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这样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浮桥,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既调整了学生的思维走向,又为讲述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直观导入

即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我在讲“中国的疆域”时,展示同在冬季,哈尔滨的人们在冰天雪地中冒着严寒欣赏冰灯、冰雕;广州正举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的花展的景象。又展示同一时刻乌苏里江地区旭日东升和青藏高原西部还是星斗满天的深夜的景象,进而提出这是为什么?学生交头接耳寻找答案,教师顺势提出教学课题。

巧妙地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学习。整个导入过程轻松自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为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三、激情导入

即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描述、歌曲、录像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激励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朗诵《七律・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导言,为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点明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激情导入法,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满怀激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目标导入

课堂教学内容的介绍,即是教学目标的展示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目标的展示,涉及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等。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五、谜语导入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篇2

一、提高识图能力

当前,地图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并且部分老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教学问题便是学生识图能力差甚至不会看地图,直接导致地图教学方法无法推行。看懂地图是地图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既要求老师传授学生一定的读图技巧及看图方法,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定地图知识,了解地图的基础概念及基本要素。地图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图幅、国界线、文字等,这些是了解地图的开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不同地图了解国家名称及方位,如美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还可以了解地理知识及地貌等,如等高线、降雨量、喀斯特地貌等。

二、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册的读图能力

地理图册也是地图的一种,相对于地球仪等简单地图工具来说更具有使用性。高中地理不仅学习地形特征,还涉及降雨量、洋流、种群分布等各式各样的地理知识,仅是地球仪等简单反映地形的地图无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需求,而地理图册则是根据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描绘出的具有图形特征的知识图册,它与普通地图相辅相成,具有相似的图形特征,但包含不同的知识内容[2]。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一面临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求助于地球仪,但是地球仪只是宏观表述地理位置和特征,并不能反映具体地理知识内容。因此,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申明地理图册的重要作用,并教授具体读图方法及学习法则,如洋流的判断、气候的辨别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系统化

地图涵盖了各种地理知识,并且将地理知识整合成体系,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图体系将地理知识系统整理,并围绕地图将地理知识系统讲授给学生。首先,老师将所需讲解的地理知识分类,简单易懂的归为一类,抽象难懂的归为一类,简单易懂的一类可以直接讲授,抽象难懂的则需要将知识体现在地图上,通过地图进行讲解。例如:高中地理中有个工业区的知识点,主要是讲解全国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代表城市、行业分布等。如果单纯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述,知识点显的杂乱无章,学生很难形成有效记忆,如果利用中国地图,将各个工业区标到地图中,并配有工业种类插图,学生就很容易记忆和理解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和工业特点,甚至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推断出工业区的优劣势[3]。当然,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运用地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基本特征判断是否适合地图教学。地图教学的目的在于直观、系统地阐述地理知识,发现内在规律,是否看重地图教学的评判标准便是地图能否让地理知识简化、形象化。总之,地图教学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地图及地理图册能力,又需要将知识点和地图有效融合,以便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作者:周杰 单位:安徽省六安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的比较抽象 (如地球的运动),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比较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比较贫乏,涉足地理环境的空间也比较狭窄。因而使他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辅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 而且还会使他们丧失学好地理课的信心,带着沉重的心态被动地学习,的确是索然无味的苦差。

篇4

一、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分析,那么教师应当怎么做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所包含的一系列要素。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有效信息资源的过程,在找到信息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标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其次,学生必须掌握并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名词,对于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师应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归纳总结,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确它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存在的一些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学生要想用图,就必须学会读图,就中国现状分析,大多学生不愿意也不想读图,因为他们找不到读图的方法,面对那些比较复杂的地图,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以及读图技巧。在平时的读图中,学生除了要背熟那些常用的地名之外,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在地图上指出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地理位置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指出相应的河流、山脉等的位置,这样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读图,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模仿,这种读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相关地图的信息,还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地图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就相关的培养措施展开论述,着重指出应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技巧。

篇5

和初中地理课程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为复杂,学习任务也更为繁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及地理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向高中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讲解和分析时,一方面担负着答疑解惑,灌输知识的重要教学责任,另一方面还要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水平。针对这种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从自身做起,革新自身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用意识,纳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范畴之内;另一方面还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

而地理比较法作为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简洁明了、科学性强的教学优势,对于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反思和革新,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更好发挥地理比较教学法的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高中地理教材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找出地理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比较、具有比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筛选,并且根据比较点的不同,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和纽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以一种更加广阔的眼光和心态、以一种类比的方法来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不是以传统的、狭隘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对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枯燥的分析和挖掘。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和影响,在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习惯于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看作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教师逐个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和消化,这种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割裂了地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同时还会使学生由于积累了太多的独立知识点,而造成记忆模糊甚至是知识点理解混淆的学习状况,降低了课程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比较法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在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整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可以发现,在地理教材中的每一节、每一章基本上都可以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课程教学,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认识到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且将不同的地理学科知识点,以地理比较法进行沟通和串联,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地理比较学习要求,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已经习惯于占据课程教学的中心和权威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学心态,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

篇6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地理教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很快的学科,必须结合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更新相关的地理知识。但是传统的地理课本在知识的更新方面还相对欠缺,尤其是对当展较为迅速的高科技技术的探测数据,都未及时更新。这样,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传统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报纸,互联网获取新的地理知识,当二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容易对传统的地理知识的权威质疑,时间久了,势必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丰富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相对比较被动,记忆,背诵是常用的方式,这种死板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开发其创造性和培养其真正热爱地理的兴趣。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恶性循环反应,严重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三)教学理念不够人性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典型的以知识教知识,讲授的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而未能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很少实现真正的平等,更谈不上感情的交流,种种理念上的滞后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教师做到真心地倾听、真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再为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而感到羞愧。教师也不再为偶尔的讲错被学生指出而恼怒,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满课堂,师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因此新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二)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要多样化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需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理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课本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增加一些新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例如:在教学中我将部分知识、练习改为活动和问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增强。虽然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设计新颖的导言,引人入胜

新颖的导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煤、石油是动植物的遗体经过亿万年的物理化学过程沉积而形成的,可是在海底却为什么发现了大量的煤和石油?海洋生物是生长在海洋里的,但是经过考察发现在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地壳中有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岩石圈和地表形态的有关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又如在讲授本单元的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课时中的“洋流”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1492年,哥伦布从巴罗港出发,横渡大西洋,经历了37天的航行,到达了“新大陆”。此后哥伦布在1493年再次横渡大西洋到达新大陆――今天的美洲,只用了20天,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同样是横渡大西洋,为什么时间相差那么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洋流的教学内容,那么前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带着渴望知道答案的好奇心,带着问题思考和自主学习,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学习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

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地理教具演示法、比较法、讨论交流法、程序教学法,等等,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总目标,吃透课本,深入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不同个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时,可通过“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列出提纲,根据提纲用“比较法”归纳和整理教材内容,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后通过合作学习运用“讨论交流法”,集思广益地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每个人所整理的内容,达到完善和提高,教师再通过“讲授法”先让优秀的同学上讲台叙述自己所列的内容和这样整理的依据,最后再加以总结和提高。这样,因材施教地穿插运用灵活多变的适宜学生的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直观性教学手段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教材内容中的地图和漫画等,教师在黑板上的板图和版画,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地理挂图以其专用性、实用性和鲜明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掌握地理规律,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和概念,掌握地理技能。但由于地图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地理内容,大多属于静态的,而对于动态的教学内容反映则不够,这时,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可以弥补地图的不足,有声有色有动态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使地理教学如虎添翼。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第一课“地球的宇宙环境”时,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为学生展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庞大的,但地球在浩瀚的茫茫宇宙中,不过是亿万个星星中的一颗,就像小小的尘粒,以自转和公转的形式,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中周而复始地运转了亿万年的地理知识;在学习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一节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在学生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亲身经历到的地震、火山等由于地壳运动带来的灾难,以及跨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足不出户地观察和了解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时间段里洪涝、冰雪、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和损失的惨烈场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成语、民谚和诗句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地理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乐趣。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引用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使学生明白地球自转一圈是其周长大约八万里,而在赤道线的自转速度最大,在赤道所能观察到的星座最多的地理知识。寓教于乐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

三、在学以致用中拓展学生思维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完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后,就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分析山东省为何在自然界中存在着“雪后寒”的现象。让学生联系刚学过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以下结论:1.大多数的降雪属于冷锋天气,冷锋过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2.新雪的反射率达到84―95%,所以太阳辐射绝大多数被反射到宇宙空间;3.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积雪在融化时需要吸引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在我们的身边,虽然看起来简单的自然现象,却体现了众多的科学道理,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新颖的导言导入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一、地理比较法概述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强调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比较法的运用。地理比较法,即通过观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它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运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即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中的同类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同以及差异。例如:在讲到热带的气候时,可以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由于各个地带的降水不同,所以气候类型差异显著。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所以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到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当受赤道低压影响时,是湿季,受信风影响时为旱季,农业活动主要是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这四种不同的热带气候,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2.自我比较法

自我比较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自我分析比较,能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在学习我国雨带的变化时,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在我国春末,雨带主要集中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会出现春旱,东北出现春汛;夏初,雨带逐渐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常出现反气旋气候;9月,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学生运用自我比较法,可以发现我国雨带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3.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分析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会经济条件,通过这种比较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了解,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共同性以及差异性。例如:在讲述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以及风力沉积时,虽然这四者都是外力作用,但具体说来各自形成的地貌又不同。教师在讲述时,通过引导学生将这四种外力作用的形成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综合比较法

综合分析法,即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法一般用在学习的巩固阶段,有利于使学生对整个地理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述气象灾害时,可以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它们之间的形成条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整个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高中地理比较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对比与分析。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及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梳理。二是注重掌握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情况,从而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注意综合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和区域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运用地理比较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比较法应用分析[J].科学导报,2013,(06).

篇9

一、采用同类比较法

现代教师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就是将同一类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就是同类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使用。详细来说,就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作为前提条件,与教学中新的地理知识和内容进行比较,从而使他们发现这几个地理事物和内容之间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如教师在关于北美温带气候环境的讲述过程中,就可与前几天所讲述的亚洲的温带气候状况做比较。先请一位学生回想亚洲温带大陆的气候,该学生指出亚洲温带大陆气候的形成在于它处于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之间,因为热量在海陆中的分布差异从而导致了季风的明显变化。通过该学生的讲述,学生们在关于北美大陆气候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就该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进行学习,即该地区受到海陆影响不大,季风的变化不明显。所以说同类比较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采用概念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其课本教学内容中关于地理教学的概念往往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概念的混淆十分严重,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混淆,采用概念比较法之后,他们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类型的灾害。又如地理教学课程中常见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虽然很多学生都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要让他们准确地进行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概念的理解使用概念比较法就能够使学生掌握二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即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另一个是某一地区长时期内天气的变化情况。

三、采用图表比较法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离不开各种地图和图表的使用,地理课本中的各种插图和图表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读图用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关于潜水与承压水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使用图标和图像来进行抽象内容的转化,使学生通过图像来了解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异。简单来说,它们二者均属于地下水,只是潜水是位于隔水层之上的,承压水是处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从图像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下所处的深度不一样,这就使学生牢牢掌握了二者的差异。又如在农业区位的选择中,地理课本中有两张关于三江种植区和青藏高原放牧区的图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两张图片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江平原的地势平坦,适合于农作物的耕种,并且气候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良好,而青藏高原地势海拔较高,气候环境比较寒冷,只能适合于放牧业。这种采用图片比较法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详细掌握这两种地貌类型的差异,并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各种因素。

四、采用综合比较法

高中地理课程中涉及的地理内容较多,要对各种地理要素做到掌握就要采用综合比较法。通常情况下,此方法主要用于地理复习课程中。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复习和掌握。比如在关于各种不同农业地域内容的讲述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关于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及商品谷物农业等地域类型的气候状况、地形及其他情况的比较,并请他们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如可以将中国三个大的自然区域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罗列出来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进行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采用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的使用指的是就某一个自然状况或者社会经济条件对各个不同国家或地域进行比较和分析。专题比较法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个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内涵,使得分散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如在北美洲、大洋洲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洲际之间的比较做成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找出形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最后做出归纳和总结,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地使用比较法,才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恰当运用比较法,进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地理知识学习中打下基础。

篇10

地理比较法属于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新的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比较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地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某一地理事物或者某一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好处

(一)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在比较中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将等高线的知识掌握之后,老师可以把这部分知识带到等降水量线以及等温线的学习中去,通过将这几部分知识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

(二)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地理知识也是如此。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每一节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一致的,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着发展的,因此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很有帮助的。运用地理比较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记忆繁琐复杂的知识点。

(三)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发展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地理事物也是如此,而对于这些地理知识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状态,在教学中很难体现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将地理比较法进行应用,通过比较地理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发现其变化,可以是时间上的变化,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变化。例如在进行《河流地貌发育》的教学时,可以将长江的不同部分水系的水文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出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

(四)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比较方法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理解地理知识和发展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将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经济条件等进行比较式教学,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知识学习中去,发挥其优势。

(五)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老师在对不同制度之下、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的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生态、环保主义教育等。比较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则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自然辩证法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别

(一)概念比较法。高中地理教材对于地理知识的概念定义的比较少,致使许多学生对于很多概念混淆不清,在学习“气候”和“天气”这两个概念时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都不够准确,应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运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老师可以说:天气就是某一地点的短时间之内出现的阴晴雨雪,而气候则是这个地点的长时间的一个天气状况。又如“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这两个概念也容易产生混淆不清的状况,老师可以将其进行比较说明,即地质灾害是地质产生的异常情况,而气候灾害就是大气产生的异常状态。这样就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本质的区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图表比较法。图表比较在地理比较方法中十分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地理课本中图占很大一部分,图表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将图表比较法恰当合理的运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如承压水图和潜水图,这两个知识点比较有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运用图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很容易的找出两者的差异,即埋藏的深度不同。

(三)同类比较法。同类比较法就是将同一类别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进行比较,也比较常见。详细地说就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为基础,将同类别的新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在进行气候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学习过的亚洲的温带大陆气候与新知识北美温带大陆东岸气候进行比较。用原有的学习方法对进行新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就容易多了,老师在教学时也会轻松很多。

(四)自我比较法。自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是很常见的,即针对同一个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了解这一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并从变化中探索其发展的趋势,预测其未来的变化。

篇11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原因

(一)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其中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其中,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前景。不论是对于数字比较法来说,还是对特征比较来说,都为地理比较法提供了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地理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通过对比地球与其他星球之间的不同来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球的特点。而在学生学习“陆地与海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陆地气候、环境特征以及海洋气候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气候上的相关知识。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因此,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应用的类型相对较多

对于比例比较法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数字与特点就可以进行比较的,而是拥有十分丰富的类型。且在地理比较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纵比法、借比法以及中心内容比较法等。在开展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也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类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率也达到50%左右。其次,就是纵比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比较方法,以此来将重点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记忆。

(三)在理性地理知识中的运用

在高中分科教学中一直将地理划分到了文科类的科目中,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地理中存在着许多理科的内容,如地理数据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擅长学习文科性知识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方面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将地理比较法融入地理教学中,则可以带领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通过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理顺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一)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地理比较法来说,最直接高效的应用方式就是进行数据比较法,尤其是涉及数据与计算等方面的内容时,数据比较法有着极大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经纬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挑选出一些重点的地理位置,并将其经纬度进行比对,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与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找出大致的范围,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实现特征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涉及一些需要进行背诵的知识,且在这些知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特征,但是学生想要完全记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入地理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时,由于内容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气候带中的同一属性类型的内容罗列出来进行整理,同时针对其特征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从而实现精准的记忆。

(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要点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地理比较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好地理教材,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12

一、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支架式教学也被称为支点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特色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能够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供一种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激发学生内在需求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借助多种有效的现代教学应用,才能在动态性的教学应用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教学模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已经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指引的现代教学,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受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制约,在相关的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要借助教师的适当帮助才能够实现全面优化。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是比较常用的,邻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多种方式,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借助支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从目前的教学应用来看,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高效使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规范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支架教学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一种全面有效的教学心理应用方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发展,支架式教学的开展要在适当的心理教学指引下才能够实现其内在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开展多种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1.教学情景营造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单纯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难以起到教学针对性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非常多的,需要借助一种教学情景才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内心需求感知的目的,求新求异是这一阶段学生具备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相关的教学开展中不断变化现有的教学应用模式是非常关键和有效的。支架教学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多方面的积极参与下可以帮助学生融入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这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例如,在开展地球公转教学时,可以采用教学情景构建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观察心理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景设计工作,让学生协作演示,教师指导,共同探究运动规律。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现代意义上的教学中,一名学生可以手持电筒,四名学生在地球仪周围代表不同的公转位置,利用这种直观演示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创建的课堂教学情景是一种支架,利用这种支架能把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集中在一起。

2.支架搭建

在明确了相关的教学任务和需求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支架搭建,按照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支架搭建,这对后期的教学探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讲解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二分二至日的变化时,要迅速理清相关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降低学生的紧张感。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感,如何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支架搭建工作,主要就是列出相关的教学问题,从而确定整体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教学支架搭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四季变化和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地球公转是怎么产生的,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否均匀,地球为什么会产生公转。利用这种支架搭建可以在更为有效的现代教学中建立一种全面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教学应用模式,支架不仅使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条理更清晰、探索目标更明确,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类,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而且为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专题复习提供了范例。

3.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在动态的教学中借助更为有效的教学理念来实现学生自我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心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要在支架式教学中认识到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够形成持续有效的现代教学应用方式。在支架搭建的基础之上,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我探索来实现知识储备能力的增长,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索教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供帮助,避免学生因遇到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形成一种全面高效的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推广和实践应用,注意采取淡出策略,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可以采用适当辅助的方式提供一些指导,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全面自学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建立全面高效的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探讨的方式,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针对这种不同开展相应的地理教学推广,明确学生差异性的同时,通过小组结合,借助小组教学的方式,在更为广泛的现代教学中利用小组讨论协商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发挥出来,不断优化教学应用环境。

5.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在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与地理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每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梳理,将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工作与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支架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根据地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与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例如,在进行GPS技术、RS技术等遥感技术原理与工作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过程中,为了更为直观、全面地展示出来,可以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通信卫星、无线网络等构成部分有全面的认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推动支架式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心理学的指引下,支架教学应用可以实现整体教学持续推广和优化,对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合理的支架教学构建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形成一种持久性的学习动力。

篇13

一、高中地理图像分类

(一)高中地理图像。

所谓的高中地理图像,就是指高中地理教材中用于演示和解释相关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与规律的所有图像的总称,是将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图像化和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图像技能、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等能力。

(二)高中地理图像分类。

根据高中地理图像的特点可以将高中地理图像分为:地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影像、等值线图等。

1.地图,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主要是将地表的一些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运行点、线等符号将其进行展示和描绘。例如: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中国地图。

2.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用来反映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图像,能够充分的将某一地区的外部特征进行充分的展示。

3.地理统计图,地理统计图能够将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进行改变,主要是通过表格等和图像等进行展示。

4.地理影像,地理影像主要是由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的,能够充分的将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展示,现阶段常用的地理影像技术为遥感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5.等值线,等值线主要有等高线、等压线等,能够将各个等值点的连线充分展示。

二、我国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一)高中地理的专业地理师资力量不够强。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高中地理教师,导致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上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地理图像教学教师的稀少,使得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高,影响图像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硬件不够强。

由于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对硬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专业性的教学图像设备,而且比例较大,但由于这些硬件的不足就使得图像教学的手段略显不足,不能充分的将地理图像教学模式进行发展。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计划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就使得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推行具有强制性,使高中所有学生都进行地理教学,而这样的规定就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参加到地理学习中。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手段与措施

(一)强化高中地理教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确保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强化高中图像教学教师的数量和专业知识。首先需要聘请具有专业性和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作为高中图像教学的教师,其次,需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校方通过网络调研的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促使不同地区的教师能够进行面对面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经验。

(二)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齐备和相关教学用具的准确和精准是确保教学活动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需要逐渐的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硬件配备,定期的对地理图像教学硬件进行更新维修,并将地理硬件配置列入到学校发展的中去,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确保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充分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需要加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将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的程度换算为成绩,纳入到学生的年度考核中,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针对高中地理图像的分类进行阐述,并积极推广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结合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强化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高中地理教师水平的提升,增强高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其良,朱捷.地理图像衍生教学法及其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71-75.

[2]齐秀江.关于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偏爱的调查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