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对插花的评价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插花的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插花的评价

篇1

英美文化;文学评论;文化差异

所谓的英美文学评论,就是指通过有关的文学理论和历史背景对文学名著进行研究,研究它的写作背景、人物介绍、语言表达水平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文学的内容主要是以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为背景进行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个国家这段时期最有效的证明。但由于每个国家文化形成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文学的评价也就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和有关问题。

一、英美文学特点分析及其发展历史

英国文化在英国的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开始的时期到文艺复兴,在经历过历史改革后发展到了现如今的现代化主义。[1]在这其中最重要的转折就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文化由最初的写实渐渐地变成了充满憧憬的现代化风格,并带有英国的历史特点。所以,英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是根据英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来进行描写与刻画的。美国文化一共出现过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在19世纪前期出现的民族文化;第二次是美国经由第一次世纪大战和第二次世纪大战后为国际带来的影响;第三次是美国文化的文字发生了结构上的改变,女权思想的建立与新历史主义的发展。并且在开发美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过程中,国民在理念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有用,并且有利就是真理”的相关思想。这些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也是美国发展历史最有力的证明。英国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每段时期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文学出现了多样化的改变,美国文学就是建立在英国文学的基础之上的,但外来文学对它产生了影响发生了改变。一开始美国只是在模仿外来的文化,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到了19世纪以后,才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念,走向自由、平等、独立的道路。而英美文化评论就是一种应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轨迹的研究,更好地分析与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2]

二、国内外对英美文化研究的状况

在世界文学作品当中,英美文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英美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者。现阶段国外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单一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刻画特点、理论研究以及文字风格研究,对文学作品评论的相关研究直到20世纪开始才出现,并且文学评论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我国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分析研究还仅仅只是起始阶段,20世纪以前我国几乎很少出现英美文学评论展开的研究,20世纪以后才逐渐出现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深入研究。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英美文学方面的评论研究加快了英美两国在文学作品上的发展,为英美文化评论的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可见,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评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评论体系的重要组成。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表达形式、文字风格以及中心思想等,相关的评论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在阅读以及欣赏方面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整个英美文学的进步发展。对于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的作品分析和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就是英语作品,而英美文学评论又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研究基础之上的。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文学作品评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英美文学评论更注重作品所具有的文学艺术以及延伸思考上的相关问题。

(一)英美语言文化所具有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影响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发音、语法、词汇运用以及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像在发音上,英式英语讲究是的字正腔圆,发音要准确,很少有连续的现象,而美式英语的连续现象很多,美国人讲究的是能省则省、能连则连的原则;还有就是在用词表达上,有时同一事物用的词语是不同的,有时要表达的同一意思用的句子却是不同的,比如在日常的打招呼上,英国人会用“Howareyou”,而美国人就会用简单的“Hi”来代替。[3]而有关的英国文学评论中,一部分学者出于对传统语言的尊敬,评论中的语言大都很传统。而美式英语由于受到来自后期历史发展上的影响,其语言相较于英式英语来说更具创新、更加叛逆、具有独特的思想,自然在文学评论方面也会比英国更加自由,更加大胆。

(二)文化历史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文化历史相较于美国来说更加悠久一些,并且带有非常强烈的人道主义,在相关的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就有体现,像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共写了37部剧本,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一部分有关评论方面的学者开始质疑人道主义。而对美国来讲,其是一个非常年轻并富有活力的国家,没有沉重的传统来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相较于英国来说,其文学评论显得更加自由活跃,更具创造能力和个性化。主要表现为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学评价是宽松的、自由的,拥有自己的个性。例如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费恩历险记》,这部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历史,但却没有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关黑人奴隶制的描写,有的研究学者认为这种文学表达方式是对黑人奴隶制的一种讽刺,还有的学者认为只是一种欺骗。由此不难看出,美国的研究学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空间和个性。[1]

(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化评价方面的影响在历史中,英国曾被法国侵占,所以英国文化以及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逐渐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在言谈举止间都非常的礼貌,这种特质延伸到文学评论当中就显得中规中矩。而美国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国家,拥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由于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美国人民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倡民主与平等,这是因为美国人民在处于殖民地期间,为了想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合作关系以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就解释了美国人为何不仅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还去干涉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还有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所以美国文学评论大都是提倡自由和民族的观念,还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创造力,不拘于常理。

(四)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影响在发展之中,英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交叉状态,而在进行文学评论时,始终摆脱不掉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的文学评论,尽管也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的。就现在的情形来看,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进行改良,扬长避短,创造出新的评论道路。而美国方面的文学评论虽然在前期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但在后期随着时间的改变,美国文学评论摆脱了传统的束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体系,拥有自己的文学特点。美国文化的发展成了多元化格局,同时具备多种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化特点,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四、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影响的目的和意义英语是目前世界流通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使用的国家和人们都占有一定的数量,自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文化就逐渐走到了现实主义阶段,这个时期就更好地反映了社会环境、文化发展、历史等问题。[4]美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英美文学的发展也伴随着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并且英美文学评论在发展中深受英美文化的影响,研究英美文学评论对了解英美文化差异和英美文化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四、结语

英美文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致使文学产生不同的变化,导致两国学者对文学的相关理解和评论也有所不同。英美两国在各自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文学载体、历史发展和文化理解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不同的历史发展导致英美文学评论也不相同,而英美两国的文化也有相同的地方,需要两国文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英美文化的蓬勃发展,更正确、合理地得出英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雅桢.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5(07).

[2]王姝,李昕.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4(04).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20个门诊接种点行计划免疫的儿童200例,将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其中,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1:39;年龄4~15岁, 平均年龄(9±4.6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63:37;年龄5~14岁, 平均年龄(9±3.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预防接种, 研究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工作, 实施方法为, 每月与儿妇计划生育部门认真核对本辖区内出生、流入与流出的儿童情况, 降低漏卡的儿童。注重儿童的基本资料填写和收集, 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 并询问儿童近期有无去外地的情况[2]。每两三个月做一次查漏补种工作, 做好入托入学验证工作, 方便及时进行补证补种。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 如私立幼儿园门口, 可以张贴接种通知。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协作, 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分布, 以督促流动儿童到接种点接种。每年不定期的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并做好免疫接种宣传发动工作[3]。

另外, 儿童的补种原则是:对未接种免疫规划的儿童,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免疫程序行补种;对未完成国家疫苗免疫规定剂次的儿童, 可以行补种未完成剂次[4]。

1. 3 评价标准 某种疫苗的实际接种人数占接种人数的百分比就是该疫苗的接种率, 我国要求一类疫苗适龄儿童应以乡为单位, 接种率要在90%以上才算达标, 反之, 则为不合格, 且一年后行行接种的儿童进行检查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对所有儿童进行统计, 研究组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行免疫规划疫苗后, 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其中, 4~8岁的儿童建证率达99%;对照组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行免疫规划疫苗后, 接种率达到73%以上, 其中, 5~8岁的儿童建证率达80%,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计划免疫是消除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率, 以最终消灭传染病。儿童行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却是反映计划免疫质量的重要指标[5]。

目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难以达标的主观原因是大部分家长缺乏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对预防接种也不够重视;客观原因是儿童流动性加大, 增加了工作的管理难度。如何提高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的接种率成为广大计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常辖区接种单位需要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接种情况, 其中也包括流动儿童, 对漏证、漏卡的儿童进行补证、补卡和补种[6]。若有些儿童未按时补种, 可以上门督促、电话通知等方式, 使每位没有接种禁忌证的儿童都得到及时补种。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宣传免疫规划知识, 引导家长配合共同做好查漏补种的工作。

本次研究表明, 对适龄儿童行计划免疫规划疫苗后, 研究组以全面的查漏补种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接种, 儿童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查漏补种是一种比较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手段, 切实可行, 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对影响接种率的因素应进行回归分析, 如儿童的居住类型、出生地点、家庭子女数、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儿童排行等影响因素, 其中, 家庭年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接种的保护因素。由于部分家庭子女数多且住所不定, 在院外出生的儿童一般接种率都比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对流动儿童行计划免疫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 通过建立儿童计划免疫管理队伍, 加强对超生儿童、院外出生儿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与健康教育, 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计划免疫工作中, 还要加强免疫接种查漏补种工作, 进而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

综上所述, 计划免疫就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率, 消灭传染病。通过制定查漏补种的相关管理办法, 计划免疫工作单位应积极主动与各医院联系, 对辖区内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 并加强宣教,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与合格率。

参考文献

[1] 戴兵兵.计划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6(34):182-183.

[2] 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河北医学, 2012,6(4):121-122.

[3] 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3(7):154-155.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20个门诊接种点行计划免疫的儿童200例,将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其中,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1:39;年龄4~15岁, 平均年龄(9±4.6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63:37;年龄5~14岁, 平均年龄(9±3.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预防接种, 研究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工作, 实施方法为, 每月与儿妇计划生育部门认真核对本辖区内出生、流入与流出的儿童情况, 降低漏卡的儿童。注重儿童的基本资料填写和收集, 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 并询问儿童近期有无去外地的情况。每两三个月做一次查漏补种工作, 做好入托入学验证工作, 方便及时进行补证补种。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 如私立幼儿园门口, 可以张贴接种通知。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协作, 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分布, 以督促流动儿童到接种点接种。每年不定期的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并做好免疫接种宣传发动工作。

另外, 儿童的补种原则是:对未接种免疫规划的儿童,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免疫程序行补种;对未完成国家疫苗免疫规定剂次的儿童, 可以行补种未完成剂次。

1. 3 评价标准 某种疫苗的实际接种人数占接种人数的百分比就是该疫苗的接种率, 我国要求一类疫苗适龄儿童应以乡为单位, 接种率要在90%以上才算达标, 反之, 则为不合格, 且一年后行行接种的儿童进行检查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儿童进行统计, 研究组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行免疫规划疫苗后, 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其中, 4~8岁的儿童建证率达99%;对照组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行免疫规划疫苗后, 接种率达到73%以上, 其中, 5~8岁的儿童建证率达80%,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计划免疫是消除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率, 以最终消灭传染病。儿童行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却是反映计划免疫质量的重要指标。

篇4

插花艺术是以植物的枝、叶、花、果等鲜切材料为主要素材,通过技术和艺术加工,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创作出充满诗情画意、反映生活情趣、展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表现其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插花艺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为了全面表现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放在首位。

1 插花艺术课程特色

随着花艺行业的发展,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插花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1]。在课程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大量的鲜切花,所需经费投入很大。

2 改革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第一次课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插花大师的作品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插花作品。再由教师现场插制几幅家庭插花,在插制的过程中可以配上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知晓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美化公共场所、改善居住环境[2],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花艺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规则的西方式插花比赛,进行东方式插花艺术表演(配上背景音乐),选拔学生参加艺术插花技能大赛等,以提高学生学习插花的兴趣。

将西方基本花型作为实践教学的入门。西方花型图案规则,如三角型、L型、倒T型、弯月型、S型、圆型等。基本花型有固定的制作过程,都可以通过分析图形,按5个步骤完成插花,即:①确定骨架花位置;②找重心确定焦点花位置;③确定主体花位置;④确定配花和衬叶的位置;⑤整理。经过此5个步骤即能把花型完整插好,制作相对容易,学生易有成就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

现代插花如花束、花篮、新娘手捧花、婚车装饰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常用的礼仪用花,随处可见。针对现代插花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到花店进行调查、拍照等,以收集各种花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各种现代插花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插花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插花制作方法,同时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经营花店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选取花材,有人制作插花,有人给作品命名等,共同完成作品。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主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融合运用,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各章节可以设置成各个学习情境,各个学习情境可以设置成一个或若干个工作任务,任务可包括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价等环节。

以“新娘手捧花的制作”为例来说明:第一,把制作1个新娘手捧花定为任务;第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一些新娘手拿手捧花的图片或视频,教师介绍手捧花的多种制作方法、步骤及不同身材新娘适合的花型;第三,学生选定一个花型作为自己的任务,并动手操作;第四,教师评价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析总结。

2.3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比例

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密切联系理论和实践,在讲授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为6∶4或5∶5。

2.4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以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加上理论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团队协作及考勤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定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占70%,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用试卷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定为结果性考核占30%。

2.5 编写校本教材

学科带头人组织插花艺术课程教师对不同地区的花店进行调查论证,内容包括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技能要求、相关证书等,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遵循专业与行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充分考虑花店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达到初中级插花员的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参加艺术插花比赛的能力。

2.6 建设实训室,购置实训设施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插花艺术的实训室,可进行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作品展示。同时购置仿真花供学生实训操作用,仿真花可反复使用,既能满足学生

实训的需要又可减少教学经费。

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插花可以使人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情趣,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插花艺术将会迅速发展,学校园林专业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与花艺行业衔接,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及综合素养,为我国的花业发展输送人才。同时,还可提升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学生的个人素养,继承并弘扬我国的古典花艺[3-4]。

3 参考文献

[1] 容惠玲.中职《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管理,2015(10):155-156.

篇5

1.1 宏扬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配合将其稳固的器材,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以表现生态美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和实用技术。

插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中国发迹甚早,至唐宋年间已有系统的论著,明代达到高峰,但到了清朝以后便一蹶不振。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形成花道,并风靡全世界。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可以发掘和宏扬中华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异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1.2 市场需求

插花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艺术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卉艺术消费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由于国内大型花卉市场及专业花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婚庆服务行业的发展,插花已经成为热门的行业,高级插花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插花艺术这门课程,插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生态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同时其他专业也纷纷将其列入公选课,供学生选修。

2 插花艺术理论教学体系

插花艺术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美学应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美学设计、花卉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掌握插花的技巧,从而引发对插花艺术创作的激情。

2.1 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2.2 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2.3 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2.4 现代插花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现代艺术得到蓬勃发展,东西方文化加强了交流,根植于文学、艺术、园林的插花艺术也得以极大的进步,运用各种新思想、新流派、新手法、新技巧、新花型的现代插花艺术应运而生。主要讲述花篮、小品花、微型花、浮花、壁挂花、花束、捧花、头花、胸花、腕花、肩花、丝带花、缎带花、花车及人造花的制作技法。

3 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 课堂实践教学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

3.1.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3.1.2 学生分组实操与独立创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插花图片资料,然后模仿图片插出作品,在模仿中逐渐加入创作的成分,为后面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开始学习插花时把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提高技艺。到了学习的后期,特别是创作期,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作品,这样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1.3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3.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它的实习方式,学生必须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很大的作用。插花艺术课程可以结合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开展顶岗实训,即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安排到花店、酒店、会所、婚庆公司进行为期数周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并加以创新。

3.3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在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参加花艺师、花卉园艺师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应试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3.4 组织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插花技能大赛、各地花协举办的插花技能大赛以及学院内部举行的插花大赛,把大赛作为进一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手段。技能大赛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赋予了课程教学新的内涵。既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又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2]宛成刚.插花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篇6

《插花艺术》是高等教育中园林、园艺、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植物学、花卉学、设计初步、植物造景等课程的后续开设课程,此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能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和造型原理,掌握各类材料的修剪与造型技巧,并且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学完该课程,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或者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1 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分为2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训通常安排在课程后期。这样的教学安排存在以下问题: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因此前期过多的理论教学显得生硬和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的理论教学和演示与后期学生实训运用脱节,学生只是重复模仿,缺乏创新;学生不了解市场,课程讲授介绍大量花材、配件及工具,但实际上由于季节和地域限制,市场上的花材和配件都是有限的,造成学生设计很理想却无法适应市场进行产品制作;设计时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实际尺寸,实训时教师准备的材料常跟学生预想的不一样;实训时间短,学生针对插花的动手时间往往就在几天内,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花材的艺术性如花材的风韵、姿态表现、光线角度等需要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近、了解,因此亲手触摸和长时间观察体会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很难在仅仅几天的后期课程实训中做到。以上情况说明,《插花艺术》课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项目教学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有的也称作“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可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旨在让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与技巧训练。项目教学法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按个性走上主动发展的道路[1]。

在《插花艺术》的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定一个项目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最后能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制作出适合市场定位的作品,并且能对所有开销完成账目核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产品的市场检验。项目结束后,学生能对各组作品和组内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做出评价,以此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3 具体教学过程

3.1 确定项目任务

插花艺术是一门可操作性的生活艺术,市场应用广泛,因此项目的确定并不是由指导教师来提出的。提出项目之前,要求学生先对其可见的花卉艺术资料进行搜集、生活观察、图书馆查阅、网络学习及市场调查,该过程实际上是对插花分类知识的学习,并且由于观赏大量的作品,使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组内自主推荐项目,1名组长担任信息汇总、组织和主要汇报工作。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由小组讨论自主提出最有兴趣、最希望做出的作品类型,由指导教师结合典型性、可行性和每组的区别性,与各小组讨论后做出项目任务的最后审定,如传统东方式插花、礼仪花束、现代花艺、家居装饰性插花等。

3.2 项目过程设计及方案制定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学生能把握学习过程和内容,边学边做。因此在项目任务确定以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指导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几大主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和创作。如按照插花创作的步骤安排项目模块:立意—选材—造型插制—评价[2]。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学生在每个模块的研究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将研究内容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块都是为实践服务,学生表面看来是在构思完善创作作品,而实际是学习了传统教学中的各大理论,完成了项目过程的理解。在主要的项目模块确定后,需要指导教师与各小组讨论,针对每个模块的难易度来进行时间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实施方案,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各小组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任务及汇报工作。

每个大型的项目模块只是提出了一个知识系统,各个分支需要指导老师能够熟练地把握,表现在大模块中包括许多小模块,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并解决,完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但知识点的遗漏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比如“选材”模块中,包括花材选择、花器选择、配件选择、工具选择等内容,其中花材选择还细分为花材形状选择、大小选择、色彩选择等。学生要成功设计并制作出插花作品,一定要学习和应用好这些知识分支,因此项目教学法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样也是考验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力。

3.3 项目实施

由指导教师进行第1次的综合讲解,对于插花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范畴等知识需要学生能完全理解,然后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大模块开始进行任务安排。项目组长要针对每个组员的特点来分配任务,锻炼各自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立意”模块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生活观察,确定不同目标作品类型的用途、摆放位置和表现情趣等内容。项目组长安排成员通过分头拍照或绘图等方式进行调查,汇总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作品的基本构思。

“选材”模块是较大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花材形态及运用、市场上常用切花的花语及价格、花器材料和质感与插花类型的搭配、工具及配件选择等。指导教师要注意一些交叉学科知识的巩固,比如鲜切花的选购和保鲜是《花卉学》的内容。此时学生可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选择1~2个花器,若有制作礼仪插花的小组也可选购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练习。鲜切花因生命期短耗损太大,因此指导教师提议学生在校园中采摘一些植物性材料进行插花工具的操作练习。学生根据作品构思和市场走访选择合适的花材,由小组讨论后汇总花材种类、数量、颜色、大概价格等资料,做出表格后提交给指导教师。

“造型插制”模块是插花艺术的核心,包括材料修剪整形和插花造型。材料修剪整形在第2模块时可先用校园植物性材料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技能手法,熟练后可购买一定的鲜切花进行比例关系确定,练习修剪、固定和弯曲等技能。小组可通过练习基本花型进行插花技能的练习。此时学生容易进入一个迷区,就是可以模仿基本花型,但自己设计出的作品总会很别扭,且不知该如何修改。因此,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法则的学习,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强调重心、焦点、稳定感等构图要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走向成熟。

“评价模块”首先要求各项目小组互相参观,学习把握作品的观赏部位和角度,尝试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品味特别的制作设计手法,并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然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进行插花作品的欣赏,进行综合评比。有条件的也可以由市场做出评价,将作品摆放在校园内或校门口进行调查,问卷、投票或拍卖售卖等形式都是可行的。

“结算”模块是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市场,插花艺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同样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带来经济效益。从项目开始就要求每个小组专门设置1名人员进行账目的记录,将所有材料费、路费、资料费等都详细记入账目,使账目分门别类、清晰明了,培养学生整理账目的能力。依照作品材料费用及过程损耗,小组核算并提交作品的成本费和建议市场售价,并由各小组讨论其合理性;若有作品拍卖或售卖,小组需另计利润,进一步讨论作品的市场推广价值及改进。

每个模块完成后要求项目小组提交报告1份,汇报模块实施期间学习到的内容和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遇到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各组间相互交流问题和解决方法。

3.4 项目评估总结

项目进行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过程总结,包括学生的个人总结、组员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等形式。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创设出的真实职业情境下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对待问题时给出的方案与策略不同,使得每项任务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唯一,而是多样化的,因此指导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协调交流能力,在组内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个人素质;二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且应注意针对项目对全过程做出综合评价,或分阶段分别评价。对于进步快、技能熟练、创新等方面较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优秀学生和作品发放奖状或奖品进行鼓励。

除此之外,指导教师对全过程进行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和自评等过程,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以此来改善将来的教学过程和方法[4]。

4 结语

此次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教学,既要区别于讲授,又要把握住适当的引导;知识系统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因为需要观察学生每一步研究的方向,所以时间花费更多。对学生来讲,动手操作并不难,最大难度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因此项目起始阶段怎样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指导老师认真地进行研究。另外,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售卖等活动时较腼腆,难以进入角色,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观点,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锻炼,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基本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现象,使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交流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篇7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一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选择和处理、造型和搭配等知识。在花器选择上,避免使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因为它们很难掩饰花茎基部而显得杂乱无章。另外,高瓶插花固定技巧高,初学者应从浅盆开始练习,尽量使用以本色为主的竹、木、藤、草、石质等花器。花材选择也很重要,如果花器是红色,花材宜选用黄色和蓝(紫)色或紫色的矢车菊和橙色的康乃馨加上绿叶。与此同时,还应学些花卉、绘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和丰富艺术修养。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再去学习高难度的插花艺术。

插花的种类,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1)鲜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艳丽,清新真实,适用于家庭客厅、卧室、书房等,其缺点是保养时间短。(2)干花插花,所选用的花材是经过脱水、加工后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还可修饰染色,经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3)人造插花,即各种绢花、绦纶花、水晶花、塑料花等,仿真性很强,品种较多,使用时间较长,还可清洗扫尘,缺点是生命力的真实感差。

其次,要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练好“修剪、弯曲、固定”三个基本功。一要练好“修剪功”。基本要求是:顺其自然,留最优美的枝条,其余剪除;同方向平行枝条只留一枝;从正面看,近距离的重叠枝、交叉枝适当剪去:草花用刀尖剪,木本斜剪,但樱花和桃树平剪;枝条长短,视环境与花器大小和构图而定;凡有碍构图、创意表达的枝条一律剪去。

二要练好“弯曲功”。其一,枝条弯曲手法。粗大树干可用锯或刀先锯1-2个缺口,嵌入小楔子,强制其弯曲;枝条较硬可用两手持花枝,手臂贴着身体,大拇指压着要弯的部位,慢慢用力向下弯曲;枝条较脆易断可将弯曲的部位放入热水中(可加醋)浸渍,取出后立刻放水中弄弯;较柔软的枝条(如银柳)用两只拇指对放在需要弯曲处,慢慢掰动枝条即可;草本花枝用右手拿着草茎适当位置,左手旋扭草茎,即可弯曲成所需的形态。其二,叶片的弯曲造型。柔软叶片可夹在指缝中轻轻抽动,反复数次即可;较硬的叶片可用大头针、钉书针或透明胶加以固定或撕裂成各种形状。其三,运用铁丝进行组合或弯曲造型。具体要掌握好插入法、钩穿法、穿刺法、绕法、缝法、夹法、贴法等造型手法。

篇8

那么,怎样开展插花教学呢?插花艺术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能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幼儿,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感。在插花教学中,我通过欣赏美――感受美一一表现美三部曲,在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了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一、识花、赏花、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幼儿在表现美之前,应让幼儿欣赏美丽的插花艺术,让孩子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幼儿创作的欲望。我班的幼儿经过2年多的培养教育,对大自然中、社会生活的、美术作品中的美都有了一定的欣赏能九平时,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纸工、泥工和自制玩具等,但接触较多的材料是纸、泥、布等,对其它自然材料如花、草,幼儿接触不多,可以说插花是一项比较新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通过春游、参观花店等,让幼儿认识了康乃馨、满天星、勿忘我、灯盏菊、星绣菊、香雪兰等花草,我们一起欣赏了花店里的插花作品。看着一盆盆插花,幼儿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花的名字、看到的插花象什么……当我问孩子们:“插花有什么用途?”孩子们都回答:“多美的插花作品啊!它们能使我们的家和教室变得更漂亮!”幼儿在欣赏美的同时,获得了美的感受。

二、通过多种方法,让幼儿获得关的感受。

幼儿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欣赏了美丽的插花作品后,我又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观看有关插花的碟片;在教室四周粘贴插花挂历;用插花作品美化活动室等,让幼儿置身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刺激幼儿的感官,强烈吸引和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欲望。

篇9

1.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水果拼盘制作方法

水果拼盘的制作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想做一盘精美的水果拼盘,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制作方法,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胡乱拼成,而是要确定主题,进行选材,做到有法可循。针对学生对水果拼盘不甚了解的实际,可让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①播放水果切成各种形状的视频,让学生感知;②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平时很少切割的形状,如连接切、十字切等;③学生上台练习演示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切割形状,如条形、片形、块形、丁形;④分小组讨论设计水果拼盘的主题;⑤学生动手制作水果拼盘。总之,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老师要随时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设计一份水果拼盘要根据水果的特点,要有主题,要有美感。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究和学习了有关水果拼盘方面的知识,培养了研究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情怀。

2.以展示、交流、评价为平台,突出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通过课前大量的资料收集,学生了解到了许多水果拼盘的技能技巧,所以介绍时便能从色彩搭配、营养均衡、造型别致等方面对自己小组的水果拼盘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实践的一种反思,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介绍作品时,教师提醒学生要从拼盘的命名、含义、用了哪些水果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举例说明:“我代表我们组来介绍我们的作品,我们作品的名字是‘步步高升’,意思是希望我们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上天天进步,不断提升,用到的水果有苹果、橙子、草莓、火龙果、荔枝。”学生评价作品时,可以从造型、颜色搭配、刀工或者创意方面出发,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就行。本次活动评选出以下奖项:最佳创意奖――构思新颖;最佳合作奖――团结协作;最佳制作奖――作品精美;最佳刀工奖――心灵手巧。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评价是对活动过程而非纯粹活动结果的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是语文、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整合。

3.赏生存教育之美文,感受学生动手创造与欣赏评价之浪花

(1)节选五(6)班学生杨X的生活日记《最动听的乐曲》:“细细感受这一过程,同学们爽朗的笑声,思考的‘寂静’声,优美的评价语和一盘盘精致、美味的水果拼盘,不正组成了一部铿锵有力、美妙的乐谱吗?”

(2)节选五(5)班学生向XX的生活日记《我有一双小巧的手》:“回味自己的体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快乐也好,烦恼也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其中的快乐吧……活动中,我体会到: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并不是只有所谓的聪明人才能做得好,即使愚笨的人通过努力也一样能做得好。”

二、在阳光下拥抱生活,“我”学插花艺术之浪花

插花艺术既能让学生们在动手创造中充分开启智慧,又能在与花为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这种人与自然融合的美育,带给学生们的将是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将是喜悦的欢乐,将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1.学生在花的海洋里徜徉,使探究与审美完美结合

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上网查阅、翻阅书籍等方式了解到什么是插花、怎么样插花。活动那天学生带来许许多多的花,有幽雅的郁金香、华贵的牡丹、清丽的百合、清雅的水仙、栩栩如生的蝴蝶兰、倾国倾城的月季、独占魁首的、千姿百态的兰花……学生在花的海洋里尽情地欣赏、愉快地交流着。有的学生说:插花时,其构图布局要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有致;有的学生说:把一枝花放在最适当的地方,需要宁静的心……多美的话语呀!多有创意的构思呀!学生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构思,进行作品造型的总设计,使作品有着深刻的寓意。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时,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缤纷多彩,发现美、创造美,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使之初步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探究与审美完美结合。

2.学生在合作创新的空间里思索,使过程与体验合二为一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确定设计与制作作品的主题。有的组构思,将玉兰、海棠、牡丹相配置插作,来表达“玉堂富贵”;有的组商量,将牡丹和竹子相配置插作,来表示“富贵平安”;还有的组决定,用一浅盆制成一件船形的插花造型,表达“同舟共济”这一主题。在活动中,学生们集体讨论,思维碰撞,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教师及时对大胆、富有个性的学生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设计创新,学生合作创新制作的插花造型作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过程与体验合二为一。

3.赏生存教育之美文,感受学生探究体验审美之浪花

(1)节选四(2)班学生王XX的生活日记《有意义的插花》:“黄色康乃馨被无数洁白的满天星点缀着。呀!黄色康乃馨像美丽的朝阳,满天星则像一串串随风摇曳的小铃铛,而罗同学插的粉色玫瑰更像是美丽朝阳下姑娘羞红的脸庞……我兴奋起来,立即写了一张卡片――作品名称:星花满园。设计理念:美丽的花园里,因为有辛勤的园丁,所以鲜花盛开。这插花献给辛勤培育我们的园丁――我们敬爱的李老师!”

篇10

2教学条件

方面因为是选修课,没有独立的插花艺术专用实训室,也没有实训设备,直接安排美术生专用画室作为实训室。同时经费不足也是教学中面临的另一问题,教学中不能大量使用鲜切花材,对于插花艺术这样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接触鲜花花材机会,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使学生技能提高。

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总的课时是32学时,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安排了16学时,理论课系统讲解了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花材的分类选择与选购保鲜、花器种类与用途、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与固定技术、插花艺术的构图原理与造型形式、色彩理论、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作品的品评欣赏等内容。实践课程包括手绘插花作品,进行创意构图训练和创意思维训练;东西方传统插花的制作技术、插花作品的赠送陈设与品鉴、现代插花的艺术和技巧。在具体的讲学过程中,尽量应用案例和实际插作过程进行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理论课程

调动学生兴趣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花材的知识,造型原理知识,还有美学、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绘画、书法、音乐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造诣也直接影响插花的水平。首先讲解四个内容:一是插花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二是花材、花器基本知识、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讲解插花的步骤;三是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造型所依据的四条原则;四是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插花艺术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然后再开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依次介绍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随即上对应的实践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总的比例约为1:1。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在讲解基本知识时,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补充大量的相关花木知识、以及与花木有关的文学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即使是范例图片也不是一味的称赞,使学生思路开阔,使得教师与学生互动增强。讲到基本花型插作时,不是直接在讲台上示范插作,而是把插花过程提前录好在光盘,播放的时候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讲解,有不同角度示范,达到全方位讲解示范的效果。

3实践课程发挥学生创意

1.实践课程的设置

实践课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根据课程情况设置以下五个实践内容。一是花卉市场调研及花店观摩,了解当季市场常见花材级市场现有的插花造型,同时买回实践所需花材,进行花材保养方法实践。二是插花作品手绘创意图训练,个人完成。三是东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四是西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五是插花作品自由创作,个人完成。

2.实践课程的实施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插花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在实践课程中学会基本插花插作,对实践教学环节要作具体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前进行相关的艺术构思,提前准备好自己需要的花材、花器、花泥和剪刀、胶带、铁丝、钉书机等工具,充分利用好实践课的时间。个人完成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意,进行一对一指导,实践过程中巡回辅导。小组完成的实践环节,要加强引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随时掌握学生实践动态,提前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和易出错的地方,从理论上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并亲自动手示范讲解。插花作品制作完成后,各个小组之间还要相互鉴赏,评论。经过从作品的构思、选材、造型、色彩搭配、鉴赏评论等一系列课程的实践,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插花作品最终完成后,我利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同时要求学生写出作品说明,包括作品的名称、所用的花材和花器、作品的创意以及经费花费等,课后做成电子文档上交,课程结束后把插花作品照片和作品说明两个材料刻盘存档,以便于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

(2)合理利用花材、花器插花作品之所以打动人,皆因它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其他材料不可取代。插花实践课程要用真实的花材,才能达到陶冶情操、传递情感和教学要求的效果。插花所使用的花材、花器,档次可高可低,可随课程需要而选用。如东方式传统插花小组实践课程,就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之前陶艺制作选修课的作品作花器,花材可以选用本地的野生花草、灌木枝条等,最后出来的作品达到了东方式传统插花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还具有地方特色。在西方式传统插花实践课程中,由于西方式传统插花要求花大色艳,需要的花材比较多,如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主要是插作技法的训练,因此以小组为单位批发花材、花器,衬叶及配材尽量野外采集,不仅节省了资金,同时锻炼了合作精神,每位同学都得到动手和锻炼的机会。在自由式创作插花作品实践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有的学生在选材上创新,利用水果和花材制作蔬果篮;有的学生在造型上创新,制作出造型新颖的插花作品;有的学生在技法上创新,制作出花环、头花、胸花、腕花、花盒、手捧花等,而且这些花材都是她们在之前实践课中使用过的花材重复利用,花器也是废物利用,如饮料瓶、易拉罐、家用盘、碟、硬纸筒等改造而成。通过合理利用花材花器,不仅节省资金,还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交自信心和耐心等多方面的素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艺术美的热爱,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插花艺术创作激情,创作出更多有的插花艺术作品。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插花艺术课程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检验学生最直观的途径就是看插花作品,但是不能只看结果,要实行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对实践过程实行考核。我考核的实践环节包括:个人手绘插花创意、小组作品制作和鉴赏以及个人作品展示说明,这些环节里面要求撰写创意说明,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深化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实践过程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可以避免理论考试“一次性”考核带来的不良后果,给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评价也更全面科学准确。

篇11

一.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一)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二)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二.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首先了解插花技巧,提高课堂实践

1.突出主色调

当用二三种色彩的花材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构图的主题色彩。即能反映这个插花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色彩。然后,将主要色彩的花材配置于构图的重心位置,而且无论是花朵大小、花朵数量、色调浓淡等均应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的花材只是起焙衬和点缀作用,花朵宜小、色调宜淡、配置于构图的左、右两侧或前方下方,以突出主题色调。主题色彩和陪衬色彩之间要互相调和,浑然一体,不能各自形成孤立的色块,要使整体构图统一于一个基本色调之中,即主题色调之中,产生一种整体色彩效果。

2.类似色调和

凡是色环上相邻数种颜色的配合均属于类似色的关系。如红、橙红、橙;蓝、蓝绿、绿;黄、黄橙、橙等均属类似色关系。类似色的色彩接近,同时使用时易于取得自然调和效果,具有柔和感。在插花创作中经常出现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的实例,若配置得当,显得素雅别致。为此,应利用花材色彩浓谈不同、花朵大小及形状不同、花材质感不同等以求得构图的变化,或者利用小体量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花材加以适当点缀、以丰富构图中的色彩变化,从而打破单调感,增加插花构日的活跃性。

(二)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让学生掌握插花方法

初学插花者,可根据三根线条的“三角形”插花方法进行练习和试插,即选用一枝略比水盆长一倍的花枝作为主体花枝,直插在水盆的左边,再用另一花枝从同一插花位置,斜插在盆的中心,它的长度约为主体花枝的三分之二,再把第三花枝按照主体花枝的三分之一的长度,斜插在盆的右边,以取得花枝之间的相互平衡,最后可插其他多余的花枝,再不超出前三花枝的范围内参差插入。

鲜花在未插前,切勿曝于阳光之下;冬季则需慎防冻伤。花枝插入瓶中,应除去浸没于水中的叶子,以防腐烂。瓶水需每日更换。

插花时,几乎都是以剪刀来进行。所以,必须拥有一只宛如自己手部的利剪。善于使用剪刀的话,即可创造出一个不落俗套的作品。亦有人不将食指放入剪刀柄中。使用剪刀时,使用里侧的刀刃剪切物品,比较容易出力。剪切粗木花材时,应将剪刀斜之剪入花材中,较易达到目的。因为植物的纤维为直线形,所以自侧方较容易剪入。但是,如果树枝过粗,无法以上述的方法剪断的话,可以斜剪几处,即可轻易达到。无法以握刀剪断树枝时,可将剪刀柄立于桌上,用全身的力量压在刀柄任再粗的树枝,皆可迎刃而解。剪花草之时,可采用垂直的剪法,此种剪法才能使花材易于固定在剑山中。

在中职插花艺术课教学中,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最为关键,你比如,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篇12

原来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特别注重精神享受,他们都是那类在零星锁碎的日常生活中总能孕育出花园里五颜六色的妍丽,也可以滋养出原野上星星点点淡雅的人们。日常清枯寡淡的生活中,他们总能惹出些许雅致来,因此,有了“岁朝清供”与“岁朝插花”。所谓“清供”,又称“清玩”,是以寻常素淡之物供奉于年之初始之日。旧时的文人墨客在岁朝之日,自有许多闲情逸趣,他们或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字画、蔬果,插上应节时令的花草,或放上吉祥物件等,以表达迎新、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岁朝清供”作为文人生活的雅趣,造就了艺术特别的题材门类,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不无感慨地说:“年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旧时的“岁朝清供”讲究颇多,现今我们在古人画中看到的“岁朝清供”图,从其读到的是它给人以祥和、欢乐的感受和祈福的心愿,同时,还领略了画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再是关注和学习插花方面的常识。

我得知,我国的传统插花有四大类形式:即文人插花、佛前供花、民间插花、宫廷插花。其中,佳作都是以文人为主。古代插花需要重“三境”:心境、情境和物境。文人插花往往追求雅致,因此,一般不会超过四种颜色,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插花方式。在古代中国,插花被视为“酷者”的艺术。它需要仔细品味,用心体悟,用崇敬之心来创作。唐代罗虬在《花九锡》中对插花进行了概述“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插花与绘画、诗歌、文学等古典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方式,能让人们涉猎很多东西,向外可以看到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向内可以看到深遂无比的内心世界。比如在我们中国,爱情之花是芍药,“两情相悦,赠之以芍药”;母亲之花是忘忧草,它种在家门口,希望游子能忘记忧伤;还有牵牛花,别名朝颜……我们的祖先把花卉取名取的多么美啊!花美需人赏,自然,赏也是有讲究、有方法的。如隋唐时期,欣赏插花讲究边饮美酒,边听乐曲,还不时即兴咏诗,融插花、生活与娱乐于一体,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酒赏”。到明代时,袁宏道对插花的审美要求更高一层,将插花与品茗相结合,谓之“茗赏”,这与之前朝代大异其趣,其注重品位,即赏花要花品兼得,重清香幽美之情趣和韵味等。在各种形式的花赏中,以“茗赏”最高雅。“岁朝插花”和文人插花都十分讲究,非常儒雅,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对美的追求的体现与再现,更是一种艺术。当了解了这些“岁朝插花”的传统和传统插花知识后,使我更加衷情于“玩”奇石“岁朝插花”了。

篇13

一、结合各校教师资源及地方特点开设劳技课课程

各校的师资状况不同,专业配比不一定合理,不完全具备专业的劳技教师,各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劳技课课程。如我校由于农大毕业教师多,在课程安排上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如物理教师多的可适当安排家电维修等;音美教师多的可以剪纸插花为主等。各校的地理环境、位置不同,人文状况也不同,可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作为劳技课的学习内容。如将口镇有唐代的唐窖遗址,水吉镇有宋朝的建窖遗址,可安排陶艺课、古陶瓷欣赏课,学生既接受了历史人文的教育,又感受了家乡的辉煌;又如小湖乡有水仙茶,漳墩镇有白茶,可选茶叶栽培和茶叶制作及茶艺为课程内容;再如潭城镇有橘柚,考亭村有葡萄,黄坑镇有竹林,可设果树栽培和毛竹栽培及竹艺等课程。这样利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资源作教材,还可请当地的师傅、农民、专家讲课,便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乐于参与、乐于研究、乐于探究的心理需求,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各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的人员、专家编写教材。如目前由我区建盏收藏爱好者及建盏传承人篇写的《建盏百问》就是不错的教材,再到古窑址和当地的建盏作坊走访,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学生是否产生对劳技学习的兴趣,是能否主动参与劳技学习的关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组织好劳技教学的前提。劳技课既不能像文化课那样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又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无的放矢,而应该注重形式,激发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技能不一定全面专业,这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插花艺术》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艺术插花的视频录像,给学生直观的感觉,使学生知道艺术插花的方法和步骤,能设计各种造型,然后根据视频录像,同学们自己设计插花方案,教师予以指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的插花作品令老师、家长赞叹不已,更可喜的是部分文化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劳技课的学习中显现出技高一筹,找回了自尊,尝试了成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扩大学生的个性空间。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的思想火花,用意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八年级(2)班的同学,平时上课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制作作品也不出众,但平时有一些奇思怪想。一次在学习“插花艺术”课时,他把自喝的牛奶当水倒入花泥。问其原因,说是牛奶比水有营养,可延长插花寿命,虽然此举不妥,但其意应当表扬。于是对他的想法表示肯定,顺势引导,如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啤酒作为营养即可延长插花寿命。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以后几次插花活动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学生评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激励评价的方式有课堂上口头表扬、通报家长、学生大会表彰、作品展示、评选小能手、物质奖励等形式,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与创造欲望。

四、颁发劳技学科结业证

用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学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各校劳技课程可分设选修和必修两种,选修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选修和必修各设相应学分,学分的分配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学生毕业前课程(含选修课程)的考核积分达到要求就发给《劳技学科结业证书》,以此作为拿到本校毕业证的前提条件。这样,教师重视,学生重视,家长也重视,不愁搞不好劳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成立“五・一”劳技节

与体育节、艺术节、科学节一样,劳技节主要属于活动课程。把每年的“五・一”节作为劳技节,劳技节可以按艺术节的形式组织,进行征文竞赛、作品展评、作品拍卖(陶艺、根艺作品),以及现场操作(插花比赛)、制作竞赛等,并评出团体(班级)与个人的名次,颁发奖品与奖状。劳技节的成立,便于展示劳技教育教学的成果,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推动劳技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