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非遗文化景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非遗文化景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非遗文化景观

篇1

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1]。在消费主义文化中,人们所消费的主要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比如特定商品象征着某种地位、身份、品位、个性、情感等)[2]。伴随着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普及,传媒逐渐成为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传媒在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消费主义文化又渗入到传媒的肌理之中,使得传媒自身发生消费主义文化的变异[1]。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在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使其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及日常消费;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1]。据此,是否可以认为如今在网络上大量的“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是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景观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探讨网络媒体对“央视主持人口误”现象的传播是不是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景观,即网络媒体是否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这一问题,需要对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的主体和渠道进行描述。

1.总体与样本。总体可分为目标总体和抽样总体[3],本次研究的目标总体为网络媒体传播的所有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信息。截至2015年1月1日,在百度搜索引擎内输入“央视主持人口误”这一关键词所搜索出的所有链接,我们抽取前500条链接作为本次研究的抽样总体,这里的每一条链接称之为单元。

在这500个单元中,去除35个无法打开的链接(单元),还剩下465个单元。在这465个单元里,有同一链接多次出现的情况,将多次出现的同一链接认定为一次链接(单元),经过以上两次筛选后最终得到了350个单元作为研究样本。

2.分析指标。“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情况的分析维度为四个方面:(1)传播者身份。传播者的身份反映信息来源的性质,传播者的身份包括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站用户、传播者类型不明。这里关注的是传播者或作为传播者的媒介的社会身份;(2)传播渠道。这里指从传播者到达接收者的中介物,根据这一中介物的内容属性,传播渠道可分为门户网站、报纸电子版、传统媒体官方网站、网络服务网站、购物网站、教育网站、社交网站、时尚资讯网站、视频网站、阅读网站、新闻网站、游戏网站、娱乐网站、社会团体网站、搜索引擎共14类。根据这一中介物主办方的不同,传播渠道可分为企业主办的网站、传统媒体主办的网站、政府主办的网站、通讯社主办的网站、社会团体主办的网站五大类;(3)传播内容。这里指“央视主持人口误”的具体内容,本文从传播内容的时间、传播内容的类型这两个指标对此进行考察。传播内容的时间是指把“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信息发在网上的时间;传播内容的类型可以分为失误合集(视频版、文字版)、主持人错误报道、主持人回应口误(微博或接受采访)、央视对主持人口误的处置(私人披露)、主持人口误原因分析文章、网友态度及评价六大类;(4)接收者的反应。这里指接收者在阅读和收看此类内容后的媒介化反应,如跟贴、转发、分享等,这可以从网页浏览量以及社交网站中相关信息的数量来进行考察,分析受众对此信息的关注情形。在社交网站中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如果在社交网站中相关信息数量巨大,则可以推断受众对“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强烈关注。

通过上述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作出如下分析和描述:(1)“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主要传播者;(2)传播“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网站数量和不同网站的信息数量,可分析出传播“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及其传播频度;(3)“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传播渠道的类型;(4)受众对此信息的态度;(5)在对传播情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央视主持人口误”的网络传播性质进行探讨。

二、“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情况

1.至少51%的传播者身份不明。在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中有178条信息传播者不明,占样本总量的51%。在分析样本时发现,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网站上所标注的来源不同,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反映了网络传播在信源处置上存在的问题。网民上传的文本有68条,占样本总量的19%。因为网民的社会身份也难以确知,所以如果将网民也看作身份不明的信息者的话,则信息者社会身份不明确者占样本总量的70%。传统媒体共42条,占样本总量的12%。门户网站共51条信息,占样本总量的15%,其中综合性门户网站的信息为46条,占门户网站此类信息总量的90%。传统媒体与门户网站传播“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数量相当,甚至还稍多于门户网站。传统媒体所主办的网站和央视主持人自身对于此类信息传播数量较少(如图1所示)。

图1 “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传播者比例

2.“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渠道分布广泛,根据中介物的内容属性分类:主要传播渠道为门户网站。通过对350个样本进行整理归类,“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信息传播共涉及了134个网站和自媒体(传播渠道)。按照各网站对自己的定位,可将这134个网站分为门户网站、报纸电子版、传统媒体官方网站、网络服务网站、购物网站、教育网站、社交网站、时尚资讯网站、视频网站、阅读网站、新闻网站、游戏网站、娱乐网站、社会团体网站、搜索引擎共14类网站。其中79个门户网站了“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信息,占所有此类信息网站总量的60%,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其次有15个视频网站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占所有此类信息网站总量的11%;社交网站中仅有9个网站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占所有此信息网站总量的7%。

3.门户网站类的信息总量最大,社交网站类的信息量平均数最高。从统计的情况来看,一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网站,新闻网站最多,综合性门网站次之,其它类型网站所占份额较少(如图2所示);二是从的次数看,约有79个门户网站共传播了198条信息。其中,综合性门户网站“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102次,占门户网站对此类信息传播量的51%,约占本研究所获得的样本350个样本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综合性门户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主要传播渠道。

对样本进行统计发现,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视频网站是传播“央视主持人口误”这类信息的三大传播渠道。79个门户网站共198条“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占总量的57%;9个社交网站共42条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占总量的12%;15个视频网站共50条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占总量的14%。其中,门户网站平均每个网站此类信息为2.5个强,社交网站为5.2个强,视频网站为3.3个强(如图2所示)。

图2 各类传播渠道信息数量占总信息数量的比重

4.视频用户对“央视主持人口误”的视频分享有偏好。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发现,视频网站中用户对此类信息的分享是主要的传播行为。视频网站上的50条信息中,有31条信息是用户在视频网站的视频分享板块里分享的,占总量的62%,视频网站官方的信息为19条,占总量的38%。可以推断,用户喜欢分享或上传央视主持人口误的视频信息。

5.根据中介物的主办方分类: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主要传播渠道。经过对350个样本进行整理归类,“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信息传播共涉及了134个网站。这134个网站中有85个是企业主办的,占到总网站数的63%。综合门户网站是信息最多、参与传播的网站最多的传播渠道,“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一大半也是综合性门户网站传播的。这些综合类门户网站的63%的为企业主办的,所以说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

6.“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数量与网站访问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统计表明,在过“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网站中,该类信息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搜狐、百度、网易、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这6个均为中国网站访问量排名前15的网站。中国网站排名网2015年2月5日15点的网站排名榜,前15名依次为百度、腾讯网、360安全中心、淘宝、搜狗、网易、1360、凤凰网、天猫、新浪网、新浪微博、hao123网址之家、搜狐、duba、优酷网[4]。从过“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网站访问量的情况来看,该类信息数量与网站访问量成正相关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统计显示,2014年“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的信息量突然大幅增加(如图4所示)。对之追踪考察发现,2014年2月份名为《@YouTube》的微博用户了《@世界停止喧嚣》制作的《7分钟央视直播爆笑失误合集》视频,这一视频随后被许多网站相继转发,并成为本次调查中被网站转发次数最多、被浏览量最多的一条信息。其他网站直接转发此视频39次,此外,使用此视频截图制作央视主持人口误集合文字版的网站也不在少数。此视频在腾讯网上的点记录达到了3273.2 万。在对350条“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的浏览量统计中发现,浏览量排名前十的信息中,分别有4条是转发的《7分钟央视直播爆笑失误合集》,有4条与“和佳误称菲律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相关。

图4

7.媒体传播“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目的以娱乐为主。企业主办的综合门户网站的“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中42%是娱乐性的,以搞笑逗乐为直接的传播目的(如图5所示)。非企业主办的门户网站虽然在传播此类信息的数量上远远少于企业主办的网站,但是在传播此类信息的内容上大部分仍是把此类信息娱乐化。非企业主办的门户网站传播的“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中,有40%是娱乐性质的。与企业主办的网站不同的是,非企业主办的网站在报道“央视主持人口误”的同时,也对主持人口误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图5

8.近一半网友以娱乐的态度看待“央视主持人口误”。在随机抽取的366条网友跟帖中,有48%的网友在帖子中表示看了“央视主持人口误”信息后非常开心,这些网友并没有从主持人职业的角度对出错主持人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出错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有30%的网友认为主持人口误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批评主持人口误的网友,也多是只言片语,并没有深究的分析的要求。

三、“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网络传播是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物

1.“消费”决定“生产”。新闻传播者既是本来意义上的信息的提供者、环境的监测者,更是传媒产品和市场商品的推销者;受众由享用媒介公共服务的公民而被视为传播内容和市场产品的消费者。媒介生产与消费的商业逻辑开始入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运作,遂由此前的“生产”决定“消费”变成了“消费”决定“生产”,从而驭使传媒内容生产围绕“可消费性”旋转[1]。“消费”决定“生产”这一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特点在以营利为目的企业主办的网站上体现尤为突出。在本次对“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渠道分析时,发现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政府、通讯社、社会团体主办的网站则很少报道此类信息。而迎合受众喜好、满足个体追求快乐的欲望的企业主办的网站,确实获得了较高的访问量。这样,对新闻价值的评判权完全交付给了作为消费者的受众,受众的喜好决定了对新闻的选择。在传媒自身的这种利润主导的消费主义倾向下,对受众的迎合也就不可避免[1]。“由于消费者决策的内在驱动力是对于快乐的追求,因此,这些媒体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应当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追求快乐的欲望”。

篇2

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更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很多的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在经过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论证后,筹建非遗馆展出市级的非遗项目,为市级非遗项目做档案建立基因库的思路清晰了起来。2012年6月9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成为首家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博馆,是收藏、展示宣传、保护与研究非遗的专门机构。

在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前,我馆也一直在尝试探索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保护经验。如省级非遗名录项目《绒花制作技艺》,我馆是其保护单位,为了抢救濒危的绒花制作技艺,馆方抢救性的找到并收藏了一批故去老艺人的绒花工艺品,把绒花制作技艺的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实行了建档保存,找到当时的绒花艺人赵树宪,建立工作室,购买原材料及给予生活补助,鼓励其进行绒花制作及创新。为了宣传推广绒花制作技艺,馆方开创了“展演”的模式,把绒花工作室设置在博物馆的展线上,在博物馆的展览平台上推广,鼓励赵树宪创作作品参加交流活动,其作品先后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为了传承绒花制作技艺,我馆也想着尝试着开展了“馆员都是传承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和“非遗夏令营”等活动,传承活动的不断开展,使得年轻一代中很多人对绒花制作产生兴趣,在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方面传承效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后继人才,其徒弟已能够独立制作绒花。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够积累经验也能发现问题。非遗保护是为了非遗更好的发展,我馆在长期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的纽带,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出现断代那么这个非遗项目便面临着灭绝。传承不止,非遗才能生生不息。但是馆内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却面临着传承人收徒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传承人年龄大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产品通常是款式陈旧无新意被现代审美所淘汰,职业前景不明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遗项目是纯手工制作,学徒时间长,生产所费工时长,并且市场狭窄无法作为一种职业赖以维生,无人愿意学徒。这类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所面临的困难是:从业难、收徒难、发展难。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它的传承必须经过传承人的口述,或身体示范,或表演,或利用等方式才能得到实现。为了保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仍在继续;传承人的技艺传承能够进行。我馆承担起传承人的培养培训与提升任务。针对非遗传承中存在的传承人问题,制定了专门的传承人培养计划,《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训与提升》主要工作为:

一、非遗项目和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

面对很多非遗项目现在已经远离人们生活的现状,我馆定期举办的非遗技艺主题性活动。

1、《非遗进校园》《非遗夏令营》《民俗节庆传承人展演》在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五一、国庆馆内开设专区供传承人现场展演非遗技艺。

2、利用我馆的网站、微博 ,微信公众账号平台,与用户拉近距离,更加方便,即时、有效地与用户交流互动,同时,非遗文化创新产品和研发结果,供用户鉴赏和交流,多角度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工作和创新发展,促进文化衍生产品的销售。通过推广,扩大影响力。

二、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包装

产品研发创新 通过对非遗的进一步研发,洞悉现有的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改进原有产品、创新新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本真性和独创性,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和发展。

1、包装再创新

针对部分既有的产品和新产品,将设计取向与社会、市场取向有机结合,进行包装再设计、包装配套、包装再利用等再创新研发工作。

通过产品包装再创新,更加清晰地传达文化信息,提高产品艺术价值,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表现产品品质、独特出众,表现市场定位和刺激受众者感官,促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

篇3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这项研究是调查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学习背景知识的态度或观念以及为获取这方面知识而采取的一些策略,着重调查男生和女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从自己的课堂观察和对部分英语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男生的知识面似乎比女生广,在做有关背景知识方面的听力和阅读材料时,男生对此类知识的敏感度似乎高于女生。所以,表面上看,大部分男生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增无减,而女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特点,本次调查正是希望通过问卷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寻求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背景知识学习方面的障碍,探讨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大专和口腔大专06级两个班的学生,是目的抽样的结果。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一年的大专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能重视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提前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态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部分学生为自己在一年里获得的英语知识沾沾自喜,殊不知今后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而加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困惑阶段,迫切寻求新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一份有关背景知识学习情况的问卷。间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家庭背景的了解,包括性别、居住地、父母亲职业等,要求如实填写。第二部分对背景知识学习观念的了解,如:1、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对于成功学好英语很重要;2、对老师来说在课堂上有必要介绍讲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3、你喜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情况;;4、你在课堂上愿意学习英语文化,尤其愿意学习世界各国文化;5、你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材料;6、你对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7、你对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很了解。共有7个条目,选项有1二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二不知道,4=基本同意,5=同意。第部分是对方法或策略的调查,如:1、我_参加与英语有关的活动;2、我_读原版英语作品或简写本;3、我—课后看英语杂志或报纸;;4、我看英语电影;5、我通过看中文报纸或电视了解时势。共有5个条目,选项有1=从不,2二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调查由英语课任教师完成。

(四)研究假设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男女生在对背景知识的态度及策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统计来验证这个假设。

(五)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由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发下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为103份。

二、结果

问卷回收,按男女生分类,然后进行统计检验。对两个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组独立大样本进行t检验,研究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报告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观念和策略的独立样本t的检验值分别为0.534和0.149 , t的绝对值都小于1.%,而显著性的概率P大于0. OS,属于差异不显著,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他们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标准差男生大于女生,说明要作检验。

本调查显示: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1)观念的每条目平均得分都高于策略的每条目平均得分,这说明学生的观念强于策略,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对文化背景感兴趣,而且认为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期待值普遍较高。2)男女生在学习英语背景知识方法上所得每条目的平均分差不多,得分都不高。这说明男女生在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方法或策略上都有待于加强。从中也可看出男女生所接受的外国文化教育差不多,表面上看,在接触到文化背景知识时,男生比女生更活跃,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女生更不善于表现自己,而男生的性格却比原来外向,男生的这种性格有利于语言学习,不断提高的成就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确实有一小部分男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较丰富,但从近年该校的学生成绩看,尤其是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成绩上,男生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过关率还是女生高,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词汇量方面不如女生,有限的词汇量是阅读和听力的一大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加强男生的基础知识;由于平时学生都住校,属于封闭式管理,所以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因特网和电视等现代化的媒体很少触及,尽管有规模较大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原版的英文书籍杂志等却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量。平时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也不够,使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来获得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策略上,男生的标准差值都大于女生,这说明男生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女生,男生的观念和努力程度相差较大,而女生普遍较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对男生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一部分男生的吸引力转移到英语文化背景上,可以此带动他们的语言学习。

篇4

豫剧作为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因其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剧情通俗易懂,具有河南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群众喜爱,鼎盛时期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随着全球化进程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一些极具地方及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因其文化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冲击而境况惨淡,豫剧也不例外;同时文化结构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豫剧已被掩埋在繁华之下。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对其目前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来发挥豫剧的文化价值,保持我们文化的多样性。

2.河南省豫剧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2.1豫剧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及缺失

豫剧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农村的庙会历史由来已久,几乎每个自然村一年中都会有一个庙会,而庙会上唱豫剧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1]这也是豫剧繁盛的根基。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转变为城镇居民,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工作,生产劳作方式由此改变。而各种外来文化也在逐渐转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民间习俗在人们的观念中已日益淡薄,现在的年青人不知道当地的文化习俗而只会记得现在流行的文化元素,年长者已逐渐淡忘这些习俗。很多农村因为拆迁改造、村民外出打工而村中无人留守等因素致使庙会等传统不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庙会唱大戏了。当今社会我们的音乐会、演奏会、歌剧会越办越好,受众群体越来越多;而有着地方名片之称的豫剧,其发展却停滞不前,很少有人问津。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状况令人痛心。

2.2豫剧市场萎缩,豫剧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豫剧的文化生态环境逐渐被外来文化侵蚀,再加上豫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导致了豫剧城市、农村市场的逐步萎缩,演出市场效益每况愈下,生存空间狭窄。同时由于各市、县的专业豫剧团体大都隶属于政府管辖,在当前豫剧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要维持数量众多的豫剧团正常运营,其运行成本必然较高,再加上河南的地方财政本身不是很宽裕,无形中更加重了地方市、县的财政负担。目前河南很多市、县的豫剧团早已是名存实亡,只是挂个牌子保留编制,其从业人员或放长假或转行,人才流失严重,这是造成豫剧发展困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那些现存的剧团即使能够为继下去也是勉强度日。

2.3豫剧自身发展体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豫剧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存留与发展。但当前很多地方豫剧团非完全的市场经济产物,而是隶属于政府文化部门管辖。作为文化部门的下属单位,豫剧文化产业的属性决定了其服务社会的先天性,很多时候豫剧团要花费不菲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时政宣传,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其经济效益无法兼顾;而当政府对于剧团的资助无法维持其正常运转时,剧团需重新面向市场创造效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身份的不断转换使剧团很难对其自身准确定位,因而往往也无法创造更好地效益。虽然我们的豫剧群众基础厚重,但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其心目中的豫剧表演早已不是之前古老豫剧的演出模式了,其舞台、灯光、曲目等都需要进行改进,但很多时候受多种因素所限,豫剧的演出模式仍然缺乏市场创新,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3.河南省豫剧发展困境的对策分析

3.1增强豫剧宣传普及力度,拓宽豫剧经费保障渠道

豫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家园财富,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精神坐标。失去了它们就等于在现代社会迷失了自我。因此我们每一个民众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它。虽然现在豫剧的社会影响力有所削弱,但其在观众心中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调查得知目前我省喜欢豫剧的爱好者众多,在人们心中仍有一席之地。加大豫剧宣传普及的力度,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一些高校和社会团体参与其中,通过举办豫剧艺术下基层的展览、演出活动,使群众认识到豫剧等传统艺术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对它对一分关注就是多一分的支持,最终营造出保护传统音乐艺术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其次还需拓宽豫剧的经费保障渠道。当前我省的剧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尴尬局面,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为此除了要加大对剧团的财政拨款力度以外,各剧团还需建立多渠道的经费赞助模式。通过发挥自身文化先锋的作用,以社会公益赞助、商业性赞助方式等拓宽经费来源。其它社会相关部门应配合政府,多渠道的筹措经费,只有这样才能为豫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3.2改革与创新并举,增强豫剧自身市场竞争力

豫剧要想在市场浪潮中有所突破,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往大部分豫剧团都是政府管辖的事业全供单位,从业人员都是铁饭碗。这在过去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单调的年代并无不妥,相反演员可以免去后顾之忧投身豫剧。但现在剧团属差额供给单位,需要剧团“走出去”,迫使其通过主动的变革去适应市场。政府需在豫剧整体统筹规划、重点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一系列的竞争机制,打破旧有的“铁饭碗”制度,通过市场来检验演员的素质能力,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剧团的管理政府需认清形势逐步放权,鼓励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入,在企业领导及管理中引入奖惩措施,对于经营不善且难以为继的剧团要进行整顿合并。通过此举来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剧团需对自身进行清晰的定位,了解艺术市场的发展动向及观众的喜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投身剧目、舞美、灯光、音乐唱腔等演出细节的创新,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更好地增强豫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3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豫剧人才梯队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豫剧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讲更是如此。豫剧要发展,第一要素是人才,只有重视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豫剧艺术才能源远流长。首先需提升豫剧从业人员的艺术使命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多出精品服务社会的理念;其次需在现有条件下,打破剧团间的地域框架、级别框架,使各剧团间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改革奖励机制,逐步丰富演职人员艺术认可的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层级,以此来巩固其艺术归属感、自豪感。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加强豫剧人才的梯队建设,灵活赋予剧团招收学员的能力,通过政策的倾斜加速其梯队建设,逐渐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合理机制。在这一点上可以多渠道的扩充人才的培养模式,除了重视传统艺校、剧团的招生与培养外,还可以在寒暑假举办各类层次的戏曲兴趣班、学习班,在高校开设选修课等举措进一步提升豫剧的社会认知度及影响力,更好的为其发展做好人才铺垫。

4.结语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大省、戏剧大省,豫剧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尤为重要。保护好我们的豫剧财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艰巨使命。虽然当前我省的豫剧发展困难重重,但通过增强豫剧宣传普及力度、拓宽经费保障渠道、增强其自身市场竞争力等方式,豫剧必将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为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花萍.浅谈县级豫剧团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魅力中国.2010(36).

[2]杨晓青.在体制改革中前行[J] .魅力中国.2011(20).

篇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1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37-02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非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民族希望的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富有极其重要的责任。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诠释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以改善他们对民族的误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责任;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改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方式也将发生极大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时展,高校在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中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

二、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的教育现状

(一)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缺少有关非物质文化的课程

高校是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忽视了这部分的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民间文学两门学科都没有纳入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中,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内有些高校尽管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但是学校领导一般都不重视,不对这些科目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只把这些科目当做选修课程,这严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高校严重缺乏从事非物质文化教育和研究的教师

由于高校忽视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使得很多高校没有学科专业作支撑,导致高校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教师较少。有些高校的很多非物质文化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学科转行过来的,有的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了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保护意识淡薄

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相比,它有科技文化、人力资源以及学术研究等优势,而且,高校教育非物质文化还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水平、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大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主力军,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有近80%的大学生甚至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都说不清楚,只有5%的大学生经常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的对策

(一)高校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的课程,构筑学科体系

高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现状归根到底源于领导的不重视,因此,要想改善这种局面,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保护思想意识,必须从制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予以保证。教育部门应该在高校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俗学以及民间文学专业,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在教师配备、活动经费等方面扶持一些较好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课程,并支持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另外,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高校除了对已有的专业重视外,还应该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其他的相关专业,从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体系。

除了开设相关课程外,教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普及知识、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标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联系社会现实,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传承中华文明。

(二)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保障

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后,还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人才,另一方面对于现在在职的非物质文化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的整体水平,最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高校也应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提供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科研项目的开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方向有传统戏曲、民间美术、民俗、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语言、地方艺术、古代工艺、遗产旅游等方面,研究体系趋于完备。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形式主要有研讨会、学术讲座、参观、座谈、项目合作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推进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必须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高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非物质文化氛围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不乏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纪录片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讲座、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欣赏、保护文化遗产签名等多种方式向在校大学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激发大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应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进行参观等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唤醒自己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教育是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间,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大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活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进行资料的采集,并以影像、图片、实践报告等形式对这些资料进行展示,以此让在校大学生真正近距离地了解文化遗产的现状、认知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熟悉文化遗产的操作技艺,从而增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培养、锻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拓了新的方式。新时期,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教育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用新思想、新技术改进原先的教育模式,提高非物质文化的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开展各项活动的人才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效果关系到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0.1±2.1)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2±3.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21.2±3.2)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8±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子宫肌瘤、严重心脑血管病以及过敏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患者在来月经后的第一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剂量为12.5mg,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日1次,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1.2.2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样,也是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服用,剂量也为12.5mg。等到患者的月经结束之后,给予患者化瘀温经汤,其温经汤主要由红花9g,肉桂6g、15g的阿胶,12g的益母草,9g的干姜,牡丹皮12g,太子参15g以及6g的肉桂等中药组成,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和晚上两次服用。其治疗疗程和对照组一样也是3个月经周期。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者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特征基本消失,则表明为治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的盆腔包块较治疗前有所缩小,则表明治疗显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的盆腔包块没有增大,有些微的缩小,则表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盆腔包块有增大的趋势,则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3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从组织学来说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它的生长行为和恶性肿瘤的生长行为比较相似[4],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非常的复杂,对其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多以药物和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患者在治疗之后容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的范畴。中医认为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患者子宫生理出现紊乱,进而出现病理性变化,所以对其的治疗应该采取活血化瘀、滋阴补血。化瘀温经汤中的红花和牡丹皮具有益气活血,舒经活络的功效,而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功效,太子参比较温和,具有补气生津的作用,肉桂、阿胶等药物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这些药物一起合用,其效果更佳,共同达到益气补血、调理的功效[5]。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以使包块发生萎缩,加快患者体内异位膜的凋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其长期疗效并不理想,在本次试验中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5%,而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8.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有很多资料显示[6],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和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异位囊肿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景.化瘀温经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676-677.

[2]欧碧云.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12(5):704-705.

[3]陈瑾,黄守国,吴清萍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14):81-82.

篇7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立足市情,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突出地方特色资源,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层次为重点,不断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2013年1-6月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5%。

一、福清区域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福清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带,在政治、人文、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区位优势明显

福清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近90万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位近台,最近处距台湾仅84海里。多年来,福清充分发挥侨多台近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侨引台、以侨促台、侨台民外共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子。依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福清定位于福州南翼发展区,将承接福州市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使得福清成为福州连接平潭的交通要道和桥头堡,也是平潭得以倚靠的天然腹地,为福清对外商贸交往提供便利。

(二)民间资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福清乡亲走遍大江南北,成为国内最活跃的创业群体之一,现有近30万福清乡亲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财力。截至今年1月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约759亿元,使福清成为投资兴业的重要合作平台。

(三)文化资源丰富

福清,“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剧)之乡”、“福建省文化先进县(市)”。文化资源涵盖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历史遗产、风土人情以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特色文化资源深厚,有以“梦文化”闻名的国家4A级景区石竹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瑞岩弥勒造像及龙江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水利工程天宝陂、明代利桥塔和黄阁重纶、清代东关寨、瑞岩摩崖石刻,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黄檗山万福寺,南少林寺遗址,以及闽剧、石竹山梦文化、宗鹤拳、板凳龙、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福清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

与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福清的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总量偏低,而且文化产业各行业间的发展也不均衡,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待时日。

(二)知名品牌偏少,创意能力偏弱

缺乏龙头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而且基本立足于传统业态,新兴产业业态即富含创意能力和科技含量的产业形态发展不够,导致文化创新能力较弱,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域性资源过于依赖。

(三)产业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不足

文化产业整体的集聚要素,对资本、技术、知名企业等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成为制约福清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区域产业关联协同效应不足

文化产业与既有产业如现代制造业之间缺乏整合和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三新”领域的开拓能力不足,产业门类协调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推进福清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发展体系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从培训骨干企业、简化审批手续、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着手,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拉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同时,在土地供应方面对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消费文化产品。二要增强资金投入。探索包括财政补贴、担保费补贴、股权投资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方式,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要培育人才。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在户籍、职称、住房、收入分配、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有实力的文化产业人才来融创业。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支持福清文化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联合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资源,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加强高端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奖励机制,设立文化产业贡献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各类创意、创新、创造类型的活动,对发展文化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深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一要抓“立足点”,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林则徐、叶向高等历史名人,十番音乐、舞龙舞狮、提线木偶、勾头打击乐等民俗文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动资源转化。加强对东关寨、鳌江宝塔等文化景观的修复和保护。加快推进永鸿文化城、石竹山5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二要抓“增长点”,盘活休闲旅游资源。分期分批推进滨海文化旅游带建设,着重要挖掘海口古镇文化内涵,加快三山温泉旅游项目开发,提速东壁岛旅游度假村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滨海文化旅游带的开发。三要抓“支撑点”,实现市场服务与旅游要素对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做好旅游、会展和商务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服务消费高地。

(三)项目带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篇8

(一)完善康养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在全县合理布局康养文化主题广场、公益性文化服务点和综合康养文化站

一是在县城中精心设计几个文化主题广场,凸显土家文化元素。按人口疏密程度分为几个片区,把每个片区人群最密集的广场确定为康养文化主题广场。要请专家精心设计,使这几个文化广场的主题各有所侧重,但总体却贯穿同一个大的主题,且遥相呼应。使每部分独立成篇,合起来又具有别样的韵味。二是推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点建设。譬如将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据点统一迁至体育馆附近的文化中心。使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连成一个版块,动静结合,方便群众参加各种活动,也能使这片僻静的地方增加人气。三是依托每个乡镇建成综合康养文化站。升级乡镇原有的文化普及站,完善各种功能室,要落细落小,尽量人性化,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体验文化的魅力,给游客和群众带来“星级享受”。

(二)融文化娱乐于一体,打造星罗棋布的康养休闲中心

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康养文化企业。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文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康养休闲中心的建设。也可以引导本地文化企业弱弱联合或兼并成大的康养文化公司。二是规范、优化、美化康养文化经营活动场所。整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祛除不和谐因子,规范运营。比如对有意愿建成康养休闲中心的电影院、网吧、茶楼、体育健身、书城、水吧等纳入统一规划,对其康养文化主题进行论证,尽量避免主题重复形成恶性竞争。要使它们各有情调和侧重点,绝不雷同。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是形成多种功能的康养文化模式。可以考虑在原来服务项目上添加一些项目,让游客更方便,例如“网吧+咖啡(茶水)”“影院+餐饮”“茶楼+儿调”“健身+咖啡”“书城+土家小零食”等多种功能的康养文化服务模式,将石柱县城打造成为重庆市集品茶、养生、休闲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康养休闲中心,使游客流连忘返,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二、在“大”字上做实,即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发展新型业态,打造康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一)抓大扶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一是“抓大”。即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招引“金凤凰”。特别是要抓好康养石柱“视觉战略”、秦良玉文化工程、“中国土司城”等项目是重中之重,要花大力气做好。突出重点,高起点规划。严格招投标制度,吸引市内外著名企业入驻,投资创办大型康养文化产业集团,把新的康养文化理念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带到石柱来。二是“扶小”。响应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号召,放宽准入门槛,孵化各种小微康养文化企业,鼓励他们把蛋糕做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所倾斜,让他们有机会“茁壮成长”。

(二)让利于民,发展新型康养业态,打造产业集聚区

一是拓展消费市场。县商务局要推进康养文化消费试点行动,让发展得有一定规模的康养文化企业组建康养文化消费企业联盟,开展康养文化产业消费节活动。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消费水平,推出各具特色的康养文化消费卡。依据消费的额度享受不同等级的回馈。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让群众有同等的学习机会,真正享受到实惠,从而提升石柱群众的整体素质。二是扶持新型产业。根据本县定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比如对文化创意企业、文化生态企业、文化休闲企业进行高标准整体策划包装,提档升级,给足发展政策和空间。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首先,把“中国土司城”建设项目作为重点。以传承土家文化为己任,重点打造秦良玉博物馆、秦良玉大都督府、万寿山练兵场、白虎堂等建筑群,使之能展现巾帼英雄秦良玉的风采。其次,抓好县城和西沱两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县城文化产业集聚区要科学规划建设土家美食小吃街、土家风情街,打造龙河康养休闲生态文化长廊,新建帽顶山秦良玉文化公园,完善旗山公园文化设施,使县城成为休闲、度假的心仪之城。西沱古镇文化产业集聚区要凸显“巴盐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修缮古镇损坏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以古镇古道的独特记忆和人文风情为主,打造康养魅力古镇,形成康养绿色生态文化景观长廊,延长产业链。

三、在“名”字上出彩,即立足县情,倾力打造驰名中外的康养文化品牌,以特色活动的推介扩大影响力

(一)建好土家名人库,使之发光发热

该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一是非遗的传承人。二是土家民间艺人中的佼佼者。三是文化馆的特殊人才。四是作家协会的著名会员。四是家在石柱但在市外工作且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把这几类人的个人信息都录入土家名人库,使之为石柱康养事业做贡献。

(二)挂牌成立“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会”,发挥已有基地的作用

一是成立“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以此为载体形成高端论坛品牌,汇聚各路英杰,“借智”为石柱科学发展把脉,力争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二是发挥好“少数民族文学基地”这块招牌菜的作用。该县于几年前挂了牌,但其作用还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要在做实事上下功夫。比如每年作协举办“重走巴盐古道”采风活动,让市内外文人汇聚石柱进行采风创作,编纂大型康养文化集子,公开发行专辑。通过他们的微信、微博、QQ等转发,吸引全国人民的目光。

(三)以特色活动的推介扩大影响力,提高石柱知名度

篇9

亲历申遗成功后的五台山,我们感到,虽说申遗已功德圆满,但长路还刚刚起头。

申遗: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高峰毅

这是一个被载入世界史册的日子,也是山西五台山走向世界的一座里程碑。

公元2009年6月26日北京时间下午6时20分,当地时间6月26日中午12时2 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乔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第(11)、(111)、(IⅥ、(V1)等4条标准,五台山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全球羡慕的目光中,在当地搬迁居民的泪花中,在台怀镇庆祝申遗成功的爆竹炸裂的脆响中,五台山又赢得了一顶冠冕。

五台山荟萃了元魏以来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迹,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这些寺庙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具有“天人合一”理念的古建筑群。其精深的佛教文化,丰厚的历史遗产,造就了五台山佛教名山的地位,其有“中国佛教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音乐奇葩”、“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等美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五台山以其历史悠久而又璀璨的文化和精美绝伦的景观,得到了全球公认的“突出普遍价值”评判,也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的博击业绩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谦逊风度在向世界讲述着这山里、山外为之奋斗者们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

申遗之路漫漫

严格来说,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2004年6月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和全委会递交的申请,在省、市、县主要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底,五台山申遗文本正式递交世界遗产中心进行初审。

当时五台山的情况不容乐观:旅游过度开发使这里几乎没有了“佛国”应有的容貌,路上车挨车,景点人挤人,尤其是旅游旺季,燃烧的香烛和排放的汽车尾气让五台山大气污染指数骤升。台怀镇,五台山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却难觅寺庙的踪影,挡住寺庙的是大型广告牌、林立的饭店、宾馆、商铺。山外,围绕着五台山的几个采矿厂采矿的爆炸巨响使得佛门难以清静。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当时五台山核心区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不计其数,原先寺庙之间供僧尼自耕自食,清静修行的林地也成了商业场所。这些背后,因缘纷繁复杂,有些宾馆是省直单位所建,有些是事业性公益设施,这远远不是一个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所能解决的,想解决大问题,能用的只有“尚方宝剑”。

五台山申遗项目获得提名后,山西省政府于2006年8月成立了中遗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五台山申遗指挥部,历届组长分别由分管建设的副省长担任。为保护五台山的“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2006年10月,山西省政府开始对五台山核心景区进行大规模拆迁工程,使浓重的商业气息从五台山逐渐淡出,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和修缮,让五台山的僧人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不光是庙宇,还有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了,每天早上,游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寺院的钟声和僧人们诵早课的声音,五台山清净的佛国氛围又回来了。

从中国走向世界

2008年9月9日至12日,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委派,加拿大籍专家桑赛尔、日本籍专家杉尾伸太郎先生正式对(世界遗产名录>提名地五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与当地官员、商户、居民、僧民、消防人员和教师等进行了关于保护遗产方面的交流和座谈,深入地了解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对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情况后,对五台山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所取得成果表示满意。 如果说“清凉胜境”“佛教圣地”,是对国人对五台山自然境况和文化积淀的传统印象,那么入选世界遗产,则是放眼世界范围和在人类文明层面上,五台山获得的一种崭新的评价与认可。然而,一群纠结于发展和保护矛盾中的人们的观念蜕变和解放、一个封闭地区和世界接轨的热望和努力、一种人和自然文化遗存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也在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历程中展露无遗,举世瞩目。那些搬离核心保护区的当地居民,那些风尘仆仆上下奔走的官员,那些坚守寺庙潜心修行的出家僧众,都足以赢得我们的尊敬和世人的铭记,没有他们的奉献,五台山断难再现佛国的清静;没有他们的运筹,五台山如何吸引世界的目光;没有他们的呵护,五台山不免风华逊色。

五台山印象:朝圣回归

王 鹏

对五台山的向往,是一种成为持续近两千年的独特文化。人们担心商业和旅游的力量会将它变味。可喜的是,在申遗成功的今天。我们在五台山看到了朝圣气氛的回归。

在五台山进山口买上一张173元的进山门票(含5元保险),搭乘50元的景区内部环保车,半个小时后,五台山景区中心区台怀镇到了。那一幢幢各式各样的佛门大院浓墨重彩,被绿色的植被加以分隔,那醒目的红墙灰瓦,是前往五台山的游客们第一个难忘的记忆。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整个台怀镇被笼罩在难得的禅意里,像是超现实画家的一笔。

在台怀镇这片狭长的山谷里,矗立着形形的庙宇,它们有着宏伟的名字――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殊像寺。巨大的白塔矗立在寺庙群之间,这是五台山的标志。事实上,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它包括五座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称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台,和包围在五台之中庙宇最集中的台怀镇。五台山的自然环境景观与山间散落的北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佛教建筑一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进入五台山,明显燥热的空气凉爽了许多,清凉世界的果然不是虚名。夏日炎炎,人群正源源不断地涌来,台怀镇到处是人头攒动,祝贺五台山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人们既为拜佛而来,也为避暑而来,申遗成功后,人们又多了一个到五台山的理由。一位经常来此修行的居士说,十几年前这里讲山西话的人多,然后是讲河北、天津、北京话的,最近几年,来自全国乃至各地的客人又增加了。

信步走在台怀镇,感受着佛教文化的禅意。这里既有灰袍缁衣的汉地出家人,也有高鼻深目的喇嘛,青庙和黄庙、子孙庙和十方庙共存。由于佛教界认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又是释迦牟尼的首席菩萨,为显密诸宗所崇奉,于是五台山就形成了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成为中国最早的汉藏佛教圣地而受到汉、藏、蒙、满等各民族佛教徒的尊崇。

从北京到五台山的火车凌晨两点到站,但这并不影响车厢里人满为患,贫富贵贱不同人种不同口音的人们从车站涌出,带着各式各样行李踏上朝圣或观光之旅。现在五台山与外界的交通状况已经大为改观,来自天津的邢先生是跟随儿子一起来还愿的,他说十多年前来过五台山,现在比以前漂亮多了,这地方可不是一两天能逛完的,过两年高速公路通了之后要常来,感受从喧嚣闹市到清净佛门的强烈反差。

排着长队的人群,有次序地登上免费的巴士,景区里来往穿梭的这种巴士,可以带你去指定的寺院与宾馆。台怀镇原先布满了乱搭乱建的宾馆饭店,如今,申遗使得这里的杂乱建筑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草地和一弯净水,叫做月亮湾。只要一到月亮湾,一种禅意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来这里的人都认为一两天是短短不够的。如果厌倦了世俗那种令人过分紧张的竞争空气,那种令人窒息的勾心斗角,或不满于自身内心的肮脏形态,五台山都是个绝佳的选择。五台山像是一个心灵的后花园,佛门缓慢的节奏,充满着清静无为的感官享受。寺院里五台山的僧人们的生活场面,游客许愿拜佛的场景,安静祥和,或许能使人放下心中难以承受的念想。青庙与黄庙,交错在山中。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佛学知识,感受到佛文化的精妙,某些时刻,佛门更是世人的避风港、许愿地。

在台怀镇,香火最盛的不是拥有标志性白塔的显通寺,而是五爷庙。据说来五爷庙烧香拜佛求福十分灵验。一些富商巨贾更是手拿金佛住宿在五爷庙内――五爷庙通常是不能让外人居住的,以期第二天能第一个朝拜五爷。五爷庙供奉的并不是哪位佛祖菩萨,而是传说中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最早不知是哪些香客觉得敬拜五爷后做事非常顺利,于是口口相传,五爷庙前的香火就越来越旺了。从进入五爷庙的第一步,就感觉到香火的旺盛。青砖的地面磨得发亮,威严的大殿里满是拥挤的香客游客和虔诚的朝圣者。人多,对于客来说,就表示这里灵验无比。烧香许愿、拜佛求财、请佛还愿、唱戏、做法事……五爷庙里总是挤满了有求而来的人们,就连导游也要把这个地方当作必去的景点,劝大家上一炷香。

迈出五爷庙的大门,对面的梵仙山则是另一幅景象。梵仙山位于台怀镇南,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夏秋之季,站在山脚仰望,只见漫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林木茂密,姹紫嫣红,烂漫锦绣。寺庙就建立在山巅,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

梵仙山的主持果明禅师,出家已有十几年了,和四五个师兄弟一起在这座游人极少的庙里过着晨钟暮鼓的生活。梵仙山顶正对着台怀镇,在这里他看着五台山一天天,一年年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五台申遗的准备战是全五台僧人不可忽视的回忆。有些建筑被拆除了,有些建筑被修复起来,商业性的设施被安置在中心地带之外,游人被区间车引导,五台山渐渐恢复了清净佛国的模样。

农历二月八月,台怀镇上佛事活动众多,一番热闹景象。清晨,阳光照在台怀镇上,梵仙山间飘着些许白云,寺庙在其中若隐若现,山上山下,似乎是新旧两个世界的分隔。果明禅师说,估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3到5年之后,梵仙山的香火也会逐步旺盛起来。

早晨六点,在台怀镇的中心区,那些由狭窄街道、住宅区以及风格各异的寺庙群构成的安静的世界。在著名的殊像寺前,一位僧人安静的站在那里,几个青年从山下上来敬香,阳光刚刚洒进山谷,整个寺庙群有一种静谧的诗意。抬头看去,慈眉善目的佛像,正在安静的看着给其上香的游客们,这是个庄严的场景。

不过,蜂拥至此的游客对此不感兴趣。来五台山烧香许愿、拜佛求财、请佛还愿才是他们的正事。五台山正在修复古老寺庙和山门,它们期待更多香客的到来。有人会说五台山请香拜佛做功德贵的要死,但是可能没人比信众更了解其中的含意。无论我们是否持有这种信仰,我们都没法对人心的向往说三道四。追求的是钱财、平安也好,清净解脱大自在也罢,也许只有心中有信仰与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期望的人,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清凉世界的真谛。

五台山印象:商人与景区共进出

王 鹏

面对正在到来的种种变革,五台山的商家都选择了服从和配合。很多人把生意兴隆的希望寄托在“申遗”成功上

五台山开发中,最受非议的是其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在寺庙和农民都快速致富的进程中,传袭千年的文化传统却日渐剥蚀掉了。也许初次去五台山的人不会有什么惊讶,但是久去五台的人就不一样了。

五台商铺初印象

今天来到五台山的我们,格外留意了五台山的旅游商品市场。先是一家家的旅游工艺品,接着是土特产,然后是满挂的佛珠和女孩子喜欢的小饰品……这些摊位拥有统一的宽度,大约115米,一排排的摊位就这样一直延伸着,两排摊位间隔出了不到两米的走廊,在其中不断有其他顾客挤到了一处。

各个摊点的老板们或站或坐在这些堆满旅游商品的几平方米中,等待别人的询价和讨价还价。她们大多数是本地人,皮肤黑黑的,拥有一张你一看可知的“五台面孔”,说着五台土话,叫喊着“佛珠、山货……”。

一个来自五台县耿镇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她五年前来到这里,因为她的一个同乡开设了这个摊位并赚了不少钱。于是,在数不清的小摊位构成的广场里,她置办了自己的一张太阳伞,主要经营佛珠和苔蘑,这是最具五台山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

作为五台山的商贩,她对佛教文化用品介绍起来相当熟稔:手戴佛珠可保平安,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佛珠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吉利数字14、18、27、54、108、216……

“这边的生意不太好”

除了这些本地出产的佛珠与苔蘑,这些摊点更像是遍布在中国很多旅游景点的商品批发市场的翻版。老板大都是本地居民,而商品则来自各地,来自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中国过剩的生产力制造出的廉价商品被源源不断的运到此地,以各种价格出售。

为了迎接申遗,过去那些杂乱揽客的小商铺被拆除了,景区规划出一条明清街,专门出售旅游纪念品。河岸边的商店与宾馆都是仿古的明清建筑,佛教音乐充满着小街的每一个角落,街外是大片空旷的草地。我自己感觉置身浓厚的佛教气氛之中,尽管是商业场所,多了几分人间的香火气息,却总能在某一个瞬间感受到佛教圣地所蕴含的宁静魅力。

“这边的生意不太好。”智柱伟的诉说令我略感意外。智柱伟是这条街上的商户,今年37岁了,有一张憨厚的脸。1995年,他就从五台县到了台怀镇,先是开饭店,后来在明清街开了一个旅游商品批发店。如今他和妻子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些年来,五台人都这样。”智柱伟是无数个这样五台人之一,眼看着家乡旅游业一步步发展,然后就加入到吃旅游饭的行业来。他并不算是最早进入经营的,在智柱伟进入台怀镇时,这种模式在五台县已持续了几年。五台县属于山区,气候寒冷,农业资源并不丰富。这些地处景区边缘的人,缺乏耕种的土地和其他资源,他们纷纷前来景区寻求生存与富足。在五台山经营有了些年头,虽然拆建对智柱伟的旅游纪念品生意暂时有影响,但是对于申遗之后的生意,他还是比较乐观:“毕竟人会越来越多嘛”。

“过渡期不阿訇受啊”

源源涌入台怀镇的游人,使得五台山一度成为“高山闹市”。在台怀街开家庭旅馆的张建国和我们一起回忆起台怀镇治理的过程。几年前,景区的过度商业化使得庙宇埋藏在商店宾馆之间,导致五台山的申遗难度加大,后来山西省政府组织拆迁,用数年的时间才把乱哄哄的集市变为现在的能看到绿草地,寺庙也都逐渐显现出来的样子。

关于拆迁,张建国和其他商户一样表示支持。不过,令张建国深感不安的是,过些时候五台山二期拆迁修建将会影响到他。“到时又是个麻烦事”。他说将来肯定会好的,“但是那个过渡期不好受啊!”而对于将来的打算,张建国则比较迷茫,“生活肯定有影响,我也不清楚。”

事实上,长期以来五台山有很多外地的经营户一直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以租赁门面的方式为海内外游客服务。面对正在到来的变革,五台山的商家都选择了服从和配合。拆迁拆建对商户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人把改变这一局面的希望寄托在“申遗”成功上,现在五台山申遗成功了,商家们期待着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生意。怎样合理地保护开发,合理的面对政府与百姓的利益平衡,已经摆在了申遗之后的五台山面前。这不仅是对于五台山,对于那些已经成为世遗,还有那些准备成为世遗的中国风景名胜来说,这都是一个长久面对的话题。

五台山印象:他来看最古老的中国

尹 琛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的第_时刻走进它。”

遇到Nicolas的时候,他正在和朋友逛黛螺顶山下的集市。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Nicolas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在中国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先后去了北京、上海等最具中国现代化特点的地方。而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他选择了山西。

Nicolas的朋友推荐他把最长的旅行时间放在山西。

“而山西的最后一站,她推荐我来五台山。她说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最古老的中国。”

“我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主要是宣传图片。但是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跟图片中的差别太大了。”

那么是好的还是差的差别呢?被问到这样的问题,Nicolas用蹩脚的英文笑着说:“当然是好的差别,这里太大了,每爬一座山都会累得喘不上气。”

Nicolas只是众多慕名前往五台山的外国游客之一。对他来说,比起要爬的让人喘气的高山,充满中国味道的寺庙和文化更让他惊奇。他笑着说这里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我知道五台山是一座与佛教有关的山,这里有很多寺庙。”

“我去过,那里有很多喇嘛;可是在五台山,我看到喇嘛和僧人一同修行,这让我感到很好奇。另外,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有时候我甚至疑惑我是不是在比利牛斯山脚下。”

“在这里我还看到真正的大白塔。它带给我的震撼远比图片要大的多。我认为它是我见到过的最美好的建筑之一,和我平日里了解到的寺庙很不一样。

事实上,文化与自然的和谐,正是五台山的独特魅力所在。五台山这次被列入的是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指的就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一般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像五台山这样与宗教有关的纪念性建筑物就是典型。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的第一时刻走进它。”说到五台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Nicolas把五台山比作埃及的金字塔那样的遗迹。“我一定会再来这里。我会把这里推荐给我的朋友,如果他们要来中国旅行的话,我会告诉他们一定不要错过五台山。”

对五台山而言,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异于在联合国门前做了一幅巨幅广告,把五台山宣传到了世界各地。在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上,尽管比不上12年前申遗成功的平遥古城里如织的外国面孔,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像NicoIas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应该说,参选世界遗产并成功入选是五台山这些年来做的最成功也是最有效的宣传。

在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五台山作为世界遗产地,将吸引着更多的世界各国游客前来瞻仰。

篇10

(一)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文化基础设施65处,新增器材242件。开展了创建示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活动,提升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夏格庄渭田社区、河头店桑行社区获得青岛市第四批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全市35个省定贫困村,58个市定经济薄弱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达到了上级部门要求标准。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这是继2013年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打造“乐在莱西”文化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月湖文化艺术节、元宵节秧歌巡游、灯谜会、全市职工文艺汇演、第六届广场舞、秧歌大赛、“五王”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160余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00余次,文化活动受益群众110万余人次;牵头打造“2018时光音乐节”,3天共接待中外游客4万余人,成为宣传培育“乐在莱西”品牌的靓丽名片;举办莱西首届根石艺术展、《乡村记忆•影像莱西》图片展、莱西市首届工笔画作品展等各类展览达20余场,同时定期邀请青岛市及以上的专业老师到我市进行各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并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的方式,调动全社会文艺骨干参与群众文化娱乐培训、辅导近50场,受到了市民广泛欢迎。2018年,在青岛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电话调查工作中,得分在青岛十区市名列第3位。

(三)文化供给更加亲民。为各镇街发放农家书屋图书、图书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近120多万元;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6万余人次, 书刊文献流通289248册次, 85352人次;新增持证读者3796人;完成新书采购编录69607册。在大架山、山后人家、鲜多多农场、鼎龙山庄、承兴寺、月湖公园、东鲁农业生态园等景区(点)开展文艺汇演进景区(点)50场次,吕剧进社区公益下乡演出115场。公益电影已放映10332余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搞好文化活动的同时,我市业务骨干积极投身创作,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丰硕成果。今年,我局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精心创作的一部红色题材的重头吕剧作品《初心》隆重上演。10月19日,该剧参加第十一届山东艺术节精品展演,省厅、艺术处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山东戏剧红梅大赛”中,我局5名同志分别获得表演类二等奖、乐器类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青岛市举办的第六届“海燕奖”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大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放歌新时代 共绘新征程”青岛市群文干部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2018年青岛市文化馆系统业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依托莱西历史、民俗文化禀赋,活态传承传统文化

(一)非遗技艺传承不断创新。今年莱西秧歌传承人孙会明成我市首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我市现在拥有省级名录项目1项,青岛市级名录项目10项,莱西市级名录项目78项。青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莱西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新增青岛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个;6月上旬,莱西木偶被山东省文化厅选中赴新西兰交流演出,这是继瑞典、德国、日本、美国演出之后再次走出国门,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努力;莱夷古乐已研发石磬、琴、瑟、笛、箫等十几种乐器 ,论证完成了八个乐章的主题结构框架,其中第八乐章《惠风和畅》已具备演出水准,初步搭建起了莱夷古乐挖掘、演出团队框架。目前,正在加紧排练,准备献礼2019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二)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这些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全市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到3个。根据省文物局关于《西沙埠遗址保护规划》专家评审意见,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西沙埠遗址保护规划》,并已通过省文物局评审;积极推进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深入莱西域内主要景区开展非遗文化展示体验10余场。组织开展了“乐在莱西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老照片展”进景区巡展活动。10月份,在店埠镇鲜多多农场开展首次展览,参观观众累计达3000余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圆满结束了首场景区展览。11月,老照片展在第二站莱西卢乡阁博物馆开展。完成了二小旧址修缮工程后续验收工作。委托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对福顺德故楼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测绘,对残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福顺德故楼修缮设计方案》,并已通过青岛市文物局、财政局批复同意,积极开展修缮工程中。

(三)传统民俗文化助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打造了以产芝村、姜家许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特色村。于此同时,还通过财政专项、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联合有关镇街、单位,相继对解文卿烈士就义处及故居、前保驾山胶东第一农村党支部旧址、渭田阻击战纪念馆、萌山烈士纪念塔、花园头王氏家庙等古建文物,进行了修缮保护。西三都河村成功入选全省“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村落名单。

三、特色引领,集聚集约,文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2018年,按照莱西市“1+5+4”总体发展部署,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强化大项目支撑,引导文化消费,引领全市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着力打造长达74公里的自莱西湖以下大沽河莱西段民俗生态文旅体验功能区。重点抓好投资150亿元的姜山湿地文旅项目和系列展示农耕文明的系列生态农业园区,形成生态文化景观长廊。目前,功能区定位明晰,姜山湿地等支撑项目建设较快,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文旅项目;二是山东首所专为文化产业培养人才职业院校落户莱西。该学院总投资额达5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是我市首所大学,也是山东省首所专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它的建成将促进莱西市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推动莱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三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自去年以来,省、市相继启动了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目前,莱西市有3家企业成功入驻省平台,7家入驻青岛市级平台,用市级消费券 10 万以上的企业达到2家,直接带动消费近300万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