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
1.1园林艺术设计
园林艺术设计是一种可以保证园林环境符合艺术审美的环境建设措施,改造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并使其满足特定的需要,是园林艺术设计的特点,因此,园林艺术设计更具艺术性。古代园林艺术设计主要用于私家园林建设,现代园林艺术则不拘泥于私家园林建设,其中,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
1.2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是指统一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场景,使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存在艺术美感,提高人们的幸福度和愉悦感。城市景观设计对一些设备设施的参数具有明确要求。例如,步行适宜长度为500m,超出这个长度会对人们的体验造成影响;如果行走的人们经常负重,步行长度不宜超过300m;观赏性景观树木枝条间距控制在30m以内,观赏性花卉间距控制在9m以内;小区路宽6~9m、组团路宽3~5m、居住区道路宽20m以上、小区内部道路宽2.5m以上、人行道等同类道路宽1.2m、轮椅通行道路宽1.8m以上。L型、T型、O型回车场规模参数(如图1所示)[1]。
1.3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
1.3.1展示城市形象。园林艺术设计能够让城市景观具有艺术特征和气息,人们观赏城市景观时,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内涵。若将园林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则可以打造出一张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所以,景观设计能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1.3.2体现城市历史。园林艺术设计可以利用一些特有的艺术手法,在布置绿化景观时将城市历史展现出来。人们通过观赏城市景观,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从而增强城市景观对居民的吸引力。相比纯艺术类景观设计,历史类景观艺术设计更容易拉近城市与居民之间的距离[2]。1.3.3引导城市风貌。城市景观设计对区域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覆盖面积中乔木与灌木比例、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道路绿化普及率等参数均具有明确要求。因此,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对城市风貌产生引导作用,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贯彻低碳环保理念、传承文化历史。城市景观设计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式如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Sj1Sj×100%(1)公式(1)中:Sj指的是建成区的总面积;Sj1指的是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绿地面积之和,以上单位均为km2。城市景观设计中各城区的绿地率公式:城市各城区绿化率=SJ1SJ×100%(2)公式(2)中:SJ指的是城市各城区的总建成面积;SJ1指的是城市各城区建成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以上单位均为km2。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公式: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LD1LD×100%(3)公式(3)中:LD指的是城市道路的总长度;LD1指的是城市道路中两侧种植行道树的长度;以上单位均为km。图1回车场规模景观设计
2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城市景观设计应尽量丰富所选的乔木、灌木等,使城市景观设计具有艺术性。以成本符合要求为前提,通过选取本地植物树种,降低景观成本,乔木和灌木的结合可以从空间方面实现物种多样性原则。若只移栽种植乔木或灌木,与同时移栽乔木和灌木相比,景观效果、生态稳定性要差很多。乔木与灌木结合(如图2所示)。
2.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的是城市景观设计应综合考量环境、生活、自然、绿化、城建等因素,保证园林艺术设计能从不同角度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而不能只考虑其艺术性,否则单一性质的城市景观设计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景观需求[3]。
2.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做好整体和局部规划,保证平面和空间角度园林艺术设计能够相互融合。否则园林艺术设计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会产生割裂感,从而影响人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看法和感受。某公园规划绿地(如图3所示):
2.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自身环境资源,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城市景观。只有在城市现有的景观设计基础之上,再利用各方面景观资源,才能促进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原则应在改建、新建城市景观时,尽量使其新旧景观特点不同,而不应在完全不同的城区按照相同的设计思路,使用相同类型和数量的景观资源。
2.5保护性原则
保护性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以不损害原有生态环境、植物树种、历史建筑为核心,不能以牺牲保护性资源为代价,全盘修改整个城市景观,否则容易使城市景观设计失去原有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
3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保持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一致
园林艺术设计人员应先详细了解城市最近几年的发展规划,然后再结合各个城区建设时间、地理位置、时间周期、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观树种,保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规模一致。
3.2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理念
园林艺术设计应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面对的主要人群是全体居民,但居民的审美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应尽量建设一些雅俗共赏的城市景观,增加居民对城市景观的认同感,以人为本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
3.3利用现代艺术展现园林景观风貌
从现代艺术角度完成城市景观设计,随着建筑行业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目前景观设计材料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材料成本更低、更易维护,且景观展现效果并不次于传统建筑材料。
3.4加强对城市区域植物的利用
园林艺术设计对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植物的花期、颜色变化情况,花香、高度、移栽成活率等。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地域的影响,为保证植物能够在移栽后达到预期效果,选择本地植物为最佳。
3.5体现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园林艺术设计包含建筑、绿化、景观等内容,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以绿化为主,很多城区景观设计都难免受到建筑位置和高度的干扰。因此,应直接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尽量保留已经存在的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可将景观设计中的问题转变为优势。
4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4.1增强城市景观的美感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按照古代园林的设计思路,构思“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亭台流水”的景观设计布局,相比其他设计思路更具艺术美感。如果城市景观设计只能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基本需求,则城市景观设计作用将大大降低。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为了起到增强城市景观美观的作用,必须合理利用园林艺术设计思路,以城市规划整体为中心,不能只局限于一草一木的细微布局,更应从空间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城市整体景观的美感。
4.2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对树木、流水等景观的布置,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然后将各个小型生态系统统一成一个大型生态系统,最后通过小型园林生态系统完善大型城市生态系统。园林艺术设计必须结合最新的生态环保理念,合理选择布景材料,降低污染和噪音,给周围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从而提高城市居民整体幸福感。
4.3展现城市精神文明
篇2
“公共艺术既是一种外在的、可视的艺术运作和存在方式,同时在整体上又是一种蕴涵丰富社会精神内涵的文化形态。它是艺术与整体的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艺术的开放性平台,也是当代政府公众社会和艺术家群体之间进行合作与对话的重要性领域”。公共艺术属于城市美学的研究范畴,具有多元性、艺术性、文化性和生态性。
1 现代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现状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起源。由于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大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再满足于遮风避雨和简单的衣食住行。于是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纽带,是城市环境景观的集中展示,同时还承载着人们从私密空间走向开放空间的心理需求。解决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功能设计与设计功能的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更重要的问题。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密切联系,具备着展示与陈设的功能与作用。它体现着城市的生活价值取向及文化内涵,凸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形象、发展艺术文化、美化城市环境、传承地方传统,与城市景观的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本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往往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等多重功能。
2 灯光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
景观照明的发展建设在我国起步的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大城市在景观照明发面形成先驱,认识到开发城市景观照明的重要性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灯光景观早已超出了单独的泛光照明的范围,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夜生活的时间也会随之拉长,各种照明设施延续了白天的时间,夜晚所呈现出美丽的灯光景观作为一种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展现在市民面前,开发城市夜晚景观对于凸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形象、发展艺术文化、美化城市环境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如北京长安大街及王府井景观照明的工程;重庆“光彩”工程等等。这些成功之作,对以后的景观照明工程起到了启示的作用。从单一的视觉刺激发展成为包括听觉、视觉、动感甚至味觉等全方位的感受体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城市繁荣的特征之一就是美丽的灯光夜景。设计者是依据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科技知识而创作,灯光的调度设计也应随环境及意境而变化设计,它不仅注重周围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及由此对人们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因此城市照明由理念跨入艺术领域,一切居住、娱乐、社交场所的灯光环境均应满足主题的表现和视觉的舒适性要求,使人们在现代都市中照明技术与艺术相交融中体验到高品位视觉享受。
灯光景观设计体系包括两部分:灯光体系和景观体系。以笔者居住的城市的安徽六安皋城广场的景观灯光设计为例:皋城广场是六安人民社会活动的中心,用于休闲、聚会集散、交通、商贸交流等。同时也是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展示着城市的人文景观环境空间,在进行广场的景观设计时应从形象、功能、环境等综合考虑。广场以各种灯光为主要媒介,既要考虑细部的照明也要考虑结合街区的大环境,与周边的各种建筑物融合、互相渗透,共同来体现夜景的氛围效果,以塑造六安这个中等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夜间形象,也是六安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景观中灯光的设计,可以达到与外界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提高城市的风貌及艺术的内涵。皋城广场的设计与周边的环境具有连续性,有道路、建筑、庭院、小品等,它们与皋城广场共同存在,在设计时进行了整体的考虑,同时灯光是作为引导人们进入广场空间的指示性存在而设计的,利用灯光的不同颜色、色性,突出光色影效果与主景观火炬融合的综合体现。并在广场里重要节点设置灯光,用以延续行人步行空间及广场空间。作为市民主要休息与休闲的夜晚,一个舒适的灯光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限定广场空间的形状及空间序列以加强景观中灯光设计的效果。灯光类型的选择和景观设计中所运用的布灯方式,以一种艺术性来达到景观中的灯光装饰效果。体现了皋城广场的空间风格特征,增加整体环境的美感和意境,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灯光景观设计不仅体现艺术上的审美性,更重要的是包括实用上的功能性,景观,无论是硬质景观还是软质景观都是灯光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空间以及其表现的依托。硬质景观主要是指能够体现城市的休闲、娱乐、购物、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机能,主要是人为的构筑物;而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河流、城市绿地、自然山体、湖泊等自然景观。另外,景观还具有人文特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所能构成不同的城市人文景观。从城市艺术审美设计的角度来说,灯光体系包括灯光的色彩和亮度则是由灯光的光色系统及观赏空间组成。在设计时要做到主次分明,体现主光源的同时,也要兼顾好辅光的效果。创造整个公共空间的灯光气氛时,需要既能显示出视觉焦点的中心,又能够更好的突出了景观设计的主题和主体,因此先确定主题的景观色相设计,光色设计时应根据整体空间的特征、形态与性质等的要求,再来确定整体的氛围,同时其运用也要考虑起伏的变化,全面考虑色调的运用做到冷暖、明暗、繁简,来配合烘托景观空间的体现,通过不同的色彩层次组合,获得一种立体的空间光感。和谐的搭配是使空间的氛围渲染、景观的艺术形象更有感染力,又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而如果使人产生眼花缭乱、头昏目眩的感觉,这就失去了最初的灯光带来的意义。
在城市景观中展现空间中对象的变化特点,要求灯光设计通过光的亮度变化、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设计时需要结合具体对象的使用功能、风格特点、材料、周边环境等情况来综合考虑,还要考虑其景观的整体性、层次感以及要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力使整体公共环境设计有良好的积极的氛围。德国专家卡博士曾指出优良照明需要遵循的八条基本指导方针,对景观照明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城市景观中的灯光设计不仅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还可以创造出健康、美丽、舒适夜晚环境。
同时还对整个公共空间的光污染进行净化,减少甚至消除光污染与光干扰,从而使人们有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社会。建筑物的外观在夜间利用灯光的投射加以表现,其取得的效果与白天的感觉会有相当的差异,所以在灯光的设计上我们不一定需要取得和白天一样的效果,重要的是将建筑物的特色表现出来。人是灯光景观设计中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为提升品位,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并且灯光景观设计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首先需满足“以人为本”。 现代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灯光的集中管理,激光艺术等装置照明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为灯光设计的不断发展提供更高技术支持,都为城市的光环境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何做到广场景观中灯光的协调与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融为一体的,首先景观灯光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展现公共空间中的人文魅力,展现出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智慧。为体现现照明技术在灯光和人文上的进步,应尽量运用绿色照明技术。我们应该在设计中倡导一种运用最少的光,创造出最精彩空间的思想。尽量选择使用节能环保的灯具及绿色生态的能源,从而推进灯光景观设计的和谐、生态发展,使人们养成自觉的意识,使节能成为景观设计中亮度的一种属性。
景观设计中灯光的审美既是光色的传达,在公共环境中,也离不开艺术灯具的造型设计。景观中灯具类型主要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两者兼具的类型,要纳入一定区域,融合在整个大环境之下,与景观环境的布局相协调,以表现不同区域的空间特点,要通过灯具的装饰艺术性的功能体现,既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及功能上的需求,又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在景观的表达方面,不同的灯具种类、不同的布灯方式,可以起到空间限定的作用,不仅对不同的区域性质进行划分,还对人们的行为加以限定和引导。
目前灯光景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观照明的目的就是让城市亮起来,但过度则导致亮度失衡,认为“城市越亮越好就越现代”,结果是城市亮度过高和能源的浪费,光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目前我国各地电力不均现状,亮度失衡容易引起视知觉的心理影响和能源的损耗。过高的亮度不仅达不到景观审美的需求,还会造成光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并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的层次缺失。避免盲目的照抄照搬,我们应认识到,灯光设计表现的载体是以城市景观设计本身为载体,我国许多城市的灯光景观处于发展个性与特色建设阶段。设计者应如何把特色放在第一位,不滥用彩色光,以灯光的自身表现为要素魅力,目前的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规划和设计,与公共环境中整体的风格设计特征不协调,很多设计均采用各种各样的彩色光,景观设计的效果极其混乱,只重视唯美,缺乏对人性合理化的需求。
随着城市景观“亮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夜景观也亮如白昼,光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成排的灯箱广告及各种灯光标志,商业区的霓虹灯、灯箱广告越来越多,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一味的要求“亮”、“光”而忽视了景观中作为主体“人”的感受。
现代城市的景观建设是城市形象重要的外层表现,公共艺术的作用尤为突出,能够凸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形象。灯光设计是城市景观公共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艺术化的灯光设计是现代化设计中灯光运用的必然趋势,是体现城市形象、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也是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心理越来越高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居民在与夜晚城市景观灯光中相互影响,形成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基金项目: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强省战略下安徽省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为视角”,项目编号:AHSK09-10D19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安徽省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sk392)
参考文献:
[1] 王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9.
[2] 黄艳,吴爱莉.环艺照明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78.
[3] MINKAVE城市灯光环境规划研究所. 21世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秦汉.灯光的艺术设计[J].光源与照明,2004(1):34.
[5] 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81.
[6] 王莉.论城市夜景照明的景观特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4.
篇3
1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前进,我国城市居民也稳步身高,需要的城市建筑也相应逐年增多。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带来了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各式各样的垃圾,植被被广场、公路、建筑群等所替代。这些问题给城市建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土壤失去了保水能力。雨水很难再回到土地,地下水位极度降低,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城市的严重缺水。给人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甚至有些城市出现用水危机,给城市的发展空间带来潜在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更是不堪重负。而且,城市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无法排除,柏油公路吸收的热量无法散去,因此形成了“温室效应”也难以解除。城市内部更是噪音连连,夏天闷热无比,城市里的粉尘颗粒也无法通过流通的空气顺利排出。人们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严重低下,这将会毁掉一片土地。
城市建筑环境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
2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
2.1以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为基础
宏观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条件等,它们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走向。而微观环境则指建筑所处的基地情况、周围的建筑物及自然风貌、以及精神环境和文脉关系等.这些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大体。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设计建筑,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避免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好的建筑环境的设计要以一个好的环境保护体系为基础,做到既美观。又不失自然环境保护的艺术设计。拥有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系统,城市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会出现各类资源污染问题导致的资源短缺状况。
2.2注重追求设计的个性
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除了注意环境保护,与周围的建筑物合而为一.具有功能上、外观上的和谐一致,更要重视的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与独特。
一位优秀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将人文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趣等各种有关居住者的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了解历史文化古迹、异国风情、原始文化、海底世界、热带丛林、民族遗风、动物世界等各类能够促进灵感产生的知识。从这样丰富的素材里,才能够挖掘出更具特色、更有个性的设计作品。可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要有好的作品,必须深入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建筑环境设计考虑。
2.3突出现代的科技技术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而又有特色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涉及到了城市的规划、平面功能的划分、结构体系的确定、设备的选型等等方面,是一项十分精致的工作。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在结构上、技术上也要求更高。现在正是出于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与高艺术特色相融合成为目前设计者的发展趋势。建筑师也朝着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科技手段发展设计。适应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要。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的人们只就使用原始的石块建造房屋,那又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才能设计出美观的适应人的需要的建筑呢?而正是由于社会高科技的发展,才有了更优秀的材料供人们使用,这样才能够建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也能有一番优美的建筑环境。因此,不断地向高科技、深领域发展建筑设计才会使建筑环境艺术五彩纷呈,才能探索出新的局面。
2.4回顾自然人性
除了高超现代的技术、注重环境保护,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还要注意回顾自然,注意体现大自然给的美好温馨。现代城市的居民常年居住在人口众多的喧嚣的城市。难免有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更有一些对大自然持有特殊的审美观,他们喜欢大自然的这种人性已经变得格外普遍。我国有很多建筑师就是从体现自然人性审美情趣的中国山水画中感悟出、激发出不朽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例如,桂林等地岩洞里的钟乳石的照片被放大为宣传广告画;苏州园林的人造山、水、亭榭构成的小中见大的意境等。这些种种现象都表明人性回归自然的追求。
这种人类的回顾自然人性成为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面旗帜,人们已经被飞速科技的发展撕裂了人性。追求这样一种美也就成为了人类情感与欲望的转移。设计者的建筑就要多从这方面考虑。比如取风向而不取阳光。人们喜欢大自然景观。喜欢有自然景观的陪伴。
2.5重视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建筑创作中的环境意识的核心。建筑和建筑、建筑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中的建筑物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需要相互的交流对话。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将建筑的功能以及外界一切事物衔接成为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体系,从而实现环境的整体性。
建筑创作设计不仅要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建筑”,更要造就出“建筑环境”的多彩整体,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带动环境艺术的整体提升。
3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实现
设计出了同时满足使用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后,才能完全的实现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目标。通过施工者的认真努力作业.一张完美的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图纸就将变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环境艺术品了。
4 结束语
自建筑事业飞速发展以来,建筑物对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植被的破坏、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不断地产生。我们应该注重时城市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共存。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考虑,探索出多姿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让我们把握住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轨迹.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方向吧。建筑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建筑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一个好的建筑环境才会让人们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对于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就更应该深入研究。让建筑环境设计变得科学化、系统化、精致化、人性化,才能实现拥有更合理的建筑景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责任更是重大,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甚至需要深入的探究。
通过以上论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从各个方面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地域和历史文化等条件,并结合各个学科,整体构建与周围环境统一和谐的城市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环境意识让人们想要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会让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篇4
(一)参数化设计在桥梁创意设计建模过程中的有效性
参数化设计在桥梁设计的初步阶段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轻松灵活地对桥体结构设计进行建模与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优化设计方案,并且在参数之间建立新的数值关联,实现拓扑约束关系,适用于方案指出的模型修正和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进行多样方案的生成,这样就能在设计效率和设计周期方面更加高效和有效。
(二)3D打印技术在桥梁创意设计中的辅助表现
目前3D打印技术还只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其发展速度却迅速地扩张到各个设计领域,它试图通过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可视世界的感受,表达设计者的思想,表达艺术的超越性,去创造“纯粹的艺术”“纯粹的抽象”,从而体现新时代的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为以后的设计创造了无限可能。
一、参数化设计在景观教学领域中的发展现状
参数化设计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建筑设计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国外相当一部分知名设计师都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国内各高校在某些教改课程中也逐渐引用了参数化设计的一些手法来辅助教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先锋设计师都开始重视参数化设计方法。概括来说,参数化设计下的建筑是一种连续的形体,在技术性的控制下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分析,以至于将方案发展成为一种由概念到具体的、以建筑或形态为视觉实体的结构要素,并且存在巨大的可变性、复杂性、定制性的“独特”形体。
二、参数化设计的逻辑性
参数化设计是为了在技术上解决建筑设计这一综合矛盾体。但是在面对建筑设计的复杂性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选择参数,并设定参数关系。在构建参数控制模型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参数关系的建立。
(一)形态逻辑
参数化设计中的形态逻辑是指将某些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组织性的形态通过设计思维来进行重构,得到可以控制建筑形体组织参数和表现形式的参数,进而生成具有非线性建筑设计特点的新的形态。然而这些新的形态的创造是要以自然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具有可参照的形体的形态特征而展开的,而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形态背后,却有着秩序井然的组织原则。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参数化设计其实就是在探究它们的内部逻辑。
(二)功能逻辑
功能至上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高效地解决复杂的功能系统是逻辑功能的重要职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建筑的特点,在功能组织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是参数化设计中的逻辑功能所在。对于有特定使用要求的建筑,比如对动静、声音要求比较高的空间,可以利用点阵密度或其他方式来代表功能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然后进入到计算机软件中,通过确定运算法则,来得到功能空间动静特征值的分布,进而确定功能排布。
(三)材料逻辑
在建筑形体产生的过程中,建筑师的设计要求和目的将会紧密地结合建筑特定的功能和要求。材料的不同会直接反映到建筑的表皮和结构,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此时,参数化设计的优点便逐一显露处理,设计师将以其对材料的理解以独立的审美和设计感产生多种方案的构成,更多的是探讨建筑形态的特性。大多数内容是设计师主观地对材料的把控参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的设计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具有精确的数学式的表达。
(四)结构逻辑
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中的精髓所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配合是该建筑能否独具特色的保障。建筑结构是设计师对建筑最终形态的理性判断,同时,建筑结构是支撑建筑的骨架,是建筑形式充分表达的物质基础。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建筑结构的选择以及构件之间的联结,不同的结构逻辑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绝对的,不仅结构类型的选择会对建筑的形式产生根本性影响,而且同种结构类型下采用不同构件组合方式也会带来建筑形式逻辑的巨大变化。
三、软件设计在参数化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参数化设计操作的软件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专门开发的具有参数化操作界面的设计软件,如Digital Project(基于Catia),Generative Components(基于Bently的Microstation),Revit(基于AutoCad)等。主要是在软件平台中建立起不同建筑构件之间的关联,以使在设计优化过程中,当一类建筑构件,比如墙的形态位置发生变化,其他的构件如门窗、地面、屋顶等能跟着联动,而不是传统设计中需要重新花大量时间人工构建模型。
第二种是通过各种三维软件本身自带的脚本语言来进行参数编码,如基于犀牛软件上的RhinoScript,基于Maya软件上的MEL语言。虽然采用不同的语法,但二者都是软件本身所自带的内置语言。以Grasshopper、Processing等为代表的可视化、图形化编程工具让计算机基础不强的建筑师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生成复杂形体。这类软件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全过程,在输入与输出之间通过代码或可视化编程模块,使建模速度和模型编辑修改能力大大提高,建筑结构发生整体联动。
四、参数化设计在景观创意桥梁设计中的运用
(一)课题背景
目前,由于过多重视桥梁的工程技术方面的建设要求,而对其与周围环境协同构成的复合空间所具有的功能与价值等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所以此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甚至影响到城市环境的和谐建设。城市滨水桥域空间正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市民的日常户外活动行为提出的,更多地关注对人需求的满足,以体现对社会的主体――人的关爱。
(二)城市景观创意桥梁设计的思路分析
城市景观创意桥梁设计,是为了利用当今时代下的新科技和新材料去创造更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形态作品,通过新材料和数字化设计的运用摆脱和颠覆传统模式的古板沉重的印象,获得轻巧、灵动、飘逸的形式,特别是对于曲线、抽象、不规则、自由组合等艺术形态的另一种实现。更多地追求对观赏者视觉的强烈冲击力,给人们一种时尚感、简约感、科技感,让人们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更为世人传达出年轻人思潮的转化,推动设计领域快速走上未来之路。而在不久的未来,这些抽象艺术品在被世人用高科技得以诠释的同时,又提醒着世人在世界科技高速运转的今天,这种新材料、新科技制作手段已经逐渐为艺术、设计打开通往未知创新的大门。
桥梁设计要满足两岸的人流及车辆通行需求,要充分考虑交通的流向,创意表达要在三维空间中流转,创造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根据场地分析注重光线分析,渲染周边景观效果,提升整个空间领域的精神气息,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突出的空间符号,同时设计中也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含义,包含更多的人文内涵。通过参数化的设计让桥体的创意设计能够形成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场所。有着充满表现力的结构、轻巧流畅的形态、优美的体量及充满情调的、演化为可以容纳更多行为的空间场所,以此增强周边环境的观赏性,打破常见性的桥的实质功能。
(三)建筑模型的材料选择与加工方法
以3D打印技术为依托,通过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进行建模与制作。采用新材料进口光敏树脂,它符合 SLA技术用材料根据其工艺原理和原型制件的使用要求,具有粘度低、流平快、收缩小、溶胀小、无毒副作用等性能特点,造型后材料呈半透明磨砂状质感,成型后产品具有较强的硬度和强度,表面光滑,凝固速度极快,另外,配合亚克力、金属、PVC板材等常规材料。
(四)景观创意桥梁设计手法的创新及其成果
篇5
一、新时期西方城市景观设计思潮的借鉴性分析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席卷全球,为人类城市环境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全球化的审美旨趣,对面临城市环境和社会变革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板,在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能一味排斥西方设计思潮,而要寻找其中与本土城市景观接轨的渠道,从而立足于我国国情,将生态理念与人文理念相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国外先进园林设计理念相融合,寻求我国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发展路径。
(一)工艺美术运动思潮
它倡导朴实无华的设计风格,抑制哗众取宠式的矫饰和伪造,渴求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其设计风格向抽象简洁的方向发展,注重城市风景园林的实用功能,追求现代设计效果。例如:杰基尔园艺家创作的花园设计,显现出简洁高雅、有限尺度的空间、自然材料的选用特点,用规则式布局与自然植物景观相映衬的方式,协调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二)新艺术运动思潮
它较工艺美术运动更为积极,在工业化进程中,新艺术运动思潮注重运用自然界的独有线条,显现出自然的缠绕、牵扯、韵律,例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富于自然风味的花卉图案和阿拉伯图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躁动不安的空间效果,极具梦幻情趣。
由上可知,西方城市景观设计正在深入探索景观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景观设计与艺术规划、生态、地理等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为传统园林的变革提供了契机,西方优秀的三位景观设计师罗伯特.马尔克斯、路易斯.巴拉甘、伊萨姆.努古奇,深受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感染和影响,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空间功能特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成功地运用了艺术、雕塑、景观之间的联系,在景观设计造型中抽取基本元素,表达出简洁有序的时代美感,使城市景观设计和极简主义艺术家在艺术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他们的景观园林改革产生了二个方面的重大影响:其一,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的艺术思维。在西方城市景观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语言的转化,看到现代抽象、简洁的景观设计思维,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改造和繁琐的矫饰,替之以彻底的创新和功能性设计,寻求思维上的艺术与生态的融合。其二,传递了更多交流空间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从建筑、生活用品等方面,产生了审美艺术追求和态度的根本转变。
二、中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观理念阐释
中国城市古典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观,博大精深,它可以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山水、植物、建筑,形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人足不出户即可领略自然风情,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感受和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味。在自然观的理念之下,我国的城市合肥的景观设计采用了如下设计理念:
(一)空间的立体延伸和拓展
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包括有若干空间层次和多种景物构成元素,诸如:山石、流水、植物、光线、气味等,这些元素将景观空间分割和延伸,并与景观的其他内容相融,体现出浑然雄伟之规模,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飞虹,由一道长廊将池水分割,犹如透明的屏风,掩映另一侧的风景,产生富于层次的景深。这种高超的景观设计手法,使简单的结构桥成为了唯美的情感体验,在方寸天地之间体现出空间的丰富变幻,构成了立体空间与景观和谐的共生关系。
(二)空间的含蓄设计
景观空间有限,为了达到视觉效果,需要追求合肥城市景观空间层次的深度变化,如:曲折蜿蜒的路径、婉转回荡的小桥、回旋盘错的堤岸、迂回幽静的回廊,这些参差变幻的建筑环境可谓精彩荟萃,让观众借景生情,流连忘返,景观在运动中被欣赏,使人在动态的观赏中看到如画的景观,给人以引导、诱发、屏蔽、开合、隐含的意境,带来了连绵不尽和深远的享受。
(三)空间的虚实设计
虚实是对立关系,它应用于合肥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具有更深内容的审美趣味,它抽象而概括,概括了诗词、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显现出相应的空间力,生成迥然各异的情境和氛围。如:山石的凝重而幽静渲染出空间虚实相互相生的关系;建筑的地势起伏烘托出景观的立体虚实结构等,还有廊、亭、阁的透空,可以获得近景实、远景虚的空间对比,从而创设出空间的意境之美,富于观赏特性,可以成为观赏者情感寄托之所。
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性理念阐释
在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中,由我国著名的敦煌壁画到西方的埃及金字塔,从古代宫廷乐舞到西方的芭蕾歌。都展示出中西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在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艺术性是赋予城市景观以丰富内涵和精湛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它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对于“人文”的把握,如:中国古建筑符号―斗拱重檐,可以将这一符号进行全新的组合和诠释,用景观设计人文理念,对景观、空间、环境进行剖析和理解。还有: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机场,就将建筑与人文环境密切相融,用“机场中的森林,森林中的机场”的设计理念,展示出其“绿色文化”的内涵。
我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保护,从建筑组群、公共建设、绿色设计等方面,融入传统特色文化内容的高层次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景观设计的精神功能,使人们在欣赏城市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可以依恋的人文环境。要采用暗喻、隐喻的手法,表达中国城市景观之中的文化意向和环境,给欣赏者以场所感、归属感。
四、中西城市景观设计的交融与互动
我国在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环境下,景观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开展了城市街道亮化工程、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商业MALL广场景观设计、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等。在突破不同地域的文化隔阂的背景下,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为中国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借鉴比较机遇,西方新锐的景观设计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景观的精华,激发出设计师新颖的设计思维和创新的景观类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从以下元素和表现手法上,给予我国的城市合肥的景观设计以推动作用:
(一)空间多功能拓展
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皇家园林景观庄严而肃穆,是整体中轴对称的形式,虽然不是“景到随机”的自然式布局,然而它采用欲扬先抑的对比手法,进行空间组织的序列排列,也有小中见大的观赏价值,例如: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随着时g的推移,景观设计的主体由皇家转变为了普通民众,现代景观设计则开始了更为开放的价值观念,其空间营造采用了实用、多元而丰富的功能化设计模式,并以几何形体设计占据了景观设计理念,以生态性、舒适性、人文性为结构布局原则,对城市广场、商业区、工业园的大尺寸空间,进行整体的设计,尤其是在对城市大空间尺寸上,注重整体的气势、穿插简约、特色迥异的小空间,在虚实变化的空间结构界定中,展示出多元的空间艺术效果。
(二)推崇生态保护的城市景观设计
工业化社会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了生态主义艺术思维,在这个艺术思维理念下,迅速融合进入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了城市景观构成和评价的巨大变革。与西方同样面临环境恶化威胁的中国,也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上,考虑如何评价、保护和开发丰富的自然将源和旅游将源,并以此转化为合肥城市景观设计的动力,在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处于与景观空间功能和表现状态同等地位的内容,在尊重自然和场地、遵循能源再生利用的理念,引入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思想,并贯穿始终。
(三)注重点线面的形态美感设计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要素可以从几何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即点、线、面,这三个部分应用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形成了最基本的设计语言和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其中:1、点是空间应用最多的元素。它直接牵引我们的视觉注目焦点,如:城市景观中的广场雕塑、置石、建筑等。2、线。它可以用于空间的连接、交叉、包围和支撑,在景观设计之中,轴线、路网、道路交通、边界线、交界线等,都在相互穿插中产生变换和动感,给人以丰富变化的感觉。3、面。城市景观空间有地面、顶面、竖向平面,而地面被誉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其质感、密度、色彩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它与行道树、景墙、绿篱等形成立体的联系,展示出得体的曲面视觉效果。
(四)现代艺术的融合
城市景观设计将重要的艺术审美信息融入其中,以西方为主的现代主义艺术要素,使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考虑到与艺术相联的巨大潜能,现代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是以国际化的近现代艺术审美为主流,用有形的空间展示出艺术关系中的比例、尺寸的平衡、对称、对比等;用无形的空间显现出艺术关系中的协调、自然、流畅,在有形与无形空间相融的境界之下,表达出审美的完美境界。例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艺术相联系,在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思潮中的优秀内容,实现生态学、美学、文化、艺术的全面融合。
参考文献:
[1] 罗文艳. 象征特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2] 张昕哲. 慢城主义引领下的当代城市景观设计[D]. 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 石晓梅. 数字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篇6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开始逐渐树立绿色观念。人们一直希望能够亲近自然环境,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过笔者的多年分析研究后发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战略,“生态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1简析生态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
对生态环境艺术的特征,可以从广义及狭义层面对生态环境艺术定义进行分析研究。从广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环境艺术工作;从狭义层面来说,生态环境艺术主要表示对生态环境进行艺术化设计。环境艺术实际上是设计领域内的边缘性学科,它包含多门学科内容,如人文、地理、建筑等学科。环境艺术实际上就是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空间效果。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建设花园城市,并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建设的特征,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自然规则,按照社会发展惯性,保证环境艺术合理性,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强调环境艺术内具有的人文理念,尊重自然变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1]
2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2.1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
第一,拓展学科领域。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城市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尤其是我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对生态城市建设就越发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全新学科,包含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环境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城市,需要借助统一生态环境作为辅助。我国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尚未深入结合,所以需要增加学科间的结合,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城市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并没有系统的结论作为支撑,行政决策在制定上面也没有理论作为保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生态美学为引导,建设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2有序规划城市的生态空间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核心,并与城市建设趋势相一致。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这三个层次具有的功能及性质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人文风貌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对城市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从空间层面来说,需要从用地、空间、组织层面上进行规划,对环境效益与空间实现综合分析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空间包含城市内居住小区、广场、地带等区域。在对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过程中,主要可以从空间环境功能的四方面进行规划,分别为生态效能、活动利用类型、人流、文化艺术表达,进而对城市内不同层次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绿化规划,城市空间绿色规划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城市不同空间功能及生态标准,对不同空间绿化指标进行确定。绿化指标主要包含四方面的数值,分别为郁闭度、叶面系数、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在绿化规划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空间特点进行规定。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有序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关系的关注程度,需要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进而保证郊区与城区的和谐发展,并从空间层次上调整区域关系,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进行合理规划。[2]
3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研究人员对城市环境艺术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虽然城市环境艺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其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科来说,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尚未构建规范化的行为规范。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对象为城市空间与建筑,这样也就表示城市空间及建筑在合理设计之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1创新意识淡薄,缺少设计特色
不管是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还是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城市环境属于何种类别,人们都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城市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满足城市环境艺术空间的情况下,有效调节城市现代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和城市环境艺术。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怎样对城市内的文化深入挖掘及创新,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之努力。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就需要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特征相结合,提高对城市人文历史的了解情况,对城市传统民族精神进行宣传,弘扬城市的人文历史,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按照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情况,城市环境艺术整体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环境艺术内作品艺术性十分低下,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模仿或是克隆,视觉效果十分低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可以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内的败笔,严重浪费了城市环境艺术在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3]
3.2商业宣传过度,缺乏“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过于商业化的宣传情况,进而出现了视觉污染问题。视觉污染主要表示城市环境内视觉信息数量超过人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同时信息杂乱无章,人们在长期观看之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眩目情况,导致心情十分沉重及压抑。视觉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人们视野内视觉元素十分杂乱烦琐,非常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况。比如,人们喜欢红色,虽然红色代表喜庆及热烈,具有良好的视觉冲效果,但如果城市大街小巷内全部都是红色,应用数量超出人们视野所能承受的范围人们就会感到错乱,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和视觉污染相比较,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城市视觉环境艺术形式过于单一。城市视觉环境艺术过于简单、无创意,同样会造成人们出现心情不畅的情况。在人们的传统概念内,电话亭都应该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的造型,但是在西湖的公共电话亭,其确实是经典的设计方式,并通过与西湖文化相联系,成功的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西湖特色的电话亭。[4]
4实现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途径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建设,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概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城市环境和谐,构建良好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具有美学功能,进而才能保证生态城市环境艺术的质量。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保障人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核心就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人与资源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理念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态系统内资源秉持的态度。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需要征服自然,也并不是屈服与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人虽然在利用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但是资源应用数量需要控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自然提供了充分的缓解之后,进而让人与资源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共处,相互依存。人在日常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看作生态系统内的组成部分,与自然系统积极沟通交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掌控,缓解人与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人们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不可再生资源,但是自然系统内所拥有的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人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建设,就需要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严禁出现过度开采资源的情况,以此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古代城市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利用自然景观进行设计,所利用的资源数量也十分有限,城市景观基本上都是传统景观,在这种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之后,城市景观设计对象也就不再是普通社会大众,也不是抽象层面的人民,更多的是按照少数人群的需求,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因此,按照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历程来讲,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虽然从传统的设计概念内脱离出来,但是又被进入到了另一个观念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日常的居住需求,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现代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为少数人群的需求进行设计,也不是按照设计人员自身的意愿进行设计,而是应该按照城市内所生活的全部人群进行设计,如男人、女人、大人、儿童、老人等,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实际需求。[6]生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核心,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降低生态城市能源利用数量,减少能源消耗,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资源之间实际上一直都是十分矛盾的存在,保证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缓解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延长能源的应用时间,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2坚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地速发展建设。虽然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之后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导致能源越发紧张。为了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我国正式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在不损害子孙后代求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构建生态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人”,有效调节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人们提供完善的生态体系,在满足当代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延长能源应用的时间。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认识到人在生态城市内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同时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充足的能源。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逐渐普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越加严苛,这就需要城市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保证思想文化内涵与品味和人们的艺术品味相同,进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在提高生态城市环境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对后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后人在生活过程中也具有充足的资源。所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理念,有效的将生态、美学、整体、本土相结合,在保证城市环境艺术与美学观念相一致的情况下,与本土地区的城市发展趋势相结合,充分彰显出城市潜在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艺术符合社会大众审美,从而推动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
4.3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现阶段,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能够有效的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让城市依赖于自然,有效调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早推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子孙后代也能够具有充足的能源应用。城市虽然在快速的发展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自然景观并没有遭受到破坏,城市已经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自然景观存在于城市的各个位置。这种景观设置方式,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具有休闲场所,从喧闹繁华的城市生活内脱离出来,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压抑及喧闹的情绪,使人们心情变得舒爽。现阶段,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绿地面积数量基本上都已经超过30%,但部分国家绿地面积却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地面积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严峻。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经济建设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部门在1988年正式提出了“地球解放”计划。在“地球解放”计划内,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城市内绿地面积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必须超过6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建设,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一同参与到“地球解放”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在陆地面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景观设计上结合了生态设计理念。现阶段,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已经显著提高,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的结合已经较为完善。虽然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结合已经十分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会越发注重人性化与生态化建设。城市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守自然规则,建筑行业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地点接近山水,通过山水对建筑依托。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依托,相互陪衬,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保证了人与环境相一致。城市与建筑物在任何环境之下,都可以借助周围的自然条件,为人们营造宜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环境效果。但是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之下,建筑工程经常破坏自然环境,因为过于追求眼前效益,而导致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应该紧密结合,以此解决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5结语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地点,与城市自然化程度对人们居住环境之间有着紧密关联。城市环境艺术作为系统性工程,能够有效调解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引导,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人类生存形式。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进而对现代城市建设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13(04):119-120.
[2]…梁麟.浅析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05):62.
[3]…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4]…马晓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艺术科技,2013(04):226.
篇7
公共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切具有公共性,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形式都能被称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作品经常是构成一处特定景观环境的主体和视觉的焦点,在空间形态、比例、色彩、质感、人们情感等方面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成与建筑及人居环境之间的完整。公共艺术只有与城市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协调一致才是最适宜的,从大环境和系统的角度认识公共艺术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二.公共艺术的形式
公共艺术景观除强调它的公共性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以外,在价值上,还尊重不用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多元丰富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视觉上的审美,还强调了趣味上的“正面性”,功能上的“纪念性”等特征,在作品形态上,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是让艺术作品走向公共空间
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让个人的“架上”作品走进公共空间,成为让公众共享的艺术。公共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艺术家、作品、观众这种流程,使艺术成为真正公众艺术。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有时候只要是一个好的创意,就会吸引众多艺术家和公众来积极参与的。
(二)走向生活的艺术
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协调不仅仅是视觉审美上的协调,也是与这个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在早期,艺术的出现被看作是高雅的艺术、富人的天堂,公共艺术的产生使艺术从工作室、展览馆走向大众。一方面,它的表现越来越贴近生活,充满平常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他所用材料也更加平常和廉价,表现的内容充满了生活的幽默感。在法国巴黎的5月、10月,很多艺术家会集中开放自己的画室,供人们参观欣赏,很多艺术家都利用了廉价的材料,表现的十分有个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三)以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的形式出现
以这种面貌出现,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常见方式,具有雕塑的形态,又丰富了原来意义上的内涵。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家、规划师精心布置的,公共艺术几乎都不会以一种孤立状态存在于环境中,通常都是与周围环境组合在一起。公共艺术以视觉要素的形式出现,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会对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斯图加特,它是一座山城,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因此道路上的雕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些雕塑造型的顶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
(四)壁画与玻璃艺术
壁画可以说是艺术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最早形式。在欧洲,建筑壁画应该是艺术走向公共空间的第一步,很多国家都有过推动自己的公共艺术的政策,例如,在法国,为了不拆毁旧的建筑,艺术家在这些建筑立面上进行绘画,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品形象和品味。在国外很多城市街头,都能够看到很多这种描绘生活的写意艺术,使人感到欣喜、惊讶和浪漫。
(五)在时间上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
随着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所以作品的坚固与地点的固定越来越不受艺术家的喜爱。公共艺术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相对于传统雕塑的永久性更具有灵活性,它们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和地点。例如法国巴黎一件被冰冻住的衣服,冰慢慢融化,好像在传达着:我们终于可以在某个困境中挣扎出来,可是要慢慢等待,这决定于周围的环境,好像自己无能为力,这个等待的过程就实现了艺术家的观念。如果去欧洲旅行,也会看到很多很好的街头艺术,它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乐趣。
三.公共艺术的特征
(一)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
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普遍适应的艺术,它是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的。
(二)公共艺术应引入社会学
公共艺术景观强调了公共性,是与社会、公众、空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它的方法和观念首先是社会学的,其次才是艺术学的,只有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是一种可能有效地艺术方式,它的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
(三)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公共艺术景观场所的设计受到多方便的影响,其中艺术家受环境影响和对城市认识、价值取向都会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所以这些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是艺术家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四.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在公共艺术领域,开放性使公共艺术景观涉及到全民的生态意识,涉及城市用地、水资源绿化等众多环境,涉及人们的生产消费观念,涉及到历史遗产保护等问题,因此,公共艺术景观体现的生态、人文意识使得很多艺术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着绿色生态和人文的和谐。
(一)绿色生态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实施,绝不应脱离对城市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思考。如果没有适合人类生存很愉悦生命精神的环境,而仅是纯粹的艺术物件,或者以破坏和失去前者为代价,那么艺术的魅力及其内在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细心地将公共艺术创作设计,融入到其地区的生态及景观维护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与本地域的人文规划设计是分不开的,它建立在城市规划、自然形态及人文基础之上,并对自然和人性深度关怀。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市中心区域及广场,而是使其在城市分区规划中融入,成为不同形态社区文化和居民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变迁,给我们留下很多非常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资源。
五.结语
现代的公共艺术景观范围更为宽广,是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空间,甚至整个大地都能成为其展示的舞台,也体现在景观规划师、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家之间的融合。公共艺术景观与大自然城市、建筑密切联系在一起,它融于和属于整个城市,设计师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设计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个性与包融
前面谈到在理论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应是不同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巴塞罗那、巴黎、罗马等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城市景观中的灿烂明星,与其城市建筑景观、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艺术特性密不可分。巴黎可以有卢浮宫,也可以有艾菲尔铁塔、拉德方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当时标新立异代表设计艺术最前沿理念的作品,看似与巴黎古典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但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正好体现了法兰西民族追求艺术自由、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浪漫情怀和民族性格。北京的鸟巢奥体中心、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诸多当代标志性建筑的国际方案竞赛,也显示了中国当代在设计艺术方面已经进入了开放的时代。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师可以同台竞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空前活跃。设计思想的开放与包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千百年来56个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基本特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是其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5]。另一方面,追求艺术个性与创新是设计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创新贵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对话,贵在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贵在全球化视野与对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艺术个性是特色,而不同文化的包融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设计文化领域,近代中国落后了,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设计艺术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设计艺术作为产业必将蓬勃发展,在21世纪涌现出世界级设计大师是完全有可能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论也必然会尽快形成。
城市管理与设计艺术
篇9
城市景观形象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当它与人类审美意识相联系时,城市景观形象将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并作为审美信息源而存在,需要表达它所应具有的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们欣赏文学与艺术作品时,所产生出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审美对象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人们感受城市景观形象后所产生的差异性,既体现了不同个体对城市景观环境的直觉反应结果,又反映了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哲学因素的烙印。因此,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设计现象,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人的精神需求的映射。城市景观形象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时,其中“少”和“多”,协调和对比的关系是影响人的视觉美感的直接因素。
1“少”和“多”
城市景观环境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主体,同时人需要城市景观环境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如愉悦、舒适与,包括思考和自我创造的可能。“少”与“多”常常是互补和互动的,在丰富的环境中往往需要凝炼的综合,而在明晰的环境中需要丰富的视觉形象加以补充。然而,在实际设计中,“少”和“多”之间存在一个变量的“度”。对这个“度”的把握,需要设计师通过对具体环境的考察和对所服务的对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有一个适当的把握。
2协调和对比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常人们已习惯于“和”的协调,而不大接受具有对峙的“共鸣”式的对比。事实上在某些城市景观环境中运用一定的对比手法,往往可以取得更高层次的协调效果。当然,如果不顾对象和环境的性质,一味单纯地强调对比,其结果必然走向反面,最终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在较大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不同性质的地域、自然与人工环境、道路与节点场地中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应该包容若干层次的过渡媒介,决不是生硬粗糙的搭接。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即是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过渡媒介。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其自身亦是多因素和多层次协调和对比后的产物。作为城市公共性和交流性的发生器,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有效地运用协调和对比的手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与环境和谐与协调,亦是视觉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简单的协调是对过去的拷贝和重复,同样过分的协调亦往往不被世人所接受。城市的发展是动态更新过程,城市应该是新与旧的综合体。因此,城市景观环境的和谐和协调更在于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
事实上,运用适当的手法,无论是“少”与“多”,还是协调与对比,都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对城市景观形象视觉的良性作为。合理地对视觉环境的调节与强化反映了人对环境的心理平衡的诉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要求环境张力的紧张,是有序而平庸生活中人的自我激励和反抗;人要求环境张力的松弛,是无序且忙碌生活中人的自我逃避和养息。在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追求视觉美感,其目的在于迎合人们多元的精神需求,建立起文化与环境对话的通道。
3城市景观设计的艺术视野
毋庸置疑,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空间艺术,它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人都有着渴望艺术的心理需求,而设计师更担负着提高大众品味的责任。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对于寻找能够表达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意识活动的设计形式和语汇素材的设计师来说,艺术无疑提供了最直接和最丰富的源泉。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波普艺术、极简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等,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3.1直接引入艺术品
将艺术引入城市景观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艺术品直接摆放到景观环境中去。但是不考虑环境因素,简单地将艺术品摆放到城市景观中,并不意味着城市景观设计已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单纯的艺术品从架上走入城市环境还有一段距离,一个艺术品要成为公共艺术品,其最大特征就是要具有公共性及参与性,与人们建立共同的认知。艺术家的共同合作有助于设计师在形式上及概念上将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
3.2艺术的再现
篇10
陕北民间艺术是红色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奋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陕北民间艺术是劳动人们积累了千万年的思想和智慧,代表了大众的审美特点,如果应用在城市景观中,就能体现出深刻的美学价值,这也进步一步说明,劳动人们的智慧是伟大的。陕北最具代表特征的窑洞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的窑洞住过老一辈革命者,也是无数百姓幸福的家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根据窑洞圆弧状窗户等元素,建设陕北风情建筑群,以供商业开发、旅游游览等。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多生活的是蒙族和回族,为了凸显城市特色,当地部门建造了清真寺一条街、大昭寺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景点,城市内部整体的建筑群上绘制蓝白相间的蒙族纹饰,凸显出了蒙族文化的显著特点。
1.2陕北民间艺术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
从广义上说,城市景观设计不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景观形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因素,例如适应当下的环境,满足市民的要求,重视、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整合能力,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无凭无据,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展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探索合适的风格,塑造独属于城市个性的文化和内容。
1.3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现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表现这个城市不同与其他城市的韵味。南方城市水墨画般的精致生动,北方城市则如油画般深沉厚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而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示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让人们感受原生态的建筑美感和艺术热情。在应用中,利用剪纸、农民画、年画等陕北民间艺术,设计创造景观带、绿化区等,都能够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创造性的形式和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大家领悟到城市建设发展的真谛,能够使人们坚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4陕北民间艺术传承
发展了灿烂的民俗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珍宝。陕北现在正处于能源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增长使陕北城市建设加快。为了传承民俗文化,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从陕北民间艺术的实质出发,对乡土文化进行概括、提炼,突出陕北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例如,在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当地有管部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陕北民俗文化园区,紧紧围绕黄土文化、特色农业风土人情宣扬陕北文化。这也为陕北传统文化特色规划设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篇11
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满足行为的需求:
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等,这些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来满足对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人车分行将形成新的景观,考虑到老龄化,残疾人的需求,设施必须安全,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满足心理的需求: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适型和归属性,环境设计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气氛,可以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居住环境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对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时,不光要注重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还有注重深层之美,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贴近自然环境:
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体,绿化等自然生态条件.如在多山的地方,就应随坡气势,筑台逐层,重叠跌落,创造山地居住环境,在滨水地区,应充分利用水的特色,布局形成对水的向心性,增加水的亲和力.
一、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居住小区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小区没考虑到儿童,老人的特有需要导致设施不足,有的小区过于追求形式,设计大面积纯观赏性绿化而忽视人的参与,有的小区景观风格缺少协调,,照搬外来文化等.建造一个居住小区就等于建造一个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设施,树木和花草等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不同,所感受的环境对象也不同.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区领略居住小区的全貌,环境的秩序继承多年积累具有历史特点的场所特征,充分注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区感的营造,强调具体地点的个性化特征,建立社区个性感的景观点。
把单个的设计元素联系在一起使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它可以是对线条,形体,质地或颜色的重复.把一组相似的元素连接成一个线性排列的整体时,这种方法最为有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迹,声音,光质等手段来产生趣味性. 物体或空间大小接近或小于人自身的尺寸时,使人感觉比较亲切,巨型尺寸的物体或者空间超出人身体尺寸的数倍时,则令人不易理解,但能引起新奇之感,在这两种尺寸之间就是适合人体的比例.静止的观景点,如平台,座椅或一片开敞的空间是重要的间隔点,在外部空间设计时可精心布置一个起始点,连接各种空间和重要节点,并以一个主要的展示强烈位置感的间歇点来结束.设计的顺序应当要使游人能不断的产生新发现,如一开始景致掩藏,一条缝隙能使远处若隐若现,一个拐角隐藏连接的空间和重要的景点等,不断的新发现能够增加游园的乐趣。
二、居住区景观的艺术设计趋向自然之美
小区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当尊重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并依据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设计,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 小区景观设计应当充分注意光环境的营造,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小区的休闲空间应具备良好的采光环境.夜间室外照明也应营造出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
三、居住区实用设施景观艺术设计方案
依据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它是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场所+景观"的环境特征为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在适当的地方外部空间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变化,局部形式小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材质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步行道从景观上讲步行路宜曲不宜直,这样可以在连续的道路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住宅沿道路有规律的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围合感和居住氛围.步行道一般宽4米左右,空间的尺寸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景观小品来控制并取得较强的领域感.人车共行道,必须结合步行与车行两种道路景观,在路面设置各种减速岛,通过地面铺砖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观的街道景观.
保持艺术性是完美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居住区中的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多种处理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再加以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这些是其他装饰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我们的居住区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发挥其功能性。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 科技 .1998(10)
[2]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
[3] 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篇12
公园是现代城市的另一项重要建设内容,除了具有广场的休憩、娱乐等功能,还能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公园建设也符合环保这一时代主题,起到改变微气侯、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公园景观设计十分讲究,内容上通常是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形式上要表现得丰富多彩,考虑到适应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能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景德镇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是国家4A级景区,成功地把当地古老高超的陶瓷艺术和传统文化、现代商业、休闲娱乐等元素结合。园区中央的千禧瓷坛雄伟壮观,占地面积广阔,有上中下三层,上层建有瓷塔,与临街的窑神相对。体现了我国古老的祭祀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祭拜窑神,祈求瓷业能够千年传承,天下永享太平。中层建有现代化多功能大厅,可用于娱乐、商演,也可用于大型会议。下层则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方便,以超市商场为主。千禧瓷坛是个很好的例子,把陶瓷艺术的优势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陶瓷文化艺术长廊、百年陶瓷珍品馆、陶瓷文化展示区,让人们在游玩时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陶瓷艺术氛围。水景在公园景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金属材料易被氧化腐蚀,之后喷涂油漆,维护费用较多。而陶瓷耐腐蚀性强,色彩不易脱落,更重要的是,陶瓷无污染、无辐射,具有良好的环保生态性。水的灵动性为公园景观添了活力,陶瓷釉色丰富,色彩鲜明,肌理效果多样,蕴藏着灵韵和美感。所以陶瓷艺术用于水景设计,在材质、审美、环保,各方面都比其他材质更有优势。景德镇昌南湖中,有条青花瓷龙(见图3),高13.8m,长56m,全由瓷片拼成。龙形逼真,龙身活跃,青花色与水相映衬,显得灵性十足。夜晚配以灯光效果,瓷龙喷水,美感更强。
三、陶瓷艺术应用于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可直接反映出该城市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道路担任着两大功能:一是交通,关系到城市形象和结构布局。通过路上所见,可对该城市做出初步评价;二是休憩,这种道路较为窄小,主要是为民众活动所设。景德镇入口的金岭大道,南北两侧各建有一座陶瓷雕塑,高达12m,取名为《昂》和《升腾》,是黄焕义教授所设计,表达了对景德镇千年陶瓷艺术的纪念和敬仰。其中,雕塑《昂》在印纹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雕刻、模压等技术,整体呈“H”形,线条凹凸明显,肌理效果层次丰富。雕塑表层的瓷砖使用深红色的釉色,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寓意。《昂》象征的是陶艺,雕塑《升腾》则象征的是瓷艺,外形上选用的是青花瓷器,是几座高大的瓷柱,装饰图纹也体现了青花瓷器的特点,图案内容包括了杯、盘、碗等陶瓷器皿。这两座雕塑突破了传统模式,不但不显得突兀,反而把古老的陶瓷艺术和现代人的审美观融合得更紧密。另外,在景德镇昌南大道两侧,有幅壮观震撼的陶瓷壁画,壁画由鹅卵石和瓷片组成,贴在山体上,在绿草坪的点缀下,美不胜收。壁画内容丰富,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风采尽皆展示,而且化抽象为形象,化专业为通俗,起到一种良好的宣传的效果,在街道、路面等供人们散步活动的道路上,通常也展示有陶艺艺术,如使用瓷砖铺地。
四、陶瓷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
建筑行业经过千百年发展,不管是实用性,还是观赏性,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筑设计面临着更多挑战。很多城市都更加重视建筑的创意和风格,因为功能增多,在外观、环保、经济、人文各方面都要兼顾,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从外观上来说,陶瓷砖瓦、琉璃砖瓦应用较多,既能保护建筑物防风雨,又具有很强的时代艺术感,所以现代的设计师对创意非常重视。景德镇机场建设的“开放之门”,外形像一个陶瓷瓶的颈口,左右对称,与前面广阔的地势相映衬,气势恢宏。简单的青花图案装饰,给人一种清新简洁的现代感,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平缓情绪的作用。而西客站则建设了几个水滴状建筑物,蓝白相间,简洁明了,不会有太多复杂感,否则会影响人的视觉,误认为空间狭小。而且西客站流动人口较多,周边多是高楼大厦,以及商业店铺,没有太多的空间去映衬建筑物。水滴形状则更节约空间,同时也暗示了作为码头标志物的重要性。需注意的是,陶瓷艺术和现代化建筑完美的融合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是否协调,包括色彩、内容、装饰等,都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
五、陶瓷艺术应用于居住小区
要使居住小区充满活力,让居民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以区景观更具备亲切宜人的邻里生活氛围,就应改善现代住区景观中居民的户外生活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供情感交流沟通的精神生活空间环境,使其人文性内涵增强。现代陶瓷正因其独特的优势介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如精心设计的现代陶艺景观墙和铺地、陶艺景观小品等,构成建立陶艺作品—人—环境三者之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环境,从而使居住区成为承载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的温暖避风港,且在表现居住区的个性特色方面,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色彩美感。在陶瓷的选用上一般从住宅小区景观整体出发,再在设计过程中揉进情感因素,引起居民视觉和触觉方面的感官刺激,更从心里认同他们的生活家园。
篇13
1.平面构成语言
地景艺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从环境艺术演变而来,更是景观设计的一种方法。同时,地景艺术与景观艺术具有同样的特征,其中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原型形式”,运用简洁而抽象的几何语言来给人们传达最原始的原型意识,如点、线、圆、螺旋线、条带、角锥等。这些基本的几何形在地景艺术家看来,早在人类集体意识中根深蒂固了,能够通过无意识进行阅读。由于艺术形式上多为基本的几何形,所以从创作语言的角度来看,地景艺术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特征,这些抽象的造型充满着神秘感,它们延伸出的宗教和象征特色被广泛的运用于地景艺术作品中。
1970年,美国艺术家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含有对古代艺术图腾的遥远向往。这是一个在犹他州大盐湖上用推土机推出的458米长,直径50米的螺旋形石堤,它就是一个安静躺在湖水中的尺度超大的螺旋形态。根据传说这个漩涡是湖底一条与大西洋相连的地下通道产生出来的,现如今因为湖面上升淹没了它人们再也看不到了,但是当初人们参观它的时候,多少带有朝圣旅行的性质,所以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2.立体形态造型语言
大多地景艺术家喜欢以锥形体为原型去创作。众所周知,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典型的锥形体,位于世界奇迹的它所拥有的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的人。而它的外轮廓线如同一座小山,这正给地景艺术家带来新的探索,起初将地形塑造成简洁的三角锥形、圆锥形或者金字塔形等,后期又将其升华成富有韵律的波浪形、丘陵状地形等。例如艺术家野口勇,将雕塑融入空间大环境中,将大地也作为一种雕塑的介质来创作设计,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后来所谓的“空间的雕塑”,之前鲜有人用这种手法去塑造地形,非常值得景观设计师借鉴学习。地景艺术家还常用重复、阵列等设计手法,这些造型手法形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原型。
3.色彩构成表现语言
“远看颜色,近看花”这句古语告诉我们: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事色彩,而最具有感染力的也是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地景艺术的创作运用色彩所具备的抽象性,对景观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心理及生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同一个作品中我们有时候能感受到色彩表现的夸张,有时候色彩可能又表达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这两种体现是共生关系。地景艺术不仅仅注重作品在白天给人的感受,还注重色彩在夜间所展示出的别样风采,然而地景艺术是一个注重自然元素的景观创作,不明思议,更注重自然之力对色彩的作用。
地景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理念
1.遵循自然环境规律
德・玛利亚曾说过:“土壤不仅应被看见,而且应被思考”。这意味着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寻求新的创作元素。地景艺术家以自然元素为艺术创作的首要材料,他们投身到荒无人烟之地,进行大地艺术创作,自然界中的植被、土壤、石头、木头、冰雪、砂石都成为作为艺术家眼中的创作材料。与此同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又将这些自然元素抽象地运用到设计中去,顺应自然规律,使城市景观焕然一新。
1951年艺术家野口勇设计的读者文摘大楼庭院,正是运用了青草和一堆石头等自然元素呈现出一份朴素而简单的景观设计。在创作中,地景艺术还引进了自然力元素,如闪电、潮汐、风化、侵蚀等,令景观艺术表现出转瞬即逝的特点,如艺术家玛利亚的大地艺术作品“闪电的原野”,突出了自然力量带给人们的震撼感受。
2.运用传统文化要素
地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是传统的设计要素。在景观设计中,水是非常普遍的传统设计要素。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人泰勒士曾经宣布“水是万物的始基”。水虽然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但是通过设计可以将它变得丰富多彩,带来无穷的色彩变化。
查斯・曼哈顿银行广场下沉式庭院是野口勇根据日本枯山水的内涵而设计的。与地上庭院的景观完全不同,在设计中他采用了大小不等的石头岳花岗岩地床结合,景观随着观者视角的变换和季节的不同季象而变化。在炎炎夏日到来之时,那些被隐藏住的喷头喷射出细细的水柱,庭院里覆盖着薄薄一层水,水雾萦绕在那远渡重洋而来的奇特石头周围,好似大海中的几座孤岛。
3.景观设计主题性的突出
以雕塑为例,早在50年代,就有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从各个角度尝试雕塑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产生了最初的地景艺术作品。与野口勇同代的艺术家拜耶也同样致力于环境作品的创作。拜耶设计的“土丘”和“大理石花园”强烈地表现了其设计主题。大理石园是在废弃的采石场矗立的雕塑群,可供人们穿越,在方形平台上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几何形状的白色大理石板和石块,组成有趣的空间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活跃的喷泉。土丘是一个土地作品,直径12m的圆形土坝内是下沉的草地,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小土丘和圆形的土炕,以及一块粗糙的岩石。
城市工业废弃地中的地景艺术
现如今,随着城市废弃地的增多,景观设计师逐步对城市工业废弃地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开启了对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模式,迎来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地景艺术家们最初选择创作环境时,主要是荒无人烟的旷野、滩涂和戈壁,以远离人境来达到人类和自然的灵魂的沟通。除此之外,在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同时,逐步融入到艺术创作中。那些因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而遭遗弃的土地,所显现出来的文明离去后的孤寂荒凉的气氛和给人的强烈深沉的感受与地景艺术的主题十分贴切。地景艺术家利用工业废弃物、本土植物为设计材料去创作,不仅使原本丑陋的东西重新利用获得欣赏价值,而且很好的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