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经济的问题和挑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会计活动的基本环境和先决条件。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会计假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越来越难以把握。“网上公司”又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据美国商务部在其名为《新兴的数字经济》的报告中推断,到2002年,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收入金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虚拟经济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客观地反映其资产负债财务状况,是知识经济下会计假设应设法解决的问题。竞争激烈使企业并购成为一大趋势,而企业并购使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
2.会计信息披露受到挑战
美国于1973年成立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它独立于任何一个特定利益集团,其行动不受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的影响,美国FASB“将充分披露原则”作为会计基本原则之一,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仅仅得到:“满足有关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需要”,对企业具体提到什么信息,信息的用途等未做出详细的规定。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只以财务信息为主,其披露的范围也只限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交易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提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如风险信息、不确定信息、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以满足不同财务使用者的要求。对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表外项目”,也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
二、电子商务给会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操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会计理论离不开会计环境。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新兴的虚拟企业及网上电子商务活动的普及呼唤能适应新经济需要的新兴会计理论、会计基础、会计原则,如最典型数字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已经凸现。在传统商务活动中,产品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销、存等都在存货数量、金额上进行核算,并及时地反映到会计报表上。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反映资产价值的计量已失去现实意义。所以,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特征,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会计界需要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对数字产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加以研究。
2.电子商务对相关会计法规及传统会计结算体系的冲击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传统的餐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代替,传统的结算体系将逐渐消失,交易双方的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成为头等大事。与此相关的商业、会计等法规要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具体包括:交易双方身份认证办法在会计上的确认、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会计上的确认、电子支付管理办法的出台等。
3.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及会计审计的挑战
电子商务潜在的交易速度和难以驾驭性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互联网上安排网址与供货路线及消费活动实际发生的位置之间的联系虚拟化,尤其对于可以实现网上运输的数字化产品的交易,税务部门更是无法对其进行追踪。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其业务范围及公司规模均难以控制,如何在网上征税,如何监管企业在网上避税与逃税是一大难题。与此相联系的网上审计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传统的审计是针对原始的会计资料、凭证、账册等进行核审、审计。在虚拟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审计线索零乱不堪,如何根据网上实时报告进行实时审计是会计面临的新问题。
4.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报告模式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会计报告模式将更侧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会计报告表现为不受时间限制的实时动态报告模式。
三、对会计管理的再认识
1.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企业要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计划,这是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管理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研究会计战略,加强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及无形资产管理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的会计人才是会计管理的重心之一。
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对工业产权、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核算与摊销等会计处理成为会计核算的新问题。
篇2
他们还认为,创造性带来的收入分配将符合幂律、长尾理论,即很少数的赢家获得大部分回报,而其他的参与者则处在“长尾”中。未来政府面临的挑战是保证普通人拥有起码的生活水平和建设包容性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是一个因廉价劳动力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典型例子。如果你去广东参观工厂,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做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把键盘的两部分拼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很难在美国或其他富裕国家见到。这就是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离境外包模式。
不过,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的生产岗位在不久的未来也将消失。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将逐渐取代人力资源,离境外包被自动化取代指日可待。
如果大量的劳动力不再是获得经济进步的一个途径,那什么才能带来进步呢?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中说,当资本带来的收益增长大于经济的整体增长时,资本在经济中的比重会增大。随着机器人、电脑和软件(这些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逐渐取代人工劳动力,“资本深化”经济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却认为,资本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增加的趋势可能会受到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并非来自劳动力的振兴,而是来自资本领域里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数字资本。
如今,软件和机器人等资本可很低廉地复制,它们的边际价值将下降。如更多的资本是廉价的边际资本,实际上会拉低现有资本的价值。例如,软件能以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来复制和使用。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很多硬件也一直以很快的速度降价。简而言之,数字资本是丰富的,边际成本也很低,它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少数人占有多数收入将成常态
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技术的影响时,所用的最基本模型就是技术是所有其他项的乘数,即技术的进步将让所有的要素发展,所有工人的生产力更高,因此它们也更有价值。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直到最近这种观点还是比较合理。但一个更复杂和更贴近现实的情况是,技术可能不会均衡地影响所有要素,而是会有所偏向。比如,以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改变,对技术相对熟练的工人更有利,以资本为基础的科技改变,会更倾向于对资本有利而不是工人。过去,这种形式的技术改变都很重要,但是第三种形式――可称为以“牛人”为基础的科技改变――正逐渐颠覆全球经济。
今天很多重要的商品、服务和流程都已系统化。一旦系统化,它们就能被数字化,然后就能被复制。数字复制可做到几乎零成本,且可几乎同时传到世界任何地方,每一个都是原样的复制。这三个特性――极低的成本、迅速的传播和完美的复制――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奇怪又奇妙的经济现象:它能在商品稀缺的地方创造大量商品,不只是唱片等消费品,还有经济的投入要素,比如某种劳动力或资本。
很多时候,数字技术的提高会让数字化一种产品或一种流程更有吸引力,“牛人”的收入会猛增,而稍逊一筹的产品、跟随者和后来者都很难在竞争中立足。这种情况下,收入则常常遵循幂指数模式,或者叫柏拉图曲线,即一小部分人不均衡地占有很大部分的收入。
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网站就是这种数字化经济的一个例子。该公司当初由14个人创立,他们不需要很多没技能的工人,也不需要有形资产。他们的电子产品得益于网络传播,当产品被很快接受时,他们在一年半之后就以近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卖掉。与之相对比的是,在此前几个月,传统照片行业大佬柯达破产,该公司在鼎盛时期约有14.5万员工,持有几十亿美元资本资产。
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已在经济的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普遍,包括零售业、金融业、生产制造业和市场营销。这意味着“牛人经济学”将前所未有地影响更多商品和服务。
作好变革准备
在数字技术和与其相关的经济特征推动的变革时代,如果个人、商界和政府能明白现在发生的事情,它们至少能试着调整和适应。
篇3
8.1能得几分?
事实上,8.1%的增长究竟该如何看待,空方和多方形成了严重的分歧。一些危言耸听的预判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要求放松调控,释放流动性,重启以房地产和汽车等为主导的“4万亿2.0”的刺激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但是,一季度8.1%的增速究竟代表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回落,还是经济状况真的一团糟,恐怕最终仍然要回到中国经济的现实中去寻找答案。
的确,从一个层面看,一季度中国宏观数据不可谓不惊险: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2%,一些地方新增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进出口增速更是回落到个位数,一季度投资的增速虽然保持在20%以上,但这个增速是2004年以来同期最慢的。但是,如果考虑到1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8.1%的增长绝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仅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速,也高于印度6.4%的增长,当然也高于今年7.5%的增长目标。在欧美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的情况下,能够取得8.1%的增长,完全可以给中国经济的成绩打个“良好”。
解药:坚守寂寞
不可否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难以回避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为了快速增长造成的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严重导致的实体经济虚弱,政策向大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改革不到位导致内需难以提振,特别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面临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篇4
(一)同类媒体的竞争。当前,同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县级广播电台除了面临县级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还有市级广播媒体、省级广播媒体和中央广播媒体。在新闻宣传上,中央及省市广播媒体“居高临下”,显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对受众的号召力,县级广播媒体在经济实力、硬件设施上差别很大,处于劣势。而相邻市区县广播媒体市场资源的争夺又异常激烈,导致县级广播电台面临的压力剧增。
(二)其他媒体的挤压。一是传统媒体的挤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把广播从主流媒体挤到边缘媒体的位置,广播业受到重大冲击。这个冲击甚至还来自音像、期刊等。不可否认的是,广播在传统媒体中的份额很小。二是新兴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使得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发展强劲。包括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有调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的网民因为上网而减少了对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已成弱势的广播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小视的。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县级广播电台除面临外部环境的挤压和冲击外,自身也普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县级广播电台创收状况随着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普遍存在创收增幅落后于县域经济增幅的问题。这一方面表明了县级电台的市场空间的大小是受县域经济发展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县级电台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亟需发挥。二是创收手段单一。从目前看,县级电台创收的手段还是以广告创收为主,占到电台收入的80%以上。由于面临着其他媒体对广告空间的挤压,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广告市场空间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广告“单打独斗”,力量显然不够。近些年,一些县级广播电台尝试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够,创收手段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
在看到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也有着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发展给广播开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转型,从而给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在地面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高质量地接收声音、数据信息。因此,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甚至飞机等交通工具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上数字广播,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节目,并实现同步交流,这些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改变了以往听众只有通过热线电话与电系的方式。
(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产生了新的传输方式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制造出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既是广播的对手,又是广播的盟友,他们不像电视那样具有排他性,而是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弥补了广播的不足。广播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至少能体现三大优势:一是通信技术使广播彰显机动快捷的优势,随着卫星电话、手机等移动无线通讯工具的普及,一部手机电话就可以在无线信号覆盖的任何角落随时发回现场报道。二是手机短信使广播扩大了与听众的互动,听众参与机会的增加,互动性的提高,极大带动了收听率的提高。三是互联网使广播的功能得到延伸,广播与互联网联姻后,广播电台播出的声音版节目就有了文字版和图像版,主持人可以在网上节目预告、征求听众意见、讨论问题甚至聊天。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县级广播电台市场空间扩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提高,为广播拓展了空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日益繁荣,文化交流频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媒体的经营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县级广播电台近几年收入的提升是与县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二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有车族”数量猛增。车辆的增加扩大了广播的收听群体,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有人说,现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广播电台发展的一个“黄金机遇期”。
篇5
二、欧洲经济板块:追赶数字经济
在北美经济板块的带动下,欧洲各国普遍意识到,把握住数字网络带来的种种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是提高欧洲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999年,欧盟提出并实施“E-Europe”计划,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基础。2003年,为了保障数字经济的安全交易,欧委会通过建立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机构,集中负责收集有关计算机犯罪、黑客袭击和其他网上事故的数据,并协调欧盟成员国致力于网络更加安全,进一步保护“欧洲数字经济安全”和信息社会发展。欧洲数字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欧洲国家根据本国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各有特色的扶植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英国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00年初英国政府先后提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文件和议案,并且公开招聘“数字经济特使”,以期望“英国能形成世界上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法国成立了新的法国电子商务与数据交换联合会,成员主要是电信部门、生产厂家、技术提供者和网络提供商,旨在通过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者、网络提供者、技术提供者、政府实体和科研机构,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网上专有技术、网上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德国政府提出了“全体上网”的10点赶超计划,这个计划强调“利用互联网如同学会读书写字一样重要”,要求所有的学校都要与互联网实现联网;全部公共图书馆都要实现联网;各地劳动局都要举办“互联网驾驶证”培训班,给失业者开办使用互联网的知识普及课。
三、东亚经济板块:赶乘数字经济列车
东亚金融危机以前,东亚经济板块是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为重振亚洲金融风暴后一度衰退的东亚经济,东亚国家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以宽带和游戏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新领域,促进了东亚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东亚各国依据国情,制定相关数字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日本成立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积极推动网上授权认证和电子货币支付的开展,把信息技术和产业作为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干线网络的基础设施,飞跃性地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韩国实施“网络化韩国21世纪”计划,推动“全民信息化”,把扶持数字内容产业特别是游戏行业当成了振兴经济的国策之一,专门成立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委员会,宣布确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本计划”。目前,韩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传统的汽车产业,成为韩国的第一大产业。新加坡政府成立国家电子商务行动委员会,专事鼓励、推动和协调新加坡各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领导创建新的万维网服务国际标准。
四、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对我国的启示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潮流,并对世界以及各国宏观经济及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影响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构成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挑战变得更加现实。目前,我国面临双重的转型任务:由一个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同时还要转向知识社会。如何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迎接数字经济的挑战,已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1、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步伐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显示,企业信息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还处在相当低水平。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看,在15000家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有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并且还继续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与人事管理等基本信息处理方面。尽管不少企业也拥有局域网或使用因特网,但企业间业务联系仍主要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和邮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性;从企业信息化制造方面看,我国制造业虽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人均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的1/26。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新产品开发周期是国外的几十倍。因此,我国大量传统产业急需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2.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对推动世界经济转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才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04年,全国零售网站为2219家,占电子商务网站数量的比例高达49.5%。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市场数字化刚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标准规范等电子商务支撑环境薄弱;二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电子商务技术装备和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三是缺乏配套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影响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因此,今后的重点应当是提高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在线支付以及建设配套的自主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3.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市场环境
东亚各国通过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赶乘数字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数字内容产业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1年的报告中,欧盟2000年12月实施e-Content(电子内容)计划以来,欧洲的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已经达到4330亿欧元,相当于3万多亿人民币,超过了通信业的2540亿欧元和IT制造业的2120亿欧元,占GDP的5%,并且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25%,远远高于其他领域。2002年,美国信息内容产业的规模已达到8850亿美元,日本内容产业的销售规模达1000亿美元,更是汽车业的一半。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到33.8%,未来5年,数字内容将是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具备了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基本条件,高增长需求、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初步支撑、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信息化开始重视信息内容开发利用等因素都有利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但同数字经济发达国家比较还相当落后。比如在游戏产业,全球游戏市场已被欧、美、日瓜分,美国以游戏销售额112亿美元居榜首(NDPFunworld公司),欧洲以60亿美元居第二(欧盟GerhardFlorin公司),日本以4462亿日元居第三(日本CESA协会),三者占据全球游戏90%的市场,而我国同期游戏市场规模为仅13.2亿元人民币。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认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受到市场化基础较差、产业链生态环境尚未形成、互连网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不成熟和政策面支持不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从政策措施上明确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并培育合适的市场环境。
篇6
国外已经出现分享经济的巨无霸平台企业,如房屋分享Airbnb已经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0多个城市;Uber的全球市场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如互联网模式下的滴滴出行、易到用车、小猪短租以及WiFi万能钥匙,既节约了资源,又极大降低了消费成本,对于平台、使用者、出让者、社会都是多赢的结局,这也是为何“分享经济”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受到追捧的原因。
英国政府认为分享经济有助于城市以一种创新模式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同时能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了正是分享经济模式将给英国经济发展带来红利,2015―2016年期间英国政府在利兹市和曼彻斯特市进行试点,来测试当地公众对公共交通,公共空间、卫生健康和社会保障等系统的分享意愿。在政策支持方面,英国政府在2015年《数字融合战略》,目标是到2016年将英国的数字排斥水平减少25%,以及此后每2年减少25%。通过实施《数字融合战略》,英国政府致力于确保每个在英国生活的人,不管他们是呆在家中与朋友和家人联系,或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充分利用在线系统的数字化能力,而目前有20%的人口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这意味着英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尽快消除人们利用数字化系统时的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缺乏上网技能,无法接触网络,缺乏上网动机,以及缺乏对网络的信任。英国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致力于实施在《数字融合战略》提到的具体行动。政府人员正在努力识别某些机会,利用这些机会提高公民的数字化能力有可能改善现有分享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英国地方政府正在逐步效仿中央政府,将他们多余的办公空间与当地居民区、社区和企业分享。这既可以通过Space for Growth网站实现,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在线应用来申请。这使得初创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慈善机构和社会企业在适宜情况下,临时免费使用政府拥有的闲置空间。《英国政府资产战略》(The Government Estates Strategy)中明确提出,对于多余的闲置办公空间,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与企业分享。
最近的研究调查显示,技术分享经济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正在迅速赶上美国和英国。澳大利亚人秉承开放的理念,提供消费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经验分享,并且基于实际用途考虑,能够提供便利性和降低成本。根据2015年相关调查报告的研究结论,近几年在澳大利亚各地出现了人们能够分享和交流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分享经济平台。澳大利亚的新兴分享经济模式是基于云客户智能平台实现。2015年澳大利亚针对新兴分享经济的调查情况如下:(1)14%受访者听说过“分享经济”这个词。(2)43%的受访者涉及或了解分享经济行为,如拼车、房屋交换、集资、汽车共用和共用工作空间。(3)61%的受访者知道在澳大利亚有分享经济服务,其中有27%的人知道Uber公司提供分享经济平台;有20%的人知道Airbnb提供分享经济平台。(4)53%的受访者在去年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分享经济行为。(5)6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分享经济活动;其中36%的受访者有兴趣尝试分享交通和住宿服务。
三、我国发展分享经济的建议
2016年两会,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国内许多企业不断在分享经济领域发展壮大。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发展分享经济对我国现有的制度、政策和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我国涉足分享经济的诸多领域都处于发展初期,分享经济依存的互联网平台有待发展和完善,服务和产品的供应方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此本文就我国发展分享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分享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体系对于分享经济的快速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消费者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对分享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服务使用者都普遍希望彻底消除由于不良身份认证而导致付出昂贵代价的欺诈行为。政府应该加快建设面向消费者的个人身份验证制度,并建设相应的身份验证系统,把这个系统开放给发展分享经济的企业。对于那些由数字鸿沟而无法通过网络获得分享经济所提供机会的人群,政府应该组建志愿者团队去帮助这类人群,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分享自有资产和服务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此外,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类人群通过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分享资源和服务。其次,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分享行为存在风险。如自己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房子,或者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汽车,而不知道他们的保险、驾驶许可证的状态,他们的职业背景等;让一个陌生人提供杂货并送到你没人的家中或者帮你遛狗。这些行为都存在风险。这些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地蔓延到现实的分享经济世界。例如,曾经发生过住宅被用作窝点或团伙蜗居点;住宅被毁坏;顺风车司机殴打乘客或杀死行人。也有一些城市和整个国家因为缺乏预防风险和惩罚犯罪的法规制定,已经禁止此类分享经济服务。建立基于客观评估信用的系统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信任机制是分享经济快速增长不可或缺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超越当前的分享经济平台,发掘解决分享过程中信任和降低分享风险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第三,要改革税收制度。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税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分享经济模式,税务部门应建立如何计算分享经济税收的指南,使得参与分享经济行动的人,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他们的税收义务和向税务部门报告其收入。此外,建立相关的网站提供在线税收计算器来帮助分享经济用户很容易地计算出他们需要支付多少税。
(二)重构分享经济模式下的监管治理体系
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监管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用户必须协同治理和联合监管。政府要不断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治理。采用分享经济模式的企业既要加强企业内部治理,也要服从政府的监管。尤其是要在建设分享经济平台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与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等自律监管体系。建议成立分享经济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与监管部门沟通,旨在促进协调沟通、资源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篇7
英国音乐公司EMI前执行官约翰・罗斯认为,目前尚不清楚数字经济是否能弥补实体经济的缺口。相反,音乐界现在已经开始试图从其他渠道获得利益增长的突破口。比如现场音乐会票务销售和艺术家巡演出售的商品。唱片公司如今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录音界如何改变其权利结构,才能从资助、营销和管理艺术家创造的价值中获取更大的份额?
自1999年以来,当流行的音乐数字文件交换服务Napster创立之后,音乐界就面临着传统业务遭遇新的网络数字科技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正如传统电视和纸媒体面临网络媒体的挑战一样艰巨。数字技术如今已经渗透到了媒体领域的所有角落。音乐行业和传播的管理者们正在努力尽可能多地在保持传统业务的同时,尽快实现数字技术的转变。但是,这个过程十分艰难。
按照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环球部主管杰夫・朱克(Jeff Zucker)的原话,那就是要“模拟美元变换成数字美分”。
虽然,数字在每个传统行业中,其业务所占比例仍然较少,但其利润和影响却不可小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透露,他们在2009年的数字收入预计会达到10亿美元,约占公司总体收入的10%。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去年的全部收入为150多亿美元。
美国最大的杂志出版商――时代公司旗下的出版物有《体育画报》《人物》和《财富》。该公司上半年22亿收入中有9%来自数字业务;《纽约时报》公司的在线业务占总收入的12.4%。华纳音乐集团的近期报告指出,去年整个财政年度的数字收入涨幅为39%,达到6.39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8%。
篇8
20年前,如果你来到机场,你会走到柜台前,向一位工作人员出示纸质机票。这位工作人员会在一台计算机上为你登记,通知你要乘坐的航班,并检查你的行李。所有这些流程都由人来完成。如今,你走进机场,并找到一台检票机。你放入常客卡或信用卡,只需三四秒钟就能取回登机牌、收据和行李标签。从你的卡被放进机器那一刻起。你就开始了完全在机器之间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话。一旦你的姓名被确认,计算机就会与航空公司核对你的航班状态、你过去的乘机记录,与相关部门核查你的姓名,计算机会核对你选择的座位、你的常客身份、以及你要去的候机厅。这种看不见的隐秘会话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一些服务器与另一些服务器会话,与卫星会话,这些卫星又与一些计算机(可能位于你要去的伦敦)会话。与护照管理部门、外国移民部门、下一站的转机航班进行各种核查工作。为了确保飞机的载重分布合理,这些计算机还要根据机身前部或后部是否载荷较重,开始调整乘客数量和座位。你触发的这些规模很大且相当复杂的会话完全发生在一些相互进行远程通讯的设施之间,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其他互联网和电信设备,它们不断来回更新和交换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这正是你拿到登机牌所花费的时间。即使在这些事结束之后。如果你可以将这些会话视为闪烁的光,那么它们仍然会在全国各地闪烁一会儿,也许会告诉航班控制人员――开始说,该航班正准备起飞,请做好准备。
20年前,如果你航运货物,通过鹿特丹港进入欧洲中心地区,手拿写字夹板的运输管理人员会进行到港登记,检查载货清单,填写相关文书,并打电话给前方目的地,让其他人知道到货情况。现在,则是让这些货物通过一个RFID2门户,在此对货物进行扫描、采集数字信号和自动调度。RFID门户与原始发货人、其他仓库、其他供应商,以及沿途各目的地进行数字会话,对所有的情况不断进行跟踪和保持控制,为了优化沿途的运输,如有必要,还可以重新调整路线。过去由人工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则作为相距遥远的一些服务器之间的一系列会话被执行。
在这两个例子中,以及在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实体经济中的一些流程正在变成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它们正在与数字经济中的其他流程“会话”,在多个服务器和多个半智能化节点之间持续不断的会话中更新一些事情,查询一些事情,核对一些事情,调整一些事情,并最终重新连接返回实体经济中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人员。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这些数字化业务流程的会话、执行以及引起的进一步行动,正在实体经济的“卧榻之侧”静悄悄地形成另一个经济――第二经济。
第二经济规模巨大,悄无声息,相互连接、看不见摸不着,独立自主,可以遥控执行、联通全球、始终在线,并能不断进行调配。它还可以并发操作、自我调适,这意味着,每件事它都可以并行处理,而且它可以不断对自己快速进行重新配置,而且它的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和自我修复能力也越来越强。
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二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按照一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在大约20年后,数字经济的规模将与实体经济不相上下。就好像还有另一个美国经济停靠在旧金山的港湾之外,而且始终在不断增长。
第二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蒸汽机面世开始,直到大约1850年及以后――世界经济以机械动力的形式,发展了强有力的“肌肉”系统。现在,它正在发展一种“神经”系统。这可能听起来有些浮夸,但实际上这种比喻是很贴切的。大约在1990年左右,计算机之间真正开始相互会话,各种网络连接也开始出现。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就像一个个神经元,各种通讯路径和联接方式就像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使它们能够与对方会话,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第二经济并不生产任何有形的产品。它不会制造你在酒店睡的床,也不会在早上给你送一杯橙汁。但它却在数不清的经济活动中不停运行。它帮助建筑师设计各种建筑,它跟踪销售和库存情况,将货物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执行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控制生产设备,进行设计计算,为客户结账,驾驶飞机,帮助诊断病情,以及指导腹腔镜手术。这种业务活动增长缓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形成。在任何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一些行业在面对新技术时,并不会立刻大量采用它,而当它们采用这些技术时,则会创造新的方法,从新技术的各种可能性中获益。
这是一种深刻的、本质的变革,它带来的是对经济的智能化、自动化响应。它的发展空间没有上限,永无止境。
毫无疑问,第二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在本世纪及以后的时间里,为世界提供繁荣。第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生产”繁荣转变为“分配”繁荣。无论做什么,第二经济都将产生财富;如何分配这些财富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财富历来都是通过就业岗位来分配的。而就业机会一直唾手可得。随着这种数字化转型,这些工作岗位的最后大本营正在不断萎缩――在未来,能获得白领业务流程工作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许多人力工作岗位正在流失到第二经济之中
当然,与大多数变革一样,第二经济也存在一种负面影响――许多人力工作岗位正在流失到第二经济之中。比如说,在某一年,生产率提高了2.4%,这就意味着,或者是同样数量的员工能够将产出提高2.4%,或者是我们可以将员工数量减少2.4%,而获得相同的产出。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在经济中,我们正在获得更高的人均产出,而全国总的产出则需要由更少的人力来完成。如今,在航空公司的登记柜台后面,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少。许多工作仍然由人工完成――仍然需要有人拿起你的行李,并放上传送带――但许多工作已经流失到具有感知、数字通信和智能响应能力的数字世界之中。
两年前,供职于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学者布莱恩・亚瑟(Brian Arthur)做出了一项惊人预测。未来二三十年,西方数字网络履行的功能最终将相当于美国“实体”经济的规模。亚瑟写道,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考察一下电子供应链、机器人、通信系统以及毫不起眼的条形码所做的所有工作,你会发现,根据生产率和产出计算,数字经济将“在规模上超越实体经济”。
这听上去很了不起,但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数字网络规模的扩大,在未来的世界,那些有血有肉的员工要做什么?在牛津大学和纽约大学执教的学者西蒙・黑德加入到这一辩论中来,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没头脑:为什么机器越来越聪明,却让人类越来越笨》。黑德极度悲观。因为这些数字网络――或者他用企业行话所说的“电脑业务体系”――的肮脏秘密在于,人类不知道如何还击。这些网络继续取代着原本由中产阶级从事的工作,让他们失业,或者让他们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单调乏味的差事,而少数有技能的管理者(或企业所有者)精英却变得更为富有。因此,收入不平等程度继续加深。数字体系越来越多地指挥我们所有人该做什么,凌驾于人类常识之上。
黑德称,我们可以在金融领域看到这种情况,他指出。数字化使得一些公司创造出次贷业务。数字化正在影响医药领域,电脑系统会告诉医疗服务提供者开什么药。它还“占领”了很多制造企业。
然而,他宣称,沃尔玛和亚马逊等公司才向人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以及数字地狱)的真正预体验。由于亚马逊提供了极其高效的购物体验。因此“亚马逊”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它给消费者带来的快乐,但在该公司仓库工作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电子监控的世界里,这是一份低薪且重体力的工作。当然,对于很多独立零售商、供应商和作家而言,亚马逊的崛起也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无形的数字化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场革命是看不见的。因此,尽管“人们对工厂高墙背后发生着什么日益清楚的了解,引发了对19世纪冷酷资本主义日益激烈的反应,但是组件化软件技术是相对无形的”。它们就像是黑洞:你感觉得到,但看不到。
如果你想乐观一点,那么你可以期待,这种愤怒只是一个中间阶段。当数百万人在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失去农业工作时,没有人预测到这些劳动者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但我们也可能会设想一个更为黯淡的未来:正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另一本发人深省的著作《21世纪的资本》中所写的那样,目前还不清楚,什么能够阻止这种数字化趋势及其引发的日益加深的不平等。
篇9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中相应的标准、规范欠缺
档案管理中中须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这些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管理规范包括电子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的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但是现如今我国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不健全或者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应积极制订和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相关人员的能力也有极大的要求。档案管理所面对的用户将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实实在在的用户,对用户的管理要求较高,目前的管理情况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全新的管理服务模式,虽然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及优点,但对于用户来说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并认可这新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也要求用户掌握一定的技能,加强用户培训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现阶段,库存档案数字化仍是电子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而庞大的库存档案数字化工作是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行数字化扫描必须购置相应的扫描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二是扫描档案信息的工作量大,要短时期完成数字化转换工作,人力需求量很大,人力、财力问题将成为档案信息数字化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知识经济下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对科学技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培训,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包括对网络档案查找与信息分布。档案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潮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不断更新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
(二)注重档案设备配置的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设备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实现档案设备配置不断地更新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档案管理者应在注重档案设备配置先进性的同时,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还要加强档案事业的宣传,从而得到领导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
(三)加强对归档电子文件的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文件的信息形式,因此,为了确保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应加强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深入研究,不仅保证了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构建档案信息的组织模式
篇10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为媒介,对信息的生产、加工、整理和分配,它所包含的知识,包括所有学科,以信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知识经济具有生产、消费、分配和就业四大特征,它是以知识的占有程度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创意,由知识的创新者为受众提供服务。笔者看来,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具体表现为:对文献资源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服务过程。
2知识经济带给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
知识经济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表现为以文献信息为载体,通过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信息,其加工后以一种“知识”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传统图书馆只是一种简单的文献收集和借还方式实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量的加大,使传统图书馆得以实现文献资源的巨量获得,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使读者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员的机遇,图书馆工作者熟悉自己掌握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文献专业知识,通过必要的专业培训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献整理加工技能,信息量的加大,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运用者的成败,这就对图书馆文献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不管在纸质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问题。如纸质文献的采购上,由于经费有限,不仅要满足本校普通读者的需要,还要兼顾教学科研,以及本馆特色馆藏资源。在数字资源上面,则面临多平台信息筛选,信息处理的问题以及信息存储,文献压缩,系统安全、文献访问及信息回馈等问题。这就对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出了个大难题,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图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学校学科专业知识和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咨询人才。
3以创新服务促进图书馆建设
3.1正确认识图书馆的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基础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式的新型图书馆,既然是新型复合体图书馆就必然要走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发展道路,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是以文献实物为主,而图书管理员基本上就是一种轻微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日常工作就是传统文献的借还,文献资源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就是一种需要啥自己去找的状态。图书管理员就是一种被动式服务,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加工成知识的形式提供给读者,文献的整理加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脑力劳动,图书馆工作者通过信息的加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不仅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锻炼图书馆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品。
3.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素质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对人才层次的考验,图书馆要发展、转型,专业高效、多能的图书馆员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图书馆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并行,以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状况,应以培养为主。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才能真正懂得知识经济的价值,只有具有相关知识和素养的图书馆员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文献资源的如饥似渴,使图书馆创新能力步上一个新台阶。
3.3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吸引人才
图书馆是一个温馨宽松的大家庭,优雅的环境应配以相对宽松的制度,只有使图书馆员在脑力劳动之余感受到图书馆内部同事之间关系和谐,领导重视,劳动成果和价值得到体现,才能产生成就感和安全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员加入到图书馆队伍中来。
3.4加大资金投入,提倡奖励机制
知识经济就要体现出知识的产出和收益性,只有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励图书馆员创新的激情,在图书馆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完善聘任制度,将岗位,贡献和奖励挂钩,以充分调动图书馆内部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综上,新时期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完善馆员奖励制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必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重要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主动服务教学科研,才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服务为基础,提高图书馆队伍服务水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学科研向更高和更深层次服务的必然选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品提升做出贡献,又进一步锻炼了队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图书馆奖励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振了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黔峰.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知识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3)
篇11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曾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将物理、数字与生物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含大数据、算法管理、3D打印、量子计算、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技术等多种形式。数字平台的传播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或商业机会,人们希望此类转型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融合新前景。
在谈到劳动力失业与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时,布勒哲尔研究员乔治斯·彼得罗普洛斯(Georgios Petropoulos)认为,那些需要常规体力劳动与认知技能的中等水平工作岗位是最易被取代的。在此前的工业革命中,当常规性体力劳动被取代时,会产生新的非常规性劳动。然而当今时代变化飞快,情况与以往已截然不同。彼得罗普洛斯重点从机器学习与性能提高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这是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发展”的结果,其灵感来自于人类的大脑。他表示政策制定者需制定机器与人工智能系统运行的规则,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以及专家的集体协商,同时还涉及对责任、安全、隐私领域进行监管的讨论。
据英国华威大学荣誉教授科林·克劳奇(Colin Crouch)预测,一些“非雇员”(non-employees)劳动者的增长,将使不完善的法律与社会保护政策面临挑战。目前劳动法在新兴经济领域存在的争议,体现了当下劳动关系的重塑。比如,如何在法庭上定义雇员、劳动者、承包商等。受数字技术、监管体系以及管理控制的影响,诸如优步等公司的“非雇员”劳动者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大大降低,这些变化都在推动对劳动关系的重新定义。
用行动代替焦虑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国际经济关系教授罗克·苏特(Luc Soete)表示,如今自动化发展给就业带来的潜在变化,加重了民众的焦虑情绪。从早期研究结果来看,美国民众的焦虑感似乎比欧洲民众更深。媒体的宣传与互联网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随之变化的还有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态度。虽然民众的焦虑情绪发作跟前几次工业革命相似,但也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在于对以知识为基础的虚拟经济的投资增多,其次在于人们进入数字经济的门槛大大降低。
篇12
不可否认的是,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法律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和移植国外法律时,应充分考察本土资源,并进行一定的适当变通,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更加高效和适用。正如哈耶克所指出,在一个传统和惯例使人们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可预期的社会中,國家的强制力可以降到最低限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法的发展演变历史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回应经济体制转变、回应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过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数字经济,关于数字经济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界定。OECD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涵盖性术语,被用来描述聚焦于数字技术一系列市场,包括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数字经济是以依赖分层技术通过独立的数据传输和应用得以运转的”。因此,经济法要想在数字经济时挥作用,就必须与中国的本土国情和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去应对数字经济的冲击,并灵活的做出调整和改变。
其实,无论哪一种法律制度当中,始终都存在着一个努力协调法律的确定性与滞后性之间关系的制度机制,这个机制协调着社会的变化和法律确定性的矛盾,也正是法律的适应性机制,使得法律能够不断满足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需要,并成为法律生命力的源泉,经济法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自然也不能例外。其实,立足于中国现实来看,一些在外国得以切实有效实行的经济法制度和一些出发点很好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施行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很好的尊重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法律传统,这就导致了中国老百姓的不适应乃至排斥,而这种抵触,有时甚至超过了法律里面的协调机制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因此,这就要求经济法在社会的不断调整和改变的过程中,立足中国实际,重视中国的法律传统,尊重法律文化的多元化,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在辽阔的中华大地的社会实践中获取经验。切实重视法律本土化进程,走出一条立足于本土的道路。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法存在着相关保护范围和力度的缺陷和不足,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可执行性和缺少本土化等不足。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经济的冲击下,本有的市场主体、市场结构、供给与需求关系又受到了冲击,使得原本就有缺陷的我国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实现其作用和发挥其本位价值。就我国而言,中国经济法的本位是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民本精神的文化传统和其具有的社会性的属性。可以说,因经济法同时担负着规制市场失灵和匡正政府失灵的双重任务,有学者从经济法的适应性角度认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归根结底是法律失灵。对此,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例如为应对大数据时代在信息与技术层面带来的变化,我国还专门成立了有关经济法贯彻与执行的机构,并在实际贯彻施行中强调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举措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不足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及与之伴随而来的经济转型的挑战,就其实际效果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法仍有一定差距。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继续完善经济法,做好经济法的升级之路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呢?在笔者看来,大数据时代,市场规制方式应更多地借助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出结论,进而产生某种经济结构,从而决定该市场主体的行为的是否应当受到规制以及如何规制更为有效,这也会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是一致的。结合上述数字经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市场缺陷,可以结合我国实践中的具体的不同主体、不同情形、不同问题实现精准规制。而数据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成本的降低也为针对特定化规制提供了可能。具体看来:
一、通过市场与政府的结合,积极总结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经验,并对中国目前经济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和国外思想文化等的冲击并坚持社会主义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策,这就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协调性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管治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结合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积极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
二、在尊重中国法律传统和法律多元化的基础上,重视本土实践,结合外国的既有制度和思想,对经济法的不足进行调整。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立法价值,从而可以在对外国经济法进行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三、针对既有的漏洞,进行积极的立法实践工作,与此同时,注重降低法治改革的“交易成本”,使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经济法只有在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同时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减少司法和商事活动中的不必要交易成本才能称得上是符合现实需求。这需要我们在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法律制度中有关于大数据等高科技方面和经济法施行完善等的实践经验并且结合一些经济学原理,使得法律可以更为高效的施行运转的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司法、守法和执法的成本。
四、经济法的完善过程中,注意保持经济法的稳定性,注重保护民众对于法律的合理预期。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也事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随意或任意变更。这需要不断地完善立法程序和审慎实行立法活动。虽然现在经济法在面對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变迁的冲击的同时需要通过立法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也应该注意保护人民的合理预期,配套多种宣传普法工作以维护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
最后,借用苏力教授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序言中的一段话:“就过去的一百年来说,中国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特别是前两个学科),都主要从外国、特别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借用了大量的知识,甚至连这些学科划分方式本身也是进口的——尽管它现在已成为我们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的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然而,在借鉴了这一切外来的知识之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或之后,世界也许会发问:以理论、思想和学术表现出来的对于世界的解说,什么是你——中国——的贡献?”其实,现在我想说,我们正在路上,经济法及其他部门法律的中国本土化正是我们给世界的中国经验,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也希望我国法律人的努力能够为世界看到,能为世界的法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经济法教程》,顾功耘主编,第三版
刘怿,张梁.数字经济兴起下经济法的变与不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张莉莉.后危机时代虚拟经济与经济法的适应性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01):48-51
篇13
传媒产业本身担负的责任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付费电视在开办的同时,也同样肩负起了一份社会责任。作为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平台的经营者,积极地去适应市场,主动地去开发市场是目前我们应该做的。因为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付费电视的市场利益
要获取付费电视的市场利益,首先应该搞清楚的问题是:守住垄断?还是:把握竞争?
董震认为,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竞争是必备的因素。付费频道要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发展,必须以企业的形态而存在,并参与到市场的建设与竞争中来。而参与竞争,就会牵扯到投资规模问题。作为频道经营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能否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来推动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是怎样才能拉到足够的资金来推动数字付费频道自身的发展,怎样在保持资源垄断的情况下,获得数字付费电视产业的大幅度发展。因此,是产业先行者伤元气还是先行者先获利成了目前争论的焦点。董震说,先行者能否获得市场中的优势,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把付费电视的产业链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付费电视产业链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参与运营的各方不能互相责怪,而是应该相互合作。董震认为,对频道运营者来说,现在正是应该投入的时候,投入才能保证有产出。
付费频道何时能挣到钱
对于2005年的市场发展,董震很是乐观。至于付费频道何时能挣钱,董震说,一个付费频道要实现当期平衡,即每月的收视平衡,用户大概需要100万户左右。按照董震的分析,到2005年底时,大概有10%的付费频道能够实现当期的收支平衡;到2006年底,只要频道还存在,只要频道还在销售,那么实现当期投资平衡的可能性很高,能达到90%,这时大概需要300万用户;在2006年底时,能够实现投资平衡的付费频道的百分比应该是30%,2007年底时是70%,因为很多频道被淘汰了或者处于非主流地位。
开办主体多元化影响付费频道的发展
目前开办主体的多元化直接影响付费频道的经营。因为,影响数字付费频道盈亏的因素就是主题类似的频道增多。当一个频道的主题处于大类的时候,实际上它是对现有社会资源的一种争夺,是对于投资方与其它行业和信息资源的争夺。比如健康频道和中华医学会合作,但是你发现中华医学会已经和别人合作了;比如卫生部自己办了个健康频道,那各个省广播电视台办的健康频道与其资源竞争起来压力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