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层公共卫生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

篇1

2 现阶段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乡镇卫生院领导大多年龄比较大,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不少人已退休却还在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仍然采用的是“大锅饭”的方法,导致卫生院职工上不上班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甚至还有医院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收受贿赂,不仅对医院声誉造成极大损害,而且也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干扰。 

2.2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全民医疗卫生投入水平比较低。同时最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大部分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而农村基层只能获得很少的卫生医疗费用。资金投入如此有限,势必导致资金分配存在功利化趋势,即重视医疗而轻视预防,眼光短浅,不够长远,只重视经济收入,而轻视社会效益。很多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收入,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日常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特别是近年来个别地区工资被下放到乡镇财政后,不能按时发放,严重打击了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乡镇卫生院因为隶属关系发生变动,使得目前的乡镇卫生院充斥着大量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少县市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1/3以上。同时,当前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大多是学徒和卫校学习的毕业生,很少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事部门即便是分配下去,不少都是由于条件问题而选择跳槽了。所以当前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较差。医生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患者看病,几乎不开展化验、B超和放射等各项检查,正因为这样,群众只要有些疑难病症,就会直接到县级医疗机构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乡镇卫生院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2.4 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经济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不得不为了生计问题而到处奔波,也就很难行使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少村镇医生大多资质不过关,同时上级卫生行政与监管部门工作乏力,致使广大群众无法承担因违规加价而使得医药费用大大增加,这也是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这在有的偏远贫困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 

3 如何加快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改革 

3.1 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 

在现有乡镇撤并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乡镇卫生院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原则上应当确保每个乡镇只建有一所卫生院,对于其他的卫生院要对其进行保值增值,进而作出资产评估,以租赁、转让甚至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并加大社会力量的动员力度,推动卫生医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般而言,由地方政府负责兴办乡镇卫生院,那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自身职责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应当加快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实行院长选拔任用制,并在院长任期内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审计,还要确保院长待遇得到有效落实。加大乡镇卫生院运行模式创新,采取全员聘任制度,加强绩效工资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制,从而使用人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促进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3.2 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致使年久失修,相关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省政府而言,不仅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还应当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加强资金投入,提高卫生事业经费水平,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使人员、设备与房屋配套。在对相关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当具有超前意识,但要顾及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而大兴土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应当不断加大相关资源整合力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对卫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3 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卫生医疗队伍。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把自身队伍建设提到议程上来,从而让其更好地胜任农村卫生工作。对于年纪较轻、进修意愿强烈的人员,应当对其加强鼓励和引导,让其继续接受医学学历再教育,待其毕业再返回原工作岗位;对于年纪较大、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可以实行全员培训,但要突出重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让他们参加进修和深造,促进其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而对于那些从事专业卫生技术岗的非专业人員,应当有计划性地进行清退处理,对于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分流,并在乡镇卫生院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减员增效和分流人员当做一项重要事项来抓。另外,高等院校还应推出农村医务人员学制教育,面向全社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让他们在高校接受3~5年的系统化教育,待其毕业就将其分配到农村基层医疗队伍中去。 

3.4 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 

为了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和防治相互结合的方针,提高对重大疫情以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快建设好面向大众化、成本低廉高效的,并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防疫网络。同时乡镇卫生院应当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上,切勿本末倒置,而朝着医院模式方向进行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对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力度,防止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蔓延,并努力做好各种慢性病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对于整合完成的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本着“群众利益皆大事”的理念,着力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并会同党政部门做好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知识普及,让广大农民尽快改掉封建陋习,养成卫生良好地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3.5 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人人需要遵守的规矩,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也是如此。首先,应当建立健全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完善考勤制度,实行24 h值班制和门诊登记制度等,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还应制定相应地预案,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的制度体系,即便是真的爆发危机,也能快速进行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患者,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和服务,始终本着救死扶伤的医者态度,为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带去福音。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自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更关乎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还应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还应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黄艳玲.浅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676-677. 

篇2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基层公共卫生药房必备的特殊药品管理——疫苗的全面供应和安全质量显得尤其重要[1]。作为公共卫生保障事业,各级政府以“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依据,围绕“优质卫生保健全覆盖工程”的指标,应加大內外协调监管力度,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各项具体管理对策,相辅相成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

现状与问题

随着城市新区的发展,社区入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基层公共卫生药房的基础承载在逐步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基层预防门诊的需求,但还存在着以下现状与问题。

药房基础设施:基层门诊药房的实际场地只有30平米左右,室内建造布局尚不规范,桌椅设施较为简陋,內部环境单调陈旧,空气闭塞通风不够,基础办公条件落后,地处城乡交界区域偶尔停电致冷链失控,冰箱卫生状况欠佳。因药房场地、环境的设计不规范,产生诸多不便与疫苗的单一欠缺,导致家长到预防门诊药房取药时会产生一些置疑,对药品质量与效价也会产生一些猜测,客观上造成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影响了门诊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专业药剂人员:一般都是临时聘请药学专业的中专毕业生,较年轻还没有基层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公共卫生预防专业知识。刚刚上岗勉强胜任,就要独自一人应对处理药房的全面工作。因为缺乏全面知识,经常出现开错价、发错药的现象;因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较低的现实问题,思想情绪极不稳定,经常想辞职跳槽,这些现象在药房工作中都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药房管理制度:药房管理制度的执行直接产生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药房工作效益。作为门诊药房管理必须执行的有一、二类疫苗的管理制度,还包括特殊狂犬病疫苗的管理制度,而且还有疫苗出入库时的“三查七对”制度,冰箱冷链系统管理,疫苗有效期制度,疫苗不良反应处置制度等。因药房管理制度的流走形式和无人监管,势必导致两人核对制度空如行文,具体疫苗的种类和数目也处于模糊状态。

网络计算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缺乏网络计算机的应用[2]。目前门诊药房处方的划价还是手写,核对处方时还要用计算器进行校对核实。这些既属于简单繁琐的手工操作,又容易产生非技术性的人为差错,更使整日药房工作陷于低效耗时的机械时代。特别是划价错误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根源。网络信息的应用落后直接导致各项工作的延后迟缓,从源头上就严重地影响了基层各项工作快速开展。

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上级管理,目前的药事管理制度执行仅流于形式,一直以来都缺乏上级正规药事组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专业人员、经费管理、制度执行、目标要求、任务达标等都处于无组织监管,不但不利于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基础工作开展,而且不利于基层药房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门诊药房长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

投入、协调、服务、监督、完善

针对目前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管理体制相对缺乏滞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已妨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正常的发展,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前行的脚步。作为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应从以下5个方面投入、协调、服务、监管、完善。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基础设施和室內布局规范合理,才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加大基层门诊药房所需疫苗的购进力度,增加疫苗的品种和数量;加大所辖区域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愿意主动投入到预防接种的积极防病中来;加大药剂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临聘人员参照与正式技术工一样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加大计算机系统管理药品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划价已是其他卫生机构日常基本工作状态,既能减轻繁琐的手工操作手续,又能准确无误地执行药品核算,还能提升基层门诊药房的网络信息化能力。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上级政府要建立各级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为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疫苗保驾护航;疫苗采购专款专用,统一由上级组织招投标,充分保障并监督企业生产疫苗的安全;供电部门要全力保证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供电能力,时时保障冰箱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药剂专业人员专岗专用,缺乏后再协调教委从药学专业的大中专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来基层门诊药房见习、实习,提前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的试用、组建;每年定期培训,锻炼成为基层公共卫生药房的多面手,逐步建设一支药剂人员专业技术队伍;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剂人员既是参与者、咨询者、监督者、管理者[3]。

加强药房科学化管理力度:药剂人员要紧跟当今时代脚步,把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4],具体落实到疫苗入库、验收、发放、应用的每个环节都需遵照法律、法规、制度、规程执行,且受到药房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保证做到日清月结,坚决杜绝差错事故。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从而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发展得到绝对保障。

发挥监督指导能力:尽快建立上级管理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基层药房工作。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认真负责严把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疫苗入库关,保证有效期、质量、品种、数量;加强基层药剂人员的短期培训和长期再教育,更新当前用药观念和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法则,积极有效应对日常的实践工作;加强基层药剂人员的补充与调剂,坚持做到两人同时核对制度,完善日常基础操作规程;应用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具体指导,使基层药房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系统而全面的长期工作。

完善档案制度管理:督促指导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其真实地记录了门诊药房日常工作活动的具体情况,为药房管理的工作提供了重要事实依据。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管理工作、药剂人员的各项执行都应每天完整记录在案。

综上所述,在对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的管理对策中,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应该尽快协调机制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基础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药剂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基层公共卫生门诊药房应该全年365天执行制度到位,做到安全生产无差错事故;成为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技术部门[5];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升整体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民生安定稳定,全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孝锋.门诊药房管理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

2 王海华.医院药房管理及发展的初步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09,13.

篇3

[

关键词 ]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61-02

[作者简介] 张宽(1970.9-),男,山东济宁人,本科,中级,副院长,主要从事医院管理方面工作。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根据国家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方针政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不仅需要从基层入手,而且需要把工作落到实处[1]。因此,通过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依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开展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该文就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现状以及工作相关建议进行探讨。

1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现状

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服务能力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现[2]。且大多数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因此导致了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多问题的存在。尽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表面管理有序,但是出现项目管理工作与基层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不但存在耗费人力物力导致进度缓慢的情况,而且存在其项目基层落实状况真实性差的情况[3]。此外,基层基本公共卫生人员还存在职称偏低、学历不高和无卫生专业执业资格问题,因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落到实处,而且需要面向基层。

2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建议

基层单位是落实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层卫生机构不仅需要落实服务项目的任务,而且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因此,基层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既需要重视提高公共卫生人员专业的水平,又需要贯彻落实基层员工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平。针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实现将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落到基层的目的,该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①加强对基层机构的组织领导,完善对基层单位的管理制度。基层卫生机构尚未制定或制定不符合实际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与技术指导小组尚未建立等[4]。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尚有欠缺存在,在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工作中,不仅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力,而且需要不断完善项目组织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5]。

②落实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管理不到位,镇级项目管理的实施单位对村卫生室的开展工作未进行检查和督导,并且在检查和督导过程中仅对项目服务数量进行记录,而忽视核实服务项目管理开展的规范性和真实性[6]。各县卫生部门应根据本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③加大对基层机构人员的培训力度。基层机构人员培训不理想,基层单位存在未及时进行全员培训及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正视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单位项目工作管理质量,而且还可以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通过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达到基层人员熟练掌握服务技能、提供规范服务以及保证服务质量的目的[7]。

④加大对基层员工的监管力度,重点指导落实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开展项目检查督导活动,加强实施指导以及实用性培训,推行实效性考核的方式,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整改[5]。上级单位通过有机结合各项工作、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的方式,从而有效切实管理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3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深入基层,不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而且需要根据地区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不但需要发挥基层村医的作用,而且需要对卫生院工作进行完善与核实,通过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等方式,实现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 吴菘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分析和流程化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4,3(7):761.

[2] 潘文洪.基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J].医药与保健,2014,22(2):162.

[3] 杨永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难点及对策[J].工企医刊,2014,1(20):734.

[4] 何莎莎,王晓华,冯占春.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24(1):235-236.

[5] 蔡源益,吴华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补偿机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2(7):528-531.

篇4

药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部分药物受热后易引起变性、效价降低或变质,为此对于储存管理的要求非常高【1】。如果药物储藏不当,轻则药物功效,重则可能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比如一些生物制剂,储藏条件不当则很可能产生病变【2】。在我国的基层卫生工作中,由于经济水平相对滞后,国家长期对基层卫生投入不足,使得药物储存管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基层卫生中的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家庭却忽视了药物的储存,从而影响了药物功效,有些重则可能成为“毒药”。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的存储条件有时决定了药效。比如一些药物储藏温度过低,易发生冻结、冻裂、分层、结晶、粘连或变形。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较稳定,当它受潮后会渐渐分解,不仅有刺鼻的臭味,而且对胃有较大的刺激性。中药材受潮后,霉烂,片剂会松散破裂、变色粘连,药物会粘结成块,有的还会分解失效【4】。具体来说,西药一般适合于室温保存,一些固体栓剂和液体制剂必须放入冰箱保存;中药的贮存与空气湿度关系最大,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倘若没有,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同时一些中成药大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成药一放就是几年、十几年。虽然药典中没有明确规定中药的保质期限,但这并不能说明中成药就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比如淀粉、水分含量高的易发霉,如地黄、枸杞子,保存时间过长会发生质变;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或糖类等成分的中药材易产生“走油”现象,如苦杏仁、当归、肉桂等;含糖分较高的,粘液质较多的易虫蛀,如酸枣仁、肉苁蓉等【5】。

2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对于湿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药物的有效期就是有效成分减少10%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说成分降解是必然的现象,而水分则是引起降解反应的介质。经过严格的监控之后,绝大部分刚出厂的药物都是合格的,为了保证药物在流转、储存、使用等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按相应的贮藏条件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则尤为重要。同时 药物存放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药物才可以保持性质的稳定。对于药物的保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防潮措施,最好放在环境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单独划分一个区域存放【6】。对于已开封的药物,可以用保鲜袋充当铝塑袋用来防潮,也可以用干燥玻璃瓶装好后用橡皮塞盖紧或蜡封。还要注意时常清理药柜、家庭药箱等。

2.2 合理实行低温保存

药物包装上标示具体温度条件的,按标示要求储存;没有标示的,按常温2℃-30℃、阴凉2℃-25℃、冷藏2℃-10℃的要求储存。但是一些药物是不宜放在低温内储存的。一般片剂和胶囊都比较干燥,遇冷容易变潮,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液体制剂大多含有糖浆,其中的糖分低温下会析出结晶,之造成药物浓度与原先标注的不符,影响药物的效果。很多散剂中都含有一些改善口味的添加剂,其在冰箱中很容易受潮变质,影响药物的口味,甚至造成药物失效【7】。

2.3 注意短缺药品的管理

短缺药品是指临床必需、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包括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和在本区域经常性供应短缺的药品。根据短缺药品的特征和临床作用,将其分为五:价格低廉药品、临床抢救药品、中毒解救特效药品、传染病治疗药品和其他类药品,比如用于心脏手术的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在此类药物的管理中,要专人负责,有条件的采用专门房间保存,也可以作为省级定点储备药品目录。

3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的配套措施

3.1 开展储存配送药品业务试点

药品批发企业在具有现代物流条件且达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后,可向当地药监部门提出从事储存配送药品业务的申请。药监局将确认其是否具备开展储存配送药品业务的资质。储存配送药品业务开展前,委托方应审计被委托方的经营范围、储运条件及能力。被委托方应复核委托方药品的储运状态,对渠道来源不明、企业资质和储运状态不合规的业务,不得接受委托。业务开展时,委托方应加强对被委托方的监督,若发现被委托方存在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违法行为,应立即向药监部门报告,并中止双方的药品配送业务。

3.2 加大基层卫生财政投力度

各级政府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社区卫生专项资金来补贴基层地区的工作经费不足,以此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短缺、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等现状,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与研究以理顺、完善其补偿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保证基层卫生机构补偿、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责任,规范基层卫生人员用药行为。

3.3 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

各专业科室可以设置独立的药品储藏室,以方便对临床试验药物的直接管理,应严格做好药物的““专人、专柜、专簿”管理。由专人负责按照试验方案及随机号进行药物的接收、存储、发放及回收等,保证药物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三防等要求进行储存。同时用登记本对所有药物进出、每日药物储存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登记备案。

总之,药物储存管理是衡量住院药房调剂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需要积极加强管理,从而保障药物质量,提高病人用药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徐懿萍,叶蓓华,徐勤毅,等. 加强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探索[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598-599.

[2] 陶平德,赫新才,王永慧,等.我院门诊药房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房,2O07,18(31): 430.

[3] 毕惠嫦,田少雷,陈孝,等. 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和管理[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 2004,20(6):462-464.

[4] 杨莺.浅谈门急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J].上海医药,2005,26(11):508-209.

篇5

所谓“文化三维度”,即认知文化、情感文化和组织文化。在实践中,我发现,从认知文化、情感文化和组织文化三个层次分析员工的文化满足感有很好的效果:“认知文化”是帮助员工得到形式认同感的文化范式。在保障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以认知为手段,帮助员工建立文化认同感;“情感文化”是帮助员工构建身心幸福感的文化范式。通过营造情感纽带,在企业中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员工对企业和其他员工的情感认同;“组织文化”是帮助员工构建管理归属感的文化范式。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汇聚“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和谐”的归属感。在开展工作时,从这三个维度入手,有利于提升员工的文化满足感,对员工形成更深层次的关怀。

二、基于“文化三维度”开展工会管理工作的实践

(一)从认知文化维度看,明确载体背后的文化内核,是引领员工由认知走向认同的关键

认知本身就蕴含着文化元素,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信息,受到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对认知途径存在很强的依赖性,打破这种依赖就是打破文化本身。工会工作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五一”、“十一”开展文体活动时,往常的做法是发清洁用品。但青年员工们则更倾向于奖品为更赋时尚性的数码产品等。在这个活动中,奖品是传达工会文化的途径之一,这个途径背后是工会对员工需求的定位:清洁用品等传统奖品,将员工的需求定位为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而数码产品等奖品则将员工需求定位为个性化需求满足。显然,青年员工对以清洁用品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文化满足感很低。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认知角度提升员工的文化满足感有两个途径:一是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互动。例如,工会想要举办象棋比赛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可是采用报名--比赛--发奖的“三步走”程序往往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于是工会邀请热爱象棋的老员工给大家讲棋谱,介绍经典棋局背后的故事,此项举措大大激发其他员工对象棋的兴趣,纷纷想通过比赛小试牛刀,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利用潮流文化形式。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员工青春活力,接受新鲜事物快,工会想要更好的传播健康、快乐、向上的文化内核就需要选择新颖的娱乐形式。通过实践效果来看,工会结合电视热播娱乐活动举办的“撕名牌”比赛、“好歌声”歌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参与度高,深受员工喜爱。

(二)从情感文化维度看,工会工作要坚持“娘家人”的立场,保持“老大姐”的气度,用真情暖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生活在被他人认同,和认同他人的过程中,最容易获得幸福感。通过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工作环境上说,远离亲人、工作地点闭塞、工期压力大,容易滋生负面情绪;从员工自身看,多数青年员工生活经历简单,很少有减压、排压和消减负面情绪的能力。这种负面情绪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都是不利的,这就需要工会工作的有效引导和情感梳理。

一是工会工作要站在“娘家人”的立场开展。作为工会工作者首先要有换位思考的态度,要与员工敞开心扉,充分了解员工家中的情况,看工会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化解困难。拿一个项目部的一名新入职员工举例,这位员工提出辞职申请后,工会第一时间找他了解情况,原来是因为实习期没有回家,女友等不及提出分手,无奈之下选择辞职。项目部工会积极和家人取得联系进行充分沟通,同时着手修改项目反探亲制度,将原规定“已婚员工的家属,每年报销一次来项目驻地的反探亲费用”补充修改成“入职转正后的未婚员工,女朋友也可以按照标准执行反探亲规定”。工会这种“娘家人”的立场不仅挽留了一名青年员工,同时也通过修改制度,稳定了员工队伍,促进了团队的和谐稳定。

二是工会工作者要有“老大姐”的气魄分度。家里的老大姐黑白分明,处理矛盾尺寸得到,是情与理的水融。这种气魄风度是工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企业现场每日紧张的施工生活,员工之间有时会为了工作的琐事弄的不愉快。面对这种情况,工会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努力:摆正心态,放低姿态,深入各个项目了解具体情况。识人于微,均衡发展,定期调整各项目人员,打造一专多能的符合人才。因势利导,奖优增效,完善弹性绩效考核方法。

三是工会工作者要有情感文化的视野。工会工作的载体较为丰富,并形成了传统思维。曾经,朗朗上口的一句话是“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凉油送不出清凉,热水袋带不来温暖,传统思维已经不能触动员工情感。近年来,工会针对多项工作的满意度进行了“笑脸测评”,暨员工通过勾选微笑的脸、平静的脸、委屈的脸和愤怒的脸进行满意度测评,大多员工勾选了平静的脸。为此工会工作者痛定思痛,对员工的情感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广泛民主的调查,令我们感慨颇多。原来虽然平时做了大量工作可总是有“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并不是我们给什么员工要什么,而是员工要什么我们给什么。认真分析问卷后,针对员工集中反映的休假制度、沟通渠道等问题率先进行整改。

(三)从组织文化维度看,构建双向互动的民主形式,是形成良好组织氛围的核心

当前,很多青年员工民主管理能力不足。从前几年基层职代会的召开情况上看,员工们的提案内容局限于与自身权益相关的休息休假等内容。对于如何通过制定管理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推动项目、企业发展上缺乏重视。我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很多制度虽然在职代会上通过,但员工们对制度仍然缺乏了解。面对上述问题,工会不断提升员工这方面的能力:

一是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工会每月利用职工大会的机会组织培班。通过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对工会履行维护职能作了明确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教会员工只有学好、掌握好这些法律知识才能做到依法维权。

二是对管理制度进行简化。项目管理制度中很多沿袭上级单位的要求,部分制度为专业性制度,没有普适性。工会认真谋划,每个月组织领导班子讨论两个制度,将制度精简高效。

三是进一步细化职代会程序。就提案管理举例,项目工会通过“动员阶段”“产生阶段”“跟踪反馈阶段”三个阶段,逐一细化,完善程序。提案动员阶段:传递使命,引发共鸣,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的代表究竟代表谁?”,从而为提案管理在职工群体中的开展进行感情铺垫。提案产生阶段:全员参与,引导现实,针对职工代表该“怎么选”的问题,项目所有员工都有权利选举和被选,确保选举的有效性。提案跟踪反馈阶段:公开公示,管理闭合。为避免提案出现“虎头蛇尾”现象,项目工会积极探索提案公示评价措施,在提案监督机制上下功夫,督促问题解决。

篇6

一、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收集效率不高。乡镇卫生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适合本院的有关于乡镇卫生机构医疗、行政、人事、后勤等各方面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大部分卫生机构也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项目,这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导致档案收集效率不高,造成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不能为决策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档案利用率不高。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在的重要性,使其不注重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由于档案资源不够完整准确,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员是制约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相关部门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大都是由其他专业人员负责,这样就大大地阻碍了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卫生机构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

4.硬件投入不足。一些乡镇卫生机构由于条件有限,其档案资料的存入不符合档案保管标准,再加上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管理设备陈旧,严重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档案收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收集阶段,没有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二、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对策

1.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要让领导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领导及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在更多的方面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也纳入到工作日程之中,通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保证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得以落实。

2.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乡镇卫生机构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一套科学、系统、完善、切实可行的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制度。对卫生机构内各科室的档案材料进行统一管理,使卫生机构最终取得医疗业务与档案管理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卫生机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将卫生机构档案人员培训纳入到卫生机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为目标,有计划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需要加大投入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以推进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够更方便地为各部门提供快捷的查询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卫生机构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5.重视档案的开发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所以,卫生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服务意识,并重视对档案的开发,能够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更好地为医疗、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使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完整、更快捷、更有效的信息。同时,还要注重档案反馈信息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以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6.加强档案创新服务。基层卫生机构可以尝试与当地的档案馆合作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使其能够对网站内各单位的电子文档进行集中管理,但要设置好文件查询的级别和权限,这样即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又保证的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同时,要尝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档案收集工作,即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另外,基层卫生机构还可以积极开展在线服务,使基层群众能够在卫生机构网站上快速的查询档案信息,还要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

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力度,并以卫生机构各方面工作需求为目标,在不断探索中取得创新和发展,以充分地发挥其对卫生机构决策工作的参考作用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满足新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基层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对于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搞好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档案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重视档案的开发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从而积极适应时展需要。只要重视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积极提出了一些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新形势下基层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1.基层法制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法制稽查职责定位不清晰,阻碍法制稽查工作的正常运转

1.1.1专职科室、人员缺失。根据《深圳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指南》的要求,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均应当设置专门部门,街道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专职稽查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在科室设置上,目前,深圳市区级卫生监督所均设置了法制稽查科,负责辖区法制稽查工作。然而,在科室职能设置上,大部分科室并非属于专职科室,而是夹杂了行政管理(如科教信息)及业务工作职能(如安全应急、等),出现经常参与监督科室执法工作,难以独立于执法业务,开展法制稽查工作。在人员配置上,由于街道级卫生监督所业务繁杂(未剥离预防保健职能)、人员编制和政府财政保障不足,大部分街道级卫生监督所连兼职的稽查人员也没有,更不要说配置专职稽查人员。法制稽查科不专职,稽查人员不到位,严重影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法制稽查工作开展。

1.1.2对法制稽查工作认知程度低。卫生监督法制稽查工作是一项监督卫生监督员依法执法的工作。然而,在对法制稽查工作认识上,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很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误区,认为凡涉法的工作,包括执法、守法、变法、普法等一系列工作,应该交由法制稽查科完成。法制稽查科的工作性质俨然变成了机构内设的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尤其是机构领导,对法制稽查工作职责的认识不足,无限地膨胀法制稽查科室职能,却无配置相应的人力,致使稽查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无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独立开展机构内的稽查工作,严重阻碍法制稽查工作的有效、流畅运转。

1.1.3科室定位不清。法制稽查科属于卫生监督机构内设科室,是作为一个与各业务科室平行的职能科室存在。但由于法制稽查工作内容涉及对各业务科室办案质量与执法水平的稽查,需要提出法制稽查意见并要求业务科室进行整改。然而从行政管理角度看,作为平等定位的科室,法制稽查科无权凌驾于其他科室之上,也未被授权能责令业务科室进行整改,故难以将法制稽查及其整改要求落实到其他各业务科室,导致法制稽查工作流水化,无法起到真正的稽查目的。

1.2人手不足且卫生执法知识欠缺,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1.2.1稽查工作人员不足。以目前深圳各区卫生监督机构法制稽查配置情况来统计,从数量上看,法制稽查科室往往仅配备两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包括一名负责人和一名工作人员;从质量上看,科室内往往仅配备一名法学专业的稽查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是零。然而,基层法制稽查工作量大,既包括了法制管理、稽查管理、处罚管理,还有举报投诉()管理等,工作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形成明显的反差,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1.2.2法学专业人员缺乏现场执法知识。卫生监督法制稽查工作是一项专业法制稽查工作,在程序上要求稽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法学知识,在工作内容上要求懂得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这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更加明显。机构聘请的法学专业工作人员,尽管相对于监督执法工作人员而言,具备有较多的法律专业知识,但在开展法制稽查工作过程中,由于稽查的对象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往往无法做到有效且合理的稽查。而且,由于目前卫生监督机构法学专业人员数量较少,法学专业人员入职就被安排到稽查岗位,并没有安排到一线执法岗位锻炼学习,严重缺少现场执法工作经验,无法作出专业判断。

1.3人员编制性质限制,影响法制稽查员工作积极性

篇8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主要是由各地区县级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级卫生服务站组成,由这三部分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需求,支撑起农村公众健康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合理和快速发展决定了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是否完善、农村居民的求医是否得到了保障以及农村卫生项目是否成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状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现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措施,这样才能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经营病态问题。

1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财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 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 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各地政府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

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 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 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 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人才

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 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 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 结语

目前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作状况差强人意,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可喜的是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在一步步发展和改革之中,通过不断抽丝剥茧式的改革,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将会逐渐往优良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兰芳.县级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

[2] 肖律.浅析加强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篇9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立“三基”

分析基层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原因,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分工、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认识到,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制度的功能就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无论是形成“三基”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是形成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归根到底都要通过制度来固定、来保障、来促进。

基层单位应把完善制度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抓好。自2009年采油二厂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以来,地质研究所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并本着“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油田发展战略以及油田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的变化,参考借鉴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从班子管理、队伍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修订、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基层工作业务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地质开发方面,着重对包括自然递减、含水上升率、井组稳升率、分注率等在内的15项指标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完善了“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活动分析管理制度,形成了对油井日产变化0.5吨以上、水井油套压变化±3兆帕的油水井变化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了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该厂十五项指标月度考核总分名列油田之首。仅2010年,该所就修订完善了《地质研究所基础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地质研究所油藏开发动态分析管理办法》、日观察制度等21项规章制度,着力建设“三基”工作检查、考核、奖惩长效机制,夯实了基层管理之基。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使地质研究所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得到规范,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以竞赛活动为推手强“三基”

为更好地促进油田企业“三基”工作思路的全面深入落实,自2003年开始,中国石化油田板块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在油田板块开展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核心是“比贡献、比效益、比安全、比水平、比作风”,竞赛内容涉及油气生产、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原油田探索完善油藏经营管理机制、创建基层油藏经营管理新模式、推行采油作业一体化管理等油藏经营管理试点的工作作为竞赛活动的重点内容,实现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与油藏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中原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

油田行业的特殊性就需要有“五项劳动竞赛”活动这样的载体来统一职工思想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实现油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目标。

各基层单位应以问题整改为突破口,要加强领导,构建起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管理网络,以“五项劳动竞赛”为载体,从源头上查找管理弊端,完善竞赛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基础管理。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有的基层单位围绕争创红旗采油(气)厂、优胜采油(气)厂、金银牌基层队和星级站(所)的奋斗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强力夯实“三基”,精心组织活动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产生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有的基层单位把“五项劳动竞赛”与专业工种比赛相结合,科学制定比赛方案,合理设置考核比赛节点,在带动职工降本增效、促进企业扭亏增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基层单位通过“量化考核排序,末位警示淘汰”,建立了完善的优胜劣汰基层创建动态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各基层单位如果能集思广益,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和做法,并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提升,同时分析掌握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趋向和规律,必将有力推动“三基”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地质研究所近两年以争创中石化“金牌地质所”为动力,以创建“百年油田”为发展愿景,坚持“科技立所、文化强所、管理兴所”的现念,通过强化“三基”,不断深入开展以“比贡献,以责任心加强为主增产量;比效益,以优选措施为主控成本;比安全,以落实‘211’安全工作法为主固基础;比水平,以月度措施排名为主增实力;比作风,以提高执行力为主强素质”为内容的“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化于企”,极大地激发了该所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挖掘了工作潜能,提升了基层创建工作水平。竞赛活动开展效果显著,该所率先在油田开展了“精细注水”工作,开创了“三培养、两跟上、一坚持”的精细注水管理模式,使老井产量自2007年以来保持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的连年下降,为采油厂增储上产、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促“三基”

在“三基”管理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中有多少人才,而是在于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多少员工发挥其能力和潜力。对基层单位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统一员工的思想,倡导积极的思想和生活工作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示范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起到增强企业实力的作用。

各基层单位应紧紧围绕储量、产量、成本和效益等中心工作,从自身情况出发,围绕“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本着“尊重、信任、依靠”员工的思想,从各方面关怀和爱护员工,在“人”字上做细文章,为员工积极搭建展示本领的平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基层创建工作,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地质研究所把开展“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作为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抓手,积极推行以“多产效益油气”为核心价值观的“3+1”特色企业文化,促使全体员工认知、理解和接受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团结、有为、奋进的工作团队。所属各室也积极建设特色文化,努力实现文化与技术研究的深度融合。坚持宣贯制度化,积极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完善“一日一主题”和“6S工作法”实施办法,培育精细严谨的行为习惯,调动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篇10

1 湖北省水文基层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现状

(一)对电子文件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基层水文单位而言,还未充分认识电子文件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单位仅仅是将电子文件存储于硬盘内,而没有整理、鉴定与归档电子文件。有时针对从网上接收的其它单位的来文,均未备份保存电子文件,只将纸质文件打印出来。另外,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量不足,进而删除历史文档,以致于出现无档可存的局面。

(二)电子文件的不安全性带来了长期保存的困难

长时间以来,电子文件的不安全因素均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与长期保存,而其中就包括电子文件对软件设备的依赖、不能直读、数据易丢失、信息和载体分离等。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加大电子文件的管理难度,进而对进一步扩展与深化办公自动化造成阻碍,丢失大量电子文件。

(三)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需要文档人员在拥有一定档案业务知识的同时,可对计算机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如此方可同现代档案工作相适应。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兼职现象在水文基层单位中较为普遍,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既不精通管理业务,也无法对计算机予以熟练操作。而这也就造成其在实际工作将有用的文档删除,或由于病毒入侵和工作失误等,损害到数据,让系统趋于奔溃。

2 新时期加强水文电子文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积极推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

日益普及的计算机,让办公自动化成为现实,进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办公形式,而这不仅是时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1]。就意义与作用上来说,多媒体形式(包括声音、图像)的电子档案,明@优于传统纸质形式的档案,极大的便利了之后的查考利用,其既可快速、准确对领导决策与各项工作提供凭证与依据,也能促进基层水文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对历史资料、数据做出科学分析。鉴于此,水文基层单位领导应提高电子文件的管理意识,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范畴。同时,档案部门应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方式,如广播、单位内刊和电视等对电子文件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促进单位电子文件管理意识的提高。

(二)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做好电子文件管理

目前,水文基层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不能与纸质档案脱离,双套制可使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得以保证。因纸质文件归档已经过多年实践,故工作基础相对较好,各立卷部门均设立了分管领导与立卷人,以对立卷工程进行督促检查。为此,电子文件归档也应以人为本,立足于纸质档案立卷,制定一套严格的电子档案归档制度。负责归档的文书人员应充分熟悉档案工作,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和信息系统。

电子文件归档较纸质档案而言,其涉及的问题更为广泛,因而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若仅依靠档案部门,势必完成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充分结合懂业务的文书部门、网络部门和档案部门,形成多部门联动,协调配合[2]。在鉴定电子档案工作价值上,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文书部门,其对纸质档案的分类归档十分熟悉;而档案部门则负责对归档的原则、方法予以掌握,了解全局,起把关与统筹作用;网络管理人员可对信息管理管理进行设计与维护,并对电子信息进行管理,这三者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三部门应相互渗透职能,将各自优势发挥出来,以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

(三)监督电子文件形成的全过程,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常被修改与补充,且一般都不着痕迹,一旦覆盖了一些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信息,要恢复起来就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到以后的利用[3]。通常电子文件都形成于业务部门中,若业务人员未对草稿性电子文件的重要性有一充分认识,或者鉴别不准确,就需要档案部门对其予以监督与指导,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规律与过程做到主动了解与掌握,监督从电子文件的设计阶段便开始,并在处理电子文件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将其当做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如此既可使电子文件的原始与真实得到保证,也不会对其系统与完整进行破坏,对电子文件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四)注重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电子文件安全的基础,由于电子文件均储存于计算机中,因而不仅要对计算机的安全予以保存,防止病毒入侵和硬件上破坏,也要对电子文件的数据安全引起重视,以免被人为修改。由于涉及到保密问题,因而水文基层单位的电子文件不宜公开,而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就是印章与签署,所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仍需以纸质形式保存部分具有凭证作用与法律效力的文件。因为电子文件载体与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加之电子文件容易被修改,所以把重要的电子文件以硬盘的形式拷贝存档就很有必要,以使数据安全得到保障。水文基层单位针对局发文就可采用电子归档,归档过程应对安全与保密予以重视,制成光盘妥善保存。档案部门应将相应的电子文件的编码与存址清楚标注在每一卷纸质档案的备考表或卷内目录“备注”项中。同时为了方便之后利用时参照互补,也需将相应的纸质文件的档号及存址清楚注明在电子文件归档目录“备注”项中。

(五)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加强培训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档案人员既要对有关档案管理的规范要、理论知识和日常管理工作有一全面掌握,且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也是必备的。同时需对文字处理、排版、文邮件的收发做到熟练操作,还应会处理与操作对媒体文件(包括声音与图像),将一些平常的管理维护工作落到实处。档案部门可针对这一方面展开业务培训,对档案人员以分期分批的形式培训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的内容;并组织档案人员走出去学习借鉴其它单位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同时召开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现场会,对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予以推广,以促进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 结语

随着现代水文工作中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使得水文基层单位开始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可有助于水文信息更好的服务社会,同时以优质数据助力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抗旱等决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篇11

卫生局作为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其日常工作不但要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还要结合国家医疗改革实际,积极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工作,使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能够取得实效,满足国家医疗改革的现实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卫生局应从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和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推进,保证卫生局的公共卫生改革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卫生局工作需要。

二、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

卫生局在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应重视基层卫生管理机构建设,应重点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组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卫生局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并明确层级,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应深入社区一线发挥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

(二)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原则

考虑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原则。可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按一定的管辖范围和服务人口在社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专业人员直接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明确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管理职责

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卫生局既要突出职能作用,同时也要明确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使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满足基层公共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

卫生局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应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不但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重要的改革着力点,还要结合基层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的健全性,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发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建设应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根据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每个街道(乡镇)或3万~5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由此可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对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认识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实际,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才能保证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取得实效。为此,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应成为基层公共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资金投入

卫生局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改革的上级管理部门,在推动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当前基层公共卫生改革来看,资金投入是困扰基层公共卫生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并从多方面入手,畅通资金渠道,才能保证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取得实效。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体现,也是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重要保证。按照公共财政分级管理的要求,市、市(县)区和街道(乡镇)三级财政按相应比例承担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经费补偿。

为此,卫生局应发挥领导作用,应在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认识到资金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根据公共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资金投入和管理计划,保证资金能够按时足额的发放到位,形成对基层公共卫生改革的有力支持,为基层公共卫生改革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卫生局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在推动公共卫生改革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效果,就要从加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和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改革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改革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水根.对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05).

[2] 李栋,许琨,王兴涌.公共卫生服务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04).

[3] 冯兴元,李晓佳.公共卫生事权应该怎样划分[J].中国改革,2013(10).

[4] 叶煜荣.揭阳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2(07).

篇12

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早在秦汉时期,伴随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思想随之应运而生,此时的卫生管理思想受到统治阶级政治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封建性、保守型、强制性、等级性等特征[1]。进入近现代以来,公共卫生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定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制度安排[2]。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卫生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暴发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共卫生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时,信息交接不对称,播报不完全,沟通不深入;第二,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第三,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尚不够健全,对民众进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第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不足,其中,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

2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教育现状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提高我国卫生管理行业整体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突发疾病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并且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对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4-5]。但是,我国却仍存在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且这种矛盾正愈发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对高层次、高应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卫生管理人力的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和培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6-7]。

3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我们也同样需要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3.1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卫生管理事业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紧扣实际、立足实践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2树立合乎时展的培养目标国外的大学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时注重层次培养,各个层次树立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在美国,卫生管理教育基地设在各州的大学里,一般是设在大学的商学院、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的目标清晰分明:本科卫生管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四年的教育培养各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和中层卫生管理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组织、医疗保险公司、社会福利组织与机构、政府等卫生管理部门培养中级或高级的专门管理人才;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则以为大学培养专业教师为主,同时为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政府直属的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也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少量的高级管理人才[8]。通过不同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组合和搭配及其在卫生管理机构中的协调配置,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各种人才可以各司其职,较为协调、完善地化解危机。而国内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层次不够分明,且高学历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一职多司、多职一司的管理缺陷。

3.3配备合理的课程及教育方法卫生管理人才是融合管理学知识、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卫生法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课程设置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应把社会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融入卫生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这些知识的学习程度应是有所偏重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机构对于知识能力的需求程度也应是有所不同的。在公共卫生教学中应突破封闭式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基层疾病预防工作实践中。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场讨论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科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所学知识。

3.4服务于人,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公共卫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同时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不同的是公共卫生管理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懂得何为公共卫生问题,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但是民众对于公共问题的认识由于接触的局限性,认知程度还比较抵,在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常显得束手无措。为了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发展合格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也要对民众的公共卫生教育负责,扫除公共卫生认知的盲点,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理念。作为民众获取公共卫生知识最便捷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管理者应树立及时为群众普及卫生安全知识的理念,定期为群众灌输公共卫生知识,夯实群众基础,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而更多懂得公共卫生知识的民众无疑能够为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们更早地发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更及时有效地排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3.5全面发展,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完成信息的生产、传递、存储、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呈现两次飞跃性的发展。而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国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时代具有智能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性、快速性等特点。而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的就是及时地、快速地信息传播与沟通,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是公共卫生管理自身特点发展最终的产物。提高整个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首先需要管理者挖掘或新建群众可接触的信息平台。第二,需要权威的、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对突发的卫生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定性及评估其危害程度,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给群众。第三,需要群众在平时积累卫生安全相关的知识,保证其能有效地接收到卫生管理者所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通知,便于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1蔡亮.秦汉时期卫生管理思想的特征及形成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陈竺.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历史和未来[R].中美公共卫生管理高层学术论坛,2003.

3王柳行,任丽平,郑楷,等.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2012,33(1):56-58.

4赵韶韵,郑建中,董魁,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00-402.

5庞肖梦,唐开源,沈文娟,等.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22-23.

6刘宪亮,孔雪峰,张丽萍,等.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504-506.

篇13

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定位

公共卫生管理通过调查研究、试验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公共卫生进行系统性评价,改善人们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和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不同,公共卫生主要是公平、高效、合理的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效益回报周期较长的服务。公共卫生关系到周围生活的每一个人利益,包括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监控。高校公共卫生涉及到每一个学子生命健康,做好高校公共卫生工作能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一、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

高校卫生院对防控传染病、职业病具有很好的作用。高校师生人口众多,而且人口流动性比较强,加强高校急救和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高校卫生工作,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促进高校稳步发展。高校卫生院主要是针对疾病的预防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可有效建立工作机制防控突发疫情蔓延,完善高校医疗救治体系。

二、高校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督体制混乱,工作职能不够完善。高校卫生院需要检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对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环境提供有益的改革措施。但是我国高校卫生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卫生院的工作信息没有做到及时公开,由于信息闭塞导致缺乏有效的监督。高校卫生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日常经费比较紧张,人员编制规模不达标,很多高校卫生体系没有形成责任制度,卫生院监督工作由兼职人员处理,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卫生院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2、管理方式落后,缺少相应的执行能力。高校公共卫生一直是一种边缘性活动,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手段缺少创新,造成管理效率不高。由于外界的行政系统和卫生院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制约关系,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一直是粗浅表面化活动,让高校公共卫生成为一种自我生长的基地,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先进的管理机制促进卫生院学习医疗卫生管理经验,工作效率比较低,执行能力大打折扣。

3、三级网络的构建模式不成体系。很多高校卫生院网路环境没有构筑起来,在现代化网络社会中显得便利性不够,影响到高校公共卫生软性条件的提升。现代化的医疗网络正在使用三级网络结构,主要由核心层、接入层、用户层组成,该网络方式已经成为行政管理改革目标。但是我国许多高校卫生院三级网络没有构成,缺少现代化网络系统的支持,让卫生院发展受到限制,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不够,师生身体健康信息存档比较困难,传统的信息存档研究不方便,而且存档比较耗费财力。

三、加强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主要途径

1、加强卫生监督体系管理,维护卫生秩序。高校卫生院发展是行政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对促进其职能效应的发挥具有很好作用。为增加高校卫生监督职能开展,在高校范畴内对卫生秩序进行全面建设,帮助校园卫生活动顺利开展。高校要适当改善自身的卫生管理方式,各项卫生问题要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增进卫生监督体系完善。

2、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高校卫生院要增进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在实践基础上改革制度方式,学习行政管理的精髓,将其适度引用卫生管理活动当中,采取绩效考核方式增进人员工作积极性,使用具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消除工作人员惰性。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在公共活动当中的价值,系统筹划公共工作的职责,在统计师生健康信息方面有效促进卫生院发展。采用比较有效的宣传方式发挥高校卫生院的价值,使用广播、讲座、板报等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参与卫生活动当中,对学生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系统性防控,向学生宣传近视、沙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肥胖等疾病的危害,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定期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病理特点,比如向学生宣传艾滋病、乙肝疾病传染和危害。

3、改良三级网络结构,预防破坏性风险。三级网络结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其数据保密比较高。三级网络能对数据加密,有效保障数据安全,使用精密的密码算法将明文数据变换成密文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保护。三级网络能使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保障网络安全,有效避免师生健康信息的泄露。在推广三级网络结构时,应定期组织学校卫生院专业人士学习最新疾病防控知识。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效了解卫生院财务情况,方便行政人员管理卫生院资金,使行政管理有评价卫生院工作的理论基础,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网络管理模式,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系统性数据统计和综合管理,有效提高卫生院预防和教育工作。

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一样是重要的教育职责,在高校体制的改革浪潮当中应早日将高校卫生管理系统准确定位,引导高校卫生院环境跟随时代潮流发展提高其便利性,让高校卫生院事业有质的飞跃,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符伟强.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思想关系管理的几点思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