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汽车维修基本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 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 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2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各类教学应达到的基础目标,对于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掌握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形成汽车专业基本技能,不仅是学生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汽车专业基本技能。因而,掌握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形成汽车专业基本技能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
贯彻知识与技能课程基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汽车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
汽车维修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知识、维修技术、汽车应用、汽车服务等。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侧重专业课程的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故障诊断等,侧重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械制图、电工技术、液压基础、公差配合、汽车材料、计算机基础等;这些课程内容属于未来从事汽车维修必须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进行汽车维修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上面所列课程应是汽车维修课程的经典内容,也是学习汽车维修后续技能技术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汽车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解各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基础目标,重点通过必修内容――汽车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实现。
(二)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而要将知识转化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正是知识与技能双重要求的体现。现行维修市场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比如:在学习《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起动机常见故障“嗒嗒嗒”的机关枪响而发动机无法起动,应首先学习起动机磁力开关中吸拉线圈(与主电路串联)与保位线圈(与主电路并联)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当主电路未接通时,二者同时通电,产生的磁吸力叠加的结果使其增加,吸动活动铁芯轴向移动,促使起动机小齿轮与飞轮大环齿啮合;当主电路接通时,吸拉线圈被短路,只有保位线圈在保持主电路接通的位置。理解了这一原理与过程,则“嗒嗒嗒”的机关枪响的故障原因自然就浮出水面――保位线圈断路,造成一吸一放的机械运动,从而作响。这样就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维修技能。
(三)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问人,凡事不经自已思考,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永远得不到提高,如果有一天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会束手无策。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地检查结论或结果的正确性。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以至终生职业发展大有帮助。
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基础目标的这几方面,对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规范维修汽车,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古人云:“授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并不能只看其为学生教会了多少知识与技能,更应该看其是否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积极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就成了汽车专业课程的关键目标。
在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培训教材《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明确提出,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教育教学目标划分为教育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类,新型职教教材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并且内容范围也有所扩大,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合理享受过程、熟练掌握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而且它对于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都具有促进作用。
贯彻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思维收集汽车专业课程信息,努力运用所学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汽车专业课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汽车专业课程信息运用于后续学习过程。如果不会收集汽车专业课程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更谈不上解决专业课程的问题。因此,它是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的基础。
(二)努力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课程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善于与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侧重发现课程问题、解决课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方法和途径是目标。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三)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在汽车专业课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汽车专业课程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对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众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表达、交流与反思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四) 注重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是要通过适当的课程教学艺术来完成的。艺术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等特征的人类心灵的物化产品,也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是指审美化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汽车专业课程行为或者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其中,科学性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的首要特征,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专业教师熟悉并驾驭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有效学习,扩大、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养、教育和发展。
做到了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的这几方面,对于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习能力、培育创新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情感与价值――课程的必要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学习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不能激发,不能维持,更不能持续发展。所以,情感与价值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它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
贯彻情感与价值课程必要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探究汽车专业课程问题的情感
新课标认为,兴趣和动机本身应该成为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如果没有学习汽车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动机,那么汽车专业课程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运行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情感领域学习目标――注意、遵守、热爱、品格形成,作为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对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足见对情感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科学方法、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体现,对于学生在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现乐趣、产生兴趣、定格志趣,乃至将汽车维修作为终生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注国内汽车发展现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关注国情、热爱祖国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学习汽车专业课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恰当分析国内外现状,找出技术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责任心。比如:笔者经常在课程实施中,深入剖析近年来国内不断引进国外厂商进行合资生产的现状,从中分析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发展态势――日趋落后的汽车技术逐步向发展中国家集结,不失时机地举例说明“吉利”等国内汽车品牌纯国产化研发现状,开扩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专业信心。
(三)了解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价值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汽车专业课程,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是汽车专业课程不可规避的新挑战,需要我们汽车人共同破题。
(四)增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
如何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研究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是汽车专业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篇3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5个主要特点,第1个特点是模拟真实的汽车维修问题,考验学生对汽车维修的知识掌握、技能掌握以及工作态度,不仅能够在模拟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在模拟中纠正学生错误的维修技术方式;第2个特点是教学具有目的性,我们不仅能够较好的控制教学效果,还能根据汽车维修的任务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第3个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任务驱动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讲究理论加实践,边学边做;第4个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不仅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权,还尝试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增加学生的成就感;第5个特点是综合能力强,我们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倡学生保持独立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导入汽车维修教学中
(一)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指的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设计。主要教学任务设计是基于汽车维修的工作内容,寻找或总结出较为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其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边学边做。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要将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工作紧密结合,针对维修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并适当的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学习模块与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最后把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设计在学习模块中。比如,在汽车底盘构造及其维修课程中,将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两个学习模块分割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定典型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从而形成一个“教、学、做”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采用经典案例
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要选择典型案例来进行情景教学。首先,利用实物来为学生普及各大系统的基本功用以及复杂的组成结构,增加学生对汽车基本知识的了解;其次,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实物和视频等方式进行重点讲解,采用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为学生剖析汽车专业理论知识。
2.实施过程
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要注重布置课程任务。较为常见的课程任务有目标设备、实训设备、工具咨询以及任务评价等,一般这些课程任务会分为多个部分,让不同的学生各自选取一部分来进行分工合作和团队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课题自己查找资料、探讨实施方案。若在完成任务时碰到较为棘手的问题,学生必须自己解决或克服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不少的提升,就业能力也相对变强了许多。例如,以检修液力变矩器为例演示任务实施过程:①学生要在为实训提供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确认液力变矩器的具置,并分析其主要作用;②参考实训台上已被切开的液力变矩器,辨识全部零件实际位置和主要作用,对其主要功能进行详细介绍;③由教师主持,组织学生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流程进行讨论,比如怎样让发动机的动力输送到变速器之中,讨论其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各种动力传动差别;④根据正确的方法和正规的操作检修液力变矩器,然后探讨检测数值超出额定值会发生什么。
3.评价方法
在课程任务完成的最后阶段,要进行有效的任务评价,主要的评价指标有任务表现、任务效果、团队合作等。其中,一般任务表现由教师评价,任务效果由自己评价,团队合作采取互相评价。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课程任务当中遭遇的问题进行解析与总结,并从中汲取经验,为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做准备。
4.应用效果
篇4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开车将会是人们普遍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汽车再不是特权人士的标志,而将是人们代步工具。当我们拥有爱车后,肯定会对自己的爱车关怀备至,而平时清洁护理和定期美容保养,必然成为我们日常的消费内容。人可以运用自己先进的技能和灵巧的双手,来修饰甚至改变自己爱车。
现在汽车的款式、性能、外观及整洁程度,都能体现车主的性格、修养、生活观及喜好。因人们对事物猎奇、追求新异思想的影响, 新车款式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且在汽车消费与二手车市场之间,汽车整形美容装饰的相关行业应运而生。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观念的进步以及汽车文化日益深入人心,现在各式各样甚至奇奇怪怪的汽车让行人向车主投去无比艳羡的目光。
1.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发展
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就是设计和制造、修理汽车的外部形状、外壳、外部包装,通俗的说就是汽车钣金和美容技术,需要很高的技能。汽车整形融合了制造业与汽车模具行业,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就是汽车的整形医师。
2.汽车整形专业的培养模式
以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首先培养学生汽车机械技术的相关理论实践知识,如:汽车材料与热处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钣金喷涂等汽车的相关知识,当然,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将汽车钣金、喷涂等实际动手技能融入教学当中。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在当好“汽车整形医师”的道路上我们才能驾轻就熟。此外,汽车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该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掌握汽车整形、涂装、美容技术与管理技术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
因为该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学院有专门的实训场所供学生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目前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
(1)汽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当前职业院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教学基本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学习基础知识,随后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结束后,进行实践技能强化,并且实践技能仅仅局限于车身凹陷的修复、调漆、喷漆技术的学习等内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毕业生就业能力偏低,缺乏和社会上师傅们的竞争能力。
(2)与汽车整形技术配套的专业教材十分有限,且教材很难突出前言科技。
(3)能同时从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要么理论知识特别丰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要么就是手上功夫了得,但讲不出来。
目前种种种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设备等都限制了汽车整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4.浅析跨专业技能植入汽车整形技术教学
目前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胜任的方向有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维修、汽车维修钣金工、汽车涂装工(维修漆工)等岗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钣金维修业务发展迅速,各类的职业院校也都在新建或加大钣金维修专业培训,各类汽车维修站、修理厂甚至美容店纷纷加大在钣金维修业务的投资力度。可是我们忽略了我国社会正在从工业化向多元信息化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相关的综合性职业岗位,岗位人才需求规格朝复合型方向变化,我们只有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才能把握职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如: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经济管理、汽车改装等相关知识贯穿于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系统的教学过程,多专业教师联合教学模式,逐渐创建完善的教学资源系统等,使得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胜任高技能的关键性岗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工人的岗位中。 [科]
【参考文献】
篇5
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专业建设更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随着我校相关建设最终验收,我校汽车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已经历5年,基础条件非常成熟,从行业发展及教学改革要求来看,品牌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物资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行业需求,按照“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配置具有行业项目加工能力的设备。同时,从企业和行业聘用一批既能运作项目,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人才,发挥设备和人才的优势,对中职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了大胆的尝试。《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理解能力不强,这是现实状况。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好专业课,打好专业课基础,本课程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结合教学、生源两方面的现状,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把中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等作为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针对汽车维修岗位职责,经过校企委员会与课程团队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共同探讨,确定汽车维修岗位所需的技能、管理理论、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达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结合。
以往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以理论为重点,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怎样做和做得更好是重点。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设计了按项目即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来编排课程内容,组合划分为八个项目,各项目分解为多个“项目单元”,依据知识技能要求,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使得教材内容“适应、够用”“知行统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一 认识机械
项目单元一 认识机器、机构及其组成
项目单元二 认识运动副并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项目二 螺纹、键与销的连接
项目单元一 螺纹连接
螺纹的选择与应用 (实操:制作螺纹)
项目单元二 键连接
键连接的选择与应用(实操:键的拆装)
项目单元三 销连接
销连接的选择与应用(实操:活塞销的拆装)
项目三 轴与轴承 项目单元一 轴
汽车用轴的选择及应用(实操:变速箱轴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 轴承
汽车用轴承的选择及应用(实操:变速箱轴承的拆装)
项目四 认识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项目单元一 认识联轴器的类型及用途
项目单元二 认识离合器的类型及用途
项目单元三 认识制动器的类型及用途(实操:刹车鼓的拆装)
项目五 带传动、链传动 项目单元一 带传动
汽车用皮带的选择与应用(实操:空压机皮带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 链传动
汽车用链条的选择与应用(实操:发动机正时链条的拆装)
项目六 齿轮传动 项目单元一 认识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基本常识
项目单元二 常见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
项目单元三 齿轮传动的维护
项目七 平面连杆机构及
凸轮机构 项目单元一 平面连杆机构
(实操:雨刮器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 凸轮机构
(实操:发电机凸轮轴的拆装)
项目八 液压传动 项目单元一 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项目单元二 液压系统常用液压元件的识别
据此,我们编写了《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材》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手册》实行并推广使用。同时,我们把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的相关内容穿插到相应的项目中,如团队合作、学习态度、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态度、顶岗心得、课外实践等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中,使道德修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课堂单调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识、能力得到重新整合,建构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应彻底改变。由于本课程实际性强、情景丰富的特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我们主要是利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其中有专门的汽车机械基础实训室)为教学提供全真的环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汽车机械维修岗位上“工作”:完成前台预约与接待、维修前检查与评估、具体维修等项目内容。
我们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辅设备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多种教学资源,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媒体把汽车机械维修搬进课堂,将一些板书不易讲清楚的问题,直接形象地展现出来;利用敏捷科技公司开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仿真软件让学生进入虚拟的汽车维修岗位中“工作”。
(二)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围绕专业课程进行信息化 、数字化改造,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汽车机械基础》基础专业课程及其资源库建设体现了课程信息化、数字化改革的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显得更实用和易于接受。同时,旨在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也在立体化教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教学资源库建设还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环境和设计目标来设计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与潜能,从而有利于发挥过程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学更加便捷和有效。
我们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展开调研,搜集企业案例、教学素材;制作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录像(光碟)和学生实训录像以及制作企业汽车检测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演示的视频光碟;编制了《中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程》的电子教案和《中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程》教学课件;制作了本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料、试题库、习题库、教学案例、企业案例、文献资等数字化资料,并放进了学校内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平台,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发及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汽车机械基础岗位工作过程,《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情景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顶岗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下面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教学法的简介。1.情景教学法: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环境,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将汽车机械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营造与现实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将所学抽象知识具体化,同时也让学生适应、理解现实工作的重要意义。2.多媒体、网络教学法:让学生感到很直观且易于接受和模仿。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难以掌握。3.顶岗实习法:我们和很多汽车维修、营销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成立了校企合作定点班,如广本班等。它们都是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教学需要和进程,学生到这些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主要是以在岗一线服务的实习。
三、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在《汽车机械基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同时,我们改革了过去由教师一个人决定的评价方式,采取了教师、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评;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校成绩和实结进行总评定。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其中,理论知识占35%,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占50%,职业道德素养占15%。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考核,最后得出总成绩。我们还把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纳入考核体系,使得课程教学目标与实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四、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通过课改,整合了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系统,体现了“浅显、易懂、实用、够用”。
2.注重了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结合,将理论、实践课程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
篇6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包括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咨询、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等基本内容。汽车维修业采用信息化管理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上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全厂的运作情况,从而可以对全厂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第二,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大大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第三,可以使汽车维修企业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调配零件,节省人力物力;第四,领导者可更从容地进行统筹安排、生产调度和简单直观的查询;第五,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电脑管理下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对于顾客所提出的询问能作出迅速确实的反应;第六,车辆、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让业务部门具体掌握所有车辆以及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更体现了服务的完整性。
目前,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该行业的世界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的汽车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和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全面普及。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里,其维修信息的综合管理、专家诊断、人员培训、技术资料光盘化与网络化以及检测诊断智能化,已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全面实行。欧洲的汽车专家预测,10年之后,进入市场的载货汽车将具有先进的信息共享功能。其中,对载货汽车进行维修所需的重要资料及其历史记录,将被储存在单独的车载电子单元中,其他所有的对载货汽车进行管理的电子单元,都可使用这些资料。随着联成网络的电子单元传送信息可用性的提高,远程故障诊断将逐步发展起来,先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将促进其发展速度。那时候,车载自诊断和外诊断能力之间的差别将会减少。此外,国外汽车维修网络化突破了传统传媒单向交流的方式,极大方便了汽车维修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性、区域性等的限制,通过网上问答,就可以调查客户对维修企业的满意程度和要求,与客户建立起“一对一”的亲密关系,可以更好地对目标市场进行研究。实行网络化可以使车主、维修企业、汽配汽保商有效地联系起来,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服务网络,同时网络化还是维修企业以最低成本对外宣传、扩大企业影响和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方式。
二、我国汽车维修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保有量、品种和规格的大幅度增加,汽车维修企业对新的技术资料和新型装备的依赖日益增强,有些企业重视信息的价值与作用,效益十分明显。目前,信息的多元化及其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汽车维修方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信息化管理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资金投人不足。资金短缺、投资分散、正常融资环境不健全等阻碍着信息资源的应用,从事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站的公司多数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其次,由于许多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局限,电脑在众多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不够,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维修企业的电脑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力。再次,由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长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电脑、互联网及信息产业的掌握有一定困难,而企业经营者更愿意将资金投人到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对电脑、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力度及对员工相关的培训力度很小。
三、推进我国汽车维修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成立由政府部门、专家、软件商和用户代表组成的行业指导委员会,为规范汽车维修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政府应对汽车维修业信息化发展给予适当投入,积极鼓励、推动软件开发商、用户与学术界的联合或合作,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竞争力的先进的汽车维修业管理系统软件产品。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产品推荐等形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的汽车维修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准备工作。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汽车维修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在汽车维修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三)采用先进管理软件。系统操作平台可选择当今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提供关键词索引等方便用户的非常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要按要求输人查询条件,提交后就会得到相应的信息。系统的信息可以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e-mail)服务器和文件传送协议(FTP)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功能。采用局域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信、息交流和计算机远程管理,其主要任务是网络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用户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建设并对外服务。
篇7
二、构建中德“三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理论课程体系依据 1996 年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各个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制定;实践课程体系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 2005 年实施的 《联邦职业教育法》等结合培训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在德国,理论课程 (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都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课程在企业培训中心或各区域的专门职业培训中心(如汽车维修职业培训中心等)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并分为相关职业岗位轮换实习、就业岗位集中实习两个阶段[2][3]。
何宇漾:高职汽车类专业中德“三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构建中德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汽车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德国汽车技师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按照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方面构建多元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知识与技能课程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与实践相融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综合技能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职业能力拓展课程采用选修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三、中德“三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在全面引进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的课程体系过程中,结合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具体需求,与中德汽车专家研发出本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框架由必备的汽车基础知识+大量的实训课程+阶段性企业实习+个人成长课程四大部分组成。教学上实施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实训为主,小班教学(15-20人),每班配备专职实训教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和项目任务单教学法组织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所需的各项专门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演练和企业实习活动,最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项目设计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实训室和汽车诊断与维修车间融为一体,力图给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相关岗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1.创新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是职业培训条例,行会协会是其管理机构[4]。德国的各行业协会(工商业协会、手工业协会等)负责企业内职业教育的许可、咨询、考试及监督等主要职责,包括对承担培训企业的资格认定和监督;制定结业考试条例,组织与实施期中考试、结业考试等。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时,并不等于照搬德国原型,而是结合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基本技能,然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在高职教育三年的培养模式中,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一年安排汽车认知实习(4周)、第二年安排到企业进行维护与保养实习(6周)、第三年到企业进行整车维修实习(10周)。汽车认知实习,主要是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汽车的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结构。汽车维护与保养实习,学生可以完成顶岗实习,进行汽车的一、二级基础保养与维护。整车维修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将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能够进行整车的故障诊断、故障排除。三年的实习项目任务逐渐递进、由浅入深,贯穿于整个学习进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企业全程参与。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突出“教-学-做”相结合,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服务、营销与管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结合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可行性,将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以行动为导向,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将职业行为规范和技能认证融入课程建设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企业岗位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2.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与知识培养目标要求中,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细分成若干的教学模块。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课程的培养实训模块分为发动机机械系统、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汽车电气系统、尾气排放处理、汽车检测与整车故障诊断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10个模块。针对国内德系车常见车型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块的整合,增加了汽车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汽车认识与工具使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模块,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分为普通车和奔驰或宝马模块进行教学等。
每一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法”等等。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某项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行为能力,使毕业生能适应企业、社会的要求。例如:我们在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中,要求学生拆画电路图、连接电路板,在整车上分组制作汽车诊断盒与故障盒,在整车故障诊断过程中自己在资料库中收集资料,判断故障。老师只起到启发、引导与辅导的作用。
汽车专业课程全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的学生限制在20人以内,教学地点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环境符合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为标准、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进程时,在任务单、作业单中融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和汽车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岗位工作标准,并吸收企业培训、认证内容,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基于中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能够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建设项目,具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总成拆装、检测、调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电子、电气布线、检测与故障排除。建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实训室、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室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根据各教学模块中的任务要求,购置或通过教师自制实训设备等。
作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汽车维修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演练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同时使得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改革。 奔驰、宝马、奥迪、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等多家汽车4S店成为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并为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为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增添了活力,更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校企互赢。
4.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中德课程体系中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实施,需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双栖、结构合理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需要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践,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省、市级汽车工程学会等交流,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掌握汽车知识、新技术的视野;通过选派教师赴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或协会授权的培训中心培训,培养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德国汽车维修技师或大师水平。二是从汽车维修行业、行业协会选聘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情况,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师资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同时还聘请德籍资深汽车维修实训教师、德系汽车企业技术总监及有多年汽车维修经验的国内外汽车维修专家作为项目的兼职教授或技术顾问。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会贯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来指导学员实际操作,保证了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
5. 创建多元结合的课程考评体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 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
模块化课程考评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学生的技能成绩考评,学生的关键技能也可在汽车维修企业完成考评。
在汽车检测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评价中,项目中所有汽车故障排除的任务都是在模拟汽车维修厂来进行的。首先教师在汽车上设置故障以后,告诉学生 顾客反映的汽车故障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诊断维修方案,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整个测量过程,以此作为学生排除故障与排除项目成绩的依据。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德国行业协会制定技师培训课程体系引入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适用于国内教学的全部专业课程教材、配套电子课件和项目任务单,选择部分校本教材进行出版。成功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开展小班教学、通过到相关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可以打造一支由德国手工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经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中外合作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王亚盛. 中德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与改革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7779.
篇8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1-0115-0002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自开设汽修专业以来,仍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然后学习汽车构造课,最后是拆装实习和汽车修理的相关知识。新学生普遍期待一进校就可以进行汽车的拆装和维修,而认为在教室里讲述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都是没用的。鉴于这种情形,学校提出了汽修专业模块教学的初步构想,特别是《机械基础》模块教学的构思。
下面以北京汽车维修工程学校为例。该校的所有专业课分为10个模块,采用不同的代号。其中A1为发动机机械模块,包括: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原理、组成与功用、常用的检测方法、发动机大修工艺的基本内容;A2为自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包括:自动变速器的种类、使用、结构原理、故障诊断方法及检测设备的使用;A3为手动变速器与驱动桥模块,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系统、驱动桥的组成、功用与拆装工艺;A5为制动系统模块,包括: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功用及工作原理、检查与调整方法;A6为汽车电子电器模块,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构造、汽车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检查、万用表的使用;A7为空调与暖风系统模块、包括: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空调系统的故障检测及空调系统的基本操作、暖风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检测;A8为发动机性能模块,包括: 电子控制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常用检测设备的使用、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B1为机械基础模块,包括:机械的基本知识、汽车材料的有关知识;B2为汽车英语模块等。
该校共建了21个实验室和诊断中心,其中发动机机械模块有2个构造实验室、2个工艺实验室;自动变速器模块有1个自动变速器实验室;手动变速器模块有1个传动系统实验室;转向模块有1个构造实验室:制动模块有1个制动实验室;电子与电器模块有1个电工电子实验室、1个构造实验室、2个全车电路实验室;空调模块有1个空调实验室;发动机性能模块有1个自动控制实验室、1个构造实验室、2个排故实验室;另外,还有1个诊断中心和3个诊断车间。
在教学安排上,该校采用走班式教学的方法。确立8位主力教师担任A1-A8模块的负责老师,这样的模块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认为确实学有所得。
目前该校已有汽修整车调试实验室1个、汽车底盘实验室1个、发动机实验室1个、变速器实验室1个、汽车电气实验室1个、空调制冷实验室2个、气压传动实验室1个,公差实验室1个和钳工实训室1个,相关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参照北京汽车维修工程学校的成功经验,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的汽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以整合成以下模块(见表1):
在这些专业课的模块教学过程,还穿插着《机械识图》的模块教学。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建议把文化基础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教学也模块化,避免长期进行单一学科教学带来的厌倦。
在教学安排上,也可以采用走班式教学,使专业课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1。
模块化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受到中职学校的普遍好评。因为它更侧重于实际操作,能让学生更易于知识的接受,深受学生的喜爱。
篇9
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以后每年以3――7%的速度持续增长,现在,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的从业人员,而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提高。2003年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教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轻实践重理论,不重视技能培养,这显然与职业教育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过时的无多大作用的传统内容丢不了,课程越来越多,书本越来越厚,内容越来越相对陈旧。学生学非所用,学非所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求。
2.先理论后实践或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安排,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对抽象的知识只有死记硬背,谈不上深入理解;到实训阶段时,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很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提高。过去,我们注重的是灌输式的传授,学生体会不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因此创新意识被扼杀,到工作岗位上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职业教育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因此,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
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科学体系与技术体系按一定的课程理论加以综合、改造转化成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彻整个教学始终,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课改专家指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体现三以一化,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从1991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的汽车维修专业,一直采用分段式的学科设置,开设《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性能测试》、《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等五门专业主干课程。这种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和能力分开讲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脱节以及教学内容的重复。因此,这种课程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
因此,我们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改革,重新梳理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形成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门综合化专业课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原来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变为模块式综合化的课程设置。将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大模块。在职业技术课中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个主要专业模块,再在每个主要专业模块中将每一个子系统或总成作为一个小模块。新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这条职业技术教育的主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适应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避免了过去学科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好,减少了基础理论教学课时;这些课时可用来增加实训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这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如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新教材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形成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装配调试、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等十章内容,每章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四个层次编写。其特点是:
1.课程内容综合化:将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维修、检测和诊断在同一课程讲授,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了脱节,减少了重复。
2.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制:将发动机的每一个机构或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既有利于讲授,又有利于模块化的考核。
3.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每个模块都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训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吸收了汽车新技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将车型结构从原来的以大货车为主改为以现代轿车为主;增加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删除了一些已经落后或淘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并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内容确定后,我们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由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研究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以PowerPoint为技术平台,制作幻灯片,运用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根据课程特点,在讲授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尽可能利用电教板,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如设置汽车钣金、喷漆、发动机、汽车电气、方向控制系统、底盘等项目。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出现了质的飞跃。
(四)改革考核模式和方法,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1.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已经不能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了。我们尝试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每一到二个单元作为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即哪个模块不及格就补考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理论知识,哪个模块的实训技能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实训技能。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课内外训练,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2.建立课程试题库
我们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理论和实践试题库。理论题库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每个单元都可成为一个彼此独立的考核模块,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六种题型。应用题库进行理论考核时,可以按教材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为模块,进行单独的单元模块考核;也可以任选几个单元,作为任意大小的模块来进行考核;还可将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模块,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核。
实训技能考核试题则是在课程的必开实训项目中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实训设备台套数较多的项目作为首批考题列入试题库。
3.考核内容尽可能“岗位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我们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知识方面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知识要求为基本,课程试题库中理论试题基本涵盖了《国家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的试题;实训技能方面则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实训技能考核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试题为主。
(五)购买和制作课程实训设备,改善实训条件。
我校原有的汽修实训设备少且陈旧,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适应课程实训的需要,满足课程实训与技能考核的要求,我院先后投入两百多万元,购买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汽车电脑解码仪、汽车示波器、汽车专用万用表、实训用轿车、电控汽车发动机总成部件等先进仪器设备。另外,我们还深入企业了解市场,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通过定单培养,和企业联合培训。综合实训时,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给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不仅使学生更加接近岗位,而且还减少了资金投入。
我们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激活学习者的思维,以学习者为主,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注意个体的实际,强调学习过程的创造性,树立现代课程观。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的效果: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受教育者生存的需求,可谓双赢;
2.教师不再难教,学生不再厌学,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明显;
3.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4.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招生就业实现良性循环,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
篇10
新能源汽车从广义来说,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外所有其他能源的汽车,但燃烧天然气的汽车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就目前来讲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而氢能源汽车和太阳能汽车造价非常昂贵。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纯电动汽车将领跑汽车行业,现在属于过度关键期,一旦技术得到突破,电动汽车将主宰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必然会导致汽车服务发生变化,首先维修服务必须跟进。
一、广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从2001年起,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确定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国家汽车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广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广西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非常迅猛,主要有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属于自主研发,并且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和销售。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菱牌纯电动汽车,已经在国家工业和信息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并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五菱牌WLD2080、WLD2110的纯电动观光车于2008年向市场推出,V108、V109系列则在2010年推出, 48V搭载的直流串励电机起步性能卓越,72V以上(含72V)配备交流电机维护简单,现已经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和重大会场非常受到青睐;电动货车系列则在一些仓储运输要求零排放的中央空调环境受到重用,72V电动货车甚至还远销美国,36V电动高尔夫车深受欢迎,电动社区车和电动邮政车也逐步投入使用。
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纯电动乘用车、电动货车、电动专用车等10余款产品,即将量产。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乐驰微型轿车正处于紧张的研制开发阶段。东风柳汽配合东风汽车总部也在研发电动景逸和电动风行乘用车。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整车企业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油电混合动力,目前混合动力总成在国内7个整车生产企业完成了样车和公告实验,并在重庆等5个城市进行了运行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城市小公交属于双燃料汽车,也已经步入量产阶段。
在汽车产业链中,主要分为整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对于一个完全成熟的汽车企业而言,其实主要的获利并非是整车的销售而是售后服务,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汽车后市场不仅潜力巨大,服务质量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对于一个新兴的产品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做大做强,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兼顾整车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而做好售后服务更是企业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的人才。在广西南宁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共汽车线路已经运行电动公共汽车,世界摩托艇大赛和广西园艺博览会上柳州五菱的电动观光车肩负接送游客和宣传绿色交通的重任,然而在电动汽车的维修服务方面,一直是挂靠传统汽车的维修平台,由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场解决,这种维修效率不能满足以后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需要借助学校或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
二、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
(一)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汽车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汽车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对汽车电动机驱动、电池材料的应用、汽车电动机控制技术、充电机的应用和原理、混合动力的控制和应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维修职位通常要求的人员必须是汽车维修专业,并且具有汽车技术服务及维修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此外还应具备一定英语水平,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从事新能源汽车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传统汽车的技术功底,还需要具备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派来的技术员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但实际拆装零部件时效率远比不上维修工人,如果能把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实际操作两项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将是一个完美的结合,省去指导和交流的环节可以提高维修效率。新能源汽车上有些部件国内无法生产,完全靠进口,这个时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和较强自学能力。因此,新能源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人员是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增加电动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和一定英语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能够适合售后服务多种岗位
现在的汽车售后服务不仅仅是某一台车的技术维修,还包括零部件物流配送、客户的跟踪等等,即服务人员由专才向通才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专才就是指服务人员具备传统汽车的实战经验,懂得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混合动力和控制系统的维修和保养等知识;通才则在专才的基础上,增加对配件的名称、用途、损坏部件的修与换的标准及市场价格的行情实时掌握,以便与客户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即汽车维修不仅要会修车,而且还要会和客户进行沟通。这对于一个新兴产品来说,企业必须借对人才进行培养,以达到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不仅精通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业务,而且还要熟悉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其他业务,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会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自己会做,而且还会教别人怎么做。因此新能源背景下培养汽修人才过程中,要确立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明确在具备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搞好汽车维修,注重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
(一)适应社会需求优化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应急方案,它只是纯电动车时代的过渡期,纯电动具有燃料汽车无法比的优越性,特别是城市道路。因此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汽车发展相吻合,及时调整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及重点,侧重于纯电动汽车,如汽车电动机、充电站和蓄电池等。学校应该经过调研,逐步建立起弹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课程模式,从而让毕业出去的学生更贴近市场要求。
(二)校企共建、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企业实际要求灵活安排课程,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尽量与生产实际对接,实行现场教学。通过校企合作,选用最新的设备和培训资料,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的理解,给学生创造一个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把企业带进学校、把课堂放到工厂,这就能够保证行业里涌现出新技术、新动向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能对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又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与学双边互动提高学习的兴趣,防止教学滞后于生产。
(三)健全能力教育与职业培训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驱动的电源电压增高了,对于以前的维修工必须增加对强电的培训学习,考核通过后才可以上岗。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电力公司进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包括:汽车维修等级证、高压电工证、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证等,这样,一方面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在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满足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设计和制造业的日益更新,电控技术广泛的应用,使得发动机越来越精密,但同时对发动机内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之后,汽车发动机内会积淀一些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汽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加深,一些传统维修技术已经相对滞后,因此,只有引进先进的汽车维修维护技术,才能使汽车维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汽车保养,行业内一般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定期在汽车售后服务单位,在不拆散维修的前提下,对汽车的燃油、动力、等系统进行全面的废物清理和性能维护,从而减少汽车因发生故障而导致维修概率,延长汽车寿命的一个过程。并且,对于有车一族,进行合理的汽车保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汽车保养上的误区,需要我们改进保养方法。
1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保养发生了重要变化
事实上,对于汽车全方位养护的重要意义和汽车养护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大多数车主都是知之甚少。提起汽车保养,多数车主的第一印象就是更换机油和滤芯,然后对车辆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废物清理。实质上,这是非常狭隘的。正如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注重平时保养和锻炼一样,对待自己的爱车,一样需要重视起平时的养护工作。不能生病了才赶忙吃药打针,汽车罢工了,才想起去保养维护。这样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汽车的保养应该贯穿用车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定期的保养维护。从购买新车开始,车主就要树立起车辆终身保养、时刻保养的意识。保养汽车不仅可以减少汽车的故障率,在提高燃油系统,降低用车成本上也有重要意义。在运行过程中,车主一定要时刻关注汽车的运行状况,及时对车辆进行性能保养,减少废弃物对车辆的危害作用。如同我们自己每年要给自己做一次健康体检一样,我们也要定期到汽车售后服务点,为爱车进行一次体检。对汽车的对汽车的燃油、动力、等系统进行全面的废物清理和性能维护,提高汽车的运行性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汽车是一个由多个系统和上千种零件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不同零部件和系统的更新维护周期往往差别也很大。例如,活塞环的寿命一般在15~20万km ;正时皮带为8~10万km ;轮胎要2万km 进行一次四轮定位,机油要5000~8000km 更换一次,刹车油应2~4万km 更换一次等等。这种系统和零部件维护周期上的差别,加大了汽车的整车性能维护的难度。车与车不同,不同车辆的行驶状况也不同,要想将汽车一直维持着高效运作的工作状态,我们不能盲从别人的保养规律和过程,必须在对汽车性能了解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保养维护。
通常情况下汽车运行8000~10000km 为一个养护周期,定期养护必须对汽车的机、电、油、水气进行有重点的检查(约二十个项目),以便对汽车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诊断,根据检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保养和维护。由于对人才、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很高,往往,一些小型汽车维修点都不具备这样的服务能力,只有一些厂家指定的售后点才具备这一实力。像驰耐普汽车美容养护连锁店这类服务机构。汽车保养过程是对汽车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一个过程。如果仅仅是对机油和滤芯等零部件进行更换,不注重对整车的系能维护,很容易导致一些小的隐患扩大化,给车主带来更大的用车危险。
2 养护方式转变直接对汽车维修的影响。
在其他国家,对于汽车的维修,十分注重对汽车的完整性保护。往往是尽可能的对汽车进行系能维护,很少采用拆卸分解的方式。汽车修理是为了消除已出现的故障或查明隐患,使丧失工作能力的车辆、总成和零部件恢复技术性能,以保证车辆继续使用而进行的恢复性修理作业的总称。虽然汽车养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因故障而引发维修的概率。但养护和维修毕竟不是一个概念,对于汽车性能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汽车修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它的特定内容和成因,修理和养护二者之间虽有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但谁也不能代替谁。对于一部私家车,如果车主足够爱惜,行驶过程中注重对汽车的保养和检修,将养护工作做到位,那么这部私家车很少会因为大型故障需要维修。汽车保养和我们人自己的保养一样,都是一个细致的过程。汽车的各个系统和每一个零部件的保养对于汽车整体性能的维护,和我们肝肾等脏器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作用一样,不容小觑。只有保养得当,健康才不容易出问题,才能更长寿。我们对汽车修理时,往往要进行零部件拆卸和更换。汽车经过拆卸分解修理以后,即使是安装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零部件。新换入的零部件和原有零部件也需要进行新的磨合过程,影响汽车系能的稳定性。原装配件被换掉的越多,汽车的整体协通功能就越长。举个形象的例子:一个组织经常的出现人员流失,调入新员工,无论新员工能力多强,都需要一个适应组织环境的过程。相对汽车修理,养护往往不会破坏汽车的完整性。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机件原有的“配合”状态,这一点也正是汽车养护最大的优势所在,为成倍地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奠定了基础。此外,近几年广泛推广应用的新的养护技术也对汽车维修有一定的影响。在新的维修技术下,借助不解体维修工具,我们无需对汽车进行大面积拆卸,即可实现对汽车的高效率保养。不仅提高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和效率,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费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3 结语
在汽车技术、汽车质量、汽车检测技术、汽车保修机具设备、汽车养护用品等均己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只要我们对汽车养护在汽车车辆使用过程的重要意义有足够的认识并能正确实施,汽车达到或超过现行的“汽车报废标准”的行驶里程已非难事。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汽车保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爱车进行养护,为我们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我校对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突出了实操技能训练,确立了模块化教学模式,构建了一套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重视个体的经验,强调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坚持把“以学为本,因学施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教学尝试,模块化教学使学校和师生都尝到了甜头,培养出了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一线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一、背景分析
1.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系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学习专业课感到颇为吃力。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专业理论考试。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以致现在只能限于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2.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总成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理论与实操两部分被人为分割、各成体系,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致使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
3.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我校汽修专业在模块化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有机整合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把学科型系统性的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块。这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的结构内涵:“一对一”即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相对独立;“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相互渗透,紧密结合。
模块建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三个学年对应五个模块: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和车身修复五大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三个阶段构成。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入手,遵循理论知识、操作实习、生产服务相融合的原则,强化了职业意识,将汽车修理与运用专业的专业课所包涵的各项技能,一项一项地基本独立起来,一项专业技能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其课程特点如下:
(1)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各自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
(2)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
(3)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强调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成为核心目标。
(4)每个子模块讲究“必须、够用”,针对性强,注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5)模块之间能灵活组合,每个模块进行组合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和具体要求。
(6)“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点在“学会发展”。“活模块”是模块更新率高,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3.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整合,既不以学科为中心,又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围绕一个能力或一项技能编定教学模块。各个模块的主题明确,要求具体,使学生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摆脱了“职业教育不职业,专业学生不专业”的弊端。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两变两不变”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我们以部颁计划为依据,在基础、专业课时比例不变,在专业课程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加大实践课程比例。
(2)把握“三个依据”开发校本教材。我们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为依据,以理论实操并进、知行结合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技能形成由简到繁为依据,在教材改革和教材开发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汽车英语》等校本教材,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条件,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采用“三个方面”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模式:一是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水平;二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通过对汽车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从应知应会两方面检测其运用技能的能力;三是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核,让学生取得汽修等级证书和上岗证。
专业理论试题库涵盖了教材的全部内容,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填空、判断、选择、简答、问答等几种题型。实训考核题则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的项目作为考核对象。
(4)按照“四个具备”进行师资培养。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关键是有一支专业水准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组织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动手能力,高级工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样才能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熟练的系统讲解与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我校的汽修专业教师已经初步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两种能力融合为一体,基本达到了“双师型”教师要求。
(5)遵照“两个必须”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实验实习基地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是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使实验实习设备现代化,建设健全的实验实习基地。
①按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实验、实习设备,创建国内一流实训基地。
②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比例为2∶3,并做到实验、实习的分组率、开出率均达100%。
③通过校际、校企合作办学,建立相对稳定、先进的校外实习基地。
④校内应有足够数量、质量的专业书籍,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⑤及时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配套教学设施。
⑥建设完善的电化教学设施,建立校园信息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掌握国际最新汽车维修技术。
4.模块化教学的成效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经历了孕育、实验、借鉴、深化的探索实践过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2009年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技能考核中,合格率比往年明显大幅度提高,中级工鉴定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5%以上。2009年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力明显提高,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就业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8%。经过近三年的模块式化教学尝试成效卓著。
(1)学生成才率大面积提高,经过模块教学训练的学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多种适用技能,能迅速适应各种汽车后市场工作,就业面宽,顶岗能力强。
(2)教师真正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依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自己,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教学质量都获得提高。我校通过实行理论实操教学全面负责到底的制度,调动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率。
(3)实现了“四个”链接:与汽车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与职业岗位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链接;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链接;与学生现实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链接。
三、模块化教学的要点
通过多年来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尝试与探索,我们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大提高,但在一些局部方面还稍显不足,要全面贯彻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我们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工量具、独力拆装零部件、正确使用现代维修专业仪器、掌握功能测试与检修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1.以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车辆改装、汽车技术管理、汽车营销、评估、保险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1.1职业素养
1.1.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对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提高的探索精神。
1.1.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1.1.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1.4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1.1.5能从维修案例中寻找共性举一反三,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
1.1.6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认真、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具备安全操作意识、品质管理意识。
1.1.7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毕业后能胜任岗位要求,又能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要。
1.2技术能力
1.2.1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并可根据图样进行汽车零件的检验,修配,进行总成和部件的正确拆卸和装配。对绘图能力的要求可相应降低。
1.2.2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汽车运行材料的分类、品种、规格、使用特性、牌号和发展趋势。能识别常用金属材料牌号、初步具备分析非金属材料特性和应用状况的能力及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掌握选择、使用汽车运行材料的技能,能对在用油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估。
1.2.3掌握各种机械传动,如四杆机构、螺纹连接、键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它们的运动特性、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1.2.4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常用的液压回路、液压元件,初步能分析汽车液压元件常见故障。
1.2.5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维修工具、量具。
2.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2.1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汽车机械基础,是第一次真正接触汽车结构,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第一个环节。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普遍规律,确定采取先分析认识汽车机械总体构造,再以汽车作为一种机械组成部分,以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景,选用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典型机构或装置为载体,安排项目来组织教学过程。
2.2教学方法
传统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方式大多是“灌输式”。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起点低、基础差的特点。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课程组织和安排上,要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自主学习,以汽车结构认识实训导入知识学习,提出理论问题,并通过汽车结构实例分析来解决理论问题,形成以“明确项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评估”5个环节来组织教学,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汽车机械基本维修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糅合到完整的汽车机械中,建立学生整体的汽车机械意识,每一个知识点都以具体汽车机械结构为依托,做到教、学、做结合,加深对专业认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2.2.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汽车上有很多常用件采用键连接,曲轴与曲轴皮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什么连接?在拆卸曲轴皮带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键的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有正确选用键的相关知识。
2.2.2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比如让学生查阅维修手册,按照维修手册规定准备这个项目所需的工量、制定操作工艺流程,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2.2.3做出决定。根据各小组确定的曲轴皮带轮拆装的计划,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由全班讨论,确定本项目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2.2.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考核学生对工量具的使用是否正确,操作工艺是否合理,动作是否规范。
2.2.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各组结果差异的原因。
3.结语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显然更适合中职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通过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整合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振民,张让莘,钟宝华.汽车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成波.汽车机械基础[M].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