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1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要贯彻这一精神,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创立一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我们班在进行实验时,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与课本上的结论出现偏差,我们经过了解,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让这名同学再次进行实验,发现该名学生第一次实验操作是在长蜡烛的顶部倾倒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成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结果,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沿着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经过对问题的不断实验探究,使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结论有了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加强对课程进行实验验证。学好化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验验证和科学的探究活动,课本上的知识只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才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力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教师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例如,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但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就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

3.合理设计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掌握课程的关键点,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问题。二是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比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是这样提出问题的:“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一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运用“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进行解释,毫无疑问,教师设计的这一探究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问题要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相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应避免的误区

篇2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优化

2.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单”的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可依据“活动单元”为框架,对学生进行复式的引导,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教学目的、问题提出和思考、实验器材选用设计、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课堂交流与反馈、教师总结和点评等环节.这样的设计同新课标要求相吻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实验教学“活动单元”设计的具体内容

2.2.1实验教学目的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能力出发,对实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对学生在实验中应掌握的操作步骤、技能方法、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要求等进行设计,融入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达到认知目标、过程目标、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2.2问题提出和思考

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和假设,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对问题进行猜想,列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2.3实验器材选用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也要突出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过程进行和实验结果讨论等步骤,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对学生操作步骤、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数据运用的指导.

2.2.4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和实验规范准则,可以设计实验数据收集的表格,方便学生记录数据,引导学生对偏差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偏差的原因.

2.2.5课堂交流与反馈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完成各项实验步骤,汇总实验数据后,轮流发言,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形成“信息输入、储存、加工、转换”的过程,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进行实验,并在他人的实验中得到启发.

2.2.6教师总结和点评

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学习,从实验操作步骤过程出发,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学生实验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再思考,获取实验规律,以便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2.3实验教学“活动单元”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主体,围绕“教师引领―学生实验―交流讨论―总结评价―课后巩固”,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提高.实验的过程应该在教师问题设计、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转化为具体化的问题,并延伸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问题设置上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并学会在实验中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拓展应用.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方法化”的指导,不仅是在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也要在实验探究方法、实验分类、实验类型、探究结果中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融入教学场景,课后还可以自己搜索相关资料,达到温故知新、自主学习的目的.

3新形势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的实施途径

3.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实验,及时处理似乎很深奥的道理.演示实验能将具体的知识形象化,中学物理实验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较多,可能在演示中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实验室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有些实验或微观、或宏观、或变化过程极为快速,或极为缓慢,多媒体则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利用“图、文、声、电、视频”等方式得以展示,向学生全方位展示场景,可以把物理过程更好的呈现给学生.比如摩擦起电、原子结构、螺线管磁场、托里拆利实验等实验,都可以将微观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形象的展示.

3.2培养兴趣小组,创造实验机会

教师可根据实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在班级成立若干物理兴趣小组,帮助学生静心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通过实验深入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将呆板的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可以开展物理知识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教具、物理小发明小创作,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新课程改革后,对实验课程的比例要求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实验器材和设备不足的情况发生,教师要设法就地取材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也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场景,如如何让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发散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其实只要轻轻一磕便可立起.也可以让学生吹气球、吹乒乓球等小实验来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有不少课外小实验,也是学生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教师也可以对小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

3.3科学处理教材,明确实验要求

篇3

现行英语教材,它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涵盖的知识量很大,也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是值得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引入是帮助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独特方式。将教学活动按照单元教学要求、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身自身性格特点进行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情感热烈投入、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察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设计教学活动,首先要激活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做到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升初中不需要考试选拔,他们中有的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都有限,因此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也谈到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与英语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过杂,是很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所以老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会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主动领会,掌握知识技能。

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境创设要合理,内容要有趣

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内容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创新。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就会积极的参与讨论。所以,如何将单纯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兴趣联系在一起也一直是我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三、活动化教学设计要巧妙,互动要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的别出心裁和匠心独具,才能做到形式丰富、精彩纷呈,也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有效的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情景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就要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模的情景中去。在如何购物时,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介绍“This is my shop. There is 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 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篇4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手册八年级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传感器直观、准确认识吸入和呼出气体等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从评析这一错误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任务二: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氧气是否还有剩余及剩余含量。以上两个任务均由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探究,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知道氧气支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学科价值。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有据评析。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堂,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们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呢?

生1:同意!

生2:不同意!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提出任务一: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2.解决问题,实证猜想。

教师:请同学们将猜想以图像的方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学生猜想示例:

设计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烧杯、保鲜膜等实验用品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学生思考、讨论: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和传感器覆盖,测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数据。掀开保鲜膜,往烧杯中吹出一大口气后立即盖好保鲜膜,观察数据的变化[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数据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明显少于吸入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于吸入的气体;不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都远远比二氧化碳多。

得出结论、修正图像:

3.收获方法,类比应用。

演示实验: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学生:氧气没了。

教师:氧气真的一点都没有了吗?请同学们再次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测量。

设计实验:利用双面胶将氧气传感器固定在玻璃杯中上部,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观察数据变化。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安全。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即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4.经历感受,建立辩证思维。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同学们还想利用传感器探究我们身边的哪些混合气体体系呢?

生1:汽车尾气。

生2:教室。

生3:公园。

生4:卧室。

生5:电脑排风口排出的气体。

……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有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科学实践活动,又不能放任学生,应把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形散神不散,放手不放羊[2]。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制订好指导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案,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2.关注学生差异,激发有效参与。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提出与之能力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课的包容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提升课程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方法,应集中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篇5

2. 引入情景对话

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一些交际场合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内容,能够与他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因此,英语对话交流应该以此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创造一些对话,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出来。在设置之初,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者,最先加入到这个环节来,然后请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一定不要着急,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或者在一旁提示也可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说;对一些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仿照英语教材里面的情景进行对话,让学生分饰对话里面的人物角色,仿照里面的内容进行情景进行表演或者对话。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行,可以进行分组表演,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比赛,然后由全班学生进行评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班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同时也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学习不同的语境和表达方式。通过师生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而且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 幽默教学

在不少学校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台下的学生无动于衷,有的甚至在呼呼大睡。这是为什么呢?不是教师讲得不好,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习,而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投其所好,才能解决问题。初中生出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生阶段,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调动自己的求知欲,或者说引起他们的兴趣,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比如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的初中教师第一堂课的时候,他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学生们,大家好,我是朱志清,大家不要把我和你们语文课本的那一位搞混了,我是你们的英语教师,不是语文教师。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智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技巧,它考验丰富人们的思维和想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让幽默走进课堂,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碰撞智慧火花,提高课堂效率。

4. 结语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该是初中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实践为目的,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现阶段的一些心理特点,在设计对话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对话的实效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对话教学的课堂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高.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04).

篇6

一、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开始之前,充足的备课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但是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行为上往往出现一定的缺失和纰漏,主要表现为习题选择的盲目性与课前准备的仓促性。

1.备课习题选择的盲目性

初中化学包含一定的复杂知识,涵盖着大量的琐碎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是锻炼学生思维和检验知识达成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化学课堂练习题的选择应以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然而教师在习题的选择行为上会有失偏颇,无法达成习题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性。这种盲目的选择不但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进程。

应对策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奉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读中考化学考试纲要;认真剖析学生整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新课程标准、教材知识、考试纲要与学生发展差异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中分层次地进行习题选择,将习题按照基础、提高与拓展三个层次进行选择,以此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的差异需要。

2.课前准备的仓促性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对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温习准备,但是这种准备往往只是一瞬即过,毫无实际性与务实性。对于课前准备,学生很难从愉悦的课间氛围中自拔醒神,学习化学知识的情绪很难快速进入状态。

应对策略:针对上述的无效行为,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便进入教室,鼓励学生在此时间内可以集体阅读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或者安静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知识,让学生可以提前自觉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在课前认真总结学生的习题差错,核实其中的典型错误,以此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详细阐述与具体讲解。

二、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活动的优化设计是达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与根本,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本质的重要过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倡以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提问的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应对策略:课堂提问,不能只注重提问的形式而忽略问题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化学知识的实际内容进行设疑,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要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究和思维拓展。

三、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所安排的作业量常常存在或重或轻的现象,作业的内容也常常存在过难或过易的现象,并且作业中的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杂乱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真实意图,也无法对化学课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和反馈。

应对策略:针对此种无效行为,教师要认真挖掘学生整体在化学知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化学作业形式的分层次设计,根据成绩优良学生设置较有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优等生的拓展需求;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以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篇7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在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要通过应用三维目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要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化学学科特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来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并能将生活实际和初中化学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服务生活。教师在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并使其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构建起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实现三维目标。 

二、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因为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对学生的抽象性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概念知识。学生存在不理解概念知识的现象,如果在每一次的化学概念知识教学中都存在该现象,累积起来就会存在很大的知识结构漏洞。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设问,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思考,充分理解概念知识。举例来说,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中有《碳和碳的化合物》一课。在该课中对一些含有碳元素的事物进行列举,其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C60 组成的,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的化学性质一致,物理性质和外在形式存在差异。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上来看,二者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对该概念知识存在疑惑。教师在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课堂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大家的观察,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学生从图片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比,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其他碳物质以及碳反应现象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知识。教师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并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会安排大量的习题练习,但是因为对题目的安排不合理,且题目数量庞大,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教师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对化学习题进行安排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题目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在安排习题练习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在选择习题时不应该局限于客观题目的练习,还应该设计研究性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题目进行探究,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习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吗?是否产生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气体?可能是哪种气体呢?”学生要想完成该习题,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物质生成规律以及化学实验的原理等基础性知识。学生在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检视,意识到某一方面的不足,就会主动积极的进行化学知识结构的弥补,从而解决该化学探究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弥补其在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学做结合,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 

教师将三维目标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依据,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服务生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学习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将该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以《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在当今的交通工具中,轻轨是一种融合入先进技术的高速交通工具,轻轨通过使用电刷在电线上化工而运行,其中电刷的主要构成材料就是石墨”,教师可以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石墨作为电刷的主要材料?”学生在面对该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提前了解轻轨的构造、轻轨电刷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石墨的化学构成、石墨的特性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课外书来了解石墨的特性与作用以及其应用途径,而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能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对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价值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措施,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一、构建和谐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环境的方法

1.美化教室,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正所谓“环境造人”,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将学校作为一个大环境,教室则属于大环境下的小单元,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与生活场地。同时,教室是两大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每天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互动的主要场所,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精心美化教室环境,将其构建为一个绿色生态空间,增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与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够产生舒适、高雅、和谐、温馨等良好的情绪体验。2.让所有学生拥有个人的“生态位”,创设各个生态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空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态位”即为他们的座位,在传统的座位编排中,教师的讲台位于最前面,学生的座位则按照横竖排列的方式自然排放。这种座位编排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但是也有缺点,讲台的突出显示出教师的权威,导致学生产生压力,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无法自由表达个人看法与见解。从互动方面说,一般局限于师生的单向互动,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型”、“圆形”或“马蹄形”等座位编排方式,彻底解放学生。

二、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对策

1.确认学生生态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生态课堂环境。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他们的地位相互平等,关系和谐,但是在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中,互动往往停留在表层,教师教、学生听是主要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属于单向型,需要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优化和改进,教师应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是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与感受,双方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促使双方一起进步,在互动中双方地位平等,共同构建良好的互动课堂。例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抽象的微粒,可以水分子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提出观点与见解,尊重其大胆想象与独特思维。2.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定位多样化的师生角色。教师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两大生态主体之一,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发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恰当时机,应合理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指导他们参与实验操作,此时需转化校色,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实验进行课堂互动,起到良好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作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应起到激发者的作用,通过对互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中的主体,扮演反馈者、合作者和主人翁的角色,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纯粹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成为互动教学的中心,并随即转化自身角色,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通过合理转化师生互动角色,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初中化学的互动教学效果。3.积极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学生特点,灵活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并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或者运用情境互动与问题互动等方式,强化课堂互动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将化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他们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激发其情绪体验与情感求知;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进行课堂互动,将化学知识融入情境中,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作能力;教师可借助问题进行课堂互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个化学问题,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让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吸收化学知识的关键。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应保证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公志.以互动教学为载体,构建初中化学生态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4,34:86.

篇9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落后

化学属于一门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化学实验,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教师过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致使学生缺乏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会很严肃地看待化学实验,很少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接受趣味化学实验,并且无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从而导致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

(三)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传授化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操作,没有合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

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氧气的相关知识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把铁丝放入火柴即将燃尽的氧气瓶内,让学生观察铁丝发生的变化,以此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装置,并且把石灰石装入锥形瓶中,注入盐酸,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中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析锥形瓶中出现很多气泡的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三)布置趣味性的实验作业

课后练习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课后练习作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况,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自行在课后进行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水的特点,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烧水时水的特征、温度的不同,引导学生猜想将水继续加热时所发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应用趣味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孙丽 单位: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保田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扎实,采用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化学本身学习难度较大,多数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继而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因此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由于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化学知识复杂难理解,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化学知识,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能够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畅,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来。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途径

1.合理分层

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将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或者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学生也能更好地融入化学教学活动之中。

篇11

《化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质疑、探索”的空间内进行主动探究求解,并将化学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有效融会贯通。新课标所倡导的教与学更多的注重学生认知方法的取向、学习过程的体验、科学探究能力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大量的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化学教育理念、方法等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探究性教学已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措施。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原则

1、目的明确且具备可行性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所安排的每一步教学内容必须具备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准确性的教学目标能够给探究活动以正确的方向,使探究活动有价值。所谓“可行性”是指教师设计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所运用到的活动理论在活动中能够切实可行,任何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探究内容都不能超过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结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应能够依据自身所具备的储备知识与经验进行较为顺利的探究学习研究,从而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探究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指导应该富有启发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主动自觉深入的思考,并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内容进行相应的判断与评价。

2、发展性与综合性

探究性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每个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结构,从而完成“由易到难,循序渐近”发展性的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这样通过探究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设计化学探究活动时应注意兼顾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知识内容的综合,例如化学知识能够与“生物学知识、物理学知识”等进行密切联系,学生在综合知识内容活动中进行探究活动能有助于培养其提升各类综合能力。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步骤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过程:进入情境尝试参与思考参与创造参与

教师指导探究活动过程:情境创设启发诱惑鼓励点拨拓展升华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会经历四个提升层次,这四个层次“相互作用、互为促进、延伸发展” [3]。探究性教学能从本质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由“教书匠、指挥者”转变为“设计师、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组织与指导作用,例如“课程相关资料、学生交流讨论话题、总结课程问题”等等,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并积极的参与,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等的冲突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笔者认为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制造教学活动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不平等”,从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探究活动,从而进行主动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氧化碳》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就通过讲故事方式制造“不平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意大利的那勒斯附近有着一个叫格罗多德根的奇怪地方,当地人们每牵着爱犬在附近山洞漫步时其爱犬总会莫名其妙地昏迷倒,当主人去查看爱犬问题弯腰抱爱犬时也会莫名其妙地迷晕倒。这一奇怪的山洞不仅在该地区存在,在印度尼西的爪哇也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山洞里到底有什么让这样奇怪的现象发生呢?”笔者在提问题后又提出“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往往回在进入些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前将灯火吊入井底,只有灯火不人们才会进入,这是为什么呢?谁能依据我们已经学过的识猜测出来上述所说导致人与动物昏迷气体是什么呢?”等引导性问题。学生们在笔者提出问题后其探究心理为激发纷纷陷入思考当中。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奇妙的实验现象”等方式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探究情境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设置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教学实验流程。在《氧气》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教授学生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探究活动评析 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授课进行不断设疑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间断的引导学生去感受与体验学习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活动提升自身“自主猜想、自主动手操作、相关资料分析、自主反思、合作交流”等全方面能力。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不仅能够通过“对比、归纳、探究求证”等多种学习方法来丰富自身体验,更能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真正体现“学会探究方法,用探究方法学”这一新课改教学要求。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设计时应以安全性为前提条件,活动所涉及使用到的实验装置也应安全规范,避免学生进行危险性的探究活动,活动中所使用的药品应避免使用危险品,且注意使用药品器皿的回收与循环使用,倡导绿色化学。

四、结束语

在我国长期应试教学背景下教师往往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教授于学生,学生依据“听、记、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参与与实践获得知识,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倡导的教与学更多的注重学生认知方法的取向、学习过程的体验、科学探究能力力的提升,这与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尝试自主探究”的理念完全吻合,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昌勇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1(08).

篇1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情景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有效落实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且情景教学具有真实性、生动性等特点。在初中化学学科中进行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方式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场景。

二、在初中化学中创设情景教学的重要方式

1.设置疑问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疑问教学的形式,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投入思考之中,当学生心中疑问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当学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

2.从社会热点问题着手创设真实场景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前沿知识,从而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环节中创设真实场景

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实际发展状况,创设相应的场景。比如教师自己动手沏一杯糖水,之后让学生观察这杯水能不能够溶解蔗糖,经过这样的观察步骤,学生能够发现放入过多的糖分就容易出现沉淀的状况。这时教师指出上一部分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经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篇13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教学活动的目标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学会学习方法,进而完成从注重分数到注重能力的转变。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只是在旁指导。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记忆,教学方式得到彻底的转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出他们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切实转变教学模式。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中,使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的内容充满好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如,在教学酸和碱时,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实验: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地,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的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化学的神奇,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知识的发现都是化学家通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得出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即教师先不宣布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因此对化学这门学科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综上所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初中化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