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从而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5、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是否人性化的标准。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内针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早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但是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相关的责任部门对此监督也不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落实不到实处。
二、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当前,要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确保法律手段的有效发挥,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法律手段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2、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强化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还应该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4、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5、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区域协调性比较差,这就造成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较快,而落后偏远地区城市发展较差,这影响了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根据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03(08):57-58.
篇2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
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
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1.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2.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4.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5.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本求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切实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地形、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依据城市环境境遇地理位置进行的,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每一项城市规划举措都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与城市的基本构建水平,规划重点应该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考虑,着重建设改善民生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使城市功能向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制定短缺目标、中长期目标,使城市的规划有步骤进行,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受到政策、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逐渐加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社会调控的功能,确保城市发展、社会公平、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进行规划,保持严谨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运用人性化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2)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需要;具有档案专业和一定计算机水平的人才相对匮乏;
(3)档案人才流动性较大,很难培养和留住档案人才。这一点与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工作强度大;二是工作比较枯燥、繁琐;三是工资待遇不高。
(4)对于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期限的大背景下,我市工程档案部门受理档案验收的承诺期限由7天缩短为3天,而且增加了档案预验收环节,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骤然加大,对档案人员的耐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1.2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较低;
(2)即使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对档案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档案实体的整理和档案信息化扫描的工作进度无法保证即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水平;
(3)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设备严重落后。而且各个城市之间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对城建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1.3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档案利用量的增加,加之人员不足、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档案利用需求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由此导致档案部门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也影响到部门自身的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是对我们城市建设档案部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们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这一点上难以做到。
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以及适当的待遇留人”,广泛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适当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
(2)要定期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优秀的管理或技术人才,要给予重点培养。
(3)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2.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
(2)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是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应该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建档案著录细则》,以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合理组卷,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组卷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
(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
2.3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先进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借助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实现档案的“三态”同步,从而实现网络检索和在线阅览,大大提高了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我们的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建的档案管理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将一些已经不符合或者陈旧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此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城建档案管理上来,从根本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4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档案管理单位的人员和编制有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城建档案的实体整理、图片扫描和数据录入工作,也不失为解决当前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建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和提供利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5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的“社会意识”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们要注重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一是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如指引群众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申请利用。二是开展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将信息整理加工成册,提供给社会利用。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主动给社会。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充分提高“社会意识”,由此提高自身价值。另外,城建档案部门还要加强自身的宣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城建档案意识”。
篇4
一、充分认识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创新管理是指对创新过程的管理。狭义的创新管理是指对创新项目的管理,广义的创新管理则是对创新整个流程的管理。包括创新信息的形成、创新战略选择、创新资源整合、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活动评估,以及为了技术创新进行相应的组织、市场和管理变革的全部内容。本文所指的创新管理是广义的概念。之所以宁波企业要强调创新管理,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成果需要有效创新管理手段的支持
技术成果的产出并不与研发投入的数量成正比。从创新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的频率与强度是知识投入的函数。企业创新需要的知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即企业自行研发的知识:二是企业外部,即企业对外部知识溢出的消化吸收。在外部环境既定的情况下,上述两类知识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都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首先是内部知识。内部知识是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果,主要决定于研发人员的能力和效率,取决于企业能否通过制度设计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能否实现不同研发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以及知识传递,能否充分地调动企业全部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其次是外部知识,在外部公共知识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对外部知识的吸纳和消化吸收除了与企业自身知识基础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建立有效的与外界联系的知识通道,使企业能够迅速了解外部的知识变化,并为己所用,这还是一个管理范畴的问题。
(二)技术创新需要组织和管理的相应变革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成功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求技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能够进行成功商业化。一般来说,渐进型创新往往可以通过企业组织体制的适应性调整得到解决,这种适应性调整往往是微小的,甚至可以由企业组织体自发实现。但是,一旦涉及到突变式技术创新,如形成一个全新产品。或者产品质量与原来相比有了突变式的改进,此时需要企业家的管理变革进行配套。包括重新确定企业市场定位、新建销售网络体系、构筑新的联盟合作关系等。如果管理变革不及时或者不够到位,很可能使技术创新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甚至遭遇失败。
(三)宁渡企业家创新管理能力普遍偏弱
创新管理的对象是创新活动。宁波企业家成长于短缺经济时代,长期以模仿创新和技术改造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和意识明显不足,对创新活动以及创新人员的管理能力更是明显滞后。尤其是随着技术复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项大型技术创新需要多种要素、多个部门的协同支持,如何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宁波企业家偏弱的创新管理能力成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制约。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宁波企业创新管理需要重点突破的几个方面
完整的创新管理包括识别技术创新的机会、整合创新资源、协同创新过程、控制创新风险、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适应性改进组织架构和销售模式等。本文认为,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创新管理的侧重点应当有所差异。当前宁波企业正处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的起步阶段,企业家创新管理能力普遍偏弱,当前创新管理能力提升应当首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建立系统性的技术机会分析制度
有效识别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前提。宁波企业大多建立于短缺经济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又转向外贸导向的贴牌式生产,技术机会识别和分析能力不足,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技术机会分析制度。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技术机会的识别往往仅仅来自企业家自身的经验判断,局限于企业家的经营视野和其接触到的市场信息。随着技术创新的复杂化和创新广度、深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粗放型的识别模式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宁波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研究部、市场营销部和技术研发部的功能,通过市场营销部收集市场信息,借助战略研究部分析市场机会。利用技术研发部判断技术方向,从而建立较为严密完整的技术机会识别系统。
(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一是资金,二是人力资源。其中主要是高端人力资源,包括研发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工程师等。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心需要逐步实现由普通劳动力向高层次人力资源的转移。与普通劳动力不同,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工作努力具有更强的不可监督性,属于“树荫下的劳动”。依靠传统的“计件制”、“打卡制”等面向普通劳动力的监督模式很难调动起高层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同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进,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一种激励相容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内在激励。如对关键人员给予股权、期权,设立项目或者产品创新的利润分成制度,确保重要人力资源有畅通的职位晋升通道等。
(三)建立集成产品开发制度
篇5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Shi Xiangao
(Wuhan City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enter,Wuhan43001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overall objective,functional design,data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city'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deas.
Keywords: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Geographic information;Application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融地理学、测量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GIS使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管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关信息,把事物在地球表面空间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近年来GIS技术在城市规划、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重大工程、环境保护、公安与消防以及军事和国防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平台是GIS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管理水平,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为应急处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为辅助决策提供基础支持。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以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建设信息为管理对象,建立统一的建设项目数据库,逐步形成一个集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城市建设项目跟踪、建设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城市建设信息的综合管理和高效利用。
一、总体情况
(一)研制意义。建设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建设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建立统一的城市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城市建设所涉及的道路、桥梁、路灯、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具有典型的位置概念,是与地理空间信息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城市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将原来分散的、格式不统一的、不能共享的、数字化或没有数字化的空间数据资料重新整理成为格式统一、完整、相关联的分层分类信息的数据库,不仅可以集成各种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城市建设项目、基础地理信息,而且将市建设的策划、实施、审批、批后管理都直观地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随着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充实和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完善,必将成为构建“数字城建”的核心基础,成为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灾害应急抢险”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2.实现建设信息的快速定位和查询。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多种查询方式和查询手段,实现了从空间和属性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实现了空间分析,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为准确计算城市建设管理、审批和批后管理的各种指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效能。如何有效地管理如此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建设专业属性信息,以服务于政府决策、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服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等工作,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必将促进城市建设的科学管理,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将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
1.整合GIS资源。(1)基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应用实际,整合已有GIS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建设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整个系统内统一使用该数据库,各专题空间数据也逻辑分离并共享基础空间数据(地形、路网、水系等)。(2)空间数据库实行分层管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专题空间数据分别管理。(3)城市建设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够接纳多种数据更新方式如:整体更新、局部更新、兼容格式的文件数据导入、地图编辑更新。
2.建立模块化的应用子系统。建立模块化的应用子系统,保证平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系统管理、专题子系统、数据库维护、地图编辑、移动办公应用、查询展示和统计分析功能
(三)方案建设原则。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遵循“实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先进性”、“安全性”、“实用性”、“现势性”、“前瞻性”和“经济性”等原则,实现功能齐全、界面美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稳定等目标。
二、系统方案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结合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通用模块、专题子系统应用模块、地图编辑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功能配置管理和系统字典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功能。
2.数据维护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实现对系统中的各专题数据配置和维护功能,包括:(1)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关联配置;(2)地物显示符号配置,控制地物颜色的属性字段配置;(3)属性数据展示页面配置,实现与建设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交互;(4)属性、空间数据库同步。
3.通用模块。通用模块实现对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的放大、缩小、图层管理、查询、立案算等常用的GIS通用功能,主要包括:地图浏览功能;定位查询功能;地物属性查询功能;地图量算功能;地图导入功能;电子沙盘功能;地图打印功能;统计分析功能。
4.专题应用子系统模块。在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配置和数据配置,可以调用各专题应用子系统。比如城市基础设施统计专题子系统、规划建设项目专题子系统、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专题子系统、民用建筑工程专题子系统
5.地图编辑模块。地图编辑是使用地图编辑工具编辑地图,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库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地图图层管理,主要包括:图层的添加、编辑、删除等功能。
(2)地物类别管理,主要包括:地物类别的添加、编辑、删除。同时,地物类别须与地物特征绑定如:
类别名称 地物特征 编号 符号
重点工程 面状地物 001
建设工程 点状地物 002
(3)地物编辑,主要包括:添加地物、删除地物、修改地物地理位置、线状地物颜色修改、面状地物颜色修改、同类型地物显示属性(如颜色、符号等)统一修改。
(4)自定义地物符号导入和编辑,主要包括:点状地位符号导入,线状地物符号导入、符号编辑。
(二)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的特点。系统数据类型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名数据及多媒体数据等,其中空间数据是系统进行地理定位的基础,城市建设专题数据则是系统的工作对象。
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既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又具有时态变化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会发生变化。为维护数据的现势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新。
空间数据又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专题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多时序、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包括从1:2000到1:10000系列比例尺的多时序城市基础地形图。(2)多时序、高分辨率影像图。(3)地下管线普查成果。(4)360°全景地图。360度全景地图是利用最新的图像三维技术-三维全景(panorama)与二维地图结合而创建的地图,可实现关注点的360度实景,实现了将电子地图位置查询能力和全景所提供的虚拟现实的结合。(5)地名地址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是空间定位型的关系数据库。通过地名数据库的组织将固定地名、路名、河流、和单位等的名称,连同其汉语拼音及属性特征如类别、政区代码、归属、网格号、交通代码、高程、图幅号、图名、图版年度、更新日期、X坐标、Y坐标、经度、纬度等录入计算机建成的数据库,它与地形数据库之间通过技术接口码连接,可以相互访问。包括单位、门牌号码、公共场所、加油站、停车场、公用电话、集贸市场等十多类地名地址数据。
2.应用专题数据。应用专题数据包括:(1)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据。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据应涵盖主城区范围内宽3.5m以上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数据(城市基础设施属性数据是描述城市道路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数据,如道路等级、路面材料、人行道铺装材料、道路宽度等属性数据),空间数据主要内容包括:
1)道路数据及属性信息,包括:3.5米以上道路、非机动车道;
2)高架桥、过街地道、过街天桥等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
3)公交专用道、人行道、导盲道、人行横道、渠化设施(各种环岛、转盘)等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
4)交通信号灯、路灯等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
5)汽车停车站、候车棚(含公交站广告牌)等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
6)消火栓及属性信息;
7)行树、花坛、绿化带等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
8)广场及属性信息;
9)路面高程。
(2)民用建筑工程数据。在建和已完成的民用建筑工程数据,其地理空间位置以及相关属性信息。(3)规划建设项目库数据。规划建设项目数据,其地理空间位置以及相关属性信息。(4)历年重点工程数据。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数据,其地理空间位置以及相关属性信息,按年度进行分类管理。(5)规划道路网数据。规划道路数据,其地理空间位置以及相关属性信息。
3.符号库。符号库是为制图服务的,可以利用符号库提供各种符号来制作各种统计专题图。
三、应用前景及下一步工作
(一)应用前景。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涵盖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所有涉及到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库、历年重点工程项目、年度计划项目、建筑工程等业务数据,以基础地理信息为基础,实现了各类空间信息和建设业务信息的查询、管理、修改,各种专题数据的统计和各种报表、图文的输出。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了建设信息资源,提供了独立的地图编辑工具,实现了建设信息与GIS信息的快速关联,灵活的后台配置满足了移动办公的应用要求,使得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直观,实现了建设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的数据组织与功能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实例,便于在其他行业移植、推广、应用。
(二)发展方向。系统能满足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今后,作为GIS系统开发的技术上创新,结合二、三维联动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三维漫游,结合城市建设工程信息使其能多方位、更直观地反映武汉市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此外,在应用范围上,也可以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朝着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地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满春,任建武,陈刚.GIS设计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陈彭述,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边馥荃.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篇6
首先,就是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没想挂机呢的档案档案所需要存储的信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城市建设档案主要还是将纸质档案作为主要的档案类别。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各个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其发展的速度更快。这也就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资料,但是同时也使得城市建设档案在管理上呈现出诸多的问题。
以当前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分析,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选用的工作形式较为落后,这样的落实的管理工作模式,导致城市建设档案在管理上呈现出效率低下以及信息无法共享的难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建设档案资料无法及时的进行整理,导致档案出现堆积的现象。
面对上述状况,就需要在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管理,依据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以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就是需要针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实施高效的优化。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无论在进行规划还是在进行基础优化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以及建设档案,并针对城市的发展状况做好相应的记录,以此形成建设档案,不断的对建设档案中的内容进行丰富。通常而言,在城市建设档案中,包含的专业部门就是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等多个部门。就这一点来分析,针对开发所产生的信息实施良好的管理,可以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实际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提升其应用的价值,以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
城市发展以城市建设档案作为载体,记录真实的城市发展信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城市建设档案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并且在存储介质上进行改进。摆脱传统纸质档案的束缚,建设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努力的实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今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各种新型的数码处理技术,来有效的针对城市建设档案实施收集、整理、整合以及利用等,确保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实现优化,以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而服务。
2 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三个化”功能
当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也就是城市建设档案提升的开始。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重点,笔者以为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三个化”的功能,简称为“三化”:即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资源利用共享化。
一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的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协调处理后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用性明显,效率提高,这是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基本点。
二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效能,它还包括了档案编码目录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一系列功能,这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又一个基本点。
三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利用共享化。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促使各种城市建设档案的档案资料,仍以文字形式存在于城市建设档案这个信息空间里。要改变这种方式,从查阅到资源共享,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的传媒作用,直接传递到各个用户,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化,完成为社会、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
3 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一是明确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要结合我区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案,确立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建设档案馆内外各项工作现代化的实施步骤,并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进行长远的规划,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二是购置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设备。要逐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电脑等现代管理设备,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建设馆内馆外局域网,为建立现代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篇7
山杯”竞赛氛围。
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是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麦盖提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在连续两届获得综合杯的基础上,对新一轮竞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落实目标,全民参与”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效推动了竞赛活动的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在新一轮竞赛中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并于4月10日召开了全县2010年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了2010年麦盖提县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方案,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狠抓落实,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标语横幅,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开展了广泛持久,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天山杯”竞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及时报道进展情况。通过宣传,形成了人人关心和参与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全民参与,强化监督。在竞赛活动中,我县特别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聘请了1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作为“天山杯”活动的义务监督员,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人大、政协也积极主动的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尤其是对城管执法和拆迁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评议、座谈和反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以提案、议案的方式要求及时答复,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转达群众呼声,有效解决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以人为本,科学指导,创造和谐,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在新一轮竞赛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实施投资推动战略,打造叶河东岸商贸中心城镇,提出了麦盖提县城市发展理念。
指导思想:拓城、秀城、融城。
总体思路:改造城北,提升城中,开发城南。
主要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逐步把县城建成一个投资创业的良好平台,适合人们居住的最佳环境。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一是加快了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使城区面积由原来的5.1平方公里提高到了9.6平方公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城区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二是城北,英巴扎北路改造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撬动民间资金,把英巴扎北路改造成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民族一条街,突出刀郎文化,生态环保,民族特色三个特点,此项工程已启动建设。三是通过秀城,提升城中。在全县各路口安装景观灯外,对文化路、英巴扎中路、南路、人民路、英买里中路沿街主要建筑物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通过统一设计安装射灯、霓虹灯等,此项工程已完成设计,其中,县委大楼已完成招标,正在施工。根据规划,对文化路、英买里路等主要路段进行绿化改造,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四是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品房,单位搬迁为契机,大力开发城南,使工业园区和老城区有机融为一体。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真抓实干,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迅速提高。
1.科学规划,统筹城乡,为全面落实城乡规划法奠定了基础。
要建设、经营、管理好城市,首先要做到规划先行。特别是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城乡效能监察工作迅速开展,严格依法实施规划,树立规划的权威意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加大规划力度。自去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消防专项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重新做了集中供热可研规划;县城垃圾处理可研规划;计划做的有县城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道路、给水、排水、环卫、公交、绿化等专项规划,东河滩40平方公里湿地生态保护规划,水源地保护规划等。
在做好项目规划的同时,重点做好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和乡村建设“一证”的发放工作。自XX年年以来共发放“一书两证”60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42份。所有项目都严格履行法定手续,建立了完整的项目规划档案,使麦盖提县城乡规划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麦盖提县通过参加XX年XX年两届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一轮的竞赛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更加注重实效,重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注重与城镇居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项目建设。
XX年年共完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4个,投资10838.6万元,其中: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1640万元,主要有工业园区、环城东路延伸段10.7公里道路改扩建项目,投资1300万元。其他项目340万元。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项目4个,投资273.2万元。主要有县城各路口安装景观灯136盏,投资136万元;工业园区、体育广场及道路草坪绿化项目7.1万平方米,投资84万元。栽植各类风景树5316株,投资53.2万元。
环卫设施项目3个,投资94.4万元。主要是新制作安装果皮箱490个,投资22.4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投资26万元。社区及各单位配置标准垃圾箱138个,投资46万元。
文教设施建设项目15个,投资2757万元,主要有县委党校教学楼、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682万元,教育局教师住宅项目,投资520万元。二中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投资536万元。标准体育广场项目,投资416万元。其他项目投资603万元。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3个,投资164万元,主要有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投资84万元。其他项目投资80万元。
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投资2414万元,主要有永昌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12200平方米,投资732万元;幸福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项目15000平方米,投资1125万元。其他项目投资557万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26个,投资3496万元,主要有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75万元;林业局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111万元;种子公司轧花厂轧花车间,投资87万元;天洁油脂厂厂房办公室等,投资800多万元;新疆大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办公室等,投资500多万元;供排水公司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96万元;经贸局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57万元;农资公司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73万元。其他项目投资1397万元。
积极开展农村抗震安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抗震安居房6585户,超额完成8%,抗震安居质量好,速度快。
今年已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投资7626万元。其中: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投资2704万元,主要是城市道路扩建项目5.7公里,供排水11.4公里,总投资1900万元;工业园区排水主管网建设项目3.4公里,投资269万元;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9000立方米的氧化塘建设项目,投资219万元。自来水厂3000立方米清水池项目,投资149万元。二中及社区8个水冲式公厕,投资86万元。其他项目投资81万元。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项目4个,投资123万元,种植各类风景树4875株。主要有文化广场绿化改造项目,投资24万元,工业园区绿化项目,投资14.8万元,县委办公楼美化亮化工程,投资28万元。英买里路、文化路绿化改造项目投资42万元。其他项目投资14.2万元。
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个,投资280万元,即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文教设施建设项目2个,投资190万元。
廉租房建设项目1个,6537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
启动商品房开发项目2个,4万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15个,投资3829万元。主要有一源果业,办公、厂房、设备建设项目,投资2600万元;气象局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73万元;其他建设项目,投资1156万元。
3.城市交通、供排水、燃气、环卫、绿化等事业长足发展,居民的工作、生活、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经过两年建设,县城道路从XX年的38.7公里增加到55.1公里,增长42%。如今道路畅通,四通八达,县城出租车从XX年的118辆增加到现在的300辆,人们出行已相当方便,城市出租车均为一人一元收费,为解决营运成本增加的问题,建设厅拨付燃油补贴147万元,为每辆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4919元。
篇8
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不够协调。这就是现有建设需求同土地供给的矛盾,也是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部门缺乏沟通衔接的问题。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如按规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建设行为必须先取得建设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土管部门申领土地使用许可证,然而现实中存在土地使用许可证发放在先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建设中显更为突出,容易引起两部门之间的摩擦,造成建设规划管理失控。
这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问题。这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好城市土地,建设好城镇环境。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已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合为一体,市县长分工也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由一人负责,或成立专门的城市土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工作的协调。
二、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不合理。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营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城市正常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条件。但现在一些城市建设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收益未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良性开发利用。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的用途转换之后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功能,就是一种浪费有限资源的行为。国家政策规定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在于培植城市新的经济载体,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市土地的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土地的价值,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城市建设。如利用城市土地收益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提高城市景观形象;加大城市交通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等。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市价,获得更大的土地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待规范。有的地方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热衷于拍卖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本来无可非议,但操作中往往偏离方向,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未能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结果把该作绿地的地块作为建房,该作住宅区的建成工业区或者商业区,又由于客观存在行政干预,以致法定的建设规划人为地成了一纸空文。
这需要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门要从长远利益着想,舍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可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三、城市规划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化。城镇总体规划是城镇建设管理的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一经政府部门批准,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更改和违背的。城镇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是不容至疑的,这就要求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严密、科学,管理必须严格。但现在一些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自己的特色,且不符合城市资源的永续利用原则。
城市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直接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从根本上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土地没有进行必要的开发,使城市土地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收益。政府没有从城市土地中得到最合理的收益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二是在开发建设中未对城市景观资源加以严格的保护利用。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规划时应加强对城市绿线的重视,先把有利于营造城市景观的山体、水体等景观资源划上绿色保护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点保护、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而现在很多城市建设中对当地的植被、地貌、水体等城市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很小,而是在先破坏、后建设,这样不仅增加了城市景观建设费用,又不利于形成当地的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是因规划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城市建设中重复建设多,城市功能不完备、不协调引起的。
在城市规划制定时,可以引进一些外地的先进理念,可以听取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的意见、建议,但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应直接交由那些大师们,而
篇9
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档案能够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能够详细的记录并真实的反映人类的活动。通过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为现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可以展望未来。由此可见,加强档案管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事业。对于城市建设档案来说,它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等工作,为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基于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发挥城市建设档案的社会化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方案的利用率。
一、当前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化的建设中,系统或软件的开发过慢。对于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来说,其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的升级,这项工作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分步实施,即必须要从地区和整个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开发工作没有积极的应对。第二,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水平较低。要想实现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化,就必须要是资源能够进行共享并可以快速的流转。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在硬件的配置和网路的组建方面仍旧存在着滞后严重的问题。当前,仅仅依靠人力来完成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是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的。第三,管理的理念落后陈旧。对于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与过去的管理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理念的转变,加速管理知识和手段的更新。但是,这方面恰恰是当亲城建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处理缺乏必要的规范
首先,当前收集档案的方式过于单一。目前档案档案的收集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特种载体的档案的收集较少,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对档案资源的处理不够规范。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只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收集档案较为盲目,范围粗放,致使收集的档案中具有价值的档案较少;第二,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工作不到位,造成了大量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有关城建档案的行政执法的落实力度不够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城市建设档案的执法细则不够完善;行政执法过于缓慢。当前,伴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城建档案的相关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也对其服务的领域进行了有效地拓展,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此外,对于因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档案散失和不移交档案等情况,执法单位常常是听之任之,执法过程过于缓慢。
三、解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根据在这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以下办法,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方法来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首先,要合理的增加硬件的投入。要想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计,构建档案资源的利用和流转的平台,减少档案的归档周期,提高承建档案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利用率。其次。要加快相关的软件和系统的开发,对横向档案管理和纵向档案管理实施分布开发,以满足小区域的档案资源需求为主,并要兼顾大区域的信息化开发。
(二)加强对目标的管理,强化档案的收集和处理
1、要积极的收集不同载体的档案。当前,纸这种载体已经不再是档案的主要载体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特种载体的档案的收集,构建微机化和网络管理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资源的收集,提高手机的效率,做好资源的使用和服务的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纸质资源的载体转换。
2、要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的统筹规划。首先,要把资源收集纳入目标的管理之中,对收集的对象、层次和结构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与之相关的目标,并要分阶段达标。其次,要按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分类大纲,逐步增加所收集资源的种类,丰富所藏资源的内容,增加资源的覆盖面,要加强对资源分布结构的分析,努力解决资源收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最后,要对档案资源实施规范化管理,最好档案的分类研究,优化档案的收集和处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其管理工作的监督。
(三)要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执法管理,规范档案管理
首先,要细化、完善承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管理办法,完善实施的细则,明确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其次,要切实的履行行政执法的职能,要有针对性开展执法宣传,加强执法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对责任的追究和处罚的力度。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强化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执法管理,才能够通过执法管理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
结束语:
城市建设档案是我国研究政治、经济和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践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档案的管理。对于当今的管理工作来说,其必须要与时俱进,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当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才能够使城市建设档案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在各个领域发挥出不可代替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尔萍. 关于城建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和管理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2) .
[2] 曾娜,吴建华.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资源建设——兼论城建档案与城市公共安全的关系[J]. 中国名城, 2011,(06) .
篇10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大,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规模,还是建设工作量上来说,对我国的现代化都市建设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也将肩负起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中一直遵循着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共同参与并积极监督城市建设的宗旨。而在新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成长的城市来说,更是渴望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而有效的管理,并且力争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充分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满足时展的客观需求,在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已经将公众参与制度纳入了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当中,笔者对公众参与下的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现在就将本文阐述一些自己的体会。
2对公众参与下城市建设管理的介绍
所谓公众参与其实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治愿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去,其是一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发展民主的基础性工作。社会成员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上访、听证以及上网等多种方式来发挥自身公众参与的权力。
而城市建设管理当中的公众参与实际上就是令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处理城市建设中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的队伍中去。因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涉及面比较广,包含着城市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很多方面,所以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面也就比较多,比如城市的规划、市容市貌、卫生水平、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市政维护等都是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一个城市的建设管理中,其公众参与的程度以及获得的效果是该城市经济水平与文化开放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标志着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已经不再只是讲究技术,而是向着综合性与政策性的方向转变。
3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所能取得的成效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兴起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迅速发展,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对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总体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帮助。
3.1对人民群众的权利进行了有力的维护
城市建设管理的对象就是包含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等在内的一切公共事务,在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当中占据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政府,然而为了维护社会利益的平衡,现代的城市建设管理的管理模式变成了由政府作为主导,而由营利性、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作为管理主体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城市建设管理中,在保障了政府的统治地位的同时,使公众关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倾听与尊重,维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3.2对行政法制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变成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上下互动型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施的基础就是保障政府的行政合法性以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充分信任。在上下互动的良性的城市建设管理之下,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利益主体得到了扩大,当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时候,如果使当事人受到了不利的影响,那么此人就可以行使自身的合法的辩护权与防卫的权利,而且只有在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之后才可以做出行政裁判。这些都毫无疑问地保证了社会公众能够直接行使自身合法的民利,对行政机关进行了有效监督的作用,为行政法制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3.3提高了公共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使某项公共决策的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这些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去,很好地体现出了公共决策向着更加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不断努力。
4为了保障与创新公众参与制度所应做的努力
为了使公众参与制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维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权威性,加快公众参与制度化的实施进程,需要在公众参与制度的保障与创新上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必须认识到社会与政府之间是一种上下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两个对立的主体。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主导作用,也不能没有社会其他利益主体的参与,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观念,才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开展与进步。
其次,培养社会成员的团体意识。社会团体是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或者目的等相互关联的人所组成的社会集合体,所以其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能够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制定公众参与的程序。公众参与的程序实际上就是公众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套特定的操作规范,公众参与程度的制定提高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操作性。
5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是一项政府参与的基础性工作,其极大了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向着民主化与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海杰.浅谈城市规划体系的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
[2]耿慧志,张锦荣.面对纠纷的城市规划管理对策探析——基于一起城市规划管理纠纷案例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7(01).
[3]余宝昌.论法制化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J].城市建设,2010(16).
篇11
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的优势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电子档案是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档案,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电子档案本身依赖于计算机识别、处理并储存,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当前,作为高新技术产物的电子档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是因为它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1、电子档案的载体形式多样,可以是磁带、磁盘、光盘等形式,打破了以往纸质档案单一的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并且相对于纸质档案占用库房空间大这个缺点来说,电子档案容量大、体积小,可以大大节省档案的库房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档案保存与存储空间的矛盾。
2、电子档案是直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省去了传统纸质档案工作中的立卷、归档、分类等环节,使档案信息的处理快捷、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整档时间。并在提供利用上提高了利用率,方便了利用者。另外,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利用,需要利用者亲自到档案馆查找、阅读,而电子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使异地利用成为可能,也省掉了查阅者路途奔波的时间。
3、相对于纸质档案容易损坏、老化的缺点,电子档案有很好的复用性。电子档案重复利用多次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和破坏。电子档案的重复利用在另一程度上也增长了纸质档案的寿命。
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比的优势
1、传统档案学理论强调,档案文献必须有原始性,即必须是原生载体和原真内容,以确保档案文献的历史凭证价值。传统的纸质档案就具备原始性与真实性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容与原载体的结合来确认;二是通过文件的固定结构与格式来确认。纸质档案一旦形成,其所记载的数据,信息就不易更改。而计算机更改数据、信息可以做到完全不被觉察,因此纸质档案的生命力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原始数据,信息安全、可靠。
2、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材料,不是所有网上办公形成的数据都可作为档案,而是必须经过筛选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纸质档案的表现和存储形式直观简单明了,并具有方便保存阅读等特点。纸张记录材料的稳定性特点更是电子档案所不具备的。
3、目前,各国仍愿意接受将传统信息体现的纸质档案作为有力证据。纸质档案的原始性鉴定,通常采用“原件”鉴定法,一般包括对档案的载体是否为产生该档案所属时代产物的鉴定。主要信息形态包括:印章、签字和笔迹等真实性鉴定。例如,本单位部分年代久远的基建档案,房产档案,其印章、发文部门经办人签字、红线图标志等,依然清晰。这些纸质档案在任何时候都可为法律提供有力证据,并作为权威材料。而新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若要成为证据,要受到更多的审查。所以,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仍然是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将电子文件拷贝输出成为纸质档案文件。
三、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信息技术在给档案制作和管理方面给予了许多馈赠的同时,也必然为之带来更多的隐患,这也是所谓的“高技术、高风险”。
1、电子档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在大大丰富了档案的表达形式、结构和性能的同时,也把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和漏洞赋予了电子档案及其管理上。它在给档案的制作和传输及利用上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更改、截获、仿制电子档案带来更多的可能。
2、档案管理工作的分布由相对聚集转变为分散。在电子环境中,档案的生成、处理和流转功能是嵌入各个自动化业务系统之中的,对档案的安全监控、原数据捕获等工作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点上。这样,一部分责任就会由专门文件管理人员转移到业务系统中每个节点的处理人员身上,档案管理的疏漏和失误等风险就容易产生,并贯穿于整个档案形成环节中,对于后期可能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于无法弥补。
3、因为档案由某一特定的载体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符号体系,电子档案的处理和传递可以由顺序推进转变为多向同步进行。这样,档案管理中的某些问题就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节点上,其风险便由异时性转变为共时态。
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应并存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着划时代的影响,尤其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档案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必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尽管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有着某些优势,而纸质档案的优点是电子档案所无可比拟的。对二者进行深入一层的分析,便可以发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实际上有着某些不容忽视的联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载体不具有继承性和相互否定性,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纸质档案是保存和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可靠记录,电子档案可以发挥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的优越性。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互为补充,取长补短,长期并存。
参考文献:
篇12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制定后,如何使其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篇13
从参观考察的情况看,××*城市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大,功能全。一是城市交通体系。目前,××*市市区拥有骨干道路54条,总长度260多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1平方米,构成了八纵七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较高,从参观的××*大街、××路、××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的情况看,路面一般为三块板,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高标准沥青罩面,主路面宽度均不低于40米,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为1.5米—3米不等,配套设置盲道、沿石、花坛石、排水管网、井箅子等附属设施,部分重要道路人行道、沿石、花坛石采用高档石材铺设。二是公共基础设施。几年来,××*市水、电、暖、燃气供应和污水处理能力较以前都有了大幅增长,建成了两座净水厂,使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8.8%;城市万人拥有车辆达到9.8标台;城区建设了液化气站和供气管网,矿区建设了煤气站,燃气普及率达到98%;实施了热电厂联产集中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32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76%;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建设了地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拥有占地52亩的垃圾粪便综合处理场1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资4239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50亩、日处理能力达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二)城市绿化景观丰富、别致,山水园林特色鲜明。在公共绿化方面,××*采取了以公园景点绿化为龙头,以街头绿地为点缀的独特模式,近年来相继新、改、扩建了一批公共绿化景点,现有公园广场12个,街头绿地66块。这些绿地、公园、广场,面积都不太大,平均不超过5公顷,但是设计新颖别致,有机融合了东西方园林造景和建筑设计风格的特色,而且星罗棋布,布局合理,市民出门不足300米就可到公园绿地进行休闲、健身和娱乐。在道路绿化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逢路必有绿,甚至有些地段,道路主体尚未开始建设,绿化已经完成。道路绿化苗木以三叶草、小叶黄杨、金叶女贞、小桧柏等常见苗木为主,但是每条街道绿化带、隔离带的形态设计和颜色搭配都不相同,绿化形式丰富多彩,景观效果很上档次。许多道路单侧绿地的宽度在20米以上,青龙路等部分主干道路仅绿化隔离带就达9米宽。沿街地带见缝插绿,各大单位、住宅小区门前都建有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花坛、绿地。院墙普遍采取透视墙透绿现绿,使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连为一体,自家绿化变为公共绿化,有效增加了绿量。有些不便使用透视墙的单位,在墙体外侧栽植了爬墙虎、紫藤等藤本植物,也达到了很好的墙体绿化效果。在绿化层次方面,突破了传统平面绿化模式,在公园、道路等地段,采用起伏地形、花卉造园、松石造景等手法,丰富了绿化层次,如同把公园搬到了街道上。城市大环境绿化、山体水系绿化、近郊防护绿地、公园景点、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通透连接、浑然一体,而且山水相依、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三)城市容貌整洁亮丽,居民文明程度高。一是沿街建筑外墙的墙体在粉刷的用料、颜色、图案方面都严格一致,非常协调,一个路段一种风格。墙面大部分是一般防水涂料,也有些采用高档涂料粉刷,或者贴瓷、面砖,挂花岗岩板等,都能与所在路段的功能区划、整体风格协调搭配。二是沿街商户全部坐店经营、一户一匾,没有占道经营、沿街叫卖、门头牌匾设置混乱的现象。三是城市亮化水平高。哪里有道路,哪里就有路灯,一条路一个灯型;沿街单体建筑和庭院内安装了各式镭射灯、大型霓虹灯、轮廓灯;公园和景点内安装了各式景观造型灯、地埋式射灯、草坪灯,提升了城市夜色景观水平。四是城区交通秩序井然。各类交通信号灯、标示标线设置施划齐全。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公交、出租车辆挂牌行驶,城区没有三轮机动车、农用车、非法改装车辆载客现象,也没有畜力车上路。沿街绿化带外侧部分路段设有临时停车标志,城区繁华路段极少有路边随意停车现象。五是城市环境卫生良好。道路两侧每隔一个路段设有分类垃圾箱、移动式垃圾桶、密封式垃圾转运站等垃圾收集设施,在部分公园、景点设有环保生态型免水冲式公厕。所到之处,大部分路段、广场、景点都有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城区内没有垃圾死角,没有乱丢垃圾现象,沿街墙体粉刷如新。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策划建设,彰显城市特色。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这一规划定位,牢牢抓住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这一契机,大到总体规划设计、区域布局,小到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片区改造、单体设计,无不在“精、特”两字上下足了功夫。他们充分利用城区三面环山环水、山水城相间相融的自然环境风貌,把城市景观重点放在园林绿化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精心打造生态型、现化化山水园林城市,大打“绿色”牌。在园林绿化方面,以增绿量、建精品、创特色为目标,以公园景点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为重点,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城市绿化资金4.7亿元,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由1118.5公顷增加到1856公顷,绿化覆盖率由38.2%提高到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9.2平方米增加到13.9平方米,三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道路绿化建设方面,“十五”期间,不惜资金对市区及周边总长238公里的65条城市道路进行了彻底改造及高标准、大规模、上档次、人性化的绿化、亮化,在重点地段还借助起伏地形实行立体绿化,追求绿化设计自然化、道路绿化公园化,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形成了多层次、多格局的绿化模式;以拆墙透绿为突破口,抓好庭院绿化,对城区主干道沿街46个单位庭院全部实施了拆墙透绿,将庭院绿地变成了街道景点;齐心协力抓好大环境绿化,2003年来城区义务植树200万棵,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1%;相继建设了京沪高速防护林带,平阳河、柴汶河沿河防护林带,环城北路防护林带,开发建设了青云山风景区和莲花山风景区。全市形成了城区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与城郊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等大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出精品,他们始终坚持“不干则已,干就干精品,创一流”的原则,严把规划、建设、管理三关。原创:规划上高起点,不论区域规划还是单体建筑设计,都进行综合评估、整体策划和多层次论证,择优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上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严格标准,将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有形建设市场进行招投标,有关部门全程监督,优选队伍。建设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保证和施工组织体系,引入竞争和监理机制,全程质量监理监督,分部分分项验收,切实保障了精品工程的精品质量。
(二)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彻底根治城市顽疾。近年来,××*以创建和谐城管为目标,用大整治、重手法强化城市管理,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势出击,开展了拆违、治乱、清脏、查黑、整容等一系列综合整治,彻底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一是超前工作,清查违法建筑。按照“预防为主、超前工作”的思路,城管执法部门对城乡结合部、城市重要部位、重点建设工程周围进行定点蹲守、定期巡查,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有效杜绝了违法建设的发生。二是疏堵结合,整治市容秩序。在对城市市场容量、经营业户数量、车流量等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规划并新建改造了一批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步行街,在特定路段施划了机动车、自行车临时停放区,设置了广告牌、宣传栏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为经营宣传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了环境。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变“劝、喊、撵”为“收、罚、拆”,提高上街巡查率,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流动摊点等占道经营行为坚持不间断巡查清理,取缔了城区所有马路市场。为巩固整治成果,采取集中行动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重点路段实行“四定一查”,即定人、定时间、定路段、定责任和上街督察制度,堵住一早一晚占道经营的高发时段,逐渐改变了占道经营的陋习,形成了坐店经营的良好习惯。采取“清、涂、呼、堵、奖”等综合措施,重点清理城市“牛皮癣”。组成清刷小组,全天上路巡查,对发现的小广告及时进行清刷覆盖,每天上午九点以前,对城区主要街道出现的小广告全部清理完毕。启用“追呼”系统,将查实的乱喷乱涂手机号码录入系统,不间断拨打呼叫,并向其收取信息费,使制假者难以接入正常电话且无力承受高额信息费用,切断其违法业务联系。夜间,执法人员采取巡查、蹲点等方式,架网抓获乱贴乱画人员。同时,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抓获乱贴乱画行为人的单位和群众给予奖励。这些办法有效地震慑了乱贴乱画小广告的违法行为人,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治理。另外,还按照“一店一匾”和“四统一”(统一高度、统一厚度、统一材质、统一审查)的管理标准,采取宣传教育、限期整改、“三步走”的方法对城区户外广告牌匾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双线包干,全天卫生保洁。在加大投入、健全环卫设施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聘请临时保洁工,并实行了环境卫生双线保洁责任制。即环卫处全体干部职工、临时保洁员为一条线,实行包路段责任制,一人一段,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建设系统各单位、局机关干部职工为一条线,全部上路包卫生、包市政设施,对包干范围内路段的卫生保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向沿街居民和经营业户发放宣传材料,与其签订保洁责任状,促使其自觉杜绝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在白天实施不间断保洁的基础上,成立了20多人组成的环卫机动队,配置了小型垃圾收集车,专门用于中午下班时段和夜间巡回保洁,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的全天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四是步步为营,彻底清除“黑车”。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分类清查、先疏后堵、逐步淘汰的办法,对城区非法运营车辆进行了综合整治。第一步,年审把关。通过年审淘汰一批手续不全、车况不合格的运营车辆。第二步,集中清理。在宣传教育、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公安、交通、城管执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采取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流动巡查的办法,由点到线到面,展开联合整治,对无行车牌证且无营运证等违规、违章经营的出租车辆,严罚,发现一辆、查处一辆,形成路面整治的高压态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非法营运车辆从城区出租市场清理出去。第三步,综合整治。对非法运营车辆,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手续,并逐步清除城区所有三轮“摩的”的销售网点;公安交警部门不予挂牌,并坚决查扣外地车牌本地运营的车辆;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查处所有非法改装车辆,并全面清查各类违法车辆改装的“地下工厂”,从源头上遏制了“黑车”的产生。第四步,长效管理。在完成查处取缔非法营运车辆的基础上,从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人员,组成20人的城区出租车市场管理执法队伍,以定点检查和流动巡查相结合的形式,常年坚持不间断地路面检查,防止反弹,逐步使城区出租车市场秩序走上正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黑车”在××*城区已经完全销声匿迹。
(三)建章立制,责任到位,实现城市社会化长效管理。近年来,××*市先后下发了《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市城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实施意见》和《整顿规范××*城区交通秩序暨客运出租车市场实施方案》、《××*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为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以抓门前五包责任制(包卫生、包绿化硬化、包容貌秩序、包车辆停放有序、包无摊点)落实为核心,逐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责任细化。他们建立了门前五包检查、考核、通报制度,实行责任制考核。城管执法部门与1500余家沿街单位、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与十几个社区、单位联合建立城管共建机制,签订城管共建协议书,并聘用了专职城管协管员。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督促城区道路两侧所有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认真落实五包责任制,并强化考核奖惩,年终进行综合评比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群众参与配合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沿街各单位、经营业户都主动承担起自家门前市容环境管理的责任。在园林绿化工作方面,落实建管分离,管养分开。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绿化建设队伍,签订长期合同,落实苗木两年包活责任制,两年后验收并移交园林部门,再聘请专业绿化管理队伍,或者与原建设单位续签养护管理合同,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园林部门由建管养一体向纯粹的监督管理职能转变。通过绿化管理单位,面向社会招聘临时工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浇水、清理杂草垃圾等简单的养护工作,既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管理质量,又为一些困难人群提供了收入来源,形成了社会化长效管理的格局。
(四)经营品牌,筑巢引凤,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走进××*这座国家级园林城市,不仅满眼都是靓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环境,而且到处都是新上的项目和生气蓬勃的发展景象。实践中,××*始终致力于打造城市品牌、利用城市品牌。在打造城市品牌方面,围绕山水园林特色深挖城市内涵,精心做好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工作;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和高效、长效管理;围绕现代化工业经济大规模投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了17平方公里的开发区。通过这些措施,××××××的软硬件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城市基础承载能力、综合配套能力和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同步增强,“绿色××*”、“文明××*”、“魅力××*”叫响省内外,城市有形、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开发潜力水涨船高,城市品牌的良好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在利用城市品牌方面,××*人的思路不但远远超脱了为搞建设而搞建设的自发境界,也突破了单纯为建设资金而搞城市经营的被动模式。而是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分和基础性因素去看待,坚持实施产业带动,着力培育商贸服务和房地产开发两大产业。在开展居住小区整治时,确立按照以开发带建设的方针,采取“政府统一规划,村庄动迁开发”的方法,打破以旧村为界条块分割的模式,鼓励城区各村搞综合改造,规模开发,集中规划建设了××花园、××小区、××小区等一大批住宅和商贸服务设施。2003年以来,完成了85%的旧城区改造,不但改善了小区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还促进了“三产”的发展。在城市招商工作中,他们定位于以商贸服务设施和房产开发为主体,坚持招商留商育商,坚持招大商,招有带动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商。在城市招商方面,仅去年一年就引进××*商贸城、××*市场改造、××*商城、××*商务酒店等7处大型商贸项目,完成建设投资11亿元。通过经营城市品牌,实施产业带动,使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事业互为依托,良性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一主线同步、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参观考察××*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深深认识到搞好城市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人本精神和城市特色,必须围绕城市产业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必须同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纵观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参观考察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城建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办法,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城建工作的成效。要对照先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增强危机意识;破除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充分调动各层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