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技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学生
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在各大中学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差的中学毕业生,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英语的基本技能在掌握和运用方面都欠缺能力。
2.英语教师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为主,将全部时间用于单纯地讲解单词及翻译课文,弱化了专业性。这导致了学生很少有参与、使用和演示英语的机会,也就不能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不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也使课堂气氛死板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技校英语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现有情况的简单分析,按照技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我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目前针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相对适宜的教学模式为以下几种。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现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更可以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将英语教学内容准确、直观地表现出来,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好得多。
多媒体教学法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知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多花时间勤加练习。此外,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发掘网上的有利资源。比如网上有许多关于英语知识的图片及趣味性很强的动画片段,如果能在课堂上有机穿插与授课内容相衔接的趣味图片及动画,相信一定能使所有学生都集中精力,进入到课堂内容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挖掘教材内涵,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拓展每个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一个接一个的场景中去。情境教学法合理使用可以极大地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更容易抓住学生投放在课堂上的有效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很好地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技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相应地提高英语水平,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通常可通过考试或者是直接课堂考察的方式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第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基础性和认知性教学目标;第三,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基础和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第四,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第五,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主要评估学生的进步率。有效地、综合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实行英语分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
分层教学方法遵循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弥补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缺陷,更便于学生加强自身对英语的学习和吸收。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师在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分组活动。首先,将整个授课班级按照人数均匀地分成四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平较高的小组和水平较低的小组,在分组完成后,要有意识地把水平不太高的小组学生安排在离教师比较近的位置以便监督辅助;其次,对各个小组布置需要完成的项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小组的要求要有所区别,不同的小组水平也有所不同,应该给水平较高的小组设置高于水平较低的小组的目标;再次,小组各自开始自己的项目时,教师应不停在各小组进行巡视,同时积极给予学生表扬,这对学生的成功实现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四,在项目目标全部完成后,可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并辅以每位成员相应的加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全部或者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重在追求课堂安排的最佳化,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样的时空内都得到发展。小组活动强调相互启发、不断创新。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才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从而启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积极转变观念,多角度、多方位汲取知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平日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合项目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均有很大的帮助和益处。
三、结语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不停地发现问题和不停地解决问题的循环之中,成功的技校英语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让英语课堂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好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交际应用能力,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秦兆霞,李滨.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02).
[2]黎维红,叶红.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3]昝淑华.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J].师道,2005,(02).
篇2
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俗话说,细节决定未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足以证明,细小的事物对整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而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要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要求学生自主建立高中英语知识复习资料,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等。例如,实际情况说明了,大多数高中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课记录的笔记都比较注重技巧和方法,记录的内容较为完整。因此,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二、建立专业的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英语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语言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学科时,都缺乏练习,只依靠平时的教学导致学生高中英语成绩不理想,从而不喜欢学习高中英语。而教师在教授高中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养成了全程讲解知识的习惯,忽视了学生提问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法,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高中英语素养,提升学生高中英语整体成绩,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语法知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学生应该掌握它们的基本语法规则,以及两者相互转化的时态变换,这是考试的重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深入学习指示代词、时间状语等特殊结构的变换。又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起点不同,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教学标准。如,就单词而言,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使用acquire,adequate等,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用get或gain,enough。教师要求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使用when it comes to,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等固定句型,以及倒装句、虚拟语气、复合句等句式,而学困生则保障作文中不出现错误的词语拼写和运用简单的句式,不出现严重的语法结构即可。
三、高中英语教学较为刻板、沉闷,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引入法,在英语课堂开始时,教师准备好与讲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名人演讲、视频等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以上资料,这样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较为深奥的高中英语专业知识转变为浅显的语言。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教学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也能事半功倍,高中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上课方式。对于合作探究这一要求是高中教学方式的重点。首先,高中生分组学习,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亦可以弥补学生独自学习的不足。传统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对方优点与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设计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采用最新的教学内容,引进最优秀的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和途径。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确保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高效而有用,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只注重课堂活动的教学流程,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对师生的束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
参考文献:
篇3
21世纪以来,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国际交流的有力保障首先是语言的交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程度最高的一门语言,是国际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顺应新时期发展,满足社会进步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细读这一培养目标就不难发现,它实际是要求英语专业人才能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同时兼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即成为英语应用型人才。《大纲》中所指的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英语的五种应用技能,即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这五种技能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用到实际中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精进这些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大纲》还确定了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地位。在全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当中,基础英语课是占学分比例最重的课程,平均约为每学期4-6个学分。相应的,基础英语课的课时数也最长,约为每周4-6课时。单纯从这样的学分和课时比例来看,基础英语课必定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影响最大的课程,基础英语老师和英专学生的接触时间也最多。但笔者在十年的基础英语课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虽耗时长,占比大,但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缺少一定的框架性、系统性;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难以将如此重要的课程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效结合等问题。
目前,不少院校的一线教师都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也提出过一些相应研究课题,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常俊跃(2012)提出了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单一,深度不够,缺乏启发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钱晓霞(2009)倡导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全人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在语言基础训练中融入研究型教学。胡文仲(2006)等呼吁英语专业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通识型兼顾复合型人才。
本文为笔者对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究及成果的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指教。
二、基础英语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的设定
根据《大纲》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分别需要达到英语专业二级和四级的要求。《大纲》在教学原则上还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遵照上述要求,本着上述原则,笔者按照纵向突出语言基本功培养的循序渐进、横向强调阶段性的侧重点突出的框架,分学期、分内容地将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有序推进到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去。
本研究中主要用到的基础英语课程教材为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第2版)》的1-4册学生用书,每册书对应一个学期。所使用到的教辅用书主要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1版)》、《综合教程(第2版)核心词汇:记忆与拓展》1-4册、《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第2版)》、《牛津英语语法要点精讲(第1版)》以及《读名著学专四词汇》。笔者分别在第一到第四学期的开头就给学生说明学期目标,学习重点,具体要求,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完成各项任务,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具体教学方法设计创新及实例
按照《大纲》培养目标中的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要求,本研究将分四学期设计基础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创新及实践。
1.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以语音训练为主。在第一学期,学生们往往是在迷惘困惑中开始自己的英语专业学习的。因为经历过高考备考的题海战术,长期采取只有笔头没有口头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英语“说”的能力不那么自信。这时候,教师应及时恰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在设计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时,从鼓励学生“敢开口说英语”开始,第一学期基础英语的每个课时都是以“说”的能力培养开头。
英语的应用能力,首先是“说出来”,既对发音的要求。基础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是从语音开始。但语音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的起始发音水平差别很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三次语音筛查测试(Pronunciation Test 1-3),并在首次给定同一朗读材料测试(Test1)之后,按照学生实际发音好坏程度将其分成A、B、C三组。按照《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中的章节规划,A组学生直接从单词和语句重音、节奏、停顿、语调以及近似音开始练习;B组同学从省读、连读、爆破音和同化音开始练习;音际关系开始练习;而C组学生语音基础差,需从音标本身开始练习。以4周为一个测试周期,待到Test2时,如果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则可“晋级”到上一组别,如C组晋级到B组,B组晋级到A组,而原本就好的A组再从模仿词组、句子和段落晋级到篇章的朗读。如此,通过分层次+晋级的方式,以期在Test3时达到所有学生都有有所长进,有所晋级。既对学生是个激励,又因材施教,达到所有学生各有目标,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语音练习的同时,笔者还推进了当堂新闻播报的任务。将每次基础英语课的前5分钟拿出来,给所有学生轮流做新闻播报展示。细节包括课前制作一则新闻的PPT,介绍新闻标题、背景、图片、一句话摘要和生词讲解。做展示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又尝试了如PPT制作放映、用英语与他人的互动交流这样的基本技能,也为今后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做了一些准备。
结合《综合教程1》上每个单元的“Phonetics”板块中词语和句子朗读练习,学生需在每单元课文学习进度中保证发音同步过关。这样,一学期14组的词句朗读,也给了学生充分练习语音的高质量素材。
笔者在学期末设计了年级英语朗诵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让语音好的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而语音稍有欠缺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语音练习和测试,处于各个发音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长进,也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
2.第二学期教学设计――以打好语法基础为主。对于英专学生来说,第二学期相对于第一学期已加深了对英语专业的认识,语音已基本过关。下一步就是补缺补差,为自己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语法体系。英语语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语法和在大学所用的语法并无太大差别,只是高中时多为以题目着手,不重视语法体系。英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很好地将英语付诸应用,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在这一点上,笔者以构建学生完整的语法体系为学期教学重点,将《综合教程》四册书中56个单元课后练习中的语法点一一呈现在“基英语法汇总表”中,并按照词法和句法分类,在第二学期一开始就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预习每个单元课文之前,先浏览单元语法重点,再对照语法汇总表,了解该单元语法的大概所属范畴。学生带着这些基本认知再阅读课文,就能更直观掌握语法点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从认知角度来讲,学生利用课文语境来学习语法,形成正确的映象,非常有利于正确语言习惯的形成。再佐以一定量的课后语法练习,学生巩固了已知的语法知识,也能将未知的语法现象纳入自己的语法体系中。这样做,既避免了对语法点机械的无效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第三学期教学设计――通过泛读扩充词汇量。《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四级词汇的要求为认知词汇达5,500-6,500个,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进入二年级,英专学生面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压力,词汇量是能否通过考试的重要考量标准。以往一味对着单词表死记硬背的模式往往费时低效。所以,教师必须想出新的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得扩充词汇量。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的方式积累词汇。《读名著学专四词汇》一书就很适用于英专二年级学生。此书从《大纲》中给出的“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中选取了14部经典名著,并从各著作中提炼出包含英语专四考试真题中的高频核心词汇1663个,附以词汇常用搭配和派生词。笔者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期读完这本书,并通过先阅读句子,再以句子为词汇使用背景,来分析词汇的形式、用法和意义。加之《综合教程》1-4册上的词汇,学生都通过先看语境,再看单词的形式来学习单词,比死背拼写方式或单纯靠读音记拼写要高效得多。通过阅读名著和第一手素材来扩充词汇量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
4.第四学期教学设计――以翻译实践夯实英语基础。经过前三个学期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加强,第四学期开始强调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转移到翻译实践上,也为高年级学习打好基础。在英专低年级阶段,比起高深的纯翻译理论知识,学生更乐于接受实践的学习形式。笔者参考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考察形式,每个教学周设计一次笔译实践,让学生将英汉或汉英大词典带进课堂当堂做翻译练习并提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量的翻译任务,既体会到作为译者的不容易,又能一次次有机会将综合的英语语言能力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好的实现了基础英语课程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设定。
四、总结
本文探究的是如何设计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不同教学重点的设定,本文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使具体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在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俊跃.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外语研究,2012(6).
篇4
毫无疑问,目前这种划分等级的观念得到了实践的支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预期。同时,这种等级观念还严重削弱了相当一部分处于“中”、“差”等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只能是维持现状,不可能有突破。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降低。而这必然导致整体教学效果的降低。这种整齐性的教学效果预期,限制了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对于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教学评价隶属于教学管理,在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要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充分考虑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因素,以此全面而整体地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价值评估。因此,从现今的英语教学活动的状况来看,在新课程建设中建立英语教学成效的科学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活动开展亟需的。现从课堂评价、形成性评价、考试评价三个角度来对英语教学的科学评价方式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改变当前仅仅依据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英语学习状况的现状,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二、新课程建设的推进为英语教学成效科学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钱学森之问”提出以来,我国教育的弊端已为社会所共知,不仅成为教育界、学术界研讨的对象,而且成为全社会议论的热点。国家督学李希贵也曾说过,我国的教育发展至少落后工业改革20年。教育改革虽然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但更重要的却是课程改革,这是因为:课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一个专业或一个学期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讲授多少学时,都是由课程体系来决定的。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一个科学的新型的课程体系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切实的依据,并可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1]。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的进步,课程资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了。比如,原先的教材都是纸质教材,现在则出现了很多光盘版、网络版教材,甚至出现了手机版教材。讲授课程的手段,原先只有粉笔、黑板,现在则有了好多电子工具,计算机、投影机、录像机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这些新的课程资源无疑为英语教学成效科学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使各种评价数据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摆脱手工搜集、计算的麻烦;还可使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先通过计算机预先检验,使其更加合理。
三、新课程建设中英语教学成效科学评价方法的建立途径
1.通过课堂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表现情况、学习成效的评定。学生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客体,课堂评价旨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英语教与学的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并使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英语,促进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评价时要善于结合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平时表现,例如在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交流能力、兴趣、态度等。
在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通过其他英语教师和教师同行在听课后对自己讲课的建议和看法,英语教师可以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再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英语教师可以及时变更自己的课堂评价,对自身的英语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有效提高。高超的评价艺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所展现的评价艺术,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甚至是失去信心的学生影响尤大,这又特别表现在对学生的情趣和情感的影响上[2]。英语教学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可鼓舞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科学认识自我,促进全面发展。为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可以说,课堂评价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构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不能一味夸赞。诸如对于天赋异禀但学习不上进的学生,应该适时进行批评,指出某段时间内其学习状况的退步。应通过客观准确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2.更正考试评价在英语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考试手段是评价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广大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应对公众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合理化的考试评估机制。考试之所以备受大家诟病,主要就在于我们还是把考试的成绩等同于能力。秉承这种思想很容易造成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功利化,使考试不得不模式化,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上,而在能力的培养上却只能倾注很少的精力[3]。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考试的评价作用。
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正理解英语知识以学以致用,在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上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倡导主动快乐式学习,撇清英语学习和分数的对等关系。考试是启发式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子系统,而非全部,要将考试成绩从能力唯一标准的神坛上放下来,摆正心态。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考试还是选拔人才最公正的考核方式。但不能因此忘记,能力的培养才是英语教学活动的核心。
马尔科夫链数学模型是建立在随机过程上的科学实施办法,现今此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评价的各个方面[4],对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亦不例外。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效果的不可预知性,不断改进原有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是:此处的得到的结论与常规的简单应用英语平均成绩来评判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结论是一致的,但并不代表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评估教师英语教学质量的科学性,这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来证明。应该说,一切为改革我们教育现状的努力都是应该得到赞赏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将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作为多年的老教师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波动调整教学过程。
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评价英语教学质量的时候,一般是根据对前后两次考试的测试来进行,是通过分析学生前测与后测两次测试在不同成绩等级间的变化(前后相继的两个价值状态)的具体状况,构建相应的转移矩阵。马尔科夫链在教学评价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若每个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着学生基础状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波动性,那么所得到的马尔科夫链也会呈现稳定分布的状态。
3.建立形成性评价,贯彻过程性评价方式
使用调节教育过程以替代以往的期末考核过程,是当前适合对教学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教学理念。形成性评价具有多种形式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持续评价,如教师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常规课程观察,记录学生在学期中参加活动的情况、各种大小规格形式的测试的情况。除此之外,对英语教学的评价也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咨询,以此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状况。总的来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多功能评价形式,可以较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反映英语课程进行的实际情况。
形成性评价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力求避免只关注结果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采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计划的设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思考,力求形成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可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有效性地开放式进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要包括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和策略,借以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和态度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而通过单一的测试来评价兴趣和态度是无法实现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较好地使学生自己认识自我,认识到自身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优势所在,从而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自主性学习。在课堂学习中,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英语的自主学习上来,通过一些活动的进行来加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从而在活动中建立合作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若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态度自然就会端正,无需老师督促,就会积极学习英语。
形成性评价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评价四者相结合。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形成性评价还会从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学期的英语学习中所形成的长期英语学习战略上考察教师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情况都不相同,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情况,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成绩而不是作为主要衡量线。应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付出的努力,而不单单依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水平落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依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根据英语成绩给予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其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不尽人意,但若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家长以及周围同学的认可,就是莫大的鼓励,可有效避免整个班级英语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鼓励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学生从形成性评价中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对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建立相应的档案。档案的建立是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要先收集学生相应的英语学习信息,包括上一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学生英语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应该不定期地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进行反思,借以让学生跳出自身的英语学习误区,将自己的学习疑惑讲给同班级的同学,通过同学们的思辨和英语教师的建议来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做出改进。在一定时期后,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状况作出评价。为此,可精选班级上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探讨,推动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包含学生自己、同学之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相对保密。通过收集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的学习状况,学生和教师都能意识到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据此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档案的建立也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案,做到与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契合。
四、结语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以学生的成绩为纲,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弱化了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地位。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客体,学业目标固定化的预想摧毁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评价可以使教师获取学生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明晰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和不足,而后在英语教师的指引下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获得英语学习的长足进步。相对于常规的“只对事不对人”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可以称得上是以人为本。此评价形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改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使学生的个性和个人性格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结合在一起,正视了差异化的学生状况,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善于启发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通过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为教师本身及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学习效果评价的科学依据和可靠信息,从而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公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篇5
在进行微课程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教育形式,在统筹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声音、图像等为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借助课前微课视频的有效展示,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欲望。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Natural disasters》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选取一些关于台湾地震的视频或图片, 以此为素材制成微课程。利用教师精心准备的英语微课进行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程中设置一些精简的文章做铺垫,以此来有效积累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而保证日后英语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落实好微课程展示环节
就初中英语课程而言,落实微课程内容的呈现工作是保证微课程教学功能的关键构成,就现阶段初中英语教材而言,其涉及到的教育内容包含阅读、英文单词、语法及作文写作等。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过程中事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性与有效性。如,学生在学习英文故事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从文章中提炼出十分关键的内容,完成好后期的视频剪辑工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其展示,在微课程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英语作文写作时,教师需要事先与班级中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嗜好,在设计微课程内容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此来为学生展现出所需的内容。借助微课程内容来引导学生想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素材,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习英文单词时,教师需要明确初中教育阶段英语单词的教学是基于英语单词的跟读前提下进行的,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微课程过程中,对教材中提出的英语单词进行科学分组,保证每一组的英语单词数量都是一致的,且要针对单词内容设计与之对应的话题,以此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借助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呈现英语知识,可以在初期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时了解英语单词的意思,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掌握的英语单词,教师需要采用化难为简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还可以借助固定搭配等方法进行微课设计,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Z单词。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Abilities》这一课时,以success为例,n.成功,成就;好成绩,好结果;成功的人(或物) success 名词 n. [复数successes] 1.[U] ~(in sth/in doing sth)成功;胜利;发财;成名;结果;效果;成就;动词形式是succeed;固定搭配succeed in doing something,过去分词:succeeded 现在分词:succeeding第三人称单数: succeeds;造句They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ir work。借助微课视频将单词相关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有效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学习印象,进而有效掌握其知识。
篇6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运用任务的:在教学Greetings和Introductions这两个模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打招呼、互相介绍之外,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电视学习。在教学“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这两个句型时,我让学生列了一个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调查他人的年龄。一段时间后,我发觉孩子们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而且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时还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它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英语课也变得实而不浮了。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国家新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用计算机播放伴有声音的动画:场景一――天空晴朗,阳光明媚。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fine today.场景二――外面下着雨,行人都打着伞。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rainy today.计算机动画创设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其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还可以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例如“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这一句是整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讲授“picnic”一词若用英语解释为“a pleasure trip in which(cold)food is taken to be eaten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更是难上加难,而用体势语也难以释解。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一段动画:在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Kate 对妈妈说:“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妈妈回答说:“Yes,why not?Let’s go and tell your Dad.”而后全家乘车来到郊外,在草地上野餐。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picnic”的意思,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给学生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注重评价方式和技巧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144-02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能力,以及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主导性地位,授课教师在就如何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及尝试,如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学生成绩的多种评价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等等。这些措施及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讨论结果;有时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也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还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任务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与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要求的词汇量存在差距造成的。因此,词汇量的掌握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实验来研究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词汇习得的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论据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人类交际及语言学习非常重要。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习得一般有直接习得和附带习得两种形式。直接习得是定位学习者的注意,而附带习得则着重于分散学习者的注意,把影响意义交流的打扰减少到最少。Nagy、Herman、Anderson认为,母语词汇的学习不可能完全通过直接习得而获取,相反,很可能大多数词汇都是附带习得的。大量阅读对于词汇量的增加非常有用,是词汇量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
二、研究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测试对象
综合上述理论知识,笔者将词汇的附带习得贯彻到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将其做为课堂词汇教学的补充,促使学生快速增加词汇量。笔者假设:对刚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进行课本单元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主题阅读可导致词汇的附带习得吗?如可导致词汇的附带习得,在词汇的哪个方面起作用,起多大程度的作用?
本次实验采取主题阅读的形式,即学生在完成教材单元学习后所进行的和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参与实验的班级其综合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综合教程1》。笔者从各类同级教材及教辅资料中就该教材的第一至第四单元课文内容选取了20篇课后阅读材料。所选阅读文章难度均低于课本内容。20篇自选阅读材料共涉及18638个单词,其中生词为439个,生词率为2.4%,符合主题阅读生词率低于5%的要求。每篇课后阅读文所涉及的生词均列表附在阅读文后,方便学生查阅。
实验测试对象为邕江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其中A班学生人数为41人,女生35人,男生6人;B 班学生人数为35人,女生29人,男生6人。测试对象大多为广西生源,平均年龄分别为18.4和18.6岁。其高考英语单科平均分分别为78和77分。在实验进行的第一学期里,两个班在课程安排、课时数量以及授课教师方面都是一致的。
三、评分标准
词汇的习得除表现在词汇量上的累积外,还包括单词的拼写、词语搭配、一词多义以及词汇的语用知识等。因此,本次实验的测试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词汇的数量;二是词汇的深度(词性、词型变化、固定搭配等)。
测试共有100道试题,涉及100个单词,全部从20篇主题阅读材料里包含的439个生词中随机抽出。试题的形式为主观题,每部分各50题。总分为100分。单道试题的评分标准有三个等级,分别是0分、1分和2分。在关于考核词汇拼写的试题中,拼写完全错误为0分;拼写错漏个别字母但不至于影响理解的为1分;拼写完全错误的为2分。在关于考核词义理解及记忆的试题中,回答不出词义的为0分;掌握考核词汇主要词义的为1分;掌握词汇多个意义的为2分。为确保结果的客观性,笔者与其他两名教师分别对每一位受测试者的试卷进行评阅,取三次评阅成绩的平均数确定为受测试者的最终测试成绩。
四、实验过程
在实验实施前,先对学生进行前测,以便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对比。A班的前测平均分为23分,B班的为21分。
笔者选取了A班做为实验班,B班做为参照班。实验的时间为2个月。在这2个月中,综合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为《英语综合教程1》第一至第四单元,实验班的任务为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教师指定的20篇主题阅读材料,规定时间结束后就阅读资料内容进行测试,测试形式不定,测试结果记录为综合英语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而在给对比班布置任务之前,笔者就主题阅读资料所涉及的439个生词列表,内容有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及汉语意思。对比班的学生不接触主题阅读材料的文章,学习的内容仅仅是文章所涉及的生词及其语用方面的相关内容。对比班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记熟439个生词,2个月后进行测试,测试形式也预先不被告之,测试结果将记为综合英语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个月的实验时间结束后,笔者同时给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后测的第一次测试(简称后测一),考核他们对主题阅读资料所涉及的词汇的掌握程度。为了同时分析学生通过这次实验对所掌握生词记忆的时间长度及牢固性,笔者于1周后又进行了同样试题的第二次测试(简称后测二)。由于两个班级在两个月内的学习环境一致,课程学习及授课教师相同,因此实验所产生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笔者采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两个班的测试成绩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五、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实验后测词汇量的相关结果见表1、表2。
从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主题阅读可导致词汇的附带习得。实验班在结束2个月的20篇主题阅读训练后,如表1所示,在考核词汇量的两次测试中的分数分别为49和55,低于对比班的相应分数。其次,主题阅读对词汇在深度方面的习得更能发挥作用。如表2所示,实验班在词汇深度的再次测试中成绩分别为53和60,均高于对比班。最后,通过主题阅读所附带习得的新词汇,记忆时间能延续更长。实验后的再次测试相隔时间为1周,对比班无论是在词汇量还是词汇深度的考核中,后测二与后测一的成绩相比,分别下降了18分和9分,降幅较大。而实验班的表现却相反,后测二与后测一的成绩相比,分别上升了4分和5分。因此,由这次实验结果可知,主题阅读附带习得词汇与直接习得词汇两种方法相比较,前者更有助于词汇的长期记忆。然而,本次实验由于涉及面较小,时间短,因此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文就综合英语课程的主题阅读词汇习得进行了研究,对于这种方式应用于综合英语教学得出几点研究结果。但这种主题阅读所带来的词汇习得方式并不能取代其他词汇教学方法,因同时从实验过程及结果中,笔者也发现了它对词汇掌握的局限性,如由于有上下文的依托,学生对通过特定的阅读材料所带来的生词词义记忆非常深刻,以至于有时会影响他们对该词在其他语境的其他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课堂生词讲解法与主题阅读的词汇附带习得法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词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多提供生词的再现机会,从而消除词汇匮乏这一英语技能学习的障碍,为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Doughty C., Williams J. Pedagogical Choices in Focus on For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Nagy W., Herman P.,Anderson, R.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20)
[4]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篇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由单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转向信息加工的能力。有这样一节阅读课教学,其教学流程是:
Step 1:教师先教新单词;
Step 2: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听一遍课文录音:
Step 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特别是词汇、短语用法;
Step 4: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这节课思路清晰,但教学方法不“活”。整节课以教师为主,重点串讲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点,包括词、句以及语法。学生成了“听众”,只接收信息。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性阅读,没有进行有效指导,没有给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
二、以合作学习为方法,注重情感目标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功能,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交谈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可以建立信息差(info-ration gap),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可以利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缩小信息差,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设置恰当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
以《Elias’s story》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采访任务:记者要采访Elias,采访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1.When did you first meet Mandela?
2.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ow he helped you?
3.How d0 you like his idea of peaceful fighting?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记者和Elias,展开讨论和交流,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内容。当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总之,课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发展和交际的平台。
三、以巧问精问为策略。增强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难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吸引到问题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上来。比如《Aniz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before all earthquake?”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地震这一话题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分享成果,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
又如,这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句话:“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教师可抓住“breathe”一词,设计问题:What does word“breathe”refer to?学生马上展开积极思维,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breathe”一词潜在的意思,即“The cicy will not die,she can recover from the pain”。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对课文主题的领悟,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害,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内在的因素,以透明、适度的提问,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四、以教学环节为载体,培养探究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借助于汉语思维,把看到的文字信息转译成中文,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进步,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外,教师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指导性训练。
(一)读前活动
学生对所阅读材料、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读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Canada——“The TrueNorth”为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在读课文之前,借助于地图,交流一下学生所了解的加拿大,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Canada?What can you do there?
在这一环节中,预测课文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不论预测是否正确,都能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中活动
这一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所提高,关键在于把信息接收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过程,使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1.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以自然段为切入点,以自然段的段意为基础要素。有些主题句简洁,概括性很强,就在该自然段中,但有些段落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弄懂之后,文童的主旨就不难概括了。
2.捕捉文中细节。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后,需进行细细品味,好比扫描仪,细化到每个单词上,也就是掌握关键词(实词)。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veyed,with 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理解词汇的意思可运用上下文线索猜测,也可以运用构词法猜度。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例如学生学过了“develop”,就不难理解“development”一词了。
词汇这一障碍扫清之后,文章中的细节教师通过who,where,when,what,why等疑问句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把握。也可根据作者运用的写作顺序,如时间,空间顺序等;ROW,most,important等表示先陈述次要的内容,再陈述重要信息内容的词,都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编排上,每篇阅读材料后都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设计问题、排序、判断正误、填表和画图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记叙文,应指导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阅读人物传记时,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和成就等;阅读戏剧则指导学生把握人物、背景、过程、和结果。《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教材练习中设计让学生归纳袁隆平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可以段落与段意的匹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如:
(三)读后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所学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读后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篇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79-02
会计英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中国企业迈向世界,外国企业落户中国,精通会计英语的会计专业人才显得十分紧缺。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也曾提出应重视会计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强化学生的国际交流。可见,国内与国外的教育部门与机构对专业外语的教学非常重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英语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准确
各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但教学定位不够准确。有的高校把会计英语简单作为大学英语的延伸,只注重对语言本身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兴趣需求。有的高校甚至将会计英语设置成了选修课,可见并未跟上时展的步伐,并未认识到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学过会计英语,会有可能在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的进程中成为“文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大打折扣。
(二)教学手段不足
1.课时少。虽然目前每个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但是课时较少,个别高校的会计英语课程只有 30学时,而会计英语的课程内容是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高度集成,如果课时较少,会导致教学内容还未展开,就已经结束的情况产生。
2.教学设备的使用不够灵活。未能在视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积极性。
3.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高校对会计英语的考核方式大多只有期末时的笔试和口试两种,较易忽略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鼓励作用相应减弱。
4.教材缺乏适用性。由于条件所限,国外的前沿教材引进困难。国内教材的素材大多陈旧,缺乏吸引力。有的教材适合某类高校的学生,但对于其它高校的学生并不适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
1.大班授课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都不尽相同,如果只是采取一套教学计划、大班授课,会使有的学生觉得知识吸取不足,有的学生则跟不上进度。
2.过度依赖教材内容。目前,许多高校教师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对会计英语课程的讲授只是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不能及时用多种教学方法补充会计专业实用英语信息,从而使得教学枯燥无味。
二、会计英语教学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以三维需求为导向对会计英语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三维需求导向即学生就业需求导向、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导向和课程设置目标导向。以此三维需求导向重新定位会计英语课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会计是经营性的语言,英语是世界首要通用语言,会计英语是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从事经济业务往来所必备的交流工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诸多外企进入我国,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会计专业人才也为国外企业所需求。因此,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无疑为普通高校会计英语的教学定位提供了新的导向。高校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用会计英语来体现所具有的会计专业技能,是当前会计英语教与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会计英语的教学不应只靠教师的课堂灌输,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得学生对会计英语的学习感兴趣,化解其畏难情绪,所以会计英语的教学也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普通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会计英语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用英语讲解的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知识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用会计英语处理经济业务问题、编制英文会计报表的方式、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素养。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
1.适当增加会计英语课时。会计英语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会计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英语的教学必须具有系统性,即在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了大一、大二的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就应学习会计英语,每学期应不少于40学时。这样做可以使得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对会计英语的学习应一直持续到大三结束。
2.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不应只是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复制在课件上面,而应显示其在会计英语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多媒体可以给会计英语课堂教学补充大量的视听信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利用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英文图片、视频资料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可强化学生的听读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现实感。
篇10
现状一: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相应的语境,学生只会认单词而不会使用单词。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仍存在着教师孤立地讲解词汇,学生机械地背但不知词汇如何合理运用的现象。我们曾看到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读生词后给出例句,让学生背例句,最后要求学生死记生词。这种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语境,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现状二:模块词汇教学不分主次,学生记忆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词汇可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积极词汇,学生不仅要理解词意,还要学会运用。对教师而言,就要花时间举例和拓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消极词汇,要求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理解其意思,这类词汇可少花时间和精力。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教师已习惯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致使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现状三:教学中词汇记忆缺少再现和反复的环节,尤其缺少在语境中重现的环节。知识记忆是一个长期过程,有记忆过程也就有遗忘过程。德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是先快后慢。词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图快不图久的做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师会用听写单词的方法使词汇学习得以强化,但听写之后就不再复习了。虽然学生当时记住了单词,但几天后就忘了,这就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词汇的学习丧失兴趣,从而阻碍了教学。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1.把激发兴趣作为词汇教学的第一选择
面对丰富的英语词汇,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词汇的学习起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能用实物呈现的单词,就直接拿实物到课堂上;能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就拿赏心悦目的图片,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还可结合多媒体,运用动画等形式呈现。只要变换词汇的呈现方式,一定程度上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2.把学以致用作为词汇教学的第一需要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熟练运用,而词汇作为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逐渐认知、记忆和巩固。首先在学习完相关词汇后回到课本中去看看这些词汇出现的语境,掌握这些词的用法;然后延续了原有的造句练习,再写出其他有创造性的句子;最后通过写课文摘要或写小作文的形式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词汇。造句练习是从单纯的词汇学习过渡到词汇运用的必要途径,而作文则是语言学习中锻炼和检测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3.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作为词汇教学的第一要素
在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词汇量和英语成绩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注意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提高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把联系语境,注重重现作为词汇教学的第一理念
孤立的词汇不容易记忆,要有效记忆词汇,必须将词汇和语境结合起来。比如,green的基本用法是形容词,意思是“绿色的”,但在That is a green apple.这个句子里green的意思是“未成熟的”, 但green house为“温室”。因此,只有把词汇放在语境中,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词义,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词汇重现也是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词汇。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词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单词以及相关词汇的搭配和用法,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单词。这就要求教师研究词汇教与学的规律,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经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策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用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方法使用多样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短暂,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媒体运用灵活性原则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单词,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四)立足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原则
由于当今学生中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便养成了万事“独”的特点。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与人合作的愿望,有合作的能力及行为。在乐于参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勇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增强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勇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增强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的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绕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二)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讲授法
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四)化妆表演
儿童喜欢扮演角色,喜欢表现自己,认为表演可以赢得别人的赞扬,当他们表现欲得到满足时会更加的进行英语交际,并且乐此不疲。例如,在警察帮助遗失的小孩找到妈妈一课的教学时,可以抓课文内容将课文改成短剧,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做符合表演人物身份的动作,说符合表演人物身份的语言,分别饰演警敷Policeman) ,妈妈Mother)和小孩Children) ,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更可灵活改变对话内容。
三、新教材小学英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体会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畅游书海,凭着对英语教学工作的热爱,凭着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大胆尝试,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英语教学方法,可归结为四个字:活、真、积、趣。
活,就是思维“活”、形式“活”要做到思维活,就要解放思想,放宽思路,不拘于已有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相同的几种方法。大胆假想设计,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永远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教学内容“真”实,创设仿“真”场景,教师“真”诚耐心教学,
学生“真”实体验英语教学的内容材料真实、实用。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日“积”月累,水滴穿石。英语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途径就是日“积”月累,水滴穿石。每天让学生在黑板的一角“每日一句”,都是一些课本中没有,但在生话中能实用的交际用语或格言,要求孩子们每看到它时就在心里默默的说一遍,并鼓励他们在日常交流当中学以致用。
以兴“趣”为先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抓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日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下作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无止境的心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陆群.成长之路.中国知网,2007-05-09.
[2]王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6.
[3]王晓春.走进孩子的心灵.夏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4]姚立新.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5):4-5.
篇12
1.词句结合,语篇综合,在语境中深化
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词义才能明确和具体。如果脱离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也很难将其运用于实际交际活动中。因此,词汇教学应融入到句子和语篇的教学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语言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熟悉词义,掌握其用法,深化对词汇的理解。
2.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掌握
“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词汇,都要学以致用。只有在语言使用(包括听、说、读、写)中才能深化和巩固词汇知识”(桂诗春,2006)。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不应仅呈现例句,讲解用法,还应为学生提供运用词汇的机会。教师应组织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或体验式的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口头和笔头的词汇练习,使学生在学生中用,在用中学。
3.训练策略,形成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如通过语境猜测词义、利用知识学习词汇、对学过的词汇进行归类,从而建立自己的词汇系统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词汇学习,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己记忆特点的词汇记忆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如正确使用词典、及时复习、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4.课内课外并举,隐性显性结合,拓展词汇学用渠道
传统的词汇教学多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现代英语词汇教学则主张通过三种途径:直接词汇教学、附带词汇学习和独立策略发展(崔义平,2005;肖礼全,2006)。直接词汇教学即传统意义上的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的、刻意的专门的、显性的词汇教学。附带词汇教学(也称词汇的隐性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阅读、视听等语言学习活动中习得词汇。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词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特别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开展词汇自主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
5.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记忆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谁知能力,英语学习离不开记忆。科学记忆词汇要求首次过度学习,多感官参与,及时复习,以“词块”为单位输入,提高对词汇的加工速度和记忆效率。词汇学习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为对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初次音形义的了解――多种语境意义理解――多感官并用记忆――不屑一与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运用――多效仿回忆――不断的校正――经常提取(运用)”等若干“工序”,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陈琳等,2004)。
二、新课程下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扫清词汇障碍式单词教学
每次教授新的章节时,我总是喜欢单独拿出一节课的让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所有单词。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预习单词读音;
2.认真听单词录音,核对自己单词发音的预习情况;
3.收集所有学生拿不准或不会读的单词,集体解决发音问题;
4.跟读录音,规范单词的正确发音;
5.学生背、记单词的拼写;
6.讲解重点词汇的用法,补充部分相关知识。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鲁教授的课,我认为自己在词汇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是:
1.孤立地讲解词义。讲解词汇时,完全脱离了句子和文章内容,忽视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2.词汇讲解过多。总以为,只要是老师讲过的,学生就一定能掌握。
3.错误的指导方法。总认为只要学生背得多、记得笔记多,单词就自然能记住了。于是,每天听写单词,每天检查,对于出现错误的学不仅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记住单词,甚至有时以罚写单词的形式进行惩罚。事实是结果适得其反,这样做却使学生心中充满怨恨情绪,逐渐讨厌学习英语。
4.没有遵循和使用遗忘规律来合理地复习和检测词汇。多数情况只是在半期考、期考时安排复习学过的词汇,这样学生学过的单词反而又变成了生词。
二、解决策略
1.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所学词汇。例如,我们在列举例句时结合课本中的原句,可以时以前学过的,也可以是将要学习的。
2.有选择性的介绍词汇的用法,不要让老师的“好意”变成学生的负担。
3.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比如,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构词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
篇13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路
近些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将来走上客运服务工作岗位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早期教学中,很少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一课,因为当时客运服务的对象通常是国内乘客,工作人员借助英语来进行工作的机会较少。随着近年来各大城市中涉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客人旅游、定居、经商、访学等,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客运服务对象也增加了外国乘客,尤其是在机场附近的地铁线路中,外国乘客更是占据相当的比例,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迫切需要提高客运工作人员的英语使用能力,要求客运服务人员能够完成一定的英语交流,能顺利完成售检票、充值、安全检查、站台服务、广播、客流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但是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是一门比较边缘化的课程,大多数的师生都将这门课流于形式,实用性较差,在该课程教学中常常是根据具体工作归纳一些常用句型进行背诵,学生机械式记忆,在工作岗位上遇见外国乘客就生拉硬套,表情紧张、僵硬,最终乘客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倍感失望,对客运服务的评价较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需要较高频率地接触乘客,所以客运服务人员的礼貌程度会直接影响乘客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客运服务人员在工作细节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得体的言谈举止、文明的职业素养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鉴于上述原因,提出将服务礼仪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改善传统教学困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的课程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的课程目标是从企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的。该课程旨在培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掌握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为基础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英语水平;能从事售检票、充值、安全检查、站台服务、广播、客流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专门人才。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基本工作,并具备基本的客运服务实践技能,掌握客运服务工作中常用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具备用英语进行相关工作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当面对服务对象是外国乘客时,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得体的服务礼仪、准确的专业英语,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为外国乘客提供一个优秀的运营服务。
三、客运工作中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通常由个人来体现,但是并非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往往影响到团体、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客运服务礼仪就是客运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中,通过言谈、举止、具体行为等对乘客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是客运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使用的礼仪规范和工作艺术,是“以客为尊、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客运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客运服务人员来讲,规范、优雅的服务礼仪能够展示客运员工的外在美和内在修养,更容易拉近与旅客的距离、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人际交往的剂,更是企业、地区形象的具体化展现,从而实现企业、地区品牌效应的增值。
四、服务礼仪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融合的优势
1.增添课堂生动性,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将服务礼仪的内容融合之后,会使学生了解对待外国乘客基本的交流方式、表情、举止,以及对待不同类型的外国乘客应该采用的语言习惯。当学生能自然地驾驭以上服务礼仪的时候,那些客运工作上的英语交流就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枯燥,交流的内容也不会显得力不从心,客运服务的工作就会顺其自然地进行,而且乘客和工作人员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为企业及地区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车站星罗棋布,客运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一个优秀的客运服务企业而言,不但能够为国内的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服务,还能克服语言障碍为外国乘客提供同样优质的服务,甚至能考虑文化差异,在礼仪方面给予其更多贴心的关心和帮助,让外国乘客有在自己国家的感觉,这必然会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客运服务企业和所在地区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其形象,提高乘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和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客运服务工作人员凭借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专业的技术水平带给国内国外乘客优秀的服务,得到的是来自乘客当面的感谢和赞扬,这是对其工作极大的肯定。这种肯定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会让客运服务工作人员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一次次的满足中,增添了自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会激发其保持良好的服务礼仪、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
五、改进后可实施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服务礼仪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相融合,根据讲授内容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可以应用在具体工作内容的教学中,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表演相应的工作内容。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有帮助,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处理乘客纠纷”或“处理乘客伤病”等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构建小组,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引导每位学生分别去体验乘客、工作人员这两种不同的角色,这样每位同学都既能细致全面地去体会乘客的心理,对工作人员服务礼仪、服务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又能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地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应用于为学生点明一些与外国乘客进行交流的常见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举一反三,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起到警示作用。比如引入纠正乘客不良行为时忽略其语言习惯而造成沟通不当最终遭到投诉的案例;引入向乘客表达工作失误时用词不得体,使乘客觉得失礼的案例等。
3.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可以在客运服务内容对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有较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中使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过程中体验服务礼仪和工作内容的融合,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到位。比如在讲授“礼貌待客”、“售检票”、“指路”、“安全检查”等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体验以上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教师和台下同学可以从是否做到表情自然大方、姿势优雅、心态平和、语言得体、态度谦恭等方面进行点评。
六、总结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中融入服务礼仪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改进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和教学内容都变得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该课程更具有实用价值,还能提升学生的客运服务综合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铮.情景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3).
[2]姚金铃.任务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的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闵丽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2).
[4]高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