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篇1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仅从理性和逻辑思维入手,要从感性和形象思维入手,让学生在舞蹈动作、戏剧表演、唱歌、演奏等综合的音乐体验中,激发对音乐的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因此,趣味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趣味教学的概念

音乐趣味教学融合了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涵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解决了老师怎么教到学生怎么学的一系列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音乐趣味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知识综合性强、学习愉悦性高等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音乐趣味教学的概念:音乐趣味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经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到审美升华三个阶段;音乐趣味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开创家庭、学校音乐环境,营造音乐学习氛围的过程;音乐趣味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学习,共同研究和讨论音乐问题,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音乐趣味教学的理念

音乐趣味教学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是音乐基本教学知识与学生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就是在哪里教,怎样教的问题,以独特的音乐趣味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开展的音乐趣味性教学,是我们在我们所讲授的音乐知识上进行的升华,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积极快乐、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上好小学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师在通过课堂的合理设计来实现音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培养一种良好的音乐爱好,让他们在音乐鉴赏的大环境中逐渐的长大。提高他们的艺术的美、表现力、创造力,要在趣味性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小学生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在我们实施的音乐趣味性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教师主动地带领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审美过程,主要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设计趣味性教学教案时候,在一些教案中融入写直观的审美元素。小学音乐的教学趣味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搭建起一个平台,与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课堂上的发音训练、节奏练习、乐理知识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潜力,从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学习《小小粉刷匠》时,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4.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对大多数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带头给她们带来积极性,让他们听听来时和同学生们怎么唱的,让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慢慢来表现自我,也开始主动地唱歌和跳舞。所以,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学生可以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启发他们的快乐和智慧。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习与演练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锻炼,可以分别扮演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多重角色。在学生进行相互表演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我们研究了趣味性教学的内容,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在以后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来研究,我们要针对趣味性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社会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研究,可以,因此振兴国民音乐教育就需要众多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出来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冯长春.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调查与思考[J].音乐天地,1995,(04).

篇2

趣味教学;小组竞争;乐器

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太过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的明显,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元素,关注学生的体验十分必要。音乐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它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不能使自己的感官配合音乐学习,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趣味教学模式在逐渐地被教师所使用,其展现的效果很是惊人。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游戏渲染教学情境

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结合起来,进而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更加的形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制力很差,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做到一直都注意力集中,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调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音乐的知识是那么的单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授“小小粉刷匠”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报纸和刷子,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些东西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报纸折成小帽子,然后用刷子给帽子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对于涂抹颜料这个过程都很有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涂抹颜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这样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另外,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符号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这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跟这些符号有关的顺口溜,比如,对延长音符号,可让学生记忆这样的顺口溜“: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学生通过记顺口溜的方式可以轻松地记住各种符号的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二、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美

表演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将表演和音乐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音乐学习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从单一的音乐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手动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红帽”这节课的时候,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以后,可以根据这首歌描述的情景,来设置“小红帽”“樵夫”“大灰狼”“外婆”和“猎人”等角色,然后可以把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在各组表演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故事塑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以一个故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例如,在教授“动物们的聚会”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讲一段动物开会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具热情。教师在教授“龟兔赛跑”这节课后,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伴随着录音教师需要进行讲解,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小动物出场的时候都需要搭配不同的乐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作用。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复述,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但是进行趣味教学还需要音乐教师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研究。

篇3

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能说,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用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认真地听着,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还要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用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描述。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就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辨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三、“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学生记忆歌词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而言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欢愉?清新?还是联想到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随之敞开。

四、“趣”在教者的声情并茂中

篇4

一、游戏渲染教学情境

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结合起来,进而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更加的形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制力很差,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做到一直都注意力集中,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调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音乐的知识是那么的单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授“小小粉刷匠”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报纸和刷子,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些东西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报纸折成小帽子,然后用刷子给帽子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对于涂抹颜料这个过程都很有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涂抹颜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这样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另外,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符号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这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跟这些符号有关的顺口溜,比如,对延长音符号,可让学生记忆这样的顺口溜:“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学生通过记顺口溜的方式可以轻松地记住各种符号的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二、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美

表演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将表演和音乐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音乐学习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从单一的音乐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手动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红帽”这节课的时候,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以后,可以根据这首歌描述的情景,来设置“小红帽”“樵夫”“大灰狼”“外婆”和“猎人”等角色,然后可以把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在各组表演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故事塑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以一个故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例如,在教授“动物们的聚会”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讲一段动物开会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具热情。教师在教授“龟兔赛跑”这节课后,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伴随着录音教师需要进行讲解,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小动物出场的时候都需要搭配不同的乐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作用。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复述,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

篇5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很喜欢唱歌,但是在上课时对音乐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探究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音乐理论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失去了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多媒体设计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进行音乐情境的展示,让学生快速融入到音乐表现的情境中,并跟随多媒体中播放的音乐学唱。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眼、脑、耳多种感官对音乐进行探究,使各种感观深刻融入到了歌声中,深刻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音乐中的美,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能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探究的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中的意境,除了运用辅助教学工具,教师还可以运用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幅优美的画面,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跟随教师的语言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真的融入到了音乐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内容,加深音乐体验。例如,在教学《顽皮的小杜鹃》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小杜鹃的外貌、特点和它顽皮时的样子。在教师的描述中,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只小杜鹃在快乐地飞高、飞低,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对学习歌曲产生了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他们能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哼唱,并在唱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音乐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情境中,教师把音乐拓展到了课外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音乐空间,在生活中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能让学生有效掌握音乐技能,促进他们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时,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春天到来时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学唱这首歌时,学生能把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歌曲中,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结合生活进行音乐教学,能把生活和音乐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音乐学科的距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四、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关注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和歌曲演唱时经常会让这些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很少,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而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活动交流,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情境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被激发,他们能通过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在音乐节拍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诠释了音乐,使他们对音乐情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篇6

一、把生活情趣引入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应当激起学生都音乐学科的兴趣爱好,都说音乐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中。音乐作品中饱含的情感需要学生去细心的挖掘和品味,在音乐中学生也可以充分释放自己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做适当的规划,甚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潜藏的兴趣,从生活中的事物着手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一边学习中一边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所选择的生活事物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首先需要符合音乐课堂这个大前提。如果教师在选生活元素时没有经过精心挑选很可能会让课堂仅仅变成娱乐的场所失去教学的意义。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才能集中听讲,教师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内可以找些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事物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选择欢快的音乐作为开场白,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也会觉得心情大好从而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根绝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动物来勾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在音乐旋律中让学生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叫声,甚至可以进行适当的模仿,让课堂保持欢快的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媒介将可爱的小动物给学生进行展示,在一边听音乐中一边观看小动物图片。这样一首音乐下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得到激发在学习时也就能更加的投入。

二、用情境创设来增加学习趣味

音乐学科更多的需要学生去仔细聆听,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的情绪,小学生在理解上也经常会遇到难题。除此之外音乐专业学科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阻碍,音乐知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认为音乐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应当适当的创造与所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不再仅仅以听觉方式获取知识。结合视觉效果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也可以让所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歌曲《火车开了》时教师可以先用琴弹奏出类似火车发动的声音,在学生猜到这声音是火车开动的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也进行模仿。除了火车的声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几种交通工具的声音,例如汽车的汽笛声didi,或者是大卡车的轰鸣声honghong,让学生对这些声音有所了解并准确的模仿演练。教师可以利用起课堂中已有的道具来制造出这些声音。教师可以让班级的学生排成排将纸片弯成喇叭状用手做成拉住汽笛的声音,让孩子们仿佛置身在火车上,让孩子们体会一次当驾驶员的奇妙之旅,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火车开动声音的了解。在学生体会火车开动的情境基础上再来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采用多样形式来增强学习趣味

音乐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衔接让学科可以体会其中的奥秘所在。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的关联是众所周知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将所学课程内容以绘画的方式展开。例如教师在教授《树叶儿飘飘》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这首歌曲先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自行欣赏的时间然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画笔绘画出不同种类的树叶飘落的景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情感。在绘画的同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音乐歌曲的内容还能建立起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美术绘画水平。

音乐学科与舞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可以进行舞蹈表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音乐及舞蹈的最佳展现。在音乐旋律中可以结合肢体动作表演增加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划桨的动作,让学生模拟体验在船上划桨的过程,通过歌曲内容与肢体动作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音乐作品并给学生学习带来快乐。

四、把儿童游戏引入课堂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爱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适当增加游戏环节,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学科。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简单的对歌曲进行讲解,将音乐基础知识教授完成之后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举措,谨防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疲劳和厌烦的心理。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时需要结合所学音乐作品来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所学音乐作品的知识点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例如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滚皮球游戏,班级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圈,任意一同学将皮球在圈内进行滚动,滚到的学生就需要表演节目而表演的节目就以课堂学习到的音乐歌曲为主,在其中任意选择一首进行演唱。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娱乐还能巩固已经学过的音乐歌曲,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深的映像。

五、结语

小学音乐学科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趣味性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目前音乐教师可以选择的趣味性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作为教师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将教学观点进行创新改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去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生基本都具有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孩童性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或许对陌生而又美妙的音乐产生O大的兴趣,但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也可能对其失去好奇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根据以上特点,探索可以引起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不能努力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解决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难题。

一、利用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懂事理的小学生而言,如果对一件事物没用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无法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与美感,让小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正因如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兴趣教学,不断探寻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点与兴趣所在,只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才能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趣味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经过研究表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才能让音乐课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也会因此主动融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

音乐教师在规划教学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不能为了使用情境教学方式而引用不恰当的生活事例。例如,小学生在刚刚上课时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小学音乐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基本特点,在开始授课前让学生欣赏一曲优美的田园风格的音乐,通过这种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将学生引进音乐教学的气氛中。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给小学生播放与动物有关的歌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猜测音乐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并让学生进行记录,最终谁的正确率高就给予该学生一定的奖励,此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对应动物的图片,利用这种综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也有利于音乐教师展开教学工作。

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当音乐教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要迅速的转入授课模式,介绍本节课程所要教授的基本知识与任务,紧接着给小学生演示该节课程相应的歌曲或舞蹈,让小学生记住本节课所学重点之后进行初步的自由练习。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困难产生焦虑或紧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小游戏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学习中的困难而产生较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还可以主动掌控学生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中。

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游戏,因此课堂游戏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基本环境与现实状况,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引入恰当的游戏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利用游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既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游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在教学过程中减轻了学生紧张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不仅要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还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竞赛类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音乐教师可以设置“摆擂”方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音乐或舞蹈方式竞选擂主,最终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这个游戏环节,音乐教师既可以考验学生上节课的学习程度,同时还可以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给所有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音乐给学生带来乐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音乐是艺术的造作品,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能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还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只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音乐课程。

参考文献:

篇8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

1.趣味教学是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2.趣味教学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1.“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2.“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3.“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篇9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采用象声词读出节奏,如:模仿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先以感性入手,通过这些自然的音响,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节奏练习也可利用语言节奏或歌谣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意志力也会增强。在视唱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口琴、竖笛等乐器来吹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识谱的能力,加强了音准的培养,收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声练习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或世界名曲,如《闪烁的小星》、《欢乐颂》等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抽拉与旋转结合的特技影片,在利用录音范唱时,教师不断移动“我”与“我”的小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邀游,随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起浮,驶向那“神奇的椰子岛”。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演唱、表演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樵夫”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也能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内在,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审美。由于本人学识及经验有限,本文的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篇10

(一)用情境创设来“引趣”

一方面,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这种感官上的单一性会使小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关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难免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而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将单纯的听觉变为视听和一,并将原来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大幅的白纸,并准备几只小刷子和颜料,学生们则可以用报纸折成小帽,扮演一个个小粉刷匠,很多学生都在一丝不苟的涂抹着。这正是一种对作品的还原,通过这种还原,不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又如在学习常用力度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多编写一些顺口溜,如延长音记号,就可以编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顺口溜,然后让学生写出这种符号,可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所以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用灵活而有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用多样形式来“融趣”

音乐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比如与美术的融合。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如《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教师就可以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再用画笔表现出他们听到这种的田野形象,看到学生笔下各种各样的田野,就能够感觉到学生们是在用心去描绘,而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表现,不正是音乐教学的本质目的吗?又如与舞蹈融合。音乐和舞蹈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妹,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肢体动作的角度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如《理发师》,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理发店的老爷爷,另一个则是顾客,模拟着刮胡子和剪头发的动作。通过这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真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三)用多种手段来“激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普通文化课无异,都是以板书为主,最多运用一些音响设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的教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今的小学课堂中,基本都普及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比如在对少数民族歌曲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然后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进行展示,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而且还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除了多媒体手段外,还有课外采风、对话讨论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在教学中予以广泛的运用。

(四)用声情并茂来“知趣”

篇11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篇12

一、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进行趣味性教学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爱动,所以想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就千万不要让他们做得太死板,可以利用增加“律动性”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注意能够坚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我们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律动,可以调节气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对于增强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都有着很大的好处。笔者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了跟随音乐给学生设计不同节奏的动作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随不同类型的音乐节奏比划动作,这样一方面收回了学生的走神现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音乐知识的魅力,将趣味教学落在了实处。譬如笔者在教授《数鸭子》这一歌曲时,就首先让学生自己模仿小鸭子或者老爷子的模样特征,然后再设计一些小鸭子与老爷爷的经典型动作,让学生跟随《数鸭子》这一歌曲的节奏自己摇摆、表演。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投入,小脸儿红扑扑的,沉浸在美好的律动当中,享受着音乐学习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另外,像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民族歌曲,笔者也结合一些民族的传统动作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穿插到具体的课堂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引导

歌曲教学中轻声也不是唯一的做法,我们常常在教学中提倡轻声唱,即保护嗓子,又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在教三年级柯尔克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时,欢快热烈的旋律,录音一放演唱起来富有奔放的激情,我写下了这样的体会,这个班学生平时爱喊,嗓门较量,要是他们认真起来大声唱,也别有情绪,。第二课时,他们已经对歌曲熟悉,大声唱我没有制止,倒让我想起来青歌赛新疆代表队中热情奔放的三个原生态组合。学生唱的兴奋、快乐,从中也得出只要组织调动引导好,就能有大声唱又不乱喊的现象。在唱的过程中,两个学生高兴时,用“沙沙”当衬词,同学给我反映,说他们胡唱,我真不知怎样回答,这种情况应该允许,他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在课上为了不让学生都去随心去表现,还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即不支持也不反对,自己也觉得挺违心,按理应让学生尽兴。可教学有时为了课堂的秩序经常会碰到放手又不够大胆的做法。

三、运用电教设备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其对我们每一名普通公民的具体生活和工作实践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是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教育教学课堂进行渗透的具体表现,它通过自身声光电等多种感官角度的充分调动,给我们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并通过随时暂停、反复播放、扭动旋转等功能给我们的讲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譬如笔者在教授《愉快的梦》这一歌曲内容时,就在教师示范演唱的过程中,辅以具体的多媒体视频展示,跟随者教师的节拍,课件中逐渐呈现了小船、白帆、海浪,还有欢乐的儿童,神奇的椰子岛等画面,再加上教师所运用的儿童画像就是用手机拍摄的自己的学生,所以孩子们更是群情盎然,激动不已。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对于歌曲旋律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有了一个深刻的领悟,有效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吹入一股清新的风。同时,透过这样的音乐画面,学生对于音乐的本质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就是音乐不仅仅是唱歌,更是一种流露情感,再现生活,升华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用来进行交流与表达的语言。还有像一些民族歌曲,如果我们能够拥多媒体展示这个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情与生活习俗,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认知都有着极为难得的正面意义与影响。

篇13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例如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采用象声词读出节奏,如:模仿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先以感性入手,通过这些自然的音响,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节奏练习也可利用语言节奏或歌谣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意志力也会增强。在视唱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口琴、竖笛等乐器来吹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识谱的能力,加强了音准的培养,收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声练习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或世界名曲,如《闪烁的小星》、《欢乐颂》等等。

二、多样形式表现中“融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只要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将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目的。

1、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小学生喜欢涂画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以及所见所感的事物。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歌曲与绘画适当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为生活形象,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重新描绘出歌曲的内容,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在《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对野外的风光景色进行观察,然后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所看到的田野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这样,学生在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领会了歌曲的内涵,激发了用歌曲来表达情感的愿望,演唱歌曲时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2、写作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音乐教学中的“写”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写”可以是描述作品意境的写,要求学生写听后感;还可以让学生描写作品情节。如有的乐曲故事性、情节性强,动听易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在欣赏前向学生提出听写音乐故事情节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此外,对高年级学生也可尝试填词甚至谱曲教学,学生对每一创造性的活动都会充满高度热情,可让学生尽情地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教师应给予适当鼓励、赞扬或引导。此时,他们会感到更大的满足,对创造性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除了以上这些艺术形式外,诗歌、故事、游戏、书法等也能在音乐教学中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教者声情并茂中 “知趣”

音乐教师声情、体态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建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融入语言、仪表、举手投足间艺术课教师所特有的美,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在回味的过程中调动起积极的情绪,创造一个热烈、轻松、有秩序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情绪饱满地、不知疲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再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集中精炼,不讲废话,富有启发性。如在音乐欣赏时,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言语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清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努力做到以“情”入课,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塑造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教师的范唱姿态要放松,呼吸要正确,演唱中的每一小节都应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特别注重声情、体态的美,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五)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结论

总之,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也能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内在,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审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