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几千年来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在当今深化改革开放和国际上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生铁冶炼、制酱技术、利用皂角洗衣等;在燃料的使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而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
现代化学科技的成就。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技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钢产量现居世界第四位、能源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还有化纤、有色金属、合成氨和燃料等居世界前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如1965年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合成人工金刚石;80年代制得锗酸钛晶体;1981年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功能的核糖核酸;2003年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领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碘的升华、氧化汞的分解、原电池可以把化学能转变成未能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又如乙烯和聚乙烯都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1:2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由于分子量的不同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乙醇CHOH和甲醚CHOCH的组成完全相同,但由于其中原子排列结合的方式不同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事例,对学生进行物质由量变引起质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的教育;再如通过酸、碱、盐的性质,衍生关系和相互反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物质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和用化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而且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保护环境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和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养成良好环境道德的必要性。比如在讲到硫和氮的氧化物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酸雨的形成造成的严重恶果,如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经常向学生提出:做实验后所产生的废渣、废液是否倒在指定的废物收集桶内;做实验前有没有考虑你的实验会不会逸出有毒气体、液体,危害到其他同学;做实验时有没有节省药品减少污染;有没有把污染过的实验仪器、试验台清理干净,才离开实验室;事实证明,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学生都能养成一种符合环境道德的行为习惯。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因此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娇惯习惯,缺乏合作精神。而在学生就业后,所在的工作场所都是需要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完成,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如在解答习题或课堂提问时,可以帮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是学习成都好的带动略次的学生,共同切磋,共同发现自己的有点和不足。是学生认识到合作使自己思想更广阔、记忆更深刻。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操作,交流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互相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决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说各科教师不论在课内课外,不论什么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看似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但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在内容和特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相关。
(一)我国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育大纲》规定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除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过解读《德育大纲》发现,德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亲身体验中促进对话、交流、与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
(二)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是在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修订的。它综合了绘画、设计、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学科综合性强。同时,中职美术课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另外,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1至3册内容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因为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明确要求: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把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穿在美术课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课程载体,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二、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教材具有简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扩展和深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德育问题的意识。
在中职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 线描造型” 的知识点时,关键词“整体” 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可增加新的问题: 同学们除了美术造型讲整体外,你还知道做什么事情讲整体?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今年发生在粤西封开本地的矿山事件问题:是由于村民只看重个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对封开发展的整体贡献作用。这个教学过程耗时并不长,但学生由此明白了整体的概念延伸,进而明白了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每个人要有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高度觉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但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虑顾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环境问题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陪感亲切真实,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师第二册手工第四节的废弃物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因嫌学校饭堂伙食差而打外卖,造成大量的废弃塑料饭盒堆积如山造成环境污染,并举例本地一条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这十几年的水质由好变坏的事实,以及由于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导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农作物歉收而至使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肤的感觉,真切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学方法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德育教育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可选取多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八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前两年中国画坛出现的一些画家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带有政治目的人的审美爱好,而以丑化中国人形象为题材的所谓现代艺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研究爱国主义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分别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如1组“对现代艺术的认识”,2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国人的目的”,3组“中国人被丑化的危害”,4组“如何提升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小组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图片,数据等资料,利用课堂时间,集中汇报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分清美与丑,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2.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宜改变传统的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具有启发性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师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中,教师讲解基础造型时,对学生可做一个探究式的做法:教师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个造型步骤,只讲解画面的优点,而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作画。在这个做法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离开了教师的示范教法后根本无从着手作画。从这个简单的做法中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学习不仅靠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与德育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它们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七课的图案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节花卉写生课。写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生完了,顺手将花也摘了,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绿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额外布置一道课外思考题:在校园家庭社会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我们中职生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重温《学生手册》,并将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汇总,把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纳入班规让大家共同执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会逐步养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习惯。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4).
篇3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篇4
一.吃透教材,拟定德育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筛选的经典作品,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拟定好德育目标,有计划地渗透。如:《三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唐雎不辱使命》学习唐雎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立足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主要场所。教师立足课堂,一方面指导学生学好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1.挖掘主题思想,明确人生方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文言文,不仅历史悠久、名家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关于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都是典范之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告诉学生应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学生应有范仲淹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课堂上师生共同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背诵凝聚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明确人生的方向。
2.分析人物形象,树立学习榜样
初中教材所选文言文,写人、叙事类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生动故事,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对课文进行常规讲解后,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树立学习榜样。《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楷模;《伤仲永》中方仲永是不重视后天学习而“泯然众人”的活教材,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英国名言: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文中人物就是最好的示范。
3.诵读精彩片段,感悟人生真谛
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中的字里行间大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态度,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悟。读《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明白天才出于勤奋;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懂得磨难造就人才。反复诵读能熏陶思想,感染情操,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
立足课堂,坚持不懈地进行德育渗透,积跬步,不停步,终能塑造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
三.拓宽视野,延伸德育教育
课外拓展既有利于拓宽视野,又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之一。预习《陈涉世家》,感动于司马迁受宫刑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学了《惠子相梁》,阅读《庄子・秋水》进一步领悟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自由快乐的人生态度。课前、课后不断熏陶感染,把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总之,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通过课前定目标、课堂渗透、课后延伸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篇5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把握歌曲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歌曲是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歌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歌唱中提高演唱水平,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唱《接过雷锋的枪》时,先把雷锋的身世和主要事迹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亲自给雷锋题词、为什么要学习他做颗螺丝钉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种思想品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为可贵。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在松花江上》时,可通过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来激起学生的无比义愤,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时,可结合现实讲解歌词,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而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郎》、《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深入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学校音乐教学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歌曲《游击队歌》,它以鲜明的节奏、轻快流畅的曲调,刻画出处在艰苦环境中的敌后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通过让学生欣赏,可激发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又如《长江之歌》,它气势磅礴,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壮景,同时也倾诉着祖国的变迁。欣赏时,在介绍了作品的背景及词曲作者之后,然后视听并举,利用电视系列片的录像带,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更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再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那悠扬的琴声,会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牧童的乐趣。作品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篇6
一、从实际出发,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
1、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渗透。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渗透。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3、根据体育课程特点进行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研究课程特点,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1、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初中生很多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
2、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跑、校运动会、队形队列、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及时实施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
3、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组织纪律以及法制观念教育。体育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组织纪律,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讨论个人行为、道德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想到集体利益。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组织纪律、有道德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自由民主。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组织纪律,就很难有自由民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能发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篮球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另外上课时要学生要按照要求准时集队。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
4、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初中体育课运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体育项目的要求和特点,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科学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来表达对学生坚强毅力、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器材、天气、场地等因素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爱护公物等方面内容进行教育。由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确实让体育课成为德育教育的一块沃土,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篇7
【Key words】Sports teaching; Penetration;Moral education
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德育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个人观点。
1.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及可能性。①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连续接受德育教育。②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德育教育因素。
2.德育教育的形式
德育教育的形式有:①体育教学过程有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以体力活动为主,又以脑力为主导;②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和思想活动千姿百态,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尤其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发生时,需要教师迅速抓住事件本质,适时利用偶发事件来调动学生,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教育,让其更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如:篮球比赛中,小刚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鼓励与表扬,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③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德育才能实施得好;④体育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是课中德育工作的基本体现;⑤全课的组织越严密教学收效明显,德育工作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多数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较多。有关跑的教学内容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因教材中耐久跑是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可采用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场面。接着按体能分组,每小组选一名体能较强的学生,教师给该生取名为:王军霞、邢慧娜,鼓励其他同学跟着小“王军霞”、小“邢慧娜”练习,此时兴趣被激发,坚韧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同时又为祖国能涌现出这样的五环明星而感到自豪,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4.在学生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由衷的赞美话,可使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学生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更加积极上进。对进步学生表扬,另外把批评放在表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生1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表扬他的长处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要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地表扬,事事得赏,这会变得毫无意义,还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能毁灭兴趣,使他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不伤害自尊心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以事论事,不以此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5.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常规教学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评析: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上课对师生服装鞋帽的要求,可达到安全、卫生教育的目的;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再见和请假制度,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思想作风;课中听从指挥,下课前集队讲评小结及做好器材收送等,养成好习惯。如: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这样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习惯。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时,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和5?12救伤员的事迹,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6.在竞赛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7.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吃苦耐劳、机智、果断、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也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8.课余练习中以点带面渗透德育教育
课余体育练习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各种代表队是由学校各类体育类组成的,这些小尖子在各自的班级中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中其他同学对体育的态度,发挥其积极性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群体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如:田径队的老队员喜欢摆架子,欺侮小队员。针对此事,给学生讲国家优秀田径运动员成才故事或看他们刻苦练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录像,让他们熟悉到友谊的珍贵,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力量,从而创造一个共同奋进,团结友爱的小集体,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扎实基础。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师只要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德育教育融合在此过程中,时时处处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时刻关爱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相信:我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将会迈出有力的一步。
篇8
(二)行为习惯教育首先,英语德育内容中行为习惯的融入,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与教材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外出郊游模块教学时,教师需要构建相应的情境,然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团结意识、主动融入集体、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在作息安排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三)良好美德教育英语德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懂得关心、爱护、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例如:在环境保护引导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对生活的影响,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需要被保护,养成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电灯的良好美德。
二、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诸多德语教育内容,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这部分内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重视德育教育,强调知识与素质共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自身德育魅力展现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只有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德育素质,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在英语教学善于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德育思想。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自身着装,语言表达,以温和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教学,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
此外,英语这门学科包含语言、交际、表演等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建,提升学生听着,交流能力。据调查显示:往往是那些举止文雅、态度和谐、高德育水平的教师教学效率更明显,学生在教师身上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例如:每次教学前,教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hello,everybody,Im miss Zhang,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而后学生也会回应教师:hello teacher.
(二)深入研究教材德育内容英语教材中包含一些日常用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在教学前,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综合评价。例如:文明用语有:Thank you、Hello等:相互椭用语:Can I help you?Let us go together等,引导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关爱同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生活情境,渗透德育奇偶阿姨。
例如:在问路模块教学中,教师扮演警察、学生扮演行人,使用礼貌用语交流,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railway station is?掌握有关单词语句使用。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实现了有效融合;此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当我们犯错时要学会说“sorry”,学会问候、道别:Hello、Bye等,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如,在讲授有关于动植物的时候我会在PPT上制作美丽的风景图或者可爱的动物图像,小学生都对这些漂亮和可爱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高,同时我也会对学生说: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身边的小动物是多么的可爱,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讲“Where are you from?”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I’m from China.I love China.I anl Chinese”。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篇9
1.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善于把握住不同时间、场合、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里教师头脑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要坚决、彻底地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避免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活动因为与升学考试无“多大关系”而被人为的删除或者一言以蔽之。比如课本中介绍了我国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天然气来熬制井盐,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及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到了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在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及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独树一帜,这些真实典型的化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这些事例使学生受到一次较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就油然而生。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觉获取,这是能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如教材中提到的舍勒、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等许多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而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向学生简介,就容易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觉参与。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化学教学的素质观。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在做铁丝燃烧的条件;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高温下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内外因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习物质微观结构知识(分子和原子)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的典型例子;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O和CO2的分子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材的载体作用
篇10
二、紧贴传统节日,渗透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在PEP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有Unit3Myschoolcalendar中学习月份。每月份中有很多关于节假日的名称,能引起学生对节日浓厚气氛的向往,产生特有的兴趣。如在NationalDay,NewYear’sDay,Woman’sDay,Mother’sDay,Father’sDay有意义的节日中,可相应展开与此对应的道德教育。假设选定是国庆节,我和学生们会书写英文的感恩祖国的小卡片“HappyNationalDay,Thanksourcountry”感谢祖国母亲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感谢我们的军人们日月为我们守候,让我们生活如此美好。或许选定父亲节或母亲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小卡片,并附上自已喜欢的英文祝福语,ThankyouDad.wishyouhappylife.Iloveyouandmother,或Thankyoumother.wishyouhappylife.Iloveyouandfather,让他们回家送给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的谆谆教导。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需要教师有感恩之心,在行动中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坚持不懈的做好,便能如细水般浸透孩子的心田。
三、细心设想教学活动,渗透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
篇11
从小学英语到大学英语每课都有德育内容, 而且随着教材内容改革 ,德育内容也紧跟时代 ,具有时代气息。教师应该牢牢把握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起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走近学生并与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要以投入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喜爱课堂并能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学学习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头脑里装到另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心灵接触。”也说,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的心理需要。比如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起来,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机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用等各方面。在听的方面,教师可培养学生多听的习惯,并给学生传授听的方法和技巧,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读的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语调习惯。在说的方面,课堂内外的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力求声音响亮,语音清晰流畅,语调自然,还可激发有些学生的当众说话的胆量和勇敢的精神。在记单词方面,笔者要求学生不但要记正确的拼写,还要注意其词性,掌握其用法还要创造一个例句,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向学生渗透了做事要有整体性的观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也因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
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靠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不但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熟悉和理解,将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其次,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爱教师,爱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非凡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篇1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要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把握教学德育契机,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会遇到许多的非数学问题,如: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后骄傲;学生的成绩下降后灰心;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而偏科;学生不喜欢数学;学生不完成数学作业;学生上课不听讲等等。这些问题出现之时,正是德育契机出现之时。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德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学习,学习德育的知识、德育的方法,掌握德育的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德育的能手。然后再把德育与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进行融合。从德育和数学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计划、处理,效果一定会更理想。
2.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用高尚师德去感染学生。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用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用深入的思考、顽强的探索、严格的规范、准确的计算、感人的故事尽力体现数学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和美的陶冶,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做人的道理。
3.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能力目标外,新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德育目标。这不仅仅说明德育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促使教师对每节课的德育内容进行思考;在备课过程中,进行德育的设计,使得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成为现实。
(1)在阐释数学概念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予以揭示,这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还可使他们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讲授数学方法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丰富的史实说明我国的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用生动的史实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用感人的史实使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使德育落到实处。
(3)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智慧之门,使命题得到巧妙的解答。
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不搞形式主义。
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德育。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会只遇到数学难题,同样会遇到非智力方面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而且需要很高的德育水平。德育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进行德育渗透,使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13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当前,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教学中时常会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时有意志薄弱的表现。作为体育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鼓励和引导他们克服不足,扭转错误思想和行为,让他们不断鼓足信心和力量直面困难,不断学会坚强和勇敢,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才会真正从心底喜欢上体育学科。
二、体育教学中应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会脱离学校德育总的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四化”立志成才的情感、意识,通过具体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怕困难,自信自制,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文明礼貌的道德行为;还要注重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要重视理论的讲授。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的知识的系统、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如通过讲授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而奋发不息等;通过典范人物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而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2、通过实践教材内容落实德育教育。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实践,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实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前热身、课中实践、课后应用之中。教师应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风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
4、结合组织练习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它与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集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在分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教育。
5、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善于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对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进行引导,把不良风气消除在萌芽状态下。
6、结合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讲授全运会、亚动会、奥运会及世锦赛等赛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