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监管作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高度重视监管档案信息化建设
高标准的监管档案信息化系统将为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并在监管部门制定政策、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起到助手作用。已投入使用的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监管系统由档案子系统、巡查子系统、培训子系统、处置违规子系统、诚信子系统、内部管理子系统、监管分析子系统构成。其中,档案子系统居于基础和核心位置。该系统亦与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商品房销售审批系统、中介与租赁监管系统连接,实现市区县房管局数据实时更新和互传互用。
三、运用好监管档案的信息化成果
篇2
我国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突破性理论,经过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直到2013年的十的不断发展,一直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市场作用的新定位将成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新指南。
1.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有什么区别?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预示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将迎来新的重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是明确“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内涵区别。
首先,在原来的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定义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即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市场在这里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现在提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不再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市场不再是在政府调节下发挥调节作用,而是自主地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定义是通过国家调控市场来实现宏观经济和政府目标,市场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而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时,政府所调控的不是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而是调控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价格总水平、就业总水平和利率总水平,等等,政府是在没有干预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对其产生的宏观结果进行调控。
第三,在基础性作用定义中,政府需要预先调控市场,并时时调控市场;而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时,宏观调控是在反映宏观经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超过上限或下限时才进行,这就给市场作用在宏观经济领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2. 为什么由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
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的本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能够贯彻社会主义的公平目标;二是贯彻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目标。而实际效果呢?一方面市场难以贯彻公平目标,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依然屡屡失控。再加上国家调控市场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有限理性缺陷,反而使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受到各种干扰而达不到效率目标。面对这种政府失灵,与其达不到宏观调控市场目标,不如放开市场作用。
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市场经济的本义。经济学不仅研究效率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实现效率目标的机制。无论是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共同的结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马克思对此的说明是:社会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的有效分配的标准是每个部门耗费的劳动时间总量是社会必要劳动。其实现依赖于价值规律的充分作用,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竞争,同供求比例的变动相适应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总是力图把耗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劳动的总量归结到这个标准上来”。(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21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西方经济学对此的说明是福利经济学的定律,即每一个竞争性经济都具有帕累托效率,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按效率原则竞争性地配置资源,能促使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和企业。我国经济已经过了依靠资源投入阶段,资源和环境供给不可持续问题已经非常突出,确确实实到了向效率要资源的阶段。因此,将资源配置的重任交给市场就显得更为迫切。
3. 什么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靠整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调节的。其基本含义是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现实表现是市场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前提是消费者、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自由企业经营、资源自由流动。显然,转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体制和机制会牵动一系列的改革。
所谓市场决定生产什么,是指生产什么东西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市场要起到决定作用,不仅要求生产者企业自主经营和决策,还要求消费者,消费者自由选择。生产者按消费者需求,按市场需要决定生产什么,才能真正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与此相应,就要取消各种政府对企业生产什么的审批。
所谓市场决定如何生产,是指企业自主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自主决定自己的技术改进和技术选择。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产者会选择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经营方式,最便宜的生产方法。竞争越是充分,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与此相应的体制安排是打破各种保护和垄断,优胜劣汰,生产者真正承担经营风险。
所谓市场决定为谁生产,是指生产成果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市场配置的资源涉及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自然资源。各种资源都有供求关系和相应的价格,相互之间既可能替代又可能补充。由此就提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最稀缺的资源得到最节约的使用并且能增加有效供给,最丰裕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使用。这种调节目标是由各个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形成的要素价格所调节的。要素使用者依据由市场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对投入要素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以最低的成本使用生产要素,要素供给者则依据要素市场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供给。与此相应的体制安排是各种要素都进入市场,各种要素的价格都在市场上形成,并能准确地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稀缺性,调节要素的供求。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突出的是市场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市场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表现为市场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关于价格在市场上形成,经济学有过明确的规定:价格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形成,才能形成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体系,才能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当年马克思就指出,市场上“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9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因此,政府就没有必要再直接定价。改革以来,竞争性领域价格基本上已经放开,由市场定价。现在需要进一步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垄断性领域的价格改革。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都指出,垄断严重削弱市场的活力,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垄断价格、垄断收入以及垄断部门的服务质量问题,本质上都是体制问题。根据政府规制理论,自然垄断部门不是所有环节都需要政府规制,其中作为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前向和后向环节都可以作为竞争性环节,其价格应该在市场上形成。政府定价范围就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这样,市场价格信号就更为准确,市场调节范围就更为广泛。而且,市场价格形成不只是指商品价格,还涉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体系。按照上述市场要求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价格、利率和汇率都应该在市场上形成,反映市场对各种要素的供求关系。
显然,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首要方面是通过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二、完善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市场是以包含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显然,市场配置资源是否有效,前提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界定,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要以完全市场为基础。完全市场的标准就是经典的阿罗―德布鲁模型假设的:对于任何商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自然状态下(任何风险状态)都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量的追逐利润(或价值)最大化的厂商与理性的追逐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该模型对完全市场有几个最基本的规定:各种商品都要进入市场;各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主体(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参见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这就是说,经济学所认定的市场配置资源最为有效是以这种完全市场为标准的。应该说,在现实中这种完全市场并不存在,但它是建设和完善市场的参照。
现实的市场达不到完全竞争的条件。市场不完全包括竞争不完全、市场体系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在这种不完全的市场调节下,整个经济难以达到效率。市场经济实践证明,现实的市场体系并不是完善的。非均衡市场理论指出了价格刚性、供求对价格缺乏弹性、竞争不充分会导致市场不均衡。信息不完全理论指出市场信息不完全既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免费搭车、欠债不还等等机会主义行为,也可能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现象比此更为严重。现实中存在的市场上过度的“血拼式竞争”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为了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需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市场。否则,市场配置资源不会有效。
从亚当・斯密开始一直到哈耶克都是信奉自然秩序。其基本思想是,充分竞争的结果自然形成一种秩序。与此相应,建立市场秩序的基本途径是促进竞争。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市场秩序就自然形成。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则强调,竞争要有秩序,市场秩序不完全是自我调节自我实现的。秩序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自觉建立起竞争秩序,从而形成有秩序的竞争。这就是无形的手要在有形的秩序中指挥。这就成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市场秩序建设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和保护产权。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任何商品只有在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交易。市场秩序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基础上。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保护其产权。正如马克思所说,交易双方“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后果。”“他们必须承认对方是所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显然,所有权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根本。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建立的产权制度,必须明确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产权界定和保护是国家职能。国家不只是要保护国有资产,还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尤其是从法律和制度上对经济主体的产权归属进行明晰的界定和产权保护。其中包括规范产权流转和交易,保障市场坚持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等。
二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任何游戏都有规则,市场交易也不例外。建立市场规则也就是规范市场秩序,这是提高市场调节效果,降低市场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市场机制之所以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就在于其坚持市场公平的原则,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公平交易、规则公平。在这种公平竞争的市场上,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消费者自由选择,要素自由流动,交易等价交换。市场在这样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配置资源,就能达到效率目标。我国目前市场竞争的不公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不平等待遇,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受到各种形式的歧视;二是存在市场垄断,相当多的属于计划经济残余下来的行政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操纵市场,获得垄断收益;三是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种优惠和倾斜政策。有优惠就有歧视,政策不一视同仁,部分地区部分企业获得某种优惠和照顾,造成竞争机会不公平,由此弱化市场机制的调节效应。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突出需要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市场化退出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这里的关键是政府对负面清单的制定要真正体现公平开放透明的要求。市场的公开透明要求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市场信息不完全,独享信息的一方可能垄断和操纵市场,市场交易就达不到双赢。信息的经济价值也就凸现出来。市场参与者为此需要支付信息成本获取信息。从社会来讲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强制市场参与者披露信息,政府也要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为市场参与者提能过剩、技术水准、市场需求等信息,由此从社会范围降低信息成本。
三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统一市场可以从多角度作出规定:一是从产品和要素的流动性角度,统一市场意味着在市场上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自由流动、产品和服务自由流动;二是从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地位角度,统一市场是指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进入各类市场并平等地获取生产要素;三是从市场规则角度,各个地区的市场规则统一,各个地区市场按照统一的规则运作。我国是从自然经济直接进入计划经济,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因此,我国的统一市场一直没有形成。在改革进程中已有的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地区发展政策又强化了地方利益,由此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壁垒,阻碍要素在自由流动中实现有效配置。现阶段建设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打破地方保护,地方政府对本地处于劣势的产业和企业保护,使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和产品因保护而不能退出市场,造成了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二是要打破市场的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各个市场主体平等地进入各类市场交易;三是打破城乡市场分割,建设统一的城乡市场,其路径涉及提升农村市场化水平,完善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形成机制,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为重点的城乡要素市场。
四是完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资源有效配置的载体。对转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来说,具有特征性意义的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只有在各种要素都进入市场系统并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成为现实。各个要素市场上的供求调节各种要素的价格,从而调节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才可能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资源基本上是通过信用渠道配置的,因此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尤为重要。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市场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是,资本有更大的活动性,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另一个地点。这个条件的前提除了社会内部已有完全的商业自由外,“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 在现阶段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就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获取金融资源,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是完善金融市场调节信号,其路径是利率市场化,使利率反映资本市场供求并调节其供求;三是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四是以金融市场作为对外开放的通道,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
以上四个方面市场机制的完善是使市场有效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对政府来说,更好地发挥作用必然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监管就是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公平交易,从而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有效发挥决定性作用。现阶段改革市场监管体系,重点是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在监管过程中,政府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政府必须退出运动场,不当“运动员”,公正执法不吹“黑哨”。
三、政府配置公共资源要尊重市场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放大到不要政府作用,也不能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放大到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更不能像新自由主义认为的那样不要政府。
对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不能以为强市场就一定是弱政府。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以前一时期的苏南地区为例,这里既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又有市场的强大作用。原因就在于,政府和市场不在同一层面发挥作用。政府强在为市场有效运行创造好环境,如法制、人文的软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的硬环境;政府强在自身财力,没有与民争利;政府强在对各级政府的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指标导引和考核。这种政府的强力推动实际上是支持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这里强市场的重要标志是:世界500强企业和规模型民营企业蜂拥而至高度集聚。当然,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被确认,这种强政府和强市场的合作方式也需要转型。
面对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能做的,比政府做得更好的都交给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全社会的资源除了进入市场的市场资源外,还有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未明确私人所有的资源,涉及没有明确私人所有权的自然资源、政府的法律和政策资源、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不能由市场决定,原因是公共资源配置是要满足公共需求,遵循公平原则,只能由政府决定。
根据一般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场合,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中包括克服贫富两极分化,克服环境污染之类的外部性。制度经济学指出,政府(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基石,其基本功能是保护有利于效率的产权结构。宏观经济学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基本上是解决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的总量均衡,而克服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之类的宏观失控,则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综合上述理论界定,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政府要更好配置公共资源,需要政府和市场有明确的边界。大致可作如下界定:市场决定不了的,如涉及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由政府决定;市场失灵的,如公平分配和环境保护方面等由政府干预;市场解决不了的,如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由政府安排;市场调节下企业不愿意进入的,如公共性、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安排。在这样一些领域政府不只是进入,而且应该充分并且强有力地发挥作用。政府配置公共资源主要是政策路径,其中包括利用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通过产业政策和负面清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推动发展理应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政府推动发展的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对各级政府的GDP考核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促使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压制了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功能。现在国家明确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错误导向,同时要求取消优惠政策、大幅度减少审批项目,这就为各级政府摆脱原有发展方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空间。在此前提下,各级政府还需要承担必要的推动发展的任务。例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和环境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以上发展任务和克服市场失灵,都需要政府通过公共资源的配置来推动和实现。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政府行为本身也要遵守市场秩序。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权力的滥用都会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超越了所应该拥有的权限,直接介入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可能造成企业行为机制的扭曲。政府也会失灵,、寻租、行政垄断还大量存在。除此以外,“由于政策制定者个人主观认知的困难也会造成政府的失灵。”(哈米德・豪斯赛尼:《不确定性与认证欠缺导致欠发达国家的政府失灵》,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2期)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基本路径是政府作用机制要同市场机制衔接,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同市场配置市场资源应该结合进行。
首先,在推动发展方面,政府作用不能孤立进行,需要同市场机制结合。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二是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机制是优胜劣汰,只要打破地方保护,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产业结构就能有效淘汰落后的和过剩的产能。但是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只是靠市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尤其是前瞻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性投资。再就创新驱动来说,市场竞争能够提供创新的压力,技术创新也需要市场导向。但市场配置的是已有资源的问题,而创新驱动需要驱动非物质资源的创新要素,需要创造新的要素,仅仅靠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创新驱动问题。需要国家推动创新驱动:一是国家实施重大科学创新计划;二是国家要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两大创新系统进行集成;三是国家要对孵化新技术提供引导性投资;四是国家要建立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其次,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政府作用要尊重市场决定的方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必然是资源流向高效率的地区、高效率的部门、高效率的企业。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运行能够保证结果的效率,但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由此产生的贫富分化反映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在近期出版的论著中指出:“已为共知的市场经济最黑暗的一面就是大量的并且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他使得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的可持续受到了挑战:富人变得愈富,而其他人却面临着与美国梦不相称的困苦。”《不平等的代价》第3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既有效率目标又有公平目标,政府有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克服这种市场失灵,以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为了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政府贯彻公平目标的作用就是进入收入分配领域,依法规范企业初次分配行为,更多地通过再分配和主导社会保障解决公平问题。即使要协调区域发展,政府也是在不改变资源在市场决定下的流向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掌握的财政资源和公共资源按公平原则进行转移支付,或者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发达地区企业进入不发达地区。
第三,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作用要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并非都要由政府部门生产和运作,有许多方面私人部门生产和运营更有效率。政府通过向私人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可能使公共服务更为有效、更有质量。例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在广大的农村城镇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可能都由政府包揽,也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筹集公共资源也是这样。城市建设的资金可以由政府为主导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其中包括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篇3
二、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食品、价格、广告、特种设备、执法稽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及辖区市场监管局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履职到位。
三、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市局层面:各相关成员科室按照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职能职责,提前介入,掌握考点及其周边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情况以及其他市场主体情况,指导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行政指导,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抓好落实,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及违法行为的发生;3月18日了《关于加强202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市场监管工作的通告》;同日,指导县区开展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行政指导;3月22日派出督查组对昭**、**县开展工作督查。
***局:于3月11日了市场监管公告,3月18日召集考点周边的餐馆、宾馆、酒店及相关经营户代表约80人组织召开了市场监管约谈会,就食品卫生、产品质量、住宿及商品价格、特种设备安全、广告等方面对市场主体进行了培训,要求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约谈会上,各经营主体代表纷纷表示,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守法经营,服务好考生,积极向全体考生展现优良的昭阳形象。各辖区市场监管所于3月15日起,对学校食堂及考点周边餐馆开展检查。
**县局:制定了2021年**省公务员公开招聘**考点市场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考试期间考区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成立了**考点期间市场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每组7人,划定的区域对宾馆酒店的电梯、住宿价格和餐饮单位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做到责任明确,定人定岗;2.张贴 《加强“集中考试”市场监管工作的通告》和《放心消费承诺书》600份,并公布了12315投诉举报电话;3.于*月*日对城区宾馆酒店和餐饮单位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要求宾馆酒店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对住宿价格要明码标价,不得互相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及强制消费、欺诈消费,同步开展考点周边市场巡查和违法行为市场整治。
截止3月22日,全市就22个考点共开展市场巡查*场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出动执法车辆*车次,发现违法线索*条,责令改正*条,立案查处*条。
四、下步工作安排
篇4
1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应用面临的挑战
1.1项目管理模式缺少系统性和专业性,团队总体水平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项目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项目管理模式不成体系,专业性不高。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管理者只重视项目管理表面的应用,没有完善的体系和规章制度,项目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操作,导致项目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市场营销实践起不到推动的作用。
1.2忽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忽视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没有把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项目的设计、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2]项目管理这个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重要的管理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的繁荣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重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就不能增加企业竞争力,容易被市场淘汰。
1.3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前期缺少风险意识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动荡,国内众多企业不堪一击,被迫合并或宣告破产,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缺少风险意识是主要原因。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或20世纪的民营企业,经历了鼎盛时期后危机意识薄弱,加上管理者思维停滞不前,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管理者思想传统,甚至有些管理理念仍是计划经济模式。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由于管理者思想守旧,管理模式就会落后。如国有企业中,石油化工产业的管理模式没有量化,工资固定,人员消极工作,给管理加大难度,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供不应求;另外,企业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在市场营销前期没有风险意识。项目管理包括涉及风险管理,主要指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没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体系,直接导致项目风险管理不到位,不正确的和不合时宜的市场营销方案,会导致投资风险,造成浪费资源。[3]
2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实践的现实意义
首先,项目管理应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可以保证市场营销顺利进行。项目管理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可以降低风险,保证市场营销有序进行。在市场营销的前期,项目管理部门通过调查分析,制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方案,为营销方案的成功提供保障。其次,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目标完成。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规划最佳市场营销方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完成,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最后,可以促进企业结构统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后期,可以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化结构调整,使企业更平稳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4]
3如何实现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3.1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增加其专业度
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系统的规划和专业的部门。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符合的企业管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先进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的概念,加上数字化技术,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这个范围要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市场知识和先进营销思维,运用数字化管理,丰富内容,提高业务操作水平。这里要求项目管理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的知识互通,便于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以团队的专业性带动提升企业管理系统的专业性,使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先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市场营销实践更加容易。
3.2明确项目管理概念,重视其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各企业管理者自身要提高对项目管理概念的理解,通过组织学习等方式把这个概念向每一个员工宣传,以提高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项目管理概念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其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学习领会概念和两者的联系,借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案例,学习成功方法,找到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第一,市场营销方案不断变化,在方案制订前,两个部门应该共同商讨,分析营销计划各项数据和目标的可行性,使方案有最佳效果。第二,在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随时做好调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市场营销部门也要根据盈利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市场营销方案后续进展,防止片面性。第三,市场营销活动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要对这次营销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新营销计划的制订更合理做准备。
3.3企业管理者改变思维模式,增加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根据时代要求,树立先进管理思维,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保障。这里要求企业管理者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思路,逐步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自己在网上学习,也可以去专门的管理培训班。在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人为本,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规范员工日常工作标准,注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重视开展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这项工作,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在制订市场营销方案前,要认真分析经济形势,根据项目管理修改营销方案,降低风险。在经济大环境下,更要树立危机意识,防止优胜劣汰。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有时会产生经济危机。企业要跟上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模式,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4结论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着手改革管理模式,分析面临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除了上面的措施外,企业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将项目管理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实现项目管理智能化,促进市场营销实践更好地开展,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长远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贡献了一分力量。
作者:王立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施永华.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0):251.
篇5
一、现场管理概述
(一)概念
根据现代管理学,现场管理的概念定义为,应用科学的标准及方法对人、机、料、法、环、信等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管控与检测等环节,确保其处于理想的状态中,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
(二)基本内容
根据现场管理的定义,可以拓展为以下基本内容:
1、现场执行“定置管理”,确保人流、物流及数据流处于无阻状态,现场环境符合文明生产的要求。
2、强化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及工艺布局,提升工艺水平,严格根据工艺需求安排生产,促使现场生产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产品品质符合产品要求。
3、以生产现场组织结构的科学化、高效化为目标,持续改善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生产及消耗定额、现场台账统计等;
5、完善及优化现场生产管理保障体系,严格把控生产投入产出,提升现场管理的运营效率。
6、深入推行组织架构建设及民主管理,有效激发生产员工的积极性及创新性。
(三)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在实际现场管理中,标准化、目视管理及看板管理是现场管理有效的三大工具:
1、标准化
标准化,主要指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规定、标准等各种规范所形成的书面化的东西而付诸的行动。不可将标准化视为编制或改定的标准内容,而应是经过指导、训练的标准工作。
在企业改善管理水平中,创新改善与标准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者是驱动企业持续稳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则是避免企业管理水平下降的重要力量。缺乏标准化,企业则难以保持良好的管理水平。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在于应用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管理活动,实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同样也是应用视觉效果实现管理的科学工具。
3、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可视为分析、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工具,也是现场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看板管理,是当前管理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清晰地展现,从而加强现场管理。
二、现场管理在土建施工中的重要性
现场管理,是当前土建施工项目管理中异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土建工程师范能得以如期完工,同样对土建项目的质量高低、安全与否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主要包括以下:
(一)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助于提升土建工程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加强土建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有助于有效管理项目进度,掌控土建建设质量高低,控制建设成本,并有效地提升土建公司的积极形象,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从而提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得以明显提升项目质量水平。工程质量高低是土建项目现场施工目标完成情况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施工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另外也是建筑公司竞争力的第一影响因素。由于土建施工在现场操作时多数处于露天环境中,外界的环境影响因素多,存在着较高的生产事故隐患产生概率。因此,科学地开展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助于施工企业更好地把控生产建设质量关,把控现场生产安全隐患,优化人与物间的不同矛盾,提升科技及设备应用的合理性。另外,加强现场管理还有助于有序化地放置现场生产材料,以防不同材料间所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土建施工生产质量关,更为全面、综合地评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实际情况,保障施工质量。
(三)完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项目的科技应用水平。科技是当前社会第一生产力,同样也是当前土建施工项目中亟需加强及提升的关键内容所在。因此,强化土建施工中现场管理的水平,能够真正实现施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从而提升土建施工项目的专业性水平。
三、如何在土建施工项目中开展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在土建施工项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科学、准确地应用现场管理方法,才能够在实际土建施工工作中发挥其强大的功效。
(一)注重对新员工岗前培训
当新员工入职时,应根据其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阶段:
1、初步安全教育。企业对新入岗职员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领域的安全知识培训,以使新入职员工对当前行业的安全知识有初步的掌握,初步树立工作安全意识。
2、二级单位对所分配的员工细化安全培训。对于公司所分配的新入职员工,二级单位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本单位部门的工作内容细化安全培训工作,主要包括部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技术说明、现场文明施工规范,同样还需要包括基本的土建施工环境及在作业各环节中所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等。
3、班组也许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新入职员工分配到具体的施工班组后,班组管理人员就需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岗位所需掌握的安全技能,安全使用机器设备及防护设备的方法及防护措施、本施工岗位的安全纪律要求、当前岗位高发事故说明及安全防范措施等。
(二)科学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作业过程中具体的项目计划及作业方法等,主要出于土建施工指导的目的而进行,必须紧紧围绕项目的具体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工期需求等具体编制。优秀的土建施工方案能够科学地安排并利用人、物、财等土建项目资源,以实现最小投入化最大收益的目的。
土建施工的实际成本受施工方案的巨大影响,因而方案不同,施工项目所需的费用成本也不同。所以,编制好施工方案显得极其关键,应力争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人、料、财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一起协商编制,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在编制后应进行反复的探讨,以更为准确、合理。
(三)建立并完善现场管理组织架构。现场管理为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人、料、财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因而完善土建项目管理机构及其关键,也就要求土建项目经理、班组长等均需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现场管理中,并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以不断完善优化现场管理结构,实现现场管理更优化的目的。
(四)加强质量管理。首先,监理人员应于施工前严格检查施工放线情况,并严格控制建筑实体可能出现的误差。其次,监理工程师应以现场实际证据评估材料及项目质量层次,并结合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实际评估。另外,以书面的形式发出控制指令,并指出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明确责任负责单位。
[参考文献]
[1] 白俭清.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篇6
摘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时无刻都在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施
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对自身的现场管理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建
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现场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企业;现场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较多, 来自各行各业, 而且材料和设备种类
也非常复杂, 因此, 建筑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难点。虽然
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不过在短期内兴起的大量建筑
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建筑施
工企业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优化。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基础工
作, 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建筑现场的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
系。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多
的要求,这方面的要求包括对施工技术的、施工材料的以及现场施工安全
方面的等等,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还要求施工企业提供完善的技
术管理方案以及工程施工材料等基础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项
目,施工过程有着多样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为促进工程项目各阶段施工
工序的顺利开展,要求建筑企业在实施中要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性的
认识,进而保证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及工程质量等都能和工程施工规划整
体要求相吻合。具体来讲,近几年,一些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以及施
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创新都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这些技术、工
艺、材料以及设备在给施工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加大了现场施工管理难
度,因此,建筑企业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稳定高效发展,就必须强
化对现场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此确保企业能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进
行。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管理难度较大。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由
于施工的要求,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于这些人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
难度系数。建筑施工人员数量多并且比较复杂,一部分人比较专业,可以
利用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还有一部分人是临时性的非专业施工人员,他
们往往缺少专业技能,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有的不了解操作规范,施
工的过程中不带安全设备,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的没有以图纸为
施工参照,肆意修改图纸,或不按照要求进行配料,这都是增加了建筑工
程的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由此可见,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工作很难。
2、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机械设备都放置在了施工现场,管理
好这些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是在材料的保管上
问题比较棘手,施工现场到处可以看到胡乱堆放的材料,往往没有相应的
保护措施,这样不仅会对材料造成损坏,还容易丢失。二是设备管理隐患
多。由于设备的使用分为阶段性,但往往一直停放在施工现场,零配件丢
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时甚至影响了使用。另外,由于不重视设备的管理
和养护,设备的老化问题严重,会造成极大的施工隐患。
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差。施工现场的基本条件差,地面凹凸不平,在
暴雨的天气就会严重阻碍施工队伍的通行。施工现场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有的施工现场没有安全警示,安全生产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有的虽然有安
全警示,却没有放在醒目的位置,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施工现场的安全
生产警示牌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全没
有体现出来。
4、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匮乏。有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重视施工现场
的管理制度,往往是一套施工制度应用于所有的施工现场。而实际的情况
是每一个施工现场的施工布局不尽相同,如果只是一概而论,就无法保证
现场施工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另外,有的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由
于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使得现场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建筑施工企业
无论是领导还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现场的管理意识都不强。责任追究
体系不健全,使施工现场制度在落实上成为难点。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现场管理措施
现场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 目前的施工企业在
现场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因此在进一步完善现场管理制度下,
落实好具体的现场管理措施。
1、完善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在现场材料的
管理上最重要的有以下两点:第一,就是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之前的重
点就是采购,在采购前,先要对采购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要确保采购人
员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其还必须具备很好的材料鉴别能。这
样就能有效避免劣质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确保工程整体的质量
安全。在材料的选择上重点就是把握好材料的质量检测,在检测时必须严
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检测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合理的检测方式,严格进行
分析鉴别,一旦出现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引入施工现场。第二,完善现
场材料的放置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区域划
分放置,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这样也能有效提高工程进度,在
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安全隐患,必要时还可以做材料使用登记记录。
2、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另
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完善这方面的管理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全面分析和掌握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就相当
于建筑项目的主线,所以的工作都是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的,因此技术人员
一定要不断优化现场图纸管理技术,以此确保施工项目能按照图纸得到具
体的落实。第二,就是要加强施工中的细节处理工作,比如说对一些新技
术和新材料的投入使用,可能某些技术人员对这些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就
要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工
程效率,更能减少因操作失误引起的安全事故。
3、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施工质量和
成本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管在任何时候,市
场都会只钟情于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优质低价的产品就需要严格的现场管
理作为保证。不然企业就会因为产品的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开拓新的市
场,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4、健全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对工程项目
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约束。在具体的现场安全管理上,要把握以下要点:
首先,在保证工程整体秩序的基础上要对现场进出人员进行控制,可以给
工作人员佩戴一些标识,并设立专业的施工通道。其次,要采取一定的防
护措施,比如发放安全帽、佩戴安全带,与此同时加大安全宣传,同时加
强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不但具有安全意识,还能拥有基础的安全施
工防护能力。
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管理汇总,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最为核心
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并且要加强落实,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高效持久
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结萍.浅谈如何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4(08).
[2]阮琳宇,苏敏健.小议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J].科技资
篇7
具体目标:在____年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示范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全市所有商品交易市场(商场)(不包含临时性、季节易的市场,不包括进入市场销售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纳入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范围,力争在____年_月__日前全面完成任务。
二、职责分工
(一)健全领导机构。
市局成立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局市场科,××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二)明确职责分工。
_、领导小组职责:审核全市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方案,组织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的指导、检查、督查和考核验收,推广各单位的先进经验。
_、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市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草拟工作计划,具体指导、检查、督查、考核验收。
_、市局信息中心职责:负责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软件的应用指导,配合省局相关处室做好系统维护工作,保证信息录入规范、畅通、安全。
_、企业注册监管科职责:负责对下级单位的企业(个体)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业务指导。
_、各县(分)局、万商工商所职责:
(_)引导、帮助、监督市场开办单位建全管理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
(_)收集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户的信用信息,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并健全相关档案;
(_)完善信用评价机制,确定场内经营户信用类别,对商品市场信用类别提出初审意见;
(_)组织开展星级商位评比活动;
(_)按照信用分类开展监管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广泛动员。
_、强化执法人员的自身学习。各级工商部门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工商总局工商市字[____]___号、[____]___号文件、省工商局工商市字[____]___号文件及××市工商局工商市字[____]___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内涵,增强工作信心,提高履行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职责的能力。
_、强化监管对象的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行业例会等形式,向市场开办单位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场内经营户讲解《特别规定》、《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有关规定,介绍外地市场开办单位的市场管理经验,强化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户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其参与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明晰职责,健全机制。
_、明确市场开办单位职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将市场开办单位的职责界定如下:(_)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各类法律法规规章;(_)对场内经营户开展文明经商、诚实守信教育;(_)制定市场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_)建立业户档案和业户经营商品登记台帐;(_)审查业户经营资格,监督业户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法定责任和自律制度;(_)做好场内物业管理;(_)处理消费争议和纠纷;(_)开展农产品农残检测;(_)接受并配合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_)完善业户行业组织,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及其他公益活动;(__)完成市场监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_、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指导市场开办单位健全市场内部管理机构,完善各机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目标考核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
_、完善市场经营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经营者主体资格检查和档案管理规范》、《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等经营主体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经营者公约》、《品牌商品登记管理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场制度》、《农产品快速检测制度》等经营者自律制度;三是完善《日常巡场检查制度》、《进场商品台账管理和检查制度》、《违禁商品检查和清退制度》、《督促检查经营者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商品和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示制度》等商品管理制度;四是完善《四级网站消费维权工作制度》等消费维权制度;五是完善《市场产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等其它管理。
(三)采集信息,建立档案。
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三类档案。
_、建立市场开办单位档案。将市场开办单位主体资格情况、负责人情况、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情况、产权情况、市场规划布局情况、场地租赁情况、财务报表等基础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要求县(分)局、工商所、市场开办单位各建立一套档案。
_、建立场内经营户管理档案。将场内经营户的注册登记情况、租赁合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参与培训及例会情况、市场检查情况、责任书签订及承诺情况等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形成书式档案和机式档案。此类档案由市场开办单位建立。
_、完善工商所信用分类档案。在注册登记档案的基础上,由工商所完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和市场经营户动态信用分类监管档案。
(四)考核打分,确定类别。
_、做好市场内经营户的信用分类等级认定工作。借鉴惠农分局根据《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各工商所对场内经营户当年依法经营情况、被行政执法部门警示处罚情况、受有关部门表彰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录入、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按照a、b、c、d四个信用等级提出初评意见并向社会公示;综合社会各界意见后上报县(分)局审查;县(分)局在审阅相关材料和实地检查验收后确定各经营户信用等级;制作“三合一”牌匾,将营业执照、前置许可证件、信用等级综合在一张牌匾上,在各商位悬挂,接受社会监督。
_、开展“星级诚信商位”、“星级文明商位”评定工作。对场内经营者的信用等级确定后,在a级经营户中评选一星级、二星级诚信商位和三星级、四星级文明商位,分别用、、、符号表示。
_、开展市场信用等级认定工作。县(分)局根据工商所采集到的市场开办单位信息和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情况,按照省工商局《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指标(暂行)》及《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指标(暂行)说明》进行综合打分,根据打分按a、b、c、d四个等级提出初评意见上报市局,市局审核验收后按程序确定各市场信用等级。
(五)分类监管,提升效能。
_、对市场实施信用分类监管。除开展专项整治、接到投诉、举报或发现其他线索需要检查外。对a类守信市场,由工商所每季度整体性巡查一次,重点对市场开办单位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履行市场管理法定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b类警示市场,每月整体性巡查一次;信用等级为c类失信市场,每__日巡查一次;对d类严重失信市场,每_天巡查一次。
_、对场内经营者实施分类监管。工商所对经营户信用分类确定后,要明确监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对场内食品经营户每月巡查一次,对场内十大类商品经营户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场内其他经营户除开展专项整治、接到投诉、举报或发现违法线索需要检查外,对a类守信经营户主要依靠市场开办单位管理和经营户自律,每年巡查一次。对b类警示经营户,以市场开办单位重点管理、工商所回访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管。由市场开办单位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工商所每月对警示问题进行一次回访,连续_个月未发现不良行为的改为每半年进行一次巡查。对c类失信经营户,以工商监管为主、市场开办单位管理为辅的方式进行监管。由工商所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一次回访,连续_个月未发现不良行为后,改为每季度巡查_次,由市场开办单位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加强日常管理。对d类严重失信经营户,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市场开办单位根据工商部门要求暂停或终止出租合同。
a类经营户出现不良行为后,需重新认定信用类别,按照新定类别进行监管;a类等级以下的经营户在一年内未发现不良行为的,重新评定信用等级,按照新定类别进行监管。
四、实施步骤
鉴于全市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分两批逐步实施。
第一批开展商品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市场有:××县的××农产品市场(原××蔬菜批发市场)、××购物广场、××市场;××家具广场、废旧物资收购市场、××市场、××市场;××市场、××市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
第二批开展商品市场信用分类工作的市场有:××县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市场、××市场;××集贸市场。
____年全市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分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为制定计划阶段。各县(分)局要根据市局的工作方案于_月__日前制定本局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工作措施,限定工作时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第二步为宣传动员阶段。各县(分)局要分别于_月__日前和_月__日前完成第一批和第二批市场开办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三步为组织实施阶段。各县(分)局要分别于_月__日前和_月__日前完成第一批和第二批市场的信用分类工作,并按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第四步为考核初验阶段。市局要分别于_月__日前和_月__日前完成第一批和第二批市场的考核初验,并于_月__日前写出全系统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初验报告,整理相关资料。
第五步为迎接验收阶段。__月_日起,全市工商系统要做好迎接省局验收的各项组织工作,对本辖区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各县(分)局要与__月__日前将工作总结上报市局,市局于__月__日前向省局上报总结。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业务多,工作量大。各局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加强内部的协作配合,又要加强与卫生、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共同做好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二)搞好宣传,创造环境。
篇8
在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快速提升,但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力度仍有待提升。安全生产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建筑从业人员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是对国家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做出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大多数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能够对安全管理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施工现场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在本次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有效性较强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在日后各建筑工程项目中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发生几率高,因为各个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一般较长,施工现场复杂性及变化性也较强,且安全管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安全生产保障的投入、管理以及作业人员的技能操作,都和施工现场事故发生几率有一定关系。应当养成一定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经济建设领域的重要意义。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问题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领域中一项重要内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作用十分重要。
2.1保证建筑施工工作顺利完成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找出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将事故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2.2切实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寿命
对施工单位来说,提升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十分重要,如果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工程使用寿命肯定受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规范应当切实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力度也应当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发现问题后应当立即处理,才可以让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延长。
2.3切实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及效益
有效完成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让施工要素的安排更科学合理,各种施工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施工规范的贯彻落实做出保证,才可以提高安全事故防范的实效性,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效益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工程施工标准统一性不强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某些施工内容较复杂。为了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做出保证,需要邀请专业施工队伍参与到施工中,但是在施工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聘请方和原本施工方之间的施工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企业之间的工程评价标准也并不统一,且某些参与施工的单位未经招标单位审核,所以施行的施工标准可能有一定差异性,从而施工单位施行的质量控制措施标准性不强,导致工程项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2各部门沟通的及时性不强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对安全质量监管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在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大多情况下设计单位和具体执行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导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难以妥善完成各项工作。
4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4.1切实提升监督工作的效率
在现有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企业需自觉遵循现行法律法规中提出的要求,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环境的稳定性。弥补现阶段建筑检查管理制度中的缺陷,编制出适应性较强的巡查制度,施行各种类型的检查措施,对重点项目做全面检查分析,争取全面完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可以施行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为建筑质量好、企业信誉高且安全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
4.2施行个性化信息管理措施
依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整体发展情况,需要施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信息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行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做全面的信息管理,在编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依据建筑企业的个性特征,适应建筑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个性化水平更高的监管方案,并在管理模式上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以普通企业的发展特征为依据,逐渐弥补信息化管理措施中的缺陷,推动企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4.3妥善完成安全生产事故监督
篇9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压力表、硅胶气囊导尿管,玻璃三通管,三通阀,输液胶管,60ml一次性灌肠器。
1.2 制作方法 硅胶导尿管插入后,尾端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接压力表,另一端接三通阀,三通阀一端接输液胶管为进水口,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灌肠器。见图-1。
2 使用方法
2.1 将双腔导尿管的引流接口连于听诊器上的三通管的直管上,三通管的两个侧管一端接血压计以监测压力,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三通阀。三通阀一端连接输液胶管为进水口,放于装生理盐水的罐内,另一端用输液胶管连接灌肠器。操作时将导尿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利用三通阀控制进水口及注水口,灌肠器抽吸生理盐水时开放进水口,关闭注水口,推注生理盐水时关闭进水口。在B超监视下以均匀的速度灌入生理盐水,灌肠时的最高压力控制在90 mmHg之内,当B超显示“同心圆征”消失,小肠进水及回盲瓣“蟹爪”样活动时,显示复位成功;停止灌肠,抽出气囊内气体后,拔出肛管,排出灌肠液。
3 消毒方法
3.1 玻璃三通管、输液胶管每次使用完毕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4 优点
4.1 该装置的使用,能使灌肠时避免灌肠器与导尿管注水口的分离,改善了分离灌肠器时易漏水的弊端。
4.2 可以单人完成操作,节约了灌肠时间。
4.3 保证了灌肠时肠内压力的相对衡定。
4.4 取材方便,使用灵活,操作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5 注意事项
篇10
1、探索宇宙、天体黑洞视频;
2、《地理中国之陶罐里的秘密》视频;
3、地理摄影展《美丽的校园》展览活动布置;
4、纯手工橡皮泥手工制作《立体中国的美食》,如图1:
5、地理实验室参观;
6、古城西安今昔风貌照片视频等。
这些资料完全打破了地理常规课堂的内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普遍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充分发挥。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陶冶情操,繁荣了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习效果的永久性大大超越了填鸭式课堂教学,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课外的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场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找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中的切入点,在课外活动中在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探究,加深理解,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比如高中课本中的《热力环流》内容,很多学生都感觉学习起来吃力,这时,在地理场馆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入小组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多次实验,运用多种方法证明了“热力环流”的存在。在此过程中,实验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学生会从每次实验中找出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加深了对热力环流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践,实际教育得不到落实。场馆教学将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很好的联系实际,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动力,在于教娱乐中,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比如讲解高中地理《天气系统》这一节内容时候,场馆教学则彰显出无以伦比的作用,落实步骤如下:
1、地理实验室提前准备好仪器,摆放到位,接通电源。
2、制作好自己教具部分:泡沫颗粒、冰块若干、一次性矿泉水瓶子、吸管。
3、组织学生有序的进入地理实验室,按组就坐。
4、结合多媒体进行知识铺垫。
5、动手操作气旋和反气旋。
篇11
1 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木材检验工作是木材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木材检验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林区木材生产的效益问题,特别是在森工企业面临采伐限额调减、经济转型的新情况下,加强木材检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件木材产品要知道其尺寸大小,材积多少,材质好坏,什么树种,能做什么用,就需要对其进行尺寸检验,材积计算,等级评定,树种识别,这一系列工作统称木材检验。原木和杉原条的长级、径级尺寸,用尺杆和卡尺,按标准中规定进行检量,等级评定,也按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检验;锯材的长度,是沿材长方向检量两端最短处的间距。宽度和厚度,则在标准规定的检尺内检量。等级评定,按标准规定执行;木材的材积,一般是以计算公式所算得的材积表为计算依据。
1.2 木材检验在木材生产和经营流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体现木材经济价值及木材生产经营者劳动报酬的依据;木材检验工作在木材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有重要意义,木材生产要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要降低木材生产成本;二是要提高木材售价。做好木材产品的检验,才能明确木材产品的量化指标,对人力、机械的投入及物资的耗损也会有明确的数据,使生产经营者在成本核算、盈亏指标等方面有确切的计算,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效益如何;另外,通过产品检验,可以发现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为查找哪一环节出现问题提供原始依据,以利于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策,尽快解决问题,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同一根原条,采用不同的量材方案,其造材后的价值相差很大,这就不难看出,它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做到量材、造材、验收科学化,才能避免错评、误评,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1.3 做好木材检验工作,还可以对合理采伐、合理造材、合理保管木材起到监督的作用。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劈裂、锯伤、锯偏等,就说明采伐过程中伐木工人或造材工人的技术不合格,还需要提高,造成木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成批的木材中,坏材比好材多了,证明造材方面不够合理,疏密不得当;还有木材的虫害及弯曲、内腐、外腐问题,是保管不善造成的等等,检验员发现这些问题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提出建议或解决措施,可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木材的生产质量,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2 木材检验工作的管理措施
2.1 具有木材检验工种的单位,都要制定木材检验工作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木材检验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在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木材生产、销售、使用和流通等各环节中的木材检验、检查,都要严格按照木材标准化管理的规定执行。
2.2 要想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而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
篇12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多样的,英美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一种需求管理模式,而日本的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首先先讲美国,美国与很多西欧国家不同,美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手段是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某一种政策。通常来讲,主要运用税收、政府预算两大财政政策和调节银行利率、货币供应量两项货币政策。两种政策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能够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其次,英国的宏观调控也是一种需求管理模式。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英国在每一次世界经济巨变时期都能够思考探索出新的经济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英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实行了宏观调控政策,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渐渐深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为刺激经济增长,不断的扩大财政支出,以实现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近些年来,英国将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逐渐转向控制通货膨胀,在政策手段上也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为主。今天的英国经济,虽然没有摆脱凯恩斯主义的传统需求管理模式,但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也逐渐被运用到各领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会使英国的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日本在发达市场经济中所占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崛起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历史。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与英美两国的完全不同,日本的宏观调控是政府主导的。日本的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占主导地位,政府更注重的是经济的扩张。有例为证,日本在战争结束后,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目标,并逐步有序的实施了十三个长期计划,而且每一个计划都有明确的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这一行动表明了日本政府的意图。俗语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在市场经济中同样如此,日本政府在采取计划调节政策的同时,又加以行政手段的指导,以确保计划的实施,使宏观调控发挥效果。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使经济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可以说,日本经济能够在战后很快的恢复过来,并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与政府采取的以政府干预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分不开的。
2.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2.1宏观调控中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逐步发展并形成的,所以我相信,中国有一天也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崭露头角。我国经历了漫长的自由经济时期,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明显比别的国家要慢。而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在发展阶段,但还不成熟,有很多地方还欠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充分的学习,不断的学习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更上一层楼。首先,将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并分析其区别,探讨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和实施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争取找到能够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调控政策。其次,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找到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实施效果并进行比较,做到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情,然后努力找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优的宏观调控政策。
2.2宏观调控要与体制改革相一致
与中国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好的市场制度,这是能够有效实施经济政策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应该有一定的体制制度,虽然有一些制度是由市场形成的,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但是在本质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有一个制度,都会有约束力。对于中国来讲,由于中国实行了漫长的自由经济体制,其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十分缓慢的,市场经济体制当然也相对落后。在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全面的体制之前,要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没有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本身是不完善的。所以,我建议,要从两个方面出发来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其次要完善宏观调控政策,这样才能使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相一致,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最大的效果,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2.3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尽可能的弥补市场缺陷
对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许多成功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都很好的弥补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系列缺陷,而弥补这些市场缺陷也很好的发挥了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之所以说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中缺陷的重要手段,那是因为宏观调控不能被当做一种在市场经济范畴之上的作用力,也不能够成为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力,它应该是为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和功能不足而发挥重要积极作用的市场经济调控政策。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也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正是应该在这个阶段发挥出应该具有的作用,积极维护和健全市场经济上的秩序。而且宏观调控对于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规范和秩序体制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目前所关心的最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所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市场体制和一个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支持,那么整个市场经济将会处于瘫痪的状态,所以,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宏观调控经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国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国情不同于发达国家,但是要想将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有许多的借鉴之处,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一个新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方案,争取让我过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国际化。让我国的市场经济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13
二、市场营销健康发展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扩展融资渠道、保障营销投入
在市场营销筹资或融资阶段,可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保证融资方案的可靠性,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从而保证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管理在市场营销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其一,合理计划市场营销融资时机与额度,严格控制资金数量,根据资金使用时段性进行阶段性筹资。财务部门可根据市场营销规模准确测算筹资数量与时间;其二,合理规划市场营销融资渠道,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债券与股权,其中股权分离无须偿还债务,但影响了企业原有人对企业的掌握程度,风险较高。债券方式的融资属于借贷的一种,当企业资金使用利率超过借贷利率则具备借贷条件,但负债风险较高,极易造成企业损失。对此,财务杠杆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负债比,其中预收货款方式成本较低,是企业具备足够信誉的最佳渠道。
(二)规范财务管理、保障营销收益
规范财务管理,发挥财务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均在财务管理体系的范围内,其中包括原材料采购、产生、销售、市场营销等关系企业利益的项目。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在市场中投入并销售企业商品获取利益,而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企业经济利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全面体现企业运营成效,根据反馈信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通过预算管理明确营销效益目标,制定配套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利润增收;二是加强财务数据管理、保障营销策略。财务数据是反应市场营销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影响营销价格策略的重要因素。利用财务数据对销售成本、利润以及商品数量进行全面核算与分析,得出企业亏盈数据,为市场营销中商品低价出售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商品定价。对此,应深化财务数据分析,对相关销售成本、利润以及数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分布制定合理开发计划和营销活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增收。同时,运用财务技术规避相应税费开支,保证营销效果。
三、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