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38例,女5例,年龄45~77岁。随机分为干预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按肺叶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及自我随意锻炼,干预组除实施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外,于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稳定进行护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和对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术前存在不同的心理反应,而术后因胸部切口疼痛、活动无耐力等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患者不愿接受和不敢进行康复锻炼。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术前1~2天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治疗和术前、术后锻炼的意义,着重讲解术后早期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 早期护理干预:(1)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术后6~24小时开始,1次/3~4小时,3~5遍/次;术后4~7天,1次/2~3小时,5~10遍/次,以促进肺复张;术后7天至出院前,1次/1~2小时,10遍/次左右。(2)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4~72小时开始,待血压、心率、呼吸平稳,在心电监护下,由责任护士协助,鼓励患者分别做上肢和下肢屈、伸、内翻、外翻动作,5~10遍,2次/天;术后4~7天在先前锻炼的基础上,上肢锻炼增加握、举、拉运动,如用手摸前额至枕后、梳头等,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患侧上肢做上举、肩关节抬举、向上爬墙等运动,10~20遍/次,2~3次/天,下肢锻炼增加抬、蹬动作,如模拟踩自行车等,10~20遍/次,2~3次/天。(3)床上活动:术后6~24小时开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平稳,在心电监护下,由责任护士协助进行,顺序为:平卧位健侧卧位平卧位半卧位坐起,循序渐进,由被动运动变主动运动,尽量避免患侧卧位,以免引流管受压影响引流和刺激伤口增加疼痛。(4)下床活动:拔除胸腔引流管后,一般在术后4~7天可下床活动,顺序为:平卧位床上坐起脚支持坐位床边站立扶床活动离床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心律、呼吸的变化,如患者自觉呼吸急促、胸闷,即暂停锻炼,并给予必要的处理。术后7天至出院前,由扶行到独立步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距离。
1.2.3 锻炼过程中的护理评价及偏差指导:由责任护士每天监督患者康复锻炼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对患者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害怕疼痛影响伤口愈合的患者采取个别指导,纠正各种偏差。
1.3 观察指标:用术后并发症、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评价两组术后康复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干预组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1例,占13.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腹胀1例,便秘1例,占42.9%,干预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下降29.3%。
2.2 两组术后离床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表2可见干预组离床时间比对照组提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肺叶切除术后留有1~2条胸管,由于切口疼痛和体力不支,使患者不愿意接受康复锻炼。因此,对患者早期实施合理的康复干预,可改善术后功能贮量,增加肌力,减轻疼痛,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缩短术后恢复期[1]。
3.2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全麻插管后患者的咽喉部不适,对咳嗽排痰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不及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那么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就增大[2]。干预组无肺部感染例数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29.3%。 表2提示干预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说明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康复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3 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应重视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以往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由于缺乏对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认识,使一些患者常因术后伤口疼痛、体质虚弱和担心伤口裂开等问题而不敢大胆进行康复锻炼,导致并发症发生,影响身体康复。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患者愿意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身体恢复较对照组大大提前,生活质量也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5岁。患者均主诉有不同程度的夜尿增多、尿频、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入院后行直肠指间触及增大前列腺,辅以B超,尿流率检查等,所有患者均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前列腺癌等恶性疾病。病史3个月~10年,平均病史4.7年。前列腺体积20.4~98.6cm3,平均60.7cm3。所有患者无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禁忌症,手术过程为:尿道置入电切镜后观察前列腺增生大小、部位,精阜、括约肌,依次切除中叶、左侧叶、右侧叶,最后修整尖部。切下前列腺标本送病理科检查,留置导尿,膀胱冲洗。
2结果
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为71.5min,术中出血量68.9ml,冲洗时间3.0d,术后拔管时间6.4d。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与1~2w内出院,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例。见表1。
本组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与肺拴塞病例,患者满意度高。
3讨论
3.1术后护理
3.1.1一般护理 本组132例患者平均年龄60.5岁,机体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均下降,尤其对物的代谢较年轻患者缓慢,容易发生麻醉意外和其他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将患者推入病房后,应帮助其摆好,以仰卧位或低半坐卧位为佳。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有异常时及时汇报医师。老年人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拴塞的几率增加,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生命,应注意避免,可用热水袋热敷患者的腿部,或帮助其做机械运动,指导患者早期做局部肌肉等长收缩,逐渐过渡到肢体活动。
3.1.2冲洗管和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毕推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冲洗管和引流管,同时注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定期检查冲洗管道和引流管有无松脱、弯曲、歪折等,根据膀胱冲洗液的颜色来决定冲洗速度,并确保管道通畅。客观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和冲洗液颜色,有异常及时汇报以获得处理。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尤其是老年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故应密切观察冲洗液颜色、尿量和血压变化。出现膀胱刺激症时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物。
3.1.3拔管前后护理 临床经验发现,部分患者导尿管拔出后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少数患者不得不再次插管帮助排尿,给患者带来伤害。本组患者术后冲洗液清亮无血色后即停止冲洗,并辅以排尿训练。夹闭导尿管,待患者自主感觉膀胱充盈后,松开导尿管夹,让患者自行排尿,排空后再次夹闭,如此反复,该方法能很好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2~3d后拔除导尿管,拔出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
3.1.4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应及时行雾化吸入或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术后留置导尿管和膀胱冲洗均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更换尿袋时应穿戴无菌手套、帽子,尿道口和尿管周围用碘伏擦拭3次/d。
3.1.5心理安抚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负担一般较重,加上长期受到疾病困扰,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情绪易于波动。护理人员应该以安慰的口吻和关心的语气与其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治疗依从性。
3.2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严格禁止烟酒刺激[2]。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帮助排便,避免便秘引起前列腺窝再次出血。患者出院后应多饮水,起到尿液冲洗的作用,防止感染,且不要憋尿,以免逼尿肌受损。出院后可进行适当锻炼,帮助身体恢复,但应注意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骑车等可能伤及手术部位的活动。注意会清洁卫生,每天清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8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逐步提高[1],护理不再是被动、机械地完成医嘱,而是以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舒适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2]。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20例。其中脑挫伤41例,脑瘤36例,颅内血肿35例。男61例,女51例。年龄31~63岁,平均50.1岁。
1.2 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每组6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生理状况变化和满意度,利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P
2 舒适护理内容
2.1 生理舒适护理
2.1.1 美化康复环境:患者在麻醉尚未完全消失前,应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安全。室内禁止吸烟,室温在24~26℃,湿度60%~70%,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夏季要注意空调机送风口不要直接吹向受术者,以免不适或受凉,冬季用暧空调保暖。为提高患者的睡眠舒适度,房间的布置和装饰亦非常讲究,可根据患者的个人习惯设置。
2.1.2 密切观察病情,提供舒适卧位:神经外科患者大部分丧失或缺乏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协助患者做好一切生活护理。
2.2 心理舒适护理尊重患者,有礼貌的称呼患者,语言和蔼可亲,面带笑容,带患者至病房,向病友介绍新患者,使患者消除陌生、恐惧感。了解病情和患者一般情况,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如患恶性肿瘤、经济问题和预后,耐心细致地做解答。
2.3 社会舒适的护理:干预:社会舒适是指人际、家庭、学校、职业等社会关系中带来的舒适。护理工作的社会性是神经外科康复护理的特点之一。首先,护理的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精神面貌、病因病情各不相同,且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次,护理工作不仅只是面对神经外科患者,往往还要对其家属、朋友、同事及单位社区领导进行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指导。
2.4 灵魂舒适的护理:灵魂舒适主要是指方面所带来的舒适感。是人们吸取力量的源泉之一,在神经外科康复护理中,护理对象来源之广,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在了解一般情况的同时,要尊重患者家属的和风俗习惯[3],对其所信仰的宗教以及生活习俗,只要不是国家法律所明令禁止的,均应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3 结果
舒适护理组生理指标变化,如血压升高(χ2=17.33,P=0.000)、心率增快(χ2=15.43,P=0.000)、头痛头晕(χ2=5.55,P=0.018)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χ2=5.079,P=0.024),且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篇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多种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心脏供血突然中断、心肌发生急性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疼痛、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1]。随着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发展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理论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通过减少运动以降低心肌细胞的代谢压力,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康复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早期心脏康复不仅不会增加心脏负担,还能改善心肌血液循环,提高心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现就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心脏康复概述
1.1心脏康复定义:心脏康复是指通过联合治疗使心脏疾病患者达到理想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状态,使其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取最佳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健康训练不断延缓并改善疾病进程的一个过程。联合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以及运动训练等治疗方法。美国于1995年在《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中对心脏康复做出明确规定:“心脏康复是指通过医学评价、药物治疗、运动疗法、行为干预及心脏危险因素教育、矫正及咨询的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用以缓解心脏疾病患者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降低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稳定并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3]”
1.2心脏康复主要机制
(1)缓解衰弱效应。在20世纪初,临床出于运动会增加心肌压力、促进室壁瘤的形成、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的担忧,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且禁止一切活动超过60天[4]。然而长期卧床不起会使血容量减小,安静心率增加,产生性低血压,并因长期不运动而使肺功能减退,骨骼、肌肉萎缩及栓塞形成的机会增多。心脏康复就是提倡早期活动以缓解并消除长期卧床所引起的上述衰弱效应。
(2)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张静洁[5]等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冠脉血流状况较对照组良好,冠脉在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调节神经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后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张力,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更好地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加速心脏自律性的快速恢复。
(4)提高机体功能储量。在绝对卧床休息3周左右,机体最大耗氧量会减少25%左右。贺敏霞[6]等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3个月后,患者最大摄氧量增加25%以上。摄氧量的增加可提高心绞痛阈,减少心绞痛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1.3心脏康复开始时间及疗程:刘熔雪[7]等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d开始实施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脏康复,可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病情严重且已出现较为危重的并发症的患者,可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后7d左右开始实施低水平的限制性心脏康复训练。郭培琴[8]等认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降低心脏康复训练强度或者暂停康复训练: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步态不稳、头晕、疲乏;②收缩压上升>4 KPa或者下降≥2.67 KPa;③心率>110次/分;④心电图检查发现非梗死部位导联ST段水平上抬≥0.2 mv或者下移≥0.1mv。
李凤琴[9]等研究发现,在进行2个月左右的心脏康复训练后,45-75岁的中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而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上述指标提高幅度很小。出院后随访发现,中老年患者运动耐受量能保持良好水平,而高龄组于出院后半年或1年运动耐受量均下降到治疗前水平。由此可知,2个月的心脏康复训练对于高龄患者效果不显著,应适当延长高龄患者的训练时间。
2心脏康复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为突然,一般会伴有心绞痛、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会导致患者拒绝治疗;由于缺乏对心脏康复训练的了解及受传统治疗观念的影响,患者会对心脏康复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10]。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贯穿在心脏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在急性期主动与患者沟通,给其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采用触摸护理,面对紧张的患者可以热情与其握手,对于训练中难受的患者轻拍其肩膀,给予患者正面鼓励及支持,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对于对心脏康复训练有抵触情绪或者因绝望而拒绝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应通过热情沟通,告知患者心脏康复的优点,鼓励患者家属、朋友给予精神支持等方法,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11]。
2.2健康教育: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康复训练时期自我护理的知识及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吴静霞[12]等认为在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同时,指导患者在各种情况调控休息及运动量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心脏康复训练的质量,还能增强患者自我防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担心自己能否康复,而且担心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掌握该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情况,告知心脏康复训练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安排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身修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指导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戒烟戒酒,预防便秘,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体育比赛和惊险电影等刺激性强的节目。
2.3急性期心脏康复护理:急性期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TaylorR S[13]等认为急性期心脏康复护理应遵循下列程序:在发病第1天,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从第2天开始,患者取平卧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四肢,10min/次,2次/d;从第3天开始可将床头抬高75°左右,鼓励患者在床上主动翻身、漱口、刷牙、洗脸,适当主动活动四肢,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从第4-5天开始在床头垫一软枕头,鼓励患者90°靠背坐起,适当延长床上主动活动四肢的时间,对于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可鼓励其下地在床边站立10min。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尽量缓解患者紧张及激动情绪,通过准确评估训练状况及病情发展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无论患者是否有自觉症状,心脏康复训练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由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每次训练前活动均应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事先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14]。
2.4恢复期心脏康复护理:恢复期是指发病1周后至完全康复时期。恢复期心脏康复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加运动量,使患者的康复训练逐步从床上过渡到地上及室外,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生活计划。患者自主完成理所能力的自我照料,在饭后2h左右开始康复训练。第10天开始离下床站立、离床坐椅子;第13天开始在病房内走动;第17天开始在室外缓慢步行100m,步行距离及步行时间应逐日增加;第22天开始在室外步行350m左右,鼓励患者上下一层楼梯;第28天开始室外步行500m左右,鼓励患者上下3层楼梯,原地踏车70 W左右[15]。患者运动全程进行脉搏监测,告知患者不宜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担心病情复发而停止运动。
3结束语
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起而产生的衰弱效应,改善冠脉循环,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在心脏康复训练的同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林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5):200-201
[2]王曼.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96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diovascula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M]. 3thed.Champaign:Human Kinetics,1999: 4
[4]刘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03):306-308
[5]张静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219-220
[6]贺敏霞,程云,周志梅.运动疗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06):70-72
[7]刘熔雪,江小燕,马兴群,等.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04):350-352
[8]郭培琴,王春燕,杨巧燕,等.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601-8602
[9]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81-182
[10]郑逢博,张继红,李爱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14):139-140
[11]宋世谦,贾大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4(14):1645-1646
[12]吴静霞,刘惠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12):74-76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剖宫产产妇,均为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剖宫产术式均采用低位横切口术式,麻醉方法为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全部产妇均无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胎儿情况良好;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无内科合并症,无妊娠合并症,无精神障碍,排除死胎、新生儿畸形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5.6±4.1)岁;孕龄37-43周。体质量48-72kg,平均(57.2±16.4)kg,身高148-174cm,平均(157.36±17.35)cm。初产妇147例,经产妇53例。孕次1-3次。
1.2 术后护理
1.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好产妇术后的生命体征,及时地测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并与手术室所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做好产妇的基础护理、子宫复旧护理、会阴护理等护理工作。
1.2.2 切口护理 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是否有渗血,切口不易愈合的患者采用外远红外灯照射或微波理疗,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愈合。若出现局部发热、疼痛、红肿,体温持续偏高,说明切口出现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遵医嘱静脉输液进行抗感染治疗。
1.2.3 产后健康宣教 介绍母乳喂养及纯母乳的好处,早吸吮及按需喂哺的定义和意义[1]。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指导等。同时讲解就新生儿的喂养、日常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等。护理内容由责任护士对产妇一对一进行宣教进行示范,并鼓励产妇自己操作,护士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
1.2.4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h,6h后可进食小米汁、面条等流食,次日即可进一些流质饮食且多含维生素的食物,防止进食产气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应少量多餐,多进食高蛋白、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鱼、鸡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分泌[1]。
1.2.5 心理护理 剖宫产术后会留有瘢痕,这是产妇比较担心的问题,加之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对新生儿情况、母乳喂养等缺乏了解,产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产后要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评估不良情绪,做好解释工作,鼓励产妇说出自理的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回答产妇的问题,帮助产妇树立产后康复信心。特别对部分有重男轻女倾向而生女婴的产妇,对其及其家属要做好思想工作。
1.2.6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护士应从人文学角度考虑,既要减轻患者痛苦,又让患者乐意接受。护士把患者安稳地送回病房后,向患者讲明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持续时间,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部分疼痛敏感的产妇可在手术结束后使用新型镇痛泵,鼓励产妇早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血栓性静脉炎和肠粘连,还能够促进早排气,早排尿,以利于子宫收缩,减轻腹部切口张力[2]。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腹部肌肉紧张,咳嗽时,双手轻轻按压切口,减少震动引起的疼痛。术后疼痛发作时,可帮助其做徒手按摩,嘱其放松心情,转移其注意力。
1.2.7 护理 为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教会产妇按摩的方法,首先用热毛巾(50-60℃)热敷10-20min,避免毛巾过热烫伤皮肤。每次按摩前,按摩人员要清洁消毒双手,按摩用力适度,手法轻柔,用双手掌面的大小鱼际肌以螺旋式均匀按摩壁;右手从右乳下方按摩至左乳上方,左手从左乳下方按摩至右乳上方;右手从左臂内侧按摩至左乳侧面,交换左右手同前;硬结处要顺方向按摩,不要在硬结处搓、捏、挤[3]。
2 结果
该组产妇产后恢复良好,产后疼痛VAS评分为2.65±0.48,睡眠质量好,平均睡眠时间为6.12±1.52h。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心理状态良好。
3 讨论
剖宫产是结束高危妊娠的分娩方式,既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术后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护理理念,一切以产妇为中心,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了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切口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护理等基础护理以外,还要多开导、鼓励、安慰产妇,增加产妇的舒适感,满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需要,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泌乳。
参考文献
篇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32~74岁,其中结石性胆囊炎37例,胆囊息肉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手术医师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加微创系列手术器械,包括钛夹钳、分离钳、分离剪、抓持钳、冷光源拉钩、微创冲吸剥离器等,经直视下做微小切口(2.5―3.5cm),通过手术步骤与技巧将胆囊切除,再进行胆囊床电凝止血,冲冼检查术野无渗血、无渗胆汁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皮肤,切口用创口贴覆盖。
结果
4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1~5天,平均3天,较传统胆囊切除术住院时间缩短4~7天。术后并发症1例,为切口脂肪液化,经3~5次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微痛或无痛,术后8~10小时下地活动,12-24小时进食流质。
护理
术前护理:①术前病人准备。术前遵医嘱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检查医生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x线胸片、心电图等,特别要做比较详细的B超或彩超检查,以明确胆囊尤其是胆管情况,肝脏和胆囊的位置,并除外其他疾病。术前10~12小时禁食禁水,一般不需插胃管和导尿管,女病人和无胸腹多毛者不需备皮。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阿托品,术前排空膀胱,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等,一切准备完毕后,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②心理护理。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国内最新开展的微创手术项目,患者与家属对其了解少,因此顾虑多。为此护士应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要过程及优点,如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腹腔干扰轻微,术后8~10小时可下地活动,12―24小时可进食流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成功的范例,并让已手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告知患者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延长手术切口完成手术,并不影响手术疗效,使患者消除一切顾虑,增强信心,主动放心的配合手术。
术中护理:①物品准备。手术室护士应在术前准备好普通外科器械包1个,10cm×40cm多层带线纱布10块,高压蒸汽灭菌,直视微创胆道器械1套,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10小时,另备好可吸收止血绫、钛夹、4―0可吸收线、5ml注射器和1%利多卡因等。②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前30分钟调节好手术室温度,一般在22―25℃,湿度在55%左右,病人入室时热情迎接,平稳地把病人送至手术床上。协助麻醉师完成硬膜外麻醉后,帮病人取仰卧位同时对准腰桥,开腹后升起腰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接通所有仪器电源及各种管道,将电极板粘贴于患者小腿部,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光源,电凝输出功率以及光源开关,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结束时,用温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痕,为病人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运时注意保护切口,平稳把病人送回到病房。③洗手护士配合。术前应对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做充分了解,熟悉手术配合步骤,详细清点器械、带线纱布、缝针,以防遗留体内,消毒铺巾后,各器械按程序摆放,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做到术中准确,快速传递器械,保管好切下的胆囊标本并送病检。
篇7
关键词 喉癌;围术期;护理;研究
喉癌是由于喉粘膜上皮组织发生癌变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癌的1% ~ 2%[1],目前仍有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病人的身心健康。现在临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也就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喉功能。根据肿瘤病症的程度,一般采取全喉切除术、半喉切除术。由于此类手术切除范围广、伤口面积大,因此术后易引发咽瘘、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宋津辉等[2] 报道,喉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4%。术后病人首先是要从心理上适应永恒性或短时性失去发声功能导致的语言障碍和外观特征的改变,其次就是从生理上适应造瘘口呼吸带来的不便。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树立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1 喉癌围术期的护理研究进展
1.1 术前护理研究进展
良好的术前准备可以为喉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心理护理。
(2)口腔护理。
(3)呼吸道护理。
(4)病房环境护理。
(5)营养护理 。
(6)交流方式的准备。
1.2 常规术前准备工作
备好麻醉床、吸引器、氧气装置等,协助患者做好心电图、胸透、常规血液检查、电子喉镜、CT 等各项常规检查,有其它疾病者,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根据专科意见给予积极处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颈胸部备皮,必要时备血400 ~ 800mL。术前需禁食禁饮6-12h,术前1d 沐浴[5],术晨置鼻饲管,更换手术衣裤,术前半小时麻醉前用药,备齐用物护送患者入手术室[7]。
1.3 术后护理研究进展
1.3.1 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排痰护理、确保患者住院安全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
1.3.2 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在康复护理以及出院后应注意:
(1)戒烟酒,注意休息并保持休养环境的温度,避免体力劳动。
(2)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注意预防感冒,保持口腔卫生。
(3)保持愉悦的心情,尽量降低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交叉感染[18]。
(4)陶春花[15] 认为,出院要做好带管出院患者的卫生宣教,做好气管造口日常护理,防止异物吸入,禁游泳及淋浴,避免出入空气混浊、人流嘈杂的环境。
(5)语言训练,因气管造口与外界直接相通,患者无法讲话,可通过手势、写字板等了解患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还可以通过发音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来改善[5]。
(6)术后放疗的患者需带管4-6 个月,以免放疗期间出现气管梗阻危及生命,经喉镜检查喉腔通畅,黏膜光滑,可先试行堵管、拔管,确保安全。
(7)喉癌的反复、迁移常发生在治疗后的2 年内。在此期间,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发现颈部肿大、呼吸不畅、吐血等应立即就诊[19]。
(8)指导病人家属正确管饲病人的方法,出院时,应重新安置胃管,避免胃管脱落、扭曲。如鼻饲管不慎部分脱落,可自行插回原位,如全部脱出,则需到当地医院插入,切忌自行插管,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5]。
2 小结
喉癌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肿瘤之一,而常规的手术方法不足以满足病症的后期恢复,围术期的护理不容小觑。医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应该抱有良好的心态对待,积极配合。相信在将来,喉癌的围术期将日渐完善,而根据患者制定相应对策,必然会有利于病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 彭发凤. 围术期心理干预在喉癌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3,6(2):101-102.
[2] 宋津辉, 王玎等. 喉癌气管切开术627 例并发症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19-2120
[3] 夏荣, 邓彩弟, 殷娟. 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J]. 全科护理,2010,8(2):292-294.
[4] 卢宇玲. 全喉切除术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03:222-223.
[5] 高瑛. 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03:79-80.
[6] 刘云, 姜波, 何莉. 全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01:97-98.
[7] 刘艳. 喉癌喉全切围术期的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3):432-433.
[8] 胡小翠,谢燕平.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体会[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4):294-296
[9] 赵敏, 夏志卿.281 例晚期喉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2010,8(8):2006-2007.
[10] 林泳琴, 陈秀杰, 廖日娣.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早期症状观察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6):1617-1618.
[11] 李海晶. 喉癌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798-799.
[12] 崔志茹. 喉癌手术患者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5543-3544.
[13] 缪争.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护理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9-10.
[14] 李幼娣.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当代医学( 学术版),2007,07:98-99.
[15] 毕重丽. 喉癌手术10 例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84.
[16] 陶春花.58 例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0,33:74-75.
[17] 朱雅琴. 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早期处理及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
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9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术中快速病理报告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49例,浸润性小叶癌38例,其他9例;其中,左侧56例,右侧40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7例,高中及中专45例,大专以上14例;发病年龄27~81(36.0±1.8)岁,平均住院天数18 d。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大多能在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有56例在术后48 h内患侧上肢可活动、肩关节可外展,43例能坚持在6~12个月内完成化疗计划,出院前所有患者均能模拟各种功能锻炼的动作,出院时情绪稳定。
2实施方法
2.1心理评估及支持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和身体功能的改变,社交能力下降及角色的转变,对手术的畏惧和恶性肿瘤预后的恐惧,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消极、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入院时,护士通过视、听、问等方法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向患者介绍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以消除其陌生感。鼓励患者叙述内心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讲解疾病的治疗进展,介绍已治愈的成功病例,鼓励其与疗效较好的患者交流等。
2.2家属和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性干预在肿瘤临床中非常重要,可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负性情绪与家庭及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由于乳腺癌治疗时间较长,其治疗所需费用、疾病期间亲人的照顾、配偶的理解及子女抚养等问题均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因此,尽可能从多方面取得家属和社会支持。
3术前护理
3.1健康教育
乳腺癌最佳治疗途径是手术,因此,术前应根据患者接受能力介绍病情,详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听取患者诉说躯体及心理反应,作必要的解释和处理,必要时让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以身示教,消除患者术前思想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接受手术治疗。
3.2常规护理
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态,手术前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增强肌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术前1 d做好术野皮肤的准备,并做抗生素过敏试验。指导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咳嗽,以防术后肺不张和肺内感染,并练习床上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按医嘱给予术前药物。
4术后护理
4.1制定护理计划
了解患者手术中情况以便观察病情,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护理措施顺利实施。
4.2密切观察病情
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呼氧、平卧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6~8 h,因手术创面大,术后有并发出血的可能,应随时观察血压是否下降,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抬高患侧上肢,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以避免肿胀。
4.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护士应确认引流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严防脱落、曲折、阻塞,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状,如引流不畅,局部有积液积气,负压吸引不能奏效,应配合医生在积液积气处切一小口,排除积液积气,并密切注意患者呼吸状况。
4.4手术创口的护理
手术创口可用沙袋加压或带胸带加压包扎(胸带松紧度要适宜),注意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循环和脉搏。如引流颜色鲜红、短时间量多,应打开胸带观察皮瓣色泽,有异常应协助医生处理。
4.5饮食护理
术后第1天可进全流质,以后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利于切口愈合,促进病体康复。
4.6预防并发症
4.6.1预防肺部感染手术患者常因麻醉和手术创伤,可引起咳嗽多痰,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易于稀释咳出,并鼓励患者经常保持半卧位,有利于咳嗽咳痰,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利于引流。
4.6.2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应及时换药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周围清洁,有红肿疼痛应及时处置,有渗血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4.7康复指导
手术会损伤与肩关节运动相关的肌肉及神经,术后患侧上肢会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应教育、鼓励、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术后当日患者上肢制动,肩关节内收以防止皮瓣坏死,24 h可做手指运动,1~3 d做伸指、握拳、曲腕等动作,循序渐进,至14 d可做梳头、爬墙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轻到重,逐渐增加运动量。可进行每日1~2次的跳绳,避免患侧上肢负重。一般可在1年内恢复患侧上肢功能。
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5.1认真做好用药及复诊指导
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按服用方法和剂量使用;认识放疗和化疗的重要性,一般术后6~8个月内应完成化疗方案;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5.2继续功能锻炼
练习患侧上肢爬墙活动,逐渐抬高肩关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向前、向后、旋转运动,适应性的后伸和负重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患者往往对病程长、进展缓慢、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而失去信心,应使患者认识到运动可减轻化疗的疲劳及心理刺激,以及坚持康复锻炼对恢复肢体功能的意义,并与其他康复患者比较,以提高锻炼的兴趣。
5.3及早发现转移、复发的症状
指导患者行术区、锁骨上下区及对侧的自我检查。于月经后7~10 d检查,每月1次,发现肿块、溢液或疼痛、皮肤改变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
6讨论
乳腺癌患者是易发生心理障碍的脆弱人群,住院期间是进行健康教育,接受康复知识的最佳时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掌握康复知识和技巧,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改善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积极实现自我康复,减少并发症,最大程度恢复患侧上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篇9
肺叶切除术病人开胸手术创伤大且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再加上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知识缺乏,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而改善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01。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效的肺功能训练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促使肺复张和控制感染,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一2011年7月共对78例肺结核损毁肺实施肺叶切除术,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岁,病史l―40年。
2 术前呼吸道准备的健康教育
2.1 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对机体功能恢复起积极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首要因素之一。
2.1.1 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压力重,易出现焦虑等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运用心理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讲解手术前后肺功能训练和术后排痰的重要性,减轻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反应。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的治疗。
2.1.2 术前指导 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并适当练习。同时对吸烟、饮酒患者讲述吸烟、饮酒的危害性,让患者戒烟、戒酒,纠正营养不良,保持口腔卫生,练习床上排尿排便,向患者讲述手术后气管插管期间出现的不舒适无法用语言表达,术前2―3d向患者示教手势语言,以取得患者配合。
2.2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术前指导哮掌握有效的咳嗽的肺功能训练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
2.2.1 胸式呼吸 指导患者由鼻部慢慢吸气,使胸廓扩张,然后从嘴部慢慢吐出。
2.2.2 腹式呼吸 指导口才反仰倒位、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两膝轻轻弯曲,使腹肌松弛,一手放在胸骨捅部,以控前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脐部,以感觉腹部隆起程度和呼吸,帮助腹肌收缩,憋气约2秒,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韵2倍。
2.2.3 咳嗽运动瑚 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手掌轻按胸部,当咳嗽时以手支撑伤口令患者做一深呼吸然后呼气,当自肺深部咳嗽时,做一短呼吸,连续三次短呼吸后,咳一声。
2.2.4 简单吹气球方法 指导患者深吸气,然后尽量把气球吹大,直至吹尽气为止,每4小时一次。
2.3 刺激气管诱发咳嗽 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行刺激气管咳嗽。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斜卧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稍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可重复多次至痰咯出。
2.4 协助患者咳嗽 嘱病人反复深吸气2次后,用腹部带动胸腔,同时由护士帮助按厍胸蒋翦缘或叩拍背部,将痰逐渐咳出。
2.5 刺激气管诱发咳嗽 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行刺激气管咳嗽。刺激气管咳嗽前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斜卧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端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可重复多次至痰咯出。
2.6 协助患者咳嗽 嘱病人反复深吸气2次后,用腹部带动胸腔,同时由护士帮助按压胸骨前缘或叩拍背部,将痰逐渐咳出。
2.7 对能自行活动的病人 鼓励病人每月进行上、下楼梯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3 术后呼吸道康复护理:增强病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
3.1 实施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和协助病人术后早期排痰。一般在麻醉清醒后4小时即开始进行呼吸系统的恢复护理。指导病人做呼吸操。如深呼吸、叩背、咳痰、雾化吸人等,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痰液粘稠者,可口服化痰法,如需时可给予雾化吸人,使附着小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实行用力呼气技术,将痰咳出。
3.2 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应检查并记录气管插管位置的深度,防止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全麻清醒患者可通过手势或写字了解患者的需求。护士应向患者耐心地给予解释和安慰,清除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7d,经鼻插管可留置7-14 d.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24h换一次呼吸管道,用过氧乙酸1、2、3溶液稀释后浸泡消毒。经常规的翻身叩背、吸痰,仅能排出气管分支的分泌物,而细小支气管末梢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对此病人我们采用膨肺技术,同时配合气管滴生理盐水、叩背引流等进行有效咳嗽。不能自行咳痰的吸管吸痰。
3.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当时引流量的性质、量、颜色及浓度。胸腔闭式引流瓶始终保持负压状态,使术后胸腔残气和积液能充分引流,使患者侧肺复张,护理的关键是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脱落、保持通畅,术后早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美工方向挤压,胸腔管1次,保持水柱能呼吸运动而上下波动。[4]操作应坚持无菌技术,换瓶拔出接头时应用消毒纱布包裹,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引流量>100ml/小时,应考虑开胸止血,如怀疑胸腔引流管被血块阻塞,可通过挤压旋转等排除。
3.4 雾化吸入的护理: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选用降低痰液粘弹性的雾化吸人液,即生理盐水 lOml加摩蛋白酶4000ral,庆大霉素8万Il及地塞米松5m9进行雾化吸人。病人术后麻醉全清醒后即可开始,每日3次,每次30rain,必要时增加雾化吸人次数,每日4~5次,使痰液粘弹性下降,病人能顺利咳出痰液。
4 结果
本组78例肺叶切除术病人,运用健康教育在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和肺功能训练,术后指导病人呼吸,湿化呼吸道,改善低氧状态,协助病人咳嗽与排痰,增强了病人自我能力,达到了强化呼吸功能,增加手术耐受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呼吸道的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5 讨论
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排痰是肺切术后呼吸管理中的关键。人工辅助呼吸可有效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痰;咳嗽训练将支气管内痰液阻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改善呼吸肌的功能,从而提高勇气功能,促进气体液体排出,缩短胸管置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全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1.2尿失禁病因:尿失禁病因十分复杂,各种原因引起排尿与控尿的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包括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正常运动,神经体液对膀胱括约肌及盆底横纹肌运动功能的调节,任何一个环节使排尿与控尿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导致尿失禁。常见于:(1),先天性泌尿器官畸形。(2)神经性疾患,如脑疾患、脊髓疾患、精神病、糖尿病。(3)泌尿系统本身各种疾患及手术。(4)膀胱邻近器官的压迫、外伤或手术。
1.3尿失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底尾部皮炎及压疮。
2 尿失禁的护理
目前对尿失禁的分类未完全统一,可分为潴留性、反射性、急迫性、压力性等类别。本文就临床最常见的潴留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的护理分别作出综述。
2.1潴留性尿失禁的护理
尿潴留尿失禁是由于尿路有病理障碍或神经性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大量尿液积蓄在膀胱中而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因此,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是设法排尿。
2.1.1热敷法:热敷耻骨上膀胱区及会阴,尿潴留时间较短者常有很好的疗效;或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也可采用热水浴,如在热水中有排尿感,可在水中试排,不要坚持出浴排尿,防止失去自行排尿的机会。
2.1.2按摩法:先用中指在中极穴作快速轻柔点按,此穴有调理膀胱、输通水道的功能[4]。点穴诱导后,一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由底部向体部进行环形按摩3-5min。然后双手重叠放于耻骨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手法由轻到重,忌用暴力,使尿挤出。神志清醒者,可指导患者自己操作,取半坐位,深呼吸后屏住,尽量缩紧腹部,双手重叠放于耻骨上,四指用力压迫,逼尿而出[5]。膀胱底位于耻上3横指以上时,禁用此法,避免膀胱破裂,以及因在耻骨上加压,使尿液反流,引起肾盂积水[6]。若不成功,可刺激、会及,塞入开塞露等引发排尿动作[7]。
2.1.3敷脐疗法:用大葱250g、粗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再敷;或用独头蒜一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用胶布贴脐。
2.1.4针灸疗法:取穴三焦俞,中极、三阴交,以中强度刺激,补泻兼施,留针10分钟,一般退针半小时后可出现排尿。
2.1.5中药方剂常用的有:五苓散、八正散等。单味柳叶30~60 g水煎服,对尿潴留很有良效。
2.1.6胆碱类药物的应用:如新斯的明1mg肌注,或氨甲酰胆素25mg肌注,以增强胆碱酯酶活性,促进膀胱平滑肌收缩。但上述两种药物对有机械性梗阻者禁用。
2.1.7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应作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2.1.8穿刺抽尿法:在无法插入导尿管情况下,为暂时缓解患者痛苦,可在无菌条件下,在耻骨联合上缘二指正中线处,行膀胱穿刺,抽出尿液。对括约肌功能失调、非顺应性膀胱、意识不清的患者,采用经尿道或耻骨上膀胱造瘘进行治疗和护理[8]。
2.2排尿性尿失禁的护理
正常膀胱有尿液积聚时就会传至大脑中枢而控制排尿。该类病人膀胱有尿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将信息传至大脑控制中枢,反射性的随膀胱压力上升而不知不觉地排尿。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是集尿。
2.2.1便壶、便盆分别适合于神志清醒的男女患者使用。
2.2.2失禁护垫、纸尿裤适用于各类尿失禁患者,是现今最为普遍也最安全的方法。
2.2.3葛龙梅等[9]采取保鲜袋接取尿液方式:将保鲜膜袋口打开,将全部放入其中,取袋口对折系一活口,系时注意不要过紧,留有1 指的空隙为佳。
2.2.4软包装输液袋接尿方式:将软包装输液袋底端中间剪一适合大小的开口,用医用胶布或透明胶将切割面边缘封贴,使边缘平滑以防伤病人皮肤。使用时将病人从开口处放入输液袋,输液管连接床旁接尿器即可。
2.2.5缪凤超等[10]采用制成接尿器的方式:选择适合患者大小的式尿袋,勿过紧。在患者腰间扎一松紧绳,再用较细松紧绳在口两侧妥善固定,另一头固定在腰间松紧绳上,尿袋固定高度适宜,防尿液反流入膀胱。尿袋每3天更换1次。女病人可用吸乳器连接胶管接尿。
2.2.6高级透气接尿器:使用前根据性别选择BT-1型(男) 或BT-2 型(女) 接尿器。先用水和空气将尿袋冲开,防止尿袋粘连。再将腰带系在腰上,将放入尿斗中(或接尿斗紧贴会阴当中) ,并把下面的2 条纱带从两腿根部中间左右分开向上,与三角布上的两个短纱带连接在一起即可使用。
2.2.7自制饮料瓶接尿方式:将500ml软塑料瓶,用刀割去瓶口部,然后把开口斜切成一半弧形,再用医用胶布或透明胶将切割面边缘封贴,以防用时割伤病人皮肤。使用时病人仰卧,将瓶口贴紧于会,斜放于两腿之间即可。
3 皮肤护理
尿失禁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骶尾部皮炎及压力性溃疡(压疮)。这是因为尿液长期浸湿皮肤可使皮肤角质层变软而失去正常防御功能, 加上尿中氨对皮肤的刺激,常引起皮肤红肿、溃烂或皮疹,甚至发生压疮。故做好皮肤护理对尿失禁病人极其重要。无论那一种尿失禁的患者均要注意会清洁,每日数次用温开水(最好用热生姜水)清洗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另外,(1)使用尿布或纸尿裤者要及时更换。(2)使用式尿袋法的患者使用前洗净会阴,涂爽身粉保持干燥,每日2 次。(3)对行保鲜膜袋法的男患者,每次排尿后及时更换保鲜膜袋。(4)采用高级透气接尿器法的患者注意接尿器应在通风干燥、阴凉清洁的室内存放,禁止日光暴晒,经常冲洗晾干。使用时排尿管不能从腿上通过,防止尿液倒流。(5)导尿管留置期间是发生菌尿的危险阶段[11]。据报道,导尿管留置3-21d,病人菌尿发生率按每日5%递增[12]。留置导尿一般先持续开放2-3d,3d后每4~6小时开放导尿管排尿[13]。尿管要保持引流通畅,当发生膀胱炎或尿管堵塞现象,应及时更换,不能机械的定期更换[14]。每日除会阴护理外,根据测得的膀胱容量,定量进行膀胱冲洗[15]。临床研究证实[16],多饮水(每天2000--4000ml),多排尿,对尿道可以起到自净作用。此外,长期卧床者要保持衣裤、床褥清洁、干燥;经常变换,每2-3h翻身一次;受压部位经常给予按摩,在容易受压的骨突处,如骶尾部,内、外踝等放置软胶垫,预防发生压疮。 转贴于
4 心理护理
尿失禁对病人心理影响很大,普遍有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明显的心理障碍[17]。病人会感到自己很脏,身上有异味会被人歧视,进而有自卑、孤独等敌对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护理成功的保证[18]。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主动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适时地同情、关心、安慰、鼓励病人或通过一些形体语言如点头、手势等达到心理支持的目的。并保护病人的自尊,为其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为病人进行翻身、更换尿布衣物等操作前要先做好解释工作,并用屏风遮挡病人,注重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以取得他们的信赖,并使之获得安全感。
5 饮食护理
提供良好的均衡饮食,保证足量热量和蛋白质供给,同时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6 其他
通过制订饮水计划、定期排尿、训练膀胱功能如盆底肌张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电磁刺激疗法和各种阴道、尿道装置等方法,对尿失禁均有一定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朱炳.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0,4(7):317.
[2]周锡芳.尿失禁的分类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21(8):53.
[3]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谭伟丽,将丽红.综合膀胱训练对腰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尿潴留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7,(12):2391-
2392.
[5]王元娇.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4,19(2):126-127.
[6]肖玲玲,孟伶.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0):901-902.
[7]梁艳群.脊髓损伤致截瘫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0,4:12.
[8]梁志.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43-44.
[9]葛龙梅,于虹.巧用一次性薄膜保鲜袋接取尿液[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2):152.
[10]缪凤超,韩香芝.在男性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 649.
[11]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尿管与医院秘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12]马华丽,徐红.预防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护理对策[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119-120.
[13]张美英,燕美琴.留置导尿时不同方法对病人膀胱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4):88-89.
[14]侯树昆.脊髓损伤病人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65-66.
[15]刘若群,张晓萍,宋春艳,等.颈脊髓损伤病人脊髓恢复后期泌尿系护理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73-574.
篇11
doi:10.14033/ki.cfmr.2016.25.05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70%以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生物学特性为多发、易发、复发[1]。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有效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因膀胱灌注需长期坚持,且有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意识差,依从性不高,术后不能坚持化疗,增加了肿瘤复发机会。笔者所在医院对6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干预+常规护理治疗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1~80岁,平均(51.0±12.1)岁,均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发47例,多发15例,复发18例。灌注化疗药物采用丝裂霉素38例,羟基喜树碱24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化疗。采取随机抽样将62例分成两组,干预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术后均按诊疗操作规范执行膀胱灌注计划。即术后每周1次×8,以后每月1次×10。疗程共12个月,灌注18次。膀胱灌注要求膀胱内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浓度及保留一定的时间,灌注前患者需排空尿液及禁饮水,以保证药物浓度及疗效,灌注完毕并拔出尿管后嘱患者平躺20 min,并按左侧、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及坐位顺序,每隔20 min变换1次,共保留100 min。使化疗药物充分与膀胱黏膜接触,充分发挥药效[3]。100 min后排空膀胱并及时饮水约1000 ml,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膀胱的刺激。同时多休息,3~4 d内清淡饮食为主,灌注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有无不适、血尿、发热等(上述工作均有值班护士完成)。
1.2.2 干预组 在与对照组同种药物、同种方法灌注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1)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卡:健康卡由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知识结构、经济状况、住址、电话、手术方式、病理分级及膀胱灌注方案等构成,每位患者由专职一对一护士全疗程管理及随访,随访结果与经治医师交流,共同制定复查时间及内容。膀胱灌注因需长期反复进行,患者配合的积极性与其对化疗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有关。患者对膀胱灌注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治疗周期和复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较高。健康卡可以减少患者全灌注期间的宣传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4]。(2)心理干预:膀胱癌术后常规的化疗时间长,每个疗程间隔也长,不少患者对癌症产生一种恐惧,认为是不治之症,对病情预后无信心,放弃治疗或态度不积极,导致延误治疗时机;也有患者因家庭、经济、知识等对疾病认识不足而放弃治疗,患者在膀胱灌注中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心理。一是化疗过程包括反复浸入性置入导尿管;二是化疗药物刺激而引发的并发症。对膀胱癌灌注化疗患者实施交流性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5],庞建妮[6]研究发现手术及术后患者焦虑心理干预的相关内容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压力,确保患者术后心理健康。(3)灌注前干预:由于手术刺激,导尿管刺激压迫,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可能诱发膀胱痉挛,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可诱发出血、感染、化疗药物灌注时间不够等并发症[7],可以灌注前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缓解,灌注药物调整至25 ℃~30 ℃,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根据每位患者尿道情况选择适合个人的尿管,操作时选择隐蔽的环境,减少患者因可能暴露隐私而带来的焦虑,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若遇女性经期或泌尿系感染,男性、附睾炎时延迟当次化疗。(4)灌注时干预:操作中严格无菌,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减少恐惧和疼痛,选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麻醉及,播放轻音乐,化疗药物灌注后注入膀胱空气10 ml,利于膀胱壁扩张,药物与膀胱黏膜接触充分,避免药物残留于尿管内,钳闭尿管充分变化后拔出尿管,防止在拔出尿管时药液流入尿道内[8]。(5)灌注后干预:除规范的外,提供专门的休息室,提供相关书籍及宣传册,若患者为文盲可当面宣教。讲述并发症的预防,及按时复查的意义,叮嘱患者本人所需观察的内容等。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6)不良反应的干预:通过电话定期随访,向患者解释并发症的原因并记录入个人健康档案,与经治医师共同制定解决并发症的对策。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对膀胱刺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通过减少灌注剂量、延迟膀胱灌注间隔时间来缓解症状,严重血尿者可暂停膀胱灌注[9],对尿道狭窄患者记录尿管型号,选择山东福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超滑导尿管,产品型号为F8号,为防止因尿管较细而引起灌药时药物外渗,女姓患者插入深度为10~12 cm,男性患者灌注时应选用带导丝的尿管。(7)恢复期干预:护士叮嘱患者平时多饮水,尽量少食用腌制和辛辣食物,应多吃蔬菜水果,适度锻炼,多与他人交流,不自闭,因膀胱癌术后化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且每一个周期时间间隔又很长,护士要告知坚持化疗的意义及重要性,膀胱癌易复发,若有异常及时复诊,并定期3个月按时复诊,患者每个灌注周期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患者的健康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注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灌注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膀胱肿瘤的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已明确TURBt、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易复发、复发后级别增高的特点。T3患者约50%~70%,T1患者约80%术后复发,胡明进[10]对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与TURBt术后随访3年,肿瘤复发率、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手术中,会因膀胱潜伏病变发展为新肿瘤,或医源性膀胱种植。绝大多数患者于术后2年内复发[11]。术后行辅化疗药物灌注有助于预防或延长肿瘤的复发及进展,清除残余肿瘤及膀胱原位癌[12],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具有全身吸收少,反应较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的特点。但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有周期性和特异性,故规律重复灌注明显优于单次膀胱灌注,因此膀胱灌注治疗是膀胱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应用个性化干预护理对患者术后化疗的依从性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护理技能,增加患者膀胱灌注的完成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个性化干预是一种一对一护理模式,犹如家庭医生,建立患者基本信息,通过个性化差异操作,制定适合该患者的灌注操作流程及健康教育,为该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谭琼芳[13]研究发现,个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还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因为患者病情、个人性格、文化程度等综合情况存在差异,导致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膀胱灌注的重要性认识不一,常规膀胱灌注使得部分患者难以坚持,并随并发症的发生、复发等放弃治疗。护士有必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心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主动与患者交流,让患者充分参与治疗,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关心患者生活,灌注中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灌注药物,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尿管的选用,灌注药物的加温,尿管拔出时间,消除患者灌注后的恐惧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个性化干预护理有利于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既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又便于操作实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兵,张亚强,刘英山,等.中药消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64-265.
[2]黄芬.非麻醉下经尿道等离子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2):1332-1333.
[3]杨建华.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1,15(24):189-190.
[4]经霁,全翔凤,陆素青,等.健康教育卡在浅表膀胱癌手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26-27.
[5]吴健仪,李燕,骆_云,等.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237-238.
[6]庞建妮.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71-72.
[7]刘华,潘海龙.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3,17(12):99-101.
[8]于航娜,柳冉冉,申智慧,等.丝裂霉素持续循环热灌注在预防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62-63.
[9]叶平,彭美荣,何丽文,等.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化疗后再行生理盐水膀胱冲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19(2):41-42.
[10]胡明进.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67-69.
[11]王芳.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9(7):90-91.
篇12
1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2岁,均为机器压砸伤。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环指3例。断面在指末节以远。缺血时间2~6 h。手术方法:由于残断端无法找到正常静脉,采用适当缩短指骨后,均采用双侧动脉吻合,非优势侧指动脉(即较对侧稍细之动脉)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处以结扎,同时以指端一侧切一约0.5 cm×0.5 cm创面,深度至真皮层,以创面渗血为度。
2护理
2.1环境
术后住单人病房,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限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温在20~25℃,湿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触再植指,尤其是冬天。术后用60 W照明灯照射再植的手指,灯距为30~45 cm,24 h维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体血管扩张。
2.2饮食
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食胀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室内禁止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动脉痉挛影响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绝对平卧1周,绝不可提前下床活动。上肢外展,禁止患侧卧位,以防肢体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加强夜班巡视,防止发生熟睡后移动或压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创面放血护理
注意:①术后伤指用无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状,然后将无菌纱布剪成约4 cm×3 cm 小纱布块,轻轻填塞在患指周围,以便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仅更换指端周围渗透血的小块纱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换敷料时,坚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时擦净创面周围血迹。②术后2~3 d创面渗血会逐渐减少乃至停止,此时可再于创面周围注射肝素0.1 cm,几分钟后创面会继续渗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维持创面渗血3~5 d,此时侧支循环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钠量一般为0.1 cm,注射量过多,创面渗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释为宜。③放血时间一般3~5 d,但应根据离断部位而定。停止放血应严格观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颜色、张力及充盈度无改变,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观察处理
术后1周内严密观察患指腹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端出血情况。一般24 h内每30 分钟观察1次,24~72 h内每小时观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时观察1次。正常情况下皮肤色泽红润,温度、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①指体肤色:再植指体肤色应与健指一般红润,皱纹明显,指腹丰满。如由潮红转苍白,为动脉痉挛或栓塞所致,由潮红变暗紫说明静脉回流受阻。②指体温度:正常或略高于健侧1~2℃,若仅吻合1条指动脉,指温低于健侧1~2℃。如果指温下降4~5℃,应考虑有血循环危象的发生。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指压甲床后,1~2 s内恢复充盈。如果指动脉供血不足其充血缓慢,供血障碍时消失,静脉回流不畅时充盈加快。④指腹张力:静脉栓塞时,张力增高,而动脉痉挛时张力降低。⑤放血颜色:颜色鲜红说明血运正常,颜色暗红为静脉淤血,无血或少血为动脉痉挛。血循环危象的处理: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判断是静脉危象还是动脉危象。分析原因鉴别血管痉挛与栓塞形成。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罂粟碱30 mg肌内注射,观察30 min,如果缓解为血管痉挛。处理方法:拆除张力大的缝线,取舒适给予止痛。避免躁动,升高室温,用温热的洗必泰清洗皮肤缝合处。若无血循环恢复则应该疑为血管栓塞,报告医师进行手术探查。如指体颜色发绀、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加快,表明静脉淤滞。如指体变得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减慢,表明动脉痉挛或栓塞。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6疼痛护理
疼痛刺激机体引起生理变化,可诱发血管痉挛,同时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疼痛难以忍受时给药,术后预防性给药,口服曲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时,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痉抗凝药物应用
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解痉抗凝药。如:罂粟碱、双嘧达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应特别注意,以防有严重出血现象。需定时检测出、凝血时间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钠12 500 U静滴,24 h维持,滴速一般为5~7滴/min,应用3~5 d,以延长凝血时间,利于指端创面持续渗血,可根据指端创面渗血情况适当调整滴速(用输液泵),若创面渗血较快,可适当降低滴数,否则,可适当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过10滴/min。
2.8心理护理
患者伤后心理和情绪变化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强信心。
2.9康复护理
再植指成活术后2周后在不影响血循环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开始,向下轻轻揉捏指间关节,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这样起到软化关节及腱鞘的作用。术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导患者行患指主动屈伸动作,动作应缓和,用力恰当,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术后7周后可作对抗阻力活动。尽力主动屈伸手指活动,同时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可应用各种辅助器械和物体,增加锻炼时的兴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动练习手指外展活动,用手指夹物练习手指内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练习关节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导
出院时教会患者如何功能锻炼并讲述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4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为87.0%。随访3个月~1年,成活手指外观满意,皮肤红润,手指主动屈伸活动灵活,活动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达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8 mm。
篇13
【关键字】烧伤 感染 预防 护理
全身侵袭性感染即创面脓毒症和败血症的防治,往往是严重烧伤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近30年来烧伤感染一直占烧伤死亡原因的首位。常见细菌为金葡菌,绿脓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以及其它肠道阴性杆菌。严重烧伤还可能出现毒菌感染、厌氧菌和病毒感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作出早期诊断。因此必须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抓住下述早期症状变化:①体温骤升39.5~40℃或反常的下降;②心率加快达140次/分以上,呼吸增加,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③精神症状如谵语,烦躁。幼觉等;④食欲减退,腹胀或腹泻;⑤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其深Ⅱ度痂皮见针尖大小的溢液点或出血点,数目在不断增加或渐趋扩大,或肉芽创面灰暗,高低不平,有暗红色的点状坏死;或已成活的皮片呈蚕蚀状被侵袭,不见扩大反而缩小;⑥白细胞增高或不断下降,中毒颗粒增多。可根据这2~3个症状或体征作出早期临床败血症的诊断,先按败血症治疗,不必等待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另外,败血症发生前24~48小时,已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杀菌活力和趋化性降低,巨噬细胞也类似改变。T抑制细胞在败血症时数量增加,纤维连结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减少。当然败血症的确诊应该是除临床症状外,还必须有血培养阳性结果为依据。 如果出现明显腹胀或肠麻痹,神志恍惚,创面坏死,淤血、潮湿、糜烂或已生长之皮片脱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已属败血症晚期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人,往往以高热、白细胞显著增加、狂躁谵语、精神淡漠,肠麻痹及中毒性休克为多见。这种症状体征上的差异,可结合创面菌种变化去分析判断,供选择抗菌药物时参考,但应注意到烧伤败血症可能非单一菌种,常有混合感染。为了进一步明确菌种计数,对诊断亦很有帮助。临床上也见到死于败血症的烧伤病人, 死后心血培养仍未生长细菌,这与大剂量的抗生素应用有关,也与创面或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被吸收到血循环的细菌内毒素的重要致死作用有关。
1 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床边隔离,减少或防止细菌的入侵,尤其是绿脓杆菌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交叉感染。在静脉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防治静脉炎。为防导管败血症,禁止在大隐静脉近端切开,插管至髂外静脉、下腔静脉。静脉切开插管或穿刺应由四肢远侧开始,尽量远离创面和避免通过创面作静脉切开。如急诊抗休克输液已做了通过创面的踝部静脉切开,要妥善保护,及时更换渗湿敷料,插管超过3天即拔管。如静脉通道附近有红肿疼痛反应,输液不够通畅,或由近端挤压出脓性分泌物时,应立即拔管,创面敞开。总之,导管败血症应十分警惕,并注意预防。
2 营养与支持疗法
这是防治感染的基础。大面积烧伤每天需补充热量16720KJ(4000kcal)以上,蛋白质100~150g。热量与氮的摄入以100:1较合适。营养补充以口服为主,口服不足加静脉补充。根据病人饮食习惯改进烹调技术和内容,进高热量蛋白饮食,脂肪控制在5~10%,同时放硅胶胃管,滴注要素饮食(可在夜间),其浓度和量均宜逐渐增加,以病人能耐受不引起腹泻为度。外周静脉内可以滴注25%葡萄糖能量合剂,前两者需用双头输液器同时滴注,避免使用深静插管带来的感染危险,注意补充全血,血浆及人体白蛋白,维持Hb100g/L以上,血浆白蛋白30g/L以上,肌注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针对绿脓杆菌感染输以绿脓杆菌免疫血浆,增强抗感染能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低血钾、酸中毒。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3 正确处理创面
是防治全身感染关键之一。烧伤休克较稳定后及早清创,外用AgSD,尽早暴露创面。抗体休克期间随时更换潮湿的敷料及床垫。48小时后及早翻身,处理并烤干创面,有利于预防感染。对大面积Ⅲ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是预防败血症的积极措施。对于尚未切痂的创面保持干燥,经常检查有无痂下积脓,及时引流。已发生败血症的情况下施行切痂手术应慎重考虑。衡量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但要找准创面感染病灶,还要顾及肺部感染情况,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若迫不得已需要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时间短,仅作抢救性病灶切除,然垢用异体(种)皮覆盖。广泛深Ⅱ度烧伤痂皮溶解发生败血症者,需尽量清除痂皮,清洗、引流,湿敷与半暴露相结合,外用抗菌药物。感染的肉芽创面应防止过长时间的受压,覆盖的异体皮、异种皮、冻干皮等,在败血症时需每天检查并及时更换。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武器,但必须通过机体才能发挥作用。由于耐药杆菌的增加,临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治疗烧伤全身感染逐渐失去应用价值,而需要新一代的抗菌药。如G-杆菌属感染,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克雷伯杆菌、硝碱盐阴性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可先用丁胺卡那毒素、先锋必、新型青毒素Ⅱ等。乙型溶血性健球菌感染仍选用青毒素G。羧苄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降低,氧哌嗪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唯此两种药物用量宜大。
在用药方法上,临术未明确细菌学诊断和药敏结果前,可参照创面上分离到的菌种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要用很早,用量足,稀释在100ml葡萄糖液或等渗盐水内静滴,每种抗生素间独给予。2~3种抗生素交替滴入,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针对性强者,常常在24~36小时可以看到初步效果。败血症症状控制后及时停药。另外,在切除有细菌集落的焦痂时,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前、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均要静滴抗生素,直到术后3~4天全身情况较稳定。
5 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病室要求 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湿度60%~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中午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心理护理 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晨、晚间护理 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褥疮护理 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护理。
护理记录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及创面情况。
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烧伤治疗的重要,同时需了解患者以前的饮食嗜好,习惯及以往的胃肠消化功能,以便科学的、合理的安排营养。
除休克期外尽量鼓励患者口服,合理安排进食与翻身的时间,减少餐前治疗,同时给予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饮食需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除一日三餐主食外,可根据患者氮平衡及全身营养状况,餐间给予牛奶、鸡蛋、酪蛋白、豆浆、水果等,尽可能做到少食多餐。
进食困难(口唇部、口腔黏膜烧伤)、食欲差及昏迷患者可予鼻饲,选择适合的胃管,插入后用纱带固定,做好鼻饲常规护理,同时应做到分次少量慢速灌入。使用胃肠营养泵可维持于每小时100~150ml速度持续泵入,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并防止鼻饲管阻塞和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