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班级教研活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班级教研活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班级教研活动

篇1

2. 切实做好“推门听课”“集体调研”等教学视导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做好对市、县教研基地学校的调研和服务工作,指导基地学校有效开展团队研课活动,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3. 组织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开展相关命题培训,提高一线教师的命题能力,引领广大教师研究考试,研究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后20%学生的发展。

4. 做好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为学科骨干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的平台,并通过相关的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资料网络共享,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5.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教研机制,努力创造条件和营造适宜平台,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精心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市级初中各种学科评比活动,为优秀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教研活动的载体与方法

通过集体调研、教学视导、听课、座谈、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了解与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力度,提高学校英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学科教研的主题或课题

1. 解读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

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与研究

xx年下半年初中英语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活 动 内容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1

9.3~9.9

县(市、区)教研员会议

市九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写作教学)

县中学教务科研处主任会议

待定

教研员

九年级教师

2

9.10~9.16

县初中英语中心组会议

灵溪二中

教研组长

4

9.24~9.30

公布“精品百课”评比结果文件

市八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动词时态)

待定

八年级教师

5

10.1~10.7

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10月7日)

6

10.8~10.14

市《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推进会议(暂定)

市七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词汇教学)

待定

待定

七年级教师

7

10.15~10.21

市初中英语基地学校教研活动

市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命题研讨会

县初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

温州二外

待定

灵溪一中

基地学校

学员

七年级教师

8

10.22~10.28

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县初中段教学调研

待定

九年级教师

9

10.29~11.4

市初中科室送教下乡活动

泽雅中学

10

11.5~11.11

市学科教研基地调研

县初中英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待定

九年级教师

11

11.12~11.18

期中考试

12

11.19~11.25

市初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调研

宜山一中

篇2

2.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篇章和内容,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让班队会课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3.研究的重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研究对象:我校1—6年级所有学生,并在每年段确定一个实验班(二.2班、三.2班、五.2班)为心理健康教育班队活动的重点研究对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现代心理学理论、小学德育纲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了以班队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机动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活动形式组织设计、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班队活动。活动中有时可能只有体验而没有结论,要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有意识地让学生得出或直接告知某种结论,以免落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稍后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框架。

(二)以班队活动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设计过程尽可能考虑成为学生乐于参与活动的过程。

以“情境—感受体验—质疑”班队活动方法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新的变式:“生活情境—角色扮演—谈话辅导”。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也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新教学思路:“情境渲染—发表意见—自述自评”。网络环境下教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开放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体验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实现目标的达成。

(三)探索出多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建校园网站,心理咨询室,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2.设立QQ心语信箱、E-mail,专门为那些有心理困惑又不敢面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学生,与老师进行网络交流设置的,体现保密性的原则。

3.红领巾广播室,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的心里,人人重视心理健康,形成心理健康新观念。

4.“优化校园心育环境”,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5.激发了学生对主题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心理调控能力。

(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心理教育技能与水平

教师学会了在育人过程中,如何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与诱导点,因势利导务实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①转变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②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③提高了教学能力,转变了教学行为。

(五)学生经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有许多成功实现心理调控的个案

(六)通过课题实验,研制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我们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VCD光盘、教师自制等渠道,广泛引进、下载、征集、开发、整合等方式加工整理建设成我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精品课件、优秀课例、教研论文、教学设计、知识长廊、学生作品)以丰富的资源配合课程改革,供师生网上查阅、访问、共享、学习,建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四、结论与思考

经过三年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实现了课题方案的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感受体验”的班队会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由过去在教学中媒体演示型、播放型向操作型转变

3.探索出改善社会、家庭、学校三大心理环境的方法

首先是要创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心理环境的建设。其次,要注意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的创建。此外,要积极开展学校联谊活动,以班级、年级组、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活动,形成有观摩活动、听课活动、娱乐活动,家长、学生、老师演讲活动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增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加深心灵的沟通,增强双方的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整体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刻苦钻研、认真踏实、勇于创新的科研型教师,同时,涌现出一些课改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市级教坛新秀。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整体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我校整体素质的提高,校容校貌日新月异,校风校纪谨严有序,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我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十五教育中远程示范学校”、“陕西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陕西省艺术特色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大附中附小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县教育局授予“府谷县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五、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方向

篇3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参加对象预备2.11~2.17预备周12.18~2.24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教研员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学科中心组组长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22.25~3.2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43.10~3.16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53.17~3.23课题组活动实验园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4.14~4.20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10

4.21~4.27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135.12~5.18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骨干教师145.19~5.25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骨干教师155.26~6.1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16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篇4

1周评会的设计

1.1以一周痕迹为评价依据。

第一、“痕迹”种类

痕迹种类按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学习方面(作业、发言、点评、听讲、合作等)、行为方面(卫生、文明、两操、升旗等)。也可以按时间分类,比如上课时和下课后,还可以按地点分类,教室内和教室外。

第二、“痕迹”收集。

痕迹收集可以分为随机收集和主题收集。随机收集包括自我收集、相互收集、记录员收集、教师收集等;主题收集包括班会收集、队会收集、家长义工课收集、活动收集等。收集渠道可以是照片留痕,也可以是文字记录,还可以视频留痕等多种方式。

第三、“痕迹”评价注意事项。

痕迹有利也有弊,在评价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挑别人的毛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四年级的一次周评会上,到组内互评环节时,“奋勇直前”小组个个组员都在埋怨夏安康,因为上课随便讲话,小组一个周就被扣掉5分,导致没被评上“炫彩小组”。当时的夏安康,把头埋得好低好低,一句话也不敢说。我随即翻出前几个周的“学习痕迹记录本”,看到前几周因为夏安康讲话被扣掉的分数远远超出了5分于是我组织学生对夏安康同学的表现进行回望,他们都发现其实夏安康同学是有进步的。顺势引导孩子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通过引导,孩子们都觉得相对于被扣掉的5分来说,能够帮助自己的同学不断进步,帮助自己的同学树立信心是值得的,是幸福的。他们懂得了善待他人是一种美德,不仅让同学在幸福中进步,也能使自己在幸福中卓越。因此,“痕迹”评价注意事项应该始终以“在回望中展望,在幸福中卓越”的幸福目标为前提,在“痕迹”评价时体现回望积极心理。

1.2评价结果的奖惩。

1.2.1“羊羊村幸福银行币”的设计。

有评价就有比较,比较之后就需要用科学的奖惩来促进大家的提高。我们羊羊村幸福教室里还专门设立了羊村幸福银行。我们实行给每个同学发薪水,每人每周有5元的羊村银行币;根据一周痕迹进行加分,评出9名优秀同学,再奖励5元银行币;评出4个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组员再获取5元银行币奖励。银行币只能在班级内流通!每周赚取的银行币可以存入羊羊村幸福银行,也可以在每学期举行的“羊村交易会”上使用。

1.2.2“羊羊村休闲卡”的设计。

另外,我们羊羊村幸福教室还专门给小羊们设计了一种卡叫“羊村休闲卡”。休闲卡有什么用呢?得到卡的孩子可以免做一次作业,有效期一周,过期作废。休闲卡的发放还是根据一周痕迹进行加分,评出全班前9名。其中,学生打出的分数占90%,教师打出的分数占10%。

2周评会的实施

2.1学生自评。

孩子们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能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回望自己在一周内的活动,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一

回望 认识 承担

在三年级的一次班级周评会上,各组发言人分别上台认真的总结与反思。罗伟嘉作为组长上台总结本周他们小组和组员以及自己表现得好以及需要改正的方面。当谈到自己本周的表现时,他居然说着说着就当场流下了毫无征兆的眼泪。当时我的确惊呆了,因为这个孩子是班上自尊心最强,最爱面子的男孩。我没想到他会在全班同学和几十位陌生老师面前主动坦承自己犯下的错误。原来在这周,爱好踢足球的他把体育老师交给他保管的足球私自拿出来,和班上的几位男生在教室的走廊上踢足球。被值周老师逮到,害班上被扣了十分,并且取消这个周的流动红旗评比。他从以下几点谈了自己的错误:①、不该不顾安全在走廊上踢足球;②、不该没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动用学校的物品,这不但是一种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而且还辜负了老师的信任;③、起了不好的带头作用。接着他又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作了保证。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2.2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二

肯定 互助 进步

邱怡宁代表她们“勤学好问”组上台总结评价。先对自己小组本周表现进行了总结,然后她对之前罗伟嘉的发言进行了评价。她说:“罗伟嘉,你的态度很诚恳!我们从你的发言和态度中都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这次的事情虽然你做得不对,而且还害班上被扣了分,但是我们觉得只要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大家都原谅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也会犯错,我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罗伟嘉站起来真诚地对邱怡宁说:“谢谢同学们原谅我,信任我,我会说到做到的。”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3小组捆绑评价。

我们每个组都建立了小组考核评分表,评价项目包括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各组记录员如实记录,每周汇总。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小组互评。

2.4教师评价。

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所以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三

赞赏 鼓励 遇见

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孩子,说:“孩子们,今天的周评会请大家回望自己这周做的事情,写一件你这周做过的好事。”话音刚落,学习成绩最差的黄鸣希自言自语地说:“我好像什么好事都没做,怎么写?”我假装没听见,继续笑着说:“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好事,只是你自己不曾发觉。仔细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来的。”同学们渐渐进入了角色,都提笔认真地写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黄鸣希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在班上发言时,总是低声细气,连头都不敢抬。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来帮他想想他做过的好事。张靖羚说:“运动会接力赛跑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比赛项目,但是主动帮运动员拿衣服,拎板凳,我们班获得第一名也有他的功劳。”王皓玉说:“他经常帮助值日班长打扫卫生。”庞子晗说:“甘老师讲桌上的花一直都是黄鸣希在浇水。”……“是啊,黄鸣希同学不知不觉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却谦虚地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我们能在如此洁净的教室里幸福的学习,黄鸣希有大大的功劳。你们说对不对?”“对!”孩子们的回答响亮又干脆。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持久而又热烈的掌声。面对老师和同学热烈的赞扬,看到大家赞许的目光,他胖嘟嘟的刷地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打那以后,他产生了许多变化。他上课敢回答老师的一些简单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说话也比以前大声了。孩子需要的是赞美,是信任,是鼓励,是欣赏。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回望,让孩子重新认识了自己;回望,让孩子燃起了自信;回望,让我遇见了最好的孩子。

3周评会的成效

3.1提高了我们班的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越来越愿意进入课堂,由以前的单打独斗进而变成大家齐动脑,人人齐动口,积极踊跃说想法,并能相互补充,相互指正,从而促使课堂不再枯燥,变得热烈精彩,学生能更深层次探究课本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 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班风。组长在管理、协调小组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了自我的管理能力,组员也在组长的带领下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逐渐明白“合作是共赢必备的品质”。

3.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周评会有利于学生从同学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

3.4提高了学生思维语言能力。

别人在评价之前,其余同学必须将对方的发言听清楚,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知识,选择适当措辞进行评价,然后再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他们现在在课堂上已经能大胆地对其他人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智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篇5

3.做好考试与评价研究,努力提高命题水平。

4.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建设,进行新课程解读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跟据市、县“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开展“小科学家”工作,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选拔、培养具有潜质的科学爱好者。

6.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研讨活动,提高课堂实验的效果。

7.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

瓯北三中XX年下半年初中科学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活动

地点

参加对象

1

9.3~9.9

始业教育

2

9.10~9.16

县初中科学组长会议

组长

3

9.17~9.23

校科学全组会议 组内理论学习(新课程解读)

全组

4

9.24~9.30

学区初中教师基本比赛

5

10.1~10.7

欢度中秋节、国庆节

6

10.8~10.14

县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

教师代表

7

10.15~10.21

市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8

10.22~10.28

1.县三小培养活动即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

2.七年级科学听课周(新课程)

全组

9

10.29~11.4

县科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待定

九年级教师

10

11.5~11.11

县优质课比赛

教师代表

11

11.12~11.18

期中考试

12

11.19~11.25

组内理论学习

全组

13

11.26~12.2

八年级科学听课周(教学有效性)

全组

14

12.3~12.9

.1.九年级学生科学竞赛

2.与二中科学组教学联谊

我校

九年级学生

15

12.10~12.16

1.校七年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

2.校八年级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模拟

七八年级学生

16

12.17~12.23

县八年级科学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模拟

八年级学生

17

12.24~12.30

市科学疑难问题解决暨精品百课展示活动

学区四科综合测试 学区八年级科学竞赛

九、八年级学生

18

12.31~1.6

元旦 组内理论学习

全组

19

1.7~1.13

1.县八年级科学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研讨会

2.学区常规检查

20

1.14~1.20

市八年级科学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

篇6

(一)早期阅读集体活动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1998)把早期阅读界定为“儿童一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主要有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儿童听,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的阅读”。①周兢、余珍有(2003)认为,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②黄娟娟(2006)认为早期阅读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标志、文字、电视、录像、碟片、计算机多媒体等),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③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是根据某一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某一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以集体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早期阅读集体活动是指以集体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

(二)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当人们说出一串话语时,就在完成的一种行为。它最先由英国牛津大学语言哲学教授奥斯汀于1955年在《论言语行为》中提出,言语行为就是“说什么也就是做什么”――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他将言语行为划分出三个层次:言说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④而后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修正了奥斯汀的三分说,将言语行为抽象划分为以下四种行为话语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⑤

(三)教师的言语行为

施志毅、廖可珍(1997)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行为做如下定义:教育是一种以教师行为为表征的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⑥唐松林(2002)对教师行为做了如下定义:教师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直觉与信念。它是教师经过专业化训练和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维、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及与之适应的行为方式总和。⑦林正范、徐丽华(2006)指出,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教育概念、教育教学能力、身心健康状况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⑧《朗曼词典》将“教师言语行为”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语言表达的行为。具体到本研究内容,可将教师言语行为定义为:幼儿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指导幼儿阅读的有声言语行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1.了解大班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和现状,并发现其存在问题。

2.针对大班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

X市S区幼儿园大班三位老师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对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上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方法的梳理,本研究力图吸收逻辑经验法和释义法的长处,并使用观察法,通过笔录、摄像手段记录在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行为,选取X市S区幼儿园大班三位老师作为观察对象,每个班观察2次,每次30分钟。共用3个小时进行观察。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整理和呈现教师言语行为百分比,并结合数学统计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对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现状进行反思。

在本研究中将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的课堂言语行为分为:组织行为、陈述行为、提问行为和反应行为。

组织行为:(1)学习要求:教师在集体活动开始时对阅读内容的说明和活动结束时对学习内容的总结。(2)纪律要求:教师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或对全体幼儿纪律的强调或指出哪个小组、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3)课堂常规: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候语,以及教师提醒幼儿的一些课堂常规行为。(4)其他行为:教师播放音乐或使用多媒体时的言语行为,以及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时的言语行为。

陈述行为: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信息等直接针对学习内容的言语行为。

提问行为:教师提出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包括一次性提出问题,完全重复提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或者对相同问题换用另一种提问方法,还包括针对幼儿的回答做进一步的提问。

反馈行为:包括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的肯定与否定,重复幼儿的回答,给回答问题的幼儿以提示或提示性建议,总结幼儿的观点,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现场观察了3位大班幼儿教师的在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的课堂言语行为,由于笔者在观察时,被录音的教师事先皆不知情,没有做刻意的准备,所以研究结果中的课堂言语行为的现状真实可信。

表1 教师言语行为原始频数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6次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总次数是622次。其中教师组织行为的总次数是185次,陈述行为的总次数是89次,提问行为的次数是173次,反馈行为的次数是175次。

(一)教师各项言语行为占课堂言语行为的总数的百分比

从6次活动整体统计来看,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行为占30%,陈述行为占14%,提问行为占28%,反馈行为占28%。

(二)教师的组织行为

图1 教师组织行为比例

从“教师组织行为比例”柱形图中可以看出,在6次活动中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提出纪律要求的比例。

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经常会出现遗忘教师已经强调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春天来了》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学习要求为“小手要指着字宝宝”,幼儿注意力分散之后,教师需要多次重复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春天的颜色》活动中,学习目标是:学习“蓝色”、“绿色”、“金黄色”等关于颜色的词语,并能积极寻找春天的颜色。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就会经常提醒幼儿:“春天是……色的。”“小朋友们想一想春天还有其他的颜色吗?”笔者认为,教师对学习要求的重复不仅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灵活使用词汇的能力。仍以《春天的颜色》为例,教师在不断地启发幼儿思考春天还有哪些颜色时,有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在研究结果中,不同教师对纪律要求的次数也不同,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性格有关。严肃的教师教导出来的幼儿往往在课堂上较守纪律,小声说话和做小动作的幼儿较少。性格温和的教师教导出来的幼儿在课堂上比较胆大,违反纪律的现象常常会出现,教师就会停下来维持纪律。

(三)教师的陈述行为

图2 教师陈述行为比例

在“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比例”饼状图中,教师的陈述行为占14%。在上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6个活动中教师的陈述行为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笔者在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哪位教师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话缀和口误。笔者认为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三位教师对“Ch”和“C”发音混淆,例如误将“春”读为“Cun”。同时,作者还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陈述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课堂变得毫无生气、死板,不易引起幼儿兴趣。例如在《春雨》活动中,教师在向幼儿朗诵《春雨》这篇文章时,语气平淡,幼儿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课堂上的小动作也频频出现。但在《拦鹿追兔》活动中,这位老师根据老虎、梅花鹿和小兔自身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给幼儿讲《拦鹿追兔》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在做角色扮演游戏时,幼儿也能模仿三位主人公说话的特点进行表演。

(四)教师的提问行为

图3 教师提问行为比例

从“教师提问行为比例”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在6次活动中,教师一次性提出问题的行为所占的比例最大。

同时在这6次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个教师提问的数量也会有一些差异。在笔者的观察中发现,教师往往多采用集体提问的形式。集体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带动全班幼儿的积极性,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当个别幼儿有注意力分散时或者是某个问题比较难于回答时,教师就会采取单独提问的形式。对相同问题换用另一种提问方法和针对幼儿的回答作进一步的提问,这两种提问形式往往也是用于引起幼儿的注意。

在提问的内容方面,作者在观察时发现,教师比较倾向于提问与故事内容有关的问题,而较少关注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问。例如在《七色花》活动中,教师只让幼儿弄清楚珍妮用七色花瓣做的7件事,理顺每件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节课下来,幼儿只是记住了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其实,《七色花》的故事是要告诉幼儿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能够提问幼儿类似“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时,通过幼儿的思考和老师的启发,幼儿就会明白要帮助有困难的人的道理,那么这次活动将能更好地体现它的教育目标。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之前让幼儿想象一下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都有什么颜色。这种针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问,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教师的反馈行为

图4 教师反馈行为比例

从“教师反馈行为比例”饼状图中可以看出,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得比较少,说明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

笔者在观察时发现,教师往往较少关注幼儿的回答,对幼儿回答的正确与否没有作出充分的肯定与否定。在对幼儿具有创意的回答时,教师的肯定也只是简单的一句“很棒”,评价较单调,不易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提示行为占的比例较大,教师往往急于纠正幼儿出现的言语错误,中断幼儿的回答,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例如在《小公鸡吹喇叭》活动中,老师提问一个小朋友:“小公鸡怎样吹喇叭才算是学会了呢?”这个小朋友只回答:“声音要响亮。”老师回答:“还有声音要清脆,声音要动听,是不是?”幼儿回答:“是。”在这段对话中,幼儿的回答并不完整,老师应该给予幼儿提示,给幼儿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急于将完整的答案告诉他。

在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时,教师常常只是针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而未上升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高度。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大班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现状为:

1.在教师的言语行为中,组织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重,其次是提问行为和反馈行为。教师的陈述行为较少。

2.由于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师的组织行为中,较多的是对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的强调。对学习和纪律要求的反复强调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3.在教师的陈述行为中,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话缀和口误。部分教师的陈述语气比较平淡,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的提问多采用一次性提问和集体提问的形式;在提问的内容方面,教师常常囿于活动内容的范围,而忽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提问。

5.在教师的反馈行为中,对幼儿回答的评价过于简单,总结时也只是简单地重复幼儿的答案,没有上升到品德教育的高度。在指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很少给幼儿思考的时间,急于给出正确答案。

(二)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及结论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1.尝试进行教学反思,学会组织计划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相结合。

3.家庭、幼教机构和班级教师应对幼儿的纪律要求一致。

4.幼儿教师要不断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言语习得兴趣,也为幼儿的言语习得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5.恰当地使用提问,集体提问和单独提问相结合,注意形式的灵活性,适当增加单独提问的比例。

6.积极使用反馈,关注幼儿的回答,具体指出幼儿回答的可取之处和不当之处。留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予提示。对幼儿回答的反馈要注重教育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幼儿品德的培养。

注释:

①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下册),1998.

②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3.

③黄娟娟主编.识字、认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0.

④巴斯摩尔著.洪汉鼎译.哲学百年 新近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⑤柴生秦.西方语言哲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⑥施志毅,廖可珍.建立教育行为学刍议.江西教育科研,1997,(4):7-8.

⑦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⑧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教师教育研究,2006,(2):23-26.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下册),1998.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3.

[3]黄娟娟主编.识字、认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0.

[4]施志毅,廖可珍.建立教育行为学刍议[J].江西教育科研,1997,(4).

[5]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2).

[7]巴斯摩尔著.洪汉鼎译.哲学百年 新近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柴生秦.西方语言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9]周兢.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1995,(2).

[10]祝士媛.我国早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幼教天地,2007,(6).

[11]伍新春.早期阅读教学的原则[J].幼儿教育,2008,(7).

[12]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13]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1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89.

[15]肖锋.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6).

[1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9-245.

篇7

二、参赛对象:

7-9年级各班。

三、竞赛内容: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和现场竞赛(二合一)。

四、竞赛主题:

本次全镇中小学主题班(团、队)会课竞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确定不同学段参赛主题,初中学段为“诚信”主题。 参加竞赛的班(团、队)会课要紧紧围绕各自主题、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内容,符合中学班会课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突出价值认同和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活动纳入养成教育家校互动策略研究课题,从爱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与前途教育、学生思想疏导、学习方法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结合班情确定参赛主题。

六、竞赛办法

(一)比赛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

成员:

(二)分组

1、比赛分为校级赛和学区赛两个阶段。

2、校段校赛:(3月15日前完成)并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研讨。

3、学区复赛阶段(2021 年 3 月 15 日至 3 月 18 日)

七:评委安排:

篇8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中专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学习焦虑、遇到挫折退缩等心理问题。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专学生是迅速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特点,他们形成了这个时段所特有的逆反心理。如何正确教育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中专生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科的活动,如果只靠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的传授以及心理教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活动应放在课堂教学上以及全过程中,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特点,自然贴切地对中专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迎合中专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班级里开展生动活泼、内容充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中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互动和交流,激发中专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心灵的成长,寓教于乐。

三、在中专教学中探索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已成为中专教学活动中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说,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深化,也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困境的突破口。作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地点可选班级、操场、团辅活动室等,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开展以知识宣传和自我展示为主题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个性宣言、心理漫画赏析等,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不同的准备内容主题,并鼓励不同小组选用不同风格的设计。在自我展示方面,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心理品质,通过中专学生的自我探索,用文字、图画等不同方式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尤其需要提一下心理漫画这种形式,漫画的本质是投射,幽默包含着对现实的接受与肯定,尤其是对个体弱点的包容,往往能触动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反映一些我们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感受和体验。另外,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生动,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是心灵探索的很好方式。

2.赏析一些心理影片

赏析心理影片也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影片赏析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电影。首先,在选材上,我们需要挑选那些能够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的影片,确定一定的赏析方向,这种目的性是很典型的,如有体现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等,有以心怀梦想为主题的《小鞋子》《我的左脚》等,有以感恩、怀念为主题的《天下父母心》《站稳了、别趴下》等,也有像《爱德华医生》《自闭历程》更贴近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影片。其次,观赏过程中的体验分享,这是关键阶段,通过赏析,学生的感受体会是怎样的,有哪些心理层面的启发,这些都是需要在影片赏析过程中重点实现的。

篇9

一、触摸另一个世界:白板核心技术是体验式互动的前提

一直以来,人机界面的要求是让人去适应计算机:手抓鼠标,鼠标控制指针,指针再作用于电脑中的媒体文件。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样的互动确实为课堂效果增色不少,但充其量不过是操作式的互动。而当人体通过自身,不必意识到自己在同计算机打交道,而可以像在日常环境中处理事情一样同计算机交流。摈弃器械,或以最少级的传递媒介,把人从操作计算机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充分享受这样的过程,互动意义才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的技术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一种精妙的犹如亲历一般的体验式互动。手指一点,便打开一个文件,手指移动,便可拖动滚动条,如此过程,无论在教学效果上,还是在个人情感中,都在对我们以往的多媒体课堂起着巨大的冲击。我们点击的不仅仅是一些电脑文件,而仿佛在触摸着电子白板里面的一个世界。

二、对话另一个世界:双重交互是实现体验式互动的关键

1.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双重交互

回顾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之路,PPT实为首选之举,它的运用简便易行,一个空格键便可行走天下。也正是因为PPT自身的展示功能有余,而互动不足,所有交互方式也只是手指点击到下一屏,使得和白板结合时触摸功能只是停留在最简单最基本的表层上,因此,PPT的便捷却让白板失去了精彩,交互灵魂没能得以深层挖掘。

利用电子白板自身交互的功能,触动并改变教学软件中的元素。就需要教学媒体软件自身同样具备交互功能。这种形式的人机交互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是白板交互与课件交互的双重结合。只有这种双重交互的形式,才能让交互者产生亲历体验的心理满足,才能使白板里外的两个世界联系起来。

2.白板与媒体软件的合力

电子白板自身具备交互功能,就让实现双重交互的问题落在了我们所开发的教学软件上。

可以制作交互课件的软件有很多,任何电子白板厂家配套的备课软件都可以。使用电子白板配套软件开发的教学课件与白板其他工具软件的兼容性好,配合度也要高。但也存在着同样的缺点,即,白板备课软件的编辑状态也正是它的演示状态。换句话说,也就是使用白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是可以一边演示一边编辑的。正是如此方便的操作演示模式,使得这样的课件存在着共性问题――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元素和形式只集中在图形的移动和拖拽上。那么用什么来有效补救白板自身备课系统的弱点呢?当前用途最广且最为普遍的Flash软件堪当此大任。

Flash软件开发的动画功能全,交互性强,可以整套开发,也可制作素材积件的方式,插入白板课件中直接播放,还可存放于电子白板软件的素材库中临时性调用。白板软件与Flash的绝佳联姻,让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软件制作起来也难易得当,张弛有度。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学科性较强的专业化软件,如美术学科的“奇弈画笔”,数学学科的“万用拼图”等,也可帮助我们实现双重交互的功能,这也在交互白板与教育软件之间形成了一种合力。

三、丰富另一个世界:虚拟现实是体验式互动依存的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一起成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三大手段的时候,虚拟与现实这两个矛盾的概念,在科技的引领下,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在军事、医疗、娱乐等各行各业中,虚拟手段不乏其身影。就在我们能够与电子白板里的“世界”沟通的时候,课堂中的虚拟现实有了这样的可能性。

利用白板从哪些教学环节,哪些教学内容,虚拟何种现实,何种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有着真切的体验,再由体验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及升华呢?以教学实际出发,立足课程本位及其内涵,深度发挥电子白板和媒体的合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虚拟情境空间,获得真切感受

教学中的情境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成功地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试想,在电子白板的屏幕上:秋果累累、秋叶飘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手指点一点,推开画面中的一扇金色森林之门――那里硕果累累、满园飘香;手指拨一拨,池塘荡起层层金色的涟漪。手指抓一抓,成熟的果实应声落地,再伴随着娓娓动听的音乐。这一切是何等奇妙的画面,如此的情境,不再像是传统媒体演示成电视风景片那样,而是活生生地会因你而动的现实了。

笔者在教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秋天》这节课时,就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双重交互,给学生营造了前面所描述的秋天的交互情境。针对七八岁儿童经历较少,观察力、注意力和审美感觉都不够强的特点,超越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思维、情感顿时被激发起来,对秋天的印象得以很好地领悟。

2.虚拟真实操作,演示便捷直观

美术课堂的双基教学中,除了要启发学生情感思维外,还需要训练孩子动手动脑的创作能力,教师教学的预设性示范和学生课堂的生成性问题,便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过程。传统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和学生的演示环节,通常以实物或再配上实物投影仪最为简单明了,但却时常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遗憾:教师在画纸上的示范不易修改,学生演示成品难以保存,再或者是操作过程中的材料限制,物理环境不理想等。倘若完全用预设好的多媒体演示替代这些过程,往往又会招来一片质疑之声。

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交互课件,行走在“虚”“实”之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可交互的示范操作,通过这样的虚拟演示,把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虚拟演示变成“以人为主体”的真实互动。

笔者执教的小学三年级美术案例《分分合合》,重点是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对称分割与重组,运用简单的转、翻、移等手法,创造具有装饰美的图形。本节课中就穿插运用了这样的虚拟演示方式。教学中有个环节让学生用教师预设好的图形进行自由拼摆,设计制作了相关规定的图形必须具备现实中图形所具备的一切功能:可轻松移动,可精确旋转,可方便翻转。具备了这些功能,极具真实感的操作功能便能得以实施。演示过程中,教师在电子白板屏幕上对图形的自由拖拽,邀请学生全员互动,独立设计、自主搭配。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便是电子白板上虚拟的真实操作,方便了教学,互动了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及时得以解决。

3.虚拟教学游戏,学习寓教于乐

教学中的游戏互动,可以让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教学中,有效成功的游戏环节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训练或是有所发现。传统多媒体课堂中的互动游戏在现在的课堂中已经屡见不鲜。孩子们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结合,收效显著,但依然存在着两点不足:(1)游戏中不能摆脱鼠标的机械操作。(2)游戏中无法同时多人参与,因为鼠标只有一个。(3)无法对游戏产生真实的情绪。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环境下,以上3个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电子白板上操作互动游戏的优势不言而喻,因为操作方式更加简易直接,操作者互动时的难度降低,游戏中的目的性、直观性也更加明确,将游戏教学环节推向了一个更具深度的境地。

三年级美术教材中有一节关于色彩理论知识的《三原色 三间色》,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难度不大,但在教学中却比较容易陷入枯燥,重复地对色彩进行判断、理解的教学窘况。教学一旦缺乏新意,学生就容易疲倦。综上情况,笔者制作了“彩色气球”交互动画,不同色彩的气球不断从屏幕下方往上飞出,互动者从中判断哪些颜色属于三原色三间色,用手去点击,点击正确后,气球爆炸并加分,判断错误扣分。这样的游戏并非少见,但用小组合作方式,或2~3个学生站在白板前操作,孩子们的表情与情绪不亚行员初次试飞的兴奋与紧张。白板、游戏动画、学生三者融为一体,最大可能地发挥了孩子主观体验的空间。

白板环境下的互动游戏,通过仿真的操作方式,使孩子们能够沉浸在科学技术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人体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人性化的多维信息空间。白板的交互系统让体验者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突破空间、逻辑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四、完善我们的世界:体验式互动的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新生“宠儿”融入课堂教学不同于当初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那样困难,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降低了门槛,扩大了使用人群。再结合交互式的多媒体软件所带来的体验式互动,对传统媒体课堂产生了巨大冲击和质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白板”可以带领着我们走多远。

首先,实现这样的体验式交互的教学形式是基于一定的技术层面,依然需要教师相关程度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普及运用与深度挖掘这两种应用层次,适用于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学科教师之中。从不同区域予以思考,从不同的层次加以理解与实践,超越与滞后的现象,只有在我们今后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中得到磨合,从而形成共行共进的局面。

其次,对于体验式互动教学形式,我们仍需要时刻保持着辩证的思考,理性的视角,不能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思考,不能为了体验式互动而互动,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那样容易“本末倒置”忽略了课程内涵,不能真正服务于学科教学,不以学科课程内涵为出发点,再炫目的运用也没有多大价值。

五、结束语

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新技术、新模式中的实践体验,深切地感受到体验式互动教学顺应了学生主体、课堂重学的趋势。只有紧密结合学科需求,从不同的层次加以运用与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新技术的优势,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实际上,无论何种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如何整合,其瓶颈的突破,关键还在于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素养的整合,这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真理。

参考文献

篇10

本刊讯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4年工作要求,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方法、选用材料和使用仪器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

本届说课活动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得到全国各省(区、市)教育装备部门(协会)的协助和支持,来自28个省市的94位中小学教师参加说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参赛教师通过现场展示、PPT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详细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的手段,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方式,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改进原有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授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届说课活动得到了参赛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认为参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实验目标设定清晰到位,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都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改进的实验方法和创新的实验仪器构思巧妙,特别是对实验仪器的改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

本届说课活动邀请了六位专家对说课教师进行问辩、点评,现场评出一等奖29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25名。为将每位参赛教师的经验与真知广泛传播,给广大实验教师以借鉴和指导,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编辑出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奖作品集》。全书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部分,其中小学部分收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信息技术三个学科15篇文章;初中部分收录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科学、初中信息技术五个学科43篇文章;高中部分收录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通用技术四个学科36篇文章。本书配套有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现场视频光盘。

就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主办方向对本届说课活动给予指导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给予支持的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协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评审委员会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参与和协助活动组织的广大教师和工作人员致以谢意。希望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奖作品集的出版能够为落实实验教学和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宋利云)

篇11

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意味着玩,也不仅仅是儿童用以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① 若幼儿在游戏时专注投入乃至深深陶醉,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机智幽默、快乐自信、想象丰富、灵活、创造等品质。事实上,幼儿在很多非游戏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这些游戏性品质。如,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愉悦性”和“社会自发性”表现往往很明显,例如会哈哈大笑,会扮鬼脸,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等。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也会表现出独特的游戏性品质。为此,本研究对后者展开了专题深入探讨。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南京市4所幼儿园共8个中班观察了12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在每次观察中,随机选择各班4名幼儿(2男2女),共4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利伯曼(Liberman,1965)认为“游戏性”既是所有游戏活动的特征,也可以作为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具有游戏性质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视为个体的一种个性倾向性或个性特征。本研究对“游戏性”的界定以利伯曼所提出的五维度〔1〕为框架,略有修改。同时,本研究又以巴尼特(Barnett,1991)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Children’s Playfulness Scale)为基础作了局部修订,形成了《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评分者信度检验(评分者信度为0.86,表明信度良好),具体见表1。

(三)研究方法

根据《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儿游戏性表现量表》,每隔3分钟对观察对象做一次观察记录,共记录了412次幼儿游戏性表现。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特征

由图1可知,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各维度出现的情况为,“明显的愉悦性”表现出现频数最多,其次是“身体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表现,“幽默感”表现出现频数最少。

(二)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差异

由图2可知,男孩“认知自发性”“身体自发性”表现的出现频数高于女孩,女孩“明显的愉悦性”“社会自发性”表现的出现频数高于男孩,男孩女孩“幽默感”表现出现频数相同。对不同性别幼儿游戏性表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三)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不同环节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特征

本研究所称的教学活动环节是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通常所具有的四个环节,即导入、讲解演示、操作练习和总结评价。

由图3可知,幼儿的“明显的愉悦性”“身体自发性”表现和“脱离主题的表现”在讲解演示环节出现频数最多,分别为40.5%、44.8%、35.7%;“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幽默感”表现在操作练习环节出现频数最多,分别为64.2%、90.5%、100%。对幼儿游戏性表现在教学各环节的出现频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幼儿游戏性表现在教学各环节出现的频数存在显著差异(p

三、讨论与建议

(一)关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1.幼儿“明显的愉悦性”表现很“温和”

在412次有效观察中,幼儿表现出“明显的愉悦性”的频数为281次。其中以“表情专注积极”为主,占总频数的93.2%;较强烈的游戏性表现“表情夸张(扮鬼脸)”等出现频数占总频数的0.5%;更为强烈的“又说又唱,手舞足蹈”和“兴奋”没有出现。可见,平时“生龙活虎”的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相对“温和”,这可能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结构化程度和控制程度较高有关。

2.幼儿“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表现较少

在412次有效观察中,幼儿“认知自发性”表现共出现15次。其中“自发地检验游戏过程和作品”占总频数的1.5%,“提出疑问或新问题”未出现,“遇到困难不放弃”占1.0%,“非常规地使用物品”占0.5%,“在游戏中变更活动”占0.7%。可见,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自发性”表现非常不明显,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之所以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新问题,可能与教学活动没能引发“真问题”或没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有关。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共出现20次。其中“对别人的接近持友好态度”和“与他人一起游戏”均未出现,“与他人讨论”占总频数的0.5%,“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占总频数的1.9%,“主动帮助他人或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占总频数的2.4%。可见,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非常不明显,这可能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进行交流有关。

3.幼儿“脱离主题的表现”比较多

在412次有效观察中,幼儿“脱离主题的表现”共出现112次。其中“与旁边幼儿说笑”占总频数的3.6%,“东张西望”占14.1%,“疲倦,打哈欠”占2.9%,“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占6.6%。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脱离主题的表现”较多,可能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没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关。

4.幼儿“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和“幽默感”表现在操作练习环节最多

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操作练习”环节,幼儿的“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和“幽默感”表现出现频数均在总频数中占较高比率。可见,“操作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数学学习方式。

(二)关于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特征的分析

1.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高结构特点

程杨(2010)将高结构化课程定义为“由教师发起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高结构化课程主要以教学为主,强调教师的灌输、儿童的接受和教学目标的特化,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掌握知识、技能”。〔2〕据此判断,本研究所观察到的12次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均属高结构化课程。这12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中,都有要求幼儿理解某个数学知识、掌握某个数学技能的预设,评价环节教师主要考察幼儿是否已掌握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要求幼儿必须专注于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努力操作和练习,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更易倾向于以温和的“表情专注积极”为主,较少出现“认知自发性”表现。

2.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高控制特点

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并且易受外界新异刺激吸引,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程度的“控制”是必要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控制”可分为时间控制和秩序控制两种。

(1)时间控制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在2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完成导入、讲解演示、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还要保证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教学环节大多看上去有些急匆匆,“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往往是教师们评价幼儿常用的话语。在如此紧迫的节奏下,幼儿自由、充分操作材料的时间难以保证。幼儿被要求做到的往往是,对教师讲解演示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然后尽快模仿、练习、掌握。因此,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更多地表现为“表情专注积极”也就不足为怪了。

(2)秩序控制

在观察现场,研究者经常听到教师对幼儿再三地强调“小手放放好,小嘴巴闭闭紧,小眼睛看老师”等。适度的秩序控制对幼儿的有效学习是必要的,而高度的控制往往让幼儿缩手缩脚,幼儿连动都不敢动,更不要说做出“又说又唱,手舞足蹈”“表情夸张(扮鬼脸)”等行为了。同时,教师出于控制秩序的目的,并不提倡幼儿与同伴自发交流与合作,甚至视之为“破坏秩序”,因此导致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相对较少。

3.教师较少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

(1)教师较少关注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

幼儿具有学习数学的潜力,这种潜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三四岁左右的幼儿在非正式数学知识和经验上就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例如有些三四岁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可以超过五六岁的幼儿,并且这种个体差异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还有研究者对幼儿数概念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幼儿在数数与基数能力、书面符号表征能力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在学前三年中始终存在。〔3〕

在研究者观察的12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均要求班上30名左右的幼儿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而较少关注幼儿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几乎没有教师能实施差异化教学,这难免导致“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的状况。对于“吃不饱”的孩子来说,教学活动淡而无味,因为他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他们并没有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更谈不上激起思维的浪花,所以较少表现出“认知自发性”。对于“吃不了”的孩子来说,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味同嚼蜡,因为他们还理解不了老师所提的问题,所以常常游离在教学之外。正如杜威所说:“一个人要有效地进行思维,必须已经具有或者现在有许多经验,给他提供对付所遇困难的办法。困难是引起思维的不可缺少的刺激物,但并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维。有时困难使人不知所措,他们被困难所吓倒,感到沮丧泄气。”〔4〕不加区别地要求所有幼儿同时达到某种目标,就是无视幼儿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

(2)教师较少关注幼儿认知风格的差异

幼儿的认知风格可作多种维度的分析,其中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维度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场独立性幼儿在数学总测试以及概念和问题解决分测试中的表现均优于场依存性幼儿,操作水平也优于场依存性幼儿。也有研究者认为,数学课中的社交互动正被重视。社交活动有助于产生能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可替代观点。这种学习方式能帮助场依存性儿童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5〕

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因认知风格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观察表明,教师尚没有对幼儿的认知风格加以关注,导致部分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游戏性表现。

4.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质量较低下

弗兰德斯认为,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进行互动分析”(王冬兰、郭猛、严燕华,2009)。在研究者收集到的12个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类型属于典型的“非对称相倚型”,即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向幼儿提出各种要求,发出各种指令,无论教师的要求是什么,实现这些要求几乎都是无障碍的。

案例一:

老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图形?

幼儿1:椭圆形。

老师:还学过什么(图形)?

幼儿2:长方形。

老师:还学过什么(图形)?

幼儿3:半圆形。

老师:半圆形学过吗?好好想一想再回答。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

幼儿4:圆形。

老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呀,就再来认识认识圆形(老师取出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开始讲解预设好的内容)。

从案例一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幼儿回答的“椭圆形”“长方形”没有给出任何评价,对“半圆形”甚至给出了负面评价,教师似乎一直期待着“圆形”这一“正确”答案的出现,完全忽视幼儿的其他答案。

案例二:

老师:圆宝宝变魔术,变出了半圆形,圆形与半圆形有什么不同?

幼儿1:半圆形比圆形少了底下的一半。

幼儿2:半圆形是半个,圆形是整个。

幼儿3:半圆形像彩虹一样。

幼儿4:太阳就是两个月亮做成的。

(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争先恐后地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两个点代表两个半圆呢?

幼儿:可以。

老师:(出示由数个半圆组成的拼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形是由几个半圆组成的?可以用几个点来代表它们?

从案例二中可以看出,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根据自己的教育计划和教学需要实施互动,不惜用“生拉硬拽”的方式来引导和控制幼儿。

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提问是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提得好即教得好(杨莉君、康丹,2007)。研究者在分析了收集到的12个教学案例后发现,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一种“封闭式提问”,而非“开放式提问”。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封闭式问题非常显著地多于开放式问题。〔6〕封闭式问题过多,会减少幼儿积极思考的机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5.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操作练习”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在研究者所观察的12次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有活动都有“操作练习”环节,教师在操作材料的提供上也注意到了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和差异化等。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操作练习”环节全部是在教师对新知识讲解演示之后进行的,目的是要幼儿模仿教师演示时所用的方法进行强化练习,以掌握知识。这种操作属于验证性操作,而探索性操作和创新性操作几乎没有出现。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正如欧内斯特冯·格拉塞斯费尔德所说,“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为上,而不是集中在促使学生做出反应或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上。强化通过重复可以得到强化的那些行为,却忽略了行为主体对问题的理解,也忽略了主体内在固有的逻辑能力”。〔7〕

要解决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就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而言,教师要通过树立科学的数学知识观和幼儿数学学习观,尝试营造高结构、低控制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在教学时关注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充分发挥操作和建构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式的师幼互动等加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EFTHIMIOS TREVLAS, VASILIOS GRAMMATIKO POULOU,NIKOLAOS TSIGILIS,et al.Evaluating playfulness :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ldren’s playfulness scale〔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3,31(1):33-39.

〔2〕程杨.高结构化幼儿园课程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21).

〔3〕周欣.儿童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39/340(7/8):32.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2.

篇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发病机理复杂。血小板不仅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而且参与人体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在RA病情活动时将近70%的患者血小板持续升高,只有在病情缓解时,血小板才能降至正常。近年来补体调节蛋白在RA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CD59在补体调节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本研究拟观察中药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例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凡同时符合下列其中4项者即可诊断为活动性RAt:①休息时关节痛超过4-5个以上关节;②晨僵持续1h以上;③5个以上关节肿胀;④关节压痛数超过5个以上;⑤血沉(魏氏法)大于25mrn/h(男)或30mm/h(女)。随机分为新风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对照组(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无明显差异。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病人无合并影响血小板数量的疾病,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入选病例为本院2006年9月-2007年9月住院病人。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新风胶囊”(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服1疗程。新风胶囊组方:黄芪、蜈蚣等,每粒胶囊含生药浸出物0.5g。对照组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2次(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提取物60mg)。服用天数及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非甾体药物、氨甲喋呤、抗生素等,不加服其他治疗本病的中成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察指标正常。(2)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3)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一个检查指标有所改善。(4)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

1.4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量化标准 参照卫生部《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关节疼痛(指休息时关节疼痛)(0分:无疼痛;3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中度疼痛,常影响睡眠;9分:重度疼痛,日夜持续且难以忍受)。②关节肿胀(0分:不肿;3分:轻度肿胀,附近骨突清楚可见;6分:肿胀与骨突相平;9分:肿胀高出骨突,影响功能活动)。③关节压痛(0分:无压痛;3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患者称有压痛;6分:重压或被动活动时有压痛,且表情痛苦;9分:重压时患者称有痛且退缩)。④晨僵:(0分:1h以内;3分:1-3h;6分:3-5h;9分:5h以上)。

1.5 检测方法(1)cD59的检测:取流式试管(3爪/份标本),以1号标本为例,分别标为1对照、1CD59、1x(稀释管);向稀释管中加入450mL生理盐水;加5wLCD59单抗到CD59试管中,加2.5uL Ig抗体到对照管中;将待测管中的新鲜血混匀后,取501xL血液加入相应编号的稀释管中混匀,从稀释管中分别吸取251xL加入对照及CD59试管中;对照及CD59试管振荡混匀,置室温下避光15min;取出后,CD59、对照管加入1mL生理盐水振荡混匀后,避光5min待颜色澄清透明,上Beckman-coulter XL-ESPICMC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2)其他指标的检测:血小板参数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得;ESR用魏氏法检测,CRP、α1-AGP、IgG、IgA、IgM、C3、C4、RF用日本HITACHI 7060全自动生化仪测得。

1.6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1.0软件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新风胶囊治疗RA的临床疗效表l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活动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CD59比较

表2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升高率分别为63%、48%、28%,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降低率为87%。而P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RA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表3显示:两治疗组治疗前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显著降低ESR、CRP、α1-AGP、RF,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P<0.01或P<0.05),但新风胶囊组PLT、PCT显著降低(P<0.01),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且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2.4 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4显示,PLT、PCT与IgG、ESR、ClI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DW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负相关(P<0.01或P<0.05),MPV与各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滑膜炎及血管翳的形成,继而造成对骨关节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的畸形和功能丧失。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直接参与了滑膜炎症,是RA炎症过程中促发因子的来源之一。临床研究也显示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时将近70%的患者血小板持续升高,在病情缓解时,血小板能降至正常。因此,血小板计数水平不仅能反映病情变化,还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本研究观察发现,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反映RA病情活动的室验室指标ESR、ClIP、RF,免疫学指标IgG及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发现补体调节蛋白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CD59起着重要作用。CD59作为一种分布最为广泛的补体调控蛋白,其生物学功能是通过阻碍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的组装,防止补体对自身细胞的攻击而起同源限制作用。如果CD59缺乏,则不能调节MAC的组装,补体就会攻击自身细胞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RA。本实验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RA患者的血小板CD59表达率均呈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和活性显著降低,不能及时有效清除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以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关节,激活补体系统,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造成自身细胞的损伤,很可能是RA发病的机制之一。

篇13

一、全面树立教研意识。

(一)提高教师对教研的认识

有效的教学研究是实施新《纲要》的迫切需要,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需要。通过教研,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使教研过程成为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高的过程,帮助教师尽快地、较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并全力实施

大军事家孙武曾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即是说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事先有个打算或安排。有了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使大家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计划的制定要遵照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计划,立足本园实际,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教研计划本身又是对教学工作进度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对教师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教研计划制定后,要引领教师切实实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用实践考察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为教师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议,并实现创新和突破。

(三)科学制定并完善幼儿园教研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教研活动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我园的教研工作顺利展开,幼儿园制定了教研组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听评课制度、星级班级检查评比制度、教研评价制度等常规制度等,各制度操作简单但行之有效,便于形成教研氛围、教研习惯。

二、构建有效教研网络

说到教研,许多人对教研的感觉似乎有一个误区,认为教研活动就应该是几个甚至更多人的集体活动。实际我认为,这只是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两个教师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讨论起自己的教学,这种实时教研似乎更常见。为了有效地提高教研效果,我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同年级组教研,增强年级组教研能力

同年级组教研,是我园教研活动常用形式。

对于相同问题的讨论,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同年级组的教师。他们对所教教材有比别人更多的理解,有相同的实践过程,也许更有着相同的发现,相同的问题困惑,就像同龄人之间一样,更容易沟通。

2.同班组教研,增强平行班组的教研能力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幼儿在园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年龄段:第一年龄段(3~4岁)、第二年龄段(4~5年级)、第三年龄段(5~6年级)。即分为小班、中班、大班。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为了使教研活动更有效,以平行班为单位展开的教研活动,是我园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由于有着相同的学段目标,在教研中,同年领段的教师从“老、中、青”三个角度、三个层次给予各年龄段目标以不同的解读,丰富了目标的内涵,促使同一年龄段班级的教师们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同样的内容,该如何铺垫孕伏?该如何拓展创新?在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讨论无疑是教师教学活动最有利的指导,达到了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小中大不同班级级之间纵向教研,共同提高

小中大不同班级之间纵向教研,即全园教师集体教研,是我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

4.抓好教研组长,增强教研服务能力

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必须紧紧抓住教研组长这一关键环节。教研组长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应该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一名优秀的教研组长必须具备: 影响力、向心力、领导力、推动力与感召力。教研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增强教研服务能力。

三、开展有效的、符合幼儿园实际的教研活动

(一)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让教研切实为教师服务。

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教研最丰富的研究源泉。不断地解决教学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教学研究的动力。

(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注重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实践既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更是检验教学研究的一把尺子。教师的教研所得要通过课堂实践来体现。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更关注教师的课堂。

课例研究有多种形式,我园开展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效果很好。

1.一课多人,同课异构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构思,更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体现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及教学机智,促进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启发,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人上一课”,循环跟进

指教研组共同备课,执教教师根据备好的内容制定教案,初次上课,反思评课,教研组再次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再次由执教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摩,循环反复,不断进步,直至最优化。

四、注重反思积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教研活动中,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研集体,都获得了丰富的教研资料,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资料不断积累下来,那将是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于教师,在积累的基础上吸收运用并内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1.从教学反思到课堂实践,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创新的思维常常源于反思之中。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根据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方面自我剖析,辨伪存真,逐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2.从问题到课题,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既是教研活动的重点,也是我们教研课题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从问题提升到研究课题,是我们教研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