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知识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二、做好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个人更理性地看待工作和生活,更平和地处理各种问题,使职业生涯更充实和有实效,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的开发阶段,个人可以对自己的潜能进行科学测评,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制定出方向、目标、时间和方法,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为了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1.学校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具有终身可供发挥的价值,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使教师的教育生涯规划服从和服务于教育发展目标,同时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和超越。
2.学校应参与制订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分阶段实现创造条件,协助教师了解自己,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3.学校应参与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年检,针对外界和组织的变化,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弥补薄弱环节,引导员工适应变化,使员工的职业之树长青,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
三、改变个体自身,以枯竭为契机,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职业枯竭的防治主要还是要依靠个人自身的力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商,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要理解别人的情绪、接受别人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为应对职业压力练好“内功”,在工作场所将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本身分开,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根据Hobfoll的资源守恒理论,当工作所需的资源消耗率高于补充率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当职业枯竭发生时,个体往往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除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能外,更要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增加工作的乐趣。再次,职业压力产生的同时也伴随着职业机遇,当克服了压力、突破职业心理极限时,往往使职业生涯产生质的飞跃,使个人站在更高的职业起点,这将更好地避免职业枯竭。
四、以正确方法应对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篇2
实现了心理健康资源的共享。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将全球范围内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联接起来,以网络搭桥,形成庞大的信息网,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资源中使用最新的软件和资料库,教师可以查询一些心理健康资讯和案例,可以横向对比不同学派心理专家的见解,借鉴多种方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增强了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主客体通过电子文档形式进行的,参与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他们更多地通过主动发起交流,寻求帮助,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或者主动帮助那些求助者,试图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说服和疏导他人,从而形成“他助互助自助”机制。
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说教为双向互动,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而且一个教育主体在同一时间点可以面对不同的教育客体,同时帮助不同客体解决不同的问题,既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和解决当前大众的心理问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
易遗失言语之外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有待验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老师需要在谈话中观察来访者的目光、语气、语调、语速、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行为等非言语信息,以辅助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但是网络心理咨询主要通过双方书写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缺少即时的互动,无法获取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不能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获得的书面语言也会因表达不准确或者来访者的隐瞒而失真。
不利于教育主客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拜克指出,人们若沉迷于网络,减少与外界用语言交流的人际接触机会,加之与家庭长期缺乏沟通,势必导致价值观、人际交往观念的改变,并渐趋淡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人与人面对面地直接对话,交流环境宽松,对所说的话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但是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则要求谨慎,讲求艺术,注意场合。习惯网络交流模式的网民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模式中易碰壁、受阻,出现交往障碍,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易引发网络心理问题。网络的虚拟性使教育客体易在这个虚幻的自我世界中逐渐混淆虚拟现实和现实世界,失掉现实的自我,从而导致自我角色迷失,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有的甚至由于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反差太大,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网络的安全隐患。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上述安全问题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毋庸讳言的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解决。
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把握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当前的重点在于创新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和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网络心理测试,科学把脉学生的心理;将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等纳入内容体系;努力丰富网络心理知识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篇3
我院治未病科采用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进行舌象、面色、脉象诊测的信息采集及辅助体质辨识,供中医辨证参考用。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由舌象、脉象、面色诊测信息采集单元和体质辨识单元组成。对舌、面特定部位的图像进行采集、存储与输出;对脉搏信号进行采集、存储与输出;把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转化为电子化格式,通过问诊,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
篇4
一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成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构建一个功能性强、互动性好、易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科学、先进、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对预防、排查、预警、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庆师范学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始建于2009年,是安庆师范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建构一个先进的、通用的、面向全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网络环境。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拓展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入。
二 构建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
构建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旨在运用网络技术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网络化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处理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的教育手段改变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登记、建档、统计、查询等工作,建成一个质量高、效率高、信息化的教育与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专家、年级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对学生个体的心理教育机制,以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其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服务对象上看,它既面向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专家、年级心理辅导员,为他们提供心理学知识、学术论文交流,心理教案参考,心理咨询手记、国内外心理教育动态报道、学生心理档案等资料;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提供心理教学视频、心理阅览室、心理测试,提供心理学专家主持的个别咨询和专题讲座等。
其次,从服务功能上看,它是一种自主、自助式的心理教育。对想获取心理学知识的同学,有心理教师的在线课堂及相关资源;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有专家主持的在线辅导;对想深入了解自我的同学,有心理测评及分析系统;对想参与朋辈交流的同学,有参与式网上互助平台。
第三,从服务内容上看,既可查阅各类心理学资料,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心理辅导课教案、咨询手记,心理书刊、音乐、心理影视等。又可进行互动交流式心理辅导,心理状况的自测及结果分析。还可了解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
三 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成及功能
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基于Web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由存储式自助服务平台、参与式互助服务平台、智能式心理测评服务平台等三个相互关联的信息化平台构成,每一信息化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服务内容。其结构可用图1表示:
1 存储式自助服务平台
存储式自助服务平台是整个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此平台会以大量的“存储”为基础,以动态网页、心理黄页、搜索引擎和大量链接作为技术支持,扩大“虚拟库存”,以方便“用户”各取所需[3]。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
(1)资料类服务。资料类服务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方便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即将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网,为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开辟新途径。具体来讲,资料类服务有以下内容:①心理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心理教师教学的视频、课件、教案、训练内容等。②心理书屋。主要包括有关心理学的著作、文摘、资料、研究动态,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各种有益的心理学知识,把握心理学科研究动态。③心理调适方法。针对大学生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传授预防、调适的技巧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或预防。④优秀心理影视。介绍优秀的心理影片,使学生们通过观看积极健康的心理影片,加深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生命意义的完整把握。⑤心理健康讲座。请心理专家或心理教师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解决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交友恋爱、学习成才、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⑥典型个案研究。通过典型个案的分析,使具有相同心理体验的学生获取相关的心理知识,进行心理调适技能的迁移,对其自行缓解轻微的心理失调具有一定的帮助与启发,以便及时地把心理困惑消灭在萌芽状态。
(2)检索类服务。检索类服务是一个具大的“虚拟库存”。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知名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排行榜。主要介绍、引导学生浏览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健康服务类网站,使学生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维护的知识。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包括全国各声讯台的咨询电话、精神门诊的地址、电话和部分咨询专家的联系方式。③设置动态网页扩大链接面。整合网络心理资源,分门别类地把心理学的各类网站、网页综合起来,方便大学生自由选择。
(3)自便式服务。设置搜索引擎,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搜索项目,内容自便。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2 参与式互助服务平台
实践证明,网络打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参与式互助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学生通过网络上的交互平台,与朋辈群体、心理教师、心理专家进行毫无顾忌的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得到及时的指导,及时缓解、减轻、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困惑,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参与式互助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点―点互助模式。这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网上个体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个性化问题开展的服务。既包括点-点朋辈互助,也包括点-点专家引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E-mail、QQ等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利用网站设立咨询服务台,由互助组成员或专家轮流值班,进行在线个体咨询辅导。
(2)点―面互助模式:这是BBS技术支持下的论坛和社区建设。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BBS技术支持下的主题论坛和社区建设。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生活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倾向性心理问题,开设论坛主题或开辟主题社区,让学生有选择的进入论坛,如果对该主题感兴趣,就可以参加讨论,如果不感兴趣,还可以退出。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形成关心某一主题的学生群体,也就形成了同质性团体。通过网络交互式论坛,同质性团体中的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二是BBS技术支持下的自由论坛建设。在此不设主题,不须注册,完全随机,给参与者以充分的自由,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一个自言自语自助的机会。
3 智能式心理测评服务平台
智能式心理测评服务平台一方面为学校建立分级管理的学生心理档案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为有特殊测量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性、高质量的心理测量及分析服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为其进行生涯设计及人生发展提供参考。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心理健康测量与分析。该平台融合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通过让用户选定心理量表和特定问卷,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答案测定其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其中,模型库中包含基于各种心理量表、问卷及其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建立的模型, 数据库则包含用户填写的量表、问卷的结果,以及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建议。决策支持系统组织协调多模型运行输出初步测验结果。由于人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基于模糊逻辑分析框架的心理量表的测定往往只能反映问题的某个侧面,并且缺乏对非结构化问题的处理,不够完整与准确,因此必须建立心理量表之间、典型设问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建立推理知识库, 由专家系统测评得到更为全面可靠的结果[4]。心理测评专家服务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该平台能为首次登陆用户建立普查档案。适合高校每年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普查建档。高校利用各院系的学生机房、微机实验室,统一组织新生登陆注册。注册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及常规心理测试,前者包括一般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状况、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心理困难等方面,后者包括基本心理量表的测试结果。系统能够对档案各项内容实施单项查询与组合查询、统计并输出结果。该系统的实施既可方便检出存在明显心理倾向的学生,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式咨询服务。
四 反思
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将在最大程度上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空界限,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的预警功能,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将大大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网络维护、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因此,学院在使用和推广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同时,如何扬长避短、趋利弊害是值得深入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玲,缪盛.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7,(6):42-46.
[2] 张兰生.“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验研究阶段报告[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36-38.
[3] 龙朝阳,刘琴,易菲.基于Web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平台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63-65.
Construction of Web-bas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SONG Zhi-yingFAN Li-gang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Anhui 24601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se network technology to manag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e constructed the system of Web-based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system integrated store-style self-service platform, participatory mutual service platform, and intelligent-style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service platform. By using this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Moreover, the system will raise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izational level of the education.
篇5
1技术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1.1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指对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如吴海云等人开展的“基于网络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及可行性初步研究”表明经互联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设计健康管理网络自助系统可为控制慢性病风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2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档案(Health Records,HR)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等健康组织机构认为构建由个人管理的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s,PHR)是最有必要的。PHR包括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体重血压等居家检测信息,以及情绪压力等心理状况,吸烟饮酒等生活状况。这些数据可通过自备仪器(如血压仪)和自身健康状况在家中自行获得。这为慢性病管理的自助式理念奠定了基础。
1.3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指根据收集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用各种评估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国内外已有诸多评估模型研究成果,既包括冠心病等特定疾病风险评估,也涵盖36 项健康调查表(SF-36)等健康功能评价。这些评估模型根据生物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等)、行为方式(如吸烟饮酒睡眠等)、心理因素(如压力、紧张度等)等健康相关因素评价健康状况和患病风险。在慢病自助系统中实现各类评估模型,便于评估健康状况和发现潜在患病风险。
2慢病自助系统的原型设计
慢病自助系统体系结构,由数据层、基础层、业务层和服务层等构成。基于自主和主动管理理念,为健康、亚健康和慢病患者等目标人群提供慢病评估、预警、干预和跟踪等服务。
2.1数据层提供各类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支持。由健康风险因素集、风险评估模型集、个人健康档案库和健康保健知识库等组成。风险因素集囊括了一系列适合居家检测的生物医学指标、心理状况指标和社会生活指标。从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中抽取并分类重组而来。抽取原则是保留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记录的项目,去除反映卫生服务活动等无关项目。个人健康档案涵盖每个用户的日常健康状况、每次评估自测结果和患病情况。日常健康状况通过三元组描述,便于临床医生依据健康指标走势诊治。健康保健知识库相对独立,是服务层的数据来源。
2.2基础层提供日常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助式采集存储健康状况与危险因素的支持。
2.3业务层提供各健康阶段自我管理支持,包括健康状况评估、健康风险预警、慢病风险干预、健康状况跟踪等。健康人群通过健康风险评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评估提示纠正不健康行为,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就医。慢病风险干预功能针对需要在服药、饮食和运动等多方面开展长期干预治疗的慢病患者设计,包含4个步骤。(1)确定阶段目标,在系统中设定某疾病对应风险因素干预预期值;(2)制定行动计划,选择一套针对病情的综合干预方案,涵盖药物、膳食、运动、行为、心理等项目;(3)执行行动计划,系统每日提示任务清单,并以问答形式收集执行情况;(4)检验执行结果,统计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借助模型重新评估以检验阶段目标执行效果,比对状况改善程度,跟踪健康状况。
2.4服务层提供健康教育促进支持。涵盖2类知识。保健知识涉及常见慢病预防、营养、运动、护理等诸多方面;就诊知识则涵盖知名医院知名专科的专家信息,包括简介、门诊时间和预约方式等。
3结论
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自助式健康管理计算机支持系统中,提供了自我健康风险评估和自助式健康管理支持服务。当然,原型系统有待改进完善。(1)集成常见家用健康仪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2)改善人机接口,简化老年用户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兆苏.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3, 24(3): 236-239
[2]刘忠仁.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12, 3(6): 52-59
[3]陈君石, 黄建始. 健康管理师[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2
[4]吴海云, 何耀, 潘平, 乐国强. 基于网络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及可行性初步研究.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l2, 2(6): 333-337
[5]卫生部. 卫生部印发健康档案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的通知[OL]. 省略/gzdt/2009-05 /19/content_1319085.htm, 2009-5-19
/2009-11-12
篇6
1 传统临床护理路径的缺陷
1.1 对护理执行时间的不正确反映
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以纸质为主,能够对患者所需护理内容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然而,护士工作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量大,很难对每一项护理工作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记录,同时也无法有效的跟踪和确认实际的护理工作行为。因此传统的护理路径无法对护理执行时间进行充分的反映,对护理质量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医院运行过程中,对护理行为的规范能力降低。
1.2 对患者综合信息的不及时掌握
传统的纸质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护理内容以模板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规定,然而,无法将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病信息、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更重要的是也无法及时的向患者提醒费用信息,而护理路径中存在的缺陷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弥补,因此很难有效统计护理费用,医院对整个路径所耗费的费用状况也无法实现有效控制。
2 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
2.1 系统模块
该系统的整体架构,是根据实际护理工作内容,对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进行详细的划分,包括护理评估、患者资料查询、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板块,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对护理内容进行自动生成,在对移动护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将其同电子病历联系在一起,促使结构化和系统化在护理路径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首先,患者资料查询。护理人员可以对该路径中的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查询,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一时间段中,路径发生变异的原因、变异发生的概率以及路径完成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查询;其次,护理评估。患者自住院之日起,路径中就能够结构到具体评估单,这一评估单存在于电子护理病历当中,将其录入到移动护理床之中,并可以对护理记录进行自动生成;再次,护理方法。根据病情以及患者不同的个人状况,医生会给予不同的遗嘱内容,在对这些内容录入到路径当中以后,系统会自动的生成护理方法,忽视在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护理步骤以及方法来工作,还可以在扫描患者腕带的过程中,对无线护理设备进行应用。对于已经实现的护理工作来讲,该系统能够自动生成记录,极大的节约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实践;最后,健康教育。在该系统当中,医院的用药系统以及知识库能够同电子病历建立紧密的联系,路径运行中,相关健康教育内容会自动弹出,在对该系统进行利用的过程中,护士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补充自身的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传播到患者当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记录会在扫描腕带的过程中生成,促使健康教育切实得到全面宣传。
2.2 系统功能
2.2.1 统计查询变异原因
该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针对某一种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异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展现出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计算出满足这一变异的病人数量以及没有完成变异病人的数量,并指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一来,能够为修改以及维护这一路径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以往的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掌握,并通过重新修订,构建全新的护理路径规范,促使林场实际需要可以被护理的内容进行满足。
2.2.2 监控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产生的费用
移动护理应用过程中,可以实施监控和统计路径内部实际产生的护理内容以及因护理而造成的设备材料消耗,并对消耗内容所造成的费用进行统计,从而提升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患者对服务以及费用进行更加充分的掌握,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这一路径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参与到诊疗活动中来,对于提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我国在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将信息技术同临床护理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护理电子病历以及移动护理等功能,极大的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能够规范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护理中发生差错的概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容,罗春梅,骆书兰,杨红利.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01:42-43+47.
[2]张秋平,李红颜,李领娣.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05:527-529.
[3]辛晓燕,单玉静,祁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5,34:4240-4244.
作者简介
篇7
3.讨论与分析
3.1高职校体育教学的战略指导思想
高职校教育有别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较低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型”,强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校体育教学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娱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质和品质,教会学生制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为社会培养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
3.2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
高职体育教学将不再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融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为一个整体。其教学内容应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力学、哲学、美学、生物、健康卫生等所有学科知识。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合理分配,如适当增加健身、健美、民族传统体育、健康诊断、自我应急疗伤和处理、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和习惯,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体育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3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3.3.1高职体育教学法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不再是领导者和指挥者,而更多的是指导者与帮助者,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并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过多过死地对学生的活动加以限制,而是以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实施教学相长、互动。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学、自律、自编、自练,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练习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3.3.2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个性化转变。未来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而职校生一毕业即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因此,教师需适当安排一些挫折教育、逆境教育,让学生在磨难中受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祖国。
3.3.3高职体育教学法应向多元化、科学化转变,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同职业的学生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结合,穿插安排,配合使用,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寓教于乐,把素质教育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3.4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万人一项、统一标准”,而是整体的、全面的、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练习。整体的全面的评价即是在考核学生“三基”的同时,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评价,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地评价,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地评价;有特点地评价即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体的差异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还应结合学生个体学期初与学期末的成绩相比是否取得进步,或是否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5高职体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职体育教师应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教师转换。事实上,一方面,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人体学、卫生学、美学、高职校专业课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知识库,其体育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相当丰富,有的学生的体育知识不在教师之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相关学科知识,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这些知识吸收和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法。总之,体育教师的知识要达到高职化、综合化、专业化、信息化。
4.结语
篇8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使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文化、生理、心理素质教育等。在大学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人才水平的高低是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学习生活的合理安排,这还包括强健的体魄、各种运动技能的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品质意志、积极向上的社会观念等。
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教育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学生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有很多缺失;
(2)当代大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但图书馆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极为缺乏,使大学生心理承受力不足;
(3)在精神教育方面,重物质轻精神;
(4)在文化素质方面,缺失专业的修养和敬业精神;
(5)学校校园的人文氛围不够浓郁。
2、造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大学教育中,过分的强调专业学科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工科的学生注重了本专业的学科实践却缺乏必要的社会常识知识,文科类的学生具备全面的应用常识但缺失的是必要的社会科学常识。这是文化专业之间的差距,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2)大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人文素质教育是在大学时代进行大学教育时必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内容跟不上时展的需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后,对学生在大学时代的学习兴趣起不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3)高校人文环境的缺失。现在的职业院校图书馆中,在图书馆藏书有限的条件下,就约束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条件,在国家对职业院校的评估工作开展时,只关注了加强院校的一些硬性指标,对于大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关注度有所欠缺,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针对文化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就有一些不妥,这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就产生不利的影响。
(4)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缺失。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很多孩子在考上大学前还需要父母的照顾,进入大学后,在大学这个群体里,就显得极不合群,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大学生要学会自立,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求自己亲力亲为,因此会出现一些适应能力差,心情、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
三、学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1、丰富的文献资源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时代到来,职业院校图书馆展示给大学生的是一个博大有序的知识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途径。图书馆广博的书籍使大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又饱览各学科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宁静的环境优势
图书馆和谐、宁静的环境不仅能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有充足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
3、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示范影响
图书馆员受过专业训练,熟悉馆藏,在开展服务的同时,也向读者系统有序地提供优秀的文化,有目的地推荐优秀书籍。指导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询所需信息。馆员礼貌的举止、良好的仪态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都对大学生的心灵与智慧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文明习惯和高尚行为的养成。
四、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的服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育人为本,全面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的做到“服务育人”;二是必须坚持以“馆员”为本的理念,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靠高素质的教师和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去培养。
2、优化和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图书馆的藏书是图书馆开展教育的重要保障措施,职业院校图书馆在收藏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专业文献的同时,对图书馆的藏书也应进行合理的添补和强化,应该选购一些文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类的书籍文献,使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要求。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高校教育中,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良好的外在环境是实现和营造人性化阅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外在环境可以很好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效率,还能成为引导大学生的事物认识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成为美化大学生心理的文明环境。
4、做好文献分类导读工作
图书馆的文献分类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分类是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导读则是有形的互动交流,中间穿插着知识的渗透。为此,图书馆除做好基本的文献宣传外,还应做好书目推荐工作,建立经典书目导读数据库,书目推荐是引导大学生良性化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推荐的书目应宽广,要涉猎各领域的书籍以及网络文化,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图书馆的配合,例如邀请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在高校去办系列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追求真理、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可用题材来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培养大学生读书团体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团队组织联系广大的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读书热的潮流趋势中,如举办读书周、阅览月,读书讨论节,结合节日特点开展专业图书宣传,使广大的学生在业余时间增加更丰富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6、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自身素质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是为图书馆开展工作而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是以管理、传播知识信息及文化与宣传委一体的素质教育机构。更是集文化与宣传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的基地,馆员肩负着服务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重任,要在道德修养、人品学识上成为学生读者的典范,还要在语言、行动、仪表、举止等方面做读者的楷模。只有馆员的人文素质整体提高了,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真正作用。
7、利用图书馆资源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中,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就业压力日益严峻,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来帮助大学生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板报、橱窗、电子阅览室等资源宣传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正确的认知自己,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聘请社会名家和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针对毕业班和新生心理辅导,广泛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网站,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教育,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可贵的精神食粮,保障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离不开图书馆的媒介作用,图书馆以最新的文化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品德塑造学生、以精彩的作品鼓励和激励学生。职业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改革和创新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使职业院校图书馆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品庆.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篇9
构筑超时空管理平台,提升现代办公效率和品质
1. 无纸化校园协同化办公,节能、环保与高效
学校构建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园协同办公平台,主要包括校园日历、通知公告、文件收发、工资条发放、校园即时消息系统、FTP个人文件存储系统、邮件系统以及教务排课、排监考系统等。上述校园协同办公平台在学校日常行政办公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成为大家日常办公获取信息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实现了校园办公无纸化。校园日历、通知公告、工资条发放、课表、排监考信息不仅自动推送到教师计算机个人桌面,还可以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推送。校园即时消息系统成为大家在同一校区内和不同校区间随时在线联系与沟通的重要方式。
2. 物联网管理,轻松实现设备设施网络化管理与控制
物联网管理是我校建设智慧型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校公共场所的设备设施(如灯光、投影、幕布、窗帘、空调、音响等)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起来,实现用户权限分配下的网络化管理与控制。智能手机、iPad和其他网络终端,均可通过网络直接控制教室与会议场所内的各种设备。各种教学设备的状态、功耗、使用率和故障率等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模块自动采集并实时发送到数据中心,并生成各种分析报告。
3. 校园一卡通,方便、快捷、畅通
目前,我校一卡通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食堂综合消费系统、电子门禁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数字影院平台、学生选修课考勤、数字图书馆借阅、库房日常消耗品领用等领域。
我校是朝阳区和北京市一卡通系统使用最早的学校之一。2007年底,学校特别成立了卡管中心和消费充值处,并充分利用了北京市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卡和教师卡以及CMIS中师生的基础信息。
4. 校讯通平台,构筑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校、家长、学生如何实现三位一体联络与管理?校讯通平台不仅实现了教师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短消息发送与接收重要功能,同时也提供了学生成绩发送与查询、班级空间、教育资源超市等辅助功能。
我校的校讯通平台已经成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目前,我校有4个校区近5000名师生在使用该平台,每天几个校区的信息发送量达5000条以上,构筑起学校、家长、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桥梁。
5. 视频会议与视频直播系统,便捷、节能与环保
我校每学期要召开多次校区间的全体教师会、教科研会等,通过网络化视频会议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这个系统支持本部和各校区大型会议的召开,支持多校区、多个小型教学会议的同时召开,支持点对点教师个人间的即时通讯。
视频直播也是学校对大型活动进行现场画面直播的重要手段。学校进行了许多次大型视频直播活动,如学校90年校庆60多个点的现场直播活动,每年初三、高三考生辅导,每年元旦联欢会,高三学生成人礼,平时多校区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等。视频会议和视频直播系统,不仅为学校举办各项活动提供了便利,还体现了现代化办公的节能与环保。
6. 网络版教学评估系统,办公桌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我校的教学评估系统经过改造后,已经具备了多校区网络授权与查看功能,真正实现了办公桌面的教学评估与检测功能。学校领导通过该系统随时观看授权的任意校区、任意教室的教学实况,在线实时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实时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通过该系统,教研组不用进教室就可以听课评课,新手教师通过该系统可观摩学习有经验教师的上课情况,从而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学生也可申请通过该系统在家远程在线观看教学直播。学校还可以对年级、班级的教育活动实施画面监控。
7. 多校区网络化管理的安防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我校实现了五校区校园安防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各校区传达室之间能够音视频通话。学校负责安防管理的后勤主任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实时了解各校区安防情况,有效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管理。另外,我校拟在校园门禁、学生宿舍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识别不同身份人员进出校园的情况,进一步保障校园的安全。
8.设备财产管理,不再为财产统计烦恼
我校是一所大校、老校,设备设施种类繁多,统计管理一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特别针对这一情况研发了财产管理的软件,实现了对财产分门别类和人员借用信息的登记,为查询统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培养,为师生发展搭建信息化平台
1. 记录学生成长,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北京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过程性管理资料,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学生发展平台。
学生发展平台主要分为德育发展、智育发展、个性发展三大模块。德育发展模块分为自管自育、人生远足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管理、团支部管理等子模块;智育发展模块分为校本选课、研究性学习、课堂作业管理等子模块;个性发展划分为科技特长管理、体育特长管理、艺术特长管理子模块。我们通过该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日常各项活动和个人发展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也为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提供了很好的真实材料支撑。
2. 数字化设备设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活动场所和展示舞台
为了更好地让师生使用数字化设备,体验数字化环境下的工作、学习和活动,学校特别建设了数字化大厅。数字化大厅提供了网络阅览、研学探究、教学互动、虚拟翻书、电视墙展示、媒体信息等功能。同时该大厅的灯光、窗帘和投影等设备统一通过移动网络终端控制,非常方便管理。
该系统在市翱翔计划数学分论坛、学校90年校庆活动、微软Windows8全球活动东八区视频互动等重大活动以及学生日常研究性学习、网络阅览、影视编辑等均进行了广泛应用。
校园媒体系统和虚拟翻书系统主要是对师生的重大活动、研究成果、公共课程进行展示与学习,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学校还先后建设了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影院、校园电视台等数字化学习和应用场所,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数字化课程学习和支持。
3. 网络化英语口语学习平台,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为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特别引入了英语口语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提供科学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智能的语音矫正技术、课程与教材同步及辅助教学管理功能和全面的口语学习状况诊断,为学生口语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4. 数字博物馆系统,校本优质资源的集散地
我校数字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展示、分享与管理的应用平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学校历年积累的各种特色资源以及一些外购的优质教学辅助资源等。
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教师资源、教科研、校史馆、学子资源、国际学习、百科、科普、多媒体资源库、课程检索九大模块,内容类型已经基本涵盖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方方面面,同时兼具对外部知识库的检索能力。
该系统实现了各种类型资源文件的上传、转换、在线阅览与下载,为教师教学工作与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人性化的资源平台。
5. 网络阅卷与成绩统计分析系统,为师生教与学提供快速且专业化的分析
该系统不仅解决了教师阅卷较为烦琐的分数登统和试卷分析问题,使教师从繁重的阅卷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还通过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帮助师生查找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教与学。
6.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测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统计分析、心理网站等众多功能模块,能完成心理健康普查、建档、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咨询等信息化管理工作,为学校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状况,预防、矫正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帮助学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通过家长平台还可有效提升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经验体会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通过团队长期协作建设才能完成,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也绝不是一两年能够应用好的。
数字化校园的使用必须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在各部门的大力使用、改进下,系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数字化校园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做运维支持,必须重视、加强这个团队建设。
加强数字化校园系统应用培训和考核机制。
篇10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的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或是绘声绘色,或是用诗歌故事,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难免容量小、手段单一。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学《鸟类的多样性》阶段,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件的开始,以一幅高山瀑布的画面配合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声音,然后展示十种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的图片,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并不是教师简单地把一些相关网址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阅读资料这么简单,这样做结果不一定好。因为网络信息不仅容量大,且良莠不齐,而中学生辨别垃配合教学内圾信息、有害信息的能力不强,同时他们的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差。因此,在网上搜寻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信息如同大海捞针。为了使网上信息成为生物课堂教学可用的资源,教师可以把教材、网上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抽提出来,建立“与教材相关的资源网站”,让学生利用该网站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初中生物关于遗传、变异、健康教育等内容,教学信息量大,有些问题学生难于公开表达。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尝试利用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就自己难于开口的问题,通过教师提供的网页查询答案,同时还可以就某些不懂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容的检测题,包括基础性题目和拓展性题目,学生在完成基础性题目后,可以有选择地完成拓展性题目,实现真正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给教师。
三、扩大信息来源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对于参加考考的学生来说,及时的搜集高考信息和进行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和以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采用 “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校园网的出现,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也必将从演示教具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工具。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教师作为一种信息源之一),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和促进其创新精神、信息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精讲、复习,分层教学,省时高效
篇11
我一直担任临床医生,自认为深度挖掘了患者需求,打造一款以患者为中心的应用这一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患者大部分时间待在医院外,和医生的联系非常少,因此两者关系非常弱。早在五十年前,这个问题就已存在,现在技术进步了,我们完全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而改变当下医疗流程痼疾。
2012年1月,我们与宁波市第一医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当时的计划是,由我们为对方量身打造一款涵盖挂号、智能导诊、数据库等多方面业务的应用,前提是医院需提供自己的数据。但这款应用一直到2012年7月都未能,原因就是,我们无法对接该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
后来,我把这一应用展示给了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领导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于是经过不到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开发,这款专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量身定制的应用“掌上浙一”上线了。
这款应用全面针对患者就医三环节,即诊前、诊中和诊后,诊前又分为四个模块:预分诊、挂号、支付和就医指导。其中,支付环节我们是通过与支付宝、平安银行的合作实现的。就医指导则是指引患者怎么前往医院,以及通过医院楼层和医院医生等信息的介绍让患者能够快速就医。在诊中,我们满足了患者化验单收取、解读和存档的需求。诊后服务主要是指宣教、知识库和慢病管理等内容。
这款应用,根据患者与医生角色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入口,而且根据病症的不同,里面的路径也不一样。患者下载登陆该应用后,可以看到自己的病情记录、病史,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比如我的患者做完体检后,白细胞值偏低,作为医生的我就会收到这个提醒,然后我会给患者发一条提示信息,告诉他,白细胞低了应该怎么办。显然,这就很容易拉近患者和医生的距离。
现在市面上很多移动医疗产品只是在遵循既有的医疗流程,对于患者来讲,其中很多环节的设置并不合理。比如患者可以在上面挂号或者取化验单,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患者拿到化验单后,往往还需再跑一趟医院。而我们推出了医患互动模块,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取报告单或者预约快递服务,无须再跑到医院来咨询医生。
目前,卓健已经和国内近四十家三级甲等医院展开了合作,我们计划先把点做好,形成示范效应后再主攻区域。近期,我们与广州第七家医院的合作即将落地,而在北京,我们与协和医院及301医院的合作已经展开。
医院的切入,其实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帮医院做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三方公司,他们会对我们的进入形成障碍。他们手握医院的接口数据,若医院弱势,就会被他们绑架,从而导致我们无法顺利入驻。就目前而言,移动医疗提供商亟需攻克的是院方而非用户。
篇12
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从业者,我们在关注医院信息平台如何建设、临床数据中心如何建设、电子病历多少级了、如何利用医疗大数据帮助管理者做决策支持的同时,我认为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如何更好地服务医护人员,如何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好的信赖关系。医学价值不是各种先进的医疗装备和计算机里复杂的数据,医学的人文关怀需要传递。
可喜的是,这两年随着移动医疗相关系统的全面铺开,患者服务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医院CIO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到了2014年,更多医院开始试点移动医疗,医护人员对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等设备和软件的熟练使用,使文案性工作大量减少,病历、医嘱、护理记录的书写通过电脑点选就可完成,护士用EDA在病人床旁就可完成对病人各项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简化护士工作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还医护人员的时间给患者,提高医院社会效应――这是我们进军移动医疗领域的核心价值。
我们同样强调病患的安全。医嘱、护士、患者的身份标识通过条码扫描核对,才能进行医嘱的执行,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的几率较大。在保证不给错药的同时,我们在护理系统里给护士准备了大量的药品知识库,护士给患者使用前系统会自动提示药品的药性、药效、禁忌事项,如果患者有一些药品禁忌的临床表现,护士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醒,咨询上级医生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我们的系统在设计上融入了国际NANDA护理诊断标准,将包含患者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性的一百多个的反应形态和相关的护理措施都融入了系统的的业务流程里,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照护关怀和健康教育。
篇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而在各个阶段的学生当中,因心理发展以及青春叛逆期的因素,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最不稳定。因此,本文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对我国社会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映射。虽然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是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在中小学生这个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一板一眼的说教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审美疲劳,降低学生心理素质,给心理教育带来阻力。因此,重塑学生心理审美和价值观的方式就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
二、教育心理学以及审美体验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项分支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科学产物,是能够有效帮助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为目的,多角度分析学生心理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变化规律。这种分析学生心理的过程,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来制约一些对学生不利的因素,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心理学的活动过程就是通过对個体的心理以及观念的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出能够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方式之一,同时审美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美术教育当中,审美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在精神愉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教育方式,对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心理教育活动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的开展主要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对学生教育产生的心理规律也有所不同。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当中,明确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发展将学生学习分为认知性学习和技能类学习两种不同的模式。其中认知性学习又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学习和理解学习两种,而这两种学习状况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对机械学习的理解,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事物进行机械性记忆,第二种是具有目的性的机械学习,如学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唐诗、乘法口诀等。
举个例子: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美术绘画的专业知识,其中就有关于不同的绘画体系具有不同特性的知识点。学生在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绘画的特性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往往要比死记硬背更加轻松。虽然这两种方式都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忆,但是其内涵和性质却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记忆会相对深刻,持久保持,但是后者的记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两种记忆的结果,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不同。前者因为学习效果良好,因此在学习上更加具有主动性,乐于学习;而后者因学习效果不佳,会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当中,最终可能会厌恶学习。当这种学习被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的时候,可以使用在对绘画的种类的认知上。比如教师对学生讲述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的区别,这种认知性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如果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机械地学习,这将失去学习中国画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可以绘画出中国画,也仅仅是学到了绘画技巧,并没有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
如果教师采用理解学习的认知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进行引导,将中国画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工具到作品一一进行讲解和展现,将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和中国画所要表现的中国气节和精神的理解。对中国画的讲解可以从中国绘画中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开始,国画是以毛笔线条的技法绘画而成,也可以是通过书法篆刻等技术结合,从而创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对这些中国画原始符号进行教导以及演示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含义,同时利用美术教育能将具体事物形象化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此便能真正落实美术教育在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
四、审美情感体验活动的心理学条件
审美活动其实就是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判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规律,这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同样也和这个人的教育水平和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影响效果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发生改变。
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审美,审美对象可以是一片风景、一盘菜肴、一位美女等,当这些对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时,人们在心理上和思维上都会下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虽然这种审美层次较浅,但同样也是在检验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因此,审美活动的内涵会因心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审美过程是人们对于事物真、善、美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因每个人的个体素质而产生差异。如果个人对文化艺术的认知积累不够,就会造成所谓的“看不懂”或“不理解”的现象。在美术教育当中,美术作品往往是曲高和寡,学生如果缺乏审美认知以及专业知识,就很难正确解读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当代教学当中,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审美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库进行填充,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五、美术教育下心理教育动机以及反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外来因素的推动,将美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进行结合,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心理教育体现出当下美术教育体系的活性,为学生学习美术教育注入动机,并且这种动机必须具有激活性、指向性和强化性。在当代的教育当中,所谓的学习动机,往往就是指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而在我国,美术一直都被当作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类似于小说、画展、音乐、舞蹈等等,都是通过审美动机而推动人们的行为。学生通过美术艺术能够更加深刻地进行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高度,同时,学生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身心会获得一定的愉悦,从而增加学生对审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审美的主观意识,为我国艺术教育的扩展奠定基础。
审美体验有正向和负向两种,但是由于人们审美认知的缺乏,也时常出现把假、恶、丑当作是真、善、美的现象,出现这类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了错误的审美观点。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点的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加正确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又包括了悲剧的体验,没有“悲”,從何体现“美”?因此,这种体验在人们的审美体验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同样也是属于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将人们痛苦的情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去进行审美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美术教育当中,人们通过对美术的审美欣赏,获取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愉悦,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即是审美体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发育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审美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个人环境、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认知,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悲观厌世等消极观念的出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审美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对学生产生的审美活动因势利导,比如说在学生进行社会考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美术展览、分析美术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后写出相应的观后感,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