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

篇1

有人把商务礼仪等同于公务礼仪。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谓“公务礼仪”,是行使公事过程中适用的礼仪规范,很明显,“公务礼仪”从范畴上已经包括了“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政务礼仪”、“销售礼仪”等内容。

对于相当广泛的人群来说,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的阶段,需求信息往往来自媒体的宣传。所以往往对自己需求并不是十分明确的了解,对概念的理解上还相当模糊。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礼仪培训机构,一位专业的礼仪培训师,这时候就要明确,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我们在培训之前,都有一个客户的需求调研过程。在主动提出“商务礼仪培训需求”的客户中,稍加分析他们的培训目的、培训人员、培训要求等情况后,我们发现:超过50%以上的客户真正需求的并不是商务礼仪,往往是销售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如果只死抠字面,就会和客户的真正需求背道而驰。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所以,在讲商务礼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场合。因为所谓商务礼仪,是应用在商务场合之中的。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规范,如果换个场合,甚至会使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

那么,哪些场合讲商务礼仪呢?主要有三个场合:

一是初次见面。

工作场合,初次交往的时候,为赢得对方的好感、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必然要严格讲究商务礼仪

篇2

一、规范性。规范者标准也。是标准化要求。商务礼仪的规范是一个舆论约束,与法律约束不同,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吃自助餐??多次少取,几次都可以)。(喝咖啡时调匙的使用)。替别人介绍的先后顺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工作中是平等的,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理论上讲叫做客人有优先了解权,这是客人致上的体现。

二、区分对象,因人而异。就是对象性,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引导者和客人的顺序,客人认识路时,领导和客人走在前面,不认识路时你要在左前方引导)。宴请客人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便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菜肴的安排。要问对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讳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我们必须尊重民族习惯。西方人有六不吃,1、不吃动物内脏;2、不吃动物的头和脚;3、不吃宠物,尤其是猫和狗;4、不能吃珍稀动物;5、不吃淡水鱼,淡水鱼有土腥味;6、不吃无磷无鳍的鱼;蛇、膳等。除了民族禁忌之外,还要注意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动物的血。佛教禁忌荤腥,韭菜等。不同的对象要安排不同的内容,洋的要安排土的,土的要安排洋的。商务上讲叫吃特色、吃文化、吃环境。

三、技巧性。如何问客人喝饮料。要问封闭式的问题。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台上的标准位置怎样排列?三项基本原则,前面的人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右的确定是有技巧的,左侧高于右侧,是官方活动和政务礼仪是这样的,左右的确定,是当事人之间的位置来讲的,与别人没有关系。是传统做法。涉外交往和商务交往是讲国际惯例的,国际惯例正好相反,右高左低。

商务礼仪在应用操作中的分寸和层次。商务礼仪的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高标准,是高端要求,比如着装的三色原则,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不是很容易,唇彩合指甲的颜色应是一致的,唇彩要和衬衫的颜色一致,化妆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有所不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如前面讲的“几不”

商务礼仪的适用范围,从理论的层面上讲,一是初次交往要讲究商务礼仪。到一个企业看企业的管理要看三个要点。三个要点:一没有噪音;二着装规范与否;自己都整不利索,怎么能把公司整利索?三是距离有度,尤其是男女之间不能太近,商务礼仪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常规距离有四:1、私人距离,小于半米;2、常规距离,(交际距离)半米---到一米半之间;3、礼仪距离(尊重的距离),对长辈,对领导,一米半到三米之间,拉开距离维护尊严,4、公共距离(叫有距离的距离)3米半或3米半以上的距离。

二是公务交往,就是代表公司,代表企业时,是要讲礼仪的,公务交往讲礼仪作用有二,1、和交往对象划清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同学、朋友也要称呼李总,王经理等,以便划清利害关系;2、维护企业形象。个体代表企业,下列场合商务礼仪最值得注意,1、庆典;2、仪式;3、商务会议,记者招待会,会、博览会,4、商务活动,商务谈判,第一要讲着装,第二谈判策略,报价的时机,第三讲座次;5、迎送。

三是涉外交往。比如握手,商务上讲握手只拥右手。赠送礼品,不可以送给国人,尤其是欧美人。总之要尊重对象的风俗习惯。

篇3

如果有人问我:礼仪是什么?我会回答: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的组合。周日,我来到光明小学,参加2016年第一次小记者活动——礼仪讲座。

孔子曰:“礼者,敬人也。”、“不学礼,无以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对人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这次礼仪讲座包括6个方面:形象礼仪、家校礼仪、公共礼仪、出行礼仪、用餐礼仪和道别礼仪。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文明的殿堂吧!

先讲形象礼仪,形象礼仪指的是仪表、仪容和仪态。其中最重要的是仪态,仪态又有5种姿势。就拿站姿来说吧,站立时,不能弯腰驼背,而是昂首挺胸;不要东张西望,而要目视前方。站立分要素:头正、颈直、肩平、胸挺、腹收、臀紧、膝提和趾抓,如果要此要求做下来,相信同学们的站姿会越来越美。家校礼仪的原则是: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长辈,尊重同学。在和别人打招呼时,不仅是说话,还可以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还有挥手致意和欠身致意。你给家人端过水吗?你是否知道标准的端水礼仪呢?端水时,不要把手指伸进杯内,不能打哈欠、喷嚏,也不能咳嗽,端杯子的高度与胸部齐,水杯在身体的一侧。

在公共场合不能爆粗口,更不能乱丢垃圾,出行时排队整齐,用餐时要等长辈先坐,与人道别时不应立即关上门,要留门三秒钟。

通过这次礼仪讲座,我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掌握了基本的站姿、坐姿和行姿,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好孩子,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

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篇5

篇6

一、增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原动力

文明礼仪教育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在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是创立优秀班集体的需要。孟子曾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日常规范养成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职业人的必要方法,是构建和谐系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有效途径。职校班主任应认识到对职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树立对职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信心。

二、进行文明礼仪素养和礼仪行为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和礼仪行为两大方面,主要包括语言、举止、仪容仪表和职业礼仪、场所礼仪等。

1.语言文明教育

不说脏话是语言文明的前提,学会并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常用十字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正确称呼他人,掌握基本交往交谈技巧,能够当众简短发言。

2.着装审美教育

学习服装穿着的TPO原则:服装的穿着要与穿着的时间、地点、场合环境相协调。如上课应穿着校服,军训应穿军训服,运动休闲着运动服,实训穿实训服,应聘面试着装应与应聘岗位相协调。

3.举止规范得体教育

学习优美的站姿、坐姿、走姿,简单练方漂亮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美、展示自身的美、树立自信心,散发青春阳光的魅力。

4.人际交往教育

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之间、男女生之间、社会活动等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和礼貌礼节。

5.校园场所礼仪教育

校园场所礼仪教育有教室、办公室、宿舍、餐厅、集会、卫生间以及其他场所礼仪的教育。

三、加强班主任自身文明礼仪修养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期间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强自身礼仪教育能力。

1.树立信心

职校班主任要对自己的礼仪教育能力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在礼仪教育过程中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始终坚信如果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学生们就会像我们设想的那样文明有礼、懂事可爱。

2.讲究方法

礼仪教育是心灵沟通的教育,多用正面引导法和情景模拟展示对比法,让学生领悟发现。少用说教,不用反面语言。如:在礼仪教育的初期见到学生可以主动和他打招呼,而不是给他下个“没礼貌”的结论而放弃;学生说脏话时善意提醒他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提高个人魅力,而不是大声训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让他进步,而不是在管教他。

3.区分场合

公共场所多用于各种礼仪常识的普及和正面宣传。学生偶有不良行为在公开场合应善意悄声提醒,强调某种现象和行为时不点名,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愿意接受你的礼仪教育。

4.持之以恒

学校学生大多数文明礼仪意识不强、礼仪素质基础薄弱,原来生活环境接触运用礼仪行为不多。很多时候既不是学生不想用礼,也不是故意不尊重老师,而是他们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或不知道怎样做会更恰当,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提醒和引导。虽然不良行为的改变、礼仪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你坚持每一天都去做,你会欣喜地发现你的学生每天都在一点点进步。教师对学生不断进步的礼仪行为要有积极的回应。

5.稳定情绪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因学生的顽皮(无礼)失去自己的风度,不被他激怒而大喊大叫;时刻铭记因为有毛病多的学生才需要我们这些充满爱心、充满耐心的老师。教师在学生面前失态是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对待学生要有爱心、信心、耐心、恒心,情绪稳定,保持风度。

6.率先垂范

篇7

礼的本质是敬,含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规范行为,从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如微笑、握手、鼓掌、鞠躬等,是无声语。礼貌语言如敬语、谦语等是有声语。

礼节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体现方式,包括待人的方式,招呼和致意的形式,公共场合的举止和衣着等。

礼仪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社节与礼貌的统称。礼仪是有形的,如庆典活动、奠基仪式等,既受到礼的基本约束,又受到物质水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影响。

社交礼仪的原则

尊敬原则。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对人尊敬和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人与人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一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拜访别人不联系预约,不礼貌地搞突然袭击;探听别人隐私并四处传播小道消息等。

社交礼仪的原则

遵守原则。一是守法循礼,二是守约重诺。

自律原则。遵守礼仪要自我克制,自律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过程。礼貌修养好的人都能以礼待人,行动上不出格,仪态上不失态,言语上不失礼。

适度原则。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宽容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用宽广的胸怀去容人,学会换位思考。

仪表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交际的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包括了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和形象,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到你的背景、你的价值观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产生魅力效应,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成功。

仪表礼仪

(一)仪容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奥博特麦拉比安认为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的比例:55%取决于外表、形象,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45%取决于语气、语调、言辞的内容等有声语言。作为职业人士,形象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利的口才、出色的文笔;出色的外表形象包括穿衣、修饰、个人卫生、发式、指甲、体型、礼仪等。

头发的修饰。应注意勤于梳洗、发型得体、长短适度。好运从头开始!

面容的修饰。男士面容要求:勤于修面剃胡须,修剪鼻毛,保持牙齿、口腔清洁。女士面容要求:美容化妆是最便利易行的方式。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属于生活美学范畴。通过外科整形来改变自己属于医学美容范畴。

【着装】

男士穿西装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裤子,衬衫,领带,鞋袜,不应超过三种颜色。三一律就是鞋子,腰带公文包必须是一种颜色。女士职场着装必须符合个性、体态特征、职位、企业文化、办公环境,志趣等等。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要学会怎样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着好。

【握手】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女性们请注意:为了避免在介绍时发生误会,在与人打招呼时最好先伸出手。记住,在工作场所男女是平等的。握手时,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许一握,不宜超过三秒钟,握手时,还应注意上身稍往前倾,头略低一些,和颜悦色的看着对方的眼睛。

【员工谈话礼仪】

尊重他人,谈话中一些细小的地方,也应当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了上风,也是得不偿失的。

【电梯】

主人先入,后出,先入时可以起引导作用,帮助客人带路,而后出则是为了以防后面的客人跟不上前面的人,保证全部的人都能出来。而客人应该先出后入。

【餐桌礼仪】

主客优先。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问候礼仪】

问候,亦称问好、打招呼。一般而言,它是人们与他人相见时以语言向对方进行致意的一种方式。通常认为,一个人在接触他人时,假定不主动问候对方,或者对对方的问候不予以回应,便是十分失礼的。

在有必要问候他人时,职场商务人员主要需要在问候的次序、问候的态度、问候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问候次序

在正式会面时,宾主之间的问候,在具体的次序上有一定的讲究。

1.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的问候,通常应为位低者先行。即双方之间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才是适当的。

2.一个人问候多人。一个人有必要问候多个人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许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而行。

(二)问候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当问候他人时,在具体态度上需要注意四点:

1.主动。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2.热情。在问候他人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都是应当避免的。

3.自然。问候他人时的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自然而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担,都不会给他人以好的印象。

4.专注。基层公务员在对其交往对象进行问候时,应当面含笑意,以双目注视对方的两眼,以示口到、眼到、意到,专心致志。

(三)问候内容

篇8

1 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

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复杂、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所以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

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规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对人们行为一种指导,社会规范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规范。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如违反礼仪规范,只构成失礼,不构成犯罪,而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起责任,只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遵循礼仪规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过程,它需要努力调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将礼仪规范化转化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转自李鸿军《交际礼仪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8次印刷)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美国作家爱默生语)。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形形的问题,处理多种多样的矛盾。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人生更为成功,就应遵循一定的个人礼仪规范。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较强的艺术。要做到对所有的人都采取礼遇的态度,对于别人的失误或习惯、个性上的弱点应宽容对待,做到体谅、宽宏、尊重。应该避免以为已之所好人亦爱之,以为已所恶人亦厌之,有意无意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人交往应遵循以诚相待的准则,应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离、信守诺言、待人以诚、宽容大度。要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只从自己单方面的动机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应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效果。要牢记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人的言谈举止。适度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礼貌和风度能使交往双方感到轻松愉快,否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在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训练行为与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优美高雅的言谈举止,养成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是非常重要。

3 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日本学者松平靖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1]。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行公共活动。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

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公共场所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存续的载体,每个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动完成他的各种社会需求。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

篇9

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他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强调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提出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②。绅士教育的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认为教育的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对绅士的教育应当从体、德、智三方面入手。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③。

洛克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比如以理服人;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尊重儿童与树立榜样;用游戏进行教学等④。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原则,比如早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顺应自然与理性约束原则;奖惩结合的原则;寓教于乐原则,等等。

可以说《教育漫话》一书是洛克的心血之作,包含了教育方方面面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中绅士必备品质之一的礼仪说起,探析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礼仪是绅士必不可少的美德之一。美德是一种宝藏,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良好的礼仪是使它们光彩夺目的唯一途径。“礼仪是在他(绅士)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⑤。平时我们往往说一个人受人欢迎,与他的举止言谈有关系,而举止言谈就是礼仪。礼仪说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那么简单。比如见人打招呼,脱帽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脱帽问好是不够的,而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根据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言谈、表情、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乎场合。这是要通过养成习惯、运用才能掌握的。洛克认为这些礼仪对于儿童来说很难掌握,是儿童力所不能及的,但是并不代表就可以放纵儿童,教导礼仪还是应及早。如果不从小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将来与人交往时还要担心自己的行为、言谈等是否适当,若不适当便会出现勉强、不自然、不优雅的样子,动作与语言很难相互协助。正确引导儿童拥有好的礼仪的最好方式不是交谈,而是在儿童身边寻找好的伴侣(我认为洛克所说的伴侣就是榜样)。伴侣数量可以是多个,比如儿童亲密接触的伴侣中有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这个儿童如果没有受到其他伴侣这方面好的影响,那么他的心胸一定不够宽广。也就是说在儿童幼年时期,他的礼仪不会超越身边所接触的伴侣。

洛克认为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⑥。改善礼仪不良的毛病唯一的办法是多与人交往。同时注意遵循一个原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他人。首先,我们要看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并不代表一味骄傲自大,而是充满自信。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长者时,要尽量表现得自信些,不要羞怯,否则会导致自己表达出来的思想、言词、表情、姿态等都紊乱不得体。其次,要看得起他人,尊重他人。为了避免看不起他人的情况出现,洛克认为有两件事情是必要的,第一,要有不愿得罪他人的心;第二,要有表现那种心情的最受欢迎与最悦人的方法⑦。有了那种心情是礼貌,有了那种方法是得体。这些与地区地域的文化有关,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观察那些有教养的人们的举止,从中学习,内化为自身礼仪。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防止礼仪过繁。也就是说不要把他人不愿接受或感到不安的礼仪强加给他人。这种礼仪方式绝不是一种良好的礼仪,甚至会使他人感到厌烦。良好的礼仪的功用是使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感到安适与满足。

二、洛克礼仪教育思想中提及的应避免的不良品质

洛克认为以下四种品质是与人们喜爱的社交礼仪不相容的。这四种不良的品质,无论哪一种产生,都会掩盖礼仪的光辉⑧。我们应极力避免这四种品质的产生。

(一)粗暴

粗暴,即一个人对他人没有礼貌,不顾及他人的立场、喜好、性格等,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者表现出自己粗鲁、脾气暴躁的劣根性。这种粗暴的品质是不分人的,无论是乡村野夫,还是知识分子都可能拥有粗暴的不良品质。我们必须明白若存在这种不良品质,则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想拥有朋友,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摒弃粗暴。

(二)轻蔑

轻蔑,即瞧不起他人。这种不良品质会表现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不论是谁受到轻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不愉快,从而对发出轻蔑的人产生厌恶感。因为没有任何人心甘情愿被他人看不起。洛克认为要有良好礼仪的原则就是,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他人。

(三)非难别人

非难别人,就是故意找别人的错处,并加以刁难,这是与良好礼仪相违背的。即使有的时候有些人会犯一些错,但是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当众指出,或者背着自己在他人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内心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愤怒,最终将归罪于非难自己的人。非难他人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嘲笑,另一种是反驳。嘲笑他人,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周围人的共鸣,或者是给周围人带来欢笑,但是被嘲笑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呢?也许就印证了那句古话,真想有个地缝钻进去。反驳分为适当的和不适当的。如果在私下对方有过失,你出于善意委婉指出,并不到处宣扬,就是恰当的,这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违反礼仪。如果在公开场所,反对别人的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让别人感到不受尊重,那么无论你的本意是什么,这种行为都是违背礼仪的,是非难别人的表现。

(四)刁难

刁难,常指不合时宜的,使人生气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受到他人的何种刁难,比如怀疑、不屑等都会让人感到不安。不安会导致幸福感降低,失去幸福感,就无法与其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三、洛克礼仪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我国,礼仪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礼:本义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意思。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礼仪包括仪表、仪容、穿着、交往、沟通、语言等内容。

(一)认识礼仪的重要性

洛克认为礼仪应该及早抓起,而不是一味地后天补足。人的教育,不仅是为了人体质的健康、智力的发展,还要健全德行。礼仪就是德行的必备要素之一。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而要让对方感到自然、舒适,我们就要学会礼仪,比如如何尊重他人,一次脱帽、一次弯腰、一个微笑都要恰到好处。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导师的教导,交往中的观察,经验的总结,真正对礼仪有所体会,但是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礼仪的度。

(二)掌握礼仪的度

我认为礼仪是有“度”衡量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不能礼仪过繁,我认为洛克所说的礼仪过繁就是超过了礼仪的限度。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在礼仪方面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礼仪不足,另一种是礼仪过度。礼仪不足,一般表现为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举个例子,一名学生在走廊上迎面碰到学校的老教授,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向教授问好,然后迅速闪开。不能说这位学生没有礼仪,只能说礼仪不足。比刚才礼仪不足有所改进的做法应该是学生向教授问好(包括语言和微笑)后,侧身走到走廊一边,等教授离开后,再忙自己的事。如果遇到教授手持重物(比如书、本……),就应主动询问教授是否需要帮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在这个场景中你会用更好的礼仪应对。至于礼仪过度很好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礼仪用得太多,而对方并不喜欢。礼仪的目的是更好地与人交往,不管是礼仪不足还是礼仪过度,都不利于人际交往。

(三)正确运用礼仪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就是要学着运用礼仪。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使用的礼仪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长辈较多的场合,作为晚辈,你应该更加谦和,更加尊重长辈,向长辈虚心学习;在同辈的场合中更多的是互相尊重,交流思想,此时礼仪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同辈的讨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注意分析场合;

2.观察交往对象;

3.把握礼仪的度;

4.运用礼仪要灵活。

礼仪不像书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就会了,它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应用的。

如何判断你的礼仪是否适度,是否运用得当,就看你是否符合洛克所说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⑨。

注释:

①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集美大学学报,2009,Vol10,2.

②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Vol33,1.

③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Vol23,6.

④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02,Vol3,3.

⑤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⑥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8.

⑦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9.

⑧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0.

⑨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2.

参考文献:

[1]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

[2]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

[3]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2,(3).

[5]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10

道德是指导人们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基本工具。礼仪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维系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以说,礼仪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礼仪可以把内在的道德精神与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人际交往一般都是通过礼仪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对受教育者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将一定的道德目标内化。礼仪本身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引导着人们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对这种评价的反馈来指导、纠正自己的言行,从而将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要求的范围之内。礼仪教育历来被我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东方国家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东方传统美德教育,并将仪与礼紧密结合,强调内在道德要求与外在表现形式的一致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礼”重“仪”向来是占有重要地位。周朝时的礼仪教育位于“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之首位,春秋末期的孔子认为“博学于文,约之有礼”;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则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教育比起讲理论的思想品德课来说更易被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紧密联系生活、工作、学习实际,每个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或将来做哪方面工作,都想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都想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和尊重。把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形式、一种载体,通过规范仪表和举止来体现道德内涵,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及相关的实践训练,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高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社会生活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三、在实践中开展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及道德水平

篇11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1.人际交往帮助大学生确立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和判断,包括我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在群体是否有地位等等。为了明确自我价值,就需要与人进行交往。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2.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亲和需要

亲和需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他人保持往来、建立联系、寻求伴侣和友谊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之一。亲和需要的满足可增加大学生之间的社会接触,密切他们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大学生消除自身上的烦恼和痛苦使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3.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安全感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

(二)人际交往促进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成长

1.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社会化目标就是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能够独立地做出判断,确立正确的方向,为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与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亲密感。大学生通过与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人的交往,学习社会规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他们又从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与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深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会使大学生感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认可,从而提高自信心,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而且,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3.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大学生与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情会更加舒畅。性格会更加开朗,兴趣爱好会更加广泛,智慧会更加活跃,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精神上也容易形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并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首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特征。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交际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交往中要彼此尊重,友好相处,平等待人。

2.诚实守信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对朋友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否则,被朋友识破而失去朋友的信赖。

3.包容原则。长时间与朋友相处难免产生不愉快的摩擦甚至争吵,理解并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开阔一些,不要事事时时争强好胜,给朋友留点余地和面子。

4.互补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单方面获得好处的人际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如果只想利用对方,再亲密的朋友也会疏远。只有双方都讲奉献,讲付出,交往中互惠互利,交往才能持续下去。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1)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基础,不论那个部分的认知都非常重要。认知的偏差,会引起交往的不顺。大学生应该掌握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愉快地接受自我和他人的方法,正确判断交往目的和意义的方法等。(2)人际情绪控制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的情绪,顺利地进行交往。大学生应该掌握正确判断自我和他人情绪状态的方法,恰当表达自我情绪的方法,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以及有效影响他人情绪的方法等。(3)人际沟通是指加强交往双方的了解,有效地化解冲突。大学生人际沟通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平等、尊重、信任、宽容、真诚、共识、赞赏等。

二是人际交往礼仪知识。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大学生学习的礼仪知识应包括:(1)礼仪的基本理论,主要有礼仪的概念、特征、原则、种类、作用等;(2)礼仪的具体规范,主要有饮食起居、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等个人礼仪规范,往来问候、通信联络、长幼称谓等家庭礼仪规范,师生同学、课堂课余、入学离校、文体活动等学校礼仪规范,以及购物、进餐、住宿、娱乐、出行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

2.通过指导咨询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指导咨询可以采取团体和个体两种方式。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现在很多高校都积极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学们对此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求询者一对一的咨询活动,是大学心理咨询最常用的形式。

3.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大学生中的社团组织种类很多,为大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增长才干提供了场所和机会,特别有帮助大学生提供了场所和机会,特别有帮助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今后步人社会奠定了基础。要真正使社团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对于社团活动的指导,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注意团体目标的设定,将目标与成员的利益相联系,成员就会把实现目标看成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要途径;(2)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社团群体氛围;(3)发挥社团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信任他们,多给机会,充分锻炼和挖掘他们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带领成员主动与学校的正式群体及其他社团密切关系,共同开展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总之,大学生只要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掌握交往的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参考文献

篇12

礼仪——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社节与礼貌的统称。礼仪是有形的,如庆典活动、奠基仪式等,既受到礼的基本约束,又受到物质水准、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影响。

社交礼仪的原则:

1)尊敬原则。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对人尊敬和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人与人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一些看似不引人注目的小事,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拜访别人不联系预约,不礼貌地搞突然袭击;探听别人隐私并四处传播小道消息等。

2)遵守原则。一是守法循礼,二是守约重诺。

3)自律原则。遵守礼仪要自我克制,自律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整体素质的过程。礼貌修养好的人都能以礼待人,行动上不出格,仪态上不失态,言语上不失礼。

4)适度原则。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5)宽容原则。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用宽广的胸怀去容人,学会换位思考。

仪表礼仪:

仪表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交际的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包括了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和形象,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到你的背景、你的价值观是值得信赖的。从而产生“魅力效应”,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的成功。

1)仪容风度

美国心理学家奥博特·麦拉比安认为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的比例:55%取决于外表、形象,包括服装、个人面貌、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45%取决于语气、语调、言辞的内容等有声语言。作为职业人士,形象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利的口才、出色的文笔;出色的外表形象包括穿衣、修饰、个人卫生、发式、指甲、体型、礼仪等。

头发的修饰。应注意勤于梳洗、发型得体、长短适度。“好运从头开始”!

面容的修饰。男士面容要求:勤于修面剃胡须,修剪鼻毛,保持牙齿、口腔清洁。女士面容要求:美容化妆是最便利易行的方式。美容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属于生活美学范畴。通过外科整形来改变自己属于医学美容范畴。

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化妆的浓淡及风格要考虑具体的时间和场合。通常日妆以自然为主,略施粉黛即可;上班妆也要清新淡雅,体现职业感;约会妆可以让自己显得甜美一些。总的说来工作和社交妆均以“雅”为格调。干净、清爽、自然,与年龄、身份和环境相协调,达到刻意修饰后的无意状态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在正式场合,女士不化妆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2)仪态风度

仪态又称姿态、体姿。不同的姿态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用积极、优美的行为和举止来表现礼仪更让人感到真实、美好和生动,其作用不亚于有声语言。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反映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与修养。人的相貌是无法选择的,而仪态和风度是可以潜心培养和训练的。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力量和能力,通过一举一动,让你浑身都散发着一个职业人士的魅力。

人的形体姿态包括立、坐、行的姿势和手势、面部表情及相应的动作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我国自古以来对人体姿势的要求。体态语的基本要求是:端庄、自然、大方、稳健,做到声、情、行协调一致。

挺拔站姿。站姿的基本要领是:抬头,颈挺直,双目向前平视,下颌微收,嘴微闭,面带笑容,动作平和自然。双肩舒展,气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自然呼吸;身躯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防止重心偏移,做到挺胸、收腹、立腰、提臀、收下颌;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内轻触裤缝,或将右手握左手手指放在小腹前,肘部轻靠在髋部,双手在身后交叉也可以。脚掌分开呈“V”字形,或呈“丁”字步站。

站立太累时可以变换调整站姿:一腿支撑,另一腿微曲,腿部放松,身体重心偏移到支撑的腿上,但上身始终保持挺直。男子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带“八”字,字放在腹前或背后都可以。

忌讳:缩颈、含胸、驼背、腆肚、撅臀。无精打彩、东倒西歪。手插在裤兜或交在胸前。

端庄坐姿。良好坐姿基本要领: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微收下颌;立腰、挺胸、上身自然直立,不要前贴桌后靠椅背;双肩平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或沙发上;双膝并拢,两腿不要分开,也不可以交叉伸在前,或两腿一前一后放置。关、颌、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女士穿裙子入座时,可用手背将裙子拢一下,以免裙底“走光”。就座后,双腿并拢,以斜放一侧为宜,掌心向下,将左手掌搭在腿上,右手掌再搭在左手掌上,这种坐姿比较娴雅。男子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分开一掌左右,双手分别放在左右膝盖上。在社交场合,不论坐椅子还是沙发,都不要坐满,坐在椅子的2/3处,以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和尊重。

忌讳:弓腰曲背,抖动两腿。尤其是女士切忌双腿分开和高跷“二郎腿”。

潇洒走姿。基本要领:从容、平稳、直线。

无论男女,行走时切忌摇头、晃肩、扭臂、八字脚,不要低头看地、两脚拖地。身体扭动幅度越大,越显得轻浮。

优雅蹲姿。一般用在取低位物品时,有半蹲式、高低式、交叉式3种方式。不管是哪种蹲姿,都切忌撅起臀部,这是非常不雅观的动作。

3)不良举止

不当使用手机

当众嚼口香糖

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

在公共场合抖腿

大声清喉咙或吐痰

当众打哈欠

随手乱扔垃圾

别人面前脱鞋

[2017大学生职场礼仪基本常识]相关文章:

1.大学生职场礼仪基本常识

2.职场礼仪基本常识

3.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4.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5.最新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6.关于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

7.职场礼仪基本常识与作用性

篇13

俗话说“是真精神自风流”,在世人看来,大学校园、大学生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他们一直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的职责。作为社会文明道德宣传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容忽视,但同时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校的体育教育环境,却恰巧可以和应该成为强化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礼仪”和“体育”的自古渊源

(1)西方礼仪的来源:爱琴海地区和希腊一直被认为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元前6千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

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指出,德行就是公正。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西方体育的来源:体育竞争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身体竞争的思想观念是当时最主要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之一。人们对优美身体与强健体魄的追求渗透了身体竞争的思想观念,并暗藏着体育竞争精神的思想萌芽。虽然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基本上是建立在“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但它所蕴含的“人的身心既善且美”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与体育关系的本质认识的积极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念都强烈反应了古希腊社会对于身体崇高性的认识,身体的健与美会在体育竞争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升华。希腊人认为:对抗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这成为西方文化有的一种气质。

因此,可以说西方“礼仪”和西方“体育”都是从古希腊发源并衍生的,对后来的西方乃至东方世界的人文文化和竞技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说“礼仪”和“体育”自古就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2 学校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定义很广泛,总的说来就是能够与周围的社会成员随时保持一种友善的关系。中国人所谓的“德”就是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成全别人,所以礼仪中所讲究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多替别人着想。大学生这个有着较高素质的特殊群体,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度和时代,这个称号都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是一种责任的象征,都是一个将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带进社会的领军群体。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语言、举止、习惯、礼节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在几百年前,由于人们互不往来,所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现代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的开通,使得世界越变越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东西方距离也越变越短。而现代文明礼仪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规则,而是因历史渊源建立起来的,被全世界公认的长时间形成的原则。也许这些规则与我们原有的有所不同,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早已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国家之间、政府之间,民间与国际上的交往也日益广泛,所以作为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会把握这些礼节、礼仪,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同时带领其他社会成员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3 体育教学环境与礼仪教育的关系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实存在一种自然的渗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在基本动作训练、形体训练、健美操训练等多种训练中都对细节动作有着很严格的规范性要求,这无形当中就与我们常常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所要求的个人仪表礼仪、形体礼仪、举止礼仪等等自然而然地互相吻合。再则,礼仪教育中我们常常指导学生要做到“举止优雅、大方、庄重、精神饱满”,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等,这些又正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没有办法相比的特殊优势,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和礼仪教育的相互渗透作用,就可以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风度有魅力的现代人。

可见礼仪教育存在并渗透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体育教学又至始至终蕴含着礼仪教育,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

4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贯穿礼仪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4.1 在日常体育教学课程中贯穿日常礼仪教育

高校体育日常教育作为体育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除了可以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便于学生下一步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可以就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精神面貌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训练作用。 比如:

(1)通过最基本的上课集合、点名,下课集合、解散来规范学生“在不同场合应遵循不同规则”的基本礼节;

(2)通过对上体育课应该穿着的服装、鞋袜的要求来规范学生“视场合而定自身穿着服饰”的服饰礼仪原则;

(3)通过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准时集合,按时出勤,生病或者有事要及时请假的考勤制度来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学会懂得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即“尊重交往对象,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首要社交礼仪道德规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在体育课的队列练习中,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练习来规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并能构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同时这又符合人际交往礼仪中必须遵守的两大白金法则——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其中良性互动的重要规则就是善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而有效沟通中真正的沟通高手就是一个“听的高手”——听全、听清、听懂,在体育环境中的队列练习正好就这两方面都加强了训练。

    4.2 在日常体育竞赛中贯穿礼仪教育

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认为体育对身体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虽然刚开始的古代体育思想本身就具有很重的军事烙印,但这种军事体育思想所隐射的竞技精神却很早就出现在当时希腊人的体育场上、辩论席上、角斗场上,以及各类大小战场上,甚至出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上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也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竞技精神的结果,同时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更加显得多种多样。

众所周知,体育竞赛的过程与结果常常对参与者和观众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比如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双方有时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相互指责对方,用一些污言秽语互相谩骂攻击,甚至动手伤人;有时候竞赛队伍内部为了偶尔的失利而互相埋怨,百般指责,不惜伤害自己队友的感情;又或者有时候竞赛双方借口裁判不公,侮辱甚至动手殴打裁判;有时候却是铁杆粉丝们将所谓的怒气任意地撒在队员和裁判身上等等体育竞赛暴力的出现,让我们在感叹的同时又必须大力提高体育竞赛的相关礼仪教育,在高校的体育环境中正是这种教育得以加强的最有利场所。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们正好可以利用社交礼仪中的“特殊场合的礼貌和行为举止”相关礼仪规则来灌输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事原则,比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懂得人际交往中要“以礼相待,以礼为荣,以礼为乐”,而“礼者,敬人也”;懂得“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的基本礼仪理念。这对培养新时代有道德有修养的大学生是很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懂不懂得规范,就涉及教养和修养的问题;其次讲不讲规范,则是一种个人素质问题。

4.3 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

其实,除了我们大家都经常谈论的“智商”、“情商”、“财商”等等字眼,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庭开始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体商”,即提高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热衷程度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水平。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家长们认为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坚信一个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除了能够确保将来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在未来事业发展、家庭生活中为自己增添成功的砝码。这些体育活动更多的不是来源于课堂体育,而是在日常的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一般来说,无论体育运动还是余暇体育活动往往都是一些群体参与的活动,因而培养青少年的“合群”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人都希望自己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亚里斯多德曾经说:“一个人若不和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只兽。”马克思也告诫过:“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时候老师就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大学生们多多结交一些爱运动、体能好的伙伴,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趣味性强的余暇体育活动,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通常,热爱运动的人大都是具有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责任感、能吃苦及较强合作精神的人,通过与他们接触可以带动并提高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刻意培养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和一种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生态度;

第二,在体育活动中学会掌握与各种人交往的技巧。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如果不注重对象,不注重细节,有时就会出现无效沟通,甚至交往失败。而礼仪就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5 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学生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等品质。而加强礼仪教育是每一个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在体育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和提高文明礼仪的规范教育和实际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使他们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人。因为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会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是大学生们一生的福气。

参考文献

[1]靳羽西. 魅力何来——做一个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