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果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和方法在新企业外部环境中继续应用,将无法得出正确的产品成本。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国外相关专业学者适时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通过新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计算出相关数据,而且其准确度和简洁性较传统的成本会计算法要优秀很多。新的方法带来的是会计理论的变化, 同时,也使得所有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的得到优化,进一步帮助企业节省了资源,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相关的新算法和新技术不断产生。
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大约两个世纪的时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会计理论的极大发展。但是,新的背景下,成本会计面临着新的瓶颈。
首先,根据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可以知道,历史成本才是会计成本所反映的。不能将会计成本等同于重置成本,甚至将会计成本视为价值损耗的补偿。这样通常会造成企业资产在保值方面出现问题。根据原始价值来计算现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补偿智能保证价值符号在账面价值上的补偿,无法实现物品在实物规模上的再生产。
其次,新企业外部环境下的成本会计理论往往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淆,这样既无法达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也无法显现出成本会计的核心。因此会造成各个部门职责混淆。
最后,成本会计理论仍旧未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企业的会计成本计算只注重生产领域的成本,很少去考虑到其他环节和领域的成本计算。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本信息失准,经济决策和成本无法控制。
三、在新企业外部环境基础上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路径分析
为了解决我国新企业外部环境基础上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瓶颈,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该在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以找出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理论突破发展瓶颈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相关成本会计制度,加强研究,促进成本会计专业人员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成本意识。在制定和实施成本会计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全方位的全员管理成本。通过此来提高所有人和所有部门对于成本的重视。就成本会计人员个人来说,了解和懂得会计、财务管理只是基础,还需要懂得经营管理,熟悉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为了更好地解决会计理论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就必须加强学习,通过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会计电算化方式,是成本会计个人所必须做到的。
(二)相关会计成本专业组织要注意总结和推广我国研究出的成本会计计算方法。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我国成本会计人员的辛勤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成本会计的管理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总结,以便实现经验向理论的转化。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突破新企业外部环境基础上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瓶颈,就必须不断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会计行业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电算化发展。成本会计电算化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反馈速度,有效提高了成本会计的业务受理能力。推动成本会计电算化发展,有利于从技术手段上不断突破成本会计的发展瓶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会计电算化依旧停留在单纯的代替手工核算工作。没有很好地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与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推动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很多电算化会计信息只是提供了一般的财务信息,无法有效地提供给成本会计所需要的信息。为此,必须转变会计成本电算化模式从计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必须不断提高电算化应用为成本会计和会计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持。
(四)成本会计工作者应该加强学习,以此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成本会计的职能并非是单纯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应该真正认识到成本会计的职能在于成本预测、决策、控制以及核算和考核等。其中,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中的核心职能。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都围绕着决策而工作。可以清晰预计的是,企业通过会计成本职能的贯彻执行,能够创造出合适的激励环境,调动起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实现整体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我们要针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新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效结合,加强对成本理论的研究,更新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与素质,充分发挥出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建忠.新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篇2
作为重要的会计职能形式,成本会计是沟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桥梁,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来说,传统成本会计是基于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以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资产计价依本文由收集整理据的会计实务。传统成本会计注重实物成本的核算与体现,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计量模式采用构建于受托经营责任论基础上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能够有效反映经济主体的资产经营结果,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可验证性较高的传统成本会计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相关经济活动的财务运行状况。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为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相关经济活动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作为一项被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管理职能,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现代成本会计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对
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相比较而言,现代成本会计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1.会计目标不同:传统成本会计着眼于“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目标,注重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体现,关注信息提供的决策参考性,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信息使用立场,侧重于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强调以恰当的会计活动方式,以历史成本计量结果客观公正地有效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而形成的新兴会计理论,其会计目标主要是在物价不稳定变动时,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以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和满足经济决策制定需求。现代成本会计会计目标采用的是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为理论基础。
2.会计假设不同:会计假设是利用客观规律或正常趋势,针对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不能有效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现象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它是保障财务会计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传统成本会计通常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遵循计划经济模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理论。由于市场环境中的通货膨胀现象,导致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货币购买力的变化,造成传统会计计量结果的统一标准属性丧失,致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以其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必然造成成本低估和利润虚增。现代成本会计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形势,在货币计量会计假设基础上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及会计分期等会计假设理论,将会计职能特定在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空间领域,依旧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确定会计个体,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假定为无限期地进行来作为资产计价标准,对其持续经营过程采用公历年度人为地划分为相应的会计期间,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范围提供了基础。
3.会计原则不同: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与标准。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传统成本会计主要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价前提,物价稳定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先决条件,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及可验证性,传统成本会计强调收益计量、注重各项资产按取得即时实际成本计价,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经济稳定时期对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具有一定效能。当市场价格出现通货膨胀时,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变化和现行价值,不利于真实客观的反映财务运营状况,因此,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篇3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1.2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2.1 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1.2.2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
1.2.3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2 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2.1 理论基础不同
2.1.1 会计目标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3.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3.2 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4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4.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4.2 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篇4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3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3,(4).
篇5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新晨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3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3,(4).
篇6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1、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篇7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cost accounting
Ling Yang
(Fushun zhong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ushun Liaoning 113000)
【Abstract】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has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improve the level of cost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must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to achieve cost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ent accounting focus.
【Key words】Modern cost accounting;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成本会计有着诸多弊端,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及其职能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概念。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1.2 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2.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2.1 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2.3 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2.4 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现代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篇8
成本会计所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当中的一项子系统,能够对于企业各个部门中的成本信息进行有效地记录和计算等。因此,成本会计理论的出现不但能够及时满足企业外围部分的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投资决策方面的需求,还能够协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内部人员需要的资料,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我国,二十世纪末开始有效实施新型的会计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会计能够从其他的学科当中进行分离,进而成为了另外一个比较独立的分支性学科。由于成本会计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满足信息使用人员的不同需求,其还具备财务和管理会计的特色。
实现对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界定能够对于构建合理性的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重要基础。鉴于目前已有的对于成本会计理论以及实物界所存在的观念,因而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应该为成本核算部分。总之,成本会计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应该涉及到成本会计的基础性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理论形成的基础性因素。另外,还包括成本会计的要素确定和成本信息的科学性报告模式。
2.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创建思路
对于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来说,其创建步骤主要分为三步:其一为创建思路;其二为创建目标;其三为创建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2.1创建思路
成本会计在会计学科中属于独立性的一个学科,且需要负责的人员能够具备较为清晰的理论性思路和结果来进行指导。但是,要想实际构成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体系,还需要能够在科学的思路指导之下进行。在构建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中,需要涉及到成本会计目标和成本会计理论原则等。成本会计目标在成本会计学科中属于基础性部分,还能够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成本会计理论原则当中,重要问题是能够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的实践问题发挥作用。
2.2创建目标
在成本会计的创建目标中,分为具体目标和基本目标两种。基本目标为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企业的管理水准和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成本会计的管理主要是关于对于企业相关性费用成本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主要目的还是推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发展,最终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具体目标是为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方面的信息。在实际展开成本会计实践的过程中,成本会计需要根据信息和数据确定其中的实际性目标。
2.3创建原则
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在成立和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成本会计需要将财务会计核算的共同会计原则作为主要部分,其中还涉及到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另外,在实际的成本会计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以免出现触犯法律的情况出现。
3.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要素
3.1吸取科学经验
我国在发展成本会计理论方面起步比较晚,一些西方的国家在成本会计发展方面的历史很长,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较为成熟。由于各项学科技术已经实际运用在成本会计学科当中,完全形成了一个创新性的经营性成本会计类型,能够为企业实现科学化经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因此,我国要想有效实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科学发展,就需要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取国内外在成本会计理论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改善我国成本射十理论的发展和研究。
3.2提升工作人员观念
工作人员在会计成本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工作人员的观念上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状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困难和优势,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变成为自身的优势,实际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负责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成本会计的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更新自身的理念,将一些落后的理念抛弃,实现与时俱进。
3.3保持部门之间的距离性
成本会计具有双重性的职能,这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性的相关优势。在法律上,成本能够有效约束和调节其在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当中的严格规定,但是管理会计并不会受到会计准则方面的影响。另外,我国在针对会计成本约束方面不断增强了力度,希望能够有效实现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帮助成本会计形成一定的独立性。
篇9
会计中有许多会计学分支,比如税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虽然他们有很多融通的地方,但在各自的领域起着不一样却又很重要的作用,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其中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异同
1.会计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不同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现行成本原则。
二、成本会计的运用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成本会计的工作必须遵守会计的原则。其中财务会计中的十二项原则大部分适用于成本会计,并且通过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产生了新的一些特点。如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并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现代成本会计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成本会计工作的好坏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成本会计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任务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制度等因素联系起来的,要与他们相适应,否则就不会顺应历史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成本会计任务是由其职能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职能就有什么样的任务,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成本会计的任务就要围绕反映和监督而制定,并且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以职能为方向。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1.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三个任务
这三个任务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这三个任务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期工作,为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在奉公守法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是其他成本工作的前提,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合理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的成本可以根据成本计划等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实际的成本数据和计划的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便于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检验成本计划的制定的合理性,是否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企业应该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未来,详细周详对自己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的参与经济决策上。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会计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为经济决策做出依据,也就是参与经济决策。成本会计的这三个任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基层生产单位。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计划,从中检测各项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成本计划合理的组织生产,使成本的实际耗费与计划相差不会太大,即实现有计划的生产。最后,是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也是企业的成本计划的执行的最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成本计划的执行。
2.为企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任务。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会计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控制职能。成本会计依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定额等为依据,也就是成本的计划,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同时成本会计还肩负着寻找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方法重任。成本控制从全企业的利益出发,间接服务与全企业的所有部门,而不是特定的服务于哪一个部门,或哪些部门。
3.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依赖于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形成对企业管理部门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服务的是管理部门,也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利用成本核算一方面,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
4.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开展成本分析
也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任务。企业按照成本计划的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漏洞,及时弥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成本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达到对以后的借鉴作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主要面向的还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他们分析年度的经营情况提供依据。
四、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篇10
(三)预算管理改革难以推行。政府需要向公众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对其投入资源的成本及其产出进行有效的确认、记录和计量。预算作为一种规划与控制机制在政府管理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当一项预算通过并实施,成本信息作为预算的反馈,已发生的成本可以与预算进行比较,服务于成本控制。所以,不论政府采用什么类型预算,政府成本会计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殷红(2012)指出,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长期债务不预提利息,不能真??、准确地反映各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不能适应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政府会计尚不核算成本,我国当前并不具备推行绩效预算的条件。
二、政府引入成本会计将面临的问题
(一)资产的计量难度大。政府成本中一些资产会出现难以计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信息为绩效型政府服务。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如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或承担的债务的货币价值。但是并非所有被消耗的资源都能被准确地计量和确认,如自然资源,其成本计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将其进行资产化以及成本管理的难度很大。同样也很难将其业绩与成本进行直接配比,因为业绩测量比成本测量更加抽象,更加困难。因此,如何对政府的业绩进行测量考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需要过渡期。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这意味着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要向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转变。但我国大部分从事政府会计的工作人员习惯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会计模式,缺乏对权责发生制等会计核算原则的深刻理解,这不利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不利于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改革发展。
(三)缺少配套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缺少成本会计体系,也就缺少配套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而且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需要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些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作业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各类管理软件的功能日趋强大,大幅提高了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的效率,标志着构建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环境逐渐成熟。
三、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策略
(一)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能够保障在政府机构引入成本会计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机构对于引入政府成本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对引入并推行政府成本会计有关国家的考察发现,它们均制定并了与政府成本会计相关的法律或规章制度。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首席财务官法案(1990)、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1993)、联邦财务管理改善法案(1996)等多部法案,均涉及到政府成本会计问题,并且FASAB还专门针对政府管理成本会计制定了相关的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即管理成本会计准则(SFFAS No.4)。特别是美国联邦财务管理改善法案(FFMIA),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除了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成本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要与其他会计准则相协调,与会计处理原则保持一致。在政府成本会计准则中,该体系至少应包括政府成本会计的目标、对象、核算原则、核算基础、会计处理方法等,还要包括政府成本会计报告等内容。
(二)推行独立的成本会计体系。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中包括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对政府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政府成本会计披露关于政府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信息,同时在预算会计中,制定预算审批的标准需要参考成本会计核算资料。成本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在于,成本会计的核算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为此,国际上部分国家对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如新西兰把成本会计和预算会计融合,法国采取的则是把成本会计和预算会计分离。贝洪俊和施建华(2010)横向列举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以及IFAC的政府成本会计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以及政府成本会计的三元政府会计体系。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预算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和成本会计系统“三足鼎立”的政府会计模式的国家。由于我国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我国可以适当借鉴法国的做法,将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成本会计分离,在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政府成本会计体系。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成本会计这两个体系之间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区别,政府成本会计为政府预算会计提供预算审批的信息,但在核算方法和核算内容上将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别。
篇11
二、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资产规模不大,管理人员较少,财务管理水平低,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且这当中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组织通常采用的是垂直式管理体系。如何将成本会计管理有效运用于中小企业,并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成本核算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尽管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减少损耗并精确计算出生产成本对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性,但在生产环节中能做到严格控制成本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接到订单开始,企业成本会计部门就已经依据以往的数据资料制定好此批订单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定额成本。而在实际生产中,车间主管人员管理不善管理失误等原因,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外部方面,客户临时决定更改订单内产品的款式或者花色,从而增加产品的返修成本,并造成废品损失。如果企业能够事先做好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突况有另外一套应对措施,便可降低内外部因素引起的成本增加。
(二)财务软件之间无法实现兼容互通
我国当前市面上中小企业广泛使用的财务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不够,不能很好的实现彼此之间数据的无缝对接。换言之,企业内的各个部门还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若想在企业内使用这种软件,需要一批熟练掌握这个软件的专业人员分布在各个部门,如物资资源管理(物流)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流)部门、财务资源管理(财流)部门。而这样做又会直接造成中小企业的人员成本压力。
(三)缺乏多元化、现代化的成本会计体系
成本会计在我国处于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之下,电算化程度不高,仍依靠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核算与管理。在这种传统的人工分析模式下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成本信息失去相关性和及时性。传统的成本会计信息采用人工传递,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性,导致无法对经营决策者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使得企业管理者获取的成本数据与现场经营活动变得不对称;工业制造企业里制作环节的成本形成过程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中也难以观察到;再加上大量使用人工使得人工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负担。
(四)成本会计意识相对落后及缺乏复合型人才
我国的中小企业决策者,大多对成本会计不重视,对成本信息不理解,无法将成本信息有效地应用于管理决策当中,因而成本会计的作用无法在这些企业里体现出来。大多数经营管理者思想滞后,仍停留在表面的成本控制上,一味追求高回报低成本,无法着眼于更长远的成本预测,自然而然觉得成本会计并非重要环节,造成成本管控意识薄弱;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效率偏低,影响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基层信息无法正确及时的传递给高层,影响企业决策者对未来做出预测,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不利于企业后续竞争力的形成。
三、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从成本管理的要求看,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产品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这当中包括做好产品各项定额成本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算、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成本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工作。还应做到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对一些有可能出现变动的材料成本,要及时更改登记,使数据更真实准确。这就需要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二)推行财务软件的无缝连接
企业管理者要想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获得第一手最准确的资料,就必须研发一套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使系统内的软件与外部软件实现无缝对接。这一点可借鉴学习澳大利亚大部分公司对财务系统的管理方法,这些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为MYOB(智管软件)。这款软件是澳洲知名会计软件公司MYOB自行研发的,将西方的会计管理制度与会计记账方式结合起来,将销售、采购、工资、库存与会计记账无缝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会计人员仅需输入销售单、采购单等即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无需人工手工输入会计凭证。
(三)更新成本会计软件以完善成本会计的信息传递
篇12
1.1 政府会计体系无法提供整体资源和运营状况。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与国际通行的政府会计相比较就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是一个以预算会计为主,夹杂财务会计,没有成本会计的混合体系。而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资金活动或预算收支活动为会计对象,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而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结果全貌。”因此,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受到预算会计对象、预算管理体制和预算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对政府所消耗资源和运营状况进行整体反映。即使是最基本的现金收支信息也没有办法准确提供,更不用谈及整体反映政府债务内容、债权性资产、国有控股权的资产以及一些社会基金的运营状况。
1.2 政府会计体系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费用核算。在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是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在收付实现制下,缺乏对成本进行核算,尤其是公共产品的成本。而且非现金交易是不会作为收支而进行及时的核算,收入与成本也因此无法配比,收付实现制下也不会提供详细的项目成本或每一期间费用的信息,政府部门的成本控制和投入产出情况也不能由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来反映。
1.3 政府会计体系缺少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在企业会计体系中,同时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为对外部使用者服务、报告的财务会计,另一部分是在经营、管理、决策时,为内部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中,却只包含了预算会计这一部分,缺少了为内部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信息部分。一方面,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主体不够明确,无法对来源不同,使用用途不同,以及受到不同的法律、法规所约束的资金区分开来,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以至于专门款项无法得到专门使用,甚至容易在财务上产生违规违纪的问题,如私自挪用资金、挤占专项资金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政府由于机构膨胀,人员庞杂,人力成本较高,办公成本和职务消费也都过大等原因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发生,而引入政府成本会计后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时提供帮助。
2 政府引入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
2.1 政府决策有时更考虑非成本因素。政府在决策时经常更多考虑的是非成本、非经济的因素,尤其是在做出有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更是首先考虑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因为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将在成本效益上有所欠缺、经济上不太合算的项目舍弃,这样就违背了政府的政治、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例如,政府必须要在公共教育、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项目上提供投入,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以及发展的权利,或在遭遇天灾等特殊时期,政府部门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2 部分资产和业绩难以计量。政府成本在一些资产、业绩上出现难以计量的问题。阻碍了成本会计信息为绩效政府提供服务。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成本或所负债的货币价值,但有时候会出现成本难以进行货币准确计量的问题,典型代表是自然资产,如林木资源。很难准确计量每棵树所耗费的成本和它自身的价值,很难将其进行资产化,对其进行成本管理。同样也很难将业绩与成本进行直接配比,因为业绩测量比成本测量更加抽象,难度增加很多,目前国际上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业绩测量考评还仍只停留在初步研究的阶段。
2.3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环境不理想。我国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为主,但是成本会计需要依靠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确认政府资产与政府负债,因此无法核算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服务的完全成本,不能将公共部门的产出与取得的效果联系起来考评,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浪费严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果。类似于企业成本会计,可以发现政府权责发生制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实施成本会计。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绘制出历届政府的成本开支费用表,划清历届政府的权利和责任的界限,有利于正确评价政府的表现。因而目前的会计环境不利于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应对财政危机,进行了彻底的政府会计改革,率先实行了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对政府成本的控制。
2.4 计算机网络系统落后。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软件、网络系统较落后,还不足以满足政府成本会计的要求。因为政府成本会计所需要的数据量是远远大于目前政府会计所需求的,这对相应的会计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有助于加快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高成本数据分析的效率,更快更好地完成成本数据汇总,实现对数据的电子化处理能力。因此,我国政府会计目前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落后以及相应的会计软件上的不足,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将来的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
3 我国构建政府成本会计发展策略
积极将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中,有助于建设我国绩效型政府,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极具现实意义。但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发展成本会计的条件,因此还要从技术、组织、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改进,为我国引入成本会计打下基础。构建我国政府成本会计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成本会计准则。我国在推行政府成本会计时,要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促使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不仅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也容易制约我国政府引入成本会计。加快健全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指导政府成本会计改革的实施过程,明确改革范围、改革对象和改革流程,确保改革过程科学规范、合理合法,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另一方面还能以法定的形式来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提高政府活动的有效性,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有了法定依据,执法过程有法可依。
除了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该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与其他会计准则相协调,会计处理原则保持一致。我国政府成本会计准则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成本核算原则,包括成本会计目标、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目的等;②成本计算方法;③成本分析方法,设计相应的指标来分析成本水平;④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应根据不同成本费用的特点,规定在不同的条件下应采用的分配方法;⑤编制统一的成本报表,包括单位成本表、费用明细表等;⑥成本信息的披露等。
3.2 健全财务记录,确定计量标准。健全政府现有的相关财务成本的原始记录,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管理,包括人、财、物。真实、完善的政府会计系统,能全面有效反映政府的财务业绩、财务表现和履行的受托责任。
从企业成本会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准确、真实、完整的成本会计数据是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成本会计的重要基础。为政府成本会计奠定良好基础,首当其冲就是做好成本会计数据的收集和核算,要积极确认每一笔的资产费用支出、负债的计量,同时要对这些成本费用及时入账,健全财务记录。
因为政府活动不同于企业活动,两者在成本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区别。目前,企业所有的产品成本可以依据明确的标准进行计量,因此,在对政府活动进行成本计量时可以依据类似的企业计量标准。而对于那些政府活动所耗费的资产成本,所产生的绩效计量,如自然资产的成本评估、政府活动的绩效计量,因不同于企业,没有可依据的明确指标,这将制约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针对这些部分研究制定一套特殊的衡量指标,以满足今后开展政府成本会计,这也将促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
3.3 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政府成本会计的一大基础,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政府职能范围还没有得到明确界定,“政社不分、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机构普遍缺乏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观念,政府财务管理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些情况表明,完全的应计制会计核算基础还不适合我国的实际。因此,在我国预算会计非预算职能部分应引入权责发生制时,应采用渐近的方式引入,先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的完善,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引入领域,从而为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
篇13
1.1现代成本会计的概念
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1.2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2.1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2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2.3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2.4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现代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