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外阅读的练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外阅读的练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外阅读的练习

篇1

作者:张凡 单位:石河子大学

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夯实阅读培养基础

丰富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励方式,将会鼓励学生从事专业学习与阅读的信心与勇气,也会激发学生们开展课外阅读浓厚兴趣。首先,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涵养与文学造诣,而阅读实践则是必备因素,这也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身为中文系的教师,知识的广博和底蕴的深厚是安生立命之根本,对古今中外的书籍要广泛涉猎,尤其是中外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家作品,如果教师自身读书面狭窄,“而学生读书的种类和内容又容易受课堂教师的影响,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内容的广博性拓展。”[2]同时,对于已成经典的作家作品,身为中文系的教师不仅要读,而且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拘于教科书的一些评价,“照本宣科”是教师对知识的一种简单而肤浅的处理方式,是要不得的,它只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更甚的是学生所学不多,得益更少。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大量的阅读实践去提升从事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以自身的阅读魅力去实现对学生的影响力。其次,中文系教师在准备新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创新思维,充分做好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组合工作,根据所承担课程内容的需要,在该课程开课或教学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开出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目”或“资料性阅读书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并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做到学生阅读有的放矢,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让学生在短期内熟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增强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阅读指向与兴趣,以开放性的学术视野对待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因而,在“阅读书目”的罗列过程中,要走出所授课程的范围,要不限于课堂并走出课堂,及时关注当下社会阅读热点、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层面上领略阅读的乐趣。第三,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和培养中文系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对激发和培养中文系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以“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互动载体,合理利用课前闲散时间,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展示课外阅读的表达平台。在开展此项活动前,授课教师可根据所带班级的学生数,以学号为序进行人员编排,每位学生以三分钟为限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一本书,其中包括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其他;同时,教师应以对学生的介绍做简要的评价,并对该学生的继续阅读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继续开展课外阅读的信心。类似于“课前三分钟”这样表达与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待于授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师生的共同坚持。二是授课教师围绕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课后作业,以此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关联性阅读,以点带面达到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全面把握;教师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1至2个问题进行课外阅读,以课下小组讨论、课堂小组汇报的形式给予展示,教师做好每个汇报小组的点评,指出每组同学对问题回答的亮点与不足,为今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下一步努力的途径或方法。这些活动安排,既达到了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检验,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熟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两个课堂”有效互动,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

大学的课堂有内、外之分,但“两个课堂”关系并不矛盾,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通过“两个课堂”的联袂互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不断提高“第一课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同时,中文系的文学课堂是个不断延伸的动态积累的过程,是个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活”的课堂,其本身就饱含激情、活力与想象;再说,文学阅读是个开放性的阅读行为,其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向往崇高、建立品格、陶冶情操、培养气度、憧憬未来的理想之途。因此,如何给中文系的文学课堂增添色彩,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文学课堂成为中文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知识海洋。首先,有效借助校内、外交流与沟通平台,发挥“名人效应”,邀请当代文坛一些知名作家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让作家与学生“面对面”,以作家写作生涯报告会,或以作家访谈等形式一起分享作家文学人生的喜乐哀乐,共同探讨文学人生的理想梦境。以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将学生与所要了解、研究的对象建立联系,搭建两者进行深度对话的桥梁,既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也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真正读懂作家的文学人生、读懂作家作品的文学世界,其实际效果会比乏味、枯燥的“因循”教科书更加有趣、更加富有意义。其次,充分利用校、院各类学术讲座、读书报告会的机会,邀请当代知名学者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谈读书、谈人生,这样既让学生一睹文学史教科书的编者、或著者的风采,身临其境地领略大师级学者的学术成长、成熟的历程,也可通过学者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把学生心目中原本非常抽象的文学史建构变得更具有人情味。通过与当代作家、知名学者的“面对面”交流,突破课堂教学固有模式,以作家的“现身说法”以及知名学者的“名人效应”的影响与激发,不断唤起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热情。第三,文学课堂应及时关注当代文坛现状和学科研究前沿,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为学习和研究平台,不断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文学阅读研究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研究团队,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并聘请专业指导教师,通过申请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并立项,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文学研究工作。中文系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力促更多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接受较为系统的研究训练,指导和引领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研究学习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学习与课外阅读中不断增强对研究项目的理解和信心,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一定研究性的基础。同时,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的申报及研究过程,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通过项目研究这一联系纽带,大力促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尽早进入学科前沿,以师生间的相互探讨最终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情如姊妹,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课堂教学“活”起来,多角度地不断触动学生阅读神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跟着多姿起来;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起来了,也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奇幻的色彩。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也是主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盘。因而,在中文系的课堂上,教师在把握好文学课堂特点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活动主题、授课形式让文学课堂不再落寞与沉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的充分互动,真正达到学生素质与文学修养的全面提升。

篇2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篇3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篇4

高师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在师范学校继续五年的学习,在英语学习方面要完成高中英语学习和两年的专业学习。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阅读方面,高师学生应该至少完成高中阶段阅读任务: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如果用具体数字进行量化,新英语课程标准阅读八级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因此相当于大二学生的高师学生课外阅读量至少要在36万词以上。

但是高师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能否达到上述数字呢?

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高师的英语课堂还没有足够重视英语课外阅读。

高师的英语课堂上大多数还是大量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没有明确的量化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还是做习题应付考试。殊不知,靠语法规则学出来的英语是生硬的,只有大量阅读并形成语感的人才更容易掌握地道的自然的英语。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大量阅读,学生的英语提高不会很快。学生只会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的话,就会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环境的事实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高师学生的现实是,英语水平较低,英语基础差,不少学生连初中的英语知识都没有掌握。因为没有普通高中学生的高考和升学压力,他们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缺少主动性。高师选用的是与普通高中一样的英语教材,大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也缺乏信心。还有,高师的英语教学也没能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学生进校后英语的学习热情全集中在过四级、拿证书、工作方面。学生跟着考试的指挥棒,投身题海,学习上几乎没有自我,为了考试学习。背单词、做练习成了他们每天的功课,而且离开老师,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这样枯燥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这样“被动”学习的态度确实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学生没有英语阅读习惯,英语阅读量不够,无英语阅读策略及阅读能力差。

很多高师学生在二、三年级,也就是相当于高二、高三的时候就开始积极准备,投身四级考试的大潮。他们每天埋头于英语四级考试的辅导,模拟试题的练习,除了课堂内有限的课文的阅读和各种英语考试试卷的练习,根本没有其它的英语阅读材料。而且在做练习时,他们经常回避阅读理解练习,只会抠单选题,因此高师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有限,根本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真正的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也就不可能拥有正确的英语阅读策略,造成的后果就是:高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

面对以上现状,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利用英语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获取信息,领略文化,拓展英语知识面,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三、高师学生实施英语课外阅读的建议

(一)唤醒高师英语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重视课外阅读,转变他们长期形成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和课上阅读教材这种观念,让他们逐渐树立课堂学习与课下阅读相结合的意识。同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和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带动课外阅读。课前的五分钟“Free talk”,课后的作业布置、定期的英语课外活动都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二)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受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启发,学生应选择难度适中、有趣的、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首先阅读材料的涉及面要广,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幽默、脑筋急转弯、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名人演讲、童话故事等。英语水平好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文字通俗浅显优美并且稍简短一些的英文原著。其次,克拉申的i+1公式告诉我们应该选择难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简单易懂的材料才能吸引学生。阅读之前可以随便翻一两页,如果生词太多,影响理解,最好选择放弃。容易的读物容易培养语感,也容易提高阅读速度。最后,阅读量要大,只有长期大量地阅读才能让学生读得广泛、读得深入、读得精彩。

(三)高师教师在课堂内外教授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我们的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朗读速度慢,影响理解,很多学生朗读完还需要再读一遍才能知道到底读了什么。只有安静地默读,不受打扰,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读到心里去。另外,很多学生已经养成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都应该及时地指出并提出建议。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句群理解大意,比一个一个单词理解要准确和到位。还有教给学生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读、跳读等技巧也是很必要的。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是英语课外阅读的巩固和保障。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设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比如说,在学校范围内张贴英语标语、海报、广播站或校园电视台播放英语节目,组织英语艺术节,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编演节目,撰文发表,激情演讲,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讲故事、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掀起全校英语学习的热情。其次,诸如教室等小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教室内部开设英语图书角,装备多媒体,设计英文黑板报,订阅英文报纸,张贴英语班级宣言等。总之,要让学生沐浴在英语的氛围里,让课外英语学习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让英语课外阅读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中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呼唤英语教学双方应共同关注英语课外阅读,英语学习的专家学者也鼓励英语学习者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高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跳出应试教育的题海,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教会他们阅读技巧和策略,让他们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寻找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篇5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大脑,结果得出一条结论:“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他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课外阅读,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的保证神经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他还指出缺乏课外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而到少年时期,却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课外阅读”。显而易见,阅读对于我们学习知识作用勿庸置疑,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又不让它广泛阅读课外书,而让他死抱语文课本不放。这种做法使学生学习语文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学好语文简直是天方夜谭。

几年前,有位女孩叫李路可,她很出名,两次跳级,十五岁就考上清华大学,二十岁就攻读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博士,当人们都用天才的目光审视她时,他的父亲却说,他的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人的区别在于:当别人的孩子正在拼命地去读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能供翻翻而已的文字时,我在让孩子利用这些时间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一些文学经典作品,这位父亲坚持让女儿大量的课外阅读认为最好的少年时光应该去读国内外经典作品,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智力和学习上的飞跃,带来生命的早慧和成长的轻松。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是,他顶住压力,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每学期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就是这样他的班从没落后,每学期他能把本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本校的“尖子班”,深得同事的钦佩,家长和学生的喜欢和信任。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把握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

既然课外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有如此多的好处,作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把大量讲授无关紧要东西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经典的海洋里遨游。但是,我们中还有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总是死抱课本,让学生狠写练习册,细讲课本,细讲练习题,天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把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课本和练习题上,白白的浪费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占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这样的教师看似很“敬业”,实则是一个“刽子手”。我孩子上三年级,每天的语文的家庭作业有三种:评价,练习册和优化,有时还有试卷,每天孩子做完语文和数学已经很晚了,已无时间课外阅读了,有时我很苦恼,也很纠结,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可能不让孩子做,但做了又浪费大量的时间,有时没办法,为了让孩子每天进行课外阅读,我帮孩子做。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学习语文并不只是学习语文课本,做练习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中国的教科书,不但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并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都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我们读《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一类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都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痛快,以零碎的文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的”。可见,我们有学好语文不能死抱语文课本中的零碎文字,要放眼课外阅读,没有课外阅读为基础来学语文,寸步难行。刚走上工作岗位那几年,我也和有些语文教师一样看样子非常的“敬业”,每天留大量的语文课外作业,第二天收上来全批全改,不顾学生的怨声,还沾沾自喜,自认为对学生做的问心无愧,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时至今日,才发现以前的那种做法很愚蠢,占用了学生那么多宝贵的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不会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鼓励学生多读书,以课外阅读为引领,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在经典中快乐成长。

那种死抱课本,可能勉强能应付小学低阶段的考试,到小学高阶段就很难取得好成绩了,我们再统观每一年中考和高考考题来看,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和课本联系不大,有些题没有一点儿课本的影子,大量的内容来自于课外,如果我们还死扣课本,不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学生是考不出好成绩,教师会越教越难教,学生越学越没兴趣,越没自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课外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

课外阅读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提早开始课外阅读,而且要让学生读得足够多。当前,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初中生不少于二百六十万字,高中生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按现行的的语文课本的文字,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我们就要依赖于课外阅读。事实表明,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丰富的语言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是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的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的语言和智力背景苍白,是他学习能力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强的竞争面前,他更多的体会是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篇6

查找资料: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功课参考书文学作品时政读物广泛阅读阅读人数比例:60%、20%、15%、5%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无选择性、盲目有选择、有收获70%、30%统计结论:

篇7

查找资料: ***、***

统计分析: ***、***

得出结论: ***、***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

文学作品

时政读物

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

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无选择性、盲目

有选择、有收获

篇8

在学校领导与教务处的统筹协商下,为大家制定开学前学习指导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语文书,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每天推送的微课或学习资源提前预学。)

2.背诵各年级下册语文书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国学经典。

3.每天坚持阅读,阅读书目参考语文老师推荐的“寒假阅读书单”,也可以自己挑选课外书进行阅读。

4.推荐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等健康综艺节目、精选健康积极向上且适合儿童观看的影片。

数学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数学书中知识点,根据老师每天推送的微课或学习资源提前预学。

2.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强化计算技能训练。

3.加强数学阅读。根据数学老师的推荐或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数学读物。

英语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英语书,根据老师在“一起小学老师”app上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2.观看老师推荐的英语短片。

体育锻炼

坚持每天半小时的锻炼时间,可进行跳短绳、坐位体前屈、广播操、五祖拳、仰卧起坐等运动。评选“运动小达人”

书写练习

每天练字半小时,可将练习硬笔字与语文新学期的生字词学习有机结合。

致敬“逆行者”书画赛

全体同学们以书法、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向抗“疫”英雄致敬,各班评选最佳“书画小达人”。

二、学习时间(2月10日—2月29日)

若开学时间有调整,线上学习时间也会随之调整

午别

上午

下午

时间

8:30—9:00

9:10—9:50

9:50—10:20

10:20—11:00

2:30—3:30

3:30—4:00

4:00—4:30

星期一

国学经典诵读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二

数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三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四

数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五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一二年级

三至六年级

午别

上午

下午

时间

8:30—9:10

9:10—9:30

9:30—10:10

10:10—10:30

10:30—11:10

2:30—3:30

3:30—4:00

4:00—4:30

星期一

英语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二

数学

语文

英语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三

语文

英语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四

语文

数学

英语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五

英语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三、学习形式

篇9

语言教学研究发展多年,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广泛阅读对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Krashen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及其阅读假说指出,大量阅读可以从词汇、语法、拼写和语言技能等多个方面为学习者带来裨益。Ellis认为,在语言教学背景下,阅读是为学习者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供大量语言输入最便捷的方法。黄源深曾多次强调,“阅读是在语境中学习外语”,“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董亚芬也认为,“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赵雪琴认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最直观、有效,也是最易操作的方法”。张绍杰则提出阅读可以使语言学习者“真正感悟语言的运用,领悟异国的社会文化,汲取人类的思想智慧,养成高尚的情操。”

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的能力之一。然而,随着学分缩减、学时减少,在课程内容日益丰富的压力下,英语课堂分配给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在课堂内无法实现大量阅读。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很多阅读输入任务由课堂内转向课堂外。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英语课外阅读的内涵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了配合课堂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其二,出于兴趣等而进行的自主课外阅读。英语课外阅读开展得好,就是确保完成一定的阅读输入量,为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提供保证。那么,在大学英语课堂不断向课堂外延伸的时候,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如何?我们在南京农业大学展开了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英语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形式进行。

问卷参考了王凌等和李瑞芳等的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专业、四级成绩和联系方法。第二部分是25道选择题,其中,多选题6道,单选题19道。针对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阅读计划性、阅读策略使用、开展阅读的困难、是否需要教师指导以及学生对阅读的作用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用中文写成,每一道多选题的最后一个选项为“其他”,由学生提供开放性答案。

问卷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于课前发出,给予学生充分的答卷时间后,当场收回答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6份,收回536份,其中,各项信息完整的有效问卷490份(个人基本信息或答题不全的问卷均视为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1.21%。

问卷回收后,笔者利用Excel和STATA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有关分析。并联系一些学生,针对其问卷中描述不够清晰的多选题开放性答案,进行了个别访谈,请他们就其答卷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

(二)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从490份有效问卷来看,调查对象来自35个专业,涉及文理科,其中理科专业22个,共269人(占54.90%);文科专业13个,共221人(占45.10%)。从性别比例上来看,男生134人(占27.35%),女生356人(占72.65%)。

虽然南京农业大学采取英语分级教学,英语水平类似的学生比较集中在同一班级,但是,笔者未对调查问卷发放的班级做特殊要求,故参与问卷调查的班级既有拓展班(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也有普通班,调查对象具有一定随机性和普遍性,不代表某个英语水平的特殊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特征

根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分析,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群体特征。许多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和实际的阅读行为相互矛盾。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习惯、对阅读的认识、阅读材料选择等方面有趋同倾向。

1.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阅读时间是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最直观的指标。根据此次调查,490位学生每周英语课外阅读平均时间仅为1.09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用在英语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每周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一小时及以下的学生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更有甚者,有27人几乎从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见表1)。

这个结果是令人堪忧的。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止步于课堂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在英语课堂学习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下,不保证课外阅读和学习时间,势必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充分认可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但对阅读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

根据统计数据,490名学生中,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的人数接近四分之三,而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人数均超过了五分之四(见表2)。在开放性答案中,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自信等。只有1名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基本没有帮助。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认可阅读的重要性,也赞同阅读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问卷调查之后的访谈中,当笔者问及“怎样阅读能帮助你实现这些作用”时,学生的答案却表现出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阅读就是上英语读写课;阅读就是做阅读理解题;阅读就是考验词汇量,没有生词就是看懂了;阅读最重要的是专注语言结构和生词,等等。对于阅读内涵缺乏准确清晰的认识,学生就无法顺畅地开展阅读活动,无法保证阅读的质量,最终会使得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3.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但阅读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

关于阅读目的的调查,排在前四位的是“提高阅读能力”“消遣娱乐”“扩大词汇量”和“丰富文化知识”。选择这四个选项的人数比例都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选择“增强应试能力”“完成课后作业”的人数也接近半数(见表3)。

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填写了“说地道英语”“喜欢英语”“丰富本专业知识”和“做实验查文献”等。

从答案的丰富性和各选项人数的集中性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明确目的都是提高英语水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1)学生默认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和丰富文化知识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这与阅读作用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2)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倾向于将学习和娱乐两个目的相结合,并不是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3)这个调查结果也佐证了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作用的认可。

然而,阅读目的明确并未能保证良好的阅读计划。本次调查中,只有约两成的学生选择了“分期定量完成”(见表4),即阅读具有一定计划性。而近八成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明确计划,阅读要么凭兴趣(占30.82%),要么凭空闲时间(占29.80%),要么根本不在乎是否读完(占17.14%)。

阅读计划性是良好阅读习惯的特征之一。缺乏阅读计划性,说明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培养阅读兴趣和保证阅读时间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两个先决条件。

4.阅读偏好教材练习与短篇,材料选择以需求和兴趣为主要依据

在英语课外阅读材料中,选择“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报纸、网站上的新闻”和“杂志上的欣赏性短文或者短篇小说”的学生均远超半数。其中,选择“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的学生比例更是位列第一。与此相比,选择“英文长篇小说”和“专业书籍或文献”的学生不足三成。少数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提到了“诗歌”“英文歌曲歌词”“英语学习软件自带材料”等。

很多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不愿意选择“英文长篇小说”或“专业文献”的主要原因是,“太耗时”,而且“难度太大,没有信心坚持下去”。这些答案与笔者的预设是比较一致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阅读长篇小说和专业文献“目前来看没什么用”,“效果不好”。这说明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短期功利性。

这一点在关于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的调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由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是有目标的;(2)大多数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会考虑自己的阅读需求与兴趣,注重材料选择的自。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盲目选择阅读材料的学生也不在少数(19.59%)。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

5.开展阅读存在多重困难,但希望教师“亦师亦友”,不要过度干预

在关于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困难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身“惰性太强,没有阅读自觉性”是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占71.63%),其次是“多数阅读材料太难,看不懂”(占67.76%)。选择“没有时间阅读”的学生也接近半数(占43.88%)。约30.41%的学生认为“没有教师指导,不知道如何读”。只有26.12%的学生觉得“可以找到的阅读材料太少”,而觉得“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3.47%。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反映,他们的困难在于“单词量不足,新词、俚语和习惯用法理解有困难”,“材料太多,筛选苦难,没有针对性”和“没有阅读组织,难以坚持规律性课外阅读”。

可以说,困扰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困难不外乎三类:(1)筛选出难度适中、符合需求的阅读材料;(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自觉性。只有思考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才有可能从现实上改观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况。

那么,学生希望教师提供什么帮助来克服这些阅读困难呢?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策略(见表8)。接近半数的学生希望教师组织课外阅读交流。但大多数学生不希望教师监督课外阅读。只有1名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写道“希望老师帮助检测课外阅读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希望教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提供建议和帮助,但不要过分干预课外阅读。有的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希望教师组织读书交流会,约定时间,提供场地,但最好教师不要每次都在场,也不要硬性要求学生每次都参加。

(二)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与英语学习相关性分析

本次调查中,笔者利用STATA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研究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因为阅读时间是区间选项,相关性分析要求变量是数值型,故将A(0)、B(半小时)、C(1小时)、D(2小时)和E(3小时及以上)分别代换成了0,30,60,120和180分钟,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英语成绩选取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代表。

由表9结果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越高,四级成绩越高。

如果学生保证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与质量,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与学生对阅读的作用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四、课外阅读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既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也是需要培养的能力。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比,充沛的课外时间更加适合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书面语言环境,积累语言使用经验,从而培养语感,学会在文化情境中正确地使用语言。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分缩减、课堂学时减少使得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成为客观必然。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亦要求学习者在课堂外为课堂展示与互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而广泛阅读是做好功课的方法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为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电子阅读资源。传统的书本阅读以及整个社会提倡的阅读风气为英语课外阅读营造了氛围。

然而,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学生一致认同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且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以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比较个性化的偏好。但是,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困难,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阅读时间难以保证,阅读活动难以持之以恒。与此同时,学生既希望教师能为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又不愿意教师过多干涉或对课外阅读有强制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阅读时间与英语成绩显著正相关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为了改善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动机入手,在推荐阅读材料和组织阅读活动上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培养阅读兴趣与自觉性。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偏好(reading preference)研究,针对学生在性别、专业、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细致地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材料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符合需求的课外阅读材料,而不是为所有学生列出统一的英语阅读书单。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自愿参加的英语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将英语阅读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以多种形式(如阅读体验交流、阅读专题讨论、英语诗歌朗诵会、英语戏剧片段表演等)呈现其阅读成果。教师可在活动中担任支持者或参与者角色,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反思与总结。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教师过多干涉就对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担负起督导的责任,不但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策略,而且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保证学生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敦促学生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Krashen, S. 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1993.

[3]Ellis, R. Principles of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33,2005,209-224.

[4]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13-17.

篇10

(1)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喜欢指读,有的学生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学生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有的学生回视情况严重。我们应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他们减少停眼次数,扩大视幅范围,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 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和通过构词法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篇11

曾对斯诺谈到:“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鲁迅也是一位课外阅读的爱好者,朱正在《鲁迅传略》中写道:“鲁迅对知识的兴趣很广泛,他不满足于规定的教科书,自己找了涉及许多方面的书来看,也常常向老师提出教科书范围以外的书上的问题……在年龄和他相仿佛的少年中间,他是读书极多,学识极广博的一个。”

林语堂在《自传》中也谈到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偏爱:“在圣约翰的汉文课堂中是我的极乐世界,其间我可以偷看些书籍。在这时期,我的心思颇为发育,很爱看书。其中有张伯伦的《十九世纪的基础》、赫克尔的《宇宙之迷》、华尔德的《社会学》、斯宾塞的《伦理学》及韦司特墨的《婚姻论》。我对于进化论和基督教的明证很感兴趣。”

其次,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增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散文家赵丽宏在《读书的快乐》一文中说:“世界广袤,人生辽阔,学校课本里的那些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有价值的书,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开阔心胸,丰富情趣,使自己成为一个渊博的人。”

余秋雨在《开发自己的生命》一文中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是为了考试为了练习而进行的阅读,而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你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你长见识,变得聪明豁达。阅读和写作,本来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对孪生兄弟,从文字产生之日起,就相生相伴。所谓“教无定法”,作文更无定法。许多作家的创作史说明了这个道理,其实,唯一的办法似乎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来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词汇来于阅读,材料也有许多来于阅读,良好的语感也可能来自于阅读,连审题立意都可能来自于阅读,更不用说主题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因为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知识面的拓宽,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艺术审美能力、观察、发现、创造能力等等都是大有裨益的。阅读的数量一多,熏染既深,往往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读者不由自主地成了作者。就像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个“妙手”应该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者。要是没有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人们的写作就无从依傍。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方法

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了,还要进一步指导方法,培养兴趣,使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1.指导时间的安排。鲁迅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挤时间的具体方法有:①化零为整凑时间:善于把时间的“边角余料”和“零碎布头”拼凑起来。如汉代董遇所说的“三余读书法”。现代作家钱歌川在《读书的习惯》一文中说,你不要以为五分钟做不来什么事,把一百个五分钟集起来,就差不多等于一整天。我们利用五分钟的余暇去读书,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②设法简化生活,腾出空余时间。一个有志于求知上进的人,一般不沉湎于繁琐的生活,不讲究吃穿。鲁迅先生说他是把喝茶的时间都挤出来了,居里夫人为了腾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她尽量缩短搞卫生的时间。这些都是初中生可资学习的榜样。③善于利用假日,巧妙安排时间。现行制度下,初中生的假日时间是较多的,除了休息和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应该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坚决杜绝玩游戏、上网吧。努力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读书。

2.指导书本选择。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个人来说是无限的长河。外国的书籍暂且不说,就拿中国的书籍来说吧,可谓浩如烟海。所以阅读必须对书本进行选择。

另一方面,目前的文化市场和学生可能接触的课外读物,并非都适合于初中学生,必须指导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能识别珠与鱼目,去粗取精。

指导选择可以教学生学会识别良莠,也可以用推荐书目的方法。“新大纲”向学生推荐了30部文学名著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书,同时还明确指出“任课老师可以补充推荐”。推荐当然以名著为好。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余秋雨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此要做一点垫底的工作……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名著是经过多方面检验、评价而产生的,往往是“文质兼美”的,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很有益。

具体的方法,可分级分层印发书目。从可以获得的书本开始,到设法购得的书籍编目,也可以根据大纲或类书选定,诸如“影响中国历史的30部书”、“影响世界的百部书”、“代表中国文化的40部书”。这些书中又要以基础和通俗为首选。

现在流行的小学生、初中生“新课标必读”是很现成的,但对于数年的课外阅读来说,这薄薄的十二本小书仅够塞塞牙缝,因此,还须另行选定。

3.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的好坏,与阅读方法的选择很有关系。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在读书时,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就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写下了许多有益的文章。事实证明,凡是读书有成效的人,都很重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前人介绍的不少方法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师不妨多多介绍,以便学生选择、学习。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些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有些书思想平淡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了;有些书精华与糟粕混杂在一起,就需要在阅读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阅读速度方面,有精读法、略读法和快读法。具体要求:精读法,可采用朗读方式,每分钟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每分钟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达80%左右;快读法,每分钟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达70%。

从提高阅读质量的角度,可采用“页眉页脚抄写法”,作用在于强化记忆、提高记忆的准确率。此法仅限于自己的书籍。“回顾复述法”,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提取概括能力。“笔记记录整理法”可以学习分类,进行归纳训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陌生知识积累法”,可增广知识库,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陌生知识”即欠缺与空白的知识。

具体操作方面,可以指导各类标记的方法,以利提高阅读效率和趣味。还可以指导使用卡片,自制卡片,将卡片分类,以便复习和运用。还有工具书的利用,查清一些字的读音,弄清一些词的含义。

特别要重视指导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周作人谈到鲁迅先生读书时下的最深的功夫就是抄书。读书笔记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现择要介绍几种:摘录式,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提要式,对文中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写出来。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心得式,记录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这是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作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余秋雨说:“这种读书笔记,既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

4.融入课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采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划分的四种语文教学课型,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林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的课题实验中,把课型划分为四种:①以讲读教材为主的精读课;②以课外补充教材为主的泛读课;③以侧重思维训练、听说为主的听说课;④指导实践和讲评为主的写作课。也就是说,课外阅读要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张华民谈阅读时说:“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我一直是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读……光靠课本是不行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自由度和课堂的自由度将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更大胆地去挖掘课外阅读材料,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促进课堂教学。使课内外发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的阅读,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由于教材的内容一般是最基础的知识,课外读物往往比教材内容要深且广,有利于满足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潜力。具体的方法有超前阅读、同步阅读和学后阅读,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篇12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03-02

1现状:语文课外阅读的三个薄弱环节

1.1阅读时间少。 初中学生有三类是比较典型的:①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②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③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1.2阅读氛围差。①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学校办学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②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③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学生、家长、教师都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也许能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但为了中考,课外阅读也只好暂时缓一下了。

1.3阅读内容乏。不少学校空有好的硬件设施,但在文化软环境的建设方面相对较弱,学校缺乏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所以学生在课后所能接受到的知识大多是单一的、盲目的。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2症结:观念落后是首要因素

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从客观分析,学校地缘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因素都对学生的阅读条件起了限制作用,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学校办学的主导思想使学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只要有考试存在,应试教育就永远不会消亡。升学率是社会各界及至教育主管部门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益的最重要准则之一。应试教育使许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而这种思想对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长久的,它以牺牲学生的素养为代价。

2.2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 通过调查得知,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

2.3家长的急功近利使学生不能进行课外阅读。 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而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

2.4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也是造成课外阅读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宁愿课后多做一些理科习题,也不愿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3对策:综合治理方可见效

3.1转变观念是关键。 要转变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那么该如何转变观念呢?

3.1.1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比一个足球教练,除了让他的队员练习射门和传球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队员的体能,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体能作保证,即使他有再好的技术,好无法适应现在足球的需要。同样的,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而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作基础,那么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一句空话。

3.1.2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 另外,对望子成龙的家长,也应该通过与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初步树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

至于学生观念的转变,是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但教师只要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欢乐,相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可以激发的。

3.2方法指导是重点。 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就能比较顺利的开展,但是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盲目的阅读,其效果要大打折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3.2.1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 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

3.2.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它应有别于学生的休闲性阅读。

3.2.3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篇13

大家都知道,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人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当中90%的同学想要进行课外阅读;70%的同学对课外阅读持有肯定的态度;68%的同学认为缺少阅读材料和恰当的方法技巧是他们不能进行有效阅读的原因。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农村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瓶颈制约因素还有: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上级领导对高考升学率的考核等,导致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真正的重视。

事实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重要。而农村高中不少同学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他们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课外阅读,只是疲于应付考试。

二、农村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针对农村中学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主体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探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目前,学生的阅读材料相对来讲不算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有几种英文报刊杂志以及一些外国名著的简易读本等。

究竟靠什么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呢?

1.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加大课外阅读的量

高中英语较之初中英语来说,教学目标和内容大大不同,要求高了,难度大了。初、高中阶段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等原因,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英语学习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学习兴趣全无。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初、高中英语教与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这当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课外阅读面;指导学生课外要多读浅显的简易的科普英文材料和历史、地理方面的英文材料。

2.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和明确的阅读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通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做到知识点掌握得精准。

人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如开学之初,我们就拿出文学名著的阅读活动计划。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促使他们习得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3.学校和家庭、社会合作推动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建立英语阅读课程基地等,逐步创造阅读电子书刊或网上阅读的条件。

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大力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训练练习。在练习设计时,要注重创新性和新颖性。同时要科学安排训练时间,题目要新颖,做到精选精编。我们要注重所选阅读材料要形式简洁、内容丰富、语言活泼、富有生活气息。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在阅读指导中,我们要注意不能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忽略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另外,教师要用最美的姿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将最美的种子播撒向所有的学生。

第三,广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保证英语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广泛的兴趣、高雅的气质、完善的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开展学校或班级英语课外阅读的专题活动,如朗诵会、童话节、读书征文活动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阅读活动,继续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四,实施科学的评价,促进英语课外阅读。

教师要不断研究,找寻方法,给予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后积极的评价。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后对于一些语言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英语阅读评价实行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记入英语学习成绩。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目标,大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第五,家长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大力支持,除了经济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上的支持。家长要懂得,适量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我们的课外阅读切不能走形式,体现一种虚假的繁荣,而是要注重实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