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培育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保持强劲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先进技术设备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先进,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原有的技术先进优势将消失,甚至沦为劣势,所以,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现有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收回的折旧基金,如何及时、足额地收回折旧基金,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和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其历史成本为基础计提的,期满累计的折旧总额在数值上小于(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或等于(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其原价,收回的折旧基金往往因为科技进步、物价上涨和折旧基金随时投入生产经营等原因使更新固定资产资金缺口很大。折旧费用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内分期确认,这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从理论上讲,期满收回的折旧基金应与固定资产购置时的价值相等或基本相等,应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固定资产更新的资金需求。然而实际并非如此,这说明采用目前折旧政策所计提的折旧额是不公允的。
二、固定资产公允折旧额的概念
公允的折旧额应该是某一固定资产通过一定方法所计算的各期折旧额折现价值的合计数与固定资产原值的现值相等,并且据此确认的折旧费用能或基本能实现资本保全。显然,这里的资本保全是指财务资本保全。如果要实现实物资本保全,每期计提折旧时都必须先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当期的重置成本,然后计算该期折旧额。但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每期调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几乎没有可行性,所以,本文所称资本保全均指财务资本保全。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财务理念和方法的应用上,突出表现在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观念的广泛应用上。如果把这一观念也应用于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如计算时忽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终结时可能存在的净残值,对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的折旧额折现为未来实际使用各年的折旧额等,将从源头上进一步压实固定资产,真实地反映折旧费用,避免虚增利润。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确定出一个公允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小的因素有原价、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和采用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合理做法,所以此处不讨论原价这一因素,仅对其他因素和人们日益关注的时间价值、物价变动等因素进行讨论。
三、确定公允折旧额的关键点及原因分析
(一)忽略预计净残值
按照目前的习惯做法,应计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价减预计净残值,工商企业的预计净残值通常按原价的3%―5%确定。由此应计折旧额通常小于固定资产原价,虽然处置时有预计净残值作弥补,但净残值毕竟是预计的,是正数还是负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显然,计提折旧时把预计净残值从原价中减去有可能造成折旧基数虚减、折旧额不公允。要确定公允折旧额,净残值应该忽略不计,原因如下:
1.预计净残值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按照现在的做法,由于将来在固定资产报废时能收回一项资产――净残值(残值收入减去清理费用),所以计算折旧时应该将净残值从固定资产原值中减去,余值作为应计折旧额。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值得商榷。我们知道,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较长,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报废时净残值是否有、是正数还是负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难以可靠地计量。或有事项准则规定,或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实,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资产。预计净残值类似于或有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应予以确认。
2.预计净残值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固定资产准则规定,预计净残值是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可见,固定资产净残值是其报废后的处置净收益的现值,是未来不确定的或有收益的现值。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在折旧计提中预先扣除不确定的预计净残值会减少当期应计提的折旧额,使折旧费用人为减少,不符合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3.预计净残值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新准则没有规定具体的比例,这为企业对预计净残值率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预计净残值率的大小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企业的诚信度。正因如此,调整预计净残值率就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由于不同企业对性质相同的固定资产所确定的预计净残值率可能相差悬殊,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预计净残值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根据定义,预计净残值应该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预计净损益的现值。对于使用年限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固定资产,要预计或复核未来处置能获得的净损益谈何容易,即使确定一个数值,也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把带有主观随意性的预计净损益折现,还涉及折现率的选择,折现率的选择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实践问题。可见,净残值的预计可操作性很差。当然,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折现率是多少,而在于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相当保守且确定,如果无法确定所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被达成的几率,折现就失去意义了。实践证明,固定资产报废的实际净残值与预计净残值往往相差甚大。随着科技进步,实际净残值日益减小,有的还出现负值。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较小的数值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复核,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5.预计净残值可能有悖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固定资产,要预计其处置时的净损益,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随着报废期的临近,可预计性日渐增强,预计的准确性日益提高。按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复核时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预计净残值大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而离报废期尚有若干年。这说明固定资产折旧已经提足,应该停止计提。但按权责发生则原则,尚可使用的若干年(假设预计使用寿命与实际相同)也应承担相应的折旧费用,而事实上按折旧公式计算将出现负折旧费用。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合理预计净残值。但由于更多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寿命期限长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很难合理预计或者预计的准确性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不进行预计。随着处置期限的临近,净残值能合理预计时,如果数值较小,不足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数值较大,且有一定的影响,则净残值在折旧计算中再予以考虑。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折旧计算,而且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考虑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观念在资产减值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收入准则等具体准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显示该观念在企业理财中日益重要。遗憾的是,在计算各期应承担的折旧费用时,折旧费用是以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的,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就造成计提折旧当期的一元折旧费与原值中的一元价值不等,而且各期计提的折旧总额在价值上往往明显小于原值。要使折旧总额与原值等值,确定各期折旧额时应该考虑时间价值,原因如下:
1.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如果在正常信用期内付款的,所支付的价款本身就是固定资产的现值);预计净残值是期满处置时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实质是预计处置净损益的现值);买价的现值减去净残值的现值就是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可见,应计折旧额是以现值确定的,那么作为其逆运算――计算各年应分担的折旧费用时也应考虑时间价值(已知现值求年金或复利终值),否则,必定造成应计折旧额与各年提取的折旧费用不等值,后者小于前者,使折旧费用少提,违背谨慎性要求。收入准则规定,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确定。这样确认的收入符合谨慎性要求,比较公允。企业日常销售的货款,通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所以可以认为其本身就是现值。然而各期折旧额却是以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计提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的折旧费用和部分付现成本(如人工和材料等)与以现值或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配比,由于折旧费用少计,使配比失去公允性,也有悖谨慎性。
2.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现金净流量是由净利润[(收入-折旧等费用)×(1-所得税率)]、年折旧额等部分构成的。如果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折旧额的大小对这两部分都是有影响的。由此会影响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折现评价指标的大小。平均投资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原始投资额,折旧额的大小通过影响净利润的大小,进而影响该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大小。显然,只有考虑时间价值,把折旧费用贴现为与收入同一时点上的值,计算的折旧额才是公允的,确认的利润才是客观的,所提供的信息才符合相关性。如果计算折旧不考虑时间价值,这样计算出来的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往往缺乏科学性,有可能使不可行的投资方案变成可行的投资方案,从而误导决策。
3.适应物价上涨的需要。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形成的折旧基金往往小于更新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的已经涨了数倍。固定资产期满报废时,重置成本大幅提高,加之企业收回的折旧资金随时可能投入生产经营,所以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缺口往往很大。由于资金短缺致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重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萎缩,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削弱,甚至使企业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此外,由于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往往低于资产报告期的现时价值,使折旧费用少计、利润虚增,造成多纳税和多支付股利,侵蚀产权资本,从而进一步削弱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如果在计提折旧时考虑时间价值,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在对折旧额折现时,折现率的选择十分重要。由于应计折旧额的现值是确定的,未来要确认的折旧费用也基本是确定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折现率构成中可剔除风险报酬,仅考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贴水,即折现率=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贴水。在我国,政府债券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可以国库券利率作为折现率。考虑到通货膨胀时利率变化往往滞后于通货膨胀率,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而且固定利率的国库券在通货膨胀时无法调节利率,为防止国库券利率偏低,可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物价在变化,利率也在变化。在具体确定折现率时,可以以对应期限的预期平均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三)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和采用加速折旧法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我国企业在资金营运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运资金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入比例安排不当。通过采用加速折旧可以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收回,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固定资产及时更新。具体来说,加速折旧的理由:一是抗风险的需要。随着科技进步,设备更新换代加速,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已成为计提折旧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采用长期限平均折旧法,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及时收回,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再投资的资金缺口,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为了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应积极选择短时间加速折旧,这也符合谨慎性的要求。二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市场需求与资源配置、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聚集融合的媒体,是企业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固定资产陈旧落后。加速折旧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香港的资本减免税法折旧政策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模式给予纳税企业资本减免的政策优惠,包括首期免税折旧额和每年免税折旧额两部分。这种折旧政策可以使企业第一年就能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70%左右,大大加速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收回,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设备更新能力,有利于企业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这也是香港多年来能在国际市场中能保持强劲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当然,加速折旧也应讲究科学性,而不是随心所欲。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和采用加速折旧法,指的是在确定折旧年限和选择折旧方法时,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确定的折旧期不超过经济寿命,确定的折旧方法符合受益特点,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报废前能提足折旧。对于采用直线法折旧更符合受益特点的固定资产,还是应该采用直线法。
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和采用加速折旧法,就长期看,并不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相反,延缓纳税的时间价值使企业设备更新能力显著增强,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有了竞争优势,政府的税收收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如果国家的折旧政策不利于企业采用先进设备,企业竞争处于劣势甚至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生存将面临危机,政府又何来稳定可靠的税收收入?所以,国家在制定折旧政策时要考虑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制定出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折旧政策。作为企业,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站在战略高度正确选择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折旧政策。
四、公允折旧额的确定
忽略预计净残值后,某一固定资产应计折旧总额为其原价,计算各期折旧额不再涉及预计净残值,它不影响折旧方法的其它计算过程。企业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和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只是可能缩短折旧期和增加各期折旧额,而所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并没有变化。计算折旧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后,在计算各期折旧额时,先以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应计折旧额,以经济使用寿命为折旧期,算出不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各期折旧额,然后把该折旧额按照一定的折现率采用求复利终值的方法计算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后的未来各期的折旧额,该折旧额即为未来各期的公允折旧额。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确定的公允折旧额,在价值上与原值等值或基本等值,在数值上远远大于固定资产原值,其中大于原值的部分是弥补资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贴水的折旧额。如果经济使用寿命预计比较准确,到期收回的折旧基金一般能满足固定资产更新的需求,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得以规避。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则以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作为未来应计提折旧额的现值,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剩余年限的各期公允折旧额。
五、结论
计算折旧时,忽略预计净残值,避免了应计折旧总额小于固定资产原价,是实现资本保全的基础;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符合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使各期折旧额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动的影响数,有力地避免了物价上涨时期折旧费用严重少计,它是实现资本保全的根本保证;缩短折旧年限和采用加速折旧法,充分考虑了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缩短,规避了固定资产经济使用寿命已满,需要报废,但成本远未收回的风险,它是实现资本保全的有力手段。只有按照这三个关键点的要求计提折旧,才能使计算确定的折旧额成为公允折旧额,收回的折旧基金才能弥补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真正实现资本保全。按照这样计算确认的折旧费用,才能实现与同一期间收入的科学配比,计算出来的利润才是真实的,分配利润才不致侵蚀产权资本。这样生成的信息才是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不同方法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符合会计准则的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等四个方面。但要注意:企业应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上述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固定资产的购入及成本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等。会计记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确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取得。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后,即归管理部门管理,并会同会计部门依其类别及会计科目统驭关系,予以分类编号并粘贴样签。固定资产按下列类别,由各公司指定部门负责管理,其管理及保养细则由各公司管理部门会同使用部门自行自定之。
(1)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事务性什项设备由总务部门负责管理。
(2)机械设备、马达、仪表、机电性什项设备由工务部门负责管理,但要视实际需要归由性质相关部门管理。
(3)工具由资材仓库负责管理。
人员移交时,对于固定资产应依人事管理规则第十一条的规定详列清册办理移交。会计部门应于次月15日前就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性什项设备等项目编制固定资产增置表一式三联送管理部门核对,并填列异常或更正内容后,第一联管理部门留存,第二联送返会计部门自存,第三联送使用部门留存,采用电脑处理报表代替之。固定资产因其他公司拨入,捐赠而取得者,应填明价格,如原价无法查得或根本无原价者,由管理部门会同会计部门予以估列,并按第十条固定资产增置手续办理。
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性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公司内相互拨转时应由移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转移单”一式四联会管理部门签章后,送移入部门签认(管理部门不同时,要加印一联会移入管理部门同时签认),第一联送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不同者,影印联送移入管理部门转记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二联送会计部门,第三联送移入部门,第四联送移出部门。其出入厂区应另填“转移交运单”,一式六联。第一联托运部门自存,第二联托运部门转送会计部门暂存凭以核对第三联,第三联至六联出厂时经守卫签注时间、车重后,第三联由守卫暂存,于翌晨转送托运部门的会计部门,经与第二联核对无误,于一日内转送收料部门的会计单位凭以核对收料;第四五六联由承运商随同物品出厂、入厂时经守卫签注入厂时间、车重后入厂,经点收后第四联由收料部门存查,第五六联经守卫签注出厂时间、车重后,第五联由承运商暂存凭以申请运费,第六联由守卫暂存,于翌晨转送收料部门的会计部门与第三联核对。
固定资产出租或外借,管理部门应会同会计部门后按程序(总)经理核准后始得办理,并应制定契约,副本送会计部门以核对,契约内容应包括修缮保养及税捐负担、租金、运什费、归还期限、保持远状、附属设备名细等,其出入厂区应另填料品交运单一式六联,并依附流程的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至少每三个月应将经营上认为无利用价值的闲置固定资产予以整理,填具“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拟定处理意见后呈报总经理,经核定标售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
(1)管理部门应即按“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所列经批示计售部分开具“固定资产让售比价单”一式四联由(总)经理指派专人或由采购部门负责招商比价,并将比价结果转记于“标售比价单”后,第三联自存,第四联送资料科,第一二联呈(总)经理后,由经办人将第二联送会计部门核对,第一联送管理部门以便发货。
(2)发货时,由标售经办人填写“料品交运单”一式六联(承运商联勿填)凭以入厂提货,经守卫签注出厂时间及过磅记录后,送回标售经办人开具“缴款单”向出纳解缴货款,并于“料品交运单”备注栏填写“固定资产让售比价单”号码、发票号码,第一联送资材部门,第四联送承购商收执,第二三联送守卫查对放行,立转会计部门复核。
(3)提货出厂后管理部门应即填具“固定资产减损单”一式四联(资材仓库联免填),第一联自存转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二联送会计部门,第三联送使用部门留存。
2.固定资产的盘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会计部门每年盘点一次(不含工具、马达、仪表、事物性什项设备)。另应于每季就固定资产的项目中根据登记卡册,每一类别至少抽点十项,盘点后应填造盘存单一式三份注明盈亏原因,一份自存,二份呈报核决后一份送会计部门,一份送总管理处备查,管理部门对于盘盈或盘亏除应专案叙明原因呈核外,并应依增置或减损的规定办理手续。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什项设备等固定资产于增置验收后,使用部门(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由总务部门)应即填写固定资产增加单一式三联经会管理部门签章后,送会计部门填注购置金额、耐用年限、月折旧额,第一联送管理部门传记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二联由会计部门自存转计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三联送使用部门留存。会计部门应每月与管理部门核对“固定资产登记卡”的记载事项,如有缺漏事项应即通知补正。
篇3
方法1??计算正常情况下的应付资金额,计算步骤如下:⑴计算设备的租赁费租赁费=设备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银行利息+手续费+保险费=34-1.8+0.2+10.2+0.6+3.4=46.6(万元)
⑵计算设备租赁期内应付租金额租金额=[年折旧额+(银行利息+手续费+保险费)/设备使用年限]×租赁年限=[(34-1.8+0.2)/10+(10.2+0.6+3.4)/10]×5=23.3(万元)
⑶计算每次应付租金每次应付租金=租赁期内应付租金/租赁期内支付次数=23.3/(60/3)
=1.165(万元)
方法2??加快租赁资产折旧的方法,仍然沿用上例。
⑴租赁资产每年应提折旧额的计算每年应计提折旧额={[设备原值-预计残值×(1+利息率)-10/(P/A,i,n)
=5.7947(万元)
⑵计算每年应负担的设备利息、手续费和保险费上述费用=(银行利息+手续费+保险费)/设备使用年限=(10.0+0.6+3.4)/10=1.42(万元)
⑶计算每年应付租金及租赁期内应付租金每年应付租金=年折旧额+年折旧费=5.7947+1.42=7.2147(万元)
⑷计算每次应付租金每次应付租金=每年应付租金/4=7.2147/4=1.8037(万元)
以上两种方法,前者计算简洁,容易理解;后者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概念,评估得出的租金价格更具有说服力。但上述两种方法也存在共性的问题:⑴未考虑设备原值与重置成本可能发生的变化,甚至严重背离的情况。
⑵未考虑机会成本及行业平均利润。
对一种正常情况下的租赁行为,作为出租方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获取与自己经营原资产大致相同的收益额。因出租方投资购买该等资产的目的是用于再生产,获取一定的收益,即应较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收益;同时购买该等资产,将丧失投资其他领域的机会;另外,作为投资者,投资该领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不低于该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上述前提决定了租金价格的定位应考虑上述因素。
⑶未考虑资产的现实价值情况。
资产的现实技术状况决定了承租方使用当中可能承担的风险,倘若租赁合同当中明确设备维护费用由承租方承担,显然新设备与旧设备是不同的。
二、推荐的机器设备年租金价格评估方法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确定的年租金价格的评估方法。
1.年租金评估技术路线的确定年租金评估采用收益法。即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对年租金价格的评估方法是按上述原理,以评估的现值为基础,确定未来的预期收益额。其具体步骤如下:⑴首先确定年租金定义年租金的定义,一般应根据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意向来确定。租赁双方不同的约定,对租金价格的评估结论有一定影响。如租金的支付方式不同,所评估的价格会有差异。为此,我们预先假设,所需确定的年租金为每个租赁年度期届满,期末等额收回的租金价值。该价值的内涵应包括机器设备的折旧费、资产所占用的利息、资产的平均收益情况以及出租方取得租赁收入应缴纳的相关税款等。
⑵年净租金确定需考虑的因素年租金价格的确定是以各项资产价值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价值评估过程中对该项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的判定、出租方和承租方约定的租赁年限、租金价款的支付方式、资产的行业平均收益情况、租赁期满资产的剩余价值等。
⑶估价前提对资产租金价格进行评估,首先应确定估价前提,因租赁行为所涉及的资产的未来情况含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就某项目我们设定的估价前提为:①资产按当前使用用途继续使用;②租赁资产在租赁过程中的正常维护由承租方负担;③租金在每个租赁年度期末支付;④租赁期限按n年考虑;⑤租金价格的估价基础是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书》;⑥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在租赁年期内无显著的变化;⑦租赁双方的约定的其他条件,如由承租方承担相关税费、资产的保险费、正常维护费用等,出租方取得的租赁收入为完整的净租金收入。
⑷估价思路以预期原理为基础,根据评估确定的某项资产的评估价值P0j、租赁期满资产的剩余价值(回收价值)Svj、折现系数i、租赁期间n,确定估价对象未来n年租期内每年的等额年净租金Pzj,上述参数间的关系如下:P0j=Pzj/(1+i)1+Pzj/(1+i)2+……… +Pzj/(1+i)n+Svj/(1+i)n根据上式求取等额年净租金Pzj,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出租方因出租行为应缴纳税费求取等额年租金价格。
2.年租金价格的确定⑴等额年净租金的确定机器设备类资产的年净租金按下式确定。
n Pz= ∑Pzj j=1
P0j.i.(1+i)n-Svj.i其中,Pzj= [(1+i)n-1](P0j-Pj×δj)
Svj=P0j×n Nj上式当中,
各符号的含义为:
Pzj——某项资产等额年净租金
Pz——各项资产等额年净租金之和
P0j——某单项资产评估净值
Pj——某单项资产的评估原值
i——折现率
n——租赁期限
Svj——租赁期满时某单项资产的剩余价值
Nj ——某单项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
δj——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
j——为某类资产的项次
注:当NSvj=Pj×δj
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①某单项资产评估净值(P0j)的确定:根据××《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评估结果确定;②租赁期限n的确定:根据租赁双方的协议,按n年确定;③某单项资产的评估原值(Pj)的确定:根据××《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评估结果确定;④某单项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Nj)的确定:根据××《资产评估报告书》的相关评估工作底稿确定;⑤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δj)的确定:根据资产类别,分别按1%~3%考虑;⑥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可参考银行同期利率)、风险因素、所涉及行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或基准收益率)等分析确定。
⑵等额年租金价格的确定根据估价前提,由承租方承担相关税费,因此出租方收取的租金价格当中应包括因出租行为应缴纳的相关税费。
n Pr=∑Prj j=1 Prj=Pzj /(1-ζ)
Pr——等额年租金价格Prj——某单项资产的年租金价格ζ——因租赁行为应由出租方缴纳的相关税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出租资产业务,出租方应纳税额为租金收入的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应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建税;根据地方税务部门规定,按流转税的3%缴纳教育费及附加。上述流转税费的综合税费率为5.5%. Prj=Pzj/(1-5.5%)
三、对房地产租金价格确定的方法对房地产租金价格的评估,其净租金的确定方法与机器设备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一般不考虑净残值。对含税租金价格的确定,是在上述基础上,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房产出租的,应由产权所有人缴纳房产税,缴纳税额为按租金收入的12%。
则Prj=Pzj/(1-5.5%-12%)
四、关于推荐方法使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该方法所确定的租金是按评估净值为基础的,从侧面考虑了设备现况对租金价格的影响。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自实施以来,新的增值税抵扣办法在全国铺开,成功实现了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重要一步。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允许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除外)”。由此可见,增值税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的纳税问题,也对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例,结合在会计实务中的操作经验,就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概念与范围的影响
新《实施细则》明确固定资产概念为“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取消了原来“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的规定,这样的修改更加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本次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入(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税收的角度看,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与企业存货相同的资产,即外购或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将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中。
二、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根据取得方式的不同,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的具体构成亦有所区别,主要分外购和自建两种方式。
(一)外购设备初始入账成本的确定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企业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与所购买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款,应当冲减固定资产的成本。如上所言,在本次税制改制以前,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样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本税负较重。修订后的《暂行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设备的进项税额。这样,按照新的增值税条例,一般纳税人新购入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应当单独确认为进项税额,不再计人固定资产成本,从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会有所下降。但同时,《暂行条例》也明确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游艇等)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这主要是由于这部分资产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对这些固定资产而言,其会计核算仍与增值税转型前相同。
(二)自建固定资产初始入账成本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此类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对自建固定资产而言,增值税转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购买工程物资的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对此,应视工程物资的用途作具体分析。企业购进的工程物资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为安装设备所用的物资;另一类是为建造房屋所用的物资。企业应当将购进的工程物资用于房屋建筑物属于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因而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仍计入工程物资成本;但用于机器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仅就不含税买价计入工程物资成本。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三、增值税转型对旧固定资产出售会计处理的影响
原政策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的应税固定资产,无论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和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第29号)。
本次税制改革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对旧固定资产出售采用区别对待的会计处理方式,也使得企业财务信息反映更加真实,有利于经营者做出正确决策。
篇5
一、现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仍偏低,其入账价值有待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体积小、价值高、流动性大、品名复杂,用途广泛、精密度高等特点。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 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或者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业设备、图书与其他固定资产五大类。而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型精密医疗专业设备的需求与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大与加快,部分先进高端的医疗设备动辄单台价值数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百万元。且大多数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仅将固定资产其购买价格及相关税费计入入账价值。随着购置所需资金不断增大,维修保养费用也越来越高,就必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和全面核算其入账价值。
(二)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单一,且未考虑减值风险因素,未设“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医院固定资产大多是医疗专业设备,单价高、品种多、更新快、易损坏,不少设备还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因损坏、技术落后、长期闲置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其账面价值,甚至提前报废。但是,大多数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单一选择年限平均法,这种简单地年限平均法,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实际使用寿命,也很容易一定程度上高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另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要求医院固定资产的减值核算设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医院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未考虑其减值风险,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很多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便无形地增加,就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导致账实不符,影响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三)一些医院采购固定资产随意,管理体系不严,管理系统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医院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同时,许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多部门、分头管理,内部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与使用机制。而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用途广,体积小,精密高,价值贵,易流动。这往往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帐、卡、物不符,资产权属不明、下落不明。再者,在固定资产采购与使用中,未充分计算其成本利润回收率、资产使用效率,导致少数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甚至无法收回其投资。
二、改进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其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完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已经有所提高,将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标准由500元以上提高到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由800元以上提高到1500元以上。新的单位价值标准虽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比较低,所以,我提议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核算标准提高到一般设备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专用设备3000元以上。而且,对于入账价值,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包括购买单价、相关税费、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相关凭据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与其他费用核算。
(二)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建立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折旧计提的准确率,医院应根据固定资产相关经济效益的预算指标,恰当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选用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特别是价值高昂的医疗专用设备,应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或个别计价法,加速计提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
医院固定资产大多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设备,单价高、品种多、更新快、易损坏,如果不确认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所以,医院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一旦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存在技术落后、损坏或长期闲置等可能发生减值的现象时,应该据此估计设备的现值,确认设备的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时,借方为相应的支出科目,贷方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设备,确切证据表明其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其已恢复的实际价值予以转回,但转回的账面金额不能超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额,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虚增,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公允性,为投资者的评估与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完善管理制度
认识不到位,制度、措施就难以落实。为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医院应当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调拨、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要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监督,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防止有章不循;要强化机构管理的质量,实行责任与效益奖励挂钩制度,对各科室的设备管理责任人、使用人员和保养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有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进行相应的惩罚;要加强相关人员,特别是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及总额不断增长,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业务也日益复杂,就要求相关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另外,医院应当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便切实管好用好医院的固定资产,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其的运营效益。
(四)创新管理手段,运用条码管理,实现动态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统计数据多,流动比较频繁等特点。为了能及时、全面、准确、科学、高效地记录、计量和反映医院固定资产及其流动变动情况,实现对其全方位监控和高效使用,并提高对其管理的工作效率,应当建立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内容包括设备编码、规格型号、原值、启用日期、在用状态、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国别、产地、生产厂家、供应商、资金来源、是否进口、出厂编码、合同代码、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等,以便快速、准确地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查询整理与详细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调拨、报废等变化情况,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益。同时,实行条码电子磁条卡片管理,将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输入磁条,磁条标签跟随固定资产流动,方面对每台固定资产跟踪管理,还可以通过刷磁条标签盘点,提高盘点速度。
总之,改进与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监督与管理,对于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值减值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玲.对现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10,1(13),1
[2]韩露.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医药论坛杂志.2007,7(28),14
[3]吴新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卫生经济. 2005(08)
[4]尹玲.现行医院会计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医院.2008(07)
篇6
正确、深刻理解新准则中对固定资产判定的要素,加以灵活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笔者认为可以为新时期企业解决以下问题:
篇7
1.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应适应时代要求,探索新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推进资产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固定资产管理应当重视固定资产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固定资产管理引导与控制作用。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固定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预算控制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综合效益,有利于协调各部门活动、保证单位管理正常开展、实现管理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评价管理成效、改进管理手段的标准[1]。
准确、科学的预算是确保预算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如何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准确的预算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
准确性、科学性是预算的生命,是预算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对单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有助于引导和控制固定资产配置活动,促进单位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预算为单位的各项活动确立了数量形式的财务预算标准来对照单位活动的实际效果,刚性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2.2有助于实现部门间的协调
通过预算控制可以把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日常工作全部纳入预算并使各项预算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为共同完成单位总体目标的有机整体。部门计划的最优化,对整个单位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为了使各个职能部门向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它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搞好综合平衡。通过预算的协调,能促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本部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可能地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各级各部门因其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各部门之间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整体目标。全面预算经过综合平衡后可以提供解决各级各部门冲突的最佳办法,代表单位的最优方案,可以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地进行。
2.3 有助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预算提供了单位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为考核、评价、改进、提高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所拥有的资源和开支范围,使工作更加有效。在评定各部门工作业绩时,要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偏离预算的程度和原因,划清责任,实现奖罚分明。
3.当前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不足
3.1预算编制缺乏组织保障
目前,有些单位在管理组织体系上缺乏全面预算保障。没有事先设置稳定的决策机构,临时搭班子、临时应对,导致预算依据不充分、不准确、不科学。与财务部门同级导致预算管理部门级别较低,缺乏统筹管理的权限,预算编制人员对单位的整体战略和整体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最终导致预算编制存在脱离单位经营实际情况的问题。
虽然目前大部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由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但是预算管理部门级别较低,做不到从全局上统筹管理,导致汇总审核环节有时缺乏科学依据和判断标准。
3.2预算编制缺乏制度保障
预算的编制、审批、变更、执行、监督、决算等过程涉及业务、计划、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审计、战略管理等多个部门,需要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需要部门间有效的信息共享。预算的编制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需要充分的技术论证,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情况的准确掌握,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策划,才能编制出科学准确的预算,才能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才能谈得上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目前,预算管理尤其是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流程不明、配合不利、信息不通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决策组织体系不健全,决策环节中缺乏约束和监控机制,决策随机性、随意性较强,容易造成单位预算不准确、不科学,甚至造成违规。
3.3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不够准确
科学、准确的预算是发挥预算控制作用的前提。我国很多单位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制定预算时,缺乏事前调研,缺乏对固定资产总体需求和规划的论证,缺乏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状况的全面了解,决策依据不充分,拍脑门决策。不是基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往往根据往年标准来设置,而较少考虑到市场价格的变化和原材料等成本的变化,仍然沿用原来的标准容易导致预算目标短期化,导致预算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固定Y产管理部门在需求论证阶段的作用缺失,是当前影响预算准确性、科学性的另一个问题。由于业务部门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总体配置情况不了解,单纯就经费定品目,随意性较强,需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把关,统一管理、调剂余缺。
由于技术进步很快,新的测量方法、新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已购固定资产未达到报废年限就已被淘汰。业务部门不能把握技术趋势,论证失误,是需求论证阶段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
4.提高预算准确性的途径
4.1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
预算的编制,不是简单的汇总,统计,预算的控制也不是简单的对照,预算管理需要与单位的战略规划相适应,需要展开深入的可行性论证,需要对单位的现有固定资产状况有充分的了解,需要经过充分的策划,所有以上工作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队伍。
预算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规划;根据业务需求,组织可行性论证;负责制定固定资产年度预算。团队应由业务、财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参加,应赋予足够的协调资源的权限。
4.2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
根据预算管理的业务需要,根据单位的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细化预算管理尤其是预算编制流程。重点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细化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目标,明确信息共享机制。修订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覆盖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应对现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预算管理所涉及的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中长期规划制定、策划组织等等关键环节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让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所有相关部门的关系,各部门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协同工作,着重避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避免管理上的空白。
4.3做好固定资产的中长期规划
年度预算一般是基于单位当年的业务需求制定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受资金来源、经营指标等多因素限制,往往和单位的整体战略相关。根据单位的整体战略目标,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中长期规划对指导编制年度预算至关重要。应当对单位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机会和挑战,识别单位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将单位的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分解、细化,形成单位的固定资产中长期规划。该规划还应定期评价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单位环境和业务需求。
4.4做好固定资产的需求论证工作
需求论证的目的是确保固定资产需求的必要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指所提需求是单位需要的、能够给单位带来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不可替代的;充分性是指所提需求是完整的、全面的、详细的、准确的。能够严格定义所需固定资产而不会产生歧义和不确定性;适宜性是指所提需求在功能、技术指标、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成本、技术风险等方面经过衡量比对是合适的、恰当的、合理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可行性是指所提需求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供货周期、供货渠道、售后服务有保证,风险可控。需求证有赖于对市场、技术的充分调研,有赖于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4.5重视预算编制的策划工作
如何编制出科学准确的预算需要充分策划、精心组织实施。提倡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管理预算编制工作,这样,可以弥补人员不足、机构不健全的缺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分解结构;制定工作进度计划,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应提交的文件和工作质量标准;整体综合,确保预算与单位整体战略相适应,确保预算中的固定资产、业务、财务等内容相协调。
4.6要建立健全预算变更控制程序
预算的变更应建立并遵循规章制度,应有充足的依据,应由预算的批准机关批准。现阶段,要求各单位的预算完全准确是不现实的,预算亏损、预算结余都是正常现象,预算调整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只有保证这种调整是合理的、可核查的、受监督的,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管理上的漏洞。
编制准确的、科学的预算是发挥预算的引导与控制作用的前提。要使预算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预算执行阶段还要采取一系列组织的、制度以及管理上的手段。应建立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违规行为,探索并建立“预算-固定资产-财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发挥部门间的监管作用,发挥监察审计机关的作用,强调上级监管机构的监督作用。
5.结束语
篇8
一、集中核算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缺失问题
自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以来,每个核算中心需要对几十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而在这种情况下,核算中心很难完成对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控制管理工作,而基层单位也无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缺失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各乡镇卫生所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力度不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得到落实。自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以来,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完成,而实物资产的管理则由各核算单位完成。而在这种情况下,在处理同一业务上,各基层核算单位将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办法。而会计核算与固定资产的分离,则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发挥出正常的作用。而缺乏规范的管理,则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和交接工作无法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进行,从而造成了账本与实物不符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遭到削弱
在实行集中核算制度之后,核算中心需要对各乡镇卫生所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医疗单位将会认为固定资产应由核算中心来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在意识上弱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而造成了实物资产无人管理的现象。而实际上,由于核算中心需要负责大量的工作,所以在无人交接的情况下进行实物的盘点,往往会出现形式化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核算中心也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不明
就实际情况而言,集中核算制度并没有明确指出固定资产账本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不明。一方面,对于核算中心来讲,在核算业务大大增多的情况下,很难切实完成到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的工作。另一方面,各乡镇卫生所在进行实物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从而造成了实物与账面的不符。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核算中心还是各基层单位都很难切实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解决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为了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应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各乡镇卫生所需要进行实物资产清册的设置,并进行实物管理台账的设施,从而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核对。另一方面,在进行固定资产调配和交接时,各乡镇卫生所要进行相应的调拨手续的办理,并按照流程规定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从而保证实物管理台账可以与实物资产管理工作衔接起来。再者,各乡镇卫生所要进行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的建立,并及时完成信息的更新。而该项工作则需要由专人来负责,从而保证实物资产信息管理工作责任能够得到落实。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为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应该得到强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为各乡镇卫生院提供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操作指南,并定期进行各基层单位的培训[3]。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使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从而使各乡镇医院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从而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进行管理实施制度的制定。再者,核算中心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并按照资产的价值高低和调拨频繁程度等内容进行固定资产的分类。而各乡镇卫生院则需要配合核算中心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并及时进行实物资产账面信息的变更。
(三)明确固定资产的职责分工
为了更好的落实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职责分工的明确。一方面,核算中心要担负起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清查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职责。而为了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财务人员可以与其它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横向交流,从而达成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各乡镇卫生院要担负起实物资产管理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在实物资产出现变动的情况下,不仅要及时进行资产的动态情况的了解,还要将信息及时上报至核算中心,从而通过沟通和协调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而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账面管理就能和实物管理较好的衔接起来,从而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后,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制度无法落实、管理意识遭到削弱和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缺失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基层医疗建设的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明确固定资产的职责分工来进行管理缺失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基层医疗建设的发展,进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篇10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的帮助支持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支持,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的思想,把项目拉动工程放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狠抓以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基础设施和茶叶、甘蔗、畜牧等优势产业及后续产业建设,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xxxxx万元的xxxxx%,为全市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村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xxxxx%的山区面积和近xxxx%的农业人口的市情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虽然2005年全市的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的速度加快,但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能力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增点产,一遇自然灾害就减产”的局面始终难以扭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迈出新的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就我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亦是如此。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思路是:按国家、省、市各级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贯彻落实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xxx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xxxx畜牧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投资指南》、《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精神,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强化粮食基础产业,突出支柱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改善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是:全年力争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确保xxxxx万元。
二、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及主要支撑项目
按“抓项目,强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支撑项目。
1.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基础。按《x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要求,深入贯彻《xxxxx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继续推进新一轮的“沃土工程”建设,把高稳产农田建设与目前实施的“xxxx”建设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再次掀起高稳农田建设新。建设内容以小水库、小水塘、小水窖、小水坝、灌溉沟(渠)等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溉渠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为主。目标任务:实现人均1亩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向上争取(实施)主要支撑项目是xxxxx高稳农田建设。
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我市的农业科技体系已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2006年创新农业科技体系主要是从改善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一是继续抓好市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力争在今年xxx月完成市xxxx科技大楼建设,xxx月交付使用;二是积极争取,抓好县(区)、乡(镇)科技体系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四是抓好种子体系建设,确保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科技大楼建设项目,xxxx农业系统搬迁建设项目,xxxx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3.强化粮食基础。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以优质稻米基地,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为重点,与目前实施的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相结合,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粮食质量安全。向上争取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xxxx优质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xxx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xxx优质高蛋白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xxx日本丹波黑大豆(订单农业)种植示范项目,xxx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xxx优质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4.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继续争取实施国家xxx部的“六小工程”,并把“六小工程”与“xxx”工程建设结合,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县(区)的沼气池建设,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任务xxxxx口。
5.突出支柱和特色产业。第一以国家糖料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此带动全市高优蔗园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一是xxx吨糖田蔗园基地建设,xxxx县国家级糖料基地建设,xxx甘蔗良种繁育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二是继续推进高优茶园建设,为全市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万亩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项目,xxx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xxxxx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三是把畜牧业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畜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xxx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特色家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xx畜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xxx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xxx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园区建设项目,xxx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项目,xxx生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项目,xxx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改扩建和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项目,xxx高峰黄牛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xx县无角黑山羊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山地乌骨鸡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PIC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监督站建设项目,xxx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等;四是抓果菜、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优质特色水果(香蕉、柠檬、柑桔、蕃荔枝、蕃石榴、杨桃)基地建设,优质木瓜产业基地建设,xxx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亚麻产业基地建设,xxx蚕桑产业基地建设,xxx民营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项目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为确保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圆满完成,各县农业(畜牧、农机)局要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市、县(区)农业(畜牧、农机)局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及各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项目法人、招投标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力求项目管理规范化,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的公示制度,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参与、支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
3.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规划要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书材料,在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上狠下功夫,搞好项目的储备工作,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4.探索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就目前全市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而言,存在着“重争取,轻建设,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建设与保护利用相分离。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摸索,探索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护机制,使之建设一件,建成一件,管理好一件,发挥效益一件,营造一个有利于爱护、使用公共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篇11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主要有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
其他资产是指除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有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生产准备费、样品样机购置费和农业开垦费等。
本文笔者粗浅地谈谈各类新增资产价值的确定方法:
一、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
新增固定资产价值是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所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它是以价值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成果的综合性指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计算以独立发挥使用能力的单项工程为对象的。单项工程建成经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使用,即应计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一次交付使用的工程,一次计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分期分批交付使用的工程,应分期分批计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1.主体工程(如住宅、办公楼、医院、食堂等)在建成并交付使用后就要计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2.辅助工程(如空调工程、消防工程、强弱电工程等)只要全部建成,正式验收交付使用后也要计入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3.凡购置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器具(如汽车、电脑等),应在交付使用后计入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4.属于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投资,应随同受益工程交付使用的同时一并计入。
5.交付使用财产的成本,应按下列内容计算:
(1)房屋、建筑物、管道、线路等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建筑工程成果和待分摊的待摊投资。
(2)动力设备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采购成本,安装工程成本,设备基础支柱等建筑工程成本或砌筑锅炉及各种特殊炉的建筑工程成本,应分摊的待摊投资。
(3)运输设备及其他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固定资产一般仅计算采购成本,不计分摊的“待摊投资”。
6.共同费用的分摊方法。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需安装设备价值总额作比例分摊,而土地征用费、勘察设计费等费用则按建筑工程造价分摊。
二、新增流动资产价值的确定
新增流动资产价值的确定,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存货价值的确定,主要是存货价值的确定,应区分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两种途径取得的存货其价值的计算是不一样的。
1.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在外埠存款、还未收到的在途资金、银行汇票和本票等资金)。一律按实际入账价值核定计入流动资产。
2.应收和预付款项,包括应收工程款、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及预付分包工程款、预付分包工程备料款、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预付购货款和待摊费用。其价值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按应收和应预付款项的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时的实际成交金额或合同约定金额入账核算。
3.短期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股票和债券根据是否可以上市流通分别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确定其价值。
4.各种存货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自制和外购的各种货物,包括各种器材、低值易耗品和其他商品等。其价值确定:外购的,按照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加工整理或挑选及缴纳的税金等项计价;自制的,按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
三、新增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新增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原则上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确定。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价值的确定。
1.专利权价值的确定。专利权分为自创和外购两类。自创专利权的价值为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专利的研制成本和交易成本。研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研制过程中直接投入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资料费、咨询鉴定费、协作费、培训费和差旅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与研制开发有关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非专用设备折旧费、应分摊的公共费用及能源费用)。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费、交易过程中的差旅费及管理费、手续费、税金)。由于专利权是具有独占性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生产要素,因此,专利权转让价格不按成本估价,而是按照其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计价。
2.非专利技术价值的确定。非专利技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非专利技术本身应具有的,非专利技术的价值在于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所能产生的超额获利能力,应在研究分析其直接和间接的获利能力的基础上,准确计算出其价值。如果非专利技术是自创的,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自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当期费用处理。对于外购非专利技术,应由法定评估机构确认后再进行估价,其方法往往通过能产生的收益采用收益法进行估价。
3.商标权价值的确定。如果商标仅是自创的,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而将商标设计、制作、注册、广告宣传等发生的费用直接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只有当企业购入或转让商标时,才需要对商标权计价。商标权的计价一般根据被许可方新增的收益确定。
4.土地使用权价值的确定。根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不同,土地使用权价值可按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建设单位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并为之支付一笔出让金时,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建设单位获得土地使用权是通过行政划拨的,这时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3)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价款时,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四、其他资产价值的确定
其他资产价值的确定主要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生产准备费、样品样机购置费和农业开垦费等价值的确定。
1.开办费价值的确定。开办费是指在筹集期间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价值的费用,主要包括筹建期间人员工资、办公费、员工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应于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企业筹建期间开办费的价值可按其账面价值确定。
篇12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
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是指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企业应当于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终时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详细列出了判断企业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六条依据以及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五种情况,但这些是从定性方面分析影响可收回金额的因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上述情况,并不必然表明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定量计算可收回金额。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拟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要确认该项固定资产能否产生独立于其他资产的现金流入,如果可以确认,应单独计算该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否则,应以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为单位来计算减值准备。可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账面价值能够客观地反映该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实际价值。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可见计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必须确定两个重要的金额: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和固定资产期末可收回金额。
1.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单项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已累计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组的期末账面价值包括可直接归属于资产组与可以合理合一致地分摊至资产组的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不应当包括已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但如不考虑该负债金额就无法确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除外。
2.固定资产期末可收回金额。对于固定资产期末可收回金额的确认,各国的准则给予了不同的解释,FASB认为它就是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它是销售净价与在用价值孰高,我国新准则规定是指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期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1)公允价值的确定:我国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区分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确定:首先,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其次,固定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再次,对于专用或特种固定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2)处置费用包括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金、搬运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3)预期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从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角度,通过估算固定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将其折算成现值来判断其价值的方法。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固定资产的未来预期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可以合理预测和准确计量;二是该固定资产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其数学表达式为未来现金流量=∑R/(1+r)n,式中主要涉及三个参数:R表示为预期年收益额,一般应参考该项固定资产在过去使用期间所产生的经济利益预计,r表示年折现率,折现率应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当前市场评价和资产特有风险,n表示预期获利年限,应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为限。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进行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明确规定,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确保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保护投资者利益。下面以具体例题进行解释:
[例]2007年12月31日,M公司发现2004年12月31日购人的一项机械设备可能发生减值。如果该企业准备出售该设备,市场上厂商愿意以440万元的销售净价收购该设备。该设备尚可使用5年,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为100万元、96万元、92万元、88万元和84万元,第6年现金流量及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处置带来的现金流量为76万元。采用折现率5%,假设2007年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减值准备40万元。
(1)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公允价值=440万元,
账面价值=600-100-40=460(万元),公允价值
(2)确定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440万元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R/(1+r)n
=100×0.9524+96×0.9070+92×0.8638+88×0.8227+84×0.7835+76×0.7462
=456.7122(万元)
公允价值
(3)确定减值损失:460-456.7122=3.2878(万元)
(4)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287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2878
(5)固定资产减值的披露:根据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当期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单项资产的,应当披露该单项资产的性质,发生重大减值损失的资产是资产组的,应当披露该资产组的基本情况和资产组中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对于重大资产减值损失还应当披露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包括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基础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情况。
四、对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固定资产减值涉及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目前都是新鲜事物,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包括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国际上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很陌生,这就造成了我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困境。
1.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职能的制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和确认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除了需要具备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掌握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因为企业固定资产涉及在建工程、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等各种不同类型。即使相同的企业,对资产使用的效率也不同,而且资产的价值会随时点的不同发生变化,所以,会计师只有具备会计、工程、评估、市场等复合的知识结构,才能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才能直接提高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使用效果。而在会计职能方面,我国企业对会计的要求仍然停留在“算账型”一般的财务管理的水平上,“管理型”的会计仍然较少,因此现在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会计职能限制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性。
2.资本市场的制约。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模式过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应当服从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决策有用”。“决策有用”是以资本市场为媒介实现的,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可收回金额计算复杂性的制约。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是企业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而且需要大量的透明的和公开的信息和资料,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还不能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篇13
在建工程核算内容较复杂,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较多:在建工程领用的原材料、领用的自产产品;购入的工程物资;辅助生产车间为在建工程提供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劳务等;由于不可预测等原因造成的工程物资及单项或单位工程的盘亏及报损;在建工程应承担的工资及福利费、工程款的支付、相关税金的缴付等等.要想在建工程成本精确无误地转固定资产,诸多环节中每一个环节均不能出错.在本文中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时间的确定和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类别的确定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首先应该分清楚要转入固定资产的类别,是生产类的机器设备如自动化控制设备、工器具、线路、还是非生产类的其他工器具或房屋和建筑物等等。总之转固时间和转固类别的确定,做到事先心中有数,因为这个一确定直接影响折旧率,直接影响每年固定资产净值,转固定资产前要把握好。
二、确定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类别
如果是房屋和建筑物,注意该项在建工程涉及的增值税,应该抵扣的一定要抵扣,不该抵扣的一定不能抵扣。建筑物、构筑物或以其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附属设施,其进项税额均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包括管道、消防、中央空调、嵌在建筑物内的监控系统、采暖、通风、电梯、智能化配套设施等,同时发生在建筑物的购进材料及工程物资的进项税均不能抵扣,做账时为进项税转出。该抵扣进项税额的一定要抵扣指的是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为生产性的机器设备等,其对应的运费和为购置机器设备而付出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暂估价值的确定和暂估入账固定资产折旧
通常企业在实际发生的在建工程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工程完工后承包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开具全额发票的情况,出包方只拥有部分发票只能暂估入帐,这就涉及暂估价值的确定和暂估入账固定资产折旧的数值确定:
(一)暂估价值
财务部门没收到工程决算单单据,即出现“无法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状况,此时应当根据工程预算、合同或者实际造价等,按暂估价值确定固定资产成本并计提折旧,待收到工程决算单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二)暂估入账固定资产的折旧
对于暂估入账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收到工程决算单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四、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要注意不单独核算的建筑物和独立核算的固定资产不同账务处理
不单独核算的建筑物和其附属设备一同转入固定资产,而独立核算的固定资产从在建工程直接结转。
五、在建工程是装修工程,出包方账务处理注意首次装修和以后装修账务处理不同
首次装修发生的全部费用包含在在建工程成本中,直接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对于第二次及以后装修的固定资产和建筑物,按其净值转入在建工程核算,待装修结束后办理验收合格手续再转入长期待摊费用,一般不低于五年内摊销。
六、在建工程正确地转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也要注意
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借款利息账务处理,即资本化或费用化。标杆是以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时间作为界线,而不以竣工决算为依据。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以前发生的借款利息应按照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期限计算利息费用结转购建固定资产成本中;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同样按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期限计算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七、 结转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贷方对应科目也要心中有数
在建工程核算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扩建、大修理工程、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工程,在建工程完工以后,按照在建工程借方所归集的成本,从贷方分别转入有关科目。这里要注意“大修理工程、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工程“在完工时,不能转入固定资产,即不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账务处理借方分别是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摊费用, 贷方结转在建工程的各明细科目。
上述几点在工作中尤为注意。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涉及面较广,在建工程又是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做好在建工程成本核算,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资产拥有情况。故加强在建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正确反映企业资产真实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