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业务模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

篇1

1 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模式概述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企业在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令人欣喜,呈现出以自营、外包和互用模式为主的格局。充分掌握三种模式的特点是我国大中小乳企在选择运营模式的前提。

(1)乳制品冷链物流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国内乳企普遍采用的冷链物流模式,即根据自身条件,自行对产品冷链物流保障的模式。其优势在于:产品质量优势与流程优势。首先,自营模式能保证产品流通过程中,实时监控乳制品质量,减少潜在风险和成本。其次,自营模式可减少中间流程,甚至生产企业可直接面对客户,不依靠第三方的参与,有利于保证乳制品质量及送达速率。

乳制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急需一条完整冷链来保证质量安全。因此,在国内冷链体系还不成熟的背景下,乳制品冷链物流自营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大多数乳企青睐。而在乳企生产安排、仓储库存等方面,自营模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乳制品冷链物流外包模式

外包模式是乳制品企业集中于乳制品生产营销业务,把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商,同时依托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最终实现对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管理方式。

乳企通过外包冷链物流来降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初期建设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于核心业务。通过外包资源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化组合,减少供应链环节,使企业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此外,外包能充分利用专业的服务与规模效应,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3)乳制品冷链物流互用模式

互用模式,即共同配送,是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之间乳企在冷链物流活动中相互配合、联合运作、共同理货、配送等活动的特殊组织形式。由于目前我国乳企大多数经营规模较小,单独物流成本较高,缺乏资源及技术优势,互用物流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崭露头角,备受乳企普遍关注。

共同配送对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及优化配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共同配送可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增加乳制品冷藏设备互用效益;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能有效提高乳制品冷链车辆的装载率,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2 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运营模式的选择

作为一家乳制品企业,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估主要在于模式最优状态下使成本最小化。一般来说,考虑企业经营效益的条件下,选择冷链物流运营模式的方法主要有矩阵图决策法和比较选择法,前者倾向于定性判断,后者则用来定量分析。

2.1 矩阵图决策法

矩阵图决策法是通过两个不同因素的结合,利用矩阵图来选择物流运营模式的决策方法。这里主要围绕冷链物流对乳企的重要性和乳企物流能力来进行分

析[4],如图1所示。

根据乳制品行业调查及其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具体分析乳企自身冷链物流现状、能力及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完善物流功能或参与社会化物流服务,以获得最大经济利润。同时将冷链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作为另一因素,分析乳企自建冷链物流的必要性及其经济可行性。综合考虑,乳企可按表1的思路进行模式选择和规划。

2.2 比较选择法

比较选择法是对物流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而选择运营模式的一种方法。决策者先运用式(1)计算各模式价值系数,进而选择某种冷链物流运营模式。某种运营模式价值系数越大,说明其物流价值就越大,就先判断该模式可能是乳企最佳的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篇2

武汉良中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中国冷冻及冷藏食品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公司。致力于连锁餐饮酒店食材供应链服务,并整合全球冷冻及冷藏食品供应链(冷链)资源,提供采购分销执行、物流加工服务、供应链营销推广服务、供应商库存管理服务、供应链结算融资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一系列冷冻冷藏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客户所需的冷链配套服务。良中行公司总部设在享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设有7大分支机构。旗下良之隆冻品连锁机构经过十余年积累,已经发展60多家良之隆直营及加盟店,100多家鲜之隆会员店,成为国内冻品连锁典范。

此外,良中行公司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实践,已建立了B2C门户网——美食速递网,实现了线上付款、线下取货的020模式。为实现良中行集团的战略发展,良中行董事长朱长良先生提出了建设良中行冷链B2B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协同平台的战略构想,目标是建立中国冷链行业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食材供需双方的在线交易和长期的供应链协作,并由良中行负责进行物流配送和交易担保等金融服务。为此,良中行总部于2013年度成立独立的供应链事业部物流部,致力于整合全国物流网点及线下良之隆门店累积的资源,为全国30000多家酒店客户及零售个人客户提供优质、快速、精准的物流服务。良中行物流定点班车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实现支线物流的“打通流通最后一公里”。首创的物流定点班车,以每周1配、每周2配、每周3配的定点定时发车流程保证了物流时效及送达的准确度。

未来三年,良中行的目标是以冷链班车为供应链业务龙头先行,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打造二级市场及城市配送自运核心优势,拓展十个重点省级市场物流集配中心、十个省级物流站点业务,在物流网点较好的基础上拓展B2B和大客户磋合业务,从而拉动年50万吨物流运输总目标。发展网上商铺达3万家,通过网络服务,实现年10万吨物流运量,并代收代付资金达总运量10%,资金存量达1%。以现合作供应商为基础,承接200家生产商部份市场物流业务,达到年物流总量10万吨。现阶段公司物流业务重点在于打造华中华东二级城市冷链配送自营车辆运营模型,依托华中、华东区域城市冷链自营配送网络资源承接合作工厂、连锁餐厅等冷链物流业务。

产品的流通离不开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高速发展、高效运行的时代,良中行有理由相信现代物流的力量,良中行更相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做客户贴心、满意、高效的物流是全体三良人一致追求的目标!

篇3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这些冷藏冷冻类产品须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才能进行储存、运输、加工等物流环节,这样才能做到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客户满意的配送服务水平。

纵观全球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虽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在短时期内还很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配送服务的水平。

一、我国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人士。在各种统计数据中,以冷藏车为例,我国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占货车保有量的0.3%,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我国汽车冷藏运输仅占总汽车运输的20%,而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则高达60%~80%。

另外,我国铁路冷藏车辆仅有不到2000辆,数量和比重远小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专业的冷藏车。而目前,中国易腐物品在装车时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也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因为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车辆,无法为冷藏冷冻产品在流通环节提供温度上的保障,极易造成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问题,达不到客户满意的配送服务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冷藏车的耗油量远大于同等马力的普通载货车,若大力发展冷藏车,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会更加艰巨。

再以冷库为例,目前美国人均冷库的占有量是0.23立方米,我国是0.034立方米。如果按照美国的资源配置,那我国的冷库资源存量应该在1亿吨左右,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大10倍。从耗能角度讲,1亿吨冷库1年的耗电量就是1亿千瓦时。但我国目前的电能消耗已经超过了美国,GDP却跟美国相去甚远。因此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也遭遇了节能瓶颈制约。

(二)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国内大部分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环节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由于我国中小型生产商和经销商数量多、规模小,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商品容易在物流环节中腐烂变质。而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问题,需建立专业的冷链物流中心,但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生产企业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但是由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藏贮存,当面临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大多中小型生产和经销企业因大量的资金投入却得不到及时的回报而陷入困境。

一些中小企业期望通过外包的方式将冷链物流的业务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完成,一来企业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产品生产上来,以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来与社会性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可有效利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优势,完成冷链物流业务。但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专业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并不多,目前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和运输为主。很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足够的冷链运输和储存设备,难以满足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需求。同时,本来就不太完善的物流网络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造成冷链物流费用过高。

(三)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尚未实现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以食品行业为例,需冷藏冷冻的食品品种繁多,对温度的储存、运输等要求各异。但目前此领域的相关技术规定的缺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又一不足,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质量为目的,所以它比一般常温品对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大。

目前中国的食品冷链技术还不成熟,同时,冷链标准还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但在具体的执行标准和硬性文件法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和漏洞。

二、我国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应用

针对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种种不足,如何充分整合资源,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各个物流环节不受损坏,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必须寻求一种能够适应现有配送实力的冷链配送模式。而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已经被认为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

共同配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对多个用户共同开展配送业务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配送的目的就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共同配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自然必须通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可以借合作方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在信息上和设施设备方面实现共享,这也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共同配送其实就是共享资源的过程,是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配送模式,它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多家企业之间可以对企业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流货源的优化配置,将多家企业的零散货物整合成一次性运输,达到冷链物流配送的经济规模。运输企业的规模化可使冷藏冷冻专业车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装载效率明显提高,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商品的腐烂率,保证商品的质量。同时由于资源实现共享,减轻了企业对大量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投资负担和风险。

(二)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由于多家企业需要共同完成配送任务,企业之间需要共建信息系统与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反馈,从而带动了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装备在冷链物流领域的运用,自然物流服务水平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由于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性、耐用性、操作方便、快捷、信息容量大、一卡多用、可重复使用和穿透性等特点,因此可连续记录冷藏冷冻食品对温度变化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记录。如将RFID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可对冷冻冷藏食品的生鲜度进行实时实地管理,实现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要。

三、减少污染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尾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开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实现统一管理,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统一运送,大大减少了运输车次,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整个冷链物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2]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8(9).

[3]张庆英,曾毅.冷链物流中心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4]李荣融.加强设备管理 为安全生产服务[J].中国设备管理,2001(1).

[5]邹毅峰.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

篇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冷链物流领域的物流金融模式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以南京中小物流企业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1日

一、冷链物流与物流金融的定义

(一)冷链物流的定义。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二)物流金融的含义。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发展的状态。

二、冷链物流实施物流金融现状分析

(一)冷链物流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冷链物流市场正从基础物流服务模式向物流增值服务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领头企业正打算尝试并且超越这个阶段,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向着综合性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方向发展。这几年冷链物流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前景广阔,物流金融需求旺盛。

(二)冷链物流金融现状分析

1、规章制度的基本完善。目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制度环境越来越完善,法律的支持和政策的允许也促使冷链物流业务的迅速开展,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使其体系构建不断发展和完善。

2、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基本完成。我国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成型,并日益成熟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悄然形成。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方面已初步完成了基础业务系统的建设。

3、业务需求潜力大。我国生鲜产品不仅产量巨大,而且人均消费量每年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生鲜产品产量仍保持快速增加的态势。

综上,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前景光明,在冷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潜在的发展市场不容小觑。

三、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模式

(一)物流金融传统业务模式。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主要产品有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等多种产品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金融机构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贴现、融资租赁、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

(二)针对冷链物流金融的创新业务模式

1、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模式。对于冷链供应链物流企业来说,其产品对低温环境要求较高。与普通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成本更大,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所以,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支持优质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表1)

2、基于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参与下的物流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冷链物流金融的风险在于其业务基础是分散的个人信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协会将分散的会员以组织的形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规范化管理。在“团购模式”的形势下,将分散的个人信誉转化为集体信用,并设立担保基金,可以集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担保授信额度,具体操作如图1所示。(图1)

3、基于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1)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作为供应链环节的关键,核心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谈判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可通过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将其提供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并将其产品作为质押交移到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该模式的简要流程如图2所示;(2)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向银行申请采购融资,由银行向核心企业支付集中采购贷款。核心企业将货物作为质押送交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并监管。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在规定日期内根据提货向银行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而银行根据收到的还款额指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向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发货。该模式的简要流程如图3所示。(图2、图3)

4、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服务商,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货物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的服务,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可以深入供应链的每一环节,能够替代核心企业成为银行对冷链供应链的控制节点。该模式为银行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和其长期合作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快捷灵活的融资服务,并对其融资进行担保,其以客户质押的货物作为反担保。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监管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不参与该质押贷款的资质审核。简要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图4)

四、冷链物流金融服务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冷链物流金融服务风险分析

1、法律环境风险。由于冷链金融业务牵扯到各方主体,质押物在流动时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而且我国冷链物流金融尚且处在发展的阶段,缺乏可以依据的指导性法律文件。

2、信用风险。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有可能会在质押过程中使用不合法的产品或质量比较差的产品代替优质产品;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赢得金融机构的资金,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

3、质押物风险。质押物的风险来源,一种是质押物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企业的质押物都是生鲜产品,不易储存;二是监管机构即第三方冷链物流机构保管不善。

4、技术风险。在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造成质押物数量和质量不匹配。

(二)冷链物流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1、加强信息化管理。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开展后,需要对客户价值识别、个性化服务需求等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使银行金融机构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来保证决策的可信度。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有效地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2、拓展冷链物流金融融资渠道。银行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资产并购、IPO等方式扩大其市场规模。通过建立风险损失补偿基金和对资金的整合,冷链物流金融运营商可以对中小冷链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承担赔偿责任。

3、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由于冷链物流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参与冷链物流金融的各方主体会变得越来越多,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会变得复杂多样,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理清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加强人才培养。影响冷链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整体上规范和创新冷链物流金融业务。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一、冷链物流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6月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十二”五发展目标,明确了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等具体发展任务。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在去年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规划》中,冷链物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郑州冷链物流中心和洛阳、漯河、许昌、商丘、鹤壁等冷链物流节点城市为重点,构建京广、陇海十字型食品冷链物流密集带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重点构建肉类及速冻食品、果蔬及特色农产品两个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壮大冷链物流企业,支持双汇、众品等冷链物流领军企业集团的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金融需求庞大。

二、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务需求

    1、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融资需求。

此需求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无疑是中长期的信贷需求。银团贷款、兼并重组贷款、与金融中介公司共同开展的融资租赁等业务,应是其需要的。

2、物流金融服务需求。

物流业未来的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市场竞争的最终胜利者,这已成为行业内共识。世界上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将物流金融作为新的服务产品推向市场并且不断拓展其业务内容而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帮助物流公司为其客户提供最佳的温控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其客户的物流成本,涉及到物流公司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对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满足其核心需求,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渗透,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物流公司的特色需求及商业银行特色金融服务

1、物流公司的特殊需求

为其仓储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是物流公司的一项特殊需求。在其冷库中储存的生鲜农产品客户由于资金占压,急需一笔资金进行经营周转,但因规模较小,资质较低,难以达到银行的融资门槛。如果存货抵押方式,因非标准仓单,所有银行尚未开展相应业务,且融资过程中的评估、登记等手续繁琐,成本也高。物流公司为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又急需为此提供相应融资服务。

2、商业银行应为之提供的特色服务

商业银行为之设计的融资方案如下:融资主体为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为其客户提供担保。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侧重点在于物流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经营能力;物流公司的风险控制点为质押物价值及对质押物市场的掌控。具体操作流程分两步:

第一步,物流公司与其仓储客户签订购销协议,以卖出形式向物流公司融资。商业银行为物流公司开具国内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此举不增加物流公司的资金压力;

第二步,物流仓储客户以拿到商业银行开出的国内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议付或贴现,取得低成本资金进行经营周转。

3、商业银行特色金融服务侧重点及合作前景

该方案不是一般的银行——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而是银行——物流公司——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它是在供应链融资模式基础上的再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含量。

该方案由于是多方共赢的方案,如果顺利实施,首先必将因该商业银行对物流背后的资金流流转渠道的设计,而使资金流在该商业银行进行封闭流转,直接带动围绕物流公司的一大批中小涉农企业在该商业银行其他分支机构开立账户,较好地实现存款、授信、中间业务的稳定增长,这个量无疑是很庞大的;其次,因满足物流公司核心需求,无疑将增加该商业银行与物流公司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话语权,改善该商业银行与同业在竞争中的战略态势。

四、物流金融的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主要产品有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融通仓等多种产品和银企合作模式。这是一个融物流、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创新的前沿领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五、积极拓展冷链物流领域物流金融业务的思考

篇6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果蔬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其新鲜度、准时性的诉求也不断攀升,因此果蔬生鲜冷链配送已日益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客观要求。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包括顺丰在内的各个民营企业也开始跃跃欲试,抢占冷链物流市场。

2 顺丰冷链基本业务流程

顺丰产地直采开展以来有多种多样的生鲜果蔬食品进行了时令的采摘出售,大闸蟹、龙虾、茶礼、粽子、荔枝、樱桃等。本文以烟台区樱桃直采为例介绍一般情况下的生鲜果蔬直采基本业务流程,包括客户购买、产地拣果、包装、运输(中转、分拣、送达客户)。

2.1 客户购买

客户购买部分又分为网上订购、电话定购、收派员订购、公司网点订购、合作网点订购、自购自发。

2.2 产地拣果

产品成熟期或是长成时期公司会提前培训一大批专业人才派遣大量员工到产品产地进行现场分拣和包装,并负责分批发送。

2.3 包装

内包装使用泡沫箱包装,泡沫箱内上下顶部都用高品质吸水纸填充后将樱桃放入内,樱桃在箱内不得有晃动,如果有晃动必须用气泡膜填充满,一般建议用食品塑料袋将樱桃包装,上面用高品质吸水纸填充,吸水纸上层防止气泡膜和冷源,冷源与樱桃中间用气泡膜隔开。

2.4 运输

冷链运输大都外包,一般远距离运输的生鲜件大都与冷藏车厂家合作,租用大量具有冷藏条件的车辆代替中转车进行运输中转。运输设备相对简陋,以至于遇到特殊件损坏率较高。

3 顺丰冷链物流业务问题

3.1 时间掌控能力差

顺丰冷链的产品从客户订购到送达客户时间需要经历包装、发送、中转、派送等环节,这期间不能保证产品的运输路线最佳,中转过程也可能遇到意外状况,分拣快件有时会出现分区域错误耽误的时间至少是半天,在这每一个环节一旦遇到问题生鲜产品、果蔬农产品的保鲜度便会受到很大影响,而这期间的大部分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不能保证每一个快件的每一个环节是准确的,所以时间控制就不能完全保证。

3.2 冷链体系不完善

以对自有顺丰优选提供冷链配送为主,提供第三方冷链配送服务有限;以一线二线城市冷链配送为主,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冷链物流节点、线路、冷藏车投入有限;以烟台市区冷库建设为主,对果蔬产地的冷库储存规模有限。产地没有一定的预冷设施或是预冷仓库,中途运输过程也不能完全使用冷藏运输,冷链物流部门不健全,在运输配送环节各部门能否做到无缝连接和配合目前还是无法保证,这也是现在烟台顺丰冷链业务的最大问题。

3.3 物流成本高

作为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开展业务时也遇到了私营商家对成本高的市场反应。例如,烟台樱桃的配送,私营商家也会利用顺丰的快速物流体系配送,从而缩短时间。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其大部分发普件,个营商家利用冰袋保鲜,增加了快件重量并起到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是大大增加了损耗率。宁愿增加损耗,也不发冷链快件,是烟台冷链市场私营商家的普遍现象。

3.4 全程冷链不能完全保证

顺丰物流公司开始做冷链也是从基础做起,目前冷藏车辆大都是外包,应用于产地直采的生鲜和果蔬产品,但是外包车辆成本高实效慢,公司不能完全控制,并且冷藏车辆本身耗能高成本高,而且全程运输过程中公司内部不参与监控,不能保证冷藏车全程提供冷藏服务。

4 顺丰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4.1 建设自有冷链设施设备

4.1.1 冷链仓储

针对顺丰公司近来冷链物流商品特性、发展目标及市场需求,应积极购进小批量、多品种的小型冷车,以此充分满足果蔬商品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运送的需要。公司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尤其是果蔬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适时选择普通冷库、流通加工冷库等。

4.1.2 其它设施设备

包括冷链运输车、冷藏集装箱、冷链物流容器的统一、分拣设备、制冷系统、搬运设施设备等。上述设施设备需要具备耐低温的特性。冷链物流容器包括蓄冷箱、物流筐、塑料托盘等。

4.2 完善冷链物流作业环节

预冷环节。果蔬储存前根据不同的储存温度对其迅速预冷的降温处理过程,通过消除田间余热,降低呼吸强度,延长果蔬保鲜。储存环节。储存阶段需根据不同果蔬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储存冷库,充分运用气调贮藏技术,控制冷库内二氧化碳气体等浓度,抑制果蔬呼吸作用,减少促进果蔬成熟的激素排放。运输与配送环节。利用冷链信息化技术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优势,合理调控运输与配送环节低温冷链温度,保持果蔬新鲜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零售与消费阶段。在未来,依托线上顺丰优选和顺丰社区配送站点,开展社区O2O配送、商品展示业务,让消费者享受冷链物流的果蔬的新鲜。

4.3 加强业务模式开发

在运输方式方面,与铁路总公司合作开展“铁路+公路”多式联运方式。2016年1月铁总首次推出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为烟台顺丰从单一运输模式到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在商业模式方面,继续深化冷链物流B2C模式,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及跨国生鲜、果园直供等高附加值采购销一体化业务。积极拓展电商O2O模式的可操作性,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线上线下联通起来,在收取佣金的同时为其提供门到门的高效冷链物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时,可建立烟台终端宅配网络,设立电子菜箱终端保持果蔬等新鲜口感。

4.4 强化“顺丰冷运”品牌

强化顺丰优选的品牌有助于公司业务量与顾客好感度提升、“顺丰冷运”品牌价值增值、顺利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活动等。包括社区、商场等人流量巨大场所地推、广告赞助与宣传、事件营销、新意的口号、发挥名人效应等。

参考文献:

[1]洪卫.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以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为例[J].物流科技,2010,08

[2]周家华,常虹,赵毅,李延云.中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食品工业科技,2012,06

[3]刘仁有.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后向一体化战略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篇7

漳州市农产品产量占优势的主要是水果与水产品均为生鲜农产品。2010年漳州水果总产量251.5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44.52万吨,产量均为福建省首位,其水产品出口量在2011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目前漳州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大都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者进行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设施和设备简陋,技术手段落后,未形成成熟的冷链物流,在流通环节漳州有些不易保鲜水果损耗率高达40%而水产品在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流通全程有98%是通过带有制冷系统的运输设施完成,其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因此可发现冷链物流产业是提升漳州市农产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是及其重要的支撑产业。因此冷链物流产业对漳州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试从产业组织学角度,以SCP 范式为分析工具,对漳州冷链物流市场结构变化做出尝试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SCP)

1.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分析(S)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经济水平分析。规模经济水平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当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比例将会超过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递增。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来说,研究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的规模经济性、服务的规模性等都是客观的需要。冷链物流服务商是该链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面对外来服务商的竞争,规模经济发展是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冷藏冷冻物流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冷链市场规模以地方区域性为主,缺乏跨区域性把漳州农产品通过冷链方式运送到全国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漳州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服务标准不统一,兼业居多。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进入壁垒和沉没成本较高。由于冷链物流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同时高度竞争导致利润低下并形成较高沉没成本预期。冷链物流需要形成规模效应其冷链物流网络需要大量硬件、人员、管理的支撑,因此该行业进入壁垒高,外部企业难以进入。以冷链物流业务为主的专业企业拥有的冷冻车为例,按照运输规模,主要分为2吨、4吨、8吨、12吨、20吨、30吨等不同类型。各种规模不同的冻车根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被布置于不同的配送中心,提供市内短途配送或长途运输等服务该业务由于专业性较强,客户一般都习惯于和原有客户进行长期合作因此外部企业较难迅速进入该产业。并且冷冻车的平均更换时间在8年~10年左右是重资产型业务,如果没有长期的合作业务很难支撑这么高的资产折旧率。投资一个比较现代化的10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需要2亿~2.5亿元,目前漳州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这样的投资额,这构成了潜在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障碍。

2.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行为分析(C)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价格策略。产品定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影响市场交易双方经济利益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定价策略为主的价格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的价格主要是采取目标利润定价导向。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与价值出现背离导致企业利润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某些企业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从业标准缺失,采用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最终使漳州冷链物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策略分析。漳州流通的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储运、配送加工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行解决,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其冷链物流企业在服务网络的覆盖和信息传递系统缺乏完整性,使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中新鲜性、配送精确度和时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漳州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通过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对努力提高配送及时率,降低损失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行业内的企业除基础服务外,少数企业可以提供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漳州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并购重组行为分析。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滚雪球的自我积累方式进行发展,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又缺乏政府在融资方面的配套措施, 所以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并购行为在漳州市的物流企业当中还很少出现。因此当物流企业遇到资本瓶颈时, 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营业网络、固定客户、土地仓储等资源, 利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引入资本、先进的物流理念, 引入战略投资者, 以资本为纽带同业界企业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3.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绩效分析(P)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效率分析。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导致低廉劳动力和冷链物流产业中不同业务具有不可代替性。这两个原因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在低规模结构效率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从总体上看漳州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处于一种较低的效率状态。在冷链物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小规模物流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较为突出的。例如投资5亿元拥有冷库、速冻库和通用仓库,冷冻库仓储量11万吨,通用仓库仓储量8万吨的东山东海岸公共保税仓有限公司其年产值将达50亿元,其他农副产品可达10亿元。是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水产品商业物流冷库群。漳州雨润正筹建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其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一期将投入50亿元,将建成大型的物流企业,把农副产品通过物流的方式,降低成本,将影响福建省地区。因此,随着漳州大型冷链企业的崛起并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规模结构效率是发展漳州冷链物流的必然选择。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通过市场秩序混乱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存在着柠檬市场效应。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消费者无法快速简便地区分优劣产品,因此会出现外部性问题。使得没有严格经过无缝冷链操作的劣质农产品产品不必承担相应成本,而通过搭便车形式享受优质农产品产品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创新激励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现漳州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ERP进行管理工作,还有少数企业整合GPS、GIS 和GSM网络为链条各个节点提供完善的冷链运输车辆实时温度监控、运力调配、查询等服务。于此同时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冷链运输功能服务扩展到冷链配送、冷链仓储等综合性全链条服务。

三、发展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建议

首先,针对漳州农产品特点建立以水果、水产品为主的相应冷链物流体系从而鼓励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漳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适应市场需要,选择部分高附加值的果蔬、水产品进行采摘(捕捞)后预冷、流通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无缝化冷链物流,从而建立跨区域的冷链物流体系,促从而在反季节促进销售。

其次,要创造环境培育漳州本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和鼓励其不断创新。通过采用减税、补贴等各类形式,鼓励漳州本土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服务层次,扩大整合力度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网络的覆盖面。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如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链接。支持漳州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吉马超市、芗客隆超市扩建生鲜食品配送基地在保障自身配送基础上,充分利用溢出能力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在管理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对农产品实行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管理,打通冷链条的上下游,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企业创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相关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销售点的冷链物流无缝链接。

最后,要不断提高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并加大投入打好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在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各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区和消费区的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并积极推广应用条型码、电子标签、RFID、物联网、GPS等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传送速度和精确度的反应机制,从而增强监管与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保鲜与加工,2010, 10(5)

篇8

一、食品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食品是人们食用的物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特点,其质的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逐渐从传统单一性向现代的多元化、快捷化变化。人们不但要求食品种类丰富多样,配送要及时迅速,还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新鲜、安全、无污染。为了缓解食品行业的众多压力,提高食品行业竞争力,保证食品的高度新鲜、营养和安全,满足顾客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食品冷链是指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转入消费者手中,将食品始终保持在应用的温度条件之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系统。近年来,冷食品的大量增长,食品流通过程越来越复杂性和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的逐步提高,食品冷链管理作为物流产业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所提供的真实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内地各类生鲜物品的年总产量已达七亿吨,冷冻食品的年产量在3000万吨以上,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类6000万吨[3],且产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2765家,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吨,并以每年20%的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冷饮业4000多家,年产量150多万吨,并以每年6.9%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乳品业2000多家,产量1000万吨,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4]。另外2012年下半年,中粮集团大步进军了冷链行业,与国外企业成立了,中粮世通冷链物流着力打造中国冷链物流领先企业。

此外,从消费需求来看,国内的消费者对速冻食品、乳制品、冷饮的需求正在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速冻食品德销售额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连锁超市的所售食品日用品中排名前列,乳制品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已达15%~25%之间,并居世界首位,而冷饮市场的需费需求总量也达到了260万吨,人均消费量2公斤/年。

面对如此等量齐观的数据,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而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都开始转战冷链物流领域。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

1.产业地位受到重视。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物流业“第三利润源”的战略地位将得到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继续通过投资、劳动力投入实现增长的机会大大降低,企业继续通过产能扩大、工艺改造实现利润的空间也大大缩小。物流成本平均占企业总成本的30%,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向物流要效益潜力巨大,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挖潜增效、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

2.外包需求加速释放。受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客户企业集中主业压力明显加大,将逐步加快物流业务和资源外包的发展进程。实施物流外包符合社会分工细化要求,能够明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资产投入、提高物流效率。实施物流外包也将有效带动客户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方式转变,促进客户企业转型升级。物流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发展模式实现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依靠数量扩张、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对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带来较大负担。经济增速趋缓和要素成本提高倒逼物流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低成本、粗放式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让位于高效率、精益化的现代服务模式。大规模、扩张式的资源投入方式将被功能性、集约化的资源整合模式取代,从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组织方式深入变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竞争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将发展为供应链的竞争。上下游企业将打破封锁,渗透融合走向深入,强调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组织方式日趋普遍。物流企业更加关注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与客户企业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物流外包的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拓展为整个供应链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5.产业格局加快调整。当前,我国区域产业格局加快调整,产业转移呈现新的变化。沿海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对区域物流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将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制造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物流业跟随“走出去”,对物流业的跨国投资购并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6.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必将提高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拓展物流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关注,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将加速推动物流产业变革。

总之,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桂春.蔬菜保鲜储藏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7(04):37.

[2]间永立.我国冷藏物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第三届全国物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3]仝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商品储运与养护·供应链管理,2007(05):61-63.

篇9

电子商务催生了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兴起,进而带动了冷链物流客户渠道的改变。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客户群体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4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2012~2014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达到80%~120%。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的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的吸引,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力度。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年底,冷链物流中的宅配市场业务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蔬菜、水果、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及花卉产品等,还包括一些特殊商品,如医药产品。其中,水产品、医药产品等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较大。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看,2014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稳步提升。2014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从长期来看,随着种类的丰富,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价值链不断扩展延伸。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遭遇瓶颈

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相比,我国现有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分布不均,且功能失衡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而美国已经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说,我国仅是美国的1/5。此外,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

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 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部分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例如,欧美多国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旦企业触碰法律,就将面临罚款与制裁。而我国目前还尚未有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

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这既体现在行业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是冷链理念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虽然我国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消费者对冷链的要求或意识不强。

创新驱动冷链物流向前

今后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认识,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运营效率,从而保证冷链市场平稳运行。

提高软硬件运用程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而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断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政府可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好统一规划和标准,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可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跨界冷链资源整合不断创新 跨界冷链对市场的冲击能力、竞争能力和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及高新产业技术融合并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篇10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1 引 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扩大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购买食品数量和价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于保鲜、保温的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提升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

因此研究本专题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并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障。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2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企业自建、原国有冷库由于业务拓展而形成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建包括双汇、雨润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来是吸纳自己产品的冷链运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华夏易通、荣庆物流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优点是专注于物流运输,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缺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运输半径小,受制于上下游客户。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新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下。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1.1 冷藏车

中国的冷藏车保有量在世界占有率来说是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如下表所示。但是从我国本身的冷藏车购买量和保有量来说,由于电商进军生鲜食材的运输行业所以使得其对冷藏车的投入大规模的增长,2013年是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飞速增长的一年。2013年新增14348台,总量约为75000台。

3.1.2 冷库

2012年冷库总量超过6100万立方米,世界总体排名第三位。2013年全国冷库总容量达到7603万立方米。全国新建成投入运行的冷库储存能力总计达到287.8万吨。但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说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下,农产品产地冷库加紧建设。

3.1.3 预冷保鲜率

在预冷保鲜率方面,美欧达到80%以上,我国约30%。原因为缺乏有效的冷链管理和技术支撑。

3.1.4 冷链运输率

在冷链运输率方面,发达国家达到80%~90%,我国不到50%。原因为运输形式陈旧,缺乏专业运输设备。

3.1.5 冷链管理

欧美国家已基本建立高效冷链,而我国冷链不规范,环节较多,应用不广泛,技术较低。原因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管理体系。

3.2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3.3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近些年来,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3.4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冷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确实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行业发展混乱,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冷链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小企业大多以不规范手段进行运作,以低价竞争,对严格遵照冷链运作流程发展的大众型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

4.2 成本高

普通货运车一吨菜的运费是100元,冷运蔬菜成本基本会翻倍,上涨到200多元。目前冷链物流公司要盈利很难,一些线路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率还不到4%,再加上冷藏车的折旧费,几乎赔钱,航空冷链运输也是如此。

4.3 信息共享差,排队、等待时间长

在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的时候,由于交通堵塞、信息共享性差,从而导致车辆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4.4 订单不稳定,车辆空驶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冷链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较差,冷链车辆的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淡季的时候车辆出现严重的空载现象。

4.5 行业门槛较低,标准不健全

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但规模与速度较快,行业标准为能同步完善,造成标准,规范缺失,行业门槛较低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性。

4.6 冷链全程性不够,断裂的冷链

断链可能出现在从田地到餐桌的各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与质量,危及人身安全。

4.7 冷链运输综合性不足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

4.8 国内对冷链认识度不高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对不高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还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我国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足5%,国内大多数进行冷链的公司形成小、散、乱的特点,企业缺乏对于冷链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样,消费者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度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偏低的。

5 解决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

5.1 建设真正的冷链

真正的冷链运输必须满足如下图所示的条件。

5.2 建立冷链监控系统

建立全程冷链的监控系统来对冷链进行全程的监控,并设计先进的技术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质量。

5.3 标准化

制定一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实行标准化,约束企业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标准。

5.4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约定单独的交货方式,也可以不仅降低等待交货时产生的打冷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交货的效率。

建设真正冷链

5.5 共同配送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配送即在区域间大流通环节用专用冷藏车大批量运输单品温的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配送环节通过多温共配模式对不同温层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共同配送。该物流系统既可以满足产、销两地之间流通的大批量、少品种、点对点的物流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批量、多品种、多配送点的配送需求,提高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鲜活农产品在途耗损率、缓解城市内交通与污染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6 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为了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本文选取了荷兰和美国两个国家作为例子。

6.1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

欧洲国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典型之一是荷兰。作为全球著名的奶牛、蔬菜和花卉主产国,荷兰农产品的出口量居当今世界的第三位。据相关资料证实,荷兰国内的农产品产值与其加工产值之比平均为1∶4,而中国却只有1∶1;另外,荷兰的果蔬类产品的物流损耗率约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年损耗量在8000万吨左右。荷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精简的冷链物流环节、电子化平台、重视冷冻储藏行业的发展。

6.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美国的农产品生产量与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该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则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美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拥有健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7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的技术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近日《蔬菜市场预测及2014年工作重点》。《重点》提出,2014年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北方大城市蔬菜流通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蔬菜存储流通条件。另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经过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关注程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

[3]方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4]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6,29(7):78-81.

[5]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5-59.

[7]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233-236.

篇12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篇13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一些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观,而人们的消费观牵动着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经营以及管理模式都有待与改进。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及创新方向

1.依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经营冷链物流的企业与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从生产、加工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经营过程。通过这种合作方式经营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汉白沙洲冷链食品公司与当地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合作形成的交易中心。它的冷库规模较大、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经营的冷冻产品也较多,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冷冻食品。白沙洲冷链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的过程,提高了经济效率。

2.大型连锁生活超市自主经营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对于一些大型的连锁生活超市,可以向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拓展,它的拓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行建立厂房,也可以与一些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这种超市经营方式,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无论是对超市还是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来说,都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有效的减少了因存货而造成的损耗,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使冷冻产品长期处于低温产线,不失为超市自创品牌的有效方式,根据市场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的核心模式。作为超市行业的领军者,上海华联已经开始进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上有游,它拥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并建有加工和配送中心,形成自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讲,它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自行建立或者是联合社区建立便民驿站,进而控制农产品冷冻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中间环节少,直接从加工基地运输到便民站,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低温生鲜水产品来讲,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就目前来讲,伊利和双汇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

三、在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组建与完善

所谓核心企业就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主导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它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或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参。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冷链系统运行的完整与通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冷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系统的建设。

2.确定经营核心,加强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经营核心确定后,将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作为核心工作进行大力推动。从一方面来讲,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有效的减少了冷链物流的作业环节,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作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主营业务,加快企业成长的步伐,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封闭市场,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共同配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交通拥堵还是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车流量,进而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以及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对于冷链农产品来讲,它们大同小异,那么整个市场的冷链物流业就可以实行大联合,统一建立一个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进而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3.大力扶持一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

这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综合体,它拥有整个物流体系的控制权,可以对物流的供应、制造、以及分销进行完全的掌控,并且能够快速获取客户的需求与建议信息,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化特点的优势,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进而达到对冷链物流的整合,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这些企业不但综合了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点,还可以克服它们的缺点,是将来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的对象。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但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变、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必会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郗亚坤.新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