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农地的共享
土地共享主要是指农民将土地的相关信息发送到规范的网络共享平台。一是供需双方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直接进行磋商,从而使得土地使用权得到高效流转。二是平台对土地进行使用权的收购,平台再将使用权转让给其他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土地进行收购使用。这种土地共享的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整合闲置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规模化,让供需双方达到共赢。
1.2农产品的共享
农产品共享与农村物流共享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村购物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农村的物流也呈现井喷式发展。这就为农产品共享提供了条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售,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消费,更可全程参与、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最后依托农村物流将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消费者也可以亲身体验农产品收获过程,体验农村文化和饮食,带给消费者另一番体验。这种模式:一来为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了销量;二来为消费者增加了满足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1.3生产工具的共享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土地分散化严重,小农户生产占主体,小规模生产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难度较大。小农户购买现代农业机械成本巨大。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高,而且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当机械闲置下来就是一种巨大浪费,这就为农业生产工具共享提供了发展空间。利用现达的信息网络,对于闲置的生产工具进行信息共享,对供需双方进行匹配,实现农业生产工具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节省农民生产成本。
1.4农技的共享
当下,知识的共享随着信息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农业科学技术业发展迅速,但是农业科技的推广难度不小,当农户遇到一些种养或者生产性问题,又或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操作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咨询,政府也可以整合行业专家进行答疑,回答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类似于以前的农业热线,现在具有更多的咨询渠道,信息发展也更加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共享更加便捷,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5劳动力的共享
我国一直是廉价劳动力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社会条件不断进步,城乡距离的进一步拉大,农村的廉价劳动力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而且很多农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劳动力缺失、劳动比例失衡现象严重。目前仍以小农生产为主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劳动力流动,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做到家庭劳动力的有效利用,解决劳动比例失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调整务农、务工的工作时长,充分利用生产力。
2荆州共享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有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共享农业新兴发展业态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依托互联网存在的,互联网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它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特点明显,由此带来的是现有政策法规很难与共享农业发展相匹配。一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责任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界定模糊不清,易造成行业混乱;二是平台的行业划分、雇佣关系,平台税收等难以明确规定。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带来的行业混乱和责任不明,给政策法规的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一些政策法规触及不到的地方,从而为共享平台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2农业共享平台数据获取困难
共享农业的发展动力仍然是大量的共享数据。农业作为相对弱质的产业,随着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尤其要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农业共享的平台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实上,很多重要数据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平台公布的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也有待实践来检验。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对数据的甄别能力弱;对平台来说,数据整理和维护也是需要剧的成本。由此可见,数据的共享面临着重重困难。
2.3共享农业监管和信用体系亟待健全
共享农业是信息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产物,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业态,新生事物必然在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以及出现一些行业监管问题。新兴行业鱼龙混杂,市场准入条件不够完善,难以规范和监督市场参与者的各种行为。而且,谁来作为监管者仍然难以确定,最终政府不得不出面,无形增加了监管的隐成本。制定一套适用的监管机制需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另外,新兴行业的崛起,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巨大,如何甄别这些信息得到有用信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缺乏共享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共享农业是一个新生儿,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很成熟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保障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各种机制已经趋成熟,而共享农业首先在地域上不受限制,其次是在行业上不受限制,以农业为基础,融合了加工业、物流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因此,相比于传统行业,在行业管理、行业发展保障、劳动关系等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调整,以维护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机制体制的建立时间比起行业崛起速度慢了很多。
3荆州共享农业发展的建议
3.1政府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法律法规
共享农业发展模式下,平台企业、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更加开放的治理环境。敢于放权,让农民与企业、市场之间走得更近,使得市场中的利益体相互促进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但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建设,明确企业责任,划定责任界限,明确共享农业法律界限,规范共享农业市场化发展,避免市场混乱。
3.2建设共享农业协会,共享农业信息
类似农业合作社,建立共享农业行业协会,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换市场信息,能及时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联合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竞争成本,共同维护共享信息的整合,信息搜集范围和完整性也能得到有效加强,进而有利于市场均衡发展,更加明确共享农业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农民可以从行业协会得到更为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形成双向互补共赢,实现共享农业健康发展。
3.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篇2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面积4.54万亩,粮食产量1.348万吨,出栏优质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占45%,耕牛出栏900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万人,劳务收入1.25亿元,培训农民工2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达6945元,农村城镇化率提高1.7%,造竹0.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提灌机具改造20台/140千瓦,新购置农业耕种机具20台,农业机具补贴3万元。完成灵官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申报工作,实施好后安、宝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解困人口620人,做好农业综合统计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深化完善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
2、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3、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农业工作的关键,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问题,关心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农资问题。一是动员友邻互助;二是协调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好农用物资,千方百计避免老百姓因买不起农资而延误春耕的现象发生,为农民春耕生产打牢基础。。
2、加强抗旱,注意塘库蓄水,确保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旱象将持续发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增强人们抗旱意识,人人参与抗旱,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一是要对现有塘库进一步落实责任,有专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对提灌机械进行检查,该维护改造的要及时维护改造,确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单项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计保春耕。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配合工商、物价、供销部门加强对农用物资市场的监管,杜绝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4、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技站、水管站、扶贫开发办要组织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完善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
2、农机站做好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对乡内提灌机具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组织农机手培训,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农机具补贴及时发放,做好农机管理工作。
3、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规划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建设林区公路。
5、配合国土迅速启动宝合、后安土地整理、协调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四)注重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农业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坝区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岩区村要注意脱毒马铃薯的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
1、继续抓好专合社大棚生姜基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生姜3000亩。
2、做好以专合组织统一加强对甜橙基地的指导管理,带动整个基地全面发展,确保基地产生效益。
3、帮助葡萄种植专业户成立专合组织,争取各级支持,做大做强该项目。
4、做好马铃薯基地发展,多种“脱毒”优良品种,形成规模产业。完成造竹任务5000亩,零星植树造林9万株。
5、抓好竹产业发展,做好红岩片区绿色长廊和高速路、321国道沿线的竹产业发展。
6、做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做好生猪养殖规模户、场发展;,二是做好四坪、谊合、后安村的林下养鸡产业。
(五)加强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保险
1、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险21500亩,玉米保险4600亩,油菜保险200亩,马铃薯保险5800亩,高粱保险1200亩,蔬菜保险1400亩,蓄水池保险134口。
2、能繁母猪保险6990头,育肥保险15500头,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险73145亩,农房保险1640户,沼气池保险1000口。
3、小额人身保险参保率30%,力争40%以上。
4、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
(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贫互助周转金的村要认真做好资金的发放、管理和账务的上报工作,切实发挥扶贫周转资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贫解困规划,落实好帮扶对象和项目,责任到人,确保2013年扶贫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发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七)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兽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协调配合,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500人次,农民工送县统一培训280人,农业机具人员培训150人。
(八)做好农业安全防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发放森林防火资料10000份,发放到各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张贴,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2、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对已建立的人畜饮水站或池要严格按照消毒处理制度操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民饮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确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灾情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出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
5、做好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印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禁止随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报告制度。
篇3
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原来多数也是农业大县,它们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从产业层面看主要也是工业作的贡献。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产业结构是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是11.8∶55.3∶32.9。一产占的比例只有11.8%,三产占比例为32.9%,二产占的比例最高达55.3%,最高的县(市)达77.7%。湖南县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别在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产值较高的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邵东县、醴陵市、耒阳市,就是因为大力发展工业,第二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高;相反,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产值较低的桂东县、古丈县,就是因为工业产值占的比重很低。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高度和该县工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县域工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决定该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高度。由此可见,农业大县完全有必要大力发展工业。
问题首先在于农业大县能不能大力发展工业,回答是十分肯定的。
首先,农业大县有大力发展工业的原材料资源,各种农、林、牧、副、渔产品非常丰富。大米、油料、棉花、大豆、蔬菜、木材、水产品、猪、牛、羊、马、鸡、鸭、鹅、蛋等,都是大力发展工业的宝贵的原材料。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工业所需的电力、煤炭、淡水等资源现在多数县市也都有一定基础。
其次,农业大县有大力发展工业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一个农业大县一般有二三十万、几十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可以转为工业的劳动力达50%左右。且这些劳动力价格低廉,一般一个从事工业的农业劳动力月工资才500-800元,每小时工资3.3元左右。
再次,农业大县有大力发展工业的必要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总的说不算宽裕,但农村与城市比,农村发展工业用地还是有的,农业大县可以充分利用山地、丘陵、荒山荒坡,大力发展工业。
第四,农业大县有一定大力发展工业的技术资源。这些县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比较发达。一个县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在沿海的务工人员,他们中有一部份有一技之长,回乡后可以充当企业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各类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引进,大力发展工业所需管理与技术人材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第五,农业大县中有小部分人员己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了原始积累,各个县市均有一定的民间资本,每个县市大约有上亿元的工业存量资产,有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的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同时,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本。国家也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对农村贷款额度,这些都有利于解决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工业所需资金问题。
但农业大县大力发展工业关健在选准发展工业的路子。农业大县的优势必竞在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完全离开这一实际情况去发展工业,农业大县经济发展也会走向歧途。一方面是农业大县的实际,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工业,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创新经济发展思路:找到二者客观存在的结合部,这一结合部就是大力发展与农相关产业的工业,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大力发展这些产品的浅加工、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多次加工,如玉米深加工、大米深加工、大豆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等;大力发展为农村服务的生资、农药、农机、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与农相关的生物制药、中草药业、保健品业、家电业、房产业、建材业、煮饪业等。
农业大县在把发展工业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必须走专业化协作之路,在各个县市按产品进行分工协作,同一产品有许多县市同时生产又规模都不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品种在县市进行分工,实行专业化生产。
农业大县大力发展与农相关工业有几个着力点:
一是增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意识,以工业的理念和方式发展工业型农业,实施“工业强县”或“加工强县”的发展战略。消除一切不利于工业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与农相关工业的创业活动。
二是从各县市的优势与特色出发,确定几个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立“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体系。不同的县市有不同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化的基本点就在发挥各个县市的优势,放大各个县市的特色,这样的专业化就是有根基、有活力、有市场、有前途的专业化。切不可不管有没有优势,有没有特色,盲目搞专业化,这样的专业化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专业化,是万万不可搞的。
三是举全县之力培育特大型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以这样的企业大量收购和消化农民的农产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销售给国内外市场,实现农产品的高价值。有条件的县市也可以以农业、农村为基础,组建农、工、商,产、供、销联合公司。
四是为与农相关工业发展开创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开放就是要把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水电价低廉及环境条件好等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或其它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础,延长产业链,培育规模经济。
篇4
塔里木乡辖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09人。我乡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五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地区、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塔里木乡社会各项经济总收入从4255万元增加至7360万元,增长31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3070元增加至4975.5元,增长1905.5元。由2000年棉花总产不足10万担到2005年棉花总产18.5万担,总产增加了8.5万担。因有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我乡先后引进四家有实力的棉花加工收购企业。2005年乡政府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民种植红柳、大芸的技术进行培训,并由乡政府出台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红柳、大芸。2005年种植200亩已试种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五年来全乡累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0余万元,修建防渗渠11.5公里,投资140余万元修建扬水站两座。新开挖墩阔坦、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娜格尔汗、仓塔木村等渠道共计24公里,农田水利网络建设基本形成;2005年开挖渠道18公里,缓解了全乡用水紧张矛盾;排碱渠清淤方面,2004年至2005年完成了20公里的清淤任务。帕曼水库出水口到分水闸的8.5公里的防渗工程已完工,拜什托格拉克、仓塔木、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村引水渠防渗工程已完成勘测任务;防病改水方面,历年来共解决了871户农牧民饮水难的问题。其格格热木村、墩阔坦村的输送自来水管道正在新建加压泵,两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草场面积相对减少,牲畜数量逐年增加,各种疫病较多的情况下,乡党委始终把对草场改良、绒山羊品种改良、防疫工作等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牲畜的数量和质量。牲畜存栏数由2001年的59700头只增加到2005年的73586头只,出栏数由27200头只增加到32614头(只)。五年来共防疫牲畜1553150头只,绒山羊改良完成63060只,绵羊改良完成8238只,引进种公山羊577只、卡尔库尔公羊30只,建成绒山羊养殖示范村一个。每年有计划的引洪改良草场,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了有机山羊肉的产品认证,拓宽了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把“生态立乡”作为全乡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克服春季缺水、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重、栽树成活率较低的困难,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五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650亩,栽植树苗319175株。参加全县新沙公路上的义务植树造林劳动,也多次受到好评。五年共平整乡村道路两旁林带48公里,并修建了配套的灌水渠道和桥涵,为今后林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五年来,乡党委在农牧民中加强宣传,同时以本乡农民破坏林木,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件作为警示教育,目前全乡农牧民对自然林的保护、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机数量迅猛增加,作业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乡共有各类拖拉机536台,2005年达到777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5台、小型拖拉机682台,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942台,促使春播耕种的速度和质量的逐年提升。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目前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实现人均收入10000元
我乡现有耕地7.5万亩,在今后五年内将结合退耕还林、改造低产田和节水灌溉等措施,退出1万亩(主要是用水过多、隔壁滩散零耕地和不利于改造的地产田)用于扩大我乡大芸种植面积和发展酸枣种植20亩试种,依此逐年增长,实现农牧民多方面增收。保持的6.5万亩耕地,进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依此节约用水、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按我乡4700多人算人均可占耕地14亩以上,每亩可创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是我乡第二支柱产业,目前占全乡GDP总量的13%,今后五年将结合有机山羊肉的品牌效益,将绒山羊殖基地规模化,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作用,提高山羊肉、羊绒的质量,此例增长潜力将达到20-25%,人均可创收2000元左右。另外我乡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创收,也将为农民创收10%,1000元左右,今后五年可以实现10000元以上目标。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三是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四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但财政“缺口”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发展思路和今后五年的目标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塔里木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乡村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乡村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主要措施
(一)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目前主要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和村庄整治建设,把各村抗震房工程全面实行集中联片,合理规划,逐步推进,实现村庄城镇化建设目标。2006年我乡将墩阔坦村列为村庄集中整治示范点,村庄整体搬迁户47户,以此以点带面,到2008年我乡完全实现1000户抗震房标准建设,同时达到水、电、路、电视电话、广播五通的要求,实现新农村建设。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优棉强畜的发展思路
1、加快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积极发挥我乡棉花的生产优势,加快速度把我乡建成沙雅县优质棉生产基地。我们继续坚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科学投入,主攻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通过落实带状高密度栽培技术,健全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程机械化程度,把棉田稳定在6.5万亩以内,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退出部分把低产田、戈壁滩零散用水过多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和发展大芸产业。以塔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库抢险加固、渠道防渗、节水、土地平整等的建设力度,改善水利设施薄弱的状况,使我乡棉花亩产达到135公斤以上,总产在19万担以上。
2、真正将我乡建成绒山羊、卡拉库尔羊养殖基地
以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挖掘内潜的方针,从加大品种改良、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入手,建立和完善绿色有机畜产品的标准体系,扶持我乡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每年有计划的采取引洪灌溉的方式改良天然草场。发挥绒山羊养殖基地和绒山羊协会的作用,规范对基地和协会的管理,解决农牧民一家一户进市场难的问题。将牲畜载畜量控制在7.5万头只以内,绒山羊为6万只,产绒量由目前平均产绒量190克提高到300克以上,加快绒山羊人工配种和淘汰整群工作,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管理。
3、林业发展方面
主要是加强自然胡杨林的生态保护,通过乡林管站加大对林业和草原的监管力度,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草原不受破坏。同时加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任务,通过每年每人5棵成活率任务,主要种植胡杨、沙枣等抗旱抗碱树木,使2010面全面实现乡村道路绿化率。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塔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对拜什托格拉克、库木库勒、仓塔木、克力也特、央塔克巴什五个行政村的水渠防渗建设,以便完善我乡总排清淤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各村主要条田都有支排。完成对帕满水库和艾莱克水库的除险加固;在艾莱克水库出水口修建混凝土三孔闸一座,疏通和改善吉格达拉西渠道;维修文化渠进水口;对防洪险段提前加固除险;以草原站至塔里木乡道路建设为契机,扩建乡街道;积极争取沙雅县塔里木乡到库车塔里木乡道路建设项目;利用农网改造项目,争取乡机关居民点和各村抗震安居小区更新、架设输电线路;加大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解决乡机关居民点自来水管道工程,重点解决部分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
2、坚持“生态立乡”战略,打造绿色塔里木
我乡是原始胡杨林保村较为完好的乡域之一,加强对天然林重点区域的保护一直是我乡“生态立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胡杨林的保护,积极推进建设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扩大人工造林面积。二是以完善农林网、道路两侧绿化为重点,兼顾农区灌木林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绿化建设,发展庭院绿化,提高绿地覆盖面积。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禁过渡放牧、乱开垦草场和草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利用。
3、积极打造有机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抓好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认证后的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增强我乡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深加工、储藏等方面要多谋求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我乡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集体、私人等≿包自然水域,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进有机羊肉的真空包装,大力扶持“风味羊肉干、水产品”等项目的深加工企业,扩大视野、寻找商机,努力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要充分利用我乡独特气候条件,在现有种植红柳、接种大芸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红柳、大芸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塔里木甜瓜种植面积,以标准化生产、节约化经营的方式,提高单产和品质,逐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自然原始胡杨林、艾吉娜墓、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沙漠等自然资源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艾吉娜墓考古旅游风景区、艺术科考观光区,自然原始胡杨林观光区和塔里木河漂流项目。鼓励多方力量,并调动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区的路、电、水、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
(四)做好清财、理财、生财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清理整顿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草场承包制度,把土地作为经营性资产加以运作。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精简村干部,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培训农牧民上下工夫,加强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修理、餐饮、服务、农机、建筑等适合农村情况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餐饮、修理、运输、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深入“村财乡管县监督”的理财模式,建立合同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把规范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在清财、理财、生财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篇5
2防止农业生产遭受洪涝灾害
作为产生农业生产研究人士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最怕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巨大,而国家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措施,不断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体系,而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各种措施都这些有利于防止农业生产遭受大型的洪涝灾害,在枯水期或干旱季节的时候,水库可以放水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防止大片农作物枯死;而在洪水期或将于充沛的季节,水库可以贮蓄多余的雨水并对洪水进行拦截,以更好地防止降水过多或洪水泛滥而淹没大片田地,造成农业破坏,同时贮蓄在水库的水更有利于在旱季的时候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更有利于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
3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在粮食方面也要求五谷杂粮都要吃,在蔬菜方面也要求进行绿色生产和多样化生产,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这无形中要求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要求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而作为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利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基础的保障,为各种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靠天吃饭的消极现象,提高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4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短暂的时间性的就业,增加他们的额外经济来源,而这不仅有利于自己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投资于自己的农村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而粮食产量的提高又再一次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来源,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余的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6
[7] 孙 明.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25-128.
[8] 陈锡文.法国、欧盟的农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6):11-14.
[9] 郭作玉.法国的农业信息服务[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0(2):16-17.
篇7
万昌先导区的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覆盖18个村,4824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48000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吉林万昌先导区近年来的发展,既源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源于先导区政府产业科学有效的政策。
一是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吉林万昌先导区位于长春与吉林两市交接地区,是吉林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和关键环节。该地区处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覆盖范围内,无霜期时间较长,降水量相对较多,土层深厚、酸度适宜、保蓄水肥能力强,各种营养元素齐全且均衡。万昌先导区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加工、储运、销售提供了保证。
二是产业基础雄厚。万昌先导区的大米深受人们的喜爱。该区域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万昌大米”已获得国家三重保护(国家原产地标识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60户,基本形成了永吉县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
三是农业生产要素灵活。万昌先导区作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土地是当地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该地区土地成片分布,农业合作社已具备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实力。科学的土地流转管理是合作社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农业的关键要素。在当地,土地流转成为农业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万昌先导区农业取得的成果
万昌先导区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2016年,万昌先导区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土地,把每个池子统一建成2000平方米的方条田,解决了田埂过多浪费土地的问题,更加便于机械化作业,同时通过建设组合式轨道渠埂,实现每万亩改造后可增加生产面积400余亩,可增收120万元。
吉林万昌先导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由三个项目共同组成,分别是农发项目、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完成将促进万昌先导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万昌先导区除了改进当地农业施工的设施,还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科技化水平。当地通过信息化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检测系统的建设与升级,来实现“互联网+精准农业”管理。另外,万昌先导区积极打造田间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建设宗旨,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品牌做响、产业做大、使消费者满意。
万昌先导区不仅在农业施工与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完成,重点镇的建设,美丽移民村的修建以及“绿美示范村屯”项目的创建。这些项目的完成为万昌先导区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农业结构改革的重点示范区,万昌先导区在推动农业结构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对万昌先导区农业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3农业调整面临的问题
目前,万昌先导区经过一系列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当地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背景下第一产业转型,面临农业增产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呈现出不一致性,收入对产出的弹性持续下降,农业创造收入的能力日益减弱。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是强化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关键,因此万昌先导区未来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农业调整面临的问题,立足万昌先导区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探索新常态背景下加快转变万昌先导区农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万昌先导区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结构创新的参考意义
万昌先导区作为现代示范区的重要典范之一,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万昌先导区遇到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经验。如何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点:
4.1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
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加大引进科学技术水平高的设备,提高粮食的收割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例如,吉林万昌先导区具有成片分布的土壤,为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万昌先导区在农产品耕作或者收割时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进行收割,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4.2延长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
不能将农产品仅局限于第一产业的初级产品,而应将其作为“接二连三”的基础性产品,即农产品是和第二、三产业接连在一起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曾指出:“日韩两国将农业理解为6次产业,1+2+3=6,1×2×3=6。”由此可?,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就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必备的食品,任何食品的产出都需要农产品作为保证。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发展当地特色的农产品。针对特色农产品加大商品化的开发与创新,延长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例如,万昌先导区打造的芦笋生产园区,芦笋被直接挖出来进行销售,初加工产品的售价和利润存在“天花板”。如果将芦笋进行深加工,比如制作成芦笋罐头、芦笋液体饮料、芦笋保健药等芦笋制品,则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4.3政府要及时提供帮助与支持
在农业结构创新改革中,政府的支持对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与设备的投入,当地政府应该为人民提供资金的援助以及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户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规避风险、实现增收。比如,万昌先导区在项目进行时,将项目中所花销的每一笔资金都记录得相当详细,这样有助于农业结构创新有计划的调整,另一方面方便了政府工作人员记录资金的走向。在万昌先导区中,政府的支持使当地农业进行创新结构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资金与技术人员及时到位,更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
4.4提高农业从业人员自身素质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66-02
1 导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吸收了发达国家的大量投资,并且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和最庞大的消费群体。虽然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但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走势影响着世界经济,而世界经济的动荡也直接波及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在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虽然中国的经济遭遇和表现没有欧美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糟糕”,但也随着世界经济的集体衰退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国内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遭遇“彻骨寒”的时候,一波巨大的农民工“失业潮”已然来临。
2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必然性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指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半年以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了解到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返乡创办工、商等企业。在目前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可以说蕴含了多重的必然性。
2.1 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著名的“生死状”事件,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集体化时代的结束,“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的实施,使得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的机械化程度更是今非昔比。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原有生产资料已经不足以解决广大农民的“饭碗”问题,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原来转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因为失业返乡,使得本来已经饱和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几近崩溃。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来拓宽就业渠道,消化剩余劳动力已经迫在眉睫。
2.2 返乡农民工具有较强的消费偏好
消费偏好(consumer inertia)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标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习惯的前往一定的商店或反复、习惯的购买同一商标或品牌的商品,此类消费者常在自己的潜意识支配下采取行动。消费者的偏好会受到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多生活于沿海发达地区,经常出入城市的大型商场或购物超市,生活质量相对农村而言有较大提高,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消费偏好和惯性。而当他们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之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实力的锐减显然无法满足这种消费惯性的延续。俗话说,穷则思变。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返乡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热情。在有一定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返乡农民工必然展开创业活动。
2.3 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初步完成
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使得农民工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习到了从商和经营的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此外,农民工对于家乡的资源、市场和商机都比较熟悉,更善于捕捉创业机会,而且能够吃苦耐劳,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从业优势明显,可以说已经完成了支持其创业的初步人力资源积累。由此可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并不是偶然的以“备用”形式出现的。他们通过接近、了解市场,而后再发展到利用市场。实际上,他们走向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发社会资源、提高人力资本的过程。
2.4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约有1.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根据国家统计署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有大约500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管理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根据有关测算,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将有效解决5至6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如果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将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坚信,广大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将会逐渐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3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
返乡农民工创业,就其自身而言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长期在外打工,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使得农民工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知识和一定的资本,并且学会了一技之长。其次,农民工大都能够吃苦耐劳,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建筑、装饰、建材、家政服务、运输等行业具有明显的从业优势。第三,农民工熟悉家乡的环境,有亲人随时随地的支持和鼓励。第四,农民工创业的机会成本较低。如果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其所放弃的无非是再度外出务工或继续在家务农的机会,月收入上限约2000元,因此机会成本并不高。
3.2 劣势(Weakness)
返乡农民工创业,其自身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资金不足。农民工的初始创业资金来源一般是其长年打工积累的资金,至多在5至10万元,仅仅能够做一些门槛较低的小生意。其次,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人员占总数的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三,农民工社会关系欠缺。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关系对于创业的成败和好坏确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3 机遇(Opportunity)
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首先是党和政府逐渐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在刚闭幕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并特别提出要“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其次,一些有利于农民工创业的方针政策将逐步出台,创业投资的硬、软环境将得到改善和优化。第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市场充满了商机,只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和艰苦创业的精神,都可以享受改革放开的成果,通过创业获得幸福的生活。第四,如今的市场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细分市场,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3.4 威胁(Threat)
外部环境在给农民工创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尽管创业的硬、软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还远未达到对农民工优惠、有利的程度,农民工创业还会遇到很多政策上的障碍。其次,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返乡农民工创业,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融资渠道又不畅通,可谓难上加难。农村金融体系的残缺使得返乡农民工创业无法像城市创业者那样便捷地完成创业融资。城市创业者可以运用的融资手段有:风险投资、基金担保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等,而这些手段在农村市场都难以运用。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而言,他们所能运用的融资手段仅有向亲朋好友筹借或者依赖于农村地下金融市场(私人钱庄)两种。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其融资成本十分高昂。第三,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创业风险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这也正是许多返乡农民工面对自主创业而犹豫不决的原因所在。
4 政策建议
从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不难看出,广大的农民工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具备了创业的初步条件,但是要想创业成功确实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第三方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扶植。而就地方政府而言,要让从沿海发达地区归来的农民工安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科学引导,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切实体现出国际经济危机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较优势。
4.1 强化政府效能建设,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方政府在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身的角色转变问题。要从之前的“牟利型领导者”逐步转向“服务型参与者”。不断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广大农民工做好服务工作。对待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要像对待外商一样积极、热情,解决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用地、用工、供电、供水、税收、工商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返乡农民工创业。
4.2 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多元化的解决融资问题
我认为,由于农村市场金融体系的残缺,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金融机构业务的向下拓展,完成农村融资市场的建设并不现实。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担保,第三方企业支持的模式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并实现社会化经营和管理。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农民工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民工创办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与此同时,仍然要加强农村市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农村市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克服农业的规模不经济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4.3 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引导,实现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广大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返乡创业所选择的企业类型多数是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为严重的。又因为他们本身的管理经验有限,家长式作风突出,十分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混乱。其结果是,农民工的创业型企业平均寿命都非常短暂,容纳就业的功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对返乡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和引导,不仅可以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培养创业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到经营理念、经营风险、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提供金融、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创业农民工掌握技术,了解市场,寻求商机,规避风险,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文环境水平
地方政府要突出抓好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基地,并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的辅助投资压力。还可以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创业项目特点,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开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周阳敏,张甲霖.应对危机战略[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56-57.
[2]阳立高,廖进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4):58-60.
篇9
一、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有关土地整理的项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着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质量还有待提高
土地整理项目对于我国的建设及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土地整理的数量之外,还需要保证施工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整理项目中施工质量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力,在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之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合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并没有完全按照合同上的规定执行,使得合同上的相关条例形同空文;二是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土地整理工程进行以前,施工队伍仅仅是按照竞价来选择,并没办法了解他们的施工质量,一些缺乏经验的施工队伍,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规划设计频繁更改
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规划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根据施工条件、天气和其他影响因素,对原有的项目进行调整和修改。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规划设计频繁变更,导致了一些相关的管理问题:第一,地方政府的强烈干预,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对于规划设计的影响比较大,他们为了追求工期或者是形象工程,而忽视客观规律的现象经常出现,在这种强烈的干预下,一些土地整理项目不得不更改最初的设计规划;第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工期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遇到很多突发的情况,使得原本的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修改,另外,一些部门批准以后,进行了一定的规划设计,但是在获得其他部门的批准过程中,又会对原有的规划设计进行修改。
(三)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
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讲,一般项目的规模比较大,涉及到的资金也比较多,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项目的管理阶层对于资金的管理使用非常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预算不合理。对于一个庞大的工程来讲,预算工作可以说是指导工程各项工作的龙头,但是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缺乏相应的科学预算,在施工以后往往出现预算不够或者是预算大量结余的现象出现;二是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对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工程来讲,财务管理是保证项目开展良好的坚实后盾,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财务的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
二、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管理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在进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以及管护,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土地整理项目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控制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
工程质量不仅仅关系到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还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相关的利益,必须受到管理阶层和具体施工人员的重视。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为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设计单位进行一定的考核机制,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克服规划立项中提出的可预见的问题,同时要突出设计人员在设计单位中的地位,对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考核,选拔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为其他施工人员树立榜样;第二,搞好工程质量管理,需要狠抓施工过程各个环节,对于一项土地整理项目来讲,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以及进度都必须得到保障,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优质性,针对工程每一项环节都予以检测,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
(二)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以说是关系到项目能够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针对以上所述的规划设计频繁变更的现象,我们可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进行深层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规划编制:第一,在进行项目施工以前,需要对当地的土地环境进行侦测,充分掌握土地整理工程的总体概况,确保土地的质量符合土地开发管理项目的相关规定;第二,认真分析相关的工程资料,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分析是否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解决问题;第三,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政府的相关规定或者是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
对于一项庞大的土地整理项目来讲,涉及到巨大的资金数额,关乎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开展的坚实后盾,首先,做好工程的预算工作,在核实预算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各项工程环节,确保无遗漏、无重复,认真核实好每一个环节,使得最初的预算与最终的工程款项相差较少;其次,施工过程的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其他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私自挪用,给施工过程造成重大的损失;再者,收入和支出进行分开管理,确保“收支两条线”之间的相互平衡。
三、土地整理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通过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数量,促进了土地的产出率;合理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为农作物生长、产出提供最优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增加农作物产量,逐步形成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公共投资项目,修建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所需资金量非常大,是重要的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拉动作用。
(三)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需要劳动力,一般从项目区当地寻找适当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新增加的耕地耕种需要劳动力,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修理等等也需要劳动力,如此就促进了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四)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提高农民收入,不仅体现在新增耕地来的经济效益收入,还体现在工程施工的劳动报酬上。
(五)土地整理能抵御自然灾害,例如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够抵抗并降低旱涝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改善土地抗灾害能力。
(六)土地整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迁村并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是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人地矛盾的方法,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实施土地整理工程还能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国家、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涉及资金巨大,因此对农村土地整理进行全面的公共绩效管理评价已成为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盛济川,施国庆,梁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10,08:86-90.
[2]陈鑫诚.农村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篇10
——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滞后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的增加,探讨了企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新途径,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
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并为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二元经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制度;就业需求;就业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但与工业化水平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1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遏制了城市
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最终将制约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
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但是,现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8%,剩余劳动力达1.2亿,而且每年增加100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因此,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实现劳动力的转移与企业恰当对接仍任重道远。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年初,东南沿海地区各大
企业纷纷陷入“用工荒”浪潮,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凸显,一方面,对劳动力需求剧增,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从而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
所以,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增加农民收入,用农村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造成企业“用工荒”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劳动市场的改革滞后于经济制度的改革,造成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要素的
流动性和效率性较差,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劳动就业制度不健全,并且不能与现代的企业制度接轨,从而造成企业缺乏活力 、盈利性较差。另外,我国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强,而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育层次偏低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并最终加剧企业“用工荒”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
(1)企业层次
1.企业现行的劳动就业制度不完善,特别中小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一方面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员工的利益不能得到确切的保证,造成员
工的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发展不能和员工的职业规划有效的结合,使员工对工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工作效率较差。
2.由于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使员工的工资水平长期停留在标准水平以下,再加上粗放型的用工
模式,从而导致当前招工难的内在原因。
3.企业文化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部分中小型企业,不能满足员工对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技术
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却不能满足工人对工资待遇的期望,最终留不住员工。
(2)农民工层次
1.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难度大。文化水平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最根本的障碍,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低,从受教育的程度来看,农
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以具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为主。二是技术素质低,据2009年调查年鉴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仅有27%受过专业培训,还有73%的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文化程度和技术素质的低下,不仅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而且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2.由于户籍制的限制,使农民工对城市的生活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
外来农民工无法获得真实的城市市民身份,不能取得城市户口,不能和城市职工同工同酬,不能享受城市市民的各种福利待遇,这种“边缘人”身份使他们游离于城乡之间,
影响着平等就业,就业成本、就业质量以及就业收益,造成城乡就业矛盾的不断激化,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3.农民工对工作的诉求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他们
不仅仅只满足于基本的生活,而是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出现后,打破了原有的就业格局,致使目前“用工荒”与农村剩余
劳动力矛盾加剧。
(3)社会制度层次
1.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转移任务重。一方面我国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有1.2亿,再加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数量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但
由于就业观念、劳动技能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再就业,致使隐性失业迅速显性化。
2.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还没有根本建立。首先,农民工法律知识贫乏,自我维权的意识与能力不强。其次,社会对农民工正当权益的关心不够,缺少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援助
。最后,在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劳动力供给方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而我国还没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体系,再加上执法不严等原因,造成农民工工作环
境恶化、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严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件,这也是造成“用工荒”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原因。
3.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劳动力要素市场不仅流动性较差,而且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供求信息的不对称性,阻碍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再加上劳动力人力资源
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并且不能有效的与市场需求相衔接,造成劳动力市供求矛盾的加剧。
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和“用工荒”的矛盾,我们不仅要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劳动力
流动效率,而且还应该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企业用人机制的恰当对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充分流动。
(1)在企业产权制度上,我们要对现行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企业自主用人和人才自主
流动的机制体制,加快人才流动,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增加农民工收入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丰富农民工的生活。
(2)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的速度,首先,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增加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训练
,增加农民工的技术素质;二是不仅要在加大劳动立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而且还要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劳动者的流动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逐步消除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主人,并且要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在所有制结构上,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突出的贡献,因此,要为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提
供财政税务支持,并降低私有制经济进入市场的门槛,充分发挥私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优势,达到缓解劳动力剩余问题。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以及就业途径的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
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起还能缓解企业“用工荒”现象,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
民经济的发展的有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对工作的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不仅不安于工作的现状,而且更多的追求自由、平等、权益等多方位的诉求,具
体表现在:
(1)对外出就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新生代农民工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需求的基础上,他们对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日益剧增。据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报告,2006年,在租赁房和自有房中居住的农民工只有20.1%;而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住在租赁房和自买房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37.7%,这说
明他们对精神、情感和家庭归宿的更强需求。
(2)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更加积极主张。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
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张。
(3)有更清晰的角色定位和长远的职业规划。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在是农民,
打工仔等,而是工人,并且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他们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能够长期稳定的在城市生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
,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另外一项调查显
示,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在城市谋取一定的职位,并获得稳
定的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就业局面,另一方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因此,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新的就业需求,我们不仅要在制度上
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机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途径的探讨,实现农村剩余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与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
恰当对接,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对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8(4),2一10.
【2】 蔡防.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l),3一9. 【3】 陈永金.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人口迁移.载蔡防,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8一58.
【4] 杜鹰.农村就业与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载刘江主编.21世纪农业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 杜鹰.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载蔡防,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8一136.
【6】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89-98.
【7】 侯红娅.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4(7),52一54.
篇11
(1) 建设特色产业新业态。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中建庄园、山下建景区”的发展理念,该把坳上、艮山口4万亩杨梅核心区建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博物馆。山上按照“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公司化”的要求,新建和改造高标准杨梅果园,建设杨梅品种园。果园里新建了游步道、停车场、观光车道等各种休闲观光旅游设施,把整个基地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大公园。山中建杨梅酒庄,近三年来新建了一品东方、圣仕百诺、青龙界等六大杨梅酒庄,集杨梅果酒加工、产品研发、参观品酒、杨梅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
(2)打造产业加工新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实施“113651”计划,建设1个杨梅生态博物馆,1个杨梅科研中心,发展10万亩杨梅鲜果、万亩杨梅绿化苗木、千亩杨梅良种果苗3大基地,建设6大杨梅酒庄,发展50个农家旅馆,打造10个苗侗风情团寨。三是甘太综合园区,重点发展竹木精深加工。2014年,新入园企业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30家,实现税收8556万元,增长27%。
(3)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重点实施茯苓GAP基地认证、茯苓GMP生产、茯苓系列产品研发、杨梅保鲜技术、山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等10项科研项目。
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有机结合
建立了专业“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专业引导机构。靖州县建立了独立的专业性的创业机构――喜乐购互联网电子商务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16年3月16日。是在国家“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的广泛调查、研究,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深度研发而形成的新型电子商务企业。
在公司运营方面,改变了传统依托线下销售的方式,改为线上线下联合供销的新途径,以互联网为沟通客户联系客源进行销售为主线,下线主营互联网培训、农产品收购、仓储,线上线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打造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是靖州的特色农产品。帮助梅农销售杨梅,为当务之急,喜乐购公司通过2016年的努力,把靖州杨梅销往长沙、株洲、湘潭、北京、桂林等大中城市,实现了互联网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摆脱依赖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
在公司宣传方面,不仅依托互联网强大的宣传功能,还将资源与各广告媒体渠道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在2016年杨梅成熟之时,与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火星情报局》等电视媒体助农销售节目合作,公司与“快乐购”“淘宝馆”及各大电商平系销售靖州农产品。同时该公司投资拍摄了,靖州首部微电影《杨梅之恋》该部电影以爱情为主线,将“靖州杨梅”与该县主要的风景名胜及风土人情完美结合,从而将靖州的自然景物和人文生活综合展现给广大网络观众,《杨梅之恋》――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让广大群众,了解靖州,喜爱靖州,也了解靖州有这么一帮创业青年
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有效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靖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结合本县实际,明确了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拓展务工人员就业渠道、提升惠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做法是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及时、便捷、可靠地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设立服务联系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二) 重视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近年来,靖州人社局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创业就业 ,针对这一群体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等特点,人社局组织了多次培训,仅2015年,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346人,并进行1期后续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笔,利用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项目,邀请省内知名高校科技专家来靖给乡村种植大户举办特色产业技术培训班4期。在2016年上半年,人社局新增各类创业主体674个,完成任务数的74.9%,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221人,完成任务数的96.9%(其中带动城镇就业691人,完成任务数的109.7%。
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条件日趋成熟
(一)创业主体的自身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年龄结构上的年轻化、文化程度的普遍提升,他们更早接触互联网,接受能力强,同时也为其理解相关创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得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充分利用,这种趋势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也蔓延开来。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除了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外,平时主要都是通过微信、QQ、电视广告、就业创业网站等网络渠道来获取务工或者创业信息。
愿意在当地创业的受访者中,大部分都表示如果返乡创业,自己更倾向于选择农业及农村服务业,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问及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技术资源是返乡创业所需的重要资源和条件,而当前该行业在当地政策扶持力度大,邻近地区已有成功典型可供借鉴学习,且经济投入相对较少、补贴多,还可结合自家农业和人力资源,见效较快,市场发展潜力大。
(二)创业意愿强烈。调研结果显示,在靖州县或怀化市内务工的均只有15%;在怀化市外湖南省内务工的有20%;而在省外务工的人员达到50%,且集中在广东省,其中广州、中山两市的务工人员共计达35%,此外,武汉市、成都市也有分布。
大部分愿意或者已经在创业过程中的受访者,反映其外出务工期间并没有获得足以支撑其创业的资金,资金积累少,且认为工作的辛苦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而文化程度较高的、资金积累较薄弱的受访者更愿意在外务工,通过总结和分析,这种情况大致归结于两点原因:一是文化程度较高者一般工资相对较高,务工风险更低、更为舒适、更有保障;二是由于务工所收获的薪酬较低,工作繁琐沉闷,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务工期间的成就较少,因此创业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更少。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李平,朱承亮.中国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J].河北学刊,2014(6),95-100.
[2]张.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8-9.
[3]欧阳筱菁,石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其破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6),16-23.
[4]刘望辉,刘习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困境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29).
[5]肖庆华.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演变、困境和趋势[J].学术论坛,2013(12),202-205.
[6]李春根,O霞.聚焦“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0(5),41-47.
篇12
近年来,伴随内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逆流”。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是我国广大地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创业已逐渐遍地开花,在拉动当地经济、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等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带动作用,同时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积极意义。但其发展受到诸多障碍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对重庆回乡创业农民工抽样调查与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社会经济效应,并根据目前重庆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障碍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支持政策建议。
二、重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由于农民工与农村、农业的天然联系,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创业带头人的创业示范效应。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投资办企业的约占37.5%,搞种植、养殖业的约占45.0%,担任村干部的约占7.5%,他们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的实践,本身就是各个乡村土生士长的自主创业的活教材,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成,具有强烈的示范、感召和带动效应。
2.创业促就业的乘数效应。据重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4年以来,重庆市回乡创业农民工申办个体工商户6.5万户,创办有一定规模的企业4798个,投资规模46.9亿元,年产值73.6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7.1万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名回乡创业者带动就业4.8人。
3.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效应。据开县某官员反映,全县2008年上半年引进的资金中,35%以上来自回乡创业企业。如果按平均约5万~10万元创办一个企业计算,那么全国回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约400万个企业,就已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约2000亿~4000亿原始创业资本。
4.小城镇建设的扩张效应。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而且还提供了小城镇发展所需的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调查结果显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多数在小城镇居住。落户一个回乡创业农民工,既增加了小城镇的人口和消费,又扩大了小城镇的经济总量,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
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效应。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推动着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重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支持政策建议
目前重庆各区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了斐然成就,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他们仍然面临着“地方政府服务创业的意识还不强”、“融资瓶颈”、“人才制约”、“创业风险偏大”等问题与障碍。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把重庆打造成我国西部的“创业之都”,政府应该在遵循“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回乡创业农民工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和回乡创业的障碍,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支持政策。
1.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增加农民工回乡创业便利。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创业环境,保护已经初具市场意识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回乡创业农民工开放。政府应该根据农民工回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的乡(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2.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重庆市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密度低,支农力度明显不足。为此,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需要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一是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扶持。二是发展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并促进其支农责任的充分发挥。要扩大村镇银行试点范围,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信贷扶持担保机制。
3.建立健全农民工回乡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体系。一是提供创业辅导、培训和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与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关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行业组织等社会机构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相互协调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服务网络,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组织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回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到省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帮助他们拓展创业思路。
4.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风险规避制度,减少创业者的创业风险。由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由于农业自身的种种特点,生产经营不确定性较大,但农业相关的保险还基本上是一项空白,所以创业者大多有所顾忌。这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三农”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即可以从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项保险基金,或牵头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推出相关险种,以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风险规避制度,打消他们的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回乡创业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每年都会制定相应政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又是发展农业的重头戏。农业上市公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典范,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然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较低是特点,其中,除了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外,治理效率相对较低也是经营绩效低下的关键因素。本文避开经济增加值等单一指标作为衡量经营绩效的标准,而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构建综合函数表示企业的经营绩效,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
(一)股权结构的影响。Mc Connel研究企业价值与治理结构的关系,他以托宾Q值作为衡量指标,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于40%时,两者正相关;当持股比例介于40%―50%时,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当持股比例大于50%时,公司价值反而下降。赵琼和任薇以889家上市公司的2001―2005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与股权制衡度正相关。Firth M、Fung PM(2007)发现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杜菲认为,召开股东大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股权集中度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呈倒U型关系;
H2:股权制衡度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H3:股东大会次数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二)董事会结构的影响。Pedersen,T.and S.Thomson(1999)认为当董事会的规模过大,效率就会低下。Rosenstein和Wyatt 以14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较大的企业比独立董事比例小的企业经营绩效好;程晓陵、王怀明(2008)认为,当公司股票下降时,企业通常会频繁地召开董事会会议,这使得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与经营绩效反向变动。Demsetz(1983)认为董事会会议通常过于形式化,效率低下,因此频繁召开董事会会议不一定有利于公司发展。严若森(2005)认为两职分离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董事会规模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H5: 董事会次数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H6:独立董事比例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H7:两职分离度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高管薪酬的影响。刘良灿、张同健(2010)等人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企业经营绩效随高管薪酬的增加而增加。王培欣、夏佐波以540家上市公司的2006―2008年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高管薪酬高的企业经营绩效往往较好。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8:前三高管薪酬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四)内部监督的影响。叶陈刚、王海菲(2011)通过研究发现内部监督对企业经营绩效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卿石松以2000年至2004年之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监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存在U型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9:监事会规模和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2012―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对象。剔除数据库中异常值(ST和*ST)、缺失值,最终选择了41家农业上市公司123个样本。
(二)指标体系构建。见表1。
(三)模型设计。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构建回归模型:
Pit=α+?茁1CR1it+?茁2ZKit+?茁3Zit+?茁4SMNit+?茁5BNit+?茁6MBDit+?茁7IDPit+?茁8A2it+?茁9LSit+?茁10SNit+?茁11GROit+?茁12SINEit+εit
模型中,Pit、CR1it、ZKit等代表第i个公司第t年的财务指标,α为常数项,β为参数向量,εit为随机项。
(四)因子分析。本研究将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每股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作为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选取四个方面11项财务指标构建综合绩效函数(见表2)。
利用SPSS 19.0对上述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KMO值为0.535,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0.000,小于0.01,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表4的特征值可以看出,基于系数大于1的共识,我们选取了四个主成分,特征值占方差的72.511%,说明前四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因此,根据前四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因子的权数调整:
W1=0.31156/0.72511=0.42967
W2=0.17091/0.72511=0.23570
W3=0.14729/0.72511=0.20313
W4=0.09536/0.72511=0.13150
以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的绩效综合函数为:
P= 0.42967×P1+0.23570×P2+ 0.20313×P3+0.13150×P4
(四)线性回归分析。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内部监督和执行高管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公司规模与增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调整R平方为20.3%,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的DW值为2.081,非常接近2,说明模型的残差较为独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基本上满足回归模型的线性假设。
运用SPSS 19.0得出结果如下页表6,具体分析如下:
1.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只关心自己利益,出现一股独大、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现象,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低时,不能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统一,只有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会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直接控股股东比例(ZK)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相对集中于几个大股东,有利于提高经营绩效。股权制衡度Z指数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农业上市公司需要几个相对较大的股东来制衡,以免最大股东做出侵占公司利益及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但要避免股权的过度分散。股东大会召开次数(SMN)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增加股东大会召开次数有利于经营的透明,集体决议的有效执行,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2.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规模(BN)与公司经营绩效呈不显著正相关,要把董事会的规模控制在合适的人数内,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独立董事比例(IDP)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基本所有农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都达到了 1/3,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没有达到1/3 独立董事的标准。目前国内农业上市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执行政策,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只是充当花瓶。所以,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两职分离度(A2)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应各司其职才能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董事会会议次数(MBD)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目前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董事会会议次数较少的企业经营绩效较好;相反,大量经营不佳的企业董事会会议次数相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事项较多、决策效率低下、公司的会议成本较高、财务负荷过重造成的。
3.监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SN)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目前我国监事会建设越来越完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督促性的作用。可以加强农业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建设,完善“二元治理”模式,确立监事会地位。可以通过积累投票的方式投票产生中小股东或者普通职员作为监事会成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监事会独立性,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4.高管薪酬。前三高管薪酬(LS)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高管薪酬确实能提高企业治理效率,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相协调有利于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绩效。可以引入股权投资者或者银行法人来调节股权结构。股权投资人与银行法人对于公司的长期投资,不仅有利于筹措公司发展的资金,也有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可以增加中小股东比例,这样既可以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导致的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也可以保持一定的股权制衡度。
(二)精简董事会规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过大,可以精简董事会规模,但必须保证保留的董事会人员具备管理、法律、金融、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董事会需要职责分明,使董事会效用最大化。国家可以建立独立董事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限制多公司兼任的情况,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提高高管人员的薪酬,有利于促进高管的工作效率。高管薪酬可与绩效挂钩,以此促进高管的积极性,避免成本过高。企业也可以采取股权激励制度,使高管利益与企业利益同步,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普遍都有高管控制股票。
(四)加强监事会地位。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监事会正趋于规范,监事会成员独立性目前还是相对较差,监事会召开次数更是少之甚少。可以采用“二元治理”模式,从法律上规定监事会权力大于董事会权力,从而使监事会权力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在选取监事会代表时,采取“累计投票”模式,以达到中小股东也可以参与,来行使自己权力的目的。J
参考文献:
[1]Firth M,Fung PM,Rui 0 M.Ownership,twotier boards structru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26).
[2]Pedersen,T.and S.Thomson. European Patterns of Corporate Ownership: A Twelve―Country Stud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1999 ,(7).
[3]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
[4]Demsetz,H.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Law and Eeonomics,1983,(26).
[5]严若森.公司治理成本的构成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2).
[6]刘良灿,张同健.经理层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J].技术经济与研究,2010,(6).
[7]叶陈刚,王海菲.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与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1).
[8]杜菲.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9]徐一丁,杜子芳.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12).
[10]初旭,周杰.董事会治理对文化创意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5).
[11]李娜,张建英.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会计,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