获。

三、运用技巧,智慧理答

课程标准指出:恰当、适时、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能拓宽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课堂目标深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学生的回答和表述肤浅、粗糙、片面甚至有错误时,教师应紧追不舍,不断通过追问、转问、探问和反问等理答技巧去引导、点拨,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他们的认识。

例如一年级下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布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搜集父母在一天中为自己做的事情。课上,学生纷纷交流:爸爸每天送我上学、妈妈每天给我做早饭、爸爸每天陪我玩游戏、妈妈帮我整理书包……面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追问:是不是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越多就表示他们越疼爱自己呢?及时关注课堂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辩论中认识,在辩论中升华。

所以,当课堂出现分歧之时,老师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制止学生,有的道理通过方式变换、巧妙点拨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感知,比直接告知更有效,从而实现智慧理答的价值追求。

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太关注理答行为的,往往是优秀的教师或者说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关注课堂中的理答行为。教师如果坚持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改善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理答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应对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8期、2012年第11期、2012年第12期

[2]崔允教授.《课堂理答ABC》,东北师范大学

篇6

     此次研讨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启迪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智慧之门,燃起创新智慧之火花。

1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可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在激发学生学习时,学生只有乐学才能有兴趣学好,如果学生厌倦学习,就会导致差强人意的效果,所以必须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条件下,对学生加于引导,学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曾听魏书生教师说过,“好导语像磁铁,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催学生奋进。”从魏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导入设计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想带到课堂上。

(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的《晏子使楚》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出假设,对问题加于引导,并提出:“一个人的外貌重要还是智慧知识的重要?”老师刚说完,就有学生立刻站起来回答道:“肯定是智慧知识重要。”老师给予学生大力的表扬,并说道:“同学们你们说的对,智慧知识是很重要,但是外貌也重要,外貌的美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接着,教师再加以引导,引用历史进行更近一步地介入新课程内容:“就在春秋末年时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能言善辩,口才相当了得,以至于闻名于全世界,当人们说起他的名字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赞不绝口,从没一个人因他个子矮小而笑话他,他用自己的一生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自己的尊严,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通过这样引导,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自然而然就能继续发展下去。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反应达到顶端。

(三)根据课本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兴趣

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时,根据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改写――扮演教材中的人物角色,进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兴趣。刚开始,得把学生从自主阅读中引导角色中来,认真思考如何把故事的情节表演活灵活现,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能对学生的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表演起课本剧,从而在表演中获得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编演课本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互帮互助合作无间的兴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从在在表演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共建智慧型课堂

为创建智慧型课堂,我们设计了一套方案,设计人员有:大学研究人员、各学科教师还有教研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讨论,得出结果,汇集各种智慧的结晶。研究方向必须遵照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数学学科问题”,暗线是“智慧型课堂的创生”。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智慧型教学”的宗旨是“如何有效地协调预设与生成,引发学生的精彩观念”的问题。这次课例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备课、听课、与评课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备课、听课与评课如下。

(一)从备课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改进

智慧型课堂根据“愿景试教学设计”,智慧型课堂需从“愿景式教学设计”,愿景象征了教师对教学的憧憬,愿景教学有着不确定性及可能性。如“既定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的关心、课程及自我评价的探究。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是对实际情境教学的丰富。从“课前分析”的三维度来加强对课程、自我及学生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前分析,我们把课后的反思和课前分析连接成两次课的纽带。教师通过对课程和学生的反思,生成新的认识,为下一次教学做铺垫。

(二) 从听课的角度来了解课堂框架

完成教学设计改进后,下面就是为教学环节做研究,课例研究的人员参加课堂观课的过程,便于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把每次上课都录制下来,便于我们课后观察及分析。通过分析课程的结构、课堂生成教学、教学设计正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起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研究,利用数学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数形来搭建中间路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通过对教师观察来研究,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来进行对教案的更改或调整,与学生形成互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上,掌握学习方法,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不同能力的起点、不同风格认识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助于加深对教师、对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三) 从评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方案

“评课”是课例研究最后一个环节,评课是围绕“数学学科问题”“智慧型课堂的创生”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是从四个课题方式所呈现的。评课时,除讨论总体思路外,重点是抓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不同点,找出疑问,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后,得出课例研究报告,提出修改的思路。这不仅包括了设计思路的规整,还包括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细节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向更精彩的智慧型课堂努力。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一、智慧课堂,定是富有趣味的课堂

智慧课堂,兴趣是保证。的确,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若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哪怕教师讲的天花乱坠,那也是“独角戏”,对学生毫无益处。相反,若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知识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才有了基础。为此,要构建智慧课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关键。

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得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课堂中尊重并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以此而搭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以情境为媒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如《欢乐的泼水节》的阅读,以视频展示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融入其中,再引入泼水节的来历,引导学生阅读。又如低段识字教学中,以卡片、游戏等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感知、识记,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智慧课堂,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智慧课堂,提倡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教师讲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更多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这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自主学习也可为课堂中的合作打下基础,促进课堂生成。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课前预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目标和任务作为指导。以《大作家的小老师》为例,课文讲述的是著名作家萧伯那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那么,在自主学习中,对萧伯那的了解不可少,对课文的内容感知不可少,对生字词的学习不可少,自主学习中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课堂中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方可让学生更好在事件中感受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而促进学生构建语文知识,还得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这样方可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三、智慧课堂,定是充满探究的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授受式”的教学,而智慧课堂所提倡的是要让学生去经历,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丰富的活动、问题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不仅要加强问题设计研究,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而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毕竟学生的认知有限,如果不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很可能偏离主题,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中“相撞”环节的探究为例,先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的句子,即“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问学生如果是小女孩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奇怪)追问“为什么会是奇怪呢?”由此而展开对爱因斯坦的形象描写分析。由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而引出“奇怪”,“为什么被撞还要致歉?”“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由问题逐层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下而对爱因斯坦的形象形成整体感知。如此,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的“合奏曲”,教师“导”而学生“学”,真正让学生去经历并学会。

四、智慧课堂,定是具有发展的课堂

智慧课堂所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确,教育并不是为个别人而服务的,而是为全体学生而服务的,语文教学要提高的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里,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定位发展的概念。发展不是以成绩来定优劣,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基础为基准,通过过程来看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得到了进步。

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发展,首先的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差异,在目标定位、过程设计、练习等过程中因材施教。其次,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予激励,这样方可让学生喜欢语文,积极参与。如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可能差些,但口语表达能力却较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而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自信,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就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创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在轻松自如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将自己投入进去,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情感方面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卸下学习的重担,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具体说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要深入学生大群体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和教师在共同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思维能力才能够被激发起来。

二、改变学习防治,为学生创建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保证让学生懂得如何说学习,如何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实践的能力,重点培养学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和爱动的特点,对于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交给学生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智力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讲解《难忘的一课》过程中,在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这个神圣位置问问学生对这一刻的感想。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文章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和创新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互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沟通、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的实现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课下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保证探究过程中趣味性和价值性。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具有兴趣,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敬爱给你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将收集回来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进行修正,而不是简答的对是非对错的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积极发言,这样才能实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少说闰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然后对段落进行划分,并积极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讨论和分析,特别是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用这种描法的好处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这样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会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机会,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会更加的深刻和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灵动。

4浅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一、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爱上思考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亮点之一。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也就是说,在小学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僵化,从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不懂得变通的“机械人”,而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是非常失败的。因此,为了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传统到智慧型的转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思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比如说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告别童年》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如生字、词语等等)之后,可以听出若干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思考,如“什么是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自己领悟到了什么”、“自己在童年中成长什么”、“应该如何告别童年”、“在告别童年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什么又会收获什么”等等。当然,其中有一部分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如“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难免会感到有些吃力,并且学生所能提供的回答都会较为稚嫩,此时,老师不应为了避免教学的麻烦而放弃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应该因为学生回答的不到位而阻止学生思考。相反,老师应该通过例举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对“童年”与“告别童年”进行深入的思考[2]。

二、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创造也是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变换,而目前时代与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就是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造、愿意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当然,许多老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是较不实际的想法,因为小学生各项能力均处于启蒙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那么其教学的效果必定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较大误区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变比小孩还要小”。

而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话可以得知,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潜力往往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是能够行之有效的。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老师还可以组织展示小课堂,让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创造出自己心目中海底世界里可能存在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原因。

篇7

网络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随着智慧课堂教学理论的提出,备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作为新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被全国多所中小学院校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科学的、合理的。传统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重视知识结构的硬性灌输,没有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行强化引导,进而使得部分小学生在进入初高中教学体系中,难以适应知识难度的增强。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与其相融合,能够充分实现个性化协同与智能化活动。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进行学习,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智慧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思考点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创新性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让教育与时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全面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学校,其各自的工作与职能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学习空间旨在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空间与学习进行融合。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发散性的学科,正如前文所述,其在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部分,都需要人的转化性思维与三维立体空间思维的融入。由于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在统一的学习进度下,就难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网络学习空间设想的提出,对数学教学而言,无疑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它能够将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实物教学进行整合,进而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来明确其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部分学校实施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教学以来,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个性化服务,但其亦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没有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思维模式。让教学流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表面形式,实际上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让网络学习空间的价值与教学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对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与结构进行重组,进而让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价值得以最大发挥。然而,现阶段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活动的需求与重新组合十分匮乏,进而影响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效用发挥;第三,网络学习空间将课堂的教学模式从交流型教学向空间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但课堂中师生交流的减少,势必会将答疑环节时间缩短,让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教学设计中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即便过程考虑的再周全,也难免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出现各种问题。第一,如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中,教师只是将圆的图形和公式搬到荧幕上,然后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宗旨是不符的,即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第二,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各个活动没有充分对新媒体进行利用,使很多的教学用具形同虚设,让教学资源的使用呈现单一化形式,没有做到资源的集合与配给的优化;第三,作为技术化为依托的教学方式,教学器材有很多是电子科技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甚至会因一点点操作的失误而导致故障的出现,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对教学的进度和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解决智慧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学问题中的有效路径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学为了能够达到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育。鉴于现阶段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要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设计

网络学习空间是现阶段教学领域正逐渐推崇的教学手段,因其与技术化、信息化的融合,逐渐被广大学校所青睐,逐渐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然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能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盲目地引进,必须要注重运用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为了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空间教学的转变,学生们在长时间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中,若不能亲自动手将数学公式进行实践性推导,依然会形成知识点的迷惑性。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各个公式的理论的进行讲解,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事先准备好的木制或纸制的平行四边形给学生分发下去,让学生根据手中拿的模型与教学所讲的理论进行结合,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使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实施

在智慧课堂中,完善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在于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评价,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在于发现,所以,教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其教学的问题进行挖掘。在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教学中,可以让其他教师进行旁听,通过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来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而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实现智慧课堂追求完善发展的目标。例如,由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室空间往往比较空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注意到各个同学的动态,有些学生经过多次举手没有被教师发现,便容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旁听的教师可以及时对授课老师进行提醒,进而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亦十分重要,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他们提出来的教学意见更具有代表性。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此来对自身的教学做出整改和规划,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不断兴起,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更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其现阶段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待解决。为此,就要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地整改,进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谢茂森,张家录,钟嘉鸣.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03):75-83.

[2]王慧.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7-93.

篇8

一、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类型归纳

1.联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知性智慧和理性智慧的结合。一个人的阅历源自于生活,因此,从生活中联想课堂知识是最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教学智慧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体验现实生活场景,模拟想象当时的现象,体验作者的感受。

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别》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李白与好朋友孟浩然之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亲人或者朋友离别时的感受。随后,教师再渲染情境:李白独自伫立在江边,回顾着这么多年来与孟浩然之间的点点滴滴,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而如今交通不便,天各一方,相见无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经历得到丰富与升华。

2.运用教育智慧,提升感官视觉能力。教育智慧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教授来实现,而是以教育思想火花的碰撞、相互的理解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例如,利用图画最为直观地展示了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升华至抽象思维,感受作者内在的真实情感。直观的图画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极好地帮助了小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策略的实践探索

1.对学生个体兴趣方向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人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时期,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向学生展示有利于其兴趣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其对课内和课外知识的兴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利用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材料的具体情感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感知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个体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发展了。通过创设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来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引用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由此,教师提出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是微小的、美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呢?”由此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通过这种巧设问题的方法,能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能充分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新课一开始时便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妙的问题能够开创一个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契机。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和活力的,寓教于乐是体现教学智慧的最佳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游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潜意识中将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带入学习之中,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领会。

教学《狐狸和乌鸦》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中。教师也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使学生思考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到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寓学于乐。此外,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在师生的互动中建立互信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篇9

例如,在教授“万以内加减法”一课时,学生已经有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算理和算法对学生来说都不是难点,教师能否教出简单之内的丰富,平淡之中的高超,普通之外的深刻呢?教师可以预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在导学中设计两道预算实践题:5328+2641、8624+927,要求学生先计算,再初步思考“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桌交流。

在反馈中有学生对“从低位算起”提出异议:“为什么不能从高位算起呢?刚才第一题我就是从高位算起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课堂是灵动的、有智慧的课堂,教师等待着学生精彩的辩论。

生:以前百以内加法,我们就是从低位算起的。

生:我算第一题时也是从高位算起的,但一看第二题两个加数位数不同就改换成从低位算起了,算的时候还发现要进位,觉得还是从低位算起方便。

生:我比较喜欢从低位算起,尤其是在减法运算中,好多时候要退位,为了好记,不管加法还是减法都用一种方法。

经过充分交流之后,学生都认为从低位算起是可以的,若不用进、退位就更加方便。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自然流露出归类、同化等一些数学思想的雏形,学习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得到真实的思想感悟和经验积累,符合预设希望。因此,教师只有心中熟知学生,才能使预设见效,促使学习效果自然生成。

反之,没有预设的教学就会陷入窘境: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看到,学生在用简便方法计算25×(18-8)时,有不少学生写出这样的计算过程:25×18-25×8。问及缘由,生答:“题目中写着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我就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不难发现,学生把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划上了等号。这种状况折射出学生对数据缺乏敏感性,不善于观察思考,缺少对简便计算的自我需求。学生体现出的知识缺陷,直接反映了教师简算教学的预设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从长效来看,这种教学行为离智慧课堂只会越来越远。

二、智慧课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整齐划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有关平均数的练习安排了一道导学题:新学期第一小队15人,平均每人购新书6本;第二小队5人,平均每人购新书10本。求这两个小队平均每人购新书几本?学生快速写下:(15×6+5×10)÷(15+5)。笔者看到一位学生这样解答:(6+10)÷2=8(本),教师没有直接对此解法作出评价,而是以生教生,饶有兴趣地问:“这种解法的算式真简单,我们不妨一学,看看是否有推广价值。”这时眼尖的学生说:“这里的人数不相同,不能用这种简便方法列式;如果人数相同,这种解法可以采用!”班级中小部分学生已受启发,点头表示理解;大部分学生仍然困惑,教师加入质疑:“有论点还不行,得有论据呀,让大家信而有理!”经过讨论后,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用举例说明,若每队都只有1人,(1×6+1×10)÷(1+1)=8(本);若每队都有2人,(2×6+2×10)÷(2+2)=8(本)。由此可见,人数相同时可以用(6+10)÷2=8(本)计算;但若是一队1人,二队2人,(1×6+2×10)÷(1+2)的答案不等于8,所以解答此题我认为方法1是正确的。

生:我的理由更简单,请看线段图(图略),人数相等时,移多补少取两数的中间数就可以;而现在是两队人数不同,若以3人对1人为一组观察,取中间数只是解决一多一少2人平均,得到8、6、6、8四个数据,显然8不是平均数,从图中还能看出正确的平均数应该比8小,实际两队平均每人有7本。

教学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舒缓的节奏和旋律。教师要学会等待,并饶有兴趣地听取学生的争辩,去赏识学生与众不同的智慧,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当然也要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要求,使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信心,发展潜能,促进学习。

篇10

心理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小学生来说,兴趣与情感是参与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内驱力。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首先要描述学生课堂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否浓厚和持久,是否喜欢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喜欢参与就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专心倾听、大胆表现、主动表达、遵守常规等良好行为,而且还表现出热烈的情绪和坚持性。

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在专心聆听中感受和欣赏音乐美,是音乐课中学生最主要的实践。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还要将视野聚焦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状态。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倾听状态,能否在听赏中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并能在感受欣赏中展开联想,丰富审美体验;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表现状态,能否大胆表现,独立而且自信地正确演奏或表演,并从中享受表现的乐趣。

但是,当前音乐课观摩研讨的评价中,不少评价者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执教者往往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能力发展缺少关注,这个明显的评价缺失亟待弥补。

二、智慧评价二――智评教师素养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也应智慧地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音乐素养。

1. 语言表达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从教师普通话的准确,语句的简练明确,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多样,语态的亲切,语情的丰富和音乐语言的准确运用等方面素养是否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语言美感染力和精确的信息传递能力,予以评价。

2. 乐音的表现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范唱、哼唱、模唱、演唱等环节中的乐音表现素养,能否吸引学生、感动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乐音美的陶冶。

3. 形体的表演素养。评价音乐教师课堂上的形体表演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展现自然、生动的体态表情、动作等,给予学生音乐美的示范、启迪,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乐器的演奏素养。教师娴熟的弹奏,动听的琴声,不仅有助于学生聆听音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音乐课评价教师素质,评价者必须认真倾听教师弹奏、弹唱中所表现出的演奏素养,给予准确的评析。

5.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否合理制作和娴熟利用视频课件为教学服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智评教师素养的一个因素。

当然,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执教者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而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素养优势,予以“放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评价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要求,应充分肯定执教者素养优势所在及其发挥自身素养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恰如其分地对课堂上教师所发挥的音乐素养之不足,予以提醒和期待。这也是评价者评价智慧的表现。

三、智慧评价三――智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状态智评的重点和价值判断的核心,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 智评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审视与分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改与教学课时特点,评价教师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符合“本情”“生情”与“时情”,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与联系。同时,智评教师为达成目标而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性,以及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2. 智评教学过程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的感受与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智评教学过程就必须智评在教学目标引领下,音乐课的听觉的感受体验。是否形式多样,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觉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切实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过度聚焦于教师的讲授、表现与表演。

3. 智评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执教者在组织指导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时,既要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要有小组学生的合作,还要适当让部分学生个体独立感受与表现,而不能让整节课只开展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而评价者的智评就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同形式实践活动的状态进行描述。

4. 智评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情境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因此,智评教学过程中,要从音乐情境创设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描述教师创设与利用的适度性态度与有效性结果,以及从中表现出的教师素养状态。

篇11

2.运用媒体,乐学不倦

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信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能够化静为动,变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愉悦身心,乐学不倦.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小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相等么?再演示: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通过画面的不断闪烁,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变化,周长也在变化.孩子们特别兴奋,他们在讨论、合作中明白了周长的变化,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境界之中,始终保持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

二、自主探究,感受数学魅力

1.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自主学习是以小学生作为数学探究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堂学习目标.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引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节课时,比较0.27和0.4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十分位上的4比2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教师问:“你们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后,想到把0.4化为0.40元,因为0.40就比0.20大,所以,0.27比0.4小.教师觉得加0的方法比较麻烦,但是加0后看起来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也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扬了这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饶有兴趣,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这种平等的、民主的、不带支配性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

一、智慧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以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资源灵活机制的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灵活的方式,将各种各样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创作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获得知识的能力,并且使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

1.情境性。

教师为学生创作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对学生形成引导,深刻解读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具有情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开始变得积极,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在观察和合作以及讨论等方面,使学生可以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

2.艺术性。

教师自身的一项基本的能力就是理解教学,教师要将理解问题的角度进行转化,使语文教学可以成为一门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小学教学课堂上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体验。

3.机智性。

针对教学的机智性,教师为学生创作的教学氛围要具有自然和谐性,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快乐的氛围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可以享受语文课堂。

4.创作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将教学内容可以深入的发掘出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使学生的特点得到深入的发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自然机制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将学生创作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智慧体现出来,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创新的前提就是教学智慧,教学创新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智慧充分的展现出来。

三、构建小学语文智慧型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不怎么理想,需要让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积极的引导学生,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进行建设,提出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智慧重要还是外貌重要?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正确的引导学生,智慧是更重要的,智慧是外貌的基础,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引导,将历史有效的介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晏子进行简单的介绍,虽然鸭子身材矮小,但是没有一个人嘲笑过他,他用自己的智慧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教师积极采纳学生意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的学生表现大胆,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意见,会使有些教师感觉尴尬不敢面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而智慧型语文教师应直面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探讨中发挥所长。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晓》这首古诗时,其中有一句“花落知多少”,教师按照诗词教材上的解释是“不知花儿落了多少”,但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样解释不妥当,较为简单直白,应该解释为“落了这么多花朵,会带走多少春光,体现出诗人的无限遐想和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才更加贴切”,这时教师应赞扬这位同学聪明,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变得活跃来,为学生创造了奇思妙想的空间,可见,教师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是多么重要,不仅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增强语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学生会表现的另类,对课文的见解不循规蹈矩过于有创造性,然而作为智慧型语文教师不应批判学生这种另类表现合适包容学生,耐心引导学生,为学生灌输正确观念。小学生也存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教师要对学生信任和尊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身优势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长处,为课堂增添活力,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

4.教师应及时进行自身反省。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人应该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更应及时进行自身反省,反省课堂教学的表现与传播给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效果,从中领悟到教学的智慧。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使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到教材知识和相关知识探究,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对知识的感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篇13

一、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利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做计算练习,学生答题错误时,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教材、学生交互作用是智慧生成的关键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教学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不唯书,不唯师。

例如,以“圆柱体表面积”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课中引导学生画圆柱,画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学生通过做圆柱,画圆柱,调用直观感知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做中观察、做中探索、做中发现,把感知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当学生初步感知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时,这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你的圆柱体是怎么做出来的?你是怎样画出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的?让学生在表述中自己去得出结论、总结规律,自己去建构数学模型。这样把文本中静态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智慧在师生的互动中闪烁,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生辉。

又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时,把圆柱体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我引导学生质疑,一个学生在看书时,突发其想说:“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横着放,用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也可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多年教学中,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在新课改的今天,学生出现这样的妙想真令我惊叹。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挑战,对书本的挑战,是学生对教师的超越,对文本的超越。

四、智慧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中迸发

数学教学要走向综合,就是要求教师要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教学源头流淌的是“鲜活的智慧”,而不仅仅是被反复咀嚼过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走向生活。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寻找生动的、有价值的学习素材,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有效整合。二是要走向实践。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活动。三是要走向综合。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中,经常与学生一起开展玩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写数学日记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力和“数学头脑”,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数学思维大冲浪”的活动,或是在课末或课余,用几分钟的时间,出一些趣味性、发散性和启智类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所有学生都处于高度的思维兴奋中,一旦有了答案便喜形于色,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的神情生动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