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世界经济现代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现代城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走向生态化。这种生态型城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城市环境的舒适优美、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标志。由于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兼具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区域,滨水景观的绿化建设将成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型城市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解析。
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系的欠缺:我国景观规划分为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四个阶段。综合调查是对交通条件,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人文历史因素的总结,却忽视了居民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不能做到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景观设计规划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后期评价与总结[1]。
(2)地域文化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思想文化的交融,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变得趋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盲目的沿袭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滨水景观。
(3)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冲突:现代城市建设较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却忽略了工业化和其他建设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城市建设中到处弥漫着钢筋混凝土的气息,动植物失去了其原有的家园,自然景观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加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不能将生态与景观相融合,使得我国许多城市的滨水区景观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公众参与的缺失:调查表明,在城市的景观建设中普通市民的参与性很低,很多都是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在完成设计方案后公示出来,居民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导致建设的景观不能更好为居民服务。
3、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在城市范围内陆地和水域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因为滨水空间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的和水里的,还有水路交界地和滨河湿地类,这使得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更为综合,复杂,富有挑战性。在滨河景观的绿化设计规划中我们要遵从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要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建设,并尽量保持其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最大程度的融合,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2]。
(2)植物造景原则:为了创建“绿、畅、洁、美”的景观生态型滨水景观形象,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地适树地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群落景观序列,突出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文化特色。
(3)景观特色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式将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与大片绿地水体、少量景观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绿树成荫、水系畅流、百花争艳、居民游憩的滨水景观序列空间。
(4)多功能性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应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生态,健身,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例如:通过景观绿地来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来实现其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园林建设,植物配置,特色景点设置来实现其景观功能;通过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来实现其休闲文化功能。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与需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滨水生态空间。
(5)安全性原则:滨水景观是水畔特有的绿地景观带,是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继承、娱乐休闲等功能外,还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在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水利防洪的功能。
4、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
4.1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
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标本式:是以欣赏植物个体形成的一种景观组织形式。常见的标本式植物有红枫、银杏、香樟、水杉等植物。单株植物矗立在滨水绿地,将会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2)组团式:这是现代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的主体。通过将乔木,灌木,藤木等植物进行组合,增强滨水空间的景观性、开阔性和通透性。
(3)线性种植:这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滨水防护林、步道、护岸林、隔离绿篱等区域。在保护环境,遮蔽阳光的同时还拥有很高的绿量。
(4)群落式:这种种植形式体现的是地域特色和滨水文化。一般在滨水岸线曲折的空地种植群落式植物,有助于美化和优化生态环境。群落式植物多以乔木、灌木、草本为主。
4.2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
结合以上所说的设计原则和过去建设时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为:首先要先确定规划理念,制定绿化景观和绿化目标序列,然后再设计绿化空间景观。由于城市滨水绿化类型多种多样,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可以采用统一的固定模式,只有确定绿化设计模式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视觉功能以及环境特征确定绿地的建设目标,确定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方向,再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对于滨水绿地景观序列,主要是根据滨水绿地的具体形态来确定。根据城市生态保护绿地、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以及绿地城市景观廊道来确定滨水区的绿化类型[3]。
5、结论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的绿化对于建设美丽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市意义重大。我们要在遵循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地域特征,文化历史特色,选择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模式以求实现现代城市的生态型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虹.北方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篇2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和指挥而获得一定成效,获得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称为企业经济管理。主要任务有:根据企业通过制定产品价格的合理性,来满足生产经营的规律;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提供给企业员工合理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组织生产活动;通过监控企业经济核算和运营, 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资金利用率;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企业作为要素之一,必须科学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生产活动满足市场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关联性强。经济管理的工作导向是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以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为中心,所有经济管理工作的才能顺利开展。由于资金管理和资金运用在企业运营的各项目及各环节都会涉及,所以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与企业经济管理关系密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管理的结果。(2)指导性强。财务指标往往能影响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决策。财务目标指导者企业经济管理,经济管理人员通常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来规划未来的业务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政策和发展目标。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企业都有各种管理制度, 但这些管理制度多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太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而且在实际管理中大多数也未得到执行。长期处于无人执行、无人监管状态,所以对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2)组织机构僵化。很多企业都没有灵活的组织机构,它们没有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自我调整。企业管理者只是多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将组织机构的调整直接忽视,这使得目前的企业组织机构中存在许多问题,还未能及时解决。(3)人力资源问题。员工频繁的流动影响了企业的各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企业中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将会大大降低。(4)管理模式落后。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还未实现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在该模式下要想实现效益的提高,只有通过扩大投资的方法来实现。 这样的方式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四、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方法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各层管理者首先应熟悉并重视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以其为标准进行制定,通过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保证此模式的正确实施,还要及时保持企业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保证其获得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需的资源。(2)经济管理体系评审。企业高管理者为确保对经济管理体系的稳定应定期对其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评价其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经济方针和目标,内部及顾客的相关方反馈等。(3)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的经济目标、需求及其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整理、成果验证及复核等几项。通过定期组织企业的内审人员来开展内审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审核机制确保工作的正确透明,以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实施与保持下去。(4)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相悖的事件的处理。在内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进:一个是通过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力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不符合要求的事件;二是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此事件的影响蔓延。并对此事件应保持记录。
篇3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
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篇4
一、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辐射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地位逐渐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对其他产业或地区的辐射效应越来越明显,同时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逐渐由“资源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逐渐转向扩大内需,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并且商贸流通产业对整个产业链的行业都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
第一,商贸流通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愈来愈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传统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小,而相反的是内需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随着经济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欧美地区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服务经济,之后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调整国内产业,将一些耗费资源或污染较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一些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至其他发展较慢的发展中国家或较为落后的国家,转向朝服务经济发展,而商贸流通产业在服务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如表一所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10年的401512.8亿元增长至2013年568845.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8.75%,其中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至2013年已是46.8%的贡献两次,而位居我国第三产业重要地位的商贸流通流通产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156998.4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 237809.9亿元,发展速度较快。
第二,促进农业和工业发展,强化其生产功能。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的发展全由政府决定,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而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途径,围绕在企业和消费者身边,因此商贸流通产业与市场需求相通,促使商贸流向有市场需求的地区,并凭借其市场渠道优势熟悉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第一、第二产业生产,因此与其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局限于此,并且对相关的生产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凭借其价格优势维持稳定的供求关系,防止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受到生产商的价格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同时也通过投资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强化生产,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
第三,提升第三产业。我们从表一中可知,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我国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也逐渐提高,据统计2013年的贡献率接近50%,说明了我国第三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首先,商贸流通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其自身的巨大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次,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一般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设置根据点,凭借其市场需求、交通优势及资源优势导致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运营连分布的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从而为其他第三产业,如餐饮业、金融服务业等提供了便利的硬件设施,促进其快速发展,从而提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整合产业链。由于商贸流通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和整合整条产业链。根据微笑曲线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和产品的研发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而制造业在产业链中是创造价值最低的行业,因此要增加商贸流通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投资,不仅以资金形式,更要以技术辅以生产和发展,从而抬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例如苏宁与三星等较大的电器生产商合作,采取B2B方式,互通信息从而提高了商贸流通产业的产业链效率;其次利用商贸流通产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根据市场信息为生产制造业提供市场供求关系,从而不断的调节生产,并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形成较大的品牌优势,从而获得发展。
第五,引导消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与网络平台的联系十分密切,并形成了较大的网络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并且网上交易简化了购物手续,经营方式的创新刺激人们消费,从而引导消费。
二、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GDP的贡献率也愈来愈大,但是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仍具有以下几个发展的问题。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依旧处于较低的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获得的附加值偏低,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也有所保留。“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这种滞后,必然会带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障碍。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态势,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应当迎接国外相关产业带来的冲击,抓住可利用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资金等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树立国内品牌,培育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比较优势。
第二,商贸流通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全面发展较晚,在当前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下发展屡受挫折,随着不断细化分工,商贸流通产业的分类也愈来愈复杂,涉及到金融服务、物流输送、咨询管理服务、餐饮住宿等各个行业,传统的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商贸流通发展需要;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面临巨大的国外或外资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劣势,国外或外贸商贸流通产业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较为完备的企业运营体系,而我国的技术水平低、规模小、运营体系混乱等形成鲜明的劣势。
第三,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商贸流通产业受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不平较高的地区产业发展的较好,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发展的较为缓慢,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就是鲜明的例子。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我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商贸流通产业城乡双向流通对统筹城乡发展起重要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商贸流通,刺激农村居民的需求,加快商品流通,发展农村经济,反过来我国农村也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商贸流通产业优化路径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对其他产业或地区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优化商贸流通产业体系。
第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由于我国受传统经济的影响久远,政府的扶持能帮助企业迅速发展。我国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当是造成我国商贸流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必须扶持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商贸流通产业自身的扶持,比如在税收方面减免商贸流通产业的税收,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实施商贸流通产业补贴政策,以维持商贸流通产业的内部资金多投入技术革新和创新方面;其次人才培养导向方面,定期监督商贸流通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对商贸流通产业的从业人员予以低税或补贴的税收政策,从而引导相关人才流向商贸流通体系,并逐渐稳定商贸流通产业的人力资源;再次,要不断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商贸流通体系运营提供便利的条件,最后引导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产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化重视与民生问题相关项目的融合,一道和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的模式创新、领域创新,引进更多的投资,增加该产业创造的附加值,并且积极帮助发展较好的商贸流通产业上市,通过发行证券等方式增加融资渠道,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二,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技术水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于国外商贸流通产业,因此在竞争中常居于劣势状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商贸流通产业与国家科研机构或高校联合,实现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贸业态。我们传统商贸流通的方式均是实体店铺的形式,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商品的交易从而形成流通,这些方式已不适合一些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对商品的需求,因此要不断的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业态,如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购物的新形势,大大方便了消费者,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也凭借电子商务的便利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参与,正是这些新的商贸业态刺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不断获得发展。这些商贸新业态的发展,在于其利用新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借助其他平台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注重发展批发行业方面的创新,传统的批发满足不了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需要,制约当前批发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创新我国批发行业的新业态,利用资源集聚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或通过其他方式(如会展展销、专业化的商品服务、良好的售后以及辩解的物流体系等)形成批发企业的优势,促进批发行业向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要注意零售方面的业态创新,零售是连接消费者和批发商或生产商的中介,零售环节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效益和生产商的生存。要注重零售点的便利性,同时注重这些零售点的规模性和品牌效应,如沃尔玛,在我国发展较快的地区沃尔玛的销售额均居于首位,对国内的超市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过的商贸流通零售产业要注重规模化的发展,进行销售模式创新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二是组织管理制度。外企之所以相对于我国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多在于外企具有先进的技术、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因此要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要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组织管理制度,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能力。要不断的向外企学习,或以引进外资的形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借助科研机构或高校结合国内企业自身情况实现创新,制定专属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规范商流通产业内各个行业的管理体系,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第三,缩小区域差异,平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深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整个商贸流通供应链上的商贸流通不畅,因此要缩短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差异,如典型代表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差距,我们可倡导“商品下乡”、“以旧换新”活动,在农村实施一定的补贴,刺激农村的购买能力,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并在消费提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的售后维修点,提高消费水平。此外,要引导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与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目标相一致,积极引导大型廉价超市入住城镇,既解决了农村居民对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又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实现与城乡商品的互相流通,形成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缩短城乡差距,平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档案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记录历史真实状况的重要资料。档案可以是文字、图表、声像以及电子文档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管理是一门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搞好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总体发展
(一)彻底地从封闭半封闭的思想意识中转变到适应世界的总体发展观念
档案管理要从思想意识上更加开放,思路放宽,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逐步与世界整体发展相适应。通过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档案质量提高。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只有提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才能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各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相衔接。因此,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与世界经济贸易密不可分。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包括机构体系建设和档案工作者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要在机构体制上创新,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运行机制。档案工作者要树立起社会意识、世界意识、责任意识,从长期封闭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虽然普遍具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但有相当一些人墨守陈规,观念老化,思想保守,与社会接触少,更谈不上了解世界经济贸易。他们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不会应用,致使社会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弱。因此要改变档案工作默默无闻的封闭局面,要开阔视野,破除传统的用人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把档案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掘出来;想千方设百计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档案工作资源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局面,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要不断强化培训意识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各种理论培训、档案专业知识教育、世界贸易组织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坚强过硬的档案队伍,让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上,使这些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而且还具备相当的世界经济知识,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全局观念,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离不开融入世界经济贸易,离不开现代化
发展离不开经济投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同样需要资金、人才、机制等注入。没有资金、设备,应想尽办法,根据现在的条件和可能,配备先进设备;如果没有资金投入,不能创造条件,不注重培养管理人才,档案管理事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培训,不断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档案管理队伍,把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列入本单位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机制不活的话可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和运行办法,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经常过问此项工作,实行例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各个基层单位要经常研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重大动向、重要问题,听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汇报,了解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提出新要求,下达新任务;不断指导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帮助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要有宏观指导总体战略、总体思路,实现档案管理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具体工作环节当中管理内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做好档案现代化管理,对促进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融合与发展都有着长远和现实的意义。
篇6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前,造成世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发达国际发展的不均衡。其由于本身的政治体系一经济体系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的技术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及人口地域不同等,造成了国家本身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研究世界近代史可以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经济稳步发展并在全球起领导地位的美国,其发展实力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仔细研究历史可以发展,二战后的日本与西欧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赶超美欧等过。这正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受教程度的稳步提升带来的有益结果。由此可见,虽然同处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经济模式与政治体系,所构架的不同社会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与整体发展间存在的失衡现象。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然,比起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更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建起众多的“垄断性”行业和科技,这些行业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其国家经济的收益情况。相对的,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善、经济体系仍在建设与摸索过程中,虽然就中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当前的发达国家,然而其人口压力同样重于发达国家,造成人均增长受到限制,并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收入情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其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尚不完全,这导致了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渗透水平较低、发展效率较慢、发展收益受阻等众多现象产生,没有良好的经验指引,造成了其经济发展频走弯路,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产生。
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共同作用于世界经济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另一重要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归功到底也是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市场本身的供需能力,自然资源的蕴含情况、地质地域差异,以及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造成的。自二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与建设,而其在建设国家与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国家本身蕴含资源及地质地域环境造成了发展条件的天差地别。另外,本国内的市场需求,国际间的市场需求关系,同样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迥异,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当然,受教育程度注定了其科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在社会资源运用与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均衡对策
1.发达国家修正负债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地位在全球中逐渐凸显而出,一度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衡量单位,并促使美国账户常年处于赤字状态,美国经济为确保其内部平衡,向外借债成了其发展经济的必然手段。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加,美国的经济地位也逐渐有所下滑。身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领导地位的美国如不更加自身经济增长模式,将很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动荡,同时促成世界经济进一步失衡。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应对当前负债依赖心理,转变内部经营模式,确保自身经济发展,以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更加趋于科学性和实践性、人性化,更加尊重人的发展与个性,管理更加的民主化、和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观念,有助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化升级。
2.发展中国家完善内需经济增长模式
内需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作用,需要通过对国内产业布局以及经济资源配置力度的加强改变现有的阻碍内需经济增长的问题。对国家金融业的风险以及相关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多重考虑,通过调整适当的对应政策,改变政策上对内需经济增长出现的壁垒,从而让发展中国家的内需经济获得提升。
3.采用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促进经济主体间的协作
当前,现代化经济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改变,但是在实效上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现代化经济管理面临着重大的观念转变。产业集群主要优势表现为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有序、互利互惠、运作顺畅、价值共享。增强技术柔性,利用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来强化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技术环节梳理。其实现途径是针对技术薄弱环节应强化其在技术引入、技术创新及与技术相关的土地、劳务、水电、人力等配套资源投入力度,根据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自然价值分布状态调整资源分布,避免发生单一环节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
参考文献:
篇7
今后十几年,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工业化基本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现代教育体系、卫生服务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从根本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已经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进一步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关键靠改革开放。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推动科学发展,目的是全面改善人民生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中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需要我们用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我们将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审视自己,在国际形势变化中把握机遇,在内外经济互动中推进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多边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我们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已经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要继续立足国内需求开拓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实力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我们将把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加快解决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环境质量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更加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现在和将来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对外交往中,我们秉持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的理念,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在增加。美国次贷危机还在发展,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此,各国应携起手来,积极应对,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态势。同时,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农业、环保、中西部地区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薄弱环节,努力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投资结构,抑制不合理需求,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应当看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国内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形势长期保持下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求实,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8
首先让我们先用看起来最稳妥的全球史观来分析这一专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中的第八单元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其中明确指出:“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岳麓出版社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确写到:“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处在封闭状态下独自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是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战以来,全球化的发展明显加快。”这些内容清晰地归纳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脉络,完整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到逐步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而这些句子正是出现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在此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接受全球史观的感染。对运用全球史观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考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岳麓书社为例,在本单元的解析与探究中这样写道:“材料二: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1万美元中,有近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发动机、驱动桥和电子设备);700美元付给联邦德国,作为车的款式与设计工程的费用;400美金付给中国台湾、新加坡和日本,用以购买小零件;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现代社会的世界贸易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解析与探究明显考察的是运用全球史观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同以往我们用波音飞机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各国在世界市场上走向合作共荣一样,这则材料展现的都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封闭走向合作共荣,世界日渐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可以说用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全球化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主导史观。
2.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主要从“现代化”这个层面切入,阐释人类文明从农业到工业文明演进的历程。因此,现代化史观适宜于整合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而经济全球化刚好是这一阶段的内容。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现代化的层面分为:政治、经济和思想。详细说来,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这三者相互影响和促进。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经济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因为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台,封闭的市场经济只会阻碍近代化的进程,各国开放的心态和政策使世界各国共同谋求经济利益和全球市场,从而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繁荣。而经济上的现代化为各国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推动了人民思想文化的转变和进步,三者相辅相成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动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让我们把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划分阶段,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在西方国家的深入发展阶段和全球扩张阶段。经济全球化属于最后一个阶段,是在二战后,现代化浪潮冲向全世界的表现之一,因此用该史观来分析本现象也是行得通的。
3.文明史观。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大致被我们分为三类。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文明发展,同样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将人类的文明史作为授课内容和准备向学生传递的理念,因此每个文明史的教材模块中都通过编排一定的专题来展现该文明领域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和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阶段,我们知道文明史观注重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交流、影响和融合。而经济全球化开拓的世界市场让世界各国在实现经济合作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美国文化稍有了解,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文化、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的美剧文化、美国宪法的自由民主等文明在中国传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潮,孔子学院的建设,普通话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享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成果,世界各种类型的文化正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以说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分析恰到好处。
4.生态史观。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的影响我们已经如同呼吸一样越来越真切感受到了,近期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以为母亲的身份讲解了雾霾和环境污染给们带来的威胁和弊端,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将本国的污染落后企业转移到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以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说,透过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中孕育着深刻的危机,人类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深谙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曾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遭受灭顶之灾,如今生态史观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对高中生传输生态史观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情。高中生们是祖国的未来,树立环保的生态意识,有利于在生活中贯彻生态环保理念,从而对未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注入希望,因此用生态史观引导同学们分析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5.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关注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同样可以以社会史观的视角来分析,说实话经济全球化并非距离我们很远,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岳麓书社这样写道:“被‘拉近’的距离,在封闭的唐朝时期,玄奘为了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和天竺之间用了十几年,吃尽了苦头,然而在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及时联系了。”这些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再比如,以前只有外国才有的水果和食品,现在在我国市场上随处可见,电子产品苹果iPhone在美国和中国都有销售,出国旅游对中国人来说也不是新鲜事了,观察身边的快餐店肯德基和麦当劳、服装品牌店阿迪达斯、喝的饮料可口可乐、外资企业等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因此用社会史观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是最能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的一种切入方法。
篇9
一、统计的重要性
统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统计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产生,在远古时代就有结绳计数的雏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统计变的愈加重要,它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各级各部门了解国情国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内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统计体系已有许多方面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统计体系大而不强、统计机构大而不精的弊端日益显露,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统计调查内容还不能很好地反映科学发展的需要,统计调查工作还过多依赖于全面报表,统计调查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国际方面,世界经济目前正面临着就业、环境、金融危机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为帮助各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促进本国的充分就业,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共享式发展,各国统计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政府只有全面掌握世界经济动态,才能科学地制定本国的发展政策。建立规范统一、科学高效的共享式统计体系成为了当今世界统计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
统计数据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只有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一致统计数据才能够比较分析。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实现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客观保障。在统计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各级统计机构特别是中央统计机构直接获取数据,要充分利用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和经营记录资料来获取统计信息,要充分利用各行业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来代替传统的统计报表。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
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统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统计工作当中,实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任务布置到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汇总、存储、的全流程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型信息技术,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其声、光、热、电等各种需要的信息的系统。在统计调查、数据处理过程中,应用物联网可以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2)云计算技术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整系统,对大量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在统计工作中云计算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解决单机运行效率不高、数据资源存储有限的局限性,实现数据处理的完整高效。
(3)以遥感(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3S)技术,可以有效把握特定领域调查对象的物理变化,在数据的生产、采集、监测领域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获取调查对象信息的科学性。
3.加强理论创新,培育高素质人才
加强统计科研机构的建设管理,统计科研机构要着眼于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统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针对当前社会对统计的新需求,注重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推动统计科学研究与统计工作更好的结合转化。在做好对统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教育基地作用,把统计学纳入专业课程,积极探索实践统计学硕士、博士的培育工作,培育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统计人才。
4.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是统计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统计人对统计事业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统计工作者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只有把统计核心价值观融入统计人的精神世界当中,统计人才能够在工作中自觉抵制各种腐蚀诱惑,才能够自觉实现统计工作的客观真实。
5.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各国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统计工作要与世界接轨,就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统计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开展统计工作。加强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比较项目的交流工作,加强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的监测和社会、环境核算,不断提高各国官方统计的质量,更好地实现各国的统计资源共享,成为了世界各国统计机构的共同使命和重要职责。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可以为世界各国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和走势、科学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推动各国政策协调,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
四、结束语
展望中国统计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的统计工作必将在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与时具进、科学发展,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会积极融入到世界统计大舞台当中,积极发挥我国统计在世界统计中的重要作用,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
篇10
中国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显现出现代化追赶效应或追赶模式的明显特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总结为如下特点: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国国力经历了从强到弱又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第二,中国人均GDP水平与世界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是先拉大而后迅速缩小。第三,在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直到1978年以后才日益开放,加快了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第四,中国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人文指标的相对差距。第五,改革以来,中国各类生产要素增长及其配置市场化程度增强有助于加速中国的快速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前景
1、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在贸易、直接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深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导致一个国家产生的危机会改变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特别是通过货币危机传导;一个国家的经济萧条会减少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一个国家的币值贬值会增加其他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债权债务关系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愈来愈大的负面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深化不仅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速,而且使国际市场各类非能源产品、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从今后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危机作为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我们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容忽视的潜在或显性因素,做出现最坏情形的打算为好。
2、国内形势面临的挑战
从1993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控制高通胀率,由1994年21.4%的高通胀率下降为1997年的0.8%,接近零通胀率,首次成功实现了宏观经济“软着陆”,但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各种长期积累矛盾的作用,从1997年以来,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已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第二,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空前提高。第三,通货紧缩越来越明显,严重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城镇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第五,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困难,亏损额愈来愈大,利润额愈来愈高少,并出现了巨额净亏损。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有经济既不适应国内市场竞争,也不适应国际竞争,这是多年积累的深层资机制性矛盾,并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问题。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中国走向21世纪的过程,就是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今后中国还会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赶上,并在本世纪初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专业人士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预测和估计。
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2000-201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0-8.7%;2010-2020年期间为7.0-7.8%。 按底线方案预测, 1994-2015年中国人均GDP平均年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4。按上限方案预测, 1994-201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8.1%,中国将于2010年左右GDP总量超过美国,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4。
1996年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们预测到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到2010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10%,到2015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27%,到201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25.6%,到2015年上升为28.9%。
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崛起的亚洲》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作了三种可能的估计:一是乐观方案,中国将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生产力和资本形成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6.6%;二是悲观方案,中国未进行必要的改革,行业瓶颈将制约整个经济增长,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4.4%;三是基本方案,假设中国仍保持1995年自然和政治条件不变,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6.05%,大大高于东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2.8%),略高于东南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为4.5%)。在这一持续性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人均GDP相对于美国人均GDP水平迅速缩小,由1965年的3.2%,提高到1995年的10.8%,到2025年又上升为38.2%。
1998年麦迪逊对中国的未来作出了自认为相当保守的估计。他基本假设条件如下:第一,劳动投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也有所下降;第二,教育水平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第三,人均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5%;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也会有所放慢。在上述假设情况下,他预测1995-2010年期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由1978-1995年期间的7.5%下降为5.5%,人均GDP增长率大约由6.04%下降为4.5%。既使在这种假设条件下预测,按PPP法计算,到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7%,比1995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那时人均GDP的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5,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将在世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无论那一种长期预测都表明,如果中国不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和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在下世纪初期的10-20年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应当是可预期的发展结果。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仅经历了20年的改革开放,就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的相对差距。如果我们再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的话,20年后中国GDP总量将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水平,中国的贸易总量将略低于美国贸易总量,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空前发展将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重大事件,并将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作者单位 :锦西石化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机遇与挑战:中国走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篇11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江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表明,总书记赋予了江苏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的重要使命。
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是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于2011年11月6日,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题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中提出的,即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再创黄金发展期的战略选择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就以昆山为例,在调研时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并且嘱咐江苏发展得要比全国快一些。进入新世纪,同志、总书记都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来看,江苏已经具备了朝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冲刺的基本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国情,这就决定了各个不同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有先有后。从国家发展大局看,全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东部地区的率先探索和实践来引领示范,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发展需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来带动和支持。就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来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工业化与都市化,江苏都有较为雄厚的基础,都走到了全国多数省份的前列。从经济层面看,江苏产业体系健全、结构优化,在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科教层面看,资源丰富,居于全国前列,是为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支撑;从文化层面看,人文素质高、干部队伍管理能力强,全民具有争先、率先开拓的精神风貌;从社会层面看,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较高,基尼系数在全国较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在全国较活跃,社会安定和谐,生态体系不断优化。这些构成了江苏率先基本现代化的主要支撑体系和重要先行动力。特别是江苏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发展阶段的先行基础,为先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按照中央的要求,江苏提出“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行现代化。其中,针对第一个“率先”,江苏省于2003年率先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目前,江苏省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水平。“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速年均13.5%。全省GDP连续跨过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20多个全国百强县,24个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乡镇,数量众多、遍布南北的亿元村,这是江苏率先小康的“表情”。
完成第一个“率先”后,立足江苏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现第二个“率先”,描绘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美好蓝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抢抓机遇再创黄金发展期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为江苏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机遇。江苏正在推进的转型升级工程,核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契合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大势。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中,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不仅在规模上形成了一定优势,而且在一些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创新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具备在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
以“八项工程”推进实现基本现代化
篇12
雷客网以精湛的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优质服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站设计服务;精心推出多种科学方案,从网页制作到网站推广,让企业最大限度拥有建站优势!雷客网拥有出色的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诚信可靠的服务质量,从客户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客户着想,为客户带来更多效益、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助企业获取更好的成功!
2.优秀企业网站建设打造企业间高效营销模式
现代企业营销可以通过网站建立与客户建立便捷渠道,全面展示企业的所有产品。网站建设足以令您的产品与品牌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就算企业仅仅把网站当成电子宣传册来使用,也比传统的宣传模式更加的多姿多彩、更加地易于详细与广泛传播、更加的经济与环保。
致力于打造现代化营销型企业网站建设的雷客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网站建设应从客户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客户着想,为客户带来更多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助企业获取更好的成功。让企业网站更加广泛高效的提高企业宣传,创造销售机会,据调查,有超过50%的人是通过上网查询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以及电话和地址的,这一比例和通过114查询的比例相接近,可见企业网站已成为许多人首次接触企业、了解相关信息的选择。
现代企业丰富营销手段,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网站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现代商业客户网上查询与采购的需要,抓住网络商机,通过网站可以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作为传统营销的补充可以拓展新的空间,增加销售渠道,能够接触更大的现代消费群体,另外,企业网站可以减少环节,减少人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营销效率,增加了中小企业客户网上采购的利益动力。
全球网络化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突出的标志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空前繁荣,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已成潮流,企业网站建设在现代商业中的显现的作用越发重要。
知名网站建设团队雷客网认为,每一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客户的需求至关重要,雷客网将与客户一起,分析并记录客户的初步需求,并在沟通中逐步明确,从而为以后方案的制奠定基础。网站前期策划作为网络营销的起点,规划的严谨性、实用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网络营销目标的实现。雷客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专业策划经验,协助不同类型企业在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术要求的基础上,为企业制定阶段性的网站规划方案。
雷客网依托自身的网站建设、开发经验,为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其外部之间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桥梁,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建立起以网站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网站信息组织、个性化的网站视觉设计、度身订制的网站功能定义及开发、高效的营销型网站系统。
3.新商业文明下的现代商业网站建设
世界经济已经回稳,但仍然存在重大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还面临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新商业文明下的现代经济问题更加重要。开放、透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给新商业文明带来莫大的信心。利用互联网去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在现代商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世界经济面向未来,走出危机的一次重大的机会。
篇13
2008年,市场对世界贸易产生了强烈观望甚至是悲观情绪,机械行业的整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但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将被拉长,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成长型企业依然维持乐观的评级。
2008年,市场对世界贸易产生了强烈观望甚至是悲观情绪,机械行业的整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但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将被拉长,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成长型企业依然维持乐观的评级。
机械行业一方面进入整合阶段,另一方面从国有企业中又分离出来部分私营企业,行业的整合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更加艰难和漫长,行业过度竞争依然严重,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2008年的宏观调控使得部分公司迅速从高速增长下降到亏损,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现金流出现了困难。
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没有明显的松动迹象,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缓;钢铁汽车等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增长放缓;GDP进一步回落。郑贤玲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对机械行业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本国的经济与竞争环境,我国机械行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土地使用成本优势,也是世界制造基地转移的重点行业,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深入和配套条件的不断成熟,我国已经开始成为全球主要的机械产品出口大国。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008年比2008年的明显放缓,国际航运市场出现波动,航运指数开始下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纺织品贸易争端没有结论,船舶行业新承接订单下降,集装箱出现调整。市场对世界贸易也产生了强烈观望甚至是悲观情绪,机械行业的整体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郑贤玲认为,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首先,中国、印度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参与到全球资源配置中来,国际间依存度越来越高; 其次,冷战结束后大部分军用技术转向民用,大大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相当一部分国家消费信心加强; 三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资源的流通; 四是通信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的现代化拉近了国家和地区间的距离,使得资源配置和贸易的成本越来越低。在这种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和贸易周期将被拉长,且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成长型企业依然维持乐观的评级,包括中集集团、振华港机、沪东重机和安徽合力等。 她补充说,制造业持续发展和产品升级的动力来自效率、环保、节能和人性化,所以,尽管石油济柴2008年是沪深两市涨幅最高的股票,但公司产品升级换代能力较强,同时又涉及节能和环保产品,“我们依然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