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电一体化的运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简述接口、接口类型与接口连接方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即是将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有机地联系到一起,从而发挥机械电子的优势,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性能。而接口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各个模块的重要组件,具有调节、匹配、缓冲等性质,可以有效地转换电平、增加功率,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得到提高;一些技术人员将接口加设抗干扰材料,可以将电子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相互隔离,防止两个系统之间的信号受到干扰,影响电子系统与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接口的运用,还可以进行电路转换,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各个系统之间电流量的匹配,进而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效率。
不同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性能、工作原理等都存在差异,自然接口也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在运用接口技术连接子系统的各个模块时,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接口。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将接口分成两类,即机电接口与人机接口。机电接口是指执行机构驱动系统与传感器之间的接口,它可以模拟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并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平稳的电流,以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保持一个有序的运行状态;人机接口是指工作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这种接口可以将工作人员的指令,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编码形成有效的信息数据,并通过接口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以满足实际需要。
2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运用
2.1概述接口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接口技术是随之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顾名思义,它是将机电一体化中各个组件、系统相互连接,使其发挥最佳效用的技术。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使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各个复杂的子系统模块之间有效地连接起来,促进其数据、信息的传递与转换,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得到提高。而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将向着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也将越来越高,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2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同时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那么,接口技术到底是怎样运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呢?
(1)连接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模块,充当“开关通道”。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模块相互连接,再通过电子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与转换,使各个系统模块都能够在电子系统的控制下运作。要想实现以上功能,就必须有连续的电流,而在接口技术运用下的接口可以充当“开关通道”,工作人员只需正确操作开关执行器,为系统模块之间的连接提供连续的、平稳的电流,就可以有效实现以上功能。
(2)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接口,满足工作需求。工作人员在操作监控机电一体化系统运作时,通过人机接口使系统按照工作人员的需要进行运作,这种被称为人机接口。人机接口主要分成输入与输出接口,工作人员只需按照需要将指令通过硬件输入系统,系统就会按照需要将指令编码成信息数据,并通过接口传递给各个系统模块,输出相应的状态、运行参数等,以实现工作人员监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目的,满足工作需要。
(3)运用接口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输出信号的质量。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接口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导致系统显示的数据、信息等质量不高。随着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运用接口技术之后,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信息输出的质量。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控制输出的数据、信息等运行参数,对这些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调整,就可以实现监控生产过程的目的。
2.3运用接口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运用接口技术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技术人员在运用接口技术将接口连接于各个子系统模块之间,需要注意接口技术是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匹配,是否能够符合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性能上的要求,这些都是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合理选择、运用接口技术,才能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正常发挥起到基础的作用;任何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调试,以确保技术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样,接口技术的运用也需要进行智能调试。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在运用接口技术连接各个子系统模块之后,就要及时地进行系统测试与接口的智能调试,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可靠运行,也可以为以后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接口在使用过程中,人机接口是比较常见的,它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进行的人工调整的接口,也就是f,这种接口是可调的。因此,技术人员运用接口技术必须积极思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实际生产效能,并注重接口技术的各项指标能够按照要求合理调控,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接口技术。这样的接口技术才能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按照需要随时进行调控,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提高接口技术的运用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促进工业化与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我国社会建设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接口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口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创新接口技术,从各个方面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进而促进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社会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篇2
1机电一体化及工程机械性能概述
1.1机电一体化概述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工程机械技术实现了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显著提升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微电子处理器的重要作用,通过全面优化、处理各种系统设备,从而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例如各种工程设备能够实现状态监管和故障自检等。此外,在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推动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泛,并推动了工程机械朝向智能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2工程机械的基本性能
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的逐渐发展,工程项目已经脱离了传统单纯以人力施工的方式,而逐渐转变为采用机械化施工的方式。机械化施工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力的使用数量,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随着目前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大量投入运用,为全面提升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人们也在工程机械中逐步融入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奠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基础。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第一,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检。对于工程机械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对所有设备系统的全程、动态电子监控。其能够对运行中出现故障的设备系统进行监控和检测,例如机械中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以及液压系统等等,其不仅能够实现对上述机械设备的在线监控,还能够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动报警并快速定位故障位置,进而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节约设备的维修费用,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二,调整施工的精度,提升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应用的典型特点就是高效和高精度。例如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刀具材料的性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加工的成本,还能够提升机械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例如目前我国普通级的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经由之前的±10μm达到了±5μm,而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已经由过去的±3-5μm达到了±1-1.5μm。可以说,目前运用数控机床来实现机械加工效率,是我国机械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技术更新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能降耗的作用。过去工程机械在实际运行中,为了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原因在于工程机械大部分情况是处于超载或者是未达到额定功率的现象,进而做了很多无用功。而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对机械设备的施工功率进行有效调节,确保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的状态下无需消耗过多的无用功,能够实现节能的作用。例如对于井下作业而言,合理运用胶带输送机、通风机以及提升机等,并采用变频起动和PLC控制系统,就能够在全面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大约30%左右的节电量。
3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机械
伴随着社会的日渐进步,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例如在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中更多地选用焊件,而若使用传统机械加工方式则无法实现单价下料问题。因此综合运用机电综合技术的数控技术就能有效改善这种局面,运用数控气割方式,代替传统的仿型法,并运用龙骨板程序实现对采煤机叶片以及滚筒等的下料,可以实现快速切割并确保了切割质量。同时部分零件的焊接坡口可以直接割出,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数控气割机上配备的有能够自动调整的切缝补偿装置,其可以通过程序来控制构件的实际轮廓,例如数控机床可以对铣刀的半径进行补偿。通过切缝补偿装置就能够实现对毛坯件加工余量的精确控制。
3.2机床设备
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中,机械设备是其重中之重。尤其是伴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对机床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综合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数控机床设备是机械行业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主要是将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在机床上,通过代码来实现对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在控制介质上记录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主轴转速、刀具选择、冷却泵的启停等操作及顺序动作数字码,进而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来要求机床的伺服系统或者其他相应的执行元件,最终实现机床制动加工零件的功能。总之,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科技水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综合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融合国内外先进理论思想,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从而促使其和工程机械实现完美的融合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赵耀辉.评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门窗,2014,8:114.
[2]张彬.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2,5:180.
篇3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机械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煤矿行业的发展也获得了极大的动力,从某个角度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煤矿企业也增强了对煤矿机械设备的升级和维护,这让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所延长,同时,也使机电设备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众所周知,煤矿开采作业的环境都很恶劣,都是在复杂的地下进行的,导致煤矿机械设备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运作,地下的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电气设备有很严重的影响,可能会让煤矿机电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弱化环境对煤矿机械设备的影响,解放人手,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设备的应用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但让煤矿企业的劳动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减轻了煤矿工人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矿井下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保障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对于那些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煤矿机械设备,其工作效率比传统煤矿机械设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让煤矿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尤其是应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煤矿机电设备,无论是工作性能还是运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让煤炭企业的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让企业获取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使煤矿工人的劳动所得也有所增加,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煤矿行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附属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发展,对周边区域的市场经济影响也较大。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2.1在煤矿掘进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掘进机是近年普遍应用在煤矿作业中的一种机械设备,掘进机主要是依靠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进行控制的,可以对电路和元器件以及油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保护。其内部的电气系统是隔爆型的照明灯、安全型的操作箱以及煤矿专用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等元器件共同组成。这样结构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理念还是比较超前的,也让整个电气系统的安装变得更加的简便。新型的煤矿掘进机的控制系统具备故障记忆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主控制器,并对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将掘进机的实际工作电压和运行数据通过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显示仪表和操作箱的液晶屏显示出来,就连故障信息也能够被很好地显示出来,因为在操作箱和开关箱之间采用的是动力载波技术。当PLC技术对回路进行控制时,主要是通讯器来操控操作箱对信号的收集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程序来控制继电器的输出,实现电机的开关控制,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让掘进机的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的漏电检测和电流互感器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结合PLC技术对整个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了良好的保障。
2.2在煤矿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开采和生产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安全生产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极大减少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效地保障了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是现代煤矿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机电一体技术才开始逐渐地被应用在煤矿的机械设备中,研究和发展的时间较发达国家来说相当短,而监控系统则是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研发和应用的,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测和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煤炭监控系统的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
2.3在煤矿采煤机中的应用
煤矿采煤机是煤矿生产作业中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它的生产运行效率直接关乎着煤矿的产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煤矿采煤机中,衍生出来的电牵引采煤机,无论是在生产效率上还是在机械性能上,都比传统的煤矿采煤机提升了许多。电牵引采煤机采用的是电控制操作,在给采煤机提供牵引力时有效地突破了采煤机因为移动而产生的阻力,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要先进的多,一点电牵引采煤机发生下滑现象,电制动就会马上启动,并将多余的电能回归到电网中。在煤矿作业过程中,随着开采的深度越来越深,煤层的倾斜角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向50度角发展,应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采煤机的制动性能非常强,而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牵引电动机在轴端就有较好的控制装置,有效阻止了采煤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下滑现象。现阶段,我国很多自主研发设计的采煤机,都可以很好的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后,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会生产更多更高效的煤矿机电设备。
2.4在皮带输送机中的应用
在煤矿开采作业中,还有一种最常用的机械设备,那就是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因为其运输能力强、工作效率良好及长距离持续性运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煤矿开采作业中,皮带输送机的这些性能和优点对煤矿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是煤矿企业产业链中满足生产运输需求的重要组成机械设备,在皮带输送机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让这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优点更加的凸显,还提高了皮带输送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中常用的就是这种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件启动形式的皮带输送机,CST可控软件可以对皮带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平稳地运行,从而保障了煤炭资源长距离平稳地输送到指定地点。虽然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皮带输送机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对输送长度及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在启动和监控以及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这些导致输送机的驱动点设置过多,相信这些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急速的成熟和发展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并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皮带输送机中有更加良好的改进和应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发展分析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让人们实现了远程交流,在煤矿企业中,利用这种远程交互技术,让中控人员实现了在陆地对矿井下作业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这种现代化的监控方式对煤矿现场安全作业有效开展以及各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会向细微化方向发展,会更加的便捷化、高效化、平稳化。这些都会给煤炭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些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的操作和控制都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机械设备的体积也会集中化,占用的空间会更少,对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随意,对操作人员来说,更容易操作。与此同时,也会让煤矿开采工作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无须人员下井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命安全性和突发事故的应激性,并增强了自我保护措施。这种更加精细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煤炭机械设备的融合,为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4结语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应用的不断深化,让煤矿机电设备向自动化、信息好、智能化方向稳步的发展,在增强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让机械的性能得到了稳定的提升和发挥,不但提升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矿工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另外,还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集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工厂机械电子操作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在计算机智能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电子传感系统检测领域以及传动领域都有所涉及,在现代化生产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后,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在信息统筹及处理方面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进。就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言,会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以及生物学化发展,在此技术的基础上添加光电传感技术,进而增加工程项目机电系统自身的柔和性,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有一个总操作系统,下面每个操作项目板块中又分别有不同的子系统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工作互不干扰,在人工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与发展中,它的应用途径将会变得更加广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一)设备安装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中,操作工人应当在按照科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求在水利工程建筑项目当中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在安装设备以前,操作工人必须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了解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所处环境的地质条件,气候的变化情况等,然后再对所要安装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可以正常运行以后,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整体的工程布局规划,在涉及到施工场地以及施工通道时,操作工人要能够及时清理干净机电一体化设备所经过的地方,再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部位的混凝土基座采取正确的施工策略,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进行施工,在工程基座中添加机电一体化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安装之前已经检查过一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使用性,在进行正式安装时,还应当再重新检查一遍,一定要确认机电一体化设备正确安装了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必须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在涉及到高空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操作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候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设备调试
当机电一体化设备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安装完成以后,还要有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对所安装的设备进行技术调试,再一次确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是否正确的,能否正常地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不会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主要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参数,工作的效率参数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产生的工作效益,需要将每次设备调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方便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操作和处理。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举位于河南省境内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小浪底水利工程项目在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下游,它每年能够控制的流域面积大约在70万平方公里左右,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段峡谷的出口部位,是黄河流域中非常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在小浪底水库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大大增加了黄河地区流域的抗洪防捞性能,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起到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作用,促进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开放式控制系统应用当中,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智能操作系统,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来进行系统性的操作控制以及模糊性的操作控制,采用中央处理器的来进行核心操作,而在应用分布式的控制技术时,利用电子计算机设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及时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加以控制,进而实现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测、控制及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有着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在施工现场操作总线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发展中,通过开放式技术控制系统的密切配合,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实时沟通,采用现代化的电子通讯设备能够将施工现场当中的所有机电设备,生产设备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将这些设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通过现代化的电子通讯技术传输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核心总控制室,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对各生产设备、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操作一体化发展。
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
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一定会朝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它融合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方面生产技术,而且国家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与创新项目高度重视,希望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继续开发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人才培养力度,相信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一定会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既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模块化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在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产能,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号召,促进工程建设中各环节的信息交流。
综上所述,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说是现代化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大势所趋,科学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计算机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未来的水利工程项目将呈现出一片大好趋势。
作者:林品渊 单位:江西省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一、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随着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产品的外观更加人性化、功能更加强大、体积和重量更加轻巧、可靠性更高等。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1、功能增强并且应用广泛
机电一体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破了原来传统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的局限性,将多种技术与功能集成于一体,使其功能更加强大。而且能适应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2、精度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简化了机构,减少了传动部件,从而使机械磨损、配合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造成的动态误差,从而达到单纯用机械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工作精度。
3、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监控、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安全联锁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能够避免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改善操作
机电一体化产品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减少了操作按钮及手柄,改善了设备的操作性能,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从而大大简化操作。
5、提高柔性
所谓柔性,即可以利用软件来改变机器的工作程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例如,工业机器人具有较多的运动自由度,手爪部分可以换用不同的工具,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改变运动轨迹和运动姿态,以适应不同的作业要求。
6、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
二、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2、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3、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4、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5、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6、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是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是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是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是模块化。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是绿色化。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六是网络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倪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A]. 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4
[2] 田军锋. 国产主要综采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A]. 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 2011
篇6
我国建筑业长期处在以手工和原始机械设备的水平上,这种因素导致了我国建筑业效率低下、施工危险、费用高昂、质量低劣直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才从让这些问题有所缓解1 9 9 2 年,慕尼黑2 3 届国际建筑机械和材料机械博览会上就已经标榜了机电一体化将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是高科技在建筑领域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它实现了高效率、高产能的目标, 也是建筑业向着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标志。
一、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监控报警作用
监控系统已经是工程机械中成熟系统,这种监控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上它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对能够诊断故障通过图像传递机械施工状态,然后自动报警当机械出现任何故障或者问题, 监控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维修人员可以及时根据故障提示进行机械维修,保证机械使用效率和寿命
2.节能减材
传统的机械设备对燃料的浪费严重, 而且效率低下、故障频发,占用了很多物力、人力、时间成本机电一体化能够提高挖掘机、搅拌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建筑施工大多是在露天户外,施工程度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如果使用机电一体化能够远程控制机器,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也能正常施工,避免不必要的劳力和时间浪费。
3.保证工作精度
手工作业很容易产生误差, 即使是传统机械的精确也会受到操作员的经验值和熟练值不同的影响引入机电一体化,使控制系统都由电子掌控,这就完全避免了人为失误,让作业更为精确同时也能实现施工人员高效、快捷、准确的施工要求。
4.降低劳动强度
机电一体化中的快速零件制造技术(PPM) 在建筑制造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凭借CDA模型进行三维实体设计, 过程中只需要少量的人为控制即可达到工艺要求而且在设计之后还可以随意更改模型,满足不同的建筑施工要求对于建筑零件产品的创新设计,机电一体化能够推进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快速化,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在机械操作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机器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这种方式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自动化机械的控制系统更为精确,失误较少, 比人为工作质量更高机械和劳力的完美结合, 既利用了机械的精准度和高效率, 又利用了人的控制性和防范性。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以后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学、模糊学、心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力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模拟人类智能现在模拟智能建筑机器人, 比如系统控制起重臂运动的液压挖掘机等都是智能化的发展表现还有在建筑行业中经常运用的水下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都是智能化的体现。
在发达国家,建筑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主要课题为起重机安装微电脑、红外线、超声波等探测施工现场的人或者是障碍物,并且通过红外线发送三维图像到监视器上,让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现场状况。
2.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 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 人格化” 发展引人注目, 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3.网络化
2 0 1 3 年4 G 的发展昭示着未来网络技术是机电技术的核心, 它已经使各个领域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将生产、生活都联系在一起,建筑施工现场也能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或者控制,给施工带来便捷性。
4.微型化
现在纳米、微米技术成为新的领导潮流更小、更精致、更灵活是机械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 它促进了机械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发展。
5.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众多, 型号不一主要是因为研发厂家和生产厂家众多,没有相通的技术而在未来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必须是结合各个产品的特点和专长进行重组而产生更加优质的产品而且机电国际化的发展,势必推动各个生产厂家互通有无,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者型号,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这种模块化的发展,势必会推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6.环保化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 工业垃圾不仅是人为垃圾,还有传统机械无法回收利用的残留垃圾现代工业一直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所以,机电一体化的环保特性也是将来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机械设计中,会考虑到设计环保、使用环保和销毁环保,让人们回归自然。
7.综合化
未来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和高科技的力量能够使工程项目的物流信息、人员信息、环境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全面的信息网。
三、建筑业机电一体的困难
当然,机电一体化在进组工程中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局限性在建筑工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机电一体化建造业由于自身的特性,很多时候难以使用机器人为生产或者施工作业服务比如每个建筑工程对于设备和零件的规格、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建筑零件不能大批量生产; 建筑施工场地多是恶劣环境,机器人难以在工地中行走自如。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起来, 相应的管理理论也应该建立起来, 配套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如期、顺利、优质地完成工程项目我国机电一体化管理模式来源于英国的BS 标准体系, 只是一种技术、组织的纯管理体系,很多都不适用我国国情为了我国建筑业更好的发展机电一体化,需要针对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组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办法。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已经从单纯的机械和微电子组合发展成为各技术学科相互融合的整体。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微型化、模块化、环保化、综合化都提供了生长的肥沃土壤。
建筑机电一体化主要集中在特殊或者恶劣施工环境下的自动化施工,特别是建筑采、掘、运等方面的便捷和快速我国机电一体化化的运用需要结合我国工程条件和技术条件来进行,循序渐进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力为指导,制定适合我国机电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7
1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情况。机电一体化,即为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并且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综合技术,这里的有机组合并非多种技术的简单相加与拼凑,而是将各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技术有机融合,并将其综合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在功能上针对技术人员的手和肢体做了延伸,更是对行业人员提供智能化的帮助。甚至于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当今中国的生产生活中,机电一体化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
1.2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
我们从机电一体化的几个运用领域进一步了解一下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自动线与自动生产线以及机器人。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机床生产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整体实力,均差强人意。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仅仅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1%,其余实际运用中所涉及的数控机床均进口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别是高端数控机床,也已经被境外的产品所占领。而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可以使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者同时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类似各种高速香烟/易拉罐生产线,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2000~8000瓶小的啤酒自动生产线等等,这些在大家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都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自动线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比如说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等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机器人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应用。甚至可以说,机器人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实力,甚至于综合国力,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又会进一步影响到该国家的生产生活,进而反作用于综合国力。如今机器人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一些非工业的领域,比如说军事、医疗、服务、娱乐。具有思维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完成很多复杂的操作任务,是机构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成果,比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代替人完成多种工作,在制造领域和非制造领域拥有了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位置。
2机电一体化在沥青拌合楼中的实际应用
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组成的。而且现在的一体化系统,也在渐渐得朝着更具适应性,更具灵活性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加有效的应付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系统可以自主生成信息和附加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反应,促进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机械设备或系统的运行效率,不仅能激发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达到节能减排,控制成本的目的。机电一体化在沥青拌合楼中的广泛运用且运用方式逐步提高,针对包括除尘系统、粉料供给系统、干燥系统、操作控制系统,从提高系统运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优化和提升。以下针对各个系统做详细阐述。
2.1机电一体化在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沥青拌合楼的基础控制结构主要包括除尘系统控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各个子系统的分组设计和连锁,人机交互(可完成自动和手动切换)。由于沥青拌合楼中的除尘系统机构较大,其中的应用设备较多,所以技术人员很难实现电器设备与控制系统的有效配合。如何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良好的应用到除尘系统中,是技术人员一直探究的问题。通过实践,技术人员发现,想要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最好的效果,必须首先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细致的划分,除了考虑除尘系统的整体工艺参数之外,还要协调和考虑各个子系统的要求。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完美的实现了电器设备与控制系统的有效配合。
2.2机电一体化在粉料供给系统中的应用
沥青拌合楼中的粉料供给系统是由两个半圆形的罐组合而成。在工作运行当中,首先由空压机负责吹气,从而让粉料顺利进入拌合系统,并完成配比,整个过程是由PLC进行控制。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够顺利完成对沥青混凝土的生产,从而生产出符合生产质量标准的混凝土。
2.3机电一体化在干燥系统中的运用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干燥系统的存在意义,是将冷料系统中的冷粉加温,以此来方便沥青混凝土的搅拌。现在的干燥系统更多的采用摩擦轮驱动(相比于传统的链条式驱动,更加平稳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干燥机使用更加先进的气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得轮圈与干燥筒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干燥筒在受热之后能够均匀的膨胀,从而可以达到有效的延长干燥系统的使用寿命的效果。不仅如此,气密技术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有效得提高了干燥系统的效率。因为该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干燥机的外漏热气,使得干燥机的热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另外,干燥机的机电一体化,还实现了高压喷雾及低压气流的混合,促进了雾化燃料及空气的充分混合。这样做的好处是,相比于传统的燃烧器的工作模式,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燃烧更加充分,释放热量的效率也就更高。其次,燃烧器外部的热感设备还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干燥器出口的温度,并将相关的数据传输回控制系统,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收到的数据做出准确的调整,从而很好的控制干燥器出口的温度。
2.4机电一体化在操控系统中的运用
沥青拌合楼中,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PLC与工业控制计算机共同作用,利用多点接口实现控制站与操作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全过程/全时段得监控除尘系统,粉料供给系统以及干燥系统等。这样,沥青拌合楼在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的运用过程都能通过一台计算机显示,方便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与此同时,不仅沥青拌合楼各系统执行状况,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通过监视器进行显示,包括温度,压力等具体数据,也可以完整的展现在工作人员的面前。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操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从而达成预期的工作目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5机电一体化在沥青及导热油系统中的运用
工作人员为了节能环保,一般会在沥青罐上装上热度传感器,从而能够通过PLC对沥青罐的加热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在沥青的加热过程中,沥青罐上的液位计和传感器能够根据PLC发出的提示自动控制沥青罐的排空和沥青罐的加热,这无疑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沥青存储罐上的泵送装置也能够很好的发挥节能环保的作用。
3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而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相互融合并彼此作用,作用于机械工业,必将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机电一体化有着深厚的实践意义,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传龙,栾昆,冯国辉.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探究[J].科技展望,2016,(28):69.
[2]宁硕.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及仪表控制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8):205.
[3]杜平先.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及仪表控制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120-121.
[4]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
篇8
引言: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c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一般来说,现代机电一体化是当今目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相对较高级的阶段。它同时也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和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同时也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来看,整个工程机械的机电智能化和一体化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1.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变换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按优化组织目标与系统功能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面诉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着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属传统机械,它主要功能依旧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发展到机电一体化之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以代替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之外,还可以赋予许多新的功能,比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自动显示记录和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等。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仅是人的手和肢体的延伸,并且人的感官和头脑的眼神,而具有智能化的特点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是机械技术,在实践中如何才可以能够将机械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有效的相互适应,是机械技术主要的着眼点。利用其他高新技术的更新概念,对结构、材料和性能实现有力的变更,能满足重量的减小及体积的缩小与精度的全面提高等等。在机电一体化整体系统制造的过程当中,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才能可以有效实现经典的机械理论及工艺,同时还需有效的采用过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等,把机械制造技术在当今年社会中进行有力的更新。
机械本体必须要将性能及重量和精度等进行综合考虑,性能需进行总体的一个改善使之更加的有力,重要需进一步的给予有效减轻,精度更需全方位进行提高。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机械产品,一般都是把钢材当作主要材料,那在重量方面就需进行有效的控制,想要有效的减轻钢材的质量,不仅需要在结构方面进行改进而且还要考虑利用非金属的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身的重量可以有效的控制从而减轻,对驱动系统的小型化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从而在控制方面可有效的改善快速响应特性,有效的将能量消耗进行相应的减少,有效的提升了实际功效。
2.2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 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2.3传感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且能够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一个保证。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灵敏度、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避免电干扰,当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而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现在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4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结构在社会当中已广泛的被接受并且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及效率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继续有效的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针对内部装有编译器的电机及控制专用组件和传感器,三位于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正在积极的发展当中。
3.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工程机械上得到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施工工艺,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使工程机械的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无论是在动力性、安全性、节能性和操控性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机械的面貌,极大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高,使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4..现代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4.1 高性能化的应用发展
这里面主要包含:高速的应用化模式、高精度的应用模式以及高效率的应用模式、高可靠性的应用。新一代CNC系统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而诞生的。这种系统采用精简指令集机,可同时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行处理,从而来保证该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相对高性能。
4.2 微型化的应用发展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其体积一般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其耗能小、体积小、运动灵活,是近年和将来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4.3 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应用发展
一般来说,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进步都主要体现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也就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智能化技术,而且这种在实际中的区别表现就是表现在其产品的智能上。它是吸收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理学等一系列智能的新方法、新思想,模拟人类智能,这样的技术目前任然在探索和应用中,相信将来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5.结语
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永利.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1).
[2]冷俊.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7).
篇9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传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上改进而来,集合了机械结构知识以及电路知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教学开展目标是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具备机电设备使用、维修、维护以及设计的高技术型综合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衍生出了各种各样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产品,信息化远程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员,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与积极性,显著提高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效果[1]。举例说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电一体化教学流程是依据课本知识进行逐个讲解,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链接,造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能力不强,不容易被学生整体消化。通过信息化远程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机电一体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立体的三维模型,从而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官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
2现阶段机电一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有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2]。为此,在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练习。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活动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涉及范围广,不仅牵涉到机械结构原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液压原理等,还涉及到电路知识,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仅是围绕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对课本知识进行向外扩散和延伸,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也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更谈不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第二,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首先教学方法上,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课程讲解;另外教学内容上,主要以教学大纲要求的课本知识为主,没有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影响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
3信息化远程教育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提升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应用水平
将信息化远程教育引入到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机电一体化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首先,大多数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存在着对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的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到更宽泛的机电一体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仅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便捷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还可以将课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三维模型,并以此创建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完善具体化的学习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成绩以及教学效果的共同提升[4]。
3.2促进老师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创新
篇10
智能控制,简单来说,是指用机器来完成作业内容的一种新型技术,人类对智能控制的研究有很长远的历史,由于其带来的多方好处,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尤其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工业朝着科技、智能、先进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优秀结晶,将智能控制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不仅提高了运作系统的效率和作业质量,它还能有效的减少工作误差,节省人力、物力的耗费,其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展现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3智能控制的种类和优势
3.1智能控制的种类简析。智能控制可以同时对多个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掌控,其可以确保系统运转正常、稳定,各种系统控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的种类主要有:a.分级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的运行,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其中一个是自适应的控制,另一个就是自组织的控制,在分级智能控制系统中通常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前两个是组织级和协调级,另一个就是执行级系统控制,这三个级都有各自的作用,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联系。b.学习控制系统。于人类的发展来说,对于事物最初的展现方法就是学习。学习控制系统,首先是识别以及调整内部的结构,其次,通过信号不间断的传输,以及对程序中复杂数据的处理、运转,这样使系统正常工作,学习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对所持有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自我处理,进行自主判断。c.专家控制系统。它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应用于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分析、工业设计中较多,其意义是将工程控制论和专家系统结合,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为智能处理提供依据和基础,在进行判断工作时,有相对应的知识面供给参考和计算,使其结果较为准确合理,有很强的专业性。d.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通常神经网络系统分为两大功能,一个就是智能控制系统,另一个也就是所谓的模仿真人系统,此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已经成为研究热门,与许多人参与到其中,深入的研究,加以利用。
3.2智能控制的优点
3.2.1模型优点。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系统的改进,智能控制较传统控制来说,结构清晰、功能性强、处理信息能力较高、应用范围广。智能控制系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确定模型,还能对结构和参数都是不固定的模型加以有效控制,运用范围也比传统控制的大,这也是智能控制的优势所在。
3.2.2交换优点。智能系统的主体就是数据信号的正确处理,其数据处理能力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离开数据信号的指示,就不能够正常运转,传统的控制系统会出现许多问题,在此方面上不够细密,所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提高送音器设备的精确度,确保传输准确无误。
3.2.3线性优点。传统控制虽然在线性问题的探究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重点领域还是没有重要的突破,例如在高度非线性的控制效果还达不到满意。而智能控制可以恰当处理这些问题,同时在功能上也可以起到兼容传统控制的作用,让控制效果达到最大化。
3.2.4控制效果。控制效果的差别也是两种控制之间的内在区别,传统控制不够完善,在速度以及操作上都是较为低下的,这就影响了对系统整体的控制效果,而智能控制,其预先记忆了控制功能的优点,结构完整,其对整体系统的控制相对准确、高效、适用。
4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4.1提高精确度。机电一体化制造技术的重要指标就是精度,其精度要求较高,精度决定了所制造产品的质量,智能控制整合了有效资源,对数据控制较为准确,不仅实现了对CPU的控制,同时还具有数字交流的优点,通过小误差,甚至于无误差,使精准度最大化提升,保障了工业产品的质量。
4.2可以对效能进行优化。大多数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的思维模式,总体而言,功能涉及面通常较广,同时裁剪性也十分突出,这样也可以保证系统的整个运行环节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
4.3对程序的有效控制和对加工的改进。操作程序已经成为系统运行的重要考察点之一,我们一般主要参考加工产品的有关数据,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达到最佳智能的结果。智能控制方式的运用可以缩短加工的时间和简化操作的流程,真正的有了复合加工的成效,加工的程序更加高效和简单化。
5推动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
5.1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在机电一体化的建设路程中,要想买进迈进更加美好的前景,作为国家主体,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勇于创新,让企业在生产中,不只关注经济效益,还要认识到科技带来的力量,使科技推动生产力,生产力助力经济,生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政府要大力倡导学习新技术,将智能化控制应用在机电一体化中,最大程度的实现高产量、高质量、低成本、低损耗的目标。
篇11
近些年来我国的各方面技术的发展都已经进入了发达时期,很多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而工程机械的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更多领域的应用,让其成为了工程机械发展的核心技术系统。无论是设备的管理、运用,还是实际的生产、工作,都对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其系统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使其有了非常强大的作用能力,在许多行业、企业当中,都迫切的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掌握这样的技术,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助力。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的推动,而工业的发展是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一个领域,机电一体化的诞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强大地推动力,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实际的应用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发展的效率。同时,由于工业发展涉及非常多的领域,但迫于技术的限制,长久以来工业的发展都处于较为缓慢的速度,而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各个工业领域内的运用,使得工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质的提升,并且这个效果在现代的工程机械当中尤为明显。该系统具有很多优秀的功能以及特点,如安全系数高、处理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稳定性极强等,这使得在工程机械的各个方面技术都得到了改进,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能够代替一些原本人工的生产程序,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成本,还可以代替多种生产器械进行工作,从而又能够节省许多机械设备的购置费,让工程机械的发展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生产的效率还能得到提高,这无论是对企业自身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突破。同时,由于该技术的应用,还使得我国工程机械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1.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集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为一身的综合技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一直都是工程机械发展中最为核心的两项技术,通过对这两项技术的整合,让这两项技术中的有优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并且还从中产生了新的优点,同时也摒弃了其各自的一些缺点,可谓是性能非常丰富、优秀的一项技术。其在我国现代工程机械中的运用,推动了该方面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很多领域专业人士的关注,因此让其在很多领域内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也逐渐成为了一项专门的发展领域,国家也向其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以及资源来帮助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还因此在许多高校中衍生了许多与该技术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2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优势
由以上所说,机电一体化整合了现如今工程机械发展中机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优点,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发展系统,所以通过对该技术系统的运用,能够体现其非常多的优势以及特点,具体如下:
2.1安全系数高
在工程机械的生产与施工过程中,往往都蕴含着一些危险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不仅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还会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们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施工方面,因为工人们经常要在较为危险的地方进行人工作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隐藏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若是真的发生了一些施工安全事故,那么不仅会对施工本身的经济效应造成影响,更会对工人的施工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而如今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应用,很好地改善了这一情况的发生。通过该技术系统,开发出以一些集聚机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科学管理系统,不仅优化的相关的工作程序,还使得一些较为危险的人工操作变成了由机械系统代替进行,这不仅提高了相关工作方面的效率,更是提高了工程的安全系数,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都是非常有利的。
2.2节能降耗
对于工业生产来说,能耗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能源的消耗也就代表着资源的消耗,如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生产能耗,那么就可以节省一大批资金的投入。然而现如今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做到生产零消耗的地步,所以人们所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地研发新技术,去减少生产能耗。而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通过对该技术系统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改进一些机械设备的生产功能,通过消耗与以往同样的能量,就能生产出比以往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还使一些设备能够同时进行使用,简单来说,就是消耗一份能量就能够带动两台不同的设备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效率与以往并无差别,甚至是拥有更高的效率,从而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2.3提高作业精度
而在一般的生产工作当中,大多数的作业都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这就使得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的精密度、人工操作的精准度都被要求尽量保持高精密、高精准的水平,因为一旦在作业精度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注定是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对生产的材料造成大量的浪费,还会降低相关企业的经济收益。而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运用,极大地改善这一生产缺点,如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添加的材料比例以及搅拌时间都会对最终所产出的产物质量与密度有较大的关系,而按照以往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很难保证在作业的精度方面达到标准的水平,而如今却可以通过电子称量计算系统,对这一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的计算,包括材料的投入比例,搅拌时间等,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使得在作业精度方面,能够达到所规定的最高标准。
3现代工程机械技术
由于如今工程机械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其在工作期间的标准不断的提升,无论是一些处于前沿的科技技术,还是一些基础的生产技术,其要求与标准都在一直提高,所以为了能够赶上这种标准的提高,就必须要通过利用新的技术来代替以往的技术,实现生产方面效率的整体改进。而机电一体化作为工程机械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3.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工程机械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因为所有的机械设备的生产以及使用,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机械技术的支持,而通过机械技术的进步,让一些机械设备有了新的进步,无论是从外观、功能、内部结构、使用方法、效率等,都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3.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03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有了较大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大了对于社会发展的更大的需求。目前,在我国的现状下,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在扩增,对于其质量上也有更为严谨的要求,所以乳制品加工行业的技术性要求也要相应的有所提升。鉴于当前我国的乳制品加工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上,所以本文要讨论机电一体化在乳制品行业中的运用。
1 机电一体化相关概念的介绍
1.1 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就是指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各种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并要运用在现实的工作中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机电一体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很多行业和企业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乳制品加工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就比较普遍。现代化的自动生产的设备在乳制品加工业中对于提高乳制品的生产量和生产质量,都能有效地加强和提升。对于乳制品加工的生产环境的改善是直接影响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极为关键的影响,不但可以保障乳制品加工技术的深入,并且能够保证其质量。所以研究乳制品加工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意义是非凡的。
1.2 机电一体化的原理与基本特点
在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必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运用,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系统化的运作是实现机电一体化在行业中发挥作用的前提,这五个方面是结构构成方面,动力构成方面,运动构成方面,感知构成方面和职能构成方面,这五部分的相互配合与辅助是机电一体化在行业中运作的关键所在,只有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发挥效用,才能够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工作的照常进行。
机电一体化的广泛运用对于机械加工和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机电一体化对于乳制品加工的发展也是会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的。乳制品加工有着很复杂繁琐的加工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最求乳制品的生产量同时最重要的还要保证乳制品的产品质量,无论是对乳品原材料的检查还是乳品化学成分的分析上都能使得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得以发挥运用。在乳品加工行业的复杂环节中,乳品加工企业的机电一体化的运用是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
2 乳制品加工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乳制品的加工中同样需要机电一体化的大力应用。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要求以及对乳制品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如何提高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乳制品加工企业需要加以重视的,而机电一体化正是能够解决乳制品加工企业难题的主要手段。
机电一体化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运用,不但能够提高乳制品的产量,因为机电一体化的本质特点就是使产品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机械化,在大量减少人力成本的前提下,能够使乳制品的加工过程更加简单化和标准化。同时由于其加工过程更加简单化和标准化,可以让乳制品的加工过程更加科学化,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更有质量保证。这不但能够保证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优化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标准也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
3 机电一体化在乳品加工业中的有效运用
现代化的乳品企业的的发展要求,要越来越多的采用全程的自动化的控制,因为在乳品行业的发展中要求在生产自动化的同时还要保证生产的高效与高质性。在乳品企业管理中实现机电一体化,不但能够实现乳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能够增加乳品生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乳品符合HACCP与GMP的要求。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自动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运用综合的技术管理手段,并且与ERP等技术手段相互结合,不但可以实现生产技术与订单管理以及乳品质量和乳品配方的生产信息的分析实现高效化、环保化和效益化,而且对于提高乳品加工的质量安全和乳品的市场销售量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影响作用。在乳制品生产包括很多环节,如储奶、配料、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灌装、CIP及仓库的工业全自动化中,都可以有效实现封闭式的生产过程,从而能够保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污染源的避免,从而保证了奶品供应的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外化为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应用在乳制品
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中,通过自动化的生产控制系统,如采用PLC进行检测、设置相关工艺参数,进行间接控制执行机构。通过对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中央控制室的工控功能。然后将中央控制室与管理层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实现互通,从而做到在远程办公室对生产现场的数据控制。对于酸奶发酵过程,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主要是利用组态软件,通过合理科学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从而在QA的监控下,对每一步的配料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每步配料过程的严谨性,最终生产出合格的乳产品。
在乳制品加工车间中,自动控制技术也能够有效的应用。一般在乳制品加工车间内的控制室都设有操作员台,主要是采用PLC进行控制,操作员台通过对加工工艺的具体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然后将调整控制信息及时上传给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根据返回的信息进行监控,从而实现上下的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加工情况,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而且这种PLC控制程序具有非常好地机动灵活性,其处理能力也比较突出。
篇13
1PLC与机电一体化理论概述
1.1PLC的概念。PLC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对内部程序进行快速的储存、运算和控制,同时还具备定时计数等多项功能,利用执行指令能够使得机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还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步进控制。在下一道工序开展之前,必须完成上一道工序。控制顺序能够提高各项工序之间的有效连接,确保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各个工序连接更加紧密,保证工程质量水平得到增强。其次,现实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对定时器进行自动设置,随意调用和改动,增强整个定时器的灵活效果。其三,条件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对逻辑运算的指令进行构建,还能够具有非常强灵活性特点,对整个设备继电器进行串并联、并联或串联等处理,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进行远程操作成为可能,同时也促进了分布式控制网络的分散控制效果。1.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个系统进行升级处理,有效取代人工操作,增强机械设备的整体利用效果,使得机电一体化设备真正实现智能操作管理,除了安全和环保理念之外,还能够有效取代能源使用,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智能化技术的优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数控机床技术以及机器人设备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就是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中的关键内容,能够对整个生产的运动形态进行全面监控,确保运动的自动化处理,满足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要求,在运动控制时PLC系统具有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将PLC技术应用于一体化生产中,能够显著增强电气性能和自动化水平,保证设备的平稳发展。PLC具备专门的运动控制模块,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具备运动功能,能够显著减少设备运行的故障增强效率,还能够减轻能量消耗。数控编程作为整个数控加工的关键环节,编程技术能够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技术的质量。为了全面提高模具加工和零件加工的水平,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加工质量,缩短加工时间,实现高速生产。模具作为母具,制造精度必须高于其他成型品的精度,模具精度直接影响成品的最终质量。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要尽可能保障模具的精度达到最佳。除了一些平面和回转面之外,还有各种复杂的曲面,如果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无法对曲面进行加工。数控加工技术是模具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够随时进行调整。数控模具加工时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保证设计工艺更加科学合理。数控工艺施工之前,要充分分析加工零件图,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将所有的错误提前找出,避免数控机床按照错误的指令运行引发各种事故。2.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PLC可编程控制器的重要应用方向,在PLC投入运行后,需要对整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分析,同时内置信号接收装置对存入的运行区进行处理,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工作,用户还需要从存储器中快速读取有关程序内容。同时设计自动化指令,对逻辑和运算结果进行快速处理,将最终的输出形态或者输出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传递,如此循环往复,能够确保控制工作的快速执行。在电气辅助系统之中运用顺序控制,提高自动化控制的水平,将PLC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之中,保证工艺流程实现单向控制。同时也可以增强生产过程的整体协调性,使得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效果大幅度提高。PLC技术在公路交通系统自动化应用,可以根据交通线路特点研发适用PLC技术管理指挥系统,还可以将PLC技术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全自动化的柔性装配生产线,满通运输线路的发展要求。城市公交系统能够解决人们出行问题,同时也能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效果。传统的交通控制系统很难适应交通秩序立交桥复杂化的趋势。利用PLC技术能够形成PLC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对交通系统发展的适应能力,因为PLC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定时资源,能够对城市交通发展进行渐进式信号控制,还可以对岔路口进行自动控制。2.3数据处理。在PLC技术运行中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逻辑计算、函数计算和矩阵计算,保证数据之间的快速转换与传输,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加强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确保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对数据处理力度进行控制,对于执行数据的排列打印、传输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应用在汽车加工制造产业中能够代替复杂重复的人工劳动,提高汽车组装效率,还使汽车生产实现精细化发展,数控技术的激光检测也对阀座轮轴等尺寸进行全面测量,确保汽车生产制造的精度得以提升。产业组织应学会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敏感地使用PLC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控制设施运营,生成特定数据,确保机电设施的顺利运行。目前,社会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PLC过程,这使操作控制性能更强,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更广。在物理操作的指导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组织组装的目的。同时,PLC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可靠性和高效率,因此在工业生产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磁选机上使用PLC操作控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磁选机的平稳运行和操作稳定性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在工业生产机构中,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硬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产业组织应尽最大努力选择有保障的硬件创新过程,选择科学合理的制造商生产的原材料。同时,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应在利用PLC流程中使用大部分成熟技术,以确保产业组织PLC流程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并满足生产系统生成的要求。PLC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优势,能够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将PLC引入磁选机中增强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效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减少故障几率的发生。通过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可以保证执行机构和位置传感器连接更加的规范,实现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合理控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2.4网络通信。PLC工艺还主要利用于机电一体化生产体系的通信模块之中,其主要是以外部通信设备和内部通信设备为基础,来开展数据的传输,并且其已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得我国社会中的大部分国民对其都有着一定的重视程度,并且有着一定的认知。在现阶段的逻辑把控体系中,都部署有数据传输接口,可以飞速的达成通信目的,使得通信变得便捷化。2.5机械设计。在工业机械制造时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基础PLC技术能够使得传统生产过程发生改变,同时也能够促进工业机械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对设计防护装置、传动装置和自动排屑装置中的防护效果,能够提高生产的整体质量。目前PLC技术主要采取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形式,减少人为干预,也无需人工实时控制,就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进行自动处理,避免飞屑飞出,提高了整个系统安全性,也可以优化生产环境。自动排屑装置还能够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碎屑进行及时清理,避免碎屑进入机械内部而导致系统运行受到损失。在传动系统中可以分为主传动和进给传动,传统模式主要机械或电气系统进行协调处理,PLC技术能够使得两者相互分隔,使得运动效果更佳,增强整个系统控制的质量与水平。2.6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作为PLC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智能控制能够对整个数控机床系统进行全面设计,但设计的原理基本相同,能够发挥出协同效应,最终对数控机床进行全自动化控制。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按照工作参数进行快速调整,工作人员还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质量进行变更,使得通讯系统转向单片机系统来进行数据信息的准确查找,也能够向执行构件传递更改命令,对参数进行快速调节,利用输出系统能够使得数据参数更改更直观地呈现,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在此期间需要进行快速高效的运转,根据国内PLC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判断,使得整个机床运转更加安全,避免因为振动而导致机械制造的准确性受到干扰,提高生产质量的控制效果。
3结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快速发展,能够使得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会导致人工操作难度增加。运用PLC技术能够有效简化复杂的计算逻辑控制,优化生产结构,减少生产成本,取代人工操作,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转性能,减少机电设备控制和维护的次数,满足机电设备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慧.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J].电子世界.2020(05).
[2]陈坤,朱淼.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PLC的应用与研究[J].电子世界,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