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美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2.1强身健体的锻炼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2.2精神美的升华功能
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可以锻炼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
2.3技巧美的激励功能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无不诱发青年学生对技巧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完美、正确、成功的动作技术示范,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不拘一格的创新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是“硬道理”。新则趣、新则美、新则灵。世界跳高记录的不断刷新,与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直到背跃式的创新密不可分。体育运动创新产生的美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接受新经验,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向往体育运动的创新美,产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新动力。
3.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3.1教师应是教学中美的使者
篇2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兴趣是创设快乐课堂的重要途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兴趣怎么培养呢?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到语文课堂后,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这篇课文主要的目标是学习顽强精神,了解渡江的意义。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当代中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过遥远,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顽强精神的,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借助多媒体将渡江的影像展示出来,结合适当的音乐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的崇敬感,当学生的情感投入进去之后,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这节语文课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学生们在观看屏幕的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带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去学习和理解,进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酝酿以情动情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虽然文字和语言也是激感的重要方式,但是和多媒体技术比起来还是比较缺乏优势的。多媒体技术的影像功能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氛围,非常有利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也能够很好的陶冶学生的品德。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形象化,还可以将课文的内容通过课件设计出生动直接的画面,在演示中有效的营造出学习的氛围,直接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发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是柳宗元所写的游记之一,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描写的景色制作出音、像、画结合为一体的课件。在课件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真实的景象之中。当学生透过大屏幕看到与课文描写的景物时,结合优美的音乐,顿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直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借景抒情的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只能听教师用语言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教学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局面,生动有趣的视觉画面配合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对所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多媒体课件是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桥梁,多媒体营造出来的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以情动情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发展
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游记、有战争、有散文、有诗歌等,每一种文体又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在现实教学个过程中,教材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教师无法将文本的特点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这种距离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遥远的事物呈现在眼前,生动的形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巧妙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荔枝蜜》一课,作者通过描写蜜蜂的勤劳来传递自己对蜜蜂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对蜜蜂劳作的动作进行演示,同时通过课件将蜜蜂采集荔枝蜜的场景展示出来。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当小蜜蜂在飞来飞去的的情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些蜜蜂在飞来飞去采蜜的时候,它们会对荔枝说什么呢?”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有了一定的依据,结合蜜蜂舞动的声音,学生的思维就仿佛插上了翅膀,自由的翱翔。多媒体营造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而课堂的魅力在多媒体的加入下也会丰富起来。虽然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是许多学生的的思维还是无法自由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氛围,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效果和立体的画面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能表现出语文独特的魅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无法做到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可见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钱敏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学生学习热情本来就不够高,求知欲也不强,大多数同学上课基本不做笔记,有问题稀里糊涂,很少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课后该完成的作业不去思考,东拼西凑的敷衍了事。再加上文学素养普遍相对低下,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更是低下。尤其是如今,语言环境的变化也对大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在大学生拥有电脑、手机的占绝大多数,现代科技固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它使得本来就逐渐减少的与语文相关的阅读、写作的机会更少,这些变化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相对死板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他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上课只是教师在讲台唱“独角戏”,课堂上没有小组的讨论,没有师生的交流,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有的老师连多媒体都不会用。这种相对死板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使得本来就学习兴趣不高的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气氛更加的沉闷,教学效果理所当然的极不理想。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改革让全体大学语文老师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一切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指导者。明确学生为中心,老师就要正确对待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收获的快乐。要想真正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首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应用他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提升学习的信心;最后要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就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
(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
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大学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同时它也是实行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对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出于提升学生素质的考虑,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由课本而举一反三,指引学生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由课本出发先推荐一些课本所涉及的经典的、优秀的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亲近名著、亲近经典,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授课过程中必须贯彻趣味性、时代性教师
在讲授具体篇目时,应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家的生平轶事、民俗文化等内容穿去。这些材料都会提高大学语文课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大学语文课不应脱离现实生活,教师要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作出见解独到的理论分析,对一些新出现的文化现象进行科学阐释,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描写古人的生活和思想的经典作品,大学语文课的教师也应该能挖掘出时代意义,古为今用。
篇4
在当前的一些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对教学方法的辅助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教媒体不再是辅助作用,反而成为教师演示或者装裱课堂的工具。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备课时精心制作的一些“精美”的课件,便将整节课的时间用来展示课件,虚耗掉大量的时间,学生则成了观看软件展示的观众。教学不是汇报演出,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是完全依赖课件去展示,而没有与学生交流学习,则永远不会实现“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我在设计PPT时有一些小技巧,如设计完PPT时向自己发问:还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哪些部分过于花哨?什么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反思能够有效地减少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课堂上,我会控制PPT的切换速度,尽量不让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让PPT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设计总体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处理“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控制下,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三、为达最佳教学效果服务
篇5
1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育、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即使是凯洛夫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虽然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术强的学科,它要强调的是一种“交际”,而这种“交际”实际上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改变这一弊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教学互动呢?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的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摸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或者发Email与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沟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在学校具备网络教室的条件下),或者进行网上“故事接龙”等等。学生也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对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真正的双向互动,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单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网络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2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这一现状将会有圈套的改变。在网络上,存在着远远超出人们需求的信息,只要上网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各类文学著作,便尽收眼底。这将给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带给革命性的改变。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科学中,过量的信息获取被称为“信息过载”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获取的信息没有好好组织,混乱地堆在脑海中,未经形成知识的信息,从而白白占据大脑空间。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寻找信息,正确评价信息,并把凌乱的信息组织成结构良好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质。
第二,要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如在网上开展主题性研读活动,选择性阅读活动和阅读经验交流活动。其次,主题性研读活动是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选择性阅读是让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3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作文教学模式
篇6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将教学方式只是简单从黑板与粉笔的组合,变成了电脑与键盘的组合,角色变成了操作员,学生被动的跟着计算机学习,听老师讲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看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书写速度赶不上教师翻页的速度,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作课堂笔记,这样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印象不会深刻。多媒体教学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很好的交互性,能够有效的避免像电影那样那样单一性顺序播放,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将其转变成为多个分支,并且能够形成超级链接的形式做成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些教师虽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仍旧采取播放电影的形式,一个接着一个去呈现,这样机械的播放,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显然,并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的措施
1.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目的
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多媒体的使用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且还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明确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与英语教学等课程适合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而另外一些课程,比如数学与物理等需要重点对公式进行推理和证明的,去表现抽象性的符号的,这实际上不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果过度使用的话,会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不能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分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分析出需要讲解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个地方使用多媒体,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明确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涵盖的范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在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将学生摆在学习主体地位
篇7
现代教学理论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戏”,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不能的单一化,我们要始终记得发挥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过于追求效果,甚至“华而不实”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更加生动,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教师也对这些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图像等特效爱不释手,使得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这时,多媒体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所以,对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时间过长
由于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大多数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致跟风现象相当的严重。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运用多媒体,学生一天下来眼睛都是盯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4.教学过程中情感缺失
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与黑板被抛弃在一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课件按部就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产生的一些突然而至的灵感,毕竟做课件的过程和在课堂讲授的过程是有差异的,这对一堂课而言就产生了不少遗憾。好的手工板书也是教师风格的体现,有无形感化的作用。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就没有了偶像作用。所以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
二、相应对策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上面的问题,教师应该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需要出发,科学的设计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认真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1.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
毕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聪明地利用计算机来克服不足,扬长避短。如,书写不太美观的老师可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或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工具来设计板书;发音不够标准的教师可让学生多听与CollegeEnglish配套的磁带和光碟;绘画能力不强的老师可进行图片扫描,用计算机显示,起到与挂图同样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为人所用”。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内涵。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要灵活运用CAI,让学生变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总之,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对于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多媒体运用的技巧,改正以往是失误,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肖衡,许晓敏.浅谈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0.
篇8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在备课中要发现教学内容的兴趣因素,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软件充分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在首次上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视频录像组织学生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健美操比赛或表演,对其中的几个动作,教师可以现场示范给学生,同时,伴随节奏比较快的音乐,激起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模仿视频做动作,体育教师会有充足的时间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并讲解正确的练习方法,学生再经过反复练习达到标准化程度。教师还可以在平时上课期间和期末考试期间,将学生的成套动作录成视频,让每个学生能看到自己做动作的姿态和标准性,让学生互相学习,视频也可以作为大学期间的一个小小纪念,促使学生勤学苦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具有多样性,合理的交叉使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2.2使得健美操教学更具时代性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科技发展迅猛,健美操运动也在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健美操运动伴随有音乐,富含体操和舞蹈,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随着时代进步也有所改变,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也有所创新。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一对多教学逐渐转变为多对一教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形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变的更加直观、清晰。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在多媒体技术引领下,不断向国际接轨,更具时代特性。
2.3完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健美操教学中,有些内容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也很难掌握,教师只能通过示范或者过多的讲解来弥补这一难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如今,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大大缓解了这一压力。采用计算机、视频摄像机等作为辅助工具,带给学生更直观,重复性的理解比较难的动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健美操学习中。比如,健美操教学中,不同方向动作的教学,教师只能让学 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而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反方向动作,边看视频,边练习动作,学习效率提高了许多。同时,减少了教师示范的次数,减轻了教师负担,学生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而又避免了错误动作的重复发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为大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强化健美操动作细节的学习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都在强调注重动作细节,但学生仅仅通过几次示范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细节动作。现实中,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比较复杂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无法展现给学生,出现错误示范或者不到位现象,从而影响了健美操教学效果。健美操运动是配合音乐完成的,所以很多动作与音乐节奏必须一致,快速而有力度,不同类别的健美操有不同的动作要求,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这些动作,阻碍了健美操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灵活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了教学中一些比较难处理的问题。采用视频摄像机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拍摄下来,通过慢放功能,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部分,加上教师对每个技术动作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印象,反复观看视频,加深印象,通过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计算机、视频播放器、手机等多媒体工作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控制课堂秩序,准确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有一种一对一辅导的感觉,从而更加直观地模仿练习难度动作,能准确捕获技术动作中的细节,使技术动作更精准,也弥补了教师授课过程中语言表达无法解释清楚的缺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意义上理解和学习健美操运动,从而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9
[正文]:
对于一堂新授课来说,初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包括我自己当初),总是把每堂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以及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震憾人心”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办法要用上去,觉得这样才象多媒体教学,并且把一些本来用真实实验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取而代之了真实的物理实验,甚至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题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灯片等等。其实,这是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成了一种多媒体教学满堂灌的“新模式”,即“电灌”。
其实,如果这样做,教师也是非常辛苦的,我通过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根本不欢迎这种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恐惧感。因为这样做,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再加上有些课件中不恰当的或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不必要的声音和gif动画等),这样势必造成视觉和听觉的污染,干扰学生的思维,破坏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以至于有些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越来越不欢迎。
目前,中学物理实际教学课堂中还是普遍存在对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将我几年来从事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的整合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我们很多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如简谐运动图象的教学,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的教学,一些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或太慢问题的教学,一些微观或肉眼看不见的物理过程的教学,电场和磁场里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等等。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设备,这给我们带来了施展教学技能的自由空间。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如何来处理?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吃透,要善于去分析教材和挖掘教材,分析概念的讲解应如何自然地引入与得出,如何把概念和规律讲得形象、直观、易懂,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果这步做得不够,即使有了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高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可能上出一堂优秀的、高质量的课来。
其次,尽可能想办法或创造条件把一些物理概念或规律用常规教学讲解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自己对如何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更深、更透。
最后,对于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确实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懂了,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的现象。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如简谐运动图象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把简谐运动的图象和轨迹混淆,并且不易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反映的物理量。课本上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讲解的,但发现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因为弹簧振子振动的太快了,不方便研究,这种频闪照片留下的只是一些瞬间静态位置。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用Flash软件把水平弹簧和竖直弹簧振子的振动做成了频闪照相定格模拟的动画,即在动画中做了一个弹簧振子振动的动画和在振子旁边设置了一个位移—时间坐标系,动画演示时,振子每隔1/8个周期就频闪一次,然后振子停下,接着把所得的照片匀速地移动放进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完成一个周期,此时再把坐标系中不同时刻的振子照片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振子振动的(正弦或余弦曲线的)图象。用这个动画来模拟演示,可形象揭示过程的中间状态,以利逐步进行研究。这样,简谐运动的图象教学就变得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又如电磁振荡现象,它是根本看不见的物理过程。此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画,这个动画是电磁振荡和单摆类比的模拟,在电磁振荡的过程中,单摆也在同时摆动,我把电容器极板所带电量类比成单摆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振荡电流类比成摆球的速度,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类比成摆球摆动的加速度,电场能类比成重力势能,磁场能类比成摆球的动能,在这个动画中,还同步作出了电磁振荡的i—t、q—t的图象和单摆振动的s—t图象。这样,学生对电磁振荡现象就理解的非常好,同时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如何用类比法学习物理新知识。
二、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时空的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为计算机物理问题的形象模拟过程,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及理解物理规律,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充分利用其显示复杂图形和动画的能力。那么,如何用多媒体来整合常规的实验教学呢?我觉得对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实验教学中哪些实验是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示或模拟?
以下这些情形觉得用多媒体展示或动画演示效果会较好:
①抽象的物理问题,如电场线、等势面、磁感线的模拟,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机理的动画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
②微观物理问题,如原子结构,原子核的衰变、裂变和聚变的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微观为宏观,既形象又直观。
③太快的动态物理过程(包括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过程),这些问题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规律,可把它做成定格频闪模拟动画以利于逐步研究,还有简谐运动、分子热运动和波动问题的模拟等等。
④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利用动画可加快物理过程的进行,如天体运动等。
⑤图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如电学、光学课时画图例,而采用多媒体显示图象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好几分钟的内容可在几秒钟内显示于学生眼前。
⑥实物展示不方便的实验仪器的原理介绍,如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
2、如何处理多媒体模拟实验与实物演示实验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可把图象、动画和声音,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直观的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使有些乏味、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主动鲜明。那么,是不是实物实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或不必要了呢?
我们知道,虽然多媒体可模拟任何物理实验,但这必竟是模拟实验,物理情景也是模拟的,模拟成分重。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结果必须由真实实验来验证,因此在计算机模拟演示过程中,教师辅于真实的物理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技能。因此实验尽可能用实物来演示,要必要的话,然后再辅于模拟实验进行逐步研究,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全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篇10
2.1改善教学环境
体育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学会教材规定的动作。运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展教学,能够将示范动作直接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对于难点和重点还能够多次播放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对于需要重点掌握的,还可以用图像、声音标记,学生可以更加立体、直观、全面、主动的掌握教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
2.2促进师生沟通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也就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无法实现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只能在教师教学思维的牵制下接受知识,学生没有空间发散思维,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个社会成为信息社会,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远远不及现代技术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源,运用互联网,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3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传送到网上,学生可以自己下载感兴趣的资料,围绕资料确定课题并开展集体讨论或者是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创建探究型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源和学习的自主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寻找所需的资源,创造和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体能、体质等有一定了解,并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就是信息化教学,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也可以依据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来衡量学校综合教学水平。很多学校存在体育教学课时不足、场地限制等情况,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教学不够了解,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第二,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等人才培养工作者务必要掌握外语以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三,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只有开展体育教学,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帮助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增强体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讲图片、声音和文字等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且教学不受环境限制,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动作;第四,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仍然缺乏力度,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社会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仍然不够,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没有必要,因此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的力度不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可行性
首先,多媒体信息技术必须具备可用性才能将其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输入或者读取体育教学内容,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的难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让课堂更加轻松活泼,促进师生平等的交流沟通;第二,现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完全显现,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仍然不甚了解,其实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的表现,因此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决定因素之一;第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间,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都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制作成网页、课件等,因此我国高校已经具备开展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条件。
5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1动画
体育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动作,而运用动画可以形象的展现旋转、移动等动作变化,对于重点难点还可以慢速播放或者重复播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每个动作的运动轨迹和身体部位的空间位置变化。传统体育教学则是依靠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来展现动作的,如果教师讲解或者示范有缺陷,那么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5.2视频和图片展示
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教学所用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将它们插入到课件中应用于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慢放或者重复播放,也可以对视频、图片加以文字说明,让教学过程成为“动静结合”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模仿。
5.3人机对话
计算机是具备交互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足球规则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越位的概念,可以使用计算机编写一些交互练习:在图中有两个巡边员,一个手中举旗另一个不举旗,要求学生选择表示越位的那一位巡边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则会弹出对话框,有鼓励话语和下一题的按钮;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也会弹出对话框,有赞扬的话语和下一题的按钮。
篇11
2.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已经产生厌烦情趣,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展示各种体育技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比如对于篮球来说,大多数男生都对篮球情有独钟。教师可以先去NBA球星的比赛视频,各种运球过人、行进间传球、标准投篮姿势等,学生在学习篮球知识的同时还能观赏世界顶级篮球赛事,并学习到喜欢球星的篮球技巧。对于女生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体操类视频,特别是健美操。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做到自主学习。通过这些多媒体视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教学重难点
受限于年龄以及专业的不同,教师不可能涉及体育的各个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不擅长的动作难以进行亲身示范。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难以示范的动作剪辑下来,通过多次播放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让难点内容变得简单化。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更注重细节的变化,通过对各个动作的缓慢播放以及某个动作的固定,让学生清楚看到动作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细节,并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回放,真正做到360度无死角观察,克服体育技能重难点学习。
2.3利用多媒体教学确立学生主体教学的位置
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是绝对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发号施令,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一些动作的练习。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彻底改变这种模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教学细节掌握基本的运动要领,再在进行自由练习。有了多媒体教学的参与,教师则被完全解放,不必将心思完全放到教学过程中,而是专心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自行练习体育技能,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及时向教师请教,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2.4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励学生
在多媒体教学中,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就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优秀学生的视频以及照片。例如,女生在健美操练习中,将表现优秀学生的联系过程拍摄下来作为示范,供其他学生学习。以此鼓励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同时还能激励其他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不甘落后于人,希望能表现自己,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激励高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
篇12
1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由于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多媒体资源并没有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引起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
1.1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授课,即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高校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复习,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由此受传统讲授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接受并适应,从而出现了高校体育教师不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而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合理安排视频教学资源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会产生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不认真备课,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较差。
1.2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课件形式而忽略了课程本质
在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为了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往往把备课讲课的重点放在了课件的精美制作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会在备课课件上加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或与高校学生平时兴趣爱好及生活相关的元素,在关注这些外在形式的表现过程中,把课程知识的设计放到了备课的第二位,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1]。除此之外,当课堂上高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精美的课件和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元素上时,课件上的有效知识往往不会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降低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程水平。
1.3强制要求多媒体教学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校也更加注重课堂上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推进。部分高校为了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适应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强制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强制性规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压力,这种规定迫使这部分优秀教师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去接触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会让高校体育理论教师的备课时间增长、备课速度变慢、备课质量也有可能有所下降。这种规定要求不仅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还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师教学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教学工作懈怠等问题出现。
2解决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应该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进行起着积极作用,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2.1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首先要让高校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高校可以安排高校体育教师统一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概念和相关操作的学习,在学习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随时记录相关知识内容,并将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题解决。在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多媒体教学培训的一定时间之后,高校或者相关体育教育教学部门还应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在培训之后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反馈情况并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
2.2高校体育教师应把握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划分清楚教学的侧重点。在备课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件应该重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安排,以高校体育理论知识为课件的重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在安排好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讲授之后,再考虑将一些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插入到课件中去。在课外元素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课外元素和课内知识的主体地位,切不可放大了课外元素的比重而弱化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存在感[2]。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仅依靠课件多媒体资源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知识讲解中增加一些趣味因素来达到教学目的。
2.3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篇13
一、感知美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主要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对象(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中学语文美育就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让学生凭直觉获得美感。
1.感知情感之美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态度的体验。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酝酿情绪、创设情境,迅速将学生引入审美境界,引导学生调节和滋养自己的情感。比如《春》,学生首先齐诵“春风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诗篇,并且深情演绎描摹春色、赞美春天的导语,一开场就奠定激情的基调,马上把学生带入欣赏春色美景的特定情感氛围中,收到较佳的美育效果。
2.感知语言之美
作家用来创造形象的就是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捕捉美、理解美,从而掌握语言艺术。文学大师朱自清的语言:“腴厚从平淡中来,”有丰腴的神采和醇厚的情味,叙事、写景、状物、抒情无不娓娓动人。《背影》于淡淡的哀愁中见舐犊情深,他怀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通过车站送别,以特写镜头勾勒出父亲迈着蹒跚的步伐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父子情深在看似淡淡的背影中泛出,这“背影”凝聚了父亲的爱,儿子的情。
3.感知意境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创设特定的意境,理解它,就能把握作品脉搏,了解作品的神韵。“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教师讲述富有感情,内涵丰富的作品,就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限的崇高境界。
二、发展审美鉴赏力
它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能力。这个过程包括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体味玩赏阶段。
1.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在文学鉴赏中,联想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程和跳跃,由作品所描写的形象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获得美感。想象则是根据作品的形象化描述,在自己意识中构成形象,并透过作品的有限形象捕捉和领会更为深远的“象外之形”和“弦外之音”的心理机能。因此,语文鉴赏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的。
2.培养学生情与理互相渗透的能力
有了感性的东西,就要去仔细体味,让学生发现美。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审美判断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掺和着鉴赏主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又有理性在起作用,贯穿着鉴赏主体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济南的冬天》写景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冬天的济南是个无风响晴的“宝地”,它暖和慈祥,接着写了小雪之美,胜似“小水墨画”,最后把清泉垂柳的冬天比作“空灵的蓝水晶”,学生在饱含深情读懂这篇文章的同时,教师要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深刻领会祖国的奇伟壮观,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三、发展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调动各种审美因素,用自己的手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就语文美育而言,创造美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地说和写,以做到语言表达美。听、读是理解,语言理解的美育主要是审美鉴赏;说、写是表达,语言表达的美育则主要是审美创造。
1.想象和联想是审美创造的一大特征
它是人们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又是作品艺术的翅膀,借助它,作者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想象是把从感知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想象。因此,它是在审美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它可以改变个体通过感知所获得的映象,在心理上开拓出无限广阔、自由的时空领域,创造出人们未曾见过的东西。
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布置能唤起想象的作文。如《假如我登上月球》、《20年后的家乡》等,学生要写好这类想象丰富的文章,自然要翻有关科技资料,这就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只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写出 创造性的文章来。
2.审美创造的第二大特征是独特性与新颖性
创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渗透着主体精神独特性的新颖的活动。因此,从模仿到创造,要通过读写听说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范文、感知借鉴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写出新颖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