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儿科医学课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儿科医学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儿科医学课程

篇1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篇2

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备广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自学、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及较广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为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对于教材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章节如便秘病、鹅口疮等以此种方式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采取答疑、总结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2)小组讨论。分两种情况进行。对学生不分专业的给予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儿科有何特点?”、“对小儿推拿疗法有何认识?”。(2)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如第七章肝系疾病的第三节癫痫,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解答:①本病除与晕厥、癔病性发作鉴别外,还可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有哪些?②本病治疗上有哪些单方验方?而对于针推专业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癫痫发作期和缓解期取穴有何异同?②《千金药方》中的“十三鬼穴”为哪些穴位?3)病例分析。教师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学生典型病例,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如肺炎喘嗽和咳嗽病通过实际病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和区分。4)情景模拟。借助大学实训室、模拟人系统,模拟儿科常见急症如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等,检验学生对急重症处理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中医儿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在学生科室轮转学习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教师,对学生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同时,聘请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担任“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临床导师,并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予介人。学生经实训考核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教学中采取:人科告知一实际讲解一学生侍诊或独立操作一出科考试的程序模式。通过实习,带教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教学录像、典型病例讨论等方法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使学生在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处理病人等方面得到提高。

4建立网络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通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提供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练习自测、参考文献、外文资料及现场教学录象等,开辟了中医儿科学的专门网页,补充和丰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定期予以更新。(1)将相关教学资料上网公布,如教案、教学幻灯片、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以供学生自学或深入学习。(2)编写了中医儿科学相关病证的思考题和病案分析题,供学生讨论、练习,提高其辨证思维能力和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公布部分教授上课、査房、讲座的录像,以供学生观摩学习。开设教师E-mail与学生交流,加大互动力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并反馈回课堂教学作为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沟通,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成为课堂问题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水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提高。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实施教考分离

篇3

【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投影)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y=1xy+x=13x

=5x2-2=3x

xy=12x(y+1)=c2x-y=1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x+1=2(y-1)的x含义相同吗?y呢?

师: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必同时满足x-y=2和x+1=2(y-1),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写成

也是方程x+y=8的一个解,同时x=5又是方程5x+3y=34的一个解,y=3

二元一次方程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四、随堂练习、(P103)

五、小结:

1、含有两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两个数值,它有无数个解。

篇4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PBL根植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在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地学习,鼓励小组协作,鼓励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提供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机会。

二、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不足

PBL强调幼儿中心,但当前科学教育主导者是教师。要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必须引起幼儿的兴趣。PBL模式强调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以幼儿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但当前许多科学活动设计是以固定的教材为基础,未关注幼儿生活兴趣。还有则是教师手把手教幼儿进行科学实验。这样的科学教育活动虽满足科学知识学习,但脱离幼儿生活,容易造成灌输式学习。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的主体性明显,儿童生成性较低。通过网络收集相关教案,发现许多科学领域教案的相似性高且教育内容的范围较狭隘。

PBL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当前科学教育的评价缺乏激励性及儿童自主性。PBL主张评价的多元化,既要求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也鼓励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在实践中,部分幼儿园教师仍热衷于以结果的对错评价幼儿。这种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使幼儿缺乏探索的安全感,对科学探索不积极主动。

虽由于年龄与经验的限制,幼儿往往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但并不意味着成人应该忽略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的必要性。如果幼儿总是生活中成人的评价下,幼儿自身内在发展的动力就会被压抑,这对幼儿日后积极健康地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

三、PBL的理念与幼儿科学

PBL强调探究问题的真实性、趣味性。PBL的活动必须围绕问题展开。呈现真实性、有趣的问题,不仅让幼儿更直接地理解,更让幼儿自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PBL的问题可以来自现实生活,也可以是情境下的虚构问题。幼儿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现实密切联系。因此,PBL中问题的真实性重视幼儿的需要和发现,可以积极地调动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

PBL强调学习者主体性,有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经验的学习。幼儿科学是幼儿自我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的,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他人传递的。早期科学学习是一种前概念的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时期,PBL作为建构学习的课程模式,满足幼儿学习主体性的学习。

皮亚杰说,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PBL鼓励开放性思维,判断性的积极学习。在PBL中,从学习小组成立到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实施及成果展示,都由学生做主,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感兴趣的学习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因此,这种模式让幼儿充分发挥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PBL多样的学习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机制符合幼儿发展及科学学习的水平特点。幼儿科学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他们有用多种、不受限制的方式展示他们成果的需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感兴趣的各种自然现象可能是细微的,成人不易觉察的,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也可能多样的,因此在科学教育中为幼儿提供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世界的机会尤为重要。PBL的课程设计是由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进行的,选择怎样的学习成果展示方式是幼儿主动地自我决定的。

幼儿时期科学探究的方法具有试误性,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会进行无数次的探索,如果教师在科学教育中为让幼儿获得最终结果而打断幼儿,给予不当评价就极易伤害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可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建立起来的。因此,重视幼儿探索过程,认识幼儿科学知识的学习特点,用多元的及尝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取成人主导的评价尤为重要。多元评价不仅要求教师用多元的标准看待幼儿的成长,也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让幼儿对科学探索的自主性及自我认识提高。

PBL注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因此,PBL模式会给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带了极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丽霞.浅谈幼儿园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基于案例的分析[J].教育导刊,2012,6:16-20.

[2] 池丽萍,包仕梅.“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案例解析――以大班《搭高》为例[J].教育导刊,2013,5:17-21.

篇5

其次是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及其诊治方法的论述。在内容上有惊痫、伤寒、咳嗽、癖结胀满、痈疽、瘰疬、小儿杂病等。

掌握小儿的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对于临床医学来说十分重要。小儿的生长发育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致的、正常的。例如,生后30天左右就能笑,百天左右就会翻身,逐渐就能独坐、爬行、独立。1岁左右就能够行走,咿哑学语。孙氏对婴幼儿发育过程的观察基本是符合实际的。早在1000多年前能有这样的认识确是难能可贵的。孙氏还认识到,他所举的小儿发育情况系指一般而言,即“此其定法”,但“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很显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有不正常,所谓“不平之处”即指此。至于“不能依期”也要具体分析,小儿的发育不全都一律,稍为早一点或稍为缓一点也都是正常的。

初生婴儿直至周岁体温有些波动,孙氏之“变蒸”说,认为是小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主张用药。他说:“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至于在变蒸之中各挟杂“时行温病”或有他病,然后可作“余治”。如果“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也。”他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变蒸不是病,可以不用药。但是自初生至周岁的婴儿并不是都不生病。如果有其他的病还应见病治病。是否夹杂它病须审查清楚,不能把正常的蒸热当作疾病,乱投药物。

“初生出腹”一章重点介绍新生儿的调护方法。如初生儿出腹后的拭口、断脐、洗浴等的宜和忌。孙氏已注意到了消毒和避免不卫生的作法。孙氏特别强调婴幼儿从小就要锻炼。婴幼儿“宜时见风日,如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孙氏所说的风是指新鲜空气,日是指和暖的阳光。孙氏说:“凡见天和暖天风之日,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日风,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这段话进一步阐明了加强锻炼的益处,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篇6

一、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师范院校的幼儿文学课程都大同小异:从任教者角度来看,大多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从课程内容来看,大多从文学的视野来构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几个板块。虽然教材也结合一些审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但总体而言仍在这些文学范畴之内;从教学形式上看,以知识的传授与鉴赏分析、创作改编能力的培养为主。由于幼儿文学课程主要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就使得这门课程基本上沿袭了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对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更对路一些,但对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则不适合,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近些年,课程改革昭示我们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文学课程应该把“幼儿文学”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精准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学”视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学习者要始终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为主线,以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的规律为情境脉络,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吸取丰富的学习“给养”,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把幼儿文学作品演化为实用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很幼稚的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差,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只是启蒙教育,它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知识,在音、体、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应改变自己在课堂中单纯的讲解者身份,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范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使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2.作品与技能相结合

现在很多幼儿文学的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它们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色。

对教材中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从实用出发,让学生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比如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5~10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让学生创作和改编幼儿戏剧,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训练和实用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完成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另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比如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进行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然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只有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确实有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依据以上三个原则实施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之中去。

篇7

应用型本科,既不同于传统研究型的本科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知识丰富、专业通识、能进行学习研究、为高一级别的教育提供生源,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企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定位上,既要求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同时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特别需要培养有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

尽管在定位上已经相当清晰,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的应用型本科类院校,主要都是以原来研究类院校转型而来。学校的上层管理人员、教务等一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队伍,往往均来自研究类院校,沿袭了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内容,整个教学体系无法突出“应用”。要改变这一现状,并使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真正适应社会要求,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部门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一线教师作为学生培养直接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行业岗位发展需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学技巧。专业课程教学作为教学体系中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变革尤为重要。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分析研究

1.现有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著名教学方法研究学者刘舒生在《教学方法大全》中总结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5种,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有13种,各学科新教学法有153种,国内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有31种,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方法有2种,学生智能培养方法有7种,涉及教学方法应用的有8种,涉及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环节的方法有8种,学法指导方面的有25种。其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发现教学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工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练习法、讨论法、复习法等。

适应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就应用型本科的学术性、系统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的定位,总结现在的课堂教学,既有传统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方法,同时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也开始出现在课堂教学平台上。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用的课程。教无定法,并不是说某一种方法是唯一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目标、专业要求、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为依据,选择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二手车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二手车贸易》课程作为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并不是一门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课程内容新,并且市场变化大,课程内容必须每年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相对实践环节比重较小。围绕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以及应用型本科的定位要求,在教授该课程时,不仅要突出对二手车评估、交易等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同时不能缺少对学生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手车贸易》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课程的模块设计根据二手车行业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要求为基础。模块内容包括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实验课程,或实习,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单元。

为了达到教学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一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及反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任何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出发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引导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引入或是通过案例分析来巩固教学内容能起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引导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的作用。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上。

作为一门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案例与学生的相关度、时效性。选取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案例,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对老师的讲冷漠相对;选取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相关的案例,能让同学有对案例的一定分析能力,而不是听了案例不知问题在哪里。

(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设计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主要集中在二手车鉴定评估的模块学习中。学生上完鉴定评估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练习,掌握二手车评估的技能和技巧。

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在实践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训练的准确性。并在实践练习后做到进一步的评价和总结。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讲究随机应变,各类方法可以交叉使用融会贯通。比如,在进行鉴定评估的模块学习中,主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方法,但是同时也使用到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该模块教学开始,教师针对同学布置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内容是:作为一名二手车评估师,现有一位客户向你委托对他的车辆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在这样的任务之下,对该模块进行教学活动。

三、总结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方法,既不同于理论研究型本科的教学方法,更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分配要合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做到理论适度够用,实践贴近行业岗位实际,并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秀波.应用型本科院校典型课堂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篇8

(二)目前幼儿教学课程内容逐渐缺失教育性

目前,幼儿教学课程的开展主要围绕着以下两种模式进行,第一,有些教学教师为了使得幼儿与小学课程之间能够相互衔接,则将幼儿课程进行分学科化,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其成长规律,以至于将幼儿生活与教学课程分开,致使幼儿学生们得不到全面发展;第二,由于幼儿园学生们的年龄大多在3-6岁之间,其生活一般处于自发、自然且无序的状态,以至于其生活内容难以实现系统化,由此造成教学教师从学生们的兴趣以及个性特点出浅析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及路径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吕茜发,对其放任自流,导致幼儿课程的教育性逐渐缺失。

(三)教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缺乏灵活性

根据相关有效文献记载资料得知,当前幼儿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机械化”的根据教学教材来进行,以至于忽略了对学生们综合素质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另外,有些幼儿教学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过分注重围绕学生们的兴趣及其需要开展教学,以至于整个幼儿教学课堂成为了“游乐场”,使得整体幼儿教学缺失教育性。

(四)幼儿课程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根据上文叙述了解得知,当前幼儿教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数依据自身教学理论来进行的,以至于给幼儿课程评价标准的确定带来一定的难题,如果没有统一的幼儿课程评价标准,那么,整体幼儿课程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将不会被发现,从而阻碍整体幼儿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幼儿教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建立途径

(一)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加强研究与督导

为了使得我国幼儿教育理论能够跟上日益蓬勃发展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则需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并且对其加强监督与管理,由此为幼儿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故本文结合朱家雄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提出几点关于幼儿教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构建途径。

(二)加强对幼儿教学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

篇9

A.头部抬高15度、躯干水平位、下肢抬高30度

B.头部抬高20~30度、躯干水平位、下肢抬高15~20度

C.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D.头部水平位、躯干抬高10~15度、下肢抬高15~20度

E.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30度

答案:C

2.判断休克的依据,哪项是错误的()

A.精神状态:反映脑灌流情况

B.肢体温度,色泽:反映体表灌流情况

C.脉搏与脉压: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脉压小于4.0kPa(30mmHg)

D.尿量低予40mL/h,可诊断早期休克

E.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59~1.18kPa(6~12cmH2O)

答案:D

3.有效循环血量指()

A.维持正常代谢所需血量

B.包括存于肝、脾和淋巴窦及停滞于循环中的血量

C.全身血容量

D.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4.关于失血性休克,哪项是错误的()

A.休克的根本问题是组织细胞缺氧

B.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C.休克代偿期血压可略高于正常

D.中心静脉压可低于0.49kPa

E.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晚于血压下降

答案:E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每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多次。

A.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B.微循环收缩

C.心排出量正常

D.微循环扩张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低血容量性休克代偿期改变特点是()

答案:B

2.低血容量性休克抑制期微循环改变特点是()

答案:D

3.低血容量性休克衰竭期微循环改变特点是()

答案:E

三、X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休克代偿期病人可以表现为()

A.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B.皮肤黏膜苍白,发绀

C.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D.进行性呼吸困难

E.神情烦躁

答案:ABCD

2.休克时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

A.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泡上皮细胞,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引起肺泡的表面张力降低,导致ARDS

B.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主要转向皮质,可导致肾髓质肾小管缺血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

C.休克时当心率过快而舒张期过短或舒张期压力下降时,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

D.休克早期,对脑血流的影响不大

E.胃肠道粘膜缺血可使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移位

答案:CDE

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包括()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控制感染

篇10

从教育学角度看,创造教育是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充分发展为核心,整合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为儿童将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基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是在挑战传统教育的过程生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想更加全面具体地把握创造教育这一概念,十分有必要将其与传统教育进行细致的比较。

由于学前创造教育是由"学前"和"创造教育"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学前创造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这里主要指3-6岁的幼儿)实施的创造教育。具体而言,学前创造教育是旨在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内化人类的本质与本质力量,内化人类优秀人性,获得更大自由与幸福的奠基教育;是以幼儿创造性的充分发展为核心整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型幼儿作为培养主体,实现个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

研究和发展学前创造教育意味着要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化;从注重教育的文化承传功能向注重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转化.学前创造教育将在挑战一般学前教育过程中发展,这必将带来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全方位的变革。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目标的科学设定不能凭主观任意所为,而是要自觉反映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文化学等理论的规定性,才能保证所定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1.创选型人才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1)创造型人才的动力特征

众所周知,人的任何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动力推动.人的创造性活动亦然。驱动活动进行的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决定人的积极性的诱因系统,由需要、动机和兴趣构成;第二层次是决定人的活动方向的意识倾向系统,由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构成。许多对富有创造性成果的各类人才的研究均表明,在动力系统方面他们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

第一,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动机,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不断发现创造目标,推动自己去创造。

第二,他们对创造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常常自发地,十分投入地从事创造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兴趣爱好所引发的内在创造动机比为了获奖或避罚等外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展与发挥。

第三,他们拥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时时表现出求新、求异、求特的冲动,并以此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些满足和快乐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需要,从而诱发新的创造动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造活动。

第四,他们拥有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成就动机、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这些构成了他们进行创造活动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构成了他们创造活动的方向盘和调节器,从而保证了他们创造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上述创造型人才所表现出的动力特征就应纳入学前创造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中,从小激发和强化幼儿的创造需要和动机,创造兴趣和爱好、创造意识和精神;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不可能在幼儿时期形成,但较为直接、具体的活动目标、活动态度与价值判断是幼儿能意识到的,我们可以由此出发,不断将创造型人才的正确而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渗透其中,逐渐内化。。

(2)创造型人才的思维特征

众所周知,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之一般人要多。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要素,是创造才能的集中表现。因此我们将从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和创造型人才实际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特征二者的结合上确立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

虽然一般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也能表现出上述某些特征,但却较微弱,而不像创造型人才表现得那样突出和典型。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不突出、不典型到突出和典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前创造教育虽然不能使幼儿时期就凸现这些特征,但却要瞄准这些特征,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途径,不失时机地去培养和强化这些特征。

2.社会的高创新性与课程目标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创新社会,面对着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迫切需要创造型人才的未来社会,一个不创新就无地自立的社会。这一方面是由于电脑的普及将人推到了一个创新的角落,只有高创造力的人才能在这一角落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和知识创新的竞争,而这些竟争的实质都是创造型人才的竟争。因此"学会创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的全部教育(不仅仅是学前教育)都应将培养创造型人才群体作为主体目标。而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少要从三个方面设定学前课程目标:

第一,培养幼儿的创造兴趣、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

第二,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认知特征。具体而言,要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加强对幼儿的直觉、想象、灵感的培养,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生活环节,加强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相对于幼儿园课程其他层次的目标属于宏观目标,因此具有概括性强、方向性强、整体性强、引导性强等特点。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哲学层面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行为规范等。(1)使幼儿获得初步的使用和创造"工具"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2)使幼儿在学会交往、关心和合作等基本人性的基础上,逐渐内化人类的优秀人性,使幼儿形成与社会、自然、自身的和谐关系;(3)初步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心理学层面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是:(1)让幼儿初步形成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和好奇心等诱因系统与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意识倾向系统。(2)为幼儿形成高自控性、高自主性、高兴奋性、高有恒性、高探索性、高独创性、高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协调发展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等健康的心理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是社会文化层面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是:(1)让幼儿形成认识变化、适应变化、喜欢变化、促进变化的态度与能力,学会学习;(2)让幼儿形成飞争意识、竞争道德与竞争能力,从小学会与自己竞争,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心;(3)让幼儿初步认识到创造的价值,形成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关心创造、学会创造:(4)使幼儿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在此基础上形成乐于合作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能力;(5)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精神:(6)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负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等,成为2 1世纪合格的公民。

第四部分是教育学层面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让幼儿形成创造性认知特征与实践能力、创造性的情感特征和创造风险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的具体含义实际上是对以上各层面课程目标的分类。

以上各层面的课程目标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些甚至是交叉和重叠的。

由以上各层面的目标可以看出,学前创造教育的课程目标着眼的是为幼儿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他们入小学做准备;着眼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大脑潜能,尤其是创造潜能;着眼的是为知识经济社会培养大批能与社会、自然、自身协调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玉勤.着力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新课程》2011、8

篇11

  上学期学生知识

质量分析

上学期学生考试总体情况

全班总人数

参加考试人数

列入成绩统计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76

76

74

92.7

100%

95.5%

学生对于上学期所学知识掌握如下: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也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极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具体表现在:一、计算方法没掌握好;二、概念含混不清;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四、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差。

本学期教学的

任务和要求

1、  进一步提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  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6、 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 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会解简易方程。

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以及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列方程解应用题。

提高教学质

量的措施

一、  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基础;

篇12

模拟电子技术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能力课程。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内容多;基本概念难以理解、比较抽象;实践和理论脱节。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期课程的学习。当前,很多高校将其列为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须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

美国大学曾有数据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4/5发生在课堂外”。苏霍姆林斯基是外国教育理论家,他主张:“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要重视第二课堂,尤其是科技活动,把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联系起来。”因此,实施创新教育需要从课外与课内两个方面共同进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须“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结合,将第二课堂的科技实践活动加入培养方案,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们合适研究型教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是发展创新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第二课堂活动与“项目驱动”的结合

(一)我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情况

自2005年以来,围绕我院“地方性、应用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我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模块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项工作近几年已经落到实处,合肥学院电子设计竞赛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合肥学院multisum电子仿真大赛也已经到了第三届,大二的学生参加这两项赛事的时候也只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基础这两门专业基础课,其余的专业课程还没开始学习,所有的设计概念及设计的理念也只有从模电的基础概念出发。在模拟电子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实行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项目驱动为落脚点进行课程的模块化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后续的电子设计竞赛中发挥自己的电路应用及电路设计的能力。

(二)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教学结合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堂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达到对前一阶段技能传授、课程知识的升华与总结,采用的一个具体产品为“项目”任务;其内容中如有学生从未遇到的难题;学生可计划好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可能是1至2日也可能是一周),并自行组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结合在一起,进行独立计划的工作。现仍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当该课程所有内容讲授完结后,老师以“直流稳压电源”这样较大型的项目作为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某一项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注:关键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即方法能力、个性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独立解决和分析、发现或合作问题,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例子在项目驱动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阶段负责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根据每位学生的专长及个人能力情况,为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首先让其了解自己的职责、工作具体分工及分工中的各项衔接、协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在研究过程中,为加强学生的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创新能力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有必要适时提醒学生与其他成员沟通,要所有借鉴知识并善于利用方法;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时,为让学生提高在专业领域内处理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要有自己的计划:依据计划好的技术路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而不是简单挪用前人的成果,采用理论的技术方法调整时间的进度,在创新思维基础上井井有条地完成研究目标的经过,达到提升。但也许会发生突发事件或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此刻要认真剖析,沉着思考,索引文献,发挥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寻找合理解决的办法;并在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研作风上的严谨,杜绝学术腐败;通过此类项目驱动教学,在指导学生做好详细科研记录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亲身经历真实的科研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培训一批优秀潜力股科研工作者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这一角色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成为当前的创新教育重要一环,并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创新教育作了前期准备和探讨。以科技实践活动为依据,将课外和课内学习有机关联,两种教学法双管齐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其措施如下:

1.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应用。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建设强调理论知识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搭建动手实践、开拓创新平台;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科大类设立不同类型的学术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活动,对学生的课外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合肥学院电子爱好者协会、电子设计竞赛小组及智能车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科学考察、社会实践等等的报告。为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灵感和兴趣,同时为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采取聘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座和举办各类型学术交流会的方式,使教师们不但能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作项目打下牢固的基础。

2.将各种学科竞赛放在第二课堂中举行。为使学生能在第二课堂上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科技竞赛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场科研活动,特选定一个项目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即通过该项目驱动与国内各种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在竞技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既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又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让大学生们增强了在活动中的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和协调合作人际关系的能力,总结经验后,在了解科学教研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准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3.高校大学生实施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重要手段、措施,是学生开拓创新教育的另一新平台,不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调动着学生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同时也让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了步伐。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拟定项目名称,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拟定,或者由学校、院系组织老师集体编写各种课题的项目让学生自由挑选。大学生的创新实验计划须在导师的辅导下,以大学生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自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训练、研究学习及实践活动。项目申请人在学术科研方面具创新精神和浓厚兴趣,且学有余力,并具有基本的动手实践和科研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耗材与实验仪器设备并开放专用的实验室,学生们如欲检验自己的实验设想、方案,便可有机组合使用试验仪器,并对实验仪器进行技术上的重组及改造,从而完成自己的创新愿望,充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让学生们学习、理解、运用知识,更为实现创新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为牢固建设实践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须推动现代大学生科学、科研相结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系统,也是科学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及制度革新平台的基地。在项目驱动下的各高校通过挑战赛选优的方式,推选出优秀个人、创业的项目,促使学生们的研究成果逐步向创业型项目转化,很大程度上鼓励了项目负责人积极进驻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教学这一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将稳步建设教学科研化、创业生产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由此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功效,同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及早走入社会的大门。

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它不但“授之以鱼”,且强调“授之以渔”。项目驱动教学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据,以整体素质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锻炼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案,学生完成第一课堂各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以项目驱动方式,完成各项活动中的项目,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又在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智能车赛”、“挑战杯赛”等专业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据调查,凡在企业中能迅速成为课题组的科研骨干,都是参加过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的大学毕业生,在专修研究生阶段,大学生们皆因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强得到认可。让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创新活动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实用”。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得益彰,是开发大学生们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让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冯林,郑薇薇.“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4).

[2]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3]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篇13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现今的一些教师多以灌输式教育见长,很少用体验式及探索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自发思考,探寻真理。一些喜欢思考的孩子往往被他人视作“问题儿童”。被教师视为故意捣乱。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和熟练的自我表达能力?戏剧教育中就能找到充分的机会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戏剧教育模式大多是“工作坊”形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被鼓励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促进肢体动作协调发展

由于戏剧艺术要求学习者在“声、台、形、表”四个方面有全面均衡的发展,因此,相对于拥有课桌椅的传统课堂,戏剧教育更偏向在“动”中学,在课程结构中给予孩子专业的舞蹈训练及肢体语言开发。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肢体的协调性,更能培养孩子对于自己身体形体美的认知。我们针对小班学生设计了旨在锻炼孩子整体素质的“打招呼”游戏。主要做法是:先让小朋友围两个半圆对面坐下,教师引导两个小朋友之间相互打招呼:“你好,我叫……”然后相互握手;再让幼儿分散站立,请幼儿在全班内自由与同伴进行打招呼:“你好,我叫……”最后让幼儿分散站立,一分钟内请全班幼儿自由与同伴进行打招呼:“你好,我叫……”并请幼儿说一说,你与几个小朋友打了招呼?分别都是谁呢?通过这个游戏。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开展戏剧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幼儿情感。培养孩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