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

篇1

市东供电公司2006年新农村电气化创建目标:到年底争取建成四个电气化标准村。具体是杨庄村、上河头村、万寨村、琵琶村。

二、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以下措施:

1、合理进行线路及配电设备的设计工作,对照《江苏省新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典型设计》,按照上级有关配网建设的要求,合理、有序开展新农村配网建设

2、结合新农村电网建设,使村配电网络结构调整为合理状态,与村庄整体布局协调统一,接户线和用户配电装置统一规范布置安装。

篇2

一是将条件好、起点高的五个小组:奋斗小康村、联丰一、二组和原宏丰乡、石兰计乡政府所在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实施规划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积累经验;二是将红光村二组、宏丰村建丰组等二十个产业亮点突出的小组作为推行点全面铺开,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将基础条件差,产业亮点不明显的村民小组,加快资源整合,总结经验,逐年规划建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具体措施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这是我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镇要早行动、早规划,积极的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争取列入上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早建设、早见效、早受益。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新农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情,必须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落实,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职干部具体搞好此项工作。

(二)、长远安排、高起点起步

篇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重大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政组织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意识,紧密联系实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点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整合农村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捷径。为了节约资源、发挥现有资源效能的最大化,提高人口素质,进行村庄资源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捷径。现在,在全国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几户、几十户不过千人这样的小村庄到处可见,他们居住环境一般比不上人口多的大村庄,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因此也无法享受到更多国家提供的公益。像因道路遥远、道路狭窄遇到危重病人救护车无法进村,影响病人的救治;还有的因道路不畅农民的农产品运不出去,造成丰产不增收;还有由于村庄小没有学校,孩子无法上学或要走几里路上学等;由于村庄小、居住分散,近年来各地开展的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等村村通工程耗费大量钱财,如果是整合后的村庄就会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还可减少村干部人数,减少经费开支,便于管理,有利于就学、就医,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庄整合方案应有超前意识,至少要50年乃至100年不落后。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选准适合本村实际、有发展潜能的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依托。作为一个村庄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一两个过硬的项目,这样才能维持村民有一个较稳定的收入水平。全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色,那些改革开放早的村庄,村集体企业已发展成规模化,像江苏的华西村、山东的南山集团等,当然大部分的村庄正在积极探索中,这就需要各地区根据中央的要求,制定一系列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应派出长期的懂技术善经营的指导工作组,对那些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形成规模的行业积极引导,建立各种行业合作组织,进行企业化管理,使之健康发展。对那些没有项目的村庄要采取具体措施正确引导,淘汰影响增产增收、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品种、耕作管理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耕作管理方式,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索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三、干部和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首先,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期的、内在的动力是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不懈的努力奋斗,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问题。其次,村级干部实行工资待遇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的村级干部是没有工资的,有的也只是一些类似于补贴,多数村干部靠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来开展工作的,致使一些班子出现了空转、半空转状态。有些村干部工作没有压力,主要是权、责、利三者关系不明确。从表面上看,村干部实行工资制度是一宗不小的开支,但从长远看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发工资这一形式,干部的劳动得到认可,另外对实行了工资制度的村干部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严格考核,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各种资源的不流失浪费,确保政令畅通。再次,培养一支不离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从哪里来,除了本村原有的,再就是在社会上招募一些志愿者,大量的不走的人才就是对村民进行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这种培训必须是建立在有计划、有目的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培训。作为今天的党委政府应从单纯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在培养农村人才工作上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大投入,这种投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不仅仅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事,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这里的参与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思想认识的参与,也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要知道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的成败,也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具体行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可分为主动性参与和被动性参与两种。主动性参与,如工作在与三农有关行业的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任务因素的参与是主动性的,被动性参与往往是因政策调整、单位行为驱使人们的参与,无论思想的参与还是具体行动的参与,都是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

篇4

为了使我们所包村的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我们一是迅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科室各公司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选出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四名同志为工作队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局长陈峰亮同志亲自到所包村调查研究,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亲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她率队亲临工作一线,和村双委一起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根据所包村的实际,制定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要搞好村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结合“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制定新的《村规民约》,配合村双委绿化村级主要道路,发动群众扩大沼气建设,使所包村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每包一个村,我们工作组召开了村班子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会议首先由村支书发言,详细的向工作组介绍了所包村的基本情况、近几年该村取得的成绩以及村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接着工作组向到会的村民们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政策措施,要让大家明白: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确认,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只有让农民兄弟真正富裕起来,国家才会富强。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接着工作组和在座的代表积极畅谈所包村的发展蓝图,气氛热烈,会议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三)发动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全力为所包村办实事。

1、始终惦记所包村贫困户的温暖。就在20*年的春节前,我们筹措资金10000余元,购置食用油40壶,面粉2600多公斤,由局领导带顶风冒雪,对北冶乡甘泉村、岭后村和曹村乡的苍田村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同时,我们还给20户特困户发放慰问金2000元整,使大家深刻体会新农村建设的温暖。

2、为认真做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促发展。(1)局里筹资6000余元,购置书包、文具盒300多套,分别与5月31日和6月1日送往所包的五头尚庄小学、石井南腰小学,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2)投资5000元,帮助南腰村硬化文化大院地平1000平方米,完善文化大院设施;(3)投资20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井站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问题;(4)投资26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廉政建设活动室软件建设;(5)投资6000元,帮助南腰村搞好20户沼气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3、在尚庄村调研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粒樱桃的种植,20*年新发展大粒樱桃600株;(2)扩大林业种植。以木材加工为龙头,积极壮大特色产业,20*年筹资扶持木材加工户40家,使全村的木材加工专业户达到140户;(3)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积极培育养殖大户,20*年增加养猪专业户60户,养鸡专业户4户,使全村生猪存栏达到800头,蛋鸡存栏达到3000只。

4、我们加大村民培训力度,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2期,努力把村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充分发挥粮食系统的部门优势,派出2名有种植养殖技术的同志,赴村讲解种植养殖知识,180余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加快广大村民致富奔康步伐。

5、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

篇5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河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通河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版权所有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河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版权所有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通河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座桥梁需要改造,个乡(镇)、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版权所有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篇6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提出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为推动“六条生态带”规划的落实,杭州市近年来开展了《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六条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研究工作,但由于生态带范围存在数量众多的乡镇和村庄农村,生态带的保护与地方建设在追求片面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生态带规划的落实不甚理想。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看,农村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其环境状况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杭州生态带内的新农村作为生产、生活密集区,其发展建设模式对生态带的生态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杭州生态带内农村建设由于缺乏规划导引而出现的农居点布局松散混乱、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浪费;产业功能不合理、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破坏;自然景观大量被人工景观代替,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退化等等一系列状况亟待改变。

2006年以来,我国开展了覆盖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杭州城市面临转型和跨越发展,也正处于低碳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中,诸多的要素叠加在一起,必须及时加强生态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以有效保障杭州城市生态带空间和环境保育功能的发挥,使六条生态带规划得以落实,促进杭州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图1: 桃北新村总平面(规整的线性布局)

2.杭州生态带内新农村建设探索

近年来,杭州新农村建设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试点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显露出生态村建设中易忽略的诸多问题。浦阳镇桃北新村就是其中较典型的试点村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浦阳镇利用当地山清水秀的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注重对软硬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加强了区域内道路的建设,清理和转移了一批有损景观的脏乱企业和养猪场等,并全力做好因采石而的山体复绿工作,积极营造生态浦阳的良好环境。同时举内外之力,开发生态旅游景点项目。下文将以杭州市浦阳镇桃北新村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阐述建设生态型村落的具体措施与注意事项。

2.1 尊重原有聚落空间肌理,体现山水空间格局特色

2.1.1尊重原有的聚落形态

传统村落按照人的住居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形成了空间丰富的村落形态,住宅与院落、道路与公共空间,水系与池塘……,组成了村落特有的聚落肌理。在新农村的生态规划建设中,首先应尊重村落原有的聚落形态,保留蜿蜒的村落道路,错落的建筑布局,开合有致的空间节点等,避免将农村居民点过度集中建设,造成村落肌理的破坏。如桃北新村的新农村规划(如图1),忽略了村落原有的肌理形态,而是仿照城市小区中的线性排列式布局方式安置住宅,丧失了传统村落的意象。村落肌理的丧失直接带来的是景观环境的单一化。

2.1.2维护山水空间格局。

杭州生态带内村落主要有山地形、平原型、山地平原交错型三大形式,河流纵横。传统村落选址大多靠近水域,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山水空间格局。在杭州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村舍建设、农田开发或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从维护村落的山水格局出发,遵循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原始的自然山水环境,构建山、水、人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图景。

2.2 有机更新的建设思路,节约与利用自然资本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倡种节约自然资源、涵育生态环境的营建模式――小系统、短距离的营建模式,以使经济资本、生态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能耗达到最小化,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于城市地区大规模统一建设,杭州新农村建设应是一种“小系统”而非“大系统”的建设方式,使其中各种工作、能量运作及转换之间的距离最短,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2.2.1必要的最小限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尽量使用简单的工具,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等景观设施的高度、尺度。如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宜超过人体的高度;道路以及建筑院落的尺度,以适应基本使用需求为宜,不宜过宽和过大。如桃北新村的规划建设中,住宅周边菜园的尺度较适宜,每块院落10-20平方米,合理利用了建筑空间,功能上还原了农田耕作,营造出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图2)

图2: 适宜的小尺度菜园图3: 自由生长的植物打破了僵硬的界面

此外在空间界面的围合上,也应采取“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设计”手法。如图3所示桃北新村中的一个田园院落,油菜花自然生长,穿出了围合的栅栏,打破了栅栏原有直线型僵硬的界面,使得庭院空间更为生态、生动、自然。

2.2.2多变的地形

土与人具有多重的关系,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泥土在乡村随处可见,而在城市中,却被掩盖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视土对乡村生态规划的重要作用。

首先,土是建立丰富的生物相的基础,没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地表的水分就很容易流失,不宜种植丰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积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使乡村地貌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并不需要一味的重建亦或是用城市的建造手法与材料对乡村进行翻新处理,而是要尊重以及合理利用乡村资源。

2.2.3渗透的基面

构成乡村景观的材料,基本都是由多孔质的表面构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等均为自然石材等材料。材料表面多存在着诸多孔洞,并且材料之间的交接也存在着很多缝隙。这些多孔洞、多缝隙的材料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苔藓青草自由生长,从而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2.3 保护乡土文化景观,显露自然生态

杭州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关注建造层面上的技术问题,同时还应涉及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继承问题。挖掘与传承村落传统地域文化,一方面便于保护村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利于保护村落传统形态,显露自然生态,形成村落自身特色,从而可利用特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带动乡村整体的发展建设。

位于浦阳镇桃北新村的孙氏祠堂,随着桃北新村的规划建设,也进行了修建,由原本单一的老年活动场所,根据三进三层的建筑布局,改造成具有数十个功能不一的村民活动室,祠堂周边环境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祠堂可以成为桃北新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它的文化功能的强化也必将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但在桃北新村的一、二期住宅区规划建设中,就缺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从平面布局图1上可以看出,整个村落没有村口广场、水塘广场、井台节点等公共活动空间,虽然沿水道设置了池塘,但实际调研中发现,此池塘只是一块面积较小的水池且紧临道路,水塘周边没有外延的公共活动场地,更没有座椅等可以停留的基础设施。水塘只成为了一个可供观赏的景观,丧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意义。

杭州新农村建设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农村的地域文化,尊重村民的习俗、价值观的基础上,避免盲目地将城镇的建设经验与营建模式挪移到农村,造成乡土文化景观崩塌的错误局面。从保护乡土文化景观的思路出发。村民的传统观念、习俗等非物质形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传统地域文化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来物化,如宗祠寺庙、村舍房屋、风水树、风水林、山峰、古道、坟场等。新农村建设应将这些地域文化的载体一并纳入到规划设计中来。

2.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郊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抓手。因此实施农居点集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市交通、电力、给排水、卫生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营造良好物质环境。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大力开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违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裸墙治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建的桃北新村小区中,以并联式住宅为主,辅以少量多层集合住宅,提高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此外,在住宅设计上,考虑到村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半城半农”的性质。新村镇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独门独户,居住和院落结合的住宅形式进行街坊式布局。住宅街坊面设置开场的前院空间和停车库(图4),住宅街坊背后设置院坝,满足了村民种植、饲养、晾晒以及堆放农具、杂物等农、副业生产要求(图5)。

图4:街坊面宽敞的机动车道路与车库(仓库)图5: 街坊背后的院坝(种植、饲养、晾晒、堆放农具杂物等)

3. 结语

总之,杭州生态带的保护形式非常严峻,保护生态带,需要重点关注生态带内农村建设,通过对其功能整合、空间优化、景观整治、产业引导、工业搬迁、市政配套等综合研究,从空间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导向、运行监管等三大方面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实现农村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有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带保护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而实现保护生态带、维护生态带生态功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蔚,罗杰威. 可持续生活模式的探索――生态村( Eco2village) 运动及其特征浅述[J].工业建筑,2010年第40卷

[2]俞孔坚, 韩西丽, 栾博.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6)

[3]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翁伯奇,黄勤楼,陈金波.持续农业的新发展――生态农村的建设[J].云南环境科学,2000,增刊

[5]单德启,赵之枫.城郊视野中的乡村――芜湖市鲁港镇龙华中心村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99,11

篇7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河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通河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河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通河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座桥梁需要改造,个乡(镇)、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篇8

㈢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分解到人。围绕调研组提出的主要问题,党工委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进行细化分工,明确了挂钩领导,责任单位、协办单位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由党工委领导挂钩牵头,责任单位根据问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协办单位配合,采取上下联动推进活动的开展。

篇9

――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建设新农村主要任务。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广播电视进万家”工程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做到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活动点,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食粮;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滋生和蔓延,开展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倡导移风易俗、婚事丧事从简的新风;全面贯彻《全民道德建设规范纲要》,教育农民群众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帮助农民依法制定适合本村、村组实际的《乡风文明公约》,以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篇10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做好农村人才资源的现状调查,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尽快对全市农村人才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市的农村人才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发展规划,明确相应的政策导向,制订切合实际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与我市农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在坚持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职称评价体系,通过加强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活动,树好典型,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3、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分院的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头脑灵活,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培训、外派参观、现场传技、鼓励自学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范围,全面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和统筹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探索建立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借鉴城市各类人才市场的成功经验,构筑和完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使其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合理流动。学习其他省市在农村人才市场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推广建立“乡土人才超市”。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农村人才协会,通过协会网络人才、交流技术、传递信息、解决实用技术难题。

5、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制定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和发展,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二是定期组织各类专家服务团开展智力支农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培养建设新农村的骨干。

6、实施“毕业生服务新农村“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事部等《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力实施“毕业生服务新农村”计划,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为期2至3年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

7、强化各级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各级公务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公务员建设新农村的帮扶制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目标,将建设新农村情况纳入公务员的考核范围,并作为公务员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措施

篇11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篇12

1 新农村小城镇绿化的必要性

1.1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推行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推进速度以一种极速扩张的姿态蔓延着,新农村的建设以一种别样的“城市化”成为了大城市钢铁之林中的靓丽风景。新农村的建设要有特色,不但要在基础设施上体现出现代化的色彩,还要凸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这就要求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上下些功夫。政府惠农政策的推行,无疑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助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新农村小城镇绿化大有可为,也会使绿化工程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1.2 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和优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优质的城镇绿化可以为农民带来身心的愉悦,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使得农民朋友们在农闲时有更多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1.3 市容市貌的需要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拥有一个设计规整、规划良好的市容市貌,这是一座城镇必须具备的,也是最能直观地看出一个新农村建设下小城镇发展水平。

1.4 环境保护的需要

从环境角度来讲,生态而科学的绿化可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合理的搭配植被分布,能够使农民在工作劳动之余得到优质的健康收益。另外,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发展,难免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良好的城镇绿化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副作用。

2 小城镇绿化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绿化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城镇绿化事业,应首先从小城镇绿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制定相关的措施,不断地促进小城镇绿化水平的提高。

2.1 绿化形式单一,缺少公共绿化

大多数地方的政府只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房屋建设包装、道路整改、地面固化和居民活动公共场所建设上,忽视了对于城镇的植被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很多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植被覆盖率不足,绿化仅仅成为了美化、包装房屋地面的代名词。绿化形式十分单一,根本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具有的田园风光和乡村风情。

2.2 盲目追求模仿城市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方不结合自身的情况,刻意模仿大城市市政绿化的方式和手段,违背了科学规律,使得新农村绿化建设“土不土、洋不洋”,颇有东施效颦之嫌。在具体绿化实施上,盲目引进一些外地的树种花卉,追求昂贵与稀奇,大量种植草坪和灌木,不顾植被的生长习性和园林设计美观,生搬硬套式地造就了一座座奇怪的“田园公园”。

2.3 政府忽视,绿化用地存在矛盾

在城镇绿化过程中,由于绿化征地造成的矛盾难以避免,特别是在这种新农村背景下的小城镇,本身土地的经营权与使用权就存在争议,在一些交叉的地段,绿化占地可能对农民本身的利益造成损害,使绿化难以实施。另外,政府的不重视,资金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也是很突出的问题。

3 新农村城镇绿化的思路

3.1 指导方针

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的绿化首先要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增收增效、新农村小城镇经济发展、环境得到美化的前提下,以山水、田园风光、农村特色、道路改造、公共基础强化为主要目标,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要行使者,民间机构协助的机制,重视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的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促进文明协调发展。其次,在建设上要以生态为先决条件,按照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绿化资源,在绿化的同时,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结构的整合,不仅增加了林木资源,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也将得到提升,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林产品的种植和供给,也间接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加了一份力量。

3.2 绿化准则和目标

绿化要有其准则和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综合管理。在产业结构上,要充分优化、调整,使绿化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高效率、高质量。

3.3 绿化建设任务

把握好水、路、田园、特色、综合配套等几方面,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严把施工工程质量关,以新农村特别风貌为主要色调,综合管理、规划农田和基建以及河流道路,与宅周和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技艺和乡村淳朴风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 新农村城镇绿化的具体措施

4.1 科学管理,落实政府职责

新农村城镇绿化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职责落实,政府要将新农村小城镇绿化工作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把绿化工作和环境治理工作摆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真正地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当作工作重点去落实。在政策规定的制定上,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从政策方针的角度上明确该项任务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具体实施和管理上,应该做到领导班子带头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4.2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绿化的资金投入,将新农村城镇绿化纳入当期政府预算,实行县乡村分级配给制度,加大各部门的配合与协助,并颁布一些惠民的政策,来提高居民的绿化积极性。其次,要在绿化工程项目上做到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结合,可以实行农民承包土地种植绿化树木,待其成苗后转用于绿化建设,或者将农村水土保持、公路建设以及其他富农政策进行资金的整合,综合运用。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另外,还可以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倡议社会义务植树等行为,降低绿化成本。

4.3 加强新农村绿化理念宣传和教育

要围绕着新农村绿化建设目标,以农民获得收益为出发点,大力宣传新农村环境绿化的重要性,提高乡镇基层干部和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人民的智慧,使这种强制性的绿化建设活动变成农民的主动行为。

4.4 统一规划设计,突出新农村特色

新农村小城镇绿化建设要做到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在规格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公共设施基础变得健全、经济得到发展,并且能够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对布局进行规划,使园林景观不但具有乡村特色,还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4.4.1 突出新农村的特征。所谓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本身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风和自然的田园风光,都是可以进行运用的资源和条件,另外也可以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发展等积极向上的元素,使得新农村下的小城镇更具特色,淳朴而文明。

4.4.2 文化内涵的表现。新农村与城市在这一点是相同的,因为每一个城市、村落都有其文化特征,在建设中应当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历史,包括名人义士、历史传说等,并通过园林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园林绿化既弘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又完美地体现出了当地精彩而绚丽的风土人情。

4.4.3 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很多地方的绿化建设,一味地追求大而贵的树种,大面积种植草坪,无规划无限制地建造亭台楼宇,这些都是绿化的错误表现,怎样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是园林绿化的出发点。要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一些适应当地的本地植物,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要避免大面积种植草坪,可适当选择一些绿期较长、存活能力较好的植物替换,当然在引进这类植物的初期,应做好实验,当小面积成功种植后方可大面积培育种植。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最好选择一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不错的树种,使其在充当绿化景观的同时,又能为居民带来经济收益,一举两得。

4.4.4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一定要符合当地居民习惯,比如宅周和庭院的园林绿化,种植常绿植物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道路两旁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较好的常绿且枝干粗大的树木,不仅规整,又能很好地过滤粉尘,保护环境。

5 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绿化关乎整个新农村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进步的体现,只要有关部门和群众重视新农村绿化,科学布局,规范管理,相信以后的新农村衍生出的小城镇将别具风格,靓丽得体。

(收稿:2014-10-13)

参考文献:

[1]唐国银,孙晓峰.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09(3).

篇13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工作队主导作用。年初,市司法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局长黄秀强同志担任组长,明确副局长周杰同志担任工作队队长主抓该项工作,在局里挑选了两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工作队成员,为我局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工作队和村里4名村干部分包到村民小组,对主要工作明确到人。黄秀强局长先后6次深入**村进行调研和指导,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局、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环境整治、村办公楼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体村民的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村民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深入各村民小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组组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局工作队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进行了重点建设,比如我们协调市水利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对村里的水产、畜牧、苗圃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他们观看外地的成功经验录像片,发展成示范户,以此来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学习乃至主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代表、村干部到镇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户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四是加大帮扶,推动新农村建设早出成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司法局党组主动念好“服务经”。一方面,结合我们工作的职能,积极开展了“送法进村”及走进农家、走下田坝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展出宣传图片20幅,张贴宣传标语25条,悬挂宣传横幅3条,向村文化活动中心赠送法律书籍100余册,为村农民上法制课1次,全村受教育人数达1200余人次。另一方面从资金上予以支持,我们在局金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万元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造,拿出1.5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桌椅。此外,还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1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了**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三、**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村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感到,该村目前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新农村,村集体经济是基础。**村基本上属于农业村,由于受土地资源(山多耕地少)、土质结构(严重碱性土壤)的制约,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据调查,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仅为2.5万余元。除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承包给个人外,几乎谈不上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