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

篇1

【Key Words】 Hospital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erredistrib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coexistence

引 言

医院建设中,每块项目用地都是不同的,如何正确解读场地,并融入绿色设计的概念,是一个医疗项目发展定位与建成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以下三种情况下规划布局的特色:(相关概念:绿色医院建筑 green hospital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提供健康、适用、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一、在全新场地进行合理布局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由于外在的限制较少,功能的布置以医疗流程展开。

特点1:采用分期实施的方式分配用地,利于前期场地的拆迁及建设经费的节约。

特点2:医疗街作为一期项目与二期项目的发展骨架,使医疗区内部的各种人流物流与原有院区秩序相融合,取得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案例名称:杭州萧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总体规划(图1)方案布局详解:

本项目基地为于萧山区义鹏镇新区义隆路以北,交通方便,场地平整。一期建设600床,二期总床位数达到1000床。

根据一期600床的规模,将门急诊、医技及一期住院部---这个医疗综合体,作为规划中一期建设的部分。(图2)

作为医院更新发展最快的医技部分将随床位数增加而扩展。二期建设可将诊区的医疗街继续向西延伸,进行二期病房及二期医技的建设。二期医技、病房均与一期医技、门急诊联系便捷。(图3)

院区东侧的综合办公楼一期兼顾生活用房,二期新建独立的生活楼,同时使得行政用房得到扩展,减少了一期的投入。北侧用地可作为二期科研用房的发展用地。

根据用地东西向狭长特点,及医疗建筑对于自然采光的要求,医疗区采用了东西向发展的布局形式。整个建筑群落尽量后退主干道,为大量人车流提供开敞的院前缓冲空间,同时开阔的绿化环境消除了病人对于医院拥挤、嘈杂的形象认识,提供了轻松舒适就医环境。

南侧义隆路开设医院主入口,其西侧为独立的急诊入口,开设急诊绿色通道,更加符合急诊快速、便捷的救治要求。西侧义蓬路设住院部探视入口,北侧规划路开设供应入口及污物出口。院区东侧设独立的办公区入口。

功能的布置以医疗流程展开。

医疗区内共设五个方体的门诊单元,由带有光庭的医疗街所串联,各单元间设一景观庭院。门诊采用模块化尽端式的布局形式,每个门诊单元内部靠近医疗街设置宽敞明亮的候诊区。医生交通及其办公区域处在模块的。

医院设计中考虑人性化设计因素,并在公共场所设有专门的休憩空间,提高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和亲切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沟通和休闲的机会。

自然通风是在风压或热压推动下的空气流动,自然通风是实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提高室内热舒适的重要途径。

靠近门诊及病房设置四层医技楼。住院楼十七层,其四层裙房分别设置急诊以及宜靠近病房布置的医技用房,上部十三层均为病房。各模块沿东西向的医疗街发展,使得病人就医的识别性更强,路线更为清晰明了。

二期病房结合二期医技靠近医疗街设置,高度13层,总床位约400床。靠近住院部设置三层的后勤保障楼,以架空连廊相联系。

医疗主街将门急诊、医技、病房各功能模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医疗建筑群。

绿色设计理念:医院总体规划应满足医疗服务的功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人流、物流、信息流,选择恰当的建筑布局。体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卫生安全、经济高效。

二、老院区的扩建项目,改造现有建筑,建设新大楼,实现可持续滚动发展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现有建筑的拆除与利用,

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关系,

分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不影响现有医疗业务而进行建设

特点1:现有陈旧建筑的拆除,保留,再利用。

特点2:合理安排工程的时序,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及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的前提下,分期完成

特点3:一期竣工后,拆除影响二期建设的建筑;工程全部竣工后,改造环境,使之符合新大楼的使用。

案例名称:邢台市第三医院整体改扩建规划方案(图4)方案布局详解:

工程位于邢台市中心,在现有院址拆迁后建设。考虑到医院整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重点对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深入研究。(图5)

1. 对质量较好,不影响总体布局的现有建筑,予以保留,合理使用,并统筹考虑新旧建筑的协调统一。

2. 充分考虑医院北侧征地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又满足城市规划中建筑对道路交叉口对空间影响。病房楼布置于此,呈“之”字形,利于分期完成,并不影响北侧征用土地及房屋拆迁。

3. 一期建设内容为病房楼,医技及急救中心。在暂时保留原外科病房楼得前提下,可一次建成。病房楼搬入新楼后,拆迁外科病房楼,建设门诊。待工程全部竣工后,拆除老门诊楼,并改造院前广场,统一保留下的旧楼。

建设用地规整:

现有场地内建筑陈旧,有些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且年久失修的,拆除。腾空场地作为新建筑的基地。建造医院新的住院楼,医技科室和急诊部分。

大楼建成后,将医院现有病房置换到新大楼中,然后拆除旧病房楼。这样保障了医院的日常运转。

在拆除旧病房楼的基地上,建设医院新的门诊部分,将医院现有的门诊部分置换到新大楼中,然后拆除现有门诊楼建筑。

最后,将保留的一部分内容改造为适合新院区功能的建筑。

拆一步,建一步,拆一步,建一步,直至完成项目的扩建,整个扩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滚动建设的理念。保持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并带来了有保障的经济效益。

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节材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大拆乱建,避免浪费的控制条件。我国原有医院的改扩建工程需要对院区内原有建筑做客观分析与评价。对院区各建筑的结构主体、建筑物配件以及配套公用系统进行诊断分析,评定规划后赋予新使用功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符合使用安全,仍有改造使其符合使用功能的旧建筑;

“纳入规划项目”系指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院区总体规划要求予以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新的规划建设项目。

三、地形起伏大的场地上,因地势设计,融入自然环境。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地形复杂,周围有优越景观资源,设计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及对人的尊重,整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特点1:平整场地,减少土方平衡。

特点2:利用场地的变化造景,使得建筑宛若从地上生长出来一样,和谐共生。

特点3: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作为复杂地形的设计综合利益最大化依据

案例名称:福鼎市医院百胜新院区(图6)方案布局详解:

工程处于福鼎百胜新区最北段,基地周围形成面溪背山望海的山水格局,环境优美。用地三面环路,其中西侧道路江滨大道为连接新旧城区的大动脉。用地内山体落差较大,并且与南侧两条市政道路存在巨大高差。通过设计,我们力求塑造一所能够体现国际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集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图7)(图8)

场地分析

1.平整场地,减少土方平衡,控制造价,平衡功能与土方造价的关系。

基地北侧为原省道沙吕线路况较差,无法做为本项目的主要出入口。现有用地周围两条道路标高处于20到7米的范围内,而用地内标高均处于50米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对用地进行大的开挖整平才能与道路衔接,得以利用。医院的服务对象为病患或行动不便者,必须为其创造平缓舒适的人性化就医环境,如若投资控制上极力压低土方量,或形式上一味追求山地建筑的退台、错落,必然带来医疗功能的缺失,长远来讲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为患者带来极大不便。

在对用地内ABC三区进行了分析对比之后,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功能定位。A区作为医疗区使用,与两条干道顺畅衔接;B区作为相对清洁的行政办公及科研教学用地;C区若保持原状,整个用地土方量将达到260万方,平整后土方量达到290万方。

本次将C区平整至标高55米左右,并采用45度自然放坡,因岩体构造良好,通过简单的护坡处理即能防御因滑坡造成的灾害。本区域将来可顺畅的借助沙吕线作为出入口,为今后使用创造条件。两病房可设置桁(hang)架钢结构连廊与山顶平台水平连接,本区域地处高台之上,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院区当中,为患者提供一个难得的观景花园。

2. 我们结合用地,进行了多种可行方案的分析比较。作为复杂地形的设计综合利益最大化依据(图9)

方案一:

优点:门诊病房分别沿两条干道布局,医技围和于中心。病房有较好的南向采光及景观。

缺点:病房与干道距离较近,受到噪音影响大.另外,门诊入口广场及病房入口广场较为局促,若建筑后退,必然对用地中最高点进行大的开挖,而且也只能形成一个狭长的院前广场。由于沿滨河路形成高层的病房阵列,门诊及主入口部分相对于连接老城区的滨河大道及道路交叉口来说,被病房及山体围和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内,作为人流量最大的门诊与外部公共空间的对话被屏蔽。

方案二:

优点:门诊病房围和医技中心进行布局。病房有较好的南向采光及景观。整个建筑群落顺应山势前低后高。

缺点:病房大距离后置,会使得整个场地大面积的山体开挖,而且病房设置过深,与干道人车流线的联系产生不便。另外门诊入口仍然难于设置开阔畅通的院前广场。平面上多段转折的病房可以更好围和医技,但是会造成小环境的通风闭塞,病房内部走廊会产生曲折转弯,给推床及护士的护理带来不便。

方案三:

优点:门诊病房以正南向作为主朝向,充分利用道路交叉口的地势较低的用地,作为开阔的入口广场。

缺点:病房虽有南向采光,但是两病房产生自遮挡,其中一个病房的景观及午后采光受到影响。另外,作为整个建筑群落当中最大体量的病房部分过于局促,也过于集中,造成了建筑体量上的失衡。

最终方案:(图10)

将建筑群落依山就势正南向布局,通过裙房及主楼型体转折与两条干道产生呼应。将道路交叉口的用地充分利用,设置开阔的院前广场,利于大量人车流的缓冲集散;利用西侧用地设置开阔的住院部广场,更加合理的组织医院两大人车流线。两病房舒展流畅、和谐共生,即取得南向采光又能观山望海,将外部优美的环境引入到建筑中来。整个建筑群落坐北朝南,背山临水,无论是为老城区还是将来新城区的就诊人群,都呈现了积极迎合的建筑景观。

结 语

本方案以“生态医院”的主题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点滴之处都体现着对于医患的人文关怀。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看到绿树、蓝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激发其对生命的渴望和战胜病痛的意志,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常年工作于此,能身心舒畅,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通过我们的设计,为患者、医护人员、探视人员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绿色设计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维持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的土石方工程量和相应的建设投资,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破坏。对场地内具有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地形、地貌、水系和树木植被予以保护。

当前,我国正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作为我国能源消耗较高的公共服务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和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中国绿色医院建设。我们期望通过此文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nurs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discuss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Methods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during Oct.2002 to Aug.2003 and Oct.2003 to Aug.2004 in our department were pided into one of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B).Group A was treated before the nurs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after the nurs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nurses’attributes and selfimag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nurs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Conclus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nurs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affect;satisfaction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而泌尿外科疾病多涉及个人隐私及身体隐私部位,且老年患者较多,心理障碍较为普遍,针对这一就医群体,在护理上应更注重“人性化”,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以平静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将现代的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使患者真正获得温馨、便捷、优质的保健服务。

经过建立泌尿外科病房接待、护理操作用语规范,形成一套标准化护理程序,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护士的护理观念得以改变,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实施护理文化建设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选患者为2002年10月~2003年8月与2003年10月~2004年8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5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订方案 确立人文关怀护理的范围和标准,从营造人文氛围、注重文化素质到强化服务行为,重视全程护理;直至规范语言行为,体现关爱尊重。

1.2.2 实施 于2003年10月始建立我科病房接待、护理操作用语规范,形成一套标准化护理程序,营造人性化的泌尿外科病房护理文化环境。由医院民主行风办每月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5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方式采用无记名自填,患者无法完成则由家属填写,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65份,回收165份,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人文关怀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提升医院服务文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科在美化环境、方便患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已经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当然,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3.1.1 营造人文氛围 在病房,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如: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温馨服务卡、治疗提示卡,在每一间病房配备一本《便民服务指南》,建立病房病员家属互助制(如:给术后患者家属发放陪人证、陪人床),护士作为组织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互助互帮的积极性,使患者、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的关系,护士从患者或家属中了解某一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顾虑,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3.1.2 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是整体护理必需的背景知识,是人文精神在为患者护理服务中得以体现的必备条件和工具。难以想像一个虽已熟练各种护理操作技术,但缺乏社会、心理、伦理等起码知识的护士在整体护理中会有所作为。因此,临床护士应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用好这些知识。为此,我们制定了电话礼仪规范,接待各类患者礼仪规范(站立接待),医、护、患间三者及交接班礼仪规范,护理操作基本用语规范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用语规范等,并定期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成效。

3.2 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3

地下室负一层为人防层,设高低压配电室及双层复式车库(138个停车位) ;战时作为核6级常6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面积3350㎡,掩蔽人数2300人。地下二层设水泵房、空调机房及库房,其余部分为双层复式车库(97个停车位)。

地上裙楼设有出入院中心、影像科、输血科、病理科、供应室、手术部等医技用房,塔楼6~19层为住院病房,每层建筑面积为3100㎡,分东西两个标准病区,标准病床数为1134张。

流线设计思路

*遵循资源整合、立足全局、以点带面的规划思路

医院改、扩建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立足全局的总体规划思路。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单体各个层面进行把握,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资源整合即医院功能模块的重组,重组并非各科室简单的排列组合,它受到科室的设备情况、流线要求以及医院人文等因素的限制。

医院院区大致分为3个部分,南侧靠近黄埔大道的区域为门诊区,中间为医技区,最北侧为病房区,三区之间以半封闭的连廊串联,流线也相对短捷。

住院楼北侧即为本案的建设用地,现状为患者的活动场地和部分停车场。在方案设计中,通过对医院整体功能结构进行分析,对院区的功能进行了重新整合。拥有大型设备的影像科迁至教学楼二层,手术部及手术相关科室病理科、输血科、供应室也迁到教学楼的裙房。原住院楼除保留部分科室外,其余改造为办公科研和诊疗用房,同时对原门诊医技楼各科室也做了一些调整优化。连接原有门诊、医技、病房的连廊继续延伸至新建教学楼,担负起了整个院区的人流疏通。以中心连廊为主轴,医疗区各功能模块顺序排开,形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医疗体系。

*与功能配置相结合进行流线重组

确保医院交通流线的便捷,使人流、车流快速出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这些要求的空间布局是该项目的设计重点。

医院的流线主要是人车流线和洁污流线。设计充分考虑了院区的基地现状和路网组织。院区北侧主入口用地比较局促,却汇集了整个医院的门急诊、住院和探视流线,人车流量巨大,流线组织也较混乱。在教学楼建成启用后,医院的人车流量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教学楼又处在院区的深处,所有的人流和车流将横跨整个院区,所以合理的人车流组织将成为医院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

连廊是院区所有人流的主要通道,门诊、医技和病房的人流主要集中在此。设计中,将连廊延伸至教学楼,串联起医院的各个功能模块,所有的人流可以在半封闭的连廊内往返于门诊、医技、病房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建筑设计践行以人为本

在教学楼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

病房医技科室采用模块化的布置方式,在病房的设计中将交通核心置于中央,使医生的办公用房能够有较好的采光通风,剩余的无采光房间作为库房及污洗,体现了对医生的人文关怀。

按照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公共厕所均设置残厕,入口处设置坡道。

设立总服务台,为患者家属提供办理出入院手续、结算收费、咨询等一系列服务。计算机联网的应用更减少了等候时间。

将病房布置在建筑的南侧,保证每间病房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病房流线简洁,尽量缩短诊疗路径。每层均配置了医护人员休闲、沟通区域,以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护士站采用开敞式的布置方式,使护士可以观察到所有病房。

装饰选材以抗霉菌、抗老化、易清洁、少异味为主线,使用的装饰材料均经反复推敲,经久耐用。

节能措施力求环保高效

教学楼建设期间,医院与设计院结合本院后勤保障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楼建筑装饰和配套设施进行反复推敲,考察论证,形成了一套有医院特色的节能环保、经久耐用、高效自动化模式,主要表现在:

采用螺杆式热回收机组,把主机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热水进行置换回收,用于生活热水和洗衣房;

对于变配电、应急电源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新风系统、公共区域照明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等后勤保障设施实现监控,降低运行中的人力成本投入;

所有通风换气设备均采用高品质、低噪声的产品,以减少噪声对医患的影响;

医疗流程和后勤保障系统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所有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公共电梯厅和病房小走廊采用LED光源;

对于电机拖动,凡是工艺上满足变频控制的均配置变频器;

建筑外窗采用上悬式开启方式,控制开启角度以防患者轻生;外墙均采用LOW-E中空玻璃,降噪节能;

在主要通道上的防火门均配置电磁释放器,使得正常情况下防火门处于敞开状态,一旦有火警电磁释放器自动脱扣,关闭防火门;

建筑内墙涂料环保无毒无味,不发霉、不发黑且可擦洗,环保耐用;

天花采用玻璃纤复合天花,有质感、可擦洗且可有图案选配,规避了石膏板天花的清洁问题和铝扣板天花的呆板单调;

在地面配饰上,在公共电梯厅和医护生活区域采用耐用、易清洁、廉价的抛光砖,在诊疗区域采用了高品质的同质透心橡胶地板,洁净、降噪、色泽温馨。

篇4

*合理规划,优化组合

规划及单体方案设计时针对建设的难点,侧重从宏观角度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流、物流进行具体设计。医疗用房充分考虑现有门诊、急诊、医技和病房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整合。

*以人为本

为适应医疗设施的空间和人流组织要求,努力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卫生、安全的就医环境、工作环境,实现人、自然、建筑的有机融合,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总体布局、细节设计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重视医疗流程

合理的医疗流程是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医疗流线不仅要方便使用,更是医院的生命线。合理设计医疗流程,避免洁污交叉,尽量缩短联系距离,节约人力物力,节省能源等等,都是我们在医院流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体现在院区入口的设置、交通组织、平面功能布置等方面。

*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优美的环境空间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恐惧与忧虑。在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室外空间;另一方,在室内空间方面,注重空间环境的创造,例如使用了中庭、天井等。通过空间色彩分区、色彩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以及建筑小品、背景音乐系统等,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服务氛围,提升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品质。

*打造生态型绿色建筑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区域气候因素,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保证医院建设的经济、高效。

建筑形式,采用半集中式布局

建筑组合形式与建筑功能及建设条件密切相关,本方案采用半集中式布局。

半集中式(综合式)的布局适合经济不太发达、用地比较宽松、且要求分期建设的项目。这种组合形式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之间,医疗建筑的空间较为集中,与行政办公,后勤辅助用房分开设立。建筑组合基本上保留了分散式的优点,特别是在利于隔离、环境安静和便于分期建造等方面明显优于集中式组合,但也吸收了集中式组合的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各部门联系便捷、功能分区明确、交叉感染机会少、结构布置合理等优点。

建筑布局,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优质高效。

考虑到建设用地较为充裕,主要建筑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将用地划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保障区和传染病房三大格局,以本期建设为核心,逐步向四周放射发散,为医院的高效、安全、合理运营和院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沿用地纵向轴线依次展开医疗综合楼和住院楼,住院楼设在医院的最南侧,可充分享受阳光的照射。后勤楼和传染病房楼布置在西南角,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传染病房采用绿篱与其他建筑物隔离开并相隔一定的间距。

由于阿拉善冬季多为西北风的气候特征,病房楼采用弧形布局,将建筑的山墙面向西北风向,减小风的阻力。

立面设计,稳重、大气而不失亲切感

“稳重、大气而不失亲切感”是本次立面设计的最终目标。

造型力求简洁明快,在军分区东路形成完整的建筑序列。通过虚实对比、凹凸变化对建筑体量进行划分,划分后的建筑具有宜人的尺度、细腻丰富的线条和适宜的色彩,缓解了医院中人群的精神压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外立面以竖向长窗为主题元素,按模数系统地进行有序组合。局部以玻璃幕墙进行点缀,将实墙的坚实与玻璃的轻盈相互衬托,创造了建筑丰富的立面基调。

重点科室设计,各有特色

*放射科,考虑为放射医师安排内部工作区域

放射科包括X光、CT等,医务人员工作区与患者活动区分开,设计考虑为放射医师安排内部工作区域,需要做影像检查的患者通过患者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工作区相对分开,改变传统医院患者与医务人员使用同一通道的布局形式,避免了传统布局存在的相互干扰的弊病,这样不但使患者有了良好的候诊环境,也改善了放射医师的工作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手术部,采用清洁供应区的新概念布置

做到洁污分流,分区明确,洁净通道与清洁通道分开。分设清洁与污染物专用梯,物流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手术部内设6间手术室,手术室面积适中,充分考虑各种必须装备的设备位置,同时也考虑一些可选用的先进装备的布置,固定设施的设置均便于控制,方便使用,无障碍操作,确保安全。现代化手术室内设备设施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今后发展的可能。

*检验科,采用大空间灵活实验室的设计概念

运用铝合金玻璃隔断来分割空间,通透明亮。布置架空管线,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化验台,通风柜等化验室设备满足化验仪器设备、化验项目更新变动的需要。

*中心供应室,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

污染物品接收与清洗消发放分设不同出入口,污染物品接收后经分类、清洗、打包,送入高压蒸汽消毒,取出经检验存放直至发放。整个过程均为单项流程,不回流交叉,以保证中心供应物品的消毒洁净要求。中心供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以保证室内良好的工作环境。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建筑形式采用半集中式布局,这种布局适合经济不太发达、用地比较宽松且要求分期建设的项目

2.医疗用房充分考虑现有门诊、急诊、医技和病房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整合

3.建筑沿用地纵向轴线依次展开医疗综合楼和住院楼,住院楼设在医院最南侧,后勤楼和传染病房楼布置在西南角,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4.立面设计以构成的手法通过虚实对比、凹凸变化对建筑体量进行划分

5.在室内空间方面,注意空间环境的塑造,使用了中庭、天井等

6.通过空间色彩分区、色彩标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氛围

篇5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2]。在中医学传承和发展中,一直强调人文对医生道德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医乃仁术”之说,认为“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医肿瘤学根植于中医经典理论,处处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吸取多学科优势,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其对晚期患者和复杂癌症的姑息治疗以使之能带瘤生存正是优势所在[1]。中医肿瘤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与医学人文紧密结合,而人文教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即从教材、教辅书籍编写,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始。作为《中医肿瘤学》十一五、十二五教材的主编单位,笔者在教材编写中添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部分内容,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参考书籍、患者教育丛书也将相关内容纳入。2018年教研室主任林丽珠教授带领编撰出版的《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就是人文理念和肿瘤防治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编排设计时,增加见习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疾病、患者的感性认识。通过先行的学科建设,将医学人文思想进行早期铺垫,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引领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医学人文的熏陶。

2教师队伍培育引入医学人文

教师队伍培育也是医学人文培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时代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由于中医肿瘤专业更多面对晚期癌症患者,对教师、医生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专科教学和临床带教上贯穿医学人文思想、理念,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达到渡己渡人的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教研室在岗前培训、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中反复强调师德修养、医德医风,同时对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在教师培训中强调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让医师时刻谨记《大医精诚》所言:“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遇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此外,教研室要求老师要有坚定的专业思想、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鼓励老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如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外出进修、组织青年医师论坛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面,我们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CBL、PBL、TBL教学法。在学习和集体备课、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情节的植入与安排,如在癌痛的课程中,癌痛作为主观症状,要相信患者的主诉,掌握评估疼痛的方法。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语言不能交流的人群,可以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的级别应用不同的药物止痛。这样的方法,既能有效地将知识点引出,也可以把细致的人文关怀,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医学人文。

3重视教学活动中医学人文的渗透

医学人文从学科建设、课程设计的铺垫,教师培育等环节安排,最终需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临床见习、实习时全方位地接受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本身恪守医德医风规范外,注意在临床带教中树立教师专业形象。要有带教意识,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治疗的同时,学会关心、爱护患者,做到“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对患者家属也带来了不良刺激[3]。基于对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肿瘤科临床医生在治疗、临床带教中常常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言语交流中处处体现关心、尊重、爱护,让学生明白医治的不但是疾病,更是有血有肉的个人,需要去聆听、去感悟、去安慰,让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共同对抗疾病、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晚期癌症治愈常常是有限的,帮助和关怀是无限。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教师也应时刻提醒学生,医学技术仍然是医疗关键所在,精进医术,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是医务人员必须有的素养。

4贯彻人文理念于医疗实践

篇6

1 服务文化建设的3个层面

医院服务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反映了它的各个层面的内涵本质。精神文化是灵魂,是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中提炼、浓缩的文化精华;物质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只有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逐渐内化,成为医院职工的行为准则;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认真抓好各个层面的服务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有助于医院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创建自己的品牌。

1.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服务的相关文化要素在社会外观形象的表露,是服务文化的外层。如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技术、服务工作环境等,都渗透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是医院服务精神的动态反映。因此,我院制定了提升服务文化的3个举措:

(1)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务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在工作中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从而满足病人极度渴望解除疾病,得到精神、文化、情感服务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上下功夫,举办了系列素质教育讲座,如“礼仪基本知识”、“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手册”,同时弘扬服务工作中认真饯行人文精神的典型事迹。并根据护士规范标准和要求,制定了《护士手册》,全院护士人手一册,使广大护理人员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的责任,时刻用《护士手册》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而完善自身的价值,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尊重、服务于病人,使“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2)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护士才能满足患者不同的护理要求,提高其满意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护理的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提供保证,才能提升服务品质,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护理品牌”,赢得护理市场。为此我们从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新和拓宽,补充相关护理知识的岗位培训,并选派骨干去省内外学习、进修,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护士参加自学、函授、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对担任护士领导职务的人员,按相应的职位要求,利用护士长例会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病房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等,倡导用“五常法”管理病房,并组织他们集体去深圳、东莞对口医院实地参观、考察,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胜任本职工作。

(3)加强工作环境的投资。医院为各科工作室安装了空调,更换了不锈钢治疗台,配备了微波炉,改善了工作环境。2004年初,院领导对资金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

1.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由医院服务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各项规章制度所组成,是服务文化的核心。我院根据各种条例、规范等及时修改、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各项操作规程、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和以“忠于职守、慎言守密、热情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依法进行护理管理。同时,建立了护士长、主管护师夜班查房制、首诊接待制、主班负责制等各项护理操作考核制。为提高护理质量,我们以礼仪服务为起点,以护理操作规范为中心,提供宾馆式的舒适服务、医院的个性化护理、家庭的温馨服务来规范护理服务行业,重整护理服务流程,注重服务意识、顾客意识、质量意识,使护理服务向宾馆式服务和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复合型护理提升。实现服务理念工作模式管理的转变、努力追求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安全“零差错”、护患关系“零距离”。走进病房,护士会主动用家庭式称谓与患者打招呼;当患者正在休息时,护士绝不会因惯例而打扰病人;只要病情允许,护理时间由病人说了算;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治疗、用药、预防等情况了如指掌;当病人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会亲切地送患者到医院门口,送上一张联系卡及温馨的祝福,同时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患者可利用联系卡随时咨询。从就诊到入院,从治疗到出院,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服务。

1.3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护理哲理、护理精神和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关法律、条例的颁布及服务理念的更新,使护理管理者和全体护士在进行护理管理和提供护理服务时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营销意识、风险意识、效益与效率意识和信息意识、品牌意识。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培养,爱岗敬业典型事例的学习,尤其对为抗“非典”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的学习,有效地陶冶了护理人员的情操,端正了护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使护士从内心深入自觉地产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提高全体护士的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2003年护士节期间,我院举办了“为病人奉献真情”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促使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了想学习有机会、能学习有平台、好学习有作为的浓郁的护理文化氛围。

2 塑造现代护士形象

护理队伍的形象反映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塑造现代护理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和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士要求不仅是“微笑”,文化内涵的主体应该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此,护理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轮流主讲等形式,常年坚持组织系统业务学习及相关考核,围绕塑造现代护士形象活动。我们导入人文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并将“顾客理论”引入护理服务,提出了“顾客的满意是我们的目标,顾客的需要是我们的工作”的服务理念,从病人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病人最满意的事做起。要求在完成治疗和常规护理工作后的护士要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通过沟通,不仅完善了健康教育,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还可获取与病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改善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使患者感到舒心、称心。

篇7

随机抽取2008级、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科各50人为教改组,按照新的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为非教改班的2008级、2009级护理专科各50人,按照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研究方法

3.1教学改革的思路

结合我校“立足陕西,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办学定位,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为宗旨,以“突出整体,加强人文,强化实践”为实践课程改革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3.2建立创新型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区

3.2.1多功能内科护理模拟病房多功能内科护理模拟病房是结合医院普通病房护理工作需要和临床教学需要建立的新型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多功能病床、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录像设备、高级护理模拟人、高级教学模型、护理操作台,在实验室学生们可以进行多媒体示教、教师示教、病例讨论、角色扮演、操作训练多种实践活动。3.2.2多功能监护模拟病房多功能监护模拟病房是结合医院ICU护理工作需要和临床教学需要建立的新型实验室,实验室按照医院ICU病房设计,配备先进的多功能病床、SimMan护理模拟人、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吸痰器、护理操作台等,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SimMan计算机系统完成危重病例设计,学生可以按照护理程序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和护理。3.2.3模拟实训中心模拟实训中心配备高级心、肺、腹模拟人和计算机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模拟人和计算机可以准确评估病人的异常体征如啰音、杂音、Murphy征等。3.2.4社区护理实验室建立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实验室、心理护理实验室、康复护理实验室、家庭护理实验室,让学生结合内科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知识,开展综合设计性试验,模拟完成进行内科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为社区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3.3教学改革内容

3.3.1编写整体护理特色的情景教学病例课题组成员以必需、足够、实用为原则,以突出护理、简化医疗为特色,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编写了《内科护理学整体护理情景教学病例》,作为同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资料。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和疾病特点设计了各种常见内科疾病护理的临床情景,如急诊科临床情景、入院接诊临床情景、住院病房临床情景、ICU病房临床情景、单独值班临床情景、护理查房情景、出院临床情景,这些病例都是根据真实病例设计,可以在创新型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区内完成。3.3.2教学方法改革3.3.2.1角色互换法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整体护理病历中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总结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针对内科护理学中的健康指导,让学生结合社区护理学知识开展模拟社区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3.3.2.2角色扮演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科整体护理病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并组合成3人以上的护理单元即病人、家属、主管医生、主管护士、辅助护士、护士长等,学生组长组织完成角色扮演计划,进行角色分配,用物准备,模拟表演病人接诊、住院、出院、护理查房等情景,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结果。3.3.2.3仿真训练SimMan高级综合训练模拟人是一个多功能的全身病人仿真装置,其生理构造及临床反应与真人相似。教师根据病情编辑软件提供模拟情境,真实地呈现出急、重症病人的生理变化,由学生进行评估,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模型可以与师生产生互动,由老师控制让SimMan综合模拟人与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就像对真正的病人诊疗护理一样[5]。

3.4评价

以内科护理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次命题试卷实行了考教分离,试卷难度P值分别为0.64,0.78,0.67,0.79,其中病例实践题不低于40%,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篇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19-05

1、项目介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位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域,项目建设瞄准21世纪现代医院建设理念,不仅要体现现代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还要吸纳包括数字化在内的高新技术医疗装备,实现高起点高水准的设计思想。在医疗环境方面不仅提供优质医疗内外环境,更要纳入环境安全的崭新理念,实现构筑应对公共突发卫生防卸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可靠成本合理的医疗服务。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疾病防治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卫生基地。

项目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湖西岸边.南侧紧邻飞鹅岭公园,西侧为城市主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地理位置显要。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担负着全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诊等7项中心任务。本次设计总床位规模1300床,日门诊量为5000人。项目用地面积为61529m2,新建建筑面积约101038m2(地上73528m2+地下27780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65183m2,二期地上建筑面积8075m2。

2、项目的规划设计

2.1 项目规划原则

2.1.1 “以人问本,以病人为中心’

从“人-机-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医院的环境布局,考虑医院特有的交通组织和环境组织,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

2.1.2 充分考虑城市设计元素

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建筑可以脱离城市设计而独立的生存。在设计中,尽量的从城市设计的协调性评价中心人民医院的规划,将规划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创造出连续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建筑真正的融入现有的城市设计规划。

2.1.3 创建安全高效的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安全、高效、快捷、安全与次序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链”,从而形成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医院高效安全的综合网络,保证系统的无障碍运行,并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先进工作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

2.1.4 生态化的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形成的整体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同时考虑环境安全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污染控制等问题。

2.1.5 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并重

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现在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的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安排”。

2.1.6 考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河网纵横、长夏无冬、气候湿热。总体建筑风格轻巧通透,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着眼于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诠释出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意境,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要素相互协调。

2.2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2.2.1 场地的有利条件:

(1)用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西侧为城市主要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位置显要,交通便利,为营造一个高效、方便的现代医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

(2)建筑周遍景观资源丰富: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潮西岸边,南侧紧临飞鹅岭公园。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在同类医院中是难得一见的。

2.2.2 不利条件

(1)用地面积指标不足:由于整体医院是在原医院地址上改扩建,所以用地面积紧张。整个医院用地面积仅为61529m2,与1300床规模的综合医院指标相差较远。

(2)场地形状不规则.高差比较大:用地形状大致成三角形,南靠飞鹅岭山.用地边界随山势蜿蜒曲折。东侧和西湖比邻。边界与岸线粗呼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

(3)保留的医技和北楼对规划影响较大:保留的两栋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且医技楼与主要朝向成45°夹角,对整个规划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把旧有的建筑如何合理的融八到新的规划中,在功能和建筑造型上和新的的建筑成为一体,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点、难点。

(4)分期拆迁对规划的影响:业主根据医院现状。提出分期拆迁的计划,考虑到院区内现状建筑复杂.拆迁顺序对规划形成了约束,

2.3 规划创意

方案从功能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人手,通过医疗主街和沿湖绿化景观两条轴线,将建筑和环境空间组织起来,实现完善高效医疗服务功能和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品质,形成人――机,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体现医院生命与健康的主题。

针对医院原来规划无序,杂乱的现状,且场地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针对项目的规划过程中提出了下面三个策略:

(1)整合功能:设计采用相对集中的建筑布局,以医技楼为中心,门诊、病房围绕其展开布置,三者通过医疗街联为―体,联系便捷,营造一个全年无风雨无障碍的诊疗空间。

(2)理顺肌理:院内原有的建筑是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形态多样,肌理较为紊乱,由于北楼和医技楼是保留建筑,新建建筑形态必须与二者相呼应。沿湖建筑与医技楼垂直,取得良好的观湖景观面,靠山侧病房与北楼平行,具有山景良好景观,整个院区的主要空间脉络清晰,次序井然。

(3)营造山水空间:惠州是全国闻名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资源丰富,而本项目又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南湖西岸。位置显要。设计时,我们结合岭南造圜的手法。建筑与园林相互渗透,采用建筑架空,半围合庭院以及内部中庭空间等方式,形成屋中有园,园中有屋的建筑格局。在医疗主街两侧,布置精致的院落,病房楼之间设置半围合的花园,门诊楼屋顶形成空中花园等。在有限的用地上营造无限的岭南建筑风情,给病人提供了园材式的诊疗空间环境。

3、过程方案比较

方案一:(1)门急诊位置偏。与城市道路

丁宇路口关系不佳。(2)新建的病房区护理部较远,相互联系不方便。

方案二:(1)门诊部人口正对交通枢纽圆通桥口,容易对城市交通造成拥挤和压力。(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

方案三:(1)门诊部没有进行梳妆尽端式布置,不利于按科室分区就诊,容易造成流线交叉。(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3)病房区南侧的护理单元偏东西向,朝向不合理。

最终采用方案(1)门诊部梳妆尽端式布置,有利于分科就诊,弧形立面与城市道路取的协调。(2)医疗主街贯穿门诊、医技与病房区,各功能分区设置紧密,营造集中式的诊疗空间(3)病房区各护理单元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4、最终采用方案介绍

本工程用地紧张,形状不规则,分期实施的划分使每一期用地形状更为复杂。在规划中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手法,根据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科学高效安全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医院新时期建设创造崭新的整体形象。医院主人口广场及门急诊位于重要城市节点,五路汇集,弧线的形体体现了现代包容的建筑品质,为医院提供了城市多角度的完整形象。主入口广场充分利用医院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将城市、医院建筑、西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方便联系各城市道路人流,将对称挺拔的医院建筑人文景观和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呈现特色鲜明的医院形象。

医院规划整体布局以医技科室为核心,通过医院主街方便高效地联系门急诊和各期住院部。医院主街同时将新老建筑联系为一体,形成空间丰富的医院主街环廊,穿插于新老各期建筑和绿化庭院之间,使医院各期建筑医疗功能之间的便捷联系和灵活布局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新老各期建筑卫生资源的整合。

4.1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

医院总体上包括门急诊医技区、住院区、感染病区、行政后勤服务区。

面对鹅岭北路主入口,围绕保留医技楼、病房楼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门急诊、医技、住院部,由医疗主街一医院空间的主轴线将新老各期医疗建筑联系起来。

根据各医疗功能特征:急诊、医技部分采取半集中式布局。缩短流程。门诊采取多翼式开放型布局,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需要较大空间的高层住院部布置医院保留北楼南侧,位置尽量减少对保留北楼的影响。住院部分期建设共设三翼,围绕医疗住街采用“品”字形布局。

在用地与城市的交界处,建筑形体顺应了用地形状特征,使建筑尽可能呼应城市环境:沿城市界面形成连续流畅的广场空间,合理组织各种流线。

在医院环境内部,通过建筑形体的调整,使建筑形态呼应自然环境适当转折,从而留出较大的绿地。这样的空间关系即顺应了城市形态,又使各部分绿地化零为整,减少了原先用地边角与内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4.2 入口与方位

综合考虑医疗卫生问题和院区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在方案中设置了以下的出入口:

(1)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的广场设置在人流的主要来源一鹅岭北路北段,急诊人流、车流一进入主广场立刻与门诊分流。

(2)医院次入口:沿着鹅岭北路南段设置医院次入口和住院广场,主要为出入院的病人、探视人员。

(3)后勤出入口:作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侧道路,减少对主要医疗人流、车流的干扰。

(4)污物出人口:设于鹅岭北路偏南,靠近太平间、传染病区和后勤保障区。

(5)Vip出入口:做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路道路。

4.3 人员流线分析:

中心人民医院未来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共设有病床1300张。由此推算,再加上一些不定因素,医疗区日人流量负荷高峰值大约在160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约为12000人。如何规划各种人流、车流、物流是保证医疗流程顺畅的关键所在。

(1)门诊人流:为医院最大人流量之一,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陪同人员的比例按1:1.5计,则门诊人流峰值达125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接近万人。设计中采取发散式人流组织形式,根据医疗流程按三级分流模式均匀分散人流。患者由医院主出入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急救、儿科、筛查诊室的独立出入口,实现第一级入口分流。二是医院主街分流:患者人流由医院主街中的自动扶梯等竖向交通到达各门诊单元,利用医院主街一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实现由科室到诊室的分流・

(2)急诊人流:急诊人流量根据经验数字,与病床数可按0.4-0.6:1计算。从医学发展趋势看。急诊量有上升的趋势,按0.6:1计算,医疗区日急诊量约780人。患者由医院主出人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在首层拥有稳定的区域候诊、检查、治疗、输液、观察等清晰的功能组织流线

(3)急救人流: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独立的急救、手术、抢救、检查的区域不扰的流线。

(4)住院和探视的人流:病床数为1300床,探视人员按每床1-1.5人计算。则探视人员约为1300-1950人。住院部人流主要由医院次入口,经住院部广场,由住院部大厅的病人梯、探视梯、各类电梯垂直交通进行分流。

(5)医、技、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工作场所相对稳定,由工作人员入口和工作廊确定流线。

4.4 交通流线分析

通过对场地和医疗流程的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便捷和高效的医院交通。

围绕用地设计车行环路在院区中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环路,将各主要出入口广场联系起来。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使车辆行驶范围控制在周边,用地内部均为步行系统,从而保护了中心绿地的景观环境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在交通组织上尽量体现洁污分流的要求,病人活动的流线与物流、后勤、感染病区分别设出入口。

(1)门诊车流:汽车进入院区后直接由建筑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2)急诊急救车流:在医院的主入口广场分散到急诊,进入急诊停车区,急诊车在急诊停车区有停车维护区域。

(3)住院部车流:在进入医院的次入口广场后,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4)洁物:由后勤出入口进入院区环路后,进入地下车库,然后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

(5)废弃物品:流程主要利用各部门的污物电梯,送到地下室。经过专用的污物通道集中后,由密封的通道通过专用的车辆集中到地面。

(6)停车场:根据建筑功能状况和建筑功能布局采用地面和地下相互结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医院主要出入口附近。

4.5 建筑平面布局

(1)以医技科室为核心的理念

集中设置的医疗区由门诊、医技、病房、

儿科和内科中心组成,各部分以原有医技及扩建医技为中心呈围合状布置。

北侧为门急诊部分一沿城市主干道和医院前广场布置,方便患者。

南侧为住院病房部分一将住院病房布置在院区内侧,濒临湖面,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适当远离城市道路,有利于维持住院区安静的环境。

高压氧舱位于临近住院部分,方便住院患者使用。

科研办公楼位于西北侧,相对独立,便于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医疗街的理念

为了使患者、家属及探视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医疗区内部交通流线必须做到简单、明确,不迂回曲折。为此我们采用了“医疗街”的形式。医疗综合楼由东西、及南北三条医疗街组成,三条医疗街将各种功能、新老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本方案建筑平面布局的一个特色。

门诊部主街――联系门诊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住院部主街――联系住院部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主街之间为医技部,这样的布置方便门诊、住院人群联系医技部门。沿“医疗街”布置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这些空间都有室外庭院相联通,具有充足的采光通风与绿色景观。

(3)医患分区分流的理念

门诊、医技、护理单元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让患者和工作人员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区域,方便管理。

(4)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

急诊部设有普通急诊人口、急救人口、感染门诊入口,并设有专用通道、宽敞的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普通诊区。

急诊部设有大空间的集中抢救区、EICU、手术室及留观病房,还设有X光、CT等必要的医技设备,能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

5、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结合项目的地域特征和用地特点,借鉴岭南山水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用地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创造出精巧别致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景:充分利用用地独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所形成的整体景观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建筑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

(2)造景:在院区医疗综合楼群周围布置尺度合适的绿地广场空间,同时结合建筑底层架空,使其成为建筑与城市对话的一个缓冲景观带,在建筑内部布置多地组织和空中院落,改善通风采光条件,使建筑融于自然。

(3)体现地方特色=在空间营造、植栽配置、铺装材料选择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中,都充分的考虑了地方因素,做到因地取材,择地选材。在病房楼南侧布置南方园林特征的花园景观,有挑空的露台、浅水、休闲座椅等,成为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室外场所,并美化住院环境。在远区规划建筑与病房楼之间设置密集高大的乔木、观赏性灌木及草坡等,达成视线、噪声和卫生的隔离,保证医疗区安静、安全的环境条件。

6、节能设计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针对医疗建筑特有的设计要求,从节水、节地、节能三个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6.1 节地

(1)利用地段条件,根据地段日照、风环境、绿化以及原有建筑及周遍交通状况,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调整建筑朝向,人流朝向,入口及功能分块等要素,创造适合该地段的病房大楼。

(2)利用现有用地,合理结合原有建筑功能,达到用地的最大利用和功能的最优;同时考虑发展和扩建的可能,主动预留空白和未定性,考虑二期医院和预留发展用地相结合的多种可能,合理布置各入口和功能分块。

6.2 节水

(1)充分利用雨水(2)院区内给水采用节水措施(3)良好的排水系统

(1)建筑体形简洁,外墙面少,南北朝向,有利于节能。

(2)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篇9

二、院报工作的组织与发放

每月为院报撰写和组织稿件,排版后协助校对,出版后负责邮寄、分发4-11月共向市内、市区及各病区、门诊科室发院报1.6万份。

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一)紧密配合医院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对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在网站、院报宣传。并首次在医院网站信息报道中,加入新闻图片,提高了新闻信息可视性。

(二)配合各科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一是配合各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向市民发放院报、医院宣传册,并在院报网站进行报道。二是内分泌科将举办糖尿病日义诊活动,进行院报专刊组织工作,拍摄照片、组织相关的文字材料等。三是配合呼消科接受保定电视报记者关于“三伏贴”冬病夏治、“夏秋季节补脾”专题采访,并在电视报刊登,同时在我院报、网站进行报道;对外科支部系统救治特困患者及捐款活动及时在院报、网站进行宣传,《都市报》>新闻>社会万象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是全面统计我院各科专家情况及应诊时间,发至健康有约栏目,让全市群众都能通过该网站了解我院专家诊疗特色及应诊时间,达到宣传我院的目的。

(三)参加了“科普文化周活动”今年9月,我院应邀参加了在公园举办的“文化科普宣传周”大型中医药展览活动。按院领导要求,我们制定了相关方案,制作了医院宣传展板,设计并印制了以宣传我院重点专科、诊疗特色、医院文化为内容的医院参展宣传册。在参展活动中,副院长、主任、副主任为群众义诊;我们为前来咨询的人员介绍医院、专科特色,发放医院宣资料,向首都人民展示我院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得到有关领导及群众好评。我院基本情况也被载入文化科普宣传周特刊,取得了参展预期效果。

四、加强医院网站建设,发挥宣传作用

(一)更新了医院网站部分内容,增设院报栏目为扩大院报的阅读范围。

(二)为使医院网站能有效宣传、展示我院的整体形象,向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可靠、及时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及方便、快捷的网上求医问药及医患沟通渠道,进行了网站全面改版。

(三)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宣传平台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网站新闻动态栏目我院重要活动信息,如院党委及共青团组织的演讲比赛、“争先创优”活动,院内、院外义诊活动等。二是帮助各科室在网站诊疗信息,招聘信息等。

五、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一)为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一是根据中医药文化建设相关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包括医院精神、医院宗旨、理念、战略方针等价值理念体系,制定了《员工守则》、《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知识问答》、文化建设总结等。二是在主任及院办室人员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制作了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汇报课件。

(二)我院原住院病房楼内部环境装修改造已经完成,新建的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为树立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文化,使医院标识系统体现医院形象、历史及人文精神,在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我院的标识、标牌导向系统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了明细落实方案,发至各相关科室,以保证工作落实。首批标牌将于近日完成制作并安装到位。

篇10

设计理念

*总体规划的延续性、完整性、标志性

对院区规划进行梳理,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融入院区总体规划框架中,分期实施和建设,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营造肌理延续、一脉相承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新地标。

*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科学合理的宏观流程,整合全院的功能分区。强调医院功能的持续性、适应性,可变性。

*人文建筑

以人为本,为患者、探视人员、护士、技术人员、医生和管理人员等提供优良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规划目标

*协调完善城市和院区设计

医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节点,交通复杂,人流汇集,规划方案沿福马路建筑退后,沿街设计了绿化及入口广场,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与原有门诊大楼以及未来建设的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进行体型立面整合,不但缓解了交通压力,疏散人流车流,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城市形象。

*营造地域主义特色的院区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把基地营造成为花园式环境,并将医院有机地融于自然环境中,配合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国际化的医疗建筑水平

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方案设计标准,使建筑从内到外都达到国际水准。医院内部按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医院标准及空调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医疗服务体系。建筑造型上的几何形象是总体平面布局的延续,着重强调整体建筑的空间感和体块感,简洁柔美的线条及硬质的材质的组合使用,构筑了具有现代感的医疗建筑新形象。

*可持续发展的模块式规则

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要求:门诊医技、护理单元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建筑布局,使医院具有最佳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总体布局和造型上充分体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形象,形成医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医院为核心,以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为后盾,以数字化医院为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病就医观念,满足人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方案在尊重院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对院区功能交通重新整合完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中心“绿核”为核心,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功能完善的新医院形象。

一期工程:兴建肿瘤中心大楼并改造门诊大楼,规范停车位置;初步整理建设医院入口广场及病区入口形象;着手改造杂乱的院区交通系统为外环车行系统,为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打好基础,争取让北区车行系统成型。

二期工程:新建综合大楼及质子刀楼,结合门诊大楼广场,完成院区入口形象重塑;形成半月形的景观廊道联系各个功能空间,将外环车行系统基本畅通。

三期工程:征用土地,兴建新病房楼;外环车行路网畅通,实现完全人车分流;拆除旧有住宅楼,改造水循环系统,完成院区中心景观区改造,重塑院区景观形象。

改扩建后:解决了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和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的落成,进一步促进了该院肿瘤病学的发展。在改扩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绿地面积比重增大,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依照“医疗―后勤”,“内―外”,“动―静”,“洁―污”等对应的关系展开。功能布局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由外及内、自下而上,医疗功能从人员密集的门诊医技区域过渡到相对安静私密的护理空间。

门诊部――对原来的门诊楼进行改造,增加功能面积,完成与医技、病房楼的功能对接,设大面积的前广场,满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

医技部――医技为医院的技术根基所在,位于整个建筑的地下一层及病房楼一至七层,与门急诊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离,联系便捷。

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上部,每层设1个护理单元,共设病床1162张,标准护理单元层面采用双内廊布局,北侧为医护办公和辅助用房,医患功能分区明确,使医生及护士均得到关爱。

地下室――全院设三层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主要功能为后勤保障、停车库以及设备机房等。

交通流线组织

* 出入口布置

南侧福马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北侧设置病房区出入口,来院住院、探视及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西侧设置后勤出入口。

*交通组织

对总平面的各种流线组织,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四大分流。门急诊以及住院车流分别通过各自入口进入地面停车场以及地下车库,在入口处将人车进行分流。门急诊人流由福马路的院区主入口进入,通过门诊入口广场分流。住院探访人流从北侧病房区出入口进入,到达各个住院楼。医生和办公人员分别从各个功能入口进入,通过独立的流线进入办公区域。废弃物及污物通过各功能区的污物收集间集中,通过污梯到达地下室,通过专用通道运出,之后通过基地西侧的物资出入口运出基地。

* 消防路线

应急时作业。消防通道环绕建筑物设置,消防道路环通整个院区。

*停车位设置

全院停车采取地上地下停车相结合,共停车687辆,其中地下停车库可供461辆小型机动车停泊。地上设置226辆临时机动车停车位,结合绿化布置,保持地面环境整洁统一。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总体规划鸟瞰图

2.新建肿瘤中心大楼模拟图

3.新建综合楼及质子刀楼模拟图

4.新建病房楼模拟图

篇11

设计理念

总体规划的延续性、完整性、标志性

对院区规划进行梳理,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融入院区总体规划框架中,分期实施和建设,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营造肌理延续、一脉相承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新地标。

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科学合理的宏观流程,整合全院的功能分区。强调医院功能的持续性、适应性,可变性。

人文建筑

以人为本,为患者、探视人员、护士、技术人员、医生和管理人员等提供优良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规划目标

协调完善城市和院区设计

医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节点,交通复杂,人流汇集,规划方案沿福马路建筑退后,沿街设计了绿化及入口广场,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与原有门诊大楼以及未来建设的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进行体型立面整合,不但缓解了交通压力,疏散人流车流,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城市形象。

营造地域主义特色的院区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把基地营造成为花园式环境,并将医院有机地融于自然环境中,配合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国际化的医疗建筑水平

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方案设计标准,使建筑从内到外都达到国际水准。医院内部按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医院标准及空调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医疗服务体系。建筑造型上的几何形象是总体平面布局的延续,着重强调整体建筑的空间感和体块感,简洁柔美的线条及硬质的材质的组合使用,构筑了具有现代感的医疗建筑新形象。

可持续发展的模块式规则

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要求:门诊医技、护理单元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建筑布局,使医院具有最佳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总体布局和造型上充分体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形象,形成医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医院为核心,以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为后盾,以数字化医院为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病就医观念,满足人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在尊重院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对院区功能交通重新整合完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中心“绿核”为核心,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功能完善的新医院形象。

一期工程:兴建肿瘤中心大楼并改造门诊大楼,规范停车位置;初步整理建设医院入口广场及病区入口形象;着手改造杂乱的院区交通系统为外环车行系统,为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打好基础,争取让北区车行系统成型。

二期工程:新建综合大楼及质子刀楼,结合门诊大楼广场,完成院区入口形象重塑;形成半月形的景观廊道联系各个功能空间,将外环车行系统基本畅通。

三期工程:征用土地,兴建新病房楼;外环车行路网畅通,实现完全人车分流;拆除旧有住宅楼,改造水循环系统,完成院区中心景观区改造,重塑院区景观形象。

改扩建后:解决了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和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的落成,进一步促进了该院肿瘤病学的发展。在改扩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绿地面积比重增大,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依照“医疗—后勤”,“内—外”,“动—静”,“洁—污”等对应的关系展开。功能布局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由外及内、自下而上,医疗功能从人员密集的门诊医技区域过渡到相对安静私密的护理空间。

门诊部——对原来的门诊楼进行改造,增加功能面积,完成与医技、病房楼的功能对接,设大面积的前广场,满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

医技部——医技为医院的技术根基所在,位于整个建筑的地下一层及病房楼一至七层,与门急诊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离,联系便捷。

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上部,每层设1个护理单元,共设病床1162张,标准护理单元层面采用双内廊布局,北侧为医护办公和辅助用房,医患功能分区明确,使医生及护士均得到关爱。地下室——全院设三层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主要功能为后勤保障、停车库以及设备机房等。

交通流线组织

出入口布置

南侧福马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北侧设置病房区出入口,来院住院、探视及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西侧设置后勤出入口。

交通组织

对总平面的各种流线组织,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四大分流。门急诊以及住院车流分别通过各自入口进入地面停车场以及地下车库,在入口处将人车进行分流。门急诊人流由福马路的院区主入口进入,通过门诊入口广场分流。住院探访人流从北侧病房区出入口进入,到达各个住院楼。医生和办公人员分别从各个功能入口进入,通过独立的流线进入办公区域。废弃物及污物通过各功能区的污物收集间集中,通过污梯到达地下室,通过专用通道运出,之后通过基地西侧的物资出入口运出基地。

消防路线

篇12

1.2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输入评价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判断,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和引进了一些特殊人才,如书法与美术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通过举行全校性的人才选拔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来选拔特长教师,同时通过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对教师队伍专门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综合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本校实训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础实训指导》、《临床实训指导》、《基础护理实训指导》等教材,为更好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编写了人文素养教材2本,对每门科目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在课时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严格规定。在教学设备投入方面,本校利用省示范学校建设契机,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实训室的建设,大量引进了模拟患者和智能训练等数字化产品,模拟病房建设,开通网络课程等,为提高心理健康,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全天开放,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课程考核评价的方面,改革原来的一张纸考到底的模式,采用开放式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及综合素质的考核。每期通过输入评价,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呈交课程负责人或相关的教育管理者。

1.3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理论指导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评价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落实程度,也就是说,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是否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地方落实得较好,哪些地方落实得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情况等。二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基本功是否扎实外,还要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无课改意识、职教理念、素质教育意识、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的表现是否受到欢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怎样。对教师考核实行了校领导-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教研组-学生等多级考核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收集信息。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堂考核,任课老师每节课都要认真填写好学生课堂考核登记表,包括学生出勤情况、积极性、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纪律及表现、随时测试情况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其兴趣、参与、感受、收获等。过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馈,以利于对课程体系方案进行不断改进,目的在于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课程体系的质量。

1.4课程体系建构中的成果评价CIPP模式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四个阶段。通过多年实践,本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成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以后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满意度如何,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否有负面影响,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课程学习的通过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的适应性及临床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该课程是否需要继续开设;该课程成功开设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分别有哪些;该课程受到什么表彰,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校的借鉴意义等。通过自制的评价表格,每期期末发放给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成效,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综合评价报告,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为决策者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内科住院患者28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38.7±11.3)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20例,初中52例,高中123例,大学80例。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有糖尿病,肝、肾、肺功能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患者都是自愿参加调查,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结合患者实际,制定护理方案,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并根据制定的方案,积极进行护理。

1.2.1建立人性化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建立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观念,将整体的护理服务水平有效的提高,切身为患者考虑,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心实意的来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享有优质服务[3]。

1.2.2提高护士的素质

在医院人群中,护士这一专业群体,广泛参与在医院的文化建设当中。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不仅是建设医院文化和共同价值取向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推进的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护士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护士形象和医院文化关系的焦点。在塑造护士形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医院的功能,医院的价值取向,并且要能够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当前情况而言,还有必要强调社会主义医德风范的建立[4]。护理人员始终持有专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是护理职业道德美感的实质,并在保护护理对象的权利和尊严中具体体现出来。情操美是人类高尚情感和崇高节操之美,同情感相比,更加深沉、高级、稳定、复杂。职业理智感指的是护理人员的自控能力和求知欲望。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很强的技术手段,也要有严格的科学精神,能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履行好医护人员的天职。

1.2.3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树立,需要临床护士考虑到要为病人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来解决,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并依此来对自己的护理质量进行衡量;在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充分考虑病人的文化差异、个人背景和病情轻重等问题,依此来定制适当的护理计划,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加强同病人的沟通,对病人的病情、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充分了解,同病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尽快找出病人的病因,以便帮助病人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健康。

1.2.4实施人性化服务

护患交流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面。在同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要努力进行健康的问题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要加强护理人员同护理对象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个过程能够使得彼此相互了解,在双方生理、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发生作用。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双方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接受者,进行交流既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也能够被他人所影响。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够达成共识,获得心灵的想通,而心灵的共鸣是交流的最高层次[5]。

1.2.5狠抓护理工作质量的跟踪管理

在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护理工作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管理。为了落到实处,我们采用“记事簿”进行护理质量细节管理,将每位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不规范操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在“记事簿”上,使每位护士在上班的第一时间能够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对其他护士也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此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病房专人管理,分工协作,保证为患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1.3 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举措 ①将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简历、照片张贴在科室楼道里,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戴上胸牌,真正把护理人员置于广大患者的监督之下。同时,细心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还通过不定期地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评选出自己满意的护士。②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如病房增设微波炉,设立便民箱(针、线、眼镜、刮胡刀、吸水管、笔、纸、伞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方便。③改善病房条件,增强温馨感。在工作服的选择上采用象征着温暖、温馨的粉色衣服。利用中央空调创建一个“冬暖夏凉”的住院环境。每个病房配有卫生间、热水器,24 h供应开水,每年的除夕之夜,医院给每位患者及家属提供免费用餐,使他们感到在医院过年如同在家里一样。④开通24 h“绿色通道”,保证患者一进入医院马上接受无障碍流程诊治;对年老体弱,残疾无助的患者提供全程服务;免费为患者提供轮椅、开水、手机充电等;对无主患者承担基础护理,为患者翻身,处理大小便,给患者送衣物,买饭、喂饭,想尽办法联系患者家属。⑤公开护理服务用语,将“您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给予贴近的称呼,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答有笑声,治疗时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时有道歉声。同时对患者有热心、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⑥加强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实施一日清单制,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各项收费,了解所用的药品、治疗过程等,做到计价准确无误。与出院患者的沟通包括:经常回访康复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保健咨询服务,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经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4评价方法: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并及时掌握护士的服务态度、健康宣传实施和患者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患者的满意度。

2 结果

患者在我院内科病房接受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后,护理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其他科室相比有显著上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是改变了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开始以病人为中心;不再是关注护理工作的完成结果,而是更多的考虑病人需求;在对病人的护理质量方面,转向了对病人全方位护理质量的重视;并且实现了短期护理行为管理向长期护理行为和规范管理的转变。经过实践发现,以人为本护理观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是实施,将能够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促进整个护理服务的健康良性发展。

以人为本将护理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要求明确下来,并将服务模式和服务范畴确定下来。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和护理行为的变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的教育、引导,不断的推进。而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对于护理观念和行为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激发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注、尊重,营造了舒适、安静和谐的就医氛围。满足了患者因疾病带来的情感、心理、生理功能缺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对患者整体的关怀。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并提供给患者和家属的良好的护理服务。并进一步推动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护理工作的的顺利进行,使得医疗纠纷较少,护患关系保持良好和谐。

参考文献:

[1] 田秋锐.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9):79-80

[2] 陈华,李玲. 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