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着重培养中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1.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就要体现在心智潜能的开发上,其中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2.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质。中学生应努力培养并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和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合理而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保持科学与健全的态度,并与社会道德观念保持一致。3.良好的现代意识和素质。新世纪的中学生应具有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和创新的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健全的人格素质和道德素质。应培养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坚韧不拔、言行一致、情绪乐观稳定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勇于承担挫折和挑战,并不断调节好心态和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使自己逐步具有强大的人格和道德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中学心理教育现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从中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实在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教学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认知训练、耐挫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以及情绪调节训练等等。有的学校若不具备开专门课程的条件,亦可为学生定期开设心育讲座,刊出心育专栏等,尽力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2.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和过程,如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记忆策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以及通过学习心理辅导提高学习效果等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而又稳定的心理状态,必将促进学习质量的发展与提高;反过来,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又为心理素质的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而有效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可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的教育网络,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3.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运用疏导、劝慰、分析、宣泄等适当途径和方法,可帮助部分学生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其情绪,达到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并恪守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对重点对象做好跟踪调查,做好服务工作。4.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强化自我教育水平。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集体活动氛围,积极的群体人际交往,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内在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通过以上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健康心理素质正能量,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篇2
一、中职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中职院校中,中职学生存在情感、个性、人际交往与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情绪情感作为人们客观事物态度反映,能有效体现中职生内心世界的多彩复杂性,中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弱,易出现激动、兴奋或悲观愤怒两极情绪,社会情感方面表现冷漠,对他人存有敌意及戒心,面对社会偏见与文凭歧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中职学生通常感到压力巨大,并深受伤害,中职生多有失败者或多余人的心态,这使他们难以具有积极个性面貌与健全健康人格,缺少积极追求与理想,社会适应力也比较弱,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老师、同学、父母与朋友间的交往,随着中职生进入异性接近期,希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但不少中职生不能分清爱情与友谊间的界限,早恋现象严重,有些学生迷恋网络交友,荒废了学业。就业问题也是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就业上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与思维定势方面的心理,很多中职生担心自身学历低,技能水平不高,一毕业就下岗,还有些中职生热衷体面轻松、高收入及有地位的岗位,被热门专业困惑,心理矛盾大。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1.运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不再局限于传统工具论思维当中,还注意到了语文所承担的人文信息教育功能,人文精神包含知情意及心理品质等方面,加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如《荷花淀》一文的学习,可让学生体会民族精神和侵略战争的邪恶,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又如《致橡树》一文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准确爱情观,独立平等,同甘共苦与相知相恋情感,对于现代社会所存在扭曲爱情观进行分析讨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要传授全面系统的心理知识,还应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介质,让相关心理知识大众化与通俗化,以培养学生一些优秀品质,如通过"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树立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就业观。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良好的互动师生关系,这直接关系着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化身成辅导者,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非通常意义中的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形式淡化,并以美情感动人,避免生硬灌输,而是自然渗透,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真挚关心,教师通常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对象,真正了解学生心理情感,才能找准其心理问题点,并采取恰当措施,将其教育落实,体现出效果,以树立学生健康情感与完美人格。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个人心境的优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运用面部表情、语音语调与细节动作等,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也可运用讨论式、自主式、启发式及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雷雨》一文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先看话剧,并对学生表演进行指导,替代讲解分析,让课堂教学由严肃变得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我的母亲》时,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母亲的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并感受作者老舍对母亲怀念感恩之情,从而让学生意识亲情可贵。还可运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典故成语交流会与讨论会等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感受成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感与实践力,从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注重模范榜样的力量,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与乐观积极的心境。
4.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容,加强学生道德情怀培养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可通过电影观后感、读书活动及音乐共同欣赏等形式,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有益活动当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如父亲节或母亲节前后,可开展感悟父爱、母爱活动,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给父母准备一份礼物,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爱不能只获取,还应懂得回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对社会从业者的职业观念、态度与纪律等要求不断提高,加强中职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与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情怀就显得较为重要,如学习《卖白菜》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对诚信深入理解,并树立正确职业观与人生观。语文教学当中,还可运用体育、音乐、文娱与美术等科目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杂志、新闻、网络、报刊及影视剧等媒体,对四周生活的世界进行感知与体验,以广泛汲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积极生活态度与活跃思维方式。
结束语:
语文教学作为中职院校基本课程之一,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方法,优化中职学生心境,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怀,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3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由于中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体育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体育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动作不标准而不敢参与体育练习,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方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的个性,从其兴趣点出发,对体育技术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降低难度,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提升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适当的鼓励也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对其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幅度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能简单地以终结性评价一概而论。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样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 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挫折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训练,为了熟练掌握一项技术要领可能需要反复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失败与挫折,教师需要在教导和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挫折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磨炼意志品质。可以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坚持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活动大部分情况都是在户外,这就避免不了碰到恶劣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教师考虑到天气情况的变化会改变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行室内授课。但恶劣的天气恰恰为挫折教育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如在下雪天进行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御寒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创设比赛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多进行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在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到运动的负荷量,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适当进行调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
四 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需要多人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况出发,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和自身的心理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提高。
篇4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
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以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
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浓度了以讲读启感,朗读激感,写作抒感。
讲读启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朗读激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写作抒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5
在班管理中,对学困生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稳定住学困生才能保证整个班级的学习生活秩序,改变一个学困生,才能让一个孩子更好地生活,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毛病多,思想波动大,屡经教育没有改变的学生,他们在班里占的比例虽小,但往往是“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为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变成了班主任的一项长期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想转变学困生,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必须要了解这类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往往越是这样的学困生,他们越是班级教育的焦点。由于认识和行动上的错误,他们具有一个普遍的心理特征,就是怀疑心理和防御心理特别敏感,对他人的言行采取一种怀疑或戒备的心理状态,在心理上对其他人,尤其是对班主任来说,筑起一条无形的高墙。特别是初中的孩子,他们处于青春期,本来就比较逆反,往往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引起老师的关注,其实这样的孩子,更希望老师的关注与理解,但他们更害怕别人的讥笑与嘲讽,很难吐露他们的真实行为,由于这种心理作用,他们不轻易吐露真诚。因此,要想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要在了解这一特点的同时,还要具备一颗赤诚的心。从而依靠情感的交流来消除他们的隔阂心理。为此,班主任要与这类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之情,才能深入他们的心中,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发现他们蕴藏的积极因素,有效地开展工作。我觉得教师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与教师交心。我做法是,先找到学生与我所拥有的一点共同点,夸大其词,让他觉得老师和他一样,往往这样,他就会放下戒备心,与我逐渐靠拢,因势利导地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学困生,我经常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走入他们的世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学习上稍有进步就大力宣传,加以鼓励,背地里我做班干部的工作,要求他们主动接受这些孩子,帮助这样的孩子,而不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在生活和学习中,我常常对他们加以引导,给他们讲道理,谈人生谈理想,使他们能够改掉坏习惯,重振旗鼓。
学困生由于较长时间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在与外界的接触
中,常常不被人重视,甚至受到过多的批评指责和歧视,对他们形成了持久的心理压力,感觉被人瞧不起,于是自暴自弃,认为前途悲观失望,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认识和把握这个心理,不从树立信心方面去引导,而是靠训斥、威胁、压迫等强硬方法去征服,那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面对这一心理,班主任必须要树立信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后进、先进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只要充分相信,认真分析,找到他们成为学困生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学困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另一方面,对学困生来说,信任是医治他们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要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充分给予信任,做到不记老账,不揭伤疤,增强信任感,如果把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比作坚冰的话,那么,班主任饱含的热情无疑会使坚冰融化。可见,信心是班主任具备的第二个心理素质。
学困生之所以差,绝非旦夕所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能够真正地驾驭学生,让学生能够佩服自己,才能使学困生认识到教师的那份真诚。
篇6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等)和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责任感、成就动机、气质、审美、社交等)。职业心理素质是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所应具有的特有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学科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旅游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中等职业教育饭店服务与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培养中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把旅游心理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1.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饭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具备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认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重点:
1.1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观察的条件。如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要认真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其次,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如可采取比较异同、全面了解、观察入微、学习经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1.2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三个方面。首先,要教给学生努力提高注意品质的方法。如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对活动的兴趣;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合理进行注意分配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次,要通过案例分析、角色表演、实际锻炼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如在讲授前台和客房服务心理、餐厅服务心理、旅游商场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等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现场情景,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良好注意品质的重要性及其做法,并教给学生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注意品质锻炼的方法。
1.3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记方法,如运用多种感官并用、尝试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顺口溜、多次反复、联想等加强记忆的方法;第三,要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菜谱、电话号码、人名等内容,帮助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
1.4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操作练习、课下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主动学习和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三方面着手来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教会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旅游从业人员面对的旅游者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导致不同的服务行为和结果。健康积极的情感品质产生良好的服务行为和结果,消极的情感品质产生不良的服务行为和结果。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服务工作中,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表现出对游客的欢迎和友谊,并对那些不顾国格、人格的行为和不良情感倾向予以坚决的反对和制止。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2.1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客观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远大的生活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使之树立热爱旅游事业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2 教师授课要讲究方法,讲解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要善于运用心理学规律组织教学;讲课时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力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及专业的浓厚兴趣。
2.3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良好的理智感和健康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课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例如,可以推荐一些道德修养、艺术欣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听优美的音乐、观赏高雅的美术作品、到公园等地感受自然风光,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美;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是非善恶,了解学生的行为倾向;还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实习以及其他相关课程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
2.4 教会学生控制消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在与客人、同事的接触中也可能产生各种矛盾。在这些情况下,一些情感自制能力较差的人员往往容易爆发出来,当不良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极端行为,如打架、摔东西等等。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善于控制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教育学生注意加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时刻保持精神振奋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在不良情绪爆发时,用躲避、自我暗示、转移注意、推迟、联想后果、加强品德修养等方法来加以控制,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业艰苦工作的需要。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毅性四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定与否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学习今后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不同的服务对象,要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3.1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如教育学生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准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3.2 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可以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树立自信;还可以通过旅游实习等艰苦的活动,进一步检验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等。
4.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适应旅游业的知识性需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兴趣应该是广泛的,应在精通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导游人员,应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宗教、美学、民俗、法律、保健等知识了解一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4.1 发展和巩固直接兴趣。就是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然后给予热情的赞扬,并通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让有直接兴趣的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提高其活动能力,鼓励其巩固和继续保持健康的兴趣爱好。
4.2 培养间接兴趣。就是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例如先出示某饭店招聘启示,然后设计“如果你是一名餐厅服务员去应聘,应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普通话等级证、职业资格证等软硬件你都具备了吗,你将怎么办”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订出学习考证计划,并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学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竞赛和选修课等。
5.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篇7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着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上要求教师能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感情――让心灵创造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1、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在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假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假如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又假如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从而获得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比如说,我们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里组织答辩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另外,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还可以搞一些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 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
讲读启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们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有的写父亲的手机奏着时代的强音,有的写工作,有的写生活。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有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于是我们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上有天壤之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偶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
2、生生互动,引发独特思维的源泉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是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动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相互切磋。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首先,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结果,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第三,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这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在互动中,也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8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因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发展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了学生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也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但一些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约35%的中学生表现出了心理异常,其中的53%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中,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其青少年时期,而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与他所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可以扭曲个体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快速而深入的社会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独特的中学生价值观。社会学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重要的调整,这一点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更加明显。目前很多关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体的探讨,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学生。第二,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引入使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观念,它们对原有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识形成了挑战。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处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夸大与失实,常常会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转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出电子化和虚拟化,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术接受能力,所以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会联系也变得更加网络化。这种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变化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类型和深度,其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2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心理素质教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所以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学校在注重传统的德智体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个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校在对学生学习的正常监督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在离开中学和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从心理特点上讲,中学生常常处于逆反期,在过于强调分数和服从的教育环境中容易出现厌学、焦虑、对抗等消极心理,这会使很多具有良好潜力的学生没有有效发掘学习能力,反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2.3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一直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一,家庭的完整性与内部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家庭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情况,单亲家庭、婚变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情况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负面的心理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家庭类型的数量要多于过去,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一个派生现象。其次,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会更加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尤其是负面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一般在12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核心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绪上变化很大,并且难以独立面对压力。因此,需要包容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该时期情绪上的敏感性。
3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性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对家庭的作用来产生间接影响。这些情况使当前的中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复杂性与变化性,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点首先应该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也需要认识到中学生素质教育并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而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采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态度,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和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3.1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心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主要目标。所以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对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3.2积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心态,这一点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需要具有两方面的素养:第一,对学生教育的敏感性。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耐心,既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心理倾向的细致变化,也能够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给予细致有效的指导。第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宜人性。在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师需要的关键素质不是威严和使学生服从,而是开朗合群的性格特征和谆谆诱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这类特征的教师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便于教育的有效深入。
3.3与家庭教育结合,促进家长的配合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地位。对青少年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有着比其它教育形式,甚至是学校教育更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理解和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也应是作为主要教育者之一的家长所需要具备的观念。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更需要充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所以家长应注意主动构筑良好的家庭气氛,并根据子女们的身心特点,恰当选择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二,家长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的水平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开展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时,需要家长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并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反复引导来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苗殿卿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市霍尔奇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郑琰.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4]宋志一.父母亲职业类型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学术探索,2002(4).
[5]陈带有.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6]郝秀香.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7]邱莲.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6(6).
[8]杨海珍.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
篇9
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保证学生正常生活和发展。针对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生正值身心发展变化的时期。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学生正常生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冲突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他们喜欢怀疑与争辩,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探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不轻信教师、家长或者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是要独立、批判地对待一切。正因为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所以他们常常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感。他们大多时候为了吸引教师、家长、同学的注意而上课捣乱,顶撞父母,谩骂同学,更有学生对自己的同学使用暴力手段。
3.是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感问题。进入青春期后,同学们的心理和生理发生较大变化,引起情感波动。异性间好感难以自控,以至走向“单相思”“早恋”等误区,影响学生生活、学习,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性知识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因青春期性冲动而表现的“自动恋”现象。
2.学习问题。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有的同学胆小怯懦而与同学疏远。
三、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机会或场所。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心理健康在这一点上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3.用集体力量矫正个别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温情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关怀,帮助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
4.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综合实践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
5.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学校、集体、社会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创设学生自我调节情境、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发动家长等都是可行的且效果显著的方式。
篇10
一、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心里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途径。学校要营造校园内健康乐观,奋发的情绪氛围,以及友爱,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要本着环境育人的理念,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民主与平等意识,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沟通。首先,建立起和谐、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学校行政管理层、教师、教辅导人员都致力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亲切的微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图书馆和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课余最愿意去的场所。学校后勤服务中心要为学生生活排忧解难。我校对住宿生开通了二十四小时的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学生温暖如家的感觉,颇受学生欢迎。同时,学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在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处开辟专栏,在校园广播开设专题,向广大学生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教育氛围。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一是开放心理健康必修课。我校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高二开设了心育选修课,高三为专项辅导,同时,利用周末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讨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我校努力开发的校本课程。我们克服了科学化的倾向,对心理教育课的原则,内容,组织形势和教学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心育课活动内容和师生活动的主导方式的不同,总结出“认知一一讨论一一评议模式”几种中学生心育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我校的心育课轻松和谐,生动活泼,形势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二是班级管理与教育中注意结合心里教育方法的运用。如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多正确领导,少消极惩罚;注意批评方式,重视心里施教;避免简单粗暴及忽视学生个性特点;重视学生主动自觉性的培育,避免一味强制要求。三是设立“心灵之桥”心理咨询信箱,及时为学生的提供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写心理周记。师生书面交流。我校还把学生书面交流汇专辑免费发给学生。四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与学校互动。我们学校开辟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协调家庭教育,在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心理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此举深受家长普遍赞赏。
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学生释疑解惑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解除心理障碍,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室除固定周三晚上为咨询和辅导时间外,还利用其它课余时间,为学生消疑解惑,尽可能做到第一时间为学生服务。如高二有一女生李芬,因母亲经常焦急忧虑,不幸意外车祸身亡,产生了内疚,自责甚至是自罪心理。认为是自己不听妈妈的话,加速妈妈的死亡。在强烈的自责自罪情绪控制之下,该学生产生了强迫思维“就是因为我不听话,母亲才会长期忧郁”的顾虑,这些时时缠绕她的脑海,使她根本没有精力没有心思学习。心理辅导教师了解这一情况后,首先与她建立起相互信任,融洽的咨询关系,在其倾吐了一年多压抑,紧张的情绪后,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计划,针对其实际情况,每周一次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一直持续到毕业,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学生的心理就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越滑越远,甚至酿成难以预料的恶果;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加大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为学生释疑解惑,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结语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江远;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杨桂芝;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龙献忠,张存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异化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孙有福;中学生网络迷恋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年19期
6 李萍;网络对青少年情商影响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篇11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压力的来源
(一)家长方面给学生的压力.21世纪以来,我国从刚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地区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民素质的提高,同时带来的也是就业难的问题.现阶段,很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着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将来能够上一个好大学,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很多的家长只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考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压力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使人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处在一种高强度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紧绷的状态很难得到释放,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当一名学生思维疲乏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会感到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会促使他继续学习,长久以往的处在紧促的学习氛围中,精神得不到放松,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培养的渗透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内容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从某种程度上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的话,学习进度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所以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情感培养的内容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进行学习时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磨炼
(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差很大,在平时课下生活时,数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教师可以帮助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指导,也可以提醒学习稍微好的同学多注意课下的练习,通过这种情感渗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课上的学习差距,对教学进度的正常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学生的压力进行一定的消除.高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讲授理论知识,课上留给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的时间远远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了数学模拟训练的产生.虽然数学考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但是模拟训练成绩的好坏也会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通过课下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成绩好坏所产生的压力,在给予一些学生学习帮助的同时,打消他们对考试成绩的顾虑.
(三)增加磨炼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模拟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解题在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的接触面,但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构建的问题情境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感到一些挫折,对学生影响更大的正是那种进行解答时的挫折感和完成解答后的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这种想法,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逐渐拥有属于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制定学习计划或是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是不同的,学生经历的这些教师以前都经历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教师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在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鼓励式教学方法带入课堂,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教学,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身心也变得健康积极起来.
五、小 结
近年来,教育领域也一直在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对“生本理念”进行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在潜意识里更加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和老师拥有平等的地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渗透的话,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谢武松.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2014(14).
篇12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管控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应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要有民主意识。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形象,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第二、要有爱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充满激情的师爱,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学生无条件的接纳、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又要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心理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要有高尚的情感、理智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要把坏心情向学生发泄,善于理智控制消极情结,培养积极情感。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
当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管控能力。教师的职业特点是工作的相对独立,课堂教学是由自己经营、管理、试验的场所。好的教师就像一个好的经营者,他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一定是充满自信,勇于尝试和面对挑战,富有鲜明个性的人。要知道学生每天的生命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渡过的,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只是一方面,来自不同教师的各具风采和个人魅力的精神大餐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需营养。
三、健康的职业情感,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的构成要素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专业情意则是体现教师专业本身的重要内在指导。同时,生物学教师要在反思中探索追求,初中生物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生物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对于习以为常的定势进行重新的建构与思考。如果面对依然故我的教师,面对依然呆板的课堂,面对毫无生气的教材,学生有待激发的兴趣与热情就会渐渐泯灭。课堂,绝不是一桶水向一个空杯子里倒水的场所,而是师生双方知识激荡,创造新知的乐园。因此,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应进行反思。反思教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反思更值得生物学教师去探索和研究。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的尴尬境地。经常性、系统性的反思,会使教师认识自我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生物学教师还要具备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全面进入课堂,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习、工作模式,而且把师生的感知与思维带到了全新的广阔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教育观念。在助教方面:能使用常见的生物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自制课件、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临时玻片的标本制作、动物的生活史、生物进化历程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生物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总之,当代生物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以极大挑战,因为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努力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主动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关爱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心灵的飞翔,个性的张扬和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美丽的生活空间。本文有很多个人见解还需要与大家多做交流,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张兴娟.
[2]《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薰衣草.
[3]《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佚名.
篇1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指出:“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关注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责任之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终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一、在教授具体课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蕴涵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大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与摈弃。在备课时,就要提炼出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此外,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甚多大家,这些大家的人格、思想品质都受后世所景仰。如蒲松龄落第却发愤创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很好榜样;人,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此外,在现代文中也可以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醒幸福》等课文时,可以结合其讴歌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
二、推荐学生课外美文阅读,在学生在阅读中健全心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些美文推荐给学生,挖掘其人文意义,让学生获得感悟,在阅读中健全心理。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找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或者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例子来进行阅读,了解如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这些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生动例子,使学生明白真正健康的人生含义,可提高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可以引导学生克服狭隘、自卑、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丰富语文活动,加强心理引导
在实践中,有个别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对别人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不愿见人,回避与人接触,见人紧张,怕在他人面前说话,怕与别人的目光接触。我们则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语文活动来让学生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开展朗诵、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获得自信;又如,开诗歌朗诵会,可以让学生坦然地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教学诗歌单元后,可以指导学生写诗歌,明确告诉学生在诗歌朗诵会上每个同学都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再如,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品、相声、舞蹈、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或者组织学生熟读、背诵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事实证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四、通过学生作文实施心理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来感悟学生的思想,作文最直接地关联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等,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种表达和宣泄的通道,是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来源,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有利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多得的良机。学生平时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如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学习、生活中的自卑、挫折,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喜悦,还有青春期的萌动、茫然等,都可能会不经意地诉诸文字。此时,教师应在批改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分析,做到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对其思想上的偏激、看问题的片面在适当的时机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心灵的抚慰,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洞察他们的心理,并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也就为之后的心理教育渗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五、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中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功感,就能够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成功感越多,心情越开心,越不容易思想偏激。自信它也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而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总会有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具有良好的心境。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乐观面对生活。
总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是现代教育所必然的要求。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理念和健全人格,认真践行“教育对人的未来负责”这一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