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

篇1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

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中,虽然对勘察、设计、施工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支撑;此外,在勘察设计、招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属于雏形期,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规范还不够完善。基于以上原因,施工单位在建立之初没有得到严格的资质审查,给工程质量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利益,对建设单位进行贿赂,于是,建筑单位就成了造成工程质量的帮凶,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许多“豆腐渣工程”因此而“闻名于世”;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建筑材料、工序等的监督力度也不够,特别是检验过程中再加上检验人员的“渎职”的关系影响,工程质量就随之降低。

(二)管理人才匮乏、水平太低

建筑工作质量的管理依托与建筑管理人员对建筑工作实施的管理活动,换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将直接收管理人员的影响。但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来看,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建筑管理人才在资源配置上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多则无处,少则找不到人任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因为待遇、福利等方面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流失现象。

从建筑人员的管理水平上看,他们都依靠知识经验和以往管理经验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单位没有抽出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才外,所谓的非管理人员充当管理人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建筑施工单位临时从企业中抽调一些人员就组成了“管理队伍”,诸如此类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买下了不可估计的隐患。

(三)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没有一定的建筑知识、文化素质水平也较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虽然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定的工程质量安全常识,但在包工头等人的利益唆使下,偷工减料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如此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变得令人担忧。

(四)建筑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延续的计划经济体制,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长期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建筑行业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喜欢搞摊子式的建设,而在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资上有显得有此“吝啬”,这就造成了施工质量的不高。加之建筑法律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建筑工作的质量就变得更加严重。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让建筑工程随之不断发展,建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发展,为此,要推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做起。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否则管理就会成为空中阁楼。考虑到我国在建筑工程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特殊原因,可以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为借鉴,在完善《工程质量法》、《建筑法》的基础上考虑制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在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法》,同时以该法为宏观法律进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兼顾政治、经济等手段,以政府为主导,落实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

(二)以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质量核心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单位在新招从业人员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其次是对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一方面,建筑单位应和广大高校合作,通过高校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当然,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除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外,必要的思想政治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以设备和技术的完备来提高施工的质量

建筑设备和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为此,建筑单位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建筑设备和技术,对使用中的建筑设备应落实专人监管制度,做到常用常检查常保养;对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检查,强化其质量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质检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如实进行汇报,让质量管理在监管下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以法律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以管理为核心方能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也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1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监理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建筑工程监理水平较低,这对监理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监理水平较低主要的表现有,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理,例如2009年上海市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在建小高层发生整体倒覆事件,则是典型的监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监理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建立制度也不完善,监理组织也不健全;监理工程师经常身兼多职,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监理作用;监理单位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国内的监理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不具备监理能力的单位看到建筑工程监理有着巨大利润,就浑水摸鱼混入监理市场。由于监理单位本身能力不足,不仅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整个监理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十分深远。

1.3 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从事监理工作的工程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以前都是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当然对监理工作来说,这些知识也必须要熟悉。但是只经过不成熟的短期的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这是远远不够。不仅要熟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等知识,还要掌握监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监理人员将建筑工程监理片面地理解成为了单纯的质量监督,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责任。他们只懂得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法律、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而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监理工程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1.4 监理收费不规范,存在恶意竞争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监理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监理的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等行为,只考虑到如何拿下工程,忽略了监理工作质量等基本要求,使监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没有得到保障。另外,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监理行业发展与进步。我国监理单位收费的依据是[1992]价费字479号规定的相关标准,但是由于存在恶意竞争,导致监理收费要低于该标准,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2.2 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2.3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第一,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第三,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2.4 规范收费制度,杜绝恶意竞争

首先,增加监理费用。监理费用在基建的财务制度之中,应当同设计费用一样列为工程费用整体的一部分。然后根据监理工作实际上比设计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监理费用不宜低于设计费用。其次,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能力不足的监理单位坚决予以清除,绝不姑息,以减少恶意竞争等行为。强化竣工备案制度则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来进行,工程监理对需要招标但是没有招标的,或者是转包、挂靠的等,一旦被发现查实相关部门则不予验收备案,而且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3 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其协调。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完善,积极思考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策研究,提出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规范建立市场,使我国的监理事业走向健康、规范、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伟.关于建筑工程监理对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5(06).

[2]胡列格,谭立兵.从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探讨监理的定位与发展[J].工程建设,2006(06).

篇3

一、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监理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建筑工程监理水平较低,这对监理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监理水平较低主要的表现有,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理,例如2009年上海市闵行莲花河畔景苑在建小高层发生整体倒覆事件,则是典型的监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监理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建立制度也不完善,监理组织也不健全;监理工程师经常身兼多职,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监理作用;监理单位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国内的监理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不具备监理能力的单位看到建筑工程监理有着巨大利润,就浑水摸鱼混入监理市场。由于监理单位本身能力不足,不仅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整个监理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十分深远。

1.3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从事监理工作的工程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少以前都是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当然对监理工作来说,这些知识也必须要熟悉。但是只经过不成熟的短期的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这是远远不够。不仅要熟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设计等等知识,还要掌握监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监理人员将建筑工程监理片面地理解成为了单纯的质量监督,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责任。他们只懂得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法律、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而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监理工程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1.4监理行业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致使目前监理单位职能趋于单一化的发展局面,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然而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策划、决策分析、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合同管理、项目运营很少干预和涉及,不能做到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工作,致使我国目前的监理行业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地运用法律法规手段,是切实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个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监理管理的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做好监理工作法制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和地方规章、法规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实施细则在内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监理工作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有法可依。通过法律体系的建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尽快做好监理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监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工作。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净化监理市场。

2.2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对监理的形式和内容实施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化的、统一的要求和规定,都有定性、定量的参照标准给监理工作予以对照和参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工作只是实现了对工程进度的协调、组织、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共同协商解决,避免工程的延期、缺乏监理等事件的出现。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日记,在积极地协调各方利益基础之上,对标准化的监理工作献言献策,加快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2.3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培训的体制

第一,对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培训。全过程的培训就是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监理人员在监理单位任职的整个时段,新监理人员上岗前必须都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对老监理人员则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鼓励监理人员多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理论基础。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适应性,即联系工作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就是要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相关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以单位培训为主;第三,加强监理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系,请有关专家和高校教授进行科研培训和专题讲座,为监理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储备各类的监理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要为每位新上岗监理人员指定一个资深的监理人员作为入门导师,为新上岗监理人员在学习中提供一个有力的学习条件。

2.4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监督

对于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的错误技术的使用,或者是进行了错误的施工流程,导致的施工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整个过程的建设不能够得到正确的施工提升。所以,监理人员在发现有类似事件出现时,应及时进行纠正,将其中的问题都讲出来,使施工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进行相应的指导。进行现场的监理工作,将员工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保证对现场的公用财务不挪用、不偷盗,使施工材料、设备等贵重的东西能够有效的得到妥善保管,使施工企业能够不断进行造价成本的节约。监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现场的各项基础设施的看管力度,防微杜渐,对于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进行相同程度的看管,并且帮助他们不断进行自身素质的规范建设。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为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打下基础,使公用财务能够被更多人所重视起来,员工之间进行自觉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员工在进行自我提升和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其协调。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完善,积极思考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策研究,提出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规范建立市场,使我国的监理事业走向健康、规范、科学的发展之路。

篇4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设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建设程序日益规范。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已经发展成为建筑业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认真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就目前的建筑业发展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主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作为主要依据。但是,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出现问题时,需要对违规操作进行相关处罚时,参照的法规通常与实际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靠有效的处罚依据相对缺乏。

(二)工程监理机构经费不足

当前,我国的多数工程监理机构都主要依靠自收自支的形式来进行经费问题的解决。建设单位通常将监理费用直接付给工程质量监理公司,为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往往会要求监理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当优惠的比例比较大时,监理公司就无法正常进行专业监理,相关监理人员与监理设备的配备便出现了问题。同时,还有的建设单位对于应该给予监理公司的监理费用严重拖欠,导致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周转经费不足,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保障,因此监理工作的进行更是无法正常,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受到损害。

(三)工程监理单位自身的缺陷

工程监理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人员少、培训不够,及监管不到位,对应该进行抽检的部位和次数不够,监管的方式和内容不明确,对新知识的更新方面也有欠缺。其次,工程质量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政治与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与设备都得到了良性发展,监督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尤其是人员素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质量监督体系责任分工不明确

就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而言,实质上已经逐渐形成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这样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导致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界限模糊,权责不清,非常不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有效进行,对于系统的整体协调也非常不利,更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监管系统的有效发展,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改进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都突出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上。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建设市场科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一个国家在建筑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水平标志。建筑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以及基本法律等。规范标准是由相关部门,或者专业协会等专门定制的,结合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用来限定技术各种技术活动的。法规条例是基本法律在实施方面的细则内容,通常能够构成相关的行政法规;基本法律是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法律总则,是具有法律效率。

(二)加强对监理单位、社会监督的管理

要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监理单位的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监理权威的树立,改变监理单位工作由建设单位决定的现状。工程质量监理公司受雇于工程建设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来进行工程管理的,因此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还是必须的,但切不可盲从。工程质量监理公司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文件,合同规定等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要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对工程建设负责任。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职能的行使。此外,要提高工程监理公司的员工素质,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自觉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监理公司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加强各种人才的储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社会监督来实现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更属于信用经济。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档案记录,尤其是不良记录,建立起建筑工程质量的诚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与信用水平。

(三)加强新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不仅减少了纸张浪费,而且响应了国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号召。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的计算机系统与相关网站,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起科学、标准的机构业务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据;第三,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反馈等,提供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平台;第四,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度,避免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工程监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也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监理部门要想工程建设单位递交一份工作联系卡,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都公布出去,以此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监督。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书面汇报制度,保证工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发现问题时都必须要立刻报告给上级,不可推延,而且要做好工作记录,在周末、月末等递交工作总结,既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也可以召开例会,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

(五)加强人才储备,提高员工素质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将法律、经济、技术,以及行政等集于一体的工作,综合性非常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与技术方面的监督执法工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技术标准,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技术,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其执法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与重点培养,加强人才储备工作的落实,以此来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应建筑业突飞猛进般发展的趋势。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着手,要重点做好工程质量监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论是上岗培训,还是后期培训,都不能够忽视,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行,要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从业资格。

总结:

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下,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机构要不断加强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督手段与监管措施,将各个责任主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持续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对工程监督工作的管理,发挥新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模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18).

[2]刘建华.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探讨[J].城市建设.2009(34).

[3]刘再朵.论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07).

篇5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业的规模非常大,在总量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2]。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和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中下游,建筑工程管理具体环节有待加强,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不足,具体分析如下:(1)建筑工程管理法律不全。目前我国工程建筑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仅仅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中标等方面做出方向性的指导意见,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环节和流程没有明确的实施准则和细则,更缺乏与国际社会相接轨的准则体系。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指导,一方面导致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混乱不堪、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形象,对于建筑企业承包海外项目、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十分不利。(2)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淡薄。纵观我国建筑行业,大多数建筑单位管理层和决策层不太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管理意识非常单薄,往往是通过强制性指令来实现对团队的管理,一味地重视对施工技术的研发而对于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片面地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只需要解决技术难关就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对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3)建筑工程管理人才不足。归根到底,企业的最终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素质较低的底层大众,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原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而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他们对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技术的掌握尚不全面,对于项目管理的具体操作和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国际项目管理模式更是陌生,建筑行业中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科学化、高效化、国际化进程。(4)建筑工程管理执行不力。企业目标的达成需要严格控制企业战略的执行,建筑工程管理也不例外[3]。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建筑企业不能顺利地完成施工计划往往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执行中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的投招标工作、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建筑工程监理方面,最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导致建筑单位经济效益的下滑。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要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工程设计、招投标、项目执行、竣工查收等各个环节和方面均应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以指导,实现建筑单位规范化作业。同时,为了实现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与国际主流接轨,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针对国内外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执行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法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法律体系,推动我国建筑业国际化进程,为我国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扫清法律障碍;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外国法律和涉外经济法律方面的指导,避免由于缺乏对投资当地法律知识的了解而导致工程项目投资失败,推动我国建筑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建筑事业。(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储备。鉴于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人员招募工作,积极寻找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吸引外部优质人才到本行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定期举行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学习班,同时需要补充并更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合同来锁定优质人才,实现教育与产出的衔接,为企业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观念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发作用[5]。要发挥工程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建筑工程管理研讨会,分析当前经济大环境和建筑行业的形势,阐述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性,向企业员工灌输建筑工程管理念,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当对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的改变,设立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组织机构,并由同时具有建筑工程知识技术、企业项目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担任负责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地位,将工程管理落到实处。(4)加大建筑工程管理执行力度。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的情况,建筑单位应当加强相关环节的执行力度。首先,加强对投招标工作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投招标机制,严格审查标价,实现投招标的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加强对合同签订和履行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签订合同,持续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实现对建筑合同的全程化管理;第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实施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制度,创造无安全隐患的施工场所,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文明施工;最后,加强对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监理机制,科学设置监理岗位,合理安排监理人员,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从制度设计和人员安排上将工程监理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对施工场所安全、工程进度、施工人员行为规范、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及时发现工程建造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工期延误、安全事故等给建筑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建筑单位也需要加强对监理机构及人员行为规范的监督,完善监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

篇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楼大厦林立。建筑行业之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然而建筑产业尤其是施工企业是危险性高、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在近几年内,虽然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业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还是没能在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近些年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取得的成就

自从建筑工程发展的五十多年来,我国逐步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法制化。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就企业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落实到人。这就给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保证企业的施工安全。在技术上,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加强了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建筑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与安全防护品的生产和推广上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另外,我国一些地区还开展意外伤害保险试点的工作。根据《建筑法》德尔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从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施工企业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把预防工作与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尽管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安全形势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安全意识问题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承包方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的现象。有些承包单位片面追求了经济利益,甚至没有通过安全程序的检查。在对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上也是省了这一部分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都是比较淡薄,一部分甚至是无证上岗,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这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施工技术问题

根据之前的因施工技术引起的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比如技术不合格引起建筑物塌方,不但危及了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还造成了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与周围人员的伤亡等。安全技术和材料品质、工艺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

(三)法律体系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一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体制的前提下颁布的,许多已经不能适应新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这直接导致了在发生事故后,没有响应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另外,从业人员很多在法律方面意识淡薄,使得立法不能得到及时的效果。现存法律法规体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四)监管问题

很久月以来,监督部门在建筑工程的监督力度上比较局限,一般只是标化验收等工作。有时候监督部门甚至在做施工企业安全人员应该做的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监督部门的人员是绝对无法代替施工安全人员的工作。而在工作方式上,监督部门只能是发现检查那几天工作的安全问题。根本无法监督到面。此外,近几年来,安全监督部门的机构性质较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

业绩评估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体系仍然是安全检查部门,按照“安全检查评分”的打分方式进行评估。以往在国家展开安全大检查的时候,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总能得到一定的好转。然而一旦检查的风势过去,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往往出现反弹的情况。此外,根据这样的打分方式,根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情况。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人员安全知识和施工技术培训

人员的安全知识与施工技术并重。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培训。现在农民工的安全教育问题主要由企业承担。劳务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大。而农民工的流动性更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培训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往往是被动,实际结果也就不大明显。政府也应该积极主动承担安全教育的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

针对建筑工程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责任制。这对于企业领导进行安全管理和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来说,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在企业实际情况、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完善工程法律法规

以往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很多已经不适应新市场体制下的发展需要。政府方面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得整个市场日益规范化。同时,还能保障用户、施工人员以及周围人员的健康安全。例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政策、建设部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企业生产理念,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开展建筑安全宣传文化活动

国家建设总部明确要求,全国各施工企业必须在现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并且把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向了施工现场。同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号召全国建筑工程提高安全意识,必须使企业生产安全达标活动的同时,还要学城市的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建设活动。

(五)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施工企业、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控制安全生产。杜绝事故的发生,为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协调好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必须严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结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设计到施工企业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生产,百年大计。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包括建筑工程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安全的科学生产管理体系,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地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无止境,因此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真正做到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施工技术、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文化宣传、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必将以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红艳.谈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与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9):214—215.

[2]杜改萍.浅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J].山西建筑;2004 (11).

篇7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含义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合同规定特性的综合。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通信工程质量管理 书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是否合理等。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项目建成以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对参与工程建设的三大主体单位都有重要的意义。建设单位要实现工程投资的效益,必须强调质量;承包商只有抓住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得到效益。现代化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用户利益,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现行法律规范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有具体法律规定,而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致使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流人建筑市场;建设单位从施工单位接受贿赂,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敢管、不能管,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腐败工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序和 技术等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隐蔽工程没有跟踪检验到位。

2、 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太差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贯彻质量计划的实行者,对于施工质量好与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建筑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失调,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目前建筑行业工程的管理水平明显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企业为了应付施工,就临时拼凑一帮所谓的施工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管理人员发生的成本,不管这些人员是否达到相应的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利用上岗,给建筑企业质量带来了隐患。

3、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民工参加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成为建筑业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让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没有受过教育,未经过任何培训。有的虽然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工程质量要求略知一二,但在施工过程中,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进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因此,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基础素质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给建筑工程造成较多质量安全事故。

4、建筑设备与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摘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 标准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给建筑物未来的质量埋下隐患。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状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建议性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人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改善建筑设备与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首先,建筑企业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长期检查和保养维修,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强化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贯彻到整个企业,使其成为全体工程人员的自觉行为。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从源头抓起,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重要原材料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再次,严控施工检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逐个逐项检查,有质量标准依据的要根据标准核对,能够实际测量的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加强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

篇8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非常复杂,涉及的面非常广,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各类房屋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房屋建筑物以及附属构筑物设施进行规划、勘察以及设计,然后进行施工和竣工方面的相关操作。建筑工程管理要对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包含的所有部分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具有完善的控制体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能够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控制,在提高施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施工工程的效果。施工管理要对施工企业出现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更正,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在建筑行业占据有利的位置。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2.2、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一些危险性大的施工工作,如:高空作业,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违规指挥和违章操作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主管部门对安全施工重视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3、质量管理不重视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年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是存在高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个领域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领头人、项目负责人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私营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总体能力不高,专业素养不足,竞争意识弱,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也比较薄弱。在许多企业中,“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施工单位,甚至管理者本身还是觉得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额外支出。在社会生活中,我国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自觉自发地为工程项目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这也是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一。

2.4、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管理不到位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3.建筑工程管理改进的措施

3.1、完善健全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3.2、加强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尤其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的任命要选择具有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

3.3、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一个企业如果其工程质量不达标,那么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必须要提升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重视度,具体的做法是:(1)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并且拥有专业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来补足我国目前的在这方面的空白和不足;(2)提高私营建筑企业和其他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专门对专项支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3.4、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的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就是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受到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机能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恶化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而言,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5、重视工程核算管理

建筑工程核算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建立科学哈格里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其二,工程核算人员和核算工作必须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将财务管理作为其重点,紧密连接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三,对已竣工工程项目及时进行工程转资及预转资。建立完善合理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实际和现实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工程核算效果,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工程体系的改进与实施,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高质量的建筑水准以及高标准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内外企业,向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所学的技术与理念,从而更加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涛.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4,08:125-126.

篇9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做的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的,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只是在对建筑业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对其其它类型的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做的是十分的到位,因此没能够对全国各项建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到有效实行。其中对于交通、铁路及水利等建筑施工监督管理过程中的,都是由行业的主管部门来进行监管的。这些主管部门对专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存在着较多的不明确问题,因此造成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职责做到有效的落实。另外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体制的不健全,因此造成很多工作难以进行监督与协调。另外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政府部门改革的存在,使得一些工程项目的行政监管的主体遭到缺失,造成对建筑施工的安全处理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

1.2施工建设单位的责任没做到有效落实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及勘察各个责任单位,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事故的造成都是因为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只是走一下形式,并没有真正没去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使得责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另外在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及人员的安排方面都存在着较多不到位的地方。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对其职责做到有效的履行,另外还存在着较多的设计单位没能够对规范建筑及安全标准问题做到重视起来,从而造成施工安全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缺陷。

1.3相关的法律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目前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关于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体制还不够的健全,有着较多的问题存在。在我国的《建筑法》中,对建筑领域的对象及调整的范围,尤其是对相关建设及责任主体的在生产过程中具备的条件、生产许可、处罚及责任定位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不明确问题,甚至出现很多内容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另外进过近些年的发生,使得这些安全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已经表现的较为落后,在实行的时候,缺乏可操作性及强制性,不能够对其在建筑中得以实施有所保障,因此会对市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建筑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隐患。最后一点就是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到位现象,对于一些不合格及达不到安全标准的建筑企业没有对其进行处罚与整改,在监督的过程中,没能够做到严格执行。

1.4施工人员本身具有的安全意识就比较的淡薄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行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中进行转移,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到城市市场中,并且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工作技能需要较为简单的建筑业中。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已经达到四千万以上。这一人数的八成以上都是农村务工人员,同时也占据了农村流向城市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对于这些农村务工来说,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没用经过教育培训就上岗进行工作了,另外还有一些员工,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加强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相关建议2.1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的时候,需要做到对监督管理的力度进行加强。并且在还需要对交通、水利及铁路等方面进行监督的时候,需要各自专业的建设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来加以实施,并且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到负责起来,另外还需要各个相关部门来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另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做到综合的监督管理,对建筑过程出现的安全事故,需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并要联合其它部门来做到事故发生的责任加大追究,将整改措施能够得到落实起来。在各个城市的开发区及工业园建设等工程中,同样需要要将安全建筑管理的责任得以落实起来,并且还需要做好监督工作。要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格局。

2.2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

建筑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把各种安全生产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所落实。建筑过程中,企业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安全生产的首要责任,因此其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责任进行分配与落实,要求施工的项目经理及各个岗位都要对责任进行有所承担。其次就要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所有施工流程,都需要严格的遵守施工前制定的计划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进行操作。总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分配给不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实施。最后就是需要完善对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对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到责任到人,才能够要求各个单位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树立起安全责任意识。

2.3需要对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不断的完善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是实行,需要使用法律体系来对其做到有效的监督。在完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根基建筑业的自身具有的特点来做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通过对安全管理法律的完善及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制定来完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对于目前建筑业正在实施的《建筑法》中,需要做到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进行增加,由其需要对建筑行政主管的部门的地位做到明确的规定出来,使其能够做到对其职责的有效明确,最终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其次还需要对与建筑安全管理有关的经济政策加以研究,使其能够做到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及资金进行预算,这样就能够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对意外伤害造成的费用进行承担。另外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便于出现意外的时候,有所依据。

2.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

因为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人员本身所掌握的技能与安全意识较弱。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对这些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做到对其安全意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及方法来实施,另外还需要做到对企业及政府的职责的加强,对施工的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考核的办法都需要做到明确的规定出来。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着足够的针对性,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坚决不能允许其上岗工作。此外还需要对转岗人员及特种作业的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行加强,要能够做到对从事建筑作业的农村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加强,并能在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施工要求的遵循,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3、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是做到建筑业发展过程的有效促进,还是对人民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给我国建筑行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再做到其有针对性的解决。

4、参考文献

[1]任鱼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年11期

篇10

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管自开展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管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的逐渐形成,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管逐渐迈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监管队伍也得到了扩大,监管人才得水平得到了提升。建筑工程的监管有效制止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了建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可以说, 我国建设监理制的推行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 找出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国建设监理才能走向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

所谓建筑工程监理,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委托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对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建设进行项目管理。还可以理解为: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由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的建筑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及授权加以接收,按照国家所批准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的法律、法规与建筑工程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筑合同,以很好地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这些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工期、质量以及协调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各种关系等,旨在维护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各方利益。以上这一系列活动,称之为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即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期等方面加以控制;协调各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对相关单位的工作关系进行最大化地协调。②建筑工程监理应该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对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在建筑工期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

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督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2、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例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再次,建筑工程的相关监理人员缺乏有效组织与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3、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能对监理市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4、建筑工程监理服务的价格不够规范

首先,由于监理市场不够规范等原因,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的行为,在竞价过程中忽略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使正常监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由于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监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监理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工作效率和监理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加上行业内违规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存在,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用甚至低于正常的的监理成本水平。显而易见,监理企业只能维持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监理行业现已初具规模,但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制约并延缓了监理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

三、建筑工程监理对策

1、积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构建

建立良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对在场的监理工作人员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惩罚制度的管理,业主的评价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里抓好要收集的资料及整理工作,把每份工作都进行分类;应建立为业主负责,为施工单位服务的理念,以保证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2、 建立信誉等级机制, 把信誉等级作为监理单位投标的主要砝码

建设部和各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制定了法规条例加强立法工作, 使建设监理逐步走向法制化,但该制度建设也还不完善、不成熟。当人们没有积极性讲信誉的时候, 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 没有了信誉基础, 法律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 针对我国当前监理机制的不公平竞争、暗箱操作等现象, 缺乏信誉机制的约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使监理机制规范化、公平化, 就必须建立信誉机制, 使那些信誉等级低的监理单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当前, 我国已经加入WTO, 为了获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监理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 国内监理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 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信誉,具有良好声誉,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 业主对监理单位的正确定位

目前工程监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多由业主对监理的认识甚至是监理对自身的认识不引起的。业主认为监理是其雇用的“监工” , 监理的一切行为要符合业主意愿。实际上, 业主和监理间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通过委托合同, 监理代表业主工作, 但是业主无权干涉监理工作, 否则势必造成侵权行为; 同时监理亦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要敢于坚持公正原则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商的正当利益。所以, 对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均应进行监理意识培训工作, 明确监理职责将会对监理单位的独立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4、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

(1) 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 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 做到既不能, 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 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 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

(2)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说, 包括3 个方面:一是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 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每一道工序施工前, 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施工特点, 事先提醒施工管理方注意及要求他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查其落实情况。二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开业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资质水平常因人员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在规定期限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查, 以确保监理单位有承担相应监理任务的能力。三是监理工程师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首先,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在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另外, 对现有监理工程师培训的院校也要注意审查, 杜绝培训单位培训走形式、监理人员花钱买证现象的发生, 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业主获得最大投资效益,使工程监理健康、全面的发展,工程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工程监理分工和作业,同时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关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根据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对策才能引导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走出国门、走出世界,推动我国工程监理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力. 关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看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5) .

[2] 李满瑞,杨志欣.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探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3) .

[3] 税向东. 浅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接轨[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篇11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事故多发场所,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展率在逐年上升,因此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建筑施工规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给社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基于经济利益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给建筑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让建筑企业了解自己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对建筑施

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施工安全管理是对现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决绝或者避免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其生产安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之,我国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政策,要大力的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因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筑工程人员伤亡安全事故已经下降很多,但是每年因建筑工程突发的安全事故仍然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工人意识薄弱

我国现有的建筑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很难使用安全的操作方法,甚至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多工人就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只有配备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但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明显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参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来。很多建筑工程承包商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了减少成本,甚至会减少安全防护的措施及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而作为项目的投资者,业主比较关心的大多是工程的进度,很少会种师道施工过程是否安全且合理。

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济民生息息相关.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很多建筑企业只注重效益,忽视建筑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建筑安全管理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安全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一直认为安全只会耗费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效益,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尽量节约和减少安全开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未给高处作业设立可靠的安全平台和防护栏杆、危险区进行隔离等;未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地维修、检验、测试;未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未对已发生的职业损害和职业病患者给予治疗和赔偿;未安排日常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建立安全档案台账等。

4、相关法律不完善

建筑安全领域中的三大法律《建筑法》、《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起草和实施,造成建筑安全领域法规的行政管理不统一。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时间尚短,对其有效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虽然已制定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企业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角度入手,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在施工人员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农民工”要重点培训,帮助他们消除“经验主义”思想,对培训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培训测试,对于测试合格的才允许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其次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除了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制度培训,让他们形成服从指挥的意识,避免发生因为盲目生产而发生安全事故。

3、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才能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地监督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要求施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整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要贯穿建筑施工整个过程,并且监督检查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行驶手中的监督检查权,杜绝舞弊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合,对不服从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施工企业、施工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制裁。

4、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操作

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保证生产安全的根本措施;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预防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确保良好的生产氛围,使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最后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对安全管理的支持力度,比如增加构建安全管理设备的资金,加大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措施。

5、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安全设施

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通过借鉴了国内外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机械设备,通过选用新的设备与新的技术及其新的工艺来将安全管理力度加到最大。除了配备安全机械设备之外,还要能够经常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避免因为安全设施不到位而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在施工之前做好必要的安全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的防范与控制。最后,在其安全管理资金的投放上一定要足够,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引发事故,导致不可挽回的地步。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否得当,对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做到位了,才能保持我国社会稳步发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上还要能够结合当下的实例,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保证建筑行业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加冬,练兰英,徐中秋,涂多见.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4,24:254-256.

篇12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质量和安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日益重视,虽然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更有效地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

一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1 建筑工程外部环境问题

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即法制环境、社会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毫无疑问,我国法制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但显然还存在不足,《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颁发实施多年,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经常发生监管不力的事情,不少工程是发生了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监管单位才追加处罚,实际上涉及监管单位的专门法规是缺失的,建筑质量安全法规体系方面也未尽完善,对于一些安全质量问题缺少科学的解释依据[1]。从市场环境上看,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由于竞投标时竞相压价,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于是违法分包、转包现象不绝,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再加上不时赶工和高强度作业[2],质量安全问题就屡见不鲜了。

1.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问题

我国不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场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安全检查常常流于形式。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上也有不足,常将企业闲置人员安排在安全管理岗位上,这些人多不具备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在施工现场仅凭个人经验无法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另外,建筑工程结算经常被拖延,以致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也必然影响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质量安全工作不得力。

1.3 建筑工程从业人员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目前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流动性大,培训不足,质量安全意识较差。建筑工程露天、高空作业多,受天气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又追求进度和效益,时而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所以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二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建筑工程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监管的前提,基于此,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规范建筑工程监管单位的行为,而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净化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首要任务。建议抓紧制定涉及监管单位的各项法规,一是有法可依,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对象明确了,将更有利于重点监督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二是有法必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够完善,但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时,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推诿,即使经过司法程序,执行起来也有问题,基于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且有法必依;三是执法必严,明确监管单位的责任,有利于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施工单位而言违法的代价大了,将更有助于其守法;四是违法必究,监管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对于施工单位不依法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必须给予相应的惩处,如果监管单位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与约束,就不可能做到违法必究,反而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也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法律应当规范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作为,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在市场中显然更为强势,应从法制上限制建设单位任意压价、长期拖欠工程款等不当行为,保证足够的质量安全资金投入。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建立诚信机制的基础,通过参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2 完善建筑单位管理体制,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质量与安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确保质量和安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重点是明确责任和责任到人。

首先,确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和质量控制责任。其次,完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和质检员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设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源头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狠抓事前控制;查隐患、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安全措施方面,应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做好检查维护工作。脚手架、安全绳等每次使用前和使用中都需仔细检查,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坚决更换。施工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拆线,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接拆线;配电设施、导线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设置,不得混接,设备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程机械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定机定岗。质量控制方面,坚持例行的技术文件会审和质量交底,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材料采购、进场、入库、使用前严格质量检查。采购前供货商提供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样品经确认后封存。材料进场进行抽样检验,并与样品对照检查。对重要物质设备,派人驻厂检查验收。所有材料、半成品、产品使用前必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坚持“四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专职检。每道工序必经检查合格,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施工技术控制,对重要工序施工,如混凝土浇筑设旁站监理,多方共同监督。

2.3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具有场地狭小、人员众多、多工种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劳动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建筑单位必须严格、认真地开展三级安全、质量教育活动,重点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不让教育培训走过场,应注重教育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施工人员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对于学习优异者予以奖励和安排重要岗位。培训不仅传授基本安全防护知识,还要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操作技能。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同时,更要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4积极的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技术因素包括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等。科技是一种生产力,它体现在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会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因此为了建筑工程质量,我们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及时引入。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不断地提高和改进工艺水平以及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和质量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未来发展,更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及安全水平,并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陈舟佛山市高明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篇13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已经积累的一些宝贵的管理经验的,但是相对于行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国的建筑企业去更好的面对与解决。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项生产要素成本都在不断攀升,企业要想有效益就必须精打细算,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信息化时代,市场越来越透明,资源要素价格的差距逐渐拉平,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工程管理水平的竞争。

1.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其中工程管理由于处于基础地位,是建筑业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1.3、有利于改善现阶段我国建筑质量的现状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不完善、不科学,进而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利益出现违法乱纪、“豆腐渣工程”、重大建筑工程事故频发等现象,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2、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因为工程施工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很多情况是不可预料的,所以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和安排。唯有保证了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做好工程的成本管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不出现延期现象;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将风险降到最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规范、高效地进行工程施工,并顺利完成工程保证竣工及验收。

2)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粗放性”是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所以,我们要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一个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遵循ISO标准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工程施工管理更为有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序顺畅衔接,并对不同专业的施工进行有效协调,降低因工程交叉作业产生的风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及时发现隐患并加以处理,同时注意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4)“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效益目标的实现,在工程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投入越大,其效益就越低,反之,如果成本造价越低,其获得的效益就越大。所以,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材料管理,杜绝浪费,节约成本;二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做到合理分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力求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降低设备的购买和租赁费用,而且要更加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尽量避免使设备发生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方面的费用。

3、目前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这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管理上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不仅与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的过快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够重视有关,还与我国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的因素有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机制的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发展前景,而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却一直以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建立都不够重视,甚至,为了能够节省企业的开支费用,还会对管理部门进行消减,如此一来,就更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就一直处于迅猛的发展阶段,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抓住机遇,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对于工程的承揽以及建筑上,而忽略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发展的前期,这种弊端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到了企业发展的后期以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不重视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弊端就逐渐的暴露了出来,不仅导致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景气,还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缺乏完善的法律体制

在招投标阶段,由于国家法律体制的不完善,陈旧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如招标时间限制是20天,对于较大工程可能显得比较仓促,无法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另外,工程招标工作大多采取不透明的方式,对评标委员的约束力比较差,导致强行垄断等恶劣行为的出现。

3.4、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从战略高度开展规划与展望,使用硬性指令管理方式,单纯考虑眼前利益,而不能够将长远的工程利益放在首要考虑地位,对工程管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为了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部分建筑工程单位想方设法的减少人员投入,使得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学历差距较大,有些则直接是从不对口专业转岗而来,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管理单位因为受到自身利益驱使,不愿意花重金培养专业化人才,有些企业的待遇不高,难以长期留住高等人才,严重情况下有些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建筑企业专业技术领头人不足,因此一旦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没人能够拿出准确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4、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4.2、增强管理意识,创建新型工程管理思路

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提,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要想将管理思想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并达到一定管理效果,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提高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创新其工程管理的思想和观念,以此在企业内树立起安全、竞争力、效益等管理观念;其次,要优化工程管理理念,结合建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战略,使企业管理模式更为灵活,并充分适应当代建筑市场的国际发展潮流;最后,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和策略,充分了解国际建筑行业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辩证地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有中国建筑行业特色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4.3、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为了让法律能真正为招投标提供保证,在工程管理中必须不断完善招投标办法,遵循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实施工程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可行性,明确各个工作部门的责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项目部通过定期考核各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加强各层级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的相关性,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4.4、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日益繁荣。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先进经验和理论的指导,致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外国先进建筑工程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实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大发展。本文通过自己多年从业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