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宣传的途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宣传的途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宣传的途径

篇1

新闻指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进行报道;网络新闻是指:个人或者机构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报道。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显得:更方便、更简捷、互动性更强、内容量更大等,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更多、视野更加宽广。因此,党应该把网络新闻作为新时代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新闻宣传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

1 网络新闻宣传遇到的问题

具我国对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的统计报告显示:至今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普及率接近30%。在这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剧增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舞台非常广阔,虽然网络给人们提供的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1.1 广泛的新闻来源、冲剂新闻传播秩序

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特性,如是便给那些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等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常常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编造、杜撰虚假信息。从而使那些价值观较弱的群体收到冲击,进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国难“5·12”中,国家和人们群众的财产收到了巨大的损失,可是网络上却出现虚假的谣言,甚至以赈灾之名实行诈骗,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并且给慈善群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1.2 网络新闻的采编者、素质曾差不齐

目前我过的网络新闻还处于拷贝借鉴阶段,采编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因此常常出现新闻质量差、深度浅的情况。网络新闻的采编者,具有取材的随意性,缺乏政策的原则性,所以便出现了新闻质量差、深度浅的局面。更有甚者,搞有偿新闻,通过编造虚假新闻去吸引大众眼球、提高点击率,从而赚取网络推手的费用。

1.3 网络新闻的法规和体制不完善

网络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虽然出台了多部关于网络的法规,但还是存在许多漏洞。目前,在网络新闻的宣传和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法规的缺失,造出其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其他的法规来进行解决,从而严重的制约了新闻的管理和发展。同时网络新闻的体制也不完善,目前仍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这样,很不利于网络新闻的统一协调管理,从而对网络新闻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制约。

2 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

2.1 树立发展的紧迫感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其在社会的影响日益强大,网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因此:只有树立发展的急迫感,才能更好的做好网络新闻的宣传。这样才能顺应信息化的趋势,从而对思想宣传阵地有主导权,从而把我国的良好形象推向世界。同时它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党和人们的团结奋进。所以,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2.2 坚持党的领导

网络新闻该进行哪些报道、不应进行哪些报道,要凸显什么、不应凸显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得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各级党委要吧网络新闻的发展列入工作日程,摆在重要的位置。党委宣传部应该以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去进行网络新闻的管理发展工作。对其出现的问题,要帮助解决。倡导个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办好政府新闻网站,保证其有必要建设投资的运行经费。对其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归口管理,严格审批,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加强网络新闻资源的深度整合,把重点新闻网站做大做强。

2.3 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对网络新闻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无国界、信息多、传播快、互动强、储存久的特点。从而把网络新闻做真、做全、做深、做快、做活,使其既有权威性又有可读性。既能格调高雅有能生动活泼。另外要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原创新闻多、信息可信度高等优势,用心思,动脑筋,下功夫,着眼群众,贴近群众,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网页设计,组织精品力作,创造名牌栏目,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线交流、网上直播、动画漫画等多种手段改进报道形式,办出特色,办出权威,办出水平。同时要切实的办好互动栏目及网站论坛等,因此要善于对网上热点的捕捉,然后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操作上可以借鉴传统媒体中的名牌节目,如:推出网上“实话实话”、“焦点访谈”、“今日一线”。但是要注重内容选材:捕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挑选好的嘉宾、有名的学者、普通百姓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而是其具有权威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4 抓紧培养人才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人才紧缺已成为当前制约网络新闻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必须从战略高度去看待对人才培养的问题。具体操作: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达到: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效果;从传统媒体中选派业务精英,充实到网络新闻工作中去;创优条件使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不断的培养出一批网上的名编辑、名评论员、名论坛主持人,培养出一批网络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熟悉党的新闻工作、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网络新闻队伍。

2.5 严格依法管理

讲网络新闻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网络信息迫切需要规范的要求,同时是健康发展网络新闻的要求。通过实践证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相关制度的建立,然后再严格的执行,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提高网络新闻的依法管理程度。按照“爱国守法、务实求真”的态度和要求去进行,大力倡导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风,态度要严肃,格调要清新,取名要庄重,用语要文雅。

3 结语

具我国对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的统计报告显示:至今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普及率接近30%。在这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剧增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已成为,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网络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时代趋势性,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显得:更方便、更简捷,同时其质量对社会的安定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分析显得非常必要。希望本文对“网络新闻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提出的“加强网络新闻宣传的途径与对策”,能够读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本次《*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由信息管理系05级学生调查小组在明教授的指导下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以*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所有在读学生为总体,考虑到学科、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在抽样过程中采用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问卷324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3.20%,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基本符合*大学学生的总体性别比例;其中,人文科学学部占19.54%,社会科学学部占37.09%,理学学部占29.47%,信息与工程学学部占13.90%。

二、样本分析

(一)*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途径

1、*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总计有57.94%的同学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42.06%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总体而言,*大学学生中玩过网络游戏与未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大致相等,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略多于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可以说,网络游戏在*大学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流行程度与传播广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各类网络游戏。

2、*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主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本身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对于外界信息与事务的接受较快,同时,对于外界了解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网络游戏方面,“朋友介绍”是*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最重要途径,有50.6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这一途径了解网络游戏的,在各项途径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网上宣传”,占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7.41%。而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网络游戏的则仅有15.89%。总体而言,*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过程中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1)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大学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网络游戏作为基于网络的游戏形式其宣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大学生上网状况相适应。

(二)*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基本态度及特征

1、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19.20%,而认为有一些影响的占总人数的47.68%。这两项合起来占了总人数的66.88%,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相对的,仅有21.19%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对于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只有9.6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多”,高达91.72%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个别”,而还有15.23%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这表明*大学的学生,一方面认同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学园生活有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样的影响尚不严重。

2、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对于玩网络游戏的目的,有81.14%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纯粹娱乐”。同时,有60.57%的被调查者从不通宵玩游戏,有39.42%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通宵玩游戏,仅仅1.71%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通宵玩游戏。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96.57%。对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而言,网络游戏的存在意义仅仅是纯粹的娱乐工具。

(三)*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的认知情况

1、对绿色网游的了解程度。自“绿色网游”的概念在2005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的同学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4%。而只表示“听说过”的则占了被调查者总数的38.74%。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有多达、被调查者总数的57.61%。由此可见,尽管绿色网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大学的学生对于绿色网游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2、对绿色网游宣传情况的看法。在调查中,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2.64%。即使算上认为“一般”的同学,也仅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26.15%。相对的,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差”的则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60.59%。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状况是不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前文所提的*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缺乏了解的问题——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绿色网游有所了解。

三、结论与思考

(一)*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特征分析

1、目前,*大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游戏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由此可见,网游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有57.9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42.06%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网游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

2、*大学学生主要通过朋友介绍与网上宣传来了解网络游戏,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3、在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66.88%的被调查者承认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但是同时,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认为“有,很多”的只有9.60%,认为“只是个别”的却占总人数的91.72%,而认为“没有”的同学也占到了总人数的15.23%。这一点也是与*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相关联的:曾接触过网游的被调查者中的81.14%表示,自己接触网络游戏只是纯粹为了娱乐。

4、对绿色网游的认知状况。当前*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了解状况并不理想,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有所了解。在被调查者中,仅有3.6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占了多达57.61%。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以及重视不够,仅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与此相对的,有60.59%的被调查者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给予了很差的评价。

篇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在大多数国家得到迅速普及。在这种强势的信息交流技术的冲击中,网络宣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的生产状态、交往空间以及发展条件,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时代网络环境。人们在经过对网络的新奇、狂热以及迷茫之后,开始重新思考网络宣传和网络舆论本身引起的混乱,本文以此为根据,展开讨论。

1 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爆发的特点

1.1 可控性和自由性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传输信息的方式日渐多样化。网络渠道的畅通,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日渐顺畅。网络给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网络也身处在社会中,网络也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并非不受制度、纪律和条例的制约。可见,网络的控制性和自由性是相伴而生的。

1.2 及时性和互动性

网络宣传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式宣传。在这种多渠道的途径表达中,人们是大众信息的传播者,信息得以交互式的传播。网络宣传在实现信息海量传播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式交流,实现了网民和网络之间的互动[1]。

1.3 多元性和丰富性

网络宣传的多元性指的是网络的舆情信息包含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再加上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实现了社会意识的自由流转。这种多元分散的状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得到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抵制不良网络宣传带来的问题,是新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重大挑战。

1.4 外显性和隐匿性

外显性指的是网络宣传的过程中,使用的不是人的真实信息,在情绪和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够将心中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与外显性相对的是,是网络宣传的隐匿性,人们通过隐匿自己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能够起到一定隐匿作用。有人就曾经说过:“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2 加强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的爆发式形成是社会公共事务在一定刺激下形成的。在网络舆情形成后,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形成一定量度和强度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爆发式大范围内的人们群众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碰撞。网络舆情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网络宣传的上述特点预示着在新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具有必要性。

2.1 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

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的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是处于信息社会下人们进行信息表达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建立了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对于网络等媒体的政府管理机制还是存在着不足。首先,网络媒体的政府管理机制众多,在权限的交叉中,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同时,地方政府设置的政府网站没有很好地实现舆论引导工作,网站的设置形同虚设。

2.2 网络舆论管理手段落后

就网络宣传的管理手段而言,网络技术的控制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保护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资源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网络舆情的引导要利用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利用这些正当的技术合理全面而长远地保障网络安全。因为信息技术本身是两面性的东西。新阶段,就网络舆情的监管而言,存在着众多的管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是实现网络舆情合理引导的重大障碍[2]。

2.3 网络用户自律性不强

网络宣传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自律监管不周的情况。网络用户的自律是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措施,在缺乏执行手段和保障手段的工作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自律监管。

比如,网络环境中,敌人自律组织代表着强大的利益集团意志,网络宣传中出现了大量的灌水帖和删帖。为了争取一定的人气和知名度,非法经营网络宣传。个人在进行言论的传播中,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规范,使得网络舆论的整体水平不高。

2.4 网络立法不足

信息立法工作在我国一直得到重视,从我国的立法质量和立法内容上可见一斑。但是,现有的网络法律存在着立法层级低和主体缺陷的问题,没有一部基本的网络立法保障网络工程的实施。另外,网络立法还存在和兼容性不强,网络空间是日益开放化的信息化工程,兼容性的缺乏严重阻碍我国网络工程和世界网络的接轨。最后,网络立法在内容上存在着缺陷,如网络知识产权和网络广告行为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加强网络宣传工作和舆情监管工作的对策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随着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能够保证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渠道的顺畅。网络舆情引导的客体是社会公众,主要是指新闻受众。牢牢把握舆情工作的主动权,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3.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宣传和舆情监管体系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首先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分析。对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控中,实现舆情信息管理。海量的舆情信息中,通过分析热点和敏感话题,能够有效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与领导能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利用先进的搜索引擎与信息挖掘技术,通过网页的自动采集与管理、敏感词的过滤,实现相关单位的舆情监督管理。在一系列的分析管理中,确保大众互联网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3.2 推进网络建设的法制化管理进程

依靠技术手段解决网络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的安全。防范技术的加强甚至会引起某些人的猎奇心态,进行网络犯罪。通过借鉴国外的网络建设管理法律,能实现我国网络发展建设的有效推进。首先,加强非法舆论的监控,设置网络警察进行相关内容的监管。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明确我国立法的目的,完善相关网络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在制定基本法律的过程中,注意法律的兼容性问题。另外,通过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基本法律的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3]。

3.3 用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网络舆情建设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重视网络信息的宣传工作,是实现现代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宣传和舆论工作在不断加强的同时,要和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提升网络宣传教育的战斗力和感召力。首先。构建网络思想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网上和网下的结合,加快政府“声音”的传播,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网络舆论工作建设。其次,提升网络的思想工作水平,强化网络建设的思想工作队伍,提升网络宣传和舆论工作者的形象。

4 结语

网络宣传的力量巨大,重视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够全面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对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够有效实现思想工作的宣传。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是顺应时展的大趋势。通过严格的网络舆情监管,实现政府和民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发挥网络舆论对人们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一)当前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问题与困难

群测群防是通过确定灾害监测站点,发动区域内群众直接参与灾害宏观监测,及时捕捉异常信息,预警自救。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灾害预防方式。目前各省市县地质部门均建立了多个地震灾害监测点,发展群众监测员,并逐渐与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借助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源,汇总信息,综合判断预警。这种宏观、微观监测相结合的防灾手段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对地震灾害应对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操作困难,也是目前群测群防体系面临的难题。首先,群测群防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预设的宣传和防范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沟通方式革新,人口流动性强,如何利用即时信息平台、摒除谣言、准确信息、解决观测点分布及观测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成为现存群测群防宣传和防范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何保证群测群防人员为灾害防范作出的贡献与收入匹配,以稳定并不断扩大人员队伍,进而提升宣传和预防效果。其次,从地震灾害的应对要求来看,群测群防不应仅限于对遴选出的群测群防人员进行预防知识教育,而是应当以全体民众为对象,包括震前预防、震中自救、震后心理恢复等全方位的知识普及。这样才能实现全民防灾减灾,灾害损失最小化的公共价值追求。由于目前的群测群防体系通过自身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上述因素的制约,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效果大打折扣,对震后救助和人民生活恢复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渐崛起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参与多元化、机动性强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网络,对改善现有宣传体系、转变公众防灾减灾思想、协助解决群测群防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必然性、紧迫性、现实性。

(二)网络化治理:一种合作治理的创新模式

1.概念解析与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化治理由于具有促进社会组织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被迅速应用到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并逐渐演化为主流的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

篇5

市场营销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渠道,网络化的信息渠道和传播途径让市场营销更为的便捷,内容更加的丰富。中国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主要是进行市场营销的战略调整、制定和寻求适合中国市场营稍发展的正确对策与途径。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来实现。

一、网络化的市场营销的时代价值

网络化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很多的价值,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让商家扩大了销售的渠道,是市场营销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对产品有一个更方便和快捷的了解。

(一)扩大市场营销的渠道

当今时代下,网络化为背景的销售市场成为了更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网络化让市场销售更具有真实性,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对产品进行了解。网络销售渠道成为新的销售渠道,消费者通过网络搜索和了解进行自主的选择。与实体的店面相比较,网络的查询更加的快捷,通过在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和对比,通过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能够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深入了解。在网络渠道上对商品d进行了解,在实体的店面中进行商品的体验,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在销售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网络上下订单,实现网络服务的一体化,大大的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经历。

(二)丰富市场营销的内容

在传统的4Ps营销策略以及近年提出的4Cs和4Rs、4Vs营销策略中,市场营销的策略和内容正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结合我国企业的营销环境和企业的自身特点等情况,提出了各种营销策略的应用市场环境和适用范围。这些销售理念当中,网络作为最新的销售平台在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消费者的生活节奏正在不断的加快,网络成为消费者了解社会的主要的途径之一,消费的欲望也更加的强烈,如何找寻更加省时省力的消费手段,是消费者所追寻的目的,作为商品销售方应该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利用网络的平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将销售营销的策略灵活的运用到合适的市场环境中。

(三)实现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

在不断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市场营销的模式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是商家能否占领更多消费市场所要考虑的重要的问题。对于产品的生产者首先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把握好市场发展的趋势,了解市场的广泛的需求,明确服务的目的和端正理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开展营销策略,将广告的投放和产品的宣传选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体现。

二、网络化视域下市场营销的内容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推动下,多媒体时代已成为众多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贸易活动的重要形式,并且发展势头强劲,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这种态势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构成了强大冲击,网络营销正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逐步成为现代企业营销发展的又一新趋势。

(一)网络宣传

产品在投放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之前,前期应该做出具体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在对市场充分的进行了解的同时开始策划营销的策略。网络宣传成为最为大众和快捷的宣传形式是占领市场的最有利的手段。通过产品的介绍、活动的宣传、优惠方案等等项目,将消费者的目光吸引到产品上来。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征、用途,充分的认识这个品牌。网络宣传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记住他们感兴趣的产品的品牌,让消费者有购买的计划,在消费群体之间营造一种消费的氛围,让产品销售的理念真正的适用到市场销售中去,这样就实现了网络宣传的目的。

(二)网络销售

网络销售是市场营销的新手段,产品介绍让消费者有了消费的欲望和消费的目标。商家设立网络销售的平台,对用户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服务,体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和交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加的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经历,在网络销售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免费的产品的试用和体验,让用户对产品更加的放心,体会到商家的用心。产品的配送上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的项目,送货上门,将服务精神融入到整个销售的过程中。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上

提升满意程度。

(三)网络售后

市场营销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容就是售后服务的项目,对于消费者的产品印象和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有正确的了解对于企业日后的发展有更好的帮助。所以通过网络建立产品的回访、产品满意程度的调查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网络平台为售后服务创设了环境,客服人员对用户进行回访能够提升大众对该产品的满意程度,同时能够树立良好德尔企业形象。通过公开的回访平台,了解到大众的需求,及时的调整企业的销售策略,将顾客放在企业的最重要的位置,让顾客体验到企业服务的理念,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傩”是兴起于远古时期的一种巫术形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科学观念混沌的社会条件下,先民们不能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解释自然界中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而采用一种原始的歌舞形式来迎神驱邪,因此早期的傩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傩戏在民间祭祀仪式的基础上融合舞蹈,充分吸取各种地方艺术形式的精华而形成一种戏曲形式,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傩戏的面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夸张的面部表情、斑斓的色彩,彰显出一种原始的、野性的艺术美感。傩戏是古代社会娱神和娱人的重要方式,目前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仍广泛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少数民族地区,而尤以江西省抚州市的傩戏最具代表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大众的娱乐生活和休闲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挫折。但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将以傩戏为代表的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方式相结合,将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粹的保存与流传。

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媒介的结合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而网络传播是以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网络传播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以及传播范围广等优势。网络传播的种种优势恰好对推进傩戏的传播与流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媒介的结合必将为傩戏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首先,傩戏主要盛行于农村等偏远地区,农村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少,导致这种艺术形式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极大地阻碍了傩戏的外传与推广。当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长期处于闭塞的状态时,其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如果长期得不到创新和发展,必定会衰败与凋落。这些都不利于傩戏的长远发展。而且,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祭祖活动不断减少,年轻的一代不愿意继承这种艺术形式,傩戏更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与此同时,受众群体也在大幅度地缩小,愿意观看演出,并且懂得傩戏文化内涵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两方面直接决定了傩戏的衰落与凋敝。古代的很多艺术形式都要依靠口耳相传才能保存下来,以至于很多艺术失传。现在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时代,如果眼睁睁地看见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就这样慢慢凋落,以至于若干年后人们提及傩戏的时候只能在字典上看到一条简单的解释,这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是一笔巨大的损失。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够将傩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完整地保存下来,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具体了解其起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可以感受到鲜活的艺术表演。

其次,傩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流派和风格,在表演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别。比如抚州的傩戏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傩戏、四川和安徽的傩戏就存在很多细微的差别。但长久以来碍于传播途径的制约,这些分散的傩戏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没有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那么,如果能够将这些散布于各个村落的傩戏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不同地方的傩戏形式可以进行对比和借鉴,那么将十分有利于傩戏形式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同时将有利于傩戏的长远发展。网络媒介恰好能够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打破不同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从微观层面看可以给不同地区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从宏观的层面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不同国家的千差万别的文化观念和风土人情将在这里发生空前的碰撞和融合,既有利于促进傩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也可以不断丰富傩戏的文化内涵。

二、通过网络传播促进傩戏发展的可行性

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网络如同空气一样,对人的生活同等重要。人们每天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从中进行筛选、阅读,这是当代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在网络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参与到网络的虚拟环境中。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傩戏如果想要生存和发展下去,网络传播是可供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

首先,网络是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可以以网络传播为媒介,构建相关的专业论坛、微博、视频网站对傩戏进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这既是保存这种艺术形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给致力于傩戏研究、戏曲研究以及传统艺术形式保护的学者提供一个可供交流和发表意见的专业平台,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可以共同携手创建一个宣传和传播傩戏的网站。例如,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黄梅戏网站就会出现近8640000个相关搜索条目,这其中包括提供专门的欣赏和下载活动的黄梅戏网站,还有大量的名段欣赏、跟名家学唱黄梅戏等相关链接,而且还与央视某频道建立合作关系,推出央视黄梅这样一档节目。黄梅戏的网络传播模式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传播使黄梅戏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普通老百姓空闲时间的消遣途径之一。宣传和推广傩戏完全可以借鉴黄梅戏的网络传播模式。通过推出专业的官方网站、举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定期推出相关的新闻资讯等方式为傩戏的发展争取到一定的话语空间,继而加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傩戏作为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首先就要让受众了解到还存在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当下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网络。网络上的热点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利用傩戏中的宗教元素带来的神秘感,可有效吸引网络上的读者。在宣传傩戏以及傩文化时,宗教的神秘性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抓住这一点,不仅可以吸引那些求新求异的观众,也可以令众多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来。

其次,将傩文化的宣传与地方旅游宣传相结合,扩大宣传的规模。以抚州傩戏宣传为例,抚州是下属于江西省的一个市,可以说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出过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父子等文化巨匠,这里的历史人物都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宣传点。如果将地方旅游的宣传与傩戏的宣传结合起来,那么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扩大傩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可以与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推出相关的旅游线路,在参观名人故居、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欣赏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傩戏表演,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切身体验其超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傩戏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傩戏进行网络传播的必要性

傩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当它的发展陷入困境之时,应该结合最新的传播方式帮其走出传播困境,而网络传播的传播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刻不容缓。

首先,网络传播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影像,并且能够将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果将傩戏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到网络上,那么就能够永久地保存下来,给后代学者研究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宝贵的视频资料,这将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与推广。相关研究群体或者是对傩文化感兴趣的个体,可以根据视频资料进行研究,既鲜活生动又真实可信。试想,如果没有相关的视频资料,那么相关的研究就只能沦为纸上谈兵,大大降低了其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目前学术界的傩戏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文化层面,对傩文化中的傩神、面壳、道具、仪式的研究居多。相反,针对节目本身的艺术形式、艺术魅力的研究较少,甚至处于一片空白的尴尬局面。在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研究是畸形的,对傩戏的研究不应该忽略具体的艺术形式,也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表演。

其次,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一种传播模式和传播途径的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与现代文化进行接轨,加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是对以傩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新的载体。而且网络不仅具有保存的功能,同时这种传播方式也具有参与性的特征,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对观看和欣赏的视频、文字的内容进行反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声音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热情,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去。比如,可以就受众最喜欢的傩戏节目进行评选活动,活动举办方可以根据点击率的统计以及观众的口碑进行评选。还可以利用当下新兴的弹幕观影方式,观众可以一边观看节目一边发表评论,与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士进行实时在线的互动交流,这些都是这种新的传播媒介的显著优势。加强网络传播,以网络为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将极大地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必将使傩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千年之后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

傩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傩文化,是中国戏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对傩戏进行网络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网络传播是推进以傩戏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展春岚.我国傩文化文献研究的计量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124-129.

[2]章军华.抚州傩戏演制与文化内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6-108.

[3]张勇华.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47-50.

作者简介:

李惠惠(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传播、写作;

篇7

一、文献综述

国外网络一般处于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状态,这由于各运营商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存在差异,他们的战略计划也各具特色。比如,法国电信致力于将多种业务融合至单个终端,英国电信重点关注家庭用户享受无线家庭生活的需求,意大利电信侧重于在固网用户与移动用户间提供多种业务的互通。而就国内状况而言,国内对于网络选择与使用方面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去分析挖掘。尽管国家工信部曾下发文件《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但是网络营销的市场仍然很混乱,相关的市场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尤其大学校园市场也占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网络公司更需关注这个市场。

二、校园网络使用现状

本调查涉及312名对象,占比44.81%为大三学生,28.90%为大二学生,23.38%为大一学生,剩余2.92%为大四学生。除大四学生占比较低外,其余三个年级的调查人数分布都较平均,且大三的同学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占比70.78%是女生,29.22%是男生。该比例很大程度上符合本校的基本情况。从上网地点来看,67.8%的同学的选择是宿舍,20.4%的同学的选择是教室,5.8%的同学的选择是学校机房,5.8%的同学则是其他地点。从网络类型分析,46.10%的同学选择电信宽带,30.84%的同学选择校园无线网,16.23%的同学选择移动CMCC,6.82%的同学选择网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类型为电信宽带,其次分别为校园无线网NAU、移动CMCC,最低的是网卡。此次被调查的客群大多数为大三学生,在学校生活时间较长,对于学校网络使用体验更为深刻,这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有很大保障。

三、校园网络选择的偏好及影响因素

用户偏好是用户在考量商品和服务时做出的理性且具有倾向性的选择,是用户认知、心理感受及理性的经济学权衡的综合结果。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对于网络的选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上文可知,大学生更加偏向选择电信宽带与校园无线,移动CMCC与网卡的选择人数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性别因素。调查显示,电信宽带的使用率最高。63.7%的男生使用电信宽带,远高于女生的38.5%。女生对于网络的选择比较均匀,校园无线网的使用率为33%,移动CMCC则为20.2%。因此,电信宽带应了解自身的独到优势,进一步分析男生消费群体的用户需求,可以针对男生群体制定一份套餐,稳定老客源的同时吸引更多新的男生客源。

(二)消费水平因素。对于不同消费水准层次消费者的网络花销比例,55.3%生活费低于1000元/月的消费者的网络花销低于50元;53.8%生活费为1000~2000元/月的消费者的网络花销为50~100;54.5%高于2000元/月的消费人群的网络花销在100以上。整体来看,学生的网络花销与消费水准成正比。

(三)宣传手段因素。关于不同网络消费者了解、选择网络的途径,整体而言,所有网络的大部分客源(约40%)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其次20%客源来自于同学介绍,业务员推销及广告宣传的方式作用不明显;从各个网络而言,网卡客源群同学介绍和广告宣传较明显,电信宽带客源群业务员推销和广告宣传方式较突出。由此可见,网卡的用户体验较为优秀,网卡和电信宽带的广告宣传较为成功,电信宽带业务员工作较为成功。各运营商应当从中得出经验总结,及时调整自身的宣传营销方式。

(四)售后服务因素。关于网络售后服务满意度,整体来分析,无人上门维修和维修不及时均占比40%,其中校园无线网整体满意度较高,其次为电信宽带和网卡,移动CMCC最低。由此可见,网络运营商都没有重视自身售后服务业务,运营商应当提升售后服务团队的整体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四、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有较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对网络的选择,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为网络运营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制定多种套餐,选择多样化。通过调查看出,男女生网络需求有一定差异,对于网速的需求不同;不同消费层次的同学的网络花销也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可以分别制定适合各种需求的套餐,多元化选择空间。

(二)提高宣传力度。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选择网络的途径较单一,从宣传途径得知的人占比并不大,因而运营商应在开学伊始,加大宣传力度,凸显自身优势,吸引客源。

(三)提升网络稳定性。从调查看出,电信宽带、移动CMCC的不满意人群较多,主要集中在网络稳定性上,因而运营商应制定各自的网络硬件质量改善方案,提高网络质量,为品牌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篇8

现如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如我们走在大街上、坐在公交车上、查阅网页时、看电视时看报纸时祭敖包都会观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宣传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转向更为先进的网络宣传形式,在此背景下网络广告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发展。距离现在,网络广告的发展已有十几年,具市场调查研究显示,2013年网络广告产值以过千亿元大关,其增长速度可谓成爆炸式增长,预计在今年年底网络广告产值将逼近或者超过电视广告,所以现如今网络广告可以说是广告界的大亨。但是,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项网络广告的成功与否与设计、与播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广告不能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即使播放的次数再多,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是较低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广告互动性设计的重要性。今天,本文通过对网络广告互动性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设计经验探讨了网络广告发展趋势。

1 互动是网络广告的传播中心

网络广告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就是其与传统广告传播平台存在不同,即具有通讯特征,在传统广告宣传中,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给观看着的选择莫过于看或者不看,更不可能存在互动性,所以宣传效果相对于新时展下的网络广告来说效率较低,这一点在网络广告刚刚起步时,互动性体现的也不是很好,那么什么是互动呢,互动的实质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与网络二者之间的连续作用和反应的过程。而通过网络广告能为观看者提供这一互动,如通过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这种互动模式甚至可以超过人与人面对面的广告宣传、面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在新时展下的网络广告,如果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互动性,那么就与传统广告宣传媒介没什么两样,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所以说是互动性设计是网络广告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互动是网络广告的传播中心。

2 互动是网络广告的娱乐表现途径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网络大国之一,具统计现阶段我国网民已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在网络上展开游戏、娱乐等项目的占到百分之六十左右。由此可见,网络广告互动并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娱乐的体验,因此网络广告的互动设计必须具备娱乐性,只有具备娱乐性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具了解,有些消费者针对某些网络精品内容、好的娱乐项目时宁可不要善于前置广告的权利。如有些网络广告公司在互动式设计时,将传统的广告弹出式方式转变为具有娱乐意义的小游戏活着猜谜游戏,广告访问量明显提高。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娱乐性设计是网络广告互动性设计的创新,通过这种互动式创新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时间来观看广告,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广告湖中中,加深了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印象,提高了网络广告宣传的效果。所有广告均是由三种基本符号--即产品符号、环境符号和人物符号组成,互动广告就是可以让用户参与的广告,用户参与互动广告的积极性来源于广告的娱乐性、创意、奖品等多方面,而前者占有非常大的份量。所以说互动是网络广告的娱乐表现途径之一。

3 互动是网络广告的生命所在

在新时展下,互联网发展也朝多元化方面发展,如移动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等,由于生活、工作结构的日趋合理,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所以网民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参与网络互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的发展都给网络广告互动性设计提供了机遇,所以,在网络广告互动式设计中,我们也要把握好设计方向,即减少传统广告大面积干扰的问题,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这也是未来网络广告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许多知名广告客户表明,如果广告做得有趣,而且便于大众参与,很多人是可以自觉地收看广告,甚至重复观看。互动性将最终决定网络广告的命运。

4 结语

我国是一个网络新兴大国,网络广告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就给网络广告的发展提高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增强网络广告的互动性设计,使其更具互动色彩,提高网络广告的娱乐性、趣味性,使其更具魅力,吸引广大消费者,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推动我国网络广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克.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应用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成为人们常用的重要工具。数字文化馆成为了基层文化活动的新平台,也是群众文化宣传活动的新形式,是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和文化信息传播的新途经。因而,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时展的需要。

一、实践中国梦文化梦,时代需要创建数字文化馆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文化馆主要设施基本以图书阅览室、辅导室、排练室、文艺活动室、展览厅以及演出厅为主。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成为发展群众文化的新契机。互联网传播面之广,是当前任何宣传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跨越省市、超越国界,覆盖世界各地。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及时了解信息。网站制作简单,容易掌握,青年人一般了解基本操作模式就能进行。使用笔记本电脑更是便于携带,任何地方无线上网后都能随时操作。因此在信息社会里,掌握群众文化阵地制高点,建立数字文化馆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群众文化建设新的重要形式。

数字文化馆平台的最大特点表现为:1、快速对外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地方文化活动动态。2、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能更广泛地得到宣传。3、开展对外文化活动,举办不同形式的美术、书法、摄影网络展览,拓展与外界的文化空间。4、展示地方网络艺术创作,搭建群众的创作平台。5、上级领导快速了解地方文化动态,及时检查和推动工作落实。6、提供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开拓工作思路,文化建设需要创建数字文化馆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其社会职能(一)宣传教育的职能,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四)辅导文化站和基层业余文化组织,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五)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六)组织文学、音乐、舞蹈、血艺、书画、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信息社会,作为文化馆如何创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如何运用网络科学发展文化事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一,领导应转变工作思路,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信息社会、数字社会已经形成,世界网络已覆盖整个社会,网民群体在社会上已经产生,特别是青年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支持做好数字文化馆建设已迫在眉睫,因为广大群众需要网络文化,建设各地数字文化馆,形成全国庞大的文化网络,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树立起文化馆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宣传教育,举办的活动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掌握网络技术,运用文化艺术专业形式,积极开展群众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网络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现代文化生活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职责。

第三,建立网络文化队伍。现在文化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自身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这为建设网络文化队伍提供了后备人才。通过正确引导、积极培养形成全国现代文化网络艺术人才库,为文化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第四,建立全国数字文化馆体系。一是建立全国各地数字文化馆管理中心,制定各地方数字文化馆网址目录。二是连接全国数字文化馆,形成巨大的文化网络数据库。三是构成文化立体层面,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形成文化活动新格局。全国现有文化馆、群艺馆近4000多个,如何创新文化工作,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公共文化事业新的起点。

第五,申请建立地方数字文化馆域名,占领地方文化阵地,是地方文化馆版权的重要环节,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否则域名阵地就会丢失,地方文化话语权就会让别人抢占。

第六,扩大加强数字文化馆的宣传力度。过去文化宣传只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影响之广、传播之快是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三、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为群众办好文化馆网站

篇10

1、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是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一定逻辑关系且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家家户户,使新时代成为一种具有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于是迎来了新一轮的知识革命。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集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平面设计、影视设计、多媒体信息设计、网络信息设计等多种手段来提升高校形象。

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2.1传播速度快。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经有些滞后,而手机、计算机等前沿设备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传播介质,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2虚拟立体形式。多媒体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能够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整合到一起,并能够使其具有交互性,使得以多媒体技术体现的作品常常以立体三维的虚拟形式展现。

3、多媒体技术对高校形象提升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形象塑造提供了机遇。如何充分挖掘社会媒体资源,为高校提升公众形象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3.1平面视觉识别设计对高校形象提升的展示作用。目前,以平面视觉识别设计提升高校形象的形式主要是高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志、海报、包装、书籍、宣传册等内容。是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创意设计的形象作品,已成为展示高校内涵与外延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平面设计作品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主要有网络、电视、手机以及实地展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平面设计形象作品将深入到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工作领域,比如细到教学文件的页眉,广到学生、教师形象的塑造。

3.2影视宣传作品对高校形象提升的宣传作用。随着数码剪辑、视频录制技术的发展,创意的形象宣传片将不断涌现。高校形象宣传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整体形象宣传片,包含学校文化宣传片、教师节宣传片、校歌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宣传片,包含教学录像、教学项目记录片、教学比赛录像等。高校形象宣传片制作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直接录制,适合制作教学宣传片使用;一种是通过拍摄照片、拍摄镜头后剪辑成宣传片,再加入主题词进行配音,主要用于制作整体形象宣传片。可见,作为多媒体技术之一的影视技术将不断推进高校形象的宣传。

3.3多媒体教学资源对高校形象提升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动画技术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和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精品资源课程。多媒体课件主要制作工具有Authware课件制作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和3ds Max三维动画软件等;精品资源课程的主要制作工具有Dearmware网页制作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和Firework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可借助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萌生新的制作软件以完成更具创意、更为立体的多媒体作品,必将对高校的内涵建设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

3.4网络背景下高校形象提升的途径。网络背景下衍生了网络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多种宣传方式,网络作为传输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对于高校形象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高校网络论坛、微博等,需要有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修改与删减。这就对专职管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熟知学校文化、内涵及外延建设,能够把握信息的表达限度,工作纪律性强、工作态度认真,具备能够及时信息、答复相关信息的能力。

4、多媒体背景下高校形象提升的原则

4.1准确定位自身形象。在信息飞涨的时代,高校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信息海洋中,让公众能够快速识别、迅速记忆,同时给公众以良好的形象将是高校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塑造形象的前提就是要有准确的形象定位,之后才能谈到形象,提升的问题。学校应该深入分析自己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自身形象塑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校文化发展相一致,要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在形象提升过程中一定要基于自身形象进行分析,尤其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影响因素后迅速纠偏。学校形象正如产品商标一样,一旦正向知名便成为很宝贵的财富。

4.2合理配置传播媒体。校园媒体是传播高校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合理配置传播媒体,使多媒体宣传作品能够顺畅传播是保障高校形象传播的重要条件。比如校园视觉识别设计就要有相应的展示空间,让形象识别设计无处不在;校园形象宣传片就要有校园电视台进行及时传播;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有实时互动的传播平台,如电视、网络等;网络背景下的信息传播要靠流畅的网络平台作为保障。传播媒体的科学配置必将使得高校形象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高校形象更增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程多佳.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音乐中的运用[J].艺海,2012(04) .

[2] 侯丽娜.浅谈多媒体在医学院校教师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2).

篇11

社区服务运作的规范

如何做好服务是一直以来营销人所最为关注的命题之一,社区服务更是一件细微的工作,直接影响到社区营销建设的发展,服务工作如何做?必然要有所考虑,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运作。

1、 建立可以实际运作的服务条款,这样的条款要建立在自己产品与事实的基础上的,里面要详细列出操作规范,列出责任与义务,列出相等的考核机制,建立可以储藏的服务对象,规范员工的操作守则,尽量完善条款的意义所在。

2、 要有系统化的服务项目与对象条件,服务设计的每一个项目需要面对的是自己产品的对应消费者,每个项目的要求要以操作与实际出发,不可以短时间的盈利性质为出发点,要照顾到消费对象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够有一些附加的优惠,当然不能够从捆绑的角度出发加以运做。

3、 培训与演练非常重要,要有经验的营销人员对服务的具体项目进行专门的设计演示,比如语言上的,口碑的规范,行为的识别,问题的处理,反馈的信息处理时间,服务承诺的兑现,简单的必备工具,经常联络方式的应用等,需要细致的服务准备。

4、 找寻服务对象,一般社区的特点是早晚流动,中间休闲的特点,中间以家庭核心的老年为主,家庭妇女为主,所以对象的标准是要看什么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对象,怎么寻找?目前的通用做法是以单位合作的方式切入,或者寻找一个什么活动的机会,根据新的社区情况,找寻服务对象需要建立一套以家庭为单位的目标寻找突破口,逐步滚动与推进。

5、 服务的标准,营销人员要在服务的标准上做文章,要体谅服务对象的所有发出的声音,主动服务,满足服务对象可能开出的一些过分要求,这样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面对面服务时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以知识的传播作为社区服务的标准化要求,同时建立可以互相委托的信任关系。

6、 做好优质的信用体系,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信誉,无论出现何种情况,营销人员要以人为单位,沟通信誉的种种途径,掌握与交流双方的信用度,合作才能够长久,服务才有价值。

以上六点只是一般的社区新动作,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下作出新的规范与要求。

社区网络建设的意义

建立自己的社区网络在新的营销环境下越来越重要,网络的存在将是社区营销的基本保障,社区网络如何建,建设什么样的网络是有效果的,网络的利用点在什么地方等是需要弄清楚的,社区网络的营销体现又如何发现呢?

社区网络如何建设需要看产品的使用范围与消费对象,一般网络的建设是以一个固定的消费群体为单位建设的,可以是小区,也可以是街道,可以是服务中心,也可以是家庭,要划出网络的建设成本与实际使用范围,社区一般的网络要经常有网络建设对象,能够具有公共效能性质,有可以展示的条件将更加完备。建设什么样的网络是有效果的呢?网络由于是可以拆除的,所以也可能是别人的网络,也可能是不常用的网络,但必须是产品的使用者,或者是热心介绍与推广、展示的单位或个人,要有发挥宣传的阵地作用,主要的目的为推广产品作准备的。

社区网络的营销层面如何展开,就要看社区的整体功能与产品的适应度,通常社区网络的建设者有一个基本的利用构想,建设与使用是同步的,比如对于一个便利店当作一个网络,就需要围绕这个便利店展开一些促销工作,这些任何的厂家都可以做到,但需要统筹营销的整体计划,网络的利用点不在于促销一两次活动,而是要有长久的形象展示,做包装也是一种,现在的社区需要知识型的社区动态包装,形象与获取的价值推广同等重要。在展开当中,要考虑社区的经常性行为,时时注意网络社区周围情况,及时加以利用,真正开展联络机制,电话与上门是非常关键的设计项目。

社区宣传如何定位

社区的宣传工作,要根据社区发展的变化而设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 以知识为代表的,需要开展科普活动与宣销相结合的活动,重点在社区各个活动中心,科普活动作为一种常规的宣传模式,在社区操作已经比较多,所以在选择上,需要提升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现在的餐饮与娱乐,有奖与健康教育,旅游与推广教育,展览与推广教育等都是社区新的科普活动,也是一种商业操作的宣传手段。

2、 实物展示与展销是社区的新展示机会,消费者从传统的被迫接受需要从自由挑选的角度给予体现,充分吸纳与集中教育是社区宣传的一大特色。

3、 以家庭建设为背景下的宣传成为主要新生力量,家庭讨论与参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挥他的作用,所以家庭宣传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对象,无论什么产品,只要需求,就可以应用性的加以宣传与推广,家庭也是网络建设的基本单位,设计家庭可以使用的宣传途径,将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宣传目标。

4、 传统的邮寄、夹报、散发、广告牌、板报等已经在转变的基础上,需要更新,打折与促销一直是一种手段,在宣传上,可以将以往的行为统一提炼,结合新的需要,不纯是做广告,以人性化的需求,进入社区。

5、 结合新社区范围扩大的需要,统一社区形象工程上,占营社区的各种服务条款上,在可以利用的便民对象上,宣传社区与宣传产品结合在一起,达到效果。

社区宣传的目的在于需求的拓展,是需要有所回报的,因而现在的社区将更加突显利益的分配上,也将社区宣传的多方面利益点暴露出来,更有利于宣传。

社区销售的结合点

社区的销售工作在直面营销的时候,现在也变的非常苛刻,社区营销当中,主要是目前社区已经是一个消费的潜在力量,首先连锁店的大面积出现,为社区销售带来全所未有的机会,也给传统销售提出挑战,送货上门与上门服务,24小时营业等,已经是新社区的必须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机会也将有一次新的变革,等消费者不如送消费者,所以建立社区强大的销售对象已经变得非常现实,可以预测,未来社区的销售将越来越便利化,任何做到现有条件下的社区销售,也有几种方式,首先,仍然以传统店铺在社区的连锁建设,靠就近解决销售问题,尤其是社区的超市与连锁店,目前已经是推动的方向,许多专营店也在社区有所突破,专营销售成为一种新的开拓渠道,简单而实用。其次,社区直销业的蓬勃开展,也是新社区发展的基本要素,直销进家庭,直销进社区,直销节约成本已经成为共识,加上良好的教育已经不成为直销的障碍,社区直销业是开拓社区营销的主要营销战术。最后,社区的良好公共基础,将为社区的销售有一种全新的展示,店铺式销售将在社区落脚,重新有社区消费力量的前提下,小规模经营是未来社区发展销售的模式之一。

社区销售的最大效能是可以复制与重复利用,社区营销的基本方向也是需要在社区就能够创造效益,因此,社区销售的建设与看好点不仅仅在于一种买卖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机会,一种竞争下的多重营销体制。

社区窗口的作用有多大

任何企业如果要进军大范围的市场,社区的争夺是必然的,可以想象,未来的营销重点就是看谁对社区的资源掌握多少了,比如消费群体,忠诚的客户,经常的对象等,所以要从现在做起,强化对社区窗口的建设与规范。

篇12

我国档案宣传工作,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很快,己成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档案事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档案事业实行宏观管理、进行监督指导的一种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宣传的方式逐渐地丰富起来。各级档案部门不断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档案宣传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增加了档案宣传的渠道。博客、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档案宣传工作的新领域,扩大了档案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档案宣传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档案宣传工作是向人们传递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是有关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整个档案事业的宣传、传播工作。

二、档案宣传工作的意义

档案宣传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众档案意识,增强档案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档,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档案宣传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跨越发展服务的首要措施,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档案价值的认识程度。有利于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指保障一个国家或社会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开展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由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自身对社会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因素的总和。有助于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翔实记录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艰辛过程,也反映了国家民族所遭受的危难和灾害以及与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新媒体背景下档案宣传途径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渠道发生巨大的变化,媒体形态不再只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大批新兴媒体开始涌现,成为开展档案宣传工作的新媒介,如档案网站、博客、微博、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1、档案网站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这种便捷、即时的方式来获取各种信息。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欲扩大其社会认知群体和社会影响力,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档案网站便顺应这种趋势与需求应运而生。档案网站是档案馆(室)在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上建立的站点,它以主页方式提供了相关信息和服务,构成了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的一个节点。档案网站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设置档案馆指南、职能介绍、政策法规、查档指南、网上展览、编研成果、行业动态等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并与公众产生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掌握档案宣传工作的效果。档案网站是网络档案信息的聚集点和福射源,是档案部门进行档案宣传的新途径,也是档案工作者以及用户交流沟通的新载体,对促进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具有重要意义。

2、档案博客与微博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篇13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