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5月,我区经济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稳步上扬。特别是工业经济逐渐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迎来新一轮高峰,使得经济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总体来看,今年我区经济开局好,后劲强,正处在高速增长期。
1、地区生产总值(GDP):据测算,1-5月完成GDP35.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一产业完成0.58亿元,同步增长1.2%;二产业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1.7%;三产业完成7.92亿元,同比增长6.3%(该数据以市局公布的季度数据为准)。
2、规模工业:1-5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9.17亿元,同比增长40.1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3.10亿元,同比增长25.7%;
3、高新技术产值:1-5月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4.89亿元,同比增长58.40%;
篇2
(三)从社会稳定层面看:自然灾害安全隐患较多,矿山安全必须随时引起高度警惕,道路交通安全任务艰巨,工程建设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能力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 (三)抓生猪产业,着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要把农村经济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突出抓好生猪“一县一业”,各乡镇要以“双万”工程为抓手,加快生猪养殖万头村和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步伐,确保已经启动的13个万头村和10个万头养殖场在年底完成设施能力建设;要继续推广普及“**模式”,加快标准化圈舍建设步伐,确保完成8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圈舍任务。县农业局和各乡镇要引导农民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信息,紧紧抓住生猪市场价格上扬的机遇,积极搞好生猪补栏,扩张养殖数量,确保新增7万头以上商品猪目标顺利实现。县产业办要搞好对生猪养殖户建设的验收考核,确保将奖扶资金尽早兑现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一县一业”发展融资难题。要继续深入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确保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任务,在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同时,要加快培育林业市场,发展林业经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要积极搞好粮食秋收和药材销售,认真组织搞好小秋收工作,千方百计拓展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完成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的任务。
篇3
农牧业生产平稳。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00万亩以上,为增产增收奠定了较好基础。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36亿头(只),再创历史新高。
工业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周边省区第1位。实施“一企一策”措施推动224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增加用电负荷100万千瓦左右。全区工业用电量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72.4%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
投资增长平稳。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周边省区第1位。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底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4%。
财政收支平稳。财政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完成全年计划的51.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5%。财政支出进度逐步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9%,高于一季度3.5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牧区上涨0.6%。
“五进”表现为:工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民生稳步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转型升级趋势明显。上半年高新技术、有色、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几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比上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能源和化学工业增长放缓,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1%,比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旅游业较快增长。上半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4.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829.8万人,增长11.9%。二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0.1%,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是金融业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7.7%,贷款余额增长14.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7.7%;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33家,实现融资42.9亿元。四是房地产业逐步好转。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3%和2.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1.8个和24.2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在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推动工商注册便利化、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新设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7万户,增长18.9%;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0.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公布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权力清单。财税、价格、电力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积极进展,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开展“三个一”、“三个互”改革试点工作。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364.8亿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30%。
社会民生扎实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分别增长7.7%和8.3%,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继续提高。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十个全覆盖”等重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自治区发改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调研与分析相结合、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相补充的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机制,按月监测指标完成情况、按季分析经济走势趋势,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交了季度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坚持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月调度、季分析,突出抓好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估,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围绕自治区各项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二)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增长。一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按照“重点工程项目要逐级分工、逐项分解”的工作要求,研究提出2015-2017年重大项目分级推进方案,确定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二是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全区发改、财政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自治区PPP项目库,全区入库项目201个,计划总投资2278亿元。
(三)围绕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出台了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意见;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组织推动了“宽带内蒙古”工程和“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工程包;三是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认真做好电力、钢铁、电解铝违规项目审核对接工作;四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自治区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研究编制《自治区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资金等,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五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推进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河套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六是推进节能降碳工作,探索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选择呼包鄂开展交易试点工作。争取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设施中央投资10.2亿元,预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不低于35万吨/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低于1000吨/日。
(四)围绕减轻企业负担,狠抓价费管理工作。制定出台自治区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取消或降低了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出台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降低了企业用气成本。规范和统一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取消了上路基价,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
(五)围绕提高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民生工程方面。全力推进扶贫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安排自治区投资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基础教育、蒙中医院和托养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争取中央投资支持保障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牵头开展总体工程方案制定工作,下达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工程建设量已经完成年度任务的70%。社会事业方面。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院迁建、内蒙古美术馆迁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支持了3123个村卫生室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建设规划内村卫生室的资金安排任务。
(六)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全面落实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履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职能。截至6月底,由我委承担的60项改革任务已形成改革成果32项。主要内容包括: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价格改革、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动涉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区域合作。
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分析
当前,全区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依然较为低迷。从国内看,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弱化的影响惯性延续,产业发展新旧动力转换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凸显,区域、行业和企业走势分化更加明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定。从我区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企业效益滑坡,经济运行风险显现。造成我区目前下行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是我区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以弥补能源工业增长回落形成的缺口。另一方面是需求动力不足。
虽然当前自治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发展中的利好因素在逐步增多: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改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指标等增速有所回升。二是自治区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和部分先行指标增速不同程度回升。三是利好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国家在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加大重点领域投资、进一步强化棚户区改造、发展消费金融、促进创业创新等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自治区在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打通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简政放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施策力度。
三、下半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
下半年自治区发改委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自治区来看,当前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期,把抓项目作为稳投资的关键,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实现投资稳定增长。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当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改革,以改革增强市场发展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要按时完成我委牵头承担的年度改革任务,积极推进与发改委职能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我委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改革试点。
(三)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当前我区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继续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不断适应市场新需求和政策新变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经济增长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四)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从自治区看,当前区域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我们要培育区域新增长极,加快推动东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五)强化价费改革管理
要继续抓住当前价格总水平平稳的有利时机,有序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切实落实收费清单制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维护市场秩序。
(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家设立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领域。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争取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确保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年度目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下半年全部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建成并入住。合理确定“十个全覆盖”2016年建设任务和规模,为全面完成“十项全覆盖”工程奠定基础。
篇4
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在2017年将略有改善,但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经济下行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主要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贸易和移民的限制增加;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长期不足以及改革进展不顺,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永久下降;一些新兴经济体依然存在企业债务高企、利润下降、政策缓冲动力单薄等问题,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紧缩、资本流动逆转以及货币大幅贬值产生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继续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前景。
2 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年GDP为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7%,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长三角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地位稳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共完成GDP 174 155.15亿元,同比增长8.32%,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6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3.4%。
2016年,上海市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2016年,全市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47亿元,比上年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6年,浙江省在注重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均衡性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4.7%。
2016年,江苏省工业转型升级明显,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2%,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9.2%。
2016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安徽省经济增长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3 我国外贸经济逐渐回稳
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4.3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为13.8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0%;外贸进口总额为10.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贸易顺差为3.35万亿元,比上年收窄9.1%。我国外Q经济呈逐季回稳、降幅收窄态势。
2016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12 596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外贸总量占全国外贸总量的46%,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上升3.3%;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1%;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下降6.6%;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下降7.2%。
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情况如下:
(1)我国外贸进出口量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的向好态势,第四季度外贸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分季度看:第一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额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8%、0.3%和8.7%。
(2)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1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5%,比上年高出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3)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出口额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
(4)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9.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8.1%,其中:出口额为6.3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2%,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额比上年增长8.1%。
(5)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9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7.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比上年增长6.1%;蓄电池出口额比上年增长4%。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额为2.8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7%,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8%。
(6)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t,比上年增长7.5%;原油3.81亿t,比上年增长13.6%;煤炭2.56亿t,比上年增长25.2%;钢材万t,比上年增长3.4%;铜矿石495万t,比上年增长2.9%。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
2016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7.4,较11月回升0.5,表明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4 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量略有增长,货物周转量有所下降
2016年,全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完成货运量63.6亿t,比上年增长3.7%,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增长4%,较上年略有回升。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31.68亿t,比上年增长2.7%,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49.8%。上海市完成水路货运量4.83亿t,比上年下降3%;浙江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82亿t,比上年增长4.4%;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93亿t,比上年增长5.5%;安徽省完成水路货\量11.1亿t,比上年增长2.3%。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比上年减少7.3%,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量的37.6%。上海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比上年下降8.8%;浙江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下降2.3%;江苏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降低7.3%;安徽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降低9.1%。
5 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回升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亿t,比上年增长3.2%,增长率较上年有所回升,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81亿t,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49亿t。
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1.74,比上年增长4.32%,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5.2%。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t,比上年下降2.18%;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28亿t,比上年上升4.15%;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69亿t,比上年增长4.88%;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5亿t,比上年增长16.3%。
2016年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幅度回升。受益于内河水网的不断完善,“水水中转”推广力度的加大,扬州、马鞍山、铜陵等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其中铜陵港增幅达37.35%。长三角地区各港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1。
6 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有所增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7.61亿t,比上年增长4.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3.73亿t,内河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8亿t。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2.79亿t,比上年增长5.75%,在全国外贸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4%。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0,比上年增长0.62%;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56亿t,比上年增长3.05%;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27亿t,比上年增长14.5%;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16亿t,比上年下降2.29%。
嘉兴、连云港、常州、镇江、芜湖等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均超过20%,江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最大,达到54.69%。长三角地区各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2。
7 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3.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国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5.8%。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1.63%,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4.73%;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2.1%;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6.9万TEU,比上年增长20.48%。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湖州、泰州、马鞍山、芜湖、合肥等港口的增幅均超过10%,其中合肥港增幅最大,为25.37%。长三角地区各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3。
8 2017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全球经济经历了2016年的低迷不振之后,2017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4%。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向好的主要支撑因素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IMF预测,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可达4.5%,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5%,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篇5
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增速明显回落
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我国外贸进出口变化主要特点是:(1)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增速放缓;(2)贸易伙伴多元化进程延续: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平稳;(3)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回落到一半以下;(4)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低;(5)进口商品结构良性变动:能源、资源产品和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6)贸易价格条件有所好转:进口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7)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小幅增长。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同比增长3.5%;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 水运需求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 较快增长
2012年上半年,全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稍有放缓。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1.98亿t,同比增长9.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0.2%。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经济和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9.148亿t,同比增长9.7%,占全国比重为41.62%,较去年同期提升0.0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2.754亿t,同比增长18.4%;浙江省完成3.405亿t,同比增长1.2%;江苏省完成2.989亿t,同比增长12.9%。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19.5%;浙江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5.3%;江苏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24.1%。
3 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增速 放缓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42亿t,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75亿t,同比增长8.4%;内河港口完成14.67亿t,同比增长4.6%。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为33.8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6亿t,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亿t,同比增长4.9%;内河港口完成0.46亿t,同比下降3.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港口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长江沿岸港口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8.37%,较去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明显下滑,个别港口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增速最高的是苏州港太仓港区,增速为19%。长江沿岸港口镇江、苏州、泰州港的增长势头较好。
篇6
二、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一个主要力量。先讲投资,前3季度投资持续增长有利拉动之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6520亿元,比轻工业高出4.5个百分点,其中发电设备、冶炼设备、环保设备等投资类产品产量增幅都在40%以上,大规模集成电路设备和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高技术产量也分别增长23.4%、60.6%和91.4%,机械、电子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两个行业是12个主要工业行业当中从前3季度来看是增长最快两各行业。由于投资的增长,基本建设改造、房地产投资从前3季度来看增势还是比较强劲的。除了机械、电子之外,冶金、有色、建材这几个行业都跟投资增长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不变价产值增速分别达到29.5%、25.5%和23.6%,同比加快10.6、13和8.8个百分点,投资这块拉动来看,对我们一些重工业和与投资关系非常密切的就这几个行业。出口也是近年拉动经济增长又一个重要力量,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效益进一步显现,出口增长大大超过预期,前3季度工艺产品出货值18716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出口拉动工业增加约为3.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出口当中电子行业保持在43.6%,轻工行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0.5%,纺织也比去年提高8.2%,机械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所以出口当中电子、轻工、纺织、机械这几个行业成为工业出口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四各行业占整个工业出口的比重达到85%左右,这个比例比往年提高将近10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总体运行平稳,对工业快速增长起到持续和稳定的支撑作用。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受非典影响一度下降,5月份增幅仅为4.3%,最近这几年也是一个最低点,随着疫情的缓解,各月增值都回升到9.5%以上,前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8.6%,从这个趋势来看今年消费品市场增长应该来说可以跟去年同期相比水平差不多。加上四季度比较高的增长趋势,今年全年看来不会低于去年水平。轻工纺织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7%和19.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2和4.8个百分点。比去年分别加快6.1和8.2个百分点。轿车、商品房也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消费新的热点,轿车产量1月~9月份达到144万辆,同比增长87.2%,大大差距去年全年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也增长35.9%,包括建筑装饰材料也都是产销两旺。
四、基础能源行业和交通运输平稳增长,有利保证了工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前3季度从能源行业来看煤炭产业产销两旺,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煤炭库存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原煤产量达到11.58亿吨,增长24.5%,商品煤销售量达到11亿吨,增长20.5%。煤炭库存1.22亿吨,煤矿主要的用煤港口直供电厂包括重要钢铁企业纯煤都与去年同期处于基本持平状态,电力与经济发展快速是相适应水平,也是很快,电力需求迅速上升,发电量今年1月~9月份快速增长,完成1.35亿度,增长15.6%,尽管这样在今年我们电力整个工程形势还是偏低的。有将近19个省市区都出现电力紧张,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各个大电网最高发电负荷都高于去年水平,设备利用率也普遍提高,石化、石油行业,原油生产保持稳定,原油进口和加工量增加幅度比较大,前3季度国内原油产量是1.27亿吨,原油进口6300万吨,原油加工1.66亿吨,分别增长1.4%、27%和10%。交通运输主要货物运输保持较快增长,重要货物运输任务完成的比较好,前3季度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14.8亿吨,增长5.9%,其中占最大的就是煤炭增长6.8%,水域就是三个大集团:中远集团、中国海运集团、长江航运集团,完成货运量4.1亿吨,增长14.2%,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8亿吨,同比增长18.5%。
全年经济形势分析
前3季度经济快速增长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能够达到或者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环境来讲,是逐步好转趋势,在这个环境下我们看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和整个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工业交通4季度还是一个良好的平稳发展态势,但是所谓它平稳就是不可能再比前3季度还高,现在有些东西看到了在平稳增长,甚至有些在回落,包括去年出口也好,还有工业增加趋势来看,去年前低后高,12月份高起来,今年因为前3季度增长趋势比较高,所以相对去年同期比较高的情况可能第4季度要平缓,甚至适当要回落一些。按照这个来预计,我们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应该在16%左右。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全年有可能而且希望非常大,如果没有其他特别重大的因素影响,全年工业企业利润可以实现突破7500亿以上,相对来讲比较牢靠稳固的保守的预计。这个速度比去年增长35%~40%。包括各种所有制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都会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这样来看原来我们工业也是讲年初和国民经济相适应一些主要指标都可以全面或者超额完成。
在我们国家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高的这么一个形势之下,有没有一些问题呢?我们也应该清醒或者实事求是的看到,也存在一些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按照这个来看,还有一些不完全协调的问题,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确实存在着投资过热,产能扩张较快的倾向。国家发改委从上半年甚至从年初1季度增长很高情况下也在关注这个事情,特别是在最近这几个月,专门对几个发展比较快、增速比较高的钢铁、有色电解铝、建材、汽车等这几个行业专门做了调查研究。总体来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产业向我国转移,带动了有些行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优化,但是,确实有一些行业从现在能力,包括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生产能力很大,一个对市场需求,特别对资源还有其他方面承受能力来看都有些影响,另外地区间产业趋同情况比较严重,据调查按照目前全国各地在新建扩建的钢铁生产能力这个安排来看,到2005年末全国高炉炼铁能力要达到3.09亿,炼钢能力要达到3.33亿吨,分别比预测市场需求量要多出8100万吨和6700万吨。还有在水泥产量当中,通过调查2002年新型水泥产量比重已经由2000年10%提高到16%,预计今年要达到24%左右。一个是发展水利成为当前投资主体和热点,尽管这样局部地区也存在着一些盲目性。电解铝这个行业产能这几年扩张非常迅猛,有些企业和地方在电解铝这个问题上违反规定上项目,避开一些产业政策,还有一些环保、土地方面一些规律,叫做违规盲目新上项目,据了解从目前生产能力来看也会在近期出现比较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几个行业特别是对资源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还有能源会造成相应的一些压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象我们增长速度虽然很快,在工业发展当中结构性的矛盾还是仍然十分突出。
篇7
2018年我国工业发展稳中趋缓,但工业内部在不断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前3季度,全国PPI同比上涨4.0%,温和上涨,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与改善,前3季度我国的民间投资增速总体来说比较稳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速比全部投资要快9.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也颇具亮点,其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除此之外,新的力量日益凸显,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8.8%、8.6%以及11.8%,三者增速均显著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动能成长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工业平稳运行增添了后劲[1]。总体上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盈利结构稳中向优。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工业下行压力加大,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缓。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缓,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加之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工业运行状况面临一些下行的压力。本文采用的是全面反映我国工业运行态势的月度景气指数来说明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未来的景气运行走势,并基于此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一、2018年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形势分析
本文以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基准指标,在孔宪丽等(2012)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对应法等多种方法[2]筛选出我国工业部门的14个景气指标[3],分别构成了我国工业部门景气的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组,具体结果由表1给出。
从表1可以看到本文所选的各指标的时差相关系数均较高,即各指标与基准指标之间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其中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和金融类及投资类指标具有优良的先行性质,除此之外,库存、物价等指标则具有优良的滞后性质。
进一步,本文利用表1中所示的我国工业经济各类景气指标,使用合成指数(CI)方法分别计算出我国工业部门经济景气的一致、先行和滞后合成指数(各指数均以2010年平均值为100),并使用一致合成指数来观测我国工业经济的景气运行态势。
我国工业经济的一致和先行合成指数变动情况由图1给出。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特征。按照峰-峰的周期计算,2000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率共经历了5次完整的景气循环,目前正处于第6次景气循环的回落阶段。并且,2013年9月—2017年1月的第5轮景气循环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低位波动新态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基本是围绕着一致合成指数值为90的虚线上下波动,这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平均值为14.38%,而2012年后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开始围绕着一致合成指数值为80的虚线上下浮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工业增速随着整体经济增长的减速换挡也随之下了一个台阶,我国工业部门经济运行也正逐步进入低位波动的“新常态”阶段。2017年3月,我国的工业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在低位再次呈现回落态势,这主要与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有关,我国工业经济景气步入2000年以来的第6轮景气循环的收缩阶段,并一直持续至2018年8月。
金融及投资领域的两个先行指标和3个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以及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5个滞后指标的逆转指标组成了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其走势由图1中的红线给出,历史上我国的工业先行合成指数各个周期的峰、谷点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来说始终具有优良的先行特征。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从2017年2月开始呈现快速回落态势,虽然2017年6—9月份有所趋稳,但随后回落速度再次加快。2018年1月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触底回升,至2018年8月回升局面已持续8个月,依据得到的先行合成指数的平均超前期计算,预计近期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将大致呈现出趋稳后逐步回升的态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景气波动特点
前文对2018年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进一步通过我国工业及相关领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我国工业运行的新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表1我国工业部门景气指标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11
注:各个指标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且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本文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份,“*”为逆转指标。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1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
1.高端制造高增,动能加快转换,工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
2018年前3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作为工业生产晴雨表的发电量上看,2018年9月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4.6%,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较2017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稳中趋缓。从3大门类看,2018年9月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2%、5.7%、11.0%,分别较8月变化0.2、-0.4、1.1个百分点。
虽然工业增速稳中趋缓,但工业内部持续优化,高端制造延续高增。2018年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是比较快的,3个产业的同比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2.2和2.4个百分点。图2进一步给出了相关高技术产业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以及医药制造业增速均大幅度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4.8%,新业态蓬勃发展。
2.工业企业效益向优,盈利结构趋于改善
2018年1—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累计增速由上年超过20%的增速放缓至一季度的11.6%,此后,利润增速出现回升,上半年累计增速为17.2%,近两个月又连续略有放缓。前8个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4.5%和4.0%,购进价格涨幅大于出厂价格涨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业企业效益形成挤压。图3给出了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之间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到二者的变动情况大致相同。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2我国相关高技术产业与工业增加值同比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3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尽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稳中趋缓,但随着工业发展继续迈向中高端,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不断加快。2018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7%;医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4%。工业企业盈利结构趋于改善。
3.投资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筑底回升,民间投资比重加大
图4给出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情况,2018年前3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5.4%,仍处于历史低位,其中民间投资大体保持加快趋势,1—9月民间投资同比增加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2017年同期快2.7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的相对高点。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11
图4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及制造业投资增速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投资大幅下跌,第二产业投资加快,第三产业投资持续下滑。2018年1—9月,农业投资同比增加11.7%,较1—8月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加5.2%,较1—8月加快0.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下保持回暖态势;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加5.3%,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8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制造业今天的投入一定会带来明天的产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4.去产能继续深入,“抢出口”效应显著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去库存的成效较为显著。
从需求侧看,2018年9月全球外需持续减弱,全球制造业PMI为52.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自6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呈下降趋势,反映外需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创两年半以来新低。从图5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边际放缓的背景下,2018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同比增速为11.7%,较8月略回落0.8个百分点,但依然较高,“抢出口”效应明显,工业出货值增速连续3个月大幅上升,其中计算机通讯电子类设备出货值同比增速自6月以来大幅上升。
三、政策建议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11
图5我国的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类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增速及工业企业出货值增速
2018年,工业经济转型步伐正在加快,企业盈利结构趋于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工业发展也出现了新问题,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不断凸显,除此之外,虽然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近期大幅增长,但后期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日趋复杂,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为我国工业发展增添许多不确定性,为保持工业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1.继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带动整个工业经济
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下行压力加大,虽然工业结构不断地升级,但是新动能尚未对我国的工业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加快,从而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整个工业经济,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合作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协调发展。(3)支持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全力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2.全方位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舒适度
篇8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 2 3 4 5 6 7 8 9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1 2 3 4 5 6 7 8 9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 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1 2 3 4 5 6 7 8 9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1 2 3 4 5 6 7 8 9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 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1 2 3 4 5 6 7 8 9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1 2 3 4 5 6 7 8 9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篇9
原油进口较快增长。受国内需求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油进口较快增长,4月份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进口增速有所回落,呈前高后低态势。1~6月,进口原油12575万吨,增长9.6%,其中,一季度进口6439万吨,增长12.4%;二季度进口6136万吨,增长6.8%。
原油加工负荷较高。1~6月,原油加工量20365万吨,同比增长6.3%;成品油产量12298万吨,同比增长6.5%。
成品油消费保持高位。1~6月,成品油表观消费11839万吨,同比增长7.2%,其中:柴油7447万吨,同比增长6.0%;汽油3525万吨,同比增长8.7%。受经济增长较快,农业抗旱与春耕叠加,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引发国内调价预期强烈从而导致消费进一步放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成品油消费5793万吨,同比增长9.3%,其中3月份日均消费量达到70.1万吨的历史高点。4月中旬以后,消费略有回落,二季度日均消费量66.5万吨。
库存水平正常。6月末库存同比增加近百万吨,处于正常水平。
二、天然气产销运行平稳新建管线陆续投产
上半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中亚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下同)进口持续扩大,新建管线陆续投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表观消费量保持较高增速,居民生活、发电、化肥生产等用气得到较好保障,供需总体平稳。
国内产量保持增长。据行业快报统计(下同),1~6月天然气产量5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主要生产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产量比重分别为75.2%、14.2%和10.6%,同比分别增长2.4%、26.6%和19.9%。
篇10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达5%~12%。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烟气容积和排烟温度。烟气容积取决于燃料的水分、炉膛过量空气系数及各处的漏风量。排烟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锅炉效率的高低,排烟温度的提高,会直接导致排烟热损失的增加。一般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就会使排烟热损失增加1%[1]。可见,适当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提高机组经济性。但是,从设计方面,如果排烟温度选的过低又将引起空气预热器的金属耗量增加、烟气的流动阻力增大,如果低于露点,将引起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
二、排烟损失的影响因素
1、烟气容积因素
烟气容积取决于燃料的水分、炉膛过量空气系数及各处的漏风量。
1.1 漏风
漏风指炉膛漏风、制粉系统漏风、烟道漏风,是锅炉排烟温度高的重要原因。炉膛漏风主要指炉顶密封、看火口、人孔门及炉底密封水槽处漏风;制粉系统漏风指备用磨煤机冷风门,档板处漏风;烟道漏风指烟道负压运行外界空气沿炉墙及烟道不严密处漏风。在所有漏风中,尤以炉底漏风影响最大,漏风使排烟容积增大,导致排烟损失q2增加。
1.2 过剩空气系数
衡量锅炉燃烧过程的经济性指标为过剩空气系数α,空气系数α对锅炉燃烧工况及热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系数α过大,会使锅炉排出的烟气量增多,将使锅炉排烟热损失增大,引风机、鼓风机电能耗量增加,也会降低锅炉的热效率。因此空气系数α选择合理,会使能量损失减少,获取较高的锅炉热效率,并使锅炉安全运行。
1.3 燃料性质
燃料中的水分对燃烧的影响主要是使燃烧着火困难,并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煤粉燃尽变得困难。水分对排烟温度的影响:煤中的水份变成水蒸汽,增加了烟气量;水分高,提高了烟气的酸露点,易产生低温腐蚀。
2、排烟温度因素
排烟温度的提高,排烟热焓值增加,会直接导致排烟热损失的增加。一般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就会使排烟热损失增加1%。由此可见适当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提高机组经济性。
2.1 积灰与结焦
受热面的积灰与结焦,会影响受热面与高温烟气的传热效果,使烟气不能被及时冷却,导致排烟温度升高。另外尾部受热面的积灰堵塞,使尾部烟道形成烟气走廊,产生高温度区和低温度区,在低温度区内空气预热器处烟气结露腐蚀管壁,管子腐蚀穿透后又造成空气预热器漏风。送风走短路进入烟道,影响锅炉送风,造成高负荷情况下炉膛缺氧燃烧,引起排烟温度升高。
2.2 燃烧及与运行工况
实际煤种与设计煤种相比,往往有一定偏差,应根据煤质,随时调整锅炉燃烧,确定最佳空气系数和煤粉细度,尽量提高制粉系统温度,同时适当提高顶部二次风的比例,使煤粉充分燃烧。如果二次风送入不合理,可能导致火焰中心上移,或火焰中心偏移和过量空气系数不合理,造成烟气在炉膛内部停留时间过短,烟气与受热面的换热不够充分,从而使排烟温度升高。
由此可见,切实有效地燃烧调整对于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机组经济型是有利的。总结实践,燃烧调整降低排烟温度的方法主要包括:(1)火焰中心位置的调整。正常运行时,可适当增加下层燃烧器的出力,减少上层燃烧器的出力,降低火焰中心,改变辐射吸热量和对流吸热量的比例,从而达到调整排烟温度的目的。(2)通过改变炉膛负压;调整一、二次风比,改变固体燃料的着火时间。(3)通过改变氧量及过量空气系数。 (4)通过改变一、二次风刚性,改变炉膛内火焰长度及烟气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进行排烟温度的调整。
2.3 受热面布置
锅炉设计时,对炉膛沾污系数很难估计,使得受热面布置不合理,或结构不佳,造成受热面吸热不足,导致锅炉排烟温度高。可增加省煤器管排,或将省煤器光管改成鳍片式、肋化式省煤器,增加省煤器的吸热量,降低排烟温度。
三、降低排烟损失与锅炉经济性分析
1. 炉膛漏风不仅与设备结构有关,而且与锅炉运行方式检修管理有关。为减少排烟损失q2,必须尽力设法减少烟道各处的漏风,而减小过剩空气系数α,q3、q4会增加,所以合理的过剩空气系数a值应使q2、q3、q4三项热损失的总和最小。过量空气系数α取值范围应该在1.05-1.23之间,目前有些电厂过量空气系数的取值高于此理论取值,属于富氧燃烧,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结焦现象,但这极大地牺牲了机组的经济性。对于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很不利,过量空气系数取值应尽量在理论值下限运行,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2. 为减少燃煤中的水分,通过调整磨煤机运行和冷热风配比,确定合适的煤粉细度和干度,使各项热损失减少,提高锅炉热效率。一般,煤中的水份每增加5%,由于损失而使锅炉效率下降0.5%。
3. 如果排烟温度选的过低,从设计方面,又将引起空气预热器的金属耗量增加、烟气的流动阻力增大,如果低于露点,将引起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为防止或减轻对低温受热面的腐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空预器受热面的壁温,实际中提高壁温最常用的方法是提高空气入口温度,一般使用暖风器或热风再循环。入口烟温一般应取稍高于露点温度。
4. 根据运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吹灰周期。某电厂420t/h燃煤锅炉投用吹灰器后排烟温度可下降5-10℃,采用吹灰器能使锅炉排烟热损失下降约1.2%左右,可提高锅炉热效率1%[2]。
5. 燃烧调整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不言而喻,但这需要运行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要准确掌握煤质变化,及时调整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篇11
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指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活动不断向外扩张的正向作用力。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力是虚拟性金融促进经济朝着高效、正向方面运行的作用力,存在于城市化经济内部。其中金融活动作为金融经济力的重要主体,其外延较为丰富,如金融要素、金融市场及机构等[1]。在实践活动中,金融经济力不仅会对经济体制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前者体现在市场、政府方面,后者涉及内部与外部性。城市化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与“市”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别。
二、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产生的作用
金融经济力与城市化经济运行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后者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持续、健康的城市化经济运行,能够为金融经济力积极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多机会。
(一)金融经济力对“城”产生的影响
土地作为“城”中的核心,城市化经济下,土地由原来的基本形式转变为资产化土地,其创造的价值表现形式为地租。地租波动除了会受到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影响。因此利率成为金融经济力调节城经济运行的关键点。除此之外,金融还会从其他途径对城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2]。详细来说,一是对房地产市场中,负载“城”要素的城市土地对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简单来说,金融市场体系成为调节“城”需求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基于分配理论,在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下,拓展投资渠道,为个人投资创造平台;但是重视金融支持,特别是金融服务范围,为城市土地流转市场等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金融经济力对“市”产生的影响
“市”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作为促进城市化经济均衡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当“市”供给大于或者小于市的需求,势必会出现不平衡现象。金融经济力通过内部、外部机制调整短期市经济运行,引导其由不平衡朝着平衡方向转变[3]。从内部机制上来看,如果城市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市”的经济运行将会由最初的市供求状态决定。
(三)金融经济力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针对城市化经济发展来说,只有“城”与“市”都处于均衡状态下,才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城市经济运行的终极目标。金融经济力作为关键性调节机制,在实践中,采取多元方式和方法,促使原有不可持续城、市非均衡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化经济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为城市化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经济力对城市土地供求、城市地租价格等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促使各项要素都能够实现均衡、持续性发展。简单来说,各方面利益主体对城市供求及需求行为能够达到制衡状态[4]。可见,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支持,且能够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为和谐城市构建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发挥调节作用的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经济发展存在短缺、过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经济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亟待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地租调节能力
城市地租是金融经济力调节城市化经济的重要途径,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由非均衡性朝着均衡性方向发展。因此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城市地租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政府应努力创造更加优势的条件,建设城市金融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可以从制度、政策层面上入手,完善土地市场自由流转机制,采取多元投资品种、工具,以此来适应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势。另外,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如针对二者中任何一方均衡、而另一方不均衡,可以对资本市场交易顺畅存储进行投资,提高现有资金利用率,对城市地租机会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5]。或者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服务都能够发行差异化市政债券,以此来调节城市土地价格。
除了对地租的调节,还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级差地租调节能力,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区位之间、不同土地经济效益地租管理。宏观级差地租调节是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城市化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
(二)创建包容性金融体系
金融经济力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到包容性成长的过程。其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经济力调节能力建立在金融发展等基础之上[6]。因此在实践中,应顺势而为,在现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构建并培育包容性金融体系,促使其能够发挥动力机制,促使金融体系能够由原有单一服务朝着普惠型服务方向发展,促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金融体系全面、包容目标。
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在普惠、共享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对弱势融资群体的关注力度,为其环节资金压力,接受来自正规金融体系的帮助和扶持,逐步消除不平等现象[7]。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加强对金融发展分配效率的研究,最大程度上激活金融经济力潜能,以便满足城市化本质需求。可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非常必要,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运行。
篇12
2014年以来,盐城市公路水路经营状况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年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9440万人,客运周转量836.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68%和0.69%。完成公路货运量5093万吨,货运周转量136.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79%和10.07%。完成水路货运量9761万吨,货运周转量236.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59%和9.69%。
一、交通经济运行特点
1.客运经营主体整合初步完成
近年来,盐城市客运企业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客运经营主体进行整合,对市际客运班线进行公司化改造。市际班线方面主动与其他城市对接,完成了盐城至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烟台、潍坊,泰州、靖江,连云港等市班线公司化改造工作;县际班线方面,大丰、射阳、建湖、阜宁公司化班线改造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盐城最大的运输集团为例,2014年该集团公司化改造班线整体经营效益平均提高30%左右,个别班线经营效益达到翻番。
2、大市区公交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
车辆方面,市政府将大市区公交一体化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新购置公交车300辆,新建市公交调度中心二期工程和部分公交站场,总投资3个多亿,有效缓解了大市区交通压力;线路方面,开通了K5、K7、K8、K9、K501、K601、B支6等公交线路,盐都区、市开发区、城南新区已实现市镇公交全覆盖;场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市区客运综合枢纽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核,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东台汽车客运站基本建成,建湖建阳农村客运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市公交调度中心二期扩建工程、城南新区BRT公交回车场等项目正加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青年西路公交枢纽站、环保产业园停保场正在开展土建施工,城南科教城公交回车场已正式投入使用。
3.交通物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重点发展具备物流集聚效应的物流基地。2014年,苏州传化公路港与市交司合作建设“盐城公路港”物流项目,建设规模162亩,投资概算2亿元,目前已进入项目合作签约阶段。随着沿海航线和港口吞吐量上升,大丰港物流园区逐步凸显物流集聚效应。二是大力培育大型龙头物流企业。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快推进现有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商品车发送、汽车配件、烟草、医药、家电、电子商务等专业物流运输服务,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增值服务。省“江苏快货”品牌企业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大幅提升,支持神龙公路港运营配套建设工作,形成具备区域代表性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支持江苏盐海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完善物流建设,结合客运资源优势,加快开展快件配送、城市配送等业务。
二、存在问题
1.道路客运行业竞争压力大
一是道路客运企业的市场竞争、生存压力日趋增大。一方面,铁路分流对道路客运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未来连盐铁路、徐苏淮盐铁路建成及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另一方面,苏州等地的工业园区向内陆方向进行迁移发展,往苏州无锡方向的打工客流有较大减少;同时,近年来私家车增多对客流的分流,节假日高速实施的免费政策,使得客流量进一步减少。二是客运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变。部分企业改变采取全额融资的方式由经营业主出资购车进程缓慢,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经营权的变相转让或转卖,与实行公司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不相符,从而产生很多弊端;三是道路客运票制落后、联网水平较低,很难适应区域一体化和综合交通衔接服务的需求。
2.镇村公交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由于镇村公交平均实载率过低,镇村公交对财政支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大丰三个镇开通了镇村公交,共有10条线路,投放10辆公交车。由于班线刚开通不久,老百姓出行乘坐公交车的意识尚未形成,每天乘坐镇村公交的乘客相当少。据初步测算:三镇10辆镇村公交车今年运行成本合计约174.7万元,票价和其他收入合计约15.2万元,燃油补贴约20.3万元。
3、水运市场流动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盐城市水运市场单机船多且流动分散,常年在外省外市运输,难以安全现场管理,存在一些单机船主趋利作祟,冒险航行,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
1.合理引导道路客运企业战略重组
鼓励市域、县域范围内多家经营主体重组成立股份制经营主体,不断提高道路客运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客运站等场站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同城区域内客运企业间的整合,实现运输联合、站运分离。打破地方保护限制,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跨区域联合重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规模、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整合,组建运输集团。并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方式吸纳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薄弱、竞争力不强的弱小企业。
2.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稳步推进镇村公交发展
篇13
引言:
由于电网的损耗主要是由变压器损耗与电力线路损耗所组成,所以电网改造的节电降耗,也就是对电网中的所有变压器和电力线路进行择优选择和优化组合,组建成“安全经济型电网”。
1.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规则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一个涉及到系统绝缘水平、供电可靠性、继电保护、通信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断路器容量、避雷器配置等影响面较大的技术经济问题。目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1中性点接地系统
1、中性点通过弧线圈接地。这种接地方式一般应用于接地电容超过了规定的允许值时的电力系统。此接地系统的原理为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电感消弧线圈。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即该电力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地对电压不会发生增高的现象。电网的电压越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在稍后要介绍的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当中,单相接地电流通常来说会比正常的负荷电流小很多,因而对接地保护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当中,这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电流比较大,继电保护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切除故障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保护装置也简单,安全性能可靠。
1.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这种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和地之间没有电流,因此,结构比较简单,造价也比较便宜,运行起来也比较方便,没有任何附加设备,比较适合农村树状型的供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为和地之间的电流很小,所以在发生瞬时故障时,能够自动消弧,故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的幅度不会太大,不会对电力系统的对称性造成大的破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合理进行电网改造,降低电能损耗
由于各种原因电网送变电容量不足,出现“卡脖子”、供电半径过长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质量,而且也影响着线损。要充分利用在现有电网的改造基础上,提高电网供电容量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运用优化定量技术降低城乡电网的线损,如老旧变压器淘汰中要劣中汰劣,新型变压器选型中要优中选优,既要根据城网和农网负载分布的特点,调整变压器运行位置与供电线路实现优化组合,又要根据电网中变压器与供电线路的分布状况,优化负载经济分配和电网经济运行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推广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技术,提高电网安全经济供电的管理水平。在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优化调整城乡电网的电力结构和提高电网结构中的技术含量,为电网安全供电奠定良好的基础。
2.1电力线损
按经济电流密度优化合理原则可以采用两线路并联运行或增加导线截面积(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的成本)。线路负荷重、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迂回供电,是造成线路损耗增大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在线路上增设一条导线,让两条线路并列运行的方式。增大导线截面的同时,也就降低了线路的电阻,从而降低线路的有功损耗。
2.2合理选用变压器容量
农网改造中一些农村用电负荷。其高峰负荷时间较短而轻负荷时间较长,所以应根据农村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以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针对配变单端供电情况,应适当将配变安装在负荷中心处,这样可使低压线路由一路输出变为几路输出,从而提高电压质量,降低了低压线损。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可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损,选用节能型变压器淘汰高能耗变压器可使变压器运行中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消耗最低
2.3电网类型和结构
1、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合理设计、改善电网的布局和结构,可避免或减少城农网线路的交错、重叠和迂回供电,减少供电半径太大的现象。简化电网电压等级,降低网络损耗。每简化一级,就可减少一级设备,并可减少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以及减少线损。
2、积极应用节能装备。农网配变多为生活、动力及农排混合供电,因而存在有峰谷负荷相关悬殊,低谷用时间内配变二次电压升高以及配变的实际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而如果安装使用了配变节能自动相数转换开关,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变压器、线路的空载、轻载损耗。对于配变多为民用生活和工厂供电,因存在峰谷负荷相关悬殊,低谷用时间内存在配变二次电压升高以及配变的实际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如果安装节能自动相数转换开关,就可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线路空载、轻载损耗。
3、简化电网的电压等级,降低网络损耗。电压如能简化一级,这样可减少一级设备,减少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减少线损。城市负荷中心应尽量用高压引入,可以缩短配电线路的供电距离,如具备经济技术条件应对线路升压改造,根据线路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以及发展要求合理选择升压方案,而且升压投资回收率较快,因此适当考虑升压供电是可行的。
4、选用节能型变压器,淘汰高能耗变压器。S9系列变压器为目前我国10kV和35kV的电力变压器低损耗产品,对还在使用中的高能耗变压器应利用改造,合理规划,予以淘汰或更新改造。在电网改造设计中对新型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不仅应考虑到变压器容量利用率,同时更应考虑到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使变压器运行中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消耗最低。
3.做到经济调度,有效降低网损
3.1合理制定电网的运行方式
合理调整电网年度、季度运行方式,把各种变电设备和线路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减少网络损耗,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2根据电网实际潮流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方式
做好电网的经济调度,根据电网的实际潮流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运行方式,做好无功平衡,改善电压质量,组织定期的负荷实测和理论计算,使电网线损与运行方式密切结合,实现电网运行的最大经济效益。尤其在农网运行中,应合理调度电力负荷,强化用电负荷管理,从而达到配电网络的降损节能。另外,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负荷率及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在相同的总用电量条件下,负荷率越高,峰谷差越小,则线损越小,因此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负荷率、削峰填谷、适时分、并列及转移负荷有利于降低线损。由于线路负载三相平衡度大,则不仅增加相线和中线上的损耗,同时危及配变的安全运行。必须及时进行设整。
4.结束语
变压器及其供电系统经济运行降损的社会效益有:节约资金,即节约电容器的投资和减少变压器的投资;减少电压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进一步降低线损,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由此可见,电网的损耗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减低,使电网达到最优的经济运行,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网运行管理走向定量化、择优化、有序化的现代化管理。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推广电网经济运行降损措施,其节电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