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看课外书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看课外书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看课外书的方法

篇1

一、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1.不喜欢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112名学生中,69.6%的学生认为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占9.8%,不喜欢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但它们却一直堆在案头。有的还是崭新的,上面却积满灰尘;有的破烂不堪,却只看了前面部分章节,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动画片或打游戏上。据他们所说,看《西游记》的名著还不如去看电视剧,看儿童文学书籍还不如去玩QQ空间、手机微信、电脑游戏。

2.没时间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时读课外书的只有25%,每天能读一小时的更是屈指可数,还有31.3%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的时间竟然不足1.5小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甚至课后时间,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长培训或各科的课外补习上,孩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也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

3.看课外书的面窄

在被调查的喜欢读课外书的69.6%的学生中,情况也不理想。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称之为“喜欢”的却是一些不正规的漫画书、图画书,原因是不用动脑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说,小学生看一些健康的、图文并茂的书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法商贩出版的粗制滥造的小人书、日本漫画书。书中竟然把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社会笑话,语言既粗俗又充满暴力。孩子们常读这种书籍,久而久之,不仅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乐趣,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效仿书中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变得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听说要读课外书,就会说:“买了很多了。”其实他买的要么是作文书,要么是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以至于许多孩子到小学毕业了,也没碰过过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书。

4.看课外书囫囵吞枣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会关注文中的故事情节,读完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数学生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是只不过到《好词好句》中去摘抄几句应付老师而已,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书如果没有去精读品味,就领悟不到书中的奥妙,吸收不到书中的精华。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改变他们课外阅读现状刻不容缓。

二、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都是缺乏阅读兴趣,他们普遍没有感受到与文字亲密接触而获得的,更不明白看书所获得的知识、情操、趣味是看电视远不能比的。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与家长的重视度分不开的。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是你读他听。对于家长来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读给孩子听入手。孩子坐在那儿玩,或躺在床上准备睡,家长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悬念的长一些的故事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入神了,还想要听时,你借机抽身,告诉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会儿。慢慢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是创设氛围。家长们为了孩子,适当改变一些休闲方式。茶余饭后或做完家务后,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看报,可各自读各自的,读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读报心得。

三是选购书籍。家长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比如,女生比较喜欢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灵的故事;男生则更喜欢看侦破、探险一类的书籍。家长购书时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家长可以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孩子选购适当的书籍。低年级孩子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家长可以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选购《宝葫芦的秘密》《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注音版的书籍,还可以选购一些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书》注音版等。中年级可选读一些经典的有趣的叙事性作品,如:《皮皮鲁传》《草房子》《爱的教育》《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级可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儿版等。

(二)学校的影响

对于老师来说,应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师通过设置悬疑、引发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课堂上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课外的其它文章或书籍。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少契机。如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解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可趁机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相机让学生去读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可相机推荐学生去读英国王尔德的童话。

二是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教师在学校要制造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学习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浸染着其中每一位成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栏,譬如“我读书,我快乐”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走近鲁迅先生”、“我在童话中畅游”、 “祖国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悬挂著名作家、科学家等名人的画像;书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班级,每个班都要成立图书角,并派专人专管,鼓励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另外,还可在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 “课外知识竞答”、“三月书香月”、“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 “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小书虫”、“名著品评会“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授予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一年段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指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学会拼音和少量的汉字,“指读法”要求他们用手指指着文字出声地读。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读书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读不清楚。二年段的学生也不宜讲授过于复杂的读书方法,但要求学生能按词语或词组断句、停顿,而不要把一个词读“断”了。但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默读法、略读法。有的学生不会默读,要不就是小声读,要不就变成了“唇读”,即动嘴唇读。这都不对。默读,讲究的是“用心去读”,它是阅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最为广泛。默读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同学之间不用互相干扰,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阅读速度快,便于更专注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口渴,易于持久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用圈点和摘录的方法。主要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学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教他们精读法、跳读法或速读法等。精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心细致地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而对于那些长篇的文章,就可以摈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关键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或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行“跳读”或“速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鲁迅曾经也说过:“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写读后感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作品的内在涵义。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篇2

“多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古人云,开卷有益。多读课外书,随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在阅读时遇上了不懂的字,查查字典再记到脑子里,就又多会了几个生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的一句名言。多读书,知识才会越来越多。象我们班上的小强,他一说起历史知识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起军事也是这样,他说他是书看的多。多看作文书,看别人怎么写人,写景,写物。多积累好词好句,套在自己的文章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

篇3

我为中国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感到痛心,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语言过于偏激,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记得伟大的文学家曾对中国的教育方法作过评论,评论的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是这篇评论的主题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中国的教育必会亡国!可能很多保守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一切皆有可能!请不要忘记,再过几年,便是80后、90后们带领着这个世界前进,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的“念死书”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他们。所谓的“念死书”,便是死把住课本的知识,而不亲自去实践,现在每个老师自认为“优秀”的学生,无一不能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科书倒背如流,这样准能科科考满分。

还有更加严重的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看课外书(大伙注意,是在假期),便口口声声地说:“你不能总是在看课外书,课外书要在课余时间看!”试问这些家长,假期不算课余时间,那么什么时候才算是课余时间?也许有些人会问:“不给看课外书还能干啥?”答案可用两句话总结:琴棋书画样样学,课内书本天天看。第一句大伙可能理解,甚至深有同感,现在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谁都会逼着孩子去学琴棋书画;至于第二句,我就要解释一下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课内书本”,我这里指的是下一个学期要学的课本。“课内书本天天看”,就是说下个学期要学的课本,整个假期必须天天看!我再次向家长们提出疑问:假期时要天天看课本,到了上课时又要看,更加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对着课本看,这样,不成书呆子才怪!况且,我那天看的课外书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我们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试问家长们:是友谊、正直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最后我说说外国的教育,我看很多书、也听很多人说:外国的教育很轻松,西方很多国家的中小学四点便能放学,而且,外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总是很强。我认为:也许对于我们90后来说,更需要的是外国的教育方式吧!

唉,希望各人大代表和教育部门能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声,改善中国的教育方法吧!

篇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并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又是怎样呢?我们课题组的同志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走访、个别谈话、家长会等形式,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只有65%的人喜欢课外阅读,而25%的学生不爱课外阅读,10%的学生从来不进阅览室,不买书,不借书。学校和家长都没有用心调动过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的氛围较淡,而来自外部的诱惑如电视、电子游戏等比较浓,把学生的兴趣拉向了它们。

二、没书看

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书价较贵,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就是要买也只是买一两本作文书或教辅材料。家中藏书五本以上的不到10%。

学校图书馆(室)和阅览室本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天堂,然而在农村学校,图书室只是一种摆设,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这里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宽敞明亮。排列有序,但却很少对学生开放,里面的书虽然很多,但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为数不多。图书管理员要么是兼职的,要么是老弱病残,很少向学生推荐或介绍读物。学生从图书馆借走的书只占20%。在农村,送给孩子的礼物有高档的玩具、时尚的衣服、却没有一个人送给孩子书籍。

三、缺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农村,由于家长不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分分计较。他们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是“消遣”,会耽误学习,影响分数,所以80%的家长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以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给老师排名、评奖,使得科任老师只教学生要考的课文,反复地做练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甚至禁止学生看与考试无关的书。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量的作业也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四、无人指导学生看

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以及如何看。由于家长不重视加上其本身素质低,他们不会也不能指导孩子看些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科任老师呢?一心扑在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上;一心扑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他们中很少甚至从来不去指导学生看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课外书。所以,部分学生只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笑话书、故事书。从调查中。这类学生占60%。而图书馆里人员只是办一些借书的手续,不向学生介绍书,使一些学生拿起书就读,三下两下就把书读完,只读情节,不吸收,不知消化,最后也没什么收获。

相关对策: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经历小,他们本不能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当他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才会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首先,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朗读课外读物,讲些课外阅读的故事,慢慢地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兴趣。其次,要定期不定期的安排自由阅读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经常关注学生的课外读物,读他们爱读的书。经常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对他们看课外书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如评选“阅读明星”。经常搞一些读书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写读书笔记竞赛”。

二.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或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本着对学生负责,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抛弃功利观念,宁肯少考几分也要给学生多读几本书。任课老师通过少布置一些作业,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校领导者,要认识到:一个师生都不爱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出路的学校,学校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从机制上支持鼓励,形成人人爱阅读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灌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会阅读的孩子是走不远的。不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督促孩子阅读,要教育家长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使家长认识到阅读比做题更重要,多读几本书比多考几分更有价值。鼓励“亲子阅读”,鼓励家有藏书,。要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日积月累,不能一下子出成果,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广种,然后长期不断施肥,管理,到年终才有收成阅读是为了孩子将来长远的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三、图书室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学校要建设好图书馆(室),图书馆不但要藏书多,所藏的书更要适合学生阅读,要经常购进一些新书,要选拔热爱图书馆、懂书爱书的老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要全天候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借书还书提供方便。图书管理员要担负向学生推荐图书和指导阅读的职责.阅览室要宽敞明亮干净雅致,当帖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国外,如美国,他们社区有图书室,还有流动图书车,在我国城市也都有图书馆和书屋和新华书店,他们想看书是很方便的。而在我国农村是很少有图书室的。长长的寒暑假正是孩子们有空看书的好时机,孩子们想看书却找不到书看,而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却静静地躺在那里。据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校到了学期末都会将所借图书收回,假期是不会让学生借书的,这就形成一面方学生长长的假期无书可看,另一方面校图书室大量的书却闲在那里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放假时让学生借书回家看,待开学时再归还,还可以彷效国外的办法,设立假期图书流动车,送书到学生村庄让学生借阅或换阅。

四、读什么书或怎样读一直都是学生课外阅读迷茫的一件事,科任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校每学期针对各年级当贴推荐书目,供学生借阅。另外运用其它推荐方式,如结合课堂教学推荐,结合兴趣爱好推荐,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可用辅导讲座等形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要读的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导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如果放弃或者错过了这一读书期,所造成的遗憾以后将无法弥补。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都功不可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美国小学怎样教孩子》,江秀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全书》,柳斌总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篇5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大姐姐了,而五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书”。我遨游在书的海洋中。

不知不觉之中,我已经读五年级了,看过的书也越来越多了,也逐渐开始爱上了课外读物。不满你说,我原来可是很不喜欢看课外书的,而且也很少看课外书的,妈妈给我买来的课外书我很少去看,为什么呢?因为我每天都沉浸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偶尔作业少一点,但是我不是看电视就是练习古筝,只有周末,我会抽空看一会儿书。可是现在,我不仅仅是没有事儿干的时候要看书,而且,有时候还要使用“忙里偷闲”式的方法来看书呢!五年级了,要看的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了,渐渐地,一些童话故事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家里面的书籍已不足于我看了,当我想看书时却没有书可以看的时候,我会在网上搜索好书看,逐渐,我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我家里的可外书有很多,当家里又有一批“长生果”进来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分好类,放在一边,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吃掉”,我“吃”完了一个又一个,“吃”完了一个又一个。这些“长生果”让我吃了就能“长生不老”。

我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就像书中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飞翔一样。

篇6

我们不能光学课本上的知识,课外书的知识跟课本上的知识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课本上的是基础知识,课外书上的是生活知识!

篇7

一、师读故事,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王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放在任何事情上,阅读也适用。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拼音基础也不是很扎实,让他们独立进行课外阅读,难度较大。所以一开始,我以“读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书的王国。每个星期,我都安排两节课表演固定节目――老师读故事。这些故事包括经典童话、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为什么是“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我的用意在于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得来的,只有读书才能知道更多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崇拜的并不是老师,而是那一本本充满智慧和快乐的书籍。

二、师生共读,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推出“亲子共读”的活动,这是创建书香家庭,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方法。但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有的从事重体力劳动,晚上或闲暇的时间根本没有精力和孩子在一起读书。于是,我充当了家长的角色。我经常在中午的时候来到班里,拿起学生看的书,和他就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展开交流,有时还会像个学生一样,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能和老师有共同的话题,总会把书认真地读完。

三、借书读书,提高阅读速度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不是借的书就不能好好地读。的确如此,学生课外书的拥有量是不相等的,少的一两本,多的几十本。而越是条件好的、有钱买课外书的学生,越是不懂得珍惜。有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母也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只要去省城总会给孩子买课外书。但是我却发现,这个学生把书借给了几个同学,他们都看完了,而他自己却没看。所以,我采用古人的法子――借书读书。一学期下来,最少用自己的一本书和全班同学每人交换一次,并在规定的时间看完归还。这一招还真奏效,别人的书,而且有时间限制,是得抽时间抓紧看。

四、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反过来就是自然成习惯。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必做的自然而然的事,仅有上述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要把阅读纳入正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从四年级开始,我就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分量,而适时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作业――读书写笔记。要求学生每天读40分钟左右的课外书。(星期天增加为2个小时左右)笔记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可以评价书中人物,可以写读后感,内容不限,长短不限。我不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篇8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据调查显示班里有2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童话故事,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科普书,2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漫画书,28%的人的课外读物是作文,1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它类的书。我还了解40%的家长偶尔带孩子上书店,5%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去书店。读书时间调查显示4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内,3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20%的同学在两个小时左右,10%的同学在3个小时左右。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极少,这全怪家长吗?不。这也怪大部分同学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极多。在读书方法统计当中,有10%的人写读后感,20%的人做笔记积累,5%的人画圈点读,65%的人不做标记!可见同学们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只是读一两遍就行了,没有做任何标记,我觉得应该多做些标记,才能更加明白、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才有所记忆。我还查了家长对读书的重视情况,其中重视帮孩子阅读的有25%,偶尔督促孩子阅读的有20%,有孩子自己决定的有55%。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了解到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觉得家长应该多抽时间去帮助孩子阅读。

从上面这些统计中,我知道了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上笔记。我还要呼吁各位家长要多抽时间去督促、帮助孩子们读书。有些同学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专门跟别人打架、谈恋爱,从而走上了歪路。可见,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妈妈的一个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对他的学习也不过问。因为学习差,学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独,只能以看武侠小说作伴。他渐渐长大了,对武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书中的大侠一样去打人,使一个人身受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

六年级:林?

篇9

可是,茫茫书海,烟波浩渺,怎样才能把握阅读技巧,驾驶求知的小船,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自由泛舟呢?

首先,要选择好书

读书需选择,首先因为世上之书汗牛充栋,任何人都不能尽读,其次,图书亦有粗俗精雅之分,希腊谚语曰: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当前图书市场良莠混杂,要读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中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因此,选择读物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是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尤其是中学生,主要精力要用于课程学习,又因年龄特点,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书海”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

第二是要适合中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不能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符合自己的阅读目的,不能不着边际。从学好语文的角度来说,我们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明确了这一点,再去选择书目,确定重点,才会有针对性。

第三是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要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选择课外书籍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可以涉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等。凡是觉得对自己有益的,都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有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都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

其次,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一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不懂得归纳积累,吸取技巧,不会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简介几种供大家参考: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十则》一课后,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论语》一书中的其他内容。又比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类的说明文后,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古人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由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篇10

一、“诱鱼上钩”

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玩耍、电视和电子游戏几乎占据了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自己没有阅读的欲望;(2)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更没有意识去督促孩子阅读;(3)教师主要精力都花在课堂教学,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4)社区居民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及文化水平的影响,没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要让农村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每发现一本好书,我都会把它带到教室,在课间或休息的时候全神贯注地看着,学生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几个眼尖的学生注意到了,就围着问这问那。我故作神秘地“折腾”了几天,个别学生忍不住就去买了,全班便争着传阅。学生的反应不难理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想一看究竟,看到书后就被书“迷”住了。所以,只要教师用点心思,“鱼儿”很难不上钩。

二、“放鱼入海”

篇11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利用好在家中的空闲时间看课外书,我通过家长会和给家长的一封信,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明白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和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也让家长了解我们正在班级开展“读书银行活动”和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等等。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因为做好了家长的工作,家长重视孩子读课外书,又激发了孩子对课外书的喜爱,所以在建立班级读书柜时,每个同学都从家里带来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放进班级书柜进行分享阅读。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的图书柜就放满了一百多本各种形式的课外书。

建立奖励制度,充分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希望自己的学习成就得到表现和承认不仅限于成年人,孩子心里也具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满足与表现需求。有效利用这种成就满足需求,对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尝试开展班级“读书银行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读书量。我让学生明白“今天存储知识,明天提取智慧”的道理。此活动是仿照银行的储蓄形式进行的,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课外书以各种形式存进班级“读书银行”,每种不同形式获得不同的积分,并记录在个人存折中。

我们设立了读书银行行长(由正班长担任),分行长(各组长担任),负责发放存单和回收存单,记录在学生的个人存折中,并以表格的形式登记书名、阅读时间、阅读字数。

记录式存单。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的书名、阅读时间、字数记录在读书银行存单中,交存单时,由行长提出问题。如:书中的主要内容?书中的主人公是谁?书中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如果能全部回答出来,存单可以回收,并记录。如果不能作出回答,存单取消确认。这种是普通存单,在存折中可积5分。

读书笔记式存单。把好词好句和读后感记录在读书笔记中,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上交给行长,行长会根据读书笔记的质量,回收读书笔记。质量过关,在存折中可积10分。

读书博客读后感存单。把自己的读后感在读书博客中发表,如果抄袭会取消资格。质量过关,在存折中可积10分。

读书Q群中发言存单。节假日在读书Q群中发言,老师会根据发言的质量记录条数。质量过关,每条可在存折中积1分。

我们还在班级里公布了读书光荣榜,每个月都给读书量最多和读书量进步最大的各前十名学生给予奖励,以读书利息的形式颁发自己设计的学习Q币。在黑板报下面书柜旁边布置一面读书墙,这面墙专门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和学生优秀读后感,表扬每月读书小博士和亲子共读家庭。

一个学期的存折积分总量加上获得一定量的Q币,就可以换取自己开学初与家长约定的合理的小愿望或者大愿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必要的奖励和肯定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外部的奖励和肯定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开始是为了获取奖励而读书,而在一本又一本书读的过程中,他们会知道许多故事,懂得许多知识,逐步对读书本身也产生兴趣,这就从被动读书转化为主动读书,即形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增强活动成效

师生共读一本书,教会学生如何读整本书。在上学期,我们班师生共读了《爱的教育》,下学期,师生共读了《童年》。以浏览的形式进行略读,让学生分时段把整本书看一次,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写成读后感,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并加以评点,赞美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批注的形式进行精读,让学生精读时要结合语境,全面理解;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我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做批注,我展示了跟学生一起读的章节。除此以外,我还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的理解、运用。

教会学生如何积累读书知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我们叫它“读书宝典”。其中包括:阅读书目(文章)的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作者、出处、文章字数、阅读用时、文段摘抄、读后感、读书银行累计字数等。在积累词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哪些是该积累的好词,我会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我还会在班中展示优秀的“读书宝典”,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我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就加上红框框,并在班上朗读。同时要求学生不但要写得出,写得快,还要写得通,写得美。

巧用家长评价,扩大阅读范围

在与个别家长的交流和家长的回信中,我发现了共同的问题,孩子在家中除了完成作业外,很少能自觉看课外书。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家长评价表,让家长也能参与到督促和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来。每个星期五发一次家长评价表,让家长以优、良、中、差的形式评价一周以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优积3分,良积2分,中积1分。其中读课外书一项,双倍加分。每一周都把积分登记在全班家长评价积分总表中,并在班中公布每一位学生的积分。每个月评比一次,把四周的分数加起来,奖励最高分的前十位学生每人一枚Q币。第二个月开始,不但奖励优秀学生,还奖励给与上个月分数相比进步最大的前十名学生Q币。这样不但能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奖励,而且能让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能获得进步的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

建博客Q群,延伸交流时空

班里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有电脑可以上网,所以我创建了班级读书博客和班级读书QQ群。在节假日,利用读书博客和读书QQ群引导学生介绍推荐自己读的好书、分享读书感受,让学生不上学也能通过网络交流读书感受,进一步激发读书兴趣。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也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活动成效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在本学期前两周,每个学生都读了2—5本书。根据第一阶段的银行存折积分,我们班评出了读书“富翁”,这3位同学都获得了老师颁发的一枚学习Q币。

篇12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既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又要敢于批评,善于批评,达到“情”与“法”的统一。

1.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基本精神,“情”之一字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千年来“师道尊严”、“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老师总是对的”等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老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学生并不是那些可以被自己随意支配的泥塑木雕,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人格尊严也理应受到保护。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努力蹲下来,与学生平视,用心灵去赢得心灵。如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所以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懂情”、“重情”、“用情”,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在作思想工作时,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甚至体罚,须知,什么样的土地栽什么样的花,对土壤的改造都要得先分析土壤的构成,再选择适宜的方法。何况做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呢?教师更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譬如对那些一贯表现出色、懂得严于律己的学生,教师的工作要做在暗处,既要响鼓重敲使之警醒,又不可使之丧失威信和信心;而对那些性格内向、敏感而感情脆弱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采用一些迂回、间接的方法做反复细致的工作,从而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流程顺畅,达到满意的结果。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偷偷抽烟,每天总少不了给我添麻烦。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他当时满口应承,可仍一如既往,毫无长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他的父亲。原来,他的父亲是继父,在一家养猪场做清洁工作,收入很低且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她的母亲,并且不给他生活费。我曾经与他交流过儿子的情况,他的粗俗和漠不关心的表情让我震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从这个学生很爱护母亲入手,“你想过将来吗?”“你怎样才能帮助你的母亲?”“你现在对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视不管,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从此,这个学生变得学习努力了,也开始和同学们认真交往。我欣喜在心,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都表扬他、肯定他,他有时故意克制,但我能感觉到他的欣喜和进步。现在,他已能融洽地与同学们生活在集体中,学习情况也今非昔比。我感到很欣慰,这是“情”的力量。

2. 适度批评是“以人为本”的另一种体现,不容忽视,“法”之一字现于此。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以人为本”的意义,对学生的错误不敢批评、不想批评、不会批评。其实,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批评与惩戒的因素在内,毕竟,不少事情都存在明确的是非对错,我们对此决不可含含糊糊,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言谈、举止,教师必须对之进行强制性的纠正。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应深知,如果一个成年人不遵循全社会起码的公共准则与公众秩序,是难以为社会承认与接纳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是错”,“犯了错误就必须要接受批评和进行反思并改正”。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忽视批评,不敢用“法”,处处“以情动人”难免会丧失原则,丧失法定权利,反而对管理不利。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为了照顾她的自尊心,我很委婉地说:“同学们积极扩大信息量是好事,但不要影响听课”。过了几天,我又发现这位同学在课上看课外书,几位科任教师也向我反映这一情况,于是,我利用班会又跟同学们说:“同学们不要在上课时看课外书,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又讲了一通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我想这样应该好了吧。可没多久,大家反映我们班课上看课外书的现象越来越多。我很疑惑――说了几次了,难道学生不知道吗?还是故意与我作对?我找了几名同学做调查,他们都说:某同学上课看课外书你也没说犯错,我们也就看了。我这才意识到,用“情”过度适得其反,反而画蛇添足。我马上找来那位同学,对她上课看课外书的事进行了明确的批评,同时了解了她的想法。她认为,课上讲的内容已经全会了,就想看看课外书,再加上我也没有说明清楚,就一直看下来了。我给她说明了这样做对她自身学习上的不利之处和对班上同学的不利影响,她也认识了错误,并在班上作了自我批评,事情才得到完美解决。

篇13

湖南学生提问:我是湖南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部分(课内知识)没问题,但考试每次都考不好,我自己也总结了原因,基本都是课外阅读失分。诗歌鉴赏,特别是散文阅读,我知道散文的句子很美,而且对每个具体句子也知道意思,但如果就整篇文章来讲,我就搞不清它写的是什么,脑袋完全是晕的,我该怎么办呢?

杨老师解答:作为老师,我完全理解你的苦恼。相对来说,散文跟其他文体比,有一定难度,因为散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正如你所说,从形式上看,它句式优美,有诗情画意;从内容上讲,它比较抽象,不像其他文体有人物形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等,我们能感觉到它很美,但说不出具体的美点,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你两点建议:

首先,多读、多练。读得多,感知得就多,就有了语感,就会迅速筛选出文中所透露给你的信息。所以,一定要买一本课外阅读训练书,每天做一两篇。多做练习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