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配音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配音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配音知识

篇1

根据观察,大部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日语的方式是观看自己喜欢的日本影视或动漫作品。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影视资源合理地引入日语教学,一定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将配音方法引入实训教学。

分组分工

配音实训的基本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并制作一个完整的日语配音作品。要完成配音实训的任务,学生必须自主地去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高有低,所以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所花费的时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实施“控制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具体任务,即每个小组都要有技术人员、文稿人员、声优人员及后勤人员(小组成员共同兼任)等。

收音(配音)准备

学习音视频剪辑技术和制作配音片段台词文稿,是配音实训的两个重要前提。

要顺利完成收音,学生应首先确定收音方式,这要求各组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应的音视频处理技术。实训开始前,教师应采用“导生制”,对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小组的成员展开技术指导和支持。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方法后,将所需要的视频片段从原视频中截取出来。

小组的文稿人员反复观看视频片段,写出配音片段的台词文稿。台词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配音作品的完成结果,因此,文稿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去听配音片段中的每一句台词,做到准确无误。台词听写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还能够拓展日语知识储备,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日语的目的。

声优人员得到文稿后要尽快地熟悉台词,并展开练习。练习时要反复听取原视频中的发音、语气,要透过画面去揣测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并通过跟读来强化训练。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沉浸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真实的语用环境。同时,教师要定期跟进小组的训练进度,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台词发音。

收音(配音)环节

当声优人员完全熟悉台词后,后勤人员协同技术人员安排好场地、设备、收音环境,就可以集中组员进行收音了。

通过实训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根据每组技术人员和声优人员的喜好,学生们主要形成了集中连贯收音和组员分别收音两种收音方式。

集中连贯收音是指所有声优人员集中在同一场所,一边看着无声的视频片段一边按照台词的顺序进行配音,类似于拍戏时的“一镜到底”,技术人员得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音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声优人员可以根据画面来判断自己台词的快慢和应该做出的情感表现,而且可以得到一个依照视频片段顺序排列的配音音频文件,进而减轻了技术人员后期制作的负担。但是,这种收音方法对声优人员的要求较高,一个地方错了可能就要整体重来。

组员分别收音是指每个声优人员单独完成自己所负责部分的配音,配音过程中可以看着视频片段,也可以不看。这就相当于拍戏时单独拍摄不同演员的戏份,技术人员得到的是多条零散的配音音轨(每个声优人员至少一条),因而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整理音轨,任务繁重。但是,声优人员在配音时如果出现错误,只需要把错的地方重新配音即可,不需要整体重来,节省了配音时间。

后期制作

收音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将自己小组的音轨进行整合保存,进入后期制作环节。后期制作主要工作有对轨、原声消音、音频混缩、合成作品。

首先,需要在音频剪辑软件中同时打开原视频音轨和声优人员的配音音轨。处理集中连贯收音时,只需将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同时播放,监测两条音轨的声音是否能够对齐。如果有偏移的地方,只需要略微拖动配音音轨调整即可。处理分别收音时,需要技术人员先边听原视频音轨边进行排序,若出现声音偏移的情况,要通过加减速、拖动音轨位置等方法对配音音轨进行调整。接着是对轨,对轨是整个配音实训中最耗时的操作,技术人员要反复听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不断地对比调整两种音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听力,而且通过对比还能了解声优人员在日文发音上的问题与差异。原声消音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可以任意发挥,但基本要求是要对原视频音轨进行消音的声道重新混缩。消音完成后,将消音音轨和之前对好的配音音轨放在一起混缩保存,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品的配音文件。最后,借助视频剪辑软件,用成品配音文件替代原视频的声音,保存压制,配音实训作品就正式完成了。

评价环节

实训的最后是集中评价环节,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表现,根据最终作品的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和台上发表情况综合考虑,将自我评价、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分数。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技术指导问题

在技术指导环节,由于教师指定的相关软件相对专业,短期内技术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用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技术指导时应及时调整策略。例如,在实训前,要求技术人员自选剪辑软件并自主学习教程,指导教师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2.团队协作问题

协作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就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完成实训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而在实训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因为组员不配合导致实训无法进行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积极指导,帮助学生重拾团队精神,从头再来,最终顺利完成配音工作。

结语

篇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2.兴趣是儿童成才的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兴趣。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兴趣对孩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主要是直接兴趣(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如看电影后学习英雄的美德,也模仿反面人物的言行,分辨力差。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孩子喜欢玩“开汽车”游戏,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对奇心理,诱发他们学习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汽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多方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孩子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孩子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3.良好的情感是儿童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情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有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情感有信号功能,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即表达情感的方式——表情,表情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人称为“情感语言”,这种“语言”对儿童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的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有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更是是如此。没有认识基础的情感,就会失去理智,从而会干出愚蠢的事情来。孩子知识贫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孩子的腐蚀。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理智地思考,促进智力发展。如:高位速算法的创建者史丰收,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在其祖父,父亲的关怀下,引导他去探索发现,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孩子智力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4.意志力有儿童成才的柱石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

为达到一定目的,必须克服不利于达到目的的情感和行为,俗话说:“不要意气用事”,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此理。另外,意志也是反常行为,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爱好。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做的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战胜自己。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古语说的好,“幸福的人不是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孩子的精力与蒸气一样,若能控制,就能成为轮船、火车的动力,若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危害。意志使人的行动更为自觉,能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象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家长的眼光要放远些,破除过去“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的陈旧传统观。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向长远目标奋进。家长要想将学习目标变成孩子的志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向孩子讲述居里夫人在级艰辛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的事迹,张海迪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学习的事迹,都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参与检查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意志。如: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意志训练十项计划,每完成一项,都让孩子自己打上五角星促使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5.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那么,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篇3

由生产商或者销售商承担赔偿责任。但前提是驾驶人本身并没有操作上的失误,也没有违反交通安全规定。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3.糙米配咖啡:把糙米蒸熟碾成粉末,加上牛奶、砂糖就可饮用,糙米营养丰富,对医治痔疮、便秘、高血压等有较好的疗效;咖啡能提神,拌以糙米,更具风味。

4.牛肉配土豆:牛肉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粗糙,有时会破坏胃黏膜,土豆与之同煮,不但味道好,且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5.百合配鸡蛋: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中医认为,百合清痰火、补虚损,而蛋黄则能除烦热,补阴血,二者加糖调理,效果更佳。

6.羊肉配生姜:羊肉补阳生暖,生姜驱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时还可驱外邪,治虚寒腹痛。

7.甲鱼配蜜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并含有辛酸,本多酸、硅酸等,实为不可多得的强身剂,对心脏病、肠胃病、贫血均有疗效,还能促进生长,预防衰老。

篇5

【Abstract】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re the comprehensive criteria to make judgments on education quality. The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increas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acit knowledge is a key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capabilities of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he author offers a proposal concerning obtaining tacit knowledge according to her ow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acit knowledge Teachers’ quality

为了满足时代对外语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各高校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首先加强了外语教师人才建设,普遍采取学历进修和各种在职培训活动,以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水平。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这些培训只注重了外语教师的显性知识,忽略了其隐性知识的获取。而隐性知识恰恰是镶嵌在外语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是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一、隐性知识及特点

隐性知识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在《人的研究》中提出。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为显性知识;另一种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为隐性知识,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因此说,“隐性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它具有以下特点:①个体性。隐性知识的获得是以个体的主观经验、热情、信念、价值观为基础的,是个人化的体验、个人化的知识。②境遇性。隐性知识必须在特定的现场才能不断形成,它随着情景的不同,问题的表现与解决方式都会有所不同。③实践性。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亲身体验。要想掌握高超的技能,就必须不断地实践、再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④对话性。隐性知识虽然难以言传,但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看法可以自由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⑤层次性。根据隐性知识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可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和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经验、诀窍、直觉、灵感、权威辐射等。体现在教师职业中的隐性知识主要有四个方面: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教学机智的技能与知识;教师在教育科研、学习新知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相对于显性的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来说,外语教师更需要具备一些实践性的隐性知识,而传统的制度性进修并不能很好地提供这些实践性知识。提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同事之间的切磋能从最大程度上挖掘外语教师的隐性知识,因为教师的隐性知识具有在教师群体之间的共享性与流动性,促进能力发展。

二、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而教师要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关键。

第一,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系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外语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自觉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同时,要懂得相关的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能教会学生有效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了解各种教学流派和方法及其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它们,并主动将其与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第三,外语教师要在研究课程、学生的同时,要研究自己。要注意改善自我隐性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品质。通过教学反思,思考自身内隐于日常教学行为中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将它们由隐性状态变为显性状态,进而对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澄清和修正,并通过教学实践,将品质得到改善后的知识重新内化为隐性知识,在这样的循环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外语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策略

教学是一个存贮着大量隐性知识的专业。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规律及外语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升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在要求外语教师个人有扎实的显性知识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在促进外语教师隐性知识生成方面给予鼓励,以有效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1.传承导师制

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在个人间分享。如师传徒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齐艳霞在其《从“隐性知识论”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一文中分析牛津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大量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牛津大学实施了导师制。学生通过附带感知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导师的思维方式,即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隐性知识丰富起来。由此可见,传统的师徒带教制值得保留。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组织“老新教师结对子”、“新教师向老教师拜师”等“带教”活动,让一些年轻教师跟一些老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他们一方面从老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从他们那里潜移默化地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青年外语教师的成长。这种方式既满足了教学工作对于大量隐性教学知识的需求,也有助于教学总体实践智慧的不断提高。

2.听课评课活动

Richards和Lockhart提倡:外语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情景,随后再彼此交换所获得的信息,继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这种以自愿为基础、与他人合作交流听课的活动旨在帮助对方收集那些他们有用但自己却难以察觉的信息,也能使教师通过比较反思发掘自身的强项,找出弱点,它是根植于教学实践的宝贵的隐性知识,是外语教师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难以获得的知识。这种听课活动既能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加强教师之间的理解和认同,给他们带来愉快和满足。

3.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外语教师对所经历的教学事件的记录,教师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能反映一个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它要求外语教师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梳理,对过去的教学情境和经验进行审视、批判和反思,是过去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理论学习、教学智慧之间的交流、对话和碰撞。通过确立写作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让隐含于实践背后的思想和信念“闪亮登场”,从而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撰写案例,能让外语教师对原有知识和经验重新认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验,能帮助其跨越实践与理论的鸿沟,使隐含于自身实践中的缄默理论“浮出水面”。

外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涉及很多因素,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虽然研究界已概括出一些教学理论和原则,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师隐性知识的支持。隐性知识提示我们在外语教师教育中,不能只局限于显性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获得。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外语教师所拥有的教育理论与他们所采取的实际教育行为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波兰尼著.个人知识(许泽民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篇6

篇7

1.生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1.1 生理品质培养

音乐教师要有健全的生理器官和健康的生理机能。而且还应具有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某些特殊的生理条件,如良好的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敏捷而富于听辨力的耳朵等。但这些条件只不过是基础,重要的是:有了这些条件后,还要不断地加强锻炼和培养,使健全的体魄保持良好的状况。有些音乐教师毕业后,放弃了对身体的锻炼,用睡懒觉代替锻炼,以致于身体状况不如从前;疏于对发声的训练,造成歌唱技术技巧停滞不前。殊不知,健康的体力,体能、体态和精力是从事一切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教师优美歌喉的范唱,能让学生肃然起敬,赞叹不已。而身体锻炼是一辈子的事情,发声训练是整个教学生涯的工作。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培养,才能符合音乐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需要。

1.2 意志品质培养

要有坚强的、积极的意志品质。这些坚强的积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定性、毅力、果断性、自制力等。这些坚强的积极的意志品质是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好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音乐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阻力,只有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它,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地去克服它,才能最终战胜困难与挫折,取得工作上的成就。而我们有些青年教师,随着教龄增长,自觉性越差,不能够按照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提出自己的工作目标,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有空便是上网聊天,打牌。坚定性不足,在完成艰巨任务时,不能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困难;有些教师坚定性不强,缺乏毅力。要想搞好教学,自身必须首先提高,光靠学校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学习与提高,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器乐演奏,隔了三天不练就会感到生疏,隔了30天不练,就等于荒废。所以,只有积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才能以顽强的毅力,充满信心地为音乐教育的崇高目标而奋斗。

2.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2.1 甘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甘于奉献,这是做好音乐工作的基础。音乐教师的劳动是辛勤的,为了上好课,要精心准备;为了迎接各级各类的艺术节演出,要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如只有放学后,你才能排练。有时为了突击,甚至还利用双休日排练。如果没有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你便会感到这是苦差事,只有不断修正自己,乐于吃苦,敬岗爱业,你才会感到其中有无限的乐趣。

2.2 责任心的培养

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感情,是搞好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对待学生要以平等、信任、尊重的态度与他们相处,特别是对于音乐天赋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不能歧视他们,相反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他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些音乐教师对待音乐天赋差的学生,总是用一句话封杀,这就是"没有音乐细胞"。这句话一说出,给那些有音乐兴趣但音乐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同样给家长也带来丧失信心的结果。因此,音乐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学生接受音乐的天赋存在差异,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有准备,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如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一个歌曲唱得完整,表达得有感情;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一个舞蹈表演得动作到位,表情达意。这样的要求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而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音乐人才。这就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所有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要求每个音乐教师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耐心与责任心。

2.3 学习精神的培养

光有满腔热忱的态度,如果没有业务能力,这种态度也会显得空洞。因此,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进取,有学而不厌的学习精神,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水平和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有些青年教师,大学刚毕业,被分配教个小学或初中,认为大学所学知识足够矣,于是不思进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专业知识荒芜。殊不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音乐教师要胜任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必须以不断进取,学而不厌的精神,建立起动态的知识库和科学的知识结构,随时补充,更新和调整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构成跟上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这种学习要贯穿于终生。在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在音乐教育研究,掌握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方面多下工夫。如不断撰写教学论文,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上升到教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就会不断得到一个提高。音乐教育需要这种理性的探究和思考,有教育研究的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有音乐教育研究素质和教研成果的教师才更有可能成为出色的、有成就的音乐教师。

2.4 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表现在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在融洽的人际环境中才能更顺利地做好音乐教育工作。有些青年教师大学刚毕业,认为自己全身武艺,心高气盛,周围的人,有点不在话下。因此,在工作中显得有点眼高,在说话中显得有点浮躁。殊不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使得人才的培养这一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位教师单独能够完成的,而要靠教师的群体努力与合作。因此,一个教师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善于与他人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摒弃"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的职业道德,要努力培养现代社会新型的音乐教师职业品德。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言表风纪的培养

教师的言表风纪包括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必须使自己的言表风纪符合教师规范。

3.1 音乐教师的语言培养

音乐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和精练,使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嗦,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语言要文明纯洁,禁止低级庸俗的语言,甚至对学生谩骂和伤害,更不能动手打学生。有些青年教师刚进入教育工作,血气方刚,一不顺心,便谩骂学生,更有甚者,用教鞭敲打学生头部,手心。这种做法,轻者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阴影,重者自己触犯法律,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谨慎。

3.2 音乐教师的仪表培养

仪表包括仪容、服饰、举止等方面。教师的仪表直接反映出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有些音乐教师,认为干这行业应区别于其他学科,男士留长发,蓄长须好像是标志和时髦;女士卷发染发,涂脂搽粉是本学科的象征。其实,音乐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区别标志,不是在于衣着打扮,而是在于课堂知识的内容不同,不要在形式上区别开来。切忌不讲卫生、长衣马褂、奇特古怪,过于"新潮";在举止方面应该谦虚礼貌,不卑不亢,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

篇8

1.1灭菌不彻底。这一原因导致污染发生的特点是污染率高、发生的早,常在菌丝培养3~5d后出现,污染出现的部位不规则,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均出现杂菌。影响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1培养料的原料性质。培养料原料的营养成分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越高,传热性越差,则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灭菌时间就要相对长一些;培养料的自然微生物基数越高,灭菌需要的时间越长。

1.1.2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均匀度。水的热传导性能较木屑、粪草、谷粒等的固体培养基要强得多,如果培养料配制时预湿均匀、吸透水,含水量适宜,灭菌过程中达到灭菌温度需时短,灭菌就容易彻底。

1.1.3灭菌方法。相比较而言,高压灭菌可用于各种培养料的灭菌,关键是要排放干净冷空气,但对栽培袋耐热性要求较高;而常压灭菌对于灭菌难度较大的粪草种和谷粒种或麦粒种要达到完全灭菌效果就很不容易,锅口小、水少、蒸汽不足、火力不足等是常压灭菌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1.2接种物带有杂菌。接种物带有杂菌,再扩大到新的培养料上必然会出现成批的污染。这种污染的特点是杂菌从菌种块上长出,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且出现早,接种后3~5d就可以用肉眼鉴别。

1.3接种操作的污染。其发生特点是分散出现在接种口处,比菌种带菌和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发生稍晚,一般接种后7d左右出现症状。要避免或减少接种操作的污染需注意以下环节。

1.3.1洁净冷却。菌袋灭菌结束时,要运入专门的无菌冷却室,自然冷却,让余热把棉塞或“套盖”的水汽蒸发。

1.3.2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操作。接种室和接种箱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要在火焰上方接种,尽量小动作、快动作,尽量减少来回走动、避免搬运东西,尽量少说话,以减少接种室内的空气震动和流动,减少污染机会;拔棉塞时应采取旋转式缓劲拔出,以免造成袋内负压,外界空气突然进入而带入杂菌。

1.3.3湿塞换干塞。灭菌前可将一些备用棉塞用塑料袋包好,放入灭菌锅同菌袋一同灭菌,当接种时发现菌袋棉塞被蒸汽打湿时,要换上这些新棉塞。

1.4运输过程污染。聚丙烯菌袋经过高温灭菌后比较脆,在搬运过程中折角处极易磨破造成“沙眼”;摆放过程中培养架有毛刺,容易扎破菌袋;运输环境洁净度不够、袋口封闭不严,容易吸进杂菌。

1.5培养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接种后污染率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率逐渐提高,这就可能是由于培养环境不良造成的污染,如果环境过于潮湿、培养室污染严重,也可能是棉塞潮湿、菌袋破裂、老鼠虫害等方面引起的。

2综合防止措施

减少食用菌栽培污染关键是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杂菌、严格接种环节的无菌操作,选择抗性菌株,提供食用菌生长的优势环境,科学管理,可以增强菌种抗污染能力,实施综合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

2.1净化环境,杜绝环境污染。建筑设计要合理,培养室、冷却室应与原料仓库、菇房、配料场保持一定距离,周围环境应尽量清除污染源。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做好防虫工作。一旦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将受污染的菌袋搬离培养室,集中处理,避免传染。

2.2精细选料,合理配制。要求原料不霉烂变质,培养料要软硬适中,配制后要尽快装袋。

篇9

2003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将工程量清单分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由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施工措施项目。2008年实行的08版清单在03版清单的基础上,对措施项目又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例如增加了冬雨季施工,地下、地上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并将施工排水与施工降水分列等。国家计价规范对措施项目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有关措施项目费用索赔的研究却较少见。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者对索赔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实体工程费用索赔方面,而措施项目属于未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华项目,因而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措施项目费用索赔重视不够。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成为主要计价模式的背景下,研究措施项目索赔影响因素及索赔值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措施项目费用索赔研究对象的分类

国内学者对措施项目费用索赔的研究很少,对措施项目费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措施项目费的分类及措施费如何计取和管理上。

措施项目费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不同学者对措施项目费用的分类不同。有按照计价特点将措施项目费分为与分部分项工程相关型、与工期相关型及与分部分项工程不相关型三类,并针对每一类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有根据施工措施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特点,将措施项目划分为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公共性措施项目、临时工程性项目、其他特殊性措施项目。本研究按照计量方法的不同,独创性地将措施项目费用分为两类:以量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用及以项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用。

1.以量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用

量计量的措施项目,是指与工程实体密切相关的措施项目,一般包括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

2.以项计量的措施项目费用

以项计量的措施项目,主要包含两类:1)独立性的措施项目。包括排水工程、降水工程、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等。2)与整个建设项目相关的综合取定的费用。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费等,这类费用一般根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或以一定的综合费用进行综合取定。其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价,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三、措施项目索赔影响因素及索赔值的确定

1.以量计量的措施项目索赔

以量计量的措施项目,与分部分项工程子项费用构成相同,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其中管理费与利润计算方法类似,采用分摊法,因此,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索赔中的管理费及利润索赔适用于以量计量的措施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则与分部分项工程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为分部分项工程有统一的计量规则,可以通过计算工程量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而措施项目无计量规则,仍然采用定额计价形式,计量方式不同决定索赔费用确定方法的不同,因此措施费用索赔中人、材、机的索赔费用确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见表1)

2.独立性以项计量措施项目索赔

独立性以项计量的措施项目有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及施工降水。(见表2)

3.对于以项计量措施项目索赔

对于以项计量的综合性项目措施费用,可以采用包干形式,也可以采用可调总价形式。对于采用包干形式的,即使因业主原因发生一些费用损失,也不能以此索赔;对于可调总价形式,其费用的索赔计算一般以施工合同为依据,按实际发生费用,可按“分项法”进行计算。本文主要研究可调总价形式的措施项目。见表3

四、结论

措施项目费用索赔是施工费用索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施工费用索赔乃至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措施项目费用索赔影响因素及索赔值的确定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工程实践中措施项目索赔费用争议的问题,减少工程实践中的措施项目费用结算纠纷。

参考文献

[1]徐伟,计可,周艳冬 措施项目费用索赔计算方法的探计[J]建设监理,2008(10):34-35.

[2]王群,吴刚,计价规范中措施项目组成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5):134-136.

篇10

二、通过对学习、生活和思想的自我调节来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音乐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

除了以上几点外,音乐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即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进行调节,一定要控制在与自己当时的教育目标相匹配的状态上。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定在教学目标上。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而决不是放任自流的、毫无约束的、无目的的宣泄。所以,教育目标是出发点。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1)音乐教师的表情必须是自然而鲜明的,不是造作的、矫饰的,而是富有感染力的。

(2)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动作,形象必须整洁,合乎身份,动作一定要优雅。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才会油然而生。

(3)音乐教师在唱歌或讲话时,应充分发挥音乐的长处,特别要注意良好地运用自己的嗓音的表情因素,要用规范的语言。

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心理素质,尽可能的不要走教学的弯路。俗话说的好:理论加实践才能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形成的个性特征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敢于展现自己才艺的能力,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歌音乐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还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减少对学习的恐惧。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1.激发式教学,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中都有着表现自己音乐才能的欲望,但由于他们有时想的太多,缺乏自信,怕唱的不够好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最终没有了上台的勇气。记得一次课上,笔者给六年级学生上《歌声与微笑》这节音乐课时,许多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本以为这节课自己上得还不错,但叫学生自己上来演唱的时候却遇到了尴尬,没有一位同学敢站出来唱。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后面听课的指导老师突然站了起来,她说:我知道同学们其实都非常喜欢这首歌,对这首歌的理解也各有各的想法,许多人在挑战自己的时候都会有退缩的心理,怕自己唱不好,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膝盖稍稍直一下,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表现欲望完全地释放出来,超越自己,让我们的实习老师对你们这个班级刮目相看。指导老师精彩的演讲,学生们都有些蠢蠢欲动了,果然,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争先恐后地想表现自己。因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培养他们的音乐心理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对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时,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宁愿把难度降低一些,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高自封不合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曾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篇11

引言所列的基本史实是以相互关联状态展现出来的。所谓关联就是把分散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组合,在举出其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总体,得出观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言中史实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从而较为顺利地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习第一章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引言全文,再让学生列举出:新航路开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等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引言的中心内容,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并进一步指出各历史事件是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角度来说明中心内容的。

这就让那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联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学习第二章时,我先提示学生注意“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面发展”这一历史结论,然后让学生阅读引言后概括列出基本史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基本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这就把观点和史实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依据具体史实,概括出基本观点的能力。学习第三章时,我从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入手,寻找事实之间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维也纳会议等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受到动摇;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如此归纳使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又如,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兴起——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业革命——各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列强侵略扩张——亚洲革命风暴的形成等,都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归结成整体。学习第四章时,我让学生阅读引言,再从引言中提炼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及其矛盾、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诞生、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概括出三条主要线索: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国际关系新变化;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③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学到了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基本方法。当然归纳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确定。总之,借助于引言体现出的基本史实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确是事半而功倍。

三、利用“引言”,培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引言以基本历史事实为载体,蕴含历史思维方法,支撑历史理论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基本史实是以直观形态展现出来的,而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是以隐性状态存在于基本史实中,是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叙述、分析和评价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并挖掘这些隐含的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我对第二章引言的部分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维也纳会议后,……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说明旧势力的顽固性、新旧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和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诞生。”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如此逐一细致地分析挖掘,既没有一味注重理论观点而忽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又没有只讲授历史知识而忽视理论观点教学,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篇12

(二)建立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通过探索实践,形成适合江阴市新型职业农民的选拔、培训、考核、认定的培育模式。

(三)建立一套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体系。通过探索调研,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核、认定及准入与退出的管理体系,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并鼓励农民向“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水平、有创业能力、有引领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工作,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以全力推进。

(二)坚持分类培训。以生产经营大户、农村发展带头人和技能服务人才为主,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农业创业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三)突出主导产业。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有针对地选择培训对象、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主导者。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体任务

(一)构建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明确培育主体。市农林局是江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

二是合理遴选培育对象。选择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精于掌握专业技能、敢于创业立业、乐于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持证农民作为培育对象,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才库。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农林系统择优选定一批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在农业产业中吸纳一批有成功创业经验、有较大规模、有一定权威的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带头人,在涉农科研院所邀请一批高层次专家、教授,并通过专业系统培训学习,打造一支职业道德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百名讲师团。

四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市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和镇、村以及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社、基地等)的培训设施设备、培训场地和实习基地,构建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络。

(二)探索建立培育模式

一是拓展培训途径。与市人社局、市水利农机局、各镇成教中心等单位以及涉农大中专院校展开联合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

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围绕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采取理论与实践教育培训相结合、产学交替等多种培训方式,分类对培育对象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培训灵活性。

三是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及时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了解和反馈培训效果、技术应用、项目实施等情况和存在问题,提高培训实效性。

(三)加强考核认定管理

一是明确认定机构。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与管理由市农林局负责组织开展。

二是制定认定标准。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分产业、分区域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指标体系,制定认定标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认定。

三是建立认定准入制度。对于获得认定、取得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统一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定期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考核年审制度。成立“江阴市新型职业农民评审委员会”,由其对已经取得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实行两年一次的年审。对年审不合格的、或连续两年未参加考核年审的、或已不具备认定岗位资格的、或符合认定岗位资格但需调整岗位类型的,按程序重新进行考核评审、认定。

(四)制定出台支持政策体系

一是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在土地流转、农业用地、农业补贴、项目实施、生产加工、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地方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并重点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和部、省、市相应证书的农业从业人员、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倾斜。同时积极鼓励农村“两后生”、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就业创业,不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

二是试点推行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率先在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领域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中,试点推行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用人单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从业人员中录用,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全市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是制定出台《江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考核认定及管理办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江阴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由市人大或市政府制定出台《江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考核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培育机制、考核认定条件、程序和管理、政策保障等内容,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体做法

(一)各级领导重视,目标任务明确

江阴市委、市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农业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工作,自从省政府确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来,更加重视农民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来抓。2010―2013年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了农民培训的目标任务,把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镇(街道)也都将农民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市、镇两级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充实调整农民培训“百人讲师团”成员,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工作班子具体抓、成员单位配合抓、城乡各级合力抓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培训政策完善,投入力度加大

为扎实推进全市农民培训工作,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专门召开农民培训推进会,在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培训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安排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2011年投入100万元,2012年投入175万元,2013年投入105万元,为推进全市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充分利用市镇两级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学院、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改变过去资源单一、场地局限、投入分散、农民培训经常“撞车”的现象。

(三)培训重点突出,组织措施有力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近几年农民培训的不断深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培训项目由“多”向“精”转变,二是培训对象由“广”向“高”转变,三是培训模式由单一向立体转变。前几年,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遍较低,培训重点只是普通种养农户的科学种养殖技术推广普及,培训重点主要集中在农业实用技术、科技下乡等。而随着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农民创业典型的不断出现,今年的培训重点转变到了如何指导农民创业、如何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上,另外更是将农业企业工人、城市返乡农民等纳入培训范围,重点培育层次更高的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上也从之前简单的农技传授向“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跟踪指导服务、尤其注重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的培育和职业农民的培养等方面转变。

在明确培训重点的基础上,江阴市精心谋划,真抓实做,确保培育工作组织措施到位。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拟订培训菜单。根据培训工作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一村一品”、高效农业规模化和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链式培训环环相扣,特别注重职业农民产业发展理念、生产技能、经营本领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注重经营管理,切实提高效益。二是扩充培训教材,编印技术明白纸。根据省统一提供的农民培训工程讲义目录,每年按照每人2~3本的比例选购培训教材;组织讲师团成员,结合农时农事和农业生产状况及农民培训工程需要编印了20余种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明白纸,在讲课时发放给农户,保证了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开展讲师团培训,确保培训成效。讲师团成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民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讲师团成员的考评,根据培训需要,适当调整讲师团成员。同时,多次组织讲师团成员赴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学习受训,赴太仓、昆山和张家港市等地学习取经,定期对讲师团成员进行农业高效规模生产、科学种养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等方面内容培训,以提高讲师团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四)培训方法多样,创新培训机制

1. 整合师资力量。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与中国葡萄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教授订立长期的培训协议,按照培训内容、要求,不定期来江阴传授新技术、新知识和创业新理念、新技能。

2. 改进培训方法。把科技下乡、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结对等活动纳入农民培训工作中。组织粮油、林业、水产、畜牧等农技人员,与相关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进行科技结对,下移培训重心,使培训方式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时,通过技术人员的面对面指导,手把手诊断,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使农民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另外,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重点针对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示范带动能力和创业欲望较强的人员,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其所从事的生产、加工、流通等项目为重点,实施直接培训。同时,根据有关需求,派驻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到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和科技攻关。

3. 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在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建立跟踪服务制度,组织讲师团成员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培训效果、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帮扶他们尽快创业、立业,走向致富之路。

篇1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12-03

国以才立,教以师兴。人的发展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对于社会群体素养的提升的关键作用不应被忽视。然而,如今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育人使命意识不强、立德责任意识不浓的现象。这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为此,须探索构建教师责任感强化的管理制度、价值引领、技能培养、职业反思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试通过对当下高职教师责任感现状的分析和归因,探讨教师责任感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一、高职教师的责任感现状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师范院校培养,一部分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学历、年龄和职称并不均衡。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开放了教师准入制度,实施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等机会的资格证书制度,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一样可以从事高职教育。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企业的能工巧匠也走进高职校园成为兼职教师。如今的高职教师群体中,有许多并未受过系统的师德教育和职业专业训练,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所降低。同时,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社会地位的低下,使得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明显问题,这其中,显而易见的是责任感的缺失。

责任感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要素。责任感,就是“具有自觉地想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的愿望”。一名责任感强的教师,对待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对待科研求真务实,对待事业精益求精;责任感缺失的教师自由松散,庸碌无为,怨天尤人,甚至会给学生消极影响。高职学校中教师责任感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认同感不强

个体被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度越高,其人生价值越大,职业价值亦是如此。我国尊师重教传承已久,但是不同阶段的教师,社会关注度并不相同。作为高职学校的教师,近年来,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关注度和期望值比较低。同时,由于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难以管理和教育,高职学校的许多教师,安于现状,被动适应学校课务安排,仅仅满足于基本工作的完成,缺乏细致认真的耐心和奋发进取的活力,理想和目标不明确,人生职业规划比较模糊。

(二)职业自豪感偏低

因高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同于高中教育有着升学的期望。现实中高职学校的家校联系并不频繁。家长和社会对高职学校的教师了解不深,甚至对高职学校的教师还存在偏见。与此同时,高职学校的教师为人师表、遵守师德规范的要求并不低于其他同行,甚至要求更高。因为为了使高职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好专业技能,高职教师付出的可能更多。社会的不了解甚至偏见,与职业的高要求高标准,容易导致某些高职教师形成职业角色和自然角色的冲突,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人格矛盾。这种消极的自我职业评价,无疑会使高职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感到怀疑和困惑,从而影响其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效果。

(三)薪资待遇不满意

从物质方面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较过去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了绩效考核为依据的工资,教师的薪水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横向上比较,高职学校教师薪资待遇仍然偏低。普通高校和高职学校应各有侧重。高职学校有许多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参与技能实训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付出为学生、为学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物质上、精神上应该给予认同。高职学校缺少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效的降低,职业行为的失范屡见不鲜,极大地伤害了教师教育形象。

二、高职教师责任感缺失原因

高职教师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以工作生活的环境分析,不外乎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思想观念因循守旧。虽然上个世纪国家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至今仍然存在观念上的因循守旧。社会上重脑力轻体力观念比较严重,对职业学校教师存在偏见,期望孩子成龙成凤,对职业学校的关注度不够,甚至对职业学校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职业学校及其教师的地位不高。社会需要搞研究做学术的人才,也需要高水平高技能的劳动者。社会没有营造好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环境,没有真正理解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致使部分高职教师由此而产生职业自卑心理。

2.政策支撑的制约。多年来,在教育的投入上,职业学校的设施和设备、师资队伍的配备和培养、招生和就业指导等等,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远比不上义务教育学校。高职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专业发展、名师打造等都缺少系统规划和政策支持。由于职业学校大多是专科学校,不像大学那样为一个地区闪耀光芒,也不像中学那样创造辉煌,职业教育一直是不温不火地存在着。

3.市场经济功利冲击。经济的改革必然影响教育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其工作、家庭、生活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伴随人们价值取向偏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师的职业认知也受到影响,致使部分教师不能安心执教,乐于奉献,守护校园一方净土。

(二)学校管理的松散懈怠

1.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高职教师学习进修的时间和机会得不到保证,使得继续教育缺乏往前推进的动力支持。同时,高职学校许多教师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同时自身不主动不积极学习,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对专业发展前沿了解不深,对自身职业前景缺乏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明显提高,从而直接影响高职教师的职业成长。

2.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学校的教师管理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义务教育学校无论是财政还是人事管理,比较简单和统一;也不同于普通高校,有着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对上,高职学校的管理主体多元复杂;对下,高职学校内部教师管理缺乏有效责任和目标机制,教师缺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实行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之后,虽然对教师起到了些许约束和激励,但是,论资排辈、管理松散、制度僵化现象仍然存在,中老年教师随意散漫、青年教师困惑,未能为教师专业成长和长期发展营造较好的氛围。

3.职前师德教育不到位。当前教师队伍职业认同感堪忧,并直接导致责任感的缺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肩负着准师资培养任务的师范教育责任感培养的缺位。回首2000年之前的师范教育,由于招录生源的可靠保证,师范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个人素养在同年龄的孩子当中是相对突出的,加之师范学校师德师能的培养一直得到高度重视,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顺利履职有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之后,生源质量的下降,许多师范教育的职教化(甚至产业化),相当大的程度上扭曲了师范生的培养方向以及效果。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责任感方面出现缺陷就不足为奇了。

(三)教师自身的原因

1.择业动机不纯。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许多选择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的毕业生,不一定就是出于对职业教育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他们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可能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没有升学压力,工作环境宽松等等,未充分认识到职业教师真正的职业内涵和担负的职业使命。

2.专业素养不高。高职学校招聘的教师越来越重视学历层次的提高,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也越来越多,甚至博士学位也入职高职学校。在职的高职教师学校也会提高要求,将学历提升作为考核晋升的条件之一。虽然学历提升了,但是真正的教育理论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并未识透。更有许多教师无法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再有,有些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体缺乏认真、深入、透彻地了解和认识,很难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教的不专业,学生学的不透彻,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畅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学生的不良反应又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知。

3.职业倦怠严重。伴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多;因生源素质的不均衡,管理压力加大,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绩效考核的推进,岗位晋升的竞争,教师职业的危机感增强。诸多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职业倦怠会使教师自身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易躁、易怒、情绪低落、消极怠工,甚至轻生。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外因条件,教师的情绪和行为会感染学生,导致学风、班风萎靡不振,失去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三、高职教师责任感培养路径

根据教育部2015年9月16日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如火如荼。高职学校的教师,其道德素养和专业发展要求将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必须增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高职学校必须结合社会和学校实际,探索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精神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教师责任感特殊意义

自古以来,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百姓和社会的职业期望比较高。为师者当知其职业劳动的特殊性。为人师者德为先。教师首先是立德。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教师责任感的确立具有高要求,严标准,不同于一般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其次,教师责任感的确立具有高度的自觉。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需要教师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再次,教师责任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责任感影响之“深”,表现在教师以爱为核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美好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责任感影响的“远”,表现在教师劳动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且对学生终身都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对学生高度负责,且有很高威望的教师,或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教诲、引导作用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持久的爱戴和怀念,如鲁迅之对于藤野,之对于徐特立,之对于顾毓秀。

(二)构建高职教师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机制

1.提供政策制度保障。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一方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激发高职学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师地位和待遇,引导社会尊重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增强高职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职业道德到专业技能,从教学科研到课堂教学,从德育管理到自我规划,学校应制定和完善一整套适应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通过规则、制度、考核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生成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2.重视职业价值引领。今天,走上教师岗位的不仅仅是接受过师范专业教育的毕业生,虽然走上讲台之前都已经通过了教师资格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但是,信念的培养和使命责任感的确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不一定简单,但是走上教师职业岗位的教育者必须专一。在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今后职业生涯中,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职业认知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引领教师的成长。

3.夯实职业责任根基。教师责任感的确立是建立在对教师职业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强化教师职业责任,学校不仅要注重培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帮助教师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训练专业精神。通过丰富的活动探询和回答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及教师的基本价值等问题。一方面旨在通过教师的反思、体验、领悟,形成教师的理想人格,进而提升师德境界;另一方面旨在通过规则、制度、考核等外部措施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4.提升职业技能水平。高职学校应针对立志教育的教师开展职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高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深入了解社会及市场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打造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5.自觉进行职业反思。一切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结果。高职教师责任感的确立和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强化责任感,关键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反思和领悟。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来自教育教学内外的焦虑、困惑和冲突,教师进行反思、领悟,这意味着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评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通过反思、领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总之,高职教师担当的教育使命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重要,都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所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更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自觉。

【参考文献】

[1]陆晓燕.试论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师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2]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