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

篇1

2.没有树立课改后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初中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与艺术性上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能力。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很多都没有树立这一全面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当前的初中语文学科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语言学、语用学、文学学、写作学。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模式化写作、考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生、与人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会对初中语文中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带来阻碍。

3.缺少交流和学习,无法保证思想上的先进性。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形成守内虚外的封闭性团队,这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师推进交流和学习,在思想上无法保持先进性。在这样一个封闭性团队里,初中语文教师就容易形成坐井观天、自足自满的不良心态。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语文知识高度普及化的时代,教师之间缺乏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就很难在教学研究上有所提高,更不要提互相之间的启发与竞争了,教学水平也就自然不会有整改与进步。

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困难的对策

1.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初中语文教育尤其是初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升高中的语文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不少语文教师往往以应付中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领会和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构成。新课改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学是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初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追求对单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以中考成绩来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就势必会造成学生语文素质的低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适当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并在课外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篇2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1.2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改革策略。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1.3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比较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容易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3.2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3.3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教材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2、语文教学改革准备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语文老师的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不完善

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4、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5、师资力量薄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地域及经济的限制因素,我国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难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语文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语文成绩也不理想。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2、突破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参与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等,探索出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手段,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美丽的情景,还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益处。创设唯美情景是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新模式之一。

3、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4、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具有可行性可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从容的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5、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

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振辉.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华章

篇4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在教学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更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1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1.1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其有着正确的理解,而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其教学效率不高[1]。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利用其自有的优势来充分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2 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思维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2]。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1 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以往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3]。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学科目。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文字、语言、声音、画面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初中语文最美的姿态展现给学生,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唤起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探知欲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也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2 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目的,而且,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也将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极大的影响[4]。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技术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课件的形式表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配比,同时,还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持,并及时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3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生的自学环节

以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自学,通过自己探索和学习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益处。然而,在对学生自学的调查中却发现,学生自学的语文知识中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而且,其中也含有一定的糟粕,这不仅会耽误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之下,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自由的汲取知识、提升内涵,而且,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袤的学习空间,并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知识,充分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优化。另外,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特点,来确定学习步调和学习的目的,可以将其简单的比喻成“自助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影响到自学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信息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教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刚. 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探索. 2013(02)

篇5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优化策略应用的价值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某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就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有很大的阻碍[1]。

另外,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讲述为主,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这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些教学问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

1.2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应用的价值分析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优化策略有重要的价值体现,通过优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激发作用。在优化此类的实施下,开展相应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发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相应的策略应用下,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及写作兴趣能得到有效激发,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也会得到大幅提升[2]。这样就会对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及水平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就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通过策略的应用,教师能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这些都对实际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在优化策略的应用下,学生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提升自身的素养,并积极地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等,提高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

2.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应用方法探究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应用,要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并注重教师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得到优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学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将学习潜力充分发挥。这就需要老师巧设问题,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重视,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积极培养,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3]。

优化策略的运用可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营造,通过先进的媒体进行宣传,让学生有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学校的广播及文化走廊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优化,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的应用,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展现[4]。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动态化的展现,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红楼梦》及《水浒传》等诸多的优秀作品,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名家讲堂搬到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不断升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有趣的语文知识,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以上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和策略等方面重点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百良.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

篇6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言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言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言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言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语言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也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容挖掘的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

这些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解决。

二、加强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

1、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利用语文课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要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培训,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手段,鼓励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后,要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鼓励教师自学,或者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等,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3、在学生的学法上加强引导,获取德育教育“活水”。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其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教师要正确引导、说服教育学生,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学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5、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篇7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的速率和教学的内容,认为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足够多的内容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事实恰恰相反,只注重速率而不注重情感的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开发,既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低年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高年级,且在年级的高度与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反之,则越来越高。

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抱着“上课与不上课差别不大”的态度,认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总体成绩的提升并无太大作用,而诸如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

再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采用自己看书的方式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而非由教师讲授,他们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自身的学习十分困难,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相距甚远。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感情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对情感教育的了解,将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使其乐于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第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发现与探索,主动完成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进而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方、学生为被动方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了“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非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前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应用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都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使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从而通过自身的探索实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一旦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选择者,就会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促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而在情感上拥有较强的满足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教育法,即鼓励式教育,使学生在表扬和鼓励的环境下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2)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教材是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将教学经验中的精华部分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的一部集智慧与心血与一体,融知识与情感为一身的教学资料。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丰富的教学知识,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是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完美融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都选用古今中外的精髓名篇,并且大都是注明作者用以抒感的经典作品,可谓是“内心情感的结晶”。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作者鲁迅在书中有着细腻的情感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并非是冷淡、枯燥、无情、乏味的文字符号,而是打动人心、极易产生共鸣的细致描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彼此之间分享心得体会。通过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课堂教学并非以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内容为唯一教学目的,与传授教学大纲内容同样重要的还有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而在此过程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可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合理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如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找出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生活现象、具体案例等,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红楼梦》的对话艺术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一段有关《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可以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亦或是黛玉葬花的片段等等),使抽象的形象以及舞台效果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其引入作品的特殊氛围之中,使其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

(4)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都相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的条件下,充分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情感教育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延续情感教育。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西游记”鉴赏一节,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品片段重现”的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像的形式上交作业,对于条件相对欠缺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音的形式上交作业,这样,也可以实现对作业形式的丰富。

三、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四方面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篇8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初中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使他们面临很多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有助于初中学生个性发展: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让语文教师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语文教师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初中学生,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2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课程: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的,与同样注重初中生心灵世界的初中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作用。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活动效率和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开发初中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初中学生智力发展,矫正与预防初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 通过培养语文学习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让学生掌握对所有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的方法,特别是心理调节方法。掌握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2.2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过渡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的思想情绪,教师的言行、举动无不对课堂气氛产生很大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与自尊自爱的心理有关,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受到激励时,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万倍的信心,自觉参与学习。热情的教师易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这些都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放、民主,富有启发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时要相信学生,研究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要清楚明确,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3 通过作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3.1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有些成绩平平的学生有时写出一些有真情实感,令人爱不释手的好作文,而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一般,很平淡,很让人失望。因为在低成绩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挫折、失败和痛苦比较多,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似乎是“坏事”,然而对写作来讲却不能说极其有利。学生积郁在心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强烈的爱憎,一旦找到喷发的突破口,往往可以写出很多叫老师兴奋不己、拍案叫绝的优秀作文。所以,语文教师要仔细地寻找表达他们感情的突破口,热情鼓励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2.3.2 通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他们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培养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

2.4 通过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学生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治中汲取完善自我心理的情感力量,通过生活实践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可以通过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召开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天然的互补关系,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的融合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境界,让初中学生在求知中得到陶冶,让语文知识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提高民族素质、铸造民族魂魄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初中语文教师的使命。心理健康教育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新世纪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充分发展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通过相应教学活动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所占比例很大。曾有一位教育家就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在其中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将情感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教材里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安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情感有机融入教学中,将情感教育、学生心理活动和思想交流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情感充沛的课前导入与色彩丰富的课堂呈现”[2]。教师为学生营造具有情感因素的学习氛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涉及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富含情感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背景,教师都能够通过作品的这些内容将其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充分地传递和表达出来,并从情感角度出发,巧妙地设置导语,用情感的方式叩击学生心灵。教师可以通过富含情感的语调、动作和语言,为学生创造由情感包围的语文教学环境。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产生期待,带着这种期待学习语文教材内容,接受教师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沿着设定好的情感路线随着教师的指引,渐次走进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及方法进行情感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步》一文,文章主要诠释的是亲情,教师就可以播放传递亲情或者怀乡的音乐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接下来由知识学习引导转向家庭和亲情的音乐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与文章的深层次情感交流,并使用这种形式的导语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带着丰富情感学语文教材。

(二)挖掘教材情感,引申文本内涵。

新教改明确提出,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体现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则体现于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熏陶[3]。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透过情感的表现把握情感内涵,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激发时,就应顺势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和学生一起体验和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更深层思想,使他们能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得以呈现。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优秀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这些内涵中所蕴含的强大思想力量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陶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思考,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课本文字的能力,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文类学科,语文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开发学生智力,使初中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中,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情感引导学生,同时透过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引申,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对基础知识与现实情感的双重学习,达到语文教育对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篇10

一、语文教学的真实与理性分析

语文教学需要真实与理性,立足真实,呼唤理性。真实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真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考虑真实的课本教学内容、真实的语文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真实语文学习水平。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期待。理性的语文教学,需要理性的教学设计与理性的教学活动,利用理性的手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规范与宗旨。

二、设计真实理性的课堂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立足真实,呼唤理性,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课堂导入。一节语文课堂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的优劣至关重要。成功的开头,会带动整节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导入的高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某些教师为了赶课堂教学进度,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做练习,忽略课堂导入活动。教师基本上会一上来就让学生读课文,讲一些汉语语法知识。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习惯于此,但也麻木于此,跟着教师的脚步开展初中语文学习,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在讲授《繁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自述一些相关的事物为学生抛砖引玉,比如:“苍穹背后有一个浩瀚的宇宙,白天的天空与夜晚的天空是不尽相同的。白天的天空中有太阳和云朵,晚上的天空中有月亮和星星,每一种事物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同学们喜爱哪一个呢?”学生就自己喜爱的事物发表不同的言论,对那些说自己喜爱星星的学生,要让其阐述一下喜欢星星的理由,引导其他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星星上。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繁星》这篇文章,让学生实现自然与理性的过渡。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能明确学习内容。

三、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能力

立足真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呼唤理性,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同样有所提高。但是,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同的思维结构,对初中语文学习具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都实现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对于有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促进作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讲授《童年的朋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让学生以童年的朋友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在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督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活动,启迪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呼唤理性,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的重点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让学生作为观众在下面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方法,才能触类旁通,自主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与自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寻找与整理,学习资源的形式不限制,图片、视频与文字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地进行交流,每一小组需要提供一份完整的学习资料。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小组之内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教师、同学进行充分互动,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水平,学习使用汉语,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水平,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发扬光大。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初中语文课堂设计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篇11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在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思想过多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认为自己的思路能够代表学生的思想,只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不相符合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断点,而教师又总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使得学生盲目跟从,学习索然无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讲授传播,缺少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学生面对语文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理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及其类型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含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制订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第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是将语文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语文教学行为的桥梁。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是一个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因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的教学策略就有很多种。首先,根据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其次,根据构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某一重要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再次,根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指向的不同,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我们依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大类。其中,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安排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原理教学策略、促进认知情意发展的策略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监控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或选择的基本依据主要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师以及在什么教学情境下使用等方面进行考虑。

1、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如此。例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之初,教学的起始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可选择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或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知识与技能掌握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规律、学习者的主观状态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订或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订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2、初中语文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是教学策略制订或选择的基础。对初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的初始状态,主要指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实践表明,如果仅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无视学生的初始状态,那么所制订或选择的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在具体分析学生初始状态之后,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称之为“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生初始状态中的短处或劣势有意识地采取补救性措施,并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找到“教学最佳期”,鼓励学生“跳一跳”,引导他们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称之为“失配”策略。这两种策略的使用都是以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前提的,因而可以说,对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是制订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

3、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特征是教学策略制订或选择的重要条件。如果说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是影响教学策略制订的客观条件,那么影响教学策略制订有效性的主观因素则主要取决于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是制订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心理特征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时,不仅应重视教学目标和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还应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特征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特征中的消极因素对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的不利影响。

4、教学环境与情境对教学策略的有效制订或选择具有制约作用。教学环境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它由学校内部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前者如校舍、教学设施、教学场所以及教室的光线、温度、空气等;后者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群体规范、社会信息、教师期望、课堂教学气氛、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等。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教学活动的周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影响着教学与学习过程及活动的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环境正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因而对教学策略的制订与选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教学情境是被个体所意识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组合体,是在教学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个体当时所意识到的特定的、具体的情境。一般而言,说教学环境更多地制约着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制订,而教学情境则更多地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作者单位:彭州市天彭镇利安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12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篇13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一刀切”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不足,忽略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是其中最突出的任务。为适应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强调多角度、开拓性的教学[1]。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的过渡段,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单纯的听、说、读、写向知R扩充、情感熏陶等方面转变,要完成这样的重大任务,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指导,培养的学生文学素质、文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从学生全面发挥角度看,多元化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需求是相适应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感知、理解等方面的引导,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新课改目标。

二、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可以衍生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思维方式单一,将增加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开拓创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如,讲《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教师一方面结合唐雎与秦王的故事教学,另一方面延伸至“蔺相如使秦”等外交故事,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强权政治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实现《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及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但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创造力,多元化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发展[3]。在这样要求下,教师课前必须编写多元化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如,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第一,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材料准备齐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等有全面了解;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述语言等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第三,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章背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际关系、金钱关系等进行深刻认识;第四,鼓励学生从现代人角度看待于勒兄长一家人前后态度及其转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方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其中蕴藏的深层次内涵。

(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多元化教学手段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利于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如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为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合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如,讲《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展示的直接性、直观性及形象性。设计多媒体课件前,教师要收集与之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如电视剧《水浒传》等,利用影视材料完全展示“智取生辰纲”全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层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施多元化教学,多角度、多维度的引导学生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