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学的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精选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与激情践行范例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精选教学范例,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有助于营造和谐温馨教学氛围的范例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系统的范例指导中实现高效学习,因此,范例教学中范例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在升华和凝华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冰冻衣服放在太阳下很快晒干”的图片,即物体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升华”。为了将“凝华”的内容具体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常见范例配合教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冬天窗户上经常出现的“冰花”,然后借助此案例进行系统讲解,并鼓励学生思考“冰花”一般出现在内窗还是外窗?为什么?这样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契合学生兴趣的生活化范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篇2
一、数字化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获取化学知识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化学课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把数字化资源与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插播相关的学习视频,展示具体的模型,还可以开展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时,教师可以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为每个组的学生都准备好一定量的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并给予一定的辅助工具(如利用丁达尔效应辨识悬浊液的小电灯),每个小组的学生也可以自带区别的工具和用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查找的如何区别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
初中生要想学好化学,单凭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设计化学作业.为了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把数字化资源应用到化学作业的设计中,使化学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后,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对于它们的立体构型,学生单凭想象,很难弄清它们的性质和空间构型的特征.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化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在网上收集资料、图片或观看相关的视频,简略画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的性质的稳定性.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查找资料,找出其稳定性的原因.这样的化学作业,充分应用了把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课外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宽大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为学生有效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打开了一扇大门,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很有帮助.
三、数字化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后,也要学会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不足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化学操作,这时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这方面上的不足.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资源,找到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办法.例如,学生常常在家里发现菜刀生锈.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菜刀的材质和生锈的原因,再通过网上查找的资源知道菜刀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知道防止菜刀生锈的好方法就是在不使用时及时擦干菜刀表面的水分,长期不用时还可以密封保存起来.毫无疑问,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及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化学解释和具体的防治方案.此外,日常生活中食物变质腐烂、洗涤剂去污、雷雨发庄稼等,学生都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找到答案.
总之,初中化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特征.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展的全面型人才.
篇3
一、课前,利用问题帮助学生开展课程预习
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很多在高中时期成绩有所突破的学优生,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么过人的地方,反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具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是在九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正式接触化学内容的学习。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缺乏预习目标,有的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粗略的浏览,所以,老师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利用问题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展开良好的课前预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进行询问,“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金属的化学反应内容啊?”,可能有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会回答“铁生锈”、“铜生锈”的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继续追问,“你们能够详细说出这些金属在生锈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那些内容吗?”关于这一点,可能学生的认识都不是太全面。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出预习内容,“关于这些内容,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上,会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老师可以利用板书,来为学生设计一些预习问题,比如说“简要叙述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说出常见金属和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内容”等,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带着问题来寻找答案,这样的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且,在正式的讲授中,学生还能根据自己在预习活动中产生的想法,和老师进行良性的互动。
二、课中,利用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内容拓展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上,过多强调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往往是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新课改中,强调老师通过课堂内容,来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课中教学中,老师要利用问题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内容上的深入,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化学学习意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里推荐一种问题教学法,就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问题学习:一方面,老师根据问题,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根据问题,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询问。这种问题化的互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章节的课中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法,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化。比如说,在学习完基本的概念内容后,老师可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味的问题来。像当下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严重,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含有硫酸等杂质的工业废水,应该怎样处理?”学生根据酸碱中和的问题,可以联想到在废水排放前,利用碱性物质,像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在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进行提问,比如说,“为什么在被蚊虫叮咬后会感觉到痒痛?”可能有时候学生会联想到有关酸、碱的化学内容,但是又无法进行详细的表述。这种情况下,利用问题的方式来和老师进行交流,既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同时还可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课后,利用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点评总结
在新型课堂上,课尾总结是个关键的内容。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对教学环境做出了改变,在化学课堂上,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内容的多元丰富,这样尽管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限制,对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未必能够进行全面的掌握。所以,老师在课尾的时候,要积极的利用问题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内容,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巩固复习,帮助大家完善学习过程。
例如,在利用问题法对《溶液》这一章节进行课程总结的时候,老师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就是自己针对教材上的内容,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n题。比如说,“有关溶液颜色的基本特征”、“如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水”等问题,通过回答,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法,来进行互相提问。在这别的同学不理解的问题。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尾总结的效率。当然,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也要进行及时的帮助,正确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能死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开放眼界,对于问题化的教学模式,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4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低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化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化学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前,很多初中生都存在着偏科的现象,他们觉得哪一门学科比较有意思,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这门学科。相反,他们觉得哪一门学科枯燥无味就会置之不理。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成为老师所关注的焦点。
2.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希望能够聘用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然而培养人才要从基础出发,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化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化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将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讲解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没有将数字与文字有机结合起来,这更是让学生觉得化学学习很无趣。
二、问题导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在解答化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合理划分小组,让学生自由阐述他们对化学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都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他们既希望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希望学生掌握一些社会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从问题导入在教学中应用的众多实例中可以了解到,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问题导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前问题情境法已经被运用到教学中,然而化学教师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化学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在问题情境中,问题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我们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教师要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平常在煤炉里煤层上方是否常看到蓝色火焰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又是否听说过煤气中毒呢?煤气是什么气体呢?它为什么可以使人中毒呢?通过这两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顾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导入环节,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会在生活现象、生活问题的驱使下探索知识,让学生全面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在课堂中,借助问题引出探究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作为参考依据,引导学生将问题作为主线来开展化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探究课题。
在课堂上,化学教师要提问题,但是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同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思考问题的时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要将课堂甩给学生,而是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们以“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之前我们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将它们两者溶液混合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随后教师让学生猜想,猜想完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将稀硫酸滴入到氢氧化铜中,学生观察有没有发生反应,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本组成员要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当学生做完此实验之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提问: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剂,重复上述实验,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组成员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发现小组在探究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或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他们在探究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小组成员顺利完成本次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能够从分析实验现象中获得最终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
3.重视及时反馈鼓励引导
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要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为主线。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其中,发现学生探究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授是主要的授课方式,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应运而生。但是有部分教师对这一教学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应该插手。为什么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呢?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当学生探究问题时,教师没有鼓励、引导学生,从而导致课堂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我们以“制取氧气”教学为例,教师要提出这样三个问题:问题一,你们知道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吗?问题二,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们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氧气又经济又可行呢?问题三: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呢?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一一思考,从而找到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法。然而在解决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法来让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深入小组中,告诉学生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尽可能降低实验误差。
问题导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既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就促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讲授式教学过渡到探究式教学,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康江兰.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4(8).
篇5
范例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化学是我国初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其充分重视。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占据主要地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范例教学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范例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范例教学可以将原本乏味、枯燥的化学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进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课堂主动性。
2.范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范例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二、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1.基本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概念和相关规律的讲解以及传输,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比如在讲解原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概念的分析,结合实例,对原子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此外,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为立足点,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保持一致,从学生发展角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3.尊重学生兴趣。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三、范例教学的应用
1.合理选择范例,明确教学目标。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教学范例讲述课堂的学习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将教学原理和教学技能有效结合,明确教学范例的选择和教学内容。教学范例的选择不仅要包括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酸碱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合理地结合实验案例讲述教学知识,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开发知识潜能。
2.组织教学范例,营造课堂气氛。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在采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以后,教师也不能严厉的批评,要采取勉励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求知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课堂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总结,不仅可以活跃化学课堂严肃气氛,还能促进知识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明确教学模式,按需选择范例。选择正确适当的范例对开展范例教学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合理地选择范例,教学范例一定要包括已学知识内容和将学知识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在选择范例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确定范例的难度。已选择范例要具备针对性,通常来说,一个范例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学细节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符合学生兴趣,注重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改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特点,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营造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来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和学生的互动,通过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下课前,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模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之间还要增进教学交流,通过向其他教师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范例,增强教学能力。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学好化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化学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辅导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范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当今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国家制出的人才强国战略,也使得教育的地位是愈加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也是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的教育水平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也是尽可能的去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达到最大化,但是,大多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尽可能的争取到所有能够争取到的时间,滔滔不绝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子下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知识接受的效率也很低,使得课堂上往往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使得新课标的目标没有办法很好的落实,针对于此,问题化教学方式便顺应出现,问题化教学方式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这些情况,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上述的问题也是在化学教学所出现的,因此,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应用问题化教学也是必然的。本文便是对于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
一、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不高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大量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目,要想学好这门科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好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决实际的问题,然而这些的前提条件都是学生能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好化学。但是学生兴趣的缺乏,使其课堂质量并不高,自然学生学好化学就比较困难。近年来,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课是提不起任何的兴趣,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对化学这门学科拥有抵触情绪,拥有严重的偏科现象。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创新,新课改的观念不断深入到初中的教学中去。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课改在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突破,不仅使广大老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创新化教学,而且课堂上新活力的注入使得孩子们也对化学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兴趣,使得教学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间思维互动、互相交流、勇于表现自我的新型模式。
(2)老师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尽管许多的老师加强了在课堂教学中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也并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于实验的教学认识比较的模糊和片面。在学生的考试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实验探究题的得分都比较低。此外,老师在课堂上面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也是有些形式主义的情况,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探究,而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书本上面的进行模仿,这就直接的导致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经验太少,甚至是直接没有实验的经验。
(3)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教学缺少问题出现的情境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互动性比较高、同实际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目,化学的教学同时也是教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学生思维的开发需要比较良好的问题情境作为铺垫。但是传统观的化学教学中没有这样的方式,对于问题的设置比较简单。无法达到情境的融入,加上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因此,高效、轻松的教学课堂一直无法构建起来。
二、 关于问题化教学的理解
问题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针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的弊端所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它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课堂之上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去探究问题和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是一种变相的培养。
三、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1)培养师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与学习知识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活动,因此师生间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障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新课改所改革的不仅是老师在备课时更加充实和完善课堂知识,而且要准备好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教学生使用哪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理解掌握,以学生为中心备课好重点难点内容,使其更好地学习。
(2)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问题。合理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探究想法的重要手段。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的引导能力,将学生引导向自主探究问题的方向上面去。设计问题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知识的接受程度。在实验的时候提出不同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
关于问题化教学的核心便是--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并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比较良好的基础。首先,老师可以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进行提问,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于学生的思考时间,老师要给与其耐心的等待,不能因为学生正在思考就急于结束问题。同时这也是给全班的同学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就形成一种全班思考的优良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带着问题,促进自身的学习。
结语:
问题化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运用好问题化教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了我们化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是关系到了整个素质教育的质量及其效果。因此,老师要加强对于现如今课堂教学弊端的反思,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体放在学生身上,充分的应用好问题化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为初中化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联系实际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科学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引进来,同时,将其和化学课本中的诸多概念原理进行一一对应,因此,有必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保证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初中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体来说,在进行分子概念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初中生认真思考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奥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奥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远就能闻得到的奥秘是什么?刚刚洗过的衣物在太阳底下很快就能晒干的奥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出现白色的痕迹的奥秘是什么?一汤匙食盐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却变咸了的奥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体积之和不是两升的奥秘是什么?等等。通过你这种方式,来引导初中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
二、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能够保证初中生深入地领悟到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在进行关于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的作用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初中生非常爱吃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的气体成分来引导初中生深入地探索:第一,在包装食品的过程中充入气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第三,怎样进行实验来证明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在初中生进行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初中生就能够证明大型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可比克薯片”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所充的是氮气,而不正规的厂家所充的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含水量要高于一般的空气,这就导致包装袋里面的膨化食品吃起来不会那么脆。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实验,将含盐类的晶体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利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作为原料来做成酸碱指示剂,能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味极鲜、果汁、豆浆、食醋、水果罐头、啤酒等各种各样的食品的酸碱性;利用鸡蛋壳来取代典型的化学药品可以验证碳酸盐的存在;利用碘水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分等。
篇8
初中化学是高中和大学化学的基础环节,因此初中化学的学习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化学的学习,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将出现极大影响,如果化学的学习受到不良影响,也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存在较明显的偏科现象,所以在对化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2.化学实验环节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国家对于专业性人才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而要想对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就应该从基础环节进行培养,也就是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作为主要的教学组成环节,教师应该不断利用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引起重视,对于实践环节并没有足够重视,这就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进行有效应用的措施
1.对问题进行科学设置
在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效进行科学问题的设置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将有重要帮助。所以,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就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也就是在课程开展前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掌握问题化教学的灵活性,并保证课堂教学在高效的标准下进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化学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提升。
篇9
化学学困生是指在化学学习中,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好;学习不连贯,形成薄弱知识点,造成整体学习困难。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对整体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微课创设趣味的化学情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微课创设趣味十足的情景,以动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将枯燥的知识点置于有趣的情景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点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利用谐音:“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配上美女背景图制成微课,立刻能引起学困生的兴趣,很快就能记住这个顺序表了。巧妙地运用微课教学比传统教W手段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有趣生动的视频,刺激了学困生的感官,激发和调动了学困生的兴趣,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微课构建学习体系夯实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将教学课件中的知识点,利用录屏软件制成教学微课,许多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面,经过积累形成一个化学微课知识点体系,学困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好,便可以通过微课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学习,利用微课视频的再播或暂停功能充分掌握。例如,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5)简单仪器;(6)药品的取用;(7)天平的使用;(8)量筒的使用;(9)酒精灯的使用;(10)连接仪器装置;(1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12)单元总结提升。分为12个知识点制成12个微课形成整个单元知识点学习体系,夯实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困生连续学习,对薄弱知识点进行专项突破,避免因某个知识点未掌握,造成整体学习困难。
三、运用化学实验微课帮助学困生突破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四种形式。学困生主要表现为演示实验没看懂,学生实验没掌握,探究实验没思路,家庭实验没动手。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制成个性化微课,在微课中加入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实验反思等,甚至可以将经典实验题加入进行讲解,这样学困生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例如,对实验探究专题进行复习时,根据化学实验结合练习制成练习讲解式的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有关物质成分探究;(2)有关反应物过量导致物质组成改变的探究;(3)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4)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四、运用化学微课给学困生搭建高效的学习平台
化学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应用,能给学困生搭建高效的学习平台,给学困生的学习留下时间和空间。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的问题,可以在课外对微课进行反复观摩理解。利用微课平台将教学重难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领学生不断突破。例如,教师可将图形题、推断题、计算题通过微课精心设计,将不同的解法甚至错解呈现出来,架设起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桥梁,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生动有趣的学生自学过程,使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保持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针对学生学习反馈可以及时回复,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微课的引用能丰富教师的转化方式和手段,给学困生转化提供大量资源,对转化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运用微课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自主互助学习,逐步提高成绩,最终缩小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从而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的田园中。一些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崛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实验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与与书本知识直接相关联,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学习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后学习理论知识来巩固知识。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分组,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在现代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验。
实验方法的使用,一般要求:(1)教师提前做充分的准备,亲自进行第一次实验,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2)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的时间中,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通过教学或谈话,来进行演示测试,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我意识。(3)团队实验室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自己动手。(4)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端正教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由学生来写报告。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
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的实验仪器(玻璃烧瓶、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试验药物(酒精、酸、碱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实验时,教学始终保持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行为准则的规定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良好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行为准则和规则的重要性。清楚地向学生们解释,反复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 在实验室保证安静的环境。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要离开实验室。如果确实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向老师报告后再离开。简而言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态度时必需具备的。
2、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
通过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目的,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要特别使用好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个开始部分中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迫切期待的内容。此时,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有意识地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会增加实验效果。有的是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提前进行解释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要领,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实验室制氢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较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正式实验之前化学老师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做实验。
3、坚持实事求是,启发学生富于探索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当结果不正确时,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不能草草了事,当实验结果正确时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实验的原理在哪里。
4、要关心爱护实验室设备,节约耗材
做每一个实验的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从而造成误差。同时为了避免损害实验仪器,甚至事故,还要求学生不应该做与这个实验无关的行为。在实验过程中要节省实验耗材,禁止酒精灯等教学工具、放大镜、剪刀带出实验室。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不会丢失,分发给每个小组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验证,并填写仪器的名称、实验日期等,最后签名,作为库存检查和承担责任的证明文件。实践证明,在实验中教育学生爱护仪器和节省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
篇11
一、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中,在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分组过程中应该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让所有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老师应该合理搭配男女生名额,规定每个小组基本人数为4—5人。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小组内合作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当各个小组的名额确定之后,再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位组长,让其负责监督本组内的合作学习过程。并且要求所有成员每个月轮流担任,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个组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要求各个组长及时向老师反馈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解决,从而有效提高生生互动的效率。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时,老师应该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由于各个小组组长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责任重大,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小组长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便组内成员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优秀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困生得到进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把握小组合作时机是合作教学方式开展的关键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2]。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该准确把握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时机,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注意下列几项内容。其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便应该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时,首先由老师动手演示制作氧气的过程,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沟通、归纳氧气的制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出结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点。其二,当组内成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便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部分具有难度性的问题,先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当小组内成员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时,老师便可以进行指导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其三,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投身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而且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点时,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纯净物、混合物的化学特性,然后引入化合物和原子的知识点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概念关系图,然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通过合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成绩评定是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其传统的评价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这样不但容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疏远,而且会让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造成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需要老师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考察和小测验等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深化改革中积极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记忆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2
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
1.2 例教学可以让枯燥的课堂任务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联想能力。
1.3 范例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一致。
1.4 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5 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但是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们不能轻易学会,导致学生排斥化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其实,学生排斥的并不是化学,而是排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的应用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范例教学中可以体会到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巩固学习到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的化学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只是把一些前辈们的经验进行一个总结,传授给学生们,这就使学生们缺乏自主分析和创新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每个实例的详细分析,分析该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等等,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化学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3 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通过初中化学课堂范例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其实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学科,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在学习化学时,学生可能会遇见各种复杂的困难,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化学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3.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范例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范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范例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该结合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可以围绕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包含范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范例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选择范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技巧,更要注重范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范例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对具体实验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讲解二氧化碳具体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开展醋精与鸡蛋壳的实验,鸡蛋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它做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的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解鸡蛋壳在醋精中慢慢消失的原理,即使学生阐述的不对,教师也应该予以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3.2 正确地应用范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课堂氛围非常的严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从心中抵触化学学习。教师通过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通过范例的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想法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想说、敢说。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篇13
初中化学本身就是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因此,开展趣味实验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而且也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于改善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讲,趣味化学实验将趣味性和教学性有机结合,而学生在趣味、实验问题的引导下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问题探究,而在探究中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拓展了思维,也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从教学效果角度讲,传统化学实验的过程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只能被动地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而趣味化学实验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还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趣味实验是化学理论知识的载体,而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的重点,从而有意识地理解实验内容,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设计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不同药品的在制取二氧化碳是反应的激烈程度,设计了“冒泡大比拼”的趣味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在试管架上并排放置了5个试管,这些试管中的药品分别是空试管中加入浓盐酸、石灰石中加入稀硫酸、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在滴入试剂之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个试管中的反应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一目了然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
2.突出趣味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趣味化学实验的核心就在于它的趣味性,而在教学中突出实验的趣味性也能够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水沸腾实验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但是为了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体会不一样的化学现象,某教师将装有水的试管用试管夹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同时将试管口面向黑板,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黑板背景的映衬下清晰地看到沸腾的白雾,还可以通过黑板上的小水珠理解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3.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些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常常过分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验的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趣味实验的作用,就应该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实验中相应的问题以及适当的操作指导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木炭的吸附性这一实验教学中,为改善实验方案的效果,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改进,而学生们通过互动讨论,思考出了过滤、制作简易净水器等改进途径,而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将趣味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相连,初中化学教师在应用趣味化学实验改善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将实验的重点放在实验室中,还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设计实验内容,例如在了解了实验室中酸碱指示剂的成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这样的实验操作过程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实验精神。
5.利用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现活动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开放性的探究与实验,因此,教师在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应该将知识的传递只局限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自主性,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之后,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了利用生活用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实践活动,而在验收中,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和胶皮管作为收集器,利用白醋,小苏打或面碱作为反应试剂,然后在水盆中利用排水法进行操作。而这样的实践过程既体现了趣味实验的目的,也反映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三、Y论
总之,趣味化学实验使化学教学资源跳出了教材和实验室的局限,将更灵活的实验模式、更丰富的实验内容纳入到教学中来,而初中化学教师在应用趣味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凸显实验的目标与内容,以充分发挥实验化学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明霞.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 才智,2016(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