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篇1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及老年社会标准[2],我国2010年已进入老年社会[3]。贫血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也是最顽固的一种疾病[4],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5]。老年人贫血的高发病率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老年人其他疾病的高发病率,并且贫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早期确诊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贫血的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发生和发展往往较隐匿,容易被临床医生疏漏,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甚至逐渐加重变成严重贫血;而严重贫血可以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眩晕、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而重症学科老年患者多为病重的存在意识障碍或失语、失能老人,常无法正常表达主观感受,使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医师对存在上述症状的重症病人的病情容易产生误判,影响临床诊治。并且目前各地血源均较为紧张,当贫血加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进行输血治疗的难度较大,因贫血导致病情加重及输血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医疗费用增加;因此,对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患者贫血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价,可以及早对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中断贫血的进展和加重,提高重症老年患者的住院愈好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不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内科病人102例的资料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年龄大于60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0例,年龄61~96岁,平均(77.29±9.70,M±SD);其中轻度贫血33例、中度贫血39例、重度贫血13例。1.1.2剔除标准。资料不全、急性失血性疾病、血液病和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采集方法。查阅病历资料,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ID、血常规等结果,运用贫血严重程度划分标准[7]进行评价。1.2.2统计学方法。应用MicrosoftExcel2007软件包,统计患者贫血程度构成比。

1.3结果

(1)102例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没有以贫血为指征收住的病例。(2)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贫血在并存疾病谱中占83.33%,位列第一位,是并存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3)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中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所占比例分别为32.35%、38.24%、12.75%。

2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机体造血组织的应激适应能力降低,而重症老年患者的内环境平衡极易被打破,当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已经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可能导致重度贫血的发生,进而影响体内氧气、能量分配,导致内环境的进一步紊乱失调,影响生命健康[8,9]。

2.1贫血是并存疾病中常见病

本研究中,在102例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中,没有以贫血为指征收住重症医学科的病例,但是贫血却以83.33%的比重位列并存疾病谱最常见疾病的第一位。这考虑与老年贫血病人的就诊方式有关:老年急性失血病人虽然可能出现严重贫血,但通常伴随有严重外伤、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病情,能够引起病人或家属重视及时就诊,医院急诊则习惯根据引起大出血的原因选择相关科室进行急诊处置,处置完毕后才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而老年慢性贫血患者发病缓慢,轻度或者中度贫血临床表现往往不具备特异性,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社区或门诊医生在接诊时会忽略贫血的诊断而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导致难以做到早期诊断,容易被误诊[10]。老年人不重视贫血的早期治疗,到就诊时已发展到中重度贫血[11],此时往往伴随有明显的气短甚至端坐呼吸等呼吸系统症状或心悸、心率明显加快甚至心功能不全等循环系统症状,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使贫血以一种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形式出现。

2.2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贫血原因

本研究发现,102例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中,贫血情况有以下特点:(1)贫血出现的几率高,以83.33%的比例位列并存疾病谱最常见疾病的第1位;贫血病人中以中度贫血最常见,达到38.24%,重度贫血较少,仅占12.75%。(2)老年人慢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最常见的病因是重症或慢性感染和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炎、慢性肾盂肾炎、泌尿道感染、肝脓肿、肺脓肿、结核病、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急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真菌感染等;贫血程度和病因程度呈正相关且相互影响[12];也有相关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也是常见的导致贫血的因素[13],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胃壁细胞萎缩,胃酸和内因子分泌不足,进食少,加之部分老年人有偏食、限制饮食等习惯,易造成维生素B12、叶酸及铁的摄入不足,导致贫血的发生。其他原因包括: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和红细胞生成的影响;骨髓造血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衰减;老年人的免疫器官及其活动都趋向衰退[14]。(3)老年人贫血主要表现有:多为轻度至中度贫血,多伴有慢性疾病,且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皮肤、黏膜苍白、粗糙、灰暗缺乏光泽;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神经系统方面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肢端麻木;消化系统方面可有消化不良、腹部胀满、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由于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和适应能力,平静时可无明显呼吸与循环系统表现,活动后由于机体处于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状态,则会出现呼吸加快加深、心率加快和心悸等组织缺氧表现,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出血心悸、心率加快、气短甚至端坐呼吸。(4)贫血可使老年人体力活动受限、认知能力障碍、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15],而住院时间的增加必然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院内感染几率的增加,进而加重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

2.3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贫血的治疗

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贫血的治疗:(1)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或加重贫血的不同的慢性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促使慢性疾病病情的好转及贫血程度的减轻;(2)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慢性贫血患者,可考虑进行成分输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的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在积极治疗导致大量失血的病因同时,应立即进行成分输血,出血量较大者应考虑同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的丢失;(3)对慢性贫血病人,特别是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存在肾性贫血的病人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法用量:初次50U/kg~100U/kg,1~2分钟用完,每周3次;之后根据血红蛋白增加情况决定用量,最大不超过200U/kg,每周3次;当血红蛋白值达到100g/L~120g/L(红细胞压积30%~35%)时,每周总维持量100U/kg~300U/kg,分2~3次使用。因EPO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注射部位血栓或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所以EPO不能静脉滴注或与其他药混合使用,有高血压、癫痫病史、局部缺血性血管病或可能对EPO过敏的患者慎用或禁用;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和血清电解质的变化。(4)患者总铁结合力>300m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MCV<80fl时,常同时存在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如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每次10mL~20mL,一日2~3次。

2.4重症医学科老年内科病人贫血的预防

篇2

上世纪80年代,我省推拿人才稀缺,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的推拿专业1985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大专班学生。当时,我省第一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杨希贤老先生带领全省同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杨老先生为原福建省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推拿主任医师,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杨主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亲自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推拿医史文献研究,在全国推拿界颇有影响。他还参加了《推拿大成》一书的编写,可惜还没等到书正式出版,他老人家于90年代初过世,他的离去对福建省的推拿事业是个重大损失,我省推拿界在全国沉寂了十多年。

进入21世纪,福建省推拿事业在第五届推拿学会主任委员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王主任充分利用学会的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习班,为省内同道和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学习牵线搭桥,凝聚了我省推拿界的人心、力量。推拿学会的委员从2003年的3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70多人,具有副高职称的学会委员从1~2个发展到目前的10多个,学历结构从原来的本科学历都很少发展到现在博士学历有2个、硕士近20人,本科学历占半数以上。人才队伍的成长是推拿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推拿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扩大了我省推拿学科在全国的影响,为推拿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发展现状

2.1 临床

众所周知,推拿科在很多综合性大医院中多半是辅助小科室,甚至一些西医医院中根本就不开设推拿科,即使在中医院,推拿科的地位也不高。但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开始真正重视中医的发展,福建省的推拿界同道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已经让我省的推拿事业上了一个台阶。首先,十一五期间,我省推拿界有了第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于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颈椎病”建设单位,参加的主攻病种颈椎病诊疗方案的梳理在2008年国家中管局组织的专家审核中被评优,同期全国推拿协作组有16家单位,评优的只有三家。这也标志着我省推拿临床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除了国家级重点专科,还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如泉州正骨医院推拿科、武平县中医院推拿科、沙县中医院推拿科,而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更有邵武市人民医院推拿科等24家国家级、省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这些建设单位多分布在县级中医院,大多以推拿科人员为主要骨干,以颈、腰椎病为主要优势病种。这种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优势病种研究,符合临床需求,将促进推拿学科快速发展。目前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已指定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作为牵头指导单位,负责指导24家特色专科进行推拿为主中医药技术防治颈腰椎病的建设,相信这24家特色专科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推拿专业在社会百姓中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推拿事业向前发展。

2.2 教学

福建中医学院《推拿学》主干课程创建于1985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涉及中医系、护理系、中西医结合专业、骨伤专业、康复、美容专业、五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近10个专业的《推拿学》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国家教育部门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从1993年9月开始将原有的针灸专业(本科五年)和康复推拿专业(专科三年)重组整合为现在的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随着学科建设的日臻成熟,1998年开始上硕士研究生课程,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适应教学需要,将推拿教研室分成两个部分,即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和附属医院临床推拿教研室,共同承担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推拿学科基础教研室包含推拿基础学、推拿手法学、功法学、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整脊推拿学六门课程,其中推拿手法学是院优秀课程,推拿学是院精品课程。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中医高等教育也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社会评价和市场选择。推拿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本专业依托福建中医学院面向台港澳,东南亚及其它地区和国家,每年均有许多来自境外的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来我院、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和短期学习进修中医推拿技术。

2.3 科研

我省推拿学会的挂靠单位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该院推拿科为福建中医学院临床推拿学教研室,兼具临床、教学、科研的功能。在学科带头人王诗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通过对中医体质的调查(参与国家973科研课题)了解颈椎病体质特点,通过对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教育厅课题)从一定程度上了解颈椎病的病因。为研究颈椎病的相关病理,我们进行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福建省科技厅课题)、“颈肌疲劳与颈椎病的表面肌电图相关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更年期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等科研。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基于表面肌电分析等量化评价中医干预项背疼痛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优化组合方案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和“基于sEMG信号特征分析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针刺效应研究”(福建省自然基金课题)。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才,更有助于提升我省推拿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和地位。

3 展望与对策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疾病谱与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脊柱及关节的退变性疾病大大增多,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的理念已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再次得到重视,中医推拿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推拿学科的发展进行思考。

3.1 人才培养方面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与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目的增加,目前中医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日趋困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在推拿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岗位空缺的现象却也不时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推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就此现状对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办学单位的相应不足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3.1.1 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经过对2005-2007年福建中医学院本科针推专业毕业生推拿人才就业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的需求结构如下:

(1) 推拿临床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等级医院中设有的推拿科、相关专病专科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此类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主要是要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运用推拿为主要手段,治疗以颈肩腰腿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疾病。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全科医学基础知识,能运用推拿疗法为主,结合针灸、理疗、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疾病;特别对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和以推拿为主的保守治疗手段能重点掌握。

(2) 推拿康复医师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综合医院康复中心/康复科,社区康复服务站等。此类人才需求较前者略多,主要开展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全科医学知识,良好的推拿手法,对单个病种并不要求深入了解其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

(3) 预防保健推拿人才需求:主要需求单位为社区及亚健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等。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已经受到了政府及医疗界的广泛重视,预防保健推拿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渐加大,市场前景广阔,其服务对象为庞大的亚健康人群。此类人才需求一般要求应聘者具备专业的手法操作能力,掌握预防保健相关医学知识。

3.1.2 推拿办学单位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就业情况分析以及对招聘单位的调查发现,推拿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手法操作能力差,对针推常见病认识不够深入,实战能力差的情况。我们认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学生体能锻炼及功法训练较少,使得毕业生基础素质薄弱。第二,推拿手法实训未受到重视,操作实训课时少。推拿手法是推拿学的基础与灵魂,注重实践,只有多练手法与四诊检查,才能“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第三,推拿课程中,推拿临床常见病的课程比重小,而现在临床上很少见或者已经少用推拿治疗的疾病仍然占有一定篇幅,使得需要重点讲解的病种课时被压缩,无法讲透彻。总之,推拿课程的设置不当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3.1.3 调整推拿专业课程设置

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因此,笔者认为,针推专业本科办学须根据社会需求,把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在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基础上,掌握娴熟的针推手法,具备一定的手法操作功力,能够胜任预防保健推拿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掌握以推拿为主的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如针灸、中药、理疗等方法,对内科、神经科、骨科相关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以适应康复推拿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对推拿治疗效果最好的常见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要重点掌握其解剖、生理、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等知识,能处理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能胜任推拿临床治疗工作。

五年制针推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的推拿人才最基本的能力是掌握娴熟的推拿操作及具备一定的手法功力;在临床治疗岗位上,还需对推拿治疗最为有效的疾病在基础理论、综合治疗方面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仅仅一般性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推拿办学思路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针对以上不足对目前的推拿学课程作一调整。第一,增加实训课时的比例,通过加强推拿功法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视训练学生的手法技巧及手法功力、深透力以提高推拿手法的效果。第二,压缩一些《推拿治疗学》中非临床常见病的课时(或考虑将其归到附录作为选读材料),增加推拿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腰椎病等)的课程比例,重点讲解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病理、医技检查等),为诊断、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从而支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另外,针对目前社会对推拿人才三个层面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对于基础性的预防保健推拿人才,应通过功法练习而增强手法体能,从而使手法更娴熟,且具备一定的功力,增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其次,对于推拿康复医师人才,在实训课程中增加SET(悬吊运动疗法)、MCU(颈椎功能检测系统)等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增加对主动功能锻炼的新动向、新设施及主动/被动康复的概念。最后,对于较高要求的推拿临床医师人才,应在课程中增加MCU、sEMG(表面肌电)等新技术检测分析的内容,增强学生对疾病疗效评价的最新认识,提高学生对探索更深层次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对推拿本科毕业生有临床治疗、康复推拿、预防保健推拿三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其中临床治疗方面的人才需求相对最少,临床康复推拿次之,预防保健推拿最大。针对这种现状与趋势,本科针推专业的教学应在课程设置与教学重心方面作一调整,以加强本科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推拿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能力与再学习能力,力争达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3.2 临床方面

推拿专业临床常见的多为脊柱病,针对以往对脊椎病只注重临床治疗(病中),忽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针对病前、病后)二个环节的问题,以中医“治未病”的宝贵思想为指导,引进系统工程学理论,提出“脊椎系统健康单元” 管理方案的概念。人的一生,脊椎的退变在所难免,目前脊椎病的发病更是提前到青少年,贯穿到中老年。因此,应当把人的脊椎健康作为人生健康中一个重要单元进行系统管理。

“脊椎健康单元”包含三部分:预防、临床治疗、瘥后防复。

首先,预防(针对病前) 体现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健康体检中心每年体检人群中有大量长期办公室伏案的脊椎病易发人群,建议在健康体检中心设立专门的脊椎健康咨询窗口。二是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在报纸发表科普文章,不断研究整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提出脊椎健康管理方案。三是联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与各级科协部门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共同努力开展脊柱健康教育宣传。

第二,临床(病中)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不断修订、完善以提高临床疗效。

第三,病后(瘥后防复)脊椎病是慢性退行性疾病,容易复发,导致前期的治疗前功尽弃,患者丧失信心,因此要高度重视“瘥后防复”。首先对出院和门诊已治愈患者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不间断地进行健康宣教;其次要重视脊椎功能的恢复,挖掘中医导引动作并引进现代康复技术,研究总结有助于脊椎功能重建的颈椎导引操。

通过以上环节,可大大提高普通人群对脊柱病的知晓率,扩大推拿学科的社会影响,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

3.3 重视科研投入

随着推拿学科人才队伍的成长,开展推拿学科的科研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省推拿学会挂靠单位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和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推拿基础教研室已经有从基础到临床、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课题二十多项。建议各县级中医院或区医院推拿科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促进临床发展。

课题组成员:

1. 王诗忠,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背分会副会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篇3

【Abstract】 Standardized resi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neurology doctor. Since the time of China's experience of standardized resident training is not long,many aspects are gradually improving.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we formulate the reasonable training and strict appraisal system,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ability of neurology disease diagnosi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research,and establish the correct ethics. 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 the standardized resident training work in our depart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 departments.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70-02

目前,国家卫计委已正式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且将专业性临床医学硕士的培养在临床部分的培训内容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培养合格的高水平医学事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师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有助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虽然经过大学期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医学生大学毕业后尚不具备独立开展医疗工作的相关能力?此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逐渐减低,迫于就业找工作?考研等压力,实习质量下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临床思维?理论及操作能力薄弱[1]?因而,与国际接轨,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一条有效途径,有助于本科本科教育与具体临床工作间的“脱节”问题?规范化培训期间的临床理论与技能培训是否扎实,关系到今后的独立工作能力,甚至终生的职业水平?高质量的规培生教育不仅有利于医学生自身的水平提高,还能拉动整个医疗教育体系的提升[2]?

既往,不同的医疗机构均有各自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加之各地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规培医师培养缺乏统一标准,教学质量难以把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国家卫计委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十分重视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文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就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进行探讨?

1. 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现状

神经病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较难,突出表现在神经解剖知识的缺乏,包括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解剖不熟悉,相同症状可能有多个部位病变导致,比如单个肢体的瘫痪可能由于支配肢体的周围神经或者大脑皮层的病变引起?刚刚进入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存在专科基础差,不能准确而全面地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也不具备系统的神经病学临床诊断思维[3]?我国传统医学的教学模式是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4]?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运用神经病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需要进过科学而严格的培训,多看病人,多实践,才能掌握神经科疾病的诊治?

2. 培训目标

根据《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使的规培学员在完成培训计划后,能够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操作,建立正确的神经科疾病诊断思路,了解疾病的国内过新进展,能够独立诊治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能够查阅国内外临床文献,初步设计简单临床课题,成为高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医师?

3. 培训内容

3.1 神经科专科临床能力培训:通过分管住院床位,提供足够病种和工作量,首先让规培医师系统掌握专科疾病的病史采集?神经病学专科体格检查?病历文书书写等基本临床技能?强化基础知识,如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及神经药理学知识?在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癫痫?颅内感染?帕金森?多发性硬化?老年性痴呆?脊髓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熟练掌握腰椎穿刺这一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知其适应症?禁忌症,能够阅读头颅及脊髓CT?MRI影像学资料及报告,能够阅读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电图报告?经过培训后,能够全面准确地采集病史,正确地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神经科专科的腰椎穿刺及前庭微量冰水实验,规范地书写神经科专科病历,有针对性地选择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辅助检查,正确阅读和分析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同时,还需要培养危重?疑难病的诊疗就治,培养临床水平,让学员掌握神经科危急重症,如重症肌无力危象?高颅压等的处理,初步掌握呼吸机的使用?

3.2 临床科研能力培训:许多规培学员只是忙于病历等医疗文书的书写,没有得到临床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规培学员无法进行发病机制相关的基础实验,但是仍然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培养科研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学会文献检索方法以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学会临床综述的写作,熟悉专科的常见专业英文词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3 教学能力培训:学习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协助本院医师完成实习医师的带教活动?

3.4 医患沟通及人文素质培养:当今大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有效?及时?全面的医患沟通对于防范和化解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科多种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危重及预后不佳的特点,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必不可少?

4. 培训方法

4.1通过入科教育,规范神经系统查体?虽然规培学员在本科教学阶段接收过神经系统查体的培训,但是当他们结束课程学习后,大多已经遗忘?由于神经科查体的专科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对学员再次进行查体培训?每一轮规培学员进入科室后,由总住院医师负责集中进行入科教育,其中包括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给每位学员分发体格检查提纲,内容包括意识障碍?语言障碍?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系统?脑膜刺激征的检查,以规范化的手法进行演示,同时讲述各种异常特征的意义?

a) 实行学员固定专人指导?采用类似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度,指定专门的本院医师担任一

名或数名规培学院的指导老师,在整个病房轮转期间,负责学员的培训工作?学员不必频繁的更换医疗小组,跟随指导老师的医疗组?指导老师多提供学习?操作机会,规范查体和操作手法,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MRI?CT?脑电图?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的阅读,指导学员进行定位与定性诊断,及时审阅和修改病例?

b) 科学进行轮转安排?除了在普通医疗组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外,还需要安排急诊?门诊实践?规培学员没有独立进行门急诊资格,需要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同时安排ICU病房轮转,让学员通过主管危重症患者,识别颅内压增高?脑疝?重症肌无力危象?意识障碍?癫痫持续状态等神内科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安排影像科?电生理轮转,初步掌握颅脑和脊髓MRI?CT,脑电图?肌电图的阅片和报告解读?

c) 开展多种多样的临床教学活动?科室固定时间安排了每周一次的规培生专题讲座,每一次授课安排一个专题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定位诊断?腰椎穿刺?中枢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TCD?脑血管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病?眩晕?意识障碍?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疾病?重症肌无力?肌病?重症评估?神经康复等内容,每周安排一次教学查房,每周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力求给学员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 考核方法

严格考核制度,在劳动纪律方面严格出勤考勤,工作日每日上下班进行考勤,引入指纹考勤的方式可以客观?准确地进行考勤?规培学员如实填写培训登记手册,指导老师逐项签字,科主任审核?轮转结束前,由科室和医院教务处组织考核?科室考核包括操作考核(神经系统查体?腰穿等),病历质量考核,业务水平和医德医风评价(分别由带教老师?规培学员之间?护士评价);教务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闭卷考试?

6. 结语

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对于培养合格神经内科医师具有重要意义?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强规培学员的“三基”培训,让学员有更多机会参与临床实践,包括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处理病人的能力?同时必须严格遵循轮转时间的规定,避免随意性?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积极性?在我国,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诞生的时间不长,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持续改进,培养既有扎实临床功底,又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医学人才,最终将有利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陈君.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0):41-43.

篇4

临床实习不同于理论学习,血液科病种专科性极强的特殊性,在短短一月的时间要求实习生通过临床实习全面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规范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实习生的血液科实习目标不能全面广泛,而应该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因为内容繁多复杂而放弃学习.制定目标应考虑到一方面让实习生掌握了解血液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和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血液科实习让其在对血液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找到各个内科共性的诊疗思维,以继续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具体考虑应包括以下七个内容:①掌握和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病种,重点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主要危急重症的处理.要求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规,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②掌握各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与血液内科相关的各种常见表现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出血、感染、贫血、骨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熟悉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思维方法,如休克、意识障碍、发热、咯血、黄疸、水肿、胸腹水、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③熟练掌握各种穿刺(胸穿、腹穿、骨穿),其中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各种诊疗器械的使用.了解常用诊疗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④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剂量、不良反应.掌握正规处方、医嘱书写和应用.⑤掌握内科的各种常规器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判读及其临床意义.⑥要求了解:输血常规及输血反应的处理;常用的化疗药物使用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血液学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⑦熟悉医患、医护沟通技巧,培养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除掌握培训基本要求外,不同年级实习生需重点培训内容不同:第一年实习生,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须全部完成大病历,平均每月至少5份;第二年实习生,以强化临床技能为主,要求能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心电图、读片、心肺复苏等;第三年实习生,通过临床一线的强化锻炼,提高病例分析能力及临床综合处理能力,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

2血液科实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已经注意到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弊端,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已进行初步的临床技能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只是基础培训,与专业知识有脱节倾向,导致学生在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临床工作[2].有研究发现,综合的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临床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3G5].血液科疾病专科性强、诊断治疗过程复杂、更新进展快、临床操作多,若不讲究方法,学生实习仅浮于表面,不能真正深入,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实习如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学生收获甚微.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讲究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血液科实习转变为以实习生为主导的临床实习过程,将角色由实习医学生为转化为住院医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习质量.实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①实行导师负责制(主治职称以上),专人带教.以内科学临床技能学等为基本教材教学.②轮转期间,每名参与实习的医师在主治医师带领下经管病床3~6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分析化验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及提出治疗方案全程.通过全程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6]③查房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GblemGbasedlearning,PBL).PBL始于191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1958年我国首次引入此法[7].它强调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8].以“淋巴结肿大查因”临床病例为例,首先提问:淋巴结肿大采集病史要具体询问哪些内容,可能的伴随症状有哪些,浅表淋巴结的分区,淋巴结体检的具体项目等问诊和体检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后让学生通过临床病例的问诊和体检过程强化相关知识,然后先让学生分析病例,带教教师再次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如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及体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可能的鉴别诊断?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学生回答后再指导学生对该病例制定诊疗计划.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查房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血液病最新前沿进展.血液病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多种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不断被揭示,血液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观点发生了很大转变.课本知识滞后于临床实践的需求,故实习生及临床医师应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新知识,在从新知识获得循证医学依据指导患者治疗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拓视野,掌握最新技术进展[9].带教教师应安排题目,指导实习生查阅文献,制作PPT,轮转期间需在科内进行一次专题汇报.⑤在实践过程中,需按要求尽可能学习和掌握常见多发病,首先保证对所管的患者从病史、症状体征变化、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情况熟悉掌握并通过患者诊疗经过全面掌握相应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种,同时结合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病案了解少见或罕见病种.⑥结合病房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1~2周由科室安排一次讲座,主要就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行讲解,以加深实习生对内科常见病的认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便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工作能力.⑦每周进行1~2次教学查房,实习生须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进行详细汇报,病情分析,提出自己的诊治见解,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善患者诊治方案,并记录在医疗文件中.⑧每周进行一次疑难重症或死亡病例讨论,要求实习医师提前熟悉患者病情,讨论时须发表个人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治疗见解.⑨临床技能教学安排:跟随指导教师,根据患者情况随时安排,先进行操作观摩,可熟练描述操作流程后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出科时至少完成6~8例骨穿+骨髓活检操作.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骨髓穿刺术,首先带教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骨髓检查的目的意义、适应证、禁忌证,然后示范完整标准的骨髓穿刺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反复强调骨髓穿刺术的关键环节,包括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穿刺部位的选择、麻醉的技巧、穿刺针进针的角度、穿刺力度和深度的控制及骨髓涂片技巧等.在示范骨穿术结束后,可让学生利用用过的骨穿针边试验操作边口述过程,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强化训练后可让实习生独立进行骨髓穿刺操作,教师在旁边密切观察,及时提醒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程序.实习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应对其操作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使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切实得到提高.

3严格规范出科考核标准,进行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考核

实习出科考核是促进学生提高临床能力及评价实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反映了实习生在不同科室实习期间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及掌握技能操作的能力.传统的血液内科出科考核主要包括专科理论知识考试+病历书写+1~2项基本技能(骨穿、胸穿或腹穿).但是传统考核方案的考核形式单一死板,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技巧、逻辑思维及独立的临床工作能力,且缺乏反馈,考试仅作为单一的考核手段并未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对于专业性强的血液内科效果极差,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未真正掌握相关临床技能.为此,应采用以下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临床技能考核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

3.1MiniGCEX评价量表

篇5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培养内容和方法,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

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政府举办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科学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服务区域,加强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医药在服务各族群众中的特殊作用。

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篇6

急诊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诞生的一个年轻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浓重的社会进步色彩[6]。从急诊相关名词中就可见到社会发展的烙印。在急诊医学诞生之前,在医院里的急诊部门常常通称为急诊室(EmergencyRoom,ER),表面含义是与急诊有关的“工作室”或“诊室”。强调的是一个“房间”(Room)。它的功能只是为病房的专科医师提供一个紧急诊断和处置的场所。故急诊室一般无专业医师,只有一些专科医师临时派来应诊,并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协助专科医师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急诊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较常见[7]。随着经济发展和急诊医学的壮大,医院里急诊部门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它由提供诊治场所的单一功能,转变为急诊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样,无论从功能,概念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改称为急诊科(Emergen-cydepartment)。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急诊医学与其它医学专业一样,也有向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故近来在国内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一些以急诊医学为主要专业领域的大型急诊中心(Emergencycenter),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务[8,9]。因此,急诊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平行。

3相对专业化是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患者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决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6]。急诊医学是一个综合学科,是对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划分的产物,其涵盖面非常广,非专业化很难提高医疗水平(真正的万金油)。如一个急诊医师同时搞内外科,是很难具备高水平的。所以,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是其发展方向。故在目前阶段,一些较大规模医院的急诊科应设立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专业组,并且每个医师都应该有自己相对较强的专业方向。这样,使急诊医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做到博中有专,争取在某些方面较专科医师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还应拓宽急诊专业领域,如近来出现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这些领域的拓展,使急诊医学这一综合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专业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必将促进急诊医学的整体进步。总之,急诊医学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急诊医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此方面已成共识。另一层是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综合学科的相对专业化必将会给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关键

篇7

2.外科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会“用药”的临床药师,而不是会“做手术”的外科大夫。所以外科及药物治疗学的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外科学总论部分为主,如无菌术和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体液失调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其他术前术后与药物处理密切相关的一些外科疾病,实验和见习课时亦安排在与上述讲课内容有关的科室或手术前后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种。目的是熟悉外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药原则,配合手术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承担外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3.妇产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如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学,月经失调、绝经期、不孕症与性激素的补充治疗,产科、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处理及围生期的合理用药等。目的是熟悉性激素类、避孕药、抗生素、抗肿瘤等妇产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原则和治疗方案,能够担负妇产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4.儿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小儿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掌握小儿科用药方法、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儿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5.神经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神经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注意加强药物治疗学内容,使学生熟悉神经病学检查和诊断要点、常用治疗药物,掌握神经病科用药特点、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神经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6.精神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精神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精神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精神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特点、用药方法及主要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精神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7.传染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传染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特点,掌握传染病科常用防治药物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传染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8.皮肤性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皮肤性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皮肤性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及治疗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皮肤性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二、关于临床药学课程

1.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以人体和药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即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的结合,吸收和利用相关学科的进展,使基础理论与方法直接用于临床,为研制开发新药或提高治疗水平服务,推动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传统的临床药理学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物评价、甚至药事管理学的部分内容,并与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颇多交叉和重复。鉴于对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临床药学课程的统一考虑,将上述有关内容分出,单独设课,为避免学科之间概念的混乱,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界定和规范教材内容及范围,适当调整学时和学分非常必要。临床药理学作为临床药学一门独立的重要专业课,教材编写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总论部分,如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时间药理学、遗传药理学、老年人用药、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等,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进行新药的临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2.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是临床进行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学,教材的编写重点是与药物临床应用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原则、基本类型、因果联系以及Meta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内容,具备开展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研究的能力。

3.临床药物评价

相当于临床药理学的各论内容,按系统或治疗的重要疾病评价临床常用药物,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特点,以及发展和应用趋势。如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细菌耐药变迁的关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循环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血液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激素类药物的临床评价、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评价等。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评价药物应用的能力,了解临床应用药物的最新进展,为将来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按系统或器官综合介绍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中成药),使学生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监测及药源性疾病的相关概念、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基本原则,具备分析、处理药源性疾病的基本能力。教材内容包括药源性肝脏疾病、源性肾脏疾病、药源性心血管疾病、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药源性皮肤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5.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药学学科,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健康效果改善,可以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在药学实践中的综合分析能力。重点介绍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设计、评价方法与指标、成本收益的识别与计量、预测与不确定性分析等。使学生懂得药物经济学能够协助社会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药品政策,帮助医院和临床医护人员优化治疗方案,给消费者(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品治疗信息,指导医药公司的新药开发以及市场营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床位50张,护士22人,助理护士8人;年龄20~30岁27人,40~50岁3人;本科17人,大专11人,中专2人,本科在读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素质 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是一名护士具备的基本要素。为此首先进行1个月的基本素质培训,由高年资、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年轻护士。如在专科危重症抢救时,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呵护、耐心等形象感染年轻护士,对损害患者和集体利益的言行及时给以批评帮助,同时对她们进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强化其职业道德责任感,使护士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2.2 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制订训练计划

1.2.2.1 成立专科继续教育培训小组 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具有管理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队伍,旨在通过护理继续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得到补充、更新。

1.2.2.2 分层次训练 (1)对助理护士培训 加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生活护理等知识。(2)对中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要加强消化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重危症急救的护理措施;学习人文社会、心理、护理伦理、社会保健及健康教育知识。(3)对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除了加强上述知识外,还应该把心理学、营养学、卫生法学、人际交往、礼仪服务、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科学为继续教育的内容[1]。

1.2.2.3 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 坚持在职自学、参加成人自考、函授学习等,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学术疑点或某一专科的护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吸取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护理体系。对护士定期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对成绩优秀者给与奖励。

1.2.2.4 网上教育训练 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笔者建立了网上QQ群,建立网上值班制度,由理论知识较丰富的护士每天上网,与患者进行网上交流,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

1.2.2.5 科内讲课学习 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骨干分别准备题目,在科内进行小讲座,另外请本科医生和主任进行讲课,内容包括专科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情观察、各种检验指标、及消化内科前沿知识等。

1.2.2.6 订阅各种护理杂志 护士长有备课笔记,将杂志的新动向、新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再以授课形式让全体护士了解,让护士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科的护理前沿知识。

1.2.3 加强护士的培训、培养带教多型护士

1.2.3.1 管理型人才培养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在学术和技术岗位上让护士担任一定职务,锻炼其组织才能。

1.2.3.2 急救型护理人才培养 选派熟练掌握消化内科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护士,到急诊科短期培训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急腹症的急救与护理等。

1.2.3.3 重症护理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等培训,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2]。

1.2.4 加强临床技能水平,定期护理查房

1.2.4.1 按职称进行查房 (1)主管护师查房。选择常见病、普通病情的病例,利用某一午休时间全体护士、助理护士及实习同学参加,预习病史及相关资料,从病因到发病机理,从生理到生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从治疗到并发症的护理。查房时护士及实习护士做好发言,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2)副主任护师查房。选择较为典型、诊断明确、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结合临床病历,组织护理查房,新技术、新进展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即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熟练急救技术。

1.2.4.2 巧妙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提前10 min上班,利用10 min时间,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讲课,利用早会后5~10 min[3],开展新药物及专科药物知识讲座,每次讲解1种药物,或由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提问,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拓宽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这种时间安排合理,不影响日常工作,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容易接受,易于坚持,参加人员交流沟通时间多,知识面得到拓宽,护士长也能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1.2.5 参观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选派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鼓励护士多参加短期培训班,以弥补知识不足。针对问题采取送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方法达到目的,并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特点,选派护士参加营养师学习班、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胃镜下开展各种介入手术的配合、干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学习等,外出学习人员回科室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讲授,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知识面,通过学习,科室呈现爱好学习的风气,促进了大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体会

对护士进行培训,是21世纪的护理教育发展需要,继续教育是对各阶段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不断补充提高、更新、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增加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护士的带教、管理、急救、重症护理的能力,几年来,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地开展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危重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胃肠镜配合等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指标平均提高10%~12%,使科室护士整体水平有了较高层次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5.4%上升到98.6%,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景枚.实施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4,9(3):5.

篇9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

  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三、存在问题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科室业务增长跟不上发展需要;急诊人员偏少,缺少拔尖的优秀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住院病房环境差。下一步我科针对存在问题逐步整改,加强中医药文化特色建设。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2

  作为一个在临床经验上十分欠缺的初学者,除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外,病房其他的医师、护士和患者本人都是值得请教的老师。因此,我保持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病房所有的学习、医疗、讨论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查体、病程记录做起,逐步磨砺自己。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安排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介绍,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术后监护 。此外,还进行基础护理方面带教,如对病人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首先使我了解中心静脉测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应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观标准,指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影响中心静脉测压值的因素:①零点的测定;②卧位腋中线的第四肋,半卧位腋前线的第四肋;③病人必须在安静下测压;④测压管必须保持通畅,确保导管在腔静脉或右心房;⑤应用呼吸机peep时,必须减去peep值,才是真正的中心静脉压。同一时间由老师和我分别测压,对比我测量的准确性。注意无菌,避免从测压管注入血管活性药物,并确保管道通畅在位。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主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我必须全面准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能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并能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压的检测,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出入量的总结等监护技能。最后均能通过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先进电子仪器在临床的普遍应用,这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学习重症监护和重症监护的技能。我在胸心外科重症病房的实习中掌握重症监护和重症监护技能,对临床护理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实习过程中,我了解操作的目的、意义,操作注意事项和操作不当的危害性,其次才知道有的操作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掌握技巧,熟练掌握方法和技巧后才能在病人身上进行操作。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多和同学交流经验,多向领导请教,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3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并瓣膜并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算算进心内科实习的日子有半个月了吧,新年刚过。感觉到现在,自己在心内科学到的东西没多少增加。踏进了科室,见识了不少的人,接触了不少的事情。也让我看清楚了有些人的面孔。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实习,就代表了自己已经开始接触半个社会了呢?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尚待完善。

  自我鉴定格式

  1、自我鉴定是对自己某一阶段内的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而形成的书面文字。

  2.自我鉴定的特点

  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

  3.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

  4.自我签定的格式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

  (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

  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

  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

篇10

重症医学是我国新兴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人才培养对于该学科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的重症医学除了需要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和整体思维培养外,还应积极引入康复理念。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迅速发展,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而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1,2]。康复医学则针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尽可能使其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并改善其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是提高危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康复理念在我国正迅速渗透到各临床科室[3-5],然而目前康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严重限制了重症医学早期康复的开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康复理念的培养是缓解这一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重症医学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和重症医学康复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重症医学教学引入康复理念的必要性

1.1 实现危重患者全面康复、提高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必要举措

当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关系日趋紧密,发展康复医学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伤病患者急性期提供早期康复医学干预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危重患者同样有早期康复的必要性。重症医学科收治病种多,如严重创伤、多发伤、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各种类型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等,这类患者伤势或疾病都很严重,这些危重疾病迫使患者制动、卧床时间长,因此常出现严重的废用综合征、心理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8]。目前危重患者的早期康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9-11]。早在1967年Carroll D[12]就撰文指出在CCU中开展早期心脏康复的重要性。Corcoran JR等[13]研究表明无论机械通气患者或无机械通气患者均能从早期康复治疗中获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降低急性期后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为应及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心理康复治疗,以减少ICU综合症的发生率或降低其严重程度[14]。重症儿童作为重症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容易出现神经肌肉无力、认知障碍、新的精神心理问题,更需要积极的早期康复干预[15]。

1.2 当前康复专业人才普遍匮乏背景下缓解危重患者康复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晚,康复医学教育规模明显落后于临床医学。国内有学者对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研究发现:至2020年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数为49.56万人,与2013年实际拥有数(3.21万人)相比较,缺口数达35万人[16]。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1亿,然而我国康复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康复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很少,面对如此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多元化培养途径解决康复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的矛盾。

张雯等[17]对我国两所高等医学院校的部分临床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康复医学专业相关知识匮乏;现行医疗体系下的临床医师、护士因为没有接受过康复医学教育而普遍缺乏康复理念和康复知识。重症医学科仍然较多关注患者救治率而不是远期康复预后,再加上现有康复医学科治疗师数量有限与整体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等限制,危重患者常常在转出ICU后才能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如果在危重医学教学中加强康复理念的培养,可能是短期内缓解重症医学早期康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2 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康复理念培养

影响重症医学早期康复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重症患者本身因素(比如谵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ICU工作人员(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康复知识理念缺乏等)和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康复器械设备缺乏等)三方面[18-20]。重症医学教学中融入康复理念培养发挥“教学相长”效应,能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和医学生两方面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识,促使从事重症医学临床与教学的医师和临床医学生有一个根本性的理念转变:充分认识到ICU早期康复治疗是重症患者长期康复的起点,是安全、有效和必要的。

2.1重症医学教学中康复理念的培养措施

2.1.1 首先需要培养重症医学临床教师的康复理念 一方面:重症医师可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康复专业培训班或到康复专业机构进修学习,以便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康复理念。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原卫生部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室可定期邀请康复科专业人员为本科医护人员开展危重医学康复治疗的系列讲座或参与病例讨论会,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既可以增进危重病医师康复理念与康复知识,又可提高康复专业人员对危重病救治的熟悉程度,便于通过两科协作形式开展危重病的早期康复工作。临床医师掌握康复理念后,并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早期康复。

2.1.2 注重教学过程的康复理念培养 在临床医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把康复医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在本科学习阶段即开始学习康复专业理论与知识。重症医学临床教师在医学生实习带教过程中可以灵活选用团队学习模式、病案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实现传授早期康复理念和相关康复知识的目的。团队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21]与开展康复所需的团队工作模式相一致;病案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22]选择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的典型案例,与康复小组人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融康复理念于病人的医疗管理和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将康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深刻地掌握与运用康复手段。问题教学方式(problem-base learning,PBL)[23]偏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检索文献和资料提出需康复解决的问题、并设计康复方案,然后集体讨论确定最后的康复目标与计划。

2.1.3 医疗机构的职责 医疗机构应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开展早期康复的人员和物质条件,如提供必要的床边康复器械设备,配置足量的康复专业人员。

2.2 重症医学康复理念培养内容

2.2.1 明确康复目标,有的放矢 重症患者的长期康复目标是以最佳状态重返家庭、融入社会;在重症医学科的康复目标主要是近期的:预防废用综合征、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相关功能障碍的持续改善,为后期的系统康复奠定基础。

2.2.2 康复介入时机 重症医学科患者何时才能安全、有效地开始康复治疗?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原发疾病无加重的状态下建议在监护条件下早期康复介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是安全的[24-27]。国内研究表明在监护下生命体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的[28]。康复介入越早效果会越好。如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康复介入时机为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以后尽早开始;临床情况稳定后,即可开始关节被动活动[29];患者能够耐受直立1 h以上可开始功率自行车训练[30];诊断为脱机失败的患者即可开始吸气肌力量训练[31]。

2.2.3 康复模式 理想的康复模式为重症康复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危重患者康复小组的组织者为重症医学科医师,小组成员还包括了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医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患者家属等。康复小组这种团队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尤其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家属的参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危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最终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危重病房的康复护士不仅要完成基本护理任务,还要指导或协助患者在病区开展康复训练;同时康复护士还是康复教育的宣传组织者,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康复、主动配合与参与康复。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ICU主要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常常由护士实施,而不是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康复团队工作模式。

2.2.4 康复流程 康复流程中首先进行康复评价,然后制定康复目标,继而开展康椭瘟疲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康复评价,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继续系统康复治疗。

2.2.5 康复治疗具体措施 根据康复工作小组各成员情况,分工实施如下:(1)重症临床医师:患者病情稳定后,发出康复治疗申请,召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制定康复目标与计划。临床医师在制定临床救治方案时牢记康复理念,避免过度镇静或不必要的镇静甚至肌松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可间断中止镇静便于物理治疗师实施康复训练,选择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尽量不影响康复治疗。如开展体外膜肺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新技术,以减少机械通气和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为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提供机会[32]。临床医师作为一个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让临床救治和康复相得益彰。并评估营养风险,及时给出营养支持方案。(2)重症护士:评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的风险,做好定时翻身、叩背排痰、穿戴弹力袜等预防措施;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实施营养支持方案;并实施下肢气压泵、床旁踏车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床旁康复治疗;(3)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PT):PT治疗师根据康复计划循序渐进的实施康复训练,当患者还处于病危或不能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时,应该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关节挛缩并发症;随病情好转,逐渐开始主动康复训练活动,如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阻力训练、床上活动、转移、站立、负重及行走训练。另外,危重患者常常存在呼吸功能障碍,PT治疗师还负责呼吸运动及咳嗽训练,这对于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恢复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 therapist,OT):OT治疗师帮助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作业治疗师也负责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治疗,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状态,而且也能提高日常自理能力。(5)心理工作者:对重症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筛查,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减少和预防谵妄、抑郁或焦虑等并发症,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恢复自信、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康复,顺利度过难关。(6)其他: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还常常存在言语、构音障碍或吞咽障碍,这时则需要言语治疗师的参与,评估障碍类型及原因,并给予言语康复训练。

重症医学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同时积极开展康复、关注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培养目前非常紧缺的重症医学人才过程中及时加强康复理念培养,是解决当前危重患者康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而且利于促进重症医学早期康复的开展,最终对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Kerckhoffs MC,Soliman IW,Wolters AE,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ICU treatment][J]. Ned Tijdschr Geneeskd,2015,160:A9653.

[2] McKinley S,Fien M,Elliott R,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Survivors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J]. Am J Crit Care,2016, 25(1):52-58.

[3] 薛官国.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117-119.

[4] 刘持旺,苗祥文. 肛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70-72.

[5] 鲁娟,余洁静,吴苗苗,等. 加速康复理念在微创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0):76-80.

[6] Darbyshire JL,Greig PR,Vollam S,et al. "I can remember sort of vivid people...but to me they were plasticine." Delusions o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What do patients think is going on?[J]. PLoS One,2016,11(4):e153775.

[7] Fumis RR,Ranzani OT,Martins PS,et al. Emotional disorders in pair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during and after ICU stay[J]. PLoS One,2015,10(1):e115332.

[8] Jolley SE,Bunnell A,Hough CL. 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J]. Chest,2016. [Epub ahead of print]

[9] Wieczorek B,Burke C,Al-Harbi A,et al.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A systematic review[J]. J Pediatr Intensive Care,2015,2015:129-170.

[10] Sosnowski K,Lin F,Mitchell ML,et al.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 Aust Crit Care,2015,28(4):216-225.

[11] Castro-Avila AC,Seron P,Fan E,et 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during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on functional statu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5,10(7):e130722.

[12] Carroll D. Cardiac rehabilitation:II. Coronary care units[J].Md State Med J,1967,16(12):109,111.

[13] Corcoran JR,Herbsman JM,Bushnik T,et al.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 inter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ject[J]. PM R,2016. [Epub ahead of print]

[14] Jackson JC,Jutte JE. Rehabilitating a missed opportunity:Integration of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into the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urvivors,and caregivers[J]. Rehabil Psychol,2016,61(2):115-119.

[15] Hopkins RO,Choong K,Zebuhr CA,et al. Transforming PICU culture to facilitate early rehabilitation[J]. J Pediatr Intensive Care,2015,4(4):204-211.

[16] 任光圆,周菊芝,孙统达,等.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R瞪柚枚圆哐芯[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 (8):40-41.

[17] 张雯,陈文华,阚世锋. 临床医学生康复知识调查分析与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4):389-391.

[18] Lee CM,Fan E. ICU-acquired weakness:What is preventing its rehabilit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BMC Med,2012,10:115.

[19] Zanni JM,Korupolu R,Fan E,et 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outcomes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n observational pilot project[J]. J Crit Care,2010,25(2):254-262.

[20] Pohlman MC,Schweickert WD,Pohlman AS,et al. Feasibility of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beginning from initi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rit Care Med,2010,38(11):2089-2094.

[21] 尚立芝,季书,高剑峰,等. 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6-148, 151.

[22] Srinivasan M,Wilkes M,Stevenson F,et al. 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 Acad Med,2007,82(1):74-82.

[23]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 Med Educ,2005,39(7):732-741.

[24] Calvo-Ayala E,Khan BA,Farber MO,et 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ICU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J]. Chest,2013,144(5):1469-1480.

[25] Kayambu G,Boots R,Paratz J. Physical therapy for the critically ill in the ICU: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2013,41(6):1543-1554.

[26] Li Z,Peng X,Zhu B,et al. Active mobilization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13,94(3):551-561.

[27] Stiller K. Physiotherapy in intensive care: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J]. Chest,2013,144(3):825-847.

[28] S东锋,毛玉,许光青,等. ICU脑卒中康复干预的针对措施和短期结局[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78-80.

[29] Morris PE,Goad A,Thompson C,et al. Early intensive care unit mobility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 Crit Care Med,2008,36(8):2238-2243.

[30] Chen YH,Lin HL,Hsiao HF,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pulmonary mechanics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Respir Care,2012,57(5):727-734.

篇11

1内科护理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的要点知识及护理措施等;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内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对内科常见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增强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主动采取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2落实三维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2.1基本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其临床实践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层面的培养,以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能力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更新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对于学生如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应非常深入且系统地了解重点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讲课方式传授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等。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涉及的学科多样,包括护理药物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解剖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当给学生补充这部分知识,在每种疾病的授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内容。

2.3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按照教材进展层次编排教学秩序,逐步推进,并采用“三步一回头”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护理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护理病例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教学方法以护理学生为主,以病例讨论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有代表性的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讲明要求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讲解。

2.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在内科护理学讲授过程中,将物质目标与精神目标进行讨论,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的重点。

2.5教师教学行为设计

教师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要求,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关系上,内科护理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实验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上,需要经常反思与更新[2]。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积极准备的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和批判化。同时,要每年定期到“三甲”医院进修,更新医学知识,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统一步调。在内容广度上,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疾病种类多,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种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少见病、罕见病。强化训练,接近临床,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

3.1多形式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测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定量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应用新教学系统,实现信息化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模式。

3.2多角度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医疗卫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3.3多时限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时刻进行评价、始终重视评价的思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学习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融入长期教育或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去。

参考文献:

篇12

1西医治疗AP合并肠现状

1.1手术治疗

近年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有较大变革,从以手术为主的清创治疗策略逐渐过渡到目前较为熟知的“经皮微创-内镜下微创-开放手术”的升阶梯治疗模式[1-2]。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开腹手术治疗AP,患者创伤大,花费高,恢复时间漫长,病死率高,因此AP的手术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在AP合并肠麻痹早期阶段,除出现严重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25mmHg,1mmHg=0.133kPa),且非手术减压措施治疗无效,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方可谨慎行剖腹减压手术,否则均不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后期阶段若合并胰腺脓肿和(或)感染、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应考虑手术治疗[3-4]。

1.2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AP并发肠重要治疗方法。黄志强等[5]提出将胃肠减压、给炎症渗出以出路、减少手术创伤等作为SAP手术治疗原则。目前,临床常用的减压方式有鼻胃管引流及鼻肠管减压引流。鼻胃管引流前端置入胃中,主要用于减轻胃潴留,对于小肠潴留等效果欠佳。鼻肠管引流可在内镜引导下置管,越过幽门,插入小肠或采取盲插的方法插入小肠,引流效果较鼻胃管为佳。朱燕辉等[6]研究发现,与鼻胃管引流相比,鼻肠管引流可明显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引流量较鼻胃管增加,有效缩短患者腹胀持续时间,降低患者外科手术率,降低病死率。肖都等[7]研究76例SAP患者发现,在持续胃肠减压基础上放置鼻肠管,并给予生大黄注入鼻肠管,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缓解腹痛腹胀程度及降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15、IL-18水平。

1.3药物治疗

1.3.1止痛药物治疗腹痛是AP合并肠主要症状,疼痛可使胰腺分泌增加,Oddis括约肌痉挛,使已存在的胰管或胆管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利于机体康复[8]。止痛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轻炎症的渗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AP引起腹痛最有效的药物,其通过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对持续性钝痛和短暂性绞痛均有良好止痛效果。临床上在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的情况下可注射盐酸布桂嗪(强痛定)或盐酸哌替啶(杜冷丁),不推荐应用吗啡、可待因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或抗胆碱药(654-2),因吗啡及可待因等可能增加Oddis括约肌张力,不利于胰液排出,从而加重AP[9-10]。阿托品或654-2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可能加重肠麻痹。胃肠道平滑肌分布M受体,新斯的明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M受体,M受体兴奋平滑肌表现为收缩,因此,其能增强肠蠕动,促使排气、排便,肠道蠕动增加可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11]。1.3.2抑制胰酶外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减少胰液分泌,同时对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间接促进肠道黏膜屏障恢复[12]。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注射液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1.3.3抗菌治疗AP发病合并肠麻痹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因抗菌药物治疗有可能引起二重感染,且加重肝肾功能的损伤[13-14]。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有明确感染证据的中、重度或重度胰腺炎,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因AP并发肠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肠道常驻细菌,抗菌药物治疗应首选能覆盖上述菌群谱的药物,且应遵从“降阶梯”应用原则,常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等药物。1.3.4保护肠道功能“肠道唤醒”最先是由PETROV等[15]提出,肠道是一个长期容易被忽视及高度复杂的器官,不仅承担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还包括内分泌、免疫调节、代谢等作用[16]。近年来,在AP治疗过程中,保护肠道功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目前,常用的治疗包括使用开塞露灌肠、硫酸镁导泻等治疗,此外尚可应用谷氨酰胺制剂保护肠道功能。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然而在AP并发肠患者中,是否使用益生菌尚仍存在争议。王茂林等[17]通过对910例SAP的meta分析研究发现,口服益生菌不能改善SAP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且有增加肠道缺血坏死的风险,然而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廖蕾蕾等[18]通过对100例SAP患者研究发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促进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1.4营养支持AP并发肠麻痹患者应当注意营养支持治疗,急性期因腹胀或呕吐等因素导致经口进食受限,此时可考虑经内镜留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一旦腹痛或呕吐等症状改善,应鼓励尽早恢复经口进食。

2中医治疗AP合并肠现状

AP相当于祖国医学“腹痛”“呕吐”等疾病,还可将其归属于“胰瘅”“胃心痛”“厥心痛”“结胸”的范畴,是一种因气郁、湿热、瘀血、食滞、结石、虫积等蕴结中焦而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枢机不利,湿热内生,湿阻中焦的,以腹胀、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该病病位在胰,与肝、胆、胃、肠密切相关,并涉及肺、心、肾、脑等[19]。《灵枢·厥病》:“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黄帝内经》曰:“浊气在上,则生嗔胀”,《张氏医通·诸痛门》:“胃心痛,多由停滞,治宜通滞理气。”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腹胀胸满,胃脘当心痛,……咽膈不通,胃心痛也。”由此可见,本病属于里、热、实证,病机为“不通则痛”,治则方面,当以“通”字立法。中医药治疗AP并发肠麻痹具有一定优势,疗效确切。

2.1中药内服或鼻饲

轻症胰腺炎患者中药可直接口服,对于中重度胰腺炎行胃肠减压患者,可考虑经胃管内注入中药汤剂,注入后夹闭负压引流一定时间。闫玉红等[20]运用大黄红藤消炎方治疗80例SAP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红藤消炎方可降低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肠麻痹,改善SAP患者预后。赵艳梅等[21]对63例SAP患者研究发现,生大黄剂量越大,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越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在治疗SAP时使用剂量可加大至3μg/(kg·d)。蒋爱民等[22]自拟胰瘅清治疗4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9.2%、97.9%。孙凯滨等[23]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及评价技术研究表明,大柴胡汤通过30条相关生物过程及信号转导通路对肝郁气滞型胰腺炎起作用。唐义爽等[24]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大承气汤可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相关。

2.2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无论是单方或中药复方,在AP并发肠麻痹患者治疗中发挥中药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韩雪等[25]运用通腑安涤汤治疗110例SAP并发肠麻痹患者,研究发现通腑安涤汤能显著降低SAP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预后。易琼等[26]通过对90例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证属腑实热结证的患者研究发现,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栾晓峰等[27]应用清胰汤治疗104例SAP患者,结果表明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SAP可抑制炎性反应,降低MAP1-LC3、TREM-1及胃肠激素的表达,促进患者肠鸣音恢复。

2.3穴位贴敷

《黄帝内经》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是中药内病外治的体现。戈宏焱等[28]应用铂及二氧化硅等20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制成的穴位贴外敷胰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等腧穴,研究表明,观察组治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王晶晶等[29]使用1000g芒硝碾碎后置于布袋中,覆盖全腹部,每天1~2次,联合生大黄灌肠治疗82例AP,结果表明芒硝外敷联合生大黄可使患者TNF-α、IL-6、IL-8等水平下降,缓解SAP患者早期胃肠道症状。魏引廷等[30]入组72例AP患者,试验组外用中药如意止痛膏外敷,结果表明,如应用止痛膏外敷辅助治疗AP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郑晓华等[31]通过对80例SAP患者研究发现双柏散外敷联合清胰承气汤内服能明显改善SAP急性期腹痛、腹胀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肠麻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2.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在镇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重建促炎-抗炎平衡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刘清红等[32]治疗49例AP患者,采取升清将浊针法,取穴足三里、天枢、阳陵泉、合谷、上、下巨虚、关元、丰隆、太冲等穴位,研究发现,针灸辅助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罗艳红等[33]收集68例SAP合并肠麻痹患者,在3d内采取电针干预,结果表明早期采取电针干预SAP并发肠麻痹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早期电针干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佘昌华等[34]通过对65例AP并发肠麻痹患者的研究发现,选取患者的中脘穴、双侧天枢穴、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及上下巨虚等穴位予以针刺,并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1min,针下得气后需留置20~30min,联合生大黄于鼻肠管鼻饲,可有效缓解肠麻痹,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篇13

患者的顾虑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患者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要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和病人维权意识日趋增强的情况下,患者对教学的配合程度下降,让患者充当医学活教材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实习生刚进入临床,临床知识、经验都非常欠缺,其诊治过程缺乏条理性、合理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利益。因此患者对实习生往往极不信任,担心被误诊或漏诊,而不愿由实习生问诊、检查及治疗等实践练习,学员“动手”机会微乎其微。

临床教育资源短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学员数量显著增多,导致教学经费投入及教师数量等相对减少,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明显不足[3]。尤其是实习医院的病员往往相对固定,在学员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人均示教病例数显著减少,医院无法提供相应数量的典型病例和规范性操作训练机会,使得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下降。

实习时间短而内容多传统的实习教学是教师进行“真人示教”,学员通过观察和重复教员的操作进行学习。这种“看一个、学一个”的方法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导致了学员只能学习所见到的病例,而未见到的病例只能通过想象。虽然作为实习医院的多是一些较大的附属教学医院,病种相对较全,但由于不同病种的分流方向不同,有些疾病,甚至是作为教学重点的常见病也存在病例缺乏的情况。而且,学员在一个科室的实习时间一般仅为3-4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即便医院及科室不缺乏相关病例,也可能在学员实习的时间段内无法见到相关典型病例。因此,学员实习观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这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难以同步。

模拟医学教育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