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对数学学习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数学学习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数学学习总结

篇1

二、“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让学生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用简单、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让他们成为“能说会道”数学家;还常用“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可你这样的表达比我好多了,谢谢你”等方式鼓励学生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的习惯,纠正学生说半句话和非数学语言的毛病。

三、“思”。要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想法,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独立地思考。可采用启发诱导式,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简便、灵活的方法,纠正学生懒于思考、事事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

四、“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学习中多读题目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和帮助记忆。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反复读背方式至滚瓜烂熟,再利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巩固和运用,学习效果较好。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56-04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国外语言学家们还从认知角度探索介词的习得。例如1986年Ijaz[8]基于原型理论,讨论了影响高水平学习者英语介词习得的语言和认知因素。他发现制约二语介词习得的主要因素是原型效应、母语的概念结构、母语和二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差异。但他忽略了参照物对目标物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1990年Correa-Beningfield[9]首次基于范畴化理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范畴的典型性因素和母语迁移对二语介词习得的影响,提出了“典型性迁移假说”,即当母语和目标语的空间典型概念相同时,会发生母语迁移。但他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何界定二语介词的典型语义。2000年,Jarvis和Odlin[10]以70名母语为瑞典语和140名母语为芬兰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索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及母语中表空间关系的语素对介词习得的作用,发现母语和目标语在语言结构和语义上的异同分别会导致负、正迁移。2001年,Navarro I Ferrando和Ricker[11]将母语为英语的本族语者为控制组,分别以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两组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为观察组,考察了学习者英语空间介词“at”“on”“in”语义网络的习得状况。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观察组学习者无法准确判断以上空间介词的相似语义,没有完全掌握以上介词的所有语义项。

Ijaz、Correa-Beningfield及Jarvis和Odlin的研究虽然探索了英语介词习得的一些深层原因,但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范畴化上(语际认知因素)的异同。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克服上述缺点。马书红[12]基于范畴化理论,以174名中国学生和58名英语本族语者为研究对象,讨论了“in”“on”“over”的核心语义及边缘语义,探索了目标语语内认知因素、语际认知因素和学习者语言水平对英语介词语义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目标语内部各空间范畴之间的语义共享以及目标语和母语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差异”[12]会给二语学习者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这两个因素交叉影响时,习得难度会大大增加。她还发现二语学习者的空间语义知识并不是随着其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此外,在2010年的研究中,马书红[13]发现我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对“in”“on”“over”核心语义成员的分类与本族语者较为一致,而边缘语义成员的划分与本族语者不一致。并且介词空间语义项的数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李佳、蔡金亭[14]在原则性多义网络的框架下,以15名英国本科生为对照组,以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和较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为观察组,通过三项任务及回顾性访谈,探索了英语学习者对“above”“over”“under”“below”四个英语空间介词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对四个介词核心语义的掌握情况比边缘语义的好。与本族语者相比,两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空间介词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机制上存在差异,导致对介词各个语义项有不同的心理认知距离,并且在使用这些介词的过程中受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而产生母语概念负迁移现象。但他们的研究没有说明对核心语义和边缘语义的划分依据,也没有明确指出组成任务句子的数量。

张会平、刘永兵基于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以词汇搭配与类联接为切入点,以母语为德语的英语学习者为对照组,通过语料库检索常用空间介词“in”“on”“at”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我国初级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层与语法层的概念迁移,发现我国初级英语学习者受母语思维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影响在词汇及语法层的概念迁移错误率很高,且具有独特性。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是否发生偏误与词汇概念的宽窄有关。

以上国内外研究大多关注英语介词空间语义项的习得,较少关注其隐喻义的习得。而介词的隐喻义是造成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与语言使用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关系密切。因此,探究英语介词的隐喻义可促进研究者更深刻地认识不同母语者的不同空间概念范畴化方式,进而更清楚地认识造成英语介词习得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据此分析,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可以在介词隐喻义习得方面进一步努力。

四、对英语介词的学习启示

传统课堂的英语介词教学是将介词的各语义项列出,辅以例句,学习者无法灵活掌握。以上国内外对英语介词习得的研究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第一,在英语介词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空间概念系统的影响,出现母语空间语义迁移和母语概念迁移。学习者应时刻提高自己的英汉空间概念的差异意识,不断加强英语介词空间概念系统的认知能力,克服来自母语空间概念系统的影响,并及时调整重组自己已有的空间概念系统,增加隐性知识。另外还要积极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显性语法知识,主动内化新的概念。第二,学习者应尽可能地接触各类地道材料,在不同语境中体会介词的各个语义概念。对于难以内化的概念,要仔细对比新旧概念,系统总结两者的差别,再通过典型例子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通过增加阅读量、练习量等方式增加与介词陌生概念的接触频次以便达到较理想的学习结果。第三,根据以上研究,学习者应从介词核心语义项出发,丰富介词语义项,构建多义语义网络。这样有利于掌握介词的边缘语义,减轻记忆负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应发挥自己的理论素养,运用原型理论,帮助学习者推导并构建介词的多义语义网络,了解核心语义与边缘语义之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尝试性地总结了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现状。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研究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第二类研究是从空间范畴化的角度探索范畴成员的典型性因素、母语的空间概念、语内认知因素、语际认知因素等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第三类研究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及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上述研究给英语介词习得启示良多,在主要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环境下,学习者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介词的多义语义网络,通过不同方式完成对介词各个语义项的内化及新空间概念系统的建构,最终较全面地掌握英语介词。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篇3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 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篇4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篇5

1.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分析

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差异,具体的数学行为也会不同.数学特优生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优势群体,具有鲜明的行为特点.首先,在学习计划方面,特优生能按照学习时间制订出详细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包括预习、复习时间的长短等,并培养出有规律的学习习惯,主动执行,保证学习计划顺利完成.其次,在数学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大多数特优生都认识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练习,同时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最后,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方面,特优生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特定的规律,能有效减少外界干扰,专心学习.同时特优生学习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和恒心,对任何不理解的问题都不会放过,并能独立思考,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内容.

2.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

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技能、知识的获得过程.影响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推动并维持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内在力量,充足的学习动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特优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能用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从而保持一种协调和均衡.其次,是对数学的认识.数学特优生认为大量的练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同时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听老师指挥.最后,是数学学习的自我特质.数学特优生具有认真、刻苦、勤奋、严谨的数学学习特质,能为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调节数学学习状态,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启示

1.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训练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训练是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数学责任感.对自我卷入和任务卷入区分,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学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态度.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在初中的数学成绩和以往的经验了解对数学的兴趣及能力.在教师对高中数学难度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引导每名学生先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中,每周需要对数学学习行为和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和反省.在阶段学习结束时,如果相关目标没有实现,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学生结合实际学习,适当调整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详细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学生学习对教学的超越,也就是数学自主学习.学生如果不能自主学习,那么就不能进步和超越.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对新知识和旧知识双向、反复的理解,从而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完成.例如,班上某位数学特优生的学期目标是保持班级前五名,数学均分在125分以上,其给自己的学习保证是:上课认真听讲,利用课外时间复习,每周六对学习情况总结,每月做一套试卷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同时抽出空余时间自学高二余下的课程,并对高一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对于学习计划制订、完成较好的,教师可以以此为榜样,向全班学生讲解,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拥有主动的认知技能.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优缺点等进行跟踪了解,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改进,使得每名学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其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并使得他们学会自我监控.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时候,要适当地进行鞭策;在学生垂头丧气的时候,要进行支持和鼓励.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依赖心理,因此要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对于一些应用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教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正确,自己的结果有可能比老师的更为合理.通过以上方法,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进步.

三、结 语

高中作为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非常必要.本文以数学特优生为对象,分析了他们高效学习的行为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分析了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给我们的启示,即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管理和指导,这对于其他中间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成果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备课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以保障教学效果。备课时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能力的体现,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教师准备充分,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备课是面对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做课前准备,做不到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课堂教学只需讲解重点;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详细地讲解每个知识点。而教师只能照顾大部分平均线水平的学生,对于两个极端的部分学生很难兼顾,长此以往,造成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甚至放弃学习数学的思想。

2.授课阶段:

授课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过程,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讲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现阶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都是自己做、自己讲,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充当听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没有沟通、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了心理依赖,一遇到难以解决的习题就求助教师,没有自我思考的习惯。长期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逐渐对数学丧失了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

3.课后总结:

教学过程还需要课后总结,其实就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的反思的过程,包括备课、授课阶段,自身的行为、方式,学生的接受状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善于课后总结是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课前的预习。

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容量要大量增加,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二十分钟左右,如果学生不做好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不能掌握课堂的重点、难点,课间时间也很有限,有些学生根本没机会向教师请教问题,久而久之疑问会越来越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降低,直至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课堂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和教师没有了互动的环节,上课情绪也相对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感到无聊,从而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课后总结。

有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公式的掌握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课后分析、总结的环节,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面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我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有效的教学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阵营,我们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低效率教学的危害性,积极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现如今,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模式也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课堂氛围才会不断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学生创造参与到课堂上来的条件:

1.授课时间要精简,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让学生进行自我解题,找出解题方法;

3.适当扩展课外知识;

4.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想象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如,在学习函数时,这堂课的难点是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函数概念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让数学学习事半功倍。为了提高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出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创设有趣的意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知识、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还要与学生配合,让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爱数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白小军.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4).

篇7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成果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备课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以保障教学效果。备课时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能力的体现,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教师准备充分,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备课是面对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做课前准备,做不到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课堂教学只需讲解重点;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详细地讲解每个知识点。而教师只能照顾大部分平均线水平的学生,对于两个极端的部分学生很难兼顾,长此以往,造成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甚至放弃学习数学的思想。2.授课阶段:授课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过程,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讲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现阶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都是自己做、自己讲,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充当听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没有沟通、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了心理依赖,一遇到难以解决的习题就求助教师,没有自我思考的习惯。长期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逐渐对数学丧失了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3.课后总结:教学过程还需要课后总结,其实就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的反思的过程,包括备课、授课阶段,自身的行为、方式,学生的接受状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善于课后总结是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课前的预习。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容量要大量增加,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二十分钟左右,如果学生不做好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不能掌握课堂的重点、难点,课间时间也很有限,有些学生根本没机会向教师请教问题,久而久之疑问会越来越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降低,直至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课堂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和教师没有了互动的环节,上课情绪也相对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感到无聊,从而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课后总结。有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公式的掌握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课后分析、总结的环节,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面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我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有效的

教学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阵营,我们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低效率教学的危害性,积极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现如今,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模式也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课堂氛围才会不断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给学生创造参与到课堂上来的条件:1.授课时间要精简,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2.让学生进行自我解题,找出解题方法;3.适当扩展课外知识;4.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想象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如,在学习函数时,这堂课的难点是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函数概念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让数学学习事半功倍。为了提高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出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创设有趣的意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知识、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还要与学生配合,让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爱数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者:李世清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1.1缺乏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在学习中意志力较为薄弱。其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对于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定理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意去进行长时间的钻研。另外,这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很少愿意去主动探究错误的原因,因此常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那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难以调动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兴趣,学习能力低下。

1.2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大多数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较差,难以找出问题的重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麻木无感;做题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解题思路,没有思考的动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退缩,甚至是丧失信息;课下学习中,缺乏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消极,敷衍应付。

1.3数学学习方法运用不当

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初中学生因为年龄原因,缺乏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对数学的理解,偏重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应用和归纳能力则较弱一些;做题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解题方法,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2.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对策

2.1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帮助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树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教学节奏。数学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属于较难的学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较为苦难,对于学困生则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进程,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梯度设置习题和课时进度等,恰当地调整教学节奏,让学困生跟上学习计划。第二,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多注重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数学学习,及时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从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学习的信心。

2.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学困生完善解题过程,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帮助他们养成严谨治学的学习作风和习惯。教师应保持耐心,在反复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要使学生达成解决疑难问题的目标,还应当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脉络,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例题解题思路的剖析和解题方法的讲授,注意举一反三,采取更加直观形象的解题方法,多归纳、引申和总结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最终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2.3教授科学正确地数学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多加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应用。第一,应该时常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学生多归纳、多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和解题思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和自我总结的能力,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提高和完善。第二,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和定理和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教给学生概念和定理时,不只是要进行字面上的解释,还应当结合一定的例题,强化学生对定理及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2.4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老师也应当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寻找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名师讲座、教师交流会等,吸取有效便捷的教学方法,寻找优化的教学设计,采取适合自己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竞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奖励制度,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物质奖励,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第三,创设情景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运用数学技巧解决生活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学习成绩。

3.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具有缺乏积极的学习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运用不当等表现,并且往往对数学学习存在着畏难心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使用数学学习方法,同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同步成长。

篇9

1 学习数学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门注重思考的学科,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让人在思考中获得知识的学科,所以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动脑才能学好数学。

(2)作为学生来说,学生在初中时期数学基本知识薄弱,数学公式掌握不扎实,尤其是从初中直接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欠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和锻炼。

(3)从传统教学角度来说,数学这门学科已经被广大同学以及家长认为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学科,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无趣”、“单调”、“”的代名词。所以,不管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到说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程了。

(4)从学校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来说,在中职学校中学生没有太多关于升学的想法,学校的平时教学中也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上的实用数学上。没有过多地要求同学们去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仅仅要求理解公式,了解基本的概念就可以了。对掌握数学的程度要求过低,这也无形中影响了中职学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从学习方法上来说,笔者经过几次在学校的抽查中得到以下结果供大家参考。我们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对如何学好数学感到很迷茫,其实有很多同学对数学都很有兴趣,但由于找不到学习的窍门都半途放弃了。同时,学习兴趣也是影响数学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2.1 对数学认识少,学生思维能力差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组成数学思想基础。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数学方法对数学思想加以进行指导,为我们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规则的认知,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形成对数学结构的认识和思维素质的提升。由于,很多中职学生的自身原因,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差,对数学学习提不起来兴趣,更不要提什么数学思想和数学基础。但这两点却是学好数学不容忽视的两个必要条件。

2.2 错误的学习方法,偏重于习题不重视思考

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作息时间,只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回想起在初中阶段的学习,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我们的各位同学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根本没有从根源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习没有机会、坐等老师来上课。在课前不进行预习,上课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丝毫不了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毫无主动学习的思想。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根本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2.3 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缺乏信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意志薄弱,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之一。对于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在初中时期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就不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不好,所以才选择了中职学校这种没有升学压力的学校来继续学业。在初中学习中的不被认可让很多同学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学好数学的几率,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但是有些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并没有那么差,但进入中职学校以后认为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就不用太用功去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了,在思想上就松懈下来。没有以前那样努力学习,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学习中的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像以前那样去认真思考。在功课上越欠越多,最后掉队了都不知道。最后一种学生,就是对数学天生不敏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又缺乏探索学习精神,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知识。最后,对数学完全失去兴趣。

3 解决对策

3.1 组建适合中职数学课程体系

我们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主要讲解的是数学的实际应用性,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由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加快。中职学校中的学科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育直管部门也要求学校精简学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再有就是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对数学这种比较抽象化的理论学科不好理解,严密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不是他们所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数学课程的体系加以改进,放下以往那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我们的中职教育数学体系中包括理论型模块、实际应用型模块、专业型模块。

(1)理论型模块: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依据专业特性进行安排,尽量安排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对中职教育中学习的必修课进行详细耐心的讲解,让各位同学从本质学会数学知识。通过对数学基础理论的学习,逐步使学生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思想,一方面奠定日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学会初步使用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同学们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2)实际应用型模块:教学课程的设定要求每个专业的教师与数学老师一起商定,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来设置不同的数学课程,如汽修应用数学、会计应用数学、机电应用数学、数控应用数学等。这些课程都主要体现在其专业性上。所安排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两个字上“实用”,让我们的同学深刻体会到数学就是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一模块的授课我们可以选择比较灵活的方式来开展。在课程设置目标上,我们不要要求过高。应该从实际的学生角度出发。只有这种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思维发生改变,更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3)专业型模块:体现在计算方式、数学在软件编程中的应用,通过现今科技优势来介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感。

3.2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1)多年的中职教育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都忽略了培养学生自身能力,重视结果看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部分过于看轻,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随意删减。使同学们不知道数学问题所产生的背景,失去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只对公式、定义、定理、法则一知半解,把知识理解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丝毫不能从本质上去看待真正的数学问题,没有办法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更不能深刻地去领会结论。我们只有正确地培养思维方法和良好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不能降低。所以,我们只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的改进作为突破口,才能有效改变现今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教育是一门复杂学科,是我们人类历史文明的一个总结过程,人类的发展与数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回顾历史,在数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得到了很多经验与教训。用有趣的故事与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数学历史故事来唤起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完全可行的。

3.3 数学考试方式探索与研究

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考试都是以限时、闭卷、笔试,试题的形式出现在各个考场。题目也基本上都是教材和习题上的翻版。学生们往往被动地学习书本知识,往往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对数学产生了恐惧。也无法实现中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数学考试的模式有待于探索与研究。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从而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情况,主要以主观题目为主。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动脑能力,对语言的组织发挥有很大考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4 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教学质量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十分发达,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学应用平台。数据的存储就是有0和1组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数学教学来说就更加有意义了。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编辑生产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把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的特点展现给同学们,进而简化同学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更加容易理解。

总之,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是正常。作为一个中职学校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决这些在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积极总结教学中的难点,想办法突破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小允.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多向交往.职教天地,2010(6).

篇10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学困生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的中学数学学困生对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新旧知识的衔接出现断裂,从而导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有的学困生只能简单理解课本中的例题,当遇到同类变式的题型或者是更高级的变化题型后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章节之间总是有关联的,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内容就更难以把握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做有兴趣的事,做起来都会动力十足,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所以,中学数学学困生有很大部分人是因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对数学有厌倦的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太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直接放弃了学习数学。

(三)学困生没有做好数学学习的计划

良好的数学学习计划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可以督促其有效利用时间,并及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如果学生缺乏数学学习计划,就会进入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像失控的汽车一样到处乱撞,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学习上却一无所获。

(四)学困生缺乏反思和总结

很多数学学困生都是盲目学习,这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他们甚至比谁都用功,就是成绩赶不上来。究其原因,跟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和总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反思和总结,他们有做不完的题目和作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却没掌握方法。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鼓励大家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数学学困生高效学习的建议

(一)帮助学困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学科

中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本学科,让他们深刻明白数学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学校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好数学,不仅可以评优、升学,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将来建设祖国的准备。中学数学是基础科目,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打基础。生活中的很多工具、现象和产品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产生抵触情绪,难以继续学习,进而影响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恢复对自己的信心,教师要少批评学生,不能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和赞扬。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给予恰当的开导和劝说,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找出帮助他们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和监督实施数学学习计划

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十分有帮助。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支配情况来制定计划,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中期的或者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制定相应的计划。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更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以便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提醒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

提醒数学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学习的知识积少成多之后,自己进行恰当的总结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和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他们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领会,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中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状况,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实际需要,督促他们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思考、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11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学习情况

该生数学科目从初中开始就比较薄弱,文科成绩较好。学生对数学的反应慢,害怕数学,对数学的理解不是很好。

2.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的母亲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学习成绩,但不希望学生害怕数学。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方法能使学生理解数学,不再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二、案例回放

1.学生情况

学生性格较开朗,学习成绩一般,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特点: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刚步入高中,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的学科特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几乎没有预习、总结归纳的习惯,听完课就写作业,不喜欢与老师交流问题。

(2)学习动力不足

该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应付式工作,没有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没有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感,也没有克服难题的信心与动力,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知程度也不够。

(3)心理干扰因素较多

该生很不喜欢理科(尤其是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心理压力。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学生数学越学越不好,对数学的恐惧感也越来越深。

2.家长情况

家长在管理学生方面是严厉与关心并存。一方面,家长很关心学生。特别是学生的起居生活,家长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未来有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家长迫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提分,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压力的来源,让学生对薄弱科目产生恐惧心理。

三、督导诊断

本案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感,家长的过度关注也给学生带来紧迫感,这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1.初中时就不喜欢数学

该生在初中就一直存在如下情况: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课后对作业无从下手,考试时满脑子的是不会做。由于畏惧心理,该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与改变,造成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的数学学习心态。

2.高中数学成绩更加不理想

到了高中,这种情况更严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加不好(期末考试满分150分的试卷只得了60分左右),更进一步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恐惧感也进一步加深。

四、指导与建议

本案例中,笔者主要从如何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出发,不仅从学生方面考虑,也从教育角度解决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应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

学数学要乐观,充满自信。碰到难题,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才能学好数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被动,只做作业,不完成额外任务。而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只是上课、下课、完成作业,要多与其他学生和老师交流,端正了学习态度,数学能力才能提高。

2.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要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高中数学“内容难,容量大”,所以听课要专注。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自己对较难知识点进行额外练习,学完一个模块应做好总结反思,使前后知识组块。根据心理学认知规律,只有知识、方法、能力组成结构,数学学习才具有生命力。

3.教师与家长应多鼓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鼓励就是对他人认可,鼓励可以激发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挖掘其潜能。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引导学生:不断犯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直到完全理解,用鼓励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4.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

若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该生刚上高一,学习目标不强,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向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提高要掌握什么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哪类数学问题等。学生初学函数,数形结合的能力极差,存在着很强的畏惧心理,教师应告诉学生,开始学时的确如此,感觉很难,每一位学生都是如此,但只要坚持钻下去,就会理解,并会越学越顺、越学越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总之,笔者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养成良好数学学习态度,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篇12

高中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较高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许多高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学科与难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思考不周而引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难以对习题做出正确回答。对此,加强对做错了的习题的反思,专门对数学错题进行集中归纳整理,显得非常必要。事实上,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中感到,通过引导学生构建错题集加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记录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心路历程,是一个引领学生优化自身数学学习效果与质量的好办法和好策略,有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就高中文科班数学错题集的制作与使用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广大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和同仁的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数学错题集概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日常习题练习、作业练习、阶段测验、阶段考试、期中或期末考试等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不能正确地把题目做好,将这些曾经出错的问题摘抄或剪切后粘贴在某一笔记本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加以回顾,不断提醒自己要特别注意,而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对某些知识结构的认识造成盲点,不要对某些知识原理有残缺性认识,不要再对某些问题产生思维定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实战能力,由此可见,搞好数学错题集的收集与整理,对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必要,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显得很有必要。

三、如何制作数学错题集

从数学错题集制作的经验中感到,高中数学错题集的制作应尽可能做规范,应从错题集的基本格式、编收形式、集结装订等多个方面考虑,力争做到逻辑清晰、意思明了、重点突出,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把握好错题集的基本格式。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出现错题总是有原因的,要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或把握不清,要么对数学某一知识原理的应用条件理解或把握不清,要么对某一知识点就根本没有印象存在信息盲区,等等。因此,对于每一个错题,要先想一想自己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切实深入分析为什么出错?应采取什么样的思路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有哪些简便的解题方法?与此类问题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这类问题在形式变换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情况?……由此笔者认为对错题集的整理应主要明确的要素有:①错题的原题;②对习题的错解;③出现错解的原因;④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⑤正确解答问题的过程;⑥该类题型的样式变换和拓展形式;⑦简短的反思与总结。

例如,原题:已知在平面上存在某直线y=kx+2,以及A(-3,2),B(5,9)两定点,若要使该直线与线段AB可以相交,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应是什么?

对此题,许多同学由于存在对直线斜率的图形认识不清的问题,不能正确作答,因此可以将问题定位于“不能正确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不能认识到该直线存在恒过某点P(0,2)的这一特性,因而正确的解题方式应是求解出直线PA和直线PB的斜率,那么k值便介于该两值之间,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该题的变换形式便是直线过某固定点的变换,反思总结在于把握好“两条边界直线”的斜率值。

2.科学搞好错题的整理和归类。做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类型性,比如,有的是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不清楚,有的是对习题的审视不清楚,有的是没有对问题的全局考虑清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有的是没有应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的是受到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有的是没有联合多个数学知识点进行联动解答,有的是对问题的解读出现方向性偏差,有的是由于粗心大意而没有看清楚题目本意存在答非所问,等等。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有过这样一道习题,判断“直径平分弦就垂直于该弦”是否正确,许多同学非常自信地错误地回答该判断是正确的,结果失分了。反思总结,在于没有将概念搞清楚导致出错,错就错在“弦可以是直径,而两条直径总是平分的但不一定垂直”。

四、如何使用错题集

错题集的收集与整理所费时间与精力不少,要科学而正确地应用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错题集的应用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经常查看与反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在高中数学学习的错误应经常反思,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查看与反思错题集,可以让自己对数学相关概念、定义和原理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从而在以后的作答中不再出现问题。

2.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故步自封永远难以发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来说,同样如此,而对于高中数学错题集来说也同样如此。对于出现作答错误的问题,应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分析和解答该类问的,与教师交流,请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和关键在哪里,从而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为以后不再出现问题“强基固本”。

五、结语

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中数学学习中加强对平时失败的反思,多反思一下自身出错的原因与症结所在,不断积累成功解答的思路和技巧,从品味错题的痛苦中获得将来成功的甜头,从对错题的不断梳理与总结中,增强对数学相关概念与原理的把握,提高对其的理解深度和应用熟练程度,让自己学会在错误的痛苦中快乐成长,由此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13

一、智力因素

1.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1)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非常强的学科,后继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之上,先前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对后继数学知识的学习必然带来影响,尤其是某些重要数学知识环节的缺课,会对后继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障碍。有些数学学困生就是输在了起点,使后继的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2)一般说来,学困生接受的基础知识不熟练、不系统,学过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又不能及时的归纳、整理、完善,严重的阻碍着学习能力的发展。

2.学习策略及方法不佳

(1)不会阅读课本,不会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对每个知识点理解的不透,例如,集合N、N*的运用中,许多同学不清楚0到底属于哪一个集合,在这个问题上经常出错。(2)对学过的知识不善于联系,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3)不注重学习过程,不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4)对知识的运用只停留在模仿层面上,不能驾驭知识,稍有变化,就感到束手无策。(5)基本方法不熟,对学过的方法掌握的不到位,导致出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6)缺乏常用的一些特殊的技巧,不能运用技巧性的手段解决规律性强的问题。(7)不重视基本公式的变形,逆向思维欠缺,不能熟练地多方位地变形运用公式。(8)对公式、定理的限制条件容易忽视,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限制条件,例如,在运用均值不等式:a + b ≥2时,必须保证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但有的同学不注意这个条件,只依赖不等式的结构单方面考虑问题,以至出错。(9)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数学思想,从而导致不会分类讨论,不会数形结合,不会化归转化,不会反证,不会换位思考等。

3.数学学习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时思维不周密,分析问题不全面,该分类时不分类,该综合时不综合,顾此失彼。

(2)思维不灵活,不能巧妙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在对公式的变形、命题的变更、解题方法的换位思考等方面思维呆板,方法单一,不能触类旁通,不能灵活自如的解决问题。

(3)思维不深刻,表现在不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知解题的方向,不能合理的运用类比、比较、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

(4)基本运算能力差,很容易在简单运算中出错,例如,在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等最基本的运算时,速度慢,错误多。

(5)空间想象能力差,对最基本的空间图形认识不明确,理解不到位。

二、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暴露出很多非智力因素,如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和自我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动力不足

数学学困生只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讨厌数学。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是指对数学学习和数学规律的掌握感兴趣,喜欢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乐趣。学生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愉快的去接受和运用数学知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数学学困生往往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强烈,缺乏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不愿意发言,不认真思考问题,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2.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地位,家长埋怨、教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运算稍繁杂,就不想去做;题目较长,就不想去看;问题稍延伸,就不去联想;不想独立完成作业。不注重学习过程,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总想着在学习上找一条捷径。

(3)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中碰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学习缺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4)具有压抑心理。大多数学困生内心具有搞好学习的愿望,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但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存在的困难较多,尽管自己比较努力,但仍赶不上去,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和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大、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产生。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学困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因此,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导致对数学这门课的厌学。

(6)志向水平低。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业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对待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

三、客观因素

数学学困生除了以上其自身的因素外,客观方面如数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法也是产生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比例大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