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建设现代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建设现代化

篇1

当今我们社会文化艺术得到高速的发展,城市建筑技术以及城市建筑艺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新时期里作为环保科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艺术这门重要学科,在今年来也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如今我们城市建筑设计艺术环节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对环境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城市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环境艺术设计恰恰就是以“人”为中心,它结合了民族文化、社会发展需求、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其符合人们审美和实用等多个方面需求,环境艺术不只单单体现了城市环境的特色特点,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趋走向环保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慢慢地由经济上的发展转移到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上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最初的影像就是通过对这些城市建筑设计艺术、文化风格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也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这不仅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手段,而且这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观念,因此认识和了解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1 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关系

城市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目的是以带给人们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城市建设是环境艺术的表现者,而环境艺术又是城市建设的必需品,所以说,环境艺术的变迁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变迁是同步的,两者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

2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与改进

2.1 对城市建设科学的规划

近年来很多城市在不断改善城市建设,但是有很多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在现有环境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很多的城市建设在初期进行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更为长远的环境艺术等因素的需求,因此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并且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科学的规划,不仅能够节省很多的资源和时间,而且也是促进环境改善的一种方式,因此科学的规划中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科学和完善的规划来实现对于文化内涵的表述。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当地的人文景观、风俗文化等融合进去,要综合地考虑历史的延续需求和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保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还要体现出一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2.2 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质的项目,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涉及包括但是不限于艺术、设计、建筑、人文、生态、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其构成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一个单项的学科知识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如果想要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进行深入的考察。

现代城市形象之间的竞争,并不单纯的是对经济和基础设施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涉及文化内涵的竞争,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对具体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就这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人员知识覆盖面很广,不能仅仅是精通于环境景观的设计或者是建筑的设计,这就要求更加专业和知识面更广的人才的介入。

2.3 对城市建设与设计的高效管理

尽管我们强调的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缺少高效的工作管理,就会让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很多城市建设的案例中,有很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景观和建筑等,最后都会因为工作效率的原因,让很多的人期待一降再降,最后耗时很久才做出来的项目,已经不被人们所看重了,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统筹的方式,让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变得更加的高效,在设计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是紧密相连的,并要保证在高效的工作之外,这项设计本身的安全性是能够承载起很多市民的安全需求的,是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会出现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2.4 设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观念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载体是人,只有生生不息的人才能够将人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无论城市的建设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考察,其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落脚点应该要回到人本身来,只有在设计中体现出充分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才算是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设计。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总体上来说,应该要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要在一般结构性的功能上对其进行满足,在精神文化内涵上对其进行拔高,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城市也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城市。

3 结语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核心,而不论是参与设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还是城市文化活动载体的市民,都是作为具有思想的人而存在的,因此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上来。

参考文献:

[1] 果策.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建设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2] 殷国祥.关于城市建设的微观细节思考[J].金山,2011(07).

[3] 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1(05).

篇2

1.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人类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档案提供的史料,是当今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档案资料由于它的收集、整理、保管的特殊性,决定它对历史反映的真实程度要优越于其他资料,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所以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就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档案资料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蕴藏着前人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各行各业人员学习的宝库,人们从中吸收养分,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档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其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做好档案资料的基础工作。对于档案事业的领导和负责人,要依法加强对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特别是对经济、科技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标准体系,使档案的管理、归档和利用做到有序化。特别是在当前,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事业中逐渐得到应用时,更要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对于从事档案工作的工作者来说,首先要热爱档案事业,把档案事业看成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要有很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看来很平凡,实质上是很强的专业技术工作。由于档案工作是一种案头工作,默守成规,就会没有生气,档案工作要做得有生气,就是要档案工作者不仅会管理好档案,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收集、整理好档案,档案是人化的自然客体,是历史的记录、要使历史记录变成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就需要我们去挑选、整理、立卷。这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方法论,有敏锐的眼光,有精湛的档案工作技术。档案管理要有制度,档案的收集、归档、分类、组卷和编目等要有程序,要防止为了“达标”和“过关”去搞档案突击整理。要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制订档案利用监督措施,要依法利用好档案,使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加强档案教育,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素质,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决定于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因此,要搞好档案工作,就必须搞好档案教育、素质教育。抓好档案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首先,培养档案人员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观念。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育。档案工作必须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档案工作者必须了解经济工作,党的政策方针和经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其次,要增强档案人员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档案工作。由于科技的进步,档案的管理手段也在发生变化,档案的载体形态、管理程序、技术方法等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档案工作所发生的变化,必须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再次,要优化档案人员知识结构,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结构有很大关系,掌握的知识新、现代技术多、知识结构合理的人,他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快。我们要发展档案事业,服务好经济建设,就必须要博学多才,特别是要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档案边缘科学知识的掌握。在当前,档案工作要树立“档案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建设,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念。主动向有关单位做宣传,使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

高度工业化,创造了高度的物质生活,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当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和谐的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建筑景观设计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它在城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公园、社区、街道、住宅、建筑内外设计等等都少了它的参与。建筑景观的协调与质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水平和文明程度,建筑物是一种文化型建筑,承载着所在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也代表着城市的未来。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以传统文化为前提,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如某图书馆的建筑物从外表到室内见不到水泥、瓷砖、石灰、塑料、壁纸、油漆、涂料等材料,整个建筑物能看到的只是四种材料:玻璃、金属、木板、红地毯、所有的墙壁或是铝合金或是玻璃,地面从室外到室内全是木质的,家具大都是木质的,玻璃及金属材料给人以强烈现代意识,木地板和森林则使人反璞归真。四座大厦外表是玻璃的,为了保护图书,避免阳光辐身,玻璃内则增加了一层活动木板墙。因此,当阳光照射时,大厦就变成了本木色,背阳光时则亮丽透明。如果说露在外面的亮丽透明,高耸入云四本打开的书,向高空伸展是在追求它的标志性,是法国国家建筑物地城市的航标,在强化着它的方位的话,那么这深入木地板广场下边的下半身,深入地下则诣在寻觅寂静、沉思、象征着人类漫长的永无止境的文化沉积,而在这片积淀的中心的绿色森林则是在追求抽象和真空从而结束了这座建筑的标志性,使读者忘记了自己在城市的位置,而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这便是这座建筑物建筑设计本身所表达的内含。体现了古朴与现代的融合。

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首先是要尊重自然。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第二,最小干预最大促进。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第三,坚持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坚持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的原则;坚持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的原则,坚持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的原则。

第四,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第五,艺术功能相结合。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第一,对场地的保留与再利用。充分尊重场地历史和现状特征,保留场地的原有元素,对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节省了材料,也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手法。

如: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设计师理查德•哈格从公园的现有条件出发,保持原本地貌,并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一些气压、水压设备则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这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肮脏的工业设备,经过哈格的改造,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第二,对材料的处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以本地材料为主,倡导使用绿色材料。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材料的耐久性;其次考虑的是材料使用中只需要少量维护或者维护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应该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材料内含能量与原料的开采、制造过程和方法、运输距离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本地材料不仅可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及相关金钱的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有两大缺点: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这两大缺点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热岛效益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第三,对生态资源的经济高效与科技创新处理。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

如:1983年彼得•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这一住宅也为他赢得了相关建筑奖。在其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水是循环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汇集了收集的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整治后的埃姆舍河段成为了一个长条形水池,干净的水被循环利用。

第四,对垃圾变废为宝再生利用的处理。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所以,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三大理念:

一是保护性景观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着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篇4

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关于新经济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新经济时代主要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网络发展和信息共享为主的信息时代、以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向新型管理模式转变的革新时代和以知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知识时代。

    一、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

    早期的企业文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企业管理者文化”,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后期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但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比较片面,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停留在“制服文化”、“墙上文化”、“口号文化”的层次,许多企业在确定企业文化时也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追随一些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1.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3.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孟要性更为突出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某种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且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的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篇5

近年来,富春江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1年,富春江镇财政收入达到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财政收入总额与人均数均居全县各乡镇(不含街道)之首;实现工业总产值58.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38.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57.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7.8亿元;农业总产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13548元,比上年增长16%。

2.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展露富春江机械制造业魅力

2.1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主平台

富春江镇积极优化投资环境,狠抓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目前,工业功能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要求已初步完成“五通一平”工作,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污水管网铺设、绿化用地均已初具雏形。几年来,工业功能区累计投入固定资产近7亿元。富春江镇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行政服务,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2.2积极打造机械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富春江机械制造块状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全镇的机械制造业主要有水轮机、拉丝机、汽车内饰件、五金机械等多个行业。其中水轮机技术含量较高,在国家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的大背景下,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且有较强竞争力,应作为积极发展的产品,富春江镇是国内最大拉丝机生产基地,虽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但有一定规模优势。该镇现有机械制造企业205家,2011年机械工业销售产值达41.1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产值的71.7%,实现税收2.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61.9%,机械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

富春江镇工业功能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生产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杭州市达标工业功能区”、“杭州市示范工业功能区”。

2.3民间企业日益重视科研合作

近年来,富春江镇政府积极促成工业企业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对接活动。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嫁接、重点攻关合作,为做大做强富春江镇机械制造业奠定基础。

3.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展示富春江城镇化建设成就

3.1农业向工业转变

现在的富春江镇辖区,1978年为是一个纯农业生产乡,以种植水稻为主,仅有茶叶等少量经济作物,更无二、三产业,经济落后。通过近几届党委、政府努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农业向工业转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3.2农村向城市转变

城市化需要人口的集中,工业化需要产业的集聚,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的集约。镇党委、政府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好“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这篇文章,才能解好“集中、集聚、集约”这三道题。

3.3农民向市民转变

富春江镇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千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卫生镇,还获得杭州市文明镇、小康镇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镇已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的考核验收。

4.确立“投资创业在富春江,休闲度假在芦茨湾”的发展思路,打造富春江旅游特色镇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山水风光使旅游业成为富春江镇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大力开发严子陵钓台、白云源景区等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鼓励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休闲度假旅游,将芦茨农家乐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同时,进一步抓好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新引进的桐庐新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种植蔬菜出口创汇的同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城市居民下乡体验农村生活,享受田园乐趣。

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富春江

5.1以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

富春江镇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惠农政策,加大涉农投入,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镇支持农村,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积极鼓励农民“下山致富,上山增效”,促进集聚发展。

5.2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

镇党委、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专门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按照“产业特征、产品特色、效益特点”的要求, 目前,溪南蔬菜基地被命名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金家枇杷基地创建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通过验收,俞赵高新农业开发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同时,还引进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到该镇建立中药材基地;引进浙江新迪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这2个农业项目的引进,不仅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并将成为富春江镇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5.3教育、科技、文体事业成绩显著

篇6

一、传统警犬技术的发展是警犬业发展的基础

回首我国警犬技术的发展,有着辉煌灿烂的成果培育优质犬种,提高训练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提升教学水准等等。此处我想谈的是,在继承我国几代警犬工作者集体智慧和经验的条件下,如何创新警犬技术信息化?如何突破传统的管理和训练瓶颈?我认为,这是警犬技术创新发展的切入点。

(一)警犬技术人才是推动警犬技术发展的核心

人是万物之灵,是人类创造了历史,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历史,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社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对警犬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对于警犬人才来说,首先要喜欢犬,然后才能读懂犬,之后才是训练犬,并且要求其要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

(二)完善和规范管理是前提

近几年来,我国的养犬数量快速增加,各种犬赛和展览以及技术或学术交流也层出不穷,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犬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还较落后,诸如优质犬种的产、养、训、用等相应产业链还不健全,甚至还不存在,虽然通过芯片植入技术对犬特别是警犬有了一定的管理,但还需细化和提高,建议通过政府相应机构和各级基地、协会出台和完善从人至犬相应的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和管理细则等。

(三)警犬培育和训练是根本

为提高我国警犬的种群质量和环境适应能力,带犬人员须在不同环境,不同科目,不同任务下,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使犬建立条件反射并予以强化,没有这些基本训练,工作犬是不能准确完成相应的任务,其毕竟不是人,就算是人,从事一项新的技术工作也需要培训,为此必须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严格训练。但均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记录和分析,致使警犬技术发展速度不快。

二、现代警犬技术管控的信息化建设

总结传统警犬技术的发展,虽然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辉煌已经属于过去,我们需重点关注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既然是警犬技术那就从技术、知识入手,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技术还是知识,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见的编码化的显性知识,如我们现有的纸制文件、资料、表格和电子数据等。另一类主要是存在于人脑中未经编码的隐性知识。警犬技术的发展创新,就需要采用相应的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选用相应的人才,将人脑中未编码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显性化并共享,让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能得以永久的传承。

(一)现代警犬技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化建设可以把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核心,视频监控为手段,将警犬基地的繁育、后勤、指导、使用、科研以及教学管控等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例如,为每一条军、警犬建立电子档案,从犬的选种,繁殖,培育,训练,功过表现,乃至生老病死等一生的全部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该信息化管理系统就能根据已存储的数据和信息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推荐更科学的管训方案。

(二)现代警犬技术信息化建设方法

现代警犬技术信息化建议以警犬基地为单位,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监控中心系统,必要时可汇集到各上级监控中心,同时预留相应的对外互联互通接口,建成后的信息系统将打破现有多种信息系统间的数字鸿沟,使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音视频等综合监控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发挥更大的协作作用,其参考拓扑结构参见图1。该系统核心是监控中心系统,包括服务器集群系统、通信系统、核心数据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该信息化系统可显示GIS、GPS信息和从远端传回的音视频信息;服务器集群系统用于提供诸如应用、WEB、监控、视频会议以及指挥决策等,通信系统用于实现指挥基地中心与指挥车,各任务现场警官的通信以及通信安全保障;核心数据库系统是整个指挥系统的主要数据仓库,存储着系统所需的全部包括语音、视频、教学科研课题过程与成果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重要内容。

篇7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所谓生态理念,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坏境的生态保护好和生态发展理念,也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理念表现于建筑,主要是用在建筑设计中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从而寻求“自然—人---建筑”的和谐统一。即以“以人为本”和“自然界”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让人们感觉舒适、轻松、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

首先,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中,通过对自然通风的设计,能够达到有效和经济的环境效果,通风的设计主要是对室内的空气和周边环境气候的调节,建筑物的空间布置、三维和平面的设计对自然通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住户的投资不增加的前提下,对这些因素作出充分的考虑能有效的解决空气质量和舒适的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设施的不合理,会导致住区的局部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人们在室内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各种不适,现代的建筑实施常常会考虑通风的设计,避免室内出现潮湿、不透气的问题。

其次,对日照自然光、太阳能的设计。现代的建筑照明设施为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提供了明亮舒适,同时人们也追求对自然光的享受。室内环境再舒适,人们仍然会向室外空间那种自然的阳光的妩媚,太阳光的照射远比人类的照明设施更具有诱惑力。那么,应该把充分引入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让人们在时代先进建筑设施的光照条件下依然能享受自然光带来的清新和自然的感觉。这种人与环境中自然光的结合,在节约能源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而且,也让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相互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激情和阳光。而且由于自然光对应的是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具有洁净、安全、长期性的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也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三,建筑融入自然界的自然景观,让建筑身处自然界中。使建筑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让人们虽身处室内,却依然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欣赏室外的风景。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对室外的要求远比室内的要求高,人们会优先考虑建筑的室外环境如何体现出一个城市、区域的时尚、前卫,而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的那种原生态的美景,很少会注意到与自然界相融合,但也有建筑会考虑到与大自然界的融合。例如,福建GAP公司的办公大楼就把自然的因素融入屋顶的处理中,把屋顶设计成波浪形的样子,呈现高低起伏的状态,配合着周围丘陵地势的起伏延绵相互吻合。而且在屋顶上种了各种野草,对大楼起了一个隔热、保温和隔音的作用,并且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与自然环境组合一个自然的整体。如果站在屋顶的休息室向室外望去,没有了建筑式的屋顶,反而让周围起伏的山坡和鲜绿的野草和翠绿的树林展现在眼前。在此时,自然界已经把建筑融入其中,让身处建筑中的人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而且在建筑中,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感受,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观念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任何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的自然结构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循环规律途径,并且由于其具有稳定的循环规律和能量流动的方式,所以在建筑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既可以美化建筑,又可节约能源。例如借助大自然的阳光对应产生的热能,在室内对照明设施实行系统化的节能灯设置,即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生产的成本,又产生了生态效益。

第四,对建筑进行节能的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离不开节能。节能的常规做法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利用太阳能资源。把节能设计融入现代的建筑的设计,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节能资源,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归还给人类,而且在一定程度大大节约了水力资源,而在现代的建筑发展中,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太多,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拮据。据水资源专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进行水资源的节能,到2025时,将会爆发空前的水危机。所以,我国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是现代建筑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现代建筑中,充分对雨水和中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水资源能够循环和再生,而且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能源,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则是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二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

首先,以“人“为本,建筑融入自然界的思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断的给人类提供能源,而现代化建设却在不断的对大自然进行损害。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可以容纳自然环境的,把自然环境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就是在不断的征服、改造自然,对建筑的发展也带有很明显的功利、实用的目的。但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遵循生态的法则,尊重自然界、尊重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免遭破坏。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的科技应该融入自然环境的要素,促进现代建筑的文明发展。所以,现代化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离不开对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其次,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对建筑进行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政策中,一直都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时,必须把建筑融入自然界,使生态系统能够永久的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而不是在改造中,让自然的资源被消耗殆尽。现代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而且现代化建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在具体的设计上,注重建筑和自然界在绿化布局和风格上能够相互辉应。在放我建造的过程中,融入自然生态的元素,注重节能省源,让居住者在顺利的享受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

第三,使建筑结构,能够体现空间的多层次、系统化。建筑的空间构造是指从内部空间至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流,并与社会生态的相会结合,把空间在结构中是实现系统化,具有层次感。以中国现代建筑水立方为例,“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设计者将水的概念深化,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循环水系统的合理开发,并通过对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它体现了诸多科技和环保特点,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为国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时代和生态的气息。

第四,建筑设计中,不应只死板的打造一个自然环境,而应该在建筑上表现实质性的生态建筑概念。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自然的因素引入现代建设中,使现代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城市、时代气息的建筑,也是一个能源再造区,这都是现代建筑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 结语

现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人们的追求,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现代建筑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篇8

屋顶花园是在发展现代生态城市园林观念的推动下逐渐孕育出的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其涉及建筑、农林和园艺等专业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选材、施工、植物配置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处理并将现代生态科技与东方园林设计体系完美结合,达到两者的高度统一,才能造出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屋顶花园。1.屋顶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荷载问题是前提

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一般情况下,屋顶花园要求提供50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载能力;屋顶草坪要求150~200 千克/平方米,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除考虑屋面净荷载外,还应考虑非固定设施、外加自然力等因素。因此应将亭、廊、水池等重量较大的景点设计在承重结构或跨度较小的位置上,同时尽量选择轻型栽培基质。

1.2屋顶花园的防水和排水处理

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不积水,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屋顶花园的防水要比一般住宅防水要求高一级,即起码是二级防水,二层柔性防水层。屋顶绿化的屋顶各构造层次自上而下可分为七层:

(1)种植土层:一般采用野外可耕作的土壤为基土,再掺以松散物混合而成种植土。 (2)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无纺布、塑料布,为了透水搭接不粘合。 (3)蓄水层:蓄水层用5cm厚的泡沫塑料铺成。 (4)排水层:排水层是用2~3cm粒径的卵石,厚度为10~15cm. (5)保护层:一般选用铝箔面沥青油毡或中密度聚乙烯土工布。 (6)防水层:防水层要二道设防。如用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料,可选择上为1.5mm厚的P型宽幅聚氯乙烯卷材或厚1mm的高密度聚乙烯,下为2mm厚聚氨酯或硅橡胶涂膜如用沥青基卷材,可采用迭层,均为聚酯胎的SBS、APP改性沥青卷材,厚度为5mm以上,满粘法粘结,覆面材料为金属箔。 (7)砂浆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直接抹在屋面板上,不必找坡。 (8)保温层:保温层首先要轻,堆积密度不大于100kg/m3.宜选用18kg/m3的聚苯板、硬质发泡聚氨酯。 (9)结构层:种植屋面的屋面板最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要充分考虑屋顶覆土、植物以及雨雪水荷载。

防水层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非常重要,一般通过屋面坡度和安装合理的排水管或排水板排至屋面排水沟或排水管。

1.4种植土的选择是重点

种植介质是屋面种植的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层。由于屋顶承重所限,要求所选用的种植介质应具有自重轻、不板结、保水保肥、适宜植物培育生长、施工简便和经济环保等性能。一般可选用种植土、泥炭土、草炭土、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细砂和经过发酵处理的动物粪便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2.屋顶花园植物品种的选择2.1花灌木是建造屋顶花园的主体,应尽量实现四季花卉的搭配。如:春天的榆叶梅、迎春花、樱花、贴梗海棠;夏天的紫薇、含笑、石榴;秋天的海棠、、桂花;冬天的腊梅。除了考虑花卉的四季搭配外,还要根据季相变化注意树木的选择,视生长条件可选择玉兰、龙柏、黄杨球、紫叶李、龙爪槐、桂花、竹类等常绿植物。镶边植物在屋顶花园应用非常广泛,在花坛周围或乔木、灌木之下,栽一些镶边植物很有韵味。

2.2草坪和蕨类是在屋顶花园中采用最广泛的地被植物品种。如矮化龙柏及仙人掌科,各种草皮如高羊毛草、天鹅绒草,麦冬、葱兰、太阳花等。如果巧妙搭配、合理组织,能创造鲜明、活泼的底层空间。2.3绿篱植物是种植区边缘、雕塑喷泉的背景或景点分界处常栽种的植物。它的存在使种植区处于有组织的安全环境中,同时可作为独立景点的衬托。但造园或管理时切不可使绿篱植物喧宾夺主。常见的绿篱植物有女贞、小劈、刺梅、园柏、杜松、珍珠梅、黄杨、雀舌黄杨、木槿和冬青等。3.屋顶花园种植设计原则

屋顶花园的设计和建造要巧妙利用主体建筑物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女儿墙和墙面等开辟绿化场地,并使之有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3.1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由于屋顶花园夏季气温高、风大、土层保湿性能差,冬季则保温性差,因而应选择耐干旱、抗寒性强的植物为主,同时,考虑到屋顶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承重的要求,应注意多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利于植物的运输、栽种。3.2选择阳性、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屋顶花园大部分地方为全日照直射,光照强度大,植物应尽量选用阳性植物。考虑到施用肥料会影响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屋顶花园应尽量种植耐瘠薄的植物种类。

3.3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种类。在屋顶上空风力一般较地面大,特别是雨季来临时,风雨交加对植物的生存危害最大,加上屋顶种植层薄,土壤的蓄水性能差,一旦下暴雨,易造成短时积水,应尽可能选择一些抗风、不易倒伏,同时又能耐短时积水的植物。 3.4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引种绿化新品种。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有高度的适应性,在环境相对恶劣的屋顶花园,选用乡土植物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考虑到屋顶花园的面积一般较小,为将其布置得较为精致,可选用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新品种,以提高屋顶花园的档次。 3.5根据物候早施肥。屋顶花园的下垫面是水泥地,吸热能力强,植物物候比较早。掌握这一特点,初春对花木进行早追肥,采取薄肥勤施,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交替进行。这样一来,屋顶花园花木比地面花木提前进入生长旺季,开花花木开花早、花期长。高温季节不进行根部施肥,花木缺肥时在傍晚进行叶面喷施薄肥或微肥,有利于花木生长。3.6防夏措施应尽早。屋顶花园在夏季光照强,温度高,风速大,花木蒸腾量大,夏季易发生日灼,枝叶焦边或干枯。为防止花木夏季受害,应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夏。4月上旬进行防风遮荫,在温室、大棚上面直接覆盖遮荫网;没有温室、大棚处,固定防风铁丝网,遮荫网(遮阳率70%以上的)。高温到来时,视天气每天早晚浇水,叶面多喷几次雾状水,以此来创造较高的空气湿度,降低高温。

3.7其他注意事项。由于经常不断地浇水,使盆土少量流失和体积收缩、破裂、种植层厚度不足,发现花木盆土少时,及时补充盆土有利于花木生长。经常除草,保持盆花和花园清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随时观察花木的生长情况,合理做好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了解业主做起,就家庭式屋顶花园而言,其重点服务对象是房屋的主人,那么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能够满足业主的需要,就像裁缝为别人做衣服一样的道理。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对业主有充分的了解才行。笔者认为对业主的了解包括其家庭组成、个人喜好、从事的行业等等。

4.屋顶花园的发展前景广阔

屋顶花园可以改善屋顶眩光、美化城市景观,增加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其隔热和保温效能、蓄雨水作用等功能促使屋顶绿化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由于屋顶绿化比较普及,市民购房时会争先恐后地抢购楼房顶层,甚至出现顶层楼房价格比中间层贵的“怪”现象。这是因为屋顶绿化不仅使顶层“冬暖夏凉”,还能让业主们方便地漫步“屋顶花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篇9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政策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作者:严业明 张德艳 王言艳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篇10

引言

现代景观园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园林,同时又与传统园林有很大区别,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现代景观园林是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和旅游休憩三者的结合体。自然环境优良的城市也会吸引来更多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其设计原则进行,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是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保证其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还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功能的要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保证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切实保证能够起到调节人们心情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生活中确实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还要科学规划,保证城市宏观建设与微观相协调统一,协调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各个元素,做到主次分明,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二)配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众多的国家,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各不统一,各个地区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和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配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才能够被不同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在现阶段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善城市的环境,调节城市的生态系统,保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在欣赏景观园林美的同时,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只专注城市绿化,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合建筑艺术,从整体出发,从而保证每一处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能够因地制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

(三)植物造景为主,维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原则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把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和生命美等引入城市中,实现城市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彻底改变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但是,并不能引入单一植物,破坏当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引入新的动植物,配合乡土植物,保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规划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比如湿地、河流等,但是还要保证引入的动植物能够使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证引入的动植物与乡土动植物不发生直接竞争,将生长相克的植物分开种植,坚持动植物共生的原则,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现状

(一)思想陈旧

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虽然不断引入新元素、新理念,但是在吸收其它国家的设计理念时创新度不够,很多都是直接照搬,没有将新元素与中国景观园林和人文风情结合起来,因而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景观园林作品非常少。另外,在吸收新元素时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特色,没有做到古今的完美融合。

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将重点放在了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上,忽略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金属材料等,而绿地、水景、树木、花卉反而成为了次要要素,景观园林没能与周围环境达成完美统一。在当前形势下,设计者需要更新设计理念,正确认识景观园林,努力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以景观园林来带动经济建设。

(二)缺乏创新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规划设计不断出现新的风貌。为了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使得传统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三)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滞后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创新,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没能给予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充足的理论支持,这也是造成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陈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大景观园林理论研究,不断促进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

三、探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

在进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还要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还要从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努力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形成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推动我国整个景观园林的发展。

(一)现代景观园林中视觉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观赏性,还要给人们带来高度的视觉享受,反之,景观园林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其应有的作用。景观园林的设计主要是用来观赏的,人是一种视觉感很强的生物,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我国的景观园林设计要从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上出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应我国人民审美的景观园林。同时,在视觉景观的设计上,要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和周边自然环境还有地域人文环境的关系,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中各个要素的关系。例如,要设计一个休闲式的景观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时,所有的设施设备等元素就只能从休闲的角度考虑,而不能掺杂其他的元素进去,不然就会破坏了景观园林的整体感观。

(二)现代景观园林中大地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大地设计要充分利用大地资源,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气候、地形、土地和动植物的利用,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优秀的大地景观设计,能够形成层次感强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在一年四季当中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观感受,随着季节的变换,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观,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另外要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

(三)现代景观园林中精神景观的设计

精神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创新的重点部分。精神景观设计创新简单的说,就是把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当做一门艺术来创新,精神景观设计的创新要从我国传统的园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寻找要点。简而言之,精神景观设计要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所包含的要素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切合点。在美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要将空间虚实景观打造成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景观环境。在生理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就是将人工材料和原生态景观协调统一,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结束语

在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缺点和不足的前提下,改变和创新是我们现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把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外国文化结合,从中找到我们新的发展之路,同时也不能摒弃我国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历史,将三者相结合才是我们要走的发展改革之路。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保理念,把它根植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思想当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开文献:

[1]原丹丹.浅探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马兰.关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讨论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8:142-143.

篇11

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沿岸分布有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此外,山东半岛还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0个,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

二、烟台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优势

(一)烟台是山东省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明清以来,随着南北沿海贸易兴起,胶东地区性的港口逐渐发展起来,成为附近的州县进出口货物的门户。沿海港口的兴替、贸易的发展为近代商埠贸易奠定了地理与经济基础。外国人选择烟台、胶州作为通商口岸正是看中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据1859年《》,本来是要开放登州府的府城蓬莱,但是由于蓬莱港湾缺乏屏蔽,贸易稀少,因此英国人坚决要求开放烟台口,于是烟台成为山东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1862年清政府设立东海关,任命登莱青道兼任东海关监督,移驻烟台。烟台开始代替登州成为胶东的政治经济中心,迈出了走向近代港口城市的新步伐。开埠初期的烟台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烟台港口由于进出方便,是北方三埠中唯一在冬季可以通航的港口,且位于南北洋航线的中段,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成为南北交通的煤炭补给站。而且与日、俄及朝鲜有着密切的商业往来,是北方与日本、俄国远东地区交流的枢纽。自1863 年开埠通商以来,截至 1904 年,烟台港始终是山东省最大的通商口岸。通过水陆商品集散市场,烟台港口进出口贸易覆盖整个山东的北半部,甚至沿着黄河进入河南和山西,或跨海远达奉天省的某些地区。

(二)烟台目前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目前烟台市共有主要港区9处,其中一类开放口岸6处, 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共有18个专业码头,140个生产泊位,最大可以直接进出、靠泊10万吨级散杂货船,5万吨级集装箱船。“十一五”期间,烟台全力加快保税物流、煤炭、液化品、木材等4大物流中心建设,港口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成为全国第10个港口吞吐量进入2亿吨的沿海城市。另外,烟台市还有大量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有待开发建设,如烟台西港区有岸线19公里,水深在22~27米之间的深水槽, 可建设多个25~30万吨级的大型深水码头; 蓬莱湾子口周围有水深22~25米的深水槽,可建设2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龙口屺姆岛港区有一个15~16米的深水槽,可建设1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

(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目前,烟台市已形成了以高速路、一级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快速公路网。铁路有已运营的蓝烟复线铁路、大莱龙铁路,烟大铁路轮渡和正在建设的黄烟铁路,这将大大开拓现有的直接腹地,并能够加强对间接腹地的辐射。同时烟台现已发展成为以 220kV 为骨架, 以110kV 为主要二次送电网络,区域供电能力较强的电网。还有正在筹建的海阳核电站将为整个胶东半岛区域提供充足的电力。

(四)烟台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经济基础良好。烟台市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发展转向重工业的迅速转移,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此时适合将重化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临港产业快速发展,造船、石化、冶金等新兴潜力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临港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分工合作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对于大宗货物的远洋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这都要求烟台大力发展现代化港口经济。

三、烟台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措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烟台开始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烟台“十二五”规划明确: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为目标。《烟台市港航“十二五”发展规划》出炉,未来五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十二五”必然成为是烟台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一个理要里程碑。

(一)高标准、多元化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港口在城市的发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性作用和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烟台港口要以大型专业码头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大港和区域性航运中心;要以保税港区为依托,积极推动向自由贸易港发展;要以港口为节点,统筹海陆空铁各种运输方式,积极打造连接华东与东北、中国与日韩的海陆联运大通道和贯通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北桥头堡;要以大项目、大产业为重点,引领高端加工制造业聚集发展;要以现代港口物流为突破点,全面提升港口的综合竞争实力;要以芝罘湾老港区改造为突口,着力开发临港旅游。改造建设邮轮母港和游船基地,打造“中国北方维多利亚湾”。

尽快启动欧洲航线,挖掘日、韩等优势航线,巩固发展美西航线。此外,鼓励港口企业和国内外大公司、大业主独资或合资合作建设经营港口码头,特别是将烟台港西港区、芝罘湾集装箱码头、龙口港区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对外合资合作。加大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四大主要货种的运输体系,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钢铁、木材加工等大进大出的大产业大项目,尽快在国家调控的运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翻开“蓝色烟台”产业地图,十大产业位列其中。烟台将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矿产等战略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等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兴服务、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端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海洋生物产业:烟台“变身”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重点发展育种、新医药和生物制品,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与产业基地、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选育繁育中心和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突破发展新医药产业。建设国内先进的新医药研发中心,以深海生物组织和海洋活性物质为基础,利用生物提取、合成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重大疾病创新药物。

篇12

0引言

城市夜景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形象,城市中的夜景布置主要依靠灯光的作用,能够为城市的夜景增添几分姿色,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广泛应用灯光的效果,使得灯光不仅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丝光明,还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城市夜景将重点放在地标建筑的夜景打造上,能够体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能够反映城市文化的精髓。

1城市夜景照明的作用

(1)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突显其特色。城市夜景景观建设中广泛使用灯光照明,使得灯光照明手段成为城市夜景观建设中必须要采用的手段,灯光以其独特的造型,在白天看来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晚上不仅能够提供照明,形成规模的照明还成了城市中美丽的风景线,让人们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

(2)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夜景观的优美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其夜景观的建设就更加完善。由于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保证经济稳定了,城市中的人民生活水平才会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会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对城市夜景建设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3)增加社会稳定和安全。许多犯罪案例分析发现,许多事件的发生大多在看不清楚的街道或者照明条件不好区域。目前城市夜景观的不断发展,城市照明能够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此外,一些城市中巧妙运用现代照明技术将照明和艺术相结合促使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样就使城市文化和艺术品位得以提升,还能拉动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城市夜景观设计建造的现状

(1)重复单一的内容。大多数城市夜景都是围绕城市人群购物中心对城市夜景进行建设,过度注重商业圈周围的夜景景观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夜景建设应当在人群比较活跃的地段,所以这就造成了城市夜景建设极度不平衡,一些地区夜景十分漂亮而有的夜景就是除了简单照明就没有其他特色了。

(2)夜景观建设工作缺少规范和策划。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工作都要事先进行规划和设计,如果没有事先进行规划和设计就会导致工作状态比较混乱,并且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使得建设工作没有秩序。主要表现为城市照明色彩搭配混乱、灯光照亮强度过高、照明技术落后等,导致了电力资源的大肆浪费。

(3)缺乏空间设计和尺度的把握。大多数城市夜景观照明共同的缺点就是大致上看去好像还不错,但是从细节上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安排不合理将白天本来可以为人们服务的设施到了晚上就变成阻碍交通的障碍,所以城市夜景观的建设要考虑其作用,这种作用就是能够为人们提供引导和指示的功能。

(4)注重大型节日而忽视平常的夜景观。许多城市都是在有一些大型节日或者大型的活动的时候,才将城市中主要的夜景观设施开放。但是一旦过了节假日之后又恢复原状,这样不仅不能发挥以人为本的宗旨,还会使夜景观建设不能表现其城市的文化。

(5)城市景观建设过分追求其美观性忽视了其实用性。有些夜景观建设比较关注晚上的照明效果,但是白天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很明显,并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3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

3.1城市景观建设和规划要遵照城市的总体建设

判断一个城市夜景观设计的好坏主要是看城市照明是否与整个城市的形象相协调。所以在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城市的建筑特点和布局进行调查,然后再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一个适合本城市夜景观照明的方案,既要满足整体城市的美观又要为城市照明所用。所以在计划之前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使计划出来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和适用性;还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案,获取比较有利的资料,这就要求要加强相关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这样收集下来的信息才具有权威性。

3.2城市照明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城市文明和建筑特点

城市夜景观照明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城市的城市特点和建筑物的标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为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就要注重城市文化与人文特征。所以在设计照明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建筑物的特点,充分体现城市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底蕴。还要考虑环保以及注重以人为本,尽量要避免城市照明给人们带来的污染,在选择照明设施上也要考虑这两点因素,建议采用局部投光的方式。能够给城市中的居民一种舒适的感觉,还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价值观。

3.3照明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在一般比较常见的城市照明中都会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和白炽灯,这两种灯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同样的缺点就是有些灯光亮度不是很好,展现出来的效果不佳,并且有些显色性比较差,就会造成不美观的现象,所以在选择照明方式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寿命长短之外还要考虑其展现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切城市夜景观建设都要以整个城市的建筑物和艺术特点为导向,将照明方式与城市景观艺术相结合,更能够体现城市的艺术蕴含。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J].城市规划,2000,24(2):56-58+61.

[2] 杜勇.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22):2335-2336.

篇13

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应对现时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是提高各种警务工作能力的必然抉择;是建立现代警务体系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公安警务工作向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公安机关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情报研判为支撑,以提高公安机关维稳、反恐、处突能力为目标,逐步构建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警务指挥体系”。构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在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打造一个具有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

按照目前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主要是以公安专用网络为依托,以“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12110短信报警平台、技防报警系统和业务警种部门应用系统报警为基础,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为支撑,结合“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治安卡口智能化信息系统、视频图像监控系统、警力报备系统、警情研判平台和预案管理系统,与警务综合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其他业务警种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在重要节假日、活动庆典及敏感节点时期内,实现对党政机关重要部位、主要道路、重(特)大案(事)件现场以及各类警情处置现场的信息采集处理、图像实时监控、警力资源合理调用,为应急处突、指挥调度、监控巡查、视频取证等提供支撑保障。

二、加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实战应用

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信息化建设有关技术框架和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对必须整合到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梳理改造,确保平台建设符合公安信息化建设标准。各支撑、辅助应用系统数据应相互关联、共享共用,逐步建成一个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相互关联、上下共享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

第一,“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时限、统一厂商”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将电话、短信、互联网、技防等报警方式纳入系统统一管理;将各种报警数据信息与报警定位系统、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和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等支撑、辅助应用系统自动关联,实现实时碰撞比对、预案自动响应和网络派单、警力调度及接处警情况实时视频展示。

第二,在建设省-市两级级公安机关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基础上,将系统建设应用延伸至县区一级公安机关,并配套建设各类公安业务系统及水、电、煤线路布设、公共交通流等社会信息资源应用图层,通过与电话、短信等报警,警情信息相结合,全面、直观、准确地反映公安五要素信息的现状、分布、技术特征以及动态警力分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案(事)件处置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

第三,加强公安无线通讯建设,市级指挥中心350兆无线通讯网的主基站须达到8信道以上,县级指挥中心主基站须达到4信道以上,县级以上城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终端与指挥中心通话实现全程录音和实时存储。

第四,建设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网络,将治安监控、道路监控、卡口监控图像资源和社会视频监控图像资源整合接入各级指挥中心,实现实时调度。

第五,完善视频指挥系统功能,以“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为主干,整合静中通、动中通及单兵图传设备,强化立体化的视频指挥作战系统功能,视频声像可通过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实时展示,并可随时组网实现可视化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扁平化指挥和远程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