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从大处把握:我们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标准开篇中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应该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统领。发展不仅仅是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应是全方位的,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眼光”——用数学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具体说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各方面要求。我们为本课确定目标有: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比介绍我国古代与西方数学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数学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安排五个环节: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邮票图案,看有哪些发现?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归纳验证、得出结论—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请动手验证;介绍勾股定理和“勾,股,弦”的含义。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
课堂小结—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几十种,从美国总统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给出了一个证明。介绍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一堂课我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从小处入手,就是要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落实在每一课、每一次数学作业中。我们力求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地去思考问题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达成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各项目标。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一课,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图片,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民歌《天心顺》,通过古代艺术、现代艺术、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业中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资料研究表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你能从数学的角度作出解释吗?”以此落实课标对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图形与坐标一课中,我们开展活动,在教室平面内建立坐标系,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实施了课标要求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应与面向中考有机统一
篇2
一、反思: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在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权威性,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数学问题的理解时,由于备课时数学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的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思维能力拓展,违背了数学课程教学规律。
2.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数学本身是一门集生活性、工具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部分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一味采取“题海”战术,教学实践中缺乏与其他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数学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二、出路:提高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观念,明确八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八年级数学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如“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实践中,在得出“任意两点即可确定一次函数图象”的结论之后,教师给出一次函数y=-x+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在各组学生完成作图与交流之后,面向全体学生发问:“你取的是哪两点?”A组代表学生甲说:“我取的是点(0,2),(-1,3)。”B组代表学生乙说:“我取的两点分别是(5,-3),(2,0)。”学生代表纷纷发言,通过作图、小组交流和提问,既让学生理解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在这一教学实践中,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留足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数学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如“轴对称图形”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对折并裁出一个图形,然后对自己所裁的图形进行归类,通过对比自己和同学的图形,观察分析得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即折痕两边的部分都是完全重合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为了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一系列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大多数图形的性质学生都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但在平行四边形是否也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强化课程内容,教师建议全体学生再次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然后进行对折,看看它究竟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话音刚落,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纷纷开始进行实验,先后得出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结论。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动手解决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反响良好。
八年级作为七年级向九年级的过渡,从学生角度来讲,其心理智力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极强,也是中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最快的关键时期。从数学学科来讲,八年级数学是连通七年级数学与九年级数学的桥梁,在课程内容上既有对八年级教学的巩固与复习,也对九年级内容有初步涉及,难度适中,十分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我国教育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对八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对数学学科领域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结
转眼间,一学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八年级数学___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处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认真___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这一学年工作回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念如:洋思中学、的先进思想。并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___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___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我们组教师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上传研修结果。每位教师都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的撰写。组内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承担备课任务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___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教师跨班上课,体现资源共享:我组教师毫无保留的交换班级进行上课(如:左老师到一、二班上课,丁老师到三、四班上课等)体会其他班学生的特点,为___备课积累素材,为更好的进行___备课做准备。你也教我的学生,我也教你的学生,学生都是大家的,我们一起来教。
通过___备课以来,我组教师普遍认为:___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学生好象也在教师___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打破班的界限交流,问别班老师题等。
总之,我们八年级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结范文二
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本学期继续认真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数学教学工作,下面总结一下工作情况。
一、狠抓常规工作
我课组教师们注重师德学习,严于律己,诲人不倦。面对学生基础薄弱这一事实,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主动以极大的热枕来进行教学。教师们针对学生现状,精心备课,精心上课,并抓好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反馈,及时订正,及时补漏补缺,为此,教师们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二、重视教学交流
备课组平时尽量找机会讨论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1)上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2)学生们是否有特好或不好的情绪反映;(3)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
(4)商量更好的讲解方式。
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本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的信念,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主动为学生服务的育人氛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中学校普遍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所谓后教,就是指学生合作学习,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点拨,从而解决差生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让优等生能力强了,又让差生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由于全组老师的辛勤耕耘,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日常工作
我们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并将每次活动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本学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不定期地检查课堂教学情况、作业批改反馈情况等。另外,我们还认真___听课活动,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公开课和讲座,通过学习与探讨,有力的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以上所述,只是这一学期来我们备课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取得的成绩尚不理想,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务实地工作,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真诚地希望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提高。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结范文三
转眼间,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的四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处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认真___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我们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___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前期,我们组在认真学习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八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从交流准备稿、到___商讨备课到平时的备课,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地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们组的老师按学校提出的备课标准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小结,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
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是个团结的组。我们几位老师经常在平时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整个小组团结协作,既吸收了外界的教育信息,又腾出了时间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
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被安排一堂公开课,组内的老师都能按时听课,认真写好听课记录。这期间,整个团队的各位老师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在反复的备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大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平时我们也积极参加校、县、市教研活动,并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在组内交流。
五、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学情准备不充分等,导致本备课组的___备课形成的教学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待加强和提高。
2.我们每位教师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进步,对于听课“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评课也还是停留在点上,未能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3.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要多阅读教育刊物,多写教学反思,用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改变现状需要每一位老师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
篇4
――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不同主体同步对学情分别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选取研究对象
本市参加2015年“名师大篷车”培训的A、B、C三个县的初中数学班学员90人和城乡三所学校的八年级学生共72人。
(二)研究过程
1.学情评价问卷的生成
(1)书写学情评价标准条目
本研究中,首先面向A县初中数学班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调研,要求他们每人各写出10条决定一名学生成为学优生或学困生的因素,同时写出5条引起学生学习状况双向变化的原因。
(2)评价条目频数统计
按照教师、学生所写的关于学情评价标准所表示的主题,记录该主题被教师、学生所书写的频数,比如将教师所写的“学生谦虚好学”“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生主动交流”等内容不尽相同,但表述的都是“学习态度”这一主题,分别记为1次。类似的,对学生所写的“融会贯通”“大胆质疑”“预习可提高听课效率”等条目归入“学习方法”,分别记为1次。将A县初中数学班参训教师所写的评价条目按照“很不同意”“完全同意”五级分类,分别赋予“1分”“5分”,在B县、C县初中数学班部分学员中调研,再对每个评价条目得分进行排序,并将所得结果与A县初中数学班教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将教师的结果和学生所写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评价条目归类统计
按照A县初中数学班教师所写条目表示的主题,将相近但又有区别的主题归为一类,将“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等主题也归为“学习态度”类。对于学生所写条目表示的主题做相同处理。
(4)编制问卷
将上述关于学生数学学情评价标准的有关条目作为《面向教师的数学学情调查问卷》《面向学生的数学学情调查问卷》的评价条目,按照“很不同意”“很同意”五级分类进行问卷的编制。
2.问卷的分类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对B县、C县初中数学班学员及三所学校的学生,分别使用《面向教师的数学学情调查问卷》和《面向学生的数学学情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每个评价条目按照“很不同意”“很同意”标准依次赋分为“1分”“5分”(问卷条目、赋分规则师生保持一致)。 采集每位教师、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学情的评价数据,并对数据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3.评价与建议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不同视角形成对本市八年级数学学情的全面分析,并提出适应学情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教师、学生所列的八年级数学学情评价标准,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中统计分析方法,对教师、学生数学学情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学情有自己各自的思考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发现(见表1)从A县初中数学教师学员班和三所学校学生所写的条目数量看,能写出“学生学习好原因条目数”(要求写出10条原因)8条以上的教师,合计占到该学员班总数的68.5%(学生则为94.6%),能写出“学生学习差原因条目数”(要求写出10条原因)8条以上的教师,合计占到该学员班总数的63.2%(学生则为93.3%),能写出“学生学习状况变化原因条目数”(要求写出5条原因)3条以上的教师,合计占到该学员班总数的78.9%(学生则为95.5%)。这表明,A县初中数学教师学员班和学生对八年级学生数学学情的评价都有自己较多的思考(但来自学生的思考更应引起深思)。值得注意的是,占该学员班总数15%~20%左右的教师只能写出不超过4条的原因。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否很少对学生的数学学情进行思考和关注?他们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教师及相关教研人员的深思。
(二)教师对数学学情的评价是全方位和富有深度的
把“名师大篷车”A县学员所写的评价标准按其表述的主题汇总,得到如下结果。
通过对有关评价条目进行研讨解读。比如,处在第一位被90位老师共同认可的评价条目共有3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说明A县学员对八年级数学学情有着深刻认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导致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出现分化。“学习方法”评价主题则表明,教师认识到在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关于高居第四位的“学习环境”评价主题,在调查问卷中,教师从学生个人、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包罗万象的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明教师的眼光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各个相关方面,这样,在对新课标的理解上,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就会给予更多的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才更富有全面性。限于篇幅,其他评价主题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课题组将“名师大篷车”城固培训班学员所写的评价条目按照重要性程度5级赋分后,在“名师大篷车”B县、C县培训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表中赋分值。得分最高的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与A县教师观点是一致的。其后得分较高的评价主题依次为“学生的家庭因素”“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学习环境”“教学中的准确评价”等评价主题,这些都与A县教师的排序有较高的一致性,突出体现了教师对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解,很好地反映了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继续将表中的18个评价主题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的“聚类”功能进行归类,将表中的评价主题归为5个维度,得到下表:
教师关于八年级学生数学学情的评价标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准确地评价他们的学习行为并努力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兼顾减弱外部不良因素,强化有利因素,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学生对学情的自我评价为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三所学校学生所写的评价条目从另一侧面为课题研究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对学生问卷按照重要性五级赋分后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相应的表格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到,得到学生普遍认可且得分在4.0分以上的五个项目依次是:“预习复习”“作业认真”“主动学习”“善于交流”“培养自信”,其中“预习复习”“作业认真”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是重合的,但“主动学习”“善于交流”“培养自信”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说明学生已有从七年级的封闭状态的数学学习中走出的愿望,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而“适应教师的教法”“来自教师的激励”“应试认真”“学校的管理”等评价主题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这些评价内容在学生心目中位置处于弱势,应当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
三、研究后的启示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学情为依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问卷―反思―再问卷―再反思的方式,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数学学情的理解和思考,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素材,杜绝研究者的主观想象和臆断。
(2)对于八年级数学学情,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给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多年的课改经历,教师已经普遍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学习环境创设等方面也达成共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外部因素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学生对于学情的解读显示其独特视角,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并对获取外部帮助来促进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指向和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4)对赋分排序进行比较,发现师生在对学情的部分评价主题判断上不尽相同,如对“学习习惯”“学生的家庭因素”“自信心培养”等多项评价主题,两者的评价差异较大,这些认识上的错位是造成教学低效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在教学中努力缩小认知差异,但也应当看到,在“学习方法”等评价主题上,师生容易达成一致,那么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从而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篇5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6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学期以来,本人担任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积极的参与听课评课。认真的批改作业,讲解习题。给学生作好课后辅导工作。再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常向有经验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法学法来充实自己。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在平时,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课堂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备好课。充分利用好___备课,实现学科组脑力资源共享,及时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措施。学科组课前讨论交流备好课。备好课的备是指认真钻研教材,备知识点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背好课的背是指对教材充分了解能够运用自如,以至于达到哪一题是那一页的甚至是第几行都一清二楚。讲习题时,要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教师应知道补充那些资料,怎样教才好。遇到难以把握的问题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
___好课堂教学。___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愉快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课堂语言简洁明了,适当点拨,精讲精练,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理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全面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遇到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然后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派代表解答,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好方法大家___,大难题大家解决。
课后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的课堂语言,对知识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学生的精彩发现,独特的思维方式等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供日后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也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是语言不妥当,有时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当,有时是学习方法不妥当,有时是习题难易不当。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们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尊重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要去伤他们的自尊心,应多些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读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篇7
篇8
新课标把原来的“课题学习”改为“综合与实践”。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可课程的价值,但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还不是很重视。笔者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形式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展示
案例1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下面的问题是南京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请你先完成这个问题:
请你根据这个问题,尝试把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提出你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尽可能完整)。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你的研究过程,并给出研究报告。
个人研究完成后,请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你们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小组研究报告。
经过此次合作学习,你是否能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研究?
案例2
(1)教师任务:经过八年级上册概率和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家是否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呢?你会运用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请自由分组(5~8人)、选题。我们将召开选题论证会探讨大家选题的可行性,订立各小组的研究问题。经过研究后,各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整理,在成果展示会中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分组选题(一周时间)。
(3)召开选题论证会,决定选题。
(4)学生研究阶段(两周时间)。
①学生编写调查问卷,一例如下:
课外作业及压力情况调查
1.上学期期末成绩班级排名( )
A.1~15(包括15名) B.15~30(包括30名)
C.30~42(包括42名)
2.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指自己找的课外习题,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
A.低于15分钟 B.15~30分钟
C.30~60分钟 D.60分钟以上
3.每天的睡眠时间(从上床到起床,睡不着的过程也算)( )
A.低于6小时 B.6~7小时
C.7~8小时 D.8小时以上
4.课堂上经常感觉到困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困
5.每天浪费的时间(大概估计一下,课外活动不算浪费)( )
A.低于30分钟 B.30~60分钟
C.60~90分钟 D.90分钟以上
6.学习压力大吗( )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
②确认组员分工,分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成果展示会,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本环节,各小组利用制作的PPT来展示调查过程、收集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可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6)小组自评与互评。
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问题的选择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问题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问题的选择应是切合学生需要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所选择的问题应有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从课本、课本配套综合与实践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素材。而案例1的问题来自2014年南京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这道题本来就是一个探索性问题,笔者把问题拓展开来提出新的问题,就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案例2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来后,布置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用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八年级(1)班同学家庭每周使用垃圾袋数量的调查、中学食堂各类菜品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八年级(1)班学生运动情况的调查、中学生了解新闻的情况调查、城市人读书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热情,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的方式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学生能有效参与活动的方式。
方法一:做中学
Hands-on在数学学习中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动手做”是关键,通过“动手做”学生能够逐步积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动手做”不仅仅是操作或是实验,之后的思考也是一种“做”,动手做的同时也要动脑做,动手带动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证明的教学中,把较为枯燥的几何证明转化为动手操作发现,动手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规律,再寻求证明的方法。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结果,自然产生了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吗?如何说明它的正确性,也就是如何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摆放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得出不同的结论,再研究这些结论之间的关系,自然体悟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做中体验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证明的意识也加强了。
再例如在数格点、算面积一课中,主要是一个探索、归纳皮克定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探索定理,学生体会如何做之后需要反思做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从在教师规定下做,逐步过渡到自己做,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方法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调恕⒐鄄臁⑹笛椤⒉孪搿⒙壑さ确椒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
案例1是笔者尝试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时间之外,利用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组员个人思考的情况订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分解方案,分别解决后再综合结果,给出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方法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的教学形式,在数学综合与实践中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案例2中,教师在课外布置研究任务,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选题、制作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时间。这个过程和原本的翻转课堂有一些区别,是一种经过修正、更适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统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在课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充分地研究问题,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对其他人的成果加以评价,发展了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
(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于常规的数学教学,在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评价。展示可以是课堂上通过动手发现的结论,可以是在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展示,同样可以是代表小组做出的小组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充分展示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表达、理解他人等全方位的能力。
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而应该通过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评价应具有积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评价自我以及评价他人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我、反思活动过程、反思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欣赏他人和数学的美。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外,更是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还很不充分,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案例 一次函数概念引入的变式训练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再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4)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厘米,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平方厘米)随x的值而变化.
可以得出上面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 = 7t - 35;(2)G = h - 105;(3)y = 0.1x + 22;(4)y = -5x + 50.
归纳:这四个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的k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将上述四个函数解析式中的自变量用x表示,函数用y表示,自变量的系数与常数分别用k,b表示,则可表示为y = kx + b(k,b是常数,k ≠ 0),形如y = kx + b(k,b是常数,k ≠ 0)的函数叫作一次函数.
从解决四个实际问题列出函数表达式,根据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建模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二、在定理、公式证明时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定理、公式证明时进行变式训练就是提出定理、公式后引导学生对定理、公式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与思考,探究其证明、推导方法,通过观察角度的灵活多变,多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提倡证法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猜测,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的证法并清楚地表达证明过程,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唯一,一条路走不通时可尝试走另一条路,现实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 定理、公式的证明、变式训练不在于探求了多少种方法,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法的探索,锻炼了思维、总结了规律,形成技能技巧和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定理、公式运用时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数学定理或公式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而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又可以快捷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同时许多定理、公式还可变形推广形成定理串或公式串.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去发现定理、公式不同的表达形式和推广形式. 定理、公式运用的变式训练,可以充分体现数学定理、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定理、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辩证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减少解题的盲目性,增强解题的趣味性,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深化变式训练可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目的,可帮助学生做到会学、活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对公式变式训练的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迁移的极好途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八年级数学定理教学的变式训练,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好奇心强,求新求异,追求数学的思想有多远他们就能走多远. 对定理、概念、公式的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喜爱数学、陶醉于数学,进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人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我还相机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让学生作业。题目如下: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意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能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所作运算:(1+2+3)×4=24
⑴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⑵现有四个数3、-5、7、-13仍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一种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同时,我还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作业题进行大胆地突破,让数学作业变得轻松、活泼。如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了《勾股定理》后,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作业题:有一盖子封着的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
⑴若安棱将这个长方体剪开,至少需要剪几刀,才能摊开铺成一个平面?
⑵今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盒子的表面爬行到B点,请你为它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为5,宽为3,高为4,求这条最短路线的长?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树立了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仔细观察,潜心研究,人人都可以成为发现、发明创造的人,从而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三、布置“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大量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此方面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课时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我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数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我的“教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此法也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到学生数学的乐趣。
四、让学生相互设计作业,增强自主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是21世纪对人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竞争和自我内化的主体意识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相互沟通、合作攻关和伙伴交往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在作业安排上,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由于受成就动机的驱使,同学们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认真思考、准备。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这样的生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和无奈。因此,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作业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五、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14页第15题题目是这样的“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改造为:
(1)如果G是BC延长线上的任一点,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G是CB延长线上的任一点,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在我校八年级平行班中,我教的八(3)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是我校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数学成绩比较表:
班 级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人 数
6 4
6 5
6 6
6 5
6 5
6 6
6 6
优秀率
20.31
2 0
36.36
21.54
21.21
24.24
25.76
及格率
56.25
58.46
80.30
61.54
64.62
66.67
60.55
均 分
59.2
59.71
77.04
61.83
篇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重点,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教学活动其实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为了导入新课,还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播放一个“小魔术”――一张平整的“白纸”瞬间就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也许有学生能够折叠出来,并模仿“魔术变形”,但是速度不可能有魔术师那样快。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立体模型的展开和还原,帮助学生继续挑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折叠其他类型的图形,让学生在不断观察、操作、尝试中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动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例子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从而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中有一个最短路径问题,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在河边建水泵站向两村供水开始,强调这是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但节约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设计出最省材料的管道铺设方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在图纸上先找出一个村关于河岸的对称点,再与另一个村连接,从而得出在河岸建水泵站的点,进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对称轴由一条线拓展为一个面,如河两岸有两个村庄,若要在河上架一座桥方便两岸交流,如何才能保证距离最短?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知道将河宽缩为一条线就可以用原有的经验得出结果。
通过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让其感悟数学思想,敢于将新内容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培养习惯,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篇12
接受能力差 在“问题解决”实践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接受能力比较差,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学习,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力比较差。
问题意识差 在实践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问题引导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并对一些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当前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差,在实践教学中,答案是被教师控制的,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会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其次是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讨论意识差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讨论意识差,课堂活动不充分的情况,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差。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理解错误的情况,将问题解决理解为“解数学应用题”或“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师重视数学应用题的实践教学,想尽办法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数学理论教学对学生的指导性作用。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仍然是特定的解法和确切的答案,忽视了问题的提出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教学设计不合理 “问题解决”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缺少问题的提出过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差,由于既定的管理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提出和应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提出条件。但是,由于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众多问题无法广泛应用到情境中,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解决”教学的措施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要求数学教师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对教学措施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措施进行系统地分析。
创新教学情境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熟悉学生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认识能力;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并创设出一套适合学生认知行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精心创设情境,提出有效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寻求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学到《平行线的判定》,在此之前,学到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之间的变化,在实践教学中要有效地提出问题。例如,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之间的变化和平行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通过角的变动,对平行线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 学生只有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对各类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在实践教学提出问题之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实践,同时,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并且能主动分析问题。例如,在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特殊三角形》,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其他辅助教材,包括网络、手机及其他形式等,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不同三角形之间的性质差异,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对自身知识体系有更好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总结学习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沟通交流 由于数学教学大多是理论教学为主,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实力平衡。其次,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对知识有明确的认识。在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投影和三视图》,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并且学生之间要利用三视图自主描述几何体的类别。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促进各种观点的交流,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掌握实践应用相关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探究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在浙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一根70cm长的小木棒,要将其放置于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的木桶中,能放进去么?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证明该原理,对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的论据进行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反思是对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它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反思教学,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得怎么样。教师们要通过不断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分析;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解决问题。针对当前“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应用,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达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珍贞.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3):80-83.
[2]殷霞.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16-17
[3]向先应.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19):70-73.
篇13
2.1例题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
课堂教学总是要围绕着某些既定目标来展开的,八年级的数学教学自然也不能够例外,为此,教师对于例题的开发就必须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如果教学目标不同,那么所要采取的具体处理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原则
数学知识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这也就决定了所要开发的例题也必须要有科学性,尤其要注重所选例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对于那些已经陈旧的内容要及时摒弃,并适时补充一些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完成对例题的开发,从而做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第三,主体性的原则
教师对于例题的处理,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有力依托,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认知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2.2处理教材例题的具体方法分析
第一,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必要的改动
这是很多一线数学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从中找到规律,我们以“勾股定理”为例,在三角形ABC中,
这种改变往往是比较微小的,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也没有变化,往往是对一些已知条件所作出的改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第二,适当改变题目的背景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例题是比较抽象的,也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例题的实际情况,对例题的背景进行必要的更改,将其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和场景,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探索出必要的线索,进而顺利解决难题。
第三,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
有些例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往往很少,甚至只有一个,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往往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有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
第四,创造全新的例题
在对教材例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还要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增加一些书本上虽然没有但却在今后必然会用到的知识,实现对数学例题的创造。
第五,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例题考查知识和技能,自我设计同类问题
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自我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运用相应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我设计同类题目,加深了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得心应手,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3例题处理的步骤分析
第一,例题选择
例题的选择是做好例题处理的第一步,所选择的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不要盲目追求难、怪、偏,而是要保证通过例题,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同类题目的一般解决方法。
第二,指导学生读懂例题
这个过程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对例题的研究,看懂题目,了解所要考察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善解题的步骤等。
第三,教师的讲解
对待不同的题型,教师的讲解方法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证明题,通常可以采用综合法或者分析法,两种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而分析法则不同,主要是从求证走向已知,具体来说就是从所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去探索,最后到达题设的已知条件。
第四,提高总结阶段
在完成对例题的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对于那些学生经常容易出现错误,却又不容易纠正的题目要引导学生做好错题集。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做好例题的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例题处理的重要性,进而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锡洲.例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74-78.
[2]李树林.挖掘习题功能培养学生能力[J].数学教学研究,2013,(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