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插花的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线”设计技巧
“线”是插画家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插画家在利用“线”进行动漫插画绘制的时候,不仅要表现事物的整体造型或轮廓,而且还要把握它的方向性所带来的视觉导向功能。所谓视觉导向,画面的一种运动形式,也称视觉流程线。平面的画虽然表面上是静止的,但是人的视线会随着画面中的各种不同要素和物体的组合而转移,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运动结构线,也就是视线的运动轨迹。插画家要根据视觉的移动规律,结合主题,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画面上的“线”,从而诱导读者按照插画家的意愿依次观看插画,达到利用插画辅助文字理解的目的。
三、“面”设计技巧
“面”在几何意义上也称为“形”,按照线的移动轨迹,直线的平行移动就成为矩形,曲线围绕中心转一圈形成圆形,直线、弧线不规则运动或互相组合就成为了不规则图形。动漫依据生活原型,但并不是生活原型的照搬,还会结合一些蒙太奇或者夸张等其他的手法。所以它的形体美判断标准,并不是在于绘制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生活现实。而是要通过不同的技法、表现方式以及主题相结合,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体会“形”的情感。例如,水墨动漫插画要给人朴素、诗意的感觉;写实动漫插画要给人唯美、清新的感觉;图案动漫插画要简洁、明了;装饰的动漫插画要浓重、华丽……总之,动漫插画加在进行“面”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画面的效果,使各种“面”相互结合而成的新形可以与画面整体相统一,形成一种形式美感。
四、动漫插画中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任何动漫插画作品,都是插画家按照绘画设计原则,对点、线、面进行合理的安排,综合运用,才能形成的。这样的作品才能准确传达作者意图,达到辅助读者理解文字的目的。其设计的流程是:一、设定视觉中心点,以作者需要表达的主题为基础,设定中心点。二、划分好画面的区域,即各个人物或事物需要占据画面的多少空间。三、分析各个元素的视觉等级,确定好视觉流程线,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按作者意图理解画面含义。四、整合各个元素,合理安排它们各自的大小、比例和空间。
篇2
引言
插花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就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把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的花材(即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形成一个优美的造型,要求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插花的魅力正是在于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各种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
一、插花的主要形式及类型
1、主要的形式
(1)鲜花插花 以鲜花为主,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因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 以干花或人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为主,干花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色彩艳丽,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4)混合式插花 即以上三种的合理组合。
2、插花的基本类型
(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椭圆形。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
(6)倾斜型。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除此之外,还有新月型,S型,圆球型,冠型,自由开型等。
二、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发展中问题
1、重商业轻文化的思想意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商业轻文化的倾向不仅表现在花卉零售企业里,更是表现在行业协会、国家产业政策中。插花花艺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我们的先人早已将插花列入“生活四艺”,在宋代文人就是我国插花最主要的参与人群。在西方“花艺设计师”的头衔也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对于花卉文化的认可和重视。无论从提高全民的插花花艺欣赏与消费水平、提高插花花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插花花艺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还是提升插花花艺行业的社会形象与产业规模,重视插花花艺行业的文化建设与宣传都是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国家每年投人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花卉产业的发展,可这些财力、物力绝大多数都投人到花卉产业化、商品化的工作中,对于花卉产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少之又少。而一个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行业的建设,离开了对其核心文化的建设,只能使这一行业在低水平徘徊。企业重视商业利益无可厚非,可如果产业协会和国家政策也同样重商业轻文化就是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浓或不洋不中。并且不少作品构图拘紧造型不活、放不开。然而造型刻版不活,放不开的主要原因,是与创作思路不丰富,技巧不熟练,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有关。
三、解决传统插花艺术发展问题的思考
要克服上述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多观摩,多交流学习,多实践,扎扎实实反反复复地练,“熟能生巧”,定能拥有娴熟的技巧和过硬的基本功。
关于不少作品表现洋味太浓或洋不洋中不中的问题,这是应当引起我们深思,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着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前途,关系着我们插花创作的根本问题即艺术风格问题。艺术风格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品生命力的表现,是艺术家个性与特色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特性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常言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对创作者成功的最好评价。插花艺术的创作也应当如此。插花的作品不仅造型美而且内涵要丰富要深遂。用花传递出个人的情感,气志,表现出民族的特色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非常单纯地造型,简单地模仿而为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脱离不开本地区本民族的地理环境位置,历史传统,文化素质,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如果创作中失去这些,也就无法或无从发扬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不会受到海外社会的重视。
我们当前的插花创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民族的风格,去掉洋味,克服不洋不中的现象,必须首先提高认识,弄懂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新?如何继承与发扬等问题,第二认识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认真钻研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模仿不是创新,创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士(本地区本民族),只要扎根于本土之中,在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下,吸取营养和动力并认真学习外来艺术之长,加以消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真正做到师古不泥反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逐渐形成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色,开拓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插花艺术。
四、传统插花艺术发展的意义
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
“花”是和平、友谊和美好的象征,插花艺术可使环境变得高雅、温馨。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自然进入融洽的状态。因此,现代人际交往乃至国宾会晤的场合都少不了插花艺术,插花艺术起着公关使者的作用。
2、有利于开发农林资源,促进农业生产
插花艺术是向人们介绍植物的最好的形式,它把植物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人们,既提高了植物自身的经济价值,又起到推广普及的作用。随着插花艺术的兴起,不仅推动了花卉的种植业,也促进了有关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如盆花、篮花、瓶花的发达,带动了花器制作业的发展;干燥花的应用,带动了室内装饰艺术的发展(包括墙壁的干花饰品、干花贴画);插花艺术作品的陈设需要各种几架,促进了花几、花架等木器工艺的发展。
3、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
插花艺术不仅美化环境,还可净化心灵。插花艺术融合了植物学、美学、哲学、数学、几何学、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生化、细胞学以及诗、书、画等文化。一个插花艺术爱好者为使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高,必然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因而插花艺术可诱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文明生活。
4、插花艺术的发展,对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插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达的一种标志。消费越大的地区和国家,说明它的经济越发达。插花艺术主要形成了东方式和西方式插花艺术两大主流,它们之间的艺术特点分明。东方式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构图简练,用色淡雅,耐人寻味,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为主,配以草花,喜按季节选用不同的花材,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西方式插花艺术(以美国、法国、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色彩浓烈,多用大量不同色彩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要求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由于各种不同的图形都有较为明显的轴线,因此尽管采用的是成簇的插法,色彩斑斓但杂而不乱,浑然一体,有深度,有节奏。
结语
总之,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绘画、造园、文学和风俗习惯等的综合营养, 形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式优美、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篇3
(一) 花艺**--------------------------------------------------------------4
(二)书吧**---------------------------------------------------------------4
(三)农家菜肴**---------------------------------------------------------4
(四)赏花**---------------------------------------------------------------5
(五)回归自然**---------------------------------------------------------5
三、静居茶楼营销**-------------------------------------------------------5
(一)插花方面**--------------------------------------------------------6
(二)书吧方面**--------------------------------------------------------6
(三)赏花、自制新茶**-----------------------------------------------6
(四)增加农家菜肴的**-----------------------------------------------7
(五)利用优美的自然**-----------------------------------------------7
静居茶楼的营销特色及启示
[内容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从唐、宋时期至元、明、清,茶叶的生产、销售区域不断扩大,饮茶逐渐成为国人的消费习惯之一。杭州的茶楼业比较发达,迄今全国许多城市的茶楼经营者,保留着每年来杭州交流取经的习惯。本文以杭州梅家坞静居茶楼的营销特色为例,分析了茶文化对杭城茶楼业经营的影响及在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茶楼的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我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大国,不仅茶叶的品种繁多。有绿茶、红茶、沱茶、砖茶、普耳茶、苦丁茶、酥油茶、奶茶等等,而且还拥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九曲红梅等大批名震四海的茶中珍品。同时,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艺术,茶叶的消费量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既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还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因此,近年来不少经销商瞄准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有的开起了茶楼、有的办厂生产茶饮料还有的利用以茶为原料生产各种美味的食品等等。杭城茶楼业借助茶文化的魅力得到迅速发展,但茶楼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杭州个体茶楼业**
目前,杭州市区的各类茶馆茶楼已经超过四百多家,主要是集中在湖滨路和曙光路。几十家装修考究的茶楼聚集经营,成为杭州两处蔚为壮观的茶楼街。这些茶楼的经营更多偏于纯粹的喝茶消费,茶文化的影响很少,带给顾客的感觉更功利性和商业化,因为缺少文化底蕴,很难有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茶楼利润固然丰厚,但这些利润只有通过充足的客源才能得以实现。而在现实中,由于大多茶楼业主没有做过仔细的市场调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盲目跟风的结果导致相互之间倾轧竞争,直接影响了整个茶楼业的发展。
而在杭州文教区有一家规模不太大的茶楼,经营地段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却经常茶客盈门,每逢双休日更是全场爆满,其经营秘诀就是该茶楼搞了一个书画艺术沙龙,利用文化搭建人们沟通的平台,由于文教区书画爱好者甚众,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知音,一起行书作画,自然乐不思归,茶楼生意因此红红火火。所以,要想开好茶楼,关键是要准确地分析市场,针对不同的顾客需要,给自己以鲜明而正确的定位,开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来。可见,有无经营特色是茶楼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杭州梅家坞,茶楼业的发展也不落后。梅家坞属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当前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积极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西进”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引导景区茶农借助自身的区位优势,利用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龙井茶两大品牌,积极开办具有区域特点、茶乡特色的“农家茶楼”,成功打出了杭州市发展国际化旅游休闲的“金名片”,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梅家坞一带是“农家茶楼”的典型代表。如何使“农家茶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以其中的“静居茶楼”为例对此进行分析,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静居茶楼的营销**
静居茶楼位于杭州著名的梅家坞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优美,那里的茶楼都是利用了杭州打造“休闲之都”的“金名片”,办起的农家茶楼,主要经营各色茶品和特色农家菜肴。梅家坞农家茶楼大多是农民用自己的住房开办,也有部分为别人租赁开办。因为开办茶楼的业主多数没有现代的经营理念,也就缺乏长效的经营手段,,更谈不上利用茶文化的历史沉淀开展经营。刚开始这里的茶楼经营状况都很好,主要原因为农家茶楼概念新,经营成本低,竞争者不多,而每天来这里的游客及本地人比较多,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也就给经营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竞争者的日益增加,经营风格大同小异的农家茶楼经营成本开始上升,加上日趋严重的停车不便等因素,整个梅家坞茶楼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各个茶楼的经营步入低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杯茶的价格由原先的50元每杯降到了20元每杯,这样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人们饮茶的质量,一些茶楼陷入经营困境。静居茶楼是梅家坞茶楼市场中的一分子。
静居茶楼装饰设计精美,提供的服务颇具特色。露天阳台雅座可以让每位客人尽情观赏梅家坞自然风景和吹吹自然之风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茶楼在梅家坞淡季时每天的营业额平均都在3800至4500,如果在旺季它的营业额平均在7600至8200,属于当地一家经营不错的茶楼。这样的业绩与它的营销具有特色,有别于其他的农家茶楼分不开。静居茶楼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花艺**
让客人在这里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自己动手插花。这里不仅是茶楼还是花艺免费培训中心。客人多来几趟,不仅可能成为品茶高手,更可能成为插花行家。有些客人还会带着孩子来茶楼学习插花,在这里可以休闲品茶,还可以为顾客们节省一笔聘请插花师的资金,让孩子们学习到插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书吧**
这里不仅是茶馆,还是书刊阅览室。在这里既能安心看书又能轻松休闲喝茶,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最新最畅销的图书杂志,人们可以因此省下一大笔购书刊的费用。爱茶的人大多也爱书,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获得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好地方。
(三)农家菜肴**
静居茶楼是一家“农家茶楼”,是茶农自主创办、自我经营、自谋发展的茶楼。“农家茶楼”是农家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范畴。在静居茶楼不但可以品茶而且还提供饮食,除了茶点外,还有一道本茶楼的招牌菜肴---粉丝捞鹅掌,其酱香独特,粉丝烧得微干,吃起来干香十足,鹅掌却还软糯,入口弹牙,口感非常好。粉丝捞鹅掌有自己独特烹饪技巧,是其他茶楼无法拥有的。还有自制的酱肉等菜肴味道鲜美,清新爽口,经济实惠,价廉物美,人均消费标准在30元左右。所以很多客人把这里当做“餐馆”,来品尝招牌菜。
(四)赏花**
每年龙井茶开采之时,杭州市民和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梅家坞茶村购茶、品茶,也常常体验休闲观光的乐趣。桂花盛开的季节,在梅家坞村一带,村民利用漫山遍野的桂花,迎合四方来客的需求,自发地在桂花树下摆起茶座,供市民和游客品茗、赏桂,成为杭州市民每年秋天的盛事。静居茶楼门口就有很多桂花树,当桂花开的时候前来赏花喝茶的顾客特别的多。
(五)回归自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过节度假的方式已由“休假时代”(做家务、打扫卫生和休息)进入“休闲度假时代”。都市人热切渴望从喧嚣、污染的城市环境中暂时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静居茶楼凭借地缘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满足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成为双休日旅游的首选。顾客能在静居茶楼享受到一种放松的充满田野情趣的休闲生活,在那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品茶休闲的最佳去处。
三、静居茶楼营销特色的**
静居茶楼的营销虽然有其特色,但也很容易被其他细心的经营者模仿。如果“农家茶楼”都能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对茶楼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新农村建设有利,从这个意义上讲,静居茶楼的特色营销为其他茶楼的经营提供了借鉴经验,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启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茶楼经营一定要避开雷同模式,静居茶楼还可以改进自己的经营,使之更具无法轻易模仿的特色,使自己既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又能避开雷同的竞争。具体:
(一)插花方面**
仅仅给客人提供学习插花的机会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注意提高插花的质量以及提高插花师的插花技能,做好插花中的色彩搭配,因为花色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还要增加一些插花的基本造型,如扇形、椭圆形、倒T字型等。这样一来能稳住老顾客,让他们觉得来茶楼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插花师傅有创新感。
(二)书吧方面**
在提供最新的时尚刊物的同时,可以再投入小部分资金购买一些关于茶文化介绍的书籍,让客人们在品茶时更多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如茶字的由来、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不同茶叶的泡制方法等等,这样对喜欢喝茶看书的顾客吸引力更强。
(三)赏花、自制新茶**
梅家坞本身位于西湖风景区,那里的自然风景不错空气也很清新,每当桂花开时整个梅家坞都弥漫着桂花香味,前来品茶赏花的顾客更是数不胜数。这时静居茶楼就应该抓住一个商机,专门聘请一位茶叶炒制师傅自制新茶,在自制新茶保质保量的前提条件下,以适当的价格卖给来喝茶消费的顾客,获取一定的利润。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店主可以选取一批低质量的茶叶让茶叶炒制师傅亲手教顾客炒茶叶,让顾客亲身体验炒茶叶的感觉,当然提供顾客炒制茶叶的机会是免费的,不收取客人一分钱,只是给客人带去一种娱乐,开展以“观自然风光、品西湖龙井、吃农家饭菜”为主题的观赏、参与、娱乐、购物活动。
(四)增加农家菜肴的特色**
提高农家菜的特色,增加农家菜的品种这主要是看厨师的能力。店主可以买一些关于特色菜肴的书籍给厨师看,或者店主亲自走访其他农家茶楼,去学习其他农家茶楼的特色菜肴,以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或者是让厨师参加“农家特色菜肴”的培训班,学习新知识,使农家菜肴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茶村风味,
(五)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
露天阳台是一品茶欣赏风景的首要选择,所以露天阳台上不要去堆放任何杂物,保持露天阳台的空旷,茶楼门口也一样不要去堆放杂物。整顿停车秩序,妥善处理好停车矛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休闲环境。室外经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参差不齐的广告伞,也不要杂乱摆放各种塑料桌椅,遮阳伞要统一,茶具桌椅也要统一,再要强化安全管理。
对于营销来说,营销特色只是营销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并不代表营销的全部。营销有无特色,直接影响到客户的需求量。因此,要让对方在你营销行为当中感受到你是在处处为他着想,要让他获得快乐,感受到你的温暖和你对他的关注。这样真诚地对待客户,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即使一时间没成功,但以后长时间里,他能够感受到你所想的,那么你的营销也就算是成功了。从静居茶楼可以看出,它的营销特色体现在它能讲究方式方法,体现茶楼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样茶楼才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更好地生存、发展。
[2]诸葛明.营销市场[J],社会科学家,2006,6.
篇4
设计甜品店
爱丽丝和藤叶暖暖于去年一起辞去了工作,报名去学习了基本的烘焙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俩的老公彼此认识,我们也成为了朋友,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开一家甜品店。”
从接受正统的西点师培训开始,到慢慢经营起一个属于两家四口两猫一狗的、小小的、温馨的烘焙工作室,并通过淘宝网售卖自己制作的甜品,爱丽丝发现她越来越享受现在的状态:用心体会“半职太太”这一角色,每天精心为家人、朋友们设计、烘焙美食,并用心把身边的环境布置得温暖漂亮。“每天醒来,如果时间和心情允许,我会拍下自己的早餐分享给大家,然后去家附近的烘焙工作室工作,几乎一天都泡在那里。我们在那里研究新品,做淘宝订单,也准备周末的下午茶,有时候还会忙里偷闲做些手工,一天充实而忙碌,虽然也有疲惫,但更多的是开心。”
爱丽丝觉得拍摄食物是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强治愈感的事情。“食物绝对是能影响人的心情的,饿着肚子的人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去做事。如果一天从早餐开始就让自己的嘴和胃得到满足,自然幸福感满满,做事情也会事半功倍。我自己比较在意东西的外貌,所以在吃掉食物之前,如果它们能被美美地摆在桌子上并且充满了仪式感,这样就会连视觉都得到满足。人们都不会抗拒美的东西,用相机将温暖简单并充满细节的事物记录下来的,那么它首先是打动我自己的,这样许多有相似爱好的人也会被打动。”
由于在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爱丽丝学过一些摄影技巧。在拍摄时她会注意甜品的摆放,设计一些别致的小景致,“我觉得太阳是天然的灯光师和化妆师,在阳光下甜品会显得格外美好。”为了得到理想的画面,她经常光着脚站在凳子上俯拍食物,“想想自己的样子就会觉得很好笑,怀着这样有趣的心情,食物自然也流露了人的情感。”
这些几乎要散发出奶油香甜的蛋糕照片不仅为她们的淘宝网店带来了不少生意,“可能人们对美食天生没有抵抗力吧,大家的反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些照片本来只是我自己的小日记,记录当时点点滴滴的心情和模样。”爱丽丝说,“现在,经常有人来询问我甜品的做法,询问餐具的来历,我也乐于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现在,爱丽丝和藤叶暖暖的甜品店已经小有名气。她们希望2013年能做一间更美的小店,不必预约每天都能来的小店,天天在里面做甜点和咖啡给大家,并且继续认真记录下每个不可取代的日子。
厨房与爱
在一个名叫“下厨房”的网站中,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秀秀自己的厨艺,将自己烹制的美食拍成照片上传到该网站的相册中。“晴天小超人”就是该网站中上传照片最勤奋的“厨子”之一。这个在北京闯荡的上海姑娘,已经出版了两本美食烹饪书,并走上了专注美食摄影的自由职业者之路。
“其实我从很早就爱上做饭了,但以前也就是自己小捣鼓,真正开始很正式地拍自己做饭是2010年底。在网站相册中,我做的那些菜80%都是小时候父母和亲人做给我吃的,所以我想还原这些我认为非常好吃的食物。”“小超人”说,她没想到很多网友都喜欢她的这些菜和照片。
美食一般都需要美好的心情去对待,美食照片也多半是温暖美好的。在拍照时,“小超人”会像搭配服装一样,用各种各样的碗、盘子、勺子和筷子,配搭各种菜肴。有时还会用家中的小摆设做小道具,“比如松果、干花都是平时野外捡的;自己制作的小玩具,如果合适也会拿来用一下。”她喜欢将照片处理成淡淡的清新影调。在镜头中,人间烟火温暖人心。
“很多时候看国外美食的照片,我可以通过照片感受到烹饪这些食物的人的内心。”她说,“和他们一样,每次做完饭拍照,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视角、自己做的食物来展现我的生活态度——这些就是‘小超人的生活’。这些照片都是很平凡却又无法替代的个人记忆,从一个点忠实地记录了几年来我的生活。”
在“下厨房”网站中,晴天小超人遇到了一群和她有着相同志趣的好朋友。她们交流烹饪的独家秘笈,分享好看的美食书,一起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对于自由职业,她觉得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自己的世界和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很好的事,“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很多人只能被迫地去接受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幸运的,是难能可贵的。”
天然生活
2004年,王静随丈夫定居日本。在出国之前,她感觉自己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生活得有些浮躁。到了日本后,她和丈夫两人先去上了日语学校,随后又考入大学院继续读书。
“来日本以后,我发现这里的人们好喜欢花,就算没有院子,在狭小的窗前、门口,都要摆上几盆花,一年四季,悦人悦己。我也喜欢植物,住的房子虽然有些小,却有个一天都会撒满阳光的小露台,于是我那颗热爱植物的心开始发芽了。”王静开始一点一点打造自己的“小花园”,并且用相机持续记录着每棵植物的成长变化,然后在自己的微博、博客上。“平时,我喜欢用相机或是水彩小画记录它们的成长变化。一天之内不同光线下的植物所带给我的小小惊喜,都会让我全身心地愉悦。”
王静试图拍摄出每棵植物的独特气质。她觉得,植物是最不被容易被其他事物影响的,只为自己的生命而盛开,而芬芳。“人也一样。有一本书里说,像植物一样的人是好看的。他们经历独特,但所言所行,丝毫没有浮夸。待人真诚实在,有一种粗率的优雅。人生观是开阔而坚定的,自成体系,与世间也无太多瓜葛。”
毕业后,王静的丈夫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做园林设计工作,而她自己则一边做兼职一边“努力成为热爱生活的主妇”。有了时间,她特地去学习插花,“我已经学了两年多,最早接触插花是在国内上大学的选修课时,那时,并不完全理解什么是插花,只觉得很美。那些本已经很美的花儿经过与花器的融合更加美得不可方物。于是,希望有机会去日本一定要学习传统插花。没想到,愿望竟然实现了,而且现在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插花流派。无论插花的过程还是最后的成品,都让我感觉安静、平和,给我希望。在细细地观察植物每天细微变化的同时,进而更加珍惜我自己的每一天。”
篇5
朋友是设计师,先生是艺术家,去之前曾焱冰一直很好奇这对组合的家会是什么样的。房门打开后,她确实被惊到了――那是个LOFT,空间很高,但一间大屋子里除了一张白色大长餐桌,没有别的家具,空荡荡的,极简,但也极富视觉冲击力。走近餐桌,曾焱冰的眼睛都挪不动了。上面摆着配搭高雅的鲜花,朋友从国外背回来的各式餐具,餐盘、甜品盘、咖啡杯……每一样都极其精美,盛装着与之相对应的食物。这张大餐桌上所有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最让她感到特别的是女主人的做饭方式。中国人嘛,习惯了去长辈家做客时,主人关在厨房忙炒菜,客人坐在客厅里等上菜。但曾焱冰的朋友常年生活在国外,烤箱用得熟练,就看着她在身旁一边烤着美食一边聊着天,就这样聊着聊着,一道道摆盘精致的菜就轻轻松松端了出来,那种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头到尾都想点赞。
曾焱冰那时已做了6年时尚媒体,常参加各种时尚party。每次晚宴上,看到那一张张布置精美的餐桌,一方面觉得这上面承载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某种向往,另一方面也很清楚,晚宴不是生活常态,这些美好很难跟生活发生关联。但这次朋友家宴让她意识到,即便不是奢华高端的商务宴请,没有训练有素的服务生端茶送水,那些美食、美器也可以跟日常生活发生美好的化学反应,而且完全不“作”。从那天起,她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改变。
首先改变的是餐具。但买到好东西真需要花时间,这些年每次出国工作,同事们忙着买包买鞋,但曾焱冰更爱买碟买碗买摆件。这么一趟趟下来,她家有一面墙的柜子,里面摆的全是她从各地淘回的餐具。第二步就是买烤箱,上网查配方、搜菜谱,学会几道拿手菜后开始尝试摆盘“凹”造型。那段时间是曾焱冰请客最频繁的时候,那时房子也不大,她的厨艺也并非那么好,但她会用心把桌布、桌花、餐盘、摆盘都弄得好看一点。朋友就会觉得,嗯,在你家吃饭感觉很不一样,他们送来各种夸赞,让曾焱冰很受鼓舞,越发喜欢由此带来的美好感受。
后来,曾焱冰了解到餐桌造型师这个职业后,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关于餐桌布置的艺术,国内的资料很少,她边看边翻译国外的资料,了解餐桌布置的历史、技巧、规矩。
用这方寸之间的美好调和爱
餐桌布置一直都是社交中的重头戏。餐具与器皿的放置、鲜花与饰品的搭配,不仅攸关用餐者的身份与品位,还能提升生活的美感和幸福感。高颜值的餐桌布置可以充分调动宾客的情绪和食欲,鲜花、蔬果、精美的小饰品和缤纷鲜活的色彩,早在美食之前就已经让双眼饱餐了一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曾焱冰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风格和偏向喜好,她将自然融入餐桌布置,当季最丰美的水果、蔬菜,即使是几片柠檬、几颗樱桃都可以。奢华美器不是必需品,一颗丰盈美好的心更重要。
有一年万圣节,下了很大的雪,曾焱冰请了朋友来家里做客。为了应景,她去花市买了挂在干枝上的小西红柿,连果带枝搁在原木桌子上,点上蜡烛,橘色的小西红柿被烛光照得透亮,再配上黑色的纸巾,那颜色搭配得极有万圣节的感觉。每年新鲜菜接连上市的春天,是曾焱冰最愿意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尝鲜的时节。关于春天的餐桌造型,她一个得意之作是2015年春天时的那次家宴。她去花市买来一整根竹子,让师傅按竹节锯成一截一截的,竹子就变成了花筒,曾焱冰在里面插上郁金香,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让整个家春意盎然。
2016年7月,曾焱冰做了一场宴会,活动现场有个荷花池,正值盛夏,荷花绽放,她想,不如就用荷花来布置餐桌吧!荷花、莲叶、莲蓬是主角,配搭绿石竹、金丝桃、白龙胆等白绿色花材,白色的餐碟和绿色精致小碟衬托金色餐具和小器皿,像荷塘间的夏日阳光。那天的餐桌上出现了完全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去掉花瓣后只留下嫩黄色花蕊的荷花……最让人惊奇的是把花瓣一层一层折起后的荷花,竟这么像玫瑰?荷叶也出现在了餐桌上,很多客人都惊喜地问,“哎呀,荷叶上竟然还有露珠?”
只要想把美好拉进生活,生活里唾手可得的东西也可以“玩”出精致。在曾焱冰看来,一个完美的餐桌布置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一时的惊艳,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同样也是嗅觉和味觉的感官融合,甚至还有更深层次的功能――“当他们坐下时,可以以桌面上的布置为话题,以谈论餐桌上新奇的设计来打破陌生感,比如聊一聊这个洋蓟如何变成了摆放名卡的装饰,这个卷心菜怎么和花朵结合在了一起……当然,大家也可以一起直接把装饰物吃掉!”
因为喜欢请客吃饭、喜欢布置餐桌,每次家宴结束后,她都会在博客上用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渐渐地,有人关注、询问餐桌造型的一些细节。几年下来,越来越多主张“爱生活、爱美食、爱漂亮”的人开始关注她的微博,在她的影响下开始布置自己家里的餐桌。目前,曾焱冰出版了两本有关餐桌造型的书,创办了生活美学平台“置爱”,这让她收获了很多粉丝。有次粉丝见面会,来了一位特别酷的女孩,她说,曾焱冰的书影响了她的生活,她开始学着研究餐桌布置、改变生活,去年还结婚了,现在每天都给先生做饭……曾焱冰听了异常感动,是啊,如果爱一个人,我会想和他一起吃很多顿饭,早饭,午饭,下午茶,晚饭……朝朝暮暮,点点滴滴。所以说,餐桌这方寸之间凝聚了时间种种的美好,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清粥小菜,到最后都会浓缩成甜美的记忆。
经常看到美的时光
曾焱冰最为在意的,是女儿叶子生日宴会用的餐桌。叶子两岁生日时,曾焱冰在朋友的餐厅给她办生日宴会,为她设计了独特的餐桌布置。一大清早,曾焱冰便去菜市场搬回了很多盆嫩绿的麦苗,还有各式各样的迷你多肉小盆栽。并不是要布置花园,而是要把它们摆上餐桌。由小叶子的乳名到她的样子,都让曾焱冰想到这些萌萌的嫩绿的小苗儿,把它们摆在桌子中间,再把俏丽的玛格丽特小点缀其中,一簇一朵,像一个丰富多彩的桌上花园,散发着植物和花朵的清香。曾焱冰还买了好多塑胶仿真动物,恐龙、北极熊,小蜗牛……藏匿在“花园”之中,孩子们连同大人,都开心地寻找,惊喜地发现一只可爱的小猫、漂亮的小鸟或是呆萌的蜗牛。当派对结束,孩子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装在准备好的小竹篮里和糖果一起带走,与叶子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而那些可爱的迷你多肉,不仅可以放在盘子里当成装饰,还可以在花盆上用马克笔写上来宾的名字,当作餐桌的“名卡”,而且,那小小的肉肉的样子,恰恰就像婴孩娇憨的模样。
篇6
宋代定窑产自河北,造型简单,给人一种干净雅致之感,在外观上有一层薄薄的釉,而这层釉被宋人形容成如泪一般晶莹,它并非无比美艳,它是由简单的白色制作而成,色彩单一,并无过度修饰,而它的重点就在于这种无修饰的美才显现出花卉的绚烂。庄子曾讲过“不自美,方唯美”,意思是说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美的时候,其实是美到了最高境界。而宋朝人是懂得这种智慧的人。记得一本书中讲过,一个器具的好坏首先在于它的“用”。物尽其用才是一件优秀瓷器作品的重中之重。它的低调,它的谦卑,它的安分透露了这件器物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宋代人的一种人文情怀和心境。
钧窑为紫色,窑址在河南一带,它是一种经过窑变之后制作出来的窑变之美。现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钧窑叫做丁香樽,是因为他所呈现的颜色经过窑变之后如丁香花的颜色一般。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这个过程当中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它所呈现的效果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说它具备一定的随机性或者说是一种天意。这是其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还有一种窑叫做耀州窑,他的用色主要是橄榄青。所以无论是定窑的白,钧窑的紫,还是耀州窑的绿,宋朝人是喜欢单色系的,他们不会五彩斑斓,只会用最简单的一个颜色去烧到极致,这也是宋朝人非常鲜明的特点,把简单的东西做到不简单。
哥窑也是宋代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瓷器,它的特色是开片,通过釉料在火温之后产生一种裂纹,宋代人把它们叫做冰裂纹。它的产生最早源于烧窑的意外。宋代人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发现美无处不在,他们会对每一种物件产生一种尊崇之心。烧制哥窑需要多次加工,这样就会使冰裂纹产生不一样的颜色,有时是黑色,有时又是淡黄。于是被起名为“铁线金丝” 。人生就像窑变一样,我们如果只能欣赏人生中的圆满,而不能欣赏在困境中的顽强,在受伤之后的努力的,那么这样的人生也不够完美。宋朝人生活总体来讲应该是人民幸福度比较高的一个朝代,因为他们懂得欣赏并珍惜幸福与美好。
汝窑,产自河南,是宋朝瓷器中最有名的一种。现存汝窑应该是很少了,曾获全世界瓷器拍卖最高价。现今博物院拥有最多的汝窑。汝窑造型简单,有微微的开片裂纹,被称为青色,但仔细观察它是一种月光白中透着蓝,蓝中透着绿,如果再仔细去观察绿中又会透着淡淡的粉红色,像雨过天晴彩虹的美。个人觉得好像美中又透着淡淡的香气,虽然本身无味,但散发的气质似乎有丝丝香气徐来。所以汝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可以把瓷器烧制成像玉一般的质地,清澈通透。
如果我们说之前这些瓷器更多的价值是存在于它的收藏或者拍卖,那么还有一种瓷器可以说是归于生活。它叫做建窑,产自福建,现在在日本比较常见,他们多用于喝茶,名字叫作乌金釉,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铁的还原,经过窑变烧制以后会流下像兔毫一样花纹的质感。这个花纹也是他随意流出来的样子。乌金釉最出名的地方是他的鹧鸪斑,在黑色的碗底出现金色的斑点。像鹧鸪鸟身上的斑纹。是比较特别的一种。
还有一种黑釉瓷器叫做吉州窑,吉州窑制作过程很特别,首先它会上一层黑釉,再来上一层黄釉,第三次是把我们平日的树叶放在碗底之后再刷上一层黑釉,烧制之后就会呈现出叶纹。虽然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但在1000年以前把大自然和器物联系在一起,我想足以能见证宋代人的心性和特点。
二、宋朝瓷器所呈现出的宋代人文色彩
在现今拍卖市场上,宋代瓷器一直维持着一个很高的价格。有的时候甚至达到几百万英镑,让人大吃一惊。但在宋朝,工匠们在制造这些瓷器的时候并没想过要把他们做成一件艺术品,也没想过经过时代的变迁他们会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孤品。在当时瓷器多数是供人们吃饭、喝水或插花等的普通器具。平凡的器具呈现出的如此精致、如此高水准的效果,可以看到宋朝人高品味的内在气质。宋朝瓷器的价值可以说已经远远脱离了单纯的实用层面,每一处都浸染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例如宋朝钧窑,最初其包含紫色和青色两种,但唯有紫色日渐“昌盛”,演变出多种釉色,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仅是宋代人审美观点的影响,更是与当时的人文环境具有紧密联系。众所周知,唐宋时期还属于封建王朝,等级划分十分严格,而紫色是当时代表着最高等级官员的色彩,是身份的象征,只能为高层阶级所使用。且官窑在制作钧瓷时,为了保证质量,在几万件钧瓷中选出极少的精品,并将其余的瓷器砸碎。由此可见宋朝人对事物的精益求精,对器物的以诚相待,谁又能说不是宋朝人的这种品格才造就出宋瓷这么灿烂的生命呢?
通过对宋朝瓷器的了解,我们是否该反思当今,有时我们对生活的贪婪欲望,快节奏的发展使我们对权利金钱一味追求的价值观,是否忘了生活还有另一般模样。这种样子在现今这个时代缺乏了一种表率作用。我们所看到的所理解的幸福像是不约而同一样是在金钱和地位满足的前提之下的,却很少有仅仅追求人文自我而洒脱自由的范例。从而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再以宋朝钧瓷为例,在1906年,我国市场上钧瓷仿制品一度盛行,借助的就是人们对宋代瓷器人文色彩的追求,以及对宋代人文的传承意识。但是那时所谓的宋代瓷器,已经不再是皇权意识下对身份的象征,而是在追求金钱过程中、市场价值评估下所产生的现代化意识形态。所有的瓷器都是根据釉色、成色等,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价,虽然与当时时代实际情况相符,但是已经难以再从中感受到瓷器所蕴含的人文色彩。当然,我们要予以结合,不能极端主义。例如“”时期出现的“红色钧窑”,也展现出了当时的人文色彩。宋朝人并不是只生活在云里,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很多作品也表现了当时的民间疾苦,生活百态,有待我们一点一点去探索,去思考。
宋代瓷器具有华美的釉色,在经过如此久远之后,依然难以被世人忘记。而更难被世人所遗忘的,是宋代瓷器中所蕴含的人文色彩。无论是定窑、钧窑、哥窑还是汝窑,都蕴含着宋代人在当时对器物的以诚相待,展现着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文意识形态。这些流于后世的瓷器,对于我们,不仅仅是装饰摆设的器皿,更是一种能够得以学习的人文素养和价值理念,其内在人文色彩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篇7
作为国内时尚类杂志的高级编辑,曾焱冰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追踪最新的时尚资讯、出席各种时尚活动、飞往国外看时装秀、选衣服、挑大片……概而言之:鲜衣怒马,好不风光。
然而时尚潮流是不断变化的,而人们猎奇猎新的口味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都注定了从业人员工作节奏的疯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焱冰都不知道慢下来是什么感觉了。直到10年前的一天,迁入新居的好友邀请她赴一场暖房家宴,她才有了一个新发现。
朋友是设计师,她先生是艺术家。去之前,曾焱冰一直很好奇这对人组合的家会是什么样的?房门打开后,她被惊到了――那是个LOFT,空间很高,但一间大屋子里除了摆放着一张白色大长餐桌外,没有别的家具,空荡荡的,极其简单,但也极富有视觉冲击力。
走近餐桌,曾焱冰的眼睛都挪不动了:桌上摆着搭配高雅的鲜花,各式从国外背回来的餐具,餐盘、甜品盘、咖啡杯……每一个都极精美,分门别类装着与之相对应的食物。这张大餐桌上所有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最特别的是女主人的做饭方式。中国人习惯了在做客时,主人关在厨房忙着炒菜,客人坐在客厅里等着上菜。这位朋友常年生活在国外,烤箱用得熟练,居然把曾焱冰让进厨房,一边烤着菜一边聊着天。没有关在厨房里热得汗流浃背,没有炝锅炒菜的烟熏火燎,没有里里外外忙进忙出,二人就这样聊着聊着,一道道摆盘精致的菜肴就轻轻松松地端出上桌了……
曾焱冰那时已做了6年的时尚媒体,常参加各种时尚party。每次在晚宴上,看到那一张张布置精美的餐桌,一方面觉得这上面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某种向往;另一方面她也很清楚,这不是生活常态,这些美好的场景很难跟普通人的生活发生关联。
朋友的家宴却让曾焱冰意识到,即便不是奢华高端的商务宴请,即便没有训练有素的服务生端茶送水,那些美食、美器也可以跟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美好的化学反应,而且完全不“作”。她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餐桌。”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餐具。要买到好东西,就需要花时间。每次出国,同事们忙着买包买鞋,曾焱冰更爱买盘买碗买摆件。到现在,她家一扇墙的柜子里摆的全是她从各地淘回的餐具。第二步就是买烤箱,曾焱冰上网搜配方、搜菜谱,学会几道拿手菜后,开始尝试摆盘成“凹”造型。
那段日子,曾焱冰频繁地请客。那时,她的房子也不大,她的厨艺也没有那么好,但她会用心地把桌布、桌花、餐盘、摆盘都弄得好看一点。朋友叹服:“嗯,在你家吃饭感觉很不一样。”曾焱冰很受鼓舞,越发喜欢“凹”带来的美好感受。
后来,曾焱冰了解到世界上有餐桌造型师这个职业后,开始系统地学习关于餐桌布置的艺术。国内的资料很少,她就翻译国外的资料,了解餐桌布置的历史、技巧、规矩。
用这方寸之间的美好调和爱
餐桌布置,一直都是社交中的重头戏。餐具与器皿的放置、鲜花与饰品的搭配,不仅攸关用餐者的身份与品位,还能提升生活的美感和幸福感。
在这个颜值先行的时代,餐桌也要有型有款才行,完美的宴席绝不可以只有美味而缺了视觉上的享受。高颜值的餐桌布置,可以充分调动宾客的情绪和食欲。鲜花、蔬果、精美的小饰品呈现出缤纷鲜活的色彩,早在美食端上之前就已经让客人双眼饱餐了一顿。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曾焱冰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风格和偏好。她将自然万物融入餐桌布置,比如,当季最丰美的水果、蔬菜。奢华美器不是必需品,一颗丰盈美好的心更重要。
有一年万圣节,那天下了很大的雪,曾焱冰请了朋友来家做客。为了应景,她去花市买了挂在干枝上的小西红柿,连果带枝搁在原木桌子上。点上蜡烛后,橘色的小西红柿被烛光照得透亮,再配上黑色的纸巾,极有万圣节的感觉。
在新鲜蔬菜接连上市的春天,曾焱冰最愿意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尝鲜。关于春天的餐桌造型,她一个得意之作是2015年的一次家宴。她去花市买来一整根竹子,让师傅按竹节锯成一截一截的,让竹子变成了花筒,里面插上郁金香。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让整个家显得春意盎然。
2016年7月,曾焱冰做了一场宴会。活动现场有个荷花池,正值盛夏,荷花绽放。曾焱冰想,不如就用荷花来布置餐桌吧!荷花、莲叶、莲蓬是主角,配搭绿石竹、金丝桃、白龙胆等白绿色花材,白色的餐碟和绿色精致小碟衬托金色餐具和小器皿,像荷塘间的夏日阳光。
那天的餐桌上出现了完全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去掉花瓣后只留下嫩黄色花蕊的荷花……最让人惊奇的是把花瓣一层一层折起后的荷花,竟这么像玫瑰?荷叶也出现在了餐桌上,很多客人都问:“哎呀,荷叶上怎么还有露珠?”其实谁都知道荷叶只要沾到水就能形成水珠,但当你把荷叶搁到餐桌上后,大家仿佛像重新发现了一个真理,这大概就是用心“凹”之后的收获吧。
只要想把美好拉进生活,生活里唾手可得的东西也可以“玩”出精致。在曾焱冰看来,完美的餐桌布置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同样也是嗅觉和味觉的感官融合,甚至还有更深层次的功能。人们坐下后,可以以桌面上的布置为话题,以谈论餐桌上新奇的O计来打破陌生感,比如聊一聊这个洋蓟如何变成了摆放名卡的装饰,这个卷心菜怎么和花朵结合在了一起……当然,大家也可以一起直接把装饰物吃掉!
因为喜欢请客吃饭、喜欢布置餐桌,每次家宴结束后,曾焱冰都会在博客上用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几年下来,越来越多主张“爱生活、爱美食、爱漂亮”的人开始关注她的微博,在她的影响下开始布置自家的餐桌。
曾焱冰出版了两本有关餐桌造型的书,创办了生活美学平台“置爱”。有次粉丝见面会,来了一位特别酷的女孩,头发都剃光了。她说,曾焱冰的书影响了她,她开始学着研究餐桌布置、改变生活,去年还结婚了,现在每天都给先生做饭,说着说着她都要哭了。曾焱冰听着,也很激动……
朝朝暮暮的相处,点点滴滴的幸福,都在餐桌这方寸之间,凝聚了种种的美好。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清粥小菜,到最后都会浓缩成主妇们甜美的记忆。
没完没了的好时光
曾焱冰最在意的餐桌,一定是女儿叶子生日宴会用的餐桌。
叶子两岁生日时,曾焱冰在朋友的餐厅给女儿办生日宴会,为女儿的小派对设计了独特的餐桌布置。一大清早,曾焱冰便去菜市场搬回了很多盘绿绿嫩嫩的麦苗,还有各式各样的迷你型小盆栽。从小叶子的乳名到她样子的可爱,都让曾焱冰想到用这些萌萌的嫩绿的小苗来衬托。把它们摆在桌子中间,再把俏丽的玛格丽特小点缀其中,一簇一朵,像一个长长的桌上花园,散发着植物和花朵的清香。曾焱冰还买了好多塑胶仿真动物,恐龙、北极熊、小蜗牛……藏匿在“花园”之中。
生日宴会上,孩子们和大人都好开心地寻找,惊喜地发现一只只可爱的小猫、漂亮的小鸟或是呆萌的蜗牛。派对结束后,孩子们还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装在准备好的小竹篮里和糖果一起带走,与叶子一起分享生日快乐。那些可爱的迷你盆栽,不仅可以放在盘子里当成装饰,还可以在花盆上用马克笔写上来宾的名字,当作餐桌的“名卡”。那小小肉肉的样子,就像婴孩娇憨的模样。
无论是布置餐桌,还是插花,小叶子都愿意与妈妈一起参与,也会用过家家的餐具和乐高玩具摆上一桌有花花的晚餐或下午茶。她端着小盘子,学着曾焱冰的样子,用木头叉子美滋滋地“吃点心”。有时候,曾焱冰在布置餐桌,叶子坐在儿童椅里看着妈妈忙忙碌碌地摆盘弄花,会喃喃自语地说:“妈妈弄得真漂亮!”
篇8
民间艺术与作家作品一样是众多艺术样式中的瑰宝,而它又以其独特风格犹为劳动人民追捧喜爱。同时,民歌所具有的文学功能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于吴地常熟的白茆山歌很好地吸收了水乡特色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口头文学样式,其乡俗文化特征显著,歌曲的形态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至今为人赞叹传唱。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茆山歌所具有的娱乐和审美功能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本文将探索其中的内涵。
1 白茆山歌的娱乐功能
常熟的白茆塘上曾出现山歌对唱四天四夜的盛况,在没有现代化娱乐设施的时代,唱山歌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朴实的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文学的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使人们获得赏心悦目的和愉情悦性的享受。”[1]P84以往许多人对于文学的娱乐功能避而不谈,但面对白茆山歌这一民俗文学,不探讨它娱乐人民的作用是不恰当的。
1.1身心的放松、情绪的调整
常熟位于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民延续着自古以来的精耕细作,而自食其力往往需要繁重的体力付出作为代价,但乐观智慧的人们早已深谙人生的张弛之道。白茆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时欢唱来增加乐趣、减轻疲惫的良方,其中节奏感较强的能达到劳动号子般的效果,而悠扬婉转的会让人的身心产生轻松舒适之感。如这首《一把芝麻撒上天》:
一把芝麻撒上天,吾肚里山歌万万千,南京唱到北京转,回来(末)再唱(仔)两三年。[2]P2
身在常熟的人们通过想象前往南京北京唱山歌的欢乐情景,把晒芝麻的劳苦抛于脑后。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每日为生计奔波,虽然劳动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劳动的果实是香甜的,《春风吹绿江南田》就诠释了他们调整情绪时的心声:
春风吹绿江南田,绿了茶山,绿了果园……稻香村里说丰年……阵阵蛙鼓闹一片,农家唱起致富歌,劳动发家庆丰年。(第422页)
人民盼望过上好日子,心中有了信仰便会更有动力做手中的事。这首歌化用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这是对丰收后富足安逸的日子的期待,唱山歌可以说是他们释放烦闷以求愉快的苦中作乐之道。
1.2美好的恋情、喜悦的气氛
上溯到先秦时期,青年男女常在春季相会恋爱。关于民歌的起源有性引诱一说,饮食男女最初的追求也最容易给人带来。唱歌令人快乐,恋爱也使人愉悦,而对唱山歌恰是白茆人的恋爱形式之一。收录在案的白茆山歌中为数不少是情歌,比如《隔河看见白牡丹》:
隔河看见白牡丹,吾远详要嫩几化难。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第71页)
这首经典的情歌,记录下了早春二三月,白茆塘边小伙子对姑娘唱歌倾诉爱意的一刻,而姑娘若对他有意,自然会和歌一曲。山歌通过浅显风趣的语言,将男子向女子诉衷肠的这一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民歌对于人民恋爱的促成是其他的文学样式不可比拟的,这也是它独特的民俗魅力之所在。
小姐妮生来像条鱼,手里呒叉只看苟。吾石栏环钓竿生丝线,勿消半年钓住苟。(第88页)
男子唱这首《姐妮生来像条鱼》意思是要在半年内得到女子的芳心。我们可以想象他借手边的鱼比喻眼前的娇女子而放歌的情形,以及她在众人响亮的笑声中绯红了脸颊的样子。
白茆山歌中的情歌不胜枚举,每一首都各具特色。爱是快乐的源头,朴素真挚才是令人愉悦的恋爱的本质,就像白茆山歌中的情歌带给人的喜悦是如此直接、纯粹并且持久。
2 白茆山歌的审美功能
文学多运用想象、虚构等形式艺术地再造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题材内容、情感意蕴、风格特色、格调趣味以及其他形式技巧等都不乏美学规范的意义,对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3]P84。当人们阅读或聆听文艺作品,会不自觉受到作者的审美品位的影响,格调较高者常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2.1歌曲中多个层次的心灵美
通过对那些意蕴深长的白茆山歌用心的品味与体会,我们能发现流淌在字髓之中的心灵美便是它们的不曾枯竭的生命力的源泉。
2.1.1词中的隐逸幻想
楚辞中的渔父是隐者的象征,在旁人看来顺应自然的白茆老农也有些许道骨隐风,然而他们自己对此是不自觉的。常熟农人的劳动有时是孤独的,只有江南的山川大地是歌者的听众,那歌有了些许“独钓寒江雪”的清静韵味,如《摇一橹来折一绷》:
摇一橹来折一绷,好花落在中仓里,两边花树盖舱棚,野蔷薇花落在后艄棚。(第37页)
2.1.2歌中的禅味联想
白茆老一辈的人多数信仰佛教,他们通常会在生活中遵守佛偈的教诲,时常怀着慈悲行善之心。《唱一声山歌稻发棵》表现了务农之人对佛祖保佑作物茁壮生长的企盼:
进得佛堂念弥勒,下得田来唱山歌,念一世弥勒勿会西天
去,唱一声山歌稻发棵。(第30页)
2.1.3人心的质朴本色
人的内心世界神秘广大、变幻莫测,文学艺术则像是那“桃花源”的入口,能帮助人们窥见超现实的胸中丘壑。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的哀乐是相通的,这些悲喜常常发于心凝于歌而代代相传。
白茆人深谙知足常乐之理,因此四时流转、风云变幻在他们口中也尤为动人:
春季里棉花两瓣头……夏季里棉花七杈头……秋季里棉花双担头……冬季里棉花摇起头,纺纱娘子坐车头,织成花布做新衣,嘻嘻哈哈过年头。(第40页)
小小的棉花在润泽的吴地土壤上从春到冬不停生长着,种棉花的娘子也操劳了一整年,好的年成是她唯一的期望。心思单纯的人的生活是简单的,快乐也是纯粹的。
江南的人像江南的水那般温和平静,他们也许不完全懂“上善若水”的深意,却似乎已在不经意间践行了这句话。
2.2歌词中多种形式的语言美
众所周知语言是心灵的外化表现,而文学的审美功能首先也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就像西子的妆容可浓可淡,可华丽可质朴,关键的是掩藏在形式之下的神韵。
2.2.1所用修辞营造的美好意境
我们熟知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是民歌,其中的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白茆山歌就善用这些修辞,如《黄秧落水转了青》:
黄秧落水转了青,田里山歌闹盈盈,远听好似黄莺叫,近听好像画眉鸣。(第31页)
这首歌以景起兴,再将视线转向唱山歌的人,把他们的歌声比作黄莺和画眉动听的鸣叫。语言的强大正在于它能引人联想,乡村的悠闲之境便出现在这歌词之间。
2.2.2所绘场景强烈的画面感
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常熟的老农早已没有了画家式的纤巧双手,而他们描绘生活有着特殊的方式――唱山歌。白茆山歌字句简短,其偏向于白描的艺术手法将农村朴素的画面表现得恰到好处,《弥弥风来飒飒雨》描绘的是水灾发生后的情景:
弥弥风来飒飒雨,白茆塘两岸水大白茫茫。大水卷脱两间破牢房,大哭小喊满村庄。(第134页)
一句“大哭小喊满村庄”便将人带入了那片灾后满是创痕的土地,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也激发了人们的同情之心。能以景动情,这就是白茆山歌的语言的魅力之一。
2.3歌调中多样化的韵律美
山歌作为民俗文艺的一种,不仅有纸上字词的形,还有口中发出的声。白茆山歌所具有的韵律美值得深谈,但美的感受又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份魅力,笔者以下的叙述仅供参考。
2.3.1节奏缓慢流畅
水的涌退、风的流动、鸟兽的鸣叫都有节奏可寻,或急或缓自成一种格调。歌曲的节奏往往依据其风格而定,白茆山歌的曲谱上常有“节奏自由”的标注,这让我们了解到白茆山歌的演唱方式随意而不随便的特点。歌的节奏会由于演唱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体风格是相似的。
大头大头,落雨勿愁,人家有伞,吾有大头。(第309页)
《大头大头》和多数的儿歌一样有明显的押韵,简单的韵脚的使用让整首歌显得流畅连贯,易于记忆。
2.3.2音调悠长婉转
曲调对所有歌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白茆山歌的常见曲调有吭吭调、打夯调、春调、搭凉棚调等几十种,这些调子多为哀歌调,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而恰恰是这绵长凄婉的曲调造就了歌曲独特的韵味。著名歌曲《天涯歌女》的曲调正是由白茆山歌《十姐梳头》润色而成的,其婉转清丽的特点尤为一般大众喜爱:
大姐梳头爱插花,隋炀皇帝看琼花,保驾李元霸……十姐梳头十芙蓉,薛仁贵跨海去征东,结识徐茂公。(第382页)
2.3.3方言韵味独特
民间口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地域性强的艺术作品,常熟方言是白茆山歌的载体,吴方言的特殊性决定了白茆山歌的独特性。吴侬软语的温柔酥甜让人们迷醉,用它唱出来的白茆山歌极具水乡的柔美之感。
举例来说:“笃悠悠”意为“慢慢地”,是个常见的常熟方言词,也是个能代表江南人性格的词。白茆农人不违农时地劳作,从容潇洒地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常熟方言中的叠声词较多,将它们用于山歌之中,悠闲的江南风韵便萦绕耳畔和心间。
3 研究白茆山歌娱乐和审美功能的意义
美好的事物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是文学始终追寻和表现的内容。白茆山歌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已被筛选出了较为优秀的部分修编成集,这些作品中的智慧和美感对当今时代的意义不容忽视。
3.1培养健康的娱乐方式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人们学习、工作急于追求效率,甚至连娱乐也大有食快餐的匆忙之感。从前曲水流觞的诗酒雅会不复重现,不夜城中的人们为了填埋自己的空虚纵情声色,青少年则沉迷网络游戏。将目光投到几十年前的常熟白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田间地头展现着活力,耄耋老者依旧精神矍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恰当的娱乐模式给予他们的财富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唱山歌不仅能保持呼吸系统的活力,而且其对歌的形式也能训练人思维的敏捷性,除此以外,在烦闷时哼唱山歌那简单的调子可以释放压力。从前山歌从喉头到了纸上,现在我们应当让它从纸上重回唇边。
3.2关注民歌的美学地位
美学是个很大的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总体而言,它研究的是人与外界的一种审美上的联系。白茆山歌中体现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是它持久地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从受众来看,民歌应当算是大众文化,它的美是较为通俗的。白茆山歌的创造者和最初的听众都是劳动人民,因此它的艺术地位一般也被定位为人民的艺术。美的感受是主观的,而美好的客观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给人的感受都是赏心悦目的。白茆山歌中有大量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可以说江南水乡的柔和秀丽造就了它的柔美韵味。文学艺术取材于生活,其内容是对现实的升华,又加入了一定的想象与虚构。较为特别的是,白茆山歌的艺术性并不体现在人为的雕琢,而在于一种随性自由的表达方式,没有固定的音调,没有刻板的格式要求,甚至同一首歌会因为歌唱者不同而演变出多个版本。
3.3回归人性的淳朴本质
人性远比文学作品复杂得多,在这纷繁的世界保持纯真就显得弥足珍贵。白茆山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朴实、纯美的乡村图景,山歌村曲的余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真、善、美”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也是为人的重要品质。白茆人民的真挚与善良在歌中已有所体现,山歌对于人们也像是朋友。生活给劳苦大众的负担并不轻,但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知足便能常乐的道理,对外界保持着善良与热情,在忙碌的生产之余享受难得的悠闲。山歌传达了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让人们领悟保持本色方能活得优雅的人生哲理。
总之,从前只能口耳相传的白茆山歌如今以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人们通过对它们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的欣赏和解析,已对其充满江南韵味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积淀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适宜的娱乐是人的普遍追求,而含义颇多的审美则贯穿于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品味的始终,笔者通过此次探讨从娱乐和审美功能出发,对白茆山歌进行了一次新视角的解读和品味,也感受并记录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的一些方面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3]姚文放.文学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2007(06).
[2]常熟市文化局,常熟市文化馆,白茆镇人民政府编.中国・白茆山歌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06).
[4]曹培根,翟振业主编.常熟文学史[M].广陵书社,2010(05).
[5]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