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监理的权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权利的体现方面,国家的有关部委所规定的工程监理规定及办法中虽然提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还不够明确,除公路工程外大部分行业的工程监理规定及办法只提到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洽谈监理合同时具体商订,也没有讲到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权限与义务要进入工程的施工合同。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土木工程施工监理规定,有的省市各部门还另作规定,这方面的要求很少提及。例如国内的有些监理规定中讲到监理工程师有督促业主及时妥善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事项和法定承诺的职权,但实际上在一般的工程监理合同中不可能出现。所以在大部分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合同中没有明确体现监理工程师的应有职责权利,而有的就根本没有进入施工合同文件。这样就给实施职责时产生较模糊的概念,使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的工作很难开展,工地上碰到什么间题,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都得随时向业主代表汇报。监理工程师也无法独立、公正地来处理施工合同规定的有关事项,体现不了其应有的监理作用。
3、近几年来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都是拼盘的,资金到位很困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的领导整天忙于筹集资金,并千方百计动脑筋省钱,把不该省的监理费用也想省,招聘或委托监理工程师时也尽量压低监理费用,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必须服从业主代表的统一管理调度。有时工程的资金支付不出来,他们就请监理工程师出面想办法去应付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也出于无奈只能找工程施工上某项程序还不当等为理由而推迟签字,从而来达到推迟付款的目的。为了支持业主的工作和维护业主的威信,有些监理工程师也做了些违心的事,失去了监理工程师应有的公正性。
4、行政领导的干预,使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难以适应。特别是工程的工期变更。承包商按照合同工期安排了较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但有些行政领导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很关心工程的进度,经常提出要提前完成。这样多次变更工期就打乱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安排,使承包商的压力过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承包商的利益,而且还不能提出索赔,只有想办法全力以赴去抢进度。业主代表也为了抢进度想出办法搞劳动竞赛,以工程进度的快慢排名次来进行奖罚,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工程师既无权阻止业主工作的随意性做法,也无权为承包商的利益着想提出其应有的索赔,同时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也只好有所放松,否则就会导致工程进度缓慢而受影响,承包商和业主都不会满意。
5、监理工程师自身素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工程师在具体工作中的应有职责和权利的体现。有些监理工程师的知识面不够宽,缺乏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经验,同时还缺乏工程经济、财务、法律和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管理中碰到施工单位做的程序不当或工程设计上本身的问题,可自己却搞不清该如何去判断处理,提不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有个别人由于政治素质上的因素,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从而使业主和承包商对监理工程师信任度的下降。
二、怎样发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各行业的工程项目建设普遍要求建立工程监理制度,而且已从内部监理逐步规范到外部监理,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的质量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要真正发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监理工程师的队伍建设,规范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条款,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
1、政府各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加深和规范工程监理制度,是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的需要,是进行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需要。从事工程监理行业的监理工程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具有对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并应遵守“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准则,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全面履行工程监程的职责和义务,真正体现监理的公正性。用自己良的服务态度、熟练的岗位技能和丰富的知识、经验服务于工程建设,搞好监理工作,赢得业主和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及对监理工程师的信任。
2、应把监理工作较规范详细地纳入工程施工的承包合同中,国际上通用把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作为工程合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了工程实施管理中有关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工程中的监理操作程序和有关事件的处理等。在国内公路工程和一些特大型工程项目中采用较多,但有些地方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对业主有制约的条款基本上作了变更(包括监理工程师的权利等)。象目前一般的水运工程、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根本就没有采用这个国际通用合同条件,也没有按国家的有关工程监理规定来执行。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权限与义务应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文件以及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服务合同中明确”。今后凡采用监理制度的工程项目,应该要按上述的规定来执行较妥,业主和承包商及承包商和分包单位所签订的各种合同也要监理工程师的参加和认可。
篇2
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0526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重特大建筑施工事故层出不穷。就在2008年下半年,我国共发生造成一人以上死亡的重大建筑安全事故超过400起,其中死亡人数超过3人的重大安全事故100起。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有许多不同之处,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建筑产品即建筑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为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
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风险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一般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及试运行等几个阶段,这其中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人的不规范行为。由于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员工误操作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由于施工设计中对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中发生事故;(2)物的不安全状态。工程施工离不开具体的设备、工具,如果这些物质条件处于不良的使用、运行状态,则有可能导致相应的事故;(3)环境的不适应状态。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隧道、陡坡、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如果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则易使员工受到伤害;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可造成意外事故;(4)其他方面的不利条件。由于设计部门的资质不够、施工方案中关于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发生事故;另外,各工种交叉作业时安排不当,可能相互间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生事故。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抓好安全教育
思想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领导和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入,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凡是背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都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二)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那么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优化施工技术
首先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其次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同时要加强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控制某些技术参数,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从而避免事故。
(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都要自觉地培育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一是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解决。二是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要加强内部培训,逐步解决安全责任人员对规范、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面对目前市场运作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在有针对性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
(五)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常见的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程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9).
[2]周红波,陆鑫,王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简介与试点应用[J].建筑经济,2005,277(11).
[3]杨建平,杜端甫,李鼎.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项目管理通讯,2002,(1).
[4]程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9).
篇3
经济在高速地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科技的进步使得现在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息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也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着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安全生产的脚步,其信赖度受到极大地挑战。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使人们意识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势在必行。
安全监理工作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系数,提高整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得建筑单位的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进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建筑生产中坚决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不同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
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是整个工程的起始部分,千头万绪一定要理清楚,安全隐患也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一定要抓好安全监理工作,为即将进行的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首先,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监理工作文件。编订安全管理的方案与规划,制定相关的监管细则,验证施工的技术方案,如果发现相关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施工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要及时地向上级部门或技术人员提出。
其次,要认真检查相关的手续。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对要求施工部门按照施工单位批准的实施细则来使用大型的施工机械。同时要对进厂的大写施工机械的购买、检测、验收的相关手续进行细致地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安全岗位责任制度。
再次,审查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对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进行技术上的核实,对那些无证上岗不合格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立即更换,以确保施工时不出现严重的技术问题。
最后,要建立安全应急救治体系。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建立安全应急救治机制,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可以以最快的反应来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安全生产的交底工作,保存相关的交底记录,严格检查各基础设施的排水和防火措施。
2、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
首先,监理部门一定要对施工但是是否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要求自己的施工技术与质量,要不定时地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安全措施进行必要地检查。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不合法的施工措施和不完善的安全施舍,要立即要求施工大维马上整改。
其次,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厂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牌照进行核实检查,及时对大型的施工机械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则要求施工单位要马上进行整改。
再次,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例如要求施工单位定时进行施工用电检查,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工作。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时向安全监理部门递交自行检查报告。
最后,要建立安全生产的评调机制,安全监管人员要参与到其中,掌握安全生产的评分标准,分阶段对施工的安全系数进行评调检查,对安全系数低得生产阶段,要及时地进行提醒和警告,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的高系数。
3、竣工后的安全监理工作
首先,对工程进行预验。在工程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竣工报告后,要及时地组织技术人员和有关单位对工程进行预先检验,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有问题就要提出来,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要将书面报告递交给建设单位。
其次,要完成最后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住址相关技术人员和联系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相关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制定出严格的竣工验收方案,同时监管部门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手续,来对工程验收实施严格的监督,将相关的资料入档整理。
三、不同类型的安全监理工作
1、模板承重架
模板承重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对模板承重架的安全监理尤为重要,这就要对承重架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在使用前,一定要计算承重架的载荷能力和量化稳定性要求,在安装和拆除的时候一定要时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对整个设备的熟悉使用。在采购模板承重架的时候,一定要对支撑系统的接头方式、材料规格、构造大样、水平杆、剪刀撑等元件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对照和了解。在使用的时候,为了合理地传递载荷,承重架的立柱底部要加上一些木垫板,来缓解来自上部的压力。
2、脚手架
在搭建脚手架之前,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技术手段来审批脚手架的搭设方案,包括搭设的技术要求、拆除的技术手段、固定的角度要求以及施工详图及大样图。搭建时,要对脚手架的钢管和扣件提前进行检查,如有不合格的部件,一定要及时更换进行补充。在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一定是要随着工程的进度来逐步加件,而且每次搭设的高度不能超过相邻的墙件的两步。脚手架的落地杆要垂直竖立在金属底座上或者是混凝土坪上。同时脚手架的连墙部位必须采用既可以承受拉力同时又可以承受压力的构造部件,需要对强度和稳定性进行准确的计算。
3、建筑机械
建筑机械同建筑材料一样,进厂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的手续进行严格的验收,尤其是生产许可证和合格证,同时要了解机械和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所有的机械设备只有经过验收并且达到标准之后才能交付使用。通常,小的机械由项目部来验收,大型的机械设备则又安全技术部门来进行验收。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只用使用章程,提前审批,审批下来才可以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来使用。在操作机械设备的时候,以前要提前检查关键部位是否工作正常,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交给技术部门进行解决。使用完毕,要及时入库,以避免不合理操作的发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提升安全施工的进一步改善,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结语:
安全施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硬性要求,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在哪个施工现场,一定存在这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但是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及时的检查和调研,来排除这些隐藏的危险,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有序开展。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施工特点来应对安全隐患或事故,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水平,以实现安全监理的目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德荣.建筑工作安全监理工作浅谈[J].山西建筑,2007.
篇4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力素质低
随着我国内地的农民工大量向大城市逐渐涌入,这给城市带来大量新鲜血液的同时,因为自身素质不高,就业成了很大的难题,大部分农民只能选择技能简单的体力劳动,尤以建筑工程工地的工人为主,这类工种不需要严密的技术知识,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即可,所以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人主要以农民为主,这类人群基本素质较低,没有受过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就开始工作,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没有响应科学处理办法和知识,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面临很大的风险。再加上有些建筑公司只为获取个人或公司的利益,而不考虑工人的安全,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建筑知识教育,使得建筑工程劳动力呈现在一个尴尬的局面。
1.2 建筑公司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不周
纵观我国相关建筑工程公司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规章制度,不难发现很多规章制度不是不完善,就是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调整,仍然沿用陈旧的思维模式,使得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体现,反而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没有统一的解决措施,长久以来,不仅会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还会因为制度不规范,造成为人因素影响太多而引起的纠纷,这种纠纷又因为明显缺乏相关参考制度而变得难处理,使得受害方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会导致对整个建筑业的重大打击。
1.3 建筑材料审核不严
在建筑工地的材料审核环节,必须要对即将投入使用的相关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在源头上确保施工中质量安全事件的避免,而现实施工过程中,因为岗位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产生懈怠情绪,会忽视审核环节,甚至有些黑心商人为提高材料销售量而进行暗地操作,拉拢建筑工地有关审核人员,这这种情况下,双方很容易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整个建筑长远的利益,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安全隐患的产生。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思路
2.1 严格监管建筑工程原材料审核
原材料的安全质量问题在任何建筑中都至关重要,原材料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工程的发展来说是关键的一步,杜绝质量问题应该从原材料抓起,因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造成不小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对建筑工程原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对于一般不会在前期就表现出来、而是在建筑后期逐渐表现出来,并且给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测带来了很多技术上困难的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严格监管建筑工程原材料审核也会减少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贪污受贿,使得整个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下滑趋势的腐败问题。
2.2 确保施工建设流程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对建设流程控制中出现的例如工程技术的处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使得建筑工程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执行标准体系,对整个流程的规范化运行也是一种帮助。对于没有规范化运行的工程项目其中的安全危险可能性则会大大提高,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整体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来说只至关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恰好对建筑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监管控制,从而减少了因流程紊乱或遗漏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2.3 帮助建立统一的安全监管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安全控制标准规范的颁布是一个有效的实践,它从实际的层面把之前在科学理论上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进行具体切实的考量,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随意性大的弊端的环节及时予以纠正,及时更新之前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标准,并对现今的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
2.4 更新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在社会的很多项目都因为有了高新技术的支持而在质量上和性能上与原来相比更胜一筹,而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对新兴技术及时引进,不能因为技术的价格而损害工程的质量,但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在本建筑公司的承受范围内,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技术而忽视自身的经济能力。当然,有些技术的引进还能缩减工程中的相关成本费用,这不仅对于施工方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新技术的支持保证。同时,要在我国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要以质量为核心发展目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现有的操作流程进行更精确、安全的考核监管,不断改进技术能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2.5 规范建筑工程市场秩序
由于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对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使得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吸金大户。而在这其中,有一些小的建筑公司因为庞大利益的存在,混进这个市场来,而由于自身发展没有大公司规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公司没有对待相关工程实施中质量问题的相应措施,单纯的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了很多其他工人应该享受的权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很好的针对我国建筑业市场监管在质量方面的缺陷和漏洞之处,对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时予以监督和分析,并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工程市场的秩序。
2.6 进一步强化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落实好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劳保防护用品的发放和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管理。特别是安生教育方面的短板如职工上下班途中的安全教育等施工现场外的管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从而保证每一环节的施工安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寻找突破口,让新时期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工作能更高效有力的开展,从而促进国家建筑事业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管理、教育、安全文化等多种内在因素的力量, 还需要政府监管、舆论力量以及全社会的支持等多种外界因素的积极作用,只有通过这些因素的优化组合, 构建起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才能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施工生产环境。
1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
建筑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点, 其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 生产设施临时性, 作业环境的多边性, 人机的流动性并存。由于人、机、料高度集中, 存在着众多危险因素, 这就决定了建筑现场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持续性等。目前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主要特点有:
( 1) 建设规模快速增长, 施工难度加大, 危险性也增大。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 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 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 年。
( 2) 建筑投资主体的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由原国有、集体经济成分为主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一些投资主体行为不规范, 投资的项目刻意逃避政府监管。
( 3) 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产专业化, 总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咨询、项目管理应运而生, 工程建设分工更细, 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 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 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 4)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目前全国建筑业的3900 万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比例占到80.58%, 有的施工现场占到90%以上。工人的安全意识差, 防护技能低, 而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远未达到要求。
1.2 企业管理不到位
针对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 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 建设部也出台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等部门规章。但有些企业和部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监管力度不够, 忽视安全生产这一基础性工作, 再加上一些项目经理及事故现场管理人员, 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 不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 违章违规操作, 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 从而成为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这些都对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构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2.1 安全系统管理
安全系统管理是以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现代管理工程的新内容, 吸收传统管理的成功经验,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实行教育的、法制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安全管理手段, 其目的是调节人与其所处环境中相应的物质条件( 设备、工具、产品、材料等) 之间的关系, 达到和谐、安全、高效, 以实现劳动生产及社会活动正常运转, 从而保护劳动者及公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安全系统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不但具有系统的共同特性, 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 而且有其特殊性或个性, 比如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
2.2 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在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主动、超前, 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2.3 事故预测与风险分析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 多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或者在事故后总结经验教训, 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使用, 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已知的危险, 而且更要主动地识别风险, 分析风险, 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从而对症下药, 积极地进行风险控制, 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的同时, 要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 是现代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 落实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设
3.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软件建设
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它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都是安全管理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各部门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实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才能使项目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才能保证安全管理更顺畅, 更有力度。
安全规程、制度和纪律是过去人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宝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就应该在认真学习、参照安全规程和制度的基础上, 编制一系列诸如生产责任制度、检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验收制度、奖罚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等安全规程, 并将其汇编成手册。
通过安全管理资料的不断完善, 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安全施工, 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 积极推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部门内, 还应设置专职安全资料管理员,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按规定如实地记载、整理和积累相关安全管理资料, 做到及时、准确、完善;并做到与施工进度相结合, 与施工现场相结合, 与部门规章标准和规范相结合, 分门别类, 建档管理, 使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切实起到指导安全施工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 排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达到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2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是增强人们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素质, 并顺利实现安全工作总体目标的前提保障。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能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整体安全工作。因此, 除了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的学习、培训、考核外, 项目部经理还应围绕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经常举办一些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或讨论会, 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加安全工作座谈, 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 保证安全工作在各领域的积极开展。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全工作的实效。通常建筑一线的作业工人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技能差,因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入场教育是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的常规教育, 它由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组成, 重点是普及安全知识法规, 讲解安全操作规程, 剖析典型事故案例。三级教育完毕, 安保部组织工人进行统一考试, 考试合格后办理了上岗证, 才许可进场作业(建议不要这句,改为:通过三级安全教育,能真正使工人(民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3 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作业面比较集中, 作业人员密度大, 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了能更及时、更充分地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 了解和改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应在施工难度高、危险性大的区域安装电子信息监控系统。通过使用监控系统, 可以全天候、不留死角地记录监控区域的生产活动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 从而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安全重点和难点部位,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弥补管理漏洞,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安全管理手段, 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4、要以人为本,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4.1.加强工地治安管理。
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四周封闭围墙,并在门口设门卫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电子监控。来访客人须在门卫室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准进入施工现场。
4.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场内临时设施均按总平面图布设,实行场地硬化,工地文娱生活区、施工区、材料堆放区全部用混凝土浇筑硬化处理,并设有洗车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了‘雨天不粘脚、晴天不扬尘”。周边设排水沟,整个工地排水系统通畅。原材料、周转料和半成品均分类堆放,并有明显标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人均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佩戴工作卡。
4.3.加强工地卫生管理。
明确各区域卫生责任人,施工现场采取分区管理.每一个工种、工序、区域的作业面,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都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做到工完场清。
5、完善制度,落实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5.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项目安全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工作,使参与每个工种的工人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分项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项目经理主管施工安全设施的实行;安全员随时检查落实安全措施;保卫人员确保“三无”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保证全员劳作的正常运行。
5.2.落实安全教育制度。
工人进场后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 每个新工人上岗前,由项目安全技术负责人依据规范文件、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情况,向工人交待讲解清楚,使各工人不违规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完善工序交接验收管理。
5.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对电工、电焊工、架子工、机械操作工等,一律实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5.4.落实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坚持原则个人自检、班组互检、项目经理部周检,公司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按“三定”整改.并坚持整改后复检制度。
5.5.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经审批后实施。
工地采用五芯电缆线,严格做到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开关箱为“一机一闸一箱一锁一漏”原则,在使用中区分动力和照明,电工实行日常检修制度,确保施工用电的安全使用。
5.6.起重设备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标准执行。
各种机械挂设该机安全操作规程和机械人员岗位责任牌。设备的安装、拆除均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执行方案、安装时间、检测、验收的程序.并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搭吊联络设对讲机,物料提升机设置闭蹈电视系统和电气联锁装置,确保使用安全;在项目进行中,工地上的施工升降机和塔吊,在投入使用前,都要通过检测,只有全部都符合安全使用前要求方能使用,对其它各种施工机械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5.7.高空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工地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003]82号)的要求执行。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所有高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高处作业的安全知识教育,上岗前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5.8.施工现场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并做好“四口” 、“五临边”的防护。
防护使用钢管并挂设安全网和安全警示牌;地下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时,专门制订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做好防范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并将基坑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
5.9.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并认真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5.10.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防火制度,落实防火责任人成立专职消防队。
施工现场设置消防用砂堆场、消防水池,配备消防应急器材等,工具房和木工棚均配备1211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材,施工区各楼层均设有消防栓及灭火器。执行动火令审批制度,在钢管脚手架上或高处进行焊接时,必须使用非燃性接火盘,禁止使用与易爆物品有联系的金属物作为电焊接地线,大风天气焊接设置风挡,防止火花飞溅引起火灾事故。定期对工地员工进行安全防火知识培训,举行消防应急演习及创伤急救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及救护能力。
5.11.落实安全措施费,专款专用。
篇6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afety training education; the surveillance dynamic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复杂,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交叉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低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2.1.1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
在当前,形式主义也逐渐流入安全监督工作。部分安全监督人员只重视那些外在的表面现象,只对表面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而对于实际工程中具体的安全情况却完全不了解。没有进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管理就更是缺乏,有的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只打感情分和关系分,这样就根本无法实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2.1.2施工组织设计落实不到位
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该说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具有他的严肃性(工地的任何人不得修改),但有部分企业组织编制的施工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形成两张皮,不具有针对性,指导性,而且照搬规范规程的用语。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指导施工生产,导致了施工的习惯性,无序性,盲目性,使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的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1.3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施工时重质量、轻安全,以最低价来中标,或是包死价工程的现象大有存在,这些问题就致使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甚至没有安全管理经费。为此,有的企业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相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者部分建筑商不惜恶意将价格压低来获取工程,用于施工的经费都不充足,更不用说用于安全生产了。没有多余的资金来配备一些必须的安全生产设备、器材和工具,这样只会混乱施工现场,加大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1.4施工人员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由于现场施工的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 这些人员不仅文化素质较低,且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违章作业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据伤亡事故相关数据统计得出,大多数都是由于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事故伤亡。一方面,需要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一定的培训,尤其的一些新员工多数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就直接上岗。另一方面,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和岗位技能工种,对其安全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培训效果较差。
2.2产生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人的行为是安全控制的关键。人与人之间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他的劳动状态、注意力、情绪,效率也会有变化,这就决定了管理好人是难度很大的问题。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条件的支配。所以,要管好人,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人的行为,必须结合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对人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
2.2.2安全管理未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范围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后,各级部门和领导对质量管理都非常重视,抓质量的力度很大,要求很严,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而安全管理却主要是施工单位一家孤军奋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基本上是不管或很少过问,未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健全制度,严加防范
建立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作全面的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3.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是增强人们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素质, 并顺利实现安全工作总体目标的前提保障。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能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整体安全工作。因此, 除了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的学习、培训、考核外, 项目部经理还应围绕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经常举办一些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或讨论会, 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加安全工作座谈, 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 保证安全工作在各领域的积极开展。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全工作的实效。通常建筑一线的作业工人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技能差,因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入场教育是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的常规教育, 它由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组成, 重点是普及安全知识法规,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剖析典型事故案例。通过三级安全教育,能真正使工人(民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3要以人为本,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加强工地治安管理。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四周封闭围墙,并在门口设门卫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电子监控。来访客人须在门卫室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准进入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场内临时设施均按总平面图布设,实行场地硬化,工地文娱生活区、施工区、材料堆放区全部用混凝土浇筑硬化处理,并设有洗车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了雨天不粘脚、晴天不扬尘。周边设排水沟,整个工地排水系统通畅。原材料、周转料和半成品均分类堆放,并有明显标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人均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佩戴工作卡;加强工地卫生管理。明确各区域卫生责任人,施工现场采取分区管理.每一个工种、工序、区域的作业面,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都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做到工完场清。
3.4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常规性、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常规性安全检查主要是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工作面、工序、机械的施工性能,以及施工人员技术和文化素质来进行的,主要负责长期监督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场所,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予以解决;专项安全大检查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作业而进行的,例如,深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拆除,或是大型吊装作业等;定期的安全检查主要是以企业安全检查制度为依据,每个月由项目部加以组织,组织各分包队和劳务队参与其中进行定期的检查;不定期的检查是在没有预先的通知和没有现场准备的情况下而进行的突击性安全检查,该检查最能将安全问题的客观真实性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昌武,胡成柱.建筑施工安全作业中的人性化管理[J].现代商业,2008(9)
[2]林杰良.创建文明工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10(04)
篇7
1、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予以明确,有些责任以及奖惩制度等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比较混乱,施工用电、临边防护等都没有依据相关规范来操作执行;有的施工单位在注重生产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
2、安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达不到工程实际需求
通常经过精简和合并的机构和人员,在相关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方面不够深刻,有些专职安全员的技术素质较差,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其职责也无法得到履行。
3、安全教育没有落实到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没有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得一些违规作业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阐述
1、优化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
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时,优化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创设文明施工环境是两种非常重要的途径。(1)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危险源,如爆破工程及土方工程等存在的危险源。在生活区及办公区的选址方面,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确保作业区与生活区、办公区之间相隔的距离能够满足安全防护要求。同时避免在周围环境相对危险的部位设置生活区与办公区,如高墙下、河流边、沟边及高压线下方等,以免对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此外,应避免在有害场所、垃圾站及厕所附近设置食堂,且施工方不应将工人的集体宿舍设置于在建的建筑物当中,这主要是因为在没有通过质量验收前难以保证在建建筑物不存在结构安全、质量隐患问题,一旦入住则极容易因防护措施不完善而引起高处坠落、触电及坠物伤人等安全事故。(2)创设文明施工环境氛围可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首先,应在施工现场中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让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应定期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安全教育及培训成果进行考核。第三,在施工现场中设置安全宣传设施,如警示牌、违章警告栏、黑板报等,以便营造安全施工的环境氛围。此外,也可以通过召开安全会议等方法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有利于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1)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管理组织中应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安全主管、管理机构及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建立管理组织后立即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安全检查与整改、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制度等,以构成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2)安全投入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安全投入主要指安全管理经费、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投入,合理管理安全投入是顺利进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安全投入管理体系应包括安全管理费用测算、使用情况控制、预算外安全经费办理等。此外,应根据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需要建立起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由安全信息采集工作、整理工作、分析处理工作及利用工作组成,为了保证安全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还应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利用信息,从而为安全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3)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时,必须融入以下四个环节,即可靠性环节、限控缓解、排险环节及保护环节,以上四大环节的安全技术必须联系紧密,以保证安全技术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约束施工过程,并确保在安全事故未发生与发生后,安全管理工作不至于陷入混乱无序状态。
3、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
安全防护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在使用脚手架、安全带及安全帽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为机械设备配置齐全的防护装置;对于升降机、人货电梯及塔吊等,必须安装限位保护装置,且不得超负荷或带病作业,在完成施工任务后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2)架设临时配电线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范,对于手持电动器械或电动机械等,应进行漏电保护处理;在“四口”及“五临边”必须进行安全防护,进入施工场地后,应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严禁穿易滑鞋靴或硬底鞋靴。(3)为了预防施工人员遭到物体的打击,在安全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对于高空作业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工具等,在施工前应采用专门的工具箱或工具袋进行收纳放置,避免因随意乱放而引起安全事故。②严禁在施工现场上下投掷物件,如施工工具及施工材料等。③尽量避免在建筑工程的上部与下部同时进行垂直作业,在开展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如安装相应的隔离防护设施等。(4)要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管理工作,在进行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防要求,同时将消防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在施工场地,并在施工现场中较为醒目的位置设置防火宣传专栏。如建筑工程的部分工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火灾隐患,则在施工中应设置消防车道,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性。此外,要确保消防水管的直径>100mm。
三、对控制管理施工现场事故的对策进行分析
1、事故控制
对事故发生前可能存在的引发事故的根源予以消除,使事故发生率得以有效减少,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是事故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事故预防有两种方式,即工程物理法和人的行为法。前者对事故发生的物质因素进行防范的措施有:防范并减少危险因素;形成危险因素和保护对象的时空隔离区;对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进行改善等。后者主要对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可采取的措施有: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对其技术加强培训;尽量远离危险因素等。事故抑制,就是在事故发生后对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尽量减少相应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有: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使危险扩散的速度得以降低;利用障碍物形成隔离保护区;使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能力增强等。对专项整治任务目标予以制定,将安全防护和整治结合起来,做好整治工作。不定期地检查和监督专项整治的薄弱环节,对事故隐患予以消除。
2、施工现场进行事故抑制的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要对应急方案予以立即启动,各方管理人员和领导要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对事故进行补救。对伤员进行迅速抢救,并疏散现场人员,与消防、公安以及卫生防疫等部门迅速取得联系等。在事故发生之后,做好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工作,对事故进行调查,探究其发生原因,并对相关负责人予以确定,承担相应的责任等。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处理相关事物,对不文明生产等加大管理和惩戒力度,严格执法。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得以持续进行的基本条件。在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以保证管理措施的高效性与全面性。
篇8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工程监理不但要对施工质量实行监理,还要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的措施进行监理。现场施工的薄弱环节较为多,具体有基础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以及机械设施等。我们应该对这些易发生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并实行重点监控,才能有利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负总责。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确定安全监理的范围和重点,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并对各项目承担的安全监理工作负责。
1监理人员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要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1.1项目总监对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的职责
(1)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审核《项目安全监理方案》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作为项目安全监理工作的依据。
(2)项目总监作为项目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总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督工作,组织编写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签署意见。
(3)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组织机构和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4)负责组织每半月一次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大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5)负责向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汇报安全检查情况。
(6)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1.2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整理《安全监理工作台账》,并报总监审核。
(1)负责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专题方案中本专业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2)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题技术方案中的安全技术和要求写批复意见。
(3)参加现场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的方案讨论。
(4)参加每半月一次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
(5)施工过程中,结合监理巡检和旁站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使用废弃施工工艺、淘汰材料、机具并及时提出、责成施工单位整改。整改的进程必须监督、旁站及事后检查,签署整改通知单。
(6)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多次督促整改不及时、不彻底,应向总监汇报。由总监向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报告。
1.3监理员对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的职责
(1)监理员应在总监代表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安排下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2)在现场巡视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向项目总监代表或专业工程师汇报。
(3)参加由项目总监或总监理代表组织的施工现场安全大检查及安全技术标准的学习。
2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2.1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工程监理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检查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经理、工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数量及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情况。
(2)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情况。
(3)起重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电器设备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基坑支护、模板、脚手架工程、起重机械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拆装等专项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情况。
(6)冬期、雨期等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制定情况。
(7)施工总平面图是否合理,办公、食堂、宿舍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施工现场场地、道路、排污、排水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2.2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工程监理部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工作时,应当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以及施工工序进行检验、检查。根据检验、检查结果,决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在施工中使用和决定能否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违反强制性标准,形成危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应以下达整改指令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监理工程师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达到安全检查施工要求,监理机构下达复工令,施工单位方可继续施工。监理机构下达停工指令后,施工单位仍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立即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报告。在监理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根据合同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程序,建立施工安全及现场文明管理机构和落实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对施工方案需设计计算的部分应建立审核制度和安全技术资料归档制度。
(2)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文明施工实施方案与体系及事故处理程序,并督促其实施。
(3)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检查,监理发现有安全隐患(问题)时,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发出暂停工令同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如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可能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应向主管部门汇报。
(4)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起重吊装、深基坑、高支模作业、高层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架)、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升降机等)的安、拆、建筑物(或构筑物)拆除以及结构复杂或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附图纸、计算书和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专家论证;监理在实施中加强监督。
(5)要求施工单位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施工队长、工长应按工程进度向有关班组长进行作业的安全交底;班组长每天应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和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6)要求施工单位建立验收确认制度。对脚手架、高支模、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安装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对外购设备、设施、产品,在正式使用前,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认。
(7)处理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事件,按三不放过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施工人员不受教育不放过,并上报相关部门。
(8)高空作业时应对塔吊司机、指挥、测量放线者的行为控制。
①事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并持证上岗。否则影响质量,引起安全事故,甚至引发质量事故。
②对于测量放线人员,一定要控制人的思想活动,人的情绪稳定,确保质量,做到万无一失。
③为了避免人的失误,应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加强纪律教育,对具有专业性较强技术知识,反复进行交底,严禁违章作业。
(9)机械控制:塔吊稳定、测量仪器精度情况。
①经常观察基础有无变形等异常情况。
②塔吊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附着固定。
③塔吊运行要按操作规程作业。
④严禁超负荷运行,指挥与操作人员应配合一致。
⑤要常检查仪器有无异常,定期校正并检查仪器的定期检验证书。
3结束语
目前还有比较多的施工单位,往往只重视工程进度和质量,而忽视施工安全,安全措施不健全,安全隐患多。作为监理单位应加强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96-02
1 引言
安全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安全设计到方方面面,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引起重视也是必然的。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集中于几个领域,其中一个便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从事的人员也较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农民工都背负着巨大的家庭责任,如果安全出现问题,往往会酿成家庭悲剧,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非常必要。但是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合理控制成本,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必然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这就导致矛盾的出现。在风险管理方法指引下,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使两者兼顾才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从人文角度来说,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一件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职业健康的大事,其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这些隐患和危险源会带来什么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曾有学者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2-2010年九年间发生的10305起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发生事故所占比例的多少,统计如下:
高处坠落占46%、触电占14%、坍塌13%、物体打击占11%、机械伤害占6%、起重伤害占4%,这六类施工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4%。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10年度)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只是事故所占比例略有差别。这说明现阶段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起重伤害。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一般来说,工作重点应放在造成伤害程度最严重的安全风险上,同时也应该注意那些发生可能性很小,但是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风险。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但为了更好地适应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需要对该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法具体应用如下: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与安全绩效研究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直是职业伤亡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一方面,我国建筑市场供过于求,致使施工单位压低投标价格以获得工程承包权。而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人员往往以牺牲安全工作为代价,甚至抱着侥幸的心理盲目降低安全成本,从而加剧了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安全经费与必要的安全成本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有限的安全成本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承包商不懂得如何对安全成本进行合理分配,不能科学地控制和优化安全成本。所以,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安全成本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既可以为施工单位提出可行的优化安全成本的方法,又可以为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学的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3.1研究方法
3.1.1访谈和问卷调查
以国内大中型城市的部分在建建筑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建筑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安全成本统计标准,所以首先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简称《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方东平、强茂山等对安全投入的统计方法,统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及其各项组成,初步设计调查表。然后对这些城市的几个在建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访谈,了解项目中普遍使用的安全成本内容分项和绩效情况。同时,还向具有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征求意见。
借鉴现场调研的成果和吸取专家的意见后,对原调查表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调查问卷。
3.1.2安全成本和安全绩效指标
根据《标准》、调研成果、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经验,将安全成本分为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用电防火费、文明施工、劳动保护费和其他安全费用七大项 目,七大项又细分为34个分项。以安全成本率(即安全成本与项目总造价的比值)和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即安全成本与项目建筑面积的比值)作为主要的安全成本指标。
我国建设部颁布的《标准》是一部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
为此,将消除以上事故确定为整体系统的安全目标。这些事故集中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利用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个方面。因为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工伤事故率等直接的安全绩效指标很难获得。所以,将根据该标准对调查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评分作为安全绩效指标。
3.2安全绩效与安全成本的调查
3.2.1安全绩效
根据《标准》对被调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得到的安全评分在85-95之间,最低分86.5,最高分93.4,平均分为90.53。从检查评分上看,被调查项目的安全绩效均为良好以上,平均值达到优良水平。这说明被调查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安全事故率为零。同时也表明,我国建筑安全工作得到了明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把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中心放在施工现场,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创建文明工地、安全生产评优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建筑职工提供了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3.2.2安全成本
(1)安全成本率和单位面积安全成本。被调查项目的安全成本率在l%-6%之间,最低1.26%,最高5.41%,平均安全成本率为3.09%;所调查项目的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在10~60元之间,最小值11.82元,最大值55.99元,平均值为35.27元。这些项目的安全成本率、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差别较大,说明一个项目的安全成本的大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地理位置等条件均密不可分。
(2)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于用电防火费是用于购买用电安全装置和消防设施的费用,故将其归于安全设施费中。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文明施工、劳动保护费和其他安全费用占安全总成本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
由图示可以看出,各分项占安全总成本的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费、文明施工、安全管理费、劳动保护费、其他安全费用及安全培训费,并且前三项费用占了安全总成本的大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6.5%1、32.68%、16.64%,共计85.83%,而劳动保护费与安全培训费所占份额较少,仅为6.99%和2.15%。
这是由于《标准》中有关安全设施和文明施工方面的检查所占分值较多,各施工单位为了在检查中获得较好成绩而有针对性的加大了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另外,虽然劳动保护和安全培训很重要,但并没有引起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
(3)安全成本各分项的构成。
由分析结果知,安全管理费中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保险、安全奖励费所占比例分别为51.64%、39.57%和8.79%。由此可知,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费主要用于安全管理人员工资与安全保险方面,而安全奖励花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施工单位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故在安全管理人员费用和安全保险方面投入较多。
安全培训费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普通工人及特殊工种工人培训费用三项,占该项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4.6%、35.69%及39.7%。人数最多的普通工人的培训费用比例偏低,有的项目部甚至根本不对普通工人进行培训,使得工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增加安全培训费用,加大对普通工人的安全培训力度,以提高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安全设施费中各分项的构成中,安全网、施工用电安全装置费和四口及临边防护费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安全设施费的47.09%、14.71%和8.72%,这些主要是为了预防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明施工中各分项所占比例中投入比例较大的前四项是地面硬化及排水设施费、工人生活设施费、工地周围围挡和现场保卫,这和《标准》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劳动保护费各分项构成中,生产工人的劳防用品费占劳动保护费的40%,比例最高,但和其人数所占比例(约90%)相比还是偏低,尤其是在劳动保护费仅占安全总成本的6.99%的情况下,能够用于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用十分有限。大多数施工单位只给工人配备安全帽和安全带,且安全带还不是每个工人都有,更不用说配置工作服、安全鞋、手套、口罩等物品了。
4 结束语
建筑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安全投入有关系。企业的发展是长久的发展,一定要把风险与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尽可能的遵守《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多种措施齐头并进,这样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慧霞.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D].同济大学.2006.
篇10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庞大的建筑从业人员的参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利于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极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其意义十分深远。
1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地施工的最大特点是:场地狭窄,点多、面广、分散,高空作业多,上下交叉作业多,危险性高,且流动性大。当前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1部分项目经理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不够,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安全、重经营轻安全,所以其安全工作经常“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注重突击,轻视长效,以包代管或包而不管,一包了之的现象较多。不少工地还存在着上级检查时靠突击应付,检查结束后很快回到原来状态,长效管理水平差。
1.2施工组织设计落实不到位
企业新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该说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具有严肃性、指导性(工地的任何人不得修改并认真执行),但有部分企业组织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形成两张皮,不具有针对性、指导性,而且照搬规范规程的用语。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指导施工生产,导致了施工的习惯性,无序性,盲目性,使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的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1.3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职工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管理台帐资料不齐全,大量的假冒伪劣防护产品(如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漏电保护器等)在工地使用。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施工,冒险蛮干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工地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除,任意发包给无资质拆除队伍,给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隐患。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种类多,不同种类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内容各不相同。一个工程项目涵盖多种工程类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复杂,不安全因素多。由于各个工程有其自身特点,安全管理也需要有针对性。施工还有动态性、时间性、空间性等特点。再加上一些施工的分包队伍管理不足,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
目前,我国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意识淡薄,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存在多层次的隐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普遍;项目安全管理力量薄弱,执行力不强,管理失控;项目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机制。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有:认识不足是安全意识缺乏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发展跟不上建筑业的高速增长;政策导向不科学、法律责任不具体;建筑市场不规范,监控不力;多方原因引起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众多,控制难度大;劳务分包状况对企业和项目施工安全影响巨大;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力,未能有效受控。
从总体上看,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及整个管理水平都远远跟不上工程发展的需要,未能有效地做到趋利避害。管理水平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其表现在:1)对民工管理的指导思想,多以歧视和限制,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认真落实,敷衍应付态度,不是把他们当着社会主义建设者来对待;2)普遍采取以收费为主的管理形式,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3)单纯强调管理对象的义务,而忽略了民工权利的保护;4)管理手段少,只是办证登记两项,而实际办证登记的并不多;5)全国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低层次的管理既不利于民工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对负面影响的抑制和民工的有序流动。
3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工作的预防为主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且往往又是多学科综合运用,安全问题十分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科学管理,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把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要做到安全第一,首先要搞好预防措施。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第一,否则安全第一就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在实践中所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
3.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3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分工技术和质量,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4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1)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所以才进行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以防止或减少危险。在事物运动中,都不会存在绝对的安全或危险。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
(2)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是生产的客观要求,当生产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义,就生产目标来说,组织好安全生产就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最大的负责。有了安全保障,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安全与质量同步。质量和安全工作,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
(4)安全与速度互促。生产中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得的进度,缺乏真实与可靠的安全支撑,速度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一味强调速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
篇11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征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作为施工的主要场所,具有施工难度大、环境复杂、设备繁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征,施工现场的面积不大,但是在这有限的面积中却集中了大量的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临时设施和施工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危险性,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综合而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具有如下的特征:
1.1、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建筑工程的主要特征就是施工周期长、产品体积大、人多、设备多、材料多,施工时间常常要持续几个月或者几年,加上近些年来,建筑行业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物也从传统的简单、低层转化为现阶段的复杂、高层,施工场地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垂直运输量与吊装量也越来越多,平面立体交叉作业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难度与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1.2、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培训工作不到位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下,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之中,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建筑行业施工人员之中,农民工比例接近90%,其中,很多人员都未接受过系统的施工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此外,由于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工种协调复杂,这就导致各种培训工作存在着流于形式的情况,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与规范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导致操作方式缺乏安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1.3、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较大目前,建筑行业的投资主体已经由以往阶段下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转化为国有、私营、个体工商户、外商投资并存的多元化形式,这就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一些难度,一些投资主体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未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程序投标,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开工,导致安全隐患重重。此外,在工程建设的进步下,现代化的工程建设已经分化为包括监理、总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多种主体,虽然分工更加详细,但是也很容易出现分工主体职责不明确的情况,相关人员互相推脱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
2、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监督队伍的现状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主要存在着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无编制或编制过少,不能满足建筑队伍不断发展扩大,工程量不断增大的需要。为了降低费用,有些工程还让监督人员一个人身兼两职,既管质量,又管安全。施工质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安全施工是存在于施工过程之中的,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上往往只能是看到了质量,顾不上安全,导致安全监督名存实亡。
2.2、建筑安全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落后,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
因为经费不足,技术装备、检测器具短缺落后等因素,安全监管人员的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多数还是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的传统方法,凭经验,影响了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2.3、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虽基本形成,但配套的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些条款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安全施工标准的系统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工程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一个项目中多个工种、多个分包商同时交叉施工,这对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大批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其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时有发生,而施工人员又隶属不同企业,这给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难度,很难实现对安全生产统一管理。
2.4、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没有严格履行相应职责
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有些监理单位一味地按建设方,追求工程进度的要求进行监理,忽视了安全管理;部份监理人员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
3、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3.1、规范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总包与分包资质的认证政府必须要完善现阶段的管理法规,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对于缺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以及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其参与投标时要扣除商务分,对于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要予以降低资质或者暂停投标的处分,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起诚信管理体系,将企业的安全业绩、市场行为以及存在的问题均列入管理的范畴内,将市场准入与法律处罚挂钩,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报告制度,严格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刚刚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培训之后才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班组的交底工作,防止违章情况的出现。
3.2、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全面地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还要制定好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施工人员能够形成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习惯,并充分地利用标语、竞赛、安全讲座、现代化媒体等形式宣传安全施工管理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责任意识。
3.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施工开始前,设计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对参与施工管理的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大家能够明白工程不同时期施工的特点和要求,这也是贯彻安全施工的关键性因素。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的实际要求,对施工人员做好详细的工种安全、工序交底工作,令全体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应负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安全操作方式。此外,必须要严格履行交底签字的程度,加强交底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没有预见这些因素、未及时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建筑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趋势,很多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的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相继出现,在施工技术的进步下,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也层出不穷,但是,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危险源,火灾、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深基坑土方坍塌等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财产和人员损伤,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地威胁。虽然国家在这一方面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措施,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的按照管理意见来执行,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2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同时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多、危险源多等特点,现场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企业需要建设期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管制度并且不断的优化完善,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更为全面的安全操作管理,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等,通过增加安全生产保障方面的投入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只有从各方面多层次保证每个施工部门和施工环节都落实了安全监理,才能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程度。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建设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对于目前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理来说,最严重的问题便是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中如果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的话,可以让管理人员在面对各项违规问题时更加有据可循,更加具有条理,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操作工序进行规范。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建筑物自身的质量,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建筑整体的价值评估,例如建筑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安全问题或者信誉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肯定会对工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更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的价值,最后因小失大。同时当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人为失误后,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监管制度来惩罚那些违反了操作规程的人员,只有将奖惩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避免违反安全规章的现象出现。
2.2无证施工现象的严重性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无证施工可以算是最为恶劣并且所不能接受的行为之一。一些施工企业一心只看重经济利益,在拿到了项目之后立刻开始施工,完全不管是否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在这种时候施工的准备工作往往都没有完成,很多安全保护设施都没有准备完成,安全监理工作没有到位那么现场的安全自然就得不到保障。同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会出现过于追求进度的情况,使得施工现场混乱。甚至有的企业为了压缩成本谋取利益,而将应有的安全生产工程成本支出大面积压缩或者裁剪,有的施工企业其实根本不具备施工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后想要在更为隐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的安全保护,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保护设备,所以对于施工人来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3监理单位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没有发挥出效力
除了建筑企业自身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还需要监理部门来协助。监理部门的任务就是找出那些建筑企业所无法发现的问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主要的质量审查方式就是建筑企业和监理部门的共同合作。对于那些违规的操作人员不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也不考虑施工人员是否会出现安全事故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监理部门对自己的监理范围理解不够全面,认为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管不属于自己的管理范畴。另一方面也是想缩短工期,尽快完成工程建设,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并不是特别强调,在这种情况下监理部门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2.4设计单位不够专业
设计单位想要让建筑更加的科学合理,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地形机构、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材料等。市场上大量的企业都是以产品设计为主,但是在这些企业中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满足上面所说的要求,很多设计企业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并且缺乏相关的施工经验,所以在进行设施及对于实际的可操作性考虑不周,没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而是单纯按照个人的想法来进行工程的设计工作,这些都为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策略
3.1制定相应的建立法规,对监理市场进行整顿
对于当前建筑行业来说所推行的建立法规是有很多缺陷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监理部门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的,所以如何建立其更加完善的监理法规并且将其更加的完善,就能更大程度的杜绝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增加自身的收入,同时可以对企业的信誉有所提升,更好地建设起市场并且推动其发展。想要做到上述内容,首先需要对监理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市场发展的规律并和现有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完善其有效性。这样不仅可以让监理单位的执行监理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可以为监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2对监理团队进行加强
想要让监理团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职能,首先就要让企业意识到施工现场的违规操作会严重的阻碍企业的发展。我们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加强对于监理团队的管理,坚决杜绝那些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发生。同时加强对于监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加强监理团队的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施工现场安全做出保障。
3.3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管理工作
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最为有效的并且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管理工作。首先要检查施工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并且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以及业务能力培训等降低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足而出现施工现场安全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建筑工程在施工现场会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设计单位的施工能力不足、安全制度不不完善以及基础安全工作不到位等,这些都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不良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制定相对的安全监理策略,对那些违法的建筑项目进行整顿,真正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篇13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
建筑施工现场是进行工程施工的重要场所,其特点是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边性、多工种立体作业以及人机的流动性并存等。由于在有限的施工现场内集中了大量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及临时设施,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这就使得建筑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更加复杂和多样。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建设施工难度大,规模增长速度快,危险性较大
工程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建筑产品体积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场地人多、料多、设备机具多,一般这种情况要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时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工程才能建成。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固定投资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每年建筑业的总产值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左右,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也由简单低层向复杂高层发展,施工现场从较宽阔的场地变为狭窄的场地,吊装量增多,垂直运输量增多,平面立体的交叉作业大量增加,导致施工的难度及危险性也随之增大。
2、建筑投资主体成分多元化,施工现场管理专业化,管理难度较大
投资主体由原来单一的集体和国有经济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私营、股份制、个体工商户以及外商投资共存的形式。一些投资主体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投资,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故意躲避政府监管,盲目开工建设。工程建设生产的专业化,监理、总包、分包、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使得工程建设有了更详细的分工,这也易导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程序的复杂与管理职责界线不明,而相关人员的推诿与不作为也降低了管理的力度。
3、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低下,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建筑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量的人员、农民工涌进建筑行业。农民工占据了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相当比例,甚至有的施工现场占到90%以上。农民工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防护技能低,安全意识较差。而受建筑行业多工种协调作业和人员流动大的影响,致使各种安全知识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易流于形式,一些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的具体规范与安全标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真正落实,导致建筑工程的作业方法、操作方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使得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的施工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2013年3月11日六盘水市盘县某公司皮带走廊工程第26号支架施工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五死四伤。虽然这些年已实行了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对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加大了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建设部门也颁布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度。但还是有些部门和企业心存侥幸心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没有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相关操作,工人没有得到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没有严格履行相应职责
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有些监理单位一味地按建设方追求工程进度的要求进行监理,忽视了安全管理;部份监理人员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
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虽基本形成,但配套的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些条款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安全施工标准的系统性还有待提高。随着工程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一个项目中多个工种、多个分包商同时交叉施工,这对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大批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其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时有发生,而施工人员又隶属不同企业,这给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难度,很难实现对安全生产统一管理。
3、建筑安全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落后,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
因为经费不足,技术装备、检测器具短缺落后等因素,安全监管人员的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多数还是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的传统方法,凭经验,影响了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4、安全监督队伍的现状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主要存在着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无编制或编制过少,不能满足建筑队伍不断发展扩大,工程量不断增大的需要。为了降低费用,有些工程还让监督人员一人身兼两职,既管质量,又管安全。施工质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安全施工是存在于施工过程之中的,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上往往只能是看到了质量,顾不上安全,导致安全监督名存实亡。
四、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1、搭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建立多方联合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现场项目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按规定选配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事故的发生。
2、规范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企业要加强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事故档案。总包、分包单位要加强工人培训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劳务工人特别是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做好班前交底工作,杜绝违规行为。
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及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应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诚信体系和不良记录,把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认证、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五、结 语
综上所述,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监督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贺繁荣. 论在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J]. 河南科技,2013,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