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资产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以此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它包括产权重、资本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机构重组等。一般情况下,重组的推动力来自于市场,重组的时机又以市场产生波动是为宜。而现在市场波动明摆在那里,重组问题虽然屡见提出、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能不说是在人为的错失良机。一方面很多企业可能自视尚能生存,对于重组问题欠缺事到眼前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很多无形的手在起一定的反作用力,也是造成重组举步维艰的问题之一。在企业能够生存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一个好的重组“对象”,也是人之常情的事。但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挑花眼、或挑肥拣瘦的现象出现。这是从主观层面造成重组难的现实问题;而从客观层面给重组带来的重重阻力问题,又有来自于更多的层面影响。如一些地方保护问题在重组中的干预等等,都可能形成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形成重组进一步、有退两步的尴尬!这样一来,重组的时机就会很容易错过。
二、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
1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兼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第二,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三,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2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因此,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财务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要观察:第一,兼并对象的预期会计收益率在行业分布中所处的位置;第二,分布的发散程度。企业在分布中的位置越低,分布越发散,对新的管理者的收益越大。企业重组增加管理效率的另一情况是,当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增加管理效率。
三、企业重组的途径
1激励引导,再掀企业重组热潮。一是加大政府行政推力。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种利益上的矛盾,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甚至是行政权威来解决。
2是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企业的决策者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本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参与到招商引资主战场,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广泛结识客商,扩大影响,挂大靠强,寻求合作。
3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政府派出的重点重组企业挂钩服务单位应负起必要的的帮扶责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搞好协调服务,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4降低政策门槛。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算大帐,算长远帐,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惠企机制,千方百计降低重组成本,做到“欲取先予”、“放水养鱼”,以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前来重组,果断杜绝“部门利益钢化,上面政策强化,扶持企业弱化”的现象。
四、青年力量为企业重组的主力军
在新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实现融合的重要阶段,以及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青年人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团员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大家要想在企业重组中有好的作为,在企业发展中立于不败,就要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加强政治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2强化应对改革的能力,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问题,用拓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逆境中寻求出路;再次增强服务企业的本领,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发扬集团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坚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矢志不渝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在改革重组中赢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懈努力。
篇2
1.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实物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尽管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执行力较差,很多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严重脱钩,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不明,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清,在部分实物资产管理上,要不互相推诿要不管理缺位。就拿实物资产采购、验收、登记、货物调拨来说,这些工作涉及好多部门,而各部门相互独立、互无牵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负起组织和监督实物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职责,特别是到了年底清点实物时更是草草了事。
1.3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实物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管是采购、验收、使用保管、调拨,还是核算、维修、处置等都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即使有考核奖惩制度也不兑现。很多企业都认为安全、生产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而对实物资产管理往往置若罔闻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很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大大降低,同时在物资的申请、采购、发放领用上存在严重的管理脱节问题,失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资采购环节上,跑冒滴漏现象异常严重,资产滥用、浪费、人为损坏见惯不怪,久而久之企业必将损失惨重,并付出惨重的代价。
1.4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管理能力
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实物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重要性,虽然有些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了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但放置的人员不符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要求,所以只能调配财务人员,管理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同时此岗位工资待遇较低,企业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针对该项工作的业务培训,这些都导致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实质性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形同摆设,无法有效开展,实物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完善策略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物资管理经济安全风险的发生,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2.1切实转变观念
①做好向领导的宣传汇报工作。提高领导对实物物资管理的重视,以博得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②树立“钱物并重”观念,打破“重钱轻物”思想,企业领导切实重视实物管理。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着企业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在使用物资、资产时切记“面子工程”,应树立节约意识和全局总体观念,避免重复建设等。③加强系统宣传教育力度。实物资产管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才能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④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实施帮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爱学习、勤钻研的良好工作氛围,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实物资产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
2.2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构建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管理科学、规范。当前,在实物资产管理上,企业财务部门属于组织监督管理部门,然而生产部门、物资部门缺乏管理意识,尤其是对物资使用效益及后续管理意识淡薄,重购进领用轻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在监督物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至关重要。从资产价值角度,财务部应加强监督控制实物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处置等工作,同时对生产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是否执行物资管理制度予以监督控制,以避免实物资产无故毁坏流失,延长实物资产使用年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财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多沟通,指出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规避管理混乱风险,作为财务人员真正做好企业的把关人,将资产管理风险降到最低,争取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回报。
2.3企业在建立实物资产内部牵制制度和考核制度时要注意的方面
①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责任追求制并严格执行。就拿盘点库存来说,应对废旧存货进行清理分类,明确申请、采购和保管职责,实施记录追查制度,查摆问题,建立健全物资管理责任制;确保物资需求分析既全面又详细,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产使用率。②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定期盘点整理各种实物资产情况并进行考核,企业通过盘点整理既可以充分掌握库存情况,还可以使员工看到企业对这些实物资产是非常重视的,这就使那些存在不良动机的职工打消偷盗的念头。③要建立健全交接手续,进行交接时,双方都要签字,并有监交人,以确保手续齐全,资料完整。
2.4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目前,很多企业都比较缺少适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岗位薪酬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及员工晋升管理办法,以确保企业能够聘用到合适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一些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并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多提供一些业内交流机会,鼓励管理人员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实物资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焕发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各种专业培养和技能培训,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必将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责任心也会越来越强。最后,要使实物资产管理人员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以便更好地实施监察与审计。
篇3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资产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有形资产又可以按性质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而这些也正是企业运作的首要条件。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能够有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目前对于我国的资产管理水平而言,其整体都落后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经营时间较长的国有企业,在设备的管理问题上也是非常混乱,根本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及时管理。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指资金以及通过规划在一年或以上的营业周期内进行变现、出售或消耗使用的一类资产,包括资金货币、短期投资项目、应收及预付款项、库房存货等。流动资产需要保持在合理可控的区间内,太少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的日常收支,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流动资产量超过允许范围也会使得企业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率,不利于最大化产生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企业规划好资产的分配,找到流动性资产与固定资产使用的平衡点,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为进行生产加工、提供服务、或者进行经营管理活动而拥有的使用超过一年、价值符合规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如房屋建筑、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等。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最大程度地控制数量,提高其使用效率,不宜保留过多,保证企业有足够使用的流动资金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3.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指企业直接拥有或间接控制的无实体、可辨认的非资金货币性资产,例如专利、知识产权、商标、品牌影响力等。现在的企业大多只关注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加大管理投入。
二、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流动资产方面,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比如闲置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过多。加快流动资金的流通,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是保证企业良好有序运营的基础。而应收账款过多会大量占用流动资金,增加企业负债规模,加重财务危机,使企业运营出现风险。固定资产方面,没有明确的处理规范。很多企业经营者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购进固定资产,结果导致闲置,浪费资金,损害企业利益。另外企业对于资产管理的约束力不够,导致资产被随意处置,账目与实际不匹配,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企业更多关注有形资产,忽略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的保护力度缺乏,使得无形资产被随意侵权、使用效率不高,失去应有的价值。总的来说,很多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比如在资产管理的记录核算上不够专业,对各类型资产的重要性和具体作用不够了解,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产利用率,甚至造成损失,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很多企业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观念欠缺,管理手段落后,也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优化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合理利用,科学投资。科学分析企业各项资产,做好归纳整理,深入发掘资产潜能,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全面盘活企业资产。结合具体阶段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资产预算,合理控制,严格监督。通过结合预算进行企业资产的合理投资,具体细化,落到实处。投资时必须结合预算目标进行风险控制,由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其他相关部门对项目投资过程进行合理管理。2.对报废资产进行核算清理,以提高企业活力。对于资产的使用,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在资产步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必须停止使用或者是报废时,对其进行处理的方式不能够只是随意丢弃,而是必须经过有关的规定程序来实行。并且,在资产财务的管理方面,应当对报废资产的监督与核算进一步审核,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等一系列进行按时的更换。不仅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对企业更好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3.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动态维持适当的现金持有量,提高现金利用率。同时及时进行应收款项回笼,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识别坏账,减少资金占用。对于一些期限较长的收账款,可以对必要的资产实行证券化或贷款抵押。必须制定合理详细的固定资产处理规范和处理流程,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没有经过相关审批,不得私自处理固定资产。按照制定好的规范流程,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察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损失。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例如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法制意识,提高职业素养。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单独制定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管理模式,加强保护力度。企业自身应当加大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重视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企业专利、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无形资产。企业资产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转变资产管理观念,实行合理。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资产配置,有效控制企业运营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4.调节与改善组织结构。对于公司整体大的建构保持不发生改变,将目前的实质情况联系起来,创建与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相符的新型组织构架方式。把之前传统的企业管理结构与其管理方式加以改变,使信息可以在公司或者是企业各个不同部门的流动得到增加,创建信息共同分享的制度。这样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中,可以让资产管理的合作与相互沟通得到增加,从而使企业内部能够实行更好的资产管理工作。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混乱,应当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流程。例如建立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监督,保证企业资产的合理投资。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不同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有助于资产信息透明化,避免决策失误的发生。
四、结语
企业资产合理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应当认识到自身发展现状,规划发展趋势,完善企业资产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资产管理制度,有效利用各项资产,使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陈莉 单位:日照市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的落实点在人,管理工作最后还是由人去完成,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管理水平的基础前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去核查每一件设备、每一项记录等基础工作,还要对固定资产的运转状态、磨损程度进行核算评估,为企业高层领导者提供信息和意见,帮助领导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为企业生产运营决策提供侧面支持。二是增强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会计人员要了解评估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才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有帮助。
3建全管理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条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强化管理,对固定资产从申请、研讨、批复到采购、使用、维护等进行一系列登记审核,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由专人设立固定资产的独立清单账本,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登记管理,首先由采购部门买回设备,填写入库单,生产部门从采购部领取时,登记转交手续,对于设备的走向要填写清楚,包括领取部门、领取人、领取时间,要有领用部门和采购部双方签字。对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巡检维修保养,定期登记设备磨损情况,在登记单上应附有管理人员的评估意见,供领导参考,以便对相关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和维护或停用处置。在设备进行维修时,每次都要保留维修报告,包括维修内容和修复后设备的运转情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一线生产员工有没有按要求操作,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的情况,如发现有违章作业的,应立即停岗代用,一方面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再留岗观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扯到各个部门,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确保人人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力配合,各部门共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登记监督,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篇5
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把资产管理好,把基础打牢固,就可以节约企业其他多方面的开销,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收入。如果让固定资产更加的有条理化、更加的规范化,让资产有章可循,有科学的道路可走,资产就会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电网企业由于网点较为分散导致的固定资产比较分散,所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显得过长,风险过高,但同时效益也非常高,由此对我们的资产管理者的挑战很高,要求管理者不断变化自身角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布过广,不便管理。电网遍及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是用的ERP资产卡片和设备是对应的,设备那边建好了,与资产与财务衔接不太统一,财务在盘查是会出现漏洞,有点人为了对应,建设了某些资产,但是卡片价值是0,由此建设卡片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然而全世界每个地方都离不开电网,电网资金通常都比较庞大,又由于过于分散,因此不便统一管理。电网的用途很多,有企业用地、家庭用电、生产用电、学校用电、市场用电等,各方面都比较复杂,而且有时很难及时更新,及时盘查,很多地方盘查也只是表面功夫,只是做做样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盘查后电网公司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就算发现了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不能达到最快的效果,且资产的实际管理和观念上的管理处于不同的人,财务统一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有些方面会滞后,所以,这对管理者来说又是新的挑战。账实不符合依然存在。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的问题是依然存在的,主要是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相符合。多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涉及到一些账目查寻时,由于部门的之间的不协调,常常造成部门无法入账。其次,每年的定期盘点和抽查工作不认真,对资产的使用状况不了解,无法核实数据,导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也不准备。管理不统一。由于一些原因,某条线路既属于电力公司又属于农户,有些工程产权还没有移交,电路是属于某些公司,但是维修供电修护等又是属于电力公司,这就使得统一收费等特别麻烦,有时还会产生纠纷问题,这使得在资产运行管理时存在很多问题,资产存在相对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运转,会产生一连带问题。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用好专人转卡制度。由于分布广,由此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工作,及时盘查用企业及个人用户电用户的电卡和缴费情况,公司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建立督查团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察,拒绝出现表面工作,促使每个员工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不能及时缴费的用户进行催促,以及时的盘点好账户,及时的和财务对接。由于遍及地区范围太大,因此长时间存在工作人员散漫,各自为政,达不到统一的管理,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分配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不能达到年终考核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在思想上和业务素质上对他们进行培训,已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益。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好的管理必定是需要好的管理体制的,传统的管理体制繁杂又多费事,所以需要对电力资产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帐实不符的情况。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现代技术,把所有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资料全都录入电脑中,计算机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同时也能避免出现管理人员不认真的情况发生。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就可进行协调、工作。加强了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
统一管理。对于管理不统一这个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电力企业接手某工程电力管理时,要充分考察,制定协议,以保权钱方面的情况归属等得到正确的落实,建立专门的卡片,已达到收费管理流程等一目了然,干净利落,减少纠纷问题。电力公司还应加强动态监管,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自动更新客户等各种业务信息,并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使得公司能掌握最新信息,对下一步计划作出正确的判断。统一监管也有利于责任追究,对于失职的员工进行快速的责任追究,对于业务室的过错争取时间早日解决。统一监管还有利于数据共享,使各地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处境,达到相互学习的作用。总而言之,把资产管理好,企业就能很好的运行,越是能在资产上作出文章,利率就会达到更高,电网产业是国有重大企业,它的兴盛关乎着全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电网产业资产的管理调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电网公司的领导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多与员工沟通,同时完善好监督考察制度,对员工实现专人专责,对一个区域的电网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验收,对出现业务漏洞,业务错失的员工进行责任追究和业务素养的培训,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继续优化资产管理的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考核制度,向建设国际化先进一流电力公司不断迈进。
作者:李景贤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
篇6
2.1国外资产管理研究概述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方学者就开展了对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讨论和研究,第一次抛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然后他们以上市公司为对象、以R&D费用的价值相关联为内容,估算了初期的研发成本费用及盈利估算,并把研发费用在盈利范围内进行分摊化调整,从而得出研究结果,即:调整后的费用及盈利价值相关性增加;无形资产在价值贡献上呈现出市场价值与企业重置投资行为的成本比值,即Q比例。在这个研究成果之下,显示出无形资产的专利性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收入,其无形资产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呈高相关性。
2.2国内资产管理研究概述
在国外的研究开发成果之后,我国也注入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诸如:贾平、李晓强、刘远等都用不同的理论,即:股价模型理论、盈余回报模型理论和无形资产会计盈余等,论证得出了共同的结论: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中的无形资产比重相比于非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具有对会计盈余极为深远的正相关性效果。
三、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征分析
无形资产,应当理解为广义的资产概念,是不具备物质实体,但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特征的资产而汇聚的总称,它有助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无形性
它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对称,它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其载体的不同,则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商誉和专利权,专利权就是以专利证书为载体而完成的无形资产形式。
3.2超额盈利性
它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最本质特征所在,这一本质特性,与投入成本和费用没有必然的关联,它仅仅体现在盈利水平之上,具有一般企业所无法企及的高额利润。
3.3不确定性
由于科技、竞争、风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不确定性,致使无形资产的盈利也跟随其变化而波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无形资产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利用程度的变化,产生不确定性。
3.4高科技垄断性
形成垄断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获得盈利的优势条件,它在政策的允许下可以得到来自法律、专利和自身的保密的保护,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具有某种垄断性。
3.5长久性
无形资产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累积的资产,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现不是短暂的、一次性的,而是与流动资产相比,具有长期而持续的创造企业价值作用,可以为垄断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发挥长久的价值利益效能。
四、价值目标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路径
在上述特征的无形资产前提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较高份额,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无形资产:自主研发和外源购进。
4.1促进无形资产会计先进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会计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实出现滞后的态势,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法适应未来的挑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传统的会计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而在价值目标驱动下,首先必须对无形资产的会计进行确认。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承认无形资产的确定性,那么,就要将无形资产具体确实地在财务报告中列出;第二种情况,若要承认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就要进行会计科目的具体反映。其次,要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进行改善。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无形资产与收益呈正相关性,因而其计量方法与一般企业的资产摊销方法不同,要采取加速摊销法,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前期得到快速的分摊,减少后期的分摊压力,这样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是降低风险的稳健方法。再次,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备。因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全然依赖于商誉和专利,如果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会对知识密集型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因而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4.2严格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
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保证长期和稳定的价值创造,要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包括对资格控制: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查、资格审查以及制度审查,这是管理前提;对无形资产的研发经费审计控制:由于无形资产的保密性和垄断性等特征,需要在其研发阶段的费用投资巨大,我国应当加大无形资产研发力度,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提升知识竞争力;对无形资产专属权益的审计: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是创造其超额价值的条件,要运用齐备的无形资产权益法,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应有权益要予以保护。
篇7
2.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
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不能及时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积极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互相推诿,业务不精,不足以完成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其次,未建立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固定资产监管不力存在某些漏洞,处理问题力度不够,权责不明晰,具体工作没有明确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员,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2]。
2.2固定资产的盘点数据缺乏准确性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的生产设备需要更新,使得固定资产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耗,而相关人员未能及时进行记录、调整,并且,在购置或变卖固定资产时未能及时入账,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比如虚报、瞒报、漏报一些数据信息,从而引起固定资产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高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经营的决策与判断,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实现。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避免造成企业的损失。
2.3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缺少规范性
大多数吉林省中小企业企业长期以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未建立严格的定期盘点审查制度,存在"物随人走"的现象,造成了对固定资产处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各部门申请使用固定资产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程序后自由处置,而财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经常不能及时地进行统计。例如,有的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向生产部门咨询其处理建议,也没有向财务部门查询资产评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由本部门自行决定,并没有通过规范严谨的申请流程[3]。规范性的确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需要引起企业方面的重视。
3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对策
3.1完善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效率
由于大部分吉林省中小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低效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可以成立固定资产监管委员会,赋予这一部门机构有力的监管权力,专门负责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监督和审查,首先应负责在固定资产实行入库、折旧、损耗等工作流程时做好进行全程监督。其次,督促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不完成人员进行惩罚,同时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到验收、保存、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规定和权责分配,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严格监督和审核。
3.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吉林省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建立自身完善的对固定资产盘点的内部审核机构,对于新进、发生损耗折旧或者要进行报废处置变卖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盘点,经过专业人士进行资产评估,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权利和责任要明确,对于因为个人原因而造成固定资产盘点数据不精确的个人要给予惩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规范发展,尤其是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吉林省,对固定资产的精确盘点制度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4]。
3.3设置严格规范固定资产处理制度
建立规范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理制度。针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了真正有效地建立固定资产处理制度,减少和尽量避免固定资产的过度损耗,应该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管理职责、应履行的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最终让企业形成规范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资产变动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预先的计划进行卡片管理,然后由其所得信息进行盘点、结算及清理,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
篇8
3.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固定资产主要投入在工作面和巷道方面。往往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工程中需要的相关设备也不同,其安装、生产活动、维护方式都会改变。尤其是大型企业,工程产量大、时间长,工作面的变动大,固定资产投放十分分散。无论是工作过程还是盘算清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清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还有部分煤炭企业因为大型重型设备的投入大,管理通常重视大型设备的管理的清算,但是忽略了种类多、数量大的设备。尤其是体积小的井下工作设备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动辄发生丢失事件或者是维护、修理不及时,导致设备损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不利。
4.固定资产的调整没有顺应市场。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以及折旧年限进行调整。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煤炭企业的产品生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某些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运作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出现破坏或者是折旧。有些设备的运行时间非常短就需要申请报废,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或者是许多煤炭企业同时投资了其他行业如电力产业、化学工业等,但是其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投资,或者直接参照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标准,与市场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首先要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与管理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管理者在明确自身的职责后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决策;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业绩考核相挂钩,固定资产的管理到位、管理水平高的予以一定的奖励,而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管理质量低的要实施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处罚。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发管理者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以更加严谨、慎重的态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体系。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将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份责任细化到岗位、人员,让煤炭企业中的每一位职工都能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能够执行的权利。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开始做起,严格控制招标、采购、监控的全过程,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横向纵向都能够到边,不出现丝毫遗漏。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3.1规范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范围,从设备的管理以及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完善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强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为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使用、维护、保管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实施合理的管理与清算,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努力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化,使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分工明确。
篇9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篇10
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归档管理,需要按照资产的类别进行分类,比如在企业的生产部门,其使用的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有形资产,在生产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由设备管理部门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管理,而企业的厂房、建筑物则应该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对于不同的资产类型,具体的职能部门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归档,将资产归划到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要经常进行检查与核对,并且要和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对各种资产的效益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是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在分级处理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使用级别的不同进行分类等。各级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所负责的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责任使用制度,最好是将具体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还可以指定专人进行各种资产的管理,做到每个层级的资产都有人管理,都可以对资产进行高效利用。在建立资产保管使用责任制时,还应该加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人员体系的构建。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竖向与横向的管理体系,对于竖向而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有效传递,从而使得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于横向体系的建立而言,主要是针对同一部门内的管理,在该部分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加强部门领导者与部门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二,加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是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导致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率得不到提升。对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员工的培养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充实以及完善,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该举措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比如有的企业在各种实物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实行“设备定号、保管定人、管理定户、一物一卡”的管理原则。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全面控制管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全面控制,指的是对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策略,以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率。在资产经营管理的全面控制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从而使得资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换和利用,使得企业的各种资产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共享,最终促进企业领导者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企业的低效以及无效的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效的资产,这些低效以及无效的资产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些资产进行盘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资产调剂中心,对企业的无效以及低效的资产进行评估,并且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资产的调剂。第二,对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相应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各种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三,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一些闲置的资产进行出租或者出售,将企业的资产转变成为有效资金,从而可以购置更多企业所需的资产,进行经济建设。第四,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已经报废的资产进行淘汰,在淘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性淘汰,根据有关部门的检测以及鉴定结果对各种报废资产进行彻底摒弃,不再继续使用,以减轻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维修力度。
篇11
(一)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认识
资产不仅是农业科研单位使用或占有的经济资源,而且是做好相关科研工作最基本的保证。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理清管钱与管物之间的区别,并及时扭转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应严格遵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予以执行,以确保对国有资产的良好配置与合理使用,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人员的素质
明确责任,加强对会计监管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会计监管人员需具备专业眼光和高度的责任心,善于分析在国有资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能够提出相关应对风险的策略,做到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为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企业应定期的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将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成效纳入到每年的绩效考核中,从而确保会计监管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的制度
对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岗位的设置需具备工作的独立性,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使监管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到最大。会计监管的岗位应设立在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且给予监管工作人员一定的独立性和工作地位,对于监管人员所发现的任何重大问题,其有权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从而确保监管信息保持通畅。通过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如资产的周转率、总资产的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一系列定量指标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并有效结合定性的指标对会计监管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综合的绩效考核,从而确保个人与目标的统一。
篇12
目前,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全球并不断影响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巨大的挑战。在许多世界著名的金融巨头宣布破产的同时,经济危机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传播,极大的影响了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不断膨胀,许多城市房价虚高。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和房地产泡沫渐渐破裂,众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日益巨大的资金压力。那么,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该如何通过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发现并应对当前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也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2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房地产行业具有专业性强、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工作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从趋势上看,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入了人才的竞争。当前,房地产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从业人员众多,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紧缺。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真正形成一个行业不过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客观上决定不可能积累大量综合型经营及专业化经营人才。加之在利润的刺激下,大批房地产公司一下涌出,使得房地产行业从业人数骤增,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由于需要长时间成长,不可能在短期内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学历水平集中在初中到大专之间,占从业人数的85.9%,整体学历结构偏低。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在25%左右。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人员素质以应对经济危机,从而加剧了房地产企业对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需求。
2.2注重“选人”,忽视“育人”,人才流动率高。目前,虽然房地产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房地产企业以项目运作为主,周期短、见效快,企业宁愿付给有经验、能上手的应聘者多一倍甚至几倍的薪资,也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多数企业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引进人才这一点,简单认为只要把需要的人才吸引进来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就出现了引进来人才却留不住,甚至于原有人才还大量流失的局面。
2.3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管理思路和手段相对滞后。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仅行使着办理人事关系、审批工资计划、管理人事档案等静态管理职能,就其职能、发挥的作用而言,与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停留在简单地对员工进行考勤、分配、奖惩等方面的控制与限制,尚未提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来。对员工多是靠制度约束和强制,还属“对立式管理”,缺少运用人本管理思维来发挥员工工作潜能和积极性的“互动式情感管理”。
2.4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房地产企业一般都偏重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而忽视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引进。尽管很多企业都设有专门的人事部门,但很多人事管理人员还只停留在整理档案、年终评定等这些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上,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大多数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而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必然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3改进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3.1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员工工作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为其设计培训和开发的系统计划,提供员工开发技能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要特别重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为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为他们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给每一名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时间,使其具有工作成就感并能逐步成长。
3.2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目前房地产企业跳槽现象频繁,如何吸引人才,保留核心人才,适度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回报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为此,房地产企业应做到人力资源招聘和市场对接,多渠道、全方位引进选拔任用人才;建立动态、公平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注重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3.3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彻底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房地产企业要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通过人本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由“外部激励”向“自我激励”转变;管理者实现由强制管理向情感管理的转变。通过管理思路、方法、手段的根本转变,达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树立“大人力资源观”,强调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使它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
3.4注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及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引进。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领导逐步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大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e-HR系统帮助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找到更新角度、更新方法的途径。并通过软件的实施,增加员工的参与管理意识,提高企业文化。
4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方面,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驾驭自己的市场经营活动,求得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提高财力、物力方面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企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必须要未雨绸缪,随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为企业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迎春.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山西科技,2009,(1)
[2]聂芳,任佩瑜.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3]刘香毅.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6,(8)
篇13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管理"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